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海宁盐官潮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海宁盐官潮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海宁盐官潮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海宁盐官潮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海宁盐官潮文化的调查报告

2015年12月15日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苏轼

姓名 朱佳羽 班级 广告151 学校 浙江农林大学

一.引言

海宁盐官是一座千年古城,位于浙江省杭州湾北岸杭嘉湖平原。古城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动人的传说和壮观的海宁潮,可谓一日游千年,满城尽奇观。盐官的不同凡响,就在于它是世界著名的观潮胜地。海宁潮也与“雷州换鼓”、“广德埋藏”、“登州海市”一起并称为“天下四绝”。潮头最高时达3.7米,潮差可达8-9米,尤以每月农历初一至初六,十五至二十为大,故一年有140多个观潮佳日。

1.调查目的:清楚地了解海宁潮的历史和现状及其文化的发展

2.调查时间:2015年12月5日

3.调查地点: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盐官观潮景区

4.调查对象:海宁潮(钱江潮)

5.调查过程:实地调查并且对相关负责人进行联系采访;网上搜集相

关资料

6.调查人:朱佳羽

二.调查内容及分析

(一)海宁潮的形成及其成为一大盛景的原因

受天文和地理因素综合的影响。它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钱塘江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江口成喇叭形,宽处超过百里,窄处仅十里。涨潮时,巨大的海潮涌向狭窄的江面,自然形成壮观的海潮。

河口有巨大的拦门沙坎,潮水涌进时受阻,高掀上天,前浪受阻,后浪又到,潮水就奔腾咆哮。

(二)潮水的形态

1.一线潮

未见潮影,先闻潮声。

一线潮并非只有盐官才有。凡江道顺直,没有沙州的地方,潮头均呈一线,但都不如盐官好看。原因是盐官位与河槽宽度向上游急剧收缩之后的不远处,东、南两股潮交会后刚好成一直线,潮能集中,潮头特别高,通常为1—2米,有时可达3米以上。气势磅礴,潮景壮观。

2.回头潮

钱塘江从盐官逆流而上的潮水,将到达下一个观潮景点老盐仓。老盐仓的河道上,出于围垦和保护海塘的需要,建有一条长达660米的拦河丁坝,咆哮而来的潮水遇到障碍后将被反射折回,在那里它猛烈撞击对面的堤坝,然后以泰山压顶之势翻卷回头,落到西进的急流上,形成一排“雪山”,风驰电掣地向东回奔,惊天动地。

3.交叉潮

交叉潮又称东潮和南潮,出现在杭州湾喇叭口的近喉部。东、南两股潮水汇合后,像一对兄弟交叉拥抱,合二为一。但交叉潮并不每次都出现。

(三)海宁潮的历史记载

古时杭州观潮,以凤凰山、江干一带为最佳处。因地理位置的变迁,从明代起以位于杭州东北45公里的海宁盐官镇为观潮第一胜地,故称"海宁观潮"。

钱塘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于宋朝时最盛。在宋代,观潮胜地在今杭州临安。南宋定都临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都要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表演,在那天从民间到宫廷争相观看,万人空巷。

陈师道在《十八日观潮》写道:“一年壮观尽今朝,水伯何知故晚潮。海浪肯随山俯仰,风帆常共客飘飘。”

(四)盐官观潮的现况

1.观潮指南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前后,是观潮的最佳时节。观赏钱塘秋潮,有三个最佳位置:1)海宁县盐官镇东南的一段海塘为第一佳点。这里的潮势最盛,且以齐列一线为特色,故有“海宁宝塔一线潮”之誉。

2)第二个观潮佳点――盐官镇东8公里的八堡。可以观赏到潮头相撞的奇景。

3)第三个观潮佳点――盐官镇西12公里的老盐仓,可以欣赏到"返头潮"。

观潮胜地公园

位于盐官古城南,南临钱塘江。园内拥有鱼鳞石塘(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明代占鳌塔、中山观潮亭、毛泽东观潮诗碑纪念亭、白石坛广场、镇海铁牛等景点;海塘、观潮楼、观潮台是天下奇观海宁潮的最佳观赏点。

2.观潮节

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宁开始举办“观潮节”,声势越来越大。2000年观潮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通过9颗卫星,使用3套转播系统30多台摄像机,水陆空全方位对海宁潮进行近3小时的现场直播。2001年观潮节,吸引中外游客102万人次。由此可见,作为一个地方性的传统节日,“观潮节”传承已久而又是经久不衰的。

1)2015年海宁观潮节活动

①观潮节开幕式暨鲁瑾脱口秀音乐节。知名主持人鲁瑾女士在观潮节开幕之际

做关于梦想为主题的脱口秀节目。

②2015第六届海宁潮音乐节。本届潮音乐节以“青春,我的音乐梦”为主题,

邀请实力派歌手献唱,将气势磅礴的钱江潮与震撼的音乐结合,激发海内外游客的音乐梦,打造一场精美绝伦的视听盛宴。

③央视直播海宁潮。通过央视的镜头将海宁潮的壮观景象和海宁潮文化的丰富

内涵进一步展现给国内外观众,大力传播海宁特色潮资源、魅力潮文化和观潮旅游品牌。

④祭祀潮神民俗表演。在景区观潮公园白石台举办八月十八祭祀潮神活动,进

行祭祀潮神民俗表演,展现了我市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地方传统

文化,深化潮文化内涵。2)今年观潮盛况

3.观潮时的安全问题

几乎每年的观潮都会伴有游客失足或被潮水卷入导致身亡的事情发情。潮水的宏伟的来势,让游客想更近距离的感受潮水带来的美景,心中抱着一种“朝圣”的态度,但是往往又错误的估计了潮水的推进速度,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我认为有关部门,不仅要在现场做好防护措施,更应该加强观潮前的科普工作。让游客们明白潮水的推进速度和危险性。让游客在心里上产生重视。杜绝“祭潮”的发生。

二.结语

海宁潮作为天下奇观,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其衍生的文化传统有很大的价值,需要我们不断传承与创新。同时它的破坏性威胁着旅客朋友的生命安全,因此我们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也要注意安全问题。

浙江省嘉兴海宁市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情况数据研究报告2019版

浙江省嘉兴海宁市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情况数据研究报告 2019版

前言 嘉兴海宁市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情况数据研究报告围绕核心要素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嘉兴海宁市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 嘉兴海宁市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情况研究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协会、相关科研机构等权威部门,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全面解读嘉兴海宁市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情况现 状及发展态势,客观反映当前嘉兴海宁市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情况真实状况,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嘉兴海宁市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情况数据研究报告必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指引及参考,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目录 第一节嘉兴海宁市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情况现状 (1) 第二节嘉兴海宁市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3) 一、嘉兴海宁市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 二、全省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 三、嘉兴海宁市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统计 (3) 四、嘉兴海宁市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嘉兴海宁市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嘉兴海宁市生产总值同全省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嘉兴海宁市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7) 一、嘉兴海宁市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7) 二、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嘉兴海宁市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嘉兴海宁市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嘉兴海宁市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9)

大学生应该怎样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大学生应该怎样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大学生应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来做呢?其他的不说,就从我们大学生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大学生怎样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吧!大学生是社会文化传承的优秀群体,具有文化优势、教育传承优势,我们应积极探索利用学生社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提高自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和参与保护工作的自觉性。 首先,学校是知识传授、文化传播、技术创新的大本营,我们应该认识到大学生积极参与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学校通过老师为我们营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的平台,了解更多的关于非物质遗产的知识,融入非物质文化学生社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与保护,更清楚的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次,现在全国有近20所大学开设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专业方向,各高校和各地研究机构的不少理论研究人员正在进行这一方面的研究,以高校为基地,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意识的普及,是合乎国家民族文化复兴的举措。为此,各个高校应该普遍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方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机构,以配合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全国规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我们应该响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号召,积极参与,我们大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地区,多少都保持着对自己地方民间民俗活动、文化活动的印象,有些学生还有着相当的感情。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也是非常

丰富的,有些技艺为大学生所喜爱,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投入一些传统技艺的学习,了解更多的社会地理文化的不同,亲身接触知识和技艺,并成为其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覆盖面,促使更多的年轻人投入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年轻人的积极参与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不哀的关键。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之所以濒临危机,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年轻人根本就没有参与,导致其传承乏人,濒临断绝;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在眉睫、一刻不可放松,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保护非物质遗产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梧州市龙母庙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旅游开发状况调查报告Word版

梧州市龙母庙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及旅游开发状况调查报告 梧州素有“百年商埠,千年古城”的美称,悠久的历史,连绵的山峦,覆盖的水域,使得梧州富含了独特的地域及历史文化—龙母文化。2011年5月29日,我们小组对梧州的龙母庙进行了一番深入细致的社会历史实践调查。 一、龙母的传说: 龙母是流传 于我国西江流域 民间的颇具特色 的一位女神。《中 国神话传说》记 载:“秦始皇时 代,有两个传说, 一个是关于陷湖 的传说,一个是 关于龙母的传 说”。传说龙母, 本姓温,其父温天瑞,其母梁氏,温生于周赦王二十五年(公元290年)农

历五月初八,出生在藤县水东街孝通

坊,卒于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温氏幼时因洪水被放在木盘漂流到广东悦城,被一姓梁渔翁救起并抚养成人。传说有一天,温氏在溪边拾得一卵,里面生出五条小龙,经温氏细心养护,长大后放归大海。从此,人们把温氏称作龙母。龙母在五小龙的相助下,带领人民抗洪治水,让老百姓过上风调雨顺的日子。 二、梧州龙母庙的由来及概况: 后人为了纪念龙母,在西江流域建了无数的龙母庙,便也有了梧州气势磅礴的龙母庙。梧州的龙母庙又称太庙,并没有梧州龙母是悦城龙母的母亲的意思,而是说梧州龙母庙的历史比较悠久罢了。

梧州龙母庙始建于北宋初年,座落在景色秀丽的桂江岸边,枕山面水,輿地通泉,是一座真正的千年神庙。原由山门、前殿、后殿、左右厢房、角亭组成。后因战乱部分建筑曾受毁损。从1987年龙母庙重光以来,经过不断修缮,既保持了古建筑的风格和特色,又增添了牌坊、行宫、龟池、观音亭、赐福亭、放生亭、龙母素食馆等主要建筑。2005年梧州市政府在原龙母庙的北面划出10.2公顷的土地作为龙母庙的扩建用地,总投资6000多万元。使龙母庙的占地面积由原来的5000多平方米扩展到10万平方米,现在已建成了牌坊、前殿、龙母宝颠、龙母寝宫、钟楼、鼓楼、塔楼、厢房、连廊、以及中国最高的38米龙母圣像。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情况汇报

( 情况汇报)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4322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Report on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情况 汇报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本情况 咸丰地处鄂西南边陲,位于鄂、渝、湘、黔四省市结合部,素有“荆南雄镇、楚蜀屏翰”之誉。全县版图面积2550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185个村,总人口36.48万人。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16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7.6%。这里有唐崖土司墓地群,有奇景通幽的黄金洞,有县级深林公园的青灵山之美,有国家级原始深林公园坪坝营之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先辈们给我们留下了南剧、民间歌舞地盘子、干栏吊脚楼建造技艺、刺绣等内容丰富、底蕴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我县各民族的骄傲,而且成为激励支撑全县人民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近年来,为认真贯彻落实《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通知》和《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我县文化部门在县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全县上下掀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热潮,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现将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面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为保护传承夯实了物质基础。

XX年6月,我县正式启动“非遗”普查工作,县文体局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制定了《咸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案》和《普查方案》。在当年全县半年工作总结会上,县文体局对普查工作进行了全面布置,明确“非遗”保护工作由文体局领导、文化馆为责任主体牵头成立咸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文管所、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全力参与、配合。为提高普查人员的业务素质,文体局召集乡镇文体中心、文化馆、剧团、文管所等单位职工培训会,认真组织学习了国家、省、州各级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文件、通知,详细介绍了我县文化遗产保护和“非遗”普查任务、要求,并就普查业务进行了系统培训,为普查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从XX年7月起,县文体局指示咸丰县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抽调精干人员(主要涉及音乐、舞蹈、摄影、文字等)组成专班,首先从清坪镇展开普查工作。截止2010年春,完成清坪、忠堡、活龙、尖山、小村、大路坝、朝阳、黄金洞、高乐山、丁寨、甲马池、丁寨等11个乡镇的田野普查,普查工作覆盖到全县所有乡镇和所有村组。在整个普查过程中,专班人员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扎实细致的作风,克服经费少、交通工具不足、工作难度大、生活不习惯等实际困难,爬山涉水,走村串户,遍寻民间艺人。尤其对重点项目、重点传承人进行了深入调查,运用摄像机、照相机、采访机等现代设备和人工手段详细记录所发现的山民歌、民间文学,以及普查到的各种民间技艺,从而掌握了大量珍贵的信息资料。对这些资料,普查人员还各司其职,边普查,边整理。椐不完全统计,我县普查涉及项目50个,确认县级名录30多个,整理文字资料50多万字,拍摄照片1400余张,刻录cd光盘40多张,dvd光盘20多张,登记民间艺人300余名,新收集民歌200余首,小调30支,民间故事、谚语100余条,新

海宁市酒店市场研究报告

海宁市酒店市场前景调查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2017-2022年 前 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旅游业的持续红火,会展业的蓬勃发展,中国酒店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飞速扩张,目前已有40多个国际酒店管理集团的70多个品牌落户中国,在华经营和管理的酒店数量达1000多家,世界排名前10位的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均已进入中国,且如瑞吉、四季、丽思卡尔顿等高端酒店纷纷制订了在中国扩张的计划,登陆中国多个主要城市。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酒店业中发展潜力最大、发展效益最好、综合收益最高的市场之一,多年来外资酒店的年均利润率均维持在10%以上。 目前我国呈现高星级酒店数量迅速增加,低星级酒店进入淘汰整合阶段的特点,各酒店层级逐渐分化,形成高星级酒店和经济型连锁酒店并驾齐驱的格局。中国酒店业用20多年时间基本上达到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几百年所达到的规模。当前,中国还处于城镇化的中期,未来二三十年仍将是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酒店业与城镇化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的状态将长期存在,酒店业在二三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的较快发展势头将不会改变,旅游市场和商旅市场的蓬勃发展以及酒店数客房数及营业收入将稳步增长。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海宁市酒店市场前景调查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由资深专家和研究人员通过周密的市场调研,国家统计局、政府部门机构发布的最新权威数据,并对多位业内资深专家进行深入访谈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市场研究的工具、理论和模型撰写而成。本报告主要分析了海宁市酒店行业现状、海宁市不同类型酒店经营情况、海宁市酒店客源构成及定房渠道。报告根据酒店行业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海宁市酒店行业未来选址、经营策略及投资前景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酒店企业了解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正确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必备参考工具,极具参考价值!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浅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受许多条件因素影响,我国原本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受着猛烈的冲击。我们应该努力探索出一条保护和传承这种鲜活的文化的道路。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我国有着曾经灿烂多彩的文化发展历史,五千年漫长时间的文化传承给我们留下的是丰富厚重、种类繁多、各具地方或民族特色的非文化物质遗产——口技、说书、京剧、庙会……数也数不清。这些遗产蕴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一些传统习俗发生改变,许多文化记忆渐趋淡化,一些文化艺术种类在人们的漠视中面临消亡的危险,一些掌握绝活的艺人年龄老化,后继乏人,一些依靠口传心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1、定义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2、范围 ①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 ②传统表演艺术。 ③民俗活动,礼仪,节庆。 ④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 ⑤传统手工艺技能。 ⑥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境堪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网上调查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网上调查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网上调查报告 1月9日至2月15日,随州市政府门户网站编辑部开展了关于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网上调查,旨在了解相关情况,收集意见建议,推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 调查报告情况如下: 一调查结果 1参与调查的人员结构 2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情况 3对我市非遗文化保护的认知情况 4对推进非遗文化保护的看法情况 二结果分析 从参与调查的人员来看,年龄集中在18至60岁,正是干事创业的年龄,他们关注事物的面比较广泛。参与调查的市民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少数人很清楚,大多数人知道一些,极少数的并不清楚。这说明,大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普遍的认识,只是需要更深入的了解。 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内容的途径,大家多是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杂志,极少是看到了相关部门的宣传资料,而对于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没有人清楚地了解,大多数人知

道一些,少部分人是完全不知道。由此可见,相关部门的宣传力度应该加强,让大家对我市的非遗项目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大多数参与调查者认为很重要,但是对于这项工作,大家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多数是有时关注,也有近40%的不怎么关注。这有个人关注点不同的原因,也有宣传不够的原因。这导致大家对我市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不大清楚,结果大多数认为这项工作做得不怎么样,这样的结果有待改进。 对于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参与调查者们也有认真的思考,认为最大的问题就是民众了解不够,参与积极性差,其次问题是宣传力度不够、重视程度不够,这给相关部门敲响了警钟。推进这项工作阻力来自哪里?参与调查者们表示主要是民众未意识到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另外是作为传承主力的年轻人对非遗文化不感兴趣,由此相关部门应从这些方面找突破口,以便推进相关工作。 三意见建议 2月19日,从市文体新广局了解到,在抢救、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我市做了大量工作: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非遗保护中心)、文化馆(站)等文化阵地,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法制宣传日等节点,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于浙江省海宁市皮革业发展状况的调查

关于浙江省海宁市皮革业发展状况的调查 摘要:海宁皮革是海宁的传统产业,也是海宁重要的特色区域产业。海宁拥有中国皮革城,是全国皮革业龙头市场。本调查通过对各个皮革企业和皮革城的访问和调查,初步分析了海宁皮革产业发展状况和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皮革产业;发展状况 海宁皮革产业是海宁的龙头产业之一,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海宁享有皮革之都的美誉,截止2010年底,海宁市拥有皮革工业企业1499家,从业人员约66093人,全市皮革行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83亿元[1]。 本调查通过对于主要皮革企业的电话和实地访问,皮革城商铺相关人员的访谈,海宁皮革协会的相关人员的访谈,设计了以下的调查问卷,并对各个企业进行了调查,问卷采取了电话访问由我手工填写和受调查企业相关人员填写的方式完成。在初期的试调查中,发现各个企业对于公布销售额等数据意愿较低,所以设计的问卷只针对非商业敏感信息进行调查。 初步选定的代表性企业为30家,排除不愿意进行调查的若干企业以及调查问卷填写粗略、漏填或随意的无效问卷后,实际完成的有效问卷为19张。回收率63.3%。 关于浙江省海宁市皮革业发展状况的调查 您好,我是浙江财经学院的学生,现针对海宁皮革产业进行调查,请您帮忙填一下问卷,感谢您的支持 1.贵企业年销售规模是? A.500万以下; B.500-1000万; C.1000-5000万; D.5000万以上 2.贵企业主要生产?(多选) A.服装革; B.家具革; C.箱包革; D.汽车坐垫革; E.其他 3.贵企业主要以_为销售方向? A.出口; B.内销 4.贵企业生产结构中高端产品的比例? A.20%以下; B.20%-40%; C.40%-60%; D.60%以上 5.贵企业主要生产?(如都有,请选择比重较大的一项) A.自主品牌; B.代加工、贴牌产品; 6.贵企业产品销售渠道?(多选) A.企业客户; B.大型终端(如沃尔玛); C.专卖店、超市等小型终端; D.网络销售; 7.贵企业每年在创新上的投入? A.10万以下; B.10-20万; C.20-50万; D.50万以上 8.贵企业的利润率是? A.3%以下; B.3-5%; C.5-8%; D.8%以上 9.贵企业认为现在皮革产业发展的问题有?(多选) A.原材料上涨;B用工成本上涨.;C.环保成本;D.融资困难;E.人民币升值;F技术 屏障;G.同质化竞争严重;H经济危机导致出口市场萎缩;I其他 10.贵企业对于皮革业发展有什么看法?(请写下来谢谢) 【1】《海宁市皮革行业2010年经济运行情况及2011年工作思路》海宁市皮革行业协会。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倡议书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倡议书 文化遗产是人类灿烂文明、辉煌历史和非凡创造力的集中体现与智慧结晶,是历史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记忆,是后人传承历史、继往开来的文化源泉,更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下面是为你整理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倡议书,希望对你有用!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倡议书篇1 朋友们: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创造了瑰丽多彩、蔚为大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及其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担当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维护全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我国在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同时,还主动与周边国家合作,为跨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资源建立联合保护的工作机制。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大民众知识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卓越创造力和思想情感

的体现,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在广大民众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不断地再创造,为我们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增强了对文化多样性和民族创造力的尊重。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来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指出,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城镇建设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在2014年文化遗产日(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2014年为6月14日)期间,文化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将以非遗保护与城镇化同行为主题,在全国所有城乡社区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让广大民众更方便、近距离地了解非遗,参与保护。在此,文化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共同向全国发出倡议:非遗传承,人人参与! 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民众,民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的主体。人人参与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传承保护。 我们相信,有您的参与,那些祖辈们唱过的歌、跳过的舞、扮过的戏、做过的手工以及传统的民间实践活动和高度智慧的思维方式将重放异彩,为社会发展注入强劲的活力。而您,将获得参与非遗实践活动的教益和快乐;在与祖先、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研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研报告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受到政府和民间的重视,近年来也开展了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宣传工作,但其保护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还应当通过公众对于此的了解以及关注、支持程度来看待。我国现有的地方立法与中央立法草案都强调责任与义务,却没有有效解决公众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时所应获得的对遗产的实际认识与认同,并进而阻碍了有效地保护与传承。本文正是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研究民众对于非遗情况的认知以窥探保护的效果与现状,并就一些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字:非物质文化遗产;公众态度;法律保护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受到政府和民间的重视,也开展了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宣传工作,但其保护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还应当通过公众对于此的了解以及关注、支持程度来看待,为此本课题组特组织了在宁波与温州两地向市民发放并收集调查问卷进行调研。 在其他国家,早已开展了相关的保护工作,据我们采访过的专家介绍,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则起步较晚。日本在1950年就颁布了《文化财保护法》,韩国也于1962年颁布了《文化财保护法》,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一些国家如突尼斯、玻利维亚、阿尔及利亚、塞内加尔、肯尼亚开始在国内层面采取了版权法或者准版权法的模

式(quasi-copyright framework)为其本国的民间文学艺术提供法律保护。民众对于其文化遗产的认知、认可程度也较高。 在立法上,我国也已经开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立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草案)》(现已更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草案)》)有望在今年进入人大常委会议事议程并很有可能获得通过。《草案》将法律的保护范围界定为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与之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第2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社会价值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受国家保护:(1)濒危的古语言文字;(2)口述文学和传统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杂技、木偶、皮影、剪纸等;(3)传统工艺美术制作技艺;(4)传统礼仪、节日、庆典和游艺活动等;(5)与上述各项相关的代表性原始资料、实物、建筑和场所。(6)其他需要保护的特殊对象。”而对于此,许多市民其实并不清楚,他们或则没有听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词,或则不明其义,或则不知其所指。当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寡闻并不是我们担心的关键,最为关键的是民众,尤其是青年人对于一些传统文化的渐行渐远。 浙江省在XX年年通过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并且各地政府部门也积极开展了一些保护、抢救工作,但是由于保护才刚刚开始,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市政协科教文史委 根据市政协双月协商座谈会工作分工,科教文史委牵头筹备了这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协商活动。通过本地观摩,外出参观,听部门情况介绍,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了初步了解,现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库。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通过传承人来完成的文化遗产。目前,我市许多非遗项目的传承人都年事已高,比如的传承人,的传承人等。这些人的身体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非遗项目的损坏或者消亡。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密切合作,进一步健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影音、文字资料库,以供将来教学、研究时使用。一要利用现代数字媒体技术,全面完成所有非遗项目的影音采录工作,包括传承人口述史、技艺流程、剧目或者节目、仪式规程等等。要让每一个非遗传承人、每一种非遗文化、每一个非遗项目、每个项目的所有细节,都以最完整的形式原汁原味保留、记录下来。二要整理好历史非遗资料。许多历史非遗资料,由于时间久远,当时的文字记录、录音带、录像带等难免出现发霉、老化现象,建议用数字化手段重新翻新保存。三要做好非遗资料的挖掘工作。对一些缺失的或者仍然散落在民间的非遗文化及项目,要及时进行挖掘和收集,查漏补缺,比如要及时收集散落民间的剪纸老纹样等,使档案库更加完善。

二、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地传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是解决其传承的重要手段。因此,和被动保护相比,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课堂、讲堂,同时做到广播有声、电视有影、报刊有文,让普通群众、下一代了解非遗文化、热爱非遗文化、甚至愿意传承非遗文化,是保护非遗文化的更加长远、高效之计。一要做好对“下一代”的传播,推动合适的非遗项目进课堂,使学生增强“非遗”保护意识,培养学习和保护“非遗”的兴趣。建议有关部门联手,让等武术类项目进入小学、初中、老年大学的体育课程;让等项目进入各类学校手工课,让民俗、非遗类音乐等项目进入各类学校音乐课。二要做好对机关干部、教师、大企业等集中性群体的传播,推动相关非遗项目进各种讲堂。比如,等同志,既是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又有着丰富的民俗知识和很高的文化素养。建议有关部门让他走进学校、机关、老年大学等讲堂,宣讲等传说。三要做好在全社会的普及性传播,让非遗专栏进入报纸、电视台、电台。建议有关部门共同努力,把更多的非遗文化和项目做成喜闻乐见的动漫、公益宣传片、公益广告等,使之真正在生根发芽。 三、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题材和内容。青州的农民画产业现在正在兴起,其题材和内容大多来自于当地人的吃穿住行,很具乡土气息。比如当地的特产水果银瓜就是农民画的热门题材,许多福禄寿喜画作就是用银瓜排列组合而成的,很受当地人和外地游客的欢迎。建议我市相关部门也能够引导非遗传承人借鉴这种经验,不断拓展非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题材和内容,将之和我市经济、社会、文化、旅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网上调查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网上调查报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网上调查报告 1月9 日至2 月15 日,随州市政府门户网站编辑部开展了关于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网上调查,旨在了解相关情况,收集意见建议,推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 调查报告情况如下: 一调查结果 1 参与调查的人员结构 2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情况 3对我市非遗文化保护的认知情况 4对推进非遗文化保护的看法情况 二结果分析 从参与调查的人员来看,年龄集中在18 至60 岁,正是干事 创业的年龄,他们关注事物的面比较广泛。参与调查的市民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少数人很清楚,大多数人知道一些,极少数的并不清楚。这说明,大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普遍的认识,只是需要更深入的了解。 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内容的途径,大家多是通过广播电 视、网络、报刊杂志,极少是看到了相关部门的宣传资料,而对于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没有人清楚地了解,大多数人知

道一些,少部分人是完全不知道。由此可见,相关部门的宣传力度应该加强,让大家对我市的非遗项目有更多更深的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大多数参与调查者认为很重要,但是对于这项工作,大家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多数是有时关注,也有近40%的不怎么关注。这有个人关注点不同的原因,也有宣传不够的原因。这导致大家对我市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不大清楚,结果大多数认为这项工作做得不怎么样,这样的结果有待改进。 对于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参与调查者们也有认真的思考,认为最大的问题就是民众了解不够,参与积极性差,其次问题是宣传力度不够、重视程度不够,这给相关部门敲响了警钟。推进这项工作阻力来自哪里?参与调查者们表示主要是民众未意识到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另外是作为传承主力的年轻人对非遗文化不感兴趣,由此相关部门应从这些方面找突破口,以便推进相关工作。 三意见建议 2 月19 日,从市文体新广局了解到,在抢救、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我市做了大量工作: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非遗保护中心)、文化馆(站)等文化阵地,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法制宣传日等节点,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浙江省嘉兴海宁市国民经济具体情况数据研究报告2019版

浙江省嘉兴海宁市国民经济具体情况数据研究报告2019版

前言 嘉兴海宁市国民经济具体情况数据研究报告围绕核心要素土地面积,年末常住人口,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嘉兴海宁市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 嘉兴海宁市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研究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协会、相关科研机构等权威部门,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全面解读嘉兴海宁市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客观反映当前嘉兴海宁市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真实状况,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嘉兴海宁市国民经济具体情况数据研究报告必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指引及参考,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目录 第一节嘉兴海宁市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现状 (1) 第二节嘉兴海宁市土地面积指标分析 (3) 一、嘉兴海宁市土地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土地面积现状统计 (3) 三、嘉兴海宁市土地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比重统计 (3) 四、嘉兴海宁市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嘉兴海宁市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嘉兴海宁市土地面积同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嘉兴海宁市年末常住人口指标分析 (7) 一、嘉兴海宁市年末常住人口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嘉兴海宁市年末常住人口占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嘉兴海宁市年末常住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嘉兴海宁市年末常住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年末常住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9)

论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对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内容。口头传承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议、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必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其保护的意义是什么,进而制定如何保护的对策,才能够使那些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一切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为国家的政治、经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的。 田青教授在“珠海大讲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中说过:我们为什么要保护传统民俗文化,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民族的DNA。我们的所有的古老的传统包括我们的民俗,在面对现代化的时候,都是弱势文化,不保护提倡就会消亡。因此保护“非遗”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迫在眉睫。但是,我们在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时候要作要对精神家园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又是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象征,既需要各部门团结协作又需要确定各自的职能、履行相关的责任。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关系到文化血脉的传承、精神家园的维护、和谐文化的建设,关系到民族文化身份和国家文化主权的维护。关系到人类文化多样性及其可持续性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活的文化它的价值不单体现在传承人创作的作品更在于传承人所拥有的技艺技术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民间,生存于民间,传承于民间没有任何文化形式比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载体的是他们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薪火失去了传承和传承者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不复存在。 保护文化遗产具有很多现实的意义。 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应对各种现代性危机以及严重的社会问题。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世界的合作与交流、维护世界和平、推动构建和谐世界。四、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多样性,维护文化生态平衡,使得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之间求同存异,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我国及世界文化的和谐发展。五、《伊斯坦布尔宣言》中指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能够增强人类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先进文化,同时也是创造性和文化创作的主要源泉之一。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促进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能够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真正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保护意识,有利于实现全民族的“文化自觉”,从而更有力的反作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促使其早日完成这一系统而艰巨的任务。 综上所述,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等特点,并且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生产和发展的需要。它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基因,是人类生命的记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研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研 报告

编号:FS-DY-20409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研报告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受到政府和民间的重视,近年来也开展了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宣传工作,但其保护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还应当通过公众对于此的了解以及关注、支持程度来看待。我国现有的地方立法与中央立法草案都强调责任与义务,却没有有效解决公众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时所应获得的对遗产的实际认识与认同,并进而阻碍了有效地保护与传承。本文正是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研究民众对于非遗情况的认知以窥探保护的效果与现状,并就一些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字:非物质文化遗产;公众态度;法律保护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受到政府和民间的重视,也开展了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宣传工作,但其保护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还应当通过公众对于此的了解以及关注、支持程度来看待,为此本课题组特组织了在宁波

与温州两地向市民发放并收集调查问卷进行调研。 在其他国家,早已开展了相关的保护工作,据我们采访过的专家介绍,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则起步较晚。日本在1950年就颁布了《文化财保护法》,韩国也于1962年颁布了《文化财保护法》,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一些国家如突尼斯、玻利维亚、阿尔及利亚、塞内加尔、肯尼亚开始在国内层面采取了版权法或者准版权法的模式(quasi-copyright framework)为其本国的民间文学艺术提供法律保护。民众对于其文化遗产的认知、认可程度也较高。 在立法上,我国也已经开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立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草案)》(现已更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草案)》)有望在今年进入人大常委会议事议程并很有可能获得通过。《草案》将法律的保护范围界定为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与之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第2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社会价值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受国家保护:(1)濒危的古语言文字;(2)口述文学和传统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杂技、木偶、皮影、剪纸等;(3)传统工艺美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总结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总 结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是国家“十*五”期间重点文化项目,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20__年一年来,××县文化局按照党的十*大提出的“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 工作”的要求和国家、省、市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安排部署,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不断健全机制,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整体推进,全面启动了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利用工作,进展顺利,成果喜人。 一、所开展的工作 为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传 承活动的开展,我馆在人力、物力、财力缺乏的情况下,做了大量 的工作:⑴ 收集、整理民间壮剧田野调查资料和各乡镇上报民间 故事,录入成电子文档。⑵ 为使我县的非遗工作顺利申报成功。 今年4月有幸邀请到我省非遗专家组一行3人。到我县剥隘坡芽村、归朝后周村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座谈会上专家组的几位老专家,对我县即将申报的4个省级非遗项目及非遗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⑶ 在非遗的申报工作中,我馆同志做了大量的工作。下乡走 村串寨,收集资料,认真反复修改“坡芽歌书”、“××瑶族度戒”“××彝族跳宫节”“××壮族珑端节”四个申报省级非遗

保护项目以及坡芽四位传承人的申报材料,并制作好文本申报光碟、照片申报光碟、装档、录入电子文档。同时,得到广电局领导的大力协助,制作一系列非遗申报光碟。⑷配合中央10套《探索与发现》栏目组到坡芽拍摄《情爱密码》专题片,配合广电局拍摄坡芽歌书宣传片。⑸ 撰写“××民族概况”的调研报告上交宣传部并 上报文山日报。⑹ 今年3月剥隘陇端街、归朝孟村陇端街;5月板仑龙迈、里达里地的彝族跳宫节活动,我馆分别抽派辅导人员前往辅导节目、并做好收集资料等工作。⑺整理、修改3个已获得云南省第二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材料:《跳宫节》、《坡芽情歌》、《珑端节》,报送到文山州文化局,并逐级申报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取得的成效 (一)注重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以来,县政府始终把通过宣传教育来增强全民保护意识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是以文化遗产日、重大节庆宣传活动为载体,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二是通过举办展览、开展专题演出等形式,让社会各界充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是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加强宣传和 展示,增强全民抢救保护意识,达成社会共识。 (二)加强保护,重视逐级申报工作。为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我县积极组织申报工作。经项目的精心包装和推荐,截止目前为止,已经成功申报了国家级项目1个,省级项

海宁市长安镇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海宁市长安镇 一、长安镇概况 (1)简介 海宁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北部,东距上海100公里,西接杭州,南濒钱塘江。全市陆地面积近700平方公里。现辖8个镇,4个街道,总人口64万。 长安镇位于海宁市西部。钱塘江北岸、海宁市西部,北邻桐乡市,西南接壤杭州市余杭区。长安是全国重点镇、省级中心镇和海宁“副中心”。境内设有省级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全镇总面积91.9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8个社区,镇辖区总人口12.5万人,户籍人口8万人,外来人口4.5万人。2008年实现全镇实现生产总值20.3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84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553元。先后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省文明镇、省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示范镇、省教育强镇、省体育强镇、省东海文化明珠镇、省级生态镇、浙江省卫生镇、嘉兴市双拥模范镇、省综治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2)主要产业 长安花卉,全镇共种植花卉4500余亩,是浙江省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鲜花连续四年被评为浙江省农博会金奖。 工业形成成品沙发、皮件制革、五金制锁(汽摩配)、印刷包装、丝绸纺织五大行业结构。 (3)城市配套发展 长安城镇建设日新月异,15平方公里的城镇框架已经形成,建成区面积已达5.6平方公里。配套功能日趋完善,各大金融机构均设有分行或分理处;商贸、餐饮、宾馆、娱乐业初具规模;高等学府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已入户我镇,教育、文化、卫生、通信等事业辐射带动全市西部地区。 二、长安镇-----连杭经济区东部的结点 在海宁市的西部,靠近杭州下沙、余杭的地方,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区域——“连杭经济区”。它包括了海宁市的两个镇和两个区(长安镇、许村镇、农发区、临杭新区),总面积180平方公里,人口占海宁市1/3、面积占1/4,海宁西部这片与杭州地界交错相融的地块,将是海宁连接杭州都市圈的崭新开始。 政府的对于这块区域的定位也非常的明确:立足海宁,面向杭州,成为海宁与杭州都市圈实现连接的重要通道,在不久的未来成为杭州城市的副中心。 长安镇位于连杭经济区的东部,也将受益于连杭经济区的各种优势,包括区域发展的优势、未来交通规划的优势和政府政策支持等等。随着杭州城市“东拓”的不断发展,在城市间的距离和层次上:长安与杭州相距46公里,与临平城18公里,下沙城25公里,与未来的大江东新城27公里。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年10月17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以下简称教科文组织)大会于2003年9月29日至10月17日在巴黎举行的第三十二届会议,参照现有的国际人权文书,尤其是1948年的《世界人权宣言》以及1966年的《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考虑到1989年的《保护民间创作建议书》、2001年的《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和2002年第三次文化部长圆桌会议通过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它是文化多样性的熔炉,又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考虑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之间的内在相互依存关系,承认全球化和社会转型进程在为各群体之间开展新的对话创造条件的同时,也与不容忍现象一样,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损坏、消失和破坏的严重威胁,在缺乏保护资源的情况下,这种威胁尤为严重,意识到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普遍的意愿和共同关心的事项,承认各社区,尤其是原住民、各群体,有时是个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保护、延续和再创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为丰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性做出贡献,注意到教科文组织在制定保护文化遗产的准则性文件,尤其是1972年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方面所做的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还注意到迄今尚无有约束力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边文件,考虑到国际上现有的关于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协定、建议书和决议需要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新规定有效地予以充实和补充,考虑到必须提高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重要意义的认识,考虑到国际社会应当本着互助合作的精神与本公约缔约国一起为保护此类遗产做出贡献,忆及教科文组织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项计划,尤其是“宣布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计划,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进行交流和了解的要素,它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于2003年10月17日通过本公约。 I. 总则 第1条: 本公约的宗旨 本公约的宗旨如下: (a)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b)尊重有关社区、群体和个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c)在地方、国家和国际一级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相互欣赏的重要性的意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