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离散数学试题及答案

离散数学试题及答案

离散数学试题及答案
离散数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设集合A,B,其中A={1,2,3}, B= {1,2}, 则A - B={3} ; ?(A) - ?(B)=

{3},{1,3},{2,3},{1,2,3}} .

2. 设有限集合A, |A| = n, 则|?(A×A)| = 2

2n.

3.设集合A = {a, b}, B = {1, 2}, 则从A到B的所有映射是?1= {(a,1), (b,1)}, ?2= {(a,2), (b,2)},?3= {(a,1), (b,2)}, ?4= {(a,2), (b,1)}, 其中双射的是?3, ?4 .

4. 已知命题公式G=?(P?Q)∧R,则G的主析取范式是(P∧?Q∧R)

5.设G是完全二叉树,G有7个点,其中4个叶点,则G的总度数为12,分枝点数为

3.

6设A、B为两个集合, A= {1,2,4}, B = {3,4}, 则从A?B={4} ; A?B={1,2,3,4};

A-B={1,2} .

7.设R是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则R所具有的关系的三个特性是自反性, 对称性

传递性.

8. 设命题公式G=?(P?(Q?R)),则使公式G为真的解释有(1, 0, 0), (1, 0, 1),(1, 1, 0)

9. 设集合A={1,2,3,4}, A上的关系R1 = {(1,4),(2,3),(3,2)}, R2 = {(2,1),(3,2),(4,3)}, 则R1?R2 =

{(1,3),(2,2),(3,1)} , R2?R1 = {(2,4),(3,3),(4,2)} _R12 ={(2,2),(3,3).

10. 设有限集A, B,|A| = m, |B| = n, 则| |?(A?B)| = .

11设A,B,R是三个集合,其中R是实数集,A = {x | -1≤x≤1, x?R}, B = {x | 0≤x < 2, x?R},则A-B = -1<=x<0 , B-A = {x | 1 < x < 2, x?R} ,

A∩B ={x | 0≤x≤1, x?R} , .

13.设集合A={2, 3, 4, 5, 6},R是A上的整除关系,则R以集合形式(列举法)记为

{(2, 2),(2, 4),(2, 6),(3, 3),(3, 6),(4, 4),(5, 5),(6, 6)} .

14. 设一阶逻辑公式G = ?xP(x)??xQ(x),则G的前束范式是?x(?P(x)∨Q(x)) .

15.设G是具有8个顶点的树,则G中增加21 条边才能把G变成完全图。(完全图的边数

2)1

(-

n

n

,树的边数为n-1)

16.设谓词的定义域为{a, b},将表达式?xR(x)→?xS(x)中量词消除,写成与之对应的命题公式是_

(R(a)∧R(b))→(S(a)∨S(b)) _.

17. 设集合A ={1, 2, 3, 4},A 上的二元关系R ={(1,1),(1,2),(2,3)}, S ={(1,3),(2,3),(3,2)}。则R ?S = {(1, 3),(2, 2)} ,

R 2= {(1, 1),(1, 2),(1, 3)}. 二、选择题

1 设集合A={2,{a},3,4},B = {{a},3,4,1},E 为全集,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C )。

(A){2}?A (B){a}?A (C)??{{a}}?B ?E (D){{a},1,3,4}?B. 2 设集合A={1,2,3},A 上的关系R ={(1,1),(2,2),(2,3),(3,2),(3,3)},则R 不具备( D ).

(A)自反性

(B)传递性

(C)对称性

(D)反对称性

3 设半序集(A,≤)关系≤的哈斯图如下所示,若A 的子集B = {2,3,4,5},则元素6为B 的( B )。

(A)下界

(B)上界

(C)最小上界 (D)以上答案都不对

4 下列语句中,( B )是命题。

(A)请把门关上 (B)地球外的星球上也有人 (C)x + 5 > 6 (D)下午有会吗? 5 设I 是如下一个解释:D ={a,b},

1 0 1b)

P(b,a) P(b,b) P(a,),(a a P

则在解释I 下取真值为1的公式是( D ). (A)?x ?yP(x,y) (B)?x ?yP(x,y)

(C)?xP(x,x) (D)?x ?yP(x,y).

6. 若供选择答案中的数值表示一个简单图中各个顶点的度,能画出图的是( C ).

(A)(1,2,2,3,4,5) (B)(1,2,3,4,5,5) (C)(1,1,1,2,3) (D)(2,3,3,4,5,6). 7. 设G 、H 是一阶逻辑公式,P 是一个谓词,G =?xP(x), H =?xP(x),则一阶逻辑公式G ?H 是( C ). (A)恒真的 (B)恒假的 (C)可满足的 (D)前束范式. 8 设命题公式G =?(P ?Q),H =P ?(Q ??P),则G 与H 的关系是( A )。 (A)G ?H (B)H ?G (C)G =H (D)以上都不是. 9 设A, B 为集合,当( D )时A -B =B.

(A)A =B (B)A ?B (C)B ?A

(D)A =B =?.

10 设集合A = {1,2,3,4}, A 上的关系R ={(1,1),(2,3),(2,4),(3,4)}, 则R 具有( B )。

(A)自反性

(B)传递性

(C)对称性 (D)以上答案都不对

11 下列关于集合的表示中正确的为( B )。

(A){a}?{a,b,c} (B){a}?{a,b,c}

(C)??{a,b,c} (D){a,b}?{a,b,c}

12 命题?xG(x)取真值1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 ).

(A) 对任意x ,G(x)都取真值1. (B)有一个x 0,使G(x 0)取真值1. (C)有某些x ,使G(x 0)取真值1. (D)以上答案都不对.

13. 设G 是连通平面图,有5个顶点,6个面,则G 的边数是( A ). (A) 9条 (B) 5条 (C) 6条 (D) 11条. 14. 设G 是5个顶点的完全图,则从G 中删去( A )条边可以得到树.

(A)6 (B)5 (C)10 (D)4.

15. 设图G 的相邻矩阵为???

?

??

?

?

?????

???01101

101011101100101

11110

,则G 的顶点数与边数分别为( D ).

(A)4, 5

(B)5, 6

(C)4, 10 (D)5, 8.

三、计算证明题

1.设集合A={1, 2, 3, 4, 6, 8, 9, 12},R为整除关系。

(1)画出半序集(A,R)的哈斯图;

(2)写出A的子集B = {3,6,9,12}的上界,下界,最小上界,最大下界;

(3)写出A的最大元,最小元,极大元,极小元。

解:(1)

(2)B无上界,也无最小上界。下界1, 3; 最大下界是3

(3)A无最大元,最小元是1,极大元8, 12, 9; 极小元是1

2.设集合A={1, 2, 3, 4},A上的关系R={(x,y) | x, y?A 且x ? y}, 求

(1)画出R的关系图;

(2)写出R的关系矩阵.

解:(1)

(2)

1000

1100

1110

1111

R

M

??

??

??

=

??

??

??

3.设R是实数集合,?,?,?是R上的三个映射,?(x) = x+3, ?(x) = 2x, ?(x) =x/4,试求复合映射???,???,

???, ???,?????.

解:

(1)???=?(?(x))=?(x)+3=2x+3=2x+3.

(2)???=?(?(x))=?(x)+3=(x+3)+3=x+6,

(3)???=?(?(x))=?(x)+3=x/4+3,

(4)???=?(?(x))=?(x)/4=2x/4 = x/2,

(5)?????=??(???)=???+3=2x/4+3=x/2+3.

▲4. 设I是如下一个解释:D = {2, 3},

a b f (2) f (3) P(2, 2) P(2, 3) P(3, 2) P(3, 3)

3 2 3 2 0 0 1 1

试求(1) P(a, f (a))∧P(b, f (b));

(2)?x?y P (y, x).

解:

(1) P(a, f (a))∧P(b, f (b)) = P(3, f (3))∧P(2, f (2))

= P(3, 2)∧P(2,3)

= 1∧0

= 0.

(2) ?x?y P (y, x) = ?x (P (2, x)∨P (3, x))

= (P (2, 2)∨P (3, 2))∧(P (2, 3)∨P (3, 3))

= (0∨1)∧(0∨1)

= 1∧1

= 1.

5. 设集合A={1, 2, 4, 6, 8, 12},R为A上整除关系。

(1)画出半序集(A,R)的哈斯图;

(2)写出A的最大元,最小元,极大元,极小元;

(3)写出A的子集B = {4, 6, 8, 12}的上界,下界,最小上界,最大下界.

解:(1) (2)无最大元,最小元1,极大元8, 12; 极小元是1.

(3) B无上界,无最小上界。下界1, 2; 最大下界2.

6.设命题公式G = ?(P→Q)∨(Q∧(?P→R)), 求G的主析取范式。

解:

G = ?(P→Q)∨(Q∧(?P→R))

= ?(?P∨Q)∨(Q∧(P∨R))

= (P∧?Q)∨(Q∧(P∨R))

= (P∧?Q)∨(Q∧P)∨(Q∧R)

= (P∧?Q∧R)∨(P∧?Q∧?R)∨(P∧Q∧R)∨(P∧Q∧?R)∨(P∧Q∧R)∨(?P∧Q∧R) = (P∧?Q∧R)∨(P∧?Q∧?R)∨(P∧Q∧R)∨(P∧Q∧?R)∨(?P∧Q∧R)

= m3∨m4∨m5∨m6∨m7 = ?(3, 4, 5, 6, 7).

7.(9分)设一阶逻辑公式:G = (?xP(x)∨?yQ(y))→?xR(x),把G化成前束范式.

解:

G = (?xP(x)∨?yQ(y))→?xR(x)

= ?(?xP(x)∨?yQ(y))∨?xR(x)

= (??xP(x)∧??yQ(y))∨?xR(x)

= (?x?P(x)∧?y?Q(y))∨?zR(z)

= ?x?y?z((?P(x)∧?Q(y))∨R(z))

9. 设R是集合A = {a, b, c, d}. R是A上的二元关系, R = {(a,b), (b,a), (b,c), (c,d)},

(1)求出r(R), s(R), t(R);

(2)画出r(R), s(R), t(R)的关系图.

解:(1)

r(R)=R ∪I A ={(a,b), (b,a), (b,c), (c,d), (a,a), (b,b), (c,c), (d,d)},

s(R)=R ∪R -

1={(a,b), (b,a), (b,c), (c,b) (c,d), (d,c)},

t(R)=R ∪R 2∪R 3∪R 4={(a,a), (a,b), (a,c), (a,d), (b,a), (b,b), (b,c), (b,d), (c,d)}; (2)关系图:

11. 通过求主析取范式判断下列命题公式是否等价:

(1) G = (P ∧Q)∨(?P ∧Q ∧R) (2) H = (P ∨(Q ∧R))∧(Q ∨(?P ∧R)) 解:

G =(P ∧Q)∨(?P ∧Q ∧R)

=(P ∧Q ∧?R)∨(P ∧Q ∧R)∨(?P ∧Q ∧R) =m 6∨m 7∨m 3 =? (3, 6, 7)

H = (P ∨(Q ∧R))∧(Q ∨(?P ∧R)) =(P ∧Q)∨(Q ∧R))∨(?P ∧Q ∧R)

=(P ∧Q ∧?R)∨(P ∧Q ∧R)∨(?P ∧Q ∧R)∨(P ∧Q ∧R)∨(?P ∧Q ∧R) =(P ∧Q ∧?R)∨(?P ∧Q ∧R)∨(P ∧Q ∧R) =m 6∨m 3∨m 7

G,H 的主析取范式相同,所以G = H.

13. 设R 和S 是集合A ={a , b , c , d }上的关系,其中R ={(a , a ),(a , c ),(b , c ),(c , d )}, S ={(a ,

b ),(b ,

c ),(b ,

d ),(d , d )}.

(1) 试写出R 和S 的关系矩阵; (2) 计算R ?S , R ∪S , R -

1, S -

1?R -

1. 解:

(1)????

?????

???=000010000100

0101R M ?

?

??

?

?

?

??

???=10000000

11000010

S M

(2)R?S ={(a , b ),(c , d )},

R ∪S ={(a , a ),(a , b ),(a , c ),(b , c ),(b , d ),(c , d ),(d , d )}, R -

1={(a , a ),(c , a ),(c , b ),(d , c )}, S -

1?R -

1={(b , a ),(d , c )}. 四、证明题

1. 利用形式演绎法证明:{P →Q , R →S , P ∨R }蕴涵Q ∨S 。 解:

(1) P ∨R

P

(2) ?R →P Q(1) (3) P →Q

P

(4) ?R →Q Q(2)(3) (5) ?Q →R Q(4) (6) R →S

P

(7) ?Q →S Q(5)(6) (8) Q ∨S

Q(7)

2. 设A,B 为任意集合,证明:(A-B)-C = A-(B ∪C). 解: (A-B)-C =C B A I I )(

3. (本题10分)利用形式演绎法证明:{?A ∨B, ?C →?B, C →D}蕴涵A →D 。 解:

(1) A

D(附加) (2) ?A ∨B

P

(3) B

Q(1)(2) (4) ?C →?B P (5) B →C

Q(4)

(6) C

Q(3)(5) (7) C →D P (8) D

Q(6)(7) (9) A →D

D(1)(8)

所以 {?A ∨B, ?C →?B, C →D}蕴涵A →D. 4. (本题10分)A, B 为两个任意集合,求证:

A -(A ∩B) = (A ∪B)-

B . 解: 4.

A -(A ∩B)

= A ∩~(A ∩B)

=A∩(~A∪~B)

=(A∩~A)∪(A∩~B)

=?∪(A∩~B)

=(A∩~B)

=A-B

而(A∪B)-B

= (A∪B)∩~B

= (A∩~B)∪(B∩~B)

= (A∩~B)∪?

= A-B

所以:A-(A∩B) = (A∪B)-B.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3}; {{3},{1,3},{2,3},{1,2,3}}.

2n.

2.2

3.?1= {(a,1), (b,1)}, ?2= {(a,2), (b,2)},?3= {(a,1), (b,2)}, ?4= {(a,2), (b,1)}; ?3, ?

4.

4.(P∧?Q∧R).

5.12, 3.

6.{4}, {1, 2, 3, 4}, {1, 2}.

7.自反性;对称性;传递性.

8.(1, 0, 0), (1, 0, 1), (1, 1, 0).

9.{(1,3),(2,2),(3,1)}; {(2,4),(3,3),(4,2)}; {(2,2),(3,3)}.

10.2m?n.

11.{x | -1≤x < 0, x?R}; {x | 1 < x < 2, x?R}; {x | 0≤x≤1, x?R}.

12.12; 6.

13.{(2, 2),(2, 4),(2, 6),(3, 3),(3, 6),(4, 4),(5, 5),(6, 6)}.

14.?x(?P(x)∨Q(x)).

15.21.

16.(R(a)∧R(b))→(S(a)∨S(b)).

17.{(1, 3),(2, 2)}; {(1, 1),(1, 2),(1, 3)}.

二、选择题

1. C.

2. D.

3. B.

4. B.

5. D.

6. C.

7. C.

8. A. 9. D. 10. B. 11. B.

13. A. 14. A. 15. D

三、计算证明题

1.

(1)

无上界,也无最小上界。下界1, 3; 最大下界是3.

(2) B

A无最大元,最小元是1,极大元8, 12, 90+; 极小元是1.

(3)

= {(1,1),(2,1),(2,2),(3,1),(3,2),(3,3),(4,1),(4,2),(4,3),(4,4)}.

(1)

(2)

1000

1100

1110

1111 R

M

??

??

??

=

??

??

??

3. (1)???=?(?(x))=?(x)+3=2x+3=2x+3.

(2)???=?(?(x))=?(x)+3=(x+3)+3=x+6,

(3)???=?(?(x))=?(x)+3=x/4+3,

(4)???=?(?(x))=?(x)/4=2x/4 = x/2,

(5)?????=??(???)=???+3=2x/4+3=x/2+3.

4. (1) P(a, f (a))∧P(b, f (b)) = P(3, f (3))∧P(2, f (2))

= P(3, 2)∧P(2,3)

= 1∧0

= 0.

(2) ?x?y P (y, x) = ?x (P (2, x)∨P (3, x))

= (P (2, 2)∨P (3, 2))∧(P (2, 3)∨P (3, 3))

= (0∨1)∧(0∨1)

∧1 = 1

= 1.

5. (1)

(2) 无最大元,最小元1,极大元8, 12; 极小元是1.

(3) B无上界,无最小上界。下界1, 2; 最大下界2.

6. G = ?(P→Q)∨(Q∧(?P→R))

= ?(?P∨Q)∨(Q∧(P∨R))

= (P∧?Q)∨(Q∧(P∨R))

= (P∧?Q)∨(Q∧P)∨(Q∧R)

= (P∧?Q∧R)∨(P∧?Q∧?R)∨(P∧Q∧R)∨(P∧Q∧?R)∨(P∧Q∧R)∨(?P∧Q∧R) = (P∧?Q∧R)∨(P∧?Q∧?R)∨(P∧Q∧R)∨(P∧Q∧?R)∨(?P∧Q∧R)

= m3∨m4∨m5∨m6∨m7 = ?(3, 4, 5, 6, 7).

7. G = (?xP(x)∨?yQ(y))→?xR(x)

= ?(?xP(x)∨?yQ(y))∨?xR(x)

= (??xP(x)∧??yQ(y))∨?xR(x)

= (?x?P(x)∧?y?Q(y))∨?zR(z)

= ?x?y?z((?P(x)∧?Q(y))∨R(z))

9. (1) r(R)=R∪I A={(a,b), (b,a), (b,c), (c,d), (a,a), (b,b), (c,c), (d,d)},

s(R)=R∪R-1={(a,b), (b,a), (b,c), (c,b) (c,d), (d,c)},

t(R)=R∪R2∪R3∪R4={(a,a), (a,b), (a,c), (a,d), (b,a), (b,b), (b,c), (b,d), (c,d)};(2)关系图:

11. G=(P∧Q)∨(?P∧Q∧R)

=(P∧Q∧?R)∨(P∧Q∧R)∨(?P∧Q∧R)

=m6∨m7∨m3

=? (3, 6, 7)

H = (P∨(Q∧R))∧(Q∨(?P∧R))

=(P∧Q)∨(Q∧R))∨(?P∧Q∧R)

=(P∧Q∧?R)∨(P∧Q∧R)∨(?P∧Q∧R)∨(P∧Q∧R)∨(?P∧Q∧R)

=(P∧Q∧?R)∨(?P∧Q∧R)∨(P∧Q∧R)

=m6∨m3∨m7

=? (3, 6, 7)

G,H的主析取范式相同,所以G = H.

13. (1)????

?????

???=000010000100

0101R M ?

?

??

?

?

?

??

???=10000000

11000010

S M

(2)R?S ={(a , b ),(c , d )},

R ∪S ={(a , a ),(a , b ),(a , c ),(b , c ),(b , d ),(c , d ),(d , d )}, R -

1={(a , a ),(c , a ),(c , b ),(d , c )}, S -

1?R -

1={(b , a ),(d , c )}. 四 证明题

1. 证明:{P →Q , R →S , P ∨R }蕴涵Q ∨S

(1) P ∨R

P

(2) ?R →P Q(1) (3) P →Q

P

(4) ?R →Q Q(2)(3) (5) ?Q →R Q(4) (6) R →S

P

(7) ?Q →S Q(5)(6) (8) Q ∨S

Q(7)

2. 证明:(A-B)-C = (A ∩~B)∩~C = A ∩(~B ∩~C) = A ∩~(B ∪C)

= A-(B ∪C)

3.

证明:{?A ∨B, ?C →?B, C →D}蕴涵A →D (1) A

D(附加) (2) ?A ∨B

P

(3) B

Q(1)(2) (4) ?C →?B P (5) B →C

Q(4)

(6) C

Q(3)(5) (7) C →D

P

(8) D Q(6)(7)

(9) A→D D(1)(8)

所以{?A∨B, ?C→?B, C→D}蕴涵A→D.

5.证明:A-(A∩B)

= A∩~(A∩B)

=A∩(~A∪~B)

=(A∩~A)∪(A∩~B)

=?∪(A∩~B)

=(A∩~B)

=A-B

而(A∪B)-B

= (A∪B)∩~B

= (A∩~B)∪(B∩~B)

= (A∩~B)∪?

= A-B

所以:A-(A∩B) = (A∪B)-B.

离散数学答案屈婉玲版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

离散数学答案屈婉玲版 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 第一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6 设p、q的真值为0;r、s的真值为1,求下列各命题公式的真值。 (1)p∨(q∧r)?0∨(0∧1) ?0 (2)(p?r)∧(﹁q∨s) ?(0?1)∧(1∨1) ?0∧1?0. (3)(?p∧?q∧r)?(p∧q∧﹁r) ?(1∧1∧1)? (0∧0∧0)?0 (4)(?r∧s)→(p∧?q) ?(0∧1)→(1∧0) ?0→0?1 17.判断下面一段论述是否为真:“π是无理数。并且,如果3是无理数,则2也是无理数。另外6能被2整除,6才能被4整除。” 答:p: π是无理数1 q: 3是无理数0 r: 2是无理数 1 s: 6能被2整除1 t: 6能被4整除0 命题符号化为:p∧(q→r)∧(t→s)的真值为1,所以这一段的论述为真。19.用真值表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 (4)(p→q) →(?q→?p) (5)(p∧r) ?(?p∧?q) (6)((p→q) ∧(q→r)) →(p→r) 答:(4) p q p→q ?q ?p ?q→?p (p→q)→(?q→?p) 0 0 1 1 1 1 1 0 1 1 0 1 1 1 1 0 0 1 0 0 1 1 1 1 0 0 1 1 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

(5)公式类型为可满足式(方法如上例) (6)公式类型为永真式(方法如上例) 第二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3.用等值演算法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对不是重言式的可满足式,再用真值表法求出成真赋值. (1) ?(p∧q→q) (2)(p→(p∨q))∨(p→r) (3)(p∨q)→(p∧r) 答:(2)(p→(p∨q))∨(p→r)?(?p∨(p∨q))∨(?p∨r)??p∨p∨q∨r?1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 (3)P q r p∨q p∧r (p∨q)→(p∧r) 0 0 0 0 0 1 0 0 1 0 0 1 0 1 0 1 0 0 0 1 1 1 0 0 1 0 0 1 0 0 1 0 1 1 1 1 1 1 0 1 0 0 1 1 1 1 1 1 所以公式类型为可满足式 4.用等值演算法证明下面等值式: (2)(p→q)∧(p→r)?(p→(q∧r)) (4)(p∧?q)∨(?p∧q)?(p∨q) ∧?(p∧q) 证明(2)(p→q)∧(p→r) ?(?p∨q)∧(?p∨r) ??p∨(q∧r)) ?p→(q∧r) (4)(p∧?q)∨(?p∧q)?(p∨(?p∧q)) ∧(?q∨(?p∧q)

屈婉玲版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2】

第四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3. 在一阶逻辑中将下面将下面命题符号化,并分别讨论个体域限制为(a),(b)条件时命题的真值: (1) 对于任意x,均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x+错误!未找到引用源。)(x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 存在x,使得x+5=9. 其中(a)个体域为自然数集合. (b)个体域为实数集合. 解: F(x):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x+错误!未找到引用源。)(x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G(x): x+5=9. (1)在两个个体域中都解释为)(x xF ?,在(a )中为假命题,在(b)中为真命题。 (2)在两个个体域中都解释为)(x xG ?,在(a )(b)中均为真命题。 4. 在一阶逻辑中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 没有不能表示成分数的有理数. (2) 在北京卖菜的人不全是外地人. 解: (1)F(x): x 能表示成分数 H(x): x 是有理数 命题符号化为: ))()((x H x F x ∧??? (2)F(x): x 是北京卖菜的人 H(x): x 是外地人 命题符号化为: ))()((x H x F x →?? 5. 在一阶逻辑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 火车都比轮船快. (3) 不存在比所有火车都快的汽车. 解: (1)F(x): x 是火车; G(x): x 是轮船; H(x,y): x 比y 快

命题符号化为: )) F x G x→ ∧ ? ? y y ( )) ( ) , x ((y ( H (2) (1)F(x): x是火车; G(x): x是汽车; H(x,y): x比y快 命题符号化为: ))) x x F y y→ ?? ∧ ? G (y H ( , ( ) ( ( x ) 9.给定解释I如下: (a) 个体域D为实数集合R. (b) D中特定元素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 (c) 特定函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x,y)=x错误!未找到引用源。y,x,y D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 特定谓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x,y):x=y,错误!未找到引用源。(x,y):x

离散数学 第2章 习题解答

第2章习题解答 2.1 本题没有给出个体域,因而使用全总个体域. (1) 令x (是鸟 x F:) (会飞翔. G:) x x 命题符号化为 x F ?. G x→ ) ( )) ( (x (2)令x x (为人. F:) (爱吃糖 G:) x x 命题符号化为 x F x→ G ?? )) ( ) ( (x 或者 F x? x ∧ ? ) )) ( ( (x G (3)令x x (为人. F:) G:) (爱看小说. x x 命题符号化为 x F ?. G x∧ (x ( )) ( ) (4) x (为人. x F:) (爱看电视. G:) x x 命题符号化为 F x? ∧ ??. x G ( ) ( )) (x 分析 1°如果没指出要求什么样的个体域,就使用全总个休域,使用全总个体域时,往往要使用特性谓词。(1)-(4)中的) F都是特性谓词。 (x 2°初学者经常犯的错误是,将类似于(1)中的命题符号化为 F x ? G x∧ ( )) ( ) (x

即用合取联结词取代蕴含联结词,这是万万不可的。将(1)中命题叙述得更透彻些,是说“对于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百言,如果它是鸟,则它会飞翔。”因而符号化应该使用联结词→而不能使用∧。若使用∧,使(1)中命题变成了“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鸟并且都会飞翔。”这显然改变了原命题的意义。 3° (2)与(4)中两种符号化公式是等值的,请读者正确的使用量词否定等值式,证明(2),(4)中两公式各为等值的。 2.2 (1)d (a),(b),(c)中均符号化为 )(x xF ? 其中,12)1(:)(22++=+x x x x F 此命题在)(),(),(c b a 中均为真命题。 (2) 在)(),(),(c b a 中均符号化为 )(x xG ? 其中02:)(=+x x G ,此命题在(a )中为假命题,在(b)(c)中均为真命题。 (3)在)(),(),(c b a 中均符号化为 )(x xH ? 其中.15:)(=x x H 此命题在)(),(b a 中均为假命题,在(c)中为真命题。 分析 1°命题的真值与个体域有关。 2° 有的命题在不同个体域中,符号化的形式不同,考虑命题 “人都呼吸”。 在个体域为人类集合时,应符号化为 )(x xF ? 这里,x x F :)(呼吸,没有引入特性谓词。 在个体域为全总个体域时,应符号化为 ))()((x G x F x →? 这里,x x F :)(为人,且)(x F 为特性谓词。x x G :)(呼吸。 2.3 因题目中未给出个体域,因而应采用全总个体域。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_屈婉玲(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6 设p、q的真值为0;r、s的真值为1,求下列各命题公式的真值。 (1)p∨(q∧r)?0∨(0∧1) ?0 (2)(p?r)∧(﹁q∨s) ?(0?1)∧(1∨1) ?0∧1?0. (3)(?p∧?q∧r)?(p∧q∧﹁r) ?(1∧1∧1)? (0∧0∧0)?0 (4)(?r∧s)→(p∧?q) ?(0∧1)→(1∧0) ?0→0?1 17.判断下面一段论述是否为真:“π是无理数。并且,如果3是无理数,则2也是无理数。另外6能被2整除,6才能被4整除。” 答:p: π是无理数 1 q: 3是无理数0 r: 2是无理数 1 s:6能被2整除 1 t: 6能被4整除0 命题符号化为:p∧(q→r)∧(t→s)的真值为1,所以这一段的论述为真。19.用真值表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 (4)(p→q) →(?q→?p) (5)(p∧r) ?(?p∧?q) (6)((p→q) ∧(q→r)) →(p→r) 答:(4) p q p→q ?q ?p ?q→?p (p→q)→(?q→?p) 0 0 1 1 1 1 1 0 1 1 0 1 1 1 1 0 0 1 0 0 1 1 1 1 0 0 1 1 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 (5)公式类型为可满足式(方法如上例) (6)公式类型为永真式(方法如上例) 第二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3.用等值演算法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对不是重言式的可满足式,再用真值表法求出成真赋值.

(1) ?(p∧q→q) (2)(p→(p∨q))∨(p→r) (3)(p∨q)→(p∧r) 答:(2)(p→(p∨q))∨(p→r)?(?p∨(p∨q))∨(?p∨r)??p∨p∨q∨r?1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 (3)P q r p∨q p∧r (p∨q)→(p∧r) 0 0 0 0 0 1 0 0 1 0 0 1 0 1 0 1 0 0 0 1 1 1 0 0 1 0 0 1 0 0 1 0 1 1 1 1 1 1 0 1 0 0 1 1 1 1 1 1 所以公式类型为可满足式 4.用等值演算法证明下面等值式: (2)(p→q)∧(p→r)?(p→(q∧r)) (4)(p∧?q)∨(?p∧q)?(p∨q) ∧?(p∧q) 证明(2)(p→q)∧(p→r) ? (?p∨q)∧(?p∨r) ??p∨(q∧r)) ?p→(q∧r) (4)(p∧?q)∨(?p∧q)?(p∨(?p∧q)) ∧(?q∨(?p∧q) ?(p∨?p)∧(p∨q)∧(?q∨?p) ∧(?q∨q) ?1∧(p∨q)∧?(p∧q)∧1 ?(p∨q)∧?(p∧q) 5.求下列公式的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并求成真赋值 (1)(?p→q)→(?q∨p) (2)?(p→q)∧q∧r (3)(p∨(q∧r))→(p∨q∨r) 解: (1)主析取范式 (?p→q)→(?q∨p)

离散数学 第2章 习题解答

习题 2.1 1.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 4不是奇数。 解:设A(x):x是奇数。a:4。 “4不是奇数。”符号化为:?A(a) (2) 2是偶数且是质数。 解:设A(x):x是偶数。B(x):x是质数。a:2。 “2是偶数且是质数。”符号化为:A(a)∧B(a) (3) 老王是山东人或河北人。 解:设A(x):x是山东人。B(x):x是河北人。a:老王。 “老王是山东人或河北人。”符号化为:A(a)∨B(a) (4) 2与3都是偶数。 解:设A(x):x是偶数。a:2,b:3。 “2与3都是偶数。”符号化为:A(a)∧A(b) (5) 5大于3。 解:设G(x,y):x大于y。a:5。b:3。 “5大于3。”符号化为:G(a,b) (6) 若m是奇数,则2m不是奇数。 解:设A(x):x是奇数。a:m。b:2m。 “若m是奇数,则2m不是奇数。”符号化为:A(a)→A(b) (7) 直线A平行于直线B当且仅当直线A不相交于直线B。 解:设C(x,y):直线x平行于直线y。设D(x,y):直线x相交于直线y。a:直线A。b:直线B。 “直线A平行于直线B当且仅当直线A不相交于直线B。”符号化为:C(a,b)??D(x,y) (8) 小王既聪明又用功,但身体不好。 解:设A(x):x聪明。B(x):x用功。C(x):x身体好。a:小王。 “小王既聪明又用功,但身体不好。”符号化为:A(a)∧B(a)∧?C(a) (9) 秦岭隔开了渭水和汉水。 解:设A(x,y,z):x隔开了y和z。a:秦岭。b:渭水。c:汉水。 “秦岭隔开了渭水和汉水。”符号化为:A(a,b,c) (10) 除非小李是东北人,否则她一定怕冷。 解:设A(x):x是东北人。B(x):x怕冷。a:小李。 “除非小李是东北人,否则她一定怕冷。”符号化为:B(a)→?A(a) 2.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并讨论它们的真值。 (1) 有些实数是有理数。 解:设R(x):x是实数。Q(x):x是有理数。 “有些实数是有理数。”符号化为:(?x)(R(x)∧Q(x))

离散数学答案第二章习题解答

习题与解答 1.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 所有的火车都比某些汽车快。 (2) 任何金属都可以溶解在某种液体中。 (3) 至少有一种金属可以溶解在所有液体中。 (4)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职业。 (5) 有些职业是所有的人都喜欢的。 解 (1) 取论域为所有交通工具的集合。令 x x T :)(是火车, x x C :)(是汽车, x y x F :),(比y 跑得快。 “所有的火车都比某些汽车快”可以符号化为))),()(()((y x F y C y x T x ∧?→?。 (2) 取论域为所有物质的集合。令 x x M :)(是金属, x x L :)(是液体, x y x D :),(可以溶解在y 中。 “任何金属都可以溶解在某种液体中” 可以符号化为))),()(()((y x D y L y x M x ∧?→?。 (3) 论域和谓词与(2)同。“至少有一种金属可以溶解在所有液体中” 可以符号化为))),()(()((y x D y L y x M x →?∧?。 (4) 取论域为所有事物的集合。令 x x M :)(是人, x x J :)(是职业, x y x L :),(喜欢y 。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职业” 可以符号化为))),()(()((y x L y J y x M x ∧?→? (5)论域和谓词与(4)同。“有些职业是所有的人都喜欢的”可以符号化为))),()(()((x y L y M y x J x →?∧?。 2. 取论域为正整数集,用函数+(加法),?(乘法)和谓词<,=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 没有既是奇数,又是偶数的正整数。 (2) 任何两个正整数都有最小公倍数。 (3) 没有最大的素数。 (4) 并非所有的素数都不是偶数。 解 先引进一些谓词如下: x y x D :),(能被y 整除,),(y x D 可表示为)(x y v v =??。 x x J :)(是奇数,)(x J 可表示为)2(x v v =???。 x x E :)(是偶数,)(x E 可表示为)2(x v v =??。 x x P :)(是素数,)(x P 可表示为)1)(()1(x u u x u v v u x =∨=?=???∧=?。

离散数学答案(尹宝林版)第二章习题解答

第二章 谓词逻辑 习题与解答 1.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 所有的火车都比某些汽车快。 (2) 任何金属都可以溶解在某种液体中。 (3) 至少有一种金属可以溶解在所有液体中。 (4)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职业。 (5) 有些职业是所有的人都喜欢的。 解 (1) 取论域为所有交通工具的集合。令 x x T :)(是火车, x x C :)(是汽车, x y x F :),(比y 跑得快。 “所有的火车都比某些汽车快”可以符号化为))),()(()((y x F y C y x T x ∧?→?。 (2) 取论域为所有物质的集合。令 x x M :)(是金属, x x L :)(是液体, x y x D :),(可以溶解在y 中。 “任何金属都可以溶解在某种液体中” 可以符号化为))),()(()((y x D y L y x M x ∧?→?。 (3) 论域和谓词与(2)同。“至少有一种金属可以溶解在所有液体中” 可以符号化为))),()(()((y x D y L y x M x →?∧?。 (4) 取论域为所有事物的集合。令 x x M :)(是人, x x J :)(是职业, x y x L :),(喜欢y 。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职业” 可以符号化为))),()(()((y x L y J y x M x ∧?→? (5)论域和谓词与(4)同。“有些职业是所有的人都喜欢的”可以符号化为))),()(()((x y L y M y x J x →?∧?。 2. 取论域为正整数集,用函数+(加法),?(乘法)和谓词<,=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 没有既是奇数,又是偶数的正整数。 (2) 任何两个正整数都有最小公倍数。 (3) 没有最大的素数。 (4) 并非所有的素数都不是偶数。 解 先引进一些谓词如下: x y x D :),(能被y 整除,),(y x D 可表示为)(x y v v =??。 x x J :)(是奇数,)(x J 可表示为)2(x v v =???。 x x E :)(是偶数,)(x E 可表示为)2(x v v =??。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左孝凌版)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左孝凌版) 1-1,1-2解: a)是命题,真值为T。 b)不是命题。 c)是命题,真值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d)不是命题。 e)是命题,真值为T。 f)是命题,真值为T。 g)是命题,真值为F。 h)不是命题。 i)不是命题。 (2)解: 原子命题:我爱北京天安门。 复合命题:如果不是练健美操,我就出外旅游拉。 (3)解: a)(┓P ∧R)→Q b)Q→R c)┓P d)P→┓Q (4)解: a)设Q:我将去参加舞会。R:我有时间。P:天下雨。 Q (R∧┓P):我将去参加舞会当且仅当我有时间和天不下雨。 b)设R:我在看电视。Q:我在吃苹果。

R∧Q:我在看电视边吃苹果。 c) 设Q:一个数是奇数。R:一个数不能被2除。 (Q→R)∧(R→Q):一个数是奇数,则它不能被2整除并且一个数不能被2整除,则它是奇数。 (5) 解: a)设P:王强身体很好。Q:王强成绩很好。P∧Q b)设P:小李看书。Q:小李听音乐。P∧Q c)设P:气候很好。Q:气候很热。P∨Q d)设P: a和b是偶数。Q:a+b是偶数。P→Q e)设P: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Q :四边形ABCD的对边平行。P Q f)设P:语法错误。Q:程序错误。R:停机。(P∨ Q)→ R (6) 解: a)P:天气炎热。Q:正在下雨。 P∧Q b)P:天气炎热。R:湿度较低。 P∧R c)R:天正在下雨。S:湿度很高。 R∨S d)A:刘英上山。B:李进上山。 A∧B e)M:老王是革新者。N:小李是革新者。 M∨N f)L:你看电影。M:我看电影。┓L→┓M g)P:我不看电视。Q:我不外出。 R:我在睡觉。 P∧Q∧R h)P:控制台打字机作输入设备。Q:控制台打字机作输出设备。P∧Q 1-3 (1)解:

离散数学 杨圣洪等著 第二章习题二解答

第二章习题二 1、求证?x?y(P(x)→Q(y))??xP(x)→?yQ(y) ?x?y(P(x)→Q(y)) ??x?y(?P(x)∨Q(y)) 条件式的等值式 ??x(?P(x)∨?yQ(y)) 辖域的扩充与收缩规律 ??x?P(x)∨?yQ(y) 辖域的扩充与收缩规律 ???xP(x)∨?yQ(y) 量词的德摩律 ??xP(x)→?yQ(y) 条件式的等值式 2、把下列各式转换为前束范式 (1) ?x(?(?yP(x,y)→(?zQ(z)→R(x)))) ??x(?(?yP(x,y)→(??zQ(z)∨R(x)))) 条件式的等值式 ??x(?(??yP(x,y)∨(??zQ(z)∨R(x)))) 条件式的等值式 ??x((???yP(x,y)∧(???zQ(z)∧?R(x)))) 德摩律 ??x((?yP(x,y)∧(?zQ(z)∧?R(x)))) 否定的否定 ??x?y?z ((P(x,y)∧(Q(z)∧?R(x)))) 量词辖域的扩张与收缩 ??x?y?z (P(x,y)∧Q(z)∧?R(x)) 量词辖域的扩张与收缩 (2) ?x?y((?zP(x,y,z)∧?uQ(x,u))→?vQ(y,v)) ??x?y(? (?zP(x,y,z)∧?uQ(x,u)) ∨?vQ(y,v)) 条件式的等值式 ??x?y( (??zP(x,y,z) ∨??uQ(x,u)) ∨?vQ(y,v)) 德摩律 ??x?y( (?z?P(x,y,z) ∨?u?Q(x,u)) ∨?vQ(y,v)) 德摩律 ??x?y?z?u?v ( (?P(x,y,z) ∨?Q(x,u)) ∨Q(y,v)) 德摩律 ??x?y?z?u?v ( ?P(x,y,z) ∨?Q(x,u)∨Q(y,v)) 德摩律 (3) ?xF(x) →?yP(x,y) ??zF(z) →?yP(x,y) 约束变元与自由变元同名,故约束变元改名 ???zF(z)∨?yP(x,y) 条件式的等值式 ??z?F(z)∨?yP(x,y) 德摩律 ??z?y(?F(z)∨P(x,y)) 德摩律 (4) ?x(P(x,y)→?yQ(x,y,z)) ??x(P(x,y)→?sQ(x,s,z)) 约束变元y与自由变元y同名,故约束变元改名 ??x(?P(x,y) ∨?sQ(x,s,z)) 条件式的等值式 ??x?s(?P(x,y)∨Q(x,s,z)) 辖域的扩充与收缩 (5) ?x(P(x,y)??yQ(x,y,z)) ??x(P(x,y)??sQ(x,s,z)) 约束变元y与自由变元y同名,故约束变元改名 ??x((P(x,y)→?sQ(x,s,z)) ∧(?sQ(x,s,z)→P(x,y))) 双条件的等值式 ??x((P(x,y)→?sQ(x,s,z)) ∧(?tQ(x,t,z)→P(x,y))) 后面约束变元与前面同则后面换名??x((?P(x,y)∨?sQ(x,s,z))∧(??tQ(x,t,z)∨P(x,y))) 条件式的等值式 ??x((?P(x,y)∨?sQ(x,s,z))∧(?t?Q(x,t,z)∨P(x,y))) 德摩律

离散数学第二章

离散数学第二章 1. 有序二元组也称序偶,设 A , B 为任意集合,A 和 B 的笛卡尔积用 A × B 表示,定义为 A × B = {(a , b ) | a ∈ A , b ∈ B }。 2. 推广 n 个集合的笛卡儿积为A 1 × A 2 × … × A n = {(x 1, x 2, …, x n ) | x i ∈ A i , i = 1, 2, …, n }。 3. 笛卡尔乘与交并集符号之间满足分配率: A × (B ? C ) = (A × B ) ? (A × C ) 4. 笛卡尔积 A × B 的任意一个子集 ρ 称为由 A 到 B 的一个二元关系,当 A = B 时,称 ρ 是 A 上 的二元关系。 5. 几种特殊的关系:空关系,全关系(普遍关系)记为U A ,恒等关系I A = {(a , a ) | a ∈ A }。 6. 关系的表示方法:集合表示法,矩阵表示法,关系图表示法(结点,单边)自环 7. A,B 上的关系的交,并,补,运算结果都是A 到B 的关系。 8. ,称为关系p 的逆运算也记为p-1 9. 关系的复合运算:当且仅当存在元素 b ∈ B ,使得 a ρ1 b ,b ρ2 c 时,有 a (ρ1 ? ρ2) c 。 10. I A ? ρ = ρ ? I B =p ,关系的复合满足结合律:(ρ1 ? ρ2) ? ρ3 = ρ1 ? (ρ2 ? ρ3)。 11. 规定:ρ 0 = {(a , a ) | a ∈ A },即 ρ 0 = I A 12. 复合关系的求法:定义,关系图,矩阵 13. 设 A 、B 均是有限集,ρ1、ρ2 都是由 A 到 B 的关系,它们的关系矩阵分别为和 ,则下列关系的关 系矩阵如何? ρ1 ? ρ2,ρ1 ? ρ2,ρ1',ρ1 - ρ2 ,ρ1-1。 14. 设 ρ1, ρ2 是集合 A 上的任意的关系,则 (ρ1 ? ρ2)-1 = ρ2-1 ? ρ1-1 15. 关系的性质:自反,非自反,反自反;对称,非对称,反对称;可传递,不可传递; 16. 反自反的关系一定是非自反的关系;若ρ是 A 上的反对称关系,则由定义知,在ρ中,(a , b ) 与 (b , a ) 至多有一个出现,其中 a ≠ b 。 17. {(1, 2), (3, 0), (3, 2)}这个关系可传递 18. 设 ρ 为 A 上的关系,(1) ρ 在 A 上自反当且仅当 I A ? ρ (2) ρ 在 A 上反自反当且仅当 ρ ∩I A = Φ (3) ρ 在 A 上对称当且仅当 ρ = ρ -1 (4) ρ 在 A 上反对称当且仅当 ρ ∩ ρ -1 ? I A (5) ρ 在 A 上传递当且仅当 ρ ? ρ ? ρ 。(自证,ppt 中有过程) 19.利用关系矩阵判断: }),(|),{(~ρρ ∈=b a a b

离散数学课后答案

离散数学课后答案 习题一 6.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小丽只能从框里那一个苹果或一个梨. (2)这学期,刘晓月只能选学英语或日语中的一门外语课. 答: (1)(p Λ?q )ν(?pΛq)其中p:小丽拿一个苹果,q:小丽拿一个梨(2)(p Λ?q )ν(?pΛq)其中p:刘晓月选学英语,q:刘晓月选学日语 14.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 刘晓月跑得快, 跳得高. (2)老王是山东人或河北人. (3)因为天气冷, 所以我穿了羽绒服. (4)王欢与李乐组成一个小组. (5)李辛与李末是兄弟. (6)王强与刘威都学过法语. (7)他一面吃饭, 一面听音乐. (8)如果天下大雨, 他就乘班车上班. (9)只有天下大雨, 他才乘班车上班. (10)除非天下大雨, 他才乘班车上班. (11)下雪路滑, 他迟到了. (12)2与4都是素数, 这是不对的. (13)“2或4是素数, 这是不对的”是不对的. 答: (1)p∧q, 其中, p: 刘晓月跑得快, q: 刘晓月跳得高. (2)p∨q, 其中, p: 老王是山东人, q: 老王是河北人. (3)p→q, 其中, p: 天气冷, q: 我穿了羽绒服. (4)p, 其中, p: 王欢与李乐组成一个小组, 是简单命题. (5)p, 其中, p: 李辛与李末是兄弟. (6)p∧q, 其中, p: 王强学过法语, q: 刘威学过法语. (7)p∧q, 其中, p: 他吃饭, q: 他听音乐. (8)p→q, 其中, p: 天下大雨, q: 他乘班车上班. (9)p→q, 其中, p: 他乘班车上班, q: 天下大雨. (10)p→q, 其中, p: 他乘班车上班, q: 天下大雨. (11)p→q, 其中, p: 下雪路滑, q: 他迟到了. (12) ? (p∧q)或?p∨?q, 其中, p: 2是素数, q: 4是素数. (13) ? ? (p∨q)或p∨q, 其中, p: 2是素数, q: 4是素数. 16. 19.用真值表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 (1)p→ (p∨q∨r) (2)(p→?q) →?q

离散数学第二版邓辉文编著第一章第二节习题答案

离散数学第二版邓辉文编著第一章第二节习题答案 1.2 映射的有关概念 习题1.2 1. 分别计算?1. 5?,?-1?,?-1. 5?,? 1. 5?,?-1?,?-1. 5?. 解?1. 5?=2,?-1?=-1,?-1. 5?=-1,?1. 5?=1,?-1?=-1,?-1. 5?=-2. 2. 下列映射中,那些是双射? 说明理由. (1)f :Z →Z , f (x ) =3x . (2)f :Z →N , f (x ) =|x |+1. (3)f :R →R , f (x ) =x 3+1. (4)f :N ?N →N , f (x 1, x 2) =x 1+x 2+1. (5)f :N →N ?N , f (x ) =(x , x +1). 解 (1)对于任意对x 1, x 2∈Z ,若f (x 1) =f (x 2) ,则3x 1=3x 2,于是x 1=x 2,所以f 是单射. 由于对任意x ∈Z ,f (x ) ≠2∈Z ,因此f 不是满射,进而f 不是双射. (2)由于2, -2∈Z 且f (2) =f (-2) =3,因此f 不是单射. 又由于0∈N ,而任意x ∈Z 均有f (x ) =|x |+1≠0,于是f 不是满射. 显然,f 不是双射. (3)对于任意对x 1, x 2∈R ,若f (x 1) =f (x 2) ,则x 1+1=x 2+1,于是x 1=x 2,所以f 是单射. 对于任意y ∈R ,取x =(y -1) ,这时 1??3f (x ) =x +1=?(y -1) 3?+1=(y -1) +1=y , ??33313 所以f 是满射. 进而f 是双射.

新版离散数学答案(尹宝林版)第二章习题解答课件.doc

第二章谓词逻辑 习题与解答 1.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 所有的火车都比某些汽车快。 (2) 任何金属都可以溶解在某种液体中。 (3) 至少有一种金属可以溶解在所有液体中。 (4)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职业。 (5) 有些职业是所有的人都喜欢的。 解(1) 取论域为所有交通工具的集合。令 T(x):x是火车,C(x):x是汽车,F(x,y):x比y跑得快。 “所有的火车都比某些汽车快”可以符号化为x(T(x)y(C(y)F(x,y)))。 (2) 取论域为所有物质的集合。令 M(x):x是金属,L(x):x是液体,D(x,y):x可以溶解在y中。 “任何金属都可以溶解在某种液体中”可以符号化为x(M(x)y(L(y)D(x,y)))。 (3) 论域和谓词与(2)同。“至少有一种金属可以溶解在所有液体中”可以符号化为 x(M(x)y(L(y)D(x,y)))。 (4) 取论域为所有事物的集合。令 M(x):x是人,J(x):x是职业,L(x,y):x喜欢y。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职业”可以符号化为x(M(x)y(J(y)L(x,y))) (5) 论域和谓词与(4)同。“有些职业是所有的人都喜欢的”可以符号化为x(J(x)y(M(y)L(y,x)))。 2. 取论域为正整数集,用函数(加法),(乘法)和谓词,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 没有既是奇数,又是偶数的正整数。 (2) 任何两个正整数都有最小公倍数。 (3) 没有最大的素数。 (4) 并非所有的素数都不是偶数。 解先引进一些谓词如下: D(x,y):x能被y整除,D(x,y)可表示为v(v y x)。 J(x):x是奇数,J(x)可表示为v(v2x)。 E(x):x是偶数,E(x)可表示为v(v2x)。

离散数学第二章习题答案

设解释I为:个体域D I ={-2,3,6},一元谓词F(X):X3,G(X):X>5,R(X):X7。在I下求下列各式的真值。 (1)x(F(x)G(x)) 解:x(F(x)G(x)) (F(-2) G(-2)) (F(3) G(3)) (F(6) G(6)) ((-23) (-2>5)) ((33) (3>5)) ((63) (6<5)) ((1 0))((1 0)) ((0 0)) 000 (2) x(R(x)F(x))G(5) 解:x(R(x)F(x))G(5) (R(-2)F(-2)) (R(3)F(3)) (R(6)F(6)) G(5) ((-27) (-23)) (( 37) (33)) (( 67) (63)) (5>5) (1 1) (1 1) (10) 0 1 1 0 0 (3)x(F(x)G(x)) 解:x(F(x)G(x)) (F(-2) G(-2)) (F(3) G(3)) (F(6) G(6)) ((-23) (-2>5)) ((33) (3>5)) ((63) (6>5))

(1 0) (1 0) (0 1) 1 1 1 1 求下列各式的前束范式,要求使用约束变项换名规则。 (1)??xF(x)→?yG(x,y) (2) ?(?xF(x,y) ∨?yG(x,y) ) 解:(1)??xF(x)→?yG(x,y) ???xF(x)→?yG(z,y) 代替规则 ??x?F(x)→?yG(z,y) 定理(2 ) ??x(?F(x) →?yG(z,y) 定理(2)③ ??x?y(?F(x) →G(z,y)) 定理(1)④ (2)?(?xF(x,y) ∨?yG(x,y) ) ??(?zF(z,y) ∨?tG(x,t)) 换名规则 ??(?zF(z,y) )∧?(?tG(x,t) ) ??z?F(z,y) ∧?t?G(x,z) ??z (?F(z,y) ∧?t?G(x,z)) ??z ?t(?F(z,y) ∧?G(x,t)) 求下列各式的前束范式,要求使用自由变项换名规则。(代替规则)(1)xF(x)∨yG(x,y) xF(x) ∨yG(z,y) 代替规则 x(F(x) ∨yG(z,y))定理(1)① x y(F(x) ∨G(z,y))定理(2)① (2)x(F(x)∧yG(x,y,z))→zH(x,y,z) x(F(x)∧yG(x,y,t))→zH(s,r,z) 代替规则 x y (F(x)∧G(x,y,t))→zH(s,r,z) 定理(1)②

最新离散数学-第二章命题逻辑等值演算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作业 1 评分要求: 2 1. 每小题6分: 结果正确1分; 方法格式正确3分; 计算过程2分. 合计48 3 分 4 2. 给出每小题得分(注意: 写出扣分理由) 5 3. 总得分在采分点1处正确设置. 6 一. 证明下面等值式(真值表法, 解逻辑方程法, 等值演算法, 三种方 7 法每种方法至少使用一次): 8 说明 9 证 10 1. p ?(p ∧q)∨(p ∧?q) 11 解逻辑方程法 12 设 p ?((p ∧q)∨(p ∧?q)) =0, 分两种情况讨论: 13 ?? ?=?∧∨∧=0)()(1 )1(q p q p p 或者 14 ?? ?=?∧∨∧=1 )()(0 )2(q p q p p 15 (1)(2)两种情况均无解, 从而, p ?(p ∧q)∨(p ∧?q)无成假赋值, 为永真式. 16 等值演算法 17 (p ∧q)∨(p ∧?q) 18 ? p ∧(q ∨?q) ∧对∨的分配率 19 ? p ∧1 排中律 20

? p 同一律 21 真值表法 22 即 p? ((p∧q)∨(p∧?q))为永真式, 得证23 2. (p→q)∧(p→r)?p→(q∧r) 24 等值演算法 25 (p→q)∧(p→r) 26 ? (?p∨q)∧(?p∨r)蕴含等值式 27 ??p∨(q∧r)析取对合取的分配律 28 ? p→(q∧r)蕴含等值式 29 3. ?(p?q)?(p∨q)∧?(p∧q) 30 等值演算法 31 ?(p?q) 32 ??( (p→q)∧(q→p) )等价等值式 33 ??( (?p∨q)∧(?q∨p) )蕴含等值式 34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二

习题3.7 1. 列出关系}6|{=???∈><+ d c b a d c b a d c b a 且,,,,,,Z 中所有有序4元组。 解 }6|{=???∈><+ d c b a d c b a d c b a 且,,,,,,Z ,2,1,3,1,3,1,2,1,2,3,1,1,3,2,1,1,1,1,1,6,1,1,6,1,1,6,1,1,6,1,1,1{><><><><><><><><= ><><><><><><><><2,1,1,3,3,1,1,2,1,2,1,3,1,3,1,2,1,1,2,3,1,1,3,2,1,2,3,1,1,3,2,1 2. 列出二维表 3.18所表示的多元关系中所有5元组。假设不增加新的5元组,找出二维表3.18所有的主键码。 表3.18 航班信息 航空公司 航班 登机口 目的地 起飞时间 Nadir 112 34 底特律 08:10 Acme 221 22 丹佛 08:17 Acme 122 33 安克雷奇 08:22 Acme 323 34 檀香山 08:30 Nadir 199 13 底特律 08:47 Acme 222 22 丹佛 09:10 Nadir 322 34 底特律 09:44 解 略 3. 当施用投影运算5,3,2π到有序5元组>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_(左孝凌版)

1-1,1-2 (1)解: a)是命题,真值为T。 b)不是命题。 c)是命题,真值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d)不是命题。 e)是命题,真值为T。 f)是命题,真值为T。 g)是命题,真值为F。 h)不是命题。 i)不是命题。 (2)解: 原子命题:我爱北京天安门。 复合命题:如果不是练健美操,我就出外旅游拉。 (3)解:、- a)(┓P ∧R)→Q b)Q→R c)┓P d)P→┓Q (4)解: a)设Q:我将去参加舞会。R:我有时间。P:天下雨。 Q? (R∧┓P):我将去参加舞会当且仅当我有时间和天不下雨。 b)设R:我在看电视。Q:我在吃苹果。 R∧Q:我在看电视边吃苹果。 c) 设Q:一个数是奇数。R:一个数不能被2除。 (Q→R)∧(R→Q):一个数是奇数,则它不能被2整除并且一个数不能被2整除,则它是奇数。 (5) 解: a)设P:王强身体很好。Q:王强成绩很好。P∧Q b)设P:小李看书。Q:小李听音乐。P∧Q c)设P:气候很好。Q:气候很热。P∨Q d)设P: a和b是偶数。Q:a+b是偶数。P→Q e)设P: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Q :四边形ABCD的对边平行。P?Q f)设P:语法错误。Q:程序错误。R:停机。(P∨ Q)→ R (6) 解: a)P:天气炎热。Q:正在下雨。 P∧Q b)P:天气炎热。R:湿度较低。 P∧R c)R:天正在下雨。S:湿度很高。 R∨S d)A:刘英上山。B:李进上山。 A∧B e)M:老王是革新者。N:小李是革新者。 M∨N f)L:你看电影。M:我看电影。┓L→┓M g)P:我不看电视。Q:我不外出。 R:我在睡觉。 P∧Q∧R h)P:控制台打字机作输入设备。Q:控制台打字机作输出设备。P∧Q 1-3 (1)解: a)不是合式公式,没有规定运算符次序(若规定运算符次序后亦可作为合式公式) b)是合式公式 c)不是合式公式( d)) e)不是合式公式(R和S之间缺少联结词) f)是合式公式。 (2)解: a)A是合式公式,(A∨B)是合式公式,(A→(A∨B))是合式公式。这个过程可以简记为:A;(A∨B);(A→(A∨B)) 同理可记 b)A;┓A ;(┓A∧B) ;((┓A∧B)∧A) c)A;┓A ;B;(┓A→B) ;(B→A) ;((┓A→B)→(B→A)) d)A;B;(A→B) ;(B→A) ;((A→B)∨(B→A)) (3)解: a)((((A→C)→((B∧C)→A))→((B∧C)→A))→(A→C)) b)((B→A)∨(A→B))。 (4)解: a) 是由c) 式进行代换得到,在c) 中用Q代换P, (P→P)代换Q. d) 是由a) 式进行代换得到,在a) 中用P→(Q→P)代换Q. e) 是由b) 式进行代换得到,用R代换P, S代换Q, Q代换R, P代换S.

离散数学(屈婉玲版)第二章习题答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2.13 设解释I为:个体域D I ={-2,3,6},一元谓词F(X):X≤3,G(X):X>5,R(X):X≤7。在I下求下列各式的真值。 (1)?x(F(x)∧G(x)) 解:?x(F(x)∧G(x)) ?(F(-2) ∧G(-2)) ∧(F(3) ∧G(3)) ∧(F(6) ∧G(6)) ?((-2≤3) ∧(-2>5)) ∧((3≤3) ∧(3>5)) ∧((6≤3) ∧(6<5)) ?((1 ∧0))∧((1 ∧0)) ∧((0 ∧0)) ?0∧0∧0 ?0 (2) ?x(R(x)→F(x))∨G(5) 解:?x(R(x)→F(x))∨G(5) ?(R(-2)→F(-2))∧ (R(3)→F(3))∧ (R(6)→F(6))∨ G(5) ?((-2≤7) →(-2≤3))∧ (( 3≤7) →(3≤3))∧ (( 6≤7) →(6≤3)) ∨ (5>5) ?(1 →1)∧ (1 →1)∧ (1→0) ∨ 0 ?1∧ 1∧ 0 ∨ 0 ?0 (3)?x(F(x)∨G(x)) 解:?x(F(x)∨G(x))

?(F(-2) ∨ G(-2)) ∨ (F(3) ∨G(3)) ∨ (F(6) ∨G(6)) ?((-2≤3) ∨ (-2>5)) ∨ ((3≤3) ∨ (3>5)) ∨ ((6≤3) ∨ (6>5)) ?(1 ∨ 0) ∨ (1 ∨ 0) ∨ (0 ∨ 1) ?1 ∨ 1 ∨ 1 ?1 2.14 求下列各式的前束范式,要求使用约束变项换名规则。 (1)??xF(x)→?yG(x,y) (2) ?(?xF(x,y) ∨?yG(x,y) ) 解:(1)??xF(x)→?yG(x,y) ???xF(x)→?yG(z,y) 代替规则 ??x?F(x)→?yG(z,y) 定理2.1(2 ) ??x(?F(x)→?yG(z,y) 定理2.2(2)③ ??x?y(?F(x)→G(z,y)) 定理2.2(1)④ (2)?(?xF(x,y) ∨?yG(x,y) ) ??(?zF(z,y) ∨?tG(x,t)) 换名规则 ??(?zF(z,y) )∧?(?tG(x,t) ) ??z?F(z,y) ∧?t?G(x,z) ??z (?F(z,y) ∧?t?G(x,z)) ??z ?t(?F(z,y) ∧?G(x,t)) 2.15 求下列各式的前束范式,要求使用自由变项换名规则。(代替规则) (1)?xF(x)∨?yG(x,y) ??xF(x)∨?yG(z,y) 代替规则 ??x(F(x)∨?yG(z,y))定理2.2(1)① ??x?y(F(x)∨G(z,y))定理2.2(2)① (2)?x(F(x)∧?yG(x,y,z))→?zH(x,y,z) ??x(F(x)∧?yG(x,y,t))→?zH(s,r,z) 代替规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