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

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

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
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

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

“精细化管理”是20世纪90年代起,在西方盛行的一种管理理念。精细化作为现代的一个管理概念,最早是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它源于生产领域,目前已经延伸到企业管理的层层面面,成为一种通用的管理思想。

“精细化管理”也叫做“精益化管理”。“精”体现在质量上,涵盖所有的产品、服务和工作,追求尽善尽美、精益求精。“益”体现在效益和成本上,强调要获得收益。“精细化管理”本质上强调的是一个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过程。

老子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精细化管理关键突出了一个“细”,这个“细”字有几层含义:

1.是规范,系统的每一环节都必须规范,符合大系统的要求,如果不规范,就会使整个系统产生不协调;

2.是科学,指管理的方法科学,即从系统工艺流程出发,各道工序、每个环节都严密控制,有机衔接,符合客观规律的内在要求;

3.是周到,即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必须考虑到,不留死角。同时,要求生产过程的管理条理清楚,层次清晰,每一项产品到了什么地方、进行到什么程度要一目了然。

在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如何实施好“精细化管理”,下面分别从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有效实施精细化管理的5项关键因素

1.从最高领导做起

企业领导者这一特殊角色决定了自己是最了解企业的人,企业领导者这一特殊地位决定了自己是促使精细化管理方案得到不折不扣执行的关键。

俗话说:“做事先做人”。一个企业是否对细节的执行有耐力,关键看两点:其一,管理者是否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其二,企业是否有持之以恒的作风。

实施精细化管理强调领导作用,并不是要求领导一定要事必躬亲,而是要有明察秋毫,对一些重要细节比他人观察得更周密、更细致,做到能够细致入微,并能在某些细节的操作上做出榜样,并形成一种威慑力,使每个员工都不敢马虎,无法搪塞。只有这样,企业的工作才能真正做细,企业精细化管理才能得到有效实施。

2.管理层明确职责

管理层责、权、利是否明确对精细化管理的推行影响较大,因此,精细化管理强调部门职能清晰、权责到位,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企业只有细分组织机构中的职能和岗位,明确

不同层次管理者享有的权利、利益与其承担的责任,才能保证精细化管理的顺利推行。因此,企业领导应对工作进行科学分工,界定好所有管理者应尽的责任,让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杜绝工作中推诿、扯皮等不良现象,保证精细化方案的有效实施。

3.重视监督检查

精细化管理是一套完整体系,是一个封闭的管理系统,由“制定—实施—监督”三大必不可少的环节构成。有了好的管理方案、制度,也明确了职责和实施人,但是面对各种变化,总存在实施不力,措施不到位的问题,因此一旦失去了监督,方案、制度就会流于形式。

要保证精细化管理措施的有效执行,必须认真检查实施效果,按照PDCA循环的原则(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总结(Action))建立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进一步加以改善提高。其中,检查内容和标准要科学,尽可能量化。检查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以求反映真实客观的情况。企业真正实现精细化,形成精细文化,那么每位员工将自发把“精细化”作为习惯。

4.学会控制成本

精细化管理对企业最大的贡献在于成本控制,一个实现管理精细化的企业,一般都能够把成本控制到最优,因为管理的精细化能够优化流程、提高品质、降低不必要的损耗。

5.善于采用现代科学技术

与泰勒制的科学管理相比,现代的精细化管理最大的差异就是电子化手段的应用。就是电脑、数码相机、数字电视、数字通信等电子产品或服务的普及和广泛应用。精细化管理要产生大量的的信息流、数据流,针对这些数据如何收集、整理、筛选、存储、检索、加工、分析、运用,每个企业都应该建立适合于本企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二、全员参与精细化管理

在实施精细化管理中,每一位员工都是管理者。这是因为,每一位员工都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对象、载体和参与者;另一方面,每一位员工都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主体和实施者。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就是在于让组织中每一位员工都通过参与到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来,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成为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1.全员参与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在早期称为TQC,以后随着进一步发展而演化成为TQM。菲根堡姆于1961年在其《全面质量管理》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是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的。质量决定企业的成败,企业与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高质量的产品出自每名员工的手中,出自每一个平凡而重要的岗位上。人人关心质量,人人创造质

量,人人得益质量,人人享受质量。质量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各部门、各单位、各环节,各个岗位,为此必须全员参与。

全面质量管理(TQC)要求每一个人都对产品质量负有责任,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把问题解决于发源地。也就是说,生产线上的每名员工均有责任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寻找其根源,不让任何有质量缺陷的加工件进入下一工序。在TQC中,与强调通过检验员严把质量关相比,更强调全员把关,即每一个员工保证不让任何质量缺陷的加工件进入下一工序。

产品质量是企业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全部工作的综合反映。企业中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人的工作质量都会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产品质量。因此必须把企业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不断提高人员的素质,上自厂长、下至工人,人人关心质量问题,人人做好本职工作。

2.人人参与成本管理

企业经营的核心就是在满足客户的同时,获得利益。满足客户取决于性能价格比,而价格源于企业经营的成本。要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仅仅依靠经营层是不够的。

企业成本管理体系中要体现“三全性”,即全员、全面、全过程,从产品的生产管理组织流程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工艺,每一个部门,甚至每一个操作工,都能参与到成本管理中,即企业全体成员参与成本管理,人人树立降低成本、节约开支的企业精神。

企业中每个员工都在占用成本,每个员工都负有成本管理的职责,每个员工都是成本管理的对象,每个员工都应参加成本管理。上至厂长经理等企业的经营者,下至销售、采购、生产、规划、工艺及全厂管理部门以至每个员工都必须树立成本责任意识。

成本管理和控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企业要有效地激发员工进行成本管理、控制的愿望,从而形成全员关心成本、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氛围,人人树立降低成本、节约开支的意识。只有每个员工都有了成本管理意识,各项管理制度才能落到实处,才能为企业获得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生产精细化管理

企业精细化管理是企业为适应集约化和规模化的生产方式,建立目标细分、标准细分、任务细分、流程细分,实施精确计划、精确决策、精确控制、精确考核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

1.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是继大批量生产方式之后,对人类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的一种生产方式。精益生产方式的“精”包含精品、精制、精确、精准之义,质量为其最核心的内容,以追求产品的“零缺陷”为终极目标。“益”则指效益,通过及时生产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让员工在恰如其分的工作节奏中,持续保证产品的量和质两方面都达到理想状态。

精益生产的基本思想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JustInTime(JIT)”,中文即为“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

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其核心有两点:其一零库存,追求无库存生产,为此而开发了包括“看板”在内的一系列管理方法,并逐渐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生产经营体系。其二是快速应对市场的变化。精益生产能够大幅度减少闲置时间、作业切换时间、库存、低劣品质、不合格的供应商、产品开发设计周期以及不良的绩效。

精益生产方式JIT既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生产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企业管理和运营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生产方式。实施精益生产方式就是决心追求完美、追求卓越,就是精益求精、尽善尽美,为实现七个零(零切换浪费、零库存、零浪费、零不良、零故障、零停滞、零灾害)的终极目标而不断努力。它是支撑个人与企业生命的一种精神力量,也是在永无止境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自我满足的一种境界。

精益生产以简化为手段,消除生产中一切不增值的活动,把生产中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活动都视为浪费;精益生产强调人的作用,充分发挥人的潜力。精益生产方式把工作任务和责任最大限度地转移到直接为产品增值的工人身上。要求工人精通多种工作,减少不直接增值的工人,并加大工人对生产的自主权。当生产线发生故障,工人有权自主决定停机,查找原因,作出决策,从而激发工人对工作的兴趣和创新精神;采用适度自动化,强调对现有设备的改造和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生产系统的柔性;精益生产不断改进,以追求“完美”为最终目标。即持续不断地改进生产,消除废品,降低库存,降低成本和使产品品种多样化;富有凝聚力、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团队、高度灵活的生产柔性、6西格玛的选题管理原则等一系列措施,都是追求完美的有力保证。

消除浪费是精益生产思想的核心。精益生产所指的浪费,比我们通常所说的浪费的概念要广泛得多。“凡是超出增加产品价值所必需的绝对最少的物料、机器和人力资源、场地、时间等各种资源的部分,都是浪费”。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不增加价值的活动,是浪费;二是尽管是增加价值的活动,所用的资源超过了“绝对最少”的界限,也是浪费。消灭浪费是精益企业矢志不渝的追求。向精益化转变,基本思想是通过持续改进生产流程,消灭一切浪费现象,其重点是消除生产流程中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活动。

2.浪费的分类

精益生产方式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消除浪费。精益生产理论认为,“浪费”一般分为7种:

2.1生产过剩:生产出尚未有订单的产品,造成人员过多和过多存货,从而导致储存与输送等成本的浪费。

2.2等待浪费:因断料、作业不平衡、计划不当等造成无事可做的等待,也称之为停滞不前的浪费。

2.3不必要的运输:长距离搬运在制品,缺乏效率的运输,进出仓库或在流程之间搬运原材料、零部件或最终成品。

2.4过度处理或不正确的处理:采取不必要的步骤以处理零部件;因为工具与产品设计不良,导致不必要的动作及产生瑕疵而造成缺乏效率的处理;当提供超出必要的较高品质产品时,也会造成浪费。

2.5存货过剩:过多原料、在制品或最终成品,导致较长的前置期、陈旧过时品、毁损品、运输与

储存成本及延迟。

2.6不必要的移动搬运: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任何浪费、不必要的动作,如寻找、前往拿取,或是堆放零部件、工具的占用等。

2.7瑕疵:生产出瑕疵品或必须返工的东西。修理或重做、报废、更换生产、检验等,意味着处理、时间与精力的浪费。

3.精益生产方式的优越性及其意义

在传统的生产方式下,生产者会接受有少量缺陷的产品,接受最低库存量。而精益生产者则着眼于完美,通过提高产品品质、取消库存、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扩展员工的技术不断使他们自我提高,从而实现“零”浪费的目标。精益生产的目标是无不良品,没有库存,排除一切不产生价值的工作(作业)。在追求精益生产的过程中,精益生产者不断地建立一个更好的生产体系,使员工更加迅速地对市场作出反应,并不断取消那些不增加产品价值的工作。因此,精益生产是生产精细化管理的具体体现,是一种减少浪费、快速应对市场的生产方式。

3.1精益生产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3.1.1人力资源利用优势。采用精益生产方式,人员劳动生产率是大量生产方式下的2倍。

3.1.2新产品开发周期短。日本精益生产企业开发一辆全新汽车只需4年左右,而其他企业需要6-7年;

3.1.3在制品库存极少。精益生产的企业在制品库存量只有大量生产企业的1/10。

3.1.4厂房空间小。采用精益生产,同样规模工厂的生产面积只有大量生产方式工厂的1/2,投资也只有1/2。

3.1.5成品库存低。由于是及时化生产,严格按需要投产,是大量生产方式库存水平的1/4。

3.1.6产品质量高。产品质量提高3倍。

3.2精益生产的基本手段

为了杜绝浪费,降低成本,快速应对市场需求,精益生产主要通过以下基本手段达到目的:

3.2.1生产同步化

为了实现适时适量生产,首先需要致力于生产的同步化,即工序间、部门间不设置仓库,前一工序的加工结束后,立即转到下个工序,产品被连续生产出来。

3.2.2实施拉动式生产

生产的同步化是通过拉动式的生产方式来实现的,即后工序只在需要的时候才到前工序领取所需的加工品,前工序只按照被领取走的数量和品种进行生产。这样,生产工序的最后一道,即总组装线成为生产的出发点,生产计划只下达给总组装线,以总组装为起点,在需要的时候,向前道工序领取必要的加工品,而前工序提供该加工品后,为了补充生产被领取走的量,必然会向更前一道工序领取所需的零部件。这样一层一层向前工序领取,直至原材料部门,把各个工序都连接起来,实现同步化生产,减少物资的停滞及搬运,让物资毫无阻碍地流通下去。同时,实现了即时生产,即“JIT”,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

3.2.3生产均衡化

生产均衡化也是实现适时适量生产的前提条件。所谓生产的均衡化,是指总组装线在向前工序领取零部件时,应均衡地使用各种零部件,混合生产(同时生产多个品种)各种产品,使生产的品种和数量彻底地平均化,而不像大批量生产,每批货的库存量都很多。

3.2.4看板管理

采用看板进行管理(简称看板管理)可以说是精益生产方式中最独特的部分,也有人因此将精益生产方式称为“看板方式”。看板上面记载零部件编号、取货地点、送货地点、数量、工位器具型号及盛放量等信息,生产以此作为取货、运输和生产的指令。

在精益生产方式中,生产的月度计划是集中制定的,同时传达到各个工厂(车间)以及相关企业(供应商)。而与此相应的生产指令只下达到最后一道或总组装线,对其他工序的生产指令均通过看板来实现。即后工序“在需要的时候”用看板向前工序去取“所需的量”,同时向前工序发出生产指令。由于生产是不可能100%地完全按照计划进行的,日生产量的不均衡以及日生产计划的修改都通过看板来调整。同时通过看板,每个人都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形,看清问题所在。看板成为工序之间、部门之间进行生产沟通的重要工具。

3.2.5将品质管理贯穿于每一工序之中,消除质量检测环节和返工现象

精益生产方式实现了提高品质与降低成本的一致性。在生产过程中,把“出错保护”思想贯穿整个生产过程,从产品设计开始就把质量问题考虑进去,保证每种产品只能严格按照正确方式加工生产,从而避免生产流程可能发生的错误。同时,在设备上安装各种加工状态检测装置和自动停止装置,自动检测不良品,一旦发现异常或不良品可以自动停止设备运行。另外,设备操作工发现产品或设备的问题时,有权自行停止。依靠这两种机制,出现不良品时马上就能发现,消除检验、返工等现象,防止不良品的重复出现或大量出现,避免由此可能造成巨大浪费,实现适时适量生产在品质上的保证。

四、现场精细化管理

1.现场粗放管理

粗放式管理的企业重形式,不重效果;粗放式管理重表面,不重实际;粗放式管理是一种“差不多”的管理,不是准确、科学的管理。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存在着下列一些现场粗放管理的现象:

1.1本来制定好的计划,事务一忙就“延误”了。

1.2桌面上摆得零零乱乱以及办公室空间有一种压抑感。

1.3工作台面上有一大堆东西,理不清头绪。

1.4急要的东西找不到,很烦躁。

1.5工作设备灰尘很厚,长时间未清扫,有用和无用的物品同时存放,活动场所变得很小,环境脏乱,使得上班人员情绪不佳。

1.6生产车间道路被堵塞,行人、搬运车辆无法通过。

1.7操作不当致使设备故障造成的浪费。

1.8产品检验和返工的浪费。企业应该通过实施现代质量控制方法,设法降低不良品率,提高一次加工合格率,而片面质量检验把关和返工返修等,非但不能提高产品质量,反而增加成本。

1.9物品堆放、标志管理混乱造成的浪费。物品在流转或库存中堆放不合理,无法做到先进先出,造成物品堆放时间过长、变质,造成质量下降等,甚至出现不合格品。而标志混乱在企业内部无法追踪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和责任人,流出厂外给企业信誉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1.10文件缺乏和记录管理不善造成的浪费。文件缺乏,管理混乱必然对企业的发展产生负面效应。一个企业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不止上述这些内容,我们通过“5S”活动加强现场管理,解决上述浪费现象,真正做到管理中获取效益。开展“5S”活动可以提升员工士气和工作热情,将他们的心态调整为最佳的状态,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个人潜力,从而使工作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使企业获得顾客的依赖和社会赞誉,提高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

2.“5S”管理

“5S”起源于日本。“5S”通过规范现场管理,营造一目了然的工作环境,从而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其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质。“5S”就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五个项目。

实践证明,“5S”活动的实施,可以使加工自动化生产线返工重修的不良率降低0.5%。通过彻底的清扫,改善了设备存在的问题,可使设备运转率提高20%,突发事故率降低2%,生产能力倍增,设备投资相对减少。

“5S”活动的成功实施,还可以缩短由于更换生产线所需要的时间,在生产现场的流水线生产过程中,由一种产品的生产换成另外一种产品的生产,往往需要一定的更换时间,因而会对生产效率的提高产生不利的影响。通过实施“5S”,就能使生产线的变换过程有条不紊,将时间缩短为原来的一半。

把企业内部作为推行精细化管理的重点,通过实施“5S”管理,抓好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

养5个方面的日常工作,改善工作环境,改善员工的不良习惯,养成一种良好的修养。通过“5S”管理的深入开展,逐渐改善工厂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以达到提高工作绩效的目的。同时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部门考核,调整部门职能,重组业务流程,并在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营造核心竞争力,持续改进,规范化管理,目标考核等方面花大力气,并逐步落实。

现场改善要从每一个人点点滴滴的行为做起,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5S”活动的第一步是整理。整理是将工作场所内的任何东西区分为有必要的与不必要的,把必要的东西与不必要的东西明确地、严格地区分开来;不必要的东西要尽快处理掉,这样可以腾出空间,活用空间,防止误用、误送,塑造清爽的工作场所。

工作现场零乱的根源主要在于:未及时舍弃无用的物品;未将物品分类;未规定物品分类标准;未规定放置区域、方法;未对各类物品进行正确标识;不好的工作习惯;未定期整顿、清扫。

整理的对象主要是清理现场被占有而无效用的“空间”,目的是清除零乱根源,创造一个清晰的工作场所。做好整理需要制定“需要”与“不需要”标准,通过对工作现场全面盘点,判明哪些是“要”,哪些是“不要的”物品。订出整理“需要”与“不需要”标准表,根据标准表实施“大扫除”。

整顿是把要用的东西,按规定位置摆放整齐,并做好标识进行管理。整顿其实也是研究提高效率方面的科学,它研究怎样才可以立即取得物品以及如何能立即放回原位。任意存放物品并不会让你的工作速度加快,反而使你的寻找时间加倍,你必须思考分析怎样拿取物品更快,并让大家都能理解这套系统,遵照执行。这样,将寻找的时间减少为零,出现异常(如丢失、损坏)能马上发现,其他人员也能明白要求和做法,即其他人员也能迅速找到物品能放回原处,不同的人去做,结果都是一样的(已经标准化)。

整顿是对整理之后留在现场的必要物品分门别类放置,排列整齐,明确数量,并进行有效地标识。整顿的主要对象在“场所”,而工作场所最大的时间浪费是在“准备工作时间”和在工作中“选择”和“寻找”花费的时间。所以,要实现定置存放,以便随时方便取用。在放置时,尽可能安排物品的先进先出;尽量利用框架,经立体发展,提高收容率;同类物品集中放置;框架、箱柜内部要明显易见;必要时设定标识注明物品“管理者”及“每日点检表”;不同物品的放置,可用不同颜色定位,以示区分,但全厂范围必须统一。

清扫是将工作场所清扫干净,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的环境。清扫的对象主要在消除工作现场各处所发生的“脏污”,目的是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干净;保持整理、整顿成果;稳定设备、设施、环境质量,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防止环境污染。实施要领是:建立清扫责任区(室内、外),执行例行扫除,清理脏污,调查污染源,予以杜绝或隔离,建立清扫基准,作为行为的规范。清扫的关键点是责任化、制度化。

在工作现场彻底执行整理、整顿、清扫之后,所呈现的状态便是“清洁”。清洁就是要维持整理、整顿、清扫后的成果,是在“整理”、“整顿”、“清扫”之后的日常维持活动,是前三项活动的继续和深入,目的是养成持久有效的清洁习惯,维持和巩固整理、整顿、清扫的成果,认真维护和保持最佳状态。通过整洁美化的工作区域与环境,促进人们的精力充沛。清洁的重点是制度化,定期检查。

清洁在清扫方面呈现“清净整洁”,在维持前“3S”效果的同时,通过目视化的措施来进行检查,

使“异常”现象立刻消除,使工作现场一直保持在正常状态,使员工感觉精力充沛,更可以此提高产品质量与工厂形象。

素养就是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全体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组织纪律和敬业精神,使员工养成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和各项作业标准的良好习惯和作风。素养的目的主要在通过持续不断的“4S”活动中,改造人性、提升道德品质;养成良好习惯;遵守纪律规范;提高个人修养;塑造守纪律的工作场所;注重集体的力量、智慧,营造团队精神。

素养是“5S”的重心,没有人员素质的提高,各项活动就不能顺利开展,开展了,也坚持不了。所以抓“5S”活动,要始终着眼于提高人员素质。“5S”活动始于素质,也终于素质。

“修养”的重点在建立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如:厂规厂纪,各项现场作业准则,操作规程,岗位责任,生产过程工序控制要点和重点,安全卫生守则,服装仪容规定。同时将各种规章制度目视化。目视化的目的在于让这些规章制度用眼睛一看就能了解。规章制度目视化的做法有订成管理手册、制成图表、做成标语、看板、卡片。

第5个S素养

第4个S清扫

第3个S清洁

将有用的东西定出位置放置

第2个S整顿

第1个S整理

保持美观整洁

使员工养成良好习惯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区分“要用”与“不用”的东西

将不需要的东西彻底清扫干净

地点物品

“5S”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说明了“5S”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上面的阐述不难看出,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的对象是“场地”,“物品”,素养的对象则是人,而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在“5S”活动中,我们应不厌其烦地教育员工做好整理、整顿、清扫工作,其目的不只是希望他们将东西摆好,设备擦干净,最主要的是通过在细琐单调的动作中,潜移默化,改变他们的思想,培养他们的“精细”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能依照规定的事项(各种规章制度,标准化

作业规程)来行动,变成一个有高尚情操的真正优秀员工。

五、质量精细化管理

美国的质量管理大师威廉·戴明博士指出:“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要采用事前预防的方法,从一开始就将质量融入到产品中,以降低次品的发生率。

1、预防产生质量,检验不能产生质量

产生质量的系统是预防,不是检验。检验是在过程结束后把不符合要求的挑选出来,而不是促进改进。检验告知已发生的事情已经太迟,缺陷已经产生,不能挽回了。预防发生在过程的设计阶段,包括沟通、计划、验证以及逐步消除出现不符合项的可能性。通过预防产生质量,要求资源的配置能保证工作正确完成,而不是把资源浪费在问题的查找和补救上面。预防是错误出现之前就消除错误成因,而不是检查和改正错误。

质量是每道工序干出来的,只是真正重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才能有效地保证产品质量。在精益生产过程中,实现产品质量零缺陷,必须坚持“三不”原则,即“不接受不良品、不制造不良品、不流出不良品”。这是对待不良品的基本原则,也是首先必须保证执行的原则,是具体保证品质零不良品的基础。

2、质量是企业产品的生命

企业精细化管理体现出来的一个成果就是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精细”,产品经久耐用、功能超群、性能长期稳定。我国许多企业提出“质量是企业生命”的理念,是针对了国内产品服务质量普遍较低的现实。没有过硬的质量,就没有企业存在的基础,今天的质量决定明天的市场。

3、精细化质量管理

3.1实施全面质量管理(TQM)。遵守TQM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流程,把质量设计进产品和工艺并贯穿在全过程,而不是靠最终检查环节。

3.2实施全员质量管理。人人是质量把关员、检验员,生产合格产品是每个员工的职责,每个员工都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有相应的质量责任。企业通常以“质量活动小组”形式开展质量管理活动。

3.3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出现质量问题和缺陷,不管在哪个环节,产品一定要作为废品处理,不能流入下一个环节。对不合格品一查到底,分析原因,制定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3.4质量管理认证化。有条件的企业引进质量管理ISO9000体系、6西格玛管理等,借助外面制度化复审压力,保持优良质量管理状态不滑坡。

3.5建立与质量挂钩的奖励处罚制度。对产生质量问题的人员和行为分清责任后予以处罚,对导致严重质量问题的要处罚甚至辞退;对质量优良的给予奖励,对改进质量管理的重大成果重奖、提拔。

3.6适当延伸质量管理边界。为保证本企业产品服务质量,对与本企业相关联的零部件供应商、配

送商、经销商都要协助它们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共同协作,形成一个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

六、成本精细化管理

“成本”是企业绩效管理的核心问题。从细处着手,加强成本控制与管理,树立全方位的成本意识是企业最紧迫、最核心的问题之一。企业只有严格控制并不断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才能在竞争中取胜,在变化不定的市场上盈利和生存。

精细化管理对企业最大的贡献在于成本控制,一个实现管理精细化的企业,一般都能够把成本控制到最优,因为管理的精细化能够优化流程、提高品质、降低不必要的损耗,把可以省的钱省下来,将每一分钱用到该花的地方。

企业管理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不断降低成本。成本是市场竞争成败和能否取得经济效益的关键,是企业提高竞争能力的核心所在。因此,要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全面实施成本控制,将成本控制从“事后控制”转向“现场控制”和“事前控制”。单纯地提价来消化成本,在微利时代往往是不可行的,风险也比较大。努力降低成本才是最佳选择。

精细化管理是一套完整的体系,是一个封闭的管理系统,由“制定—实施—监督”三大环节构成,缺一不可。细密有效的反馈,严格的监控,是对执行精细化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追求利润是企业的根本目标。企业利润就像人的血液一样,假如企业造血功能不好,发展就会受到限制。要想实现利润最大化,增加自身的造血功能,企业不但要会开源,更要会节流,降低各方面的成本,比如人力资源成本、办公成本、业务成本等等。利润指标是定量的,如果降低了成本,就等于提高了利润,节约一分钱就等于创造了一分钱的利润。

降低成本是无止境的。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降低成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它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这就需要我们各级人员树立强烈降低成本意识,并努力在工作中去实践。

七、塑造精细化管理的企业文化

既然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理念怎样才能产生活力?

中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讲得简明扼要:“一念发动处便是行。”因此,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向全体员工灌输精细化管理的意义、必要性、可实现性,从思想根源上培养员工追求精细化的文化氛围。“哀莫大于心死”,如果员工的心没有浇活,头脑未激活,再好的管理方法也只是纸上谈兵。

精细化管理能否得到真正的贯彻执行,企业文化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所谓企业文化,就是这一企业的全体职工所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它以优良产品和优良服务,渗透到社会中去,从而塑造出优秀的企业形象。它使企业从上到下,从领导到一般员工,都有了统一的思想、统一的价值观念,全体人员都知道同一件事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对的。

精细化管理是将精细管理思想和作风贯穿于企业所有工作环节的一种全面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必须将精细化管理工作引向深入,向工作态度、工作方式、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等深层次方面发展。同时,结合工厂的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性开展精细化管理工作,力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逐渐改变员工工作态度、工作方式,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最终改变工厂的管理模式,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精细化管理要从文化根源上说起,去反思和塑造我们的企业文化。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项繁杂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把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的经营活动之中,融入企业的生产管理之中,融入企业的市场营销之中,根植于职工的心田,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保持旺盛的活力,推动全面发展。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把企业价值观渗透到职工的心里,化作企业及职工的精神风貌,并体现在企业的作为和职工的行动上,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精细化管理最终要形成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既是企业家的个体文化,也是企业团队的群体文化。只有企业文化的理念与制度被职工群众所掌握、认同和自觉执行,形成上中下互动、齐动的时候,它才能转化成巨大无比的物质力量,形成强大而持久的企业综合竞争力。

八、结论

精细化管理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是让企业的战略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企业整体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企业要真正把精细化管理思想和作风贯穿于企业所有的工作环节,逐渐改变员工工作态度、工作方式、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用先进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精细管理事例教育员工,宣传、倡导零缺陷质量管理思想,使员工认识到自己是管理活动发挥效力的关键,从而牢固树立现代化管理意识,具备第一次就事情做好、做正确的意识和能力,自觉将精细化管理理念渗透到具体的管理活动之中,减少或消除返工、误工和材料浪费等资源损失,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各项计划有效实施。

精细化是一种意识,是一种理念,是一种认真的态度,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精细化管理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将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和作风贯彻到企业每个环节的一种管理模式。

企业精细化管理论文:浅析企业精细化管理

企业精细化管理论文: 浅析企业精细化管理 [摘要]本文以企业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经营管理为出发点,探索分析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层论述企业如何开展进行精细化管理,运用精细化管理策略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为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精细化企业管理竞争力 一、精细化管理概述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意识、理念和认真的态度,也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其实,早在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就提出:“天下大事作于细”的观念。20世纪50年代日本企业提出了精细化的管理理念,西方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盛行。它借鉴和传承了泰勒的科学管理、W.爱德华兹?戴明的为质量而管理和丰田生产方式等理论。 精细化管理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它建立在常规管理基础之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 目前,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激烈市场竞争中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深入研究企业精细化管理,有利于企业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效益,增强竞争能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实施精细化管理常见问题 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必须与其现状相适应,适应企业生存发展的客观规律,此外,还要有比较系统的规划,着眼于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但是,从实践来看,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还存在以下问题: 1.过分强调数字、数据 企业管理中为了实现细节的精确化、数据化,从而为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使决策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需要数字的支持。但是一些企业为了精细化,过分强调数字和数据的重要性,沉迷于数字假象,主要是数字的真实性、有效性问题突出,对于一些相互矛盾的数字,不知道如何取舍和平衡,导致精细化管理出现偏差。 2.人员素质的发挥问题 精细化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人员素质问题,强调以人为核心。为了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必须以人为本。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要创造最大效益,如何使其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是精细化管理中面临的最大的难题。 3.工作效率问题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精细化,在管理中对于一些可以省略的步骤,往往视为不可缺省,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出现精细化管理反而使企业出现运行效率降低的问题。 4.执行问题 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最终要落到实处,这就离不开人的执行。但是,从实践来看,一些设计比较精良的管理细则,却没有很好地落实,主要是由于操作性设计不够合理,不注重执行人因素。或者是执行人不愿意,或者是能力不足等,从而导致精细化管理只能纸上谈兵,无法落到实处。 5.简单复制问题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不断改善和提高的过程。但是,一些企业认识出现偏差,将其作为一种

浅谈企业精细化管理讲课讲稿

浅谈企业精细化管理

浅谈企业精细化管理 论文摘要:精细化管理是以精细操作和管理为基本特征的,它是通过提高员工素质,克服惰性、控制企业滴漏,强化链接,协作管理等方面的链条连接.从而提高业整体的管理方法。这是一个由粗放型的管理向集约化管理的转变,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的转变。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尚处于岗位责任制管理阶段,有的虽然取得一一定的成绩,也只是靠市场机会取得的,远远没有达到西方企业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他们往往习惯于粗放式或者定性的管理,数据化或者事例化的管理则相对难以接受,为此要浪费很多原本可以创造更多价值的时间与资源。 中国加入WTO的大环境,信息革命和科技迅猛发展引发的知识经济浪潮和全球一体化的激荡,迫切需要国有企业对传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进行整体的、深刻的更新改造,不断提升企业管理素质,升化管理层次,才能使仓业取得未来参与国际竞争的入场券。尤其对煤炭企业来说,实行精细化管理尤为迫切,它的资源越来越少,粗放经营的问题非常严重,加之受自然和地质条件的影响和威胁极大,要尽快使煤炭企业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迈进,解决“管理手段简单、管理形式粗放、管理层次多、有效}生逐级衰退”的问题。 一、实行精细化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是企业中唯一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主题因素,以人为本的管理.要求确立职工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并围绕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组织一切管理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的能动性,全方位地去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使全员职工都以主人翁的态度关心企业,做好本职工作。从而使企业真正实现“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事事能做好”的局面。因此,实行精细化管理,就必须把以人为本的思想渗透到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把识人、用人放在管理工作的首位,进而形成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的良好氛围,达到管理精细的目标。根据调查了解,凡是管理比较先进的单位,职工的质量标准化意识,管理人

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实例及特点

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实例及特点 治大国若烹小鲜——世界500强企业赢在精细化管理 仔细分析世界500强企业的成功之路,就会发现他们的战略规划是宏伟的,但在处理具体事情时都很“小家子气”,也就是说管理和经营总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细致入微,精益求精。正如老子说的那样:“治大国若烹小鲜”。而不是人们想象得那样,处处“大手笔”,时时大刀阔斧。精细的管理和营销孕育出尽善尽美的产品和服务。这才是企业做大做强的真谛。 细致量化的科学管理是企业成功的基因 精细管理是企业利润的源泉。在成熟的市场中,不要指望获得暴利,善于经营的企业总是在低利润空间中,通过精细管理,尽量降低成本,做足降耗增效的文章。运营良好的企业历来主张从神经末梢衡量管理,从精细的管理中获得利润,尤其是在市场发展比较充分、利润空间逐渐缩小的情况下更是如此。竞争优势归根结底是管理的优势,而管理的优势则是通过点点滴滴汇集而成,并通过一招一式体现出来的。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说:“管理好的企业,总是单调无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那是因为凡是可能发生的危机早已被预见,并已将它们转化为例行作业了。”大起大落必然会损伤企业的元气。没有激动人心的事发生,就说明企业运行过程中时时处于正常状态,而这只有通过几十年如一日的严格训练才能做到。无

论多么宏伟的工程,多么庞大的企业,其管理最终都要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环节、具体操作。从细微之处加以完善,才能形成势不可挡的真正优势。上海地铁一号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直到我国自己设计的二号线投入运营,才发现一号线中有那么多的细节在设计二号线时被忽略了。结果二号线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一号线,使用起来还有许多不便之处。在战略方向正确的前提下,细节决定成败。德国人的严谨,德国人对任何工作细节的关注是良好素质的体现。正是凭着这种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工作精神,使德国在二战后迅速成为世界第三号强国。 科学管理的核心是细节的量化。对细节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但可以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也就是将重视细节的理念变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程序。一个没有规则、没有标准的企业肯定是管理不到位的。粗放型的管理对应的是粗制滥造的“大路货”。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最终都是为人服务的,只有让消费者满意,企业才能利润滚滚而来。粗制滥造的产品和服务,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污染了环境,消费者也不买账,企业利润就无从谈起。尤其在市场发展比较充分、利润空间逐渐缩小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凡是精细的管理,通常是标准化的管理、是程序化的严格管理。科学管理就是力图使每一个管理环节都数据化和信息化。沃尔玛全球4000多个店铺都装有卫星接收器,每一个消费者在其任何一个连锁店进行交易时,购物品牌、数量、规格、消费总额等一系列数据都记录下来,并迅速传送到企业的信息动态分析系统。沃尔玛的信息网络系统包括:客户管理、配送中心管理、财务管

如何实现公司精细化管理

企业精细化管理,是企业为适应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方式,建立目标细分、标准细分、任务细分、流程细分,实施精确计划、精确决策、精确控制、精确考核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要实现生产、经营、安全上“精谋细划”,合理配置资源,科学安排生产,提高质量,降低损耗,实现安全生产;经营上“精打细算”,眼睛盯着市场,从市场需要出发,组织生产经营,降低营销成本,采购贷比三家,追求效益最大化;管理上“精雕细琢”,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把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等抓细抓实;技术上“精益求精”,强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重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步伐,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精细化管理的内涵是:精确定位,精益求精,细化目标,量化考核。“精确定位”是指对每个单位、部门和岗位的职能职责都要规范清晰、有机衔接;“精益求精”是要求对待工作标准高、要求严,做到尽善尽美;“细化目标”是指以任务进行层层分解,指标落实到人;“量化考核”是指考核时,做到定量准确,考核及时,奖惩兑现。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和灵魂是:持续改进,不断创新,追求永无止境。

要真想贯彻落实公司的“公司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的工作思路,适应公司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公司整体管理水平,必须先要做份《精细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实施精细化管理,能使不断提升公司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针对公司管理现状,切实解决目前存在问题的重要工作方法。其指导思想是:在认真学习精细化管理方法论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公司各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全面提升执行力、提高效率和效益为出发点,围绕公司中心工作,运用科学适当的管理工具和方法,把“精、准、细、严”落实到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不断提高公司整体管理水平,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培育精细文化,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实施精细化管理,其具体要求是在公司日常管理工作中,做到“八化”,即以下“八化” 1、细化:任务分解要细化(横向到个人,纵向到时间);布置工作要细化(符合SMART原则);制定计划要细化(符合5W2H原则);指挥、指导要细化(有效沟通原则)。 2、量化:绩效衡量标准要量化或行为化,不能量化或行为化的指标不能作为关键绩效指标。 3、流程优化:要本着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流程化和规范化的思路,不断改进和优化关键业务流程,提高结

关于企业精细化管理的论文

关于企业精细化管理的论文 一家企业如同一个人,有着自己的气质与个性。管理体制、企业文化、工作环境……这些就是一个企业的气质与修养,一笔笔勾勒着企业的体态,充盈着企业的血脉,描摹出企业的魅力。而企业的管理方式,无疑最能诠释企业独特的精魄!一旦能够将管理的艺术挥洒自如,企业便能从平庸走向成功,从成功走向卓越,从卓越走向辉煌! 在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今天,企业的管理方式也发生着重大的变革。风起云涌的市场竞争、高居不下的成本、日益精明的顾客……让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管理运作之道。因为,管理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它是核心,也是全部! 其实,一种精雕细啄的管理方式精益管理是在中国企业界已经在尝试。《细节决定成败》的作者汪中求提出了重视细节的理念[1] ,受到了社会的普遍欢迎和热烈反响。精者,去粗也,不断提炼,精心筛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细者,入微也,究其根由,由粗及细,从而找到事物内在联系和规律性。他指出,细是精细化的必经的途径,精是精细化的渠成的结果。细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精的途径,通过细最终达到减损增效、提高竞争力的目的。在汪中求看来,精细化是我国企业(包括有管理属性的公共机构和政府)必须迈过的一道坎,不管是何种行业,不论是哪家企业(也许,政府保护的高度垄断的行业和企业除外),离开了精细化,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无异于缘木求鱼。 卓越不是坐享其成的。汪中求在其《高度决定视野视野开阔心

胸》的文章中说,乡间小道可以直接跨越到高速公路,然而管理的阶段不可跨越。我们得一步步来,每一步可以快一些,但步子是不能省略的。我们很难改变人的思维,但可以借助职业化训练改变人的行为,通过调整行为来达到逐步调整思维的目的。我们不能省略管理的各个环节全面量化的阶段,管理依赖规则,规则需要具体化、标准化、数据化,格式化的规则才可以训练,训练提升素质才是改善和完善管理的必由之路。 因此,企业必须研究精细化管理、实践精细化管理、完善精细化管理,才能打造出卓越,迈向辉煌! 同时请记住,精益管理的终级目标是:在不浪费顾客时间、以他们可接受的价格的前提下真正满足他们的需求,同时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精益管理公司与顾客共同创造价值与财富,铸就卓越! 精益管理与精益生产一脉相承,精髓都是“精益”。不仅如此,精益管理比精益生产的范围更广更复杂!因为,管理贯穿了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渗透到了企业的血脉之中!精益管理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文化! 精益生产可以看成是丰田公司将精益管理思想应用在了企业最基础的生产线上。丰田的“精益”思想可以被称道为管理方法革新上的一个里程碑!刚开始的时候,那些世界汽车巨头对丰田的想法根本不屑一顾。结果是丰田公司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质量上把欧美汽车抛在了后面。可以说,“丰田”汽车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最优秀的品牌之一,其根源是丰田公司的精细化管理。如今,丰田汽车竟成了世界汽

装备制造企业中如何推行成本精细化管理

装备制造企业中如何推行成本精细化管理精细管理是企业提高经济增加值的重要途径,对装备制造板块企业而言,精细管理的重点是成本精细化管理。以中国石油渤海装备制造公司(文中简称公司)为例,阐述了该公司为有效提高经营效益和经济质量,大胆开拓成本管理新思路,从成本预算、成本计划、精细分析、网上核销、过程管控、经营考核等六个方面入手,制定操作可行的管理措施,全面推进成本精细化管理工作。 理论上,《成本管理体系术语》标准中,对成本术语的定义是,为过程增值和结果有效,已付出或应付出的资源代价。实践中,我们对成本的理解,它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须耗费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成本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企业管理理念,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减少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 一、全面实施成本精细化管理的背景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石油钻采装备产品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从公司外部环境看:国际反倾销趋势加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文中简称中油集团)管道大项目启动推迟;诸多民营企业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灵活的经营机制,异军突起,全面进入石油装备市场。从自身发展看:公司传统机械产品的市场优势风光不再;各类管材产品利润空间逐年降低;石油钻采装备产品的市场认知度较低。市场的竞争主要是产品价格、性能、质量和服务的竞争,其中产品价格是最关键要素,装备制造企业已经步入了“微利”时代。 为推进装备制造业务集约化、专业化、一体化管理,中油集团在2008年4月,对中油集团原大港油田集团公司所属中成装备制造公司、中成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新世纪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原华北油田所属第一机械厂、石油机械厂、机械化工公司;承德司达公司等单位,进行了业务整合,组建成立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公司以整合重组为契机,开展了成本精细化管理,不断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有利增强了市场竞争的话语权,取得显著效果。公司营业收入连续三年保持在百亿以上,累计实现利润近3个亿,创效能力稳步提升,较好实现有效发展;产品保障了中油集团重点工程、油气和炼化主业所需的装备供应,多次荣获钢管供应优秀供货商;成为中油集团最大的,以油气输送管、钻采装备、炼化装备为主营业务的综合性百亿装备制造企业;2010年蝉联“中国机械500强”,排名由2009年的第80名上升到第74名,在入选的石油装备制造企业中名列第一;跻身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荣获天津市100强企业,位列第39名。 二、全面实施成本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浅析我国企业精细化管理.doc

浅析我国企业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整个企业运行的核心工程。在企业内部,不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都要树立精细化管理思想,只有统一思想,才能上下齐努力,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才能实现我们企业发展的愿景。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提高企业效率与效益为目的,运用现代管理模式,对管理对象实施精细、准确、快捷的规范与控制。管理的思路是:摒弃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把提高管理效能作为管理创新的基本目标,用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取代笼统、模糊的管理要求,改变经验式的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强调将工作做细、做精,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到位、尽职,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通过具体的细节操作,有序的按部就班的实施管理,从而达到一种滴水不漏的管理境界。 1 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内容 精细化管理体现在精细二字上,精细是一种意识、一种态度、一种理念、一种文化。 1.1 工作目标必须清晰、明确。企业管理的精细化管理,首先要做到拥有清晰的工作目标,目标的确认可以进一步的强化企业管理的目的性,并进一步的强化责任机制,清晰的企业目标

有利于企业的团结,并能够进一步的加强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不过,在制定企业工作目标的时候,必须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不仅能对企业起促进作用,同时又要顾及客户的要求,并符合企业自身的客观实际,否则企业目标会难以实现。 1.2 建立系统化的工作组织。一个结构合理的工作组织,是企业工作目标最终实现的重要保证。传统的管理方法中,企业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各自掌握自身信息,这就导致了企业间信息的流通不顺畅的现场,而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中,各个部门之间是开放的,通过各部门的交流来形成一个统一的组织,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 1.3 管理资源使用最大化。管理资源在企业的管理中非常的重要,是企业获得好效益的前提条件。主要包括:首先,要拥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员工,企业员工的数量和质量对企业的生产工作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合理的员工数量和高质量的员工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其次,信息资源对企业的发展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信息资源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第三资金资源要得到保证,企业要发展肯定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因此,企业要保证企业必需经费到位。这些资源的拥有量和使用量都是有限的,因此,如何在日常的企业管理中最大利用这些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的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益,就是企业精细化管理中所必须思考的问题之一。

制造型企业精细化管理概论

第一讲制造型企业精细化治理概论(上) 基础治理对全球化竞争的意义 基础治理对全球化竞争的意义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全球经济一体化给国内企业带来机遇和挑战 全球经济一体化使中国获得了宝贵的制造机会,中国目前差不多成为世界的工厂,也有人称之为世界的车间。“世界工厂”使中国企业快速进展,并有机会参与全球竞争,成为全球化产业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从这几年的进展情况来看,国内专门多企业并不是缺少进展的机会。在全球企业产业一体化的过程中,专门多企业也都抓住了机会。然而企业在抓住机会、获得进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严峻的问题,确实是“一做就大,一大就乱,一乱就死”。

2.加强基础治理,免蹈进展覆辙 成长型企业的最大敌人不是市场竞争,也不是产品创新,而是企业自己。中国企业如何免蹈“一做就大、一大就乱、一乱就死”的覆辙,企业的基础治理至关重要。做好企业的基础治理,才能提高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的生存能力。 企业快速进展的三大条件 企业快速进展应该具备三大条件: 1.企业经营特质 经营特质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必须是企业所特有的,同时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确实是讲它不像材料、机器设备那样能在市场上购买到,而是难以转移或复制的。这种难

以模仿的能力能为企业带来超过平均水平的利润,它要紧存在于企业的老总、企业的核心经营团队身上。 2.模式构建 企业的快速扩张首先需要有一个好的模式。从世界级企业的形成来看,其快速扩展无非是通过兼并、收购、改建、扩建等方式实现的。形象地讲,这种扩展之因此成功,是这些企业采纳了“三个人带三本书”的扩展方式。三个人是指企业的精英团队,三本书是指企业的模式。 美国的战略治理专家通过研究提出,当今社会,企业快速进展所依靠的模式必须具备三大竞争优势: ◆差异化 差异化优势要紧由企业营销系统、技术开发系统的能力决定。 ◆低成本

企业精细化管理心得体会

企业精细化管理心得体会 理解企业精细化管理要弄清四个问题:一是什么是精细化管理;二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是什么; 三是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条件是什么; 四是如何落实精细化管理。 对于什么是精细化管理,我的理解是:企业管理是对企业中“人”和“事”的管理,是如何将“人”与“事”结合。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种形式,当然也是对“人”和“事”的管理,只不过是精细化的管理,是对“人”和“事”的精到、精确、细致、细化的管理。 构筑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的基础,首先是要把企业中的“事”精细化。企业中的“事”包罗万象,有“大事”有“小事”,有“急事”有“缓事”,有重要的“事”有不太重要的“事”,有的“事”一人负责就能完成,有的“事” 需要多人才能完成。精细化“事”就是在对“事”整体考虑的前提下,对“事”进行“原子化”分解和整理。“原子化”分解就是把“事”分解为象原子一样小且相对独立的单位,分解到一个人能够完全完成的地步。其次,培养职业化的“人”。职业化就是工作规范化、专业化,包括工作素养、工作行为、工作技能的职业化。工作素养包括工作的意识和思想等,工作行为包括工作的语言和动作等,工作技能包括专业技能和人际处理技能等。当“人”的工作意识、工作思想、工作语言、工作动作、工作技能都达到规范化、专业化

程度,按照精细化的制度、流程完成工作,那实现精细化管理就有了“人”上的准备。第三,编写精细的管理制度,梳理完善精细化的流程,打造适合的信息系统,做到制度与制度之间、流程与流程之间无缝连接。第四,用制度、流程、信息系统将“人”“事”结合,做到事事有人负责,事事完成的情况有人检查,事事完成的步骤、结果有据可查、有章可循。“原子化”的“事”,职业化的“人”,完善、精细的制度、流程,以及他们之间的匹配与联结,是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基础。 对于精细化管理实施的条件,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企业的战略要明确。精细化管理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公司战略目标,是为战略目标实现服务的。战略目标清晰有助于精细化管理的推进; 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又能使公司战略目标更加清晰。二是企业中的“人”必须职业化。职业化的“人”能够认真按照精细化的制度、流程一步一步完成所规定完成的“事”; 当然,精细化管理的推进又能够使“人”进一步职业化。企业中“人”的职业化和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是相互促进的,当这种相互促进最终滲透到每一个“人”的血液当中时,就会形成一种精细化管理的企业文化。 当企业具备了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和条件后,是否就可以说企业已经进行精细化管理了呢?答案是否定的。精细化的制度、流程必须加以落实、推进、持续完善即必须执行才是真

公司精细化管理方案

公司精细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公司初具规模、走向正规,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必然选择。有许多企业也照搬照抄的实施精细化管理,结果搞的天怨人怒,效率反而地下,效果并不理想,主要问题就是犯了教条主义。有的企业是可以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这样肯定会节约资源,避免浪费。也有的企业不适合搞精细化管理,比如说文化、科技、广告等依托智力实现效益的公司,本来就没有什么东西,你非得照葫芦画瓢,挖地三尺,在一张纸一支笔上做文章,那肯定会伤了员工的心。就像打卡一样,工厂里流水线的员工是需要打卡的,但许多搞文案策划、搞教育教学、演讲培训等脑力劳动,已经加了一夜班,你还要求他8点钟去打卡,心里肯定不舒服。 一句话,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方法,只要是管理,目的是提高效益。如果不能提高效益,不符合国情或者公司的实际情况,那就没有必要搞这个东西。 话说回来了,如果搞,下面的东西看看能不能参考。 随着企业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原始粗放的管理模式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制约日渐凸显。夯实企业管理基础,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向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程序化和系统化发展,推行切实符合企业本土的、具有特色的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根据董事会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依据公司制定的“五年战略规划”,紧密围绕2020年愿景目标,通过夯实基础工作,细化工作流程,实现目标激励,运用体系管理工具,实现制度化、流程化,通过信息载体,以制度检查、考核为切入点,强力推进精细化管理,切实提高企业执行力。 二、工作主题

公司开展精细化管理的主题是定位精确、流程明晰、程序具体、持续改进、细化责任、创建一流。 三、基本原则 按照管理精细化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公司现状,在推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五项原则: 一是转变观念,坚持长期推动。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精、准、细、实”。要想使企业精细化工作达到执行董事精细化管理要求,必须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通过提升员工素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强化协作管理,坚持长期推动,持续改进,方可在整体上提升企业整体效益,从而达到“精、准、细、实”。 二是关注细节,把握核心内涵。精细化管理的本质在于对战略和目标进行分解细化和责任落实,通过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规划能有效地贯彻到每个细节、环节并发挥作用,成为提升企业整体执行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是夯实基础,保障效益提升。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不断梳理管理流程,夯实企业管理基础,通过制度建设的系统化和细化,坚持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的原则,使企业组织机构能够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最终确保企业效益得到稳步提升。 四是优化指标,兼顾过程改善。精细化管理的目标体系是按照管理对象的不同进行分解量化的具体指标数字、程序、责任。为了确保精细化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每一项工作内容都能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准,各部门要按照公司要求设立精细化管理机构,确保每一条精细化管理指引都有专人负责整改,各项指标数字、程序、责任得到持续改进,并能够得到及时固化形成企业长效机制。 五是抓住重点,实现全面精细。精细化管理工作点多面广,不仅牵涉到生产环节,还体现在企业经营管理环节,每个环节都是一环扣

浅谈企业精细化管理.doc

浅谈企业精细化管理 当前不论是企业还是行政,都在大谈精细化管理,都在大兴精细化管理,要求领导每天汇报日志,汇报工作动态,更有甚者,要求企业或者行政中层上地领导干部必须配带具有定位功能手机。当然这样做也有一定效果,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样做就真正起到精细化管理了吗? 笔者认为精细化管理内涵特征,就是从小事起步、细节决定成败。随着社会进步,企业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能在竞争中胜出,拚的就是精细。企业中精细管理从何而来,又为何而用,笔者认为应该是精从细中来、细在尽责处,为企业精细化管理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精细化管理要从制度上制订公平合理的规则。 就是公开公平公正、不看背景、不计藩篱、不拘一格选拔使用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若舟,用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贵在用其所长。量能授权,权责相当,要充分认识到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器。这点一定要形成制度,制度的保障作用更是不可豁缺,四年一度的世界足球大赛之所以精彩,可以说从争夺出线权、小组循环赛、各强淘汰赛以及比赛进行当中的判罚细则,无一不体现出公平公正合理的规则。 二、精细化管理要各级领导信任并尊重员工。

制度不光是挂在墙上,是要入脑入心的。这就必须尊重并信任员工,想方设法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发团队的自尊感和荣誉感,家里来了客人,大人要是将孩子及时向客人作一下介绍,孩子必保像回事似的在意自己的举止,力争将自己较为优秀的一面展现给客人,工厂里也是这样,把员工的“自我实现”需求恰如其分地满足之,肯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充分相信并依靠员工,当我们把家里的钥匙放心地交到客人手里时,纵然是小偷,客人也不会这次在你家做案的,这就是信任的力量! 三、精细化管理要深挖员工潜能这一块。 我们几乎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团队里边常常是看着最不起眼的那个人、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关键时候“多亏了他了”,做出了惊人之举,挽救了大局!其实每名员工身上都隐藏着惊人的智慧和潜能。当领导的要注意充分挖掘和利用。“伯乐相马”可能不会没人知道,“国君买马”则不一定人人都知道:说燕国时国君在作战前急于买到好马,派出重臣全国各地寻买千里马,无奈均无功而返,急煞国君,一个微臣此时请求出命,他打听到一个宝马良驹后、可惜该宝马良驹已死,他立刻花高价将其买回,国君不明地问:“既为死马为何还买?”微臣不紧不慢地道来:“你想想:全国人民都知道国君您连死马都这般不惜高价买回,岂不会主动将好马送上门来?”员工若都能主动将自己的智慧潜能奉献出来、为企业创造效益的话,那么企业收获辉煌的时刻还会远吗? 四、精细化管理要把重点移到现场。 这便与6s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相吻合,也类似于大庆优良传统“工完、料净、场地清”三句话。当过兵的人

浅谈企业精细化管理

浅谈企业精细化管理 论文摘要:精细化管理是以精细操作和管理为基本特征的,它是通过提高员工素质,克服惰性、控制企业滴漏,强化链接,协作管理等方面的链条连接.从而提高业整体的管理方法。这是一个由粗放型的管理向集约化管理的转变,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的转变。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尚处于岗位责任制管理阶段,有的虽然取得一一定的成绩,也只是靠市场机会取得的,远远没有达到西方企业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他们往往习惯于粗放式或者定性的管理,数据化或者事例化的管理则相对难以接受,为此要浪费很多原本可以创造更多价值的时间与资源。 中国加入WTO的大环境,信息革命和科技迅猛发展引发的知识经济浪潮和全球一体化的激荡,迫切需要国有企业对传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进行整体的、深刻的更新改造,不断提升企业管理素质,升化管理层次,才能使仓业取得未来参与国际竞争的入场券。尤其对煤炭企业来说,实行精细化管理尤为迫切,它的资源越来越少,粗放经营的问题非常严重,加之受自然和地质条件的影响和威胁极大,要尽快使煤炭企业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迈进,解决“管理手段简单、管理形式粗放、管理层次多、有效}生逐级衰退”的问题。 一、实行精细化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是企业中唯一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主题因素,以人为本的管理.要求确立职工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并围绕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组织一切管理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的能动性,全方位地去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使全员职工都以主人翁的态度关心企业,做好本职工作。从而使企业真正实现“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事事能做好”的局面。因此,实行精细化管理,就必须把以人为本的思想渗透到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把识人、用人放在管理工作的首位,进而形成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的良好氛围,达到管理精细的目标。根据调查了解,凡是管理比较先进的单位,职工的质量标准化意识,管理人员科学管理意识.也

浅谈水泥生产企业精细化管理

浅谈水泥生产企业精细化管理 摘要:对于水泥生产企业来说,传统的粗放式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方法,是现代社会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这里介绍了水泥生产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的含义,探讨了水泥生产企业如何实行精细化管理。 近年来,随着水泥工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水泥生产设备已达到了国际较为先进的水平,新型水泥干法生产线的数量上也突破了1100条,然而其管理却多以粗放型为主,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何管理好一条生产线,如何在管理上真正做到“精”“细”,是当前摆在每一位水泥生产企业管理者面前的问题。 1精细化管理的含义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不难从字面上看出,精细化管理强调的是“精”,可以理解为凡事做到精益求精,追求结果的最优化;“细”可以解释为分工细化,责任量化,关注细节,把握细节。精细化管理就是重视过程、狠抓基础、具体落实、严把质量、讲求效果,专注于每一个细节,做到精益求精、力争最佳。 2精细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进入21世纪,水泥生产企业发展迅猛,科学技术的推进、市场化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原有的粗放型经营模式逐渐呈现落后之势。面对发展的需求,水泥生产企业迫切需要进行管理模式的转型以及管理水平的提升,精细化管理模式应运而生。精细化管理是将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能的过程,是组织严谨、认真、精益求精思想的贯彻,改进、提升和优化原有的管理模式,建立科学量化的标准和可操作、易执行的作业程序。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在组织战略清晰化、内部管理规范化、资源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提出的,是企业组织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综合需要。精细化作为现代工业化时代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概念和

生产制造企业15大部门精细化管理与考核大全

弗布克精细化管理与考核大全系列 生产制造企业15大部门 精细化管理与考核大全 (配套光盘) 赵红梅编著 北京

目录 第2章企划部精细化管理全案 (6) 2.6 企划部各岗位绩效考核方案 (6) 2.6.1 企划部经理考核方案 (6) 2.6.2 企划部主管考核方案 (8) 2.7 企划部制度规范与工作标准 (9) 2.7.1 营销计划管理制度 (9) 2.7.3 广告宣传管理制度 (11) 2.8 企划部文书范本与表单设计 (12) 2.8.1 市场调研计划表 (12) 第3章产品研发部精细化管理全案 (13) 3.6 产品研发部各岗位绩效考核方案 (13) 3.6.2 产品研发主管考核方案 (13) 3.7 产品研发部制度规范与工作标准 (14) 3.7.1 产品试制管理制度 (14) 3.7.2 研发费用管理制度 (17) 3.8 产品研发部文书范本与表单设计 (19) 3.8.2 项目立项申请书 (19) 3.8.3 产品研发计划表 (20) 3.8.5 新产品开发评价表 (20) 第4章工艺工程部精细化管理全案 (22) 4.6 工艺工程部各岗位绩效考核方案 (22) 4.6.2 工艺主管考核方案 (22) 4.6.3 工艺工程师考核方案 (23) 4.7 工艺工程部制度规范与工作标准 (24) 4.7.1 工艺改进管理制度 (24) 4.7.2 技术引进管理制度 (26) 4.8 工艺工程部文书范本与表单设计 (29) 4.8.2 工艺改进分析表 (29) 4.8.3 生产工艺指令单 (29) 4.8.4 工艺文件更改通知单 (30) 第5章采购部精细化管理全案 (31) 5.6 采购部各岗位绩效考核方案 (31) 5.6.1 采购部经理考核方案 (31) 5.6.2 采购主管考核方案 (32) 5.7 采购部制度规范与工作标准 (33) 5.7.1 采购计划编制制度 (33) 5.7.2 采购合同管理制度 (35) 5.8 采购部文书范本与表单设计 (40) 5.8.2 询价单 (40) 5.8.3 请购单 (40) 5.8.4 采购单 (41) 第6章生产部精细化管理全案 (42) 6.6 生产部各岗位绩效考核方案 (42)

企业精细化管理学习心得

企业精细化管理学习心得1 实施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科学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管理水平提升的必然选择。,对精细化管理提出以下几点认识。 一、转变观念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所在 观念是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应有不同认知事物的观念,但是,由于传统思维定式,转变观念是一个写在纸上容易,说在嘴上容易但做起来非常难的事,改变已经长期形成的固定思维模式是困难和痛苦的抉择,所以转变观念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所在。 首先领导干部观念的转变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必要前提。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从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责任心去做好我们的每一项工作。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集团高管及中层领导就必须首先从思想认识上完全转变对企业管理的传统思维模式,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适应科学发展新形势需要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在贯彻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中,领导干部是带头人,他们既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策划者,又是落实精细化管理的执行者和实施者。从策划的角度而言,超前的管理意识和科学的管理理念需要有先进思想和科学水平的支撑,先进思想和科学创新可以引导人们与时俱进;从执行和实施的角度而言,要改变以往传统的随意化、经验型、粗放式管理模式和观念,就

必须完善制度,强化管理,以提升执行力来保证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效果,关键在于落实和效果。因此,在推进精细化管理的进程中,我们各级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思想观念转变得快与慢、深与浅、是与否,不仅影响广大员工观念意识的转变和行为职责的运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精细化管理的成败结果和顺利推进。 其次全体员工观念的转变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内在动力。在解决了领导干部观念转变的前提和基础上,全体员工观念转变则必然是我们落实精细化管理的真正动力。我们集团的各项管理是通过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去实施和运作体现的,因此,每一位员工既是精细化管理的对象,载体和参与者,同时也是精细化管理的主体和实施者。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也是全过程和全面的精细,只有每一个人都参与到精细化管理之中,精细化管理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发挥出成效。怎样让我们企业的每一位员工自觉地参与到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中来,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成为我们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关键是要用精细的理念引导员工实现观念的自觉转变。 第一我们企业长期立足于湖南省内发展,还未能走出去,学不能参予国际化的竞争,信息相对闭塞,接受开放的,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的机会相对较少,陈旧的、经验型、粗放式的传统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领导及员工观

后勤精细化管理系统浅谈

后勤精细化管理浅谈 一、精细化管理的涵 精细化管理并不是新生事物,作为现代工业化时代的一种管理理念,它最早由日本企业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也正是在这种管理理念的指导下,日本经济很快赶超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从而迫使美国企业家放下架子到日本取经。随后,精细化管理理论及其方法随着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而走向世界。 理论界一般认为,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规化管理的基础之上,并将规化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它的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涵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精确定位、注重过程、量化考核。 而精细化管理的实质是强调在组织管理的全过程都要注重对细节的观察和把握,从战略的制定到具体的执行都无一例外。 二、后勤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一)新世纪新阶段全新的经济形势要求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 当代社会,市场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利润空间逐渐缩小,整个经济进入微利时代。如沃尔玛的利润率现在只有4%,中国整个家电行业的利润率也不到5%。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经营者要想在微利时代中取胜,就必须依靠精细化管理,也就必须实施成本控制。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对精细化管理有这样一个形象而又生动的比喻:一项建筑工程竣工后,一个螺栓都

不能剩下,这就是精细化管理思想的精髓。一句话,就是要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恰当的利用,不能浪费一丝一毫,如此企业的经济效益才有可靠的保证,企业才能在面对竞争时从容而自信,才能不断地超越竞争对手。 汪中求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认为“战略决定命运”,并明确提出企业发展的战略是“从细节中来,到细节中去”,也就是说细节决定企业未来竞争的成败。 可以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个精细化管理的时代已经来临。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高校实施精细化管理,建设节约型校园 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了我们的管理工作必须尊重科学,按客观规律办事,实行管理的科学化。而精细化管理作为科学化管理的第二个层次和发展阶段,在举国上下不断深化改革的今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各个部门努力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一种管理模式。精细化不仅仅是一种科学方法,更是一种和社会责任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科学精神和实事的态度。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要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个领域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损失浪

浅谈日本企业精细化管理及在企业的应用

浅谈日本企业精细化管理及在企业的应用 前言 (2) 一、精细化管理的认识 (2) 1、什么是精细化管理 (2) 2、丰田生产方式(TPS) (3) 3、精细化管理的关键 (7) 4、个人对日本企业精细管理的体会 (9) 二、如何导入精细化管理 (14) 1、转变理念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核心 (15) 2、培训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条件 (16) 3、持续改善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必然途径 (17) 4、制度化、标准化既是实施精益管理的方法和的保证。. 17 5、关注细节,注重认真是执行精细化管理的必然选择 (18) 6、修养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关键 (18) 7、安全、品质放在第一位才是精细化管理的根本 (18) 三、推进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19)

前言 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精耕细作将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将越来越重要。面对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的竞争对手,企业作强作大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虽然影响企业赢利的因素很多,但内部管理依然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随着公司的不断壮大,面对错综复杂的金融环境和竞争形势,企业加强精细化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本人结合“精细化管理”培训学习体会,谈一下个人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 一、精细化管理的认识 1、什么是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是源于发达国家(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 1911年,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本精细化管理著作。二次世界大战后,企业规模的扩

浅谈加强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浅谈加强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发表时间:2016-09-19T09:03:42.8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9期作者:李厅武红霞[导读] 摘要:本文通过具体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实施,结合企业所面临的现状,通过对精细化管理的理解和实施,详细阐述了精细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铁六局集团呼和浩特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010050 摘要:本文通过具体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实施,结合企业所面临的现状,通过对精细化管理的理解和实施,详细阐述了精细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运用流程化、标准化、程序化等手段来实现企业的精细化和持续发展的目的。关键词:流程;制度;量化标准;精细化管理;成本管理 Abstract:In this article,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pecific project of fine management,combin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nterprise,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fine management and implementation,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was elaborately. At the same time,bas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terprise itself,using a routing techniques,standardization,the goal of the refinement and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was program achieved. Key words:process;system;quantitative standards;fine management;cost management;前言 当前,从中国中铁总公司到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再到下属分公司都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企业通过编制工程项目管理手册来进一步规范各个管理、操作岗位的工作流程,明确岗位职责,全面提升公司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适应企业改革和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对公司范围内所有管理和驻场布置要求进行全面化、系统性的梳理和归纳,最终形成《工程项目管理手册》——管理制度分册,在公司内颁布实施。 一、精细化管理内涵及具体要求本文通过研究表明,要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应该在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注重流程交底、标准化和程序化管理手段的运用,进而可以实现组织管理的精确性、高效性,并通过协同手段实现企业的持续良好的运行。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通过刚性制度的实行,不断规范企业的人事化管理,真正落实企业工作人员的责任,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需要我们摒弃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把提高管理效能作为管理创新的基本目标,用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取代笼统、模糊的管理要求,改变经验式的管理模式;将量化标准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以量化的数据作为提出问题的依据、分析判断的基础、考察评估的尺度。用数据规范管理者的行为,并对管理进程进行引导、调节、控制,从而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矫正管理行为。 二、企业加强精细化管理对策为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应重视对企业管理标准推进工作的逐步开展与实施,真正实现企业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程序化以及考核的定向化,逐渐扭转过去无绪管理的现象,真正实现精细化管理。(一)强化全员精细化成本管理意识 1.提高员工认识现阶段,随着建筑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面临的经营形势越来越严峻,传统的经营方式已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的发展趋势,加强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开展管理标准推进工作程序,减少内部损耗,提高管理效率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工作。 2.健全制度管理树立制度管理理念,做好制度定制工作,开展工作策划,全面制定、修订和完善各项制度,让制度服务于管理、作用于管理。在制度定制过程中,要注重细节,充分考虑具体执行的情况,明确实际操作规范和建立标准化流程;在具体工作中,实现过程制度化,让细节管理落实到每一个人,具体到每一个工作环节,细化到每一项数据。 3.强化过程控制各项管理从策划、落实、执行、跟踪、总结做到“五到位”。任何人做任何工作都要有思路,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抓好落实是基础,而执行、跟踪和总结则是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牢固树立“逐级负责”理念,完善从上至下完整的逐级支撑工作网络和环环相扣的工作体系,注重规定动作必须到位。 4.加大考核力度在做到提高认识水平、健全制度定制管理和强化过程控制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全面落实绩效考核、内部奖惩考核等机制,在确保和谐的前提下,注重对组织和个人的综合考核和评价,特别是领导班子的考核加大力度,严格考核。(二)精细化管理、降低施工成本 1、优化材料采购流程,降低采购成本。在整个物资采购过程中,涉及材料供应商、业主单位、承包单位及分包单位,物资流动比较复杂,如果工程信息不能及时的在四者之间沟通,就会造成材料采购计划与工程进度计划不相符的现象。所以优化整个物资的采购流程,保证信息的及时有效沟通,至关重要。 2、降低材料损耗。在整个施工项目中,材料费一般占到整个施工项目成本的70%左右。企业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优化整个业务流程,降低不必要的损耗。才能将材料成本控制到最优,最大限度的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这也是成本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3、加强人工费管理。人工费管理对目前施工企业来说,绝大多数属劳务分包形式,劳务队伍的管理、劳务队伍自身人员的素质、技术能力及劳务队伍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项目成本管理的结果。在人工费管理时杜绝以往“包工头”模式的劳务用工,对入场的每家施工队伍都要严格按照精细化管理流程(资质准入)进行审核。项目经理及现场施工生产副经理对所选劳务队伍有绝对的选择权并承担主要责任。 4、加强机械费、其它间接费、管理费等费用的管理。做好各项成本费用的有效控制。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杜绝浪费,按用款计划认真核算、控制范围、严格审批。对超额发生费用,严格追究有关人员责任。机械使用应严格按照机械使用计划进行报批,严格控制使用过程中弄虚作假、结算过程中不按实际情况结算等。 三、结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