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时间、空间与社会理论重构的谱系

时间、空间与社会理论重构的谱系

时间、空间与社会理论重构的谱系
时间、空间与社会理论重构的谱系

时间、空间与社会理论重构的谱系◎邓万春

内容提要20世纪60年代以来,从时间和空间入手的社会理论重构可以从重构的理论路径和内容层面两个维度去理解。在理论路径上,这种重构有后现代主义和马克思

主义两条主要路径;在内容层面上,这种重构一是对空间进行重新解释,二是社会认识论

再造,三是从社会空间的角度重新解释当代社会。在理论路径和内容层面交叉构成的理

论网络中,呈现出社会理论重构谱系的样态。

关键词时间空间社会理论重构

〔中图分类号〕C9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13)07-0114-06

20世纪60年代以来,社会理论建构中的空间重要性不断抬升,开始打破此前时间优先于空间成为理论建构基石的格局,学术界称之为社会理论的空间转向。

社会理论的空间转向意味着社会理论的重构。它是对此前重时间、轻空间的社会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在解释当代社会和资本主义的新趋势时面临的困境的回应。因此,社会理论的重构试图从空间入手去因应两个主要学术难题:一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问题;二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变化及困境的解释。于是,社会理论重构就有两条主要的理论路径,一是注重于对当代社会进行后现代解释的路径,一是侧重于对当代资本主义生产进行政治经济学解释的马克思主义路径。又因为这两个问题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社会的一体两面,后者是现代社会的经济基础,前者是现代社会的上层建筑。因此,多数社会理论家在从事理论重构时,都同时支应这两重任务,同时跨越两条路径。

这种社会理论重构主要是从空间入手的,因此,对空间在理论重构中的内涵、地位的界定以及对如何从空间角度去解释当代社会的思考就是社会理论重构的内容层面。从内容层面来看,社会理论的重构可以从三个大的方面去把握。其一是对空间的重新解释:超越自然空间与绝对空间等传统空间理念,强调空间的社会性,空间与社会关系、社会实践的联系;其二是社会认识论的再造:超越传统的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认识论,从社会时空角度重新建构时空辩证认识论或者三元关系认识论;其三是从社会空间的角度重新解释当代社会:或者分析当代社会空间存在的矛盾、问题,或者倡导开放的、多元的空间(社会)。虽然强调空间的重要地位,但是社会理论家们大都没有偏废时间在理论重构中的位置。

下文以列菲伏尔、福柯、哈维、苏贾等社会理论重构的主将为例,从社会理论重构的内容层面和理论路径两个维度论述社会理论重构的谱系。在叙述策略上,文章将从这两个维度交叉而构成的网络中去透视社会理论重构的谱系,在以内容层面为叙述主线的同时,兼论理论重构的理论路径。

一、空间新解

对空间的重新解释是社会理论重构的基础性工作。这其中又可以分为两个具体的路径,马克思主

114

时间、空间与社会理论重构的谱系

115

义路径重视空间在现代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再生产与重组过程中的作用;后现代主义路径批判空间的权力关系、空间的封闭性,强调空间的开放性。但这两个具体路径在空间新解上的共同特点是致力于超越自然空间与绝对空间等传统空间观念,强调空间的社会性,空间与社会关系、社会实践的联系。

1.列菲伏尔的空间新解

近代和现代的自然时空观念使得人们在很长时间内片面地以自然时空去观照社会,阻碍了社会理论家以时间和空间为基础建构社会理论。吉登斯对

此有过评论。

①列斐伏尔反对纯粹自然空间的观念,他强调空间的社会性,提出了社会空间的概念。他认为自然空间已经消逝了,现在空间是社会性的,空间就是一种社会关系

,“它牵涉到再生产的社会关系,

亦即性别、年龄与特定家庭组织之间的生物-生理关系,也牵涉到生产关系,亦即劳动及其组织的

分化。

”②社会空间是社会的产物,是实践性的,社会实践造就了社会空间,社会空间反过来又成为社会实践的条件。

在明确了空间的社会性后,列菲伏尔针对流行的二元空间观念,提出了三元空间的理念,对社会空间的内涵做了进一步的深化。二元空间观念是现代性的各种二元对立的产物。二元空间观念关注物质性的第一空间(真实的)和观念形式的第二空间(想象的)。除了这两类空间,他还提出了一种“鲜活的空间”。苏贾说:“鲜活的空间,普遍认为是‘真实的’和‘想象的’两者不同剂量的单纯结合或者混

合。”③这类“鲜活的空间”就是第三元空间,它是社

会实践的空间,是整合了精神与物质的空间。列斐伏尔将三元空间归纳为:空间实践(感知的空间)、空间的再现(构想的空间)、再现的空间(实际的空间)。

因此,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就兼具三种空间性,即感知的、构想的和实际的,三者平等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开放性的多维社会空间。

列菲伏尔的社会空间概念倾向于马克思主义路径,

三元空间观念则倾向于后现代主义路径。他主要从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再生产以及社会实践的进路界定社会空间概念。而三元空间观念更多地是以现代主义中的诸多二元对立和非此即彼的封闭逻辑为标靶,对三元空间的开放性、亦此亦彼性的诠释具有

后现代主义色调。

2.哈维的空间新解

在继承列菲伏尔三元空间划分思想的基础上,哈维将空间划分为“物质空间”、“空间的表征”和“表征的空间”。物质空间是经验感知的空间,空间的表征是指符号化、概念化的空间,表征的空间是指“溶入我们日常生活方式中的感觉、想象、情感和意

义的生存空间”,是社会生活与实践的空间。

④他对空间的重新解释同样强调了空间的社会性,空间与社会关系、

社会实践的联系。他说:“各种独特的生产方式或者社会构成方式,都将体现出一系列独特

的时间与空间的实践活动和概念”

。⑤这种分类从表面上看是列菲伏尔的三元空间划分的翻版,但是和列菲伏尔强调亦此亦彼逻辑的后现代色彩不同,哈维更侧重于这三类空间的实践性及其之间的辩证关系,

因而也更倾向于马克思主义路径。哈维对社会时空同样也有后现代式的回应,即“时空压缩”概念的提出。但是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地理学家,

他始终不忘给这种后现代式的回应一个马克思主义式的解释基础,即从资本主义由福特主义生产体制到灵活积累体制的变化来解释“时空压缩”

加剧的后现代体验。时空压缩概念既是对现代性下的理性时空观的批判,又是对后现代状况下的时空情境与时空体验的描述。他使用

“压缩”这个词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历史具有在生活步伐方面加速的特征,

而同时又克服了空间上的各种障碍,

以至世界有时显得是内在地朝着我们崩溃了”。⑥哈维指出,1973年以后,资

本主义由福特主义体制转变为灵活积累体制,使得时空压缩的程度进一步加深,进入了时空压缩的紧张阶段。尽管如此,他反对割裂现代主义和后现代

①②③④⑤[

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李康、李猛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第195页。

[法]亨利·列斐伏尔:《空间:社会产物与使用价值》,王志弘译,包亚明主编:《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年,第48页。

Edward W.Soja

:《第三空间》,陆扬、刘佳林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3页。

郝胤舟:《“废墟中心”是一个什么空间?》,《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⑥[美]戴维·哈维:《后现代的状况》,阎嘉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255、

300页。

2013年第7期

116

主义之间的联系,他强调二者之间的延续性,认为“在现代主义广泛的历史与被称为后现代主义的运

动之间更多的是连续性,而不是差别。

”①3.苏贾的空间新解

《后现代地理学》中,苏贾对空间做了唯物主义的解释。他说,对空间性进行唯物主义解释的源泉

,“就是这样一种认识:空间性是由社会生产的”

。②对社会空间性的肯定,打破了此前仅从物质和心理角度理解空间的传统。在社会语境中,自然空间

“也是由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空间性的社会生产

“也会将心理空间的各种表征和意指盗用为并重塑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③“第三空间”是苏贾后期社会理论重构的核心概念。他对于第三空间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封闭性的界说。他的叙述策略是描述性的,为我们呈现出一幅第三空间的开放性拼图,他者化、差异、边缘或边界的存在使得这幅拼图总是有着新的可能性、有着新的机遇或方向,总是处于未完成的状态。因此,他说:“就其最宽泛意义上言,‘第三空间’是一个有意识的灵活的尝试性术语,力求抓住观念、事件、外观和意义的事实上不断在变化位移的社会背

景。

”④第三空间的开放性植根于一种亦此亦彼的开放性逻辑,它超越了对空间的“物质”和“精神”二元划分,它包含感知的、构想的与实际的三种空间性,谁也不具有内在的、先天的优先地位。

苏贾的第三空间概念过分强调空间本身的开放性、边缘性、差异性、不确定性和亦此亦彼性,而抛弃了《后现代地理学》中从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入手解释空间的马克思主义进路,倒向了后现代主义。他

“还是没有挡住后现代诗性想象的诱惑:出于过分强烈地反对历史决定论与经济决定论需要,

而生硬地拼凑出的所谓‘第三种空间’

”。⑤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

但是苏贾对于二者的对立采取的是调和的态度,他说,亦此亦彼的逻辑“不仅允许,而且鼓励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视野的一种创

造性结合”

。⑥4.福柯的空间新解

福柯从对空间历史的钩沉中,提出了他的空间解释的核心概念—

——差异地点。福柯的差异地点空间观既强调了空间的社会属性,又是对空间的二元

对立性、

封闭性的批判,同时又描摹了差异地点介于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后现代基调。

福柯认为中世纪的空间类型是层级性的、地方化的定位空间,

伽利略打破了中世纪的层级定位空间,导引出一个开放性的、无限性的延伸空间。进入当代社会,

基地又取代了延伸,成为当下的主要空间形式。福柯说

:“基地被两点或两元素间的近似关系所界定;从形式上,

我们可将这种关系区分成序列的、

树状的与格子的关系。”⑦基地是一个关系空间或者关系网络。

基地有两个主要类型,一是虚构地点“乌托邦”,一是差异地点。虚构地点是没有真实地点的基地。差异地点则是一种有着真实空间的基地。差异地点有着真实空间的基础,

但是又不能与真实的空间划等号,它是现实空间基础上的某种建构。差异地点“是在所有地点之外,纵然如此,却仍然可以指出它们在现实中的位置。由于这些地点绝对地异于它们所反映与讨论的所有基地,更由于它们与虚构地

点的差别,

我称之为差异地点(heterotopias )。”⑧差异地点并非一个全然开放的空间,而是具有封闭性。差异地点经常预设一个开关系统,使得对差异地点的进出都是受限制的、

有条件的,例如军营、精神病院、监狱。差异地点有其社会功能。其一是创造幻想空间,以揭露真实空间的幻觉性;其二是创造

另一个真实空间,

以揭示我们的空间是病态的。⑨二、社会认识论再造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指出: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但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一种忽视空间因素的、封闭的二元辩证法。社会理论的重构努力一方面强调了空间因素在辩证法中的

①②④⑤⑦[

美]戴维·哈维:《后现代的状况》,阎嘉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155页。

③[美]爱德华·W.苏贾:《后现代地理学》,王文斌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182、

183-185页。⑥Edward W.Soja :《第三空间》,陆扬、刘佳林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

6页。刘怀玉:《索亚:后现代地理景观的空间本体论批判》,《南京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5期。

⑧⑨[法]米歇尔·福柯:《不同空间的正文与上下文》,包亚明主编:《后现代性与地理学的政治》,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年,第19、

22、27页。

时间、空间与社会理论重构的谱系

117

地位;一方面拓展了辩证法的开放性,将二元辩证法重构为三元辩证法是这种努力的主要表现。

1.空间三元辩证法

空间视角的三元辩证法思维是列菲伏尔首先提出来的。站在开放、

灵活、反对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列斐伏尔对各种二元对立思维(包括各种马克思主义的简化论),

进行了批判。各种二元论把意义缩减成两个术语、

概念或要素之间封闭的、非此即彼的对立。列斐伏尔则认为始终存在着第三种可能,

他力图打破这种二元关系,使其呈现为开放的姿态。

①列斐伏尔提出了自己的三元辩证法,在二元因素之外加上一个第三化或者说一个“他者”因素。列斐伏尔将其三元辩证法作为空间分析的工具,形成空间化的三元辩证法。苏贾指出

:“通过对双重幻象的抨击,列斐伏尔开启了通往空间性三元辩证法的道路。”列斐伏尔始终坚持认为,思考空间的每一种方式,人类每一个空间性领域,包括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都要同时被看作是真实的和想象的、

具体的和抽象的、实在的和隐喻的,即三元性的。

②2.空间性—历史性—社会性三元辩证法苏贾将列斐伏尔的三元辩证法发展为具体的空间性-历史性-社会性三元辩证法。这种三元辩证法是直接针对传统的历史性—社会性二元辩证法提出的。苏贾说:“今天,一种第三存在维度正在挑战,在为历史性和社会性的传统联姻注入新的思考和解释模式……空间性—历史性—社会性的这一三面的情愫,正在带来的不仅是我们对空间思考方式的深刻变化,同样也开始导向我们历史和社会研究

方式的巨大修正。

”③苏贾对历史性—社会性二元辩证法的批判并非意味着对时间意识的拒斥,对历史决定论的批判是重构历史性与空间性的平衡的必要步骤。他说:“直截了当地对历史决定论作出批判而又不跌入简单的反历史的泥潭,这是对批判思想和政治行为进

行空间化的一个必要步骤。

”④3.权力—知识—空间三元辩证法

与列菲伏尔和苏贾重视时间、空间、社会的平衡、从马克思主义路径重构三元辩证法不同,福柯从后现代主义路径重构了权力、知识与空间的三元辩证法。

福柯从空间中发现了权力与知识的关系,从而揭示了权力、

知识与空间的三元辩证法。他说:通过空间

,“我确实达到了我追寻的根本目标:权力与知识间可能存在的各种关系。”⑤福柯在空间、权力与

知识的三元辩证关系中去理解权力与知识的关系,认为缺少了空间,这种关系就是不完全的。在与人类学家保罗·雷比诺进行会谈时,福柯紧紧围绕建筑学和城市规划这两个空间学科来探究空间—知

识—权力三者的辩证关系。⑥在权力、知识与空间

三者中,空间是根本性的,权力与知识寄寓于空间。他说:“不管在哪种形式的公共生活里,空间都是根本性的东西;不管在哪种形式的权力运作中,空间都

是根本性的东西。

”⑦因此,与列菲伏尔和苏贾的时间、空间、社会三元平衡辩证关系不同,在福柯的三元辩证法中,空间是根本性的因素。

4.时间—空间辩证法

哈维是在探讨社会重建的乌托邦理想时论及时空辩证法的。他在批判空间乌托邦和过程乌托邦的基础上提出了时空辩证乌托邦,在社会理论建构中赋予时间和空间同等重要的地位。

当下存在的两种社会再建构的乌托邦是空间乌托邦与过程乌托邦。在空间乌托邦方案中,社会过程和历史、变革都被排除,社会稳定是由一种固定的空间形态来保证的。但是哈维指出,任何空间乌托邦的具体实现与被动员起来制造它们的时间过程的

特性相冲突。

⑧过程乌托邦理想通常以纯时间术语来表达,空间和地点的特性完全被忽视了。但是,任何过程乌托邦理想的纯度不可避免地会被它的空间化方式所破坏。

①④⑤⑥⑧②③⑦Edward W.Soja :《第三空间》

,陆扬、刘佳林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77、

82、3、191页。[

美]爱德华·W.苏贾:《后现代地理学》,王文斌译,商务印书馆,

2004年,第9页。[

法]米歇尔·福柯:《不同空间的正文与上下文》,包亚明主编:《后现代性与地理学的政治》,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年,第29页。

法]米歇尔·福柯、保罗·雷比诺:《空间、知识、权力———福柯访谈录》,包亚明主编

:《后现代性与地理学的政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17页。

美]大卫·哈维:《希望的空间》,胡大平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68页。

2013年第7期

118

空间乌托邦和过程乌托邦都失败了,哈维提出建立一种将空间和时间(过程)结合起来的时空乌托邦,他称之为辩证乌托邦。对于这种时空乌托邦的建构,他认为需要一个有关于空间和时间的辩证法,

这个时空辩证法“还必须勇敢面对唯物主义的权威和封闭问题。”①就是说,哈维的时空辩证法要

完成两个学术任务,

其一是打破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封闭性;其二是确立时间和空间在辩证法中的辩证、平衡地位。

三、空间与当代社会的理论重构

空间新解和社会认识论重构是社会理论重构的基础性工作,这些基础性工作从社会时间和空间入手,构建了社会理论重构的理论逻辑。社会理论重构的落脚点是思考与解释当代社会,

因此,建构这些理论逻辑的目的是为了利用这些理论武器去回应当代社会。

1.空间生产

列菲伏尔从空间生产角度分析了资本主义空间生产的现状与内在矛盾,并提出了化解矛盾方案,即倡导一个社会主义的理想空间。

从他对社会空间的理解出发,他指出空间生产是对空间本身的生产,反对把空间生产狭隘地理解为空间中物的生产,空间生产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

社会关系的生产。

②空间生产指空间生产社会关系也被社会关系所生产。

列菲伏尔认为,在资本主义的空间生产模式中,空间与商品、货币和资本一样有相同的特质,社会空间就既是生产力、生产资料,又是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了一个与时间相分离的抽象空间,它和政治、权力和经济网络联系在一起,成为国家的政治工具,

现代国家掌控下的空间是典型的阶级空间。

③这种资本主义的空间生产存在着内在的矛盾。矛盾源自空间生产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冲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需要对空间进行普遍性、均质化的生产。但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导致

了空间的碎片化和对空间使用的特殊性、

断片性。④这种冲突导致了资本主义空间的矛盾、混乱状态。

面对资本主义空间生产的矛盾,列斐伏尔展望了社会主义的空间。资本主义空间是一个商业空间

(经济空间)、警察空间(政治空间),是一个倾向于消除差异的均质化空间。社会主义空间则是一个充满差异的空间。他区分了“对自然的支配”与“对自然的取用”,并以此为基础分析空间生产方式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从资本主义空间到社会主义空间转变,意味着空间由被支配到被取用的转

变,

意味着将使用置于交换之上。⑤列菲伏尔的解释路径是马克思主义式的,但是仅从均质与差异、

支配与取用方面去理解资本主义空间与社会主义空间的区别又有些许后现代的色彩。

2.全球化与身体

哈维将全球化这个最宏观的空间和身体这个最微观空间辩证地联系起来,

对当代资本主义空间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批判,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空间生产的内在矛盾与局限,并从这种矛盾的全球化空间和身体空间中看到了替代性的进步政治的希望。

全球化作为资本主义的空间生产过程,由两个基本的部分构成,一是“空间规模的生产”,一是“地

理差异的生产。

”⑥这二者都是资本主义不平衡地理发展的策略。但是这二者间也存在矛盾。特定空间规模层次上的地理差异是资本主义空间规模生产的动力,

但是资本主义空间规模全球化的趋势与特定空间规模上地理差异的地方性、特殊性诉求常会发生冲突。这就是资本主义全球化面临的矛盾。

从文化和政治的角度看,这种矛盾就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矛盾。哈维以一种辩证的态度来看待这种矛盾,

在批判之外也赋予这种矛盾解放政治层面的积极意义。他说

:“保持差异的权利对抗着权利的普遍性”,但是

“这并不意味着认为这种两难困境是不能超越的。

”⑦因为这种矛盾为替代性的进步政治提供了契机。

身体被社会所建构。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身体卷入资本主义空间的生产。在资本循环和积累的过

①②③⑥⑦[

美]大卫·哈维:《希望的空间》,胡大平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90、

71、88页。[法]亨利·勒菲弗:《空间与政治》,李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3页。

④⑤[

法]亨利·列斐伏尔:《空间:社会产物与使用价值》,王志弘译,包亚明主编:《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49-50、

51、55页。

时间、空间与社会理论重构的谱系

119

程中,全球空间与身体空间联系在了一起。哈维说:“工人必须使自己的身体每天都劳动”,但是,“劳动力作为一种商品被卷进了货币—商品—货币的循环过程中,这个过程轻易地避开了局部劳动市场的时

空约束,

并导致世界舞台上的资本积累。”①于是,在一个全球化规模上确定的时空性与在一个地方化规模上运行的身体就相互交叉了。

在这个过程中,工人的身体空间与资本循环和积累的全球空间也存在复杂的矛盾关系。一方面,工人的身体在资本循环和积累的过程中具有极大的被动性,是资本的附属物。但是另一方面,一种身体的政治学表明,工人的身体也是“政治抵抗的场所”

。劳动者“在资本循环过程中体现为一个政治人”

:要求从资本循环的嵌入性中解放出来;要求在循环过程中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

②3.空间与权力

严格地说,标题应该是空间、知识与权力,空间与知识共同建构了权力,权力反过来滋养空间与知识。但是福柯认为,空间是根本性的,所以这里着重论述空间与权力的关系,但是这二者的关系背后都必然地隐含着知识要素。福柯对当代社会空间与权力关系的分析是后现代立场上的现代性批判与解构。

福柯视空间为权力运作的基础。他说:“空间是任何公共生活形式的基础。空间是任何权力运作

的基础。”③从18世纪起,建筑跟政治、权力的关系

密切起来,建筑越来越成为政治性的。空间是权力与知识关系的中介,空间承载着权力关系。

福柯论述了一种微观权力—

——规训技术同空间的关系。为了控制和使用人的身体,现代社会诞生了一整套以空间规划和控制为基础的规训技术。规训的实施需要对空间进行分配,规定出与众不同的、自我封闭的场所。这种封闭的场所是“贯彻纪律的

保护区”,④如监狱、戒毒所的封闭空间。规训技术

还根据需要对空间进行分割、分类、分等。在对空间进行的分割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这种规训空间

“其目的是确定在场者和缺席者,了解在何处和如何安置人员,建立有用的联系,打断其他的联系,以便每时每刻监督每个人的表现,给予评估和裁

决,统计其性质和功过。

”⑤空间的分配也往往是一种空间的等级划分。

因此,在规训技术中,建筑空间超越了建筑学的范畴,成了社会控制的权力技术。空间权力的完美载体无疑是边沁式的全景敞视建筑。这种建筑使权力运作自动化、

非个性化、匿名化、更轻便、更有效。4.城市第三空间

从其第三空间理论出发,

苏贾认为,城市空间的生产可以以三种不同但又有关联的方式加以研究。从第一空间的视角来看,城市空间可以作为一套物质化的空间性实践来进行研究。这是一种城市空间的唯物主义方式。从第二空间的视角出发,城市空间则是一种思想性和观念性的领域。

在第三空间视角中

,“都市生活的空间特殊性是完全鲜活的空间,是既真实又想象化的,既是事实又很实际,既是结构化个体的位置,又是集体的经验

与动机。”⑥因此,城市空间是开放性的。城市空间

的开放性在城市空间的区域性特征中体现出来。区域性意味着城市空间有一种特殊的地理

,“这种地理本质上在其疆域中是动态和扩张的……它们不以

固有的方式看待都市,而是都市化着。

”⑦在这种都市化中,城市空间充满着中心化与非中心化的反向运动关系。都市化的反向运动赋予都市空间以开放性。

尽管提到了第一空间视角的城市空间唯物主义研究方式,但苏贾以第三空间为理论基础对城市空间的解释给我们的感觉更多是后现代式的,忽视了城市运动的物质生产基础。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责任编辑:秦开凤

①③④⑥②[

美]大卫·哈维:《希望的空间》,胡大平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04-105、

115页。[法]米歇尔·福柯、保罗·雷比诺:《空间、知识、权力———福柯访谈录》,包亚明主编

:《后现代性与地理学的政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3-14页。

⑤[

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刘北成、杨远婴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第160-161、

162页。⑦Edward W.Soja :《后大都市》,李钧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5、

21页。

时间序列相空间重构及其应用研究(精)

时间序列相空间重构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时间序列的重构分析是从产生该序列的系统特性的角度提取该时间序列的特征量,在这种分析方法的应用过程中,关联积分和关联维的正确、快速计算是重要的第一步.本文对混沌时间序列相空间重构中最佳延迟时间间隔和嵌入维数的选取方法作了综述, 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提出了一种神经网络时间序列预测及建模方法. 关键词时间序列 ,相空间重构,延迟时间间隔, 关联维,神经网络 1 引言 混沌是一种低阶确定性的非线性动力系统所表现出来的非常复杂的行为,它对现代科学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几乎覆盖了一切学科领域,尤其是在物理学、天体力学、数学、生物学、经济学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对混沌时间序列的各种分析中,如混沌预测(prediction of chaos)。动力学不变量(dynamical invariants)的估计。混沌信号的诊断(detection of chaos)等,所要进行的第一步工作是要对混沌信号进行相空间重构.1981年Takens提出了相空间重构的延时坐标法,奠定了相空间重构技术的基础,这种方法用单一的标量时间序列来重构相空间,包括吸引子、动态特性和相空间的拓扑结构.现已成为最主要、最基本的相空间重构方法[1]. 分形维是用来描述混沌信号的一个重要参数,目前主要流行是基于GP算法的关联维提取算法。 2 G.P算法的描述 自从人们发现延迟时间对重构相空间的重要之后,便开始了探索确定延迟时间的方法,并取了显著的成效,相空间重构理论认为,要保证相空间重构的正确性,所选用的延迟时间必须使重构相空间的各个分量保持相互独立,选择的延迟时间如果太大, 就混沌吸引子而言,由于蝴蝶效应的影响,时间序列的任意两个相邻延迟坐标点将毫不相关,不能反映整个系统的特性;而延迟时间选择过小的话,时间序列的任意两个相邻延迟坐标点又非常接近,不能相互独立,将会导致数据的冗余。.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方法来选择恰当的 ,于是围绕这一条件便先后出现了用自相关函数和互信息来确定延迟时间的方法[3]。自相关函数能够提供信号自身与它的时延之间由冗余到不相关比较这种的度量,一般取自相关函数值首次出现零点时的时延为所要确定的时间延迟。现描述如下: 对于单变量时间序列x 1, x 2 , x 3 ,…, x n 取延迟时间为 ,则其自相关函数为: (9) 其中,n为时间序列点数, 为时间序列的平均值.延迟时间的选取原则是让时间序列内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减弱,同时又要保证时间序列包含的原系统的信息不会丢失.研究表明,当关联函数C的值第一次为0(或近似为0)对应的延迟时间比较合适[4]. 4 关联维m的选取

时间和空间的本质

不连续时空观的探讨及发展 翟帅 摘要:目前国内研究的大多是爱因斯坦的四维连续时空,而本文的工作是以圈量子理论为主要依据,并进一步发展,使之成为描述时空特点的完善的理论。为什么时空总是和热力学产生那么多深刻的联系呢,因为能量是时空产生的原因,而热即是能量的一种。 关键词:不连续时空能量芝诺悖论圈量子理论 、、目前时空的理论 1、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的时空是四维的弯曲连续时空, 在这个时空,没有直线。引力和电磁力都可以用时空弯曲来解释。毋庸置疑,这是天才的理论,它极其深刻的说明了引力和电磁力,使人类向大统一场迈了一大步。可以把爱因斯坦的时空模型比做一种流体,这样就直观的体现了爱因斯坦时空的特点,大质量的物体会引起超流体的局部变形,变形的程度取决于物质的质量。每次新的理论的产生,不是完全的否定过去,而是将原来的理论发扬光大。 2、弦理论 20世纪,物理学最恢弘的战斗发生在广义相对论和量子论之间,广义相对论在大的空间尺度、大的质量环境下体现出了它的正确性,而从微观角度,量子力学体现出了它的正确性,为了使这两个理论统一,物理学家们提出了弦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微小的弦组成,吸引了大批物理学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这仍然是一个不成熟的理论,弦理论预言的大量新的基本粒子和各种力并没有被观测到。 3、混沌分形理论

有人把混沌论、量子论、相对论称作21世纪最伟大的三个学说,混沌论产生于非线性空气动力学,后来发展到宇宙学领域,它认为空间是破碎的,是不确定的,在这个时空,甚至无法测量线段的长度。分维数的不断迭代产生拉压,折叠,扭曲产生了时间和空间,它指出了时空的不连续特性,但是这个理论并不能说明时间和空间的本源。 4、圈量子理论 一些新锐的科学家,在那些经过实验检测的结论上,利用自创的数学语言,几位科学家经过计算发现,时空是量子化的,或者说是离散而非连续的,时间和空间是由极小的圈组成,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所谓的自旋网络,也就是说时空很像一堆泡沫。圈量子理论提出后,一些科学家对它进行了检验,发现广义相对论在某种上和圈量子理论很相似,此外,圈量子理论还可以很好地解释黑洞的一些现象。 、、这些理论的纰漏 1、无法解决的芝诺悖论 芝诺悖论最为著名的是阿基里斯和乌龟的赛跑,假设开始时乌龟位于前方的100米远处,而阿基里斯的速度是乌龟的一百倍。当阿基里斯跑了100米时,乌龟移动了1米,而阿基里斯再前进1米时,乌龟前进了1厘米,如此,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尽管有些人号称用无穷积分可以解这个悖论,但事实上积分学本身就避开了这个悖论的逻辑,这个悖论在连续时空的前提下是无解的。 2、狭义相对论前提没有明确 狭义相对论的假设是在飞驰的火车上,而我们知道如果火车的速度没有达到光速,那么它只是在做相对运动,而相对运动可以看做静止,因此在飞驰的火车和静止的火车上并没有区别。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影响火车内时间和空间的因素不在于

传统村落空间重构

传统村落叙事空间的蒙太奇重构 肖薇朱霞 摘要: 内外环境的剧变以及多元利益主体价值取向分化共生的作用使得传统村落空间演化模式面临更替,从强调遗产的稳态转向承认空间变异的必然性,通过人为干预传统村落空间演化求解传统村落空间多维属性的矛盾成为规划师面临的新课题。本文试图重新审视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体系,以空间叙事学为理论基础,以蒙太奇为主要方法探究传统村落叙事空间重构的必要性及策略,通过“解译提炼—蒙太奇重构—文化耦合”介入传统村落空间秩序组织,解读其历史文化空间网络,整合梳理日益混乱和失去特质的村落空间秩序。以经典结合现代的时空演绎协调村落传承与发展的关系,调整传统村落空间的成长路径实现村落遗产稳态与空间变异性的动态平衡,在空间重构中寻求传统村落空间复兴的生路。 关键词: 传统村落空间叙事蒙太奇重构 1传统村落叙事空间的重构背景 1.1传统村落空间的叙事性 特定时间留存的空间性存在是历史叙事的动机,也是历史事件、集体记忆、文化认同的时空容器,这使得空间本身成为一种叙事主体。村落是空间的聚合体,各空间子系统相互作用形成一个自组织系统。空间的物质客观性和精神主观性成为理解复杂丰富的人类生活,解读地方历史印记和文化个性的媒介,使传统村落文脉可以借由物质形态被阅读和理解。良性的村落空间应当能够增强文化延续、持续种族生存、增加时空关联性、激发个体成长,实现村落空间对村落地域文化与历史传统的表达。 1.2传统村落叙事空间的演变 近年来,传统村落所处的内外环境发生巨变,引起村落空间演化模式的显著更替。以人口产业发展与观念转变为主导的内生动力以及城市化、体制改革、旅游驱动、政府调控为主导的外部驱动共同推动传统村落发展轨迹的演变。伴随其中的是村落功能演变并促使传统村落空间的现代性转型。基于多元利益主体价值取向的分化共生刺激乡村聚落空间由过去的“同质同构”转变为“异质异构”,村落格局、要素、结构的组织关系呈现加速变动,提出

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趋势与空间重构

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趋势与空间重构 ———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汤放华1,陈立立2,曾志伟1,易纯 1(1.湖南城市学院,湖南益阳, 413100;2.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湖南长沙,410081)【摘要】随着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未来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空间将出现三个趋势:区域一体化、信息化与知识化、 生态文明趋势。在此三个趋势的影响下,长株潭城市群必然要进行空间重构,其进行空间重构的措施主要包括:构建区域一体的 “流动空间”体系,构建区域发展所需要的五个支撑网络;构建以生态基础设施为空间分割的组团式空间结构;实现区域等级空间结构的扁平网络化,实现要素流动的无阻隔。在上述三个趋势及措施的指引下,长株潭城市群将增强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已实现其作为中部重要增长极的历史重任。【关键词】空间结构;演化趋势;空间重构;长株潭【中图分类号】TU982.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09年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9JJ6060]“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研究”项目资助。 引言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它在给世界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给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跨国公司推动了新国际地域劳动分工的形成,制造业的国际转移使得当今区域城镇空间的发展日益呈现出网络状的复杂联系,区域城镇发展的前途、层次与绝对的规模已非必然相关 [1][2] ,“城镇在网络中的地位比 空间区位、 工业综合程度等传统的特征来得更为重要”[3] 。“城市体系将不再是传统的行政区相连模式,而是构建在功能节点(中心城市)和发展轴上的商品流、 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动。[4] ”区域城镇实体空间与影响空间越来越大的分离,世界城市、出口加工区、离岸银行中心等新战略地点的形成,对城镇来讲, 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区域内部一体化发展正逐步加强的同时,“核心-边缘”效应的范围已扩大到国家、 区域之间,在新的空间层次继续得到强化,并呈现迅速加大的趋势。 传统城镇体系的研究往往是将研究地域视作一 个相对闭合的自运行系统,着眼对于本系统内要素的均衡配置及良性运作的探讨,习惯于将城镇作为 点状的要素[ 5] ,仅仅注重城镇之间的关系,而忽视了对乡村、生态空间等地域的研究。 生态环境和人文物质环境的形成都需要漫长的历史积累,一旦破坏往往不可逆转。快速城市化必然带来城市空间的快速扩张, 不可避免的要将一部分既有人文物质、自然生态环境包入到城市空间之中,以往一味以牺牲人文物质环境和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做法已被证明不可持续。因此在新时代下,人文物质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必须要纳入到区域发展的主线中。 1 空间演化趋势 1.1 区域一体化趋势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地域生产方 式和空间组织方式发生着激烈的变化, 日趋一体化发展的城市集团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载体。各城市集团为增强区域竞争力,在内部以建立一体化的生产体系为前提,打破行政壁垒, 促进生产要素高效流动与优化配置;在外部以建立全球化的市场体系为目标,消除市场障碍,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和城市体系。随着城市集团的发展壮大,将呈现出“区域一体化”的空间组织形态:一

相空间重构参数选择方法的研究

1 前言 混沌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的基础是Takens,Packard等提出的状态空间的重构 理论[1,2] ,即把具有混沌特性的时间序列重建为一种低阶非线性动力学系统。通过相空间重构,可以找出混沌吸引子在隐藏区的演化规律,使现有的数据纳入某种叫描述的框架之下,从而为时间序列的研究提供了种崭新的方法和思路[3]。相空间重构 相空间重构参数选择方法的研究 谢忠玉1,2 张 立2 1.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 150001; 2.黑龙江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 150050 是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的重要步骤,重构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模型的建立和预测。而重构相空间或者说构造一个非线性时间序列的嵌入,需要选择两个重要参数——嵌入维数m和延迟时间τ。对于无限长、无噪声数据序列,延迟时间τ的选取理论上没有限制,而嵌入维数m可以选择充分的大。实际中,由于数据长度有限并可能带噪,τ和m的选择对相空间的重构质量就尤其重要。关于嵌入维数m和延迟时间τ的选取,现在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两者是互不相关的,如求时延的自相关法、互信息法,求嵌入维的G-P算法、FNN(flase nearest neighbors) 法等。另一种观点认为两者是相关的,如时间窗口法、C-C法和嵌入维、时间延迟自动算法等[4] 。多数研究人员认为,第2种观点在工程实践中更为实用、合理。有关嵌入维和延迟时间联合算法的研究是混沌时间序列分析的热点之一。 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时间窗法[5]和互信息法[6],提出一种新的确定嵌入维数和时间延迟的联合算法。在 仿真试验中用本方法确定的嵌入参数计算 Lorenz系统的混沌不变量(关联维数D), 算例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是有效的。 2时间窗口法及互信息法 提出联合算法以时间窗口法及互信息法为基础计算嵌入维和延迟时间,时间窗口法及互信息法的基本原理和存在的问题如下: 2.1 时间窗口法 1996年Kugiumtzis提出延迟时间τ的选取不应该独立于嵌入维数m,而应该依赖延迟时间窗口 τw=(m-1)τ (1) 具体算法为:首先根据原时间序列的波动求出平均轨道周期τp,在保证嵌入维数m大于序列本身关联维D的前提下,均匀τw值后依据式(1)变换m和τ的值,使用关联维作为验证指标,逐渐改变 τw的大小来确定最优的时间窗长度。经过多次试验发现,在一定时间窗长度下,大 致为τw≥τp,只要m和τ的值满足式(1),最后求出的关联维就保持不变。时间窗口法的优势是:能够同时确定m和τ,但时间窗口在确定m和τ的值时经过大量的试验,因此计算量较大。2.2 互信息法互信息法是估计重构相空间延迟时间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在相空间重构中有着 广泛的应用。考虑两个离散信息系统{s1,s2,…sn}和{q1,q2,…qn}构成的系统S和Q。根据信息论的知识,从两个系统测量中所获得的平均信息量,即信息熵分别为:在给定S的情况下,我们得到的关于 系统Q的信息,称为S和Q的互信息,用下 式表示: 其中Psq(si,qj)为事件si和事件qj的联合

时间、空间与社会理论重构的谱系

时间、空间与社会理论重构的谱系◎邓万春 内容提要20世纪60年代以来,从时间和空间入手的社会理论重构可以从重构的理论路径和内容层面两个维度去理解。在理论路径上,这种重构有后现代主义和马克思 主义两条主要路径;在内容层面上,这种重构一是对空间进行重新解释,二是社会认识论 再造,三是从社会空间的角度重新解释当代社会。在理论路径和内容层面交叉构成的理 论网络中,呈现出社会理论重构谱系的样态。 关键词时间空间社会理论重构 〔中图分类号〕C9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13)07-0114-06 20世纪60年代以来,社会理论建构中的空间重要性不断抬升,开始打破此前时间优先于空间成为理论建构基石的格局,学术界称之为社会理论的空间转向。 社会理论的空间转向意味着社会理论的重构。它是对此前重时间、轻空间的社会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在解释当代社会和资本主义的新趋势时面临的困境的回应。因此,社会理论的重构试图从空间入手去因应两个主要学术难题:一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问题;二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变化及困境的解释。于是,社会理论重构就有两条主要的理论路径,一是注重于对当代社会进行后现代解释的路径,一是侧重于对当代资本主义生产进行政治经济学解释的马克思主义路径。又因为这两个问题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社会的一体两面,后者是现代社会的经济基础,前者是现代社会的上层建筑。因此,多数社会理论家在从事理论重构时,都同时支应这两重任务,同时跨越两条路径。 这种社会理论重构主要是从空间入手的,因此,对空间在理论重构中的内涵、地位的界定以及对如何从空间角度去解释当代社会的思考就是社会理论重构的内容层面。从内容层面来看,社会理论的重构可以从三个大的方面去把握。其一是对空间的重新解释:超越自然空间与绝对空间等传统空间理念,强调空间的社会性,空间与社会关系、社会实践的联系;其二是社会认识论的再造:超越传统的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认识论,从社会时空角度重新建构时空辩证认识论或者三元关系认识论;其三是从社会空间的角度重新解释当代社会:或者分析当代社会空间存在的矛盾、问题,或者倡导开放的、多元的空间(社会)。虽然强调空间的重要地位,但是社会理论家们大都没有偏废时间在理论重构中的位置。 下文以列菲伏尔、福柯、哈维、苏贾等社会理论重构的主将为例,从社会理论重构的内容层面和理论路径两个维度论述社会理论重构的谱系。在叙述策略上,文章将从这两个维度交叉而构成的网络中去透视社会理论重构的谱系,在以内容层面为叙述主线的同时,兼论理论重构的理论路径。 一、空间新解 对空间的重新解释是社会理论重构的基础性工作。这其中又可以分为两个具体的路径,马克思主 114

相空间重构python

from operator import sub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 import metrics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NearestNeighbors from toolz import curry def global_false_nearest_neighbors(x, lag, min_dims=1, max_dims=10, **cutoffs): """ Across a range of embedding dimensions $d$, embeds $x(t)$ with lag $\tau$, finds all nearest neighbors, and computes the percentage of neighbors that that remain neighbors when an additional dimension is unfolded. See [1] for more information. Parameters ---------- x : array-like Original signal $x(t). lag : int Time lag $\tau$ in units of the sampling time $h$ of $x(t)$. min_dims : int, optional The smallest embedding dimension $d$ to test. max_dims : int, optional The largest embedding dimension $d$ to test. relative_distance_cutoff : float, optional The cutoff for determining neighborliness, in distance increase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distance between neighboring points. The default, 15, is suggested in [1] (p. 41). relative_radius_cutoff : float, optional The cutoff for determining neighborliness, in distance increase relative to the radius of the attractor. The default, 2, is suggested in [1] (p. 42). Returns ------- dims : ndarray The tested dimensions $d$. gfnn : ndarray The percentage of nearest neighbors that are false neighbors at each dimension. See Also -------- reconstruct References ----------

时间和空间的性质及其维数

时间和空间的性质及其维数 付昱华 (中海油研究总院,E-mail: fuyh1945@https://www.doczj.com/doc/1511348960.html,) 摘要根据唯物辩证法,时间和空间都具有两重性,即绝对性和相对性。没有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相 对时间和相对空间也就不存在,反之亦然。但是,它们的地位又是不平等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更重要,因为它们分别是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的参照系。另外,绝对空间是平直的,而相对空间可以是平直 的也可以是弯曲的。至于时间和空间的维数,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需要讨论的是复杂时间和复杂空间。绝对空间是三维的,绝对时间是一维的(由三维绝对时间形成的)。对于相对空间,可以有多维空间、分数维空间、复数维空间、变维空间。对于相对时间,可以有与相对空间相对应的多维时间、分数维时间、复数维时间、变维时间。换句话说,空间与时间的关系是一一对应关系。针对一般认为空间是三维的、时间是一维的观点,根据分形理论关于自相似性和相似性的观点,得出对应于三维空间的三维时间。应用相对论中的洛伦兹变换,导出一种特殊情况下三维时间的具体形式,并将其改写为变维分形的形式。文中实例表明,建立多维时间和多维空间等框架,不仅是可能的,在某些情况下也是必须的。 关键词绝对时间,相对时间,绝对空间,相对空间,分形理论,变维分形,复杂时间,复杂空间 前言 时空理论的发展,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而又漫长的路。最初由牛顿建立了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的理论。这种时空观认为空间是个刚性的框架,而时间是均匀流逝着的。时间与空间均不受任何物理过程的影响。以后建立的相对论,提出了四维时空连续区的概念。即任何一个物理事件都对应着四个数字:其中三个表示事件的地点,一个表示事件的时间。爱因斯坦认为大量事件的总体构成一个四维时空连续区域,时空的性质与物体运动有关,其中包含着时间和空间不再是绝对的和彼此之间相互独立的含义。随着量子理论的发展,又提出了时间和空间是事物之间的一种次序的观点。 尽管时空理论在不断发展,但是有一种观点始终未变,即一般认为,空间是三维的,时间是一维的。 时间是一维的观点,令人想起了欧几里德几何学的第五公设:过直线外一点只能做一条其平行线。如所周知,只能做一条平行线的观点早已被非欧几何所突破。既然如此,时间是一维的观点是否也应该突破呢? 早在1982年,张树润在《潜科学杂志》上讨论了七维时空,提出时间是四维的。笔者在不知张树润工作的情况下,于2002年9月提出三维时间和多维时间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讨论分数维时间、复数维时间和变维时间。 空间的维数同样需要重新考虑。 根据这种情况,本文提出复杂时间和复杂空间的概念,并对有关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根据唯物辩证法,时间和空间都具有两重性,即绝对性和相对性。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有限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是是无条件的,永恒的,无限的。绝对和相对是相互依存的,二者缺一不可。没有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也就不存在,反之亦然。没有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就不能定义。现在,如果说一个事物只有优点没有缺点,恐怕没有谁会相信。不可能只存在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的道理,和不可能存在只有优点的事物的道理是一样的。 类似于绝对真理存在于相对真理之中,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只存在于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之中。

城市空间发展 相关书目

专著: 1.段进;城市空间发展论;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12月 2.段进、比尔·希列尔等;空间研究3:空间句法与城市规划;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 3.张勇强;空间研究(2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与城市规划);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4.张京祥罗震东何建颐;体制转型与中国城市空间重构;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 5.杨冬辉;城市空间扩展与土地自然演进:城市发展的自然演进规划研究——中国城市规划·建筑学·园林景观博士文库;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6.陈泳;城市空间:形态、类型与意义——苏州古城结构形态演化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006年10月 7.王兴中;中国城市生活空间结构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01年1月 8.周春山;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 9.(美)刘易斯·芒福德编译者:宋俊岭倪文彦;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3月 10.王旭了;美国城市发展模式:从城市化到大都市区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 11.何念如、吴煜;中国当代城市化理论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 学位论文: 1.王晓燕;银川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毕凌岚;生态城市物质空间系统结构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3.沈磊;快速城市化时期浙江沿海城市空间发展若干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熊国平;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形态演变研究[D];南京大学;2005年 黄大鹏;芜湖城市土地利用及空间形态演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曹坤梓;城市化进程中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演进与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王剑锋;城市空间形态量化分析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张愚;基于可见性的空间及其构形分析[D];东南大学;2004年 徐昊;我国中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群空间形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丁小兰;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整合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07年 王国志;长春市城市化空间发展格局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杜聪;济宁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及其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崔宁;重大城市事件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D];同济大学;2007年 严昕;厦门近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范少言;城市地域系统演变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李世峰;大城市边缘区的形成演变机理及发展策略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邹卓君;大城市居住空间扩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时间与空间维度

B 时间与空间维度 任何文化体系总是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的人群所创造的。任何文化系统或特质,都不能没有时空参照系。我国古人,春秋时以?宇?指空间,?宙?指时间,所谓?时空?也就是?宇宙?——?上下四方渭之宇,古往今来渭之宙?。以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密切联系的四维座标系考察文化系统间的运动,是很有必要的。(《文化学概论》郭齐勇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0.2 P250) 所谓文化的时间性,是就文化发展中的持续性、阶段性来说的。文化的时间性的内涵,包括:(1)文化在量上的累积和延续;(2)文化在质上的变异与区分,(3)文化特质在流传过程中的暂时性或长久性。从时间维度上考察,文化体系发生、发展、成熟、衰亡、复兴、重构、再生的过程即是量上的累积(连续性)和质上的变异(阶段性)之矛盾的统一过程;也就是旧特质的衰退与新特质的增加的过程,其间亦不乏由量到质的转化、飞跃,即渐进过程的中断。例如,从人类科技史上看,从常规科学到科学革命,再到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展示了无数的运动过程。从文化特质的绵延与变异来看,有的易于变迁,如服装款式,劳动工具;有的则难于变迁,如宗教信仰,哲学理论。 文化层 文化中的时间概念影响着人们对于生存、创造、生命、未来、生活等所有方面的认识和追求,并最终形成了不同文化风格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类型。因此,在文化学的研究中,时间对文化的影响往往在诸如文化层等历史文化的凝固中,得到最直接的答案。 文化层的概念最初是由德国的文化学家格雷布内尔于1904年在柏林召开的人类学、民族学、史前学会议上提出来的,在这次会议上,他提交并演讲的论文题目就是《埃塞俄比亚文化圈及文化层》,后来,文化圈与文化层一道在文化界广泛流传开来。什么叫文化层呢?所谓的文化层就是指在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存在着不同的层次,每一个层次都反映着不同时期的不同文化特征。从本质意义上来说,文化层是文化累积的结果,正如考古发掘一样切开文化历史的横断面,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文化层被一层层地覆盖在地下,成为历史的积淀。反映着人类文化创造的历史和文明进步的程度。(陈华文《文化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11 P113) 所以,文化层所代表的是一个历史时期.它的重心是指向时间维度。作为研究人类文化史的一个重要的工具性概念,文化层对于我们了解人类文化的产生、发展,比较、研究、鉴别各个民族文化嗣续有着重要的意义。 1.时间维度即历时维度 (1)原始时代(人类过着与动物相去不远的生活,一切生活来源皆仰自然赐予)农业时代(有了相对稳定的食物来源,建筑房屋等) 工业时代文化(科技发明史)(陈建宪:《文化学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 (2)传统农业文明、现代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衣俊卿:《文化哲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0 P79)

大都市周边城镇空间重构

大都市周边城镇空间重构 摘要:江津作为重庆绕城高速经过的除主城区之外的唯一一个区县,在重庆主城区进入“二环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其城市发展动力发生了较大改变,原来以几江片区为核心的城市空间发展结构受到了巨大冲击。文章梳理了江津中心城区空间发展的历程,探讨了重庆主城区空间发展趋势对江津中心城区的影响,探讨大都市周边城镇空间重构的特点。 关键词:绕城高速;发展动力;空间重构 abstract: jiangjin as the chongqing high-speed beltway passes in addition to the main city only a county, into the “ development background of second time” in the downtown area of chongqing city,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city development, city spatial development structure with a few original area as the core have been a tremendous impact. this paper combs the history of jiangjin space center city development,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ongqing urban district of jiangjin space center city, discu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ace surrounding towns in metropolitan reconstruction. key words: highway; development; space re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 [f299.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江津中心城区发展演变历程

老工业城市更新改造中的社会空间重构_董丽晶

老工业城市更新改造中的社会空间重构 董丽晶 (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老工业城市更新改造,是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文化转变、工业布局变化以及城市老 工业区改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发生了从生产空间到生活空间、从单位化到社区化、从集聚到隔离及从空间分化到社会分异的重要转变。针对这些转变,文章从强化公众参与、强调社区融合、增加城市公共空间、推进旧城改造有机更新这四个方面,对老工业城市社会空间规划调控提出对策建议。【关键词】老工业城市;更新改造;社会空间【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0166(2014)10-0017-05 doi:10.3969/j.issn.1003-0166.2014.10.0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1160);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WJQ2014019)作者简介:董丽晶 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城市管理研究 老工业城市是由于工业生产集中发展引起人口集聚形成的。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类型,老工业城市在更新改造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文化转变以及工业布局变化都较一般城市更为突出、更具典型性。伴随单位制的解体、大型国有工业企业重组搬迁、城市老工业区更新改造以及新城区建设,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老工业城市的更新改造表现在时间和空间上更集中,规模更大。在这一过程中,城市原有的社会空间发生了巨大变化,引发城市社会空间重构。因此,老工业城市社会空间重构研究是针对老工业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其对老工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都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1 老工业城市更新改造的内涵 1.1产业结构调整 老工业城市多以“工业立市”,工业在城市经济 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我国老工业城市普遍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多集中于采掘工业及原材料工业等传统工业;产品品种单一,加工层次较低,主要生产原材料、初级产品和部分中间产品;传统产业多而新兴产业较少;普遍存在产业老化和衰退迹象。老工业城市更新改造的主体是调整城市产业结构。这主要表现在发展第三产业。此外,老工业城市还注重提升传统工业技术,完成工业升级改造,以实现产业振兴;同时,因国家在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给予了财力上的支持,使得老工业城市中传统的煤炭、钢铁、军工、纺织、机械制造业快速地实现了技术改造,并逐步走上以发展新兴产业为主导的道路。新兴产业的出现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并存。 1.2产业文化转变 老工业城市更新改造的本质问题是城市产业文化观念的转变。一方面,产业结构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演进,工业的从业人口向服务业分流,进而影响人们的就业观念,促使城市的工业文化向商业文化

基于改进的C-C方法的相空间重构参数选择

基于改进的C-C 方法的相空间重构参数选择* 陆振波 蔡志明 姜可宇 (海军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武汉430033) 摘 要:针对混沌时间序列相空间重构C-C 方法的三点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C-C 方法的确定最优时延与嵌入窗的新算法。在关联积分计算过程中引入了权衡计算精度与速度的可调参数,合理选择该参数,能在不严重损失估计精度的前提下,大大加快计算速度。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用所提出的算法对三种混沌序列进行相空间重构,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对最优时延的选择更准确,对最优嵌入窗的选取更可靠。 关键词:混沌,时间序列分析,相空间重构,关联积分 Determination of embedding parameters for phase space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improved C-C method Lu Zhen-bo Cai Zhi-ming Jiang Ke-yu (Electronic Engineering College, Navy Engineering University, WuHan 430033, China) Abstract : A new algorithm to determine delay time and embedding window wa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improved C-C method modified the classical C-C method in three aspects. Considering precision and rapidity of computation, an optimal parameter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computation of correlation integral. On the foundation of theory study, phase space reconstruction of three kinds of chaotic time series is carried out, and the result of simulations verify that the algorithm is more applicable for determining appropriate delay time and embedding window. Key Words : chaos, time series analysis, phase space reconstruction, correlation integral 1 引言 近年来,混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在很多科研和工程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相空间重构是混沌时间序列分析的基础,Takens [1]等人提出了用延迟坐标法对混沌时间序列},,2,1|{N i x x i ???==进行相空间重构 },,2,1,],,,,[|{)1(M i x x x X X X T t m i t i i i i ???=???==?++ (1) 其中m 为嵌入维,t 为时延,t m N M )1(??=为相空间中的点数。 Takens 定理证明了如果嵌入维m ≥12+d ,d 为系统动力学维数,则重构的动力系统与原动力系统在拓扑意义上等价。Takens 定理 *国家重点实验基金(批准号:514450801JB1101)和 国家重点实验基金(批准号:51444030105JB1101)资助的课题 联系人:E-mail: luzhenbo@https://www.doczj.com/doc/1511348960.html,

第三节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第三节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一、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表现形式 (一)时间和空间的含义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所谓持续性,是指任何一个物体的运动都要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如π介子的“寿命”只有一亿亿分之一秒,但还是有一个持续的过程。电子计算机每秒可进行上千次、上万次的运算,但还是有持续的时间,谁也造不出不需要运算时间的电子计算机。所谓顺序性,是指不同事物之间运动过程的出现有一个先后顺序关系。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这种一维性表现在:任何一个物体运动的持续性都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时间总是朝着过去、现在和将来一个方向发展。时间的这种一去不复返性,即不可逆性,是由事物发展过程绝对不会重复的性质决定的。空间是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所谓广延性或伸张性,是指客观事物所具有的一定长度、宽度和高度。也就是物质所具有的上下、前后、左右伸张的性质。物质的空间特性平常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第一,表现为一定的体积。第二,表现为一定的位置。在数学和物理中,常常使用“多维空间”的概念,如物理学中“ 相对空间”和色度学上的“ 颜色空间”,都只有比喻或模拟的性质,并不表示现实的空间是多于三维的。在数学上设想没有宽窄只有长短的线和只有长宽而没有高低的面,这也仅是一种科学抽象,而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线和面是没有的。 (二)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离 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空间、时间。离开空间、时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基本粒子尽管极其微小,但直径仍然有十万亿分之一厘米,就是说还有一定的空间。许多基本粒子的寿命极短,如中性π介子的寿命只有一亿亿分之一秒。但毕竟还是有时间的。微观粒子尚且如此,比微观粒子大的物质客体当然更是具有空间广延性和时间持续性了。因此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有在空间、时间以外的物质运动。另一方面,空间、时间离不开物质运动。一说空间和时间,就必然要问什么东西的空间和时间,离开物质运动的空间、时间是根本不存在的。空间、时间的度量离不开物质的运动。如测定宇宙间天体相互距离是用“光年”,即光运行一年的行程。对普通长度的精确测量以及对微观世界内极小长度的测定,都用电磁波以及其他基本粒子波的运动来测定。人们度量空间和时间的方法、工具和单位尽管各种各样,但都离不开物质运动。人们能够确定量、度、空间和时间的工具和单位,是因为作为工具的物质形态本身具有广延性和持续性;物体之所以能够被测量,也因为物体具有广延性和持续性;如果测量工具不具有广延性和持续性,或者被测量的物体不具有广延性和持续性,时间和空间则无法测量。由此可见,空间和时间离不开运动着的物质,物质和时间、空间不可分。正如恩格斯所说,时间和空间“这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总之,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它们和物质运动密不可分。把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割裂开来的观点是必然要导致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公务员考试行测空间重构之解题技巧一:一点定位

公务员考试行测空间重构之解题技巧一:一点定位无论是国考、联考还是省考,在行测的图形推理中都少不了对立体图形的考察。其中,在国考中,经常以正六面体为载体对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进行考察,而且会在这六个面中加上不同的团,以增加考试的难度。其中,在2010年国考中,正六面体的面中出现了许多线条,而且有时候两个面甚者三个面上的线条是一样的,对于这种面上线上比较多的图形,我们比较难区分面与面的时候,给大家推荐一种方法--点定位。 点定位,即通过点来确定面的相对位置是否正确的方法。比如对于三个相邻面来说,其在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公共点发射出了几条线(边除外),那么其在平面图形(立体图形)中也应该相应的散发出几条线。反之,如果发出的不一样,则必然不是其相对应的图形。下面通过具体的例题来看。 例1::2010年国考题 左边给出正六面体的平面展开图,让我们找到与其相对应的立体图形。对于这种题,我们只能一个选项一个选项的研究。首先来看A项,A项中三个相邻面对应到原图中,通过一定的平移,平面图形的三个面有了公共的点之后,可以发现在原图中,从公共点发射出了零条线,而A项中发射除了一条,所以A项不是其相对应的立体图形。接着看B项,B项中三个相邻面对应到原图中,经过平移,可以发现三个相邻面的公共点发射出的线条是一条,而且方向也是正确的,所以B项是此题要找的相对应的立体图形。而C项和D项相对面在立体图形中同时出现了,所以可以排除。 例2:2011年国考题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村官| 选调生| 教师招聘| 银行招聘| 信用社|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同样,左边给定一个平面图形,需要找到与其相对应的立体图形。首先来看A项,A项中所研究的三个面,对应到原图中,同样需要经过平移才能得到,平移之后,找到其公共的点,在A项中三个图形的公共点发射除了三条线,而在原图中只有一条,所以A项不是其对应的立体图形,排除。B项中对应到原图,找到与其相对应的三个相邻面,可以发现在原图中的公共点发射出了一条线,而在B项中发射除了两条线,所以B项也是可以排除的。C项三个面的相对位置不对,同样也可以排除,因此,只有D项是符合的。 例3:2012年上半年联考题 在2012年联考中所考察的立体图形中,同样也出现了线比较多的面,因此,也可以运用时针法来做。首先来看A项,A项所研究的三个相邻面在立体原图中很容易就找到了其相对应的面,在原图中,其中有两个面是相对的,根据相对面在立体图中中的特性,可以排除A项。B项中所研究的三个面也可以在立体图中中找到,而且这三个面在原图中也是有公共点的,在原图中,其公共点发出的线有两条,而在B项中有三条,因此,B项是错误的。C项中的三个相邻面同样对应到原图中,可以发现从其公共点中发射出了一条线,而在立体图形中发射出了两条,因此C项也是可以排除的。那答案只能是D项了。 从上面的例题分析中可以看出,在运用点定位的方法的时候,一般是结合相对面的特性一起来做的。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村官| 选调生| 教师招聘| 银行招聘| 信用社|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