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基因组选择及其在奶牛育种中的应用

全基因组选择及其在奶牛育种中的应用

全基因组选择及其在奶牛育种中的应用
全基因组选择及其在奶牛育种中的应用

发表于《中国奶牛》,2011

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及在奶牛育种中应用进展

范翌鹏1孙东晓1* 张勤1张胜利1张沅1刘林2

(1.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北京,100193; 2.北京奶牛中心. 北京. 100085)

摘要:全基因组选择是指基于基因组育种值(GEBV)的选择方法,指通过检测覆盖全基因组的分子标记,利用基因组水平的遗传信息对个体进行遗传评估,以期获得更高的育种值估计准确度。由于可显著缩短世代间隔,全基因组选择作为一种育种新技术在奶牛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经成为各国的研究热点。不同国家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奶牛育种工作,基于GEBV 的遗传评估可靠性在20-67%之间,如果代替常规后裔测定体系,可节省92%的育种成本。本文综述了全基因组选择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各国奶牛育种中的应用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全基因组选择,奶牛育种

Genome-Wide Sele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airy Cattle FAN YiPeng, SUN Dongxiao, ZHANG Qin, ZHANG Shangli, ZHANG Yuan, LIU Lin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Technology,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3) Abstract: Genomic selection refers to selection decisions based on genomic breeding values (GEBV). The GEBV are calculated as the sum of the effects of dense genetic markers, or haplotypes of these markers, across the entire genome, thereby potentially capturing all the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 that contribute to variation in a trait. Genomic selection has become a focus of study in many countries as the new breeding method. Reliabilities of GEBV for young bulls without progeny test results in the reference population were between 20 and 67%. By avoiding progeny testing, bull breeding companies could save up to 92% of their costs [1]. In this paper, we first review the progress of genomic selection, including the principle, methods, accuracy and advantages of genomic selection. We then review the application of genomic selection in dairy cattle.

Key words: Genomic Selection, Dairy Breeding

全基因组选择(Genomic Selection,GS),即全基因组范围的标记辅助选择(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 MAS),指通过检测覆盖全基因组的分子标记,利用基因组水平的遗传信息对个体进行遗传评估,以期获得更高的育种值估计准确度。研究已表明,标记辅助选择可提高奶牛育种遗传进展[2][3],但是在目前奶牛育种工作中却无法大规模推广应用标记辅助选择。因为奶牛的生产性状和健康性状均受大量基因座位共同影响,通过有限数量的已知标记无法大幅度加快遗传进展;其次,通过精细定位策略鉴定主效基因需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利用标记信息估计育种值的计算方法也很复杂。全基因组选择基于基因组育种值(Genomic Estimated Breeding Value, GEBV)进行选择,其实施包括两个步骤:首先在参考群体中使用基因型数据和表型数据估计每个染色体片段的效应;然后在候选群体中使用个体基因型数据估计基因组育种值(genomic breeding value,GEBV)[4],模拟研究证明,仅仅通过标记预测育种值的准确性可以达到0.85(指真实育种值与估计育种值之间的相关,而可靠性则指其平方)。如果在犊牛刚出生时即可达到如此高的准确性,对奶牛育种工作则具有深远意义。模拟研究表明:对于一头刚出生的公犊牛而言,如果其GEBV的估计准确性可以达到经过后

裔测定估计得到的EBV准确性同样高的程度,相当于可以利用2岁公牛代替5岁乃至更老的公牛作为种用,遗传进展率将提高一倍。与奶牛常规后裔测定体系相比,可节省92%的育种成本[1]。

1.不同国家的全基因组选择实施情况及GEBV估计准确性

1.1澳大利亚的研究结果

在澳大利亚后裔测定体系中选择出生于1998~2003年的共计798头荷斯坦公牛(Genetics Australia 测定),利用Bovine SNP50芯片对56,947个SNP标记进行了个体基因型测定。使用两种方法计算GEBV:第一种方法为Meuwissen等提出的BLUP方法[4],假设所有的SNP效应均来自于同一个正态总体,即假设所有的SNP效应很小,且σgi2相同。第二种方法为BayesA方法,认为影响一个性状的大部分SNP标记具有微小的独立效应,但一小部分SNPs具有相对较大效应(即不同SNP的效应不同)。计算结果表明,使用GEBV预测TBV的可靠性高于利用系谱指数对公牛进行预测的可靠性,而后者正是目前后裔测定体系中青年公牛育种值预测的主要方法(表1)。

表1 公牛出生时不同育种计划中育种值估计的可靠性

性状参考群体中表型

记录条数

SNP数目EBV可靠性

GEBV可靠性

(BLUP)

GEBV可靠性

(BayesA)

ASI 637 3,889 0.38 0.44 0.48

APR 635 3,414 0.35 0.53 0.55 乳蛋白量637 4,055 0.28 0.45 0.48

乳蛋白率637 4,369 0.20 0.29 0.36

繁殖性状332 3,090 0.16 0.18 0.14

此外,繁殖性能的GEBV可靠性远低于生产性状GEBV。可能是由于繁殖性能为低遗传力性状,需要更多的表型记录才能预测得到更准确的GEBV。在澳大利亚的研究中,相对于其他性状而言,只有少部分公牛(332头)具有繁殖性能记录,因此降低了数据分析的统计效力。除繁殖性能以外,其他性状通过Bayes方法得到的GEBV可靠性比BLUP方法提高了2%~7%。

目前,澳大利亚的全基因组选择工作主要由澳大利亚畜禽合作研究中心执行的,其参考群公牛规模已经达到了2000头,并于2010年正式发布了GEBV。

1.2 新西兰的研究结果

新西兰家畜遗传改良公司(LIC)于2008年公布新西兰奶牛GEBV估计的可靠性[5]。以4,500头左右后裔测定公牛为参考群体,公牛规模及其出生年度范围均远高于澳大利亚群体。利用Bovine SNP50芯片对所有公牛进行基因分型。采用BLUP, BayesA, BayesB(考虑了某些SNP效应为0的情况)[4],线性角回归[6]和贝叶斯回归[7]等方法估计GEBV并进行比较。此外,在GEBV中还加入了系谱指数(加性育种值)信息。LIC于2009年8月开始正式公布GEBV,每年评估两次。

对无表型数据的青年公牛产量性状、体重、繁殖性能、体细胞数和长寿性进行估计,其GEBV

的估计可靠性在50~67%之间;而采用系谱指数的估计育种值可靠性仅为34%。普遍高于澳大利亚所得的数据结果,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新西兰采用的参考群体规模远高于澳大利亚。通过贝叶斯方法得到的GEBV估计可靠性比BLUP方法高2~3%,而回归方法得到的GEBV可靠性较低。

LIC已经于2009年8月开始正式公布GEBV,每年评估两次。

1.3美国的研究结果

美国组建的参考群体包括3,576头荷斯坦公牛,共计38,416个有效SNP用于预测方程,SNP检测同样采用Bovine SNP50芯片。预测方法与Meuwissen等提出的BLUP方法相似,不同之处为假定所有标记效应符合正态分布;另外也采用贝叶斯方法,考虑到有些基因具有较大效应,因此在分布中加入了一个较大的尾(与1.2中的BayesA方法相似)。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研究结果一致的是,也将基于系谱的多基因效应或父母育种值平均值整合到预测方程中,拟合选择指数得到GEBV。

针对所有性状,GEBV的平均估计可靠性达到50%,而仅仅利用系谱指数对青年公牛进行预测的平均可靠性仅为27%。BLUP方法仅比贝叶斯方法的可靠性低1%,这一结果与澳新两国的结果一致。

目前,美国和加拿大的参考群公牛规模合计已达到18000头以上(美国9300头,加拿大8800头),并分别于2009年1月、8月在官方正式颁布的公牛育种值中包含基因组育种值,称为GPTA(Genomic Predicted Transmitting Ability);

1.4 荷兰的研究结果

荷兰的基因组选择计划试验由CRV公司组织执行,其参考群体包括了1,583头公牛,有46,529条有效SNP数据用于估计GEBV。在计算GEBV可靠性时,挑选出生于1999~2003年间的429头公牛,随机抽取其中5%的公牛计算GEBV,然后与后裔测定EBV进行相关分析。随机抽取过程重复20次,使得每头公牛均有一次机会作为参考公牛。SNP效应的计算方法参考Meuwissen和Goddard (2004)提出的吉布斯抽样[8],只是用SNP代替了单倍型[9]。结果显示,对于刚出生的公犊牛,GEBV 的估计可靠性比系谱指数均有所提高,对于不同性状提高的程度不同:乳蛋白率提高33%,乳蛋白量提高19%,肢蹄性状提高13%,乳房深度以及体细胞数提高13%,受精能力提高9%。

欧洲有多个国家开展了Eurogenomics的项目,截止去年,包括丹麦/芬兰/瑞典/挪威,法国,荷兰和德国在内的7个国家,参考群体公牛规模已经达到了16000头,除荷兰每年评估次数为24次外,其余国家评估次数均为12次,这些国家分别于2009年6~8月公布了其各自的官方GEBV。

1.5 各国研究结果的比较

上述4个国家的研究结果表明,GEBV的预测可靠性均高于系谱指数。由于美国和新西兰使用了更大规模的参考群体,因此他们最终得到GEBV估计可靠性高于澳大利亚。但是,哪种计算方法为最佳,由于在4个国家中的结论各不同,目前还尚无定论。

BLUP方法假定所有标记的效应符合正态分布,贝叶斯方法则是存在一个先验分布从而可考虑较大效应、较小效应以及效应为0的基因片段。上述4个国家得到的一致研究结果是:BLUP方法比贝叶斯方法略差,但该结果可能是由于上述研究均着重产奶性状而致,BLUP方法假设的大部分基因具有微小效应而仅极少部分或没有基因存在较大效应与生产性状的实际情况类似,从而避免了效应估计过高的缺点。另一种解释是可能由于SNP分布于大片段染色体上,该染色体片段的效应则被许多SNP 瓜分导致每个SNP效应很小。在实际育种中,确实存在某些较大效应的SNP,比如DGAT1基因对乳蛋白率具有较大的直接影响[10],其可通过附近的SNP标记检测到[11]。

此外,上述4个国家都利用了选择指数理论,即将系谱指数与基因组信息加权整合而得到GEBV。比如,用可靠性作为加权值。这一方法有助于通过亲属平均育种值或者多基因育种值,综合考虑那些可能没有被SNP效应覆盖的QTL信息,对于群体中频率较高的QTL尤为重要。

2.最优化基因组育种计划的制定

全基因组选择可以对青年公牛进行准确预测,因此制定基于基因组选择的育种计划具有深远意义。2006年,Schaeffer对常规后裔测定进行了非常好的概括[1]:“在后裔测定计划中,每年选出大量种子母牛作为公牛母亲,然后与配特定公牛。青年公牛1岁时试配,每头公牛试配大约100头母牛,用于第一次估计EBV。约43个月之后,公牛女儿完成了其第一个泌乳期,从而可估计得到青年公牛产量性状的EBV,估计准确性约为75%(可靠性为56%)。青年公牛则成为验证公牛并开始生产冻精。”

新西兰、美国、澳大利亚的试验均已证明,至少对于某些性状,在公犊牛出生时,采用基因组选择可以达到后裔测定育种值估计得准确性。则可以在公犊牛出生时而不必等到后裔测定结束才选择公牛,因此青年公牛的冻精也可以商用化使用,世代间隔缩短了一半。此外,通过对优秀的公牛母亲进行基因分型,并选择少部分与配特定公牛,、可增加选择强度,从而可提高遗传进展。考虑到生理特点,未来可行的方案是在公牛1岁时与配少量母牛以检测是否具有同质缺陷,然后在公牛2岁时候再进行冻精生产和推广[5]。

基因组选择的另一个影响是,将使现有育种模式逐渐倾向于平衡育种。在目前奶牛育种中,生产性状获得了较大的遗传进展,而繁殖性状则相对较小,一方面由于繁殖性状EBV准确性较低,另一方面是由于生产性状与繁殖性状存在负相关。如果在估计SNP效应时加入足够多的表型信息,基因组选择可提高繁殖性状EBV准确性,从而使繁殖性状对整体育种目标提供较大贡献。然而,如果参考群体规模较小,其选择准确性仍然很低。

基因组选择可以减少近交增量。如果在育种计划中世代间隔保持不变,基因组选择比仅仅通过系谱和表型信息的BLUP方法近交程度更低,对于低遗传力性状尤为凸显[16]。例如通过后裔测定选择后备公牛时,青年公牛预测育种值是父母育种值平均值,对于全同胞个体只能获得相同的预测育种值,而且如果足够高时,两个全同胞个体会全部保留。但通过基因组选择,则可得到不同的预测育种值,根据其高低选留优秀个体,而不是被迫保留2个全同胞个体,从而降低了群体内近交程度。

然而,如果在公牛出生时就进行GEBV估计,虽然世代间隔减半,同时也得到了更准确的GEBV,但是每年导致的近交增量可能高于孟德尔抽样群体近交程度减少量。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发生,需要检测更多后备公牛。也可以限制某一特定公牛家系在后备公牛选择时的影响,以便将近交程度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17]。此外,优秀公牛母亲也需要测定基因组标记信息,并从系谱记录及基因组信息两方面考察其与后备公牛间的亲缘关系。

3.问题与挑战

3.1 如何整合到国家遗传评估体系

在奶牛育种中,整合系谱、表型记录以及基因组信息以计算GEBV是一个挑战。最大的困难是,与现有数据库中已有记录的奶牛头数相比,能进行基因分型的奶牛太少。目前解决这个问题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首先利用表型记录和系谱信息估计EBV,与GEBV进行加权整合得到最终的GEBV,用于择[18]。这个方法可以达到近似模拟研究的估计准确性,同时容易执行。

第二种可行的办法是推导出所有奶牛个体的标记基因型,然后计算GEBV[18]。虽然这种办法面临着计算方面的挑战,但是可以克服由于不同个体标记基因不同或者部分个体无基因型所带来的问题。假如QTL的数量足够大,即使奶牛个体没有任何基因型而全部通过系谱推导,那么推导基因型也可用于计算分子血缘矩阵[18]。但是需要一种高效的推算海量奶牛个体基因型的方法。正如Harris(2008)指出的:把基因组信息全面整合用于国际间验证公牛的联合评估,正如Interbull一样,将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因为涉及到国家内和国家间SNP数据和预测方法的不同以及标记与环境间互作不同等诸多问题,全部这些问题非常困难[19]。

4.2 全基因组选择所带来的长期遗传进展

Muir与Goddard认为,通过基因组选择得到的长期遗传进展不如传统的通过系谱及表型信息估计育种值高,这是由于数据模拟或数据预测所导致的[12][20]。

GEBV的预测要求SNP与QTL处于连锁不平衡状态,而选择会改变这种连锁不平衡状态。如果连锁不平衡被打破,则会导致基因组选择固定标记效应之后,有些QTL变异被遗漏。而基于表型记录的BLUP方法则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因为基于表型记录的方法自动地使用了所有QTL信息,而基因组选择仅仅应用到被“发现的”或者估计到效应的标记信息[12],尤其对于低频率QTL,在参考

群体中可能无法检测到。

Muir和Goddard均提出了针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Muir建议在GEBV中加入多基因组分从而利用到没有被SNP检测到的QTL变异。通过澳、美、新三个国家的研究,该策略已成功应用于基因组选择[20]。Goddard建议设定一个最佳指数以最大化长期选择反应,比如Gibson在1994年提出的单QTL和多基因组分的建议[20]。最终指数应对不同频率的标记进行不同加权,对低等位基因频率的有效标记应给予更大权重。另一个能够获得低频率QTL效应的办法是利用单倍型代替单标记。导致SNP 等位基因频率与QTL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之间产生不相符,导致对于极少量的QTL等位基因检测能力下降。但单倍型的分布情况看起来与QTL分布更为相符,因此可更准确地检测出低基因频率QTL[20]。

Muir和Goddard建议不断的收集表型和基因型数据,对预测方程进行连续的重新估算,将可最大化基因组选择的长期选择反应。

4.结论和展望

目前,基因组选择被很多奶业发达国家所采用。对于公犊牛,GEBV的估计可靠性比EBV估计可靠性高,范围从2~20%不等。可以通过个方面利用GEBV相对较高的估计可靠性:其一,通过对大量公犊牛进行基因组范围内标记检测,选择很少公犊牛进入后裔测定体系,从而可以减少投入的同时获得额外的遗传进展。其次,也可仅仅利用GEBV对青年公牛进行选择,则可以对青年公牛冻精进行推广,由于缩短世代间隔从而获得更高的遗传进展。

同时,基因组选择在奶牛育种中应用还面临着很多机遇与挑战,包括如何实行国家范围内的基因组选择,品种间的基因组选择,如何同时获得更高长期遗传进展和控制近交程度,以及如何解决计算方面的问题[28][29]。这些都将是未来的研究热点。

References

[1]Schaeffer, L. R. 2006. Strategy for applying genome-wide selection in dairy cattle. J. Anim. Breed. Genet. 123:218–223.

[2]Smith, C. 1967. Improvement of metric traits through specific genetic loci. Anim. Prod. 9:349–358.

[3]Soller, M., and J. S. Beckmann. 1983. Genetic polymorphism in variety identification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Theor. Appl. Genet.

67:25–33.

[4]Meuwissen, T. H. E., B. J. Hayes, and M. E. Goddard. 2001. Predictionof total genetic value using genome-wide dense marker maps.

Genetics 157:1819–1829.

[5]Harris, B. L., D. L. Johnson, and R. J. Spelman. 2008. Genomic selection in New Zealand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national genetic

evaluation. Proc. Interbull Meeting, Niagara Falls, Canada.

[6]Efron, B., T. Hastie, I. Johnstone, and R. Tibshirani. 2004. Least angle regression. Ann. Statist. 32:407–499.

[7]Xu, S. 2003. Estimating polygenic effects using markers of the entire genome. Genetics 163:789–801.

[8]Meuwissen, T. H., and M. E. Goddard. 2004. Mapping multiple QTL using linkage disequilibrium and linkage analysis information and

multitrait data. Genet. Sel. Evol. 36:261–279.

[9]Calus, M. P., T. H. Meuwissen, A. P. de Roos, and R. F. Veerkamp.2008. Accuracy of genomic selection using different methods to define

haplotypes. Genetics 178:553–561.

[10]Grisart, B., F. Farnir, L. Karim, N. Cambisano, J.-J. Kim, A. Kvasz, M. Mni, P. Simon, J.-M. Frere, W. Coppieters, and M. Georges. 2004.

Genetic and functional confirmation of the causality of the DGAT1 K232A quantitative trait nucleotide in affecting milk yield and

composition.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4:2398–2403.

[11]VanRaden, P. M., C. P. Van Tassell, G. R. Wiggans, T. S. Sonstegard, R. D. Schnabel, J. F. Taylor, and F. Schenkel. 2009. Invited review:

Reliability of genomic predictions for North American Holstein bulls. J. Dairy Sci. 92:16–24.

[12]Goddard, M. E. 2008. Genomic selection: Prediction of accuracy and maximisation of long term response. Genetica doi:10.1007/

s10709-008-9308-0.

[13]Hayes, B. J., and M. E. Goddard. 2008. Technical note: Prediction of breeding values using marker derived relationship matrices. J. Anim.

Sci. 86:2089–2092.

[14]Hill, W. G. 1981. Estimation of effective population size from data on linkage disequilibrium. Genet. Res. 38:209–216.

[15]Goddard, M. E. 1991. Mapping genes for quantitative traits using linkage disequilibrium. Genet. Sel. Evol. 23(Suppl.):131s–134s.

[16]Daetwyler, H. D., B. Villanueva, P. Bijma, and J. A. Woolliams. 2007. Inbreeding in genome-wide selection. J. Anim. Breed. Genet.

124:369–376.

[17]Wray, N. R., and M. E. Goddard. 1994. Increasing long term response to selection . Genet. Sel. Evol. 26:431–451.

[18]Goddard, M. E., and B. J. Hayes. 2007. Genomic selection. J. Anim. Breed. Genet. 124:323–330.

[19]Lillehammer, M., M. E. Goddard, H. Nilsen, E. Sehested, H. G. Olsen, S. Lien, and T. H. E. Meuwissen. 2008.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by-environment interaction for milk yield traits on Bos Taurus autosome 6. Genetics 179:1539–1546.

[20]Muir, W. M. 2007. Comparison of genomic and traditional BLUP estimated breeding value accuracy and selection response under

alternative trait and genomic parameters. J. Anim. Breed. Genet. 124:342–355.

[21]Habier, D., R. L. Fernando, and J. C. Dekkers. 2007. The impact of genetic relationship information on genome-assisted breeding values.

Genetics 177:2389–2397.

[22]Pritchard, J. K., M. Stephens, N. A. Rosenberg, and P. Donnelly. 2000. Association mapping in structured populations. Am. J. Hum. Genet.

67:170–181.

[23]De Roos, A. P. W., B. J. Hayes, R. Spelman, and M. E. Goddard. 2008. Linkage disequilibrium and persistence of phase in Holstein

Friesian, Jersey and Angus cattle. Genetics 179:1503–1512.

[24]Spelman, R. J., C. A. Ford, P. McElhinney, G. C. Gregory, and R. G. Snell. 2002.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DGAT1 gene in the New Zealand

dairy population. J. Dairy Sci. 85:3514–3517.

[25]Dunner, S., M. E. Miranda, Y. Amigues, J. Canon, M. Georges, R. Hanset, J. Williams, and F. Menissier. 2003. Haplotype diversity of the

myostatin gene among beef cattle breeds. Genet. Sel. Evol. 35:103–118.

[26]Xu, S., and Z. Jia. 2007. Genome-wide analysis of epistatic effects for quantitative traits in barley. Genetics 175:1955–1963.

[27]Gianola, D., R. L. Fernando, and A. Stella. 2006. Genomic-assisted prediction of genetic value with semiparametric procedures. Genetics

173:1761–1776.

[28]Legarra, A., and I. Misztal. 2008. Technical note: Computing strategies in genome-wide selection. J. Dairy Sci. 91:360–366.

[29]Tsuruta, S., and I. Misztal. 2008. Technical note: Computing options for genetic evaluation with a large number of genetic markers. J.

Anim. Sci. 86:1514–1518.

奶牛的饲养管理知识

奶牛的饲养管理知识 一、奶牛的饲养技术 1、犊牛培育、犊牛出生后1小时后喂给初乳,一周后开始补喂饲料(开食料)和优质县城干草,开食料按玉米30%,小麦麸25%,豆粕30%,食盐2%,碳酸氢钙2%,小苏打1%预的比例配制,让犊牛自由采食,在犊牛舍放臵清洁饮水,让犊牛自由饮用,舍内温度保持在10℃—24℃范围;达60日龄每日采食精饲料1千克左右时断奶;断奶牛精料增加到每天1.5—2千克,优质粗料自由采食,7月龄后转为青年牛饲养。 2、青年牛饲养。断奶至30月龄称青年牛,以青粗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的原则饲喂,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供应。成牛母牛分干奶期、围产期、泌乳期三个不同饲养阶段进行饲养:(1)干奶期。怀孕母牛在预产期前60天左右停止挤奶,称作干奶期,干奶前几天少喂或停喂多汁青绿饲料,控制饮水,增喂粗饲料;在最后一次把乳房中奶挤净后在4个乳头内注入干乳油剂,并药浴后不再挤奶,若乳房出现红、肿、热、痛,则视情况进行第二次干奶或治疗后再干奶。(2)围产期,产前15天起逐渐增加精料喂量,日粮精粗饲料比为40:60,注意钙的喂量应产前低钙,产后高钙,预防产后

瘫痪;产后喂给易消化、适口性好的饲料,分娩后1—2小时第一次挤奶不宜挤得太多,只要够犊牛吃就可以了,以后每天逐渐增加,到第三天后才挤净乳房中乳。(3)泌乳期。是一泌乳高峰期额外增加1—20%的精饲料,尤其是第一、二胎的母牛;二是泌乳中期(产后101—200天),日粮精粗饲料比50:50。粗纤维不低于17%;三是泌乳后期(产后201天至干奶)日粮精粗饲料比为40:60,粗蛋白质12%,粗纤维不低于18%。 二、奶牛管理措施 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生产水平的牛只分群饲养,给予不同的饲料配方和不同的喂量;喂料先粗后精,或可采用全混合粮饲喂法饲喂,即将切短(2.5厘米左右)的粗饲料和精饲料、青贮饲料以及各种添加剂等混合在一起,充分拌和饲喂;每天供应充足清洁的饮水,并使牛只保持充足的舍外运动;牛舍内高温季节注意防暑降温,寒冷季节保温防寒;根据膘情及时调整饲料供应和饲养管理;每天观察发情表现与发情状况,适时配种;保持正确卫生的挤奶操作习惯,避免乳腺炎发生,保证生奶卫生。 三、奶牛的繁殖配种 奶牛一般在8—12月龄、达成牛体重45%时出现初次发

全基因组选择及其在奶牛育种中的应用

发表于《中国奶牛》,2011 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及在奶牛育种中应用进展 范翌鹏1孙东晓1* 张勤1张胜利1张沅1刘林2 (1.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北京,100193; 2.北京奶牛中心. 北京. 100085) 摘要:全基因组选择是指基于基因组育种值(GEBV)的选择方法,指通过检测覆盖全基因组的分子标记,利用基因组水平的遗传信息对个体进行遗传评估,以期获得更高的育种值估计准确度。由于可显著缩短世代间隔,全基因组选择作为一种育种新技术在奶牛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经成为各国的研究热点。不同国家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奶牛育种工作,基于GEBV 的遗传评估可靠性在20-67%之间,如果代替常规后裔测定体系,可节省92%的育种成本。本文综述了全基因组选择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各国奶牛育种中的应用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全基因组选择,奶牛育种 Genome-Wide Sele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airy Cattle FAN YiPeng, SUN Dongxiao, ZHANG Qin, ZHANG Shangli, ZHANG Yuan, LIU Lin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Technology,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3) Abstract: Genomic selection refers to selection decisions based on genomic breeding values (GEBV). The GEBV are calculated as the sum of the effects of dense genetic markers, or haplotypes of these markers, across the entire genome, thereby potentially capturing all the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 that contribute to variation in a trait. Genomic selection has become a focus of study in many countries as the new breeding method. Reliabilities of GEBV for young bulls without progeny test results in the reference population were between 20 and 67%. By avoiding progeny testing, bull breeding companies could save up to 92% of their costs [1]. In this paper, we first review the progress of genomic selection, including the principle, methods, accuracy and advantages of genomic selection. We then review the application of genomic selection in dairy cattle. Key words: Genomic Selection, Dairy Breeding 全基因组选择(Genomic Selection,GS),即全基因组范围的标记辅助选择(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 MAS),指通过检测覆盖全基因组的分子标记,利用基因组水平的遗传信息对个体进行遗传评估,以期获得更高的育种值估计准确度。研究已表明,标记辅助选择可提高奶牛育种遗传进展[2][3],但是在目前奶牛育种工作中却无法大规模推广应用标记辅助选择。因为奶牛的生产性状和健康性状均受大量基因座位共同影响,通过有限数量的已知标记无法大幅度加快遗传进展;其次,通过精细定位策略鉴定主效基因需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利用标记信息估计育种值的计算方法也很复杂。全基因组选择基于基因组育种值(Genomic Estimated Breeding Value, GEBV)进行选择,其实施包括两个步骤:首先在参考群体中使用基因型数据和表型数据估计每个染色体片段的效应;然后在候选群体中使用个体基因型数据估计基因组育种值(genomic breeding value,GEBV)[4],模拟研究证明,仅仅通过标记预测育种值的准确性可以达到0.85(指真实育种值与估计育种值之间的相关,而可靠性则指其平方)。如果在犊牛刚出生时即可达到如此高的准确性,对奶牛育种工作则具有深远意义。模拟研究表明:对于一头刚出生的公犊牛而言,如果其GEBV的估计准确性可以达到经过后

奶牛选购合同书模板

编号:_______________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奶牛选购合同书模板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合同编号:_________ 甲方(买方):_________ 乙方(中介方):_________ 丙方(卖方):_________ 1.甲丙双方在自愿原则下,经甲方认真挑选,双方一致同意,第_________号牛作价_________元。 2.若检查该牛有病,则视本合同无效。 3.丙方需按甲方要求,到指定地点检疫、复查并按时送达运点,否则造成损失,由丙方补偿全部损失。 4.装运之前,_________天内仍由丙方饲养管理,费用甲方不负责。 5.甲乙双方需认真做好标志、编号等,按号装车,装车前如有更换,掉胎等,由丙方全部负责。 6.装车后,甲方将款统一付给乙方,丙方凭合同向乙方领取。 7.为了确保“甲丙”双方的利益,双方同时交纳定金_________元由乙方保管,以防反悔。 8.奶牛状况: 9.甲方责任: (1)组织人员选择奶牛,认真登记,合理定价。 (2)交纳检疫,工商费用。 (3)奶牛装车后一次付清牛款。 (4)手续办毕,奶牛装车后,应付乙方中介费即牛价总金额的3%。 10.乙方责任: (1)组织好牛源,供买方按标准充分选择。 (2)免费安排买方人员食宿,保护其生命财物安全。 (3)书写合同书,并保证买卖方履行合同。

(4)联系办理运输工具(汽车、火车、轮船等)。 (5)办理工商、检疫、税务等一切出境手续。 11.丙方责任: (1)奶牛定价后,签订合同交押定金。 (2)继续饲养若干,并按时送检装车。 (3)装运前,奶牛若发生意外,由卖方全部负责。 (4)检查奶牛若有病,奶牛属卖方,合同无效。 12.此合同一式_________份,甲、乙、丙各_________份。如有其他事项经合同双方协议同意后可作为本合同附件。 甲方(签字):_________ 乙方(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签订地点: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 丙方(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签订地点:_________

奶牛育种方案

奶牛育种方案 育种对象:500头产奶量为年平均产奶量为3500升的娟珊牛。 育种目标:在南宁培育出年产奶量为7500升的娟珊牛。 育种背景:为提高南宁当地的牛奶的消费,娟珊牛具有耐热,乳质浓厚,乳脂、乳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普通奶牛,优质乳蛋白含量达3.5%以上、耐粗饲等优良特点。但其产奶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故此需要保持其优良特性的同时提高其产奶量。荷兰牛具有产奶量高的优点,但其不耐热且牛奶的乳脂率偏低。产奶量的遗传力属于低遗传力,杂交后子代具有较高的杂种优势。以娟珊牛为母本,荷兰牛为父本经过多代选种选育出符合育种目标的奶牛。 育种过程: 1.厂址的选择和建设:牛场选址应符合当地城乡规划;场址应选在交通便利、供水供电方便的地方,场区水源条件要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奶牛场附近应有充足的青、粗饲料供应地;应选在地势高、、气候干燥、背风向阳、空气流通、土质良好、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地点;水资源保护区、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严重地区、家畜疫病常发区及山区、洼地等易受洪涝威胁的地段不得建场;场地面积应符合建场要求,一般奶牛场区的占地面积,可按每饲养一头成年母牛占地面积150~180 平方米计算。在南宁郊区建设符合以上条件且适合娟珊牛生长肥育的牛场。 2.引种:在10000头优秀的纯种娟珊牛群中按5%的留种率引入产奶量约为3500千克且乳脂和乳蛋白含量高的500头娟珊牛。

3.牛群结构:综合国内、外多种奶牛场牛群结构的数据,并结合某地区7个规模化奶牛场的实际调查结果,从规模化奶牛场牛群结构及相关参数的概念出发,推导出牛群结构的算法及牛群结构。经计算得出,符合我国目前饲养状况的奶牛场牛群结构如下:在全年均衡产犊的条件下,犊牛、育成牛、青年牛及成母牛分别占全群存栏的百分比为:11.3%、17.7%、11.5%、59.5%,其中泌乳牛占全群存栏的百分比为50.3%,这与文献中提出的奶牛场的牛群结构以及实际生产中的牛群结构相符。 育种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参配母牛包括成年母牛、青年母牛和年内满1 6月龄体重1 0 0 公斤以上的育成母牛。制定选配计划之前,应先整理有关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数据。产奶量、乳脂量、乳脂率、线性体型外貌评分做为主要数据进行分析,分别计算出各项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产奶量一一?X M ± S 乳脂量一一?X F ±S 乳脂率一一?X F % ± S 外貌评分一一?X±S ( 二) 基础母牛群的分组计算出各项平均值 和标准偏差之后,分别组群: A组一一?X M + S一一核心群。 B 组一一> ?X-S ;0 ;

欧洲奶牛育种考察报告

欧洲奶牛育种考察报告 2007年7月4-15日、2008年11月1-12日,由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沅老师带队,北京、黑龙江、天津、上海等奶牛育种企业组成的10人团队,分别考察了德国、荷兰、丹麦、意大利、捷克等国家的奶牛协会、公牛站、奶牛场、DHI实验室、农业部、相关奶业研究与服务机构等,看到了很多对我们国家奶业、特别是奶牛育种体系建设值得学习与借鉴的组织体系、育种体系、相互配合与平衡体系、技术与产品研发体系、市场与推广体系、产业链体系、环保意识、质量意识、经济意识、服务意识,以及国外奶业从业人员严谨、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 图:意大利奶业组织结构 一、参观奶牛协会感想:

奶牛协会是奶农自己的组织,是奶业的最高组织机构,是奶农与政府机构、乳品加工厂沟通的桥梁、发言人,代表了奶农的利益。在牛奶配额分配、参与牛奶定价具体很高的权力。 欧洲的奶牛协会都是以公司化的身份出现的,由奶农自己拥有,服务于奶农。主要工作是进行奶牛品种登记、外貌评定,兼做一些奶牛场用品的销售,都是通过服务收费来支撑协会的运作,当然也有部分的会员会费、政府的补贴等。协会对公牛站的冻精、奶农制作的胚胎销往海外市场,给予很大的支持,帮助牵线搭桥,参与市场谈判,努力促成交易。 图:意大利奶牛品种登记情况 二、参观公牛站感想: 欧洲各国的公牛站特别重视后备公牛的培育,有专人走访高产的牧

场,根据奶牛育种值水平与实际的产奶、外貌等结合,选配不同的优秀公牛培育留养后备公牛;同时从北美等奶牛育种水平发达地区适量进口优秀奶牛胚胎培育公牛,丰富本站、本国的奶牛血缘。每个公牛站每年的培育数量在200-500头不等,淘汰率在80-90%,公牛的选择强度很高,而且只有经过鉴定的公牛冻精才能上市销售与配种,确保整个国家的奶牛育种水平年年上新台阶。 图:意大利公牛选育流程 公牛站也重视后备公牛的后测工作。后备公牛尽快的让他早采精,尽可能快的让配种员按照一定的试配冻精数量、配种牧场、配种区域在较短的时间内(一般2个月)完成配种,到配种牛下旬发情或45天后孕检时发现空怀,根据计划要求,在不同的牧场再次实施试配,确保试配公牛在

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策略及在水产动物育种中的应用前景(精)

中国水产科学 2011年7月, 18(4: 936?943 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 综述 收稿日期: 2011?03?14; 修订日期: 2011?04?10.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30730071; 30972245;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10GB24910700. 作者简介: 于洋(1987?, 硕士研究生. E-mail: yuy8866@https://www.doczj.com/doc/1512506172.html, 通信作者: 张晓军, 副研究员. E-mail: xjzhang@https://www.doczj.com/doc/1512506172.html, DOI: 10.3724/SP.J.1118.2011.00935 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策略及在水产动物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于洋1,2 , 张晓军1 , 李富花1 , 相建海1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山东青岛266071;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 摘要: 全基因组选择的概念自2001年由Meuwissen 等提出后便引起了动物育种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目前, 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美国的研究小组已经应用该方法进行了优质种牛的选择育种, 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外在鸡和猪的选择育种中也有该方法的应用, 但在水产动物选育中尚未见该方法使用的报道。本文对“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的概念和提出背景进行了归纳, 对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的优势进行了阐述, 并详细介绍了其具体的策略, 总结了目前全基因组育种所广泛采用的方法以及取得的成果, 旨在为该方法在水产动物育种方面的应用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全基因组选择; 水产动物育种; SNP; QTL; 全基因组育种值估计 中图分类号: S9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8737?(201104?0935?08 人类对于动物的选择育种由来已久, 最初所进行的只是简单的人工驯化。随着遗传学研究的发展, 尤其是“数量遗传学理论”的提出, 动物育种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时

基因组学重点整理

生物五界:动物、植物、真菌、原生生物和原核生物;生物三界:真细菌、古细菌、真核生物 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分子称为核酶(ribozyme)核酶催化的生化反应有:自我剪接、催化切断其它RNA、合成多肽键、催化核苷酸的合成 新基因的产生:基因与基因组加倍1)整个基因组加倍;2)单条或部分染色体加倍;3)单个或成群基因加倍。DNA水平转移:原核生物中的DNA水平转移可通过接合转移,噬菌体转染,外源DNA的摄取等不同途径发生,水平转移的基因大多为非必须基因。动物中由于种间隔离不易进行种间杂交,但其主要来源于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内共生。动物种间基因转移主要集中在逆转录病毒及其转座成分。 外显子洗牌与蛋白质创新:产生全新功能蛋白质的方式有二种:功能域加倍,功能域或外显子洗牌 基因冗余:一条染色体上出现一个基因的很多复份(复本)当人们分离到某一新基因时,为了鉴定其生物学功能,常常使其失活,然后观察它们对表型的影响。许多场合,由于第二个重复的功能基因可取代失活的基因而使突变型表型保持正常。这意味着,基因组中有冗余基因存在。看家基因很少重复,它们之间必需保持剂量平衡,因此重复的拷贝很快被淘汰。与个体发育调控相关的基因表达为转录因子,具有多功能域的结构。这类基因重复拷贝变异可使其获得不同的表达控制模式,促使细胞的分化与多样性的产生,并导致复杂形态的建成,具有许多冗余基因。 非编码序列扩张方式:滑序复制、转座因子 模式生物海胆、果蝇、斑马鱼、线虫、蟾蜍、小鼠、酵母、水稻、拟南芥等。模式生物基因组中G+C%含量高, 同时CpG 岛的比例也高。进化程度越高, G+C 含量和CpG 岛的比例就比较低 如果基因之间不存在重叠顺序,也无基因内基因(gene-within-gene),那么ORF阅读出现差错的可能只会发生在非编码区。细菌基因组中缺少内含子,非编码序列仅占11%, 对阅读框的排查干扰较少。细菌基因组的ORF阅读相对比较简单,错误的机率较少。高等真核生物DNA的ORF阅读比较复杂:基因间存在大量非编码序列(人类占70%);绝大多数基因内含有非编码的内含子。高等真核生物多数外显子的长度少于100个密码子 内含子和外显子序列上的差异:内含子的碱基代换很少受自然选择的压力,保留了较多突变。由于碱基突变趋势大多为C-T,故A/T的含量内含子高于外显子。由于终止密码子为TAA\TAG\TGA,如果以内含子作为编码序列,3种读码框有很高比例的终止密码子。 基因注释程序编写的依据:1)信号指令,包括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终止信号,剪接受体位和供体位,多聚嘧啶序列,分支点保守序列2)内容指令,密码子偏好,内含子和外显子长短 基因功能的检测:基因失活、基因过表达、RNAi干涉 双链DNA的测序可从一端开始,亦可从两端进行,前者称单向测序,后者称双向测序。 要获得大于50 kb的DNA限制性片段必需采用稀有切点限制酶。 酵母人工染色体(YAC)1)着丝粒在细胞分裂时负责染色体均等分配。2)端粒位于染色体端部的特异DNA序列,保持人工染色体的稳定性3)自主复制起始点(ARS)在细胞中启动染色体的复制 合格的STS要满足2个条件:它应是一段序列已知的片段,可据此设计PCR反应来检测不同的DNA片段中是否存在这一顺序;STS必需在染色体上有独一无二的位置。如果某一STS在基因组中多个位点出现,那么由此得出的作图数据将是含混不清的。 遗传图绘制主要依据由孟德尔描述的遗传学原理,第一条定律为等位基因随机分离,第二条定律为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显隐性规律/不完全显性、共显性、连锁 衡量遗传图谱的水平覆盖程度饱和程度 基因类型:transcribed, translatable gene (蛋白基因) ;transcribed but non-translatable gene ( RNA基因)Non- transcribed, non-translatablegene ( promoter, operator ) rRNA基因,tRNA基因, scRNA基因, snRNA基因, snoRNA基因, microRNA基因 基因组(genome):生物所具有的携带遗传信息的遗传物质总和。 基因组学(genomic):用于概括涉及基因作图、测序和整个基因功能分析的遗传学分支。 染色体组(chromosome set):不同真核生物核基因组均由一定数目的染色体组成,单倍体细胞所含有的全套染色体。 比较基因组学(comparative genomics):比较基因组学是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模式生物基因组与人类基因组之间的比较与鉴别,为分离重要的候选基因,预测新的基因功能,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依据。(目标)

选购奶牛要注意七点

选购奶牛要注意七点 一看奶包奶包包括乳房、乳头、乳线、乳井四部分。乳房宜大,质地好、形状好、附着好,即乳房容积大,乳腺发达,柔软而有弹性,四个乳区发育匀称,前伸后延不下垂,呈方圆形如浴盆状最好。两个前乳房前缘与腹壁连接紧凑,乳房与腹壁之间侧视呈钝角,即倾斜状,乳房前展要超过腰角。从牛体后方观察后乳房与后腿连接点即后乳房上缘到阴门基部的距离一般应小于30厘米。后乳房宜宽,乳房充满奶时可将两后腿撑开。四乳区分隔明显,尤其左右乳区应纵沟深,韧带强,这样的乳房不易下垂。乳房底线不低于牛飞节牛后腿大关节,尽可能不要购买乳房下垂型(如奶山羊乳房或呈漏斗型乳房)的奶牛。 乳头要求分布均匀,距离适中,最好不要有副乳头。乳头长度以5~10厘米为宜,太长太短都不便于挤奶。如所选购奶牛正处于产奶期,最好观察其1~2次挤奶情况,以确定4个乳头是否全部出奶、出奶量、排乳速度以及是否漏奶等。 乳线即乳静脉在牛腹下,左右各1条。好的奶牛要求乳线粗长、显露、弯曲而且分支多,一般随着胎次的增多,乳线也逐渐增粗。

乳井是乳房与心脏通过乳线连接穿过胸壁的孔道,用手顺乳线就可摸到。乳井应粗大而深,一般头胎牛的乳井就要有食指般粗细。因头胎牛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不易准确推测其将来产奶量,如果购牛经验不丰富最好不要购买产前头胎牛,建议购买多胎产后不久的奶牛,容易识别其优劣。 二看嘴看嘴的目的就是要判断所购奶牛的健康状况,并大致确定其年龄。 首先,对奶牛试草、试料,观察奶牛采食状况。患病期间的奶牛没有食欲或食欲不振,健康奶牛则食欲旺盛,见草料就吃。但有的健康奶牛比较挑食,这类奶牛也不宜购买。 其次,要通过察看牙齿来大致确定牛的年龄。年龄是评定奶牛经济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进行饲养管理、繁殖配种的重要依据。 三看眼睛在购买奶牛时要注意观察眼睛。 观察牛的眼睛一是要通过眼睛看其精神状态。奶牛双眼大而明亮,灵活有神,表示其健康、温驯。若目光无神、行为呆滞、举动迟缓、凹腰塌背、毛乱无光、鼻镜干燥正常牛上嘴唇无毛部位经常布满均匀小水珠的牛则要做进一步的健康检查。 二是看其眼睛是否有毛病。“睁眼瞎”的奶牛通常可用手指慢慢指向牛眼,观察其有无反应即可检查出来。

奶牛高产健康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技术研究报告(1)要点

奶牛高产健康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 示范项目技术研究报告 一、项目研发背景及意义 当前,我国畜牧业进入了一个生产平稳发展、质量稳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的新阶段,肉、蛋总产量居世界首位,奶类产量跃居世界第五位,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我们也要看到,以高生产性能和高饲料报酬产出的动物产品风味明显下降,药物残留以及滥用药物饲料添加剂对人类健康危害事件时有发生,食物安全已影响到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与此同时,为了节约运输成本、缩短供应周期,奶牛场大多分布在城市郊区和人口稠密区。伴随奶牛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奶牛场以粪尿、污水为主的废弃物排放量也迅猛增加,由于没有足够的土地进行消纳,相关处理设施不到位、不配套,或不能满足处理需求,不仅污染奶牛场的环境,造成牛奶的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而且会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这种恶化常呈现加速度发展的趋势。 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畜牧业发展需要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实现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实现从快速发展向持续健康发展的转变。2014年辽宁省畜牧兽医局下发《关于辽西北五市标准化生态养殖(小区)建

设指导意见(辽牧发[2014]5号)》。这是改革开放以来首次以规范性文件对畜牧业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畜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意见》明确提出中国畜牧业要大力发展健康养殖,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 因此,高产、健康和环保应该成为我省奶业的发展重点和方向。围绕这个方向,通过进行优质高产奶牛品种(品系)选育,提高奶牛福利待遇,改善生产、生活环境,降低应急因子。并建立营养调控、疫病综合防治等健康养殖技术体系和粪污综合处理体系,形成一套可供推广后应用技术,项目预期可有效降低奶牛发病率,提高全市奶牛饲养管理水平和生产水平,使奶牛养殖场户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二、项目研发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1、总体目标 本项目拟在培育高产奶牛品种(品系),提供奶牛福利措施,保证奶牛营养平衡,控制奶牛乳腺炎发病率,通过粪污综合治理提高奶牛生产经济性状等综合配套技术集成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建立高产奶牛繁育核心群500头,开发应用标准化日粮,设计不同产奶阶段的饲料配方和饲喂工艺2套,提出奶牛场重大疫病检验诊断技术标准和疫病防治技术体系1套,为我省规模化奶牛养殖场提供1套比较成熟的

奶牛的育种操作和挤奶技术

第一章奶牛育种操作技术 第1条:母牛产后50—60天配种为好,对超过70天不发情或发情不正常的牛应及时检查治疗,并从营养和管理上找原因,改善饲养管理。犊牛在出生16月龄,体重达到370公斤以上可以进行初次配种,体重达到370公斤以上这个指标是初配年龄的首要指标。 第2条:要建立奶牛发情观察制度,空怀母牛发情要及时记录,并作好发情鉴定工作。发情鉴定方法有(1)主要根据母牛的外部表现来判定发情状况,要重点看爬跨情况及外阴部变化和黏液情况,(2)内部检查,一是阴道检查子宫颈,二是直肠检查,主要是检查卵巢及卵泡的发育和变化情况。总之,上午发现母牛发情被爬跨不动,下午即可配种,这时母牛发情接近末期,距离排卵约有6—7个小时,也就是说,从发情开始20小时左右配种最好。 第3条:母牛分娩后20天内,应进行生殖器检查,如有疾病应先治后配。要求母牛在产后90天内必须怀孕,这样才能保证一年一犊。 第4条:母牛应严格选种选配计划,一是杜绝近亲繁殖,二是一定要用优良的种母牛精液进行配种,必须保证种母牛的精液质量,这是保证下胎高产的基础。 第二章挤奶技术 第1条:奶牛的挤奶次数,应根据各泌乳阶段和产奶水平而定。一般每天挤奶三次,可根据产奶量高低酌情增减。 第2条:用手工挤奶时,挤奶员必须经常剪指甲,洗净双手。然后用毛巾沾上45-50℃的温水(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在水中加入0.1%的高锰酸钾)对乳房进行清洗。清洗顺序是先上后下,由前向后,先右后左,最后是乳房基底部和乳头,洗完乳房后,在用干毛巾把整个乳房擦干净。 第3条:乳房洗净后应进行第一次按摩,待乳房膨胀,乳静脉怒张出现排

乳发射时,应立即开始挤奶。挤奶时严禁用牛奶或凡士林擦乳头。待挤奶近一半时进行第二次乳房按摩,这时一手握住乳房底部另一手进行按摩。当快挤完奶时,再用双手对乳区上下左右按摩几下把直到奶挤净为止。 第4条:手工挤奶要采用全握法,禁用滑下法,开始挤奶时用力要轻、速度稍慢,随着奶牛秘乳的加快,应加快挤奶速度。一般每分钟挤奶60—80次为好,(每分钟挤奶量不少于1.5公斤),挤奶顺序一般先挤前边的两个乳头,再挤后边的两个乳头。每次挤完奶以后,用乳头消毒液浸泡乳头10—30秒。 第5条:挤奶桶和盛奶桶要保持卫生干净,每次盛完奶后先用32℃温水冲洗一遍,然后用2%碱水或0.2%高锰酸钾等消毒水清洗,最后用清水清洗干净后,倒扣在干净的木板上备下次使用。 第6条:使用机械挤奶的奶牛操作规程按三鹿集团下发的规定执行。 第7条:每挤完一头牛后,应将奶量称重,并做好产奶记录,然后通过多层纱布进行过滤,过滤后的牛奶要马上冷却,一般在2小时内冷却到4℃以下。过滤用的纱布每次要清洗消毒,并定期更换,保持清洁卫生。 2

基因组学(复习)

王前飞: (1)为什么要研究表观遗传学? 答: 表观遗传学主要通过DNA 的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和非编码RNA 调控等方式控制基因表达。表观遗传学是近几年兴起的而且发展迅速的一个研究遗传的分支学科,其研究和应用不仅对基因表达、调控、遗传有重要作用,而且在肿瘤、免疫等许多疾病的发生和防治以及干细胞定向分化研究、基因芯片中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表观遗传学补充了“中心法则”忽略的两个问题,即哪些因素决定了基因的正常转录和翻译以及核酸并不是存储遗传信息的唯一载体;在分子水平上,表观遗传学解释了DNA序列所不能解释的诸多奇怪的现象。如: 同一等位基因可因亲源性别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基因印记疾病,疾病严重程度也可因亲源性别而异。表观遗传学信息还可直接与药物、饮食、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等联系起来,营养状态能够通过改变表观遗传以导致癌症发生,尤其是维生素和必需氨基酸。 此外,表观遗传学信息的改变,对包括人体在内的哺乳动物基因组有广泛而重要的效应,如转录抑制、基因组印记、细胞凋亡、染色体灭活等。DNA 甲基化模式的改变,尤其是某些抑癌基因局部甲基化水平的异常增加,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研究发现,肿瘤细胞DNA 存在广泛的低甲基化和局部区域的高甲基化共存现象,以及总的甲基化能力增高,这3个特征各以不同的机制共同参与甲基化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如胃癌、结肠癌、乳腺癌、肺癌、胰腺癌等众多恶性肿瘤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个或多个肿瘤抑制基因CpG 岛甲基化。而表观遗传学改变在本质上的可逆性,又为肿瘤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策略。所以,随着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深入,肯定会对人类生长发育、肿瘤发生以及遗传病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做出新的贡献,也必将在其他领域中展示其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广阔的前景。 (2)表观遗传学涉及到哪些方面? 答: 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的末端修饰和变异体、DNAaseⅠ高敏感位点、非编码RNA、转录因子及其辅助因子、顺式调控元件和基因组印记等。 (3)什么因素会影响基因表达水平? 答: 基因选择性转录表达的调控( DNA甲基化,基因印记,组蛋白共价修饰,染色质重塑) 基因转录后的调控(基因组中非编码RNA,微小RNA(miRNA),反义RNA、内含子、核糖开关等) 1.转录水平的调控:包括DNA转录成RNA时的是否转录及转录频率的调控,DNA 的序列决定了DNA的空间构型,DNA的空间构型决定了转录因子是否可以顺利的结合到DNA的调控序列上,比如结合到TATA等序列上。 2.翻译水平的调控:翻译水平的调控又可以分成翻译前的调控和翻译后的调控。 a、翻译前的调控主要是RNA编辑修饰。 b、翻译后调控主要是蛋白的修饰,蛋白修饰后可以成为有功能的蛋白或者有隐藏功能的蛋白。 在真核和原核细胞中,从基因表达到蛋白质合成,其间有许多地方受到调控,这

进口奶牛冻精的选择和使用

随着国内奶牛业的快速发展,进口奶牛的数量与日俱增。这些进口奶牛所面临的配种问题,不仅关系到奶牛个体生产能力的发挥,而且关系到其后代的遗传品质,成为影响牛群整体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就进口奶牛场如何选择进口冷冻精液及其使用中注意的—些问题进行了阐述,希望对生产一线的管理者和技术人员能够有一定的价值。 选配计划的制定 选配计划是整个牛群育种的核心。精液的选择必须以选配计划为依据。随着全球育种进程的加速,人们不仅考虑生产性状,体型外貌、配合力、畜群寿命、体细胞性状的评定已经被列入工作议程。更多的专家建议使用不同国家的母牛记录对公牛进行评定,这样就加强了这项工作的科学性。为了避免全球奶牛近亲交配问题,增加牛群优秀基因并保持其多样性,对于国内生产性的奶牛场来说,下列因素值得考虑。 从不同地区进口的奶牛,出口国在选育过程中选配标准侧重点有所不同。我国进口的奶牛根据农业部统计,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为主。加拿大奶牛的选育,在注重生产性能的同时,尽力要求体型上的完美。而美国奶牛的选育则突出生产能力,不苛求体型上尽善尽美。二者的选育标准各有千秋,体型固然与生产性能有着紧密的联系,然而对体型过于严格的要求会使生产力高的个体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一味地追求高生产力,放松对体型的要求则可能使牛群的体型整齐度、整体的生产能力受到影响,并且可能导致不该有的分化。此外,针对个体而言,公母牛应该在体型结构上互补、个体大小相配。 个体在原出口国的选配情况参照个体系谱,在符合要求的公牛中选择出理想个体。避免近亲交配的发生,回避差异过大个体间交配,减少可能的有害变异或突变。根据个体在国内生产能力的表现,做出相应的调整。在考虑后代的体型外貌、生产能力的同时,考虑选配个体本身的生理状况,将两者有机地结合,使效益最大化。 根据牧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选配计划,要考虑牧场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区奶牛的生产能力等一些因素。在南方湿热多雨的地带,个体产量相对较低,乳脂率可能成为选配时主要考虑的目标。北方干燥地带是奶牛理想的生长场所,可以对各项生产、体型指标提出全面的较高的要求。但是,不要追求过于理想化的生产模式。选配计划的制定要兼顾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 进口精液的选择 最新的和最近几年北美奶牛年度鉴定结果和国内进口标准的要求,结合其系谱选择公牛个体。国际世界标准化组织(ISO)于1983年发布了《动物人工授精———种公牛冷冻精液》国际标准。该标准规定:种公牛必须是家畜育种协会(家畜育种机构)或其他主管部门登记的纯种。特殊情况下,根据进口国的要求也可以出售杂种公牛精液,但种公牛的家系和后裔鉴定结果必须清楚。此外,系谱必须可靠,须由血群分析结果加以证实。并要求出口国无规定的特定传染病。实际上,国际间的牛冷冻精液贸易除了按国际标准进行监督检验外,还要受双边检疫条款的制约。应该注意的问题: 精液的遗传品质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①公牛的生产力。②公牛生产性能的遗传力。 ③公牛与其他母牛的配合力。要根据出口国提供的资料对此进行考核。

奶牛日常饲养管理

奶牛日常饲养管理 一、选养优良牛种。 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品种的选择,品种以中国的黑白花奶牛为主,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也可以利用美国优质奶牛品种荷斯坦为父本,进行杂交改良。另一方面要做好奶牛个体的选择。乳用牛的体型,其侧望、俯望、后望的轮廓均趋于三角形,后躯显著发达。被毛细、短、光泽、皮薄、有弹性。皮下脂肪少,血管显露,乳房发育充分,呈圆形。乳头分布均匀,呈圆柱状,粗细长短适中,乳静脉粗大而多弯曲,乳井大而深,个别奶牛出现3个或3个以上乳井,这是乳静脉分支多的标志,这类奶牛一般产奶量都高。在购买时还要做好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的检查。 二、科学饲养 高产奶牛饲养的重点是尽量降低营养负平衡,保证瘤胃功能的正常,维护奶牛健康,以获得稳产高产。 1. 饲料营养平衡 严格按照高产奶牛饲养标准配制饲料,满足各泌乳阶段的营养需要,尤其要注意干物质的采食量,保证能量、粗蛋白质、粗纤维、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的供给。 2. 精饲料量严格控制 日粮中精饲料比例过高会给奶牛消化器官和肾脏带来很大负担,易引起瘤胃酸中毒和患多种代谢病、生殖病以及肢蹄病。整个泌乳期,精饲料比例要控制在40%~60%之间,即使在泌乳高峰期,精饲料比例也不要超过60%。 3. 饲喂优质粗饲料 给予优质粗饲料可有效维护高产奶牛的健康。在优质干草数量少,粗饲料以青贮玉米秸秆为主的地区,应有计划地推广种植苜蓿、沙打旺等优质牧草,并采取玉米整株带穗青贮,以提高粗饲料品质,满足高产奶牛稳定高产的营养需要,使日粮干物质中粗纤维的比例控制在15%~17%之间,使日粮精粗比控制在1∶1左右。 4. 加喂过瘤胃蛋白和过瘤胃脂肪

为最大限度地降低能量负平衡,需在高产奶牛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过瘤胃蛋白质和过瘤胃脂肪。常用的过瘤胃蛋白有保护性氨基酸、全脂膨化大豆和全棉籽;常用的过瘤胃脂肪有植物油、脂肪酸钙、棕榈酸钙等。禁止使用动物性过瘤胃蛋白质和动物性油脂。油脂会影响奶牛瘤胃微生物的发酵活力,添加量不宜过高,以占日粮的3%为宜。 5. 满足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要 高产奶牛日粮中需额外适量添加矿物质和维生素,添加量要根据饲养标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及环境条件确定。如在日粮中添加0.8%硫酸钠,可提高泌乳量和饲料利用率;高温季节增加氯化钾的添加量,可有效缓解热应激;在硒、硫、铜和锌缺乏的地区,应在饲养标准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添加量;适当提高日粮中维生素E和维生素A的添加量,可有效降低高产奶牛生殖疾病的发病率。 6. 使用非常规饲料添加剂 ①缓冲剂。高产奶牛由于采食量大,需要在日粮中添加适量的小苏打、氧化镁等缓冲剂,奶牛创伤性网胃炎如何防治以改善高产奶牛的采食量、产奶量和牛奶成分,调节和改善瘤胃微生物发酵效果。小苏打喂量一般占混合精料的1.5%,氧化镁喂量占混合精料的0.6%~0.8%。 ②丙二醇类。在高产奶牛日粮中添加或直接灌服丙二醇类物质,如丙二醇、乙烯丙二醇、异丙二醇等,可有效预防酮病的发生。 ③异位酸类。在高产奶牛精料中添加1%的异位酸类添加剂(包括异戊酸、异丁酸和异己酸等)可显著提高泌乳量,同时也能提高乳脂率和饲料转化率。 ④沸石。在奶牛精饲料中添加4%~5%的沸石,可提高泌乳量8%左右。 ⑤稀土。在每千克精料中添加40~45毫克稀土可提高泌乳量10%以上,同时乳脂率也有所提高。 三、精细管理 1. 适当延长干乳期 高产奶牛泌乳阶段采食量大,瘤胃代谢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如果这种紧张状态在干乳期内得不到有效缓解,瘤胃功能不能恢复正常,将严重影响下一个泌乳期的泌乳量和奶牛健康。因此,对高产奶牛应适当延长干乳期(应在60天以上),使瘤胃恢复正常功能。 2. 适当延长挤奶时间

奶牛肉牛育种的技术要点

奶牛肉牛育种的技术要点 1.奶牛育种技术要点 奶牛育种就是从遗传上改进奶牛的品质,增加良种数量以及提高乳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创造新的高产品种、品系以及杂种优势等,为发展奶牛业生产服务。育种工作是奶牛业中一项主要的基本建设工作,对促进奶牛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提高奶牛单产产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培养适应性强和经济效益好的奶牛品种。其育种技术要点有以下几点: (1)奶牛个体生产性能测定 在挑选种母牛之前,必须对奶牛的生产性能作系统的测定,这是奶牛群改良工作中最大量的日常工作,也是奶牛群改良(DHI,Dairy Herd Improvement)的核心工作之一,因此亦把对生产性能的测定成为DHI。当前的生产性能测定主要包含产奶量的测定、乳脂率的测定和乳蛋白率的测定。因为样品的共用性,可同时做体细胞书的测定,作为乳腺健康和管理水平的另外一个指征。 (2)定期良种登记、建立核心群 奶牛核心群建立采用开放式核心群育种体系,呈正立金字塔型,更有利于保护和更新核心群。为进一步做好现代奶业技术推广工作,加快奶牛群体改良进程,促进现代奶业项目实施,应生产性状、体型外貌性状、功能性状(抗乳房炎、繁殖力、长寿性、产犊难易性)等做好奶牛良种登记工作。引进中国奶牛数据处理中心开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品种登记系统”,建立奶牛良种登记数据库和信息处理利用平台,将奶牛良种登记信息输入计算机数据管理系统中,为指导奶业生产管理特别是实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方案提供依据。 (3)公牛的后裔测定 参加后裔测定的公牛应是种子母牛(公牛母亲)和经验证的优秀种公牛(公牛父亲),经过计划选配(planed mating)所产生的青年公牛;后测公牛和与配母牛的配种组合应保证是完全随机;尽量消除各种环境因素所造成的差异(牛场、产犊年份和季节);后测公牛的所有健康女儿都应参加生产性能测定(DHI)和体型线性评定;每一测验公牛要有足够多的女儿数(50),且应分布在多个奶牛场(20)中;公牛女儿生产性能的准确可靠的测定和完善的记录体系;科学的育种值估计方法-动物模型→测定日模型;应用BLUP、BAYES等数学模型。

奶牛选购合同书实用版

YF-ED-J2421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奶牛选购合同书实用版 An Agreement Between Civil Subjects To Establish, Change And Terminate Civil Legal Relations. Please Sign After Consensus, So As To Solve And Prevent Disputes And Realize Common Interests.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奶牛选购合同书实用版 提示:该合同文档适合使用于民事主体之间建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请经过一致协商再签订,从而达到解决和预防纠纷实现共同利益的效果。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合同编号:_________ 甲方(买方):_________ 乙方(中介方):_________ 丙方(卖方):_________ 1.甲丙双方在自愿原则下,经甲方认真挑 选,双方一致同意,第_________号牛作价 _________元。 2.若检查该牛有病,则视本合同无效。 3.丙方需按甲方要求,到指定地点检疫、 复查并按时送达运点,否则造成损失,由丙方 补偿全部损失。

4.装运之前,_________天内仍由丙方饲养管理,费用甲方不负责。 5.甲乙双方需认真做好标志、编号等,按号装车,装车前如有更换,掉胎等,由丙方全部负责。 6.装车后,甲方将款统一付给乙方,丙方凭合同向乙方领取。 7.为了确保“甲丙”双方的利益,双方同时交纳定金_________元由乙方保管,以防反悔。 8.奶牛状况: │年龄│产奶│胎次│怀孕│角距│备注│ ││量││月份│││ 9.甲方责任:

奶牛育种基础知识

奶牛育种的基本知识 一)遗传和环境 生物的遗传物质包含在细胞核内,位于染色体上,它在细胞分裂的中后期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呈棒状结构。每一条染色体含有一条长的双股脱氧核糖核酸(DNA)链,DNA上携带着遗传密码,即从亲代向子代传递的遗传物质。DNA具有自我复制功能。 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每一对染色体互为同源染色体。同一物种的不同生物其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都是一样。 表型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任何优良的种畜没有适当 的环境都不能表现出优良的特性,但是,再好的环境也不能使低产 的家畜表现高产。例如,一些本地品种的牛,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耐粗放,生长速度缓慢,提高日粮的营养标准后,其生长速度也有所提高,但是,最大的生产潜力远远低于优良的品种。因此遗传和环 境是生物表型的内因和外因。育种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生物的遗传性,而遗传性是看不到的,我们所看到的是遗传性在一定环境中的表现,决定性状的遗传物质不能脱离开环境而单独起作用。 遗传和环境是一对矛盾。它们是互相影响,互相转化的。遗传物质——DNA,摄取外界环境中的原料来复制自己,改造自己,并适 应外界环境。但是生物的遗传有很大的保守性,特别是高等动物,生殖细胞受到很好的保护,因此外界环境对遗传物质的影响是间接的,微小的,通过很多个世代,很长的时间,累积以后才能达到明显的程

度。企图通过改变一般外界环境来改变家畜的遗传性,在一两个世代得到明显的效果,这是不可能的。 因此,在育种工作中通过改变饲养管理条件,在短期内明显的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性是难以实现的。但是实践证明,优良的遗传性状需要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才能表现出来。这里就涉及一个实际的问题,究竟应该在什么条件下进行育种?种公牛饲养管理水平太低是不行的,优秀种牛的生产潜力发挥不出来,无法加以选种。好的饲养管理水平,虽然有利于种用犊牛充分发挥遗传潜力,但是如果与推广地 区条件差距太大,种牛出售后,会因为不适应,造成损失。所以, 种畜场的环境与推广地区的环境差距比较小,推广效果才最好。(二)数量性状的遗传 数量性状是指性状之间的变异呈连续性的,界限不清,不能明确区分类型,受许多对微效的基因控制的,不同基因型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别,而在两个极端之间存在着许多中间等级。这些性状主要是受加性基因的影响,其特点是没有一个基因是显性或隐性的,而是每一个基因都在某一个数量性状上添加一份贡献,各个基因的作用又可以累加起来,故叫做基因的累加效应。一般认为,奶牛的主要经济性状,如初生重、断奶重、日增重、产奶量等等,都属于数量性状。数量性状受环境影响比较大。 1. 数量性状的表型分布如果我们对羊群的某一个数量性状进行认 真的个体记录,将生产水平从低向高,分组排列,统计每一组别在群体中的频率分布,发现生产水平由低到高,呈连续的正态分布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