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选8套高考试卷】2019版高中数学导学案

【精选8套高考试卷】2019版高中数学导学案

【精选8套高考试卷】2019版高中数学导学案
【精选8套高考试卷】2019版高中数学导学案

第二章 平面向量

1 向量和差作图全攻略

两个非零向量的和差作图,对同学们是一个难点,这里对其作图方法作出细致分析,以求尽快掌握. 一、向量a 、b 共线

例1 如图,已知共线向量a 、b ,求作a +b. (1)a 、b 同向;

(2)a 、b 反向,且|a|>|b|; (3)a 、b 反向,且|a|<|b|.

作法 在与a 平行的同一条直线上作出三个向量OA →=a ,AB →=b ,OB →

=a +b ,具体作法是:当a 与b 方向相同时,a +b 与a 、b 的方向相同,长度为|a|+|b|;当a 与b 方向相反时,a +b 与a 、b 中长度长的向量方向相同,长度为||a|-|b||.为了直观,将三个向量中绝对值最大的向量沿与a 垂直的方向稍加平移,然后分别标上a ,b ,a +b.作图如下:

例2 如图,已知共线向量a 、b ,求作a -b. (1)a 、b 同向,且|a|>|b|; (2)a 、b 同向,且|a|<|b|; (3)a 、b 反向.

作法 在平面上任取一点O ,作OA →=a ,OB →=b ,则BA →

=a -b.事实上a -b 可看作是a +(-b),按照这个理解和a +b 的作图方法不难作出a -b ,作图如下:

二、向量a 、b 不共线

如果向量不共线,可以应用三角形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图.

例3 如图,已知向量a 、b. 求作:(1)a +b ;(2)a -b. 作法1 (应用三角形法则)

(1)一般情况下,应在两已知向量所在的位置之外任取一点O.

第一步:作OA →

=a ,方法是将一个三角板的直角边与a 重合,再将直尺一边与三角板的另一直角边重合,最后将三角板拿开,放到一直角边过点O ,一直角边与直尺的一边重合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取|OA →|=|a|,并使OA →

与a 同向.

第二步:同第一步方法作出AB →=b ,一定要保证方向相同且长度相等.(此处最易错的是把AB →

作成与b 的方向相反.)

第三步:作OB →,即连接OB ,在B 处打上箭头,OB →

即为a +b. 作图如下:

(2)第一步:在平面上a ,b 位置之外任取一点O ; 第二步:依照前面方法过O 作OA →=a ,OB →

=b ;

第三步:连接AB ,在A 处加上箭头,向量BA →

即为a -b. 作图如下:

点评 向量加法作图的特点是“首尾相接,首尾连”;向量减法作图的特点是“共起点,连终点,箭头指被减”.

作法2 (应用平行四边形法则)

在平面上任取一点A ,以点A 为起点作AB →

=a ,

AD →=b ,以AB ,AD 为邻边作?ABCD ,则AC →=a +b ,DB →

=a -b.作图如下:

点评 向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法则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在解决某些问题时平行四边形法则有一定的优越性,因此两种法则都应熟练掌握.

向量和差作图,要注意的是保证所作向量与目标向量“方向相同,长度相等”,最忌讳的是“作法不一”,比如作法中要求的是作AB →=b ,可实际上作的是AB →

=-b.只要作图的过程与作法的每一步相对应,一定能作出正确的图形.

2 向量线性运算的应用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以及数乘运算,在解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在对向量实施线性运算时,要准确利用对应的运算法则、运算律,注意向量的大小和方向两个方面. 一、化简

例1 化简下列各式:

(1)(2AB →-CD →)-(AC →-2BD →

); (2)

1

24

[3(2a +8b)-6(4a -2b)]. 解 (1)(2AB →-CD →)-(AC →-2BD →

)

=2AB →-CD →-AC →+2BD →=2AB →+DC →+CA →+2BD → =2(AB →+BD →)+(DC →+CA →)=2AD →+DA →=AD →. (2)1

24

[3(2a +8b)-6(4a -2b)] =

124(6a +24b -24a +12b)=1

24

(-18a +36b) =-34a +32

b.

点评 向量的基本运算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基于“形”,通过作出向量,运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进行化简;二是基于“数”,满足“首尾相接且相加”或“起点相同且相减”的两个向量进行化简,解题时要注意观察是否有这两种形式出现,同时注意向量加法法则、减法法则的逆向应用.数乘运算,可类比实数积的运算方法进行,将向量a ,b ,c 等看成一般字母符号,其中向量数乘之间的和差运算,相当于合并同类项或提取公因式,这里的“同类项”与“公因式”指的是向量. 二、求参数

例2 如图,已知△ABC 和点M 满足MA →+MB →+MC →=0,若存在实数m 使得AB →+AC →=mAM →

成立,则m =________.

解析 如图,因为MA →+MB →+MC →

=0,

即MA →=-(MB →+MC →

), 即AM →=MB →+MC →, 延长AM ,交BC 于D 点,

所以D 是BC 边的中点,所以AM →=2MD →

, 所以AD →=32AM →,所以AB →+AC →=2AD →=3AM →,

所以m =3. 答案 3

点评 求解含参数的向量线性运算问题,只需把参数当作已知条件,根据向量的加法、减法及数乘运算将问题中所涉及的向量用两个不共线的向量表示,列出向量方程,对比系数求参数的值. 三、表示向量

例3 如图所示,在△ABC 中,AD →=23AB →,DE∥BC 交AC 于E ,BC 边上的中线AM 交DE 于点N ,设AB →=a ,AC →

=b ,

用向量a ,b 表示AE →、BC →、DE →、DN →、AM →

.

解 因为DE∥BC,AD →=23

AB →

所以AE →=23AC →=23b ,BC →=AC →-AB →

=b -a ,

由△ADE∽△ABC,得DE →=23BC →=2

3(b -a),

又M 是△ABC 底边BC 的中点,DE∥BC, 所以DN →=12DE →=1

3

(b -a),

AM →=AB →+BM →

=a +12BC →=a +12(b -a)=12

(a +b).

点评 用已知向量表示另外一些向量,应尽量将所求向量转化到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中,利用向量共线条件和平面几何知识的一些定理、性质,如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等,再利用向量加法、减法法则,即可用已知向量表示所求向量.

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应用三技巧

技巧一 构造某一向量在同一基底下的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用“若e 1,e 2为基底,且a =x 1e 1+y 1e 2=x 2e 1+

y 2e 2,则用?

??

??

x 1=x 2

y 1=y 2来求解.

例1 在△OAB 的边OA ,OB 上分别取点M ,N ,使|OM →|∶|OA →|=1∶3,|ON →|∶|OB →

|=1∶4,设线段AN 与BM 交于点P ,记OA →=a ,OB →=b ,用a ,b 表示向量OP →

. 解 ∵B,P ,M 共线,

∴存在常数s ,使BP →=sPM →

, 则OP →

=11+s OB →+s 1+s OM →.

即OP →

=11+s OB →+s 3(1+s )OA →

s 3(1+s )a +11+s

b.

同理,存在常数t ,使AP →=tPN →

则OP →

=11+t a +t 4(1+t )

b.

∵a,b 不共线,∴?????

11+t =s 3(1+s )

11+s =t

4(1+t )

解之得????

?

s =92

t =8

3

,∴OP →=3

11a +211

b.

点评 这里选取OA →,OB →作为基底,构造OP →

在此基底下的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再根据相同基底的系数对应相等得到实数方程组,最后进行求解.

技巧二 构造两个共线向量在同一基底下的表达形式,用“若e 1,e 2为基底,a =x 1e 1+y 1e 2,b =x 2e 1+y 2e 2,且a∥b,则x 1y 2-x 2y 1=0”来求解.

例2 如图,在△OAB 中,OC →=14OA →,OD →=12

OB →,AD 与BC 交于点M ,设OA →=a ,OB →

b.

(1)用a 、b 表示OM →

(2)已知在线段AC 上取一点E ,在线段BD 上取一点F ,使EF 过M 点,设OE →=pOA →,OF →=qOB →

,求证:17p +37q =1.

(1)解 设OM →

=ma +nb ,则 AM →=(m -1)a +nb ,AD →

=-a +12b.

∵点A 、M 、D 共线,∴AM →与AD →

共线, ∴1

2

(m -1)-(-1)×n=0,∴m+2n =1.

而CM →=OM →-OC →=(m -14)a +nb ,CB →

=-14a +b.

∵C、M 、B 共线,∴CM →与CB →

共线, ∴-14n -(m -1

4)=0.∴4m+n =1.

联立①②可得m =17,n =37,

∴OM →=1

7a +37

b.

(2)证明 EM →=(17-p)a +37

b ,EF →

=-pa +qb ,

∵EF →与EM →

共线,

∴(17-p)q -3

7×(-p)=0.

∴17q -pq =-37p ,即17p +3

7q

=1. 点评 这里多次运用构造一组共线向量的表达形式,再根据共线向量基底的系数关系建立方程组求解. 技巧三 将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转化成λ1e 1+λ2e 2=0的形式(e 1,e 2不共线),根据λ1=λ2=0来求解. 例3 如图,已知P 是△ABC 内一点,且满足条件AP →+2BP →+3CP →=0,设Q 为CP 的延长线与AB 的交点,令CP →

=p ,试用向量p 表示CQ →

.

解 ∵AP →=AQ →+QP →,BP →=BQ →+QP →

, ∴(AQ →+QP →)+2(BQ →+QP →)+3CP →

=0, ∴AQ →+3QP →+2BQ →+3CP →

=0,

又∵A,B ,Q 三点共线,C ,P ,Q 三点共线, ∴AQ →=λBQ →,CP →=μQP →, ∴λBQ →+3QP →+2BQ →+3μQP →

=0, ∴(λ+2)BQ →+(3+3μ)QP →

=0.

而BQ →,QP →

为不共线向量,∴???

??

λ+2=0,3+3μ=0.

∴λ=-2,μ=-1.∴CP →=-QP →=PQ →

. 故CQ →=CP →+PQ →=2CP →

=2p.

点评 这里选取BQ →,QP →

两个不共线的向量作为基底,运用化归与转化思想,最终变成λ1e 1+λ2e 2=0的形式来求解.

4 直线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的应用

直线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是处理直线问题的有力工具.由于直线和平面向量的学习分散在必修2和必修4先后进行,学习中对它们的认识还不到位,重视程度还不够,下面对直线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的灵活应用结合例子加以剖析.

一、直线的方向向量 1.定义

设P 1,P 2是直线l :Ax +By +C =0上的不同两点,那么向量P 1P 2→

以及与它平行的非零向量都称为直线l 的方向向量,若P 1(x 1,y 1),P 2(x 2,y 2),则P 1P 2→

的坐标为(x 2-x 1,y 2-y 1);特别当直线l 与x 轴不垂直时,即x 2-x 1≠0,直线的斜率k 存在时,那么(1,k)是它的一个方向向量;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时,方向向量可为(1,0);而无

论斜率存在与否,其方向向量均可表示为(-B ,A). 2.应用 (1)求直线方程

例1 已知三角形三顶点坐标分别为A(2,-3),B(-7,9),C(18,9),求AB 边上的中线、高线方程以及∠C 的内角平分线方程. 解 ①求中线方程

由于CB →=(-25,0),CA →=(-16,-12),那么AB 边上的中线CD 的方向向量为CB →+CA →

=(-41,-12), 也就是? ????1,1241,因而直线CD 的斜率为1241, 那么直线CD 的方程为y -9=12

41

(x -18), 整理得12x -41y +153=0. ②求高线方程

由于k AB =9+3-7-2=-4

3,

因而AB 的方向向量为? ????1,-43,

而AB 边上的高CE⊥AB,

则直线CE 的方向向量为? ??

??1,34, 那么高线CE 的方程为y -9=3

4(x -18),

整理得3x -4y -18=0. ③求∠C 的内角平分线方程

CB →|CB →|=(-1,0),CA →

|CA →|=? ????-4

5

,-35,

则∠C 的内角平分线的方向向量为

CB →|CB →|+CA →

|CA →|

=? ????-95,-35,也就是? ????1,13, 因而内角平分线CF 的方程为y -9=1

3(x -18),

整理得x -3y +9=0.

点评 一般地,经过点(x 0,y 0),与直线Ax +By +C =0平行的直线方程是A(x -x 0)+B(y -y 0)=0;与直线Ax +By +C =0垂直的直线方程是B(x -x 0)-A(y -y 0)=0. (2)求直线夹角

例2 已知l 1:x +3y -15=0与l 2:y -3mx +6=0的夹角为π

4,求m 的值.

解 直线l 1的方向向量为v 1=(-3,1), 直线l 2的方向向量为v 2=(1,3m),

∵l 1与l 2的夹角为π

4,

∴|cos〈v 1,v 2〉|=

|v 1·v 2||v 1||v 2|=|3m -3|9+1·1+9m

2

=2

2, 化简得18m 2

+9m -2=0.解得m =-23或m =16

.

点评 一般地,设直线l 1:y =k 1x +b 1,其方向向量为v 1=(1,k 1),直线l 2:y =k 2x +b 2,其方向向量为v 2=(1,k 2),当1+k 1k 2=0时,两直线的夹角为90°;当1+k 1k 2≠0时,设夹角为θ,则cos θ=|v 1·v 2|

|v 1|·|v 2|

|1+k 1k 2|1+k 21

·1+k

22

;若设直线l 1:A 1x +B 1y +C 1=0,其方向向量为(-B 1,A 1),直线l 2:A 2x +B 2y +C 2=0,其方向

向量为(-B 2,A 2),那么cos θ=|A 1A 2+B 1B 2|A 2

1+B 2

1·A 2

2+B 2

2

.

二、直线的法向量 1.定义

直线Ax +By +C =0的法向量:如果向量n 与直线l 垂直,则称向量n 为直线l 的法向量.因此若直线的方向向量为v ,则n·v=0,从而对于直线Ax +By +C =0而言,其方向向量为v =(B ,-A),则由于n·v=0,于是可取n =(A ,B). 2.应用

(1)判断直线的位置关系

例3 已知直线l 1:ax -y +2a =0与直线l 2:(2a -1)x +ay +a =0. (1)若l 1⊥l 2,求实数a 的值; (2)若l 1∥l 2,求实数a 的值.

解 直线l 1,l 2的法向量分别为n 1=(a ,-1),n 2=(2a -1,a),

(1)若l 1⊥l 2,则n 1·n 2=a(2a -1)+(-1)×a=0,解得a =0或a =1.∴a=0或1时,l 1⊥l 2.

(2)若l 1∥l 2,则n 1∥n 2,∴a 2

-(2a -1)×(-1)=0.解得a =-1±2,且a 2a -1=-1a ≠2.∴a=-1±2时,

l 1∥l 2.

点评 一般地,设直线l 1:A 1x +B 1y +C 1=0,l 2:A 2x +B 2y +C 2=0,它们的法向量分别为n 1=(A 1,B 1),n 2=(A 2,B 2),当n 1⊥n 2,即A 1A 2+B 1B 2=0时,l 1⊥l 2,反之亦然;当n 1∥n 2,即A 1B 2-A 2B 1=0时,l 1∥l 2或l 1与l 2重合.

(2)求点到直线的距离

例4 已知点M(x 0,y 0)为直线l :Ax +By +C =0外一点. 求证:点M(x 0,y 0)到直线l 的距离d =

|Ax 0+By 0+C|

A 2

+B

2

.

证明 设P(x 1,y 1)是直线Ax +By +C =0上任一点,n 是直线l 的一个法向量,不妨取n =(A ,B).则M(x 0,y 0)到直线l :Ax +By +C =0的距离d 等于向量PM →

在n 方向上投影的长度,如图所示.

d =|PM →|·|cos〈PM →

,n 〉| =|PM →

·n||n|

|(x 0-x 1,y 0-y 1)·(A ,B )|

A 2+

B 2

=|A (x 0-x 1)+B (y 0-y 1)|

A 2

+B

2

|Ax 0+By 0-(Ax 1+By 1)|

A 2+B

2

. ∵点P(x 1,y 1)在直线l 上,

∴Ax 1+By 1+C =0,∴Ax 1+By 1=-C , ∴d=

|Ax 0+By 0+C|

A 2

+B

2

.

点评 同理应用直线的法向量可以证明平行直线l 1:Ax +By +C 1=0与直线l 2:Ax +By +C 2=0(A 2

+B 2

≠0且C 1≠C 2)的距离为d =|C 2-C 1|

A 2+

B 2.

证明过程如下:

设P 1(x 1,y 1),P 2(x 2,y 2)分别为直线l 1:Ax +By +C 1=0,直线l 2:Ax +By +C 2=0上任意两点,取直线l 1,l 2的一个法向量n =(A ,B),则P 1P 2→

=(x 2-x 1,y 2-y 1)在向量n 上的投影的长度,就是两平行线l 1、l 2的距离. d =|P 1P 2→||cos 〈P 1P 2→

,n 〉|=|P 1P 2,→

·n||n|

|(x 2-x 1,y 2-y 1)·(A ,B )|

A 2+

B 2

=|A (x 2-x 1)+B (y 2-y 1)|

A 2

+B

2

|(Ax 2+By 2)-(Ax 1+By 1)|A 2+B 2=|C 2-C 1|

A 2+B

2

. 5 向量法证明三点共线

平面向量既具有数量特征,又具有图形特征,学习向量的应用,可以启发同学们从新的视角去分析、解决问题,有益于培养创新能力.下面就一道习题的应用探究为例进行说明. 典例 已知OB →=λOA →+μOC →

,其中λ+μ=1.求证:A 、B 、C 三点共线.

思路 通过向量共线(如AB →=kAC →

)得三点共线.

证明 如图,由λ+μ=1得λ=1-μ,则OB →=λOA →+μOC →=(1-μ)OA →+μOC →.∴OB →-OA →=μ(OC →-OA →

),

∴AB →=μAC →, ∴A、B 、C 三点共线.

思考 1.此题揭示了证明三点共线的又一向量方法,点O 具有灵活性;

2.反之也成立(证明略):若A 、B 、C 三点共线,则存在唯一实数对λ、μ,满足OB →=λOA →+μOC →

,且λ+μ=1.揭示了三点共线的又一个性质;

3.特别地,λ=μ=12时,OB →=12(OA →+OC →),点B 为AC →

的中点,揭示了△OAC 中线OB 的一个向量公式,应用广泛.

应用举例

例1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M 是AB 的中点,点N 在BD 上,且BN =1

3BD.利用向量法证明:M 、N 、C 三

点共线.

思路分析 选择点B ,只须证明BN →=λBM →+μBC →

,且λ+μ=1.

证明 由已知BD →=BA →+BC →,又点N 在BD 上,且BN =13BD ,得BN →=13BD →=13(BA →+BC →)=13BA →+13BC →

.

又点M 是AB 的中点,

∴BM →=12BA →,即BA →=2BM →.∴BN →=23BM →+13BC →

.

而23+1

3=1.∴M、N 、C 三点共线. 点评 证明过程比证明MN →=mMC →

简洁.

例2 如图,平行四边形OACB 中,BD =13BC ,OD 与AB 相交于E ,求证:BE =1

4

BA.

思路分析 可以借助向量知识,只需证明:

BE →=14BA →,而BA →=BO →+BC →,又O 、D 、E 三点共线,存在唯一实数对λ、μ,且λ+μ=1,使BE →=λBO →+μBD →

从而得到BE →与BA →

的关系.

证明 由已知条件,BA →=BO →+BC →,又B 、E 、A 三点共线,可设BE →=kBA →

,则 BE →=kBO →+kBC →,

又O 、E 、D 三点共线,则存在唯一实数对λ、μ, 使BE →=λBO →+μBD →

,且λ+μ=1. 又BD →=13BC →,

∴BE →=λBO →+13

μBC →,

根据①②得?????

k =λ,k =1

3μ,

λ+μ=1,

解得?????

k =14

λ=1

4,

μ=34.

∴BE →=14BA →

,∴BE=14

BA.

点评 借助向量知识,充分运用三点共线的向量性质解决问题,巧妙、简洁.

6 平面向量中的三角形“四心”问题

在三角形中,“四心”是一组特殊的点,它们的向量表达形式具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在近年高考试题中,总会出现一些新颖别致的问题,不仅考查了向量等知识点,还培养了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就“四心”作如下介绍: 1.重心

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重心,它到三角形顶点距离与该点到对边中心距离之比为2∶1.在向量表达形式中,设点G 是△ABC 所在平面内的一点,则当点G 是△ABC 的重心时,有GA →+GB →+GC →=0或PG →=13(PA →+PB →+PC →

)(其中

P 为平面任意一点).反之,若GA →+GB →+GC →

=0,则点G 是△ABC 的重心.在向量的坐标表示中,若G ,A ,B ,C 分别是三角形的重心和三个顶点,且坐标分别为G(x ,y),A(x 1,y 1),B(x 2,y 2),C(x 3,y 3),则有x =x 1+x 2+x 33,y =y 1+y 2+y 3

3

. 例 已知△ABC 内一点O 满足关系OA →+2OB →+3OC →

=0,试求S △BOC ∶S △COA ∶S △AOB 的值. 解 如图,延长OB 至B 1,使BB 1=OB ,延长OC 至C 1,使CC 1=2OC ,连接AB 1,AC 1,B 1C 1

.

则OB 1→=2OB →,OC 1→=3OC →. 由条件,得OA →+OB 1→+OC 1→

=0, ∴点O 是△AB 1C 1的重心.

从而S△B 1OC 1=S△C 1OA =S△AOB 1=1

3

S ,其中S 表示△AB 1C 1的面积.

∴S △COA =19S ,S △AOB =16S ,S △BOC =12S△B 1OC =12×13S△B 1OC 1=1

18S.

于是S △BOC ∶S △COA ∶S △AOB =118∶19∶1

6

=1∶2∶3.

点评 本题条件OA →+2OB →+3OC →=0与三角形的重心性质GA →+GB →+GC →

=0十分类似,因此我们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一个三角形,使点O 成为辅助三角形的重心,而三角形的重心与顶点的连线将三角形的面积三等分,从而可求三部分的面积比.

引申推广 已知△ABC 内一点O 满足关系λ1OA →+λ2OB →+λ3OC →

=0,则S △BOC ∶S △COA ∶S △AOB =λ1∶λ2∶λ3. 2.垂心

三角形三条高线的交点叫垂心,它与顶点的连线垂直于对边.在向量表达形式中,若H 是△ABC 的垂心,则HA →·HB →=HB →·HC →=HC →·HA →或HA →2+BC →2=HB →2+CA →2=HC →2+AB →2.反之,若HA →·HB →=HB →·HC →=HC →·HA →

,则H 是△ABC 的垂心. 3.内心

三角形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内心.内心就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在向量表达形式中,若点I 是△ABC 的内心,则有|BC →|·IA →+|CA →|·IB →+|AB →|·IC →=0.反之,若|BC →|·IA →+|CA →|·IB →+|AB →

|·IC →

=0,则点I 是△ABC 的内心. 4.外心

三角形三条边的中垂线的交点叫外心.外心就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在向量表达形式中,若点O 是△ABC 的外心,则(OA →+OB →)·BA →=(OB →+OC →)·CB →=(OC →+OA →)·AC →=0或|OA →|=|OB →

|=|OC →|.反之,若|OA →|=|OB →|=|OC →

|,则点O 是△ABC 的外心.

2020年高考数学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填空题

1.已知集合{}

12A x x =-<≤,{}

0B x x =<,则A

B =_______.

2.从某小学随机抽取100名学生,将他们的身高(单位:cm )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则身高在[120,130)内的学生人数为__.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双曲线22

221x y a b

-=(0,0a b >>)的两条渐近线的方程为2y x =±,则该双

曲线的离心率为_______.

4.现有3个奇数,2个偶数.若从中随机抽取2个数相加,则和是偶数的概率为__. 5.已知圆锥的轴截面是直角边长为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则该圆锥的侧面积为____. 6.执行如图所示的伪代码,则输出的S 的值为_______.

7.已知实数,x y 满足(2)(23)0x y x y +--+≥,则2

2x y +的最小值为_______.

8.已知复数2

21z i i

=

++(i 是虚数单位),则z 的共轭复数为_______. 9.如图,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90CBA CAD ∠=∠=?,30ACD ∠=?,AB BC =,点E 为线段BC 的中点.若AC AD AE λμ=+(,R λμ∈),则λμ的值为_______.

10.已知()f x 是定义在R 上且周期为

32的周期函数,当30,2x ??

∈ ???

时,()121f x x =--.若函数()log a y f x x =-(1a >)在()0,∞+上恰有4个互不相同的零点,则实数a 的值__.

11.已知正项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9362S S S =+,则63

1

S S +

取得最小值时,9S 的值为_______. 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11,A x y ,()22,B x y 为圆22

1x y +=上两点,且12121

2

x x y y +=-

.若C 为圆上的任意一点,则CA CB 的最大值为______.

13.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所对边的长,S 为ABC ?的面积.若不等式22233kS b c a ≤+-恒成立,则实数k 的最大值为______. 14.给出下列三个函数:①1y x =

;②sin y x =;③e x

y =,则直线12

y x b =+(b R ∈)不能作为函数_______的图象的切线(填写所有符合条件的函数的序号). 二、解答题 15.已知矩阵 1 2 0A x -??=?

???, 5 72 3B ??=????

.B 的逆矩阵1B -满足17 17 7AB y --??=??-??. (1)求实数,x y 的值; (2)求矩阵A 的特征值.

16.已知函数()sin()f x x ω?=+(0>ω,π

2

为2π.

(1)求()f x 的解析式; (2)在△ABC 中,若3

()5

f A =-

,求sin A 的值. 17.如图,在宽为14m 的路边安装路灯,灯柱OA 高为8m ,灯杆PA 是半径为m r 的圆C 的一段劣弧.路灯采用锥形灯罩,灯罩顶P 到路面的距离为10m ,到灯柱所在直线的距离为2m .设Q 为灯罩轴线与路面的交点,圆心C 在线段PQ 上.

(1)当r 为何值时,点Q 恰好在路面中线上?

(2)记圆心C 在路面上的射影为H ,且H 在线段OQ 上,求HQ 的最大值.

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椭圆C :22

221x y a b

+=(a >b >0)经过点(0,,点F 是椭圆的右焦点,

点F 到左顶点的距离和到右准线的距离相等.过点F 的直线l 交椭圆于M ,N 两点.

(1)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

(2)当MF =2FN 时,求直线l 的方程;

(3)若直线l 上存在点P 满足PM·PN=PF 2,且点P 在椭圆外,证明:点P 在定直线上.

19.如图,已知F 是抛物线C :2

4y x =的焦点,过E(﹣l ,0)的直线l 与抛物线分別交于A ,B 两点(点A ,B 在x 轴的上方).

(1)设直线AF ,BF 的斜率分別为1k ,2k ,证明:120k k +=; (2)若?ABF 的面积为4,求直线l 的方程.

20.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AB AC ⊥,1AC AA =,D 是棱AB 的中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