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施工现场风险及防范措施——空分篇(1)

施工现场风险及防范措施——空分篇(1)

施工现场风险及防范措施——空分篇(1)
施工现场风险及防范措施——空分篇(1)

施工现场风险及防范措施

——空分篇

安全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安全,企业就没有效益,安全是我们每一个生产管理者的美好愿望,事故是最大的浪费,隐患是导致事故的罪魁祸首,安全工作人有责,安全工作,不仅仅靠企业管理人员、安检人员来抓,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员工的素质,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加强对工作区域的监督。

我们常说“安全是一种生活方式”其实我们生活中也离不开安全,让员工把安全融入到生活中去,是企业最理想的培训结果。

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也和我们生活中的风险是一样的,时刻要警钟长鸣。

安全是施工现场保证顺利施工的前提,总结一下施工现场有如下风险值得关注和防范:

1)高空作业,2)受限空间和密闭空间,3)临时用电,4)起重作业,5)动火作业等。

以下来分析一下这些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高空作业

1.1高空作业主要风险是:高空作业人员坠落及高空坠物。

我们说,高空作业属于危险作业环境,如何控制和防范高空落物、作业人员坠落的风险,请看下面的相关分析:

1.2对高空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

1.2.1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确保安全警惕性,尤为重要,施工安全,教育是根本。

1.2.2让作业人员了解高空作业的工作步骤,使作业人员未介入作业环境就形成安全意识。

1.2.3让作业人员明确在高空作业时有哪些不安全行为,比如:空中抛物,物件堆放过高,小的物件没有用包,临边洞口没有防护,镂空平台没有防护等。1.2.4让高空作业人员明确安全程序和防范措施

1.2.5高空作业时,让作业人员对本工作程序的风险评估

1.2.6让作业人员了解高空落物造成的伤害程度

1.2.7贯彻执行三不伤害的原则

1.3高空作业安全防范措施

1.3.1加强具有高空作业区域的围护,作业区域的围护主要是四口一台,四口指的是:通道口、架梯口、预留洞口、爬梯口及地面的基井口。一台是:高空作业平台。1.3.2针对四口一台围护分为两个步骤:

1.3.

2.1其一是:对有大型物件的高空安装,在洞口临边或下部区域要实行硬围护(即脚手架钢管围护),防止物料高空坠落或无关人员窜入造成打击事故。

1.3.

2.2其二是:对小物件的安装,在上部工机具要入袋,在下部区域实行软围护(即警示带围护),提醒误入危险区域造成伤害。

1.3.3加强高空作业区域的物料清理

1.3.3.1当天未完成的物料应及时带下来,不要留放在高处,造成安全隐患。

1.3.3.2在平时施工时遗留下来的物料或者小物件要及时的清理干净,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1.4作业时,如何采取物件防坠落措施

1.4.1 工机具类:无论是标准扳手,螺丝刀,老虎钳,小锤头等在工作时都要求

采用具有缓冲的小绳或带固定在手腕上然后在作业。

1.4.2特殊工具,如锤振扳手无法采用绳或带固定,那么可采用在扳手把子的侧面焊接一个缓冲把用手握着作业,缓冲把的制作方式,采用φ8的钢筋或仪表管的边角料制作,将钢筋或仪表管前段随绕3——5圈,前段留取5cm,后端弯折方便手握为止,然后将前段留取部分焊在扳手的把子的侧边即可使用。

1.4.3非工作物品严禁带入高空区域.

1.4.4 禁止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抛掷物件,小材料,工机具等。

1.4.5高空作业区域应该配置专人监护

1.4.6 30m以下的高空,较大的工机具应该留在地面需要的时候利用吊绳吊上去,不用时应及时放下来.

1.4.7在镂空的平台上作业时应将平台铺设纸板或三合板,边缘应绑扎踢脚板,防止物件由镂空处或平台边缘滚下。

1.5对有高空和地面交叉作业的区域实行协调管制

1.5.1对于正常的高空地面交叉作业,由安全管理人员出面进行协商,根据情况一方临时退出施工区。

1.5.2 工程正在抢工期,高空作业与地面作业都不愿协商退出,此时,由安全管理人员遵循项目部意见,责令地面施工区域搭设临时棚架,利用棚架来隔离空中与地面空间,防止空中落物打击地面的人或设备。

1.5.3在大型物件安装中,发生地面和高空交叉时,对双方进行协调,若协调无果的情况下,项目部可根据实际状况发撤出指令。

1.5.4对空中与地面作业发生交叉,不听指挥调遣的,安全部门可责令停工进行再次上岗培训。

二、受限空间和密闭空间,

2.1受限空间和密闭空间总则

受限空间和密闭空间是指工厂的各种设备以及城市的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阀门间、污水处理设施,封闭与半封闭或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自然通风不良的场所等,进入这些场所需要注意以下方面:2.1.1进入密闭空间或受限空间,必须开具作业许可证

2.1.2配备符合密闭或受限空间条件的设备。

2.1.3专职配备受限空间和密闭空间监护人,上岗前必须进行专项培训。

2.1.4作业监护措施必须到位,比如:作业人员必须配备简易的测氧仪,救生绳,对讲机,换气风机等

2.1.5进入密闭空间或受限空间,必须对密闭或受限区域的含氧浓度测量,测量的值记录在登记表上,并且,每各30分钟测量一次,每次都要记录。

2.1.6密闭空间或受限空间作业前,作业人员应对作业内容,作业环境等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可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1.7密闭空间或受限空间严格遵循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2.1.8做好密闭空间或受限空间预案。

2.2进入受限空间和密闭空间作业风险分析和安全措施

三、临时用电

3.1临时用电总则

施工用电是指施工单位在工程施工过程由于使用电动设备和照明,进行的线路敷设和维护等工作,而这些只在施工过程中使用,之后便拆除,期限短暂,称临时电,临时电的敷设和维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3.1.1线路敷设规范,配电箱、开关箱及时上锁,二级箱和一级箱需要配置PET,用电标志明显。流动式电线应及时回收,妥善保管。

3.1.2认真实施三相五线制,在拉设临时电源时,电线必须为防水线,且均应架空,过道处须用钢管保护,不得乱拖乱拉,避免电线被车辗、物压。

3.1.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必须采用TN-S 系统(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分开设置的接零保护系统),设置专用的保护零线,使用五芯电缆配电系统,采用“三级配电,两级保护”(配备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三类标准电箱。选取符合容量要求和质量合格的总配电箱和开关箱中的漏电保护器),同时开关箱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实行“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装接地线,必须先接接地端,后接导体端,且接触良好,拆除接地线顺序与此相反。

3.1.4总配电箱、分电箱、现场照明、线路敷设等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配电箱必须采用铁板制作,铁板厚度应大于1.5mm;配电箱应编号,表明其名称、用途、维修电工姓名,箱内应有配电系统图,标明电器元件参数及分路名称。配电箱门应配锁,有防雨、防砸措施;箱内应保持清洁,不得有杂物。

3.1.5各类施工机械、电动机具必须要有良好的接地保护装置,皮线无破损,操作应按规定进行。

3.1.6在金属容器内或在潮湿处工作时,行灯电压不能超过12伏。

3.1.7电动机械和照明设备拆除后,不能留有带电的导线,如果导线必须保留,应将电源切断,并将线头包扎绝缘。

3.1.8机械、电气设备的设计、制造、改装、修理、安装都必须符合安全要求,使用时不准超温、超压、超速、超负荷。

3.1.9电气设备和导线要按规定要求安装敷设,不准把导线直接与金属物体捆绑在一起。对电气设备和电缆线要定期检查并专人管理,不准带病运转。修理时必须切断电源,如必须带电工作,应采取确保安全的措施。机电设备的操纵、检修和拆装,要由经过专门训练考试合格的人员来进行。

3.1.10裸露的带电导体应安装在人碰不着的处所,并设置安全遮拦和警告标志。露天装设的电气设备,要有防雨、防潮的措施。

3.2临时用电作业风险分析和安全措施

四、动火作业

4.1动火作业总则

在禁火区域进行焊接和切割作业,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产生火花、火焰的设备机具等都是动火作业,动作作业易产生火灾,所以严格控制和监管。

4.1.1动火作业前要进行动火作业申报,经安全部负责人审批后才可实施动火;

4.1.2动火作业应有专人监火,作业前应清理掉动火现场及周围的易燃物品,或采取其他有效的安全防火措施;

4.1.3高空动火作业现场,例如:电焊火花,需要采用接火盆和防火布,或者搭设简易平台来隔离四溅的火花。

4.1.4动火作业之前一定要对相邻舱室进行检查,经确认后才可实施动火作业;

4.1.5舱内等狭小空间进行动火时,一定要通风良好,现场没有易燃易爆物品,现场有专人看火,并配备有足够的灭火器材和消防水;

4.1.6高处作业动火时,其下部地面如有可燃物、空洞等时,应进行检查,以防火花溅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4.1.7对设备、管道进行动火作业前,一定要检查管道设备内的物质,经确认安

全后才可实施动火;如管道内存在易燃易爆物质一定要先经清理干净,安全人员确认安全后才可以动火;

4.1.8动火作业之前,必须先清理掉现场油抹布、锈渣等易燃物品;

4.1.9使用气焊割动火作业时,氧气瓶与乙炔瓶间距不小于6米,二者动火作业地点均不小于10米,并不准在烈日暴晒;

4.1.10进行烧焊、气割时,工具不能对准人;

4.1.11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气焊工具,保证安全可靠,不准带病使用;4.2动火作业风险分析和安全措施

五、吊装作业

5.1起重吊装作业总则

吊装是指吊车和起升机构对设备的安装、就位,在吊装时按照如下规定进行:5.1.1起重机的内燃机、电动机和电气、液压装置部分,符合相关规定。

5.1.2操作人员在作业前必须对工作现场环境、行驶道路、架空电线、建筑物以及构件重量和分布情况进行全面了解。

5.1.3 起重机应装有音响清晰的喇叭、电铃等信号装置。在起重臂、吊钩平衡重等转动体上应标以鲜明的色彩标志。

5.1.4起重吊装的指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作业时应与操作人员密切配合,执行规定的指挥信号。操作人员应按照指挥人员的信号进行作业,当信号不清或错误时,操作人员可拒绝执行。

5.1.5 在露天有六级及以上大风或大雨、大雪、大雾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起重吊装作业。雨雪过后作业前,应先试吊,确认制动器灵敏可靠后方可进行作业。

5.1.6 起重机的变幅指示器、力矩限制器、起重量限制器以及各种行程限位开关等安全保护装置,应完好齐全、灵敏可靠,不得随意调整或拆除。严禁利用限制器和限位装置代替操纵机构。

5.1.7 操作人员进行起重机回转、变幅、行走和吊钩升降等动作前,应发出音响信号示意。

5.1.8 起重机作业时,起重臂和重物下方严禁有人停留、工作或通过。重物吊运时,严禁从人上方通过。严禁用起重机载运人员。

5.1.9 操作人员应按规定的起重性能作业,不得超载。

5.1.10 严禁使用起重机进行斜拉、斜吊和起吊地下埋没或凝固在地面上的重物以及其它不明重量的物体。现场浇注的混凝土构件或模板,必须全部松动后方可起吊。

5.1.11 起吊重物应绑扎平稳、牢固,不得在重物上再堆放或悬挂零星物件。易散落物件应使用吊笼栅栏固定后方可起吊。标有绑扎位置的物件,应按标记绑扎后起吊,吊索与物件的夹角宜采用45°~60°,且不得小于30°,吊索与物件梭角之间应加垫块。

5.1.12 起吊载荷达到起重机额定起重量的90%及以上时,应先将重物吊离地面200~500mm后,检查起重机的稳定性,制动器的可靠性,重物的平稳性,绑扎的牢固性,确认无误后方可继续起吊。对易晃动的重物应拴拉绳。

5.1.13 重物起升和下降速度应平稳、均匀,不得突然制动。左右回转应平稳,当回转未停稳前不得作反向动作。

5.1.14 严禁起吊重物长时间悬挂在空中,作业中遇突发故障。应采取措施将重物降落到安全地方,并关闭发动机或切断电源后进行检修。在突然停电时,应立即把所有控制器拨到零位,断开电源总开关,并采取措施使重物降到地面。5.1.15 起重机不得靠近架空输电线路作业。起重机的任何部位与架空输电导线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以下规定:

5.1.16 起重机使用的钢丝绳,其结构形式,规格及强度应符合该型起重机使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