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N109859597A】一种康复模拟人位姿采集系统及方法【专利】

【CN109859597A】一种康复模拟人位姿采集系统及方法【专利】

【CN109859597A】一种康复模拟人位姿采集系统及方法【专利】
【CN109859597A】一种康复模拟人位姿采集系统及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74252.9

(22)申请日 2019.03.07

(71)申请人 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

地址 236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

区翠微路6号海恒大厦6012室

(72)发明人 王飞 张岩岭 左旭辉 戴维 

邵东升 王琦 邹阳 于振中 

李文兴 

(74)专利代理机构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4124

代理人 张景云

(51)Int.Cl.

G09B 23/28(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康复模拟人位姿采集系统及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康复模拟人位姿采集系统,

包括角度采集装置,安装在模拟人规划安装处;

在模拟人肢体活动时,获取肢体单方向的活动角

速度、角加速度数据;处理装置,获取角度采集装

置采集到的活动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数据,并对该

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姿态数据;上位机显示设备,

从处理装置处获取姿态数据并显示。与现有技术

相比,本方案采用模拟人替代真人教学,便于安

装角度采集装置,实现给康复教学领域提供了新

的教具,减少老师重复的工作量,增加学生实践

机会和标准评定。让康复教学领域的教学成果有

了量化的评定数据。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CN 109859597 A 2019.06.07

C N 109859597

A

权 利 要 求 书1/2页CN 109859597 A

1.一种康复模拟人位姿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角度采集装置,安装在模拟人规划安装处;在模拟人肢体活动时,获取肢体单方向的活动角速度、角加速度数据;

处理装置,获取角度采集装置采集到的活动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姿态数据;

上位机显示设备,从处理装置处获取姿态数据并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康复模拟人位姿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采集装置为陀螺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康复模拟人位姿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装置包括从控制器和主控制器;所述从控制器的数量与角度采集装置数量一致;单个所述角度采集装置的信号输出端与对应的从控制器信号输入端连接,所有从控制器的信号出输出均与主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康复模拟人位姿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控制器包括

接口驱动模块,包括RS485驱动单元、RS232驱动单元、IO驱动单元;所述RS232驱动单元用于采集角度采集装置实时数据并初始化角度采集装置数据,IO驱动单元用于采集拨码开关信号,设置从控制器的ID号,RS485驱动单元用于从控制器和主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实现将多个从控制器数据发送到主控制器进行处理;

数据采集模块,通过RS485驱动单元采集到角度采集装置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数据,并通过滤波处理和算法转换优化采集的数据;

角度转换模块,通过将采集优化后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进行算法处理后转换成独立的欧垃角和四元素供主控制器采集;

总线通信模块,接收上位机指令,控制采集位置,发送姿态角度供主控制器读取。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康复模拟人位姿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器包括

角度采集装置控制模块,用以解析接收到的指令数据,并发送给从主控板,用以控制角度采集装置的状态;

位姿数据处理模块,用以接收多个从主控板发送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数据并分别进行处理,将有效的关节角度数据进行算法处理转换成与人体活动匹配的位姿角度值发送给上位机显示设备。

6.一种康复模拟人位姿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角度采集装置安装在模拟人规划安装处;在模拟人肢体活动时,获取肢体单方向的活动角速度、角加速度数据;

获取角度采集装置采集到的活动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

从处理装置处获取处理后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数据并显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康复模拟人位姿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采集装置为陀螺仪。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康复模拟人位姿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处理装置完成所述获取角度采集装置采集到的活动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

2

专利申请人分布

专利统计简报
2015 年第 21 期(总第 188 期)
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
2015 年 11 月 3 日
统计分析
2010-2014 年我国国民经济各行业 发明专利授权状况报告
根据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国民经济行业,本报告将从三次产业、7 个门类产业、52 个大类产业和 245 个中类产业,进行发明专利授权 状况的统计和分析。
一、 国民经济各行业发明专利授权态势
(一)发明专利授权分布
按三次产业来看,2010-2014 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第一产业 1.42 万件,占 1.48%,第二产业 93.66 万件,占 97.54%,第三产业 3.79 万件,占 3.95% (见图 1)。可见我国发明专利授权主要分布 在第二产业。
图 1 2010-2014 年三次产业发明专利授权分布1
1
一件授权发明专利可能隶属于多个产业(专利技术对应于多个产业的经济活动) ,因此,各产业的发明专 1

从门类产业看,近五年,各门类产业发明专利授权分布非常不均 匀,主要集中在制造业(C 门类),近五年制造业(C 门类)的授权 发明专利高达 92.43 万件,占授权发明专利总量的 96.26%,且五年 来授权量的年均增长率超过 10%(见图 2)。
图 2 20102010-2014 年门类产业发明专利授权分布 年门类产业发明专利授权分布
如图 3 所示,从大类产业看,制造业(C 门类)下属的计算机、 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39)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6) 、 专用设备制造业(35)、通用设备制造业(3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 造业(38)、仪器仪表制造业(40)等六个大类产业是发明专利授权 量最高的六个大类产业,五年累计授权量均超过十万件,是我国专利 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的产业。
利授权量在授权发明专利总量中的占比之和大于 100%。下同。 2

残疾人康复训练知识交流

残疾人康复训练

残疾人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的内容: 一、视力:盲人定向行走训练、低视力视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社会适应训练等。 二、听力语言:听觉语言能力训练、语言矫治、双语训练、手语指导等。 三、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生活自理训练、社会适应训练等。 四、智力:运动能力训练、感知能力训练、认知能力训练等。 五、精神:社会适应训练、作业训练、娱(体)疗等 盲人定向行走训练 一、视力残疾的有关概念 1.视力残疾的定义: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视力残疾包括盲和低视力。第一章基本概念及康复基本知识 2.视力残疾的分级(此为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 类别级别最佳矫正视力 盲一级无光感~<0.02;或视野半径<5度二级≥0.02~<0.05;或视野半径<10度 低视力三级≥0.05~<0.1 四级≥0.1~<0.3 二、什么是定向与行走 1.定向:是指个人运用感觉信息确定自己在环境中的位置以及确认自己与其他物体之间关系、物体与物体之间关系的心理过程。

2.行走:是个人在定向的基础上依靠肢体在环境中空间位置的变化移动即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3.定向通常与行走密切相关 因为定向的主要目的即为行走服务,定向是行走的前提,是行走方向性、正确性的根本保证,没有定向的行走是典型的“瞎撞”,所以,定向也为行走服务;但是如果没有行走,定向得再精确个体也不能达到目的地,所以,行走也通常是定向的目的之一,二者相辅相成。 4.定向行走目的 使学员形成正确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初步掌握定向行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基本做到在室内、学校、常用公共交通设施等环境中安全、有效、自然、独立地行走。 三、视力残疾人学习定向行走的必要性 行走的基础是定向。而对视力残疾人而言,独立行走对促进个体的发展意义除了上述意义之外,还具有特别的意义: 1.心理方面:促进其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促进其他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拓展个体活动范围及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使其获得更多的信息;形成个体的自尊与自信心。 2.身体方面:促进其身体各方面机能的发育、发展,强化身体的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3.社会化方面:为其创造更多的社会交往机会,促进个人的社会学习,丰富其的社会阅历,提高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其将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4.日常生活技能方面:促进并改进个人的日常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质量。

什么是发明人申请人专利权人

什么是发明人申请人专利权人 一、什么是发明人申请人专利权人 专利申请权原则上归属于发明、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和外观设计的设计人。 1.发明人或设计人,是指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作出了创造性贡献的人。 2.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单位取得专利权。 只要作出的发明或者设计属于职务发明,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就归单位享有。作为发明人、设计人只享有有以下三项权利: 第一,表明自己是发明人的权利。 第二,获得报酬和奖励的权利。 第三,单位如果转让该发明或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的专利权,发明人或设计人有同等条件下优先受让的权利。 二、什么叫专利申请人 根据《专利法》及《专利法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压制;申请被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权人。 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 两个以上单位或者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委托所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另有协议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单位或者个人;申请被批准后,申请的单位或者个人为专利权人。 三、专利权人的认定 由于同样的发明创造只能被授予一项专利,当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专利权授予最先申请的人。如果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在同一日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应当在收到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的通知后自行协商确定申请人。 依《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其实话细则的规定,专利权归下列人所有: 1、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人为单位;

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

Xxx社区服务中心 Xxxx年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 为了切实推进我镇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工作,根据县xxxx号“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基础工作意见的通知,xxxx海盐县残疾人联合会、卫生局关于印发残疾人康复中心(站)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镇残疾人康复工作实际,建立残疾人康复中心,开展各项康复服务工作。为全面提升我镇残疾人康复服务能力,使广大残疾人就近得到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康复服务,以实现机会均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目标,从而使我镇残疾人达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现将xxxx具体开展的几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xxxx,我们全面开展规范化的社区康复工作,现已建立残疾人康复中心x个,残疾人规范化康复站x个,康复服务站x个,主要做到了五个抓:抓宣传发动,抓组织网络,抓队伍培训,抓资源整合,抓康复训练。实现六个有:有康复场所,有康复医生,有服务内容,有训练器具,有工作制度,有服务记录。确保了全面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任务。 二、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xxxx年前,我们联合各行政村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经过调查摸底,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x个行政村、x个居委会、总人口xxxxx人,残疾人总数xxx人。其中肢体残疾xxx人,智力残疾xx人,视力残疾x人,听力残疾x人,精神残疾x人。持有残疾证x人,占调查摸底数的x%.并对这xxx残疾人建立健全健康康复档案(精神残疾按精神防治专项管理服务),做到每人一册、按要求进行随访、每年不少于x次、对重点对象随访不少于x次的要求。并把每次随访的结果记录在康复手册中。xxxx年我们在x月份前完成了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对象的康复需求调查,做到了一人一册台帐的建立,同时开展各项康复服务工作。现持有二代残疾人证有xxx人,其中肢体残疾xxx人,智力残疾xx人,视力残疾xx人,听力残疾xx人,听力语言残疾xx人精神残疾xx人、第二代残疾人比第一代减少xx人。xxxx新增残疾人xx人。我们对第一、第二代持证残疾人做好衔接工作,同时对x个重点康复对象进行重点康复服务,并且建立助残结对训练服务。xxx 年,我镇累计康复需求服务xxx人,康复医疗服务xxx人次,训练指导服务xxx人次,心理支持xx人人次,知识普及xx人次,用品用具服务xx人次,达到了规定要求。 三、康复人员培训。我镇现有康复员xx名,康复调查员x名,均参加了县残联组织的业务培训。同时,中心对康复员先后进行了x次培训指导。 四、开展康复训练服务。中心从xxxx年x月开始,每逢周一、周三、周五,康复中心对残疾人开放,并安排康复医生进行康复训练指导。现已有xx名残疾人接受了康复训练活动服务。 以上几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具体工作中存在着不足,如康复服务记录内容不详,在服务中存在不实现象。

专利国别种类代码

专利文献种类代码 国家、组织或 地区国家 文献代码种类及名称 AT 奥地利Austria A 经过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Examined application) B 专利说明书(Patent Specification) AU 澳大利亚Australia A 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Patent Application ) B 授权专利(Accepted Patent) BE 比利时Belgium A 专利(Patent) AO 专利(Patent) A3 带有检索报告的专利(有效期为20年) (20year Patent With Search Report) A4 带有检索报告的修定专利(有效期为20年) (Amended 20 year Patent With Search) A5 带有经修改的权利要求和检索报告的专利 (有效期为20年) (20 year Patent With Amended claims and Search Report) A6 6年专利(有效期为6年)(6 year Patent) A7 修改后的6年专利(Amended 6 year Patent) T 欧洲专利中(文种)为法文或荷兰文的专利 说明书(Transfer of EP Patent in French or Dutch) BR 巴西Brazil A 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 (Unexamined Patent Application) A3行政保护专利申请说明书(Pipeline Patent Application) CA 加拿大Canada A 经过审查授权的专利(老法)或未经审查的 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 (Examined Granted Patent (old Law) or Application C 授权专利(Granted patent) E 再公告专利(Reissue) CH 瑞士Switzerland A 未经审查的授权专利 (Granted Patent without examination) A3 经审查的专利申请说明书 (Examined Patent application) A5 未经审查的授权专利说明书 (Granted Patent without Examination) B 经过审查的专利说明书

残疾人康复训练方法

残疾人康复训练方法 残疾人是很常见的,这样人群受到很大声保护,对这样人群需要注意,一定不能有歧视的现象,否则对残疾人心理会造成损害,使得残疾人有一些心理疾病产生,残疾人康复训练方法都有什么呢,残疾人康复训练上也是有很多方面,对这些残疾人也是需要进行了解,下面就详细介绍下。 残疾人康复训练方法: 1.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 正确的人生态度来源于正确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抱有正确人生态度的人,对周围的事物有清醒的认识与判断,又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且头脑清楚,眼界开阔,立场坚定,即不保守,也不冒进总之,正确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比较客观、稳妥,与时代共同进步,心态始终保持健康水平。

2要有满意的健康心境心理。 有了满意的心境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都比较满意,没有心理障碍。满意的心境来源于正确的认识,由于他们能一分为二地论人论事,因而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悦纳他人。他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外貌、德才学识有正确的分析。他们在别人的议论包围中既不会被赞扬、歌颂冲昏头脑,又不会因批评、责备而烦恼,因为他们对自己心中有数,能从别人的议论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不自骄自傲,也不自轻自贱。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不会淹没在别人的议论中无所适从,总是处于一种独立自主的状态。对别人也有一种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不会忽冷忽热,不会苛刻地要求别人。对工作、生活、学习也有正确的标准,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急功近利,因而心境总是愉快的。 3、和谐的人际关系 乐于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爱。这是因为他们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因而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与人为善的人能够与大家互相理解、彼此感情融洽,协调一致,相互配合默契。人际关系和谐,心情就会舒畅,心理会处于健康状态中。

专利权人和申请人的区别是什么

遇到知识产权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www.doczj.com/doc/1510974352.html, 专利权人和申请人的区别是什么 在专利的申请的主体中有专利权人、专利申请人和专利发明人等。三者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明显的区别,如专利请人可以是专利的发明人也可以是其他自然人。那么专利权人和申请人的区别是什么?下面由赢了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 一、什么是专利权人 专利权人是专利权的所有人及持有人的统称。即专利申请被批准时,被授予专利权的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既可以是单位也可以是个人。 二、什么是专利申请人

是指对某项发明创造依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享有专利申请权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或者说,专利申请权人就是有资格就发明创造提出专利申请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专利没授权前的申请人叫专利申请人。 三、什么是专利发明人 专利法所称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是指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在完成发明创造过程中,只负责组织工作的人、为物质技术条件的利用提供方便的人或者从事其他辅助工作的人,不是发明人或者设计人。 三、专利权人和申请人的区别是什么 专利权人即专利权主体,是指依法获得专利权,并承担与此相应义务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从取得方式来划分,可分为原始主体与继受主体;从国籍来划分,可分为本国人与外国人。 专利申请权人,是指对某项发明创造依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享有专利申请权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或者说,专利申请权人就是有资格就发明创造提出专利申请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1、专利权人与专利申请权人具有一致性:专利申请权是产生专利权的基础,专利申请权人提出的专利申请获得批准后,该专利申请权人就成为专利权人(专利法第6条)。 2、专利权人与专利申请权人是有严格区分的:①专利申请权是一种独立的财产权,是一种具有相对性的请求权,特定主体就某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利申请权,并不能排斥他人就同样主题的发明创造提出专利申请,换言之,对同一主题的发明创造,有资格提出专利申请的主体可能是多方,但获得批准从而成为专利权人的则可能是其中的一方。②继受专利权人常常并不是专利申请权人。 五、专利申请费用要多少 1、申请费: 发明:申请费950元(含印刷费50元) 实用新型:申请费500元 外观设计:申请费500元 2、审查费

残疾人康复训练

残疾人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的内容: 一、视力:盲人定向行走训练、低视力视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社会适应训练等。 二、听力语言:听觉语言能力训练、语言矫治、双语训练、手语指导等。 三、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生活自理训练、社会适应训练等。 四、智力:运动能力训练、感知能力训练、认知能力训练等。 五、精神:社会适应训练、作业训练、娱(体)疗等 盲人定向行走训练 一、视力残疾的有关概念 1.视力残疾的定义: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视力残疾包括盲和低视力。 第一章基本概念及康复基本知识 2.视力残疾的分级(此为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 类别级别最佳矫正视力 盲一级无光感~<0.02;或视野半径<5度二级≥0.02~<0.05;或视野半径<10度低视力三级≥0.05~<0.1 四级≥0.1~<0.3 二、什么是定向与行走 1.定向:是指个人运用感觉信息确定自己在环境中的位置以及确认自己与其他物体之间关系、物体与物体之间关系的心理过程。 2.行走:是个人在定向的基础上依靠肢体在环境中空间位置的变化移动即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3.定向通常与行走密切相关 因为定向的主要目的即为行走服务,定向是行走的前提,是行走方向性、正确性的根本保证,没有定向的行走是典型的“瞎撞”,所以,定向也为行走服务;但是如果没有行走,定向得再精确个体也不能达到目的地,所以,行走也通常是定向的目的之一,二者相辅相成。 4.定向行走目的 使学员形成正确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初步掌握定向行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基本做到在室内、学校、常用公共交通设施等环境中安全、有效、自然、独立地行走。 三、视力残疾人学习定向行走的必要性 行走的基础是定向。而对视力残疾人而言,独立行走对促进个体的发展意义除了上述意义之外,还具有特别的意义: 1.心理方面:促进其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促进其他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拓展个体活动范围及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使其获得更多的信息;形成个体的自尊与自信心。 2.身体方面:促进其身体各方面机能的发育、发展,强化身体的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3.社会化方面:为其创造更多的社会交往机会,促进个人的社会学习,丰富其的社会阅历,提高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其将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4.日常生活技能方面:促进并改进个人的日常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质量。 5.此外,定向行走对视力残疾人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也意义重大:只有自己能够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才能奉献于社会。

专利申请相关问题

专利申请相关问题 一、什么是专利? 专利是专利权的简称。指按照专利法的规定,由国家专利机关授予发明人、设计人或其所在单位,在一定期限内对某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权。 二、专利如何分类? 专利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类型。 ⑴发明专利: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发明专利包括产品专利和方法专利。 产品发明,是指用发明人所提供的解决特定问题的技术方案的直接生产的 产品。产品专利只保护产品本身,不保护该产品的制造方法。可以是有形 产品、例如医疗器械、电子元件;也可以是无形产品,例如药品配方、基 因序列、化合物结构式; 方法发明,是指为制造产品或者解决某个技术问题而创造的操作方法和技 术过程。方法发明取得专利权后,称为“方法专利”。例如检测方法、制 备方法、种植方法;还可以是用途,主要指药品的新适应症。我国《专利 法》规定,方法专利的保护延及到进口或者在我国境内使用或者销售的使 用该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这意味着未经方法发明专利权人的许可,任何 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销售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 得的产品。 ⑵实用新型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 方案。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必须是产品专利申请。实用新型只保护产品,

而且必须是具有一定形态和结构的有形产品,例如复合层状材料、机械、 家用电器等。 ⑶外观设计专利: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其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因此,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对象,是产品的装饰性或艺术性外表设计。新设计可以是线条、图案或色彩的平面设计,也可以是产品的立体造型,更常见的是这二者的结合。外观设计可见于任何工业制造的商品,例如食品、药品、计算机、手机、电视、运动器械、卫浴器材、首饰、钟表、服装鞋帽等等。 授予专利的主要条件是新颖性,其审批程序、专利权期限和实用新型专利相同。 简单的说专利是绝对受国家法律保护,一旦出现别人使用,可以立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实用新型也受法律保护但从定义上可以看出其使用范围和保护程度没有专利高. 三、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须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规定,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要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要求。 1、新颖性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创造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它方式为公众所知,也没有同样的发明创造由他人向专利局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 2、创造性是指同申请日以前已有技术相比,该发明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3、实用性是指该发明创造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积极效果。 因此,专利申请人在申请专利前要注意技术保密,不要召开技术交流会、技术或产品鉴定会,参加展览会和展销会,更不要在出版物上发表或出售发明创造的产品,以避免过早公开技术内容,丧失新颖性。此外,在申请专利时,要查阅有关专利文件和其它技术资料。对发明创造是否符合“三性”要求进行具体判断。只有在发明创造符合“三性”要求时,才具备申请专利的条件。

关于开展肢体残疾人康复活动的方案

关于开展肢体残疾人康复活动的方案

关于开展肢体残疾人康复(保健)活动的方案(试行) 乡镇残联: 为了有效提高和改善肢体残疾人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解决他们由于经济困难而无法得到正规机构及时系统的康复训练而耽误改善和补偿部分身体功能的最佳时机等问题。经研究,利用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场地,试点通过购买服务形式开展肢体残疾人康复(保健)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康复训练(保健)对象 脑出血、脑梗塞、脑瘫、脊髓损伤、骨折、神经损伤等引起的功能障碍的肢体残疾人,居住在县城或县城周边,能方便到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进行康复训练,首期康复训练对象暂定15-20人,重点是轻度能自理的残疾人,已办证残疾人优先。 二、康复训练(保健)内容: 1、对患者实现康复训练: 针对不同康复对象制定康复训练计划,通过按摩、器械训练、平衡训练、作业治疗等综合康复,进行规范的、不少于两个月的康复训练,帮助其提高运动功能、生活自理的能力。 2、对患者家属进行培训:帮助家属树立全面康复理念,掌握康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使康复训练在家庭中得到进一步延伸,促进患者实现康复最佳效果。 三、康复训练(保健)时间:

首期康复训练时间暂定二个月,每个星期二、四的上午进行半天训练,每次康复训练安排按摩师2名。 四、其它事项: 1、对参加康复训练(保健)对象暂不收取任何费用,县残联组织康复保健人员免费提供康复训练。 2、康复训练(保健)对象提供残疾人证和身份证,建立个人康复训练档案(见附表)。 3、康复训练(保健)对象按康复训练计划,在康复训练时间内自己到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康复训练室,参加康复训练活动。县残联对康复训练对象酌情给予交通补贴。 4、试点结束后,其他乡镇参照执行。 附件: 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表(改良巴氏指数) 2、康复训练情况个案表 东至县残疾人联合会 2016年4月26日 发送:各乡镇残联

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方案

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方案 “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是残疾人康复服务的最终目标,是“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只有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体系,才能使“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得以实现。为了做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依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中心的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实际情况,现对残疾人康复工作设计以下工作方案: 残疾人康复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补偿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增加社会参与能力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中心辖区内共有残疾人1394人,在残联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残疾人康复服务,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康复服务的整体效果不理想。 一、康复服务工作形式 康复服务工作形式的多样化将赋予这项工作具有生命力,我们将在三个层面上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不同的康复服务,避免出现重复单一的机械式的工作而被残疾人否认。三个层面分别为“中心康复”、“社区康复”“家庭关爱”。 1、中心康复 中心康复是指适用于一些具有生理功能恢复可能性较大且功能恢复后对提高生命质量有很大帮助的残疾人,但是康复过程需要一定的康复器材而且这些器材是不可能上门提供的,需要残疾人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站来进行康复训练的。

2、社区康复 社区康复适用于大部分残疾人,这些残疾人一般不需要专业的康复器材,可以通过参加健康体检、健康知识讲座、健康行为指导、个性化心理疏导等各种形式的服务,从而达到生理及心理上的康复。这类形式的康复服务由社区康复指导医生及残联专干共同完成。 3、家庭关爱 家庭关爱可分为二个阶段循环地进行。首先,每年在确定康复服务人群前进行一次摸底,了解残疾人的基本需求及特殊需求,同时进行一些必要的针对性的体格检查,这项工作一方面体现了我们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另一方面为我们确定被康复对象有了科学的依据。其次,我们可以有条件地选择一些卧病在床且到中心康复有困难的残疾人进行家庭康复。 二、主要工作要求 (一)、掌握残疾人功能障碍情况及康复医疗、家庭病床、双向转诊和健康指导等基本需求,纳入居民健康档案。 (二)、对各类残疾人提供相应社区康复服务: 1.为辖区内患偏瘫、截瘫、小儿麻痹症、骨关节疾病等肢体功能障碍者制订训练计划,指导在残疾人家庭开展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并定期进行康复评估,调整训练计划。

专利-专利申请人为发明人、设计人以外的其他人的情况

发明人、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可以是同一个人(自然人),其发明人必须是自然人,专利申请人则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工矿企业、大专院校、事业单位。下面来详细看看专利申请人为发明人、设计人以外的其他人的情况。 专利申请人是指提出专利申请的单位或个人,当专利审查通过之后,专利申请人就成为专利权人,具有主张专利法所赋予专利的权利,简单说,申请人就是专利还在审查中的称呼,审查通过后身份就变成专利权人,专利权人才能拿著专利去告人。所谓专利申请人,是就一项发明创造向专利局申请专利的人。 发明人是指对该件专利的技术具有贡献的人,一般来说在企业内,研发人员是发明人、企业是专利申请人,当专利核准后企业就是专利权人(研发人员还是发明人),企业可以拿专利告人,但是研发人员不行。 在权利上,发明人只有姓名表示权,如果发明人与申请人是雇主/受雇关系,发明人可以要求申请人给予奖励。 专利申请人可以是单位或是个人,但发明人只能是个人不能是单位,单位的发明具体一定是落在个人身上,在申请专利的时候,发明人可以填写多人、专利申请人也可以填写多个

单位或多个个人或是单位跟个人共写,专利授权后,在专利权的分配上就是所有专利权人共有。 一般情况下,发明人、设计人与专利申请人为同一人。但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专利申请人则为发明人、设计人以外的其他人: 1)他人通过合同从发明人、设计人那取得了发明创造得专利申请权,并申请专利的。 应当注意,发明人、设计人在提出专利申请后转让其专利申请权的,应当将转让合同交专利局备案,且经专利局登记合同后生效。 2)发明创造的继承人通过继承取得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权。 对于正在申请的专利权利的继承问题,必须向专利局提出变更申请人的请求。 3)法律直接将专利申请权赋予发明人、设计人以外的其他人。 如职务发明创造的申请人为发明人、设计人所在的单位。所以专利申请人和专利发明人并不一定是同一人,是有区别的。 可以简单理解,发明人是直接做出创新贡献的人。申请人可以不是发明人,也可以是发明人。专利权人,申请授权了,申请人就是专利权人。

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

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 附件: 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 残疾人康复中心是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康复服务的综合性康复机构和技术资源中心,承担着康复训练与服务、康复技术人才培养、社区康复服务指导、康复信息咨询服务、康复知识宣传普及、康复研究和残疾预防等工作。为了充分发挥残疾人康复中心在残疾人康复事业中的作用,指导和规范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建设发展,不断完善康复服务功能,满足广大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特制定本标准。 一、职能与任务 1(在同级残联的领导下,协助残联康复部制定本地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做好残疾人康复业务的技术指导工作。 2(配合同级残联完成康复任务和其它业务,对残疾人进行康复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综合康复服务,成为本地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的示范窗口。 3(培训康复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宣传普及康复和残疾预防知识。 4(协助建立社会化康复服务网络,指导区、县(市)康复服务机构业务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推广实用技术,组织上门服务。 5(开展康复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利用,为制定康复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 1— 二、分级标准 残疾人康复中心按照建设规模、人员配置、业务部门设置、技术水平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一级残疾人康复中心: (一)建筑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 (二)康复床位不少于20张(养护床位)。 (三)人员配置 职工总数与床位比为1:1.2,财政补贴事业编制职工不少于24人,业务人员不低于职工总数的80%。至少配备1名康复医师、2名康复治疗人员(指从事运动治疗、作业治疗人员)和2名特教教师。 (四)业务部门设置 1(康复门诊部:设有儿童康复门诊、功能测评室、康复咨询室。(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 2(肢体残疾儿童康复科:设有康复训练室(PT、OT)、引导式教育训练室。 3(智力残疾儿童康复科:设有感统训练室、游戏活动室、生活辅导室、个训室。 4(社区康复指导部:设有培训教室。 5(有条件的可设孤独症儿童康复科室。 (五)技术水平 1(功能测评和能力评估: 脑瘫儿童功能测评:运动发育、肌张力、姿势异常、智力评价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检查。 — 2— 智残儿童能力评估: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交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能力评估。 2(康复训练:

残疾人康复训练

残疾人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得内容: 一、视力:盲人定向行走训练、低视力视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社会适应训练等。 二、听力语言:听觉语言能力训练、语言矫治、双语训练、手语指导等。 三、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生活自理训练、社会适应训练等、 四、智力:运动能力训练、感知能力训练、认知能力训练等。 五、精神:社会适应训练、作业训练、娱(体)疗等 盲人定向行走训练 一、视力残疾得有关概念 1、视力残疾得定义:视力残疾就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与社会参与。视力残疾包括盲与低视力。 第一章基本概念及康复基本知识 2、视力残疾得分级(此为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 类别级别最佳矫正视力?盲一级无光感~〈0、02;或视野半径〈5度二级≥0。02~<0、05;或视野半径<10度?低视力三级≥0、05~〈0。1四级≥0、1~<0.3 二、什么就是定向与行走 1、定向:就是指个人运用感觉信息确定自己在环境中得位置以及确认自己与其她物体之间关系、物体与物体之间关系得心理过程。 2、行走:就是个人在定向得基础上依靠肢体在环境中空间位置得变化移动即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3。定向通常与行走密切相关?因为定向得主要目得即为行走服务,定向就是行走得前提,就是行走方向性、正确性得根本保证,没有定向得行走就是典型得“瞎撞",所以,定向也为行走服务;但就是如果没有行走,定向得再精确个体也不能达到目得地,所以,行走也通常就是定向得目得之一,二者相辅相成。 4、定向行走目得?使学员形成正确得时间与空间概念,初步掌握定向行走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基本做到在室内、学校、常用公共交通设施等环境中安全、有效、自然、独立地行走。 三、视力残疾人学习定向行走得必要性 行走得基础就是定向。而对视力残疾人而言,独立行走对促进个体得发展意义除了上述意义之外,还具有特别得意义: 1、心理方面:促进其认识到自己得存在;促进其她概念得形成与发展;拓展个体活动范围及认知得广度与深度,使其获得更多得信息;形成个体得自尊与自信心。 2。身体方面:促进其身体各方面机能得发育、发展,强化身体得机能,提高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 3.社会化方面:为其创造更多得社会交往机会,促进个人得社会学习,丰富其得社会阅历,提高其适应社会生活得能力;为其将来创造更多得就业机会。 4、日常生活技能方面:促进并改进个人得日常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质量。 5。此外,定向行走对视力残疾人实现自身得人生价值也意义重大:只有自己能够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才能奉献于社会。

专利申请人一定是专利权人吗

一、专利申请人一定是专利权人吗 专利申请人,是就一项发明创造向专利局申请专利的人。 专利权人是专利权的所有人及持有人的统称。即专利申请被批准时,被授予专利权的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既可以是单位也可以是个人。 专利申请人和专利权人可以一样也可以不一样。一般来讲,专利申请成功后,专利权没有被转让的话,专利申请人便是专利权人。 二、如何主动撤回专利申请 要求撤回专利申请的,无论申请人是否委托专利代理机构,都必须出具申请人签章同意撤回申请的证明材料。专利申请的申请人在两人以上的,要求撤回其专利申请时,应当提交经全体申请人签名或盖章同意撤回专利申请的证明材料。撤回专利申请声明经审查合格后,作出手续合格通知书,并通知申请人。 申请人无正当理由不得要求撤销该声明;除非在申请权非真正拥有人恶意要求撤回专利申请后,申请权真正拥有人(必须提供生效的法律文书来证明)可要求撤销该声明。撤回专利申请的声明是在专利申请进入公报编辑后提出的,申请文件照常公布或者公告,但审查程序终止。对于已经公布的专利申请,应当在专利公报上公告被撤回的专利申请的申请号。 三、专利权人的义务 1、充分公开发明内容的义务,专利法规定,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表示在图片或者照片中的该外观设计专利产品为准。如果专利权人不履行此义务,其发明就得不到法律的保护。 2、缴纳年费的义务,专利权人应当自被授予专利权的当年开始缴纳年费。逾期不缴纳年费的,专利权即告终止。但《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七条规定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而延误专利法或者本细则规定的期限或者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指定的期限,导致其权利丧失的,自障碍消除之日起2个月内,最迟自期限届满之日起2年内,可以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说明理由并附具有关证明文件,请求恢复权利。当事人因正当理由而延误专利法或者本细则规定的期限或者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指定的期限,导致其权利丧失的,可以自收到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的通知之日起2个月内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说明理由,请求恢复权利。当事人请求延长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指定的期限的,应当在期限届满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说明理由并办理有关手续。

残疾人康复训练器材配备清单1

残疾人康复训练器材配备清单 ㈠镇级残疾人康复训练器材配备清单 1、BWQ-LM-A肋木 2、BWS-JT肩梯 3、BWB-ZXQ双轮助行器 4、BWB-SJG四角拐 5、BWB-SZ手杖 6、BWX-GJY股四头肌训练椅 7、BWS-SXS-A上肢协调练习器 8、BWS-ZXZ重锤式手指肌力训练桌 9、BWQ-FSQ放松按摩器 10、BWQ-PQ偏瘫康复器 11、BWO-OT可调式OT桌 12、BWQ-SD-B系列沙袋 13、BWO-REC认知图形插板 以上各4套 ㈡社区级残疾人康复训练器材配备清单 1、BWQ-LM-A肋木 2、BWB-ZXQ双轮助行器 3、BWB-SJG四角拐 4、BWB-SZ手杖 5、BWQ-FSQ放松按摩器 6、BWQ-PQ偏瘫康复器 7、BWO-OT可调式OT桌 8、BWQ-SD-B系列沙袋 9、BWS-HD-A滑轮吊环训练器

10、BWS-SXS-A上肢协调练习器 11、BWO-REC认知图形插板 以上各38套 ㈢残疾人家庭用康复训练器材及辅助器具配备清单 1、BWS-HD-B滑轮吊环训练器(120套) 2、BWS-ZTK-B简易肢体康复器(100套) 3、BWB-SJG四角拐(100支) 4、BWB-SZ手杖(100支) 5、BWB-YZ腋杖(100支) 6、天乐牌9812型助听器(300只) 7、闪光门铃(200只) ㈣0—6岁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钱丽芳中医诊所)训练器材配备清单 1、ZDZ-5台式经络导频治疗仪 2、PJ/1-9S小儿脑瘫专业设备基础训练器材(小#) 3、示范光盘 4、BWR-ZJ-A儿童站立架 5、BWR-ZJY坐姿矫正椅 6、BWR-YYT儿童液压踏步器 7、BWR-ZXQ-A儿童双轮助行器 8、PJ/11足部内翻矫正器 9、BWR-ZK肢体康复器 10、BWR-KD010羊角球 11、BWR-CXB磁性板 12、BWR-BSQ-B巴氏球 13、BWR-LEL641创意接龙 以上各1套

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技巧

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技巧 1.感知能力训练借着感觉能力,了解事物的外形,分辨声音和颜色,然后作出反应,并 能将对外界的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便更能适应环境。进行视觉、听觉、触觉、 嗅觉和味觉等范围的训练。 2.运动能力训练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大运动是指身体姿势或全身的动作 而言,如俯卧、抬头、竖颈、翻身、仰卧、爬行、独坐、独站、行走、跑步、跳跃等训练。从 儿童的发展来看,有很明显的顺序性(弱智儿童也按这个顺序发 展 ),并在一定的月龄范围 出 现( 弱智儿童就不一定按同龄正常儿童同样的月龄范围出 现) ,这是因为运动的发展与生理成熟有密切关系。要求:能逐渐做到感官与功能配合,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动作的力度和速度,操纵物件和运用工具。精细动作是指手和手指的动作,如大把抓、手指捏、穿珠、写字等训练,这些动作较小,也较精巧,精细动作训练是康复训练中必要的训练领域。要求:能逐渐做到依据视觉指示做精细而准确的动作。精细技巧训练时必须由大到小,由易到难, 逐步加深。 3.语言与交往能力训 练语言是思维的手段,是与人交往的工具,对于一个生活在社会中 的小孩来说极为重要,弱智小孩绝大多数都有言语障 碍, 因此康复训练中。言语训练占极 其 重要的位置。要求:能逐渐做到会用目视、点头、摇点、微笑、动作等表示理解他人的说话,并能用别人能理解的声音、单词、句子、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4.认知能力训练认知能力主要是指认识事物的能力,弱智小孩这方面的能力很差,主要 原因是认知能力建立在概念上。而概念要用语言来表达,弱智小孩言语差,不能用语言表 达概念,因而认知能力就很差。要求:能逐渐做到利用视和听认知外界事物,懂得生活常识、自然常识等,并作出正确反应 ( 语言或动作均可 )。 学习的范围有: (1)身体主要部位名称。 (2)衣物、日常用品的名称及用途。 (3)室内物品,小家电的名称及用途。 (4)认识周围环境,包括通道、楼梯、街道、公厕(男、女标志 )、公共场所、交通标志等。 (5)自然环境的知识,包括天气、温度、动、植物名称、习性等;方位、时间、颜色、 形状、数量、是非好坏等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小孩在不依赖他人的帮助下,每日必须进行 5 的最基 本动作,主要包括穿衣、进食、个人清洁、如厕等自理能力。自理训练和认知、体能有着极 其密切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因而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发育水平选择时 机,训练越及时,效果越明显。要求:能逐渐做到会运用基本的生活自理技巧和步骤。照料个人每日的起居饮食及个人卫生;并能配合环境,运用已有的自理常识,应付生活上的需 要。 6.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与他人 (包括儿童与成人 ) 交往的能力,作为社 会 的一名成员,小孩必须适应他所处社会的文化背景或要 求,因此必须结合年龄教会小孩一些生活常识,以便被社会所接受。主要掌握礼貌用语、与人交往的称呼、交通规则、公共场所规则、与同伴应友好相处等。要求:能逐渐做到与别人友善合作,建立和维系良好的关系,掌握一般社会认可的行为,以便适应社会。 7.通过游戏进行训练和学习儿童之需要游戏,犹如成人之需要工作,儿童从游戏中学 习, “游戏”就成为儿童学习的媒是儿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成长伴侣。游戏能增进儿童身体的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方法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方法 小儿脑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小儿脑瘫是由于出生前、出生后或婴儿期,控制运动的部分脑组织受到损害,导致肌肉控制失调引起的身体运动困难和体位困难。小儿脑瘫一经医疗机构诊断确定以后,就应及早开展康复训练。 首先是正确的抱姿,即将小儿双腿骑跨在康复人员的腰间。为了加强小儿头的控制,可使其俯卧位双手支撑抬头、抬胸或仰卧时双上肢伸展,将其缓慢自仰卧拉至坐位。当小儿坐在床面上时,应诱发其向前方、侧方伸手取物,逐渐出现各方向的保护性反应,以增强坐位的稳定性。 对不会翻身的小儿,在其仰卧时,将翻动侧的下肢屈曲,并辅助屈曲腿带动身体旋转或握住翻动侧上肢使其伸展,内收,带动躯干翻身。学会爬行是行走的先决条件之一。小儿需双上肢伸展支撑,下肢以膝关节支撑使躯干与大腿成90°。姿势保持稳定后,可在小儿面前放置带有声响、颜色鲜艳的玩具,诱发其向前交替伸手抓取,同时可向前推动小儿足底,辅助其前行。 对站立时足跟不能着地的小儿,训练者可在其仰卧时,四指握住足跟,以手掌压向足心,使足背向小腿方向背屈,足背与小腿之间角度尽量小于90°。还可以穿戴足踝矫形器,以利于矫正尖足、稳定踝关节,更好地进行站立、行走训练。 有的小儿双手握拳,不会抓物,训练者要坚持做被动手指伸展活动,将其大拇指外展伸开,其它手指就容易伸开了。 在运动训练的同时,也要加强语言训练。以颜色鲜艳的玩具吸引小儿的注意力,力争其模仿训练者的发声、发音。创造良好的言语环境,及时纠正异常的发音。

对于四肢肌肉张力明显增高或四肢不自主的运动妨碍了患儿的活动时,可考虑使用解痉或控制徐动的药物,如:安定、力奥来素、安坦、美多巴等。 中医按摩可减低痉挛肌肉的张力,扩大四肢关节活动范围;针灸可采取头针在运动、语言区,以改善该区功能。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介入外,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等。 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脑血管病患者约有80%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主要是偏瘫痉挛模式,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痉挛模式。在脑血管病卧床期,主要进行体位转换、被动运动、保持良肢位、起坐训练以减少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为日后康复训练打好基础;在离床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等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则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为主。为了增进运动功能进行的运动训练,常采用多种治疗技术的综合方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以达到恢复肢体运动的目的。 作业疗法: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来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机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认知和知觉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训练、自助具的选择制作、环境改造的设计和指导、开具轮椅处方等等。它和运动疗法的理论原则是相同的,所不同之处在于它将肢体需要的运动设计成一项作业活动,比如说利用陶艺制作来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兴趣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