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类风湿关节炎 影像学诊断

类风湿关节炎 影像学诊断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16级规培生许旭茹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

影像学诊断

概述

※RA是一种多发性、非特异性慢性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的

全身性疾病

※多见于45-54岁,男女比约1:4

※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的近侧指间关节、掌指关节

和腕关节,反复发作,对称性分布

※实验室检查约有70%的患者类风湿因子(RF)阳性

※发病机制尚存在争议,但遗传易感性约占疾病发展风险

的一半,包括吸烟、牙周病和肠道微生物群的改变

※RA无法根治,通过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和控制病情

※关节表现:

关节痛,最早出现,多位于腕、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

关节肿胀,多位于腕、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膝关节

晨僵,见于95%的患者,持续超过1小时

关节畸形,晚期表现,为滑膜炎引起的韧带拉长与撕裂,典型表现为“天鹅颈样”及“纽扣花样”

※关节外表现:

类风湿结节—特异性表现,见于关节隆突部及受压部位皮下

可伴有类风湿血管炎、肺间质性病变、心包炎、贫血以及胃肠道及神经系统的症状

病理

0103

0204

关节滑膜内形成富含血管的绒毛样增生的肉芽组织(血管翳)血管翳沿软骨

表面逐渐侵入

关节内,从而

影响关节软骨

的营养,并使

其发生变性和

破坏

自破坏的关节

软骨处侵入骨

内,形成关节

面下的骨质缺

增生的肉芽组

织形成纤维瘢

痕使关节强直

1987年ACR发布的的RA分类标准

1.晨僵:至少1小时(≥6周)

2.多关节炎:14个关节区中≥3个同时肿胀或积液(≥6周)

3.手关节炎:腕关节或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胀(≥6周)

4.对称性关节炎(≥6周)

5.皮下结节

6.X线:手和腕关节的X线改变

7.类风湿因子:类风湿因子阳性(该滴度在正常人的阳性率<0.5%)

具备4条或4条以上并排除其他关节炎可诊断RA

敏感性39.1%,特异性92.4%

注:14个关节区——两侧的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膝、踝及跖趾关节

2010年ACR/EULAR发布的RA分类标准

适用人群:

至少有一个关节明确表现为滑膜炎(肿胀)

滑膜炎无法用其他疾病解释

A 关节受累

1个大关节 0

2-10个大关节 1

1-3个小关节(伴或不伴大关节受累) 2

4-10个小关节(伴或不伴大关节受累) 3

>10个关节(至少一个小关节受累) 5

B 急性时相反应物(至少需要1条)

CRP和ESR正常 0

CRP或ESR异常 1

C 血清学(至少需要1条)

RF和ACPA阴性 0

RF和/或ACPA低滴度阳性 2

RF和/或ACPA高滴度阳性 3

D 症状持续时间

<6周 0

>6周 1

注:算法:A-D各项评分相加;积分≧6则归为明确的RA。RF:类风湿因子;

ACPA: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RP:反应蛋白;ESR:血沉敏感性72.3%,特异性83.2%

MRI表现——软组织肿胀

※炎性血管翳,桡尺远侧关节、尺骨茎突、桡腕关节、腕关节及掌指关节周围软组织异常信号,急性期在T2WI上呈高信号,强化明显,慢性期由于纤维化,在T2WI上呈低信号

※滑膜增厚,增强可见强化

※腱鞘滑膜炎,腱鞘增厚,伴有积液

※关节积液,呈长T1长T2信号影,伴关节间隙增大

※皮下组织炎性浸润,T1WI呈低或中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

MRI表现——骨、软骨的病变

※软骨表面毛糙不平、出现小囊状缺损,局部明显变薄,局部全层缺失

※骨髓水肿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边缘模糊,缺乏特异性

※骨侵蚀,多见于关节面边缘不规则小缺损,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女性,48岁,双手双足肿痛1年余,双手、双足天鹅颈样改变

女性,68岁,反复多关节疼痛2年余,再发1周

T2WI-FS T1WI-FS+C 远端桡腕关节及桡尺关节滑膜增厚并强化

T2WI-FS 横向

纵向

小指伸肌腱鞘滑膜炎

RA 患者,44岁,女性

骨侵蚀及骨髓水肿

慢性滑膜炎

桡侧腕屈腱鞘滑膜炎 T2WI-FS

女性,61岁,右膝关节疼痛1年余,加重1月余

PD-FS

(右膝关节滑膜组织)镜下

见滑膜A型和B型细胞增生显

著,间质大量淋巴浆细胞浸

润伴淋巴滤泡形成,间质纤

维化伴局灶见血管翳和陈旧

性出血,未见纤维素性坏死

物,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滑

膜改变,请结合临床。

PD-FS+C

女性,30岁,左膝关节疼痛1年余,加重3月余

(左膝腘窝肿物)显微镜下见囊壁

样组织,被覆滑膜上皮,囊壁见纤

维素性渗出物及坏死物,间质见多

量淋巴浆细胞、组织细胞和少量中

性粒细胞浸润伴色素沉积,可见血

管翳,灶区见淋巴滤泡形成,考虑

膝关节炎性病变,是否类风湿性关

节炎,请结合临床。

影像表现-X、CT

※手足小关节最早、最常受累

※多发、对称性梭形软组织肿胀

※关节间隙常匀称性变窄

※骨质疏松,早期多位于周围小关节,邻关节区域,以后累及中轴骨及四肢骨

※关节边缘骨侵蚀

※关节囊附着处关节边缘可有小囊样骨缺损

※纤维性强直,骨性强直少见

※晚期出现关节畸形或脱位

RA 的骨侵蚀

X 线

I 期:正常或骨质疏松、关节周围软组织

肿胀

II 期:骨质疏松,有轻度关节面下骨质

侵蚀或破坏,关节间隙轻度狭窄

III 期:关节面下明显的骨质侵蚀和破坏,

关节间隙明显变窄,关节半脱位畸形

IV 期:上述改变合并关节纤维性或骨性

强直

135系统精讲-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第六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护理

1.下列哪项不是类风湿性皮下结节的特点 A.最常见于肘关节鹰嘴处 B.骨隆起受压处也多见 C.大小由数毫米至数厘米 D.它的存在表示本病活动 E.质硬、有压痛、非对称性分布 【答案】:E 【解析】:皮下结节多位于关节隆突部及受压部位皮下,如上肢鹰嘴突、腕、踝等关节。其大小不一,直径自数毫米至数厘米,黏附于骨膜、肌腱,坚硬如橡皮,无压痛,呈对称分布。类风湿结节的存在表示本病的活动。 2.关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护理措施,下列错误的是 A.限制受累关节活动,保持关节功能位 B.避免肢体受压 C.关节肿痛时卧床休息 D.给予舒适卧位 E.避免关节活动 【答案】:E 【解析】:活动期发热或关节肿胀明显时应卧床休息,并保持正确的体位,病情缓解时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可做关节的被动活动。以保持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3.患者男性,50岁,教师。患有类风湿关节炎近20年,目前因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而影响生活和工作。常出现忧虑、孤独感和失望。护士列出的护理诊断那个不适合该病人 A.清理呼吸道无效 B.躯体移动障碍 C.预感性悲哀 D.活动无耐力 E.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 【答案】:A

【解析】:根据病人的症状和体征,病人目前不存在呼吸道堵塞现象,因此清理呼吸道无效,不适合该病人。 4.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常见诱因是 A.紫外线 B.阳光直射 C.寒冷潮湿 D.过敏反应 E.遗传因素 【答案】:C 【解析】:一般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是某些可疑病原体感染人体,在某些诱因(如潮湿、寒冷、创伤等)作用下发生的。 5.患者女性,33岁,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5年,出现受累的关节炎性肿胀是 A.匙状指 B.梭状指 C.杵状指 D.爪形手 E.O形腿 【答案】:B 【解析】: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畸形多见于较晚期病人。急性发作期,由于滑液增加和关节外软组织的肿胀,使关节肿胀呈梭形,特别是近端指间关节,称梭状指。 6.类风湿关节炎最早出现的关节表现是 A.发热 B.咳嗽 C.关节疼痛 D.关节肿胀 E.关节畸形 【答案】:C 【解析】:关节痛是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最早的关节症状,表现为小关节、对称性、持续性疼痛。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高敏照 临床03-4 90301418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可反复发作,导致关节软骨及骨质坡会,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RA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历代医家称之为历节、鹤膝风、顽痹、筋痹、骨痹、肾痹等,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内因是素体虚弱、气血不足、腠理空虚、肝肾亏虚,外因是风寒湿热之邪人侵,内外之因相合而致病。 1、中医病因:先天禀赋不足,正气亏虚,肝肾亏虚,阳气不足,以致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痹阻于肌肉、骨节、经络之间,使气血运行不畅,痹久累及肝肾,伤及筋骨而导致本病。如《素问·痹论》:“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 《类证治裁·痹证》:“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夹袭,正气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滞,久而成痹”。 本病的病性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正虚(肝肾脾虚)为病本,风寒湿热痰瘀为其标,经脉痹阻不利、气血瘀阻不通为其病理,风寒湿邪痹阻脉络,流住关节,痰瘀痹阻。若久痹不愈,可内舍于脏腑,而致肝、脾、肾三脏受损,使脏腑气血阴阳随之而亏。 2、中医治疗方法 杨大赋[1]认为本病早期邪入未久,正气尚可支持,宜以攻邪为主;中期正气渐虚而邪气亦盛者,则宜扶正祛邪;晚期正虚邪恋者,以调补为要,兼顾通络。攻邪通络不忘扶正,扶正不忘攻邪,辨病辨证相结合。李如意[2]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急性活动期其证候特点是症状表现急且重,其病机特点是以邪气盛为主,故治疗上以祛邪为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为肝肾气血不足,故需在祛邪同时佐以扶正之药,以达到邪去正安的目的。在恢复期,风寒湿热之邪得到了基本控制,其病机特点是虚实夹杂,在治疗上以扶正祛邪为原则,以祛除未净余邪和恢复脏腑机能为治疗目的。在缓解期,其病机特点以正气虚为主,因此治疗应重在扶正,尤其应注意调补脾肾,令“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避免缓解期再次复发。蒲文斌[3]认为RA的治疗应以健脾补肝肾,活血通络为本,辅以祛风、散寒、除湿、清热等,具体运用时可根据临床症状酌情调整各类药物的剂量,则能收到良好的疗效。秦林[4]等认为“肝脾失调, 内生风湿”可能为RA 发病的重要基础。认为肝脾失调, 内生风寒湿诸邪合而为痹, 进一步发展成为寒热、痰瘀、虚实错杂, 并最终形成累及心肝脾肺肾诸脏的全身性疾病。提出“和肝脾, 除风湿, 平寒热, 消肿痛”的治疗原则。 3、分型分期治疗 沈晓燕[5]等,根据关节肿痛症状的差异分四型论治,对风湿证洽疗,首推麻杏慧甘汤;湿热证的治疗,首推越脾加术汤;寒湿证的治疗,首选麻黄加术汤;湿痕证的治疗,首选桂枝获荃丸。商宪敏[6]等提出RA常见证候6型:风寒湿痹型,冶宜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汤加减;风湿热痹型,治宜清热祛风、利湿通络。方用白虎汤合宣痹汤加减;寒热错杂型,治宜祛寒清热、散风除湿、通经活络,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痰瘀凝滞型,治宜活血祛瘀、化痰通络,方用身痛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肝肾亏损型,治宜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佐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方用右归丸合独活寄生汤加减;脾肾两虚型,治

类风湿性关节炎题库2-0-8

类风湿性关节炎题库 2-0-8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 A.中老年退行性变,非炎症疾病 B.与IgM半乳糖化缺陷有关 C.非对称性多关节为主的疾病 D.与A族乙型链球菌感染有关的疾病 E.以多关节炎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老年慢性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与IgG半乳糖化缺陷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有关。与A族乙型链球菌感染无关。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类风湿关节炎最早的关节症状是() A.关节疼痛 B.关节畸形 C.梭形肿大 D.皮肤发红 E.关节强直

问题: [单选]类风湿关节炎的遗传易感基因是() A.HLA-B27 B.HLA-DR2 C.HLA-DR3 D.HLA-DR4 E.HLA-DR5 出处:辽宁11选5 https://www.doczj.com/doc/1511248219.html,;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关于类风湿结节的特点错误的是() A.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 B.质硬 C.有压痛 D.常出现在关节伸侧受压部位的皮下组织 E.对称性 类风湿结节大小约0.2~3cm,呈圆形或卵圆形数量不等,触之有坚韧感,按之无压痛,易发生在关节隆突部以及经常受压部位。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类风湿关节炎的常见关节畸形有() A.近端指间关节梭形肿胀,尺侧腕伸肌萎缩,手腕向桡侧旋转、偏移,手指向尺侧代偿性移位,形成指掌尺侧偏移 B.掌指关节强直畸形 C.肘、膝、踝关节脱位 D.远端指间关节严重屈曲,近端指间关节过伸呈"钮孔花"样畸形 E.远端指间关节过伸,近端指关节屈曲畸形,形成"鹅颈样"畸形 掌指关节脱位;肘、膝、踝关节强直畸形;近端指间关节严重屈曲,远端指间关节过伸呈"钮孔花"样畸形;近端指间关节过伸,远端指关节屈曲畸形,形成"鹅颈样"畸形。

类风湿诊断标准

类风湿诊断标准 1.1.1西医诊断标准 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提出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有下述7项中的4项者,可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1、晨僵至少持续1小时; 2、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同时肿胀或有积液。这些关节包括双侧近端 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膝关节和趾关节。 3、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或腕关节中至少有1个关节肿胀或有积液。 4、在二项所列举的关节中,同时出现对称性肿胀或积液的关节。 5、皮下类风湿结节。 6、类风湿因子阳性(所用方法在正常人群中的阳性率不超过百分之五)。 7、手和腕的后前位X线照片显示有骨侵蚀或有明确的骨质疏松。 第2--5项必须有医师观察认可。第2--4项必须持续存在6周以上。此标准在国外的敏感性为百分之九十一到百分之九十四,特异性为百分之八十九。国内经初步检验此标准的敏感性为百分之九十一,特异性为百分之八十八。 以下内容参考:(8)骨隆起部或关节附近伸侧的皮下结节(为医生所看到)。(9)滑膜液中粘蛋白凝固不佳。(10)具有下述滑膜病理学改变中的三个或更多:明显的绒毛增生;表层滑膜细胞增生及呈栅栏状;明显的慢性炎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及形成淋巴结的趋势;表层或间质内致密的纤维素沉积;灶性坏死。(11)皮下结节中的组织学改变应显示中心区细胞坏死灶,围绕着栅栏状增生的巨噬细胞及最外层的慢性炎症细胞

浸润。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征:双侧近端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受损而远端指间关节常不受累,是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特征之一。约80%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有腕部多间隙受累,尺骨茎突处肿胀并有触痛和背侧伸肌腱鞘有腱鞘炎,这些都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征象。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足部关节也常受累。跖趾关节常发生炎症,而远端趾间关节很少受累。跖骨头向足底脱位时可形成足趾翘起来的畸形。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滑膜组织。该病无独特的生化、免疫或组织学方面的异常作为确诊的依据。其诊断主要是依靠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AKA\APF\CCP是近几年来很重要的化验依据。其他类型的慢性关节炎有时可酷似类风湿性关节炎。而类风湿性关节炎本身,尤其是在疾病早期也可不典型。 RA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加以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1.1.2.1RA分期: 1、早期:绝大多数受累关节有肿痛及活动受限,但X线片仅显示软组织肿胀及骨质疏松。 2、中期;部分受累关节功能活动明显受限,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变窄或不同程度骨质侵蚀。 3、晚期:多数受累关节出现各种畸形,或强直,活动困难,X线片显示 关节严重破坏、脱位或融合。

类风湿关节炎日常注意事项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异质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因为病因不明迄今尚不能根治,大部分患者要与疾病相伴终生。有效的治疗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避免致残。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健和药物治疗同样重要,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才能更好地控制好疾病。 ?尽量保持心情愉快:要求病友们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保持心情愉快、不要太在意所患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日常生活中做到心胸开阔(宽容),乐观(笑口常开),开朗,保持心理平衡。不好强,不钻“牛角尖”,忌情绪大起大落和多愁善感。保证良好睡眠。 ?注意避免感染:注意个人卫生,正确嗽口,勤洗外阴,勤换内裤。少到人群密集地方,居家通风。换季时防寒防湿,天阴下雨时,防雨淋受湿,夏季不用竹床,切忌冲风而卧或睡中以电扇取凉。食物要忌生冷,刺激性强的食物。稳定期可行预防接种(活动期不宜进行),如每年接种1次流感病毒疫苗。 ?饮食总体原则:建议摄入高维生素、优质蛋白质和清淡的平衡膳食,多喝牛奶或优酪乳。不过多吃肥腻食物及过酸过咸食品,多喝水,戒烟限酒。 ?尽可能多的运动:类风湿患者在急性期应全身休息2-3周,但需被动活动关节。随着疼痛逐步好转,可逐步过度到辅助主动运动、主动运动以至有氧运动,每次至少30分钟,每周至少3次。步行是患者最易接受的运动方式,可以根据能力和状态调整距离和速度。

有条件者可常游泳(热池或温泉),尤适于负重关节受累者。应以循序渐进和不过度疲劳为原则,避免剧烈竞技运动,如长跑、跳、蹲、跪和踢等。可在康复科医生指导下行理疗,如冷热疗、磁疗、红外线疗、针灸疗法等。 ?推荐运动方式:手指关节病变的患者,推荐进行手指的抓、捏、握等练习,把玩核桃。大关节病变的患者,推荐进行散步、游泳、太极拳等轻柔的运动。

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2018 年4 月1 日出版的《中华内科杂志》发表了《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上次更新该指南是2010年。

●推荐意见1:RA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影响重大,临床医师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做出诊断(1A)。建议临床医师使用1987年ACR发布的RA分类标准与2010年ACR/EULAR发布的RA分类标准做出诊断(2B) ●推荐意见2:建议临床医师根据RA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恰当选 用X线、超声、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技术(2B) ●推荐意见3:RA的治疗原则为早期、规范治疗,定期监测与随访(1A)。RA的治疗 目标是达到疾病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即达标治疗,最终目的为控制病情、减少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B) ●推荐意见4:对RA治疗未达标者,建议每1~3个月对其疾病活动度监测1次(2B); 对初始治疗和中/高疾病活动者,监测频率为每月1次(2B);对治疗已达标者,建议其监测频率为每3~6个月1次(2B) ●推荐意见5:RA治疗方案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关节疼痛、肿胀数量,ESR、CRP、RF及 抗环瓜氨酸蛋白抗体(ACPA)的数值等实验室指标(1B)。同时要考虑关节外受累情况;此外还应注意监测RA的常见合并症,如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恶性肿瘤等(1B)●推荐意见6:RA患者一经确诊,应尽早开始传统合成DMARDs治疗。推荐首选甲氨 蝶呤单用(1A)。存在甲氨蝶呤禁忌时,考虑单用来氟米特或柳氮磺吡啶(1B) 欧美15个国家的调查显示,甲氨蝶呤平均使用率达到83%,远高于其他药物,但我国甲氨蝶呤的使用率仅为55.9%。队列研究显示,RA患者诊断第1年内传统合成DMARDs药物的累积使用量越大,关节置换时间越迟;早使用1个月,外科手术的风险相应降低 2%~3%[50]。甲氨蝶呤是RA治疗的锚定药[51]。一般情况下,2/3的RA患者单用甲氨蝶呤,或与其他传统合成DMARDs联用,即可达到治疗目标[21,51]。 ●推荐意见7:单一传统合成DMARDs治疗未达标时,建议联合另一种或两种传统合成 DMARDs进行治疗(2B);或一种传统合成DMARDs联合一种生物制剂DMARDs 进行治疗(2B);或一种传统合成DMARDs联合一种靶向合成DMARDs进行治疗(2B)●推荐意见8:中/高疾病活动度的RA患者建议传统合成DMARDs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 以快速控制症状(2B)。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不推荐单用或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1A) ●推荐意见9:RA患者在使用生物制剂DMARDs或靶向合成DMARDs治疗达标后, 可考虑对其逐渐减量,减量过程中需严密监测,谨防复发(2C)。在减量过程中,如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概述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进行性、反复发作的、全身性的结缔组织疾病,主要侵犯四肢小关节, 早期受累关节疼痛肿胀,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侵蚀性改变及进行性强直(ankylosis)和畸形(deformity),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疾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 本病病因不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 自身免疫反应 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是一种自身免疫性抗体,尤其是RF-IgG可形成自身免疫复合物,可引起关节滑膜(synovial membrane)及附近组织中的炎性细胞浸润,溶酶体酶的释放,从而导致关节软骨(articular cartilage)、肌腱、韧带及滑膜组织的局部破坏。而70%~80%的患者血清RF阳性。 2. 感染 由于本病有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受累关节肿胀、白细胞增多等炎症性表现,与感染性炎症相似;50%~80%的RA病人是在反复发作的咽炎、慢性扁桃体炎、中耳炎或其它链球菌感染之后,经过2~4周开始发病的;而且应用抗生素治疗及摘除病灶性扁桃体后,对RA的病程和发病率均有良好的影响,故认为感染病灶可能与本病发病有关,可能是引起发病或激发自身免疫反应启动的因素, 也可能是本病的诱因。

3. 遗传因素 本病病人HLA-DR4抗原检出率明显升高,在某些家族中发病率也较高,故提示发病与遗传有关。 4、内分泌因素: 因为RA多发生于女性,而怀孕期间关节炎症状常减轻,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抑制本病等,故认为内分泌因素和RA似有一定关系。研究发现RA病人存在皮质醇节律率乱,可能与RA的发病有关。 5、发病诱因: 一般说来,各种感染可诱发或加重RA,受凉、潮湿、劳累、精神创伤、营养不良、关节扭伤、跌伤、骨折等,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 病理 RA呈慢性、进行性、侵袭性经过,其基本病理改变是主要累及关节滑膜(以后可波及到articular cartilage、骨组织、关节韧带和肌腱),其次为浆膜、心、肺及眼等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的广泛性炎症性疾病。在急性期,关节滑膜表现为大

类风湿关节炎激素治疗方法

出现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吊的慢性疾病,我们是不能拖延了治疗时间的,要及早做好治疗抓住最佳的治疗时机,可是这样的疾病治疗起来确实存在着很多的困难,下面小编来讲述类风湿性关节炎激素治疗方法有哪些? 激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很多的患者都存在着很多的错误想法,认为只要能够达到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木器就可以,比如很多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对于激素治疗就存在这样的误区,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使用激素的治疗的,那么对于激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都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激素治疗风湿病是有严格适应症的,一般而言,只有不足5%的风湿病病人是需要用激素治疗的,但据门诊接诊时,发现有75%~85%的病人曾经用过激素。 风湿病为缠绵难愈的疾病,病人要求药到病除,速战速决是不现实的。偏偏遇上有的医生不了解激素(强的松、地塞米松)治疗风湿病的适应症。还有的医生以盈利为目的,将激素装入胶囊中,称之为某某特效风湿灵,给求医心切的病人服用。用激素后,痛僵稍减轻,活动可改善,病情有一些缓解,病人就为此高兴。殊不知激素有许多副作用,如发胖、低钾感染、并发胃出血、糖尿病;而且,长期应用激素,一旦停药,症状会重新出现并加重,甚至有生命危险;然而,x光片显示骨质破坏仍在发展。因此,奉劝医生和病人不要滥用激素。只有当炎症急性期、发热、全身严重、多脏器损害、其他药物治疗无效时,才考虑用一点激素,病情一稳定,就逐步撤药。 激素不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药,但并非禁忌药。重症类风湿关节炎病人适当加用小剂量激素有助于迅速减轻疼痛,消除肿胀,改善关节活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从某种意义而言,激素虽对本病没有根治作用,且有许多副作用,但在当前还没有一种类似泼尼松那样的药物,能如此迅速地改善病人的症状,以致于能在短期内使病人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所以我们还是认为,激素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仍占有一定地位。 在以下情况,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仍有必要应用激素: ①重症类风湿关节炎或急性期患者,有发热、全身多数性关节肿胀(关节肿胀数在20个以上)的患者;②心脏炎病变,心脏传导阻滞;③虹膜睫状体炎等。剂量一般宜小,泼尼松每天10毫克为宜,症状改善后应及时逐渐减量以防对激素依赖。必须强调及早应用甲氨喋呤或其他综合性治疗措施。 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激素治疗方法就为大家讲述到这里,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些治疗方法,才能够在患病的时候正确的做好治疗,避免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愿每一个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都能够做到正确治疗,早日摆脱疾病的困扰有效的远离这样的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鉴别诊断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鉴别诊断 1.强直性脊柱炎:以往认为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变型,现知两者各异。强直性脊柱炎的特点有: ①绝大多数为男性发病。 ②发病年龄多在15~30岁。 ③与遗传基因有关,同一家族有较高发病率,HLA-B27阳性达90%~95%。 ④血清类风湿因子为阴性,类风湿结节少见。 ⑤主要侵犯骶髂关节及脊椎,四肢大关节也可发病,易导致关节骨性强直,椎间韧带钙化,脊柱呈竹节状。 ⑥手和足关节极少发病。 ⑦如四肢关节发病,半数以上为非对称性。 ⑧属良性自限性疾病。 2.Reiter综合征:又称Reiter病,多见于20~40岁男性,反复发作多关节炎,主要发生在下肢、骶髂关节及脊椎。病人伴有泌尿及生殖道炎症。腹泻、结膜炎、虹膜炎、黏膜及皮肤病变也较常见。关节炎以膝、踝、跖趾及趾间关节等受累较常见,多为急性起病,受侵关节不对称。皮肤出现红斑,压痛明显。跟腱炎或跖筋膜炎明显,可发生痛性后跟综合征。骶髂关节炎可引起强烈下部背痛。这些症状在3个月内自行缓解。复发常伴有结膜炎、尿道炎、膀胱炎或皮疹。继之,逐渐发生脊椎炎。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 3.银屑病性关节炎:又称牛皮癣性关节炎,属血清阴性关节炎。伴有牛皮癣的皮肤表现。关节病变多发生在手指末端指间关节,指指间关节及足趾间关节,骶髂关节和脊柱也常受侵。当皮肤病变发展到指甲时指间关节炎相继发生。早期的关节病变就可呈强直性变,后期累及骶髂关节及脊柱。脊柱中以颈椎较多见。无皮下结节,但血沉加快,有时血尿酸增高,在诊断银屑病性关节炎时,首先应肯定牛皮癣的诊断。 4.肠病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和局限性回肠炎,约20%合并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约10%合并肠病。说明这些疾病在病因及发病机制方面有某些联系。肠病性关节炎可分为二型; ①周围关节炎,先有慢性肠炎,后发生关节炎。不对称性关节炎,有自限性,一般不出现侵蚀性病变,若出现也很轻微。以膝、踝及腕关节最常受侵,但髂关节、肩及肘关节也可发病,往往同时伴发结节性红斑。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②肠炎并发强直性脊柱炎,病变主要在脊椎及骶髂关节,x线摄片与典型强直性脊柱炎没有区别。 5.感染性关节炎:有两种类型。 ①病原体直接侵犯关节,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球菌及链球菌等感染,尤其发生败血症时。在原发感染的基础上,病人出现寒战、高热、受累关节剧烈疼痛,关节肿胀、活动障碍。以下肢负重关节(如髋关节和膝关节)发病最多,不对称,多为单关节炎。关节腔穿刺液呈化脓性改变。涂片或培养可找到细菌。X线关节摄片可见关节局部脱钙、骨质侵蚀及关节间隙变窄。易并发骨膜炎及骨髓炎。 ②为感染性变态反应性关节炎,在感染过程中,由于细菌毒素或代谢产物所致,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猩红热后关节炎、菌痢后关节炎、脑膜炎后关节炎及布氏杆菌性关节炎等。主要表现为四肢大关节游走性疼痛,可有局部红肿,一般经1~2周自愈。 6.风湿性关节炎:多见于儿童及青年,以急性发热及关节肿痛起病。主要侵犯大关节,如膝、踝、腕、肘、肩等关节,关节红肿热痛,呈游走性,、一处关节炎症消退,另处关节起病。关节炎症消退后不留永久性损害,X线关节摄片骨质无异常,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抗链球菌溶血素、抗链激酶及抗透明质酸酶阳性。 7.结核性关节炎:表现为全身性结核及低热、盗汗等结核病毒性症状。初期关节肿及瘘管

类风湿关节炎的实验室诊断

类风湿关节炎的实验室诊断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造成关节软骨和骨的破坏,是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有效控制RA的病情发展。RA的诊断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等。下面就对RA的实验室检查进行介绍。 1、常规检查 血象可有轻至中度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在本病早期、活动期或重症患者多有外周血小板明显升高,而晚期或Felty综合征者则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嗜酸细胞增多是类风湿关节炎伴严重全身性并发症的象征。病变后期偶可发生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免疫球蛋白、免疫复合物和补体对本病的诊断缺乏特异性。在疾病早期,尤其伴发血管炎时IgM明显升高;晚期,病程长、年龄大且病情较重者IgG升高明显。70%可出现各种类型免疫复合物。急性期和活动期及无严重关节外表现的患者,血清总补体水平升高,补体C3升高尤为明显,缓解期则降至正常。有明显关节外表现,尤其是有血管炎的病人补体可降低。 2、类风湿因子(RF) 类风湿因子(RF)是一种抗人或动物IgG分子F c片段抗原决定簇的抗体,是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RF在RA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很高,可达70%-80%,是RA患者血清中常见的自身抗体。高滴度RF阳性支持对早期RA 的诊断,在RA患者,RF的滴度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呈正相关,即随症状加重而效价升高。但RF不是仅在R A 患者中出现,在SLE、进行性全身性硬化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部分老年人中RF的阳性率可达28.9%~50%。某些慢性感染性疾病,如亚急性细性心膜炎,结核,麻风,黑热病及结节病RF也可呈阳性。尽管在多种疾病中可有RF阳性,但滴度均较低(<40IU/ml),随着RF 滴度增加,RF对RA的诊断特异性增高。 RF对RA患者并不具有严格特异性,RF阳性不能作为诊断RA的惟一标准。而RF阴性不能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因有部分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可一直呈血清RF阴性,这类患者关节膜炎轻微,很少发展为关节外的类风湿疾病。3、急性时相反应物 ESR是一种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的急性时相反应指标。本病活动期ESR一般增快,缓解后下降;如病情缓解,炎症消退ESR仍不下降,提示疾病有恶化或再发的可能。约5%患者病情活动期血沉不快,所以判断疾病活动程度应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综合考虑。血沉增快还见于许多其他情况,需注意鉴别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能很好反映本病病情的指标,它与病情活动指数晨僵时间、握力、关节疼痛和肿胀指数、血沉和血红蛋白密切相关,活动期上升,病情缓解则下降。CRP水平与骨质破坏的发生发展呈正相关,血沉则不能反映骨质破坏。CRP还可以反映治疗效果。CRP的升高和恢复比ESR要快,幅度也较大。若治疗后CRP又升高并持续2周以上应考虑重新治疗。 4、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 抗CCP抗体作为RA的实验室新指标近年来倍受关注。瓜氨酸肽是RA患者产生自身免疫应答的主要靶抗原,瓜氨酸肽存在于RA患者关节的滑膜组织中,而正常人关节则不含此肽,沉积在RA患者关节滑膜组织上的瓜氨酸肽是其产生自身免疫应答的主要靶抗原。抗CCP抗体主要为IgG类抗体,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就可以出现阳性。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有哪些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有哪些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异质性疾病,所有人群均有可能会患上此病,它会引发口腔溃疡、关节脱位、库欣综合征等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种类很多,表面上表现虽相似,但有不同类型,因而病情轻重、发展、预后、结局都可有所不同,尽管临床上区分这些类型还有困难,但从概念上说,是否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都一样治疗,就很值得商榷了。 据数据显示,研究人员对53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追踪的结果表明,其中症状出现少于6个月者有46%病人症状消失,仅31%确诊。而症状出现少于2年者,有36%病人症状消失,仅42%追踪确诊。该研究表明,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作追踪。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药物主要有以下八种。 一、非甾体类抗炎药 用于初发或轻症病例,其作用机理主要抑制环氧化酶使前腺素生成受抑制而起作用,以达到消炎止痛的效果。但不能阻止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变的自然过程。本类药物因体内代谢途径不同,彼此间可发生相互作用,因此不主张联合应用,并应注意个体化。 水杨酸制剂:能抗风湿,抗炎,解热,止痛。剂量每日2~4克,如疗效不理想,可酌量增加剂量,有时每日需4~6克才能有效。一般在饭后服用或与制酸剂同用,亦可用肠溶片以减轻胃肠道刺激。 吲哚美辛:系一种吲哚醋酸衍生物,具有抗炎、解热和镇痛作用。患者如不能耐受阿司匹林可换用本药,常用剂量25毫克,每天2~3次,每日100毫克,以上时易产生副作用。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腹泻、胃溃疡、头痛、眩晕、精神抑郁等。 丙酸衍生物:是一类可以代替阿司匹林的药物,包括布洛芬(ibuprofen)、萘普生(naoproxen)和芬布芬(fenbufne)作用与阿司匹林相类似,疗效相仿,消化道副作用小。常用剂量:布洛芬每天1.2~2.4克,分3~4次服,萘普生每次250毫克,每日2次。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腹泻、消化性溃疡、胃肠道出血、头痛及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如易激怒等。 灭酸类药物:为邻氨基苯酸衍生物,其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仿。抗类酸每次250毫克,每日3~4次。氯灭酸每次200~400毫克,每日3次。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及食欲不振等。偶有皮疹、肾功能损害、头痛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几种常用处方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几种常用处方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历节”等范畴,中医辨证常见为: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 湿热痹阻证 病因:久居湿热之地;过食肥甘厚味。 临床表现:恶风发热,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晨僵,得热加剧,遇凉稍解,口渴欲饮,搜赤便干,舌红苔黄腻,脉糯数。 食疗原则:清热除湿,宣痹通络。 食疗处方: 忍冬藤薏苡仁粥 原料:忍冬藤(鲜)60克,通草9克,防风9克,薏苡仁90克,粳米100克。 烹制方法:将全部用料洗净,煎汤,去渣留汁,去渣留汁,放入粳米于瓦锅内,加适量清水,文火煮2小时即可。 食用方法:每日1次。 防已桑枝煨母鸡 原料:防己12克,桑枝30克,意茵仁60克,赤小豆60克,老母鸡1只。 烹制方法:将全部材料洗净,放入药袋。老母鸡杀后,去毛及内脏,洗净,将药袋塞火鸡膛,放入沙锅中,加适量水,文火煨烂。去药袋,调味后即可食 用。 食用方法:食肉喝汤,3天食1只。 石膏薏苡仁粥 原料:粳米100克,生石膏30克,薏苡仁50克,桂枝9克。 烹制方法:将石膏用纱布包好,先煎20分钟,将薏苡仁、桂枝同放入锅内,再煎20 分钟,去药留汁,加粳米和适量清水,文火煮成粥即可。 食用方法:佐餐食用,随量服食。 防风薏苡仁煎 原料:薏苡仁30克,防风10克。 烹制方法:将防风洗净,与薏苡仁同放入瓦锅内,加适量清水共煎,取药液约200毫升。 食用方法:顿服,每日l剂,连用1周。 薏苡仁丝瓜粥 原料:薏苡仁100克,薄荷15克,豆豉50克,丝瓜100克。 烹制方法:将薄荷、豆豉洗净,放火锅内,加水1500毫升,沸后用文火煎约10分钟,滤汁去渣;薏苡仁、丝瓜洗净,倒入锅内,注入药汁,置火上煮至薏苡仁熟烂,即可食用。 食用方法:食时可酌加糖或盐调味,空腹服,当日服完。 墓头回糖姜汤 原料:墓头回30克,红糖30克,生姜3片。 烹制方法:将墓头回、生姜洗净,放大沙锅中,加适量水煎煮,沸后加入红糖即可。 食用方法:每日1剂,随量服食。 木瓜蜂蜜 原料:木瓜4个,蜂蜜500克。 烹制方法:将木瓜洗净、蒸熟、去皮,研烂如泥,取熬炼好的蜂蜜,与木瓜拌匀,装入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评价标准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与评价标准 一、诊断标准: 1.ACR(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诊断标准: (1)晨僵,持续至少1小时。 (2)至少三个关节区的关节炎:关节肿痛涉及双侧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跖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共14个关节区中至少3个。(3)手关节炎。关节肿胀累及近端指间关节,或掌指关节,或腕关节。(4)对称性关节炎。同时出现左、右两侧的对称性关节炎(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跖趾关节不要求完全对称)。 (5)皮下结节。 (6)RF阳性(所用方法在正常人的检出率﹤5%)。 (7)手和腕关节X线片显示骨侵蚀或骨质疏松。 注:表中1-4项必须持续超过6周,符合表中7项中至少4项者可诊断为RA。但是,不除外符合标准者合并另一种疾病的可能性。 2.国内诊断标准(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修订,1988): ①症状:以小关节为主,多为多发性关节肿痛或小关节对称性肿痛(单发者须认真与其他鉴别,关节症状至少持续6周以上),晨僵。 ②体征:受累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功能受限,或畸形,或强直,部分病例可有皮下结节。 ③实验室检查:RF(类风湿因子)阳性,ESR(血沉)多增快。 ④X线检查:重点受累关节具有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X线所见。 对具备上述症状及体征的患者,或兼有RF阳性,或兼有典型X线表现者均可诊断。并有如下分期: ①早期:绝大多数受累关节有肿痛及活动受限,但X线仅显示软组织肿胀及骨质疏松。②中期:部分受累关节功能活动明显受限,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变窄及不同程度骨质腐蚀。③晚期:多数受累关节出现各种畸形或强直,活动困难,X线片显示关节严重破坏、脱位或融合。 3.ACR/EULAR(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风湿病防治联合会,2010)新标准:

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药物盘点

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药物盘点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药物的研究进展类风湿性关 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统计表明,RA在全世界均有发病,平均发病率为1%,而我国患病率为0.3%~0.4%。临床上以慢性、对称性、周围性多关节炎性病变为其主要特征,可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以及功能下降,好发于中年女性,儿童和老年人也有发病。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慢作用抗风湿药物(SAARDs)、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和中药及中药制剂,国市场的治疗药物主要为非甾体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物、糖皮质激素和中药及中药制剂。近年来,中药抗RA 作用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在抗RA作用的效果显著,同时具有抗炎镇痛、免疫调节等作用,避免了西药的毒副作用,适宜长期服用,显示出了中医药治疗RA独特的优势。【治疗RA的化学药】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NSAIDs也称作一线抗风湿药。自阿司匹林于1898年首次合成后,100多年来已有百余种上千个品牌非甾体抗炎药上市。NSAIDs主要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活性,从而抑制花生四烯酸最终生成前列环素(PGI2)、前列腺素(PGE1,PGE2)和血栓素A2(TXA2),减少前列腺素、

血栓素等炎性介质的合成而具有抗炎、止痛、消肿等作用。20世纪90年代COX异构体理论的提出使选择性COX-2抑制剂用于RA治疗成为现实。这类药在发挥抗炎镇痛作用的同时较少干扰COX-1在胃肠、肾和血小板中的正常生理功能,因此胃肠不良反应较传统NSAIDs明显降低。 NSAIDs对COX-1,COX-2选择性不同,将NSAIDs分为4类:①COX-1特异性抑制剂,如小剂量的阿司匹林;②COX非特异性抑制剂,绝大多数传统的NSAIDs如布洛芬、消炎痛、双氯芬酸等;③COX-2倾向性抑制剂,如萘丁美酮、美洛昔康、尼美舒利;④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罗非昔布等,另有艾瑞昔布,具有我国知识产权的一类化合物,已于2011年5月获得SFDA的批准。 NSAIDs的严重不良反应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如上消化道出血、肝肾不良反应等。此外,头痛、认知障碍、过敏反应等也常使患者终止治疗,很大程度的限制了NSAIDs的使用,现如今最为常用的治疗RA为阿司匹林、美洛昔康、沙利度胺、塞来昔布。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已应用百年,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阿司匹林主要通过对环加氧酶-1(cyclooxygenase-1, COX-1,PGH2合成酶-1)及环加氧酶-2(cyclooxygenase-2,COX-2,PGH2合成酶-2)活性中心的丝氨酸残基进行不可逆的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_岑裕铭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 岑裕铭 (广西玉林市骨科医院放射科,广西 玉林 537000)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影像学;综述 类风湿性关节炎(R 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以累及周围小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性反应性自身免疫病,其特征性症状为对称性、周围性多关节慢性炎性反应,晚期可出现严重的关节破坏和关节畸形。据统计我国成人患病率约为0.36%[1],患者约400万左右,呈北方高于南方,农村高于城市,女性患者多于男性的分布状态。类风湿性关节炎致残率高,未经治疗的患者2年致残率为50%,3年致残率为70%,与同龄相比,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平均寿命缩短10~15年。可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缓解这一问题的关键。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影像学检查手段也越来越丰富,其中,最主要的是X线平片、C T、磁共振成像以及超声检查。本文将系统地描述各类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影像学表现。 1 X线平片的影像表现 早期可见关节肿胀,关节间隙增宽,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关节软骨破坏,但软骨下骨皮质完整,局部软组织层次不清,关节软组织可见梭形肿胀,这几乎是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所特有的早期改变。上述症状最早发于手足小关节,以掌指关节及腕关节最为常见。有的肺间质以肺外周为主的肺纹理增多、紊乱,并见云絮状及网隔状影,胸膜病变及肺间质性改变不明显。其后,关节边缘出现骨质破坏,关节软骨下出现细小囊性破坏区,周围见骨硬化。晚期X线呈现普遍性骨质疏松,骨端关节面模糊、不整,骨皮质变薄,见斑点状及小囊状密度减低区,骨密度与周围软组织密度几乎相等。关节呈脱位、半脱位状,关节面模糊,可见骨破坏融合,可发生继发性退行性关节病改变;胸膜、肺和心包类风湿结节,第3~5肋骨后上缘可有广泛性骨破坏及骨质疏松,常呈对称性。X 线在临床的实际工作中,不仅检查费用较低,而且可以显示多数可疑R A患者的早期改变,为早期R A诊断提供客观的临床依据,然而有一定的限定性,如关节间隙狭窄的判断标准不明确,常因人而异,而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常可通过临床观察加以判定,但特异性不强。近年来,还有研究表明X线不能显示腕关节的骨质侵蚀病变[2]。 2 X线计算机体层扫描(C T)的影像表现 早期受累关节周围滑膜囊肿,空腔性积液,骨端呈现小凹状缺损,或骨内骨质破坏,横状面、矢状面或冠状面显示关节间隙狭窄。颅颈联合部的类风湿关节炎环椎中部作C T横切面,齿状突与横韧带间的关节滑膜腔看不清,可见环椎前弓接受齿状突的关节面和横韧带侧方的结节,并清楚显示脊髓及其被膜;类风湿性骶髂关节炎主要以骨质疏松为主,伴有关节面下小的囊性变,关节间隙可增宽或正常;肺间质小叶间隔增厚,多表现为肺外周垂直于胸膜的线状影,呈多边形,部分病变相邻的胸膜局部增厚,形成“界面征”;肺密度升高,呈磨玻璃样,胸膜不规则增厚。骶髂关节单侧或双侧骶髂关节间隙增宽或正常,耳状面局部可见小囊状改变,其后,骨密度降低,耳状面呈明显囊状并伴有骨质增生,增生的骨密度小于正常骨密度[3]。晚期周围软组织及附近肌肉萎缩,多发性骨质侵蚀,关节产生屈曲、半脱位变形和纤维性关节强直和骨性强直,两手手指可向尺侧倾斜。寰枢关节可见齿状突骨侵蚀、关节脱位及错位改变;骶髂关节表现为耳状面骨质密度明显减低,增生的低密度骨质向关节间隙生长,关节间隙变窄,严重者可使局部强直;关节间隙狭窄或消失,股骨髁和胫骨平台骨质破坏,严重者膝关节半脱位;肺内出现不规则线影,胸膜下伴有结节影,同时,肺内出现蜂窝样囊腔改变。研究表明,C T 扫描能够显示X线平片不能显示的骨质侵蚀病变,如腕关节早期的骨质侵蚀[4]。 3 磁共振成像(M R I)表现 早期滑膜组织在关节内显影,滑膜渗出,常在T 1 WI、T 2 WI 上呈中等信号强度,同时也有报道认为滑膜组织在T 1 WI上呈低到高信号[5];关节破坏软骨层次模糊消失和信号改变, T 1 W1呈中等强度信号,T 2 WI上呈不规则高信号影,软骨表面可见毛糙和轻微的高低不平,成小囊状变;韧带及关节囊增 厚,在M R I表现为S E序列T 1 WI低信号,T 2 WI高信号[6];如 液性肌腱膨隆,背侧、尺侧腱鞘出现S E序列的T 1 W I低信号, T 2 WI高信号[6],提示肌腱炎的发生。骨髓腔内自由水样信号 强度,骨髓在T 2 加权像信号呈斑片状增高,增强T 1 W I可见明显强化增生[7],提示骨髓水肿;条状、结节状或团块状血管翳 形成,G e n a n t研究表明,血管翳病变在T 1 和T 2 加权像上均为 低至中等强度的信号,如伴有渗液则T 2 WI可呈现高信号[8];骨端软骨下骨缺损,G i k e s o n等研究表明腕关节骨质侵蚀改 变,表现为关节面T 1 W I为低信号,T 2 W 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骨侵蚀区内因有炎性滑膜组织可以强化显示信号增高;关节 腔积液的M R I显示为关节肿胀,关节间隙增宽,T 1 加权像呈 低信号,T 2 加权像为高信号;骨质囊变病灶如膝关节骨质囊变 M R I表现为膝关节内外侧半月板后角可见片状T 2 加权像信号增高影,未达关节面缘,前、后交叉韧带连续,内、外侧副韧 带完整,髌上囊可见少量短T 1 、长T 2 信号[9],边界较清楚,髌骨关节及股骨髁可见骨质影,关节软骨信号减低,软骨下骨质 囊变;当枢椎齿状突被累及时,在T 1 W I像上信号减低呈不均 匀中等信号;肩袖撕脱表现为T 1 WI正常低信号的冈上肌腱变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起来其实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那么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原则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来介绍这方面的相关知识。希望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康复有一定帮助。 原则一、早期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虽然病程比较长,但是病情发展较快,如果不及时治疗只要很短时间就会导致关节畸形甚至全身残疾,严重时还会导致内脏损伤。因此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治疗非常关键,患者需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原则二、持之以恒。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疾病,因此其治疗过程也很漫长,患者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坚持用药,不能因为短期内没有治疗效果而放弃治疗,更不能因为症状有所减轻而中断治疗,这样会导致病情加重。 原则三、正确用药。目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是通过药物控制病情,改善关节功能,患者在用药时需要严格遵医嘱,切不可擅自更换药物种类和用量,更不能盲目相信所谓的"秘方"和"偏方",需要坚持正确治疗。 原则四、定期检查。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顽固疾病,虽然可以通过治疗控制病情,但是却极易复发,患者需要定期检查,一旦出现症状可以及时治疗,此外,在用药时还应该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原则五、正规系统综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相对比较容易,但治疗难度相对较大,但是给予患者系统正规的、早期有效的治疗是可以达到临床症状完全缓解。积极的进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我们提倡早诊断,早期正规系统综合治疗,适时早期功能训练坚持足疗程。 以上介绍的内容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时需要遵循的一些原则。类风湿性关节炎一旦发现、确诊,一定要及时的积极的进行治疗,并且要遵循以上所讲的这些原则,尽快的使病情得到恢复,千万不要拖延,那样会延误病情,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痛苦。 老中医珍藏几辈的腰腿痛秘方---值得收藏 老中医祖辈留下来的治疗各类风湿病,关节炎、脊椎肩周、腰腿痛、四肢麻木-五莲山药酒秘方方,秘方是经得起考验的经验药方,用起来真的是妙不可言,这些药方的配伍您在网上是搜不到的,在药书上也找不出相同的药方,这是无形资产。相信大家是能够从中受益匪浅的。真心希望朋友们能够把这些药方收藏转载,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五莲山药酒秘方配方: 五莲山土虫20个、大柴胡根15克、清骨风10克 拉拉秧根15克、李枣根10克、山乌子2个、仙凌花3朵、贫丝网10克、球

类风湿性关节炎习题讲解

类风湿性关节炎习题讲解

项目五任务七风湿病(1)类风湿关节炎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关于关节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说法欠妥者是 A.疼痛的关节均可有肿胀和压痛 B.关节腔有积液 c.滑膜可肥厚 D.关节晚期以活动受限为主 E.关节晚期出现活动受限、功能丧失 2.下列关于风湿性疾病关节疼痛的描述错误的是 A.多为缓慢起病 B.类风湿所致的膝关节痛活动后减轻 c.滑膜肥厚不会导致疼痛 D.类风湿关节炎多影响近端指间关节 3.慢性关节疼痛的处理措施不正确的描述是 A.急性期不应卧床休息 B.保持关节的功能位 c.合理应用非药物止痛措施 D.创造舒适环境 E.遵医嘱用药 4.风湿性疾病多系统损害中发生率最高的是

A.肾脏 B.关节 C.心血管 D.肺和胸膜 E.皮肤 5.风湿性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是 A.关节痛 B.肌肉痛 C.软组织痛D.神经痛 E.关节致残 6.下列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疾病是 A.心肌病 B.心包炎 C.风湿热 D.支气管哮喘 E.类风湿性关节炎 7.属于风湿热关节痛特点的是 A.固定于少数关节 B.游走性关节疼痛c.活动后减轻 D.活动后缓解 E.常致关节畸形 8.风湿性疾病关节疼痛致躯体活动障碍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是 A.绝对卧床休息 B.急性期限制活动c.缓解期限制活动 D.活动量越大效果越好 E.关节应保持在伸展位 9.风湿性疾病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反应是 A.自杀 B.悲观 c.躁狂 D.抑郁E.焦虑

10.不符合风湿性疾病共同特点的是 A.慢性起病 B.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 c.同一疾病的临床表现个体差异不大 D.病变可累及多个系统 E.对治疗的个体反应差异较大 11.类风湿关节痛的部位理 A.多累及少数或单一关节 B.影响指近端关节,多对称分布 c.影响指近端关节,多不对称分布 D.影响指远端关节,多对称分布 E.影响指远端关节,多不对称分布 12.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处理,错误的是 A注意姿势,减轻疼痛 B预防褥疮C保持关节功能位 D禁止病变关节活动 E使用支架,避免关节畸形 13.下列哪项不是类风湿关节炎表现的症状 A以小关节为主 B呈对称性 C晨僵 D.急性期关节明显肿胀 E.后期关节无畸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