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雅安市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4课《梅兰芳》同步练习B卷

雅安市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4课《梅兰芳》同步练习B卷

雅安市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4课《梅兰芳》同步练习B卷
雅安市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4课《梅兰芳》同步练习B卷

雅安市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4课《梅兰芳》同步练习B卷

一、基础运用 (共5题;共21分)

1. (3分) (2017一下·泰顺期末) 我会连

yán hán________翅膀透明的________ 水花

chìbǎng________消息美丽的________ 荷叶

xiāo xi________ 注意碧绿的________ 棉花

zhùyì________严寒雪白的________ 翅膀

2. (4分)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口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扌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足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氵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 (5分)根据拼音写同音字,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lǜ________师考________________化合格________

gē________板收________________声________膊

méi________炭倒________________毛________花

4. (4分)读课文《邯郸学步》,给下面句子加上标点

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________未得国能________又失其故行矣________直匍匐而归耳________

5. (5分)下面是一张火车票,你从中读出了什么信息?请在右边的横线上,用完整的句子写出四个信息。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28分)

6. (15分) (2018六上·罗湖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雨果致巴特雷上尉的信

先生,你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看法。你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你如此重视我的想法,真是太客气了。在你看来,这次在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旗号下进行的远征中国的行动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你希望知道我在多大程度上

对英、法的这一胜利表示赞同。既然你想知道,那么下面就是我的看法:

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原则:理念和梦幻。理念产生了西方艺术,梦幻产生了东方艺术。如同巴特农是理念艺术的代表一样,圆明园是梦幻艺术的代表。它汇集了一个民族的几乎是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与巴特农不同的是,圆明园不但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之崇高典范——如果梦幻可以有典范的话。你可以去想象一个你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仙境般的建筑,那就是圆明园。

这梦幻奇景是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成的,以雪松木作梁,以宝石点缀,以丝绸覆盖;祭台、闺布其中,诸神众鬼就位列于内,彩釉灼灼、金碧生辉:在颇具诗人气质的能工巧匠创造出天方夜谭般的仙境之后,再加上花园、水池及水雾弥漫的喷泉、悠闲信步的天鹅、白鹮和孔雀。一言以蔽之:这是一个以宫殿、庙宇形式表现出的充满人类神奇幻想的、夺目耀眼的宝洞。这就是圆明园。它是靠两代人的长期辛劳才问世的。这座宛如城市、跨世纪的建筑是为谁而建?是为世界人民。因为历史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

世界上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有个圆明园,伏尔泰现在还提起它。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埃及有

金字塔、罗马有竞技场、巴黎有圣母院、东方有圆明园。尽管有人不曾见过它,但都梦想着它。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被外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了遥远的亚洲文明的倩影。

这个奇迹现已不复存在。

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一个抢掠,一个放火。可以说,胜利是偷盗者的胜利,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人们仿佛又看到了因将巴特农拆运回英国而臭名远扬的额尔金的名字。

当初在巴特农所发生的事情又在圆明园重演了,而且这次干得更凶、更彻底,以

至于片瓦不留。我们所有教堂的所有珍品加起来也抵不上这座神奇无比、光彩夺目的东方博物馆。那里不仅有艺术珍品,而且还有数不胜数的金银财宝。

多么伟大的功绩!多么丰硕的意外横财!这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口袋,另一个装满了钱柜,然后勾肩搭背,眉开眼笑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自认为是文明人,而在我们眼里,中国人是野蛮人,可这就是文明人

对野蛮人的所作所为。

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别叫作法兰西和英格兰。但我要抗议,而且我感谢你

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统治者犯的罪并不是被统治者的错,政府有时会成为强盗,但人民永远也不会。法兰西帝国将一半战利品装入了自己的腰包,而且现在还俨然以主人自居,炫耀从圆明园抢来的精美绝伦的古董。我希望有一天,法兰西能够脱胎换骨,洗心革面,将这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掠的中国。

在此之前,我谨作证;发生了一场偷盗,作案者是两个强盗。

先生,这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赞美之辞。

维克多·雨果

1861年11月25日

(1)文中画线句子“这个奇迹现已不复存在。”中的“奇迹”指的是()

A . 希腊巴特农

B . 中国圆明园

C . 巴黎圣母院

D . 埃及金字塔

(2)“与巴特农不同的是,圆明园不但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之崇高典范——如果梦幻可以有典范的话。”。此句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

(3)这是雨果写给巴特雷的一封信,为三:一是交代背景,告诉读者为什么要写这封信,说明这是一封复信;二是赞美圆明园是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和“堪称梦幻艺术之崇高典范”;第三部分的内容可以概括为()

A . 介绍了一次偷盗行为和两个小偷。

B . 描写了野蛮对文明所干的勾当。

C . 描述和讽刺英法联军的无耻行径,痛斥了强盗对文明的摧残和毁灭。

(4)在这封信里,雨果用了大量的笔墨去赞美圆明园的艺术价值,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多选)

A . 表达了对梦幻艺术之崇高典范的圆明园的赞美之情。

B . 表达了对圆明园毁灭的遗憾之情。

C . 通过对圆明园的赞美,更加表明了雨果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抨击。

D . 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掠夺圆明园行为的肯定。

(5)我国著名作家王蒙曾经说过:“我们纪念雨果,因为他代表文学的良心。”请你联系这封信的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7. (13分) (2019三上·通榆期末) 课内语段阅读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shān shàn)子,扇(shàn shān)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yóu yòu)票,(飘漂)哇(飘漂)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_________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zhāi zāi)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_________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1)认真读短文,在括号内正确的拼音或汉字上打对号。

(2)结合上下文,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3)结合上下文说说“五彩缤纷”的意思。

(4)请认真读读短文的第二句和第三句,想一想秋天的雨还把什么颜色给了谁,仿照写二句打比方的句子。

三、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8. (5分)学完《九色鹿》这一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参考答案一、基础运用 (共5题;共21分)

1-1、

2-1、

3-1、

4-1、

5-1、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28分)

6-1、

6-2、

6-3、

6-4、

6-5、

7-1、

7-2、

7-3、

7-4、

三、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8-1、

24梅兰芳

24梅兰芳 一、教学目标: 1、认读10个生字,学会本课1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词句、句子的含义。让学生了解梅兰芳的爱国之情,并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尊敬以及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梅兰芳其人以及他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戏曲吗?说一说你听过谁的戏曲?指生说。 2、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梅兰芳照片),你认识他吗?生:认识。引出课题题并板书。课后的“学习链接”对他有个简单的介绍,请读一读。(学生自读后,教师继续说)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讲述了他生平中一段令人感动的事迹。 二、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1、读课文时你给自己提点什么要求? 2、带着要求自由轻生的朗读课文。 3、检查生字词。 (1)小组内共同学习。 (2)指名读、开火车读。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一边默读,一边思考: (1)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注明每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梅兰芳的表现) (2)文中哪件事写得比较详细,具体描绘了哪些内容? (3)梅兰芳的表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在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基础上,组织讨论交流,可先分小组,然后在全班汇报。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新词。 2、继续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情引趣,引导探究。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4课《梅兰芳》,感受他的爱国情怀,领略他令人感动的一幕幕往事。(板书课题) 二、整体回顾,设境质疑。 1、回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

语文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4课《梅兰芳》同步练习

语文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4课《梅兰芳》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 题 (每空 xx 分,共xx 分) 一、基础运用 1.按拼音写汉字 lún xiàn huǎng zi jù jué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形近字组词 扰________ 优________ 坦________ 但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拒绝________ 骚扰________ 慨叹________ 抚摸________ 斩钉截铁________ 4.引号一般有以下几种作用:①表示引用;②表示特定的称谓或含有特殊意义的词语;③表示讽刺、否定或反语;④表示强调。下面的引号起什么作用呢?请将正确的序号填在句子后面的横线上。 日本侵略者打着“中日亲善”的幌子。________ 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________ 然而,“蓄须”也不是一劳永逸的。________ 梅兰芳以“我是个唱旦角的,年纪老了,扮相不好看了,噪子也坏了”为由拒绝登台,也合情合理。________ 5.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②就这样年复一年,虽然不能登台演出,生活日渐窘迫,但梅兰芳始终坚持着,等待着抗战胜利。 二、阅读理解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使你自己成为珍珠 有一个自以为是全才的年轻人,毕业后屡次碰壁,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觉得怀才不遇,对社会非常失望。多次的碰壁,让他伤心绝望,他感到没有伯乐来赏识他这匹“千里马”。 痛苦绝望之下,有一天,他来到大海边,打算结束自己的生命。 正要自杀时,一位老人从附近经过,救了他。老人问他为什么要走绝路,他说自己得不到别人和社会的承认,没有人欣赏和重用他…… 老人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让年轻人看了看,然后就随便地扔在了地上,对他说:“请你把我刚才扔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捡起来。” “这根本不可能!”年轻人说。 老人没有说话,从口袋里掏出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又随便地扔在了地上,然后说:“你能不能把这颗珍珠捡起来呢?” “这当然可以!” “你应该明白这是为什么了吧?你应该知道,现在你还不是一颗珍珠,所以不能苛求别人立即承认你。想得到别人的承认,就要想办法使自己变成l(3) 下面的说法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 . 珍珠扔在沙滩上能找到,沙粒则不能。 B . 我们要珍惜生命,千万不能轻生。 C . 当你没有“鹤立鸡群”时,不能要求别人怎样,只有自己辉煌时,别人才能重用你。 D . 要想卓然出众,就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颗珍珠。 (4) 想象一下,这位年轻人听了老人教导之后会怎样去面对生活,实现理想呢? (5) 年轻人的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当你遇到挫折时,你会怎么做? 7.我会读课文片断,完成练习。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__所以你们要像花生__它虽然不好看__可是很有用__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1) 给“体面”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语:________。 (2) 给画线的第3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父亲接下去说________所以你们要像花生________它虽然不好看________可是很有用________ (3) 画线的句子中,花生的“不好看”是指________。“很有用”又是指________。它最可贵的地方是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迹》知识点、同步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迹》知识点、同步练习 知识点 一、我会认组词 悄:qiǎo(悄悄、悄然、静悄悄) 累:léi(累赘、硕果累累、果实累累) 袅:niǎo (袅袅、袅娜、袅绕) 嫦:cháng(嫦娥、月里嫦娥、嫦娥奔月) 娥:é(宫娥、嫦娥、嫦娥下凡) 嫉:jí(嫉妒、嫉恨、嫉恶) 妒:dù(嫉妒、妒火、妒恨) 瓷:cí(瓷器、瓷盆、陶瓷) 二、多音字 累:léi (果实累累)lěi (长年累月)lèi (劳累) 屏:bǐng (屏气凝神)píng(屏风) 三、近义词 新鲜一一新奇常常一一经常满足一一知足 踪迹——痕迹款款一一慢慢兴趣——兴致 满盈——充满疑心——怀疑漂亮——美丽 羡慕——艳羡嫉妒——妒忌争执——争吵 面面相觑一一瞠目结舌无边无际一一一一望无际 四、反义词 新鮮一一陈旧疑心一一信任漂亮一一丑陋 争执一一和解粗糙——光滑灿烂——暗淡 清清晰晰一一模模糊糊 五、理解词语 悄没声儿: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 满盈:全部占满、充满。 屏住气:暂时抑止呼吸;有意地闭住气。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款款:慢慢地。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累累:本文中指接连成串的样子。 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不知所措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倏忽:很快地;忽然。 袅袅: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嫉妒: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争执:争论中固执己见,不肯相让。 粗糙:(质料)不精细;不光滑。 掬:两手捧(东西)。 七、句子解析 1.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又常常什么都觉得不满足。 在孩子们的眼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砂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们来说,什么都是“新鲜”的,什么都让他们“觉得不满足”。 2.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 “盼”和“闷”写出了孩子们等待月亮出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孩子们对月亮的喜爱。 3.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这句话让人觉得月亮像一个淘气的孩子,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又让人觉得月亮像一位美丽绝伦的少女迈着轻盈的步子缓缓走来。 4.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你愿意去发现,美无处不在,希望无处不在。“它就有了哩”富含童真童趣。 5.院子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桂树“累累的骨朵儿”比喻成“繁星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桂花骨朵儿的细密白亮的特点,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6.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

雅安市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4课《梅兰芳》同步练习B卷

雅安市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4课《梅兰芳》同步练习B卷 一、基础运用 (共5题;共21分) 1. (3分) (2017一下·泰顺期末) 我会连 yán hán________翅膀透明的________ 水花 chìbǎng________消息美丽的________ 荷叶 xiāo xi________ 注意碧绿的________ 棉花 zhùyì________严寒雪白的________ 翅膀 2. (4分)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口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扌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足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氵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 (5分)根据拼音写同音字,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lǜ________师考________________化合格________ gē________板收________________声________膊 méi________炭倒________________毛________花 4. (4分)读课文《邯郸学步》,给下面句子加上标点 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________未得国能________又失其故行矣________直匍匐而归耳________ 5. (5分)下面是一张火车票,你从中读出了什么信息?请在右边的横线上,用完整的句子写出四个信息。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28分) 6. (15分) (2018六上·罗湖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雨果致巴特雷上尉的信 先生,你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看法。你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你如此重视我的想法,真是太客气了。在你看来,这次在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旗号下进行的远征中国的行动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你希望知道我在多大程度上 对英、法的这一胜利表示赞同。既然你想知道,那么下面就是我的看法: 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原则:理念和梦幻。理念产生了西方艺术,梦幻产生了东方艺术。如同巴特农是理念艺术的代表一样,圆明园是梦幻艺术的代表。它汇集了一个民族的几乎是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与巴特农不同的是,圆明园不但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之崇高典范——如果梦幻可以有典范的话。你可以去想象一个你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仙境般的建筑,那就是圆明园。 这梦幻奇景是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成的,以雪松木作梁,以宝石点缀,以丝绸覆盖;祭台、闺布其中,诸神众鬼就位列于内,彩釉灼灼、金碧生辉:在颇具诗人气质的能工巧匠创造出天方夜谭般的仙境之后,再加上花园、水池及水雾弥漫的喷泉、悠闲信步的天鹅、白鹮和孔雀。一言以蔽之:这是一个以宫殿、庙宇形式表现出的充满人类神奇幻想的、夺目耀眼的宝洞。这就是圆明园。它是靠两代人的长期辛劳才问世的。这座宛如城市、跨世纪的建筑是为谁而建?是为世界人民。因为历史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 世界上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有个圆明园,伏尔泰现在还提起它。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埃及有

2018_2019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4梅兰芳课文原文素材语文S版

24 梅兰芳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不久,上海沦(lún)陷。 日本侵略者打着“中日亲善”的幌(huǎng)子,找到了著名的京剧艺术家梅兰芳,请他到电台去为他们播一次音。虽然并没有明说播音的内容,但梅兰芳心里明白,他们是想利用自己的影响,美化侵略者的丑恶行径。于是,他便以去香港演出为由拒(jù)绝了。 然而,日本人并未善罢甘休,他们又“邀请”梅兰芳登台演出。梅兰芳平时性情温和,但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纠缠,他发怒了。他明白,虽然这场戏的大多数观众是普通百姓,但一旦应邀登台唱戏,日后如果日本人邀请去唱戏,去“满洲国”或东京演出,那么又有什么理由回绝呢?于是,他又一次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著名画家丰子恺(kǎi)曾慨叹:“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líng)’,有几人欤(yú)?”作为当时的中国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便是其中之一! 当然,梅兰芳也意识到,只要他留在上海一天,日本人对他的骚(sāo)扰就一天不会停止。深思熟虑之后,梅兰芳离开了上海,来到了香港。 因为战乱,梅兰芳被迫滞留在香港达四年之久。在日军围攻香港期间,日本人仍然别有用心地邀请他。只要梅兰芳答应登台演戏,一切奢华的生活都唾(tuò)手可得。然而,他对这些不屑一顾。他不愿也不可能为侵略者粉饰太平。他宁〔nìng〕愿每顿只有一碗饭、一点点罐头食品或者一小块咸鱼,宁愿时刻提心吊胆地面对头顶上呼啸而过的炸弹,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香港沦陷后,日本占领军又三番五次地邀请梅兰芳登台演出。生活上的困顿,梅兰芳能够忍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危险,他也能坦然面对;但难以排遣的苦闷是:为抗拒日本人一次又一次的骚扰,他需要太多拒绝的借口。 怎样才能让日本人断绝请他登台演出的念头呢?冥思良久,梅兰芳终于有了一个办法,那便是“蓄须”。一向爱好整洁的梅兰芳,开始改变自己的形象:衣着变得极其随便,头发很长时间才理一次,而以前每天都要刮掉的胡须,也开始出现在嘴边了。孩子们好奇地问他:“爸爸,你怎么留起卓别林的小胡子来了?” 梅兰方起初笑而不答,只是抚摸着胡须,露出一副得意的样子。孩子们追问急了,他才装作幽默地答道:“我留了小胡子,日本鬼子还能强迫我演戏吗?” 谁都知道,梅兰芳在京剧舞台上,从来都是扮演旦角的。一旦他蓄须,便是宣告不再登台了。 但是,对他这样一个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这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呀!多少次,他冲上太平山顶,想狂歌,想飞舞,积聚在内心的对唱的渴望与对舞的向往,就像是被挡在堤坝后的滚滚洪流,澎湃(péngpài)激荡,却又无法冲破阻隔,奔腾万里。 老奸巨猾的日本驻港部队司令酒井猜到了梅兰芳蓄须的目的。但面对这样一位世界级的文化名人,这样一位同样受日本人民爱戴的艺术家,他着〔zhuó〕实有些无奈。况且,梅兰芳以“我是个唱旦角的,年纪老了,扮相不好看了,嗓子也坏了”为由拒绝登台,也合情合理。 然而,“蓄须”也不是一劳永逸(yì)的。当他最终从香港返回上海之后,日本人、汉奸轮番登门,有的说“小胡子是可以剃(tì)掉的嘛”,有的说“年纪大不再登台,也可以,出来说一段话,与年纪大和胡子都是没有关系的嘛”。面对这些劝诱甚至威胁,梅兰芳一律斩钉截铁地拒绝。他一方面坚持蓄须,一方面甚至不惜自伤身体。为了拒绝日伪的邀请,对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课30课

24、梅兰芳 教学目的: 1、认读10个生字,学会本课17个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朗读课文,说说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4、能过学习、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 5、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尊敬以及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梅兰芳其人以及他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2、结全课文内容理解“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这句话。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4、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板书课题:梅兰芳。 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吗? 2、出示自探提示 (1)、梅艳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本文讲述了梅艳芳的什么事迹? (3)你从梅兰芳身上的精神体会到什么? 二、解疑合探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词,边读课文边认,注意读准字音。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词。 (2)要求学生掌握新词。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点拨。 3、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弄清楚,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可以合并成一个结构段。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4):1937年,由海沦陷,梅兰芳拒绝日本人的邀请。 第二段(5、6):写梅兰芳来到香港,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第三段(7~12):写香港沦陷了,梅兰芳为了拒绝日本人的邀请,蓄须宣告不再登台演出。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迹》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迹》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会认“妒、袅”等6个生字,读准“悄、累”这2个多音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月亮的足迹都会出现在哪里,品味月色的美。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3、理解“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的含义。体会孩子的童真、童心、童趣,能说出作者通过寻找月迹所要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赏读文章,理解月亮代表的情感和寓意。 教学策略 1、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孩子们寻月踪迹,同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感悟、诵读,真切地了解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2、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3、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认识文中奶奶的形象,理解“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这个句子的含义。抒发人们期盼美好事物,人人都能享有的纯真愿望。。课前准备: 1、预习提纲 (1)搜集与月亮有关的资料和古诗词。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再读课文,理清寻月踪迹,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4)回读课文,能说出作者通过寻找月迹所要表达的感情。 (5)体会作者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抒发情感。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师:月亮,是中国人心中永恒的情结,那温润晶莹的月色曾经牵动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思!那么,在孩子的眼里,月亮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著名作家贾平凹为我们营造的澄澈透明的童心世界,一起去寻找美好的月迹。(板书:月迹/贾平凹) 2、作者资料。(贾平凹在陕西农村长大,父母为他取名平娃,“娃娃”的“娃”,长大后就用陕西方言中的“凹”来代替了“娃”)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课文24 梅兰芳|语文S版

梅兰芳 - 中国戏曲一代宗师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澜,又名鹤鸣,小名裙子、群子,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祖籍江苏泰州,清光绪二十年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是中国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艺术家,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四大名旦”之首,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代表戏京剧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1961年8月8日梅兰芳病逝于北京。梅兰芳是中国京剧史上鼎盛期和清末以及中华民国成立后文化繁荣时期承上启下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不但有精妙的艺术,更有高尚的品德,是中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 梅兰芳(1894~1961),京剧大师,梅派艺术创始人。代表戏京剧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昆曲有《思凡》、《游园惊梦》等。所著论文编为《梅兰芳文集》,演出剧目编为《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传人有李世芳、张君秋、言慧珠、 杜进芳、梅葆玖等。梅兰芳 从艺一生 梅兰芳于1894年农历 9月24日出生于梨园世家。祖父梅巧玲(1842~1882),为京剧名旦,“同光十三绝”之一。父梅竹芬(1874~1897)也是昆曲、京剧旦角演员。母杨长玉(1876~1908),是著名武生杨隆寿之女。伯父梅田(1865~1912),是与谭鑫培长期合作的著名琴师。梅兰芳父母早亡,由伯父梅雨田抚养成人。 梅兰芳8岁开始学戏, 9岁从名旦吴菱仙学唱青衣。光绪三十年(1904)农历七月初七,10岁的梅兰芳第一次登台,在七夕应节戏《天河配》中串演昆曲《长

生殿·鹊桥密誓》的织女。1908年,搭喜连成班演出。这时他一面继续就教于吴菱仙,一面又向名旦秦稚芬和丑角胡二庚学花旦戏,并刻苦学习昆曲,练武功和□功,广泛观摩旦角本工戏及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为日后的艺术创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在上海期间,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搭翊文社演戏,排出第一个时装新戏《孽海波澜》。1914年秋,梅兰芳再次应邀赴上海演出,演出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34天。上座经久不衰,盛况空前,并吸引了不少日、英、美等国的观众,直至年底方返回北京,回京后,梅兰芳继续排演新戏《嫦娥奔月》、《春香闹学》、《黛玉葬花》等。两次南下演出,奠定了他艺术上独树一帜的基础,并开始了大量新剧目的排演和艺术上的革新。 从1915年 4月至1916年 9月,梅兰芳新排演了11出戏,其中有时装新戏《宦海潮》、《邓霞姑》、《一缕麻》;古装新戏《牢狱鸳鸯》、《嫦娥奔月》、《黛玉葬花》、《千金一笑》;还有昆曲传统戏《思凡》、《春香闹学》、《佳期、拷红》以及《风筝误》的《惊丑》、《前亲》、《逼婚》、《后亲》等。在此后数年中,梅兰芳又继续排演了大量古装新戏,如《廉锦枫》、《霸王别姬》、《天女散花》、《麻姑献寿》、《洛神》、《西施》、《太真外传》等,并整理演出了传统剧目《宇宙峰》、《贵妃醉酒》、《奇双会》、《金山寺》、《断桥》、《姑嫂英雄》(《樊江关》)、《打渔杀家》、《二堂舍子》、《审头刺汤》等。 梅兰芳1918年后,梅兰芳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艺术炉火纯青的顶峰时代,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1919年4月,梅兰芳应日本东京帝国剧场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玉簪记》等戏。一个月后回国。1921年编演新戏《霸王别姬》。1922年主持承华社。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中国首届旦角名伶评选,梅兰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圆润、扮相秀美,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一同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 1930年春,梅兰芳率团赴美,在纽约、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等市献演京剧,获得巨大的成功,报纸评论称,中国戏不是写实的真,而是艺术的真,是一种有规矩的表演法,比生活的真更深切。在此期间,他被美国波莫纳大学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授予文学博士学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迁居上海,先暂住沧洲饭店,后迁马斯南路121号。他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剧,宣扬爱国主义。1935年他曾率团赴苏联及欧洲演出并考察国外戏剧。在京剧艺术家中,出访最多和在国内接待外国艺术家最多的当属梅兰芳,他把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和艺术家谦逊、朴实的优良品质介绍给了各国人民,因此人们称他为本世纪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中国京剧艺术的文化使节。梅兰芳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梅兰芳》同步练习(I)卷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梅兰芳》同步练习(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7题;共70分) 1. (4分)引号一般有以下几种作用:①表示引用;②表示特定的称谓或含有特殊意义的词语;③表示讽刺、否定或反语;④表示强调。下面的引号起什么作用呢?请将正确的序号填在句子后面的横线上。 日本侵略者打着“中日亲善”的幌子。________ 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________ 然而,“蓄须”也不是一劳永逸的。________ 梅兰芳以“我是个唱旦角的,年纪老了,扮相不好看了,噪子也坏了”为由拒绝登台,也合情合理。________ 2. (4分)按拼音写汉字 gējiǎn 白________挑________ āi pàn ________伤________望 3. (5分)把下列词语填入到相应的横线上。 崎岖清澈淅沥无际纯洁 ①眺望大海,我懂得了________。 ②涉过小溪,我了解了________。 ③走向山路,我明白了________。

④聆听雨声,我理解了________。 ⑤俯视白云,我领悟了________。 4. (2分)读《雪儿》,回答问题 ①课文的题目“雪儿”指的是________ A、小女孩 B、一只受伤的信鸽 C、天上的雪花 ②本文是以________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 A、“我”在家里的孤单寂寞 B、“我”与信鸽从相伴到别离 C、“我”为信鸽疗伤 5. (5分)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②就这样年复一年,虽然不能登台演出,生活日渐窘迫,但梅兰芳始终坚持着,等待着抗战胜利。 6. (5分)我会说。 在菜场调查时发现,仍有一些卖菜者在热情地帮顾客用塑料袋装菜。一位同学问:“不是禁送塑料袋了吗?”卖菜者指着旁边的摊位说:“大家都在送,我不送,你会买我的菜吗?”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样劝说这位卖菜的人?(注意简明、连贯、得体) 7. (5分)修改病句。 小单元讨论会上,大家的发言很猛烈。 8. (5分)照例子,写句子。 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因果倒装) 9. (6分)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匕首________ A.bǐ B.bì凶猛________ A.měng B.měn轻型________ A.xín B.xíng 属于________ A.sǔ B.shǔ沼________泽A.zǎo B.zhǎo卵________生A.luǎn B.nuǎn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八单元第24课《古人谈读书》 类文阅读含答案

类文阅读-24 古人谈读书 读书 (宋)陆九渊 读书切戒在慌忙, 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 切身须要急思量。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兴味:兴趣,趣味。 B.未晓:天还没亮。 C.思量:思考,考虑。 2.“切”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密合,贴近;②紧急;③切实,实在,着实。“读书切戒在慌忙”中的“切”意思是();“切身须要急思量”中的“切”意思是()。 3.我们有时读书不要急躁,而要反复咀嚼、品味,这样才能体会出无穷的兴趣与意味来。表达这个意思的诗句是:“,。” 4.诗人认为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而与自己的内容则一定要细读深思。 5.关于读书,我们读过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请写出你积累的两句。 【参考答案】 1.B 2. ③① 3.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4.暂且放过去切身相关 5.示例: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古人谈读书(两则) 聪与敏①,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②,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 [清] 彭端淑“破”与“有神”三字③,全是教人读书作文之法。盖④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⑤也。蚕食桑而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⑥。 —— [清] 袁枚 (选自《小学古诗文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注释]①聪与敏:聪明和敏捷。②昏与庸:迟钝和平庸。③“破”“有神”出自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④盖:句首语气词,含有推论的意味。⑤糟粕:酒糟、豆渣之类粗劣的东西。这里比喻书中无用或不好的东西。 ⑥痰瘤:一种疾病,多因痰瘀积聚而成。 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汉字或词语。 (1)依靠、凭借。() (2)限制、阻碍。() (3)自求上进。() (4)形容整个儿。这里有不仔细咀嚼、消化的意思。() 2.把下列句子改写成现代汉语。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24 梅兰芳|语文S版

梅兰芳 单元教学目标:学习本单元课文,要求读懂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课文中的任务在中华文化史上产生的影响。 教学目标:1、通过抓重点词句感悟人物内心情感的表达方式。 2、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书题启课 1、师:孩子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二十四课梅兰芳。 2、师:请和老师一齐书写课题。梅是傲雪的梅,兰是君子兰的兰,芳是芬芳的芳。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由此可见梅兰芳这个名字是有一个有深意,有气节的名字。 二、引出话题 1、师:孩子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还记得课文讲述了梅兰芳的什么事情呢?为了写梅兰芳这个人,作者写了哪几件典型的事例呢?(具体记叙了梅兰芳不为日本侵略者效命的几件事,分别是:拒绝播音、拒绝登台、拒绝诱惑、蓄须拒演、注射拒演板书) 2、师:梅兰芳在拒绝谁?为什么拒绝? 生:打着中日亲善的幌子,为侵略者粉饰太平 出示图片: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残害了无数的生命,使神州大地生灵涂炭,而日本人邀请梅兰芳恰恰是为了掩盖他们的滔天罪行。

3、师:面对日伪三番五次的骚扰和邀请,梅兰芳宁可避居香港,宁可连生命都不要,也绝不妥协,所以丰子恺发出深深的慨叹——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 4、师:拒绝说起来简单,拒绝就意味着失去,在梅兰芳一再拒绝的过程中,他到底失去了什么呢?请孩子们潜心默读,在字里行间去穿行,勾画出相关的的句子在旁边作上批注,用心体会他到底失去了什么? 三、感受失去 1、失去了奢华的生活 2、失去了整洁的外表 3、失去了舞台和艺术 4、失去了健康 师:刚才孩子们在一个个故事中感受到了梅兰芳失去了很多很多,孩子们看看这五个故事的排列,再想想这些失去有什么发现?(失去一次比一次失去的更多)说明作者在安排这些典型事例的时候是层层深入,而不是杂乱无章的。 2、师:从演出的拒绝到失去健康、甚至差点失去生命,面对每一种失去他都那么坚定,因为在他心中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生齐读,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3、孩子们,梅兰芳失去了很多很多,但他始终没有失去什么?(板书:不失民族气节)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梅兰芳》同步练习D卷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梅兰芳》同步练习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7题;共77分) 1. (4分)引号一般有以下几种作用:①表示引用;②表示特定的称谓或含有特殊意义的词语;③表示讽刺、否定或反语;④表示强调。下面的引号起什么作用呢?请将正确的序号填在句子后面的横线上。 日本侵略者打着“中日亲善”的幌子。________ 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________ 然而,“蓄须”也不是一劳永逸的。________ 梅兰芳以“我是个唱旦角的,年纪老了,扮相不好看了,噪子也坏了”为由拒绝登台,也合情合理。________ 2. (8分)照样子填上表示动作的词语 例:(拍)皮球 ________青虫 ________故事 ________钢琴 ________音乐 ________风筝 ________照片 ________谜语 ________地洞 3. (8分)用所给的字换个偏旁再组词。 弧________ ________ 阻________ ________ 热________ ________ 狂________ ________ 4. (4分)填上合适的词语,再读一读 ________的春光 ________的弧线

________的眼珠 ________的白云 5. (5分)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②就这样年复一年,虽然不能登台演出,生活日渐窘迫,但梅兰芳始终坚持着,等待着抗战胜利。 6. (5分)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眉目 ②推算 7. (5分)扩句。 ①超声波像功臣。 ②人们弄清了奥秘。 8. (5分)修改病句。 ①课上,李老师举了许多有趣的例子和故事。 ②听说明天要去体育场放风筝,高兴极了。 9. (4分)按要求把下列词语填入括号中。 轻型飞机破壳而出望而生畏展翅高飞 小翼龙从蛋壳中________,渐渐长大了,它________,像一架________在天空中翱翔。它低头朝下一望,看见三角龙,它心想:三角龙真令人________啊! 10. (3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骚扰澎湃着实 11. (4分)形近字组词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4《月迹》教案设计

24*月迹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聚焦核心素养,提高教学质量——指向关键能力培养的语文教学目标定位:重视语言训练、关注学法迁移、加强阅读指导。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以孩子们寻月为线索,巧妙地描写了不同地方呈现出的月迹形貌,表达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教学中,紧紧围绕阅读提示,展开学法指导,遵循“默读课文,说说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有感情地读给同学听”这一教学思路,旨在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从读中悟,从悟中读,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积极心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准备歌曲《月光》的视频。 2.搜集作者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月迹” 1.播放歌曲《月光》,教师以歌词引入:月光洒在每个人心上,让回家的人有方向,迎着月色洒落的光芒,把古老的歌轻轻地唱——月亮,一个柔美动人的字眼儿。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月亮的足迹吧。 2.板书课题“月迹”,引导学生质疑:题目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月亮的足迹、印迹、踪迹) 3.课件出示作者简介,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作者资料,了解作者。 设计意图:课文叙述了优美的月色,在此创设情境,旨在调动学生的情绪,为学习课文进行情感铺垫。“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引导学生针对题目揣摩思考,质疑问难,为学生搭建一个走进文本的平台。

二、默读课文,寻找“月迹” 1.一读课文:自由读文,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如“袅袅”“嫉妒”以及多音字“悄、累”在词语“悄没声儿”“累累的骨朵儿”中的读音。 要注意“嫉妒”和“妒忌”的区别哟! 2.二读课文:默读课文,结合所提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感知线索: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了?引导学生从五个段落概括回答,并动笔画一画。归纳总结出答案。教师相机板书:穿衣镜上(2)→院子里(3)→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20)→小河里(21)→眼睛里(23) (2)感知情感:孩子们在不同的地方发现了月亮的足迹,有哪些不同的反应?从而可以看出他们心情怎样? 借助相关词语感悟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教师相机板书:闷着高兴痒痒的嫉妒大呼小叫 3.三读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不同地方的月亮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自主填写学生活动卡并进行小组交流。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汇报点拨。 ①第2自然段,穿衣镜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怎样变化的?引导学生从三个“爬”中感受月亮由“白道儿”→“半圆”→“满盈”→“亏了”→“全没了踪迹”的整个变化的过程,“我们”的心情也随之变化:惊喜→高兴→紧张→失望。 ②第3自然段,院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怎样变化的?引导学生抓住“玉玉的、银银的”感悟月色美。 ③第21~24自然段,河边的月亮是什么样的?怎样变化的?引导学生抓住弟弟妹妹寻月的动作和语言,从每个人的眼睛里看到月亮,体会我们寻月的满足感。 (3)鼓励学生朗诵自己喜欢的语句,读出“寻月”带来的欢愉之感。 设计意图:遵循略读课文的特点,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三读”课文,自主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梅兰芳》同步练习A卷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梅兰芳》同步练习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7题;共70分) 1. (4分)引号一般有以下几种作用:①表示引用;②表示特定的称谓或含有特殊意义的词语;③表示讽刺、否定或反语;④表示强调。下面的引号起什么作用呢?请将正确的序号填在句子后面的横线上。 日本侵略者打着“中日亲善”的幌子。________ 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________ 然而,“蓄须”也不是一劳永逸的。________ 梅兰芳以“我是个唱旦角的,年纪老了,扮相不好看了,噪子也坏了”为由拒绝登台,也合情合理。________ 2. (8分)给下面字加部首组成字,再组词语 庄________ ________ 衣________ ________ 耳________ ________ 弟________ ________ 3. (3分)火眼金睛 连续陆续继续 ①入春以来,阴雨天________不断。 ②电影快开映了,观众们________进场了。 ③人们已培育出许多菊花品种,但并不满足,正在________培育新品种。 4. (2分)读《雪儿》,回答问题

①课文的题目“雪儿”指的是________ A、小女孩 B、一只受伤的信鸽 C、天上的雪花 ②本文是以________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 A、“我”在家里的孤单寂寞 B、“我”与信鸽从相伴到别离 C、“我”为信鸽疗伤 5. (5分)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②就这样年复一年,虽然不能登台演出,生活日渐窘迫,但梅兰芳始终坚持着,等待着抗战胜利。 6. (5分)照样子,加上适当的词语,把句子写具体 例:小燕子问妈妈。(奇怪地) 小燕子奇怪地问妈妈。 山上的灯光倒映在湖水中。(隐隐约约地) 7. (5分)解释下列词语。 ①灵活 ②轻巧自如 8. (5分)理解“惊弓之鸟”。 9. (4分)按要求把下列词语填入括号中。 轻型飞机破壳而出望而生畏展翅高飞 小翼龙从蛋壳中________,渐渐长大了,它________,像一架________在天空中翱翔。它低头朝下一望,看见三角龙,它心想:三角龙真令人________啊! 10. (3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梅兰芳》同步练习B卷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梅兰芳》同步练习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7题;共69分) 1. (4分)引号一般有以下几种作用:①表示引用;②表示特定的称谓或含有特殊意义的词语;③表示讽刺、否定或反语;④表示强调。下面的引号起什么作用呢?请将正确的序号填在句子后面的横线上。 日本侵略者打着“中日亲善”的幌子。________ 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________ 然而,“蓄须”也不是一劳永逸的。________ 梅兰芳以“我是个唱旦角的,年纪老了,扮相不好看了,噪子也坏了”为由拒绝登台,也合情合理。________ 2. (4分)按拼音写汉字 gējiǎn 白________挑________ āi pàn ________伤________望 3. (4分)填上合适的词语,再读一读 ________的春光 ________的弧线 ________的眼珠 ________的白云 4. (5分)把下面的音节补充完整。 sh________________ǔ________

剩阻哀 ________ ōng________ī 忠施 5. (5分)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②就这样年复一年,虽然不能登台演出,生活日渐窘迫,但梅兰芳始终坚持着,等待着抗战胜利。 6. (4分)照样子写句子 影子常常陪着我。 我和小军常常________。 ________常常去姥姥家。 ________常常________。 7. (5分)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这场比赛不能让祖国再次蒙受屈辱。 ②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 8. (5分)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更羸的做法怎能不令大家非常佩服呢?(改为陈述句) ②更羸有这样的本事。(改为感叹句) 9. (4分)按要求把下列词语填入括号中。 轻型飞机破壳而出望而生畏展翅高飞 小翼龙从蛋壳中________,渐渐长大了,它________,像一架________在天空中翱翔。它低头朝下一望,看见三角龙,它心想:三角龙真令人________啊! 10. (3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语文S版五年级(上)《第24课 梅兰芳》同步练习卷 (6)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24课梅兰芳》同步练习卷 二、标题 1.(3分)填空。 (1)“拒”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除部首外再查画。“拒”字的最后一画是。 (2)“饰”字按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饰”字的第四画是。 (3)“幽”字按部首查字法可以查部,除部首外再查画。 2.(3分)组词语。 暴沦轮拒 猾协疫距 3.(3分)简要地写出课文记叙了梅兰芳的哪几件事。。 4.(3分)课外阅读。 梅兰芳蓄须 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出的需要,他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但是,在他一生中,却有8年是蓄着胡须的。那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期,他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和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就把到上海,但他还是不演戏。为了维持一家认得生计,梅兰芳卖掉北京房子。 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有的甚至说: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全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刺刀下登台演出。 一天,在北京的梅兰芳剧团的一位演员忽然来到上海,对梅兰芳说,日本侵略军要在北京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演出,如果违抗就以军法论处。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能去了。”但是,不去演出要想个办法对付啊。 梅兰芳找到了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自己的处境危险,请医生帮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敌人的纠缠。医生被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决心帮助他渡过难关,就说:“那么打一针伤寒预防针吧,打了这种针是要发高烧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