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高三复习专题文言文实词推断

语文高三复习专题文言文实词推断

语文高三复习专题文言文实词推断
语文高三复习专题文言文实词推断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实词推断一、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方法及练习

(一)字形推断法

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如:“理”,从玉(左偏旁写作王),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韩非子》)中的“理”字的意思是“治玉、雕琢”。“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宀”与房舍有关,“阝”与地名有关,“求”与毛皮有关,“言”与说话有关,“隹(zhuī)”与鸟雀有关,“尸”与身体关,“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歹”与死亡有关,“月”与肉有关,“页”与首有关,“自”关鼻,“目”关眼,“攴(pū)”与敲击有关。

例1、可以独飨(xiǎng)白粲(càn)。

飨,右边是“食”,大概是“食用,享受”。粲,下边是“米”,大概是米一类的东西。

例2、王怒曰:“劓(yì)之”。劓:割掉鼻子。

例3、家人瞷(jiàn)见者,悉惊愕。“瞷”可根据字形,推断为形声字。与“看”有关,眼睛透过门缝看东西,意思

是“窥见”。

【推断练习】

(1)刑天舞干戚戚______________

(2)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舶舳______________

(3)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磴______________

(4)径造庐访成造______________

(5)丰则贵籴,歉则贱粜籴______________,粜______________

(6)臣父母春秋高,冀得一归觐(jìn)觐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形旁为戈,意思为一种兵器(斧子)。(2)形旁为舟,意思为大船。

(3)形旁为石,意思为石阶。(4)形旁为走,意思为到。

(5)上入下米,意思为买入粮食。上出下米,为卖出粮食。

(6)觐从形旁“见”上,猜出与“见”有关,可以解释为“拜见”(二)字音推断法

古代汉语中,语音和语义有一定的关系,在本义或引申义解释不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运用通假字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从而释出符合语境的意思。【推断练习】

(1)进住夏口。(《赤壁之战》)住______________

(2)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论》)倍______________

(3)昌宗从旁趣说,使速言。趣______________

(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景______________

(5)昌期少年,不闲吏事。闲______________

(6)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匈。匈______________

(7)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罢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住”通“驻”,驻扎。(2)“倍”通“背”,“倍道”就是“违背自然规律”。

(3)“趣”通“促”,意为“催促”。(4)“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5)“闲”通“娴”,熟悉。(6)“匈”通“胸”,胸部。

(7)“罢”通“疲”,疲乏、疲倦。

(三)对应结构推断法

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有相同、相近或者相反、相对的特点:利用它可以求得词语正确的解释,一个词也好,一个句子也好,如果形式比较整齐,那么处在相同位置上的字的意思很可能不是相同或相近,就是相反。1、“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亡”与“有”相对,亡当“无”讲)

2、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对应“用”,被任用)

3、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

4、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族”字义同“灭”字)

含义相同相近:

求全责备——求,责:要求对人或对人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民殷国富——富,殷:富裕登峰造极——登,造:登上,到达

文过饰非——饰,文:掩饰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扶危济困——扶,济:扶助比肩接踵——接,比:紧接着,紧挨着

怜香惜玉——怜,惜:爱惜心驰神往——驰,往:向往

含义相反相对:

党同伐异——党,偏袒,伐,攻击,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夙兴夜寐——夙,早;兴:起来;夜,晚;早起晚睡。形容勤奋。

寤寐求之——寐,睡觉;寤,醒来

避重就轻——就,不躲避,接近、趋向

【推断练习】

(1)无父何怙,无母何恃“怙”对“恃”,词义为______________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弥”对“愈”词义为______________

(3)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简”对“择”词义为______________

(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誉”(赞美)与“非”(非难)构成反义关系,那么可推知“劝”与“沮”(沮丧)意思相反,应释为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怙”对“恃”,词义为依仗、凭借。

(2)“弥”对“愈”词义为更加。

(3)“简”对“择”词义为选择,选拔。

(4)出“沮”(沮丧)可推知“劝”与“沮”’意思相反,应释为“备勉”。

(四)课文迁移法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联系教材,联想成语,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推断练习】

1、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联系“日薄西山、义薄云天”薄:______________

2、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联系《鸿门宴》中“素善留侯张良”,善:______________

3、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联系《伤仲永》中“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奇:__________

4、“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

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

联系《逍遥游》中“适千里者,三月聚粮”,适:___________

5、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联系《岳阳楼记》中“属予作文以记之”,属:___________ 6、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韩轨遂投城遁走。

联系成语“投笔从戎”投: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薄:靠近,迫近。

2、与……交好。

3、认为……奇异。

4、往,到。

5、嘱咐。

6、投:扔掉,舍弃。

(五)语法推断法

语法推断法就是分析所要解释的实词在句中充当何成分,然后根据成分推断其词性,进而推断出其意义。一般来说,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

例:(高进之)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三人者,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

判断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

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刑:宰杀

分析:此句中“刑”与“牲”构成动宾关系,“刑”的对象是“牲”,可以推知此题将“刑”解释为动词“宰杀”是正确的。【推断练习】根据字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1、将军身披坚.执锐.,讨伐暴秦,功盖寰宇!坚__________,锐

__________

2、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樵__________

3、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和__________

4、予既揖退老甿,条.其言,书于书褒城驿屋壁。条__________

5、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脯__________

6、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生__________,肉__________

7、其罪当与童贯等.等__________

8、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妻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从句子成分看,“坚”“锐”分别充当“披”和“执”的宾

语,因此解释为:坚硬的盔甲,锐利的兵器。

2、樵,作“取”的宾语,名词,词义为:木柴。

3、“和”接代词宾语“之”,当为动词,而不能理解为形容词

“和睦”;再联系上文“鸣”,可知“和”应为“应和”。

4、条,作动词,后跟名词“其言”,词义为:整理。

5、脯,作动词,后跟名词“鄂侯”,词义为:做肉干。翻译:

为这件事(同纣王)争辩得很厉害,所以(纣王)就把鄂侯杀了,将尸体做成肉干”。

6、“生死”相当于“使死生”,即“使死者复生”;“肉骨”

相当于“使骨肉”,即“使白骨生肉”。二者都是“使死者复生”的意思。

7、句中主语为“其罪”,“与童贯”是状语,而“等”应该是

句子的谓语,所以它是“一样”、“等同”之义,而非“等人”、“等等”。

8、妻,作动词,后跟名词“侃子瞻”,词义为:嫁给。

(六)语境推断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实词的意义。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1.依据因果关系推断

例1:其(何远)清公实为天下第一。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

判断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

士类益以此多.之多:称赞

分析:“以此(因为这个)”一词提醒我们“多之”是上文所述情况的结果,而此句上句“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是赞颂何远回老家后口中不谈荣辱的美德,可以推知“多”解释为“称赞”是符合上下文语意的,因而是正确的。

例2: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成化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中官怒,请即遣恪等,将摭.其罪,无所得乃已。

判断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

将摭.其罪摭:拾取,搜集

分析:前文的意思是中官想出掌收税的部门,徐恪等上疏规劝,中官恼怒,请求立即驱遭徐恪等;最后一句说“无所得乃已”,即无所得才作罢。因为徐恪上疏,中官才恼怒,所以肯定是想搜集徐恪的罪证,没有找到才罢休的。由此可以推知,摭解释为“拾取,搜集”是正确的。

例3:或问访(周访,人名)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

解释加点的字()

士以此重.之__________

分析:“重之”是因为听了周访的一番谦虚的话,所以“重”应该解释为“敬重”。

2.依据对话推断

例:(曹植)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

“倩人”一词,从上下文意推敲,其意应为()

(A)请人代笔(B)模拟他人名作

(C)文章讲求漂亮辞藻(D)文章有女性阴柔之美

分析:“倩人”一词虽为冷僻,但出现在太祖的问话中,我们可以依据曹植的答话作出推断。曹植说:“我开口就能析明事理,提笔就能写成文章,但请父亲当面试试就知道了,我为什么要‘倩人’呢?”意在陈说自己有非凡的文学才能,文章一定是自己做的,由此可以推知“倩人”是“请人代笔”的意思,即选A 项。

3.依据内在逻辑关系推断

例:是时,高祖与契丹约为父子,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重荣(人名)愤然,以谓“屈中国以尊夷狄,困已敝之民,而充无厌之欲,此晋万世耻也!”数以此非诮高祖。

判断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

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谨:严格

分析:此语段中安重荣认为晋高祖的态度是“屈中国以尊夷狄”,是“晋万世耻也”,因而非常愤慨,由此可以推知晋高祖在骄甚的契丹面前的态度应该是恭恭敬敬、低三下四,而不可能是对契丹要求严格,所以“谨”应该解释为“恭敬”,此题错误。【推断练习】

(1)高俭字士廉,渤海人。少有器局,颇涉文史。大业中,为治礼郎。士廉妹先适.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子无忌及女。适__________

(2)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

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绐(dài)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适”:“出嫁”,依照下文中的“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子无忌及女”推出。

(2)绐(dài):欺骗。

参考译文:

(1)高俭字士廉,是渤海人。青年时有才识度量,很广博地阅览了文史书籍。隋大业年间,当治礼郎。士廉的妹妹先前嫁给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了儿子长孙无忌和女儿。

(2)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

语文高三复习专题文言文实词推断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实词推断一、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方法及练习 (一)字形推断法 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如:“理”,从玉(左偏旁写作王),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韩非子》)中的“理”字的意思是“治玉、雕琢”。“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宀”与房舍有关,“阝”与地名有关,“求”与毛皮有关,“言”与说话有关,“隹(zhuī)”与鸟雀有关,“尸”与身体关,“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歹”与死亡有关,“月”与肉有关,“页”与首有关,“自”关鼻,“目”关眼,“攴(pū)”与敲击有关。 例1、可以独飨(xiǎng)白粲(càn)。 飨,右边是“食”,大概是“食用,享受”。粲,下边是“米”,大概是米一类的东西。 例2、王怒曰:“劓(yì)之”。劓:割掉鼻子。 例3、家人瞷(jiàn)见者,悉惊愕。“瞷”可根据字形,推断为形声字。与“看”有关,眼睛透过门缝看东西,意思 是“窥见”。 【推断练习】

(1)刑天舞干戚戚______________ (2)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舶舳______________ (3)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磴______________ (4)径造庐访成造______________ (5)丰则贵籴,歉则贱粜籴______________,粜______________ (6)臣父母春秋高,冀得一归觐(jìn)觐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形旁为戈,意思为一种兵器(斧子)。(2)形旁为舟,意思为大船。 (3)形旁为石,意思为石阶。(4)形旁为走,意思为到。 (5)上入下米,意思为买入粮食。上出下米,为卖出粮食。 (6)觐从形旁“见”上,猜出与“见”有关,可以解释为“拜见”(二)字音推断法 古代汉语中,语音和语义有一定的关系,在本义或引申义解释不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运用通假字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从而释出符合语境的意思。【推断练习】 (1)进住夏口。(《赤壁之战》)住______________ (2)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论》)倍______________ (3)昌宗从旁趣说,使速言。趣______________ (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景__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中的100个最易错文言文实词及文句翻译

高考语文中的100个最易错文言文实词及文句翻译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误:生病,正:担心,忧虑。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误:免除,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误:安置,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误:借给,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误:捉拿,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误:恩德,正:感激。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学)案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2. 学生能够推断出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 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讲练议结合、学生合作探究和教师点拨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文言实词的把握对文言文阅读至关重要,如果能把一篇文言文中的实词全部疏通的话,那这篇文章你就读懂了百分之七八十。那么,如何才能准确把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呢?一方面我们要加强诵读,形成良好的语感;另一方面我们要多做积累,充实我们的知识储备库。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还有一些能帮助我们判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完成练习,探究方法 1. 安排学生分组阅读下列文段,完成练习。 (一) 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 1.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以勇力事鲁庄公事:侍奉 B. 乃献遂邑之地以和和:和平 C. 北面就群臣之位就:靠近,引申为“回到” D. 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亡:丢失 2.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沫执匕首劫齐桓公胁迫君其图之考虑 沫投其匕首丢下桓公怒,欲倍其约通“背”,背叛 (二) 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先是,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德裕曰:“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子览之。”及取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既启之而复卷之,谓禹锡曰:“吾于此人,不足久矣。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但恐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观览。”其见抑也如此。衣冠之士,并皆忌之,咸曰:“有学士才,非宰臣器。”识者于其答制中见经纶之用,为时所排,比贾谊在汉文之朝,不为卿相知,人皆惜之。 ——节选自宋光宪《北梦琐言》,有删改。 3.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文章冠世,不跻大位跻:晋升 B.累有相示相:动作偏指一方,指“我” C.既启之而复卷之启:启发 D.其见抑也如此见:表被动 4.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别令收贮,然未一披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箱子;尘埃 有学士才,非宰臣器才能为时所排排斥 (三)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也。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干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选自后汉书《仲长统传》 5.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文言文中实词答题技巧

文言文中实词答题技巧 文言实词释义题: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 (答题技巧):记住: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 ■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 ■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 ■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 ■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 ■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 ■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 ■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相关知识) 一词多义的`产生:①词的本义。如“解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拉开弓。②词的引申义。如“我君景公引领西望”伸长,成语有“引吭高歌”。③词的比喻义。如“金城汤池”比喻牢不可破。④词的借代义。如“徒以口舌为劳”代言辞。⑤词的假借义。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通“擒”。 考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根据义项之间的以上5种内在关系识记 1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 2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 3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 4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 5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 6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 7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 8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 9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 10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 11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 12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重点掌握黑体词的古代常用但今天不常见的义项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课督促劝说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逸马脱了缰绳、放纵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如到、往掾古代属官的统称工工匠、精巧、擅长僭超越本分、虚假不真实容宽容、或许、许可贷借出借入,宽容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与赞扬多赞扬遽急速、就、恐惧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给食用丰足按追究、考察、调查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典主持令美好差病好了执捉拿延延请省减免谢道歉、推辞、告诉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 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赧因羞愧而脸红竟结束、完坐因……而犯罪、因为甫才寻不久造造访过拜访、责备弑子杀父、臣杀君用财用、因为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2019高考语文:120个常考文言实词

2019高考语文:120个常考文言实词 1.爱ài ①喜爱。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 ②热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 ③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④爱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六国论》) ⑤吝惜,舍不得。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2014?江苏高考) ⑥通“薆(ài)”,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静女》) ⑦吝啬。百姓之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⑧亲爱的,心爱的。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柳毅传》) 2.安ān ①抚慰,安抚。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并序》) ②安置,安放。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失街亭》) ③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④安适,安身。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并序》

⑤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定。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 ⑥表反问,哪里,怎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⑦表疑问,哪里,哪儿。沛公安在?(《鸿门宴》) 3.被 bèi ①被子。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杨修之死》) ②覆盖。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③施加,施及。幸被齿发,何敢负德?(《柳毅传》) ④遭受,遇到。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 ⑤表示被动。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并序》) pī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②披散,散开。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 4.倍bèi

高中语文 高考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的基本策略

高考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的基本策略 “语言的基础是词汇。”(张志公)“从数量上看,在九百个古汉语常用词中,虚词仅有三十来个,绝大多数部是实词;从在句中的地位来看,一句话的主干成分,都由实词充当;从掌握的难度上看,虚词的特点和用法固然不易了解,但反映复杂事物概念的实词,变化更多,更不易弄懂记住。因此,帮助学生掌握实词是提高他们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也是文言文词汇教学首先要抓好的重要环节”(李保初《文言文教学法》)。 文言文实词的考查不仅直接体现在推断词义题上,还间接体现在文言翻译题中。对于即将步入考场的同学们来说,文言实词的复习着实是一项繁重的任务。因为从历年的高考真题来看,考查的范围比较广,要求考生除了熟悉课标规定的120个常用实词的具体含义外,还需拓宽视野,扩大词汇量,并在复杂多变的语境中努力探寻文实词词义推断的基本规律。 一、借助同义词语推断法。在文言文中,意思相同、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词连用,表达同一个意思。考生可以借助常用实词的词义来推断另一个较为生疏实词的词义。 1.“前代圣君,博思咨诹.。”(《后汉书·章帝纪》)“诹”与“咨”同义,咨询。 2.“虽蒙宽宥.,犹执谦退。”(《后汉书·王梁传》)“宥”与“宽”同义,宽恕。 3.“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孟子·滕文公下》)“囿”与“园”同义,古代帝王蓄养禽兽的园地。 4.“百姓怨望.,而海内叛矣。”(贾谊《过秦论》)“望”与“怨”同义,怨恨。 5.“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李密《陈情表》)“擢”与“拔”同义,提拔。 6.“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论语·宪问》)“尤”与“怨”同义,责备。 二、借助反义词语推断法。在文言文中,还经常出现意思相反或相对的两个词连用,表达相反或相对的意思。考生可以借助一个实词的词义来推断另一个实词的词义。 1.“议治.乱之本根,求祖宗之故事。(范仲淹《润州谢上表》)“治”与“乱”反义,治,安定;乱,动乱。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陟”与“罚”反义,陟,提拔;罚,惩罚。“臧”与“否”反义,臧,善;否,恶。这里形容词用作动词。 3.“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 ....。”(《尚书·舜典》)“黜”与“陟”反义,黜,贬退,陟,提拔。“幽”与“明”反义,这里形容词用作名词,幽,昏愚的官员;明,贤明的官员。 4.“贪多务得,细.大不捐。”(韩愈《进学解》)“细”与“大”反义,细,小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120个精编汇总

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7.衣食所安(养生) 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通“薆”。隐蔽,躲藏) 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 3.焉用亡邻以陪郑(通“倍”,增加) 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 (《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说:“凡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即用兵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兵力十倍于敌时就包围它,五倍于敌时就进攻它,两倍于敌时就分化它,以造成绝对优势,然后将其各个击灭。和敌人势均力敌时有战胜敌人的能力,数量少于敌人时有骚挠(“逃”为“挑”之借字,训为“挠”)敌人的能力,力量弱于敌人时有避开敌人的能力。) 被 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助词) 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 本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 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 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 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 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 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 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 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名词)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形容) 3.鄙人不知忌讳。(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 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动词) 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名词作动词) 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 病 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名词)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形容词)

高三复习文言实词推断练习题精选

高三复习文言实词推断练习题 一、根据成语推断以下加点字的含义. 1.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 严惩不贷() 2.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短兵相接() 3.善才绳之. 绳之以法() 4.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敝帚自珍( ) 5.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望而却步( ) 6.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前倨后恭( ) 7.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望风披靡( ) 8.举类迩而见义远闻名遐迩( ) 二、根据下列加点字的字形推断加点字的含义. 1.宰臣上炙而发绕之. 2.抚军亦厚赉成名. 3.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4.刑天舞干戚 5.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6.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7.径造庐访成 8.丰则贵籴,歉则贱粜 9.家人瞷见者,悉骇愕 三、根据句子结构,推断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3.攘除奸凶 4.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 5.变姓名,诡踪迹

6.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7.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8.无父何怙(hù),无母何恃“怙”对“恃”,词义为 9.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弥”对“愈”词义为 10.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简”对“择”词义为 1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 五、请根据旧知识的联想推断翻译加点字词. 1.李超,字魁梧,淄之西鄙人 联想《为学》中“蜀之鄙有二僧”,《烛之武退秦师》中“越国以鄙远”.鄙: 2.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联系《鸿门宴》中“素善留侯张良”.善: 3.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联系《伤仲永》中“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奇: 4.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 然后出. 联系《逍遥游》中“适千里者,三月聚粮”.适: 5.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联系《岳阳楼记》中“属予作文以记之”.属: 6.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 (高考辽宁卷) 联想“家喻户晓、不言而喻”.喻: 7.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联想“日薄西山、义薄云天”.薄: 8.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韩轨遂投城遁走. (2004辽宁卷) 联想成语“投笔从戎”.投: 9.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高考湖北卷)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及其例句翻译

1.爱,ài (1)名词,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2)动词 ①给人恩惠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⑤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谢庄遂安。(《冯婉贞》) ——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 ①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 ——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 (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 ——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 3.被,读音一:bèi (1)名词,被子 外 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 ——外面很有一些人讥笑您,(说您)就像公孙弘盖布被子一样(做假骗人)。 (2)动词 ①覆盖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大雪飘过岭南,覆盖了南越一带好几个州。 ②遭受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世上有灾年和丰年,是自然界的规律,禹、汤这样的贤君也曾遭受过。 (3)介词,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 ——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恨吗? 读音二:pī,通“披”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 ②披散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史记?屈原列传》) ——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走一边吟咏诗句。 4.倍,bèi (1)动词 ①背向,背着 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史记?淮阴侯列传》) ——按照兵法,(布阵时)应当右面靠着山陵,前方和左面靠着水泽。 ②违背,背叛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用120个实词归纳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用120个实词归纳总结 以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为主 临猗县银星学校赵霞 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安 1安能屈豪杰之流(怎么) 2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3沛公安在(哪里) 4衣食所安(养生) 5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6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定) 7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宁) 被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 2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3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2 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 本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草本的根或茎干) 2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 3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本性,天赋的善心) 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 3越国以鄙远(把、、、当作边邑) 兵 1非兵不利(武器) 2而秦兵又至矣(军队) 3斯用兵之效也(战争)

4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士兵) 5约以联兵大举(兵力) 6非我也,兵也(兵器,刀) 7又兵象也,于行用金(征伐) 病 1其疾病而死(疾病,患上疾病) 察 1察邻国之政(考察) 2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考察推举) 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 5俯察品类之盛(细看) 朝cháo 1朝歌夜弦,为秦宫人。(zhāo 早晨)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3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4坐南朝北(对、向) 曾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 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 4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5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简直竟然) 乘chéng 1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趁着) 2若夫乘天地之正(顺应) 诚 1诚不自意返吾衣冠(实在,的确) 2 必竭诚以待下(诚心,诚意)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确实) 4仆诚以著此书(果真) 除 1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 2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 3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台阶)

2021高考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与技巧

2021高考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与技巧 课内实例 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解析】“眄”的含义,根据“目”和“眄”的对象“庭柯”就可知其大致是“看”的意思。 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解析】“畴”的含义可根据“田”字旁能推出“田地”之意。 方法一:字形推断法 (利用汉字字形)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功能。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 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与兵器有关;从“马、牛、羊、豕、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从“(言)、辶(走)、刂(心)、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其它还有:禾--五谷、贝--金钱、皿--器具、纟--丝麻、宀--房舍、求--毛皮、隹(zhuī)--鸟雀、冖--笼罩、歹--死亡、月--肉、页--首、自--鼻、目---眼、尸--身体…… 课外实例: 1、启听淮北取籴。 【解析】其中“籴”就是一个会意字,联系“粜”意思是卖出粮食,“籴” 与“粜”相对,意思是买进粮食。 2、袖空牒窃印

【解析】部首“片”,本义就是“木片”,众所周知,古代发明纸张之前人们都把字写在木片或竹片上,所以“片”又被引申为“文件、文书”之义,因此凡是以“片”为形旁的字如“版”“牌”“牍”等都有“文件、文书”的意思。 02 课内实例 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解析】句中“用”和“以”位置相同,而“用”的意思又是我们拿得准的,“以”的意思是“任用”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解析】见:被 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解析】弥:愈,越 4、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解析】固:险固的地势 5、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解析】族:族灭 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解析】“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 7、追亡逐北 【解析】亡,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 方法二:语言结构推断法 (利用结构相似的句式)

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设计

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 2.提高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并灵活运用 三、课时安排:3课时 第1、2课时 一、考点阐释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考试大纲》保留内容。我们要注意两点隐含信息: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范围,关键是理解教材中120个左右的实词;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的条件。综合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要求,既是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态,又是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文言文的复习备考中,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然而,文言文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就不是仅仅靠积累就能解决问题的了,还必须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方法,以便灵活运用,形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

二、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法 (一)字形推断法 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如:“理”,从玉(左偏旁写作王),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及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韩非子》)中的“理”字的意思是“治玉、雕琢”。“禾”及五谷有关;“贝”及金钱有关;“皿”及器具有关;“宀”及房舍有关;“阝”及地名有关;“求”及毛皮有关;“言”及说话有关;“隹(zhuī) ”及鸟雀有关;“尸”及身体关;“冖”及笼罩有关;“系”及捆绑有关;“纟”及丝织品有关;“歹”及死亡有关;“月”及肉有关;“页”及首有关;“自”关鼻,“目”关眼。“攴(pū) ”及敲击有关; 【推断练习】 (1)刑天舞干戚形旁为戈,意思为一种兵器(斧子)(2)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形旁为舟,意思为大船(3)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形旁为石,意思为石阶 (4)径造庐访成形旁为走意思为到会意字也可用此方法推断词义。(5)丰则贵籴,歉则贱粜上入下米,意思为买入粮食 (6)家人瞷见者,悉骇愕左目右間,意思为从门缝中看,“窥视” (7)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1998

高考语文120个常见文言实词例释

高考语文120个常见文言实词例释 1.爱,ài (1)名词,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2)动词 ①给人恩惠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⑤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谢庄遂安。(《冯婉贞》) ——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 ①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及练习题

练中寻法,“七法”巧解文言实词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寄同学们 声明:部分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方法一: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2015·高考江苏卷)呜乎!其志亦大矣。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要必申.其意申:施展 正误:错误。 推导方法总结:可用代入推断法,将题中的解释放在原文的语境中推断是否正确。“申”解释为“施展”,放到语境中不通,这里应该是“说明、表明”的意思,前文说他议论事情对错时不屈从权贵,“要必申其意”的意思是“一定要表明他的意思”。 参考译文: 唉,他的志向远大啊!然而他与人相处不随便附和,议论事情是非分明,遇到有权有势的人也不稍稍屈服,一定要表明他的意思,因此也不肯轻易运用他所拥有的(知识),别人也很少能了解他。欧阳发去世了,眉山苏轼为他哭泣,认为欧阳发得到了文忠公的学问,是和汉代伯喈、晋代茂先一样的人。 方法指导: 代入推断法 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疏通文意,解释正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解释,反之即为错误解释。 方法二: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2015·高考安徽卷)“闻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其雅操如此。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 ..,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必合古人矩度 ..矩度:气度 正误:错误。 推导方法总结:运用因文定义法。“矩度”的意思是“规矩,法则”,“合矩度”即符合规矩,从上下文看这里是说先生作文规范,而不是说他有气度,故错误。 参考译文: “听说宋仲温写的《兰亭十三跋》在松江府亭被临摹了,赵子昂写的《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如果您能够各惠赠一篇给我,我要感谢您的恩赐。”他高雅的情操就像这样。先生在古文方面创作不多,但只要有作品,就一定符合古人创作的规矩,而他尤其擅长表达修禅得到喜悦的文字。 方法指导: 因文定义法 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讲义 文言实词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讲义文言实词 “七法”巧解文言实词 方法一: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2015·高考江苏卷)呜乎!其志亦大矣。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要必申其意申:施展 正误:错误。 推导方法总结:可用代入推断法,将题中的解释放在原文的语境中推断是否正确。“申”解释为“施展”,放到语境中不通,这里应该是“说明、表明”的意思,前文说他议论事情对错时不屈从权贵,“要必申其意”的意思是“一定要表明他的意思”。 参考译文: 唉,他的志向远大啊!然而他与人相处不随便附和,议论事情是非分明,遇到有权有势的人也不稍稍屈服,一定要表明他的意思,因此也不肯轻易运用他所拥有的(知识),别人也很少能了解他。欧阳发去世了,眉山苏轼为他哭泣,认为欧阳发得到了文忠公的学问,是和汉代伯喈、晋代茂先一样的人。 方法指导: 代入推断法 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疏通文意,解释正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解释,反之即为错误解释。

方法二: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2015·高考安徽卷)“闻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其雅操如此。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必合古人矩度矩度:气度 正误:错误。 推导方法总结:运用因文定义法。“矩度”的意思是“规矩,法则”,“合矩度”即符合规矩,从上下文看这里是说先生作文规范,而不是说他有气度,故错误。 参考译文: “听说宋仲温写的《兰亭十三跋》在松江府亭被临摹了,赵子昂写的《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如果您能够各惠赠一篇给我,我要感谢您的恩赐。”他高雅的情操就像这样。先生在古文方面创作不多,但只要有作品,就一定符合古人创作的规矩,而他尤其擅长表达修禅得到喜悦的文字。 方法指导: 因文定义法 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 方法三: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高中语文文言实词120个全汇总

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7.衣食所安(养生) 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通“薆”。隐蔽,躲藏) 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 3.焉用亡邻以陪郑(通“倍”,增加) 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 (《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说:“凡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即用兵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兵力十倍于敌时就包围它,五倍于敌时就进攻它,两倍于敌时就分化它,以造成绝对优势,然后将其各个击灭。和敌人势均力敌时有战胜敌人的能力,数量少于敌人时有骚挠(“逃”为“挑”之借字,训为“挠”)敌人的能力,力量弱于敌人时有避开敌人的能力。) 被 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助词) 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 本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 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 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 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语文)高三复习专题——文言文实词推断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实词推断 一、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方法及练习 (一)字形推断法 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如:“理”,从玉(左偏旁写作王),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韩非子》)中的“理”字的意思是“治玉、雕琢”。“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宀”与房舍有关,“阝”与地名有关,“求”与毛皮有关,“言”与说话有关,“隹(zhuī)”与鸟雀有关,“尸”与身体关,“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歹”与死亡有关,“月”与肉有关,“页”与首有关,“自”关鼻,“目”关眼,“攴(pū)”与敲击有关。 例1、可以独飨(xiǎng)白粲(càn)。 飨,右边是“食”,大概是“食用,享受”。粲,下边是“米”,大概是米一类的东西。例2、王怒曰:“劓(yì)之”。劓:割掉鼻子。 例3、家人瞷(jiàn)见者,悉惊愕。“瞷”可根据字形,推断为形声字。与“看”有关,眼睛透过门缝看东西,意思是“窥见”。 【推断练习】 (1)刑天舞干戚戚______________ (2)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舶舳______________ (3)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磴______________ (4)径造庐访成造______________ (5)丰则贵籴,歉则贱粜籴______________,粜______________ (6)臣父母春秋高,冀得一归觐(jìn) 觐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形旁为戈,意思为一种兵器(斧子)。(2)形旁为舟,意思为大船。 (3)形旁为石,意思为石阶。(4)形旁为走,意思为到。 (5)上入下米,意思为买入粮食。上出下米,为卖出粮食。 (6)觐从形旁“见”上,猜出与“见”有关,可以解释为“拜见” (二)字音推断法 古代汉语中,语音和语义有一定的关系,在本义或引申义解释不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运用通假字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从而释出符合语境的意思。 【推断练习】 (1)进住夏口。(《赤壁之战》)住______________ (2)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论》)倍______________ (3)昌宗从旁趣说,使速言。趣______________ (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景__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300个常见文言实词归纳总结

高考语文300 个常见文言实词整理 高中文言文160 个实词 哀爱安按案拔白败拜报暴备被倍悲北背奔本彼逼辟蔽毕便遍表并伯薄泊博步裁苍操草策曾差尝长超朝陈称诚出除辞驰冲传垂次刺促错处达殆怠旦独笃度断夺发法反放非分奉服伏复盖苟鼓固寡国过恨厚患或疾即既将解结矜竟景就绝堪克困怜弥靡莫逆能内迫期奇迁劝却如若稍色甚审识适是书数疏率私遂涕图徒王望微闻恶悉系相谢幸延阳要宜狱再造贼振直志治置诸族左 初中文言文140 个实词 昂傲包比鄙兵病察彻乘从当道得定伐犯方负赋更故顾观归好号还会惠及极济计加假间简见节竭尽进居举具俱聚决类临虑论漫灭明名命谋难平戚启强请穷求取去全任入塞善少舍涉生胜师施实食使释恃属说顺素汤通痛退亡为务徙狭鲜向效信行形兴修徐许寻业遗贻夷异易诣益阴引盈余逾缘远云责章知止致质众专周走足卒作坐 300 个文言实词整理 1.哀 ①悲哀,哀悼 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晋崤之战》) ②慨叹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宫赋》)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前赤壁赋》) ③同情,怜悯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④悲伤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⑤(声音)凄清尖利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并序)》 2.爱 ①给人好处、恩惠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其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②喜欢,爱好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过秦论》) ③爱惜,顾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 ④舍不得,吝惜 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新序>二则》)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指南录〉后序》)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 ⑤关心,爱护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文言文实词专题复习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专题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 2.提高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并灵活运用 三、教学课时:3课时 第1、2课时 一、考点阐释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考试大纲》保留内容。我们要注意两点隐含信息: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范围,关键是理解教材中150个左右的实词;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的条件。综合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要求,既是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态,又是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文言文的复习备考中,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然而,文言文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就不是仅仅靠积累就能解决问题的了,还必须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方法,以便灵活运用,形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 二、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法 (一)字形推断法 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如:“理”,从玉(左偏旁写作王),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韩非子》)中的“理”字的意思是“治玉、雕琢”。 “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宀”与房舍有关;“阝”与地名有关;“求”与毛皮有关;“言”与说话有关;“隹(zhuī) ”与鸟雀有关;“尸”与身体关;“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歹”与死亡有关;“月”与肉有关;“页”与首有关;“自”关鼻,“目”关眼。“攴(pū) ”与敲击有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