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SY-027

课程设计任务书(路线平纵横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系别专业

学生姓名班级

指导教师系主任

完成期限:

200 年月日开始

200 年月日结束

课程设计指导书(路线平纵横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系别专业

学生姓名班级

指导教师系主任

完成期限:

200 年月日开始

200 年月日结束

路线平纵横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目的和要求

(一)目的

路线平纵横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学生在学校完成设计员基本训练的一个重要阶段。学生在学完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后,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段公路设计任务,通过课程设计综合运用与巩固已学完的技术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为毕业后能较快的适应工作需要打下基础。

(二)要求

1 、设计中学生根据所给资料及查阅补充的必要材料,认真分析研究,拟定设计方案。经过计算对比,进行必要的修改后完成最后的设计成果。设计成果包括设计图纸、设计表格、计算过程和结果、以及设计说明书。

2 、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思考、独立完成本次课程设计,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允许同学间相互研究讨论,但不得搬用和抄袭他人的成果。

3 、图纸要保持整洁,说明书要有条理,简单明了,计算数据要准确。

4 、课程设计所需文具

比例尺 1 根、三角板一付( 22cm )、圆规一支、分规一支以及计算纸、计算用稿纸和说明书用纸和铅笔、橡皮、小刀等。

本次课程设计一般有下列几方面内容:

( 1 )公路技术等级的确定;

( 2 )公路平面设计(实地定线);平面设计图纸

( 3 )“技术标准”中几何指标的选择与计算;

( 4 )公路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图

特殊路基横断面设计图.

( 6 )填写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 7 )填写路基设计表

( 8)填写逐桩坐标表

( 9 )填写水准点表

二、课程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一)技术等级的确定

公路技术等级的选用应根据公路网的规划,从全局出发,适当考虑远景发展的交通量,结合公路的使用任务和性质综合确定,见“道勘”教材。因此,公路技术等级的选用是一项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由上级有关交通部门确定。本设计综合考虑了多方面因素,拟定为二级公路,设计速度80公里/每小时。

(二)实地定线资料的分析

1、定线

在所给实地定线资料的基础上,参照各“经济点”和“活动点”的位置,按规定的技术标准反复试线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具体方法见“道勘”教材。

2、纵断面设计

路线确定后,量出路中心线穿过每一等高线的标号和高程,绘制纵断面图和进行纵断面设计。

3、要求

根据实地定线的特点,本次课程设计要求在最后上交课程设计成果时,必须把有关计算一并编写在设计说明书中,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

(三)公路平面设计

1 、圆曲线半径的原则

( 1 )确定圆曲线半径的原则

① 各级公路的圆曲线半径应尽量采用较大的半径,在一般情况下,宜选用大于《标准》所规定的该级一般最小半径。只有当地形、地物或其他条件限制时,方可采用小于一般最小半径,不要轻易采用极限最小半径。

② 圆曲线半径的选定,除要与弯道本身所在位置的地形、地物条件相适应,使曲线沿理想的位置通过外,还要考虑与弯道前后的线形标准相协调。

③ 圆曲线半径过大也失去意义,因此最大半径不宜超过 10000m ,以利于设计与施工。

④ 各级公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置曲线(包括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 2 )确定路线导线交点转角

首先在地形图上,从起点由左向右编写转角号,即 JD 1 、 JD 2 、JD 3 ……。确定路线导线交点转角要用正切法。不得用量角器直接量取。

( 3 )考虑圆曲线半径选定的原则和转角值,确定该路段每个交点的圆曲线半径,并计确定圆曲线要素。

①、将各交点处圆曲线半径与“道勘”教材对比,当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应在该交点处圆曲线两端设置缓和曲线,缓和曲线计算步骤如教材所示

②、在实际路线测量时,用钢尺丈量直线距离,设置整桩与加桩,在交点处设置平曲线。在进行本课程设计时,是根据所给的实地地形资料由路线起点从左向右用比例尺( 1 ∶ 2000 )量距,桩距采用 50 米,加桩视地形变化而定,加桩采用整米数。

( 4 )直线上整桩( 50 、100 ……)与平面线基本的量法见下图:

①从路线起点用比例尺( 1 ∶ 2000 )沿路线中线由左向右量距,每隔 50 米处用铅笔垂直中线方向画一小横线,在百米处紧靠路中线上方用铅笔写上 1 、 2 、3 ……,即里程 K0+100 、 K0+200 、K0+300 ……,一直量至第一个交点( JD1 )处,如上图得交点桩号 K0+283 。

②确定平曲线基本桩位置和桩号

用比例尺从交点 JD 1 处沿导线向回量 T 或 T h ,得圆曲线或第一缓和曲线起点位置,沿路线前进方向中线量 T 或 T h ,得圆曲线或第一缓和曲线的终点位置,沿交点 JD 1 的分线向圆心方向量外距 E ,得曲线中点位置。

③计算曲线基本桩桩号

按“测量学”教材圆曲线基本桩桩号计算格式计算 ZY 、 QZ 、 YZ 桩号,按“公勘”教材基本桩桩号计算格式计算 ZH 、 HY 、 QZ 、 YH 和 HZ 桩号。

④将基本桩桩号如 ZYK0+233 等用铅笔垂直中线方向标在曲线外侧( QZ 桩号可不标出)。

⑤再以 YZ 或 HZ 为准,以同样方法向路线前进方向量取直线上整桩和平曲线上的基本桩,直至路线终点。

( 5 )路线加桩,见“道勘”教材。

本课程设计要求一般只设置地形加桩,在路线范围内,纵向与横向地形有显著变化处,应钉设地形加桩。还应注意,在平曲线上地形变化处也应设加桩。

4 、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和路基设计表的填写

( 1 )路线各交点转角、圆曲线半径、曲线要素和曲线上基本桩设置完毕后,应将上述有关数据填写在“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内。它包括交点号、交点桩号、转角度、曲线各部分数值、曲线位置(桩号)、直线长度及方向角和测量断链等 22 项。。该表交点号先填写起点,再填写 JD 1 、JD 2 ……,最后填写终点。表中直线长度 L ,是指两交点间的直线部分长度,其值为相邻两平曲线起、终点桩号之差。如 JD 2 平曲线终点桩号为 K0+625 , JD 3 平曲线起点桩号为 K0+846 ,则 JD 2 ~JD 3 之间直线长度为: L = (K0+846) - (K0+625)= 221m 。路线起点到 JD 1 间的直线长度和最后一个交点 JD n 道路线终点之间的直线长度如何计算,请设计者自行考虑。

( 2 )路线的整桩、加桩和曲线基本桩桩号随时记在草稿纸上,再填写在“路基设计表”中,见“道勘”教材。

5 、超高与加宽的设置

( 1 )超高

当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根据公路等级、地形和圆曲线半径值,按“道勘”教材确定曲线部分全超高值。

超高缓和段或缓和曲线上整桩或加桩的超高值计算,可按“道勘”教材计算。路拱横坡值可根据公路等级参照“路基路面工程”教材选用。

( 2 )加宽

当圆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 250m ,双车道路面设置的全加宽值先按“道勘”教材计算,再选用。

超高缓和段或缓和曲线上整桩或加桩的加宽值计算,以外接法加工形式按“道勘”教材计算。

( 3 )将超高、加宽计算值(按相应桩号)填入“路基设计表”中。

6 、有关平面布局保证,可在横断面设计中考虑。

(四)公路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见“道勘”教材有关内容。

1 、点绘纵断面图

在米厘方格纸上点绘出里程、桩号、直线与平曲线、地面高程和地面线,并将桥涵、地质土壤与纵坡设计有关资料在纵断面图纸上标明。横坐标比例尺用 1 ∶ 2000 ,纵坐标采用 1 ∶ 200 。

( 1 )每个课程设计题路线里程大约 1.4km 。

( 2 )各桩号地面标高的确定

在实际设计中,各桩号的地面标高由水准测量提供,进行本设计时,各桩号地面高程从所给资料上相应桩号位置确定,即该桩号位置在某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用内插法确定高程,举例如下:

如有 K1+700 、 K1+765 、 K1+800 三个桩,则其各桩高程为:

① K1+700 桩在等高线 304 和 306 之间,沿路线方向两等高线间距为 1.6cm ,

K1+700 桩距 304 为 0.42cm ,而等高距为 2m ,则 K1+700 地面高程为:

304+ ( 2 × 0.42 )/ 1.6 = 304 + 0.525 = 304.525 ≈ 304.53 (取小数点后两位)

② K1+765 在等高线 308 和 310 之间,沿路线中线方向两等高线间距 1.1cm ,

K1+765 桩距 310 为 0.35cm ,等高距为 2m ,则 K1+765 桩地面高程为:

310+ ( 2 × 0.35 ) / 1.1 = 310 + 0.636 = 309.364 ≈ 309.36

③ K1+800 正好在 312 上,其高程为 312 。

( 3 )各桩地面高程确定后,随时填入路基设计表对应位置上。各桩高程确定并填入路基设计表后,就可根据地面高程将各桩点绘在纵断面图上。

应注意:在标出纵向坐标整 10 米高程前,应注意每张图各桩高程中,最大高程与最小高程两个桩的高差是多少,这样即可将纵坐标整 10 米高程摆在适中位置,避免纵断面地面线过于靠上或靠下。

2 、标出控制点

由于本设计为作业性质,是实测资料,不必考虑过多问题,仅给出路线起终点标高。

3 、拉坡

纵坡设计考虑“道勘”教材一般规定与要求、纵断面图布置有关内容,具体拉坡方法见教材。

4 、计算变坡点和各桩高程

纵坡和变坡点确定后,即可计算变坡点和各桩高程,先计算变坡点高程,再计算各桩高程(起点控制点高程已给出),并将各桩高程填入“路基设计表”内。此为竖曲线之设计标高。

5 、竖曲线设计

( 1 )先根据“道勘”教材计算凸形、凹形竖曲线小半径(根据不同路线等级停车视距),再根据竖曲线设计原则选择“各变坡点竖曲线半径”。

( 2 )计算各竖曲线要素

利用“道勘”教材计算各竖曲线要素,并填写“路基设计表”。

( 3 )计算竖曲线上各桩距切点距离和改正值,并将有关数值填入“路基设计表”。

6 、计算设计标高、填挖高度和施工时中桩填挖高度,并将有关数值填入“路基设计表中。

7 、在拉坡时,还应考虑平、纵配合。

8 、应将纵断面设计所考虑的具体问题写在说明书中。

(五)横断面设计

1 、点绘横断面地面线

横断面的比例尺采用 1 ∶ 200 (纵、横)。在实际测设时,横断面地面线是由测设队横断面实测的,课程设计中按如下方法绘测。

( 1 )设计要求对选出的 1 公里路线,逐桩绘出垂直中线两侧和 20 米范围内地面线。

( 2 )将三角板或比例尺垂直中线放在某一桩上(从起点桩开始),此时某桩地面高程已知,从三角板或比例尺上与等高线相交处读出水平距离与高差(以路中线为原点,左右各 20 米范围内)。注意:此时地形图上比例尺为 1 ∶ 2000 。现以指导书“纵断面设计”为例:

求 K1+700 桩横断面地面线——将三角板或比例尺放在 K1+700 桩上,并与路中线垂直。

①左 0.13cm 与 304 等高线相交,水平距离为20 × 0.13 = 2.6m ,高差为 K1+700 地面高程 304.53 - 304 = 0.53m 。

②左 0.5cm 与 302 等高线相交,水平距离为20 × 0.5 = 10m ,高差为 304.53 –302 = 2.53m 。

③左 1cm 与 302 等高线相交,水平距离为 20m ,高差为 304.53 –300 = 4.53m 。

由上例可知,所求水平距离与高差紧切割的等高线为准,但需注意,此时所用比例为地形图比例 1 ∶ 2000 。中线右边 20m 的水平距离与高差求法同上。

( 3 )将水平距离与高差(以路中线为准)按 1 ∶ 200 比例尺点绘在米厘方格纸上,各点边线即为横断面地面线。

( 4 )若采用105 × 75 厘米方格纸,横向截开为两张,每张约为50 × 75 ,以 75cm 边为水平方向绘制横截面地面线。水平方向可在 10 、 25 、 40 、 55 和65cm 安排 5 行,其中地面线相互有干扰,对设计影响不大,竖直方向每隔 5cm 绘一图,即将地面线中心线置于 5 、 10 、15cm ……处,但上、下各留 5cm 空余。

( 5 )绘制横断面地面线时,从图纸左侧 10cm 竖直行开始,由上向下排列桩号,第二行亦从下向上排列桩号。此要求与野外实测横断面地面线相同。若不是采用 50 × 75 厘米方格纸。其横竖间隔尺寸与上述要求相同。

2 、设计横断面设计线(戴帽子)

横断面设计线的绘制步骤见“道勘”教材中。

( 1 )挖方路段或填方高度小于 50cm 地段的边沟尺寸,可统一采用梯形。底宽

50cm 、深 50cm ,若拟定为石方地段,可统一采用三角板或矩型边沟。

( 3 )路堤边坡一般采用 1 ∶ 1.5 ,路垫边坡可参照“道勘”教材选用,也可按当地经验数字选用。

3、绘制标准横断面图

横断面设计完成后,将 1 公里范围内的横断面与“道勘”教材中“十种典型横断面图”对比,看包括那几种典型横断面。例如:有 a )一般路堑、 b )一般路堤、c )半填半挖路基、 d )护肩路基、 e )护脚路基等 5 种,则参照教材有关说明,在图纸上(可采用米厘方格纸或白色图纸)绘出五种典型横断面图,供施工时应用,比例一般用 1 ∶ 200 。注意:图纸大小视典型横断面图数量而定,几种典型横断面图在图纸上要安排得当。

(六)本课程设计总说明书的编写要求及内容

1课程设计说明书的编写要求

①总说明书的字数要求在3000字以上。

②要求统一用A3纸电子打印。

③一级标题及内容用宋体“四”号字;二级标题及内容用宋体“小四”号字;三级

标题及内容用宋体“五”号字。

④总设计说明书封皮的排版请参照院课程设计规范要求的统一格式。

⑤正文:要求思路清晰,步骤完整,内容正确,排版规范;公式:要求统一用公式

编辑器编写。

2课程设计说明书的编写内容

①本课程设计的题目名称。(如:哈大公路肇东至安达K0+000—K2+100段路线平纵

横课程设计)。

②课程设计的基础资料。(请参照设计任务书)

③课程设计任务的介绍。(请参照设计任务书)

④简单介绍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⑤本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请参照本指导书中的介绍,结合自己的设计进行详细

编写和计算)

⑥对本次课程设计的收获总结。(要求结合自己的设计独立编写,严禁雷同)

路线课程设计工作的几点说明

一、课程设计进度计划可参照下列安排:

1实地定线资料分析0.5天

2平面设计2.0天

3纵断面设计2.0天

4横断面设计3.0

5设计相关表格的填写1.0天

6设计说明书 1.0 天

7学生成绩评定0.5天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按任务书和指导书要求进行,具体内容可根据指导老师的安排有

所增减,但主要内容必须按时完成。

三、在做课程设计每一部分内容前,同学必须熟读教材和有关参考资料,这样会有利

于课程设计顺利进行。

四、课程设计完成以后,由指导教师按课程设计评定标准进行学生成绩评定。

五、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标准:课程设计成绩按五级分制,即优秀、良好、中、及格和不及格。一般以指导教师评定的成绩为主。评分标准如下:

1 .优秀——按时完成课程设计,内容符合任务书和指导书要求,无重大原则问题,并在某些问题上有独立见解,说明书条理清楚符合编写规范,图纸整洁,计算无错误。

2 .良好——按时完成课程设计,内容基本符合任务书和指导书要求,无重大原则问题,说明书有条理符合编写规范,图纸整洁,计算无错误。

3.中等——按时完成课程设计,内容基本符合任务书和指导书要求,无重大原则问题,说明书条理一般符合编写规范,图纸基本整洁,计算基本无错误。

4 .及格——按时完成课程设计,内容基本符合任务书和指导书要求,设计基本无较大问题,说明书条理一般但部分不符合编写规范,图纸基本整洁,计算基本无错误。

5 .不及格——不能按时完成课程设计,设计成果有重大原则问题,说明书较乱,图纸不整洁,计算错误较多。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任务书通信091

山东建筑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指导教师(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

山东建筑大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名称:数据通信与计算机通信网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某办公楼局域网系统设计 使用班级:通信091指导教师:庄华伟 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即网络通信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开发某办公楼局域网系统设计的总体目标主要是:本课程注重提高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网络设计和应用能力。开设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对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分析出各种需要的功能并进行总结,具体设计步骤: 1.系统需求分析,对系统的各种需要功能进行分析论证。 2.IP地址的分配,采用DHCP技术。 这需要为服务器添加一项DHCP服务,这个服务能自动提供给每台客户机一个安全、唯一的IP地址。具体包括:安装DHCP、创建DHCP作用域、配置DHCP服务、客户端的DHCP网络配置等。 3.网络传输媒体的选择,交换机类型选择 1). 网络传输媒体的选择具体包括:有线传输介质(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和无线传输介质 2). 交换机类型选择,局域网交换机是交换式局域网的核心设备,交换机属于OSI模型中数据链路层设备,它的功能与局域网桥相近,由多端口的网桥发展而来,在这里要选择一款具体类型的交换机,指明型号及相关参数。 4.网络操作系统的选择,采用Windows NT操作系统 Microsoft的Windows NT Server 4.0中文版(以下简称Windows NT Server 4.0)是一个局域网操作系统。它是一个具有很强联网功能的32位操作系统,支持与Windows 9X相同的API接口,能够兼容Windows 9X中的32位应用程序(如Office 95)。它同时具有与Windows 9X类似的用户界面,因此可以减少学习时间与费用。也可以将Windows NT Server 4.0用作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直接在其上运行各种应用软件。 5.DNS以及HTTP服务器的设置 DNS服务器是(Domain Name System或者Domain Name Service)域名系统或者域名服务,域名系统为Internet上的主机分配域名地址和IP地址。用户使用域名地址,该系统就会自动把域名地址转为IP地址。域名服务是运行域名系统的Internet工具。执行域名服务的服务器称之为DNS服务器,通过DNS服务器来应答域名服务的查询。 7.中心机房位置选择,网络布线,网络连通性测试 中心机房位置选择应该选择楼宇中心位置;使用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进行网络布线,模拟网络运行的任何细节,自动捕获各种类型的数据包,分析IP数据包的结构,更加直观的学习网络协议、分析网络性能;采用防火墙技术。 其他各个模块功能分析可以参照这部分格式完成,写在设计说明书中。希望同学们尽量自己能设计出其他模块或者将以上模块重新划分(可以合并或拆分某些模块)。8.总体方案总结,撰写设计说明书。

工程造价管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山东建筑大学本科学生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题目*****工程项目成本指标分析 学院管理工程学院专业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年级2011级 已知参数和设计要求: 本课程设计所要达到的目的:基于收集到的工程项目概预算书,分析某项目的成本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管理建议。使学生进一步深入掌握成本管理的理论知识,并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任务: 从房地产公司、施工单位、咨询公司或从网上下载完成的招投标文书,每个同学的工程项目不同,需要从建设单位角度和施工单位角度制定该项目的成本控制方案。 设计成果: 1、网络上下载的估算报告或概预算书原文(电子版和纸板); 2、成本指标分析课程设计文本(内容详见附表)。 主要要求: 1、课程设计要求每人独立完成,设计的结果由设计人员每人单独提交。 2、课程设计方案的深度:各种管理建议要落实到可以操作的层面上,比如某 一具体的措施能够明确到某个人或部门能够执行;至少要完成附表中的相关指标分析。 3、严格按照学校课程设计要求进行。 学生应完成的工作: ●成本规划与成本控制的理论; ●设计和施工阶段各成本控制要点; ●结合实际工程项目的成本构成分析成本管理的具体措施; ●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分析成本各子项控制与项目总成本之间的关系。

目前资料收集情况(含指定参考资料): 1、《建设工程成本计划与控制》(任宏主编,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 2、《工程项目管理》(丛培经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建设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 4、课程设计任务书; 5、工程管理相关网站; 6、其它相关资料。 课程设计的工作计划: 1、明确设计内容和要求,0.5天; 2、设计任务计划的制定,0.5天; 3、完成项目成本控制方案并提交成果,5天。 任务下达日期 2013 年 12 月 19 日完成日期 2013 年 12 月 27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钢结构》(钢屋架)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资料 如图1所示某厂房,长度60m,柱距6m,跨度为L=18m,采用梯形钢屋架,1.5×6.0m预应力混凝土大型屋面板,屋架铰支于钢筋混凝土柱上,上柱截面400×400,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屋面坡度为10 i。地区计算温度高于-200C,无侵蚀性介质,地震设防烈度为 :1 7度,屋架下弦标高为18m;厂房内桥式吊车为2台150/30t(中级工作制),锻锤为2台5t。钢材选用Q235钢,E43型焊条。 图1 柱网布置图 如图2所示。 三、荷载标准值(水平投影面计) ①永久荷载: 三毡四油(上铺绿豆砂)防水层 0.4 kN/m2 水泥砂浆找平层 0.4 kN/m2

保温层 kN/m2(按附表取) 一毡二油隔气层 0.05 kN/m2 水泥砂浆找平层 0.3 kN/m2 预应力混凝土大型屋面板 1.4 kN/m2 屋架及支撑自重:L = .0+ q011 12 .0 悬挂管道: 0.15 kN/m2 ②可变荷载: 屋面活荷载标准值: 0.7kN/m2 雪荷载标准值: 0.35 kN/m2 积灰荷载标准值: kN/m2 (按附表取) 四、课程设计要求 1.掌握钢屋架荷载的计算; 2.掌握杆件内力的计算和组合,杆件的计算长度、截面形式,截面选择及构造要求,填板的设置及节点板的厚度; 3.掌握普通钢屋架节点设计的原则和要求,主要节点的设计及计算和构造;掌握钢屋架施工图的内容和绘制。 五、课程设计(论文)进程安排

附件: 1. 附表 屋面保温层及积灰荷载的取值 (kN/m 2) 2. 附图 单位荷载作用下杆件内力系数图 02 .279 附图1 全跨单位荷载作用下各杆件的内力值 A a c e g e'c' a ' +2.5370.000-4.3 71 -5.636 -4.551 -3.357 -1.8500.0 -4.754 -1.86 2 +0.615 +1.17 +1.344 +1.581 +3 .158 +0 .540 -1 .632 -1 .305 -1 .520 -1 .748 -1.0-1.0+0.406 0.000.00-0.5+5.325 +5.312 +3.967+2.637+0.933 B C D E F G F ' E 'D 'C 'B 'A '0.51.0 1.0 1.0 1.0 1.01.0附图2 半跨单位荷载作用下各杆件的内力值

102工程估价课程设计任务书

102工程估价课程设计任务书

《工程估价》课程设计指导书 设计题目二层办公楼工程量清单使用班级工程102班 设计时间1周 指导教师陈德义谭湘倩李军红

2013年6 月17 日 《工程估价》课程设计指导书 编制一份工程量清单文件,是进行“工程估价”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学习了有关理论和方法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编制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的工程量清单,对于掌握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工程量清单项目的设置、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方法以及今后的估价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这一课程设计阶段的学习,应力求实现对已学相关知识的巩固、对实际操作的深刻理解和总体把握,并为今后参加全国造价员考试、注册造价工程师考试以及今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设计任务 1、熟悉设计资料 (1)熟悉设计文件 (2)在开列项目前认真学习工程量清单计算规范等相应设计依据 2、计算清单工程量 计算清单工程量是一项繁重和细致的工作。由于其精确度和速度直接影响到今后工程估价的质量,因此请同学们学会按一定的程序和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计算,防止产生漏算、重算和错算的现象。为此,应注意以下事项。 (1)由于漏算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为避免漏项,应按照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附录中章节的顺序,对本工程项目一一开列和计算。 (2)清单工程量小数位的取定,按计价规范的要求,计算过程中一般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3)开列清单项目时,项目特征的描述要做到完整和准确。 3、编制工程量清单表

根据前面已计算出来的清单工程量,严格按照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中的格式完成工程量清单文件。 二、设计要求 1、每人独立完成工程量清单项目的列项,工程量计算以及清单文件的 编制。2、设计格式参照毕业设计格式要求。 3、最后成果按A4纸规格打印。 三、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一栋2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办公楼,详见《建筑工程估价》附录工程2设计图纸。 四、进度安排 1、熟悉图纸开列清单项目0.5天 2、计算建筑面积和土石方工程项目0.5天 3、计算基础与砌筑工程项目1天 4、计算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工程项目 1.5天 5、计算其他房屋工程清单项目0.5天 6、计算装饰装修工程清单项目1天 7、措施项目1天 8、编写设计说明和成果汇总0.5天 9、检查并完善设计文件0.5天 六、设计成果 1、封面(见附录一) 2、设计说明 3、目录 4、清单表部分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执行 (见附录二表-01---表-12) 5、封底 七、参考资料 1、设计图纸

软件综合课程设计任务书

软件综合课程设计任务书

————————————————————————————————作者: ————————————————————————————————日期: ?

软件综合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 目的:软件综合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设计型实验教学环节,旨在使学生通过软件开发的实践训练,进一步掌握设计开发软件的方法与技术,学会数据的组织方法,提高软件开发的实际能力,培养创造性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现以下目标: 1.深化已学的理论知识,完成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通过软件开发的实践,进一步加深对软件工程方法和技术的了解,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开发实践中,并在实践中逐步掌握软件工具的使用。 2. 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不仅是一次软件工程实践的模拟训练,同时通过软件开发的实践,积累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开拓创新”能力 大力提倡和鼓励在开发过程中使用新方法、新技术,激励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拓思路,设计新算法、新创意,培养创造性的工程设计能力; 要求:学生组成开发小组(2~4人),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并完成一个规模适度的软件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软件设计为中心,独立完成从需求分析到软件测试的开发过程。 二、设计步骤安排 1.确定课题 由教师命题并给出各课题的具体需求,学生根据课题涉及的知识领域及自己对该领域的熟悉程度和对该课题的兴趣,选择课题,经教师调整审定后确定; 2. 需求分析 建立系统的分析模型,这是系统开发的重要阶段。主要工作是: 分析确定系统应具备的功能、性能,并从经济上、技术上进行可行性分析,建立“需求分析模型”确定开发计划。 3. 软件设计 具体工作是:对系统的分析模型进行修改、细化,进行系统的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数据管理部件设计(若系统涉及到数据库,要对数据库结构进行设计) 4. 编码与测试 根据项目的应用领域及语言的特点,选择编程语言进行编码,要求给出程序的详细注释(包括模块名、模块功能、中间过程的功能及变量说明); 由开发小组进行除验收测试以外的测试工作(包括单元测试、组装测试与系统(确认)测试)。所有测试过程都要求采用综合测试策略,先进行静态分析,再进行动态测试。要求制定测试计划、记录测试过程与结果、保留测试用例、写出测试报告。 5. 验收测试 由教师组织验收测试的实施,内容包括:系统能否正确运行,实际系统与设计方案是否一致,是否实现了需求所确定的功能与性能,系统设计有无特色,算法有无创新,系统结构是否合理、新颖,系统界面是否友好、美观,操作是否简单,使用是否方便。6.总结和整理课程设计报告

给排水课程设计计算书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一、设计资料 (1)建筑资料 建筑各层平面图、建筑剖面图、厨厕大样图等。 建筑物为六层住宅,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层高为3M,室内外高差为0.1M。 (2)水源资料 在建筑物北面有城镇给水管道和城镇排水管道(分流制),据调查了解当在夏天用水高峰时外网水压为190kpa,但深夜用水低峰时可达310kpa;环卫部门要求生活污水需经化粪池处理后才能排入城镇排水管道。每户厨房内设洗涤盆一个,厕所内设蹲式(或坐式)大便器,洗脸盆、淋浴器(或浴盆)及用水龙头(供洗衣机用)各一个。每户设水表一个,整幢住宅楼设总表一个。 二、设计内容 1.设计计算书一份,包括下列内容 (1)分析设计资料,确定建筑内部的给水方式及排水体制。 (2)考虑厨厕内卫生器具的布置及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3)室内外管道材料、设备的选用及敷设安装方法的确定。 (4)建筑内部给排水系统的计算。 (5)其它构筑物及计量仪表的选用、计算。 (6)室外管道定线布置及计算(定出管径、管坡等数据及检查井底标高,井径,化粪池进出管的管内底标高等)。 2.绘制下列图纸 (1)各层给排水平面图(1:100)。 (2)系统原理图 (3)厨厕放大图(1:50)。 (4)主要文字说明和图例等。

设计说明书 (一)给水方式的确定 单设水箱供水 由设计任务资料得知,市政给水供水在夏天用水高峰时外网水压为190kpa,但深夜用水低峰时可达310kpa,查规范得知,3层及以下的单位给水供水宜直接市政供水,而4到6层得用户则有水箱供水。 优点:系统简单,投资省,充分利用室外管网水压,节省电耗,拥有贮备水量,供水的安全可靠性较好。 缺点:设置高位水箱,增加了建筑物的结构荷载,降低经济效益,水压长时间持续不足时,需增大水箱容积,并有可能出现断水。 总的来说,整个系统由室外管网供水,下行上给。这种方式不仅节省了材料费用,并且免除了水泵带来的动力费用以及水箱造成的建筑物经济效益降低的问题。 (二)给水系统的组成 整个系统包括引入管、水表节点、给水管网和附件等。 系统流程图为:市政给水管网→室外水表→管道倒流防止器→室外给水环网→户用水表→室内管网 (三)管材及附件的选用 1、给水管材 生活给水管道与室外环网采用不锈钢管,其余配水管采用PP-R给水塑料管。 2、给水附件 DN>50mm的管道及环网上设置闸阀,DN<50mm的管道上设置截止阀。 (四)施工要求 1、室外管道 室外管道采用DN100不锈钢管连接成环状,连接形式为法兰连接,埋设在地下0.7m处,向建筑物内部供水。 2、室内管道 (1)室内管道PP-R给水塑料管采用热熔连接的形式。 (2)室内管道立管采用明装的形式装设在水表间内,支管采用暗装的形式埋在空心墙或暗敷于地板找平层中。同时在管道施工时,注意防漏、防露等问题。 (3)给水管与排水管平时、交叉时,其距离分别大于0.5m和0.15m;交叉处给水管在上。(4)管道穿越墙壁时,需预留孔洞,孔洞尺寸采用d+50mm-d+10mm,管道穿越楼板时应预埋金属套管。 (5)管道外壁之间的最小间距,管径DN≤32时,不小于0.1m;管径大于32mm时,不小于0.15m。 二、排水工程设计 (一)污废水排水工程设计 1、排水体制的选择 根据本工程实际排水条件,该建筑采用污废水合流排水系统,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废水管道。 由于本工程层数较少,采用伸顶通气立管。 2、排水系统的组成 由卫生器具、排水管道、检查口、清扫口、室外排水管道、检查井、化粪池、伸顶通气

课程设计任务书内容

课程设计任务书 (第六组) 一、设计题目 年产23万件床头柜生产工艺设计 建厂条件 1地址:吉林市 2.投资:大规模 三、课程设计内容 1家具结构的确定 2工艺流程的确定 3设备选型、台数计算及设备布置 4简单成本计算 5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四、课程设计要求 1、设计说明书内容: 包含:设计题目、设计任务、家具零部件图(简图A4幅面)若干张、工艺流程图(A4幅面)若干张、设备布置平面图一张(A3幅面以上)、计算过程和结果、材料消耗清单一份、简单成本核算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简单成本核算 = 材料成本 + 设备费用与折旧 + 建筑成本与折旧 + 水电费用 + 人员工资 2、设计说明书的格式如下: ①所有文字内容使用A4幅面打印,图纸根据要求确定。 ②正文文字内容使用“宋体”、大小为“小四”。 ③封面、首页样式见附页。

机床位置和工作位置的计算 机床位置和工作位置的计算,按下列步骤进行: (1)按下列公式计算按年生产计划所需的机床小时数: T=tAnk/60 式中: T—按年生产计划该工序所需的机床小时数,h; t—零件加工的工时定额,min; A—年生产计划规定的产量; n—该零件在制品中的数量; k—考虑到生产过程中零件报废的系数(k>1) T也可以按下列公式计算 T=T 1+T 2 式中:T 1 是工件(L)跟进给速度(V)之比 T 1 =L/V T 2 是辅助事件(安装时间,取放工件时间,空行程时间,其他时间) T=T 1 K K=1.2~1.5 (2)对于不只是加工一种零件,而是加工多种零件的机床设备及工作位置,按下式统计出按年生产计划在该工序上所需的总的机床小时数∑T。即: ∑T=T 1+T 2 +T 3 +……+T n 式中:T 1 T 2 T 3 ……T n —分别为按年计划各种零件在该工序上所需的机床小时数。 (3)计算机床设备全年拥有的机床小时数T 按下列公式计算: T =[365-(52×2+11)]CSK 式中:365 —年的总天数; 52×2 —是周六和周日休息天数; 11 —年的公假日; C —工作班数(1); S —每班的工作时间; K —报废系数(0.85~0.95) T =[365-115]×1×8×0.9=1800h 有的机床是一班工作制: T =1800×1=1800h 有的机床是两班工作制: T =1800×2=3600h (4)计算机床设备和工作位置数n按下列公式计算: n=∑T/T (5)确定时机需采用机床设备及工作位置数m,当设备或工作的极速昂的小数部分超过0.25时应圆整为整数,即采用台数要多一台,当计算数的小数部分不足0.25时,一般情况下可以舍去,即采用台数为计算的整数部分,通过调整机床负荷等措施来解决,但对于某些特殊的专用设备,为了保持加工路线的直线型和保证工艺需要,使用负荷再小也要采用,如燕尾开榫机,小带锯,打眼机等。 (6)计算设备负荷百分率P P=100∑T/(mT )

轨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及设计要求

轨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出发资料 1.机车车辆条件:韶山Ⅲ(SS3)型电力机车;机车轴列式30-30,轴距布置为230+200+780+200+230 (cm),轮重。 2.线路条件: (1)线路设计速度80km/h,最小曲线半径500m(实设超高为100mm),规划采用有砟轨道结构。 (2)线路铺设成无缝线路,铺设地区为福州,铺设线路长度为10km。 (3)道床顶面的容许应力为,路基顶面的容许应力为。 二、设计任务 (1)进行有砟轨道结构设计,包括钢轨和扣件的选型,轨枕的类型及布置根数,道床的等级及尺寸,并检算强度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2)进行无缝线路设计,包括设计锁定轨温确定、缓冲区设计、预留轨缝确定、轨条布置。 三、提交的成果 (一)、设计计算说明书 (1)轨道结构选型。 (2)轨道结构强度检算。 (3)无缝线路设计计算。 (二)、设计图图纸 (1)轨道结构组装图及选型说明。(1张A3)

(2)轨道结构受力图(3张A4:钢轨弯矩和挠度1张,轨枕三个支承状态的弯矩分布,道床顶面、路基顶面、路基第二区域、路基第三区域应力)。 (3)无缝线路设计图(1张A4或A3,基本温度力图、轨条布置图及相关说明)。 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 课程设计的步骤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设计步骤 二、设计方法 (一)、轨道结构选型设计 根据机车车辆和线路条件,确定钢轨、轨枕、扣件的类型及刚度、道床的等级及主要尺寸(厚度、顶宽和边坡坡度)。钢轨、轨枕及扣件的可选用类型从教材中选择,道床的等级及主要尺寸也参考教材的内容确定。 以下两点说明: 1、道床厚度的选择 道床厚度设计根据《铁路轨道设计规范》(TB10082-2005)和《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进行,为方便可根据运营条件从教材表1-1中选择。我们的轨道类型可参考中型轨道结构。 2、钢轨支座刚度D 钢轨支座刚度D的意义是使钢轨支点顶面产生单位下沉时所必须施加于支点顶面上的力,单位一般采用kN/mm表示。 D值的计算:1/D=1/D1+1/D2 教材(7-3) 式中D1为扣件刚度,其值由设计确定;D2为道床支承刚度,计算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

长春建筑学院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A课程设计 任务书 姓名:玄敏 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班级学号:水1402 15 指导教师: 日期:2016.11.4-20.16.11.25 城建学院

一、设计题目 吉林省珲春市春华镇给水管网工程初步设计。 二、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习《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给水管网设计任务。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给水管网设计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进行绘图练习及计算机绘图,加强利用参考书的能力。通过给水管网工程设计,使学生了解给水管网的设计步骤和方法,掌握方案的设计、参数的选择、说明书的编写,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和实际工程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三、原始资料 1. 吉林省珲春市春华镇规划图1张(1:10000,等高线间距1m)。 2.总平面图上等高线间距:1m; 3.城市人口分区、房屋层数见下表; 4.使用城市给水管网的工厂,其位置见图纸: (1)冶炼厂,生产用水为950m3/d,重复利用率0%。工人总数:2700人,分三班工作,一班早8:00—晚16:00点,二班16:00—24:00点,三班24:00—8:00点。其中热车间工作的工人占全部工人的30%。 淋浴情况: 每班下班后一小时淋浴时间。 (2)纺织厂,生产用水为850m3/d,重复利用率0%。工人总数1200人,分三班工作,一班早8:00—晚16:00点,二班16:00—24:00点,三班24:00—8:00点。其中热车间工作的工人占全部工人的20%。

淋浴情况: 每班下班后一小时淋浴时间。 5.浇洒绿地和道路用水:每次每区70m3。 6.火车站用水:300 m3/d 。 7. 用水量逐时变化: 逐时用水量(%) 四、设计任务 新建给水管网初步设计。 五、设计成果及要求 1.计算要求 (1)认真阅读课程设计任务书,弄懂设计意图及设计要求; (2)结合地形条件划分给水区域,布置给水管网,确定水流方向与管网节点; (3)计算最高日最高时的用水量; (4)进行管网水力计算; (5)水力工况分析; (6)泵站与清水池的计算。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及例题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开题日期: 2014年 5月 26 日完成日期: 2014年 6 月 1 日 一、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设计,让学生初步掌握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设计步骤、方法及具体的计算过程,并逐步培养从事基础工程浅基础的设计能力。 二、设计内容 (一)设计题目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二)设计内容 1、确定基础埋深; 2、按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3、验算地基变形; 4、基础结构设计:拟定基础剖面尺寸,进行内力分析、强度验算和配筋设计,并满足构造设计要求; 5、绘制基础施工图,包括基础平面图、立面图及配筋图。 三、设计资料

1、地形 拟建建筑场地平整 2、工程地质资料 自上而下依次为: ①号土层填土:厚约0.5 m,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黏土:厚1.2 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30 kpa; ③号土层黏土:厚1.5 m,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80 kpa; ④号土层,细砂,层厚2.7 m,中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240 kpa;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f ak=300 kpa。 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

地基 岩土 物理 力学 参数表 4、水文资料为 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地下水位于地表下1.5 m。 5、上部结构资料 上部结构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柱网布置见图1,图中仅画出了1-6列柱子,其余7-10列柱子和4-1列柱子对称。 图1 柱网平面图 6、上部结构作用: 柱底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和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分别见表2和见表3。 表2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同学们能够全面、深刻地掌握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流程。根据在数据库原理课程中所学到的数据库理论知识,结合某个具体的实际需求,为开发出一个较为实用的应用系统提供数据库支持。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 1、明确课设任务,复习与查阅相关资料。 2、可以根据老师给出的设计题目,在两周时间内完成其中某一个题目的从用户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到上机编程、调试和应用等全过程的数据库系统设计。如果学生自拟题目,需经指导教师同意。 3、每位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不能抄袭,设计完成后,将所完成的工作交由老师检查;要求写出一份详细的设计报告。 4、按要求完成课设内容,课设报告要求文字和图工整、思路清楚、正确。 5、应用系统对数据库的使用,写出相应的T-SQL语句及数据库执行结果。 三、数据库课程设计报告主要内容 1、系统需求分析 (1)信息要求:指用户需要从数据库中获得信息的内容与性质。数据库中需要存储那些数据。 (2)处理要求:用户需要完成什么处理功能,对处理的响应时间有什么要求(给出功能模块图)。 (3)安全性和完整性要求。 2、概念结构设计 (1)逐一设计分E-R图,合并分E-R图,生成基本E-R图。 (2)若在合并中存在属性冲突、命名冲突以及结构冲突,给出解决方法,若存在不必要的冗余,则消除并给出设计方法。 (3)基本E-R图中要求标明主码、外码、联系类型。 3、逻辑结构设计 (1)给出由E-R得到的关系模型:并注明转换过程中应用的规则; (2)数据模型的优化; (3)分析这些模式对于应用环境是否合适,确定是否要对某些模式进行合并或分解; (4)用户模式设计; (5)在数据库中一般使用英文名字,在用户视图中则一般使用符合用户一贯的中文命名法; (6)对不同级别的用户定义不同的视图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4、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各张表,包括字段名称、中文含义、数据类型、长度、完整性约束、索引定义、字段说明; 5、数据库实施 (1)使用T-SQL语句实现数据库表; (2)使用T-SQL语句创建必要索引; (3)使用T-SQL语句实现必要的数据库视图; (4)用T-SQL语句实现必要的存储过程及触发器。

给排水课程设计说明书

扬州大学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题目:扬州市某宿舍给水排水工程设计 院(系)别水能学院 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班级建环 学号

姓名指导教师日期

1.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任务书 (1) 1.1. 设计题目 (1) 1.2. 基本要求 (1) 1.3. 提交成果 (1) 1.4. 主要参考文献 (1) 2. 设计方案概述 (2) 2.1. 给水工程 (2) 2.2. 排水工程 (2) 2.3. 消防排水 (2) 2.4. 管道的平面布置与管材 (2) 3.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 (3) 3.1. 给水系统方式的确定 (3) 3.2. 确定用水定额及时变化系数 (3) 3.3. 计算水系统所需压力 (3) 4.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 (7) 4.1. 设计规定 (7) 4.2. 水力计算 (7) 五、热水系统设计 (10) 5.1热水供应方案确定 (10) 5.2热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10) 5.3热水供应系统水力计算 (10)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任务书 1.1.设计题目 某宿舍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 该建筑位于扬州市,市政给水管网可提供水压为0.3MPa,供水管DN200mm,位于建筑东侧绿地内,管中心埋深0.40m,建筑物南侧有DN200排水管网,管内底埋深0.85m,建筑内一层地面标高为±0.00m。 平面布置见平面图。 设计者需要完成该建筑的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和消防系统和热水系统计算并绘图。 1.2.基本要求 1、按时独立完成所规定的设计任务与内容。设计中涉及的设备与器材需要明确型号与安装要求。设计成果需符合国家现行的规范、标准。 2、设计说明书应包括工程设计的主要原始资料、方案选择的分析说明、主要设备材料的选择,设计计算与相关简图、以及主要参考文献资料等。要求内容系统完整,计算正确,论述简洁明了,文理通顺,数据可靠,图表设计合理详实,装订整齐。 3、设计图纸应能较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图面力求布局合理正确清晰,符合制图标准,专业规范及有关规定,用工程字注文。 1.3.提交成果 各系统平面图,系统图,厨房卫生间大样图; 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1.4.主要参考文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 《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 50106-2001) 《给水排水标准图集》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1:通用数字PID调节器设计 1、主要技术数据和设计要求 主要技术数据:8路模拟量输入:适配1~5V输入,量程自由设定;8路输出控制信号:1~5V标准电压输出;输入模拟量转换精度:0.1%;RS232串行通讯通口。 控制模型:数字PID控制算法;PID参数范围:比例带Kp:1-999.9%,积分时间Ti:1-9999秒(Ti=9999时积分切除),微分时间Td::0-9999秒(Td=0时微分切除)。 调节控制器使用51内核的单片机,完成对8路模拟信号的切换、信号变换、A/D转换;单片机对数据处理后(含数字滤波、数值变换),送到显示和通讯部分,并经PID运算处理后通过D/A转换器输出。经信号变换和信号分配后输出8路控制信号。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干扰问题。 2、设计步骤 一、总体方案设计、控制系统的建模和数字控制器设计 二、硬件的设计和实现 1. 选择计算机机型(采用51内核的单片机); 2. 设计支持计算机工作的外围电路(EPROM、RAM、I/O端口等); 3. 设计键盘、显示接口电路; 4. 设计8路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 5. 设计RS232串行通讯通口; *6. 其它相关电路的设计或方案(电源、通信等)。 三、软件设计 1. 分配系统资源,编写系统初始化和主程序模块; 2. 编写数字PID调节器软件模块; 3. 编写数字滤波程序; *4. 编写A/D、D/A转换器处理程序模块; *5. 其它程序模块(显示与键盘等处理程序)。 四、编写课程设计报告,绘制完整的系统电路图。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2:双闭环直流电动机数字调速系统设计 1、主要技术数据和设计要求 主要技术数据:直流电动机(对象)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直流电动机Ped=3kW,Ued=220v ,ned=1500r/min,电枢回路总电阻R=2.50欧姆,电动机回路电磁时间常数TL=0.017s,机电时间常数TM=0.076s,电势常数Ce=0.1352V/r·min),晶闸管装置放大倍数Ks=30,整流电路滞后时间Ts=0.0017s。 主要技术指标:速度调节范围0-1500r/min,速度控制精度0.1%(额定转速时),电流过载倍数为1.5倍。 主要要求:直流电动机的控制电源采用PWM控制方式,在其输入电压为0-5伏时可以输出0-264伏电压,为电机提供最大25安培输出电流。速度检测采用光电编码器,且假定其输出的A、B两相脉冲经光电隔离辨向后获得每转1024个脉冲的角度分辨率和方向信号。电流传感器采用霍尔电流传感器,其原副边电流比为1000:1,额定电流为50安培。采用双闭环(速度和电流环)控制方式。 2、设计步骤 一、总体方案设计、控制系统的建模和数字控制器设计 二、硬件的设计和实现 1. 选择计算机机型(采用51内核的单片机); 2. 设计支持计算机工作的外围电路(EPROM、RAM、I/O端口等); 3. 设计键盘、显示接口电路; 4. 设计输入输出通道(速度反馈、电流反馈电路、输出驱动电路等); *5.它相关电路的设计或方案(电源、通信等)。 三、软件设计 分配系统资源,编写系统初始化和主程序模块; 2. 编写数字调节器软件模块; 3. 编写A/D转换器处理程序模块; *4.编写输出控制程序模块; *5.其它程序模块(数字滤波、显示与键盘等处理程序)。 四、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绘制完整的系统电路图。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设计

| 第一部分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某县城区给水排水管网工程设计 二、设计任务及内容 (一)给水管网工程设计 1. 确定设计规模 2. 进行输配水管网定线 》 3. 确定水塔或水池调节容积 4. 进行管网水力计算 5. 确定二级泵站扬程和设计流量 (二)排水管道工程设计 1. 选择该县城排水体制; 2. 城市污水和雨水管道系统的定线; 3. 城市污水管段和管段的流量计算; 4. 城市污水管段和管段的设计. $ 三、应完成的设计成果 1. 设计说明计算书一份(50页左右。包括设计说明、水量、水力计算表格及草图)。 2. 铅笔绘图纸3张 ①绘制给水排水管网总平面布置图一张 ②给水管网某一管段的纵断面图一张 比例横 1:1000 纵 1:100 ③排水管道某一干管纵剖面图一张 比例横 1:1000 纵 1:100 ~ 四、设计原始资料 1. 县城平面图(A图) 该县城为我国西北地区一小县城,城内有工厂数家及部分公共建筑。 居民区居住人口在规划期内近期按万人/平方公里设计,远期按万人/平方公里考虑。 最高建筑为六层楼,室内有完善的给排水设备,给水普及率为近期 85 %,远期 90 %。 综合生活用水量时变化系数为K h为。 2. 规划期内大用户对水量、水质和水压要求资料见用户对水量、水压要求一览表(表1)。 3. 浇洒道路面积30万m2。

> 4. 绿地面积50万m 2 。 5. 其它按规范要求确定。 6. 该区地表水污染严重,水质不好,故近期不考虑采用地表水作为水源。 7. 气象资料 (1)主导风向:夏季东南风,冬季东北风 (2)年最高温度39℃,年最低温度-8℃ (3)最大冰冻深度1.0m (4)最大积雪深度0.4m $ (5)土壤性质:(最低处) 0.4m-0.8m 垦殖土 0.8 m -3.8m 粘沙土 3.8 m -8 m 中沙及砂石 (6)地下水位深度:10.0m (最浅) (7)地震等级:中国地震划分为七级地震区 (8)该县城暴雨强度公式 7 ..0) 22.8() lg 292.11(932++=t P q — (9)地面径流系数φ= (10)地基承载力2.0Kg/cm 2 (11)可保证二级负荷供电 8. 地面水系: (1)最高水位 (2)最低水位 (3)常水位 9. 材料来源及供应:本地区自产砖、混凝土及混凝土管。 $ 附表1 用户对水量、水压要求一览表

专业基础实践课程设计任务书2

专业基础实践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电信1203班 指导教师:桂林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题目: 专业基础实践第2套综合题 初始条件: (1)提供实验室机房及其Matlab6.5以上版本软件; (2)《MATLAB教程》学习。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选择一本《MATLAB教程》,认真学习该教程的全部内容,包括基本使用方法、数组运算、矩阵运算、数学运算、程序设计、符号计算、图形绘制、GUI设计等内容; (2)对该套综合题的10道题,进行理论分析,针对具体设计部分的原理分析、建模、必要的推导和可行性分析,画出程序设计框图,编写程序代码(含注释),上机调试运行程序,记录实验结果(含计算结果和图表)。 (3)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4)要求阅读相关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 (5)根据课程设计有关规范,按时、独立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 时间安排: (1) 布置课程设计任务,查阅资料,学习《MATLAB教程》十周; (2) 进行编程设计一周; (3) 完成课程设计报告书一周;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年月日

目录 1 MATLAB概述……………………………………………………………………1. 1.1MATLAB简介 (1) 1.2MATLAB功能 (2) 1.3MATLAB的典型应用 (3) 2 第2套题目:专业基础实践课程设计2 (3) 题一 (5) 题二 (5) 题三 (6) 题四 (7) 题五 (11) 题六 (12) 题七 (13) 题八 (14) 题九 (15) 题十 (16) 3 课程设计心得 (17) 4参考文献 (18) 5 本科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19)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解析

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 课程设计指导书(2012 ~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 系(部):建工系 实习名称: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 实习负责人: 联系电话: 2013 年 5 月20 日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某多层单元住宅设计(题目自拟) 二、目的要求 通过《房屋建筑学》课程的学习和课程设计实践技能训练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设计原理及构造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掌握建筑施工图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3.进一步训练建筑绘图的能力。 三、设计条件 1.本设计为某城市型住宅,位于城市居住小区为单元式、多层住宅4~6层,总建筑面积不低于2500平方米。 2.设计要求,见下表。 户型A:四房二厅二卫二阳台户型B:三房二厅二卫*阳台 户型C:三房二厅二卫*阳台户型D:二房一厅一卫*阳台 户型E:二房二厅一卫*阳台户型F:一房一厅一卫*阳台 学生选做表 3.套型比可以自行选定,但必须满足总建筑面积,墙体均采用240mm墙。 4.耐火等级:Ⅱ级;屋面防水等级:Ⅱ~皿级。 5.结构类型:自定(砖混或框架)

6.房间组成及要求:功能空间低限面积标准参考(自己可以调节)如下:起居室18~25 m2(含衣柜面积) 主卧室12~16 m2 双人次卧室 12~14 m2 单人卧室8~10 m2 餐厅≥8 m2 厨房≥6 m2,包括灶台、调理台、洗地台、搁置台、上柜、下柜、抽油烟机等。 卫生间4~6 m2(双卫可适当增加),包括浴盆、淋浴器、洗脸盆、坐便器、镜箱、洗衣机位、排风道、机械排气等。 门厅:2~3 m2 贮藏室;2~4 m2(吊柜不计入) 工作室6~8 m2 四、设计内容及深度要求 本次设计参考教师给定的住宅方案,根据设计资料确定建筑方案,初步选定主要构件尺寸及布置,明确各部位构造做法。在此基础上按施工图深度要求进行,但因无结构、水、电等工种相配合,故只能局部做到建筑施工图的深度。设计内容如下; 1.单元平面图:至少2-3个套型,比例1:50(选做)。 2.建筑平面图(至少2个单元):包括底层平面、标准层平面图和屋顶平面图,比例1:10O,标准层必须有一个户型布置家具,其他房间标有名称和面积。 3.建筑立面图:包括正立面、背立面及侧立面图,比例1:100。 4.建筑剖面图;1个(必须剖到楼梯),比例1:100。 5.建筑详图: ①表示局部构造的详图,楼梯详图比例1:50、节点详图比例1:20。 ②表示房屋设备的详图(选作内容),如厨房、厕所、浴室以及壁柜、挂衣柜、 鞋柜、碗柜、灶台、洗涤盆、污水池、垃圾道、信报箱、阳台晒衣架等详图。数 量、比例自定。 6.设计简要说明、图纸目录、门窗表及技术经济指标等。 平均每套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m2)/总套数(套) 使用面积系数=〔总套内使用面积(m2)/总建筑面积(m2)〕X 100% 五、参考资料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 37-87) 2.《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GBJ 101-87)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21-88) 4.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5.《建筑设计资料集》第3册 6.《房屋建筑学》教材 7.地方有关民用建筑构、配件标准图集 8.《建筑构造资料集》 9.有关的建筑构造标准图集 10.《房屋建筑统一制图标准)(GBJ—86)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年月日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班级:计算机101-102 设计时间:2013.7.1 –2013.7.5一、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课程设计是在学习完多媒体技术基础、微机原理、数据库基础、平面动画实用技术、计算机网络基础、图像处理实用技术等基础课程的前提下,并能够熟悉三维动画实用技术、网页设计制作、多媒体设计与创作、影视制作程序、多媒体制作工具使用等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的专项实践训练。通过本次设计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能一定程度上了解并实现计算机多媒体软件设计和开发、交互式多媒体作品的设计与制作。使学生具备熟练的进行动画设计与制作、平面广告设计、交互式多媒体作品设计与制作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从事电子出版、教育软件开发、商业简报制作、平面广告设计及其它多媒体应用领域的媒体集成与系统设计工作的基础能力。通过本次设计,加深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课程中的基本知识的理解,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多媒体相关专业知识打好基础。 二、主要实践环境 操作系统为Windows 2000 或者 Windows XP。 文字处理:记事本、写字板、Word、WPS 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CorelDraw、Freehand 动画制作:AutoDesk Animator Pro、3DS MAX、Maya、Flash 声音处理:Ulead Media Studio、Sound Forge、Audition(Cool Edit)、Wave Edit、Virtual DJ 视频处理:Ulead Video Studio、Adobe Premiere、After Effects 三、课程设计的计划安排及主要内容 第一天:练习使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或者WPS,其他软件课后自行练习。使用Word进行长篇文档的处理。将文档范文.doc的格式设置为要求的样式。 第二天:练习使用图形处理软件PhotoShop,其他软件课后自行练习。使用PhotoShop进行图片处理,实现个人二寸证件照片的制作。 第三天:练习使用动画处理软件Flash或者3DMax,其他软件课后自行练习。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