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污染与防治

土壤污染与防治

土壤污染与防治
土壤污染与防治

环工1101班19#206土壤污染与治理复习概要

第二章土壤污染

1、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累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2、土壤污染的特点:隐蔽性;滞后性(潜在性);不可逆性(长期性)危害性(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

3、成土过程:地质大循环(岩石→风化产物→岩石)

生物小循环(无机养分→生物→无机养分)

土壤的形成是上述两个循环相互作用的结果

土壤的形成是成土过程与风化作用交织在一起,同时进行的。

地质大循环:地壳表面的岩石矿物经过物理、化学风化,形成细小的颗粒,同时有一部分元素溶于水,这些岩石矿物的风化物随流水进入海洋,在海洋中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重新形成各种沉积岩,这一过程称之为地质大循环。

生物小循环:土壤中的生物,特别是绿色植物选择吸收各种矿质养分,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当生物体死去之后,生物残体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各种养分又重新释放出来,供给土壤生物循环利用,这一周而复始过程为生物小循环。在生物小循环过程中土壤养分得到古持富积。

两者的关系:两者共同构成土壤发生的基础,两种循环过程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同时同地进行,通过土壤相互连接在一起。

4、成土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

母质:构成土壤矿物质的基本材料;提供植物必需的养料元素

气候:影响土壤中的物理、化学、生物作用的方向与进程

生物:在母质的基础上出现了生物之后,土壤才能形成

地形:影响热量及水的重新分配;影响母质的分配

时间:时间越长,土壤性质的变化越大

母质是物质基础;气候中的热量因素是土壤能量的最基本来源;生物将无机物变成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化学能,从而改造了母质,形成了土壤;地形通过对地表物质和能量再分配,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过程;时间是一个条件,任何一个空间因素或者综合作用的效果随时间的增长而加强。

5、土壤剖面:指土壤由上而下,显示土层序列及组合状况的垂直切面。

根据土壤层的性质及其在土壤剖面中的位置划分土层类型。发育成熟的土壤可分为如下四层:

O层:有机质层;2、A层:淋溶层;3、B层:淀积层;4、C层:风化层或母质层。

6、土壤的物质组成:

固相物质→矿物质: 占固相重量95%左右, 总体积的38%左右

有机物质: 占固相重量5%左右, 总体积的12%左右

土壤→粒间物质→气相: 组成与大气有差异

液相: 粒间水分及溶解于其中的物质

生物体→昆虫、线虫、节肢动物

微生物

7、土壤腐殖质的作用:1.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2.促进土壤养分有效化3.形成土壤

结构4.减轻污染5.其它

8、土壤的环境特性:酸碱性(pH值);缓冲性;氧化还原状况;土壤胶体

9、土壤的缓冲性:主要与土壤有机胶体与粘粒含量有关,另外各种弱酸也具有缓冲性。

10、土壤自净作用:指在自然因素的作用下,通过土壤自身的作用,使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数量、浓度或形态发生变化,活性、毒性降低的过程。

11、土壤环境背景值:环境要素在未受污染的情况下,其化学元素的正常含量,以及环境中的能量分布的正常值,也称环境本底值。

第三章无机污染物对土壤的污染

1、土壤重金属污染概念: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将重金属带入到土壤中,致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背景含量、并可造成现存的或潜在的土壤质量退化、生态与环境恶化的现象。

2、重金属污染特点:1.形态多变 2.重金属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3.重金属不容易被降解和消除

3、(论述)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共同行为特征(如何迁移转化、特性)

1、土壤对重金属的吸持

土壤胶体对重金属的吸附与解析是重金属对土壤产生效应的最重要过程;

2、土壤性质与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

①土壤质地的影响:一般土壤质地越粘重,重金属被持留的量越大,迁移的速率越低,植物吸收的量相对少。

②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如汞吸附量与土壤有机质呈曲线相关。

③土壤pH值与Eh的影响:(1)一般重金属在碱性条件下( pH值越大),越易趋于固定而减低其活性,在土壤中易积累;在酸性条件下( pH值越小),其活动度越大,越易迁移。但砷在溶液中常呈阴离子态存在,在强酸或强碱条件下,其溶解度均增加。(在我国南方地区土壤缓冲力较弱,灌溉水的酸碱性对砷的迁移影响明显)(2)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值:主要影响重金属价态的变化,以致影响重金属在土体中的富集和毒性。土壤Eh不同,也可使某些化学元素的化合态不同,从而改变其溶解度和活性。

④土壤化学组成的影响:土壤中常量元素对土壤中重金属与类金属的存在形态、富集量及毒性影响显著。

3、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和酶的影响:①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水田土壤中微生物对重金属的敏感性:固氮菌﹥真菌﹥细菌+放射线菌,旱地土壤中是固氮菌﹥放射线菌﹥真菌。水田土壤中重金属的抑制作用高于旱地。(以固氮菌确定重金属临界浓度)②重金属对土壤酶活性的抑制率:脲酶﹥碱性磷酸酶﹥蛋白酶(以脲酶确定重金属临界浓度)

4、稀土,曾称稀土金属,或称稀土元素(REE),是元素周期表第Ⅲ族副族元素钪、钇和15个镧系元素共17种化学元素的合称。

5、稀土在农业上利用的利与弊:

利:稀土作为良好的调节剂,可以提高植物生理活性。如农用化肥、稀土抗旱保水剂

稀土作为—种很好的生理激活剂,能促进动物食入的营养物质得以充分的利用

和吸收,在生物体内能起到多种调节作用。如稀土饲料

“稀土转光膜技术”的产生和应用推广,有效地解决了紫外线抑制植物生长这一疑难问题

弊:稀土离子能置换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H + 和Al3+,从而导致土壤中H + 大量增加,土壤中的PH 随之降低。通过降低土壤的PH,引起土壤酸化,使得养分离子淋失,还造成土壤结构和功能的破坏,这不仅降低土壤养分有效性,引起土壤肥力退化,还造成土壤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恶化。

第四章有机污染物对土壤的影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一系列子环境中长期残留和长距离迁移,具有脂溶性和生物蓄积性,对人类和野生动植物有高毒的含碳化合物。(12种)

1、POPs特性:持久性/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高毒性、长距离迁移性。

1、POPs对人体的危害:内分泌干扰、免疫毒性、生殖系统毒性、神经

系统毒性、内脏器官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

2、POPs的主要来源:汽车尾气污染物(碳氢化合物、CO、NOx)

3、对有机物及经验吸附等温线:L型、 S 型、C型、H型。

4、环境中有机物的降解形式:生物降解、换血降解、光解。

多氯联苯(PCBs)

1、多氯联苯(PCBs)对环境的影响: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平衡;破坏陆地生态系统平衡;危害生物体(致癌性、生殖毒性、神经毒性、干扰内分泌系统)

2、PCBs的特性:化学稳定性、低蒸汽压、抗热、不可燃、低电导率、难生物降解,脂溶性。

农药

1、农药土壤污染的影响因素:

农药的稳定性和用药量:一般稳定性高、用药量大和挥发性小的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就越大,污染亦越严重。

土壤性质:如粘质土壤和有机质含量多的土壤残留性强。

土壤环境因素:pH值、水分、气温等因素影响着农药的消解速度和残留量的多少。

2、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

有机氯农药残留期较长,有机磷农药残留期较短,但连续使用,特别是使用浓度过高,也会对土壤产生污染。

农药在土壤中消失一半所需要的时间为半衰期,半衰期在一年以上的为残留性农药。农药残留在土壤中的数量,叫农药的残留量。

农药能够在土壤中残留主要原因是土壤对农药有吸附作用(起到净化和解毒作用),其吸附方式主要有:物理吸附、离子交换吸附、氢键吸附和配位键吸附等。

土壤中各种粘土矿物吸附强弱顺序为:蛭石>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如蒙脱石对丙体六六六的吸附为10.3 mg/kg,高岭石为2.7 mg/kg。

土壤中有机质对农药的吸附容量很大,一般均大于粘土矿物。

农药被土壤吸附与各种农药分子结构中所带的官能团有关。一般情况下,吸附强度随农药分子结构中带有R3H+—、—CONH2、—OH、—NH2COR、—NH2、—OCOR和—NHR官能团的增加而增加,尤其—NH2的化合物,被吸附的能力最强。特别是砖红壤

较为普遍。

农药在不同酸碱条件下有不同吸附形式,因为环境中的pH值决定着农药有机分子的离解。

2、农药残留的危害?

1、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不同农药地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不完全相同,同意农药对不同种微生物类群的影响也不同。

2、农药对土壤氨化和硝化作用的影响

3、农药对土壤呼吸作用的影响:部分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有明显影响

4、农药对对农作物的影响:两方面即土壤中农药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和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农药而降低农产品质量。

第五章肥料对土壤环境的污染

1、肥料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1)肥料中有毒有害物质对土壤环境产生的污染:重金属、放射性污染、氟污染、有毒有机化合物的污染、有机肥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

(2)土壤板结、土壤肥力下降;化肥使用过多大量的NH4+、K+和土壤胶体吸附的Ca2+、Mg2+等阳离子发生交换,使土壤结构被破坏,导致土壤板结。大量施用化肥,用地不养地,造成土壤有机质下降,化肥无法补偿有机质的缺乏,进一步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的生存,不仅破坏了土壤肥力结构,而且还降低了肥效。

(3)造成土壤硝酸盐污染;

(4)引起土壤酸化;长期大量施用单一品种化肥,特别是生理酸性肥料,会导致土壤酸化。硫酸铵,氯化铵等都属于生理酸性肥料,植物吸收肥料中的养分离子后,土壤中H+增多,易造成土壤酸化。土壤酸化后会导致有毒物质的释放,或使有毒物质毒性增强,对生物体产生不良影响。土壤酸化还能溶解土壤中的一些营养物质,在降雨和灌溉的作用下,向下渗透补给地下水,使得营养成分流失,造成土壤贫瘠化,影响作物的生长。

第六章固体废物对土壤环境的污染

1、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侵占土地;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体;影响环境卫生;其他危害。

固体废物污染的控制:

全过程管理原则(基本对策是3C原则:避免产生clean、综合利用cycle、妥善处理control。)

“三化”原则: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第七章生活垃圾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一)生活垃圾露天堆放对土壤的影响

1.垃圾堆放侵占了大量土地,对农田破坏严重

2.垃圾堆放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对土壤造成污染

(1)是降低土壤pH,使土壤污染加重。

(2)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

(3)易引起土壤生物污染。

(二)生活垃圾直接施用对土壤的影响

(1)有利于改善土壤物理性状;(2)补充土壤营养元素含量;(3)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

(4)带来土壤生物污染;

(三)施用垃圾堆肥对土壤的影响

(1)能改善土壤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性质,使土壤环境保持适于农作物生长的良好状态;

(2)耕作层的全碳、全氮、交换性盐基、无机态氮、有效磷等的含量都有所提高,盐基交换量也有所增加;

(3)垃圾堆肥的影响可达三季作物之后;

(4)施用垃圾堆肥后土壤的固相率下降,液相率和气相率增大。

(5)施用垃圾堆肥还可以提高土壤pH。

4、污泥土地利用的风险:污泥中除含有植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外,还含有许多有害物质,如盐分、重金属、有毒有机物等,这些物质随污泥进入到土壤中,可能会对土壤—植物体系、地表水、地下水系统产生影响,从而造成环境与人类健康风险。重金属:1.使土壤重金属含量增加,加重土壤重金属污染;2. 使重金属的形态在土壤中更趋稳定;3.使重金属向地下水和植物迁移

氮、磷、盐分、病原菌、有机污染物

5、污泥施用对土壤性质的改善

(1)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①增加持水能力②改善供氧条件③减少风蚀④减小容重⑤抗压

(2)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3)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第七章污水灌溉对土壤的污染与防治

污水灌溉:指使用经过一定处理的城市污水灌溉农田、森林、草地。分为纯污水灌溉、清污混灌、间歇污水灌溉

1、污水灌溉的效益:提供灌溉水源;提高土壤肥力;净化污水。

2、污水灌溉净化的主要机制:物理化学吸附和交换吸附作用;生物氧化作用;化学和光化学降解作用;植物的吸收和代谢作用。

3、污水灌溉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 .

4、污水的种类与来源: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城市径流污水

5、污水灌溉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一)污灌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1.污灌对土壤孔隙状况变化的影响:污灌可引起土壤孔隙度明显下降2、污灌对土壤三相物质组成比率的影响(反映出土壤通气、透水的状况):污灌使土壤气相率下降,新开始进行污水灌溉的土壤其气相率下降明显。

(二)污灌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1、污灌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对土壤肥力有影响的主要是胡敏酸(H)和富里酸

(F)的数量及其比值。一般情况下在我国北方地区土壤腐殖质的品质好,其 H/F>l。一般土壤腐殖质的品质常H/F比值作为判断标准,有机质H/F > l品质较好,而H/F<l则品质差。其原因是胡敏酸分子大,稳定度高,与高价离子易于结合沉淀,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固定能力强,并对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富里酸分子小,活动性强,无论吸附低价或高价的金属离子仍保持水溶性,故易于促使重金属迁移,对环境引发二次污染的风险比较大。

2、污灌对土壤氮素含量的影响

3.污灌对土壤磷素含量的影响:连续不断地用含磷浓度较高的污水灌溉,会使土壤吸磷能力显著降低。因此,土壤长时间地用来净化污水,势必要降低其对磷的吸收能力,而让土壤作定期的休灌,则可恢复其吸收能力,并能增强土壤吸磷能力

4、污灌对土壤盐基离子的影响:废水灌溉使Ca、Mg受到淋失,长期下去可能会使土壤Ca、Mg大量淋失,Na含量相对增加,最终导致土壤盐碱化,土壤理化性质变劣。

第八章酸沉降与土壤生态环境

1、酸缓冲容量:使土壤PH降至3.5时所需要的酸量作为土壤的酸缓冲容量,表示土壤对酸性沉降物的敏感程度。

2、土壤组成对土壤缓冲能力的影响因素:土壤矿物质、土壤酸碱性、土壤有机质。

3、酸沉降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简答)

1、土壤酸化

2、酸沉降对土壤中元素的淋溶:促进活性铝的溶出;盐基离子大量淋失

3、酸沉降对土壤中金属离子活动性的影响:活化土壤中有毒金属元素

4、酸沉降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降低土壤酶活性

5、酸沉降对农产品的影响:急性伤害及生物对酸沉降的指示作用;对生理代谢和生长的影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第九章污染土壤的环境质量监测及评价(重要)

土壤环境质量是指土壤环境(或土壤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以及所处状态的综合体现与定性、定量的表述。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是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土壤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是指在研究土壤环境质量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按一定的原则、标准和方法,对土壤污染程度进行评定,或是对土壤对人类健康适宜程度进行评定,目的是提高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并提出控制和减缓土壤环境不利变化的对策和措施。

污染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程序

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样品处理与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

1、采样点的布设方式:对角线布点法、梅花形布点法、棋盘式布点法、蛇形布点法、放射状布点法、网格布点法。

采样点的布设原则:合理地划分采样单元;对于土壤污染监测,哪里有污染就在哪里布点;采样点不能设子啊田边、沟边、路边、肥堆边及水土流失严重或表层土被破坏处。

根据监测目的区域范围大小及其环境状况等设置采样点个数,一般每个采样单元最少设3个采样点

土层取样:种植一般农作物,采集0-20cm耕作层土壤;种果林类去0-60cm

(重点)污染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程序:

区域土壤背景值调查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污染源调查评价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土壤环境质量预测

土壤及其环境特征

监测布点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评价参数选择评价标准选择评价模式选择

取样分析

环境质量分级

土壤自净能力

√土壤环境质量预测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污染物累积模式土壤环境容量

相关浓度

土壤环境质量预控

污染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原则:整体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主导性原则、动态性原则、随机性原则。

2、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按时间分为:回顾性评价;现状评价;预段评价

3、根据下列4个依据来确定评价等级:

(1)项目占地面积、地形条件和土壤类型,可能会被破坏的植被种类、面积以及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影响的程度

(2)侵入土壤的污染物的主要种类、数量,对土壤和植物的毒性及其在土壤中降解的难易程度,以及受影响的土壤面积

(3)土壤能容纳侵入的各种污染物的能力,以及现有的环境容量

(4)项目所在地的土壤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熟练掌握)4、《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类:

I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自然保护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质应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I类土壤执行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II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质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污染、危害。II类土壤执行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III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污染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场附近的农田(蔬菜地除外)土壤,土质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污染及危害。III类土壤执行三级保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本标准仅对土壤中镉、汞、铬、锌、砷、铜、铅、镍、六六六、DDT 10项指标做了规定,对其他重金属和难降解危险性化合物未做规定。

5、评价因子的选择:1.有机毒物;2.重金属及其无机毒物;3.土壤pH、全氮、硝氮及全磷;4.有害微生物;5.放射性元素

6、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1、 单因子指数oi

i i C C P = 式中P i 为土壤中i 污染物的污染分指数,为无纲量;C i 为土壤中i 污染物的实测含

量;C oi 为i 污染物的评价标准

P i ≤1,表示未受污染;P i >1,表示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P i 越大,污染越严重。

2、分级污染指数

(1)土壤积累起始值(Xa )

(2)作物污染物含量显著增加相对应的土壤污染物含量(Xc )

(3)土壤污染临界值(Xp )

非污染 Ci ≤Xa ,Pi ≤1

轻度污染 Xa < Ci < Xc,1< Pi <=2

中度污染 Xc < Ci < Xp ,2< Pi <=3;

重度污染 Ci ≥Xp, Pi >3。

3、多因子评价 内梅罗指数2

22最大平均I I P +=

1)土壤侵蚀量预测

土壤侵蚀强弱常以土壤侵蚀模数大小表示。

土壤侵蚀模数是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土地面积上被带走的泥沙量与时间、面积的比值。 A-土壤侵蚀模数,t/(km2.a)

V-土壤侵蚀泥沙量(淤泥量),m3 r-泥沙容量,常取r=1.4 t/m3

F-土壤侵蚀面积,km2

t-土壤侵蚀时间,a

对于土壤侵蚀的面蚀、片蚀和细沟侵蚀的土壤,其侵蚀模数计算:

E-平均土壤损失量

R-区域平均降雨量的侵蚀潜力系数

K-土壤可侵蚀性系数

L-坡度系数为S 的斜坡长度系数

S-坡度系数

C-作物管理系数(作物覆盖和管理系数) P-实际侵蚀控制系数(水土保持措施系

数)

例1:估算一块在砂壤土上开垦出来的苜蓿草地的年平均侵蚀量。设土壤含有机物2%,坡度10%,斜坡长150m ,m=0.5,降雨系数R=300,作物沿等高线成行播种。 解:查表Kc=0.24,Ci=0.02,P=0.60

Ft Vr A =RKLSCP

E =

S-坡度系数 Si-坡度,%

我国普遍采用的分级标准为:

微度侵蚀 A < 2500 t/(km2?a)

中度侵蚀 A = 2500~5000 t/(km2?a)

强度侵蚀 A =5000~8000 t/(km2?a)

极强度侵蚀 A = 5000~15000 t/(km2?a)

剧烈侵蚀 A >15000 t/(km2?a)

Q=A S Q —土壤侵蚀量,吨/年;

S —土壤侵蚀面积,公顷;

A —土壤侵蚀强度(土壤侵蚀模数),吨/公顷?年

7、 土壤中污染物残留量预测

W=K (B+R )

式中,

W-污染物在土壤中年残留量, 0.19×10-6(体积比)

K-区域土壤背景值, 0.19×10-6(体积比)

R-土壤污染物对单位土壤的年输入量, 0.19×10-6(体积比)

K-土壤污染物年残留率,%

若计算n 年内土壤污染物的累积量,则有:K

K RK BK W n

n n --+=11 K 值对污染物在土壤中年残留量的影响很大,而K 值的大小因土壤特性而异 K 值的计算一般采用盆栽试验进行。

年残留量计算模式的应用

(1)重金属残留量的计算

计算某污灌区灌溉20年来土壤镉的残留量。

土壤中镉的背景值为0.19×10-6(体积比) ,年残留率k 为0.9,年输入土壤镉的量为630g/hm2.

设每公顷耕作土层重2250t ,将上述数据代入:

)/(236.29.019.019.01925.21063.09.019.020

662020kg mg W =--????+?=

(2)有机污染物残留量的计算

若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的背景值为250 ×10-6(体积比) ,年残留率k 为0.7,年输入量为100×10-6(体积比),计算20年来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残留量。

20.430.300.0436.613i i S S S +?+?=17.1613.610043.01030.043.02=?+?+=S 43.11.221505.0=??? ??=i L 036.060.002.043.117.124.030247.0=??????=E

)/(5.2337.017.017.01007.025020

20

20kg mg W =--??+?= 8、土壤环境容量其计算公式:

固定容量: Q=(C 0-B )×2250

式中,Q-土壤环境容量

C 0-土壤环境标准值

B-区域土壤背景值

2250-每公顷土地的表土计算重量

工业工程建设项目的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1)工业废气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2)工业废水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3)工业固体废物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矿业工程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1)损失土壤资源

(2)污染土壤环境

(3)区域环境条件改变引发土壤退化和破坏

(4)次生地质灾害加速土壤退化和破坏

第十章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土壤生物修复:是一种利用生物技术和方法来治理土壤污染使其恢复正常功能的途径。也称生物恢复、生物整治等

1、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分为:物理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工程措施。

2、植物修复技术:指利用植物及其根际微生物对土壤污染物的吸收、挥发、转化、降解、固定作用而去除土壤中污染物的修复技术。

优点:(1)将污染物去除,永久解决土壤污染问题

(2)对修复场地和环境的扰动小,具有绿化作用

(3)提高土壤的肥力

(4)成本低,重金属回收,带来经济效益

(5)操作简单,便于推广应用

植物修复的特点为:

优点:

(1)较其他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方法更能受到社会的欢迎。

(2)该技术成本低。

(3)该技术在清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同时,可以清除污染土壤周围的大气或水体中的污染物,有较高的美化环境的价值。

(4)此修复过程也是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肥力增加的过程。

(5)能使地表长期稳定,控制风蚀水蚀,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6)植物的蒸腾作用还可以防治污染物向下迁移,可把氧气供给根际,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

局限性:

(1)要针对不同污染状况的土壤选用不同的生态型植物。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土壤选用超积累植物;而污染较轻的土壤栽种耐重金属植物。

(2)植物修复过程通常较为缓慢,对土壤肥力、气候、水分、盐分、酸碱度、排水与灌溉系统等自然和人为条件有一定的要求。

(3)植物修复往往会受土壤毒物毒性的限制。一种植物往往只吸收一种或两种重金属,对土壤中其他浓度较高的重金属则表现出某些中毒症状,从而限制了植物修复技术在多种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方面的应用。

(4)用于清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超累积植物通常矮小、生物量低、生长缓慢、生长周期长。因而修复效率低,不利于机械化作业。

(5)用于清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器官往往会通过腐烂、落叶等途径使污染物返回土壤。因此必须在植物落叶前收割并处理。

3、植物修复的四种方法

植物提取(phytoextraction):植物吸收积累污染物,植物收获后再进行处理。

植物挥发(phytovolatilization)

植物将污染物吸收到体内后并将其转化为气态物质释放到大气中。

植物稳定化(phytostabilization):植物在同土壤的共同作用下将污染物固定,以减少其对生物与环境的危害。

植物降解(phytodegradation):植物及其相关的微生物区系将污染物转化为无毒物质。

超积累植物(超富集体)的一般定义:在地上部能够较普通作物累积10—500倍以上某种重金属的植物。

第十一章工矿区污染土壤的合理利用与复垦

1、土地复垦:指对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2、土壤环境容量:将土壤所允许承纳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称为土壤环境容量;或不使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的条件下,土壤中所能承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煤矿区土壤污染的来源:

1、煤矿区煤矸石的堆放

2、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大量污水

3、地下煤矿

4、环境体系中出现的重金属污染

5、煤矿区的废弃物引起的土地占用

6、矿井水引起的土壤问题

土壤污染防治

土壤污染防治 土壤污染防治是防止土壤遭受污染和对已污染土壤进行改良、治理的活动。土壤保护应以预防为主。预防的重点应放在对各种污染源排放进行浓度和总量控制;对农业用水进行经常性监测、监督,使之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慎重使用下水污泥、河泥、塘泥;利用城市污水灌溉,必须进行净化处理;推广病虫草害的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以及整治矿山防止矿毒污染等。 土壤污染防治的基本含义 土壤污染防治是防止土壤遭受污染和对已污染土壤进行改良、治理的活动。 土壤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 土壤污染的现状 土壤是人类生存、兴国安邦的战略资源。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农业集约化的快速发展,大量未经处理的废弃物向土壤系统转移,并在自然因素的作用下汇集、残留于土壤环境中。据估计,我国受农药、重金属等污染的土壤面积达上千万公顷,已对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食品安全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土壤污染的危害 土壤污染带来了及其严重的后果。第一,土壤污染使本来就紧张

的耕地资源更加短缺。第二,土壤污染给人民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第三,土壤污染给农业发展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第四,土壤污染也是造成其他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第五,土壤污染中的污染物具有迁移性和滞留性,有可能继续造成新的土地污染。第六、土壤污染严重危及后代子孙的利益,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土壤污染问题的防治措施 我国土壤污染问题的防治措施土壤污染的防治包括二个方面:一是“防”,就是采取对策防止土壤污染;一是“治”,就是对已经污染的土壤进行改良、治理。 土壤污染的预防措施 1 科学地利用污水灌溉农田。 2 合理使用农药,积极发展高效低残留农药。 3 积极推广生物防治病虫害。 4 提高公众的土壤保护意识。 土壤污染的治理措施 1 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方法。土壤污染物质可以通过生物降解或 植物吸收而被净化。 2 污染土壤治理的化学方法。对于重金属轻度污染的土壤,使用 化学改良剂可使重金属转为难溶性物质,减少植物对它们的吸收。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全文)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美丽中国建设,保护好土壤环境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土壤环境总体状况堪忧,部分地区污染较为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之一。为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制定本行动计划。 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为建设“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中国而奋斗。 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到2030年,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主要指标: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一、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一)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在现有相关调查基础上,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2018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 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2020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

室内环境放射性污染及危害

1、天然放射性来源有哪些? 天然放射性核素品种很多,性质与状态也各不相同,它们在环境中的分布十分广泛。在岩石、土壤、空气、水、动植物、建筑材料、食品甚至人体内都有天然放射性核素的踪迹。地壳是天然放射性核素的重要贮存库,尤其是原生放射性核素。地壳中的放射性物质主要为铀、钍系和。其中,空气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主要有地表释入大气中的及其子体核素,动植物食品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大多数是。 土壤主要由岩石的浸蚀和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可见,其中的放射性是从岩石转移而来的。由于岩石的种类很多,受到自然条件的作用程度也不尽一致,可以预期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的浓度变化范围是很大的。土壤的地理位置、地质来源、水文条件、气候以及农业历史等都是影响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的重要因素。 存在于岩石和土壤中的放射性物质,由于地下水的浸滤作用而受损失,地下水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主要来源于此途径。此外,粘附于地表颗粒土壤上的放射性核素,在风力的作用下,可转变成尘埃或气溶胶,进而转入到大气圈并进一步迁移到植物或动物体内。土壤中的某些可溶性放射性核素被植物根吸收后,继而输送到可食部分,接着再被食草动物采食,然后转移到食肉动物,最终成为食品中和人体中放射性核素的重要来源之一。环境水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的浓度与多种因素有关。 此外,天然放射性物质还包括宇宙射线。宇宙射线是一种从宇宙空间射到地球上的高能粒子流,它由质子、粒子等组成。天然放射性已为人类所适应,并未造成什么危害。 2、氡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氡通过呼吸进入人体,衰变时产生的短寿命放射性核素会沉积在支气管、肺和肾组织中。当这些短寿命放射性核衰变时,释放出的α粒子对内照射损伤最大,可使呼吸系统上皮换换细胞受到辐射。长期的体内照射可能引起局部组织损伤,甚至诱发肺癌和支气管癌等。据估算,人的一生中,如果在氡浓度370Bq/m3的室人环境中生活,每千人中将有30~120死于肺癌。氡及其子体在衰变时还会同时放出穿透力极强的γ射线,对人体造成外照射。 若长期生活在含氡量高的环境里,就可能对人的血液循环系统造成危害,如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严重的还会导致白血病。 这种危害是有沉重的教训的:1922年,埃及多名考古学家发掘古埃及杜唐卡门法老陵墓,其后离奇死亡,自此法老毒咒之说不胫而走,人们都传说古埃及人在金字塔里下了毒咒,使得擅闯入金字塔的人中毒咒而送命。最近,加拿大及埃及的室内环境专家破解了这个困扰人们近80年的毒咒之谜。他们发现是金字塔含有大量具有危险程度的氡气,令接触者患肺癌而死亡。专家研究发现,这种令人致命的氡气是建筑金字塔石块及泥土内所含的衰变铀元素释放出来。含氡气最高的三处古埃及建筑,依次序是开罗以南的沙喀姆喀特金字塔、阿比斯隧道及萨拉比尤姆陵墓。室内环境专家巴克斯特表示:"是高含量氡气损害了当年埃及考古学家的健康。"

土壤污染与防治》复习题答案

《土壤污染与防治》复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土壤背景值: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环境本 身的化学元 素组成及其含量。 2、农药残留期:指土壤中的农药因降解等原因含量减少75%-100%所需的时间。 3、固体废物: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 无法被利用 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固体废弃物质。 4、土壤净化能力:指在自然因素作用下,通过土壤自身的作用,使污染物在土 壤环境中的 数量、浓度或形态发生变化,活性、毒性降低的能力。 5、稳定化技术:指通过化学物质与污染物之间的化学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为不溶态的过程。 :指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指具有毒性、生物蓄积性和半挥发性,在环境6、POP S 中持久存在 的,且能在大气环境中长距离迁移并沉积回地球的偏远的极地地区,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 严重危害的有机化学污染物。) 7、土壤环境容量:指一定土壤环境单元在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保证农产品的生物学产量与质量,也不使

环境系统污染时,土壤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8、农药半衰期:指施药后附着于土壤的农药因降解等原因含量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9、城市生活垃圾:指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或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10、土壤生物污染:指一个或几个有害的生物种群从外界环境侵入土壤,大量繁衍,破坏原来的动态平衡,对人类健康和土壤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11、客土:指在被污染的土壤上覆盖上非污染土壤。 12、农药光解作用:土壤表面因受太阳辐射能和紫外线能而引起农药的分解过程。 13、土壤污染:指人为活动将对人类本身和其他生命体有害的物质施加到土壤中,致使某种有害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土壤原有含量,而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 14、异位修复技术:指对挖掘后的土壤进行原地处理和异地处理的过程。 15、面源污染:指溶解的和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在降水(或融雪)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而汇入受纳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海湾等)并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或其它形式的污染。 16、污泥:指在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质以及从污水表面撇出浮沫的残渣。 17、土壤环境污染源:指土壤环境中污染物质的来源,主要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物污染源。 18、痛痛病:指人们长期食用镉含量超过1mg/kg的大米,而使镉在人体内累积所导致的一种骨骼疼痛的病症,也称骨痛病。 二、简答题

简述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简述土壤污染及其 防治措施

结课论文 题目:简述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措施姓名:程旭 院系:生命科学学院农学系 年级专业:级园艺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王玉芬 12月31日 摘要 本文在综述中国土壤环境污染态势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壤环境污染的预防、控制和修复方法。指出了当前中国土壤环境污染态势严峻,危及粮食生产、食物质量、生态安全、人体健康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认为以预防为主,预防、控制和修复相结合是中国在相当长时期内的土壤环境保护策略。 关键词:土壤污染,预防,控制,修复

引言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石,也是人类食物与生态环境安全的保障。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土壤资源承受的因人口增长、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消失、土壤退化、气候变化和污染种种等的压力逐渐增大。 土壤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的纽带,是联系其它要素的关键环节,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但由于现代工农业生产的飞跃发展,有的地方农药、化肥过度使用。工矿企业固体废弃物向土壤倾倒和堆放,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大气沉降物也会进入土壤,使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土壤污染是全球三大污染问题之一。不断恶化了的土壤污染态势,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防治土壤污染刻不容缓。 1土壤污染的含义和特点 1.1 土壤污染的含义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2 m左右。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摘要: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粮食和蔬菜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可生物污染却严重影响了土壤的环境质量,进而通过各种途径危害人体健康。 关键词:土壤污染病原微生物生物防治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2 m 左右。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某些或某种有害物质含量过高,致使健全的土壤功能受到损害,理化性质变坏,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受到破坏,肥力下降,导致农作物生长发育不良,造成减产。土壤一旦遭受污染,不仅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品质量,还能通过食物链和饮水间接危及人体健康。因此,保护土壤不受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土壤污染的现状 土壤作为重要的发生器、储存器、转换器、缓冲器和调控器,其环境质量好坏最终会影响到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和城市的废水及固体废物、大气中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通过沉降和降水落到地面的沉降物、以及农药、化肥、牲畜的排泄物等。然而,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土壤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各种重金属、有机物、放射性物质和病原微生物等对土壤环境构成了巨大威胁。 土壤污染是指一个或几个有害的生物种群从外界环境侵入土壤并大量繁殖,引起土壤质量下降,不仅破坏原来的生态平衡,还会对动植物和人体健康以及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2、土壤污染的来源 污染土壤的主要污染物包括:无机污染物(如重金属、酸、盐等)、有机农药(如杀虫剂、除莠剂等)、有机废弃物(如生物可降解或难降解的有机废物等)、化肥、污泥、矿渣和粉煤灰、放射性物质、寄生虫、病原菌和病。人们的传统观念就认为生活污水含有不可多得的养分,而人畜粪便更是含有丰富的有机营养,再说大家都觉得农作物还可以净化污水。另外,许多农民都习惯把病死的禽畜埋起来,这些病毒尸体也是土壤中致病菌的一大来源,容易引起土壤生物污染并扩大疾病的传播。 3、土壤污染的危害机理 当我们有味地吃着丰富而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时,没有人会想到它们的生长环

关于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的几点建议

关于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的几点建议 2016年5月底,《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亦称“土十条”)正式颁布。“土十条”开宗明义提出:土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美丽中国建设,保护好土壤环境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同时指出“部分地区污染较为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之一”。其中xx及珠三角、韶关市等在“土十条”被多处提及,要求xx自2017年起,“严防矿产资源开发污染土壤”、珠三角等地对“污染耕地集中区域优先组织开展治理与修复”;韶关等市2016年底前“启动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重点在土壤污染源头预防、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等。因此,国家对土壤污染防治高度重视,更凸显了xx在推进土壤污染防治行动的紧迫性。 一、当前土壤污染的突出问题 土壤污染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土壤污染状况及其防治工作的方方面面。当前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土壤污染总体状况堪忧 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全国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随后2014年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当前土壤环境总体状况堪忧,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耕地污染点位超标率为19.4%。其中包括我省珠江三角洲在内的国家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据xx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调查,

省内多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主要特征污染物为镉、铜、汞和铅等,珠江三角洲地区、矿山周围、搬迁企业污染场地和城市周边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呈现污染面广、污染因子多、污染风险高等特征。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很多,如工业污泥、垃圾农用、污水灌溉、大气中污染物沉降,大量使用含重金属的矿质化肥和农药等。土壤污染类别主要分为农用地污染和建设用地污染。据农业部蔬菜水果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广州)、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等调查,重金属已对省内主要蔬菜产地土壤构成了威胁,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级属于警戒线和轻污染的蔬菜产地高达40.4%,主要污染地区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粤西和粤北地区也存在重金属超标情况,其中蔬菜产地土壤镉污染最为普遍和严重,其次是汞和砷污染。 (二)土壤污染的防治技术研究和产业化亟待加强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研究还刚刚起步,不少技术仍处于实验室阶段。一些单位虽然拥有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专利技术,但是由于体制机制原因,缺乏产业化动力。不少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企业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装备,有的公司简单地以工业炉渣类硅酸盐如高炉水淬渣、钢渣、高硅煤渣等工业废弃物不做去毒深加工,直接生产酸性土壤调理剂,这些产品自身质量不稳定,更大的问题是容易带来重金属污染,给土壤造成新的危害;有的公司则直接以工业碱渣充当土壤调理剂,虽然具备PH调节功能,但相对于土壤生态环境的伤害也是弊多利少。而拥有土壤污染治理专利技术、有志于推进治理与修复产业化的企业,在开展土壤污染治理

土壤污染及防治

土壤污染及防治 摘要:土壤污染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并危害人体健康,但污染防治基础相当薄弱。通过对土壤的组成、重要性、土壤污染物、污染源以及土壤现状、土地污染的危害加以分析,揭示土壤污染防治的必要性,提出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等。 关键词:土壤组成;重要性;土壤污染;防治 土壤是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地球上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由于污染,土壤的营养功能,净化功能,缓冲功能和有机体的支持功能正在丧失,土壤污染呈继续扩大的趋势[1]。因此,了解土壤的组成等信息,清除被称为“化学定时炸弹”的土壤污染,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土壤污染对于合理利用土地、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土壤的组成及其重要性 1.1土壤的组成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共同组成的多相体系。土壤固相主要由矿物质以及有机质组成,土壤气相和液相填充于土骨架之间的孔隙中[2]。 1.1.1土壤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在土壤中起着支撑的作用,人们很形象的称之为“土壤的骨骼”。 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经过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形成的。按成因类型可将土壤矿物分为两类: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土壤中最主要的原生矿物有四类:硅酸盐类矿物、氧化物类矿物、硫化物类矿物和磷酸盐类矿物。而次生矿物通常根据其结构和性质分为三类:简单盐类、三氧化物类和次生铝硅酸盐类[3]。 1.1.2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SOM)是泛指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物。具体地说,它包括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及微生物残体的不同分解、合成阶段的各种产物,它是土壤中细小的非生命体形式的天然有机物的总称,实质上包

对土壤污染及治理的认识

对土壤污染的所知所感 摘要:环境工程是应用科学与工程之方法来改善环境,保障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生存健康学科。下面主要就我在环境工程概论课上学到的知识谈一下我对土壤污染的了解及对未来的设想和规划。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而且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弃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尘埃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 1.土壤污染现状及危害 土壤污染不仅是土壤自身的改变,还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了人体健康,通过淋洗和蒸发影响了水体和大气环境。在2015年山东兰陵2200吨大蒜因铅超标被退回事件后,我就开始留意土地污染的相关报道和身边的案例。认真地了解,我才发现此类事件并不鲜见:广州、湖南的镉大米事件、山东铅超标的烟草和造成绝产的姜瘟病的肆虐都与土壤的变化有关。在环工概论课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土壤污染的现状、成因和治理方法,使我在愤怒忧心之余有了一份理智与客观;使我开始关注并思考如何避免事情的发生、如何进行事后的处理。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发现我国在土壤修复领域一缺修复标准,二缺项目示范,三缺商业模式,堪称“一穷二白”。农田土壤防治的基本原则应以保护为先,未被污染的农田要防止再受污染威胁,轻微污染、重度污染的农田土壤宜采取差别化的修复技术、方案。 2.土壤污染的预防 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控制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的数量和速度, 使其在土壤中缓慢的自然降解,不致迅速大量地进入土壤引起土壤污染。 2.1减少工业三废排放 工业生产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经济的重要支柱,因此在当前情况下能够做的是尽量控制和减少废物排放。 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的排放,必须大力推广循环、无毒工艺,以减少或消除污染物。这将依靠生产工艺的革新,污染处理技术的进步和行政手段的综合。在环境工程领域,利用技术手段对工业三废要进行回收处理, 化害为利是工作的重心。只进行回收是不够的,

简述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结课论文 题目:简述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姓名:程旭 院系:生命科学学院农学系年级专业:2015级园艺专业

学号:0151122842 指导教师:王玉芬 2016年12月31日 摘要 本文在综述中国土壤环境污染态势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壤环境污染的预防、控制和修复方法。指出了当前中国土壤环境污染态势严峻,危及粮食生产、食物质量、生态安全、人体健康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认为以预防为主,预防、控制和修复相结合是中国在相当长时期内的土壤环境保护策略。 关键词:土壤污染,预防,控制,修复

内蒙古大学本科结课论文

引言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石,也是人类食物与生态环境安全的保障。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土壤资源承受的因人口增长、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消失、土壤退化、气候变化和污染种种等的压力逐渐增大。 土壤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的纽带,是联系其他要素的关键环节,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但由于现代工农业生产的飞跃发展,有的地方农药、化肥过度使用。工矿企业固体废弃物向土壤倾倒和堆放,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大气沉降物也会进入土壤,使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土壤污染是全球三大污染问题之一。不断恶化了的土壤污染态势,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防治土壤污染刻不容缓。 1土壤污染的含义和特点 1.1 土壤污染的含义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2 m 左右。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汽车排放的废气,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农业化学水平的提高,使大量化学肥料及农药散落到环境中,导致土壤遭受非点源污染的机会越来越多,其程度也越来越严重,在水土流失和风蚀作用等的影响下,污染面积不断扩大。因此,凡是妨碍土壤正常功能,降低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物质都叫做土壤污染物。当土壤中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一人体”,或通过“土壤一水一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1.2 土壤污染的分类 土壤污染物有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生物污染物、放射性污染物4类。 化学污染物:包括无机污染物与有机污染物,前者如汞、镉、铅、砷等重金属,过量的氮、磷植物营养元素以及氧化物与硫化物等;后者如各种化学农药、

2018年度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2018年度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为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根据县政府办《关于印发**县2018年度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临政办发〔2018〕28号),结合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的原则,突出建设领域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形成“部门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彻底解决建设领域土壤污染状况,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 二、工作任务 (一)牵头工作 1.切实抓好未污染土壤保护 (1)加强规划区划和建设项目布局论证,推动实现土地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科学布局生活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处置、废旧资源再生利用等设施和场所。禁止在居民区、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等周边新建工业企业。 责任站室:** 责任人:** 责任领导:**

2.严格落实建设用地准入管理 (2)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要求纳入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开发利用必须符合土壤环境质量要求。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时,应充分考虑污染地块的环境风险,合理确定土地用途。对存在严重污染的地块,要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禁止建设区,禁止开发为建设用地。 责任站室:** 责任人:** 责任领导:** (3)结合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严格执行城乡规划论证,强化审批管理,依法做好公示、公开工作。 责任站室:** 责任人:** 责任领导:** 3.预防工矿企业污染土壤 (4)制定《有害生活垃圾安全处置方案》并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做好废旧电池、含汞荧光灯管、温度计等含重金属的生活垃圾安全处置。 责任站室:** 责任人:** 责任领导:** 4.减少生活活动造成土壤污染 (5)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制定《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排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为切实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和人居环境安全及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x〔x〕31号)、《x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x〔x〕116号)和《x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x〔x〕45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幸福x为愿景,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促进我县土壤资源永续利用。到x年,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到x年,全县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到本世纪中叶,全县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二)主要指标

到x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4%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到x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二、防治任务 (一)全面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1.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要求,组织人员参加培训,科学布置土壤污染调查,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以污染地块和疑似污染地块为重点调查对象,x年启动土壤污染状况详查。x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x年底前掌握已关闭搬迁的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情况;x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划分环境风险等级。(县国土资源局牵头调查采矿区、尾矿库,县林业局(园林局)牵头调查林地、草地、园地,县环保局牵头调查重点行业企业、工业园区、城市建成区,县农委牵头调查农用地,县财政局、县卫计委等参与,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 2.配合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合理布局环境质量监测点位,重点在耕地、林草地和污染企业(含工业园区)及周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及备用水源地、采矿区及周边、尾矿库及周边、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场地及周边、果蔬菜种植基地、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周边及污水灌溉区、大型交通干线两侧等区域,按照国家、省要求,完

放射性污染土壤的微波固化工艺及其效应评价

目录 1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α污染土壤的来源 (2) 1.2.2放射性污染土壤的治理方法 (5) 1.2.3玻璃固化技术在放射性土壤治理中的应用 (6) 1.3微波烧结技术在放射性废物处理及土壤治理中的应用 (9) 1.4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12) 1.4.1研究目标 (12) 1.4.2主要研究内容 (12) 1.4.3研究方法 (13) 1.4.4拟采取的研究技术路线 (14) 2 土壤的微波烧结技术及表征 (16) 2.1土壤基玻璃固化体的烧结工艺 (16) 2.1.1实验原料选取及准备 (16) 2.1.2仪器设备 (20) 2.1.3制备过程 (21) 2.1.4样品的测试与表征 (23) 2.1.5结果分析与讨论 (23) 2.2本章小结 (27) 3 模拟三价锕系核素(An3+)污染土壤的微波固化研究 (29) 3.1模拟放射性土壤的高非晶率 (29) 3.1.1样品的制备与表征 (29) 3.1.2结果讨论 (30) 3.2土壤固化体的高固溶度 (33) 3.2.1样品的制备 (33) 3.2.2表征方法 (35) 3.2.3结果与讨论 (35) 3.3本章小结 (39) 4 放射性污染土壤玻璃固化体的密度及显气孔率测试 (40) 4.1玻璃固化体的密度及气孔率的测试 (40)

4.2结果与讨论 (40) 4.3本章小结 (44) 5 放射性污染土壤玻璃固化体的化学稳定性研究 (45) 5.1实验的仪器设备 (45) 5.2土壤固化体的浸出实验 (47) 5.3土壤固化体的抗浸出性能分析 (48) 5.4本章小结 (51) 6 主要结论、创新点以及后续研究展望 (52) 6.1主要结论 (52) 6.2主要创新点 (53) 6.3论文的不足及后续工作的建议 (53) 参考文献 (54) 致谢 (61)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62)

土壤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32 种菜向导土肥科技 2008年第25期 土壤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030000 太原市晋源区农业局王晓刚晋源区农技推广中心 郝永亮 山西省农牧业开发总公司 赵和平 当土壤中有害物质含量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成分、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使土壤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进而土壤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这些有害物质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这就是土壤污染。土壤污染物有下列4类:①化学污染物,如汞、镉、铅、砷等重金属,过量的氮、 磷植物营养元素以及氧化物和硫化物,各种化学农药、石油及其裂解产物,以及其他各类有机合成产物等。②物理污染物,指来自工厂、 矿山的固体废弃物。③生物污染物,指带有各种病菌的城市垃圾和由卫生设施(包括医院排出的废水、废物以及厩肥等。④放射性污染物,主要存在于核原料开采和大气层核爆炸地区,以锶和铯等在土壤中生存期长的放射性元素为主。 对于土壤污染,必须贯彻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保方针。首先要控制和消除污染源,同时看到土壤具有强大的净化能力,在防治土壤污染时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 一、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 土壤对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净化能力,但很有限。因此控制土壤污染源,即控制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的数量和速度才是防止土壤污染的主要措施。 1.控制和消除工业“ 三废”排放大力推广闭路循环、无毒工艺,以减少或消除污染物的排放。对工业 “三废”进行回收处理,化害为利。对所排放的“三废”要进行净化处理,并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和浓度,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2.加强土壤污灌区的监测和管理对污水进行灌溉的污灌 区,要加强对灌溉污水的水质监测,了解水中污染物质的成分、含量及其动态,避免带有不易降解的高残留的污染物随水进入土壤,引起土壤污染。 3.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在施肥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多施 农家肥,少施化肥,多施配合肥料,少施单质化肥;重点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有条件的地方要组织好测土配方施肥。使用农药时,要禁止或限制使用剧毒、 高残留农药,大力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发展生物防治措施。例如禁止使用虽是低残留,但急性、 毒性大的农药;禁止使用高残留的有机氯农药;根据农药特性,合理施用、制订使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既要防治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威胁,又要把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限制在最低程度。 4.增加土壤容量和提高土壤净化能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

最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最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2020年,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基本农田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到2030年,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 到2050年,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主要指主要指标标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2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土壤环境质量点位达标率不低于82;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点位达标率不低于81。 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土壤环境质量点位达标率不低于88,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点位达标率不低于90。 一、开展土壤一、开展土壤污污染染监测监测和和调查调查,掌握土壤,掌握土壤环环境境质质量状况量状况(一)配合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2020年底前,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全覆盖。 (县环保局牵头,县发改局、县工业局、县国土局、县农林局等参与,各镇政府落实。 以下均需各镇政府落实,不再另外说明)。 (二)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

在现有土壤调查和例行监测的基础上,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省、市、县协同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 2018年底前,查明全县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2020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 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台账。 (县环保局牵头,县财政局、县农林局、县国土局、县卫计局等参与)(三)提高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能力。 利用环保、国土、住建、农林、工业等部门相关数据,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逐步协同省市建成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 借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拓宽数据获取渠道,实现数据动态更新。 加快数据共享,编制资源共享目录,明确共享权限和方式,发挥土壤环境大数据在污染防治、城乡规划、土地利用、农业生产及趋势研究等方面的作用。 (县环保局牵头,县发改局、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县工业局、县国土局、县住建局、县农林局、县卫计局、县畜牧中心、县蔬菜中心、县果业中心等参与)二、二、严严格格执执行国家土壤行国家土壤污污染防治法律法染防治法律法规规,加,加强执强执法法监监管力度。 管力度。

土壤污染防治法考试试卷带答案版

XXXX公司土壤污染防治法考试试卷 一、判断 题(每题2 分,共20分。对的打√,错的打×) 1、土壤是“生命之基,万物之母”。土壤与水和空气一样,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 2、干净的土壤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的重要前提。(√)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所称土壤污染,是指因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进入陆地表层土壤,引起土壤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性的改变,影响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危害公众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 ) 4、任何组织都有保护土壤、防止土壤污染的义务,而个人没有。(×) 5、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土壤污染,对所造成的土壤污染依法承担责任。(√) 6、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是非强制性标准。( × ) 7、含有重金属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可以用于土地复垦。( × ) 8、企业事业单位拆除设施、设备或者建筑物、构筑物的,应当采取相应的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9、允许在居民区和学校、医院、疗养院、养老院等单位周边新建、改建、扩建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 × ) 10、土地使用权已经被地方人民政府收回,土壤污染责任人为原土地使用权人的,由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 √ ) 二、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2018年8月3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于( B )实施。 A、2018年8月31日 B、2019年1月1日 C、2019年8月31日 D、2020年1月1日 2、各类涉及土地利用的规划和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应当依法进行( B )。 A、土壤修复 B、环境影响评价 C、土壤治理 D、报告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定:每( C )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普查。 A、三 B、五 C、十 D、二十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定:( A )制定土壤环境监测规范。 A、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B、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C、国务院林业草原主管部门 D、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 5、土壤污染责任人变更的,由( A )履行相关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义务并承担相关费用。 A、变更后承继其债权、债务的单位或者个人 B、原使用人 C、原责任人 D、原单位 6、土壤污染责任人不明确或者存在争议的,建设用地由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 D )主管部门认定。 A、农业农村 B、林业草原 C、卫生健康 D、自然资源 7、对土壤污染状况普查、详查和监测、现场检查表明有土壤污染风险的建设用地地块,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要求( C )按照规定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A、企业 B、使用人 C、土地使用权人 D、土地管理人 8、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生产经营用地的用途变更或者在其土地使用权收回、转让前,应当由土地使用权人按照规定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B )应当作为不动产登记资料送交地方人民政府不动产登记机构,并报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 A、监测报告 B、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 C、变更说明 D、土壤修复报告 9、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定,将重金属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或者污染土壤用于土地复垦的,由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 C )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A、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 B、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 C、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 D、百万以上 10、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定,被检查者拒不配合检查,或者在接受检查时弄虚作假的,由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 B )的罚款。。 A、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 B、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 C、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 D、五万以上 三、多选题(每题3分,共30分。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漏选得2分,错选或多选不得分。) 1、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调查结果来看,我国土壤污染主要来源有哪些方面( AB )。 A、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 B、土壤环境背景值高 C、对土壤污染物的监测频次不足 D、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总量大 2、水气土是生态系统的一个整体,和水气污染防治相比,以下属于土壤污染防治法

最新整理土壤污染与防治课程重点知识总结复习过程

一、土壤污染(soil pollution) 1、定义:是指对人类及动、植物有害的化学物质经人类活动进入土壤,其积累数量和速度超过土壤净化速度的现象。 2、土壤污染的途径: (1)废气中含有的污染物质,特别是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地面进入土壤,废水中携带大量污染物进入土壤,固体废物中的污染物直接进入土壤或其渗出液进入土壤。其中最主要的是污水灌溉带来的土壤污染。 (2) 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板结,也是土壤污染的来源之一。 (3)土壤污染除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外,更为严重的是土壤对污染物具有富集作用, (4)一些毒性大的污染物,如汞、镉等富集到作物果实中,人或牲畜食用后发生中毒。 3、土壤污染来源: 人为污染源:工业污染:工业三废; 生活污染: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 农业污染:农药、化肥和焚烧秸秆; 交通运输污染源:汽车尾气。 天然污染源:矿物风化后自然扩散、火山灰等。 4、土壤污染类型: 水质污染型、大气污染型、固废污染、农业污染、复合污染 复合污染特点:多源性、综合性、对于一个地区或区域的土壤来说,可能是以某一污染类型或某两种污染类型为主。 5、土壤污染物种类: 化学污染物: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和农业污染 生物性污染物:粪便、垃圾、生活污水和医院污水等产生的病原体。 放射性污染物: 一是核试验,二是原子能工业中所排出的三废。 (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物,固体废物,病原微生物,放射性污染物) 6、土壤污染物的转化: 污染物转化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其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7、土壤污染特点;

2016年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土壤污染治理

申论热点:土壤污染治理 通过最新黑龙江公务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 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科目,黑龙江中公教育整理了黑龙江省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背景链接】 2013年,产自“鱼米之乡”湖南的大米被检出镉超标,被称为镉超标事件。 2014年4月17日,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这 份从2005年4月到2013年12月、历时9年完成的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 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治理刻不容缓。 调查显示,“镉”污染近年来增长迅速,已成为影响我国土壤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镉”的生物毒性显著,会给人体带来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失调等一系列问题。除镉外,污染我国土壤的还有汞、砷、铜、铅等重金属和一些有机污染物。 【标准表述】 [原因分析] 土壤污染的成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工矿业的“三废”排放。废渣经雨水淋溶污染土壤,废水经河流污染农田,废气(包括汽车尾气)通过大气沉降在土壤中累积。 二是农业面源污染。化肥、农药、地膜的过度使用,造成污染物在土壤中长期残留。 禽畜饲料中含有铜、锌、砷等添加剂,长期使用禽畜粪便作为有机肥也可造成土壤污染。 三是垃圾围城、围村,污染土壤。 [危害] 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不易修复等特点,一旦被污染,危害极为严重: 一是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土壤污染带来耕地质量下降,直接威胁18亿亩耕地红线,导致粮食和农产品重金属等含量超标,影响食物安全。 二是危害人体健康。土壤中的重金属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具有致癌、致畸、致突 变的危害。 三是影响社会稳定。土壤污染防治涉及搬迁工矿企业的职工安置,农民经济受损和人 民群众健康受损的补偿问题等,如不能妥善处理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福岛事故后土壤放射性污染修复及启示

54 C H I N A V E N T U R E C A P I T A L EXPERT VIEWS 专家论坛 土壤被放射性物质污染之后,有多种修复方法,如铲土去污法、深翻客土法、悬土移除法、植物修复和农业化学法等多种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放射性土壤污染修复方法特点,还就福岛事故后所采取的土壤修复方法做了详细的阐述,并就对我国的放射性土壤污染修复的问题做了一定的探讨。 福岛事故后土壤放射性污染修复及启示 文/环境保护部 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张 琼 陈金融 张春明 王亮 在我国,由于核工业的发展和核技术在工业、农业、能源、军事、交通,医疗卫生等领域内的广泛应用,使放射性核素污染成为当今难以治理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放射性核素进入土壤后,不仅通过食物链对人类自身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也给人们清除这些核素造成困难,尤其是土壤中大面积存在,其清除工作更为困难。本文将对这些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并简介福岛事故后所采取的修复措施。 放射性土壤修复方法 放射性土壤修复方法较多,如铲土去污法,即移去表层土;深翻客土或者覆盖客土法,就是在污染土壤上面覆盖新的未受污染的土壤,重新建立生态系统;农业化学法,用钾盐来阻止核污染中的铯-137的吸收;除此之外还有悬土移除法、植物修复法、膜剥离法、电化法、磁化法、 沉淀法、土壤清洗、离子交换法、螯合剂浸取法、絮凝技术法、反渗透超滤法等多种方法,但这些方法都具有一些不足之处,有的是技术不太成熟;有的通常需要巨额的花费,成本太高;有的不太适用大面积低剂量的放射性核素污染处理,容易破坏污染土壤的结构和土质,造成二次污染;有的成本低,无污染,但存在去污效率低下等特点。在选用过程中必须分析土壤的具体情况,有选择性的使用,或者几种方法并存,争取做到以最小的成本和代价,获取最大的去除效率。在此简要介绍几种放射性土壤污 染后的去污方法。 (1)隔离限制 对暂不具备清污条件且对人类生活有严重影响的污染地区,使用隔离栏和栅栏与外界隔离,以限制人员进入和防止人员进入并受到放射性危害。这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且隔离的土地无法进行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