文字学
- 格式:ppt
- 大小:529.00 KB
- 文档页数:19
文字学内容
文字学是一门研究文字的学科,涵盖了文字的历史、形态、意义、用途、产生、传播、演变等方面。
文字学是一门广泛的学科,与语言学、历史学、比较文学、考古学、文化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文字学的内容主要包括:
1.文字历史:研究文字的起源和演变,包括文字的发明和创造、文字的发展阶段、文字的变化规律、文字的影响等。
2.文字形态:研究文字的符号形式和表示方法,包括文字的符号组成、文字的书写方式、文字的印刷方式、文字的电子媒体表示等。
3.文字意义:研究文字的表达内容和意义,包括文字的语义特征、文字的语用功能、文字的语境依存关系等。
4.文字用途:研究文字的使用情况和功能,包括文字的使用领域、文字的使用方法、文字的使用效果等。
5.文字产生:研究文字的产生和创造过程,包括文字的创造条件、文字的创造动机、文字的创造方式等。
6.文字传播:研究文字的传播方式和范围,包括文字的传播媒介、文字的传播路径、文字的传播效果等。
7.文字演变:研究文字的演变规律和原因,包括文字的演变影响因素、文字的演变过程、文字的演变结果等。
文字学文字学是语言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字为研究对象,研究文字的性质、造字法、起源、发展、形体与音义的关系、正字法、文字的创制与改革、个别文字的演变等。
文字学知识有助于改进和改革文字,为无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对古文字的了解有助于历史科学的研究。
我国的汉字历史悠久,结构复杂,因此作为研究一切历史文化的先行学科的文字学在中国特别发达。
在我国,广义的文字学,全面研究字的音、形、义,在古代被称为:小学。
即除文字外,还包括音韵、训诂的研究。
古文字学研究古代的文字,是语言学与历史学、考古学的边缘学科。
清代学者除了研究《说文》篆书以外,也还注意到隶书和草书。
如顾霭吉有《隶辨》,翟云升有《隶篇》,石蕴玉有《草字汇》,都是属于字典的性质。
可是自乾隆、嘉庆时期起,金石学特盛。
清朝官修的《西清古鉴》和《宁寿鉴古》著录的是宫内所藏的钟鼎彝器,而在民间又不断有古器物出土,收藏家不仅摹为图录,而且研究器物上的铭文,古文字学也就有了很大的发展。
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金文、石鼓文、古玺和古陶文字。
光绪间,吴大澄著《字说》,提出一些文字的新的解释,他又作《说文古籀补》,搜集了各种古文字材料以增补《说文》,为用古文字与《说文》籀篆相对照进行研究提供了方便。
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100年之间,集录铜器铭文的,在阮元的《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之后,有吴式芬 (1796~1856)的《捃古录金文》,吴荣光(1773~1843)的《筠清馆金文》,方濬益(?~1899)的《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等;著为图录的,有吴大澄的《恒轩吉金录》,刘喜海的《长安获古编》。
品类繁多,盛极一时。
关于文字的研究,如刘心源的《古文审》,孙诒让的《古籀拾遗》、《籀庼述林》、《古籀馀论》等书对研究金文都有所发明,而孙诒让倡偏旁分析法尤为重要。
到了近代,古器物收藏家更注意摹拓传印。
罗振玉对影印铜器铭文不遗余力,有《殷文存》,《三代吉金文存》,搜罗甚富,为研究铜器铭文提供极大的便利。
一、填空: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2、文字形成经历了文字画、原始文字、成熟文字三个阶段。
3、文字所使用的符号叫作字符、有意符、音符和记号三类。
4、古代称文字学为小学。
5、汉字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大概在夏商之际。
6、汉字形体演变可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个阶段。
7、商代文字的主要资料是甲骨文和金文。
8、《说文》有小篆、古文、籀文三种字体。
9、三体石经有古文、小篆、隶书三种字体。
10、隶书形成的基础是秦文字的俗体。
11、秦系文字的正体最终演变成小篆。
12、传统的六书说把汉字分成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类。
13、裘锡圭先生的三书说把汉字分表意字、假借字和形声字三类。
14、造成形声字声旁不能很好表意的主要原因是语音演变(古今语音的差异)。
15、俯、俛、頫同音是因为同义换读。
16、目前使用汉字的规范是《简化字总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二、判断:1、汉字属于表音文字。
错误。
汉字属于表音表意文字。
2、汉字属于语素文字。
错误。
汉子属于语素语音文字。
3、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
错误。
古埃及的圣书字、文字画等是最早的文字。
4、族名金文的字体比早期甲骨文古老。
正确。
见于晚期铜器,比甲骨文还要形象。
5、商代文字中的金文是正体。
正确。
便于当时的正式场合。
6、章草是汉隶的草体。
(错误)章草是古隶的草体。
汉代的草书成为章草,两者之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三、名词解释:1、六国文字:战国时代,除秦国以外,齐、楚、燕、韩、赵、魏六国为主东方各国的文字。
生长力发展,使文字的使用日益广泛,要求文字简化;书写工具和材料变化,用毛笔书写于竹帛远比范铸简捷,文字使用者扩大到平民,而他们对字的形义关系理解又差;诸侯割据,政治上不统一,使各国文化自由发展,带上浓厚的地方色彩。
对汉字形义关系理解差,便难免写错字形,以讹传讹,就形成讹变字;书写的简捷和文字应用的广泛,便导致字形书写的简化和草率,从而形成省变字;文字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必然使地区间文字异形现象突出,因而形成异体字;除了秦国文字墨守春秋以前正统文字的字形,仅在书写风格上渐趋规整匀称,向小篆过渡之外,其他六国文字与春秋以前相比,字形差异很大,几乎面目全非。
“文字学”与“汉字学”辨析摘要:在语言学中,“文字学”这个术语常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以不同民族文字为对象,揭示人类文字构成和运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另一种是指“研究汉字的学问”。
目前,无论是从术语规范的角度出发,还是从人们现今的实际使用状况来看,后一种用法已经很不合适了,应予以剔除。
另外,“研究汉字的学问”目前还有着多种异称:“文字学”、“汉字学”、“中国文字学”等,为避免术语使用的混乱,应确定学术界普遍认可的“汉字学”作为规范的正名。
先说“文字学”这个术语的由来。
中国古代学者曾使用过“文字之学”这样的名词。
《汉书·杜邺传》颜师古注:“小学,谓文字之学也。
”颜师古所说的“文字之学”这一名称并未通行。
宋代“文字之学”与“小学”异名同实,包括文字、声韵、训诂三个方面。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一:“文字之学凡有三;其一体制,谓点画有衡纵曲直之殊;其二训诂,谓称谓有古今雅俗之异;其三音韵,谓呼吸有清浊高下之不同。
”到20世纪初,章太炎正式倡导建立“语言文字之学”[1],1910年浑然在《教育今语杂识》上发表《中国文字学说略》[2],正式启用了“文字学”这一名词。
此后,朱宗莱、钱玄同等在北京大学开设“文字学”课程,编写“文字学”讲义,“文字学”一词开始被广泛使用和接受。
“文字学”这个术语长期以来是被用来专指“研究汉字的学问”这一概念的。
这种用法非常普遍,就连许多著名学者的著作也都经常这样使用。
文字并不只限汉字一种,为什么人们把“研究汉字的学问”称作“文字学”呢?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汉语中早先并没有“汉字”这个名词(“汉字”是在元代以后与其他少数民族文字作比较时才产生的一个词汇,直到近代,人们有了更多的世界范围内语言文字知识以后才逐渐使用起来),古人向来把汉民族通用的文字称为“文”、“字”或“文字”。
20世纪之初,形成这门学科名称时,就很顺其自然地把它称作“文字之学”或“文字学”了。
不过,后来的人们仍然这样沿用,则纯粹是由于对传统的遵从和习惯使然。
文字学课程的收获与感悟摘要:一、引言:课程背景及目的二、文字学基本概念与内容概述三、课程收获:1.汉字起源与演变的理解2.汉字结构分析方法的掌握3.文字学相关知识的拓展四、个人感悟:1.文化自信的培养2.学术兴趣的提升3.严谨学术态度的塑造五、课程启示与建议正文:【引言】在我国悠久的文明史上,文字作为承载知识、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文字学这一学科。
本文将分享我在学习文字学课程过程中的收获与感悟,以期对同样对文字学感兴趣的朋友提供参考。
【文字学基本概念与内容概述】文字学是一门研究文字的起源、发展、演变、结构、功能及其与语言、文化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等各种书体。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汉字的六书造字法、字形与字义的关系等基本知识。
【课程收获】1.汉字起源与演变的理解:通过学习,我对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了解到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等不同时期的演变过程。
2.汉字结构分析方法的掌握:课程中讲解了汉字的构造方法,使我学会了如何分析汉字的结构,深入理解字形与字义的关系。
3.文字学相关知识的拓展:除了基本字词知识外,我还了解到了文字学在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如古文字学、书法学、文字学与历史文化等。
【个人感悟】1.文化自信的培养:深入学习汉字的发展历程,让我为我国悠久的文字文化感到自豪,增强了文化自信。
2.学术兴趣的提升:文字学课程激发了我对汉字文化的热爱,使我对学术研究产生浓厚兴趣。
3.严谨学术态度的塑造: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文字学研究需要严谨的态度,注重实证与论证。
【课程启示与建议】1.提高汉字书写能力:在学习文字学的过程中,应注重练习汉字书写,加深对字形结构的理解。
2.拓展学术视野:除了掌握基本文字学知识,还应关注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提升自身学术素养。
3.培养批判性思维: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文字学:研究文字的产生、发展演变、消亡及其规律de学科。
训诂学:以古代汉语语义为对象的学科叫训诂学。
三个基本的训诂方法:形训、音训、义训。
现代汉语语音的内容:声母、韵母、声调。
古代汉语:五四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古汉语的性质:这是一门工具学科古汉语研究的对象:文言文、古白话、我们主要研究先秦典故。
石鼓文:鼓文是中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
因为文字是刻在十个鼓形的石头上,故称“石鼓文”。
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
石鼓文被历代书法家视为习篆书的重要范本,故有“书家第一法则”之称誉。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不小心迷路了。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夹着溪流两岸走了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繁多。
他对此感到非常诧异。
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光。
文字学知识1、汉字是汉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的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2、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使最重要的辅助交际系统。
3、文字学是研究文字的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4、异体字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体不同而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的字,也称为或体、重文、俗字。
5、古文字是指自汉字产生以来到小篆等一系列字体,主要包括甲骨文、金文、六国古文、小篆等。
6、今文字指秦隶以后的字体,包括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7、现代汉字指现代汉语用字,主要是指现代白话文用字。
8、象形字指依照字义描摹事物的形象而创造的字,如日、月。
9、会意字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表意符号组合而成的合体字。
10、通假字是指在文字使用中,不写本字,而借用一个同音字或音近字来表示,这个同音字或音近字就叫做通假字。
11、六国文字指春秋战国时期东方六国所使用的文字,即《说文解字》所说的古文。
12、形声字指用一个表意符号和一个表音符号组合创造的字。
如江、河。
13、大徐本指北宋徐铉校订的《说文解字》。
14、小徐本指南唐徐锴的《说文解字系传》中记录的《说文解字》。
15、六书说指许慎在《说文解字》里定义的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指事,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16、三书说是新兴的汉字构造理论,唐兰在《古文字学导论》和《中国文字学》里谈到的三书说,将汉字分为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三类;陈梦家在《殷墟卜辞综述》中指出了唐兰三书说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三书说,象形,假借,形声;裘锡圭的三书说把汉字分成表意字、假借字和形声字三类。
17、指事字指通过在象形符号的基础上加上标识符号创造的字。
18、合体字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构成的字,分形声字和会意字两类。
19、独体字指由一个构字部件构成的字,包括象形字和指事字两类。
20、繁简字指同一个词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笔画多少不同,可以通用的字。
21、文字与语言的关系文字和语言是两种不同的符号体系;文字是语言的记录符号;文字是语言的最重要的辅助工具。
【第一章】文字学:文字学是语言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字为研究对象,研究文字的性质、造字法、起源、发展、形体与音义的关系、正字法、文字的创制与改革、个别文字的演变等。
小学:“小学”在古代就是古汉语文字学。
古代小学先教授六书,所以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叫小学。
每个文字具有三个部分:1.字形;2.字义;3.字音。
古文学:通过文学的方式展示中国的古代文化与魅力,从中透露出中国5000年文化的深层含义与魅力现代汉字:中国古代的汉字书写符号系统,包括原始古汉字、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秦系文字及秦至汉代早期处于隶变过程中的古隶书等。
习惯上也称“古文字”。
古文字学:研究古文字的学科。
以考古发现或传世的古代各种铭刻和书写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考释研究字形,明确音义,阐释其负载的历史文化内涵等。
【第二章】1、称汉字为表意文字或表音文字为什么不妥?把文字归入表意文字体系,虽能反映汉字体系中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形符作为表意符号来记录汉语的词和语素的作用,却无法解释汉字中大量起表音作用的假借字和形声字的声符的作用,无法解释汉字中那些在发展过程中失去构字理据而造成的记号字的作用。
汉字是“意音文字”,“综合运用表意兼表音两种表达手段”。
2、你认为汉字是否是意音文字?汉字是“意音文字”,“综合运用表意兼表音两种表达手段”。
汉字在象形程度较高的早期阶段(大体上可以说是西周以前),基本上是使用意符和音符(严格说应该称为借音符)的一种文字体系;后来随着字形和语音、字义等方面的变化,逐渐演变成为使用意符(主要是义符)、音符和记号的一种文字体系(隶书的形成可以看作这种演变完成的标志)。
前者似乎可以称为意符音符文字,简称为意音文字;后者似乎可以称为意符音符记号文字。
考虑到后一个阶段的汉字里的记号几乎都由意符和音符变来,以及大部分字仍然由意符、音符构成等情况,也可以称这个阶段的汉字为后期意符音符文字或后期意音文字。
”3.将汉字说成语素-音节文字,你认为有无道理?爲什麽?语素—音节文字说跟意音文字说或意符音符记号说,在实质上是一致的,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汉字的性质进行的说明。
文字学第一章、绪论一、文字学研究的对象1.“文字学”的定义研究汉字的产生、发展、形态、结构、意义及其演变规律的科学叫“文字学”。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在汉语里,“文字”一词,也叫“字”,它们可以用来指一个个的字,也可以指记录某种语言的文字符号的整个体系。
在有必要的时候,我们把后者称为“文字体系”。
关于“小学”•小学学习以识字为主,所以把有关文字的学问叫做“小学”。
•清代以来,“小学”包括:音韵、文字、训诂。
2.汉字的古今划分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演变,称“隶变”。
隶变是汉字古文字与今文字的分水岭。
隶变前的汉字是“古文字”,隶变后的汉字是“今文字”。
例字:隶变前后汉字字形比较二、文字学的产生与发展1.文字学的萌芽时期——先秦●关于文字产生问题思考与记载●“六书”概念的出现及文字教育的兴旺●太史籀、李斯等对汉字的整理与规范2.文字学的奠基时期——汉代●古文字的再现:孔安国与“壁中书”●汉代学者对“六书”的深入研究●许慎撰写文字学的奠基著作《说文解字》3.文字学的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梁代学者顾野王编写《玉篇》●《干禄字书》等正字书的出现4.文字学的深化时期——宋元明清●徐铉、徐锴对《说文解字》的研究与整理●金石学家对汉字的研究●清代四大家对《说文解字》的深入研究●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5.文字学的革新时期——“五·四”以后●西方语言学理论对文字学的影响●学者对传统文字学理论的总结与挖掘三、文字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与古代汉语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与音韵、训诂的关系—并列互助的关系四、为什么要学习文字学汉字的演进没有出现断层,因此它对研究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有特殊意义。
汉字是历史与文化的载体,它不仅记录几乎所有的古代文化,汉字字形本身也容载着众多古代文化信息。
这些信息有社会方面的,也有自然方面的。
自然信息例社会信息例1.从学习、研究语言文字的角度来看学习文字学,能够知道一个汉字为什么这样写。
《文字学》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文字学:文字学是研究文字的产生、发展、形态、结构、意义及其使用规律的学科,包括对文字的历史、类型、演变、书写系统等方面的深入探究。
2. 字母文字:字母文字是以若干个基本符号(字母)为元素,通过组合这些元素来表示语言中的音节或音素的文字系统。
3. 汉字构造法:汉字构造法是指构成汉字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方式。
4. 音节文字:音节文字是一种文字系统,每个字符或符号代表一个音节,如日语的假名和彝文等。
5. 语素文字:语素文字是指字符或符号直接表示语言中的语素(最小有意义的语言单位)的文字系统,如汉字。
二、填空题1.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从______社会向______社会的转变。
答案:原始;文明2. 汉字的四种基本构造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象形、指事、会意、形声3. 英语属于______文字系统,而汉语属于______文字系统。
答案:音素;语素4. ______是研究文字的科学,其研究内容包括文字的起源、发展、形态、结构、意义和使用等。
答案:文字学5. ______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它是用楔形刻在泥板上的文字。
答案:楔形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种文字不属于表音文字?A. 拉丁字母B. 希腊字母C. 汉字D. 印度梵文答案:C. 汉字2. 下列哪个汉字是典型的象形字?A. 木B. 上C. 步D. 明答案:A. 木3. 下列哪种文字是由腓尼基字母演变而来的?A. 汉字B. 印度梵文C. 埃及象形文字D. 希腊字母答案:D. 希腊字母4. 下列哪种文字是线性文字?A. 楔形文字B. 圆形文字C. 线性B文字D. 象形文字答案:C. 线性B文字5. 下列哪种文字不是音节文字?A. 日语假名B. 韩语谚文C. 英语字母D. 德宏傣文答案:C. 英语字母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文字属于表音文字?A. 拉丁字母B. 希腊字母C. 印度梵文D. 汉字E. 阿拉伯字母答案:A、B、C、E2. 下列哪些汉字属于会意字?A. 休B. 采C. 众D. 木E. 明答案:A、B、C、E3. 下列哪些文字属于语素文字?A. 汉字B. 日语假名C. 韩语谚文D. 英语字母E. 印度梵文答案:A4. 下列哪些文字属于象形文字?A. 楔形文字B. 埃及象形文字C. 甲骨文D. 线性B文字E. 汉字答案:A、B、C、E5. 下列哪些文字是由其他文字发展而来的?A. 希腊字母B. 印度梵文C. 拉丁字母D. 阿拉伯字母E. 日语假名答案:A、C、D、E五、判断题1. 汉字是一种表音文字。
第五章文字学第一节文字和文字学一、文字的性质(一)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文字是以字符为元素构成的符号系统。
文字的基本书写单位是字符,拼音文字的字符一般叫字母.汉语的字符一般叫字,一个汉字也是一个字符。
文字和语言都是符号系统。
字符的主要特征是能代表某种具体的语言单位,包括音素(音位)、音节、语素、词等。
不代表语言单位的符号不是字符。
如交通标志、商品包装上表示防潮、易碎、有毒等意思的图形标记都只代表某种意义,而不代表具体的语言单位,不与词语的声音发生固定联系。
这种图形具有超语言的性质.字符除了包括字母和字以外,还包括一些特殊符号,如阿拉伯数字、科学符号、标音符号(如国际音标、汉语拼音、注音字母等)、标点符号等。
这些特殊字符都与语言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与字母和字又有明显的区别。
广义的文字包括这些特殊符号,狭义的文字不包括这些特殊符号.文字是语言和书写两个系统的结合,具有音、形、义三个要素。
(二)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文字和语言是两种现象,它们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
联系:1.文字和语言都是符号。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字符作为文字系统的符号,跟其他符号一样,也有能指和所指两个要素。
字符的能指就是字形,字符的所指就是各种语言单位。
字符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也是人为约定的。
用什么字符或字符与字符怎样组合表示什么语言单位,是人为约定的。
文字符号的所指是语言单位,因此,文字是离不开语言的,文字离开了语言,就不成为文字了。
但是语言不依赖于文字,没有文字,可以有口头语言。
2.都是交际工具。
虽然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只是辅助性交际工具,但文字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文字对保留和继承过去的历史和文化,创造和发展将来的历史和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了文字,人类才进入文明时代,没有文字,也就没有文明社会。
所以说文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文明时代的界碑。
3.都没有阶级性。
区别:1.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名词解释1.文字:有狭义、广义之分。
我们观点是狭义派,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广义派认为人们用来传递信息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都可以称为文字。
2.草书:广义的,不论时代,凡是写的潦草的字都可以算。
狭义的,即作为一种特定字体的草书,则是在汉代才形成的。
3.右文说:一些表示同出一源的亲属词(即同源词)的形声字,都把同一个字用作声旁,这种声旁是研究这组形声字的意义,特别是它们所代表的词的语源的重要线索。
由于声旁多数位于字的右边,研究上述这种文字现象的学说,称为右文说。
4.同义换读:人们不管某个字原来的读音,把这个字用来表示意义跟它原来所代表的词相同或相近的另一个词(一般是已有文字表示的词)。
这两个词的音可以截然不同。
5.多义字:在汉字里,由于语义引申、文字假借等原因,一字多职的现象,也就是一个字表示两种以上意义或音义的现象很常见,我们把具有两种以上意义或音义的字,都叫多义字。
6 六国文字:战国时代除秦以外东方各国的文字。
齐楚燕韩赵魏,分晋、楚、齐、燕、四系。
7 八分:汉代成熟的隶书,字形上扁方而规整,用笔上有蚕头燕尾的特点,具备这些特点的隶书成为汉隶,也称八分。
8六书说:汉代学者(许慎)创造的汉字基本构造理论,把汉字分成六类,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9三书说:新兴的汉字构造理论,唐兰在《古文字学导论》和《中国文字学》立谈到的三书说,将汉字分为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三类;陈梦家在《殷墟卜辞综述》中指出了唐兰三书说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三书说,象形,佳节,形声。
裘锡圭的三书说把汉字分成表意字、假借字和形声字三类。
10异体字:除了分化母字本义的分化字和母字,为同一个音义造的不同的字形,除了一开始就有分化作用的变体,以及通过书写变异,由一个字形衍生的不同形体。
11同形字:表示不同的词的形体相同的字。
包括由于分头为不同词造的,字形偶然相同的字;由于形借造成的表示不同词造的字形相同的字;由于早期表意字一形多用造成的字;由于字形演变、简化、讹变造成的同形字。
国学讲义:文字学万献初所谓“文字学”,是指“汉语文字学”,是研究汉字的形体构造以及字形与字音、字义之间关系的学科。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汉语的“文字”古本称“名”,《周礼·春官·外史》“掌达书名于四方”郑玄注“古曰名今曰字”;又称“书”,《韩非子·五蠹》“古之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厶-公)。
后称“文”称“字”,《左传·宣公二年》“夫文止戈为武”,战国秦吕不韦聚门客著《吕氏春秋》而悬咸阳之市曰“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到秦始皇时《琅琊刻石》中的“同书文字”才“文字”连用。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谓“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浸多也”。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是用线条笔画交错描摹物象的单独形状,是独体的;《说文》“字,乳也,从子在宀下”,房子(宀)内有婴儿(子),本义是生孩子,“字”是由两个以上的“文”合并孳生出来的,是合体的。
故宋郑樵《通志·六书略》归纳曰“独体为文,合体为字”。
汉语文字学古称“小学”,班固《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
”“六书”是汉字的六种构型、应用方法,用以代指文字,小孩在初入学阶段必先学习文字,故后人连带把研究文字的学问称为“小学”,研究文字必须形、音、义兼顾,故又将“文字、音韵、训诂”三门学问统称为“小学”。
民国初年,章太炎及其弟子钱玄同等重视学科形态的建设,把小学从经学附庸的地位中独立出来,并改称“小学”为“语言文字之学”或“文字学”。
后因“音韵学、训诂学”各自形成独立的学科,唐兰1949年撰《中国文字学》,明确地把“文字学”独立为研究汉字形体的学科。
研究汉字的构造及其形音义关系,当以古文字为主要对象。
“古文字”主要指先秦以前的汉字,秦统一后的小篆字系的线条化还保存着汉字的造字意图(笔意),也属于古文字,秦及汉初的简牍、帛书所用的隶书也还保留较多篆书的特点,也可归入古文字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