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

第二章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

第二章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
第二章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

第一节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灵宝市第一初级中学物理组撰稿人:杨新峰审验人:杨亚梅

预习提示: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在实际应用中,比米大的单位有 ,比米小的单位有、、、、等。

2.测量结果由数值和组成,其中数值又包括准确值和 .

3.单位换算:

(1)12m= km (2)106um= m (3)21mm= cm (4)1nm= m

4.给下列测量结果补上合适的单位.

(1)一枝新铅笔长度为0.175 ;

(2)一枚壹角硬币的厚度为2.4 ;

(3)圆珠笔芯的直径为3.0 ;

(4)张明同学身高为16.7 .

5.张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得教室的长度为7.645米,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记录结果的准确值是 ,估计值是 .

6.任何物体都要占一定的立体空间.对于外形规则的物体,可用测量,然后通过计算得出体积; 对于外形不规则的物体可用或间接测量它的体积.

7. 叫误差。

8.引起误差的原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等。

9.误差和错误不同,误差是_______避免的,可以通过的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来减小,但错误是_______避免的。10.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固体,要用特殊的方法间接测量它们的体积。如测量不规则形状且不溶于水的物体的体积,可借助于水,用法间接测量出此物体的体积。

11.在国际单位制中,体积的单位为,实际应用中还有、、和等。1L=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基本尺度.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米和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等之间的换算关系,并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常用的长度单位形成具体观念;体积的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的换算关系.

知道长度测量的常用工具,会恰当选择和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测量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会正确使用量筒(杯)测量液体的体积和不规则固体体积.

3.初步了解测量有误差,知道误差与错误不同,知道减少人为因素造成误差的方法.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大致估测物体的长度;能根据日常经念或物品大致估测物体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

1.体验和感悟我们在日常生活,科学技术中经常要知道物体的尺度,要知道物体的尺度必须进行测量,测量时必须要有统一的测量标准,恰当的测量工具和正确的测量方法,体验刻度尺使用时的方法,视线的看法,读数的方法,记录的方法;量筒(杯)的读数方法.2.通过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不同国家和地区长度单位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获得对国际单位的初步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长度,体积的测量过程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2.通过对测量误差的认识及科学窗等栏目的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长度,质量,体积,密度的测量实践探究活动的热情.

通过长度和体积的测量,密切联系实际,渗透物理教学应“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重点难点: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教学仪器:

演示仪器:直尺、三角尺、皮尺、钢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量筒、量杯、烧杯、水学生实验;毫米刻度尺、三角板(2)、纸条、棉线、大头针、长铁块、圆柱体、圆纽扣、金属丝、量筒、烧杯、水

教学方法:错误尝试法,让学生暴露问题,引起重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宇宙万物,大到银河系,小到原子、分子都有一定的尺度,都要占据一定的空间.我们这两节课来研究一下物体的长度和体积.

二、进行新课:上节课我们布置了作业:收集不同国家和地区长度单位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过程,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很全面,设计的板报内容很丰富.下面请大家谈一谈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你都有什么体会?

(学生回答时教师要在黑板上做简要记录,既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又可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长度的国际单位及符号、常用单位及符号以及单位间的换算这部分知识学生比较熟悉,教师可以用提问或直接给出的方式授课.

做例一

教师先用准备好的物体演示一下1米、1分米、1毫米的大小,后提问生活中有那些物体的长度是1米、1分米、1毫米?(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学生正确的回答.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长度单位的具体概念))

做例二

利用课件《自然世界的空间尺度》和书上的蛇形图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基本尺度.

提问:是不是物质世界的最大尺度就是1027m,最小尺度就是10-15m?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常用的刻度尺有以下几种.演示各种直尺、三角尺、皮尺、钢卷尺、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等.介绍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可以测量的更准确一些.请一名反应较快、比较大度而又不够踏实同学到讲台前用厚木尺测量一下仪器盒的长度,让其他同学注意观察,讲出这名同学做的好的地方及不足之处,并说明原因.

(希望能将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讨论充分,如果有学生讲不到的地方,教师用尽力引导,不要急于说出答案.教师在黑板上记录结论.讨论要包含以下要点:)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1、观察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前必须观察.应观察:

*零刻度线的位置(以及零刻线是否磨损)

*刻度尺的量程

*刻度尺的最小分度

2、正确使用刻度尺

放法:放正紧靠:刻度尺的零刻线(或整刻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紧靠被

测物体,不要歪斜.(若零刻线模糊不清呢?)

看法:视线正对:读数时正对被测物体末端所对的刻度线.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读法:注意估读:读数时读出准确值后再估计一位,数值包括准确值加估计值

记法:带好单位:记录数值必须注明单位.

多次测量求出平均值

注意以下几点:

不估读、多估读、不带单位

最后请做演示的同学总结刻度尺使用的注意要点,教师要对这名同学给予适当的肯定.请两名同学分别用与刚才那名同学相同的尺子测同一个仪器盒的长度,写在黑板上.提问;三名同学的操作都是正确的,为什么结果会不完全一样?

小组讨论:我们怎样才能测到一个物体真正的长度?

介绍误差的概念、产生误差的原因、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讨论减小误差的方法

可以直接介绍体积的单位及符号、单位间的换算.体积的测量方法中对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说一下即可.液体体积的测量可以让学生自学,在请一名同学演示一下.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的测量建议先讨论,再演示.

学生活动设计

交流心得(能够回答出过去的标准不准确,各国或地区标准不统一不便于交流,所以应该有一个国际上统一的标准即可

回答问题并记忆

思考、建立长度单位的具体概念

了解物质世界的基本尺度

回答: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没有尽头的.

一人演示,全班观察,共同思考、讨论,在交流中得到刻度尺的正

确使用方法

思考、讨论(能够答出估读的数值因人而异即可)

讨论得到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理解、记忆、自学、观察

三、当堂检测:

1.1m3=___dm3 1dm3=___cm3 1cm3=___mm3 1L=___mL

1L=___dm31mL=___cm3

2.15L=______cm3 300cm3=_______m3 20mL=____L

3.如图所示甲的量筒的量程是(),

最小刻度是(),量筒中某种液体的体

积是(),乙图中的量筒中的水银

的体积是()

4.如图所示为观察量筒读数时的四种方法,

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四、课堂小结

对照板书总结一下本节的的主要内容,提醒同学课下复习,下节课到实验室做实验五、板书设计一、物质的几何尺度

二、长度的测量

1.什么是长度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最小刻度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课本P27

3.误差:

(1)误差概念.

(2)产生误差的原因和及解决办法:

(3)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三、体积(V)及其测量:

1.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

2.单位及换算:课本P28

1 m3 = 1000 dm3 = 106 cm3

3.体积的测量方法:课本P28

课后作业 1.课本P28(1、3);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提问长度和体积的测量工具.

二、进行长度测量的实验

1.提出实验内容,分组讨论实验方法及细节

进行实验

提出实验内容:

(1).测铁块的长与宽 (2).测纽扣直径 (3).测圆柱体周长 (4).测金属丝直径

组织讨论:

如何测量更准确

如何记录数据

2.绘制表格,标出单位

进行实验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并及时给予指导

分组讨论

得到以下结论即可;

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从刻度尺的不同部位开始测量

设计表格

三、进行体积测量的实验

1.提出实验内容,分组讨论实验方法及细节

2.进行实验

提出实验内容:

测铁块的体积

测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

组织讨论:

1.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

2.如何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并及时给予指导

分组讨论

进行实验

巩固练习:

1.用同一把刻度尺对一木块的长度测了五次,分别为1

2.82cm,12.73cm,12.81cm ,12.83cm,12.81cm,其中错误的是哪一个?木块的长度是多少?

2.(1)图物体的长度是___,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

(2)图物体的长度是____,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

3.如图所示甲的量筒的量程是(),最小刻度是(),量筒中某种液体的体积是(),乙图中的量筒中的水银的体积是()

课后作业:基础训练一、二

教学反馈:

第一节的板书只是一个提纲,只对书中没有提到的几条内容做了记录,这主要是为了提高课本的利用率、促使学生充分利用资源,同时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节课的实验做了扩充,目的是让学生既有理论上的认识,又有实践的过程,更好的掌握测量方法,也为以后密度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二节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

灵宝市第一初级中学物理组撰稿人:杨亚梅审核人:杨新峰教学课题: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和换算。

2.①会调节天平平衡;②会使用游码;③会正确使用天平称质量;④培养学生将学到的物理知识及技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①继续学习"从现象出发,经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②继续学习运用"关键词归纳法"归纳文段要点;③初步学习"实验探索法"发现事物内部规律的学习方法。(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质量初步概念的引出过程中渗透"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②在实验过程中渗透"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知识与技能

教学重点:1.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现象归纳法、练习法、实验探索法、关键词归纳法。

课时安排:2

教学过程:

自学提示:学生自主预习独立完成。

(一)、物体的质量

1.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是由_____组成的。

2._________叫做质量。符号为__。

3.物体的质量与___、___、______的变化无关。

(二)、物体质量的单位

1.要比较物体的质量的大小,首先要确定质量的______。

2.在国际单位中,质量的单位是_______,用符号______表示。此外还有哪些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千克是怎样规定的?

(三)、1.我们常用的质量测量仪器有_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的质量的测量工具是_____。

3.说出托盘天平的构造。

4.在使用天平前应首先观察___、___ 。

5.托盘天平的调节方法是什么?

6.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7.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是什么?质量测量

预习测评(小组合作交流、教师重点点拨)

1.下列方法中能是铁块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A对铁块加热,使铁块变成铁水

B 把铁快拿到月球上

C把铁块压成铁片 D 把铁块切割去一块

2.一塑料袋冰块全部熔化成水后,体积明显变小,而质量:

A变大 B变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3.你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什么?符号是什么?

4.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哪些?

5.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何?

6.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____ 。比它大的单位____,比它小的单位____和___。

7.单位换算:1kg=______t=_____mg

280g= ____kg 560mg=_______kg

8.在下列数字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_____

(2)一头大象的质量约为6____

(3)一张纪念邮票的质量约为50_____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是:

(1)把天平放在___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_____处。

(2)调节横梁右段的_____,是指针指在的_____处,这时横梁平衡。

(3)把被测物体放在___盘里,用___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____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

(4)此时,天平盘中砝码的_____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____,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9.测量一物体质量,当天平平衡后,如图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是 .

讨论与交流:

1.如何测一杯水的量?

2.如何测一张纸的质量?

板书设计:

1.质量--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2.单位:

(1)通用单位:千克--kg

(2)常用单位:吨--1t=______kg

克--1g=______kg

毫克--1mg=___kg

3.测量:

(1)工具: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2)托盘天平的使用:

①方法:天平平台放,游码零刻线;平衡螺母调,指针中线指;左物右码放,砝码游码和。

②注意事项:称量、镊子、干燥、清洁

作业布置:

基训1、2、3。

第二课时: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过程:

1.导学生进行分组

2.让学生回忆托盘天平的构造,并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回忆托盘天平的调节方法,并指导学生练习调节。(重点点拨物体和砝码的放法和天平平衡的标志以及所测物体质量的读数。)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是:

(1)把天平放在___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_____处。

(2)调节横梁右段的_____,是指针指在 的_____处,这时横梁平衡。

(3)把被测物体放在___盘里,用___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____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 。

(4)此时,天平盘中砝码的_____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____,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1.指导学生练习使用托盘天平测量铜、铁、铝圆柱体的质量。 2.学生相互交流测量结果 3.交流与讨论:

(1)如何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2)如何测量液体的质量,并思考:在测量过程中,先测量空烧杯的质量,再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求出水的质量;先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倒出水后再测量空烧杯的质量,求出水的质量,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反馈测评:

1.一只铅球,经历了下列哪些处理方法,可使它的质量发生变化 ( ) A .放在太阳光下暴晒 B .带到月球上

C .将铅球锉成正方体铅块

D .把它熔化成液态铅

2.用天平称一粒米的质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 ) A.把一粒米放在天平里仔细测量

B.把一粒米放在一杯子中,称出其总质量,再减去杯子的质量 C.把一粒米放在天平盘里,反复测量再求平均值 D.先测一百粒米的质量,再通过计算求得 3.人们到商店去买鱼、肉、米、,售货员要称量的是物体的 . 4.学校实验室常用的质量测量仪器为 . 5.某人去商店买2500个小钉子,售货员说小钉子不能按个数卖,只能用秤称.于是他买回0.5 千克的小钉子.他很想知道自己买的小钉子够不够2500个,你能想办法帮他用天平“称出”小钉子的个数吗?请写出你的方法.

6.用天平和烧杯测量盐水质量,若天平平衡时烧杯的质量如图(甲)所示,烧杯和盐水总质量如图(乙)所示.请你根据图填表.

作业布置:基训4、5、6.

图5

(甲)

(乙)

5克

20克 5克

20克

20克

第三节: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

1、

《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1

灵宝市一中物理组杜亚平杜晓龙

2007.8

探究----物质的密度

灵宝市一中物理组撰写人杜亚平审核人杜晓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了解常见物体的密度大小。知道水的密度大小。初步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方法,认识到某中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3.情感态度目标:用实验探究引起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直觉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密度是物质本身特性的讨论,对生活中有关密度的知识或现象产生关注。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重点:密度概念的理解。

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关键点: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点。

教学方法

1.由于本节是概念教学,物理概念的建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避免密度把密度概念直接灌输和强加给学生,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心理学原理,在密度概念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形象化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教师仅仅是学生概念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为此,本节课采用“科学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2.由于本节属于概念教学,学生由于日常生活的经验积累了一些与质量、体积有关的感性认识,但由于初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其中有些经验的形成是片面或错误的,这会干扰正确概念的形成。因此,要教学中要注意设法排除前概念(即思维惯性)的干扰,本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

3.学法指导:指导学生会利用比较、类比以及“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正确建立密度的概念。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列举同种物质的物体之间质量大小的比较,如一根铁钉和一个铁块,比较其质量大小,依据是什么?列举不同种物质的物体之间的质量比较,取一个大木块和一个小铁块,比较其质量大小,如何比?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是不相等的。从而导入新课课题“探究物质的密度”。

[二]预习提示:

仔细观察情景,概述物理规律是新大纲要求的一种能力,同学们平时必须注意这种能力的培养。现请同学们观察课本2----16图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己观察并简述自己的发现。

[三]新课教学

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2.猜想与假设

鼓励学生对上面的讨论进行大胆的猜想与假设,学生的猜想是多种多样的,千奇百怪的,有些甚至是离谱的,教师要充分给予肯定,并进行适当引导,得出有用的结论。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为了研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设计的思路如下:

⑴选择研究对象:取木块、铁块作为研究对象;

⑵选择器材:实验中应该选择哪些测量工具;

⑶实验过程安排:实验的步骤有哪些?要收集哪些证据?怎样收集?

⑷实验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物质的种类、质量多少、体积大小三个因素。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用不同大小的木块、铁块进行实验。将实验数据,通过处理,填写在课本的表中。(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发现实验中的问题并进行适当的点拨)

5.分析与论证

师:通过实验,是否验证了你的猜想?通过分析数据,你还有哪些收获?请各小组派代表将本组的探究结果全班交流。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得出:木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木块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就增大几倍,即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铁块也存在同样的结果。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发现:木块和铁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由于学生不容易想到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就是单位体积的质量,教师可以适时补充: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等于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从而让学生真正体验和发现: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确实不同,这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从而得出物理量“密度”的概念:物理学中,将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师生一起归纳出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的来源、读、写及表达的物理意义。

对密度公式与密度单位的理解

1.让学生利用密度表查出以下物质的密度并说出它的物理意义:水、冰、水银、铜、铁、铝、空气、氢气

2.比较这些物质的密度值,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如下:

①.密度是物质本身的特性,与质量、体积和形状无关,

②.同种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如冰和水的密度不同。

问题:

①.一桶水和一滴水哪个密度大?

②.将铁块压成铁饼,铁的密度变大还是变小?

密度知识的应用。

密度的公式属于本节的重点,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公式,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公式变形。根据公式变形,结合课本例题,引导学生利用密度公式进行密度的计算。要让学生认识到利用密度公式可以计算物质密度的大小。可以让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教师要引导其他学生对黑板上板演的例题,进行评价,从而归纳密度计算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正确选择公式,书写格式规范;二是单位换算正确,计算结果准确。

[四]自主归纳,评价小结

引导学生进行本课知识的归纳,反思和回顾本课学到了什么。在知识归纳基础上,进行学法小结,总结出本课利用了比较、“比值”定义的方法研究物理概念。

[五]当堂检测

一.填充题

1.某液体的质量是110克,体积是100厘米3,它的密度是______克/厘米3,等于______千克/米3.

2.两个物体质量之比为4∶1,体积之比为2∶3,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______.

3.铁、铜、铅三种金属分别制成质量相等的立方体,其体积最大的为______,如分别制成体积相等的立方体,则质量最大的为______(已知ρ铁<ρ铜<ρ铅=.

二.选择题

1.气体是很易被压缩的,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它的体积被压缩后,它的密度 [ ]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不确定

2.甲、乙两个同种金属制成的金属实心球,甲球体积是乙球体积的4倍,那么甲球的质量是乙球质量的 [ ]

A.4倍 B.1/4 C.缺少条件,无法判断

三.计算题

能装500克水的瓶子,能够装某种液体400克,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六]作业布置基础练习1---5题

[七] 板书设计

三.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

1.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

鉴别物质

2.密度的应用计算物体的质量

计算物体的体积

第四节新材料及其应用

灵宝市第一初级中学物理组撰稿人:杨亚梅审核人:杨新峰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的安排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时代科技发展的脉搏,形成并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初步认识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力争将来能在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上做贡献,有对国家和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于知识方面不做具体的要求.教材上所涉及到的知识也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对新材料的认识还给同学和老师留了很广阔的空间,搜集资料的过程和同学们交流的过程是本节课的关键.在内容的实施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活动过程的监控就显得非常重要,及时发现学生准备过程中的问题,既保证了交流活动的顺利进行,也在过程培养了学生有计划完成调查研究的科学素养.教师在这节课中重点突出了引导者的角色和参与者的角色.

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纳米材料、“绿色能源”和记忆合金等新材料在现代科技、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了解其它新材料的有关应用,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利用不同的渠道收集信息,体验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尝试一种新的学习方法.

通过研究小组交流调查、研究结果,了解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和未来发展前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新材料的应用,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发展.通过学习新材料的有关知识,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乐于参加调查、收集资料等社会实践活动的品质.在合作中培养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对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的指导

教学难点:对学生整理信息、加工信息的指导以及交流过程的指导

教学方式: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

课前准备: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查询有关资料

提出问题:提前两周向学生提供如下的调查研究的问题,要求学生完成调查报告.问题如下:1.纳米技术、

2.记忆合金、

3.单晶硅、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

4.钕铁硼材料;液晶材料;

5.防弹衣、贫铀弹、不锈钢;

6.高温超导陶瓷、航天飞机、宇航服、合成材料、稀土材料;

7.交通标志和反光涂料、光导纤维、光缆

以下此表格可作为参考,但又不拘一格,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新材料

分工合作:

由于内容太多,对所有的同学来说,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所有的以上涉及的材料都查找清楚,为避免学生在自由组合过程中将一些比较内向的同学遗漏,采取按教室里的座位分成6组可7组,由学生自己选出组长,每组认领课题可以是上面的问题,也可以是与新材料有关的其李课题.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图书馆、音像、报刊杂志等各种渠道收集与研究问题有关的资料.选出全班总活动的主持人.

教学过程:

在课堂上每组派一名代表向同学汇报.可以借助幻灯片等软件的方式汇报,可以用实物演示,可以演讲.每组成员汇报完毕,下面的同学可以提问、质疑.

评价的标准:评价可有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两种方式.可以设单项评奖,也可综合评奖.或以学生选票的方式评出以下几种奖项.例如:材料最详实的,讲解最深入浅出的(能让同学听懂的),讲解最清楚的……

交流、学习

学生做主持,各组选派代表汇报本组的调查情况.最后教师对整个活动做简要概括.

资料的内容见媒体素材.

为了更充分地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特设置以下表格,使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表格如

参考资料

太阳能的利用

人类生存和发展基本上依赖于太阳能,地球上除了核能以外,其他各种形式的能源,包括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能、生物质能(柴草、树木等)、风能、水力能、潮汐能和海洋能等都起源于太阳能.地球表面上每年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大约是目前人类全年所消耗能量的1—2万倍.太阳能起源于太阳内部物质在高温、高压状态下的聚变反应.据推算,太阳这个巨型聚变反应球还可能维持100亿年以上.地球上常规能源的储量被大量开发而迅速减少,促使人们更加重视太阳能的利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各国政府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始有计划有组织进行太阳能利用的研究工作,目前,很多方面已经得到实际应用并且已经形成产业,不仅且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太阳能的优越性还在于它不需要开采和运输,干净清洁,不会造成污染.太阳能必将逐步取代常规能源,同核能一起成为未来人类社会两大主要能源.

我国的太阳能利用起步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主要是光热、光电转换方面的利用.在光热转换方面,全国拥有太阳灶十几万台,居世界第一位,转换器的性能和使用效果居发展中国家前列.热水器超过了150万平方米,被动式太阳房已建成上千幢.在光电转换方面,

近年来主攻方向是研制各种太阳能电池,通过自身开发和引进生产线,目前已开成(3.5~4.0)兆瓦的生产能力,转换效率达到10%.

纳米塑料

所谓“纳米塑料”是指无机填充物以纳米尺寸分散在有机聚合物基体中形成的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在纳米复合材料中,分散相的尺寸至少在一维方向小于100nm.由于分散性的纳米尺寸效应、大比表面积和强界面结合,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一般工程塑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因此是一种全新的高技术新材料.具有广阔的商业开发和应用前景.

经济实用的制备工艺

纳米塑料中用作纳米无机相材料的蒙脱土(MMT),是我国丰产的一类天然粘土矿物,是一种层状硅酸盐.其结构片层是纳米尺度的,包含有三个亚层,在两个硅氧四面体亚层中间夹含一个铝氧八面体亚层.亚层之问通过共用氧原子以共价键连接、结合极为牢固.整个结构片层约厚1nm,长宽约100nm,由于铝氧八面体亚层中的部分铝原子被低价原子取代,片层带有负电荷.过剩的负电荷靠游离于层间的Na、Ca和Mg等阳离子平衡,因此容易与烷基季铵盐或其它有机阳离子进行离子交换反应生成有机化蒙脱土,交换后的蒙税土成亲油性,并且层间的距离增大.有机蒙脱土能进一步与单体或聚合物熔体反应,在单体聚合或聚合物熔体混合的过程中剥离为纳米尺度的结构片层,均匀分散到聚合物基体中,从而形成纳米塑料.这种插层复合技术是基于在传统工艺基础上的技术革新,不需要新的高昂设备投资,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环境友好,特别适合于聚合物改性,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可以根据要求提供多种规格的纳米土和设计、制造纳米塑料生产线.

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

高强度和耐热性

插层复合技术能够实现有机物基体与天机物分散相在纳米尺度上的复合,所得的纳米塑料能够将无机物的刚性、尺寸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与聚合物的韧性、可加工性及介电性完美地结合起来.纳米塑料中含蒙脱土量较少,一般在10wt.%以下,通常仅3-5wt.但其刚性、强度、耐热性等性能与常规玻纤或矿物填充增强复合材料(填充量30wt.%左右甚至更高)相当,因而纳米塑料的比重较低,比强度和比模量高而又不损失其抗冲击强度.能够有效地降低制品重量.方便运输.同时,由于纳米粒子尺寸小于可见光波长,纳米塑料具有高的光泽和良好的透明度.高阻隔及自熄灭性

纳米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在医学上该技术也开始崭露头脚.研究人员发现,生物体内的RNA 蛋白质复合体,其线度在15~20nm之间,并且生物体内的多种病毒,也是纳米粒子.10nm以下的粒子比血液中的红血球还要小,因而可以在血管中自由流动.如果将超微粒子注入到血液中,输送到人体的各个部位,作为监测和诊断疾病的手段.科研人员已经成功利用纳米SiO2微粒进行了细胞分离,用金的纳米粒子进行定位病变治疗,以减少副作用等.另外,利用纳米颗粒作为载体的病毒诱导物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现在已用于临床动物实验,估计不久的将来即可服务于人类.

研究纳米技术在生命医学上的应用,可以在纳米尺度上了解生物大分子的精细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获取生命信息.科学家们设想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分子机器人,在血液中循环,对身体各部位进行检测、诊断,并实施特殊治疗,疏通脑血管中的血栓,清除心脏动脉脂肪沉积物,甚至可以用其吞噬病毒,杀死癌细胞.这样,在不久的将来,被视为当今疑难病症的爱滋病、高血压、癌症等都将迎刃而解,从而将使医学研究发生一次革命.

纳米技术在陶瓷领域方面的应用

陶瓷材料作为材料的三大支柱之一,在日常生活及工业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传统陶瓷材料质地较脆,韧性、强度较差,因而使其应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随着纳米技术

的广泛应用,纳米陶瓷随之产生,希望以此来克服陶瓷材料的脆性,使陶瓷具有像金属一样的柔韧性和可加工性.英国材料学家Cahn指出纳米陶瓷是解决陶瓷脆性的战略途径.所谓纳米陶瓷,是指显微结构中的物相具有纳米级尺度的陶瓷材料,也就是说晶粒尺寸、晶界宽度、第二相分布、缺陷尺寸等都是在纳米量级的水平上.要制备纳米陶瓷,这就需要解决:粉体尺寸形貌和粒径分布的控制,团聚体的控制和分散.块体形态、缺陷、粗糙度以及成分的控制.

Gleiter指出,如果多晶陶瓷是由大小为几个纳米的晶粒组成,则能够在低温下变为延性的,能够发生100%的范性形变.并且发现,纳米TiO2陶瓷材料在室温下具有优良的韧性,在180℃经受弯曲而不产生裂纹.许多专家认为,如能解决单相纳米陶瓷的烧结过程中抑制晶粒长大的技术问题,从而控制陶瓷晶粒尺寸在50nm以下的纳米陶瓷,则它将具有的高硬度、高韧性、低温超塑性、易加工等传统陶瓷无与伦比的优点.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在纳米陶瓷的制备方面起步较早,他们研究发现,纳米3Y-TZP陶瓷(100nm左右)在经室温循环拉伸试验后,在纳米3Y-TZP样品的断口区域发生了局部超塑性形变,形变量高达380%,并从断口侧面观察到了大量通常出现在金属断口的滑移线.Tatsuki等人对制得的Al2O3-SiC纳米复相陶瓷进行拉伸蠕变实验,结果发现伴随晶界的滑移,Al2O3晶界处的纳米SiC粒子发生旋转并嵌入Al2O3晶粒之中,从而增强了晶界滑动的阻力,也即提高了Al2O3-SiC纳米复相陶瓷的蠕变能力.

虽然纳米陶瓷还有许多关键技术需要解决,但其优良的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抗弯强度、断裂韧性,使其在切削刀具、轴承、汽车发动机部件等诸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并在许多超高温、强腐蚀等苛刻的环境下起着其他材料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纳米材料的特性

1 纳米材料的表面效应

纳米材料的表面效应是指纳米粒子的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粒径的变小而急剧增大后所引起的性质上的变化.粒径在10nm以下,将迅速增加表面原子的比例.当粒径降到1nm时,表面原子数比例达到约90%以上,原子几乎全部集中到纳米粒子的表面.由于纳米粒子表面原子数增多,表面原子配位数不足和高的表面能,使这些原子易与其它原子相结合而稳定下来,故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

2 纳米材料的体积效应

由于纳米粒子体积极小,所包含的原子数很少,相应的质量极小.因此,许多现象就不能用通常有无限个原子的块状物质的性质加以说明,这种特殊的现象通常称之为体积效应.其中有名的久保理论就是体积效应的典型例子.久保理论是针对金属纳米粒子费米面附近电子能级状态分布而提出的.久保把金属纳米粒子靠近费米面附近的电子状态看作是受尺寸限制的简并电子态,并进一步假设它们的能级为准粒子态的不连续能级,并认为相邻电子能级间距δ和金属纳米粒子的直径d的关系为:

δ=4EF/3N ∞V-1 ∞1/d3

其中N为一个金属纳米粒子的总导电电子数,V为纳米粒子的体积;EF为费米能级

随着纳米粒子的直径减小,能级间隔增大,电子移动困难,电阻率增大,从而使能隙变宽,金属导体将变为绝缘体.

3 纳米材料的量子尺寸效应

当纳米粒子的尺寸下降到某一值时,金属粒子费米面附近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并且纳米半导体微粒存在不连续的最高被占据的分子轨道能级和最低未被占据的分子轨道能级,使得能隙变宽的现象,被称为纳米材料的量子尺寸效应.在纳米粒子中处于分立的量子化能级中的电子的波动性带来了纳米粒子的一系列特殊性质,如高的光学非线性,特异的催化和光催化性质等.当纳米粒子的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与磁场穿透深度相当或更小时,晶体周期性边界条件将被破坏,非晶态纳米微粒的颗粒表面层附近的原子密度减小,

导致声、光、电、磁、热力学等特性出现异常.如光吸收显著增加,超导相向正常相转变,金属熔点降低,增强微波吸收等.利用等离子共振频移随颗粒尺寸变化的性质,可以改变颗粒尺寸,控制吸收边的位移,制造具有一定频宽的微波吸收纳米材料,用于电磁波屏蔽、隐型飞机等.由于纳米粒子细化,晶界数量大幅度的增加,可使材料的强度、韧性和超塑性大为提高.其结构颗粒对光,机械应力和电的反应完全不同于微米或毫米级的结构颗粒,使得纳米材料在宏观上显示出许多奇妙的特性,例如:纳米相铜强度比普通铜高5倍;纳米相陶瓷是摔不碎的,这与大颗粒组成的普通陶瓷完全不一样.纳米材料从根本上改变了材料的结构,可望得到诸如高强度金属和合金、塑性陶瓷、金属间化合物以及性能特异的原子规模复合材料等新一代材料,为克服材料科学研究领域中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开拓了新的途径.

载人航天与太空碎片

太空碎片是指人类的太空活动过程中遗留在太空的废弃物.从航天飞机的飞行实践和国际空间站为时不长的飞行记录来看,太空碎片的问题已经不容忽视了,特别是载人航天,随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突破,长期的载人航天势在必行,太空碎片的防护研究也应及早进行.太空碎片对所有的航天器都有破坏作用,载人航天器更需要防护,原因如下:

“人”是最宝贵的,也是最脆弱的

载人航天器的最大特点就是有“人”,而“人”是最宝贵的,也是最脆弱的,其价值是所有其他航天器所无法比拟的,它需要的环境条件也远远超过其他航天器,载人航天需要有更高的可靠性,这是无庸置疑的.如果说目前的太空碎片对一般航天器造成的威胁还能承受的话,对载人航天来说就已经是必须采取措施了.

载人航天器是大型航天器

因为宇航员必须带有生命保障系统,宇航员还需要有一定的活动空间,所以载人航天器的体积一般都比较大,现在航天飞机的尺度在数十米,空间站的尺度在数百米的量级.而我们知道太空碎片造成的风险是与航天器的面积(尺度的平方)成正比的,面积越大,受太空碎片碰撞的概率也越大.

载人航天器是复杂和易损的

载人航天器除了要具备一般航天器所具备的功能以外,它还需要保证宇航员的生命和健康,为宇航员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因此载人航天器比一般的卫星更为复杂,需要采用更多的新技术,这不可避免地使它更容易受到损坏.

载人航天器有密封加压舱

在宇航员生活、居住的舱段里,需要为宇航员营造一个与地面相近的舒适的环境,必定要有一个大气环境,气压接近一个大气压.而太空碎片打在舱壁上造成的直接后果是穿孔,它将立即造成舱内大气迅速向外泄漏,直接威胁宇航员的生命安全.它比不充加压气体的航天器更容易受到太空碎片的损伤.

载人航天器需要及时抢修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在太空对航天器进行维修将越来越普遍,但往往需要较长的等候时间,这对一般的应用卫星来说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对载人航天器来说,一旦受到损伤就必须立即抢救,时间就是生命,给抢救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事后抢救的困难转嫁到事前防范工作的加强上,更需要周密细致的防范.

载人航天器在低高度上运行

为了避开地球辐射带对航天器的辐射效应,载人航天的轨道一般选择在低地球轨道上,虽然它不是太空碎片最密集的区域,但是太空碎片的密度仍然很大.而且由于大气的作用,所有轨道比它高的碎片最后都要通过它飞行的高度并最后陨落.最近在考虑减少太空碎片影响的措施时,

还有人提出工作任务完毕的航天器要“离轨”,方向之一就是将这些航天器的轨道降低到寿命较短的轨道上来,就是说将它们移到低高度轨道上来,这必然要增加低高度上的太空碎片密度,增加在这个轨道上运行的载人航天器的风险.

载人航天器将在太空长期飞行

空间站是今后载人航天的重要形式,它的特点是将在太空长时间运行,在轨道上运行的时间将在十余年到数十年之间.航天飞机每次飞行的时间虽然都不长,但多次反复使用的结果,一艘航天飞机总的飞行时间积累也将很长.而太空碎片的威胁是和运行时间成正比的,这也是载人航天更需要考虑太空碎片防护的重要原因.

太空碎片的研究工作是十分广泛的,与载人航天项目关系最密切,需要载人航天项目支持的有:

1、载人航天器运行轨道附近的太空碎片模式;

2、太空碎片模式必须能给出运行轨道.

(完整版)中考物理《物质的物理属性》练习题(含答案)

物质的物理属性 一、选择题 1.烧杯中盛有500g冰,加热后全部熔解成水,体积明显减小这说明冰熔解成水后的质量A.减小B.增大C.不变D.无法确定 2.在地球上用弹簧秤某物体的读数为98N,若在月球上用天平称量该物体时,其数据应为A.98kg B.10kg C.10N D.98N 3.四个一样大小等质量的空心小球,它们分别是铝、铜、铁和铅做成的,其空心部分的体积是() A.铝的最小B.铜的最小C.铁的最小D.铅的最小 4.某支蜡烛点燃一段时间后,还剩下半支,则下列正确的是() A.其质量减半,但密度未改变B.其密度减半,因为质量减半 C.质量和密度均减半了D.密度改变了,因为质量和体积都改变了 5.三个相同的杯子,分别装有100g的盐水、酒精和水,比较它们的液面,液面最高的是A.盐水B.酒精C.水D.无法判断 6.一间普通教室内空气的质量大约是(空气密度约为1.29kg/cm3)() A.3.0kg B.30kg C.300kg D.3000kg 7.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有水,把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铁块、铝块依次放在甲、乙、丙三个杯子中,水面恰好相平,原来装水最多的杯子是() A.甲杯B.乙杯C.丙杯D.原来装水一样多 8.在调好的托盘天平的左右两个托盘中,分别放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M和N,天平失去了平衡,指针向左偏,比较M与N的密度() A.ρM>ρN B.ρM=ρN C.ρM<ρN D.无法判断 9.甲、乙两个物体的密度之比是3:4,体积之比是4:5,则甲乙物体的质量之比是A.3:5 B.3:4 C.5:3 D.4:3 10.最多能装下1千克水的瓶子,也能装1千克的()(ρ水<ρ硫酸,ρ水>ρ酒精,ρ水>ρ汽 油) A.酒精B.汽油C.硫酸D.都可以装进去 11.人体的密度约等于水的密度,则一名中学生的体积最接近下列数值中的() A.0.005m3B.0.05m3C.0.5m3D.5m3 12.有甲、乙、丙三个铝球,其体积之比是1:2:3,下面说法正确的() A.它们的密度之比为1:2:3,质量之比是1:2:3 B.它们的密度之比为3:2:1,质量之比是3:2:1

2015年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比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比的认识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单元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尘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生活中的比、比的化简、比的应用。本单元教材编写力图体现以下特点: 提供多种情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课时:共 12 课时 第1课时生活中的比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的起始课。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

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由于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所以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设计了多个教学情境,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到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接背景和具体案例,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3、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 4、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觉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供丰富的实例,感受“比”的意义 (一)、实例1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可爱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出示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哪几张图片与图A比较像? 生:图B和图D与图A比较像。 师;哪谁能说说图C和图E为什么与图A不像呢? 生:图C变矮变胖了,图E变长变瘦了。 师:哪图B和图D为什么会像?它们之间有什么秘密?会和什么有关呢?下

八年级物理物质的物理属性练习题(有答案)

八年级物理物质的物理属性练习题(有答案) 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射箭运动员张娟娟获得女子个人金牌,打破了韩国运动员对该项目的垄断。她射箭用的弓上的弦,选用的材料具有良好的【】 A.弹性 B.导热性 C.磁性 D.导电性 2、食品包装中经常用到铝箔。铝材能制成铝箔是由于铝具有【】 A.良好的导热性 B.良好的延展性 C.较强的抗腐蚀性 D.较小的密度 3、某种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产生电信号,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 A.延展性 B.导电性 C.弹性 D.导热性 4、小明家安装自来水管时,将一根水管截成长短不同的两段,则这两段水管 A.质量相等 B.密度相等 C.重力相等 D.体积相等 5、铜常被用来制造导线,这主要是因为它具有【】 A.良好的导电性 B.良好的导热性 C.金属光泽 D.较高的硬度 6、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以密度作为所选材料的主要考虑因素,如:用密度较小的铝合金作为飞机外壳的主要材料等。下面属于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选材的是【】 A.用塑料做电源插座的外壳 B.用塑料泡沫做成表演场景中滚落的“石头” C.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 D.用橡胶做汽车轮胎 7、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标牌的中央刻度线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8、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 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C.往右盘增加砝码 D.往右盘减少砝码 9、下列选项是对质量和长度的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 B.一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m C.一块橡皮的质量约为10kg D.一直未用过的2B铅笔的长度约为15mm 10、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标牌的中央刻度线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知识点]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知识点]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 一、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1、长度的单位 2、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4、误差:是指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在 任何测量中都存在,误差的产生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有关,只能减小 不可避免。通常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而错误 是应该且可以避免的。 5、体积的单位 6、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要与 凹液面的底(凸液面的顶)相平。 二、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 1、质量: 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叫物体的质量,符号:。物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位置的变化无关。 2、质量的单位:

国际主单位是千克(g)其他单位有: 3、托盘天平的使用 调节方法: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镊子把标尺上的游码拨至左侧零位置,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横梁水平平衡 的标志是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上。 测量方法:将待测物体轻放在左盘中;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大小,由大到小,用镊子向右盘放砝码;用镊子拨动游码,使指针在中央 刻度线两侧摆的幅度基本相同,或者静止在中央刻线上;把右盘里 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相加,得到物体的质量。 砝码用毕必须放回盒内,不能用手捏砝码。 三、物质的密度 1、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量, 它反映了这种物质的一种特性。物质不同,其比值也不同。 2、密度: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 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密度的公式:=/v。密度的常用单位g/c3,g/c3单位大, 1g/c3=1.0×103g/3。 水的密度为1.0×103g/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 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4、应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也可以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物质的物理属性概念

1、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个基本________。 2、质量的单位:t Kg g mg 3、测质量的工具 生活中:台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托盘天平的使用 A 称量前:水平调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横梁平衡调节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称量时: 1、物放________盘,砝码放_______盘 2、加减________,移动________,使横梁平衡。(砝码应从______到______) 3、m物=m砝+m游(以____边为准) 4、使用完毕,游码回零,并把砝码回收。 5、砝码生锈,则测得值偏_________,砝码磨损,则测得值偏_________。 6、游码向右移,相当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码左移时,相当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游码没有放在零刻度线处就将天平横梁调节平衡,用这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所测得的值比真实值__________. 8、如物放右盘。砝码放左盘,则m物=_____________________ 9、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_______,与质量、体积_______。由__________决定。 密度公式__________________ 密度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g/cm3=_________________Kg/m3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量筒、量杯量筒的刻度特点___________ 量杯的刻度特点___________ 视线与液面:凹形液面的_____________,凸形液面的____________处相平。 11、测固体的密度 1、常规法: 1、先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m物 2、在量筒中加适时的水,记下V1 3、把固体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V2 4、则ρ=_________________ 备注:如固体能沉于水中,则用细线系住 如固体不能沉于水中,则用细铁丝压入水中。 适量:不能太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太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溢水杯法 1、先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m物 2、在溢水杯中加满水。 3、把固体浸没在溢水杯的水中,溢出的水用量筒收好,记下体积V 4、则ρ=_________________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教案

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 第一节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基本尺度。 ②知道国际单位中长度的单位米和裳和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等之间的换算关系,并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常用的长度单位形成具体概念;体积的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③知道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会恰当选择和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测量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会正确合作量筒(杯)测量液体的体积和不规则固体体积。 ④初步了解测量有误差,知道误差和错误不同,知道减小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的方法。 ⑤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大致估测物体的长度;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大致估测物质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 ①体验和感悟测量在生产生活中的必要性,通过实际测量,体会必须有统一的测量标准,恰当的测量工具和正确的测量方法。 ②通过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不同国家和地区长度单位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获得对国际单位的初步了解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长度、体积的测量过程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②通过对测量误差的认识及科学窗等栏目的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长度、体积的测量实践探究活动的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③通过长度的体积的测量,密切联系实际,渗透物理教学应“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关注道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学习重点:使用测量工具选择正确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体积难点:正确认识误差,能大致估测物体长度和体积。 学习过程: 一、探究新知 任务一:物质世界的几何尺度 自主阅读图2-1,图2-2,图2-3,图2-4,了解物质的几何尺度大小是否相同? 阅读并思考图2-5表示的是什么意义? 思考:物质世界的最大尺度是1027m,最小尺度是10-15m。这句话对吗? 任务二:长度的测量 自学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长度,用什么符号表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什么?还有哪些常用单位?它们之间是怎样预算的? 3、估测黑板的长度、宽度,物理课本的长度、宽度、厚度记录下来。 4、说出你所见过的测量工具,思考并说明测操场的长度用刻度尺?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_模板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_模板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 原素芳 大家好,我是阳城县小学数学”读写说”习惯养成课题组成员,来自演礼乡中心学校的原素芳。很高兴能在”读写说”习惯培养的微信平台与您相遇。 课前思考 ”比”是各版本教材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北师版教材这样定义”比”,即”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翻阅其他版本也是如此(人教版、苏教版)。通过比较发现,这些教材都涉及了这些知识点:比的意义、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比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比与分数、除法的关联,知识点多。那么该怎么处理这么多知识点?平均用力显然会缺乏深刻。因此,在本课的设计过程中,我重点在这三个方面用力:一是比的意义的理解,二是理解生活中的比分和数学中的比是不一样的,三是认识同类量的比和非同类量的比。而比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可以弱化处理。 就比的意义理解,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比的本质是什么呢?仅仅是表示”相除关系”吗?查阅资料,在刊《小学教学》(数学版)2009年第6期的《比是什么》一文中,王永教授指出:”比源于度量,度量解决了物体可度量的属性(长度、面积、体积、质量)的可比性,比却能够解决物体不可度量的属性(颜色、形状、质地等)的可比性。这就是比的本质。”也就是说,比更多是为了表征隐含于数量之中的、不可度量的属性。 至此,我们可以对比不同版本的情境引入图:北师版课本中的情境图,”哪几张图片与图A比较像”,苏教版的情境图”2杯果汁和3杯牛奶”,直截了当的研究”相除”显得突兀一些。我们知道”甜度”是很难直接度量的,如果改成”调制蜂蜜水”的活动,用”蜂蜜”和”水”的比就能比较几种不同配法的”甜度”一样。这和只就一组数据(比如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直截了当的研究”相除”并产生比要深刻得多。随后引入洗洁液、不同类量的比、比分等素材,这些学生身边司空见惯的生活事件,可以从正面强化、或从反面辨析,打开思维空间,层层推进中不断明晰比的特征和价值。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可以用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可以相比产生一个新的量。 2.认识比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3.体会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比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感受比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比”. 1.从”如何调制蜂蜜水”引入新课。 琳琳到王阿姨家作客,王阿姨用蜂蜜和水调了一杯蜂蜜水给他喝,甜味适中。几天后,琳琳家来了几位好朋友,他也想调制这样的蜂蜜水给客人喝。可是怎么泡呢?他打电话给王阿姨,王阿姨说:”我是把10毫升蜂蜜加到90毫升水中的。” 2.讨论配置过程中”甜度适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1)思考:如果你是琳琳,听了王阿姨的介绍,会怎样来调制蜜水招待小伙伴们呢? (2)交流:调制蜂蜜水的办法。 (3)引导:调制蜂蜜水的方法大家找到这么多。不过,蜂蜜的量在变,水的量也在变,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2、能正确读写比,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求比值;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 3、启发学生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美与乐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2、理解比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1、同学们,同学们,前几天同学们进行的一场篮球赛非常精彩,其中一个场景我用相机记录了下来,你们想看看吗?你看:这是照片的原版(照片A) 2、现在老师把这张照片变个样,请你仔细观察每次拉动照片的时候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此时老师直接将照片A进行左、右、上、下、对角拉动) 3、这些照片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从中我们可以学到那些数学知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生活中的比。 (二)互动解疑 1、出示照片B、C、D、E,提出问题:看了这几张照片之后,你认为哪几张与A 比较像? 2、引导学生观察照片A在方格纸上的长是6,宽是4,明确1格就是1。让学生在小组里探究这些照片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交流。 3、汇报交流,估计学生有以下发现: ①照片B的长和宽分别是照片A的2倍。 ②照片D的长和宽分别是照片A的2倍。 ③照片B和C的长一样,照片C的宽是照片B的4倍。 ④照片D和E的长一样,照片D的宽是照片E的4倍等等。

4、出示下表(PPT)对于照片A,它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你是怎么得出的?学生回答时老师板书:6÷4 =1.5 。对于其他的几张照片的长和宽的关系谁能说一下?学生回答的同时,我相应的在PPT的表格上出示。 5、议一议:为什么照片C和E不太像? 6、归纳总结:刚才我们将照片的长除以宽,或宽除以长,将长方形照片的长和宽进行比较,找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像这样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还有一个新名字,叫什么呢?(学生齐读课本第50页第一行的同时板书比的意义。) 7、回顾小结:“长和宽相除,又叫做长和宽的比;宽和长相除,又叫做宽和长的比。”师:长和宽都是表示长度,刚才我们把长和宽这两种同类的量进行比较(板书:同类量) 8、关于“比”,你还想知道什么?问题提出后让学生—— 自学课本,认识名称(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比和求比值的方法。) 9、出示49页第2题,让学生观察思考:下面这幅图里面有没有比呢?想一想:要比谁快,比什么呢?也就是要求哪个量与哪个量的比?汇报交流,老师板书:40÷2=40 :2=20(千米) 45÷3 = 45 :3= 15(千米) 马拉松运动员真了不起!跑步的速度比骑自行车的还快。通过师生互动,最后让学生明白:路程与时间相除又叫做路程与时间的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就是速度。进一步巩固理解比的意义。 10、出示“比价格”情境图,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49页第3题的填表。 11、汇报交流:哪位同学愿意以最快的速度汇报你填写的结果?这个问题中你找到比吗?比较哪个摊位的苹果最便宜,实际上就是拿什么和什么进行比较?你能模仿前面两个例子那样说说其中两个量的比的关系吗? 学生不难说出:总价与数量相除又叫做总价与数量的比,总价与数量的比值就是单价。 12、引导学生小结归纳:从比速度、比价格两个例子我们看到:路程和时间是两个不同类的量,可以相比较,速度就是它们的比值;总价和数量也是两个不同类的量,可以相比较,单价就是它们的比值。(板书:不同类的量) 13、比还有一种书写形式,想知道吗?(示范书写比“ 6 :4”书写的顺序),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比的认识》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比的认识》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比的认识》教学计划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生活中的比比的化简比的应用对于本单元中的知识,学生是在已掌握了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对分数的乘除法计算也较为熟练的基础上学习的。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概念,同时,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 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哪些照片更像速度水果价格长方形的长与宽等系列生活和数学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这一系列情境也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 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中,体会生活中存在两个数量之间比的关系,切实感受比产生的背景,理解比的意义。 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不仅仅在引入比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情境,还设计实践活动设计你知道吗,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比,使学生认识到比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另外,教材还特别安排了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这类问题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鼓励学生根据比的意义解决

这一类问题。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实际操作画图计算等。 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合理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已学的相关内容二年级上册·除法的意义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本单元的主要内容生活中的比比的化简比的应用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及其应用反比例及其应用比例尺三单元教学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单元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五突破重难点的策略:由于比这个概念较为抽象,尽管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概括出比,但真正理解其含义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提供多种情境,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比的意义的全过程。 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生活和数学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

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点梳理)教学提纲

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 点梳理)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知识梳理 1.质量: ⑴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⑵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 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 ⑶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 固有的一种属性。 ⑷测量: ①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 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 小, 横梁平衡。具体如下: A.“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B.“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C.“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D.“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E.“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F.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③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质量方法 B、特殊测量:液体质量方法、微小质量方法。 偏大偏小:当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当指针偏向分度盘右边,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砝码磨损,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砝码沾有油污或其它小物体,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游码没有移到0刻度时,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大的值就是游码的读数。 2.密度: ⑴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⑵公式: m v ρ= m v ρ = m=ρv ⑶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单位换 算关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kg。 ⑷理解密度公式: m v ρ= ①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 V成正比); ②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 ③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时,体积大的密度小; ④不同物质,体积相同时,质量大的密度大。 ⑸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⑹图象:左图所示:ρ甲>ρ乙 ⑺体积测量——量筒(量杯) ①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②使用方法: “看”:单位:毫升(ml)=厘米 3 ( cm3 ) ;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 “读”:量筒里的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北师大版八年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同步测试

第二章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 1.如图1所示,用AB 两把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则A 尺测得物体的长为 cm ,B 尺测得物体长为 cm 。 2.请给下面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 牛飞同学的质量约为48.5 ; 大头针的质量约为80 ; 初中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约为 2.6 ,其中每张纸的厚度大约为0.1 。 3.水的密度是 kg/m 3,90 kg 的水全结成冰以后,冰的体积为 m 3。 4.小红的妈妈从超市买回一桶花生油,瓶上标有“5 L ”净含量4.5 kg 的字样,则花生油的密度为 kg/m 3。 5.一块小石头先后放入装满水的杯子中和装满另一液体的杯子中,溢出水与另一液体的质量之比为5:4,则另一液体的密度为 kg/m 3。 6.两个实心正方体铁块,边长分别为 2 cm 和 6 cm ,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质量之比为 。 7.对某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甲、乙、丙三人的结果分别为11.85 cm , 11.82 cm ,11.8 cm ,三个人在操作上却没有错误,则甲、乙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乙、丙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8.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满了水,把质量相等的铜块、铁块和铝块,分别放入三个杯子,则从杯中溢出水最 多的是( )。 A.铜块 B.铁块 C.铝块 D.溢出水一样多 9.图3是甲、乙两物质的质量—体积图像由图可知 ( )。 A .甲的密度大 B .乙的密度大 C .一样大 D .无法确定 10.某同学四次测量一物体的长分别是9.2 cm ,9.8 cm , 9.3 cm ,9.3 cm ,则物体的长度应该为( )。 A. 9.3 cm B. 9.4 cm C. 9.2 cm D. 9.23 cm 11.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 )。 A .1.5 kg B .1.5×10-1 kg C .1.5×10-2 kg D .1.5 ×10-3 kg 12.两块完全相同的金属块,把它们合在一起后,它们的密度( )。 A .为原来的一半 B .和原来一样 C .为原来的2倍 D .无法确定 13.一个最多能装1 kg 水的瓶子,它一定不能装下1 kg 的( )。 A .盐水 B .酒精 C .水银 D .硫酸 14.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为3:1,体积之比为1:3,甲、乙两物体密度之比为( )。 图1 V m 乙 甲 图2

物质的物理属性有哪些

物质的物理属性有哪些? 1、物质的物理属性物质与物质之间总是有一些区别的,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的明显不同之处称为物质的属性。如果这种区别是物理的,我们就称之为物质的物理属性。

2 伴随化学变化的现象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还常常伴随物理变化如熔化。 3 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物质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是一个过程,物理性质是一个结论 如,水蒸发是物理变化,水能蒸发是物理性质 还有就是物理性质前,往往有易,能,可以等词。 定义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牵涉到物质分子(或晶体)化学组成的改变。 判断 如可燃性、不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络合性、跟某些物质起反应呈现的现象等。用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可以得知物质的化学性质。例如,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加热 KClO3到熔化,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表明KClO3受热达较高温度时,能够放出O2。因此KClO3具有受热分解产生O2的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和性质的区别 应该注意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如蜡烛燃饶是化学变化;蜡烛燃烧时呈现的现象是它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它的结构决定,而物质的结构又可以通过它的化学性质反映出来。物质的用途由它的性质决定。 物质的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特点 化学性质的特点是测得物质的性质后,原物质消失了。如人们可以利用燃烧的方法测物质是否有可燃性,可以利用加热看其是否分解的方法,测得物质的稳定性。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的氧化性、还原性、各类物质的通性等,都属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本身的性质,化学是要经过反应而反应出来的性质

物质的物理属性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
日期
一、物体的质量
1、质量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字母 m 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为 kg。 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 ,毫克(mg)和吨(t) 。 1 t = 1000 kg 1 kg = 1000 g 1 g = 1000 mg
判断:1kg 铁比 1kg 棉花重?
课外阅读
国际千克原器
最初规定在 4℃时 1 立方分米纯水的质量为 1 千克。后来用铂铱合金制成一个高度和直径 都是 39 毫米的圆柱体,在 1819 年国际计量大会上批准为国际千克原器。它现今保存在 巴黎的国际计量局总部,所有计量的测量都应溯源到该千克原器。2013 年 1 月初,德国 最 新一期《计量学》杂志刊载研究报告称 ,作为标准质量单位的国际千克原器因表面
遭污染而略有增重。
2、质量的测量工具
实验室里常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托盘天平使用说明
结构
使用方法
1、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2、调节天平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再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3、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 ——— 左物右码 ;移动游码,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 央的刻度线。此时,右盘中的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示质量之和等于所测物体的质量。
注意事项
1、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待测物体的总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 测量值。向盘里加减砝码时应轻拿轻放。 2、天平与砝码应保持干燥、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里,不要用手直接取砝码。
1

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复习教案(北师大版初二上)

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复习教案(北师大版 初二上) 学科:物理 教学内容:第二章复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 本章小结 知识树 思想方法 1.专门测量 在长度、体积、面积、质量、密度的测量中,除了熟练把握测量的差不多方法外,还应了解一些专门的测量方法.一样来讲专门方法有:累积法——用来测量不易直截了当测得的微小量;分割法——用来测量较大量;替代法〔转换法〕——间接测量等. 【例1】〔湖北十堰〕鄂西山区的原始森林中是否存在野人,一直是个谜.然而在神农架发觉的类似人的奇异大脚印为野人的存在提供了新的证据.如以下图所示,请在以下可供选择的仪器中选择适当的器材测出图中野人脚印的面积. 可用器材:刻度尺、坐标纸、天平、厚薄平均的硬纸板、剪刀、铅笔、小石块. . 要求写出必要的步骤及表达式

思路与技巧 法一是将不规那么形状转化为规那么形状,方法是在方格纸〔坐标纸〕上描下〝野人脚印〞,边缘线超过半格按一格算,不足半格的不计,运算出总的小格数n ,用 刻度尺测出十小格的边长a,那么每格边长为10 a ,面积1002a ,〝脚印〞面积为1002na .法二将 面积测量转化为测质量.方法是将不规那么形状的质量与规那么形状的质量进行比较. 答案 以法二为例: 步骤:〔1〕在硬纸板上描出〝野人脚印〞的形状记为A ,另用刻度尺描出一个边长为10cm 的正方形记为B 〔2〕将A 、B 用剪刀从硬纸板上小心剪下,并用天平称它们的质量分不为m A 和m B 〔3〕用刻度尺测出硬纸板的厚度d 因硬纸板密度一定,故 d S m A A ?=d S m B B ? 故〝野人脚印〞面积S A = B A m m ·S B =B A m m ×100cm 2. 举一反三 1.1 如何用一张纸条、一把刻度尺和一枚大头针准确测出一支铅笔的周长? 1.2 没有量筒,只有天平,另外给你一个空墨水瓶和一些水,如何测出牛奶的密度? 2.对密度概念的明白得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等于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 密度只与物质的种类及状态有关,同种物质做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均不相同,但它们的比值即密度是不变的. 【例2】 〔宜昌〕为研究物质的某种属性,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大小不同的干松木做实验,实验得到如下数据: 〔1〕请你用图像形象地把两种物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情形表示出来〔如图结2-1所示〕: 图结2-1 〔2〕通过对以上图像的分析,你能够得到什么结论〔要求写出两条〕.在物理学上通常用什么物理量来表示物质的这种属性?

最新【比的认识教案】数学《比的认识》教学设计.doc

【个人简历范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1、出示长方形。出示条件长3米,宽2米,你能求什么呢? 预设可能提出的问题 (1)周长和面积(2)长比宽多几米?(3)宽比长短几米?(4)长是宽的几倍?(5)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师哪些问题是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长与宽的另一种关系比。 二、共同探讨,学习新知(1)比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学生自学课本P68页例1,看看谁能弄懂这一部分内容。 (2)交流小结 板书长和宽的比是3比2,记作32宽和长的比是2比3,记作23(3)说一说2∶3和3∶2中,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是是几? (教师指出比是有序概念,颠倒比的前项和后项,意义会发生改变)(二)、完成试一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比如这瓶洗洁液,上面的使用说明就是用比来表示的。(呈现“试一试”)(1)指图中的1∶4,问这里的白色部分和蓝色部分分别表示什么?你知道1∶4表示什么吗? (2)把每种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份,水分别可以看作几份? (3)还可以怎样表示每种溶液里洗洁液和水体积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比如这个14,表示1份洗洁液要加4份水,也就是说水的体积是洗洁液的4倍,洗洁液的体积是水的1/4。)三、教学例2(一)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比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呈现例2)1、想一想,我们怎样求两人的速度?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B.密度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C.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D.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无关 2. (2016·济宁)一间15m 2的卧室内空气的质量相当于下列哪个物体的质量( ) A.一支粉笔 B.一瓶矿泉水 C.一名中学生 D.一辆轿车 3.用被磨损的砝码来称物体的质量,其测量结果将比真实值( ) A.偏小 B.偏大 C.不受影响 D.不能确定 4. (2016·扬州)一个中学生的体积最接近( ) A. 50 mm 3 B. 50 cm 3 C. 50 dm 3 D. 50 m 3 5.在称量质量为39 g 的物体时,往天平右盘内添加砝码的正确顺序应该为( ) A. 30g 9g B. 5g 30g C. 10g 5g 4g 20g D. 20g 10g 5g 6. (2015·南宁)“全碳气凝胶”是浙江大学的科学家发明的一种新材料,其构造类似于海绵,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是世界上最轻的材料之一由此可知,“全碳气凝胶”是( ) A.密度小的绝缘体 B.密度大的导体 C.密度大的绝缘体 D.密度小的导体 7.水银温度计中封闭着一定量的水银,在用这种温度计测量温度的过程中水银发生热胀冷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中水银的质量不变 B.温度计中水银的体积不变 C.温度计中水银的高度不变 D.温度计中水银的密度不变 8. (2016·无锡)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使用天平时,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调节横梁平衡时,只调节了平衡螺母 C.称量时,左盘放置待测物体,右盘放置砝码 D.观察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确定天平已平衡 9. (2015·东营)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下列步骤不需要的是( ) A.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1m B.用天平测量量筒的质量2m C.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1V D.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量筒中石块和水的总体积2V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认识

四、比的认识 教学内容: 1、生活中的比 2、比的化简 3、比的应用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生活中的比、比的化简、比的应用。 本单元教材编写力图体现以下特点。 1.提供多种情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同时,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于是,教材并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系列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这一系列情境也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这些情境中既包括“比赛成绩”“速度”“水果价格”等生活情境,也包括图形放大缩小等数学情境,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中,体会生活中存在两个数量之间“比”的关系,切实感受“比”产生的背景,理解“比”的意义。 2.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不仅仅在引入比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情境,还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比”,如设计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身高与影长的比,设计“你知道吗”使学生认识到比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还特别安排了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这些问题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鼓励学生根据比的意义解决这一类问题。教材创设了一个给两个班的小朋友分橘子的情境,鼓励学生首先实际进行分配,在分的过程中为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经验。有了实际操作的经验,在解决把140个橘子按3∶2分给两个班的问题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实际操作、画图、计算等。在此基础上,教材又安排了生活中不同方面的例子,鼓励学生运用合理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物理: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复习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 教材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长度和体积的测量、质量和密度的概念、密度的测量、新材料及其应用,其中密度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也是贯穿本章的一个核心概念。 密度知识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点内容,对今后学习压强、浮力等其他物理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溶入到学习过程中,充分体会学习物理的乐趣,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强调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感性认识,教材还安排了新材料及其应用的内容,介绍了许多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现代高科技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的事例,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感受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探究和实验基本贯穿本章的各节。每节的编写也都采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路。本章在科学探究方面要求学生经历用分析论证的方法探究出物质的密度是物质本身的属性。 主要内容安排如下: 1、要求学生掌握长度和体积的测量工具,能够利用这些工具测量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长度和体积。 2、知道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是物质的属性,不随形状、位置和状态而改变,同时掌握利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密度的性质,并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定义密度的概念,认识用比值下定义是定义物理概念的一种基本方法。 4、简单介绍一些新材料及其应用,认识新材料的研究,是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和应用向更深层次的进军。 教学目标 1、掌握刻度尺和量筒、量杯的使用,能测物体的长度和体积。 2、认识质量的概念,并能够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并能应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初步了解纳米材料和“绿色”能源。 5、结合密度概念实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6、结合本章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利用刻度尺和量筒、量杯测定物体的长度和体积的方法。 2、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是物质的属性。 3、探究密度的概念实验,密度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