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瓯海中学提前招生模拟考试卷2019

瓯海中学提前招生模拟考试卷2019

瓯海中学提前招生模拟试卷(2019、01、24)

考生须知:1、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请在答题纸上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卷面书写(本题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及名著阅读(23分)

1.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

...的一项是()(3分)

①_______的海洋与广袤的陆地为中国提供了对外发展的机遇,但同时也给国家安全带来了风险和挑战。

②由于担心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干扰,投资者变得非常谨慎,这成为A股市场短期内反复________的主要原因。

③温州市政府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调研,并_______进一步巩固扩大活动成果的意见建议,全面推进教育实践落实工作。

A.①辽阔②震荡③收集

B.①寥廓②振荡③收集

C.①辽阔②震荡③搜集

D.①寥廓②震荡③搜集

2.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

...的一项是()(3分)

①但是,这却不影响它会建构一个信仰中心。

②儒教信仰缺乏宗教化的制度支撑,却制约于国家设置的宗教制度。

③这一信仰中心,它能够囊括所有中国人的信仰。

④这个信仰中心近似于“帝国隐喻”。

⑤所以,以儒教为主流的中国信仰,也同样缺乏严格的制度宗教中心。

⑥也就是说,传统中国缺失了一个制度化的宗教中心,却存在一个表达“帝国隐喻”功能的信仰中心。

A.③⑥⑤①④② 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⑤①③⑥④ D.③④⑥①②⑤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3-4题。(4分)

古代文人即有为商家写春联者,鼎鼎大名

....的明代才子唐伯虎便是其中一位。旧历年底,香港天地图书公

司营业经理刘文良先生恭请

..就为他拟了一副力求通俗的..我撰一春联,“要有‘天地读书’等字眼在内。”在下

对联:“每天读好书,”我的联作本甚平庸,平仄亦不规范,之所以敢拟,不过抛砖

..

引玉

..罢了。

3. 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够得体

....的一项是()(2分)

A.鼎鼎大名

B.恭请

C.在下

D.抛砖引玉

4. 下列为“每天读好书”所对下联,最符合

...文中要求的一项是()(2分)

A. 图书富百域

B.囊括八方地

C. 天地称一统

D.此地有良伴

5. 《红楼梦》中贾宝玉为 A (人名)写祭文《芙蓉女儿诔》;《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言于刘备:“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伏龙是诸葛亮,凤雏是 B (人名);翠翠是沈从文小说作品 C (篇名)中的人物。(3分)

6.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洛阳亲友如相问,。《芙蓉楼送辛渐》

(2)无言独上西楼,。。《相见欢》李煜

(3。《行路难》

(4)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

(5)衔远山,吞长江,,横无际涯。《岳阳楼记》

(6),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青玉案》

(8)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定风波》苏轼

三、现代文阅读(27分)

(一)读书三境(12分)

①读书有三境界:“吞”“啃”“品”。

②“吞”乃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是充满饥饿感的发奋的青春的标志。虽然广收博采难免盲目,进食过速导致腹胀——但这个过程毕竟是日后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必不可少的前奏。古今中外有许多人都是进入中年后凭“反刍”青春岁月里的泛读而成名成家的。“吞”虽为知识积累的必经之途,但毕竟是读的低级阶段。

③“啃”乃咀嚼消化,强行吸收——是志存高远的人生必经的头昏脑涨、寝食不安的砥砺智慧的夜路。咬烂磨碎骨头,获取钙质,这当然谈不上享受——但却是峥嵘人生必须付出的艰辛。“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任何一位学有所成的人都不能蠲免的里程。“啃”是在“吞”之基础上的知性提高——这是将死的知识化为活的血肉的过程。

④“品”乃焚香沐浴,如饮醍醐——是成熟聪颖的心灵与星空的娓娓絮语。月下折枝,花前怜玉,豁然贯通的人生不胜惋惜地告别了青春光阴——庄严地踏上了奉献岁月。浮躁尽除,功利淡化,读书成了颐养灵性的乐事——“蓦然回首”,天机消溶于慧心。“品”是在“啃”之基础上悟性升华——这是进入人生创造之园的门票。

⑤读书人多如牛毛,但大多数都停留在第一境界,仅少数不甘人生庸碌者可进入第二境界。进入第三境界,非志强智达者不能。但能进入第三境界者,必是成功地穿越了第一与第二境界的人。“吞”至其博,“啃”至其深,“品”至其灵性——若无博与深,则灵性无其根本。

⑥举凡大家鸿儒,书读到“品”的份上后,往往将“吞”“啃”“品”三字当成进一步治学的相济并用的三种方法:“吞”文字,“啃”新意,“品”韵致。或者是:泛读的“吞”之,精读的“啃”之,需细细体悟的则“品”之。

⑦对一般的读书人而言,不谈三境界,如能将“吞”“啃”“品”三字当作对待不同读物的不同阅读方法:用于消遣的书“吞”,有用的书“啃”,启心益智的书不妨“品”——那么,人生同样会受益无穷。

7.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4分)

8.阅读第②③④节,用简洁的文字分别概括读书三境界“吞”、“啃”、“品”的含义。(4分)

9.阅读全文,“吞”、“啃”、“品”三种读书境界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请作具体分析。(4分)

(二)三下枪声(15分)

海明威

尼克正在帐篷里脱衣服。他看见火光在帐幕上投下他父亲和乔治叔叔的影子,不由感到好生不安和羞愧,尽快脱下衣服,整整齐齐叠好。他感到羞愧的是因为脱衣服竟使他想起上一晚的事。整天来他都把这事抛之脑后了。

他父亲和叔叔吃过晚饭就走了,带着盏手提灯过湖去钓鱼。他们撑开小船之前,他父亲吩咐他,他们不在时,万一出了什么紧急情况,他只要开三下枪,他们就会马上回来。尼克从湖边穿过林子回到营地。他听得见暗处的船桨声。他父亲在划桨,他叔叔坐在船尾拉饵钓鱼。他父亲把小船撑开时,他叔叔已经拿着钓竿预先坐好了。尼克留神听他们在湖面上的动静,直到再也听不见桨声才罢。

尼克穿过林子走回去,路上倒害怕了起来。在夜间他对林子总不免有点害怕。他掀开帐篷门帘,脱了衣服,摸黑悄悄钻进毯子里躺着。帐篷外的篝火烧剩一堆木炭了。尼克躺着一动不动,想法入睡。到处都没动静。尼克感到只要自己听得见一声狐狸叫,或是猫头鹰啼啊什么的,他就放心了。到目前为止还没什么明确的东西让他害怕过呢。可是眼下他却大大害怕了起来。蓦地他怕死了。

才两三个礼拜前,他们在本地教堂里,刚唱过一首赞美诗,“生命总有一天会断送”。他们唱这首赞美诗时尼克明白了自己总有一天必定会死。这使他感到非常难受。这是他头一回明白自己迟早难逃一死。

那天晚上,他坐在过道夜明灯下看《鲁滨逊漂流记》,想借此忘却生命总有一天会断送这一事实。保姆看见他在过道上,吓唬他说要是他不去睡觉,就要去告诉他父亲了。他进房去睡了,但等保姆一进房,他又出来,在过道夜明灯下看书,看到天亮。

昨晚他在帐篷里就有过同样的恐惧。他只是到了晚上才有这种恐惧。开头倒不是恐惧,而是一种体会。但总是面临着恐惧,而且一旦开了头,一下子就害怕起来了。他心里真吓了,马上拿起枪,把枪口从帐篷前面伸出去,开了三枪。枪杆朝他反冲得够呛。他听见枪子在林间摧枯拉朽,一掠而过。他开了枪就放心了。

他躺下来等他父亲回来,他父亲和叔叔在湖对面还没吹灭手提灯,他就已经睡着了。

“那混小子,”他们往回划时,乔治叔叔说,“你干吗吩咐他叫咱们回去啊?他没准儿是大惊小怪罢了。”

乔治叔叔是他父亲的弟弟,一个钓鱼迷。

“啊,得了。他还小呢。”他父亲说。

“凭什么要带他跟咱们一起到林子里来啊?”

“我知道他胆子特小,”他父亲说,“可咱们在他那年龄胆子都小。”

“我真受不了他,”乔治说,“他鬼话特多。”

“啊,得了,别提了。反正今后你钓鱼的机会多的是。”

他们走进帐篷,乔治叔叔拿手电筒照进尼克的眼睛。

“怎么啦,尼克?”他父亲说。尼克在床上坐起身。

“听上去既像狐狸,又像狼,就在帐篷四下转悠,”尼克说,“有点儿像狐狸,但更像狼。”当天他刚从叔叔那儿学会“既啊又啊”这词儿。

“他没准儿听到了猫头鹰啼叫吧。”乔治叔叔说。

早上,他父亲看见两棵大椴树枝桠交叉,所以迎风摩擦发声。

“你看是这声响吗,尼克?”他父亲问。

“兴许是吧。”尼克说。他不愿再想这事了。

“今后你在林子里可不要害怕了,尼克。没一样伤得了你。”

“连闪电也伤不了?”尼克问。

“对,连闪电也伤不了。碰上大雷雨就到空地上去。雷电绝对打不中。”

“绝对打不中?”尼克问。

“我从没听说过有人给打中。”他父亲说。

“哎呀,我真高兴。”尼克说。

这会儿他又在帐篷里脱衣服。虽然他没再看他们,可是他觉察到帐幕上有两个人影。随即他听到小船给拖到湖滨,两个人影没了。他听见父亲跟什么人在说话。

接下来他父亲大喝一声道,“穿上衣服,尼克。”

他赶快穿好衣服。他父亲进帐篷,在野营行李袋里翻来找去。“穿上外衣,尼克。”他父亲说。

(选自《海明威文集》)

10. 小说中“他开了枪就放心了”,分析尼克“放心”的原因。(4分)

11. 从全文看,第4、5段采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何作用?(3分)

12. 小说是怎样表现出尼克对黑夜和死亡的恐惧的?请举例说明。(4分)

13. 有人说,“乔治叔叔”这一人物虽着墨不多,但不可或缺。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4分)

四、古诗文阅读(17分)

(一)送别(5分)

范云

东风柳线长,送郎上河梁。

未尽樽前酒,妾泪已千行。

不愁书难寄,但恐鬓将霜。

空怀白首约,江上早归航。

【注】范云:字彦龙,南朝齐梁间诗人。

14.试从情景关系及艺术手法角度赏析首句“东风柳线长”的妙处。(2分)

15.本诗的情感表达丰富有致,请作具体分析。(3分)

(二)(12分)

梁以樟,字公狄,清范人。八岁读书家塾中,值璧裂,作《璧裂歌》云:“璧猛裂,龙惊出。”见者大奇之。崇祯己卯举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命试骑射,进士皆书生,夙不习,以樟独跃马弯弓,矢三发,的.皆应弦破,观者叹异。

中原贼起十余年,所在茶毒,督抚无能办,率倡抚议,苟且幸无事,盗且服且叛。而河南比年大旱蝗,人相食,民益蜂起为盗。人为以樟危.,佥都御史史可法以.其有世略,亲劝之行。抵任,探知境内贼凡三十六窟。于是练乡勇,修城堡,严保甲;募死士,入贼巢,伺贼出入。尝夜半驰雪中,帅健儿密捣贼垒,贼惊走,擒贼首于渠,毁巢而.归。居半载,境内贼悉平。

调商丘,时李自成犯开封,不能破,乃东攻归德①。以樟婴城血战三日夜,城陷。以樟被重创,仆乱尸中,死复苏,商民救之出,奔淮上,被逮谳请室②。贼入潼关,复渡河东犯,京师震动。以樟乃.从狱中上疏:“请皇太子抚军南京,辅以重臣,便宜从事,系人心。倡召豪杰义旅,大起勤王兵。”疏上,执政尼之。

迨出狱,而都城陷。福王立,以樟自德州、临清南下,渡淮见可法,因建议:“山东、河北为江南藩蔽,若无山东、河北,是无中原、江北,无中原、江北,区区江南。也能自守耶?今宜于河南北、山东,设三大镇,仿唐节度使、宋经制招讨使之制,以大臣文武兼资者为之。”又言:“北方人心向顺,宜及时抚为.我用。否则忠者不能支,黠者反戈相向矣。”前后奏记百数十。而马士英专政,货.鬻官爵,用逆党阮大铖为兵部尚书,竞立门户,斤忠谠之士,君臣日夜酣乐。左良玉、刘泽清等各拥兵跋扈,莫能制。

未几,扬州破,可法死,南都相绝清。以樟遂遁迹宝应之葭湖,买田数十亩,躬耕自给。清初,召用明朝诸臣,以樟年才三十七,朝贵致书劝驾,不应。自筑忍冬轩,四方之士,时时过以樟剧饮,慷慨激昂,继

以涕泣。康熙四年七月十五日,端坐作论学数百言,掷笔而卒。年五十八。

【注】①归德:商丘别称。②请室:清洗罪过之室。即囚禁有罪官吏的牢狱。

1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矢三发,的.皆应弦破的:确实

B.人为以樟危.危:危险。

C.而马士英专政,货.鬻官爵货:出卖

D.时时过.以樟剧饮过:指责

1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组是()(3分)

A.①佥都御史史可法以.其有经世略②附身倾耳以.请

B.①擒其渠,毁巢而.归②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C.①以樟乃.从狱中上疏②乃.不知有汉

D.①立及时抚为.我用②士卒多为.之用

1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梁以樟文武双全。小时候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引起关注;中进士后,更以其漂亮的骑射功夫令人叹服。

B.在商丘做官时,梁以樟与李自成所部血战三天三夜,最后城池陷落。他也身负重伤,虽死里逃生,却被定罪下狱。

C.梁以樟出狱后,向权臣马士英提了很多建议。而当时阮大铖排斥忠良,左良玉等大将拥兵自重,梁以樟忧愤成疾,辞官而去。

D.明亡后,梁以樟隐居于宝应的葭湖,亲自耕种以自给。清朝初年,朝廷下诏征用明朝遗臣,梁以樟没有应诏。

1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20. 2018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二0一九年新年贺词,习主席豪情满怀地回顾了2018年我国各项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他殷切地勉励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一年里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继续努力,他说:“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初三的同学们,你们欣逢盛世,又青春年少,正处于追逐梦想的黄金时代,即将迎来人生的第一个重要挑战——中考,你们也是追梦人。

请以“追梦”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②自选文体,字数不少于7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瓯海中学模拟考试答案

2019年1月

一、卷面书写(本题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及名著阅读(23分)

1. A(辽阔:广阔宽广;寥廓:高远空旷。震荡:震动,动荡。振荡:振动;电流的周期性变

化。收集:使聚集在一起。搜集:到处寻找(事物)并聚集在一起。)

2.B

3. B(恭请为敬辞,不合语境)

4. D

5. A晴雯;B庞统(士元);C《边城》(一空一分,3分)

6.(1)一片冰心在玉壶

(2)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3)将登太行雪满山

(4)惊涛拍岸

(5)浩浩汤汤

(6)无为在歧路

(7)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8)一蓑烟雨任平生

三、现代文阅读(27分)

(一)读书三境(12分)

7. 首先开门见山提出论点(1分);然后形象地分析阐述读书三境界:“吞”“啃”“品”的具体内容(1分);接着指出不同读书人的不同的读书境界(1分);最后总结论点,呼吁人们读书,让人生受益。(每点1分,把二、三部分看做整体分析也行)

8. 吞:泛读或博读;啃:咀嚼消化,知性提高,精读;品:感悟升华。(每点2分)

9. 递进关系(1分);“吞”是知识积累的必经之途,“啃”是在“吞”之基础上的知性提高,“品”是在“啃”之基础上的悟性升化(2分);“吞”至其博,“啃”至其深,“品”至其灵性——若无博与深,则灵性无其根本(1分)。

(二)三下枪声(15分)

10. ①因为父亲有承诺,开了枪,父亲他们就会回来;②枪子在林间摧枯拉朽,威力让他暂时忘却了对黑暗的恐惧。(每点2分)

11. 插叙(1分);①补充交代了尼克“大大害怕了起来”的原因--他在教堂里唱赞美诗,明白自己总有一天必定会死(1分);②保姆对尼克的吓唬与下文中父亲对尼克的理解形成对比(或和乔治叔叔的反应形成呼应)(1分)。

12. ①心理描写,如“总是面临着恐惧,而且一旦开了头,一下子就害怕起来了”直接描摹其心态;②动作(细节)描写,“马上拿起枪”“从帐篷前面伸出去”等细节展示尼克开枪的情形,细腻地表现尼克的恐惧;③环境描写,“篝火烧剩”“到处都没动静”夜色的静谧和深沉侧面烘托了尼克的恐惧。(任两点得4分,不举例不可得分)

13. 同意。理由:①通过乔治叔叔的不耐烦,突出尼克胆小害怕与恐惧之深;②衬托父亲的形象,突出父亲对尼克的耐心与挚爱;③乔治和父亲的对话问答,推动了情节发展。(一点2分,二点3分,三点4分。答不同意的,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但做多只能得3分)

四、古诗文阅读(17分)

(一)(5分)

14.东风和煦,柳丝飘拂,和暖的春景反衬离别之苦。(1分)“柳”,留也。“柳线长”,谐音双关,表现出对郎离去的不舍之情,含蓄蕴藉。(1分)

15.“泪千行”等细节表达离别的愁苦之深;“但恐鬓将霜”传达出时光易逝、红颜易老的慨叹;“早归航”表达了对郎早日归来的期盼之情。(1点1分,共3分。)

(二)(12分)

16.(3分) C (A.箭靶的中心 B.危:端正 D.拜访)

17.(3分)D (A认为;同“而” B修饰;转折 C于是;竟然 D被)

18.(3分) C (是向史可法提建议)

19.梁以樟曾经半夜里在风雪中疾速奔驰,率领勇士秘密捣毁盗贼的营垒,盗贼惊慌逃跑,贼首在小水沟中被擒,捣毁贼巢之后才返回。任期半年,境内的强盗都被平息了。

(尝,帅,居,悉各0.5分,共3分)

五、作文(30分)

20.作文按中考标准评分。(建议平均分23分)

【参考译文】

梁以樟,字公狄,是清范人。八岁时在家塾读书,适逢墙壁裂缝,他在墙壁上题写《璧裂歌》:“墙壁突然裂开,天龙惊异地从中出现”。见到的人都对这句儿歌感到非常奇异。崇祯己卯年参加乡试获得第一名,第二年成为进士。皇上拿骑马射箭作为殿试试题,其他进士书生气十足,一向不学习骑马射箭,而唯独梁以樟能够跳跃上马拉开弓,连发三箭,箭靶随着箭弦的声响被射破,观看的人都赞叹不已。

中原盗贼作乱十多年,盗贼在那里欺压百姓,都督抚军没有能力查办,大都主张安抚谈判,以求得一时侥幸没有事变,盗贼一边臣服一边作乱。河南连年大旱遭受蝗灾,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百姓更加像蜂群哄起一样做强盗。人们认为梁以樟品行端正,佥都御史史可法认为梁以樟有治理乱世的才能,亲自鼓励劝导梁以樟出来治理盗贼。梁以樟到任以后,打探得知境内盗贼共有三十六个窝点,于是训练乡里的勇士,修造城堡,整肃地方保安组织;招募敢死队员,深入盗贼窝,摸清盗贼外出虚实。梁以樟曾经半夜里在风雪中疾速奔驰,率领勇士秘密捣毁盗贼的营垒,盗贼惊慌逃跑,贼首在小水沟中被擒,捣毁贼巢之后才返回。任期半年,境内的强盗都被平息了。

梁以樟被调到商丘,当时李自成的军队进犯开封,不能攻破,就向东进攻商丘。梁以樟像保护婴儿一样守卫城池浴血奋战三个昼夜,商丘沦陷。梁以樟受重伤,仆倒在乱尸中,死了以后又苏醒过来,商丘百姓把他营救出来,向淮河上游奔去,中途被逮,在刑部审判定罪。盗贼进入潼关,又渡过黄河向东进犯,京城受震骚动。梁以樟从监狱中写奏折说:“请求皇太子到南京去安抚军队,任用重臣辅助,给他们可根据实际情况而行事的权力,凝聚民心。建议招募优秀豪俊的义军,大规模发动忠于朝廷的军队。”奏疏呈上,执政者阻止了他的奏疏。

等到梁以樟出狱,京城已经沦陷。福王即位,梁以樟从德州、临清南下,渡过淮河拜见史可法,提出建议:“山东、河北是江南屏障,如果失去了山东、河北,这样就没有中原、江北;没有中原、江北,小小的江南,也能自守吗?”又说:“北方的百姓愿意归顺新王,应该及时安抚他们,让他们为我们出力,否则尽忠的人不能撑持,狡猾的人就会掉转矛头互相敌对。”前前后后写奏章一百多篇。当时马士英专断政权,买卖官位,任用叛逆头目阮大铖担任兵部尚书,争相自立门户,排斥忠诚正直的人士,君臣一天到晚尽情享乐。左良玉、高杰、刘泽清等都各自拥有兵权,专横暴戾,没有谁能够控制。

不久,扬州被攻破,史可法死了,南都南京相继灭亡。梁以樟于是隐居于宝应葭湖,买了几十亩土地,亲自耕种养活自己。清朝初期,召用明朝旧臣,梁以樟才三十七岁,朝中权贵写信劝导他出来做官,不答应。自己修建忍冬轩,各地的读书人时常前来拜访,梁以樟开怀畅饮,精神振奋,情绪激昂,接着又哭泣流泪。康熙四年七月十五日逝世,享年五十八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