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就业的因素分析

影响就业的因素分析

影响就业的因素分析
影响就业的因素分析

影响就业的因素分析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稳定的基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力逐步减弱,增加就业已成为摆在世界各国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特别是处于转型期的我国而言,扩大就业更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数据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创造就业的能力下降,明显的标志是就业弹性下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为9.3%,就业增长率为3.0%,就业弹性系数为0.322,在九十年代前期GDP年均增长率为12%,就业增长率为1.2%,就业增长弹性系数为0.1,二十世纪末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为8.3%,就业增长率为0.9%,就业弹性系数为0.1,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之间的联系被大大削弱。原因何在?本文将利用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及数量分析工具对就业的相关促进因素作一些探讨。通过考察就业形势及相关因素的现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关于就业的相关理论

(一)柯布—道格拉斯产出模型: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理论,产出的增长主要取决于投入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产出函数Y=AKαLβ表明产出的增长必须有总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投入资本的增加或劳动力的增加。根据单一要素增加,边际产品递减的规律,产出函数中任意要素的单独增长都不可能使产出持续增长。因此就业的增加不仅与资本投入相关,而且还与劳动者的质量,即人们的生活水平相关。

(二)达尔·尼夫的知识经济理论:达尔·尼夫认为:“国内的增长不是由于市场份额的扩大和加强而引起的,而是通过引入创造新市场的全新技术或提供解决问题的服务而实现的。创造这些技术和服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不论是在个人、组织还是国家水平上,日益成为经济增长和繁荣的关键”。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结构在调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个显著的变化是以物品为基础的增长明显地转向高技能、高技术和以服务为基础的增长。高技能服务对GNP的贡献率正在增长。

(三)罗默内生模型:罗默1990年提出的内生模型是Q=HαLβ∑Xi1-α-β,Xi为耐用资本设备,i为设备编号,H是致力于最终产品的人力资本、L是劳

动力。这里,罗默提出了人力资本变量和固定资本变量。

二、模型设定

根据以上理论分析,把模型设定为:

LnL=C+C1Ln (G)+C2Ln(E)+C3Ln(T)+U

其中:L代表就业,用就业人数表示;G代表生产规模,用国内生产总值表示;E代表人力资本,用恩格尔系数表示;T代表经济结构,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表示。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年选取从1978到2003年中全国的就业人数、GDP值、恩格尔系数(取城镇和农村的加权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数据如下:

三、参数估计

将模型简化为:Y=C+C1X1+C2X2+C3X3+U

用Eviews估计结果为: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1/05/06 Time: 21:18

Sample(adjusted): 2 17

Included observations: 15

Excluded observations: 1 after adjusting endpoints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X1 0.176760 0.036440 4.850740 0.0005

X2 0.290372 0.299889 0.968264 0.3537

X3 0.010900 0.020742 0.525493 0.6097

C 7.977356 1.424507 5.600084 0.0002

R-squared 0.894882 Mean dependent var 11.07279

Adjusted R-squared 0.866213 S.D. dependent var 0.156328

S.E. of regression 0.057180 Akaike info criterion -2.662058

Sum squared resid 0.035965 Schwarz criterion -2.473245

Log likelihood 23.96544 F-statistic 31.21477

Durbin-Watson stat 0.759089 Prob(F-statistic) 0.000011

Y=7.977356+ 0.176760X1+0.29072X2+0.010900X3

t=(5.600084)(4.850740)(0.968264)(0.525493)

R^2=0.894882 修正的R^2=0.866213

四、检验及修正

1.经济意义检验

从上表可以看出,各指标符号符合经济理论和经济实际。说明具有经济意义。

2.统计推断检验

从回归结果看出,模型的拟和优度较好(R^2=0.894882),F统计量的值在显著性水平α=0.05的情况下也较显著。说明从总体上就业与解释变量之间线形关系显著。

3.计量经济学检验

⑴多重共线形检验:①X2

X3 的t值均小于2,说明这两个变量对Y的影

响不显著,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这里采用简单相关系数矩阵对其进行检验:

X1 X2 X3

X1 1.000000 -0.841638 0.394185

X2 -0.841638 1.000000 -0.143380

X3 0.394185 -0.143380 1.000000

从结果可知:X1与X2存在相关。

②修正:采用逐步回归法对其进行补救。根据以上分析,由于X1的t值最大,线形关系强,因此把X1的为基本变量,然后将其余解释变量逐一代入X1的回归方程。分析可得:

加X2入,拟和优度略有改变,但X2的t值不显著。故X2应删去;加入X3进行回归的情况和X2相同,其t值也不显著。因此应舍去X3。

模型修改为:Y=C+C1 X+U

新模型估计结果如下:

X1 0.164125 0.013469 12.18554 0.0000

R-squared 0.902728 Mean dependent var 11.05909

Adjusted R-squared 0.896649 S.D. dependent var 0.186201

S.E. of regression 0.059861 Akaike info criterion -2.689157

Sum squared resid 0.057333 Schwarz criterion -2.590227

Log likelihood 26.20241 F-statistic 148.4875

⑵一阶自相关检验:①从模型设定来看,没有违背D-W检验的假设条件。因此可以用D-W检验来检验模型是否存在一阶自相关。根据上表中估计的结果,由DW=0.480305,给定显著水平α=0.05,查D-W表,得di =0.902, du=1.118因为D-W统计量为0.480305< di =0.902,根据判定域可知,随机误差项存在正的一阶自相关,需要修正。

②修正:采用Cochrane-Orcutt迭代法,得到如下结果: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10.37470 0.646619 16.04454 0.0000

X 0.072432 0.056166 1.289606 0.2181

AR(1) 0.728314 0.097755 7.450427 0.0000

R-squared 0.953821 Mean dependent var 11.08607

Adjusted R-squared 0.947224 S.D. dependent var 0.151382

S.E. of regression 0.034777 Akaike info criterion -3.720937

Sum squared resid 0.016932 Schwarz criterion -3.573899 Log likelihood 34.62796 F-statistic 144.5845 Durbin-Watson stat 1.887656 Prob(F-statistic) 0.000000

Inverted AR Roots

.73

DW=1.887655大于临界上限,落在接受H 0区域,表明模型中没有自相关。

⑶异方差检验

①检验:利用ARCH 检验法检验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 结果如下:

计算(n-P)R^2=18*0.3788=6.8184

(4)确定模型

Y = 10.37470+ 0.072432X 由于该模型的回归结果、t 值以及F 统计值均显著,且不存在计量经济学问题,因此最后定型为此。

五、对模型的经济解释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ARCH Test: F-statistic 2.235989 Probability 0.141210 Test Equation:

Dependent Variable: RESID^2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1/05/06 Time: 11:08 Sample(adjusted): 4 18

Included observations: 15 after adjusting endpoints

C 0.001760 0.001585 1.110184 0.2906 RESID^2(-1) 0.734641 0.297166 2.472157 0.0310 RESID^2(-2) -0.341738 0.352101 -0.970568 0.3526 RESID^2(-3) 0.056149

0.295419

0.190064

0.8527 R-squared

0.378811 Mean dependent var 0.003054 Adjusted R-squared 0.209395 S.D. dependent var 0.005027 S.E. of regression 0.004470 Akaike info criterion -7.759623 Sum squared resid 0.000220 Schwarz criterion -7.570810 Log likelihood 62.19717 F-statistic 2.235989 Durbin-Watson stat

2.023931 Prob(F-statistic)

0.141210

1.经济解释

中国是一个转型发展中国家,其影响就业的因素既有自身客观实际又具有市场经济发展的共性特点。从模型可以看出:

⑴经济增长是影响就业的最显著的因素,二者之间成正向关系。事实上,长期以来,我国保持比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是依靠经济扩张带动就业。但是,近几年的资料显示,我国的就业增长弹性系数已经持续下降。就业弹性降低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企业为提高效率既要增加资本密集程度又要不断精简大量冗员,二者的综合作用造成企业吸收新增劳动力的空间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在于经济结构的调整,过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萎缩,新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尚没有建立和形成,从而造成总体经济增长吸收就业能力的下降。因此,虽然就业机会的扩大依赖于经济的增长,如果缺乏相应的政策,经济增长也不会自动转化为就业机会的扩大。

⑵根据先验信息,恩格尔系数与就业有正向关系。因为恩格尔系数的降低,表明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支出增加,即人力资本投入增加。而我们从模型得到的结果看,人力资本投入对就业的影响不是特别显著。这就表明目前我国政府对教育培训投入不足或现有投入效益不明显,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正说明这个问题。

⑶从模型还可以看出经济结构对就业的影响并不显著,说明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的成效并不大。结构调整的实质是创造性摧毁,而创造就业并不简单地等于就业增长,这与就业的结构类型与结构调整的阶段有关。目前中国正处在结构调整的初期,出现“无就业增长”符合经济规律。

2.存在原因

⑴以上分析均是就模型本身而得出的结论,但事实上我们的模型解释变量的t值比较大,因此有可能是伪回归。产生伪回归的原因是时间序列数据不连续或者数据不稳定。

⑵根据先验信息,教育投入对就业的影响应该是显著的,按理说这个解释变量被删除可能是不正确的。但是,如果不删除该变量,多重共线性又无法消除。

⑶对于“经济结构”变量的指数化问题,笔者采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来替代是否合理?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其规模的扩大必然排挤私人投资,这样必然地影响经济结构的调整。

六、政策建议

解决劳动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虽然涉及因素很多,但其决定性因素还在于扩大生产规模。教育影响的人力资本因素、体制改革、制度变迁形成的经济结构调整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就业。鉴于以上模型最终结果中反映出的我国就业的现实状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具体讲,就是要认真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四个注重”:在产业类型上,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企业规模上,注重扶持中小企业;在经济类型上,注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就业方式上,注重灵活多样的形式。

2、加强和细化就业培训。采取更多的培训方式,努力提高人的素质,改变资源禀赋结构,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条件。

3、增加就业资金投入。一是要加大中央转移支付力度。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用于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的资金,应逐步随下岗职工并轨转入失业的情况,重点转向用于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二是要增加地方财政的就业投入,建立促进就业基金。三是要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作用。改革失业保险制度,调整失业保险的支出结构,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⑴《计量经济学》主编:庞皓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

⑵《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4年)》

⑶冯煜:析中国转型时期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J〕,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02,(1)。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就业压力的加大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然而,大学生待业并不是因为单方面的供给过剩而造成的,某些地区和单位同样也有着大量的人才需求,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单位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才,整个社会形成了一种“就业鸿沟”。目前,大学生待业只是人才的相对过剩,这种供需之间的矛盾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中国高校教育体制近几年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但在院系、专业和课程设置等方面与市场存在脱节,大学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在就业所需要的职业观念、知识、方法和专业技能等方面却缺乏系统性的培养,导致了大学生的“就业力”不足,这是造成“就业鸿沟”的重要原因! 影响当前我国就业形势的主要因素【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研究】 影响就业的因素非常多,就我国目前而言,人口﹑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优化﹑ 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等因素对就业影响较大。 1.人口红利使得劳动力供给总量绝对过剩 一国或一地区的人口总量决定着劳动力的供给,新增劳动力不断的增多,劳动力的 转移都会对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劳动力供给总量直接决定参与劳动的人数是供大于求 还是供不应求,决定了一国是否是充分就业。劳动参与率是要求参加劳动的人数与劳动 力总量之比,一国的劳动参与率越高,所面临的就业压力也就越大。劳动力迁移影响就 业的区域结构,人们往往从生活水平和工资水平较低的地区向较高的地区迁移,尤其表 现在城乡之间的迁移。我国人口总量过大,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约占世 界劳动力总量的四分之一。并且人口规模还在继续扩大,导致劳动力供给相对过剩,就 业供给量大大超过需求量。另外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 也带来比较严重的城市就业压力。 2.经济体制改革使得劳动力相对过剩 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匹配的是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而市场经济实行的是市场化就业 制度,我国目前由于仍处于经济体制的转型期,市场制度尚不成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有企业由政 府的附属部门逐渐转变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这样在追求利润最大化原则和严格的成本制 约机制作用下,他们必然会按市场经济的原则去配置劳动力要素,消除内部隐性失业, 裁减“冗员”,产生很多下岗型失业人员。同时,在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作用 下,那些产品滞销、管理不善、长期亏损的国有企业,将失去“体制特权”的保护,面 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得不以破产、拍卖、兼并等形式退出市场,或者重新优化组合。 这些企业失业人员也使得我国劳动力相对过剩,他们的安置也对我国的就业形成了一定 的压力。 3.产业结构升级使得劳动力供给出现结构性失衡 经济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的过程,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经 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加快,我国的劳动力不断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使我 国的就业结构也在不断的优化,如下表 3-1 所示,我国的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所占比重在 逐年下降,而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在逐年上升。 随着农村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大量的农业劳动力急需转移出来,但乡镇企业吸 纳劳动力的能力日益减弱,致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变得尤为突出,这就使得城 镇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的升级使得我国劳动力供给出现结构性失衡。 4.技术进步 随着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先进设备逐渐取代落后设备,先进的机器设备又会取

影响就业的因素分析

影响就业的因素分析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稳定的基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力逐步减弱,增加就业已成为摆在世界各国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特别是处于转型期的我国而言,扩大就业更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数据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创造就业的能力下降,明显的标志是就业弹性下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为9.3%,就业增长率为3.0%,就业弹性系数为0.322,在九十年代前期GDP年均增长率为12%,就业增长率为1.2%,就业增长弹性系数为0.1,二十世纪末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为8.3%,就业增长率为0.9%,就业弹性系数为0.1,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之间的联系被大大削弱。原因何在?本文将利用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及数量分析工具对就业的相关促进因素作一些探讨。通过考察就业形势及相关因素的现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关于就业的相关理论 (一)柯布—道格拉斯产出模型: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理论,产出的增长主要取决于投入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产出函数Y=AKαLβ表明产出的增长必须有总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投入资本的增加或劳动力的增加。根据单一要素增加,边际产品递减的规律,产出函数中任意要素的单独增长都不可能使产出持续增长。因此就业的增加不仅与资本投入相关,而且还与劳动者的质量,即人们的生活水平相关。 (二)达尔·尼夫的知识经济理论:达尔·尼夫认为:“国内的增长不是由于市场份额的扩大和加强而引起的,而是通过引入创造新市场的全新技术或提供解决问题的服务而实现的。创造这些技术和服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不论是在个人、组织还是国家水平上,日益成为经济增长和繁荣的关键”。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结构在调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个显著的变化是以物品为基础的增长明显地转向高技能、高技术和以服务为基础的增长。高技能服务对GNP的贡献率正在增长。 (三)罗默内生模型:罗默1990年提出的内生模型是Q=HαLβ∑Xi1-α-β,Xi为耐用资本设备,i为设备编号,H是致力于最终产品的人力资本、L是劳

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

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毕业生大量增加的高峰已经来临多年,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788万人,比2010年增长100万人。按照经济学的观点,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80-100万个,由于我国经济正在进行结构调整,2002年至2007年五年中同期的社会新增加就业岗位基本稳定在每年900万个,2012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也没有明显的增长。可以说,人力资源市场的供需矛盾趋于紧张,特别是2012年以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凸显出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 1.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之下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 1953年的我过高等院校仅148所,在校学生仅有21万人,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不断的推进,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国高等教育不仅在数量上翻了几十倍,质量上也比最初的高等教育的水平提高了很多,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人数的领头国家,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也跻身世界第二的位置,成为高等教育的大国。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院校就不断的扩招学生,这样的背景之下,我过的教育规模与水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 由此可见,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向大众化的方向发展,这种背景之下,大学生就业也从原来的精英化转向了大众化,在20世纪80、90年代,大学生属于稀缺资源,这个时候的大学生从来没有为就业的问题而烦恼过,而到了大众化教育的阶段,大学生显然没有之前那么的抢手,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就成了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问题,原本为大学生分配工作的制度也逐渐取消,目前的就业现状已经不再是单项选择了,不在是大学生选择单位了,单位也有了选择大学生的权利,这样的情况之下,大学生的危机意识逐渐加强了。 2.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正在不断的增加,市场的需求量却增长缓慢,同时由于社会待业人员、考研人员也处于不断的扩大,导致我国就业率下降明显。教育部直属院校毕业生和部委院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基本相同,一般能够在85%左右,但是地方普通大学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相对要低得多,一般在50%左右。 从社会单位用人需求来看,对研究生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对本科生需求正常,

影响就业率的因素

网友采纳 2006-10-08 12:24 影响就业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一,与学生数量有关系,近几年高校连续扩招,学生增量大,就业难度也相对增大;其二,与生源质量有关系,学校招生时生源质量好的,毕业时优秀率一般比较高,就业率相对比较好;其三,与学校培养质量有关系,品牌比较好,办学质量比较高,在社会上影响较大的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相对比较好;其四,与毕业生所学的学科和专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程度有关系,如果学科和专业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就业率就高一些;其五,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相对提高,以前要本科生的,现在只要硕士生甚至博士生,本科生就业就相对困难;另外,现在也出现了用人单位只要男生、不要女生的现象,男生就业率相对高一点。从学生这方面来看,部分学生就业期望值比较高,摆不正自己和社会需求的关系,只想从事收入比较高的工作和到大城市工作,结果出现需要人的地方没人去,不需要人的地方毕业生抢着去的现象。 高等学校要把学生就业作为一件大事,成立专门研究或从事学生就业工作的机构,学生一入校,即把就业纳入日程,从毕业前的临时指导变成全天候的服务。 首先,把好入口关,尽量提高生源质量。要严格控制调剂指标,增加公开招生的数量,尽力吸引优秀学生。其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既要夯实基础,又要强化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比如,针对部分学生英语听力、口语较差,积极参加教育部“英语课程改革”,增强学生英语交流和应用能力;要以人为本,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允许学生转专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创造条件;增加双学位学生招生量,使学生除了本专业之外,可以多学其他专业和知识;另外,经济、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快,社会用人的需求变化大,高校要加强学校与科技、经济和地方的密切联系,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的设置和招生数量。最后,由学校共青团开展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按照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要求,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把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实践活动、创新活动等都作比较详细的纪录,并与今后就业联系起来。同时,要启动大学生研究计划,着重提高学生的科学实践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在三、四年级就能参加科学研究活动。总之,要通过各种手段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在学校努力的同时,希望社会和家长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摆正自己求职的期望值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 就业率是对学校办学的检验,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而且,就业率的高低也对学校的社会形象产生影响。但是,就业率并不是衡量高校好坏的惟一标准。

我国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就业形势的因素纷繁复杂,既有来自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人口年龄结构和生育政策的变化等,也有来自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等因素。这些因素当中既有积极有利的方面,也有消极不利的方面,因此需要在仔细分析这些因素影响的基础上预测未来我国的就业趋势变化。 (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将愈发复杂多变 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会通过各种渠道传导到国内,从而对国内的经济和就业产生影响。在经济方面,美国经济的逐渐复苏和欧洲债务危机的逐渐化解都将增强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有利于我国扩大对外贸易和出口,从而带来就业的增长;而印度、巴西、俄罗斯和南非等金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增长乏力又会减弱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在地缘政治方面,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乃至全球经济增长带来较大挑战;与日本、菲律宾等国在领土上的争端和政治上的分歧会使我国双边经贸关系受到一定影响,从而波及我国相关出口企业的就业状况。 (二)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 与就业增长最为密切相关的因素就是经济增长率。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长期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水平,1978-2013年经济增长的平均增速达到了9.8%。然而,我国宏观经济面临三期叠加,潜在增长率将明显下降,2012和2013年的经济增长率均在7.7%左右,预计2014年我国经济增速将回落至7.3%左右。我国经济增速回落属于向新常态的过渡,将逐步由高速回调至中高速增长平台,这种增速的放缓必然会给就业增长带来一定的压力。 (三)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较长时间内,我国实行了独生子女政策,当时是为了应对人口的高生育率和高增长率而采取的强制措施。这一措施在一段时间内确实起到了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快速老龄化社会,2002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7.3%,到2013年这一数值已上升至9.7%。与此同时,我国适龄劳动人口的比重也从2011年开始逐渐下降。为了适应未来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局面,国家人口政策开始调整,从严格的独生子女政策转变为放开“双独”家庭二胎限制再到允许“单独”家庭生养第二个子女。人口生育政策的这种调整将会减少近期育龄妇女的劳动参与率,但将有利于远期劳动力的供给。

我国《就业促进法》实施的影响因素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514854288.html, 我国《就业促进法》实施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本波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0年第10期 《就业促进法》填补了我国就业立法的空白,对于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具有积极的意义。法律的价值在于其实施,各地在就业促进过程中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影响《就业促进法》实施效果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就业形势的变化,法律的可操作性,以及执法环境。在《就业促进法》实施两周年后,对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将有助于法律的进一步落 实和就业促进政策的完善。 一、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是影响《就业促进法》实施的基础性因素 (一)《就业促进法》的立法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城镇就业的矛盾日益突出。而促进就 业的方针政策和就业调控、劳动力市场管理、职业培训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在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上已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就业制定的专项法律在现实中显得十分紧迫。促成《就业立法》的主要因素包括: ——我国面临的巨大就业压力。就业压力主要来源于新增劳动力供给,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等。 ——立法上的空白与缺陷。从既有法律的角度看,就业立法显得滞后,立法数量少、层次低。劳动就业权在宪法中只具有纲领性权利的属性,《劳动法》中关于促进就业的规定过于原 则化,可操作性差。国务院和劳动社会保障部等制定了一批相配套的法规和规章,但其效力层次不一,法律效力有限。 ——政策的局限性。从我国现实来看,除了少量的法律对就业权作了规定外,主要是通过大量的就业政策来保障就业权的实现。虽然政策具有时效性和灵活性,但政策手段有其固有的局 限性,如制定过程主要是党政决策过程,程序不严格,制定时间较短,公众的民主参与程度有限,且 稳定性和强制性不高。 ——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就业促进法》通过确立促进就业的目标、原则以及政府承担促进就业的公共责任等规定,发挥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积极职能,避免政府在履行其职能时出现行政权过度扩大化倾向。 (二)当前落实《就业促进法》的工作重点 《就业促进法》的实施,同样也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影响。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就业的总量矛盾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转轨就业、大学生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

大学生就业及影响因素分析毕业论文

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影响因素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当代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报告 08工业工程一班

一、前言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但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日渐增多,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且有可能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据统计,2010年的毕业生人数758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这一形势和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体系有关,但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有关。事实上,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人才的选择条件没有在有效的时间的传递给大学生,大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这使大学生就业时缺乏足够信息,从而产生就业盲目性。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班对我校经济管理学院的工业工程、金融工程、信息管理、会计这四个专业的大四毕业生进行抽样调查,其中调查问卷的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等方面,希望由此分析出影响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使学生明确就业方向增加就业几率。以下是我班对这段时间的调查总结和报告,不足之处,还望老师指正。 二、调查前期工作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于2010年11月20日—2010年12月15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针对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四毕业生就业因素进行随机调查,在经管院中选择4个有代表性的专业(工业工程,金融工程,信息管理,会计),再在这4个专业中按各专业的男女比例发放问卷,采取了不记名方式的问卷调查。有效问卷100张,回收100张,问卷回收率100%。 (二)调查形式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现在就业因素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经过查找大量资料、预试、反复修改后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单选题和多选题相结合的形式。本次调查问卷发放数量100份,有效问卷100份。 (三)调查流程 1.准备阶段:2010年11月20日-2010年11月25日,班级分组,共分四个小组。我们开始查阅文献,到网上查找资料,并分析,最后一致讨论形成问卷。 2.调查阶段:2010年11月26日-2010年12月1日,确定抽样范围,各小组分

1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1

1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1.1社会因素(1)政府方面。造成大学生就业歧视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对这方面的关注程度不够,就业方面的制度远没有欧美国家那么成熟和完善,尤其是大学生就业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和法制化建设还没有完成,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各种就业歧视现象缺乏道德的软约束和法律的硬约束。(2)高校方面。当今世界正由工业化社会向市场、信息化社会迈进,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整个世界如同一个地球村,这就决定了现代大学必须从过去那种封闭状态走出来。第一,目前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对市场信息的准确预测和科学论证,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第二,高校对人才综合能力培养的质量不过硬。高校内部管理机制仍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内,师资多是过去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因此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力度自然不够,从而导致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第三,“重入口,轻出口”的现象也普遍存在。高校招生与就业工作密不可分,它的运作规律就像工厂生产的产品推销不出去,生产再多再好也是积压品。由于就业工作滞后性,高校在招生时就应根据经济发展、社会人才需求信息相应地调查招生.. 1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1.1社会因素(1)政府方面。造成大学生就业歧视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对这方面的关注程度不够,就业方面的制度远没有欧美国家那么成熟和完善,尤其是大学生就业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和法制化建设还没有完成,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各种就业歧视现象缺乏道德的软约束和法律的硬约束。(2)高校方面。当今世界正由工业化社会向市场、信息化社会迈进,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整个世界如同一个地球村,这就决定了现代大学必须从过去那种封闭状态走出来。第一,目前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对市场信息的准确预测和科学论证,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第二,高校对人才综合能力培养的质量不过硬。高校内部管理机制仍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内,师资多是过去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因此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力度自然不够,从而导致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第三,“重入口,轻出口”的现象也普遍存在。高校招生与就业工作密不可分,它的运作规律就像工厂生产的产品推销不出去,生产再多再好也是积压品。由于就业工作滞后性,高校在招生时就应根据经济发展、社会人才需求信息相应地调查招生.. .学历文凭和知识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老师:贾彦)同学们,一直以来,我们的脑海中都存在着一个误区,即高学历就等于高能力。其实,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其实,一个人的学历、能力的辩证关系是非常微妙的:学历只能证明一个人过去受教育的程度, 并不能说明他具有多高的能力。学历与知识能力之间不成正比, 有学历不一定有能力, 学历高不一定能力高;无学历不一定无能力, 学历低也不一定能力低。也就是说, 学历并不代表一切, 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人才竞争上应该重能力而轻学历。学历故然在求职的开始阶段,会提供一些机会,但如果你没能力也是徒然。众所周知,学校里学的只是基础知识,主要能力的培养还在于工作后的日积月累。而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哪些? 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面对国家需要、个人意向、有限的供职岗位和多样的工作环境,许多青年大学生会感到就业的压力。对于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来说了解一些影响就业的因素对我们的择业和就业大有裨益。总的说来,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观念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最重要的因素。大学生自身必须转变就业观念,适当降低期望值。就目前情况看,并不是没有足够的岗位供大学生选择,而是大学生对就业岗位的期望值过高,不甘心屈就于某些工作岗位。大学生自己必须意识到,今天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再像从前的毕业生那样,把自己当作社会的精英了。2003年,我国高等学校招生人数已经达到380万,2004年突破了420万,而1998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只有108万,二十几年前恢复高考制度之初,全国每年仅招收20多万大学生。按照国际通行标准,高等学校毛入学率达到15%即属于大众化高等教育,而我国高等学校毛入学率已达到17%。这表明,中国今天已经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适逢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大学生,除了主动调整知识结构,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应聘技能技巧以外,很重要的一条是在努力寻找理想的就业岗位的同时,主动说服自己,适当降低就业岗位期望值。如果一时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不妨讲些策略,来个“先就业,后择业”。 2.自身素质欠缺,不明确相关的就业知识。不少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求职途径、应聘技巧、劳动用工制度、本专业的择岗定位优势等等都不甚了解,难以确定就业方向和岗位。 3.高校部分专业设置的不合理。目前,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向脱节。社会急需的专业毕业生少,而有的行业毕业生又供过于求,造成部分岗位欠缺。 4.等级证书的限制。计算机等级证、英语(四)六级证,也成了某些毕业生就业的一大障碍。在就业中有一些学习成绩很好而且有一定动手能力的学生,只因缺少一个英语六级证书,就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 5.考研与就业的矛盾。随着报考研究生人数的日益增加,不少毕业生在主观和客观两方面陷入考研与就业相互矛盾的两难境地。部分学生在考研和就业之间犹豫不决,既怕不考研找工作难,又怕考研耽误找工作。而两者兼顾也给毕业生本人和用人单位带来不便:年底是考研复习最紧张的时候,但各种双选会也接连不断,“一心二用”往往两边都做不好。 6.性别歧视。对此,社会各界虽已呼吁多年,但“只限男生”、“不招女生”这样的字眼在各类招聘会上仍屡见不鲜。一位从事过多年就业工作的专职辅导员曾深有感触的讲过这样一个事实:曾有一所中专学校招人,虽然来的校长、副校长、人事科长都是女同志,但却一口咬定“不要女的”。虽说现在的大学女生观念更新,更多的注重自身素质的锻炼与提高,但在择业中的性别歧视仍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

女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

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摘要:女大学生就业难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低、职业性别隔离、性别歧视等是其主要表现。结合阻碍女大学生就业的各种因素来看,从文化政策、公共政策、法律建设、教育改革和自身修养等方面,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妥善解决矛盾,以促进女大学生就业,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难构建和谐社会公共政策 近年来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本是社会建设的新力量,却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极大压力。其中,女大学生更成为了就业大军中的弱势群体,这种女大学生面临就业困境不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由此带来的后果不仅是个人也是社会的发展障碍。 一、女大学生就业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消极影响 女性可撑半边天,她的社会角色并不局限于妻子与母亲,女大学生接受了国家高等教育,分享了国家重要的办学资源,其中不乏精英,但女大学生却一再面临就业难的尴尬处境,这于女性本身和社会发展都是不利的。女大学生就业难会造成严重的人力资源浪费和打击女性投入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女性的政治参与度和家庭婚姻地位,这显然不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最终也会转为社会成本,阻碍社会发展。 和谐社会讲求人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讲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而女大学生就业难却一再反映了社会中性别歧视、权利保护不健全等问题,违背了男女平等和同民同工,同工同酬等制度,不利于社会文明建设,不利于和谐文化的构建。实现充分就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目标和任务之一,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应该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表现 (一)就业率低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或科研机构的调查显示,女大学生初次就业率明显低于男大学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04 年的大学毕业生有280万,有80万人不能及时就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女大学生;2005 年的高等院校毕业生达到338

中国就业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中国就业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中国就业率对大学生的影响因素 高正伟工商管理(品牌) 200912234037 (重庆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系重庆永川 402160 ) 【摘要】就业问题,是关系到民生的重大问题。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的就业率堪忧,引发了一系列思考。较高的失业率一方面是对人才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又会对社会安定造成不良影响。本文了解了两个主要影响就业率的因素(地区生产总值和平均工资)和次要的两个因素,在地区之间对就业率的影响。结果发现,职工平均工资是四个因素中对就业率影响最大的,而各地区人口数和男女比例均为负相关。文章最后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些启示。 【关键词】就业率、影响因素、大学生就业难 引言 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重大冲击,其影响从虚拟经济蔓延到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扩散到发展中国家。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环境下,几乎整个世界都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实体经济也受到一定冲击,国内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减弱。就业难,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能否解决好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和生活质量,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就业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大问题,保证已有就业,扩大就业与再就业显得尤为重要。 一、文献综述 (一)就业及其相关概念。 就业,劳动者同生产物质条件相结合,为社会创造财富或提供劳务,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行为。 劳动年龄人口一般指法律规定的成年人口减去达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以后的人数,如我国规定男子16岁~60周岁,女子为16岁~55周岁,这部分人口可

影响就业的因素

就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研究生就业也不例外。由于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和研究生群体的复杂性,使得研究生就业与本科生又有所不同,这其中十个因素的影响值得注意。 ①专业力量 专业是影响研究生就业最明显的因素。冷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专业竞争力不强,即使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可能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如果是热门专业,即使是普通院校,也是“香饽饽”。 “谁是IT人才,谁就拥有金钱。”这句话说明了IT业蓬勃发展的势头,也说明了“人才饥荒”使得IT人才极为受宠。连续几年,IT、通信人才供不应求,今年同济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供需比竟达到1:250,IT、通信专业的研究生更是奇货可居。 与此同时,由于申奥成功、入世在即,一些相关专业,如金融业、保险业、咨询业、会计审计业、法律服务业将会迅猛走红,环境科学类、土木建筑类、管理类、外语类、生命科学类专业毕业生也将大显身手。 校方显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2001年各大高校都竞相推出了很多新的招生专业。上海交通大学新增微生物与生化制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环境工程等专业,而复旦大学则新增了诉讼法、刑法、经济史、广播电视艺术学等20多个专业。 相比之下,一些纯文科如中文、历史、哲学等专业的毕业研究生,就业就比较“尴尬”,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不得不选择了专业之外的工作。 ②考证时代 在现在的就业市场上,仅有学历是不够的,还要有其他硬件,证书就是最有力的硬件。据有关资料,用人单位对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视,已连续14个月呈上升趋势。今年一个时期内,学历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局面会进一步得到巩固,“持证上岗”将成为一种趋势。

基于这种形势,很多在校生特别是自学能力较强的研究生,都走上了考证之路。律师证、注册会计师证、土地评估师证、计算机证、外语水平证书乃至导游证、驾驶证,都成了热门考试,有的研究生甚至几证在手,找起工作来也是游刃有余。 ③学校力量 在就业市场中,学校的招牌很重要。一方面,很多用人单位都有些“名校情结”,在同等情况下甚至是有一定差别的情况下,也会优先考虑名校的毕业生,即使来自普通院校的学生更出色些。另一方面,名牌大学的信息也更灵通些,招聘会更多也更具规模。这是因为用人单位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去名校设展、招人,而普通院校则常常成为“被机会遗忘的角落”。结果是,到了招聘季节,名校里常常挤满了“外乡人”。 学校的力量还体现在为研究生就业的服务上。一些学校对研究生就业就像“女儿出嫁”一样热心和细心,不但主动出击,还十分注意研究生就业心理的辅导。同济大学今年研究生就业率高达百分之百,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研究生院采取了主动出击,提前与用人单位联系,先后举办了20余次校内供需见面会,参与用人单位达100余家,总体就业信息量高达5300余条,为研究生和单位都提供了最广的交流机会。 ④为爱屈就 为了牛郎会织女,毕业后留在一起,有时不得不屈就一下。还有的家在外地,为了能够和妻儿在一起,有时就需要做出点牺牲,放弃眼前的机会,或者回去,或者读博,以便能把妻儿接来。结婚也是一种考虑。大城市,是居之不易的,特别是对那些外地的学生来说,房子等是非常现实的考虑。为了能早日有“爱的小屋”,很多人选择了收入相对高一些的工作,而放弃了自己喜爱的工作和有前途的事业,这就是“爱的代价”。 ⑤政策影响

影响当代大学生就业选择因素(同名13480)

影响当代大学生就业选择因素(同名13480)

追求经济收入,获得经济收入。但是,如果大学生付出的劳动不能以合理的经济报酬加以实现,那么这就会促使其重新选择职业,并且将经济利益放到其考虑因素中更加重要的位置。大学生不是超凡脱俗的圣人,不是精神至上的怪物,经济杠杆在当代大学生职业选择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政府因素。政治制度和氛围与经济是相互影响的,政治不仅影响到一国的经济体制,而且影响着企业的组织体制,从而直接影响到个人的职业发展;政治制度和氛围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人的追求,从而对职业生涯产生影响。大学生就业政策是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路线、方针而制定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的行动准则,体现了一定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大学生择业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基本规范。现在,大学生的就业政策已经从过去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转变为一定范围内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制度。虽然是自主择业,但就业政策仍然具有导向、调控、约束的功能。 教育因素。社会文化环境包括教育条件和水平、社会文化设施等。在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个人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从而为职业

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其中,家庭教育、大学教育等几个方面都对大学生的择业有深远的影响家庭作为一个人最初生活和成长的最亲密的小环境,对大学生选择职业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不同的家长具有不同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家庭的教育方式对子女的性格、爱好、兴趣等的培养和熏陶,直接影响其职业能力的发展。家庭对大学生的期望大小不同、高低不同。期望值高的,大学生选择的职业方向相对而言就是社会上的热门,社会地位和收入等都较高;期望值较低的,则容易选择那些与大学生自己爱好、能力等相匹配的职业方向。任何家庭都有正常的需要,这些需要对大学生选择职业方向也会有影响,但一些家庭还有特殊的需要,这些特殊的需要对大学生的影响更大。家庭对大学生选择较好职业的支持态度是无庸置疑的,但支持的力度有很大差别,这主要是由于家庭成员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社会关系等不同造成的。如果没有家庭的支持,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方向时,就会将自己的兴趣、爱好等打折扣,而转向较容易进入的职业和较顺利获得的职位,反之则会寻求更高更好的职业方向。大学教育是按照专业门类来培养学生适应职

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因素调查报告

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因素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为了更好的引导和帮助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有针对性的就业,使学校的教育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才需求相接轨,我们对一些在校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希望能通过这次调查给当前大学生就业提供一些基本的参考依据。 并通过此次调查预测出现在大三学生的就业前景。 二.调查内容 我们所选取的调查范围是湖北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问卷的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就业的前景,就业的形式,就业单位的要求,以及就业的途径等方面的内容。本次共发出问卷213份,有效收回问卷百分之百。问卷的具体内容参考附件1(大学生就业选择因素调查报告表) 三.大学生就业情况基本特征 我们对调查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汇总,详见附件2 (一)大学生就业前景以及所持的态度 在收回的213份调查问卷中,有105人对专业的对口比较满意,有60%的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持比较乐观态度,其中82%的大学生认为在校的表现会影响到以后的就业。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满意程度一般,并且占60%的同学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有所了解,但仍有相当部分同学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前景不了解或知之甚少。几近80%的学生都认为自己所在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会影响到以后的就业。 鉴与此,可以看出这些调查数据有相当的价值,因此我们的相关意见是: 学校应做好学生所学专业的引导和教育,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让学生成为专业知识和技能双强的人才,教育学生要做专业的强手,而不是追逐名校声誉以增加就业机会。 (二)大学生就业范围和就业目标 在大学生就业范围和就业目标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61%的大学生认为一个好的企业或者单位应该有市场发展前景,在涉及到毕业选择就业单位问题上,有31%的人愿意进入外企,只有21%的大学生愿意进入国企,18%的同学愿意进入民营企业,还有在就业归属的选择上有44%的大学生愿意留在大城市就业,还有35%的大学生对择业目标是从上大学后才开始明确的。 据调查,大学生就业的理想地集中在大中城市,因为他们觉得这样更能获得好的就业机会,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且都带有一点偏好。不难发现,乡镇企业和家乡归属地缺乏吸引这些大学生的就业资源,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多鼓励和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多发展一些实业,提供更多的就业资源。

我国各省市就业影响因素分析主

我国各省市的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就业问题是一个影响国家民生的重要问题,就业问题牵涉广泛,影响深远。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形势至今仍处于紧张的状况。面对即将就业的大学生,选择一个好的城市就业发展比较关键。因此必须对就业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分析。本文研究我国各省市就业影响因素,通过对就业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建立模型,分析我国各个省市的就业情况,并向当前大学生提出就业意见,从而提高我国的就业率。 [关键词]:就业形势经济发展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就业城市选择 引言 我国的经济一直在飞速发展,可是在经济发展的背后却存在着许多重大的问题,就业问题就是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已成为各国面临和关注的一个焦点。对于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中国市场来说,积极扩大就业,降低社会失业率,是近年来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的就业将遭遇多方面的挑战和挤压,在整群环境担忧的情况下,应届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或许将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 大学生就业难已不是一个新问题,每年全国都会有几百万的大学生毕业,但是仍然会有百分之十几的应届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从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状况统计看,大学生就业前途仍旧不容乐观。受2009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带来的工作岗位的减少,大量员工失业。目前形势虽然有所缓和,但是对于没有社会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来说,就业形势紧张的现状似乎仍然无法避免。根据现状调查了解很多大学生比较喜欢到北京、上海、广东这些一线城市就业发展,然而对于就业最好的城市的选择是不是真是如此呢?这就需要我们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各省市的就业形势,建立数学模型对大学生就业给出指导性建议。 我们知道就业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总人口数、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就业人口数、失业人口数、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等。利用《2011年统计年鉴》查找最新相关数据,利用SPSS软件分别对各个因素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进而从数据分析中了解各个省市的就业发展现状。 一、主成分分析 在数据处理中,经常会遇到高维数据组,由于数据维数过高,则变量较多,而且变量间往往存在相关关系,因此很难直接抓住他们的主要信息,这就需要有一种简化数据的方法,是高维数据降维,来获得主要的信息,而且在低维空间将信息分解为互不相关的部分以获得更有意义的解释。主成分分析就是这样一种处理高维数据的方法,它通过投影的方法,将高维数据尽可能少的信息损失为原则进行综合化为少数几个不相关变量。本文研究的是更省市的就业问题,其中包含了九个影响就业的因素变量,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几个主要影响就业的因素,从而对其进行分析解释。

关于影响大学生就业人数的因素的计量分析

关于影响大学生就业人数的因素的计量分析 国贸1092 胡影1091801207 摘要: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1978年至2003年的数据进行计量经济分析,探讨相关经济变量对就业人数的影响。 关键词:影响因素经济增长人力资本 Summary: 一引言 随着我国大学扩招,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前途,还影响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的分配和经济发展前景。大学生是社会重要的人力资源,如果大量毕业生“毕业即失业”,不仅是重大的社会问题,而且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自高校扩招以来,我国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2003 年有 212 万,2004 年有 280 万,2005 年有 335 万,2006 年达到了 413 万。同时当年没有就业的学生数也在增长,2003 年 60 万左右,2004 年 70 多万, 2005 年近百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在 73%左右。我国政府每年都会颁布一些政策来缓解就业问题,今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透露,在去年取消一些不合理规章的基础上,今年我国将彻底清除阻碍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规章障碍”。此间权威人士认为,此举不仅对实现农村劳动力获得平等就业权利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将对缓解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产生积极影响。 种种情况显示,我国目前的就业再就业工作正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劳动力供给来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资料显示,在经过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与扩张之后,近期我国新成长劳动力的供给将升至峰值,加上现存的下岗失业人员,预计今年城镇需要就业的劳动力将达到2400万人。 从劳动力需求上来看,资料显示,在过去的25年中,由于经济的增长平均每年增加1370万个工作岗位,但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正逐步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已明显减弱。权威人士估计,按今年经济增长保持7%计算,在现有的经济结构下,新增的就业岗位仅为800万个左

影响就业人数的因素分析

影响就业人数的因素分析 小组成员: 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班 指导老师: 日期:2011年5月10-25日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1978年至2003年的数据进行计量经济分析,探讨相关经济变量对就业人数的影响。并以国内生产总值与就业人数为代表构建模型。 关键词:充分就业经济增长人力资本 一、问题的提出 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极为关注的问题,我国政府每年都会颁布一些政策来缓解就业问题,今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透露,在去年取消一些不合理规章的基础上,今年我国将彻底清除阻碍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规章障碍”。此间权威人士认为,此举不仅对实现农村劳动力获得平等就业权利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将对缓解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产生积极影响。 种种情况显示,我国目前的就业再就业工作正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劳动力供给来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资料显示,在经过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与扩张之后,近期我国新成长劳动力的供给将升至峰值,加上现存的下岗失业人员,预计今年城镇需要就业的劳动力将达到2400万人。 从劳动力需求上来看,资料显示,在过去的25年中,由于经济的增长平均每年增加1370万个工作岗位,但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正逐步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已明显减弱。权威人士估计,按今年经济增长保持7%计算,在现有的经济结构下,新增的就业岗位仅为800万个左右,无法满足我国现存待就业人口的需要。 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存在很大的缺口,所以应对影响就业的因素作分析,看看能否从中找到解决就业问题的出口,找到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这也是我们写此篇文章的原因。 二、经济理论陈述 影响就业人数的因素有很多,我们主要考虑一下变量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平均工资水平。 (一)国内生产总值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到,GDP每增长1%就可以为我国创造近100万个就业岗位,又由于经济稳定增长同充分就业同样都是我们所追求的宏观经济目标,所以如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