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用英语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英语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英语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英语人才培养方案

2009级商务英语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所属系(院):应用外语系

适用年级:2009级商务英语专业

制定时间:2009年8月

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1、专业培养目标及就业面向

基于我院办学理念,通过充分人才需求分析,并经专业指导委员会论证,应用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确立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规、职业技能,拥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能够独立进行跨文化交际,同时又具备一定职业技能素质的“语言+应用技能”的英语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应用英语专业的目标定位体现了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高职人才培养原则: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本专业培养的是既通晓英语又具备一定的外贸、财会等专业领域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本专业以专业英语课程为主,兼开部分应用技能课程,各课程教学中突出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训练;在学生就业方面,本专业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切实地制定可行的培养计划,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强调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突出学生的身心素质及团队协作意识的训练。因而,本专业学生的就业面较为宽泛,毕业生素质符合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毕业生去向为独资或合资企业、酒店、国际物流公司、旅行社等涉外单位。

2、专业培养标准及技能要求

“语言+应用技能”的英语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具体说来,应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独立进行跨文化交际;同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够熟练进行

中英文打字及办公自动化操作;二外日语或语能简单会话,阅读浅易的日文或文材料。除基本的语言及信息处理能力外,应用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还掌握涉外经贸、财会等行业的相关知识,能够到独资或合资企业、旅行社、酒店、国际物流公司等涉外单位从事外贸业务、财会、谈判、接待、翻译、物流等工作。

除毕业文凭,本专业毕业生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可取得如下专业技能及职业书:英语四级、六级证书,英语口译证书,跟单员/单证员证书,会计上岗证,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外文打字等级证书,驾驶证等。

3、“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与教学体系

为了实现应用英语专业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在具体的工作中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做”这三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融汇、贯通,构建起符合高职高专教育定位的“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与教学体系。

1)“教、学、做”一体化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在“英语精读”、“英语泛读”等语言基础课程中,生词用法、语法等知识的阐释或举例并非由授课教师单方面讲授,而是由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经教师引导,自主地联想、举例、总结、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用耳”、“动口”(即学生的“学”与“做”)机会由此得到加强。

在“商务英语”、“外贸实务”等专业技能课程中本专业均设置了学生模拟商务流程操作或外贸单证操作等环节,教师给出具体案例,学生必须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独立思考,具体分析,独立解决问题,所有学生从而能够学有所用。对“单证实务”等专业选修课,本专业还安排了相应的集中实践性课程,学生修满课程学分后,经国家相关专业考试合格后,可取得跟单员/单证员书。

目前,本专业在教学计划的修订中,进一步明确了每一门课程的课堂实践课时数(共占总课时41%)。

2)“教、学、做”一体化在校、外实训中的体现

本专业在听取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和相关行业的一线人士意见的基础上,已建立起四个校实践基地:外语角、外贸操作模拟训练室、听说训练室、外文打字室。现有的二网合一型数字语言实验室、多功能外语活动室承担了这四个校实践基地的活动。建立起应用英语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签约双方在人才培养、学生实践方面实现共创共建。学生们在各个校、校外的实践基地,接触到了专业领域中的实际问题,更得到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针对性地指导,切实地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

此外,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社会第三课堂实践也为应用英语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课堂实践环节、校实践课、校外实训、第二课堂活动、社会第三课堂实训,这五个部分共同构建起应用英语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不仅课时规划恰当,形式也丰富多样,切实地保证了本专业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实践实训课的开出率为100%,学生在

实践实训课堂上能够将所掌握的语言技能与各门专业知识充分发挥、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3)“教、学、做”一体化在师生关系中的体现

为有效地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本专业进行了教学理念的革新、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教学手段的改革,强调现代高职外语教学的课堂应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明确了“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系,即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的角色也不再是单纯的讲授者,而是集各种角色于一身——在复习时是强化记忆者(memory activator),在呈现新容时是示表演者(demonstrator),在操练时是组织者或指挥者(organizer or conductor),在学生自己练习时是管理者(manager),在巩固环节时是帮助者(helper)。

在明确了此种新型师生关系后,本专业各课程教师在其教学实施中均更加努力地挖掘学生的主体作用,全力打造交际化、实践化、能力化的现代外语课堂。

4)“教、学、做”一体化实施的保障

为构建合理的“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与教学体系,应用英语专业实行必要的课程优化整合。通过基础课与基础课整合,专业课与基础课贯通,专业课之间相互承接,人文知识课程与科技知识课程的融合等方式,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例如,经专业指导委员会讨论后,我们将公共基础课中的“应用文写作”融入同类课程的“大学语文”教学环节;将专业基础课中的英语口语课学分从原先的6学分增加到11个学分,加大了学生的口语实践;专业课中除了侧重书

面写作训练的“外贸函电”,另外增设了更加注重听说技能训练的“商务英语听说”;缩减了部分公共任意选修课,在专业选修课中增加了“英汉互译”、“外国影视欣赏”等更为实用的课程,作为基础教学的补充。同时,各课程教学过程中强调“双证书”制度,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办学理念。

“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与教学体系的顺利实现,还需要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做保障。应用英语专业的教研室主任每学期听课总量不少于十课时;督导每周听课量不低于四课时;各专业每位教师每学期的相互听课学习不得少于三次,每学期须轮值晚自习答疑,并予记录。专业教研室主任定期听取学生对教师授课的反馈,对专业教师的考核看“三率”——“专业考试合格率”、“技能考核通过率”、“学生到课率”。学生对教师授课的反馈是整个教学质量监督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全体学生及教师在期末时均需认真填写教师或班级考评表,切实地执行我系既定的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评估制度,最大程度上保证“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针的实施。

4、“产学相结合”的专业发展方向

应用英语专业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由外语系主任翟安松(原师学院外语系主任)担任主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包括邗江开发区管委会季庆春,职业大学督导(原职业大学外语系主任)明,委员为四位企事业单位的一线人士。专业指导委员会每学期举行例会一至两次,就应用英语专业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规格、专业培养方案设计,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