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癌痛规范化治疗及2010年+《NCCN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解读

癌痛规范化治疗及2010年+《NCCN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解读

癌痛规范化治疗及2010年+《NCCN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解读
癌痛规范化治疗及2010年+《NCCN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解读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强阿片类药物治疗慢性非癌痛使用指导

前言 为了规范临床用药,充分发挥强效阿片类药物在医疗临床中的作用,最大程度地减少或者避免此类药物的相关不良反应,在参考国外相关资料和国内临床多中心研究初步结果的基础上,由国内疼痛治疗专家和药物滥用研究及药物控制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特制定出以多瑞吉为代表的《强阿片类药物治疗慢性非癌痛使用指南》。 必须指出:临床医师必须规范此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并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指南》也将随着临床实践和经验的不断积累,进行必要的完善。 《指南》由罗爱伦、蔡志基、李树人、许建国、黄宇光等10余位专家起草并核定。 一、慢性疼痛的定义: 既往将慢性疼痛定义为:病人无明确组织损伤,但出现持续6个月以上的疼痛。目前医学界将慢性疼痛定义为:慢性疼痛导致病人抑郁和焦虑,造成身心极大伤害,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慢性非癌性疼痛是十分普遍的现象,需要医治。 慢性非癌痛病人治疗是为了缓解疼痛和抑郁。临床上更加注重病人的功能恢复,应将“病人能否重返工作岗位,能否恢复正常生活"作为判定疼痛治疗是否有效的客观指标。 二、慢性非癌痛处理的原则和方法 1.基本原则:慢性非癌痛治疗的目的: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状态。功能状态包括身体状态、精神状态和家庭社会关系等。有效的疼痛治疗包含多种形式的综合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2.药物治疗: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用于癌痛治疗的三阶梯镇 痛原则同样适用于慢性非癌痛镇痛治疗。WHO强调:慢性非癌痛治疗应采取药物和非药物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 3.非药物性治疗:慢性非癌痛的非药物治疗包括:理疗、针灸和心理治疗等。 三、强效阿片类药物的使用 国外大量临床资料表明:不论慢性非癌痛的病因如何,中、重度疼痛都可以使用强效阿片类药物治疗。强阿片类药物治疗伤害性疼痛疗效确切,相当一部分神经源疼痛病人使用强阿片类药物症状可得到明显缓解。因此,在其他常用治疗方法无效时,应考虑强阿片类药物治疗。 四、强阿片类药物在慢性非癌痛治疗中的指导原则

2020华医网继续教育市级项目-护理-关注度癌痛的规范化诊疗与管理.docx

癌症发病概况及癌痛概述 1、当前我国城市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的是(B) A、肺癌 B、乳腺癌 C结直肠癌 D肝癌 E 胃癌 2、我国癌症每年新发病例约为(C ) A、112 万 B、212 万 C、312 万 D、412 万 E、512 万 3、以下关于癌痛的认识不恰当的是(D) A、癌痛是指癌症、癌症相关性疾病及抗癌治疗所致的疼痛 B、癌痛常为慢性疼痛 C癌痛的发生与肿瘤发生的部位、特别是肿瘤对机体的破坏及破坏程度密切相关D癌痛是晚期肿瘤的信号 E肿瘤侵犯、神经受压、梗阻、溃疡感染均能引起癌痛 4、当前我国全国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是(A ) A、肺癌 B、胃癌 C、肝癌 D结直肠癌 E乳腺癌 5、当前我国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A ) A、肺癌和肝癌 B、食管癌和胃癌 C乳腺癌和结直肠癌 D食管癌和乳腺癌 E胃癌和结直肠癌

我国癌痛治疗现状 1、癌痛的治疗原则不包括(B ) A、口服首选 B、按需给药 C阶梯给药 D剂量个体化 E注意具体细节,关注危险因素 2、以下属于阿片类止痛药物的是(D) A、阿司匹林 B、扑热息痛 C布洛芬 D、芬太尼 E吲哚美辛 3、WHO 的报告显示,(C )癌症晚期患者出现明显疼痛 A、10% B、30% C、50% D、70% E、90% 4、评估疼痛的“金标准”是(D ) A、医生的诊断 B、医护人员对疼痛的评估 C患者自我评估 D患者的自述 E、B PI 量表 5、WHo推荐使用(A)作为衡量和评价国家或地区整体癌痛治疗的重要指标 A、人均吗啡消耗量 B、人均阿司匹林消耗量 C人均扑热息痛消耗量 D人均阿片消耗量

癌痛麻醉药品使用指南

关注癌症疼痛患者麻醉药品临床合理应用 西吉县人民医院药剂科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25%;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癌症疼痛如果得不到缓解,患者将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 为减轻癌症患者痛苦,改善其生活质量,规范临床合理使用,现将临床存在的癌痛治疗的常见误区、不合理使用情况和建议汇总如下: 1、未按时给药,只在疼痛剧烈时才用止痛药(错) 应:及时按时规范化给药,依药物不同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制定合适的给药间期,按规定时间间隔规律性给予止痛药,以维持稳定、有效的血药浓度。如:吗啡片,癌痛病人首次剂量范围可较大,每日3~6次,临睡前一次剂量可加倍。及时、按时给药更安全有效,所需的止痛药强度和剂量也最低,减少发生成瘾的危险。(《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单次用药剂量不足,镇痛治疗使疼痛部分缓解即可(错) 应:给药剂量应量化评估癌痛患者的疼痛,通过剂量滴定确定给药剂量。无痛睡眠是止痛治疗的最低要求,理想的止痛治疗应争取病人达到无痛休息和无痛活动的目标。长期得不到有效止痛治疗的癌痛病人,易出现因疼痛导致的与神经性疼痛相关的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痛觉过敏的异常疼痛等难治性疼痛。(《癌痛规范化诊疗规范(2011版)》和《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3、未首选无创给药,且基础用药为速释药物(错) 应:首选无创途径给药:如口服给药。对不宜口服病人可用透皮贴剂、直肠栓剂、输液泵连续皮下输注等。强调以控、缓释阿片药物作为基础用药的止痛方法,在滴定和出现爆发痛时,可给予速释阿片类药物对症处理。(《WHO癌痛三阶梯治疗原则》、《癌痛规范化诊疗规范(2011版)》) 4、使用度冷丁是最安全有效的止痛药(错) 应:WHO将吗啡列为中、重度癌痛止疼的首选,将哌替啶(度冷丁)列为治疗不推荐的药物。因哌替啶易成瘾,止痛作用强度只为吗啡的1/10,消除半衰期长,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具有神经毒性及肾毒性,且不能被纳洛酮拮抗。度冷丁口服吸收利用率差,肌肉注射本身会产生疼痛,不宜用于癌痛等慢性疼痛治疗。 5、终末期癌症病人才能用最大耐受剂量阿片类止痛药(错) 应:阿片类止痛药无封顶效应,用药剂量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只要癌痛止痛治疗需要,都可以使用大耐受量阿片类止痛药,以达到理想的疼痛缓解。 6、长期用阿片类止痛药不可避免会成瘾(错) 应:癌症病人规范使用阿片类成瘾非常罕见。癌痛病人需长期用阿片类止痛药、增加用药剂量是癌症止痛治疗的需要,而并非“成瘾”所致。阿片类药物“成瘾”的发生率与药物剂型、给药途径及给药方式有关。静脉直接注射使血药浓度突然增高,容易出现欣快感及毒性反应,从而易于导致成瘾。在慢性疼痛治疗中,采用控、缓释制剂,口服或透皮给药,按时用药等方法,可以避免出现过高的峰值血药浓度,并且使血液中的活性药物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恒定。这种规范化的用药方法,可以在保证理想止痛治疗的同时,显著降低发生成瘾的风险。 2013年5月18日 1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1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 (2011年版) 一、概述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25%;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如果得不到缓解,患者将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癌痛诊疗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 (一)癌痛病因。癌痛的原因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肿瘤相关性疼痛:因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肿瘤转移累及骨等组织所致。 2.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检查操作、放射治疗,以及细胞毒化疗药物治疗后产生。 3.非肿瘤因素性疼痛:包括其他合并症、并发症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1.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 (1)伤害感受性疼痛是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

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伤害感受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和内脏痛。躯体性疼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性疼痛。内脏痛通常表现为定位不够准确的弥漫性疼痛和绞痛。 (2)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痛觉传递神经纤维或疼痛中枢产生异常神经冲动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常被表现为刺痛、烧灼样痛、放电样痛、枪击样疼痛、麻木痛、麻刺痛。幻觉痛、中枢性坠、胀痛,常合并自发性疼痛、触诱发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治疗后慢性疼痛也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 2.疼痛按发病持续时间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癌症疼痛大多表现为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相比较,慢性疼痛持续时间长,病因不明确,疼痛程度与组织损伤程度可呈分离现象,可伴有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常规止痛治疗疗效不佳等特点。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的发生机制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慢性疼痛的发生,除伤害感受性疼痛的基本传导调制过程外,还可表现出不同于急性疼痛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如伤害感受器过度兴奋、受损神经异位电活动、痛觉传导中枢机制敏感性过度增强、离子通道和受体表达异常、中枢神经系统重构等。 三、癌痛评估 癌痛评估是合理、有效进行止痛治疗的前提。癌症疼痛评估应当遵循“常规、量化、全面、动态”评估的原则。 (一)常规评估原则。 癌痛常规评估是指医护人员主动询问癌症患者有无疼痛,常规评估疼痛病情,并进行相应的病历记录,应当在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对于有疼痛症状的癌症患者,应当将疼痛评估列入护理常规监测

2012 EAPC 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指南

2012 EAPC 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指南.pdf 2月1日,欧洲姑息治疗学会(EAPC)更新了《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指南》,并发表于《柳叶刀·肿瘤学》杂志(Lancet Oncol 2012, 13: e58)。该指南通过联合最新证据和专家组的评估意见,总结出16个方面的推荐意见(△表示证据级别较强,*表示证据级别较弱)。 1. WHO 第二阶梯阿片类药物 对于轻、中度疼痛以及按时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口服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不能充分控制疼痛者,预计添加第二阶梯口服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曲马多)可能缓解疼痛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还可使用小剂量第三阶梯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羟考酮)作为替代药物*。 2. WHO 第三阶梯阿片类药物的第一选择 证据表明,口服给药时,吗啡、羟考酮和氢吗啡酮的镇痛疗效无显著差异,这三种药物均能作为中、重度癌痛的首选第三阶梯阿片类药物*。 3. 阿片类药物的剂量滴定 吗啡、羟考酮和氢吗啡酮的口服即释、缓释剂型可用于阿片剂量滴定*,用这两种剂型滴定时,均应按需补充口服即释阿片类药物控制爆发痛。 4. 经皮给药阿片类药物的作用 经皮给药的芬太尼和丁丙诺啡是口服阿片类药物的替代选择,这两种药物可能是某些患者的第三阶梯阿片类的优选药物*;对于吞咽障碍者,也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止痛途径。 5. 美沙酮的作用 美沙酮的药代动力学复杂,半衰期长且具有不可预知性。该药可作为中、重度癌痛患者第三阶梯阿片类药物的首选,也可作为后续选择*,仅供有经验的专业人士使用。 6. 阿片类药物间的转换 对于接受第三阶梯阿片类药物治疗但未获充分止痛效果、且不良反应严重和(或)难以有效治疗者,替换其他阿片类药物可能使之获益*。 7. 阿片类药物等效剂量 当进行阿片类药物转换时,存在不同信度水平的剂量转换比。这些转换比是建立在转换前的阿片止痛效果满意的前提下的。因此,当患者因阿片类药物止痛效果不满意和(或)合并严重不良反应而进行阿片转换

“三阶梯”止痛方案与NCCN癌痛治疗指南要点

“三阶梯”止痛方案 口述分级评分法(VRS),主诉疼痛分级法(VRS) 四点口述分级评分法(VRS-4) 五点口述分级评分法(VRS-5) 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法 疼痛强度简易描述量表 0~10数字疼痛强度量表 0~10数字疼痛量表(NRS-10) 101点数字评分法(NRS-101) 四点口述分级评分法(verbal rating scales,VRS):Keele1948年描述疼痛的过程为无痛、轻度痛、中等痛和剧痛四个等级。由病人自己选择,每级1分。此法最简单,但用于临床科研最不可靠。 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 AS):将一条长10cm的直线(通常为直尺),放在病人面前,直线划分10等分,一端为0代表无痛,另一端10代表最剧烈的疼痛,由病人估计其疼痛等级,标在线上的相应位置,以表示疼痛的程度。 V AS的方法简易,是临床上较常用的测痛方法,用于评估疼痛的缓解程度优点更多。 视觉模拟评分法(V AS)行疼痛评分-以一条10cm长的直线代表疼痛程度,让病人在直线上标出自己疼痛的相应位置,然后用尺子测量出疼痛强度的数值。 按疼痛病程分:急性疼痛(acute pain)、慢性疼痛(chronic pain) IASP对慢性疼痛的定义: “超过”正常的组织愈合时间(一般为3个月)的疼痛。指一种急性疾病过程或一次损伤的疼痛持续超过正常所需的时间,或间隔几月至几年复发持续一个月者。 癌症疼痛的治疗 “三阶梯”止痛方案 WHO推荐的“三阶梯止痛方案”是癌痛药物治疗的基础与核心。 1.基本概念:根据疼痛的轻、中、重程度选用由弱到强、用量逐渐增加的止痛药物。

癌痛患者的护理常规

癌痛患者的护理 ?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 感受,伴有实质上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是一种主观感觉,并非简单的生理 应答,是躯体和心理的共同体验。 一、患者入院接待护士及时询问有无疼痛情况及服用镇痛药物史,督促经管医生及时开出癌痛护理医嘱。 二、责任护士8小时内完成对患者全面疼痛评估,建立疼痛评估表,根据疼痛的性质和程度在科室患者一览表上做醒目标识。 癌痛患者管理流程图 三、护士熟练掌握疼痛评估方法与工具并根据患者的病情、神志、年龄、理解 能力不同,选择不同的评估工具,对儿童和有智障的患者选用脸部表情量表。 四、入院评分小于等于3分疼痛者,每日8-10时当日责任护士评分1次、15时 入 院 建立疼痛档 评价疗效 出院 出院指导 随访 疼痛评估 评估 记录 体温单 护理单 护理措施 记录 遵医嘱用 健 康 教 育

分别评分1次,夜班在21点评估,并将评分结果及时记录,连续3天均小于3分时,每日8-10时评分一次;3分以上者每日责任护士在8-10时、15时分别评分1次,夜班在21点评估,直至连续3日评分在3分以下改每日一次,并将评分结果及时记录。 五、评分在3分以下的患者出现了疼痛加重的情况,及评分在3分以上时,立 即通知医生处理,处理后1小时观察疗效,并将爆发痛的评分和处理1小时后的评分记录在护理单和体温单上,评分次数由原先的1次改为3次;对于评分在3分以上的患者如果连续3日分值在3分或3分以下时,则改每日3次为1次;对于连续7日为0分的患者则停止评估疼痛;患者出现爆发痛评分。 癌痛评估原则 最重要的:1、病人的主诉(要接受、不怀疑、有反应、评估原因,不可说叫医生。) 2、病人的家庭成员或其他主要照顾者 3、行为表现如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哭泣(不建议,因对刺激反 应不同。) 最不重要的:1、测量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等变化。(只有出现合并症才会变化) 如何教会患者正确使用疼痛评估量表? 1、告知尺的含义: –1—3级表示轻度疼痛; –4-6级表示中度疼痛; –7—9级表示重度疼痛; –0级表示不痛; –10级表示剧痛; 2、确认患者是否理解,让其复述; 3、疼痛强度要有变化要告知医生; 4、告诉学会用此尺的重要性,是医生调剂量、用药的依据。 六、及时观察患者发生爆发疼情况及疼痛减轻或加重相关因素,当患者出现

癌痛诊疗规范(2018版)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 (2018年版) 一、概述 疼痛是人类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控制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益,也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义务。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严重地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25%,而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可达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如果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患者往往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其焦虑、抑郁、乏力、失眠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显著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自理能力、社会交往和整体生活质量。因此,在癌症治疗过程中,镇痛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癌痛患者应当进行常规筛查、规范评估和有效地控制疼痛,强调全方位和全程管理,还应当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医务人员对于癌痛的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

癌痛诊疗水平,积极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 (一)癌痛病因。 癌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肿瘤相关性疼痛:因为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或者肿瘤转移累及骨、软组织等所致。 2.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操作、放射治疗、其他物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所致。 3.非肿瘤因素性疼痛:由于患者的其他合并症、并发症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1.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 (1)伤害感受性疼痛: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

卫生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标准(2011版)

附件: 卫生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标准 (2011年版)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肿瘤性疾病诊疗行为,提高我国癌痛规范化治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改善对肿瘤患者的医疗服务,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制定本标准。 一、科室基本标准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或肿瘤专科医院,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肿瘤科、疼痛科或者晚期肿瘤治疗、临终关怀相关科室。 (一)肿瘤科。 1.三级肿瘤专科医院和三级综合医院: (1)开展肿瘤科临床诊疗工作5年以上,床位不少于30张,年收治中晚期肿瘤患者800例次以上,能够为肿瘤患者提供规范化疼痛治疗; (2)具有独立设置的肿瘤科门诊,能够为癌痛患者提供门诊服务,年开展癌痛治疗240例或1500例次以上; (3)技术水平达到三级医院肿瘤科专业重点科室技术标准,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三级医院中处于领先地位; (4)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每年培训5名以上癌痛治疗医师、6名以上癌痛治疗护士的能力。 2.二级肿瘤专科医院和二级综合医院: (1)开展肿瘤科临床诊疗工作5年以上,床位不少于20张,年收治晚期肿瘤患者400例次以上,能够为肿瘤患者提供规范化疼痛治疗; (2)具有独立设置的肿瘤科门诊,能够为癌痛患者提供门诊服务,年开展癌痛治疗150例或900例次以上; (3)技术水平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二级医院中处于领先地位; (4)具有培训同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经验和能力。 (二)疼痛科。 开展疼痛科临床诊疗工作2年以上,设置疼痛科门诊。 1.三级医院疼痛科门诊能够独立开展癌痛治疗等工作,每年开展癌痛治疗150例

或1000例次以上;或者疼痛科每年收治癌痛患者50例以上;具有年培训3名以上癌痛治疗医师、4名以上癌痛治疗护士的能力。 2.二级医院疼痛科门诊能够独立开展癌痛治疗等工作,每年开展癌痛治疗80例或500例次;具有培训同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经验和能力。 (三)其他晚期肿瘤治疗及临终关怀相关科室参照上述标准。 二、人员基本标准 (一)三级医院至少有5名医护人员专职负责癌痛评估与治疗工作,其中至少有2名医师、3名护士。 (二)二级医院至少有3名医护人员专职负责癌痛评估与治疗工作,其中至少有1名医师、2名护士。 (三)医师 1.有5年以上肿瘤科临床诊疗工作经验,或2年以上疼痛科临床诊疗工作经验,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熟练掌握《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范性文件;熟练掌握癌痛患者全面疼痛评估方法;熟练掌握各种止痛药物的特性、使用方法以及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能够独立开展癌痛患者疼痛评估和治疗工作。 (四)护士 1.有3年以上肿瘤科护理工作经验,或2年以上疼痛科护理工作经验,具有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熟练掌握肿瘤科、疼痛科护理技能,掌握疼痛评分和疼痛护理操作流程,能够协助医师对患者进行癌痛全面评估和治疗。 3.能够配合医师做好癌痛患者治疗相关宣教工作。 三、科室基本管理标准 (一)建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规范化管理制度。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文件要求,完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制度,改进工作机制,优化管理流程,保障患者方便、足量、合理使用止痛药物,满足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需求。 (二)建立健全癌痛规范化治疗相关制度。

疼痛护理要点

1GMA疼痛护理操作流程:评估、实施镇痛、观察记录、健康教育、随访 2 规范化评估的前提:常规、量化、全面、动态、必须提供社会心理支持及患者健康教育 3 评估要素:强度、时间变化、部位、性质、伴随症状、加重&缓解、治疗&效果、情感、行为、认知和社会文化因素 4 健康教育:疼痛是可以缓解,不要忍痛、与医生和护士进行交流对于实现关怀的目标至 关重要、配合医务人员评估疼痛情况,接受医务人员推荐的止痛方法、止痛药要按时使用,不可擅自停药或增、减用药量及频次、阿片类药物只要按时给药能有效控制疼痛,成瘾罕见,长期及重复用药仍然有效、按医嘱用药,在调整剂量,合用催眠药或镇静药时应有医生指导、服用阿片类药物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告知预防措施、药物需在家中妥善保 5癌痛病人出院随访制度 所有癌痛病人均应登记并随访。住院病人由责任护士登记并电话随访。登记内容为患者的姓名、年龄、诊断、联系电话、出院日期、出院时处方药物及剂量;回访时近一周疼痛评分、是否按时按量服药及不良反应。住院病人出院后每周随访1次,连续4周。 6疼痛定义:由现实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 7癌痛定义:指癌症、癌症相关性病变及抗癌治疗所致的疼痛。 癌痛的病因:a 肿瘤相关性疼痛,b 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c 非肿瘤因素性疼痛 爆发痛定义:在持续镇痛治疗持续性疼痛的基础上,出现超过持续背景疼痛的突发性、短时间的剧烈疼痛,也称突发性痛或发作性痛。 癌痛控制的目标是什么?控制标准:3-3-3标准1、数字评估法的疼痛强度小于3或达到0; 2、24小时疼痛危象次数小于3次(24小时内需要解救药物次数小于3次) 3、吗啡剂量调整在5天以内,最好2到3天。最终目标是:无痛睡眠,无痛休息,无痛活动。 奥施康定和美施康定能直肠给药吗?虽然口服给药是抑制慢性疼痛的优选方法,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当患者患有胃肠道疾病,吞咽困难,具有恶心或者呕吐症状的时候,则需要其他的给药方法。那么直肠给药也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具有局部或系统效应的给药方法。 盐酸哌替啶不能长期用于癌痛治疗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弱:镇痛作用仅为吗啡的1/8-1/10。长:体内代谢半衰期13-18小时。短:作用时间仅2.5-3.5小时。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毒性增强了1倍、纳洛酮不能拮抗哌替啶 吗啡过量药物解救如何解救?1. 通畅呼吸道,立即给氧,呼吸复苏 2. 9ml NS+0.4mg 纳洛酮慢推,每隔30秒—60秒给予患者1ml-2ml(0.04-0.08mg),直至症状改善,一旦呼吸稳定,减少或停用3. 重复给药三次,如果10分钟无效,而纳洛酮的剂量达到了1mg,考虑导致神智改变的其他因素 阿片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有?常见副作用:便秘;恶心、呕吐;嗜睡、镇静;尿潴留。便秘是所有阿片类药物中唯一不能耐受的,其他的不良反应均在一周左右耐受。 便秘如何处理?便秘所有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中唯一不能耐受的,应以预防为主。预防性用药:刺激性泻药+大便软化剂(果导片、杜秘克、通便灵)。阿片类药物增加,泻药剂量也应增加。增加液体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如果条件允许,适当参加锻炼 恶心呕吐如何处理?预防措施:在处方阿片类药物的同时给予止吐药。考虑使用止吐药(如丙氯拉嗪、硫乙哌丙嗪、氟哌啶醇、甲氧氯普胺)。考虑使用5-羟色胺拮抗剂(如格拉司琼,昂丹司琼) 镇痛镇静的指征:疼痛、焦虑、躁动、谵妄、改善人机顺应性,降低危重病人氧耗、睡眠障碍、临床患者的抢救或去世。

癌痛规范化治疗流程癌痛示范病房相关制度文档版

一、癌痛规范化治疗相关医师人员培训制度 1、接诊癌痛患者的医师基本要求: 1有 5 年以上肿瘤科临床诊疗工作经验,具有主治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接受过系统的癌痛规范化治疗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 3熟练掌握《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范性文件 4熟练掌握癌痛患者全面疼痛评估方法: 5熟练掌握各种止痛药物的特性、使用方法以及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6能够独立开展癌痛患者疼痛评估和治疗工作,并能对下级医生的癌痛治疗进行纠正和指导。 2、在符合癌痛患者接诊要求的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癌痛治疗的住院医师要求:1 每年至少接受 1 次癌痛规范化治疗培训的继续教育课程培训,每次培训时间需要在 2 学时以上; 2住院医师在接受完整的规范化癌痛治疗培训后要求获得培训合格证; 3熟悉《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范性文件: 4熟悉癌痛患者全面疼痛评估方法。 5熟练掌握各种止痛药物的特性、使用方法以及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3、无痛病房医师培训制度 1肿瘤专科要求每年至少开展 1 次癌痛相关培训,培训内容涉及《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麻醉药品用药指导原则》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法则法规的学习和癌痛发病机理、癌痛评估、癌痛规范化治疗、阿片类药物副反应的处理、难治件癌痛的诊疗规范等内容: 2每次培训安排主治以上的高年资医师授课,授课学时数作为教学考核内容指

标之一 3每次培训内容参加人员需登记在册,纳入院内培训学分记录并作为年终考核指标之一: 4每季度进行不定期的一次考核,考核内容围绕癌痛规范化诊疗,考核成绩作为年终考核指标之一。

癌痛患者的护理常规

癌痛患者的护理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有实质上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是一种主观感觉,并非简单的生理应答,是躯体和心理的共同体验。 一、患者入院接待护士及时询问有无疼痛情况及服用镇痛药物史,督促经管医生及时开出癌痛护理医嘱。 二、责任护士8小时内完成对患者全面疼痛评估,建立疼痛评估表,根据疼痛的性质和程度在科室患者一览表上做醒目标识。 三、护士熟练掌握疼痛评估方法与工具并根据患者的病情、神志、年龄、理解 能力不同,选择不同的评估工具,对儿童和有智障的患者选用脸部表情量表。 四、入院评分小于等于3分疼痛者,每日8-10时当日责任护士评分1次、15时 分别评分1次,夜班在21点评估,并将评分结果及时记录,连续3天均小于3分时,每日8-10时评分一次;3分以上者每日责任护士在8-10时、15时分别评分1次,夜班在21点评估,直至连续3日评分在3分以下改每日一次,并将评分结果及时记录。 五、评分在3分以下的患者出现了疼痛加重的情况,及评分在3分以上时,立 即通知医生处理,处理后1小时观察疗效,并将爆发痛的评分和处理1小时后的评分记录在护理单和体温单上,评分次数由原先的1次改为3次;对于评分在3分以上的患者如果连续3日分值在3分或3分以下时,则改每日3次为1次;对于连续7日为0分的患者则停止评估疼痛;患者出现爆发痛评分。 癌痛评估原则 最重要的:1、病人的主诉(要接受、不怀疑、有反应、评估原因,不可说叫医生。) 2、病人的家庭成员或其他主要照顾者 3、行为表现如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哭泣(不建议,因对刺激反 应不同。)

最不重要的:1、测量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等变化。(只有出现合并症才会变化) 如何教会患者正确使用疼痛评估量表? 1、告知尺的含义: –1—3级表示轻度疼痛; –4-6级表示中度疼痛; –7—9级表示重度疼痛; –0级表示不痛; –10级表示剧痛; 2、确认患者是否理解,让其复述; 3、疼痛强度要有变化要告知医生; 4、告诉学会用此尺的重要性,是医生调剂量、用药的依据。 六、及时观察患者发生爆发疼情况及疼痛减轻或加重相关因素,当患者出现 爆发痛时,应及时告知医生做出相应处理,并将爆发痛的分值与镇痛处理后1小时的分值记录在评估表上的相对应的时间段上。护士能够采用热敷、转移注意力、更换体位等方法帮助患者减轻疼痛。评价疼痛缓解情况: 1、用药后、治疗后及时评价并记录疼痛缓解情况,及时反馈医生,以帮助医生合理调整用药 2、连续评价当前的疼痛及新发生的疼痛 七、协助医生达到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的原则,按根据医嘱做到口服给药、按阶梯给药、按时给药。将服药剂量与总量记录在疼痛体温单和护理疼痛护理记录单上。观察患者服药后的反应,及时汇报医生并处理。 WHO基本原则: 1. 按阶梯给药 2. 尽量口服 3. 按时给药 4. 个体化 5. 注意具体细节

癌症疼痛临床控制的指南

不怕疼史上最全癌痛控制指南 癌症相关疼痛(cancer pain)是指肿瘤直接引起的疼痛,或是特殊治疗带来的疼痛。癌症相关疼痛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造成治疗中断。近期,Annals of Oncology 发布了最新的《癌症疼痛临床控制指南》,该指南从癌症疼痛的病因、分级评估、药物和治疗手段选择等多角度进行了全面介绍。 癌症疼痛的病因 统计显示,治愈性癌症幸存者的疼痛患病率为33%,抗肿瘤治疗中患者的患病率为59%,转移性、晚期或末期癌症患者的疼痛患病率为64%。癌症幸存者慢性疼痛进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化疗源的周围神经性病变、辐射诱导性神经丛病变、放射治疗后继发性慢性盆腔痛和术后疼痛。 一些特定类型癌症患者的疼痛患病率特别高,例如胰腺癌(44%)、头颈癌(40%)。此外,最新研究显示,任何阶段(早期或转移)癌症患者均伴有不同类型的疼痛或疼痛综合症(表1),而且56-82.3% 患者的病情无法得到有效治疗。 表1. 癌症患者的疼痛原因 最新研究显示淋巴瘤和白血病患者的疼痛症状并非仅存在生存期的最后几个月(83%),而是在诊断和急性治疗过程中就出现了,这与先前报道不符。尽管目前有很多用于评估和

治疗癌症相关疼痛的指南,但是疼痛仍然是一个全球性公众健康问题,严重影响实体瘤和血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癌症疼痛的等级评估 患者的疼痛评估需要根据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需要进行分类。表2 是患者疼痛全面评估的指南。定期进行疼痛自我报告,是疼痛症状有效性、个性化治疗的第一步。最常用的疼痛评级标准如图1 所示,视觉模拟评分(VAS)、口述描绘评分法(VRS)和数值评定量表(NRS)。

卫生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标准(2011版)[1]

附件: 卫生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标准 (2011年版)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肿瘤性疾病诊疗行为,提高我国癌痛规范化治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改善对肿瘤患者的医疗服务,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制定本标准。 一、科室基本标准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或肿瘤专科医院,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肿瘤科、疼痛科或者晚期肿瘤治疗、临终关怀相关科室。 (一)肿瘤科。 1.三级肿瘤专科医院和三级综合医院: (1)开展肿瘤科临床诊疗工作5年以上,床位不少于30张,年收治中晚期肿瘤患者800例次以上,能够为肿瘤患者提供规范化疼痛治疗; (2)具有独立设置的肿瘤科门诊,能够为癌痛患者提供门诊服务,年开展癌痛治疗240例或1500例次以上; (3)技术水平达到三级医院肿瘤科专业重点科室技术标准,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三级医院中处于领先地位; (4)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每年培训5名以上癌痛治疗医师、6名以上癌痛治疗护士的能力。 2.二级肿瘤专科医院和二级综合医院:

(1)开展肿瘤科临床诊疗工作5年以上,床位不少于20张,年收治晚期肿瘤患者400例次以上,能够为肿瘤患者提供规范化疼痛治疗; (2)具有独立设置的肿瘤科门诊,能够为癌痛患者提供门诊服务,年开展癌痛治疗150例或900例次以上; (3)技术水平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二级医院中处于领先地位; (4)具有培训同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经验和能力。 (二)疼痛科。 开展疼痛科临床诊疗工作2年以上,设置疼痛科门诊。 1.三级医院疼痛科门诊能够独立开展癌痛治疗等工作,每年开展癌痛治疗150例 卫生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标准(2011年版)1 或1000例次以上;或者疼痛科每年收治癌痛患者50例以上;具有年培训3名以上癌痛治疗医师、4名以上癌痛治疗护士的能力。 2.二级医院疼痛科门诊能够独立开展癌痛治疗等工作,每年开展癌痛治疗80例或500例次;具有培训同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经验和能力。 (三)其他晚期肿瘤治疗及临终关怀相关科室参照上述标准。 二、人员基本标准 (一)三级医院至少有5名医护人员专职负责癌痛评估与治疗工作,其中至少有2名医师、3名护士。

慢性非癌性疼痛治疗指南

慢性非癌性疼痛治疗指南

编者按现有证据表明,在阿片的使用上存在很大差异。为了改善慢性非癌症疼痛的治疗,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减少药物滥用和挪用,提高费用效益比,美国介入疼痛医师学会(ASIPP)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制定了有关使用阿片治疗慢性非癌症疼痛的指南。指南的全文刊登在最近发表的Pain Physician杂志上。该指南主要由疼痛介入治疗医师使用。本指南没有提出硬性规定的治疗建议。现摘译其中第8.0节阿片使用原则部分供大家参考。 阿片使用的原则 序言 在疼痛介入治疗中,病人可能不仅接受阿片类止痛药的治疗,还可能接受其他控制性或非控制性药物的治疗。另外,病人还可能接受控制性药物作为介入技术的辅助治疗,或用其治疗并存的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 基本观念 处方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原则是:对病人进行综合评价(法定进行生理评价,选择进行心理评价),正确记录定期评价的疗效结果,特别需要评价的是对功能状态的影响、疼痛缓解程度,发现和治疗不良事件,监测滥用行为。另外,病人还必须遵守控制

性药物协议和各个机构提出的规定指南。图1为疼痛评估和治疗的流程。表1为长期阿片类药物治疗的流程。 图1 慢性疼痛综合评估和处理的建议流程 1、评估和处理 2、病史 疼痛史 用药史 心理社会史 3、评估 生理 功能 心理社会 诊断性试验 4、印象 5、处理计划 6、其他治疗手段 7、诊断性介入技术 8、治疗性介入处理 9、再次评估 10、持续疼痛

新发疼痛 疼痛加重 11、疼痛充分缓解和功能状态改善 12、再次全面评估 13、出院或维持 评价 合适的病史和体格检查,以及基于对病人当前症状的最初评估做出的治疗决策,都是必不可少的。评估和治疗中最关键的三个要素是病史、体检和治疗决策。其他内容包括会诊、协调治疗、当前问题的性质和面对面评估所需要的时间。 病史 病史包括主诉、现病史、系统回顾、过去史、家族史和/或社会史。 现病史是按时间顺序描述由最初发生到现在有关当前疾病 的症状和体征的进展情况。现病史包括的内容有:部位;性质、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时间分布、背景情况、影响因素;伴发的症状和体征。

解读EAPC阿片类药物癌痛治疗指南

解读EAPC阿片类药物癌痛治疗指南 北京军区总医院李小梅

如果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成人癌痛指南》是一道丰盛的美式正餐,那么本文介绍的欧洲姑息治疗学会(EAPC)近期组织专家撰写的《阿片类药物癌痛治疗指南》(更新版,Lancet Oncol 2012,13:e58)则是一份简约而又不失营养的欧式快餐—务实而又精当。当然,我们的目标是尽早做出满足我国医患需求的“中式美味”,这要求“厨师”不仅兼具基础知识和临床经验,还要充分尊重并耐心倾听一线实践者们的建议和意见,就像EAPC的同行们在起草和更新这一指南时一直秉承的那样。癌痛是一个复杂的慢性过程,尽管WHO三阶梯癌痛治疗指南已推广多年,但后续开展的临床研究很少,循证医学证据之“匮乏”程度,令编撰指南的专家们“非常吃惊”。所以,EAPC新指南再三强调对癌症疼痛应继续深入研究、特别是高级别的临床研究以提供更丰富的循证医学证据。该指南强调的另一重点是癌症止痛的个体化原则,尤其强调为患者选择镇痛药物时的针对性、简便性

和延续性,体现了指南撰写者贯彻始终的人文理念。本文在翻译该指南中列出的每项“推荐建议”的同时,都结合我国癌痛治疗的临床实际进行了解读,希望能为工作繁忙的同道们提供一些阅读的便利和沟通探讨的话题,更希望大家在深度阅读时能对我们的解读作出评论。(刘端祺) 第二阶梯阿片类药物应用推荐 对于轻至中度癌痛患者以及规律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其他非甾体(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但疼痛仍控制不佳的患者,若联合WHO第二阶梯药物(如可待因或曲马多),可在不增加副作用的基础上提高镇痛效果。此外,低剂量WHO第三阶梯药物(如吗啡或羟考酮)也可作为第二阶梯的替代药物。对于轻至中度癌痛患者,目前的数据支持首选第二阶梯药物作为初始治疗,但推荐级别较弱。 解读本指南对使用第二阶梯药物的推荐意见有以下特点:①明确指出轻度癌痛可用第二阶梯药物(弱阿片类药物)止痛;②所列第二阶梯药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