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放射工作人员和受检者防护标准及措施

放射工作人员和受检者防护标准及措施

放射工作人员和受检者防护标准及措施
放射工作人员和受检者防护标准及措施

放射工作人员和受检者防护标准及措施

XX人民医院 XDYY/GL-FS-2014

放射工作人员和受检者防护标准及措施

2014版

2014年1月26日发布 2014年2月1日实施

目录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4792—84) (3)

放射科岗前防护培训 (11)

放射科受检查者的防护原则 (12)

X线透视检查时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14)

X线检查中对患者的防护 (15)

放射科医生的温馨提示 (16)

受检者须知 (20)

婴幼儿、妊娠期女性X线检查告知书 (21)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4792—84)

1.引言

1.1本标准的宗旨是;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及其后代的健康与安全,并提高放射防护措施的效益;在此基础上促进我国放射工作的发展。

1.2从上述宗旨出发,对电离辐射源的使用必须将其产生的照射给予适当限制,从而防止发生对健康有害的非随机效应,并将随机性损害效应的发生率降低到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

1.3本标准适用范围

1.3.1使用电离辐射源或产生电离辐射的一切实践活动。1.3.2对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接受电离辐射照射需加控制的一切实践活动。

1.4在1.3所列范围内进行与防护有关的设计、监督、管理时,必须遵从以下基本原则。

1.4.1实践的正当化:产生电离辐射照射的任何实践要经过论证,或确认该项实践是值得进行的,其所致的电离辐射危害同社会和个人从中获得的利益相比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拟议中的实践不能带来超过代价(包括健康损害代价和防护费用的代价)的净

利益,就不应当引进该项实践。

1.4.2放射防护最优化:应当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以放射防护最优化为原则,以期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净利益,从而使一切必要的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

1.4.3个人剂量的限制:个人所受照射的剂量当量不应超过规定的限值。

1.5凡从事放射工作的单位均应设立专职防护机构或专职人员负责放射防护工作,按有关规定上报防护监测数据或资料,并接受该地区放射卫生防护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1.6对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应加强安全和放射防护知识的教育,并定期进行考核,使他们自觉遵守有关放射防护的各种标准和规定,有效地进行防护并防止事故的发生。新参加工作的人员要经过放射防护部门的考核,领取合格证后才可以从事放射工作。1.7各省、市、自治区及有关部门,可根据本标准的原则和要求,结合各地区各部门的特点,制订相应的实施办法或实施细则。2.放射工作人员的剂量限值

2.1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剂量当量是指一年工作期间所受外照射的剂量当量与这一年内摄入放射性核素所产生的待积剂量当量二者的总和,但不包括天然本底照射和医疗照射。

2.2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剂量限制要考虑随机性效应和非随机性效应。同时满足以下两种限值:

2.2.1为了防止有害的非随机效应,任一器官或组织所受的年

剂量当量不得超过下列限值。

眼晶体 150mSv(15rem)

其他单个器官或组织 500mSv(50rem)

2.2.2为了限制随机性效应,放射工作人员受到全身均匀照射时的年剂量当量不应超过50mSv(5rem)。当受到不均匀照射时,有效剂量当量应满足下列不等式:

∑T WT HT ≤50MSv(5rem)

式中:

HT ——组织或器官(T)的年剂量当量,mSy

(rem)

WT ——组织或器官(T)的相对危险度权重

因子(见附录F)

∑T WT HT ——称有效剂量当量,用HE 表示

2.3放射工作人员一年中摄入放射性核素的量,不应超过附录B列出的年摄入量限值(ALI)。

2.4为了便于监测和管理,推导出工作场所空气中放射性核素的导出浓度。见附录B。在不超过年摄入量限值和符合2.6款的基础上,其浓度可依据实际的摄入量而增减。

2.5在内外混合照射的情况下,满足下列不等式和2.2.1及2.6的要求可以认为不会超过所规定的放射工作人员剂量限值。

HE Ij

放射防护三原则

整理文本 放射防护的三原则 二、放射防护的三原则 国际放射放护委员会(ICRP)1977 年第26号出版物中提出防护的基本原则 是放射实践的正当化,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制。这三项原则构成的剂 理限制体系。 1.放射实践的正当化在进行任何放射性工作时,都应当代价和利益的分析,要求任何放射实践,对人群和环境可能产生的危害比起个人和社会从中获得的利益来,应当是很小的,即效益明显大于付出的全部代价时,所进行的放射性工作就是正当的,是值得进行的。 2.放射防护的最优化使放射性和照射量在可以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照射,要求对放射实践选择防护水平时,必须在由放射实践带来的利益与所付出和健康损害的代价之间权衡利蔽,以期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净利益。最优化原则又称为ALARM则,健康代价(曲线A) 正比于总剂量,当总剂量较小时,放射防护代价(曲线B)很高,且随剂量的增加而急剧下降,曲线A和B代价之和有一最小值,这就是最优化键康代价与防射代价之和Wo o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在于促进社会公众集体安全的卫生保健,它是剂量限制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的原则。 3.个人剂量限制 整理文本

在放射实践中,不产生过高的个体照射量,保证任何人的危险度不超过某一数值,即必须保证个人所受的放射性剂量不超过规定的相应限值。ICRP B定工作人员全身均匀照射的年剂量当量限制为50毫希沃特* (mSv),广大居民的年剂量当量限值为1mSv( 0. 1rem)。我国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中,对工作人在民年剂量当量限值,采用了ICRP推荐规定的限值,为防止随机效应,规定放射性工作人员受到全身均匀照射时的年剂量当量不应超过50mSv (5rem),公众 中个人受照射的年剂量当量应低于5mSv (0. 5rem)。当长期持续受放射性照射时,公众中个人在一生中每年全身受照射的年剂量当量限值不应高于1mSv (0. 1rem),且以上这些限制不包括天然本底照射和医疗照射。 个人剂量限制是强制性的,必须严格遵守。各种民政部下规定的个人剂量限值是不可接受的剂量范围的下界,而不是可以允许接受的剂量上限。即使个人所 受剂量没有超过规定的相应的剂量当量限值,仍然必须按照最优化原则考虑是否要进一步降低剂量。所规定的个人剂量限值不能作为达到满意防护的标准或设计指标,只能作为以最优化原则控制照射的一种约束条件而已。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一、健康查体对象 新从事放射工作、已经从事放射工作和调离放射工作岗位前的放射工作人员。 二、健康检查机构和检查项目 健康检查机构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从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机构承担。 检查项目按国家《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办法》规定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项目》进行。复查时根据需要相应增加检查项目。 我院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要求按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执行。 三、健康检查管理 (一)就业前健康检查就业前查体是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的重要部分,是全部医学检查的基础资料,其检查结果可为后期检查和意外事故等作对比和参考。 对新参加放射工作的人员,由其所在科室主任提出书面培训、从业申请,送至设备处,由设备处统一安排、及时组织新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对没有接受上岗前健康检查的人员,暂不能从事与放射有关的工作;经检查,对不符合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要求的人员,另行安排其非放射工作。 (二)上岗后健康检查 第 2 页共 18 页

1.对上岗后的放射工作人员,当在相应工作条件下连续工作一年所接受的照射很少有可能超过年剂量当量限值的30%,但有可能超过10%(乙种工作条件)时,每1~2年组织一次职业健康检查。当工作人员在相应工作条件下连续工作一年所接受的照射有可能超过年剂量当量限 值的30%(甲种工作条件)时,每年应进行全面医学检查一次。 2.查体中发现结果异常者,及时安排复查。对需要复查和医学观察的放射工作人员,按照体检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其复查和医学观察。 3.发现不宜继续从事放射工作的健康状况或者有与所从事职业相 关的健康损害的放射工作人员,及时调离原放射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 4.对具有专门技术、经验丰富的放射学专家或技术人员,其健康情况有不符合健康标准者,应慎重、仔细的权衡对社会和个人的利弊决定是否限制或停止其放射工作。 (三)离岗前健康检查 对调离放射工作岗位的放射工作人员,在离岗前应组织其职业健康检查。 (四)应急和事故照射人员的健康检查 放射工作中,一旦出现卡源、射线装置失灵等事故照射时,对参加应急处理的人员或事故照射的人员,应及时组织抢救和进行健康检查,对需要进行医学观察的,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检查项目和频度进行医学随访观察。 (五)健康检查结果处理 第 3 页共 18 页

(推荐)放射科放射线防护制度

放射科放射线防护制度 (一)放射防护原则 在实施放射防护工作时,必须对利益、代价和效果进行权衡,以求付出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防护效果。尽可能做到放射实践的正当化、放射防护的最优化,保证个人所受辐射剂量不超过国家防护规定的相应限值,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采取各种防护措施,使人体受照射剂量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 (二)防护措施 1、放射科工作人员必须加强放射防护意识,具有明确的针对工作人员和患者以及环境的辐射防护措施,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2、机房建设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辐射防护的要求,并经有关专业辐射检测部门检测,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护标准,以保证周围环境无辐射污染。 3、放射科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在保证检查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照射条件,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 4、对受检者的非检查部位中的敏感部位(性腺区)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5、怀孕妇女一般情况下禁止照射,因抢救生命等特殊情况必须行放射检查时须经上级批准并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 6、尽量避免非受检者进入操作现场,对因病情需要必须陪同患者进入机房的家属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7、放射工作者应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定时参加体检。工作中必须按规定佩带个人辐射剂量检测计,定时检测并记录入档。禁止超剂量、长时间在辐射环境下工作。 8、放射科工作人员必须具备放射防护培训合格证。 放射科辐射防护相关强制性规定 不应将X线胸部检查列为婴幼儿、青少年体检的常规项目。 X线诊断的筛选普查应避免使用透视方法。 不管是放射工作人员还是一般公众,个人所受照射的剂量当量不应超过规定的限值。 未满16周岁者,不得参与放射工作。 从业人员就业前或定期体检,X线胸部检查的间隔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年。 未经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允许,不得使用便携式X线机进行群体透视检查。 对育龄妇女的腹部及婴幼儿的X线检查,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非特殊需要,不得对孕妇(尤其是受孕后8-10周)进行下腹部X线检查。

新编整理口腔科影像受检者告知规章制度

口腔科影像受检者告知规章制度 篇一:放疗管理制度模板 放射诊疗质量保证制度 放射诊断是以影像为基础,若图象质量不高或者存在某些缺陷,不仅影响正确结果的诊断,还可能造成误诊。为了获得良好优质的X 光片,加强放射科X诊断的质量管理,结合我单位的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制定本方案。 1、成立质量保证、控制组织,明确领导和组员的职责分工。 2、定期组织人员参加防护培训,取得上岗证后方可上岗。安排人员 进修、短期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3、每周对影像质量分析,根据标准评价各类图像质量,对丙级片及 废片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严格控制废片率。 4、每季度定期组织对各类设备保养、维护,每年对各类X线设备的 稳定性、状态检测,对不符合要求,进行校正。认真执行机房的各项制度。 5、制定X线检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操作规程,并做好相关操作的 记录签名,明确职责,保证检查、诊断质量。 6、做好以上各类的记录,发现问题,逐级上报。 7、本方案适用于本单位影像质量保证,自本方案公布之日起开始执

行。 口腔门诊部 XX年8月 受检者告知制度 X射线检查是现代医学诊断技术主要方法之一。但如果使用不当会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合理使用,适当防护,可以将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希望受检者注意下列事项: 一、正确合理使用X射线照射,有利于疾病诊断,接受过量不必要的照射有损健康,请不要随意向医师提出X射线检查的要求。 二、受检者必须在指定地点依次排队候诊,不要随意走动,更不可在X射线机房门口逗留张望; 三、X射线检查时只能有一名受检者进入机房,其他受检者及陪检者不得在机房停留,以免接受不必要的照射; 四、如果受检者在医学上认为必须有人扶持,经医师同意可由一名扶持人员陪检,但该扶持人员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五、受检人员应接受使用医生提供的个人防护用品,以便在X射线照射过程,对性腺或其他非照射部位实施屏蔽防护; 六、孕妇受X射线照射,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如您发现自己已经怀孕或育龄妇女,请务必事先告诉医师。 七、X射线不能作为婴幼儿及少年儿童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 口腔门诊部 XX年8月 放射事故预防措施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工

放射科受检者防护制度

放射受检者防护制度 在受检者进行放射检查过程中,在保证安全和检查质量的前提下,为保护体检者的身体健康,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必要的辐射,依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特制订本制度。如下: 一、放射防护设施: 机房设计合理,面积应满足防辐射要求,墙壁、门窗施工安装后经检测(主、副防护应达2.0和1.0铅当量),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 放射机房必须安装符合要求的闭门装置,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机房外安装醒目的电离防辐射警示标志及工作警示灯; 注意周围人员的防护,曝光前注意关好门窗,防止漏射线对他人的损伤; 机房周围设置防护知识宣传栏和防护安全检查告知。 二、受检者人员识别: 1、体检科录入受检者体检信息,由引领人员带领,在放射科登记室进行信息确认,取得检查号并登记在检查申请单上; 2、引领人员带领受检者至受检机房候诊区,按顺序排队候诊,并宣讲检查注意事项; 3、放射技师依据体检申请单,核对姓名、年龄、检查部位,杜绝错误的发生。 4、检查技师做好患者防护,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逐一进行影像投照工

作,并在引领单上签字确认。 三、防护用品使用 1、放射检查机房必须配备齐全、充足的防护用品,并保持完好、清洁,随时可以使用; 2、防护用品种类包括:可调节照射野大小的升降式防护屏风或其他防护用品三套(铅帽、铅围脖、铅围裙); 3、防护用品使用期限必须在有效期内; 严格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合理使用防护用品,对受检者进行规范化的防护,尤其是对重点人群和重点部位的防护。 四、室内候诊管理 1、放射机房内严禁设置受检者候诊区和候诊椅; 2、绝对禁止放射检查时,放射机房内存在他人候诊情况的发生; 3、放射机房室内禁止放置和检查设备无关的物品,减少有害散射线的产生; 4、放射机房内可以设置受检者更衣设施,但应控制数量,以满足受检者需要为宜。 5、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机房,如受检者因身体原因,确实需要他人陪检时,应严格控制陪检人员数量,并严格做好陪检人员的防护。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知识(DOC)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知识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原则与措施 (一)放射防护的目的与原则 目的:预防确定性效应,控制随机性效应 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1、放射实践的正当化:又称合理性判断,经过论证(进行代价与利益分析),某种辐射实践的利大于害,就是电离辐射实践正当化原则。 2、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原则,即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净利益。 3、个人剂量限值:不可接受的剂量范围下限,即个人所受照射剂量不应超过规定的相应限值。 在医疗照射来说,就是要在保证疗效或诊断结果的前提下给予最适宜的剂量,选择最佳的条件与最适当的操作技术,把受照剂量减少到最低水平。 (二)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措施 1、严格落实卫生部卫办监督发【2012】148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规范健康体检应用放射检查技术的通知》: ◆不得将放射检查列入儿童及婴幼儿的健康体检项目。 ◆一般每年在健康体检中应用放射检查技术不超过1次。 ◆健康体检应当优先使用普通X线摄影、CR;有条件的的地区,推荐使用DR取代普通X线摄影和CR检查。健康体检不得使用直接荧光屏透视;除非有明确的疾病风险指征(如年龄在50周岁以上并且长期

大量吸烟、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为中高风险等),否则不宜使用CT;不得使用PET、PET/CT、SPECT和SPECT/CT。 ◆医疗机构应当为受检者配备必要的放射防护用品,对非投照部位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控制照射野范围,避免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或组织受到直接照射;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X线检查前,应当确定其是否怀孕,不得对孕妇进行腹部或骨盆放射影像检查。检查中除受检者本人外,不得允许其他人员留在机房内,受检者需要扶携或近身护理时,对扶携或护理者也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严格遵宁《GB130-2013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 ◆机房内布局要合理,应避免有用线束直接照射门、窗和管线口位置;不得堆放与该设备诊断工作无关的杂物;机房应设置动力排风装置,并保持良好的通风。 ◆机房门外应用电离辐射警告标志、放射防护注意事项、醒目的工作状态指示灯,灯箱处应设警示语句;机房门应有闭门装置,且工作状态指示灯和与机房相通的门能有效联动。 ◆患者和受检者不应在机房内侯诊;非特殊情况,检查过种中陪检者不应滞留在机房内。 ◆每台X射线设备根据工作内容,现场应配备不少于表4基本种类要求的工作人员、患者和受检者防护用品与辅助防护设备,其数量应满足开展工作需要,对陪检者应至少配备防护衣;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的铅当量不应低于0.25mmPb;应为不同年龄儿童的不同检查,配备有保护相应组织和器官的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的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一、从业前需进行防护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及考核,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后方可从事放射工作。 二、在放射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的统一安排下,所有放射工作人员都要定期进行防护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及考核。 三、建立个人放射防护培训档案,认真记录培训情况,并按规定期限保存。

四、一辈子孤单并不可怕,如果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自由,那我们就是幸福的。许多长久的关系都以为忘记了当初所坚持与拥有的,最后又开始羡慕起孤单的人。 五、恋爱,在感情上,当你想征服对方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对方征服了。首先是对方对你的吸引,然后才是你征服对方的欲望。 六、没有心如刀割,不再依依不舍,只有,沉默相隔…… 七、和你在一起只是我不想给任何人机会。 八、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是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那么忘记了。 九、无论我们爱过还是就这样错过,我都会感谢你。因为遇见你,我才知道思念一个人的滋味;因为遇见你,我才知道感情真的不能勉强;因为遇见你,我才知道我的心不是真的死了;因为遇见你,我才知道我也能拥有美丽的记忆。所以,无论你怎么对待我,我都会用心去宽恕你的狠,用心去铭记你的好。 十、爱情需要的是彼此互相的照顾,当我们心爱的人累了,我们不是坐在一边不理,而是多陪对方谈谈心,对方需要什么的时候,自己尽量的满足对方的需求,至少可以让对方知道,在自己身边的感觉是如此的温暖。 十一、自从你出现後,我才知道原来有人爱是那麽的美好 十二、有的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就像是流星,瞬间迸发出令人羡慕的火花,却注定只是匆匆而过。 十三、有一些人,这一辈子都不会在一起,但是有一种感觉却可以藏在心里守一辈子。 十四、不要轻易说爱,许下的承诺就是欠下的债!

辐射防护基本原则 (1)

1.广义核安全:核安全、辐射安全、放射性废物安全、放射性物质运输安全。 2.辐射防护基本原则:实践的正当性。防护的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 3.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经口、消化道的摄入(食入);经呼吸道的吸入(吸入);经皮肤、伤口的进入。 4.放射性毒物分组:极毒组:226Ra,210Po,228Th,239Pu,241Am,233U。高毒组:60Co,90Sr,106Ru,144Ce,210Pb,224Ra。中毒组14C,32P,35S,45Ca,55Fe,131I,140Ba,天然铀。低毒组:238U,235U,3H,24Na,40K,99mTC,113mIn。 毒性组别系数:极毒组:10;高度组:1;中毒组:0.1; 低毒组:0.01. 5.外照射防护三要素:时间,距离,屏蔽。 6.矿石氡射气系数:是介质表面析出的自由运动的氡量与介质镭衰变产生的氡总量之比,用f表示。我国铀矿石氡射气系数一般在3.49%—26.5%。 7.矿石氡析出率:是表征单位时间间隔内穿过单位矿石表面积,析出到空气中的氡析出量,用ζ表示。铀矿石当量氡析出率在34.8—62.5Bq/m2s。 8.氡是镭的衰变产物,单原子、无色、无味、无臭、最重的惰性气体。标准状况下密度为9.73kg/m3.半衰期为3.8d。 铀矿工业释放的放射性核素中,氡和氡子体的危害最大。 9.氡的辐射危害:铀矿工业主要职业病是肺癌。致病因素吸入高浓度氡及氡子体形成内照射。 10.核临界安全:铀富集厂在铀富集的过程中会有各种不同富集度的235U,在其大于1%时,必须考虑核临界安全问题。 11.裂变产物的质量数分布:85-105,130-150. 12.在安全中比较重要的核素有:85Kr,133Xe,129mTe,132Te,131I,89Sr,90Sr,140Ba,134Cs,137Cs等。 13.后处理厂的安全特点:极强放射性;考虑射线与物质的辐射效应;物料中有相当数量的裂变物质,临界安全;物料毒性极大,良好密闭性和可靠性。 14.放射性物质运输的核与辐射危险有:辐射照射、核临界和释热。 15.潜在危险及其控制和防御:包容运输中的放射性物质。控制放射性物质货包及运输工具外部辐射水平。防止核临界。防止由释热引起损害。 16.安全目标:保护工作人员、公众与环境免遭放射性物质运输可能引起的辐射危害。确保即使在运输事故条件下,也能提供足够的放射性物质包容和辐射屏蔽,并防止易裂变材料意外临界。 17.临界安全最简单和最严格的控制条件:质量控制、几何控制和浓度控制。 18.核安全与辐射安全的不同:核安全的着重点在于维持核设施的正常运行,预防事故发生和在事故下减轻其后果,从而保护从业人员、公众和环境不至于受到辐射带来的伤害。辐射安全的着重点在于通过辐射水平的监测、辐射效应的评价、辐射防护措施和事故应急与干预,实现辐射防护最优化并使辐射剂量不超过规定限值。 19.吸收剂量:受照物质发生的辐射效应,与它们吸收的辐射能量有关。可以用授予某一体积内物质的辐射能量除以该体积内物质的质量,得到一个量用于衡量,这就是吸收剂量。单位:焦耳/千克(J/kg),专名:戈瑞(Gy)。 20.后处理厂r辐射高的环节:贮存和分离。 21.Β辐射屏蔽材料选择原则低Z+高Z材料。 22.核安全的总目标:辐射防护目标,技术安全目标。 23.实施剂量管理限值 (年有效剂量:铀作业人员10mSv;公众0.2mSv) [EJ 1056-2005]。 24.各种铀化合物中,UF6毒性最高。 25.核电厂正常年排放限值:惰性气体年限值1140TBq,气溶胶3.8GBq,碘34.2GBq,氚55.6TBq,除氚外放射性核素700GBq。 26.临界安全考虑的主要因素: ①易裂变核素和可转换核素各自所占的份额; ②易裂变核素的质量; ③装易裂变材料的容器的几何条件(形状和尺寸)和容积; ④易裂变材料在溶液中的浓度; ⑤慢化剂的性质和浓度; ⑥易裂变材料周围反射层的性质和厚度; ⑦中子毒物的性质和浓度; ⑧燃料-慢化剂-中子毒物的混合物的均匀性; ⑨两个或多个含易裂变材料容器之间的相互作用。 27.职业照射:五年平均年有效剂量小于20mSv,五年中任何一年的有效剂量不超过50mSv。 28.核安全文化:核安全基本原则设计管理责任纵深防御及若干基本技术原则。核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站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得到应有的重视。 29.纵深防御的概念及三道防线:纵深防御原则要贯彻安全有关的全部活动,包括与组织、人员行为或设计有关的方面,以保证这些活动均置于重叠措施的防御之下,即使有一种故障发生,它将由适当的措施探测、补偿纠正。第一道防线:预防事故第二道防线:控制事故第三道防线:缓解事故。 30.冗余:设计中留有冗余度,即系统是双重或多重配置的,单一部件的失效不会使整个系统失去功能。31.密封源的安全使用方法:放射源放在固 定的位置,放射源的清单应妥善保存。若怀 疑放射源丢失必须立刻报告主管辐射防护 人员。使用密封源时,应按照辐射防护的 基本原则,采用屏蔽防护、距离防护或限制 工作时间等综合的防护措施,使工作人员受 到的辐射照射减少到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 的水平。、 32.后处理厂的安全特点:极强放射性,用 屏蔽材料将设备分隔密闭,远距离操作、控 制和监测。考虑射线与物质的辐射效应。 物料中有相当数量的裂变物质,核临界安 全。物料毒性极大,良好密闭性核可靠 性。 33.堆后料的辐射特点:经后处理回收得到 铀,不但铀同位素的组成发生了变化,且夹 带铀微量的镎,钚核裂变产物这种铀的放射 性活度比天然铀大得多,它们的比活度很 高,含量虽少,但能使堆后料氟核化渣等的 辐射水平显著升高。 题目一点状。。。 1.广义核安全:核安全、辐射安全、放射性废物 安全、放射性物质运输安全。 2.辐射防护基本原则:实践的正当性。防护的最 优化。个人剂量限值。 3.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经口、消化道的 摄入(食入);经呼吸道的吸入(吸入);经皮肤、 伤口的进入。 4.放射性毒物分组:极毒组:226Ra,210Po, 228Th,239Pu,241Am,233U。高毒组:60Co, 90Sr,106Ru,144Ce,210Pb,224Ra。中毒组 14C,32P,35S,45Ca,55Fe,131I,140Ba,天 然铀。低毒组:238U,235U,3H,24Na, 40K,99mTC,113mIn。 毒性组别系数:极毒组:10;高度组:1;中毒 组:0.1; 低毒组:0.01. 5.外照射防护三要素:时间,距离,屏蔽。 6.矿石氡射气系数:是介质表面析出的自由运动 的氡量与介质镭衰变产生的氡总量之比,用f表 示。我国铀矿石氡射气系数一般在 3.49%— 26.5%。 7.矿石氡析出率:是表征单位时间间隔内穿过单 位矿石表面积,析出到空气中的氡析出量,用ζ 表示。铀矿石当量氡析出率在34.8— 62.5Bq/m2s。 8.氡是镭的衰变产物,单原子、无色、无味、无 臭、最重的惰性气体。标准状况下密度为 9.73kg/m3.半衰期为3.8d。 铀矿工业释放的放射性核素中,氡和氡子体的危 害最大。 9.氡的辐射危害:铀矿工业主要职业病是肺癌。 致病因素吸入高浓度氡及氡子体形成内照射。 10.核临界安全:铀富集厂在铀富集的过程中会 有各种不同富集度的235U,在其大于1%时,必 须考虑核临界安全问题。 11.裂变产物的质量数分布:85-105,130-150. 12.在安全中比较重要的核素有:85Kr,133Xe, 129mTe,132Te,131I,89Sr,90Sr,140Ba,134Cs, 137Cs等。 13.后处理厂的安全特点:极强放射性;考虑射 线与物质的辐射效应;物料中有相当数量的裂变 物质,临界安全;物料毒性极大,良好密闭性和 可靠性。 14.放射性物质运输的核与辐射危险有:辐射照 射、核临界和释热。 15.潜在危险及其控制和防御:包容运输中的放 射性物质。控制放射性物质货包及运输工具外部 辐射水平。防止核临界。防止由释热引起损害。 16.安全目标:保护工作人员、公众与环境免遭 放射性物质运输可能引起的辐射危害。确保即 使在运输事故条件下,也能提供足够的放射性物 质包容和辐射屏蔽,并防止易裂变材料意外临 界。 17.临界安全最简单和最严格的控制条件:质量 控制、几何控制和浓度控制。 18.核安全与辐射安全的不同:核安全的着重点 在于维持核设施的正常运行,预防事故发生和在 事故下减轻其后果,从而保护从业人员、公众和 环境不至于受到辐射带来的伤害。辐射安全的着 重点在于通过辐射水平的监测、辐射效应的评 价、辐射防护措施和事故应急与干预,实现辐射 防护最优化并使辐射剂量不超过规定限值。 19.吸收剂量:受照物质发生的辐射效应,与它 们吸收的辐射能量有关。可以用授予某一体积内 物质的辐射能量除以该体积内物质的质量,得到 一个量用于衡量,这就是吸收剂量。单位:焦耳 /千克(J/kg),专名:戈瑞(Gy)。 20.后处理厂r辐射高的环节:贮存和分离。 21.Β辐射屏蔽材料选择原则低Z+高Z材料。 22.核安全的总目标:辐射防护目标,技术安全 目标。 23.实施剂量管理限值 (年有效剂量:铀作业人 员10mSv;公众0.2mSv) [EJ 1056-2005]。 24.各种铀化合物中,UF6毒性最高。 25.核电厂正常年排放限值:惰性气体年限值 1140TBq,气溶胶 3.8GBq,碘34.2GBq,氚 55.6TBq,除氚外放射性核素700GBq。 26.临界安全考虑的主要因素: ①易裂变核素和可转换核素各自所占的份额; ②易裂变核素的质量; ③装易裂变材料的容器的几何条件(形状和尺 寸)和容积; ④易裂变材料在溶液中的浓度; ⑤慢化剂的性质和浓度; ⑥易裂变材料周围反射层的性质和厚度; ⑦中子毒物的性质和浓度; ⑧燃料-慢化剂-中子毒物的混合物的均匀性; ⑨两个或多个含易裂变材料容器之间的相互作 用。 27.职业照射:五年平均年有效剂量小于20mSv, 五年中任何一年的有效剂量不超过50mSv。 28.核安全文化:核安全基本原则设计管理责任 纵深防御及若干基本技术原则。核安全文化是 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的总和,它建立 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站的安全问题 由于它的重要性要得到应有的重视。 29.纵深防御的概念及三道防线:纵深防御原则 要贯彻安全有关的全部活动,包括与组织、人员 行为或设计有关的方面,以保证这些活动均置于 重叠措施的防御之下,即使有一种故障发生,它 将由适当的措施探测、补偿纠正。第一道防线: 预防事故第二道防线:控制事故第三道防线: 缓解事故。 30.冗余:设计中留有冗余度,即系统是双重或 多重配置的,单一部件的失效不会使整个系统失 去功能。 31.密封源的安全使用方法:放射源放在固定的 位置,放射源的清单应妥善保存。若怀疑放射源 丢失必须立刻报告主管辐射防护人员。使用密 封源时,应按照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采用屏蔽 防护、距离防护或限制工作时间等综合的防护措 施,使工作人员受到的辐射照射减少到可合理达 到的尽量低的水平。、 32.后处理厂的安全特点:极强放射性,用屏蔽 材料将设备分隔密闭,远距离操作、控制和监测。 考虑射线与物质的辐射效应。物料中有相当 数量的裂变物质,核临界安全。物料毒性极 大,良好密闭性核可靠性。 33.堆后料的辐射特点:经后处理回收得到铀, 不但铀同位素的组成发生了变化,且夹带铀微量 的镎,钚核裂变产物这种铀的放射性活度比天然 铀大得多,它们的比活度很高,含量虽少,但能 使堆后料氟核化渣等的辐射水平显著升高。

辐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辐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1、辐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符合辐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的,方可参加相应的辐射工作。辐射工作单位不得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或者不符合辐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标准的人员从事辐射工作。 2、辐射工作单位应当组织上岗后的辐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两次检查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2年,必要时可增加临时性检查。 3、辐射工作人员脱离辐射工作岗位时,辐射工作单位应当对其进行离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 4、对参加应急处理或者受到事故照射的辐射工作人员,辐射工作单位应当及时组织健康检查或者医疗救治,按照归家有关标准进行医学随访观察。 5、从事辐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机构(以下简称职业健康机构)应当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6、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当自体检工作结束之日起1个月内,将职业健康检查报告送达辐射工作单位。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出具的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应当客观、真实,并对职业健康检查报告负责。 7、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发现有可能额因辐射性因素导致健康损害的,应当通知辐射工作单位,并及时告知辐射工作人员本人。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发现疑似执业性辐射疾病病人应当通知辐 射工作人员及其所在辐射工作单位,并按规定向辐射工作单位所在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8、辐射工作单位应当在收到职业健康检查报告的7日内,如实告知辐射工作人员,并将检查结论记录在《辐射工作人员证》中。辐射工作单位对职业健康检

查中发现不宜继续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应当及时调离辐射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需要复查和医学随访观察的辐射工作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安排。 9、辐射工作单位不得安排怀孕的妇女参与应急处理和有可能造成职业性内照射的工作。哺乳期妇女在其哺乳期应避免接受职业性内照射。 10、辐射工作单位应当为辐射工作人员建立并终生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职业史、既往病史和职业照射接触史; (二)历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评价处理意见; (三)职业性辐射性疾病诊疗、医学随访观察等健康资料。 11、辐射工作人员有权查阅、复印本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辐射工作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 12、辐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职业性辐射性疾病的诊断、鉴定、医疗救治和医学随访观察的费用,由其所在单位承担。 13、职业性辐射性疾病的诊断鉴定工作按照《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标准执行。 14、辐射工作人员的保健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15、在国家统一的规定的休假外,辐射工作人员每年可以享受保健休假2—4周。享受寒暑假的辐射工作人员不再享受保健休假。从事辐射工作满20年的在岗辐射工作人员,可以由所在单位利用休假时间安排健康疗养。

放射科工作制度流程

放射科工作制度 一、严格执行医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衣帽整洁,挂牌服务,遵守劳动纪律,以病人为中心,做好优质服务。 三、各项影像检查须由临床医生详细填写申请单,急诊病员随到随检,老弱病残患者优先。各种特殊影像检查和造影检查应事先预约。 四、各岗位人员均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详细阅读申请单,了解病史、体征、检查目的,必要时亲自询问和检查。 五、重要的摄片由放射科诊断医师和技术人员共同确定,摄影完后,待观察影像合格后方嘱病人离去。 六、危重病员的检查,必要时应由临床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大出血、血压过低、休克等危重病员须经临床处理待病人稳定后再做检查。 七、在规定的时限,由执业医师密切结合临床病史、体征,按规范书写诊断报告,并实行双签审核制度。进修和实习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八、坚持每日集体读片,评定影像和诊断质量,科内定期组织专业知识学习和讨论,不断提高检查和诊断水平。 九、影像资料由专人管理、归档、借阅。 十、重视安全工作,严禁在科内使用电炉,燃油(气)具,严禁在工作场所吸烟。 十一、做好病人、家属和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工作,保护好患者的隐私。 十二、爱护设备,定期保养,出现故障立刻汇报,并与设备科联系,及时解决。 十三、X线摄影、CT提供24小时×7的急诊检查服务。 放射科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一、建立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科主任任组长。下设诊断质量控制、技术质量控制两个二级管理小组,质量控制管理小组负责质量检查、督促。 二、建立投照质量控制标准和诊断报告质量控制标准。 三、严格执行投照质量控制标准和诊断报告质量控制标准,减少医疗缺陷、差错,杜绝责任事故。 四、诊断质量控制小组负责诊断质量日常检查,定期进行质量情况汇总、分析和报告,开展质量管理讨论。 五、技术质量控制小组负责投照质量日常检查,定期进行质量情况汇总、分析和报告,开展质量管理讨论。 六、建立质量管理资料档案。 七、建立质量缺陷控制检查与改进措施记录本。 八、严格执行集体阅片制度和疑难病讨论、会诊制度、业务学习制度及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制度。 九、对影响较大、造成后果的诊断、投照质量问题应及时报告医务科,不得隐瞒、拖延。 十、质量目标管理落实到个人,与年终奖和晋升聘任挂钩。 投照质量控制制度及标准 一、投照人员上班时应对X线机、电源、洗片机、激光相机等设备、器材例行检查和维护,保持设备、器材的完备、正常、清洁。 二、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投照目的和部位,合理设计胶片规格、数量。

X线诊断中受检者放射防护原则教学提纲

X线诊断中受检者放射防护原则

X线诊断中受检者放射防护原则 一、总则 1、受检者在X线诊断中所受的医疗照射,必须遵循实践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以使受检者确有正当理由需要接受的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 2、必须积极开展并认真搞好X线诊断的质量保证工作,不断提高X线诊断水平,减少受检者所受照射剂量。 3、开展X线诊断服务的有关临床医师、X线工作者等都直接对受检者防护负有重要责任。 二、工作原则要求 1、必须配备各性能合格的医用诊断X线机与相应防护设备、辅助设备等。所有设备 (包括受检者防护用品)必须定期进行质量检测和检查。 2、合理设置X线工作区,必须有相应防护设施和管理措施确保候检与陪伴人员得到有效的防护。 3、操作X线诊断设备和施行X线诊断检查人员,必须具备足够专业技能和放射卫生防护知识。 4、受检者需要转科或转院就诊时,应提供方便使得能够利用已有的X线检查结果,避免受检者受不必要的重复检查。 5、加强受检者剂量监测,及时发现问题,提高防护水平。 三、X线诊断的正当性判断 1、有关临床医师必须掌握各种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特点及适应证。在医学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临床化验等进行正确的临床判断,在比较可供选择的各种检查技术之后,方可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确定是否提出X线检查申请。

2、对任何患者均不得盲目申请X线检查。同时必须注意防止提出价值不大的重复性X线检查申请。 3、有关临床医师必须在X线检查申请单中写明患者的主要病史和己有的检查结果,指出X线检查目的和检查部位等,以便X线工作者复核并正确施行检查。 4、X线工作者对所有X线检查申请,均应认真复核。对不符合正当性判断的申请,有权退回。 5、群体X线检查,必须根据地区性有关疾病的流行情况、预期检查效果和X线检查远期效应的危险度等进行正当性判断,以确定群检是否值得进行及应进行的范围。 6、以医学监护为目的的群体X线检查,必须针对不同群体实际,恰当控制X线检查人数、部位和频率。少年儿童的群体X线检查尤须谨慎。 7、对育龄妇女和孕妇申请X线检查,必须符合 GB16349的要求。 8、对婴幼儿申请X线检查必须从严控制。 9、用于科学研究目的的X线检查的正当性判断,应在放射卫生防护部门指导下进行。针对每项研究计划必须制定适当的管理限值。 用于科学研究X线检查,必须坚持受检者自愿的原则。让受检者明了所估计的照射危险。此类照射需有关单位负责人批准方可由训练有素的人员施行。 四、受检者防护的主要技术因素 1、各种医用诊断X线机的防护性能、工作场所防护设施及安全操作,均必须符合GB 8279的要求。 2、决定施行X线检查时,应通过最优化分析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制定最佳的检查程序。力求在能够获得满意的诊断信息的同时,又使受检者所受照射减少至最低限度。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1.放射工作人员就业前必须进行体格检查,体格合格方可从事放射工作。 2.放射工作人员就业后必须进行定期体格检查,对在甲种和乙种工作条件下工作的放射工作人员每年体检一次;对于丙种工作条件下工作的放射工作人员每2-3年体检一次;必要时可增加体检次数。 3.就业前、后体检结果由体检单位详细如实地记录在个人健康档案中。 4.放射工作单位对每位放射工作人员必须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和个人剂量档案。 5.就业前、后人员的体检由放射工作单位组织到各省、自治区、自辖市卫生厅、局指定的医疗、卫生防护单位进行。 6.放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定期复核。

放射卫生防护管理制度 1.认真学习、自觉遵守我国《放射性同位素与放射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和其他有关放射卫生防护法规、规章和标准。 2.建立健全放射防护管理机构、并认真履行其职责。 3.在新、改、扩建放射工作场所工程设计前,应先向放射防护管理部门提出申请,使放射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审批、同时施工、同时验收使用。 4.在更换放射装置前或对射线装置进行大修后、增减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或变更使用量前,应先向放射防护管理部门申请。 5.积极配合放射防护管理部门对放射工作的监督管理。主动与放射防护管理部门联系对放射工作场所至少每年进行一次监督检测,并认真接受放射防护管理部门提出的监督意见。 6.经常对放射防护设施进行自检,发现问题及时修复,必要时请示放射防护管理部门进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7.配备必要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工作中必须自觉利用或使用放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确保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8.要严格按照放射防护要求、放射工作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9.放射工作人员在从事放射工作前,须进行就业前身体检查合格,并参加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后,方可上岗。而且按照国家

辐射防护的目的和原则

辐射防护的目的和原则 辐射防护的目的是:既要保护工作人员个人、他们的后代和全体人类,又要允许进行那些可能产生辐射或伴随着辐射的正当的实践活动。所以,辐射防护的目的在于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即非随机性效应)的发生,并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几率,使之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水平。 辐射防护的原则 为了达到辐射防护目的,辐射防护必须遵循辐射实践正当化,辐射防护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值三项基本原则。辐射防护三原则是针对受控辐射源(即辐射实践)的辐射照射情况而言的。原则上说,它们并不完全适用于非受控辐射源(即干预,如核事故时的情况)的辐射照射的情况。因为在干预的情况下,人们已不可能通过对辐射源施加控制来限制人们所接受的辐射剂量。 1辐射实践的正当性 在施行伴有辐射照射的任何实践之前要经过充分论证,权衡利弊。只有当该项实践所带来的利益大于为其所付出的代价时,才能认为该项辐射实践是正当的。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利益包括社会的总利益,不仅仅是某些团体或个人得到的好处。同样,代价也是指由于引进该项实践后的所有消极方面的总和,它包括经济代价,健康危害、环境影响,同时还包括心理影响和社会问题等。由于利益和代价在群体中的分布往

往不相一致,付出代价的一方并不一定就是直接获得利益的一方。所以,这种广泛的利害权衡过程只有在保证每一个个体所受的危害不超过可 以接受的水平这一条件下才是合理的。在判断辐射实践正当与否时,一般需要综合考虑政治、经济、社会等许多方面的因素,辐射防护仅是其中应考虑的一个方面。 2辐射防护的最优化 辐射防护最优化在实际的辐射防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实施某项辐射实践的过程中,可能有几个方案可供选择,在对这几个方案进行选择时,应当运用最优化程序,将一切辐射照射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 ALARA)。因此,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也称ALARA原则。在考虑辐射防护时,并不是要求剂量当量越低越好,而是通过利益/代价分析,在考虑了社会和经济的因素之后使照射保持在合理可行尽量低的水平。 3个人剂量限值 实践正当性和防护最优化都是按照一个实践或群体的利害来考虑的,实践带来的利益和危害在群体中的分布通常是不尽相同的。也就是说,虽然辐射实践满足了正当性要求,辐射防护亦做到了最优化,但还不一定能对每个个人提供足够的防护。因此,对于给定的某项辐射实践,不论代价与利益的分析结果如何,必须用个人剂量限值对照射加以限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发布 作者:郭晓宇发布时间: 2007-07-17 13:24:14 近日发布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规定,放射工作单位应当组织上岗后的放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两次检查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两年,必要时可增加临时性检查。 根据办法规定,从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机构应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发现有可能因放射性因素导致健康损害的,应当通知放射工作单位,并及时告知放射工作人员本人;发现疑似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病人,应当通知放射工作人员及其所在单位,并按规定向单位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办法提出,放射工作单位对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不宜继续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应当及时调离放射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需要复查和医学随访观察的放射工作人员,应当及时安排。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诊断、鉴定、医疗救治和医学随访观察的费用,由其所在单位承担。在国家统一规定的休假外,放射工作人员每年可以享受保健休假2至4周。 办法强调,放射工作单位不得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或者不符合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标准的人员从事放射工作。不得安排怀孕的妇女参与应急处理和有可能造成职业性内照射的工作。 办法还要求放射工作单位为放射工作人员建立并终生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档案应包括职业史、既往病史和职业照射接触史;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评价处理意见;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疗、医学随访观察等健康资料。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

【颁布单位】卫生部 【章名】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的管理,保障其健康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国家对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实行《放射工作人员证》制度。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从事或涉及放射工作的单位和个人。 第四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规定实行统一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办法,组织辖区内的监督管理。 【章名】第二章放射工作人员证的管理 第五条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由所在单位负责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放射工作人员证》,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后颁发。工作人员持证后方可从事所限定的放射工作。 《放射工作人员证》由卫生部统一印制。 第六条申领《放射工作人员证》的人员,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年满18周岁,经健康检查,符合放射工作职业的要求; (二)遵守放射防护法规和规章制度,接受个人剂量监督; (三)掌握放射防护知识和有关法规,经培训、考核合格; (四)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和相应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 第七条《放射工作人员证》每年复核一次,每5年换发一次。超过2年未申请复核的,需重新办证。

放射工作人员和受检者防护标准及措施

放射工作人员和受检者防护标准及措施

XX人民医院 XDYY/GL-FS-2014 放射工作人员和受检者防护标准及措施 2014版 2014年1月26日发布 2014年2月1日实施

目录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4792—84) (3) 放射科岗前防护培训 (11) 放射科受检查者的防护原则 (12) X线透视检查时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14) X线检查中对患者的防护 (15) 放射科医生的温馨提示 (16) 受检者须知 (20) 婴幼儿、妊娠期女性X线检查告知书 (21)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4792—84) 1.引言 1.1本标准的宗旨是;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及其后代的健康与安全,并提高放射防护措施的效益;在此基础上促进我国放射工作的发展。 1.2从上述宗旨出发,对电离辐射源的使用必须将其产生的照射给予适当限制,从而防止发生对健康有害的非随机效应,并将随机性损害效应的发生率降低到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 1.3本标准适用范围 1.3.1使用电离辐射源或产生电离辐射的一切实践活动。1.3.2对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接受电离辐射照射需加控制的一切实践活动。 1.4在1.3所列范围内进行与防护有关的设计、监督、管理时,必须遵从以下基本原则。 1.4.1实践的正当化:产生电离辐射照射的任何实践要经过论证,或确认该项实践是值得进行的,其所致的电离辐射危害同社会和个人从中获得的利益相比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拟议中的实践不能带来超过代价(包括健康损害代价和防护费用的代价)的净

利益,就不应当引进该项实践。 1.4.2放射防护最优化:应当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以放射防护最优化为原则,以期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净利益,从而使一切必要的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 1.4.3个人剂量的限制:个人所受照射的剂量当量不应超过规定的限值。 1.5凡从事放射工作的单位均应设立专职防护机构或专职人员负责放射防护工作,按有关规定上报防护监测数据或资料,并接受该地区放射卫生防护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1.6对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应加强安全和放射防护知识的教育,并定期进行考核,使他们自觉遵守有关放射防护的各种标准和规定,有效地进行防护并防止事故的发生。新参加工作的人员要经过放射防护部门的考核,领取合格证后才可以从事放射工作。1.7各省、市、自治区及有关部门,可根据本标准的原则和要求,结合各地区各部门的特点,制订相应的实施办法或实施细则。2.放射工作人员的剂量限值 2.1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剂量当量是指一年工作期间所受外照射的剂量当量与这一年内摄入放射性核素所产生的待积剂量当量二者的总和,但不包括天然本底照射和医疗照射。 2.2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剂量限制要考虑随机性效应和非随机性效应。同时满足以下两种限值: 2.2.1为了防止有害的非随机效应,任一器官或组织所受的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