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中考范围 用实验方法将氧化铁中的铁还原出来

2014中考范围 用实验方法将氧化铁中的铁还原出来

2014中考范围 用实验方法将氧化铁中的铁还原出来
2014中考范围 用实验方法将氧化铁中的铁还原出来

9、用实验方法将氧化铁中的铁还原出来行实验.观察实验并回答问题.

2、如图是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图,试回答:

方程式为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学习炼铁的相关内容时,对炼铁时还原剂的选择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单质碳也具有还原性,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什么工业上不用焦炭作为还原剂直接还原铁矿石?

【猜想与假设】焦炭和铁矿石都是固体,接触面积小,反应不易完全.

【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如下:

①称取两份相同质量的氧化铁粉末.一份与足量的碳粉均匀混合放入下图装置A的试管中;另一份放入下图装置B的玻璃管中.

②装置A和B两组实验同时开始进行.在装置B的反应中,实验开始前应先(选填“通CO”或“加热”);实验结束后应继续通入CO直至冷却至室温,其原因是

【实验现象】当装置B的玻璃管中固体完全由时(选填“红色变为黑色”或“黑色变为红色”),装置A的试管中仍有

【解释与结论】焦炭和铁矿石都是固体,接触面积小,反应确实不易完全,这可能是工业上不用焦炭作为还原剂直接还原铁矿石的一个原因.

【交流与反思】经过查阅资料和讨论,该小组同学发现除了上述原因外,工业上不用焦炭作为还原剂直接还原铁矿石还有一些其它原因,试写出其中的一个:

【完善实验】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甲同学认为在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中可能还会有CO产生.为了证明碳还原氧化铁所得的气体中含有CO和CO2,将该气体通过下图的检验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选填字母,装置可重复使用).经过检验,证实碳还原氧化铁所得的气体中确实含有CO和CO2,因此装置A的不足之处是

【拓展延伸】乙同学用下图测定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主要步骤如下(必要的固定装置已略去):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加入药品和水;

③记录c中液面刻度(c为带有刻度的玻璃管);

④由a向b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

⑤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中液面刻度,计算得到气体的体积为V mL (经查,室温室压下该气体密度为ρ g/L).

(1)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2)为使测得的气体体积更精确,记录c中液面刻度时,除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外,还应

(3)如果实验过程中,发现稀硫酸的量不足,应(选填“中途加酸”或“重新实验”).

(4)丙同学发现实验中由于缺少某一步骤导致数据缺乏而无法计算,该步骤是

4、(2005?镇江)某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性学习课上展示了一套如图所示的实

验装置(假设每步化学反应都完全,氧化铁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查阅资料:草酸在浓硫酸存在时加热发生如下反应:H2C2O4 ==浓硫酸====CO↑+CO2↑+H2O 通过讨论,同学们对这套装置有了多种认识.

(1)第一小组同学说:从实验安全和实验操作程序看,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开始先加热(填A或D)处,实验结束时,应(填先或后)停止D处的加热;从环保的角度讲,在E装置后还应对尾气进行处理,其方法是:

(2)第二小组的同学说:用该实验装置可以检验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产物,其中B装置的作用E装置的作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第三小组的同学说:利用这套装置还可以测定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他们的测定方法是:称量氧化铁样品的质量10.0g,样品与玻璃管的总质量为60.0g,完全反应并冷却后再称量玻璃管与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57.6g.计算实验测得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4)第四小组同学说:利用这套装置还有另外测定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的方法:先称量氧化铁样品的质量,再分别称量E装置在反应前后的总质量,即可计算求得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但按此方法实际实验测定结果却偏大,分析造成偏大的原因可能是

5、铁的冶炼是钢铁工业的基础.

(Ⅰ)如图1是教材中炼铁高炉及炉内化学变化过程示意图,若图中采用的铁矿石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请写出B区和C区所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历年中考题

8、(2011?宿迁)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包干燥的红色粉末组成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 【教师提醒】它由Cu、Fe 2O3二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 【提出猜想】红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①只有Cu;②只有;③是Cu、Fe 2O3的混合物 【资料获悉】Cu在FeCl 3溶液中发生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 【实验探究】 (1)甲同学取少量红色粉末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振荡后观察,发现固体全部溶解.甲同学认为可以排除猜想中的①和③,而乙同学认为只能排除猜想①,你认为的观点正确(填“甲”或“乙”). (2)丙同学为进一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称取该粉末5.0g装入硬质玻璃管中,按右图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CO气体,过一段时间后再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CO气体

答案:CC3、(1)3CO+Fe2O3高温2Fe+3CO2;;(2)石灰水变浑浊;(3)燃烧多余的CO(或消除CO对空气的污染);(4)在右端导气管口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气体,移近火焰,若发出轻微的爆鸣声,证明空气已经排尽.4、Fe2O3+3CO高温2Fe+3CO2 Ca(OH)2+CO2=CaCO3↓+H2O燃烧未反应的一氧化碳,防止剩余的CO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稀盐酸一定有单质铁,一定没有氧化铁如果黑色固体被磁铁全部吸引,说明只有单质铁;如果被部分吸引,说明黑色固体为Fe和FeO5、先通一段时间的一氧化碳6、(1)外焰;(2)红色粉末变黑色,石灰水变浑浊;(3)先通入CO再开始加热,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入CO;(4)除去反应剩余的CO.7、气密性检查3CO+Fe2O3高温2Fe+3CO2防止污染空气D蒸发减少碳的排放,提高原料利用率8、Fe2O3乙排净装置中的空气(或防止CO和装置中的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Ⅰ③3CO+Fe2O3高温2Fe+3CO2部分红色粉末变黑不需要因为一直通入CO气体,B中溶液不会倒吸到A装置中在B装置后放一燃着的酒精灯将剩余气体烧掉(或用塑料袋收集等9、3CO+Fe2O3高温2Fe+3CO2Fe+CuSO4=FeSO4+Cu置换氧气和水10、尾气没有进行处理,会污染空气点燃或收集先通入一氧化碳红色固体变为黑色3CO+Fe2O3高温2Fe+3CO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并吸收二氧化碳

2014年中考历史周年纪念大盘点

2014年中考历史周年纪念大盘点 10周年纪念 1.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在长安城外创建太学,主要是为了培养适合封建统治的人才。 2.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提倡汉服、使用汉语,全面推进了北魏政权改革。孝文帝的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为国家的重新统一创造了条件。 4.公元630年~894年,在大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 5.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 6.1644年,明朝灭亡,清军入关。 7.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8.1794年,“热月政变”,雅各宾派统治被推翻。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 9.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 10.1804年,德国的作曲家贝多芬创作了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交响乐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 11.1814年,拿破仑被欧洲反法联军赶下台,法国的封建王朝复辟。 12.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会,从此开始了长期的合作。他们汲取了前人的思想精华,结合工人运动实践,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13.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俄国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14.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5.1874年,英国人在上海修筑了吴淞铁路,这是中国境内的第一条客运铁路。 16.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17.1894年,日本出兵朝鲜,发动侵华战争。黄海海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牺牲。 18.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19.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0.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1.1914年8月,日本加入协约国作。 22.1914年,巴拿马运河建成通航,是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著名国际航

2014年中考数学预测试卷及答案(3)

2014年中考数学预测试卷及答案(3) 一、选择题(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2的倒数是() A.2 B.-2C. 2 1 D. 2 1 - 2.据中新社北京2010年12月8日电,2010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46 400 000吨,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5.464×107吨B.5.464×108吨C.5.464×109吨D.5.464×1010吨 3.将左下图中的箭头缩小到原来的) 4.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装有5个红球3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都相同,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的概率为() A. 5 1 B. 3 1 C. 8 5 D. 8 3 5.正八边形的每个内角为() A.120oB.135oC.140oD.144o 二、填空题(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请将下列各题的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6.已知反比例函数 x k y=的图象经过(1,-2),则= k____________. 7.使2 - x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8.按下面程序计算:输入3 = x,则输出的答案是_______________. 9.如图,AB与⊙O相切于点B,AO的延长线交⊙O于点C.若∠A=40o,则∠C=_____. 10.如图(1),将一个正六边形各边延长,构成一个正六角星形AFBDCE,它的面积为1;取△ABC和△DEF各边中点,连接成正六角星形A1F1B1D1C1E1,如图(2)中阴影部分;取△A1B1C1和△D1E1F1各边中点,连接成正六角星形A2F2B2D2C2E2,如图(3)中阴影部分;如此下去…,则正六角星形A4F4B4D4C4E4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_. A.B.D. 题3图 题9图 B C O A E

中考物理电学实验题专题练习 使用

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 1.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过程中,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以下器材: 蓄电池(6V)、电流表(0﹣,0﹣3A )、电压表(0﹣3V,0﹣15V)、定值电阻(5Ω、10Ω、15Ω各1个)、开关、滑动变阻器(,20Ω)、导线若干.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_________(选填“断开”或“闭合”)状态. (2)小明按图甲连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无示数,经检查,漏接了一根导线,如图乙,请你帮小明补接上. (3)补接后,小明先将5Ω电阻接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2V,电流表示数如图丙为 A;再将5Ω的电阻更换为10Ω电阻,为了使电压表示数仍为2V,应将滑动变阻器适当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4)当小明再换接15Ω电阻时,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都不能使电压表示数为2V,分析其可能的原因____ _____.(答出一种情况即可) (5)同组的小娟同学思考了一会,在不增减器材的条件下解决了这一问题,完成了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结论:; 电阻R/Ω 5 10 15 电流I/A (6)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利用该电路还能完成的实验有:____ _____ (答出1个实验名称即可). 2.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实验中,有如下器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两节干电池、定值电阻R(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导线若干.小明在实验时连接 的电路如图1所示. (1)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 关系”实验中: ①闭合开关前,要将滑动变 阻器滑片移至________(填 “A”或“B”)端;电路中滑 动变阻器起到保护电路元件 安全和____ _____的作用; ②闭合开关S,无论如何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发现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电压表示数约为3V,此时,电路出现的故障可能是;小明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2)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 ①电路中滑动变阻器起到保护电路元件安全和_________ 的作用; ②小明先将R﹦10Ω的电阻接入,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到电压表示数为,

2014年佛山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实验题

中考考前突击训练1---实验题 第1课时直接测量型实验 一、温度计 1.(2012年滨州)如图X4-1-1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A”、“B”或“C”),示数为________℃. 图X4-1-1 2.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________,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X4-1-2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图X4-1-3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________℃,水的温度是________℃. 图X4-1-2图X4-1-3 二、电流表 3.如图X4-1-4所示,电流表示数为________. 图X4-1-4 4.图X4-1-5是测量__________的仪表,它的量程为________,读数为________. 图X4-1-5 三、电压表 5.如图X4-1-6甲所示,电压表示数为________V,如图乙所示,电压表指针的读数为________V. 图X4-1-6

四、天平 6.要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室中常用________.生活中有时也用如图X4-1-7甲所示的案秤,它们的工作原理相同.使用案秤时,应先将游码移至秤杆左端________刻度线处,此时若秤杆右端上翘,应将调零螺母向________(填“左”或“右”)调,使秤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某次测量,槽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是________kg. 图X4-1-7 7.图X4-1-8是三位同学使用天平时的情况,请你指出他们的错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X4-1-8 五、刻度尺 8.如图X4-1-9所示,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______mm, 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cm. 图X4-1-9 9.如图X4-1-10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cm,图中被测物体的外直径是________mm. 图X4-1-10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___历年中考题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历年中考题 1、(2012?武汉)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还原氧化铁,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实验室现有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装置连节顺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C.乙→甲→丙→甲→丁D.乙→甲→丙→乙→丁 2、(2011?武汉)实验室里,用如右图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铁的过程中,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或铁等固体物质.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B.实验结束时,玻璃管中红色的氧化铁粉末变成黑色,该产物不一定是铁 C.反应后,玻璃管中的固体物质的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证明一定有铁生成 D.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3、(2012?株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工业上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CO还原Fe2O3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中盛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右边导气管口放置点燃的酒精灯的目的是; (4)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CO,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后再加热,以防发生爆炸.检验装置中的空气已排尽的方法是.

4、(2012?雅安)某实验小组模拟高炉炼铁的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 (1)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处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 (3)实验结束后,小李看到红色固体全部变黑了,认为产物就是单质铁,但小王提出了质疑:还有可能生成其它物质.为了进一步验证其固体成分,小王查到下列资料: ①铁的氧化物有氧化铁、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该化合物中铁有+2、+3两种化合价),其中氧化铁为红棕色,其余都为黑色;并且只有四氧化三铁能被磁铁吸引. ②铁的氧化物(四氧化三铁除外)都能与酸发生反应而溶解. 根据上述信息,小王又设计了两个实验. 【实验1】 将黑色固体研磨后,取少量加入足量溶液中,观察到有气泡出现,溶液未变黄色,据此得出的结论 是.【实验2】 再用磁铁吸引余下黑色固体,实验后即可对黑色固体成分进行判断. 5、(2012?潍坊)某同学模拟工业炼铁原理,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取8g氧化铁,通入足量一氧化碳,充分反应后,冷却,将玻璃管中的固体移入盛有49g硫酸溶液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 (1)该同学首先按如图所示装配好仪器,检查了气密性并装好仪器,接下来的操作是(只写一步即可). (2)计算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要求写成计算推理过程). 6、(2012?佛山)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某同学利用该原理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装置见图:

2014中考考试标准(历史)

历史(初稿) (一)命题说明 1.根据2001年7月第一版《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有关内容为考试命题要求,结合201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精神,参考本届学生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相应内容。严格遵照本《考试标准》的规定实施命题。 2.试题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体现基础性;试题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体现时代性;试题要求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体现发展性。 3.体现历史课程改革理念。命题遵循素质教育的原则,体现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体现历史学科素养,重视发挥试题对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导向作用。 4.试题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查。注重考查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挥考试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引导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改进;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 5.试题主要以常见题型为主,以教材中的习题、例题及相关训练题中的题型为参考。试卷长度与政治、地理合约12页。 (二)考试范围 由于考试时间和分值的限制,确定7—9年级的部分内容为本次考试的范围(请详见考试具体内容及要求一条),原则上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内容标准”中规定的相应内容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教版)教材所对应的教学内容为考试的范围。 (三)内容及要求 1.目标要求 《历史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已将课程目标具体化,对历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提出了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的要求。因此,本标准对考试内容作出如下相应层次的规定: 识记要求记住构成历史基础知识的时间、地点、人物、文献、事件等要素,识别重要的图、像、画,以及通过阅读和观察、感知和体验的过程去获取历史信息,并能准确地表达出来。凡《历史课程标准》中使用列举、知道、了解、说出、讲述、简述、复述等行为动词的内容为识记层次。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对所学的历史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对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历史问题的初步认识。凡《历史课程标准》中使用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认识等行为动词的内容为理解层次。

2017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题及答案(完整)

2017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题训练 一、中考物理实验题型及解法分析: 1、测量型实验题 这种实验主要包括直接测量型实验和间接测量型实验。(如测密度,测电阻,测电功率) 2、探究型实验题 这种实验一般是要求通过实验得出某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或某些物理规律。 常用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等方法。 3、开放型实验题 有许多物理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做,用不同的实验方法、不同的验仪器能得出相同的实验结果,也就是说物理实验具有开放性。 4、设计型实验题 设计型实验让我们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能考查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题大部分没有惟一答案,只要求写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还有就是贴近生产、生活,常把日用品作为实验仪器来验证物理规律,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与运用能力。 二、初中物理实验常用的科学探究方法 1.控制变量法:规律:被探究的因素不同,其它因素在要控制相同。 2. 转换法:对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不好直接认识它,根据它们表现出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来间接认识它们;或者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用容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如探究电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通过温度计的示数反映电热的多少) 3. 实验推理法(理想实验法):例如:牛顿第一定律。 4.建立模型法:例如:研究磁现象时用到磁感线模型,引入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等等。 5.类比法:例如:将原子结构模型与太阳系的结构类比;电压与水压类比;电流与水流类比等。 6.等效替代法:例如: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未点燃的蜡烛去代替点燃蜡烛的像. 三、初中物理实验题的解题方法: (1)解探究实验题目应抓住探究的目的思考,应怎样操作才能验证某个猜想或得出想要的规律、关系。 (2)解测量实验题目应抓住实验的目的和原理思考,要测出某个物理量要知道那些物理量,然后根据题目给出的器材怎样才能测出这些物理量,思考清楚后再去解答 三、初中物理实验清单(加粗字体的为重点,年份是指广东中考已考) 声学 1、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探究声音的单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光学 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2013)(2016) 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2012)(2014)(2015) 热学 1、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2、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规律 3、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比热容) 4、观察水的沸腾实验。(2015) 力学 1、用天平量筒测密度(原理:ρ=m/v) 2、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201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历史试卷 第1页(共18页) 历史试卷 第2页(共8页) 绝密★启用前 广东省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 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2014年5月18日,集展览、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该馆重点介绍的原始人群是 (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居民 D .河姆渡居民 2.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由于国力不强,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痛感脸面丢尽。为此,秦孝公 ( ) A .实行分封制 B .任用商鞅变法 C .推进大一统 D .推行汉化政策 3.自统一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太尉一职,曾“虚设其位”。对秦朝这一现象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 ) A .削弱中央军事力量 B .增强地方军事权力 C .皇帝亲自控制军权 D .丞相、太尉职位合一 4.民族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段佳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与进步。吐蕃位于下图中的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1684年,沙俄政府给盘踞在雅克萨城的侵略头目颁发了一枚盾形城徽,图案是一只张开翅膀的鹰,一只爪抓着一张弓,另一只爪抓着一支箭。为抵挡这只“鹰”的进攻而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 ) A .康熙帝 B .雍正帝 C .乾隆帝 D .道光帝 6.下列属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水利工程有 ( ) ①都江堰 ②长城 ③大运河 ④赵州桥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7.了解历史事件,常常需要知道事件的各个要素。综合下图中的要素,这页笔记记录的事件是 ( ) A .虎门销烟 B .鸦片战争 C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他的译著很快传遍全国,“天演”“物竞”“天择”等词,逐渐成为报刊上的常用词语。“他”是 ( ) A .魏源 B .严复 C .康有为 D .陈独秀 9.1911年10月15日,法国报刊刊载了一篇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题目是《中国的革命,崛起的国家》,其中图片有剃头店铺、起义者和武昌风光鸟瞰等。报道中的“中国革命”指的是 ( )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北伐战争 D .解放战争 ------------- 在--------------------此 -------------------- 卷 --------------------上 -------------------- 答 -------------------- 题 --------------------无 -------------------- 效------------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1839年6月 地点:广东虎门 人物:林则徐 意义: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 族尊严。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专题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专题 1.已知木炭粉(假设木炭粉中不含杂质)和氧化铁粉末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某兴趣小组对该反应展开了如下的探究活动。【查阅资料】将CO 通入氯化钯溶液中,会出现黑色沉淀。 【实验过程】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⑴ 探究反应中产生气体的成分 甲 称取9.0 g 氧化铁和1.2 g 木炭粉,混合均匀后进行实验。打开止水夹a 通一段时间的氮气,关闭a 。再对木炭粉和氧化铁粉末的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氯化钯溶液中出现黑色固体。木炭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一定生成了 气体;E 处酒精灯的作用是 ;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加热前通一段时间氮气的原因是 。 ⑵探究反应后剩余固体的成分 【提出猜想】猜想1:只含有铁; 猜想2:含有铁和木炭; 猜想3:含有 ; 猜想4:含有铁、木炭和氧化铁。 【实验验证】 小组同学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6.6 g ,将剩余固体置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且有大量气泡出现,猜想不成立的是 ,剩余固体中含有的物质及质量分别为 。 2.生活中广泛应用各种金属。 (1)目前世界上一半以上的铜用于电力和电信工业,主要是因为铜具有 (填字母) A .导热性 B .延展性 C .导电性 D .金属光泽 (2)铁质水龙头长期使用容易生锈,铁生锈的条件是 。 (3)小明从自家水龙头上取下一些铁锈样品,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①C 处酒精灯的作用是 。实验结束,小明将所得的黑色固体物质放入足量的硫酸中,发现生成物中没有铁,小明得此结论依据的现象是 。 为解释这一反常情况,小明查到下列资料: Ⅰ已知铁的氧化物有FeO 、Fe 3O 4、Fe 2O 3,在一定条件下,均能逐步失去其中的氧,最终被还原为铁。 Ⅱ某炼铁厂对氧化铁和一氧化碳进行热反应分析,获得相关数据并绘制成图乙。 乙 ②通过分析资料知道,小明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在小明的实验中,A 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在检验一包混有氧化铁的铁粉中氧化铁含量时,某小组同学称取10 g 该样品,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 A B C D E 澄清 氢氧化 氯化钯 石灰水 钠溶液 溶液

2014年中考数学预测卷(一)

中考数学预测试题一 (时间:90分钟 总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写在题前的括号内. 1.2-的绝对值是 A .1 2- B . 2 1 C .2- D .2 2.某外贸企业为参加2012年中国南通港口洽谈会,印制了105 000张宣传彩页.105 000这个数字用科 学记数法表示为 A .10.5410? B .1.05?510 C .1.05?610 D .0.105610? 3.右图是由4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其俯视图为 A . B . C . D . 4.一条葡萄藤上结有五串葡萄,每串葡萄的粒数如图所示(单位:粒).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 A .37 B .35 C .33.8 D .32 5.关于x 的方程12mx x -=的解为正实数,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m ≥2 B .m ≤2 C .m >2 D .m <2 6.在以下绿色食品、回收、节能、节水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 B . C . D . 7.下列命题中,假命题的是 A .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B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C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D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8.下列函数的图像在每一个象限内,y 值随x 值的增大而增大的是 A .1y x =-+ B .21y x =- C .1 y x = D .1y x =- (第3题) (第4题)

n =1 n =2 n =3 … 9.如图,已知AD ∥BC ,∠B =30o,DB 平分∠ADE ,则∠CED 的度数为 A .30o B .60o C .90o D .120o 10.如图,矩形OABC 的边OA 、OC 分别在x 轴、y 轴上,点B 的坐标为(3,2).点D 、E 分别在AB 、BC 边上,BD=BE=1.沿直线DE 将△BDE 翻折,点B 落在点B ′处.则点B ′的坐标为 A .(1,2) B .(2,1) C .(2,2) D .(3,1) 11.现定义运算“★”,对于任意实数a 、b ,都有a ★b =2 3a a b -+,如:4★5=54342 +?-,若x ★2=6, 则实数x 的值是( ) A.4-或1- B.4或1- C.4或2- D.4-或2 12.如图,用围棋子按下面的规律摆图形,则摆第n 个图形需要围棋子的枚数为( ) A .5n B .5n -1 C .6n -1 D .2n 2 +1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不需要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题后的横线上) 13.某一个十字路口的交通信号灯每分钟红灯亮30秒,绿灯亮25秒,黄灯亮5秒,当你抬头看信号灯时, 是黄灯的概率为 . 14.如图,已知菱形ABCD 的边长为5,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BD =6,则菱形ABCD 的面积为 . 15.如图,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O 的圆心上,两条直角边分别交⊙O 于A 、B 两点,点P 在优弧AB 上, 且与点A 、B 不重合,连结PA 、PB .则∠APB 的大小为 °. (第15题) 16.活动课上,小华从点O 出发,每前进1米,就向右转体a °(0<a <180),照这样走下去,如果他恰好能 回到O 点,且所走过的路程最短,则a 的值等于_ . (第9题) (第10题) O B D C A (第14题)

最新历年中考物理实验题

历年中考实验题选 (7分)小明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图17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图17 (1)分析图B、C、D,说明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分析图 D E ,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 (3)物体完全浸没在煤油中所受的浮力是2.4 N. (4)小明还想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形状是否有关,请你简述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器材:弹簧测力计、一块橡皮泥、烧杯装足够水、细线 步骤:1、用细线扎好橡皮泥,挂在弹簧测力计的钩上,将橡皮泥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 2、将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状,将橡皮泥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 3、比较F1和F2的大小可以得出结论。 18.(7分)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19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_二力平衡_____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19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__不对____。你的理由是:___没有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_(3)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从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当压力大小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______________

2014中考数学预测试题

2014中考数学预测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新人教版 ) 班级姓名考号等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D 2.(3分)如图是由七个相同的小正方体堆砌而成的几何体,则这个几何体的俯视图是() C D 5.(3分)已知:如图,CF平分∠DCE,点C 在BD上,CE∥AB.若∠ECF=55°,则∠ABD的度数为() 6.(3分)某校九年级参加了“维护小区周边环境”、 “维护繁华街道卫生”、“义务指路”等志愿者活动,如图是根据该校九年级六个班的同学某天“义务指路”总人次所绘制的折线统计图,则关于这六个数据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7.(3分)如图,△ABC内接于⊙O,连接OA,OB,∠OBA=40°,则∠C的度数是() 8.(3分)如图,把图中的△ABC经过一定的变换得到△A′B′C′,如果图中△ABC上的点P的坐标为(a,b),那么它的对应点P′的坐标为()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9.(3分)计算=_________. 10.(3分)2012年11月,国务院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建设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经济区范围包括河南全部及周边四省(部分)共30个地市,总面积2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7亿人,均居全国第一位.1.7亿人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_________人. 11.(3分)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x﹣b=0的一根为﹣1,则a﹣b的值是_________. 12.(3分)现有形状、大小和颜色完全一样的三张卡片,上面分别标有数字“1”、“2”、“3”,第一次从这三张卡片中随机抽取一张,记下数字后放回,第二次再从这三张卡片中随机抽取一张并记下数字,则第二次抽取的数字大于第一次抽取的数字的概率是_________. 13.(3分)(2012?衢州)工程上常用钢珠来测量零件上小圆孔的宽口,假设钢珠的直径是10mm,测得钢珠顶端离零件表面的距离为8mm,如图所示,则这个小圆孔的宽口AB的长度为_________mm.

2014年中考历史评分细则

2014年中考历史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 1、A 2、C 3、B 4、B 5、C 6、D 7、B 8、A 9、D 10、C (1)可以涂改,但不准有两个答案。 (2)必须把答案写在前面答题框内或附近。 二、组合列举题 11、(1)伤寒杂病论(2)五禽戏(3)李时珍 12、(1)金字塔(2)红海(3)埃塞俄比亚慕尼黑 13、(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或宪法(2)原子弹(3)一国两制(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外国的人名、地名可以用同音字代替)(金字塔除外) 三、辨析改错题(判断正确给1分,改正给1分) 14、(1)【×】中共七大改为遵义会议。(2)【√】 (3)【×】台儿庄战役改为百团大战(4)【×】农业改为重工业 四、材料解析题 15.(1)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2)日本:明治维新(1分)走上资本主义道路(1分) 中国:闭关锁国;没有及时改革;妄自尊大。(任一点1分)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分) (3)康有为、梁启超等(1分)掀起维新变法(戊戌变法、百日维新)(1分)。孙中山(1分)辛亥革命(1分)。陈独秀等(1分)发起新文化运动(1分(运动领导人名或派别1分。运动名称1分,影响意义不作要求。)

16.(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2分) 新经济政策(粮食税)(2分)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强调市场的作用,允许自由贸易(2分)“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也可。 (3)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根据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任一点2分) 五、活动探究 17、(1)4,5.(各1分) (2)①欧洲商路、贸易中心变化:图4地中海转移到图5大西洋沿岸。②世界贸易体的变化:图4阿拉伯、意大利、中国人变为图5西欧国家商人为主。③贸易范围扩大:从图4欧亚扩大到图5几乎全球。④“商路”或“路线”变化(不同)2分,图4以陆路为主,图5以水路(海路)为主。 (答出与标准答案相似的也可。观点2分,论述2分 观点:“贸易中心”变化,答“贸易位置”“经营中心”等皆可,论述相应,言之有理均皆可。 观点:“贸易体变化”答“贸易者”“经营者”“生意人”皆可,论述相应,言之有理皆可。) (3)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日益形成;经济全球化;世界开始形成一个整体。(任一点2分)

下图是实验室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装置图

1、下图是实验室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装置图 3、现有等质量X ,Y 的两种金属,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X ,Y 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生成氢气的质量:X >Y B .相对原子质量:X >Y C .金属活动性:Y >X D .消耗硫酸的质量:X >Y 4、黄铁矿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4FeS 2+11O 2 =2X +8SO 2,推断X 的化学式是( ) A . Fe 2O 3 B . FeO C .Fe 3O 4 D . Fe 8.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 A .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一定是置换反应 B .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1:9 C .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0:9 D .甲反应后的质量为8 g 下列示意图形象地表示了A 与B 反应生成C. 其反应前后分子及数目的变化,则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中,A 、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A.2∶1∶ 2 B.1∶2∶2 C.1∶1∶ 1 D.2∶2∶3 小文在学习“燃烧与灭火”的内容时,做了以下实验,用两种不同方法熄灭蜡烛火焰. (1)以上实验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实验1________,实验2________; (2)请你再举一个生活中灭火的实例________. 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电器因短路起火时,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B .用嘴吹灭酒精灯 C .油锅着火,立即倒人较多蔬菜 D .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火图书档案等火灾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8A: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2011?)实验室里,用如右图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铁的过程中,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或铁等固体物质.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B、实验结束时,玻璃管中红色的氧化铁粉末变成黑色,该产物不一定是铁 C、反应后,玻璃管中的固体物质的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证明一定有铁生成 D、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判断; B、除铁粉以外,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也是黑色的; C、根据提供可知,还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等; D、从尾气中可能有一氧化碳考虑. 解答:解:A、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是正确的; B、因此反应也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铁或氧化亚铁,它们也是黑色的,所以玻璃管中红色的氧化铁粉末变成黑色,该产物不一定是铁,正确; C、此反应中的生成物可能有铁粉和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所以玻璃管中的固体物质的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证明一定有铁生成,错误; D、尾气中可能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所以一定要进行尾气处理,故正确. 故选C. (2008?)将CO通入盛有12g Fe2O3的试管,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试管冷却,此时试管残留固体的质量为9.6g,则反应生成铁的质量为() A、2.4g B、5.6g C、8.4g D、9.6g 考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差量法. 分析:此题是一道利用差量法解决的典型题目,根据反应时氧化铁与铁的相对分子质量差,列出比例进行求解即可. 解答:解:反应前后氧化铁与铁的相对分子质量差,与两物质质量的差成比例 设生成的铁的质量是x 固体减少的质量是12-9.6=2.4g 3CO+Fe2O3高温ˉ2Fe+3CO2差量 160 112 48 x 2.4g 112/48=x/2.4g 解得x=5.6g 故选B (201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说确的是() A、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置换反应前后,组成各物质的所有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变 C、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v(CO):v(Fe2O3)=3:1 D、铜能与硫酸锌溶液反应,有金属锌析出

2014年无锡市中考历史试题(有答案)

2014年无锡市中考历史试题(有答案) 2014年无锡市中考历史试题(有答案)第Ⅰ卷客观题(共54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手写汉字的能力慢慢下降了。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全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引发了书写汉字的热潮。请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 A. 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2.2014年3月1日晚,8名暴徒蒙面持刀在云南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有证据表明,这是一起由x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x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的历史可追溯到我国古代()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3.右图人物是我国杰出的发明家毕升,他的重大发明是() A.指南针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火药武器 4.修建于公元7世纪的布达拉宫矗立在拉萨红山之巅,作为x藏地标之一,它阅尽了千年沧桑,见证了x藏的历史进程。下列史实中属于清朝管理x藏的措施是()①文成公主入藏②顺治帝和康熙帝册封了达赖、班禅③设置驻藏大臣④1951年x藏和平解放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5.“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请问该书是()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6.2014年4月23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65岁生日。中国海军不断强大,那么你知道我国开始近代化并建立近代海军实在哪一时期() A. 鸦片战争时期 B.甲午战争时期 C.洋务运动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7.一位历史知名人士曾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横线处所说的应该是() A.维新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8.如果你要去寻访人 民解放军的诞生地,去“军旗升起的地方”,你应选择() A.武昌B.井冈山 C.上海 D.南昌 9.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了如下两个纪念日,以下理解正确的是()① 铭记胜利

初三化学实验 还原氧化铁法制铁

初三化学实验还原氧化铁法制铁 初三化学实验还原氧化铁法制铁 目的: 认识把铁矿石炼成铁的主要反应原理。 用品: 贮气瓶、分液漏斗、硬质玻璃管、试管、玻璃导管、橡皮管、弹簧夹、双孔塞、单孔塞、尖嘴管、酒精灯。氧化铁、一氧化碳、清石灰水。 原理: 在高温下,用还原剂(主要是一氧化碳)可从铁矿石里把铁还原出来。 Fe2O3+3CO2Fe+3CO2↑ 操作: 先用蚁酸和浓硫酸反应制取一氧化碳,贮存在贮气瓶里备用。 取长约25厘米、内径约3厘米的硬质玻璃管一根,在中部铺上一薄层干燥的红褐色氧化铁粉末,如图8-15装置。 实验时,先把硬质玻璃管中的氧化铁加热,然后放松橡皮导管上的弹簧夹,旋开贮气瓶上分液漏斗的活塞,让水缓缓流下,使一氧化碳气体均匀而缓慢地排入硬质玻璃管里,跟灼热的氧化铁发生反应。这时在盛有清石灰水的试管里可以看到有气泡冒出,溶液逐渐变成浑浊,这是反应后逸出的二氧

化碳所致。但是逸出的气体中的有部分未发生反应的一氧化碳,这是一种剧毒的气体,所以在实验一开始就要时时用火点燃尖嘴管口逸出的气体,使一氧化碳燃烧成二氧化碳。 当硬质玻璃管里的氧化铁已变成黑色时,关上分液漏斗的活塞,夹紧导气管上的弹簧夹,停止排出一氧化碳。但在硬质玻璃管外仍须继续加热,直到试管里不再有气泡冒出为止。把整套装置移到通风橱里拆卸,取出反应后所得的铁屑。 为了证明氧化铁已被还原成铁,可以比较反应物氧化铁和生成物铁屑的颜色,前者是红褐色的,后者是黑色的。也可以在两支盛稀盐酸的试管里,分别加入氧化铁和生成物铁屑,氧化铁跟稀盐酸反应不发生气体,铁屑跟稀盐酸反应有氢气产生。但不要用磁铁来鉴别,因为天然的氧化铁也有顺磁性。

2014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含答案)

2014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一.选择题(共2小题) .C D. 二.填空题(共4小题) 3.如图为研究液体压强规律的实验,实验表明液体对_________有压强,并且液体压强_________. 4.如图所示,为小明同学探究浮力大小与_________的关系实验,请将该实验的正确顺序补充完整:c _________(填入实验序号) 5.小明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 题. (1)在C与E两图中,保持了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研究浮力与_________的关系;根据A与E两图所标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_N. (2)小明对ABCD四个步骤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浮力的大小有时与深度有关,有时与深度又无关.对此正确的解释是浮力的大小随着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大而_________,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浮力的大小与深度_________. (3)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根据有关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_kg/m3.

6.某同学通过实验来研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做了如图1所示的一系列实验. (1)物体A的重力为_________N,物体浸没在水中后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N,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__N. (2)对比分析②③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浸在同种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有关;(3)对比分析③④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无关;(4)对比分析_________两次实验,可得结论:浸没在液体中的同一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三.解答题(共24小题) 7.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在没有挂钩码时杠杆的平衡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_________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螺母向_________边旋一些(选填“左”或“右”). (2)调好后,第一组按图(乙)进行实验,第二组按图(丙)进行实验.你认为第_________组实验更好,理由是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丁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_________. 8.(2008?崇文区一模)如图所示为研究焦耳定律的实验装置.在两个相同的烧瓶中装满煤油,瓶中电阻丝的阻值关系为R甲>R乙.闭合开关一段时间,观察到甲瓶中煤油的温度高于乙瓶.这表明:在_________相同时, _________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利用这些实验器材,请你再设计一个进一步探究焦耳定律的实验. 你准备探究什么问题?_________. 你将怎样进行探究?_________. 你预期会观察到什么现象?_________. 如果现象如你所设想,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