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 (全)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 (全)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 (全)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 (全)

【教学总目标】

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3.情感目标:在实践中养成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坚持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学会写日记方法。

【教学难点】

在实践中养成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搜集学生寒假作业中优秀日记。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在实践中养成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坚持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学会写日记方法。

【教学难点】

在实践中养成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课前预学】

教师准备课件。搜集学生寒假作业中优秀日记。学生读一读名人日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金钥匙。引入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8》。

2、说明本节课学习内容:坚持写日记。

二、学习第一个“良好的习惯”——坚持写日记。

导学提示:你知道写日记的好处吗?

学生试学:观察P1插图:《雷锋日记选》、《鲁迅全集》、《家庭日记》。这些书你了解吗?

合作共学:

1、说说自己对插图中日记的了解。

2、教师小结:日记可以是一个人或一个家庭长期写日记,可以把日记整理出版。鲁迅一生坚持写日记,直至逝世前三天,为后人留下宝贵的遗产。雷锋日记留下了自己的成长足迹和光辉思想。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能力,养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对于成材很有帮助。

3、讨论:写日记还有什么好处。

小结:写日记能为自己提供写作机会,帮助提高写作水平。通过对看到的、听到的事情或者一些问题的思考,帮助自己总结成绩或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白自己该怎么做、怎么想,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写日记可以避免遗忘。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日记可以帮助我们记忆,从而积累一些珍贵的资料和见闻等。写日记还有利于磨练人的毅力。因此,我们要重视写日记,坚持写日记,养成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三、指导写日记

导学提示:你知道怎样写日记吗?观察图画,

学生试学:观察插图,交流观点:写日记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合作共学:

(一)写日记的意义

为自己提供写作的机会,提高写作水平,提高认识水平(通过看到的,听到的或者对一些事情的思考,帮助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白自己该怎么做)

加强记忆:记住容易遗忘的事情;积累珍贵的见闻或资料,使素材储备越来越丰富。

(二)写日记的方法

1、写日记时在格式上需要注意什么呢?观察插图上的三个范例。说日记的格式。

2、小结:写日记,开头要写上某年某月某日,星期几,天气怎样,然后写正文。

3、日记主体部分可以写些什么,该怎么写呢?

4、指导看插图P1下面的插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人。让我们来看着幅图中黑板上的字,这位老师的板书告诉给了我们写日记的一些秘诀,读一读。

(三)写日记的要求

1、要持之以恒

2、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

3、用自己的语言写想说的话

4、养成好的书写习惯(姿势端正,态度认真,字迹工整,文具整齐)

(1)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坚持记日记,是一种毅力的锻炼,也是一种品质的修炼。

(2)一是贵在坚持。二是不要找“借口”。事情忙、环境不允许、不稳定、不知记什么等,是最常见的“借口”。一定不能找“借口”。三是主题可以随意。源于生活,与生活有关,认为值得记的事情,都可以记录下来。不要太过拘束,有助于你的坚持。四要做好心理准备,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5、师小结: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勤于观察,勤于积累,把观察所得随时记下来,写日记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我们要养成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四、检测评学

说一说日记的格式要求,尝试写一写。

五、作业设计

按照日记的要求、格式写一篇日记,题目是《开学的第一天》。

【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8

坚持写日记

开学第一天

2014年2月日星期X 天气X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在实践中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爱护图书的意义,要求,学会方法。

【教学难点】

在实践中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课前预学】

观察生活中爱护书籍和不爱护书籍的例子。搜集一些读书名言读一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金钥匙。说明本节课学习内容:爱护图书。

二、学习第二个“良好的习惯”——爱护图书。

导学提示:书籍对于人类文明的贡献是巨大的。上学期我们学习过哪些读书名言?你还知道哪些读书名言?

1、指导观察课文p4、p5的插图书架上的图书保管得怎样?

2、从图上可以看出这两位同学是怎么样的学生?那我们今后在学习中该怎样翻看图书、怎样摆放、怎样整理图书?生活中有没有不爱护图书的行为?

学生试学:

1、背一背学过的读书名言: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西汉刘向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鲁迅

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宋朱熹

2、交流自己搜集的读书名言,说一说名言的意思。

3、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好的和不好的行为,交流自己的图书是怎么摆放、怎样翻看图书的,今后要注意些什么。

合作共学:

1、读一读课件中的读书名言。

2、教师小结:书籍是知识的结晶,是前人的劳动成果,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3、讨论:说说图意;谈一谈生活中爱护书和不爱护书的现象。

小结:图上这位同学在自家的书房里看书,他手里拿的和书架上的图书都保管得很好,书架上的书摆放得很整齐。图书要分类整理和摆放,这样便于查找和借阅;要保持书架的整洁,翻看书时,动作要轻不能随便打折,可运用书签。不要把书卷起来看。

三、学习修补图书:

导学提示:对于有破损的图书,该怎么办呢?指导学生看课文p4左下角的那一幅图,说

说图上有哪些人,在做什么,他们使用了什么工具。

学生试学:观察图画,说一说修补图书的工具,修补方法。

合作共学:

1、交流修补图书的方法。

2、指导爱护图书的具体做法:

图书要分类整理和摆放,这样便于查找和借阅;

要保持书架的整洁,翻看书时,动作要轻不能随便打折,可运用书签;

不要把书卷起来看。

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爱护图书的意义,该怎样保护图书,希望在你们今后的日常生活中,从爱护课本做起,爱护书、读好书。

四、检测评学

说一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8》两点要求。

五、作业设计

尝试动手修补图书。

【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8

爱书图书

学会修补图书

【教学反思】

课题 1走,我们去植树

【教学总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通过有韵味的朗读,感受在春色烂漫的大自然中快乐植树的情景;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情感,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理解“绿色工厂”“绿色希望”“绿色宝库”的意思。感悟“染”字的妙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学生了解植树节的知识。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情感,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理解“绿色工厂”“绿色希望”“绿色宝库”的意思。感悟“染”字的妙处。

【课前预学】

朗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就课文提出一两个有价值的问题,并与同学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万物萌发的春天,一切生机勃勃。身处于美好的春光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不负于这大好的春色?

1、哪天是植树节吗?

2、揭示课题:走,我们去植树

思考:(1)课题由两部分组成,如果把前面一个字“走”去掉,意思有什么不同吗?(2)加上一个“走”字,有叫别人一起去植树的意思;没有‘走’字,只是讲‘我们去植树’这件事,没有叫别人一起去的意思。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导学提示:找一找,哪几个小节写了植树的好处,在这个小节前面作个记号。

那么剩下小节又是写什么的呢?读一读看。

学生试学:

朗读诗歌,按提示找出写植树的好处的小节。(3、4、5、6)

再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想一想诗歌写了哪几方面内容。在不理解的地方做记号,准备质疑。

合作共学:

1、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初读课文。

(1)指名读生字,教师注意正音。

(2)记字型,区别:“染”和“渠”,“乖”和“乘”,“舞”的笔顺;多音字:参同音词:“清脆”和“青翠”

(3)理解词义

和煦:近义词“温暖”。沟渠:为灌溉或排水而挖的水道的统称。

版图:原指户籍和地图,今泛指国家的疆域。绿色工厂:指树木能进行光合作用。

5、再读课文,标出小节。思考:每个小节讲了什么?尝试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意。

第一段(1-2节):少先队员怀着愉悦的心情,在荒滩沟渠等处栽下一棵棵青翠的小树。

第二段(3-5节):植树的好处

第三段(6节):森林是“绿色宝库”,与人类关系密切。

三、检测评学

仔细看图说几句话,说出季节、地点、人物及心情、他们去干什么。

四、作业设计

再读读课文,填入恰当的词

()的春风()的脚步()的小树()的音符

【板书设计】

1 走,我们去植树

第一段(1-2节):谁心情地点做什么

(少先队员愉悦荒滩沟渠等栽下棵棵青翠的小树。)

第二段(3-5节):植树的好处

第三段(6节):森林是“绿色宝库”,与人类关系密切。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在春色烂漫的大自然中快乐植树的情景;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情感,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理解“绿色工厂”“绿色希望”“绿色宝库”的意思。感悟“染”字的妙处。

【课前预学】

熟读课文;观察校园内的一种树木,了解其名称、特性、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继续学习《走,我们去植树》。

二、细读第1、2节。

导学提示:朗读1、2小节,找出能体现少先队员心情的词语。

学生试学:组内朗读诗歌1、2小节,交流表示心情的词语;再次有感情地读1、2小节。

合作共学:

1、指名读课文。讨论:你能从这一节的描写中感受到队员们怎样的心情呢?

①决心很大。(“走”单音词后面的停顿,“我们一起去植树”后面的感叹号。)指导朗读。

②心情很高兴。(和煦的春风、轻快的脚步、欢声笑语)想象少先队员在路上行走和植树时欢乐的情景。用欢快的语气读有关句子。

③少先队员在什么地方植树?省略号处补充。省略号作用——列举的省略。

2、理解“伴随……”一句:这里“金色的童年”指的是什么?

体会少先队员是祖国的未来,他们今天像栽下的小树,在阳光雨露下,健康蓬勃的成长,将来就是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3、总结:从这两小节中你感受到这些少队员们心情是怎样的?用一个词形容(兴高采烈、欢天喜地、喜气洋洋)。读出这样的感受。练习有感情地背诵。

三、细读3—5节。

导学提示:课文的3、4、5小节写了什么内容?朗读这三个小节,找出植树的好处,并组内交流。

学生试学:按要求边读边思,交流补充。

合作共学:

1、自由读课文。思考:植树有哪些好处?

2、读后交流。(板书:绿色工厂绿色宝库增添新绿绿色希望)

3、进一步理解词句,指导朗读。

①讲解光合作用帮助学生理解“绿色工厂”,指导读好“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让每个人都健康幸福。”

②“绿色宝库”指什么?为什么说森林是“绿色宝库”,除了“盖房,架桥,造桥,铺路”外树木还有哪些用处?

③理解“染”字的含义

讨论:

A“版图”就是指国家,想象一下“染绿了祖国美丽的版图”会是怎样的一个情景呢?(只要我们坚持植树造林,我们的祖国就会成为一个绿色的世界)

B“染”本是指人们为了让衣服更加的漂亮用一些染料将布染成各种颜色,在这里作者用这个“染”字给你怎样的感受?(用字贴切巧妙,感受到人们为装扮祖国的行动)

4、练习有感情地读4、5两小节。

四、细读第6节。

导学提示:朗读交流:这一节写了什么?“四化”是什么?为什么说森林是“绿色宝库”?

学生试学:朗读,发表自己的见解。

合作共学:

1、为什么说森林是人类的好朋友?

2、所以说——引读课文:建设“四化”离不开绿色宝库。

3、小结:植树的好处如此之多,植树的意义如此重大,让我们动员所有的朋友一起去植树。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节。

五、检测评学:背诵课文,完成课堂练习单。

四、作业设计(任选一题完成)

1、选择学校的一种树木,查阅资料、按名称、外形特征和作用向同学们做介绍。

2、可以将自己参加过的植树活动的过程和感受写下来。

【板书设计】

1走,我们去植树

绿色工厂——健康、幸福

增添新绿——染绿版图

绿色希望——沙退鸟舞

绿色宝库——建设“四化”

【教学反思】

课题 2第一朵杏花

【教学总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目标: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自学生字词,完成预习单。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能自主学习课文。

【课前预学】

1.自主学习生字词,认清字形;正确朗读生字词。(特别注意:泛出、皱、顷刻间、绽开、曾经)

2.理解“绽开”“顷刻间”的意思。

3.朗读课文5遍。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预习了课文能说说为什么课文要以“第一朵杏花”为题吗?(自由讨论)

2、小结:各有定论,在学习课文中我们要把这个问题好好的考虑进去,说不定就能得到不一样的收获。

3、这篇课文有哪些人物?竺可桢(注意读好这个人名)、小男孩

4、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你了解到的的竺可桢。(根据预习资料)

5、小结:这是一个这么有名的人物,他和这个小男孩之间发生的事不由让我们想起学过

的《大作家的小老师》萧伯纳和苏联小姑娘娜塔莎的故事。这篇文章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细读课文就可以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练习分段。

导学提示:

朗读课文,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再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语句。尝试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学生试学:

朗读课文,根据预习单掌握生字词的音形。

再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尝试按照时间进行分段。小组表达并补充段意。

合作共学:

1、分类出示词语:(要求读准字音、多音字“曾”、掌握近义词、区别“仰”和“迎”、教写“皱”“掌”“曾”字,注意书写的变化和结构。)

2、自由读文中较难读的句子和段落。

3、指名朗读你练好的段落。

4、默读课文,想一想,根据时间的变化课文可以分成几段?

5、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段?

6、板书分段,并说说各大段主要说什么?(允许孩子说得不流畅,鼓励说得具体通顺的,老师归纳总结。)

第一段:(1-5)写竺可桢爷爷问孩子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孩子答不上来。

第二段:(6-15)学第二年春天,孩子告诉竺可桢爷爷第一朵杏花开花了,竺可桢爷爷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

第三段:(16)写竺可桢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精确、细致的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6、书写生字。

三、检测评学

朗读课文;书写字词。

四、作业设计

1、用“/”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竺可桢(zhēn zhēnɡ)绽放(zhàn dìnɡ)兴冲冲(xìnɡ xīnɡ)郑重(zhèn zhènɡ)

2、读拼音,写汉字。

五颜六色的花儿开了,有一zhū(株)白里fàn(泛)红的玫瑰开得特别鲜艳,花朵有孩子的手zhǎnɡ(掌)那么大,引来无数蜜蜂、蝴蝶piān piān qǐ wǔ(翩翩起舞),的què(确)惹人喜爱。

【板书设计】

2第一朵杏花

根据时间的变化分段

一(1-5)

二(6-15)

三(16)【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运用各种形式来朗读课文;进行片段写作练习。深入体会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教学重点】

边读边思,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从具体语境中深入体会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

【课前预学】

1、用一两句话写出图中的人物(按在文中的重要性由次要到重要排序),及他们与杏花的关系,他们的性格及品质(要以文中语句为依据)。

2、这幅插图是课文中两次观察杏花的哪一次的?结合课文,从图中找出若干理由?(提示:理由很多,要尽可能全面具体。)

3、如果为全文划分段落,最后一段能不能划分到“第二次观察杏花”中?为什么?

4、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填空:_____ 的竺可桢爷爷。可以用文中的话,可以自己概括,也可以引用资料里的词语,但要求:理解填进去的词语的意思,能与课文相关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说出“模糊”的反义词,“大概”的反义词。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 自然段)

导学提示:

1、自由读这一段,看看这一段写了这一大一小的两个人的对话,他们谈论的话题是什么?

2、出示句子:“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抓住“弯下腰来”为什么竺爷爷要弯下腰?联系前文孩子是如何与他对话的?从这个动作你感受到什么?“习惯地问”:说明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你知道竺爷爷不止一次的观察过?

3、指导进行对话练习朗读。

学生试学:

自由朗读,合作朗读对话。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组内其他同学做评委。

抓住重点词,谈自己的感受。

合作共学:

1、一大一小的两个人的对话,他们谈论的话题是什么?

2、出示句子:“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1)“弯下腰来

....”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2)“习惯地问

....”:主动探索科学的行为已经形成习惯。文字还有哪些地方你知道竺爷爷不止一次的观察过?“又”。

(3)进行对话练习朗读。

3、这是他们的第一次对话,自读第二次对话,看看又有什么发现?

4、“可是他不明白为什么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在这里没有小男孩的语言,就直接出示竺爷爷告诉他的话,想一想是什么?

小结:从第一段中你知道竺可桢是个慈祥和善、关注自然的人。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导学提示:

1、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感受美丽的春景图。

2、提出疑问:写了哪几种景物?为什么作者选择这四种景物?

3、指导理解排比句。

学生试学:

1、朗读课文,圈画出景物,并组内交流。

2、点出这段话中的动词,说一说好在什么地方。

3、仿照课文说一说秋景。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给人物对话加上提示语。

合作共学:

1、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春风吹醒了柳梢,吹绿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排比)

①作者在描写春天到来时,抓住了哪几种景物?(“柳梢、小草、河水、杏树的花苞”)春天的景物有许多,作者为什么选择写这四种景物呢?(因为春天来了,柳梢发芽了,小草泛绿了,河里的冰融化了,杏树要开花了。这四种景物能反映出春天的到来。)作者又依次用了哪几个动词?它们好在什么地方?(“吹醒”“吹绿”“吹皱”“吹鼓”)。(指导学生讨论得出)春天,柳梢长出了嫩芽儿,就像张开的睡眼,所以用“吹醒”;小草透出了绿色,所以用“吹绿”;春风吹过小河,河水漾起了波纹,所以用“吹皱”;杏树要开花了,花骨朵儿很饱满,所以用“吹鼓”。这四个动词生动、形象,把四种景物写得活泼可爱。

在这段话中,作者抓住了春天景物的特点,使用几个生动、形象的动词,把春天的景物写活了。你们能不能抓住秋天景物的特点,照样子仿说一段话?

②秋天同别的季节比,有哪些明显的特征?(稻子熟了、大雁飞走了、树叶落了,枫叶红了……)

根据秋天景物的特点,该使用哪些贴切的动词呢?(秋天,稻子熟了。可以这样说:秋风吹熟了稻子。秋天,稻子熟了,变成了金黄色,所以也可以说:秋风吹黄了稻子。)

③秋天有许多区别于其他季节的景物,下面就请你们各自选择四种景物,用上几个贴切形象的动词仿说一段话,再把它写下来。除了写秋天的景物,也可以写夏天或冬天的景物。

举例:

△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秋风吹黄了稻子,吹走了大雁,吹落了树叶,吹红了满山的枫叶。

△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寒风吹枯了小草,吹冻了小河,吹白了芦花,吹开了芳香扑鼻的腊梅。

同学们通过学习文中的佳段,能够举一反三地说写几段精彩的文字,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课文。

3、齐读,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2人分角色朗读竺爷爷和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5、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他们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出示句子,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

“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

...地快步走到前院。”体现出竺可桢得到第一..........,立即兴冲冲

朵杏花开放的准确时间的激动心情。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记下”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记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板书:一丝不苟]

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一丝不苟”这一点。

四、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精确”——非常准确。结合前文来说说。

3、竺爷爷作为一名物候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五、检测评学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2、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六、作业设计

仿照课文第二段,练写片段,题目是《买菜》

读课文第二段,总结这一段中对话集中时记录的形式特征。

(1)每人说一段话便独立成一个自然段。

(2)可写提示语,也可不写。

【板书设计】

2 第一朵杏花

竺可桢

一丝不苟

精确观察

【教学反思】

课题 3 燕子

【教学总目标】

1.知识目标: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体会比喻、拟人在课文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让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

3.情感目标:通过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文章的语言描写,感受小燕子活泼可爱的特点。

【教学难点】

从字里行间中感受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积累文章中的好词佳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百花争艳;体会比喻、拟人在课文中的作用。让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

【教学重点】

通过文章的语言描写,感受小燕子活泼可爱的特点。

【教学难点】

从字里行间中感受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积累文章中的好词佳句。

【课前预学】

1、查字典理解词语

俊俏、掠、赶集、翼尖、荡漾。

2、燕子知识搜集

3、朗读课文,想想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一身乌黑光滑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燕子)

2.板书课题:指导“燕”字的写法。(“廿”是燕头,“口”是燕身,“北”是燕子的翅膀,“灬”是燕子的尾巴。)齐读课题。

3.猜一猜:课文可能会写燕子的哪些方面?

4.快速浏览课文,验证阅读猜想,整体感知课文。板书:外形、飞行、停息。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写作顺序。

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简洁地写出每段的主要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提升段意:第一段:主要写了燕子的外形特点。

第二段:主要写了在烂漫无比的春天,燕子赶来了。第三段:主要写了飞行中的燕子轻快俊美。第四段:主要写了休息中的燕子谱写春歌。

二、学习第一部分——外形。

导学提示:

给出学习目标及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组长指读,组员认读,读错的,重点纠正。

1、互查互学生字词。A.认读易读错的词。B.认读词组。

出示词组:乌黑光亮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学习方式:组员轮读词组,再到文中找到类似的词组在组内读一读。

2、全班交流:A.小组汇报。B.听写词语,小组四人互改。 C.开火车读词组。

学生试学:根据学习方式,开展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听写生字词:

微风掠过稻子荡漾几痕细线

组员运用学过的记字方法迅速识记生字一分钟,交流好的识记方法。

合作共学:

1、出示词语:翼翅沾小圆晕电线杆。重点纠正:小圆晕(yùn)、电线杆(ɡān)。

2、出示词组:乌黑光亮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读词组,再到文中找到类似的词组汇报读一读。

3、听写生字词:微风掠过稻子荡漾几痕细线。交流好的识记方法。

4、全班交流: A.小组汇报。

5、听写词语,小组四人互改。 C.开火车读词组。

三、读书表达,感受燕子的特点

导学提示:

1.对照板书,说说课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燕子。(外形、飞行、停息)

2.我们平时只注意写了什么,很少注意作者是怎么写的。现在你要用眼睛去发现他是怎么写的?

学生试学:小组合作,按照自学单的提示体会第一自然段的表达方法:

A.作者写了燕子的哪几个部位?圈出它们的不同特点,想一想为什么只写这几个部位?

B.小组合作,说一说这段文字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

C.体会作者的情感,通过背诵表达出来。

D.仿照这样的句式,描写你喜爱的一种小动物或人物。

(2)小组汇报。小组长安排组员汇报学习成果,每个组员都要发言,其他小组可以补充。

合作共学:

出示描写外形的语段(第一自然段)

一身乌黑光滑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

的小燕子。

1、课文叙述的顺序是什么?(板书:羽毛翅膀尾巴)从整体到局部。抓住了燕子(活泼机灵)的特点。找出这一节三个量词。(“一身”“一对”“一个”)

2、小燕子的全身以及各个部分长得怎么样呢?一齐轻轻地读课文。

这一小节最后一个分句在小节中起什么作用?(指点: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又是美的,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的形象。这一句在小节中起了概括的作用,朗读时,音调可提高些,“小燕子”的“小”要轻些,突出“小”,突出它的可爱。)小结:这一部分写出了燕子的外形美。

出示“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作者把(草,芽,花)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春天一到,花草好像约好了似的热热闹闹地生长起来

4.“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中的“赶”字“赶”字用拟人手法,1、准确、传神地刻画了燕子飞行的样子,2、突出燕子飞行的轻快,3、富有感情色彩,展现燕子的兴致勃勃,使人感到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四、检测评学

完成课堂练习纸。

五、作业设计

仿照第一自然段,进行片段练习。

【板书设计】

3 燕子

外形(整体到局部)

羽毛翅膀尾巴活泼机灵

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积累优美词句,背诵相关段落。在教师的引导下,合作探究学习,了解燕子的外形及活动情况,学习作者由近及远,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和具体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合作探究学习,了解燕子的外形及活动情况,学习作者由近及远,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和具体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进行片段练习。

【课前预学】

仔细阅读课文1-3自然段。

1、用“春”开头,写四个4字词语。

2、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第一自然段每一句话是写燕子的(C)A、羽毛B、尾巴C、外形

“赶集”的“集”字的意思是(B)

A、会合

B、定期的交易场所

C、著作

3、按要求划句子。

用“——”划出描写燕子飞行速度的句子。用“~~”划出描写燕子飞行轻快的句子。

4、填空

(1)描写燕子飞行姿势的词语是(斜着身子)、(掠过)。

(2)在描写春景中,用来说明赶集的事物是指(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

(3)描写燕子外形的词语是(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这样写是为了说明燕子(活泼机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金钥匙。说明本节课学习内容:爱护图书。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抓重点词绘飞燕、停燕——感受燕子的飞行美与停歇美)

导学提示:在这迷人的春光里,小燕子在忙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出示自学指导:请你轻轻地读一读三、四自然段。你感觉到哪一个词,哪一个句子,它描写的美是很独特的,看看它是怎么写的。用笔把它画下来,体会一下。

学生试学:根据自学指导自学。指名汇报:(鼓励学生汇报的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话,说出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合作共学:

出示描写燕子飞行的语段(第三自然段)描写燕子停息的语段(第四自然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哪位同学能来背一背?(《春晓》《咏柳》……) 2.引出诗题:这些古诗都写了春天的景致,接下来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读写“宿”字。“宿”书写时宝盖头不能写得太宽,适当提醒。) 3.解释诗题:根据诗题,你觉得作者在哪里住宿?(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拨: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开的店。诗题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再齐读诗题。 4.导入新课: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乡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你想知道这是怎样有趣的一首诗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自主交流: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学习。在相应的字下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注意。

3.朗读节奏。(出示朗读的节奏)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4.自主练习:这次你一定能更有节奏地朗读好这首诗了,赶紧自己试试吧。 5.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指名读、同桌读、小组比赛读、集体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画面,让我也来读一读,好吗?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说说老师读得好在哪里。 (朗读时注意前两句语调平稳、柔和一些,渲染一种宁静、柔美的乡村环境氛围;第三句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句“无处寻”读得慢而稳一点,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2.学学老师,自己再读读诗歌。 3.讲诗歌,读诗歌。 (1)“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描写了什么?(篱: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阴:树荫。描写景象: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一直伸向远方,树枝上新生出的绿叶还没有形成树荫。) 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景物的特点吗? 男生一起来读一读。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描写了什么?(描写景象: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那蝴蝶飞入金黄的油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一) 1 2 1 古诗词三首 3 课型:古诗词 4 教学目标 5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6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7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8 话 说说诗句的意思。 9 10 德育目标:让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11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 12 教学方法: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13 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 14 教学准备: 1、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15 16 2、多媒体课件 17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18 19 第一课时 20 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 21 22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 23 24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5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6 27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28 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9 2.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30 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31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32 33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34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35 36 2.检查自学。 37 ①指读全诗。(正音) 38 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39 (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 40 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 41 42 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43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44 45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2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2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二) 第五单元 17 触摸春天 课型: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 P一、一望无垠;两面三刀;三心二意;四面八方;五彩缤纷;六神无主;七上八下;八面玲珑;九牛一毛;十全十美;百花齐放;千方百计;万劫不复 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德育目标: 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 生活。 教学重点: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课前准备 1.提前阅读整组课文,初步感知本组课文内容,自学生字。 2、师生共同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图片及影像资料。 教学方法: 学生提出自己读不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讨论。结合 讨论,指导学生朗读。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分享信息 1.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热爱生命的 有关资料。 2.全班交流: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介绍,如可以概括来谈热爱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简要谈谈 某一类人的主要事迹,还可以具体介绍某一个人的感人故事。 二、激情导入,感知课文 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感到吃不饱,而成绩差的学生又常常吃不了。这就给我的教学提出了一个难题,必须保证优生够吃,差生能吃。不然,都会有意见的。我应采用的方法,在作业中使用自助餐的形式,要求必须全面完成的基础上,优生可以自选一些操作实践题,使之能够有所为。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觉得这方法应该有效。 1.教师导入:同学们介绍的这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动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就如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 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板书:触摸春天) 2.由题设问: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些什么?读过课文之后,你又 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三、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四、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 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⑵、理解“看不厌”: 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 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⑶、品析: 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这又是为什么呢?敬亭山也把李白当作了──神。而神总是“超凡”的,神总是“脱俗”的。 ⑷联系《夜宿山寺》和《望庐山瀑布》更深地体会超凡脱俗、寄情山水。 四、品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感悟:既然找到了自己的朋友,而且是那么知心的朋友,李白还孤独吗?这时候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⑵品析: 那《独坐敬亭山》中的“独”是不是作者用词不当啊?以“不独”写“独”又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 ⑶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带着高兴的心情读。 五、表情朗读,升华诗意 1、古诗是激情和想像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独坐敬亭山》看似写景,实在抒发作者的感情,就让我们也带上作者的感情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2、背诵全诗。 3、默写全诗。 六、回顾总结,受之以渔 以前,我们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的讨论,或者是画诗、表演来学习古诗,今天,我们又是怎样学诗的呢?学生自己总结:晓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还有画一画的方法。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表面)独(内心)不独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为减少教师备课的工作量,提高教学工作效率,教学方案的设计内容应简单明了,准确到位,真正起到授课依据的作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供大家参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1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情的能力。 3、按空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 5、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受到这一神奇的溶洞。激发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写作特点,培养有条理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 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介绍课文及作者 1、课文,游记: 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情景。 2、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吴县人。作品有《隔膜》、《城中》和《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1957年叶圣陶先生60多岁时,游览了“双龙洞”、“冰壶洞”,见《小传十篇》。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文: 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划出不懂的词语。 2、集体讨论难字、新词: ⑴ 读音: wān jí rǔ sǔn 蜿蜒即使石钟乳石笋 ⑵ 新词: 孔隙突兀森郁 四、读熟课文 1、散读。 2、小组读。 五、思考写作顺序,试着划段 第二课时 一、理清层次,划分段落

1、默读: 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的? 游览顺序──空间位置变换。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自然段)交待时间、地点、事件。 第二段(2~3自然段)路上见闻。 第三段(4~8自然段)游览经过。 二、讲读 1、指名读第一段: 分析:这是一篇游记,且开篇点题,交待了时间、地点。 2、学习第二段: 作者从金华城出发,经过罗甸,渐渐入山,记写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 提问: ⑴ 作者看到哪些景物?用笔划一下: 溪流:时而…时而…时而。 ⑵ 什么叫迎着溪流?人怎么走? 逆流而上(游览的一条“暗线”) ⑶ 理清这部分叙述顺序: 金华→罗甸→入山→洞口 3、小结: 作者以“那溪流就是从洞口里流出来的”,引出描写重点──双龙洞。 第三课时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最新版)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 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学重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1.激趣导入 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 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一、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二、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2、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三、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2、交流诗意。 四、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2018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二、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预习: 1. 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1. 谈话引入: 2. 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3. 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4. 分组学习 读熟三首诗,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5. 指导朗读。 四、教学反思: 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指导学生朗读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导背诵。一节课,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古诗,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

一首。这样的课堂拓展,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课堂拓展,教一带一”的方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基本理念。 我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看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作品。 在这堂课上,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一个环节上媒体没有同步,比如板书当中的一些失误,以及在随机问答中的不够严密等,都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或者说是设想的不够严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课后充满懊恼,并一次次告诫自己:今后上课务必要认真、再认真,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2. 桂林山水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备课记录年级四科目语文时间-9-1单元序号一单元内容自然奇观备课小组成员四年级语文老师中心发言人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字词,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重、难点重点:掌握本单元字词,理解课文内容。难点:体会表达,学会运用。单元练习抄写字词。积累优美语句、语段。课时分配课次1234 园地复习测试讲评课时21213221 共14课时检测时间-9-13单元授课时间从第1周至第2周9月2日至9月13日课时教案课题1 观潮教案序号1-1-1授课时间年9 月2日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初步理解钱塘江大潮的自然之美。点难点教学重重点:朗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难点: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教学准备 1、钱塘江大潮的有关资料。2。有关图片。板书设计1 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教后感在教学《观潮》一文

时,为了让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我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了借助多媒体展现大潮,体会它的壮观。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让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 17 触摸春天 课型: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 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德育目标: 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 生活。 教学重点: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课前准备 1.提前阅读整组课文,初步感知本组课文内容,自学生字。 2、师生共同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图片及影像资料。 教学方法: 学生提出自己读不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讨论。结合讨论,指导学生朗读。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分享信息 1.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热爱生命的

有关资料。 2.全班交流: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介绍,如可以概括来谈热爱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简要谈谈 某一类人的主要事迹,还可以具体介绍某一个人的感人故事。 二、激情导入,感知课文 1.教师导入:同学们介绍的这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动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就如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 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板书:触摸春天) 2.由题设问: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些什么?读过课文之后,你又 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三、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四、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自学生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练习给生字组词。 4.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指导“瞬”字的书写。 五、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1.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试着 说一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与”“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二、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2、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3、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4、分组学习 读熟三首诗,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5、指导朗读。 四、教学反思: 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指导学生朗读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导背诵。一节课,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古诗,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一首。这样的课堂拓展,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课堂拓展,教一带一”的方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又就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基本理念。 我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瞧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就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就是在欣赏作品。 在这堂课上,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一个环节上媒体没有同步,比如板书当中的一些失误,以及在随机问答中的不够严密等,都就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或者说就是设想的不够严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课后充满懊恼,并一次次告诫自己:今后上课务必要认真、再认真,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2、桂林山水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瞧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与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画一画这两句。、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理解“看不厌”: 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品析: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公开课教案 24*《麦哨》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教学准备:《牧童短笛》的音乐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直观激趣 播放课件,观看乡村生活的场面,让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理解课文的意境。 2、读激情 教师配乐读全文。要求学生闭目静听,全身心地感受课文的美好意境。 3、初读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4、互助识字 相互交流生字学习情况,出示生字“畔、兜、穗、裹、嚼、肺、腑、撩”,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择一个生字(越多越好)准备参与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应),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说说自己曾经见过的字,自己容易写错读错的字,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二、感悟文章 1、步入“欢快、柔美”的课堂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醉。课文有两个词语特别重要,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 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后,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看看谁是老师“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2、理解“欢快、柔美” (1)教师板书“欢快、柔美”,然后问学生:“欢快、柔美”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欢快、柔美”地干什么? (2)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第一次感受人们的“欢快、柔美”。 (3)你平时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是“欢快、柔美”? 从文本向生活拓展,使学生认识到“欢快、柔美的生活”是建立在一定的环境下和一定的基础上的,需要一定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随随便便就能过上“欢

最新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共107页)

最新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共107页) 1.种子 教材分析: 本文讲的是在采集的树种中,有个小女孩较大树种虽然不多,但粒粒饱满,显然是精心挑选的,表现了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特点和纯朴、诚实的个性,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小女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一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羞涩惭愧凝望惟恐小心翼翼 四、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周日期次一教学内容时 2.22-2.2开学报名(4) 习惯篇(2) 1《走,8 8 二 2.29-3.6 我们去植树》(2) 2《第一朵杏花》(2) 3《燕子》(2) 8 4《古诗两首》(2) 习作一(2) 三 3.7-3.13 习作一(2) 练习1(3) 单8 元测试(3) 5《苹果里的五角星》(2) 6《最8 四 3.14-3.2佳路径》(2) 0 7《人类的老师》(2) 习作2(2) 五 3.21-3.2习作2(2) 练习2(3) 单元测试8 7 (3) 8《三顾茅庐》(2)

9《祁黄8 羊》(2) 六 3.28-4.3 10《公仪休拒收礼物》(2) 习作3(2)X| k |B| 1 . c|O |m 七八 4.4-4.10 习作3(2) 练习3(3) 单元测6 试(1) 4.11-4.1单元测试(3) 11《永远的8 清明节放假课备注 7 白衣战士》(2) 12《“番茄太阳”》(2) 13《第一次抱母亲》(1) 九 4.18-4.24 13《第一次抱母亲》(1) 14、《我不8 是最弱小的》(2) 《习作》4(4) 练习4(1) 练习4(2) 单元测试(4) 期8 中测试(2) 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4.25-5.1 5.2-5.8 期中测试(2) 15、《鸟语》(2) 166 《天鹅的故事》(2)

17《生命的壮歌》(2) 习作5(4) 8 练习5(2) 五一放假 5.9-5.15 5.16-5.2练习5(1) 单元测试(4) 18《沙8 2 5.23-5.29 漠中的绿洲》(2) 19《云雀的心愿》(2) 20《古诗两首》8 (2) 习作6(3) 练习6(1) 练习6(2) 单元测试(4) 21《爱8 因斯坦和小女孩》(2)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2) 23《黄河6 的主人》(2)习作7(2) 5.30- 6.5 6.6-6.12 端午节放假 6.13-6.1习作7(2) 练习7(3) 单元8 七十八十九二十 9 6.20-6.26 测试(3) 单元测试(1) 期末复习 8 6.27-7.3 期末复习 8 7.4-7.10 期末检测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学生在低年级、三年级养成的学习习惯,不管好与坏,到了高年级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所以说,四年级是很关键的一个学年。 本班学生有57名学习,他们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的不牢固,学习习惯不够好,心浮气躁。上课时忙着各说各的,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协作精神差,集体观念不够强,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看来,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40篇。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材措施 (一)识字、写字教学 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用识字规律认记生字。对于书写练习,除课堂生字学习指导外,主要凭借本册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爱好。 (二)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 (1)指导朗读、默读。 本册的朗读要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教师可以根据要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最新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重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时:13课时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 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 第一节 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 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 抄写生字。 2. 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 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 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 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 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4. 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1. 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必备】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1:七月的天山 学习目标 ①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语句并积累。 ④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挂图;画有导游线路的小黑板;天山景物课件。 ●直接揭题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 ●学生自学 带着过渡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让学生列出作者的游览路线)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像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如疑难词有:炎暑、山涧、饮马、索绕等。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这句,需要结合图片点拨感受。 ●合作学习 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中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如:写雪峰、雪水时的确切比喻;“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一句,用了许多叠词,读起来别有韵味,让人感受到原始森林幽静的美;还有描写花海的排比句;“人浮在花海上”中的“浮”字等,都是值得研读的句子。

●班级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这样,“足不出户,也可以游遍千山万水”。 ●摘抄优美词句 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作业:复习词语卡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2:将心比心 学习目标 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字词卡片。 A案 ●揭示课题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将心比心》,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①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 ②前后四个同学按段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句子。 ③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①自学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一、激趣导入 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 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二、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2、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2、交流诗意。 五、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 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七.课后记: 第二课时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锡是怎样描写的。 二、自由吟读 1、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2、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集体理解。 三、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镜未磨”写出了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遥看,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引导赏析 1、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2、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课后记: 第三课时 忆江南 一、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指名看图说出意思。朗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曾:曾经。谙:熟悉。胜:超过,胜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