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SPSS期末考试整理

SPSS期末考试整理

SPSS期末考试整理
SPSS期末考试整理

●一。变量的赋值

1.乘方(**),例如二的三次方:2**3

2.不同规则的赋值:转换→计算变量(如果),每一个规则的赋值都要重新进行此步骤(但注意每一遍的变量名都不变,并且他都会问你要不要替换成新的变量,你选是就行了)

3.不同规则的赋值:(1)转换→重新编码为不同变量:输入变量,输出变量,要点击“变化量”才可保存输出变量→新值和旧值:值(直接选取取值)、范围(最大到最小的范围,包含端点值),点击“添加”成功保存新值和旧值→所有不同取值规则都完成后点击继续、确定,则在变量视图多出一个新变量(2)若不想包含端点值,可以采取小数的方式变换,eg. 899.9(小数位比该变量属性的小数位多一位就行了)

(3)这种要先把BMI按照男女分开,然后再分组的,可以在对话框中点击“如果”选项进行设置,并且要分别对男女进行上述操作(一共做两遍)。

二。离散化

1可视离散化:转换→可视分箱,分割点:所以想生成几组,就定义几个分割点;填写第一个分割点的时候就必须填写最小值;一定要选中上端点排除。

三。排序

1.转换→自动重新编码:不分组,从头到尾排序

2.转换→个案排秩(1)多层次数据:基于A变量对B变量进行排序。(例如,基于职称对收入进行排序,就是不同职称各自组内排工资的高低)(2)设置秩1;绑定值

四。时间序列:转换→变动值

五。查找与计数:转换→对个案内的值计数(查找“基本工资800-900女职工”,生成新变量,满足这个条件的标为1,不符合这个标准的标为0,男职工标为缺失。范围:包含上限下限)

●六。数据→个案排序:把变量顺序完全按照你想要的标准排序,所有的变量顺序都会改变

七。拆分文件:要分男女进行数据统计:数据→拆分文件→比较组/按组输出,分组依据。不分男女进行数据统计:数据→拆分文件→分析所有个案

八。选择个案(例如只选择三年级的变量进行分析):数据→选择个案→如果条件满足:如果;随机个案样本;基于时间或个案范围;使用过滤变量(例如要把身高为缺失值和值为0的剔除)→输出:过滤(不符合条件的数据会画上“/”,原始数据并未删除);将选定个案复制到新数据集(形成一个新的SPSS数据文件,原始数据并未删除);删除未选定的个案(删除原始数据,不建议使用)→之后在分析的时候就只会分析三年级的变量。不想只分析三年及,记得重新做这一步。

九。加权个案:数据→加权个案(例。100分的有5人)。不想加权了,记得重新做这一步。

十。分类汇总(1)例如算不同年级的人的身高的均值、方差…(只能计算函数)(2)数据→汇总,分界变量(分类标准变量),变量摘要(计算变量),函数:选择计算变量函数,变量名称与标签:定义新生成变量的名称与标签

●十一。长宽数据的转换

1.长数据变宽数据:索引变量消失变成score的尾缀

(1)数据→重组(重构)→个案重组为变量,标识变量,索引变量,电脑会自动帮你选出是xx xx要重构(不同疗程值不同的变量)。选完上述这些之后就一直点下一步&完成&立即重构&确定即可

(2)注意:当有多个变量需要重构时要自己决定“新变量组的顺序”。(A1A2B1B2;A1B1A2B2)

2.宽数据变长数据:score的尾缀消失变成索引变量

(1)数据→重组(重构)→变量重组为个案,个案组标识:使用选定变量,固定变量(手动选择,电脑不会自动帮你选出了),要转置的变量即值不固定的要重构的变量(手动选择,电脑不会自动帮你选出了)。选完上述这些之后就一直点击下一步&完成&立即重构数据&确定就行了

(2)当有多个变量需要重构时,这块的操作要特别注意:○1首先在“变量组数目”中选择“多个”○2然后在“选择变量”里要对于不同的“目标变量”分别定义“要转置的变量”(在本题中,即对于kidid目标变量定义一遍要转置的变量;对于age目标变量在定义一遍要转置的变量。其中,这两个要转置的变量必须是完全不同的)。但只需要定义一次“个案组标识”&“固定变量”(固定变量是相对于kidid & age都固定的那些变量;而不是说在对kidid进行转置的时候,age就是固定变量了;因此,固定变量只用定义一次且固定变量可以为空)。并且,你要特别注意,“个案组标识”里选择的变量& n个“要转置的变量”里选择的变量&“固定变量”里选择的变量都必须是完全不相同的。

十九。数据的合并

1.纵向合并:数据→合并文件→添加个案

2.(2)横向变量:数据→合并文件→添加变量(排除的变量:两个数据集中的相同变量.关键变量:两个数据集都有的变量,关键变量与后边的变量一对一

●十二。偏态系数:SK=0,分布对称;SK>0,右偏(右侧长尾);SK<0,左偏(左侧长尾);SK的绝对值越

大,说明偏斜的程度越大

峰度系数:K=0,标准正态分布;K>O尖峰; K<0,平峰

十三。统计表格的制作:分析→表→设定表。统计图形的制作:图形→图表构建程序

●十四。假设检验(无操作)——原理:原假设(想推翻),备择假设(想支持),单侧与双侧检验,=永远

在原假设上。a弃真错误,b取伪错误。a显著性水平(0.05)。计算统计量,找出临界值,将统计量与临界值比较落在拒绝域则拒绝 /P值(P-value、渐进显著性、Sig.),P<a则拒绝原假设。注意:所有的检验都是用样本数据检验总体。

十五。卡方检验(列联分析)1.会计算期望頻数 2.提出假设:拟合优度检验(一致性检验):H0-全相等,H1-不全相等。独立性检验:H0-独立,H1-不独立

3.SPSS进行独立性检验:分析-描述统计-交叉表,变量列表中选择行、列变量,【统计量】选择卡方,【单元格】选择是否显示行、列、总百分比,观察频数和期望频数→输出得结论

十六。T检验

1.单样本T检验(总体均值是几):(1)H0:总体中孩子的身高平均是148cm ,H1:总体中孩子的身高平均不是148cm (2)分析→比较均值→单样本t检验,选择检验的变量和检验值,选项:设定均值差值的置信区间→输出得结论

2.独立样本T检验(两个总体均数的比较):(1)H0:男女身高均值相同,H1:男女身高均值不同

(2)分析→比较均值→独立样本t检验,选择检验变量和分组变量(需定义,eg.男女),选项:设定均值差值的置信区间→输出得结论

3.配对样本T检验(两个总体均数的比较,检验某一因素是否造成了同一批人的两次结果的差异):(1)H0:两次结果没有差异,H1:两次结果存在差异(2)分析→比较均值→配对样本t检验,选择配对的变量,选项:设定均值差值的置信区间

十七。方差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有没有影响)

1.原理:总误差=处理误差/组间误差(自变量造成)+随机误差/组内误差(抽样造成)

2.单因素方差分析(1)H0:u1=u2=u3(自变量对因变量没影响),H1:u1 u2 u3不全相等(自变量对因变量有影响)(2)分析→比较均值→单因素ANOVA,输入因变量(连续型变量),因子即自变量(分组变量),选项:进行方差齐性检验→输出得结论

十八。回归分析

1.样本的相关系数r:|r|=1为完全相关(r=1完全正相关。r =-1完全负正相关),r = 0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相关,-1<r<0为负相关,0

2.相关系数r的显著性检验(检验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1)提出假设:H0不相关;H1相关(2)分析→相关→双变量,将待分析变量放入变量列表→输出得结论(看显著性双侧)

3.一元线性回归

回归模型:y=b0+b1x+e(e是误差项)。回归方程:E(y)=B0+B1x,B0 是回归直线在 y 轴上的截距,是当x=0时y的期望值;B1是直线的斜率称为回归系数,表示当x每变动一个单位,y变动B1单位。估计的回归方程:带∧号的,最小二乘法。判定系数R:反映回归直线的拟合程度,R→1,说明回归方程拟合的越好;R→0,说明回归方程拟合的越差

4.多元线性回归

(1)回归方程E(y)=B0+B1x1+B2X2 (2)分析→回归→线性,因变量:连续变量,自变量:连续变量直接放入模型/分类变量需要转化为虚拟变量放入

(3)结果:方程的Sig.(ANOVA里的):整体方程的线性关系是否显著。调整后的R 2 :方程的解释能力。系数的Sig.(系数表里的):各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方程:见系数表

(4)生成虚拟变量:n个原变量生成n-1个虚拟变量,“重新编码为不同变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