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语十则知识点归纳复习

论语十则知识点归纳复习

论语十则知识点归纳复习
论语十则知识点归纳复习

《〈论.语〉十则》知识点归纳复习

一、原文

①子.曰:“学而时习

..?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

..?吾身.?:为.⑴人谋.⑵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⑶乎?传.⑷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⑸故.⑹而知新

...⑺,可.⑻以.⑼为.⑽师矣.(21)。”(《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22),思而不学则殆.(23)。”(《为政》)

⑤子曰:“由,诲.(24)女.(25)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26)知.(27)也.。”(《为政》)

⑥子曰:“见贤思齐

....(28)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29)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30),任重而道远,仁以.(31)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⑨子曰:“岁寒,然.(32)后知松柏之后凋.(33)也。”(《子罕》)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34)恕乎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二、重点词句注释

子.:先生?时习

..:时常地复习。?说.:通“悦”,愉快。?亦.:也。

?愠.:生气、发怒。?君子

..: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乎.:吗。

?吾.:人称代词,我。?日.:每天。?三省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

?身.:自己。⑴为.:替、给。⑵谋.:谋划,指办事。⑶信.:真诚,诚实。

⑷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⑸温.:温习。⑹故.:旧知识。

⑺知新

..:新的理解与体会。⑻可.:可以。⑼以.:凭⑽为.;做,当。(21)矣.:了。

(22)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23)殆.:有害。(24)诲.:教诲。

....

(25)女.:通“汝”,人称代词,你。(26)是.:这,此。(27)知.:通“智”,聪明。

见贤思齐焉

.....: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28)齐.:看齐。(29)择.:选择。

(30)弘毅

..:刚强、勇毅。(31)以.:把。(32)然.:这,这样。(33)凋.:凋谢。

其恕乎

...:大概就是“恕”了。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34)其.:大概,也许

三、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②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③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④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⑤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⑥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⑦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⑧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⑨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⑩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四、知识储备

1、通假字:

(1)不亦说.(yua)乎(“说”同“悦”,愉快。)

(2)诲女.(rǔ)知之乎(“女”同“汝”,你。)

(3)是知.(zhì)也。(“知”同“智”,聪明。)

2、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一定的时间。)

(2)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体会,新的发现。)

(3)见贤.思齐焉(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人,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3、古今异义:

(1)可以

..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2)是.知也(是,古义:这,这个,这样。今义:表示肯定判断的动词。)

(3)死而后已.(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4)三.人行(三,古义:表示多。今义:三,表示确数。)

4、一词多义:

(1)而:①表承接(学而.时习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温故而.知新。)②表转折,却(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知:①了解(人不知.而不愠)②领悟(温故而知.新)③明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④同“智”,聪明。(是知.(zhì)也。)

5、涉及的成语:

(1)不亦乐乎:不也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了很厉害的程度。

(2)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也指重温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指要老老实实,不要不懂装懂。(4)见贤思齐: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5)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表示要善于向别人学习。

(6)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

(7)任重道远:担子沉重,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奋斗。

(8)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形容为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

(9)岁寒松柏:严冬之时,才知道松柏耐寒而不凋谢。比喻在艰苦的逆境中才能看出人的高贵品格。(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于别人。

6、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论.(lún)语不亦说.(yua)乎愠.(yùn )三省.(xǐng)传.(chuán )不习乎

曾.(zēng )子罔.(wǎng)殆.(dài )诲.(huì)女.(rǔ)知之乎

是知.(zhì)也自省.(xǐng )弘.(hóng)毅.(yì)凋.(diāo)

己.(jǐ)所不欲,勿.(wù)施于人死而后已.(yǐ)焉.(yān)哉.(zāi )

为.(w?i)师矣

7、给下列加点字解释。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学而时习之.(它,指已学过的知识)

为知之为.知之(就是)之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主谓之间,无意义) 仁以为.己任(作为)见藐小之.物(的)

温故.而知新(已学过的知识)知之为知.之(知道)

故知

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因此)是知.也(通“智”,智慧,聪明)

仁以.为己任(把)择其.善者而从之(他们的)

以可以.为师矣(凭借)其

徐喷以.烟(用)其.恕乎(大概,也许)

8、特殊句式:

1判断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省略句:

?可以(之)为师矣。?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3、固定句式:

不亦

..说乎.?(不亦……乎:不也是……吗?)

五、课文内容分析

1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学习态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思想品德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文学常识填空:

①《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②“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③“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c.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d.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e. 君子坦淡读,小人长戚戚。

5、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中说明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你能联想到《论语十则》中的哪一句话?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课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一则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⑴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面对

⑵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十则》中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人不知而不愠,

⑷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⑸孔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明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⑹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⑺孔子认为对待先进和落后的态度应该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⑻赞美松柏坚强品格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⑼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⑽鼓励人们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十则》中谈知识的巩固与创新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

6、写出几个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其含义。

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已所不

欲,勿施于人一日三省等,解释略。

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概念。请分别就三个方面各举一则。(5分)

第一方面——谈学习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二方面——谈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三方面——谈修身做人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9、“而”的用法有:A表并列、B表转折、C表承接,请解释下列句子中“而”的意思:(6分)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并列)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表转折)

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表并列)④温故而知新(表承接)

⑤学而不思则罔(表转折)⑥择其善者而从之(表承接)

六、简答题

1.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意思相近即可)

《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态度。

3.第一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学习方法;学习的乐趣;为人的态度即个人修养(学习的愉快,友谊的珍贵,个人的修养)。

“学”与“习”之间的关系?

答:孔子将“学习”与“复习”即“学”与“习”两个密切结合起来,在“学(学习)”中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在“习(复习)”中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

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

答: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则是为了告诫弟子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答:在生活中,作为个人,要善于学习,善于反省,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

10.

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在大难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意思相近即可

答:高洁傲岸、不畏严寒。获得的启示是: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经历考验后才能体现出来。

12.“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任重而道远。

13.

“重”表现在“仁以为己任”上;“远”表现在“死而后已”上。

下列句子中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

A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骄傲自满是求知的大敌,学而不厌才是学习的正确态度。

D、武斌同学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这归功于他经常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勤奋好学。

七上《论语十则》必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知识点 相关识记: 1、积累文中几个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 2、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 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 3、理解背诵 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⑨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2、吾日三省 ..吾身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齐:相同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女:通“汝”,你。是,这。知,通“智”,聪明。6、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 7、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刚强,勇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择善而从 三.填空。 1、子曰:“学而时习之,。”//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

《论语十则》复习题

《论语》十则 1.填空:(19分) ⑴《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收集整理而成。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⑵“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 “五经”指、、、 、。 ⑶生活中用来教育人们要谦虚,不要狂妄,不懂装懂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⑷《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 句, ⑸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 ⑹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⑺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 ⑻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⑼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⑽《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 ⑾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 ⑿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______ ⒀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并阐述为:,。 ⒁论述新旧知识关系的句子是:,。⒂比喻君子始终能坚守志节的句子 是:,。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 论.语()不愠.()三省.()罔.()殆.() 3.判断下列各句有没有通假字,如果有,请写出该字及其本字、读音、意义。(8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诲女知之乎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6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

论语十则及讲解

论语十则及讲解 1.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 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孔子说:"发财作官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的,不要接受;贫穷和地位低贱是人人厌恶的,不用正当方法摆脱的,就不要摆脱。君子扔掉了仁爱之心,怎么能成就君子的名声?君子没有短时间离开仁道,紧急时不离开仁道,颠沛时也不离开仁道。"

6.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贡向孔子请问君子之道。孔子说: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 7.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之。” 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8.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则从吾所好。” 孔子说:“如能致富,哪怕是赶车,我也干;如不能,则随我所好。” 9. 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三个月进食不知肉味,说,“想不到这乐曲竟达到了如此的境地。” 10. (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曾子说:“春夏之交,春天的农事已做完,与五六位成年人和六七个小孩子一起在沂水河边洗个澡,上舞雩台吹吹风,一路上唱着歌儿回来。”夫子叹了口气说:“我赞赏曾点说的啊!”

论语十则复习知识点汇总

《论语》十则知识点 ★文学常识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四书是指:《论语》、《大学》、《中庸》与《孟子》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又称《周易》)、《春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重点字词释义 学而时习 ..之:时习,时常地复习 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发怒。 三省 ..吾身: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 传不习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故,旧有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新,新的理解与体会(或“新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思而不学则殆.:殆,有害。 诲女 ..知之乎:诲,教诲。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是知 ..也:是,此、这。知,通“智”,聪明,智慧。 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刚强,勇毅。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凋,凋谢。 ★一词多义 而学而时习之顺接连词, 学而不思则罔转折连词,却 思而不学则殆转折连词,却 温故而知新顺接连词 日吾日三省吾身每天 能张目对日太阳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天

其其恕乎大概 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指“他们” 细察其纹理代词,指“藐小之物” 蹲其身代词,指“自己” 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知道 知.之为知之明白,知道,懂得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知道 故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 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 为可以为师矣成为 以虫蚁为兽当做 项为之强因为 ★出自《<论语>十则》中的成语 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死而后已 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用课文中的原句填空 1、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孔子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用来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与“学而时习之”内容相近的句子是:传不习乎。 5、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鼓励门人要

论语十则试题答案

初一语文《论语》十则 1.填空: ⑴《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字,时期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⑵“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 ⑶生活中用来教育人们要谦虚,不要狂妄,不懂装懂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4)《论语十则》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5)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 来表示; 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6)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8)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9)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 是:,。 (10)APEC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11)如何对待他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说:,。3.请写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四个。 4.写出《论语十则》中属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思想品德修养的内容。 5.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6.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7、解释词语:子曰:“学而时习 ..()之,不亦说.(yuè)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 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 ..()(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答案1.⑴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儒家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丘仲尼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⑵《论语》、《大学》、《中庸》、《孟子》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温故知新见贤思齐死而后已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想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要有坚强的意志,要有自我修养。 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地复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凭这当老师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刚强,因为他们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行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不也很重大吗?奋斗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子贡问到:?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说:?大概就是‘恕’了!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论语十则知识点汇总

《论语十则》知识点汇总 论(lún)语十则(《论语》四书五经之一》)作者:孔子以及他的弟子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即《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整体结构:语录体散文 内容:主要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全书共二十篇, 每篇有若干章。 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过的知识去时常的复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重点字词解释: (1)时习:时常地去复习。时,按时。 (2)说:通假字,音yua,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3)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4)人不知: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5)愠:生气,发怒。 (6)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7)而:顺接连词,表示被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是顺着下来的,可不译。 (8)之:代词,指学到的知识。 (9) “不亦……乎”,即“不是……吗”,反问句式。 (10)自:从。 (11)知:了解。 本段理解: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a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是否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否真诚相待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时常复习了呢? " 重点字词解释: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谋划。 忠:尽心尽力。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虚词“而”用法讲解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虚词“而”用法讲解而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作然后就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③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3、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4、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①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冯婉贞》) 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③敏而好学。(《论语十则》) 5、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②吾恂恂而起,视其缶。(《捕蛇者说》) ③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 6、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译作因此所以因而。 ①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 ②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他。(《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③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黄生借书说》) 7、表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出师表》) ③故为之说,以俟夫人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④诚直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 8、表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9、表并列或承接,因果关系,属予作文以记之。

《论语十则》测试题doc

《论语》十则同步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3)学而不思则罔.()(4)思而不学则殆.()(5)逝.者如斯夫()(6)诲.人不倦() 2.对下列各组词语中两个加点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朋.自远方来——朋.友 解说:两个“朋”字意思不同,“有朋自远方来”的“朋”是志同道合的人,“朋友”的的“朋”是关系亲密的人。 B. 默而识.之——识.字“ 解说:两个“识”字意思不同,默而识之”的“识”是记住,这里是理解,领会的意思; “识字”的“识”是“认识”的意思。 C. 学而不厌.——厌.倦 解说:两个“厌”字意思相同,都是“厌倦”的意思。 D.温故.知新——无缘无故. 解说:两个“故”字意思不同,“温故知新”的“故”是“从前的,旧的”的意思;“无缘无故”的“故”是“原因”的意思。 3.填空: (1)《论语》是_________家经典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记录。孔子,名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末期思想家、政治家、__________家,是______家的创始人。《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并称。 (2)第十一届全运会即将在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山东举办,热情好客的山东人民用《论语》中的“”这句话来欢迎全国各地的运动健儿。 (3)《弟子规》中有句经文:“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则警。”《论语十则》中也有与之意思相近两句:“,。”(4)讲述学思要结合,要辩证地对待学思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述学习精神和教学态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补续仿写 根据例句的内容和句式,续写一个或多个句子。 (1)根据文意,再举两个例子,句式与例句相同。 有勤,才有了孔子“韦编三绝”的佳话,也才有了世界文化史上十大名人之一的美誉;——————————————————————————————————————————————————————————————————————————————。 (2)根据课文内容,补全下列对联 不耻下问利修身,。 二、感知与品味 5.孔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主张?结合本文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中“君子”的含义是什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试理

七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论语十则》知识点整理

论语十则 孔子 【人物介绍】 孔丘(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曾参(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人。 仲由(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春秋时期鲁国卞人。 【全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孔子说:“学习了就时常温习它,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曾参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温习

了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孔子说:“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思考却不学习就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道与不知道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会有我的老师在里面,

选择他的长处去学习它,看到自己也有他的短处,就改正它。”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曾参说:“士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肩负重大的使命,路途遥远。把实现‘仁’的思想作为自己的责任,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孔子说:”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子贡问孔子说:”有一句话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吗?“孔子说:”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做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重点注释】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生气、发怒)

论语十则译文及注释

论语十则译文及注释 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重点字词解释:(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4)说:通假字,音yua,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8)愠:拼音:yùn,生气,发怒。(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补充词解释:而:连词。(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转折。(可译为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亦(y ì):同样、也是。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自:从。知:了解。本段理解: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

论语十则详解

第一则: 为人处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复习,不也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高兴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修养的人吗? 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时常地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6)乐(lè):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生气,发怒。 (9)君子:道德上很有修养的人。 补充词解释: 而:连词。(可译为并且) 亦(yì):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 知:了解。 而:连词。 本段理解: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曾参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 是守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重点字词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三:泛指多次。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5)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补充词解释: 吾:我。 日:每天。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办事,出主意。 忠:忠诚。 第三则: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了。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重点字词解释: 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完整word版)论语十则练习题及答案

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巩固的过程,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进步,所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论语十则练习题,供大家参考。 1、孔子,名,字,时期伟大的家、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为。 2、解释加粗的词。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诲女知之乎是知也择其善者而从之 士不可以不弘毅死而后已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恕乎勿施于人 3、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由此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看待“学”与“习”的? 4、为什么说“人不知而不愠”的人就可以称其为“君子”? 5、“温故而知新”说明了一个怎样的道理?从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6、你是如何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结合你日常的学习生活,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7、下面两则内容能给我们什么启示?请写出来。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是什么? 9、第十则强调的是什么?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10、孔子认为“士”应该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 11、结合你对《论语》十则内容的理解,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12、按原文默写。 (1)孔子论述个人修养的句子:,。 (2)孔子论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3)孔子认为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 (4)孔子所提倡的儒家待人接物处世之道的句子:,。 (5)孔子论述新旧知识联系的句子是:。 (6)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 (7)曾子认为“士”应当具有的品质和责任是:,。 13、出自第六则的一个成语是什么?常用义是什么?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考点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考点 1.七上《论语十则》 一、词语积累 (一)常规词语[子]先生,指孔子。[时习]时常地复习。时,时常(又:按一定时间)。习,温习、复习、实习。[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自]从。[(不)知](不)了解。[愠(yùn)]生气,发怒。[君子]指高尚的人。[吾]我。[日]每天。 [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省,反省。[为(wai)]替,给。[谋]谋划,指办事。[忠]尽心竭力。 [交]结交,交往。[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故]指学过的知识。[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殆(dài)]有害。[诲(huì)]教,教导。[知(之)]知道(它)。[是]此,这。[贤]贤人,有才德的人。[齐]看齐,一齐。 [内]指内心。[善者]指长处。善,好。[从]跟从,这里指学习。[士]士人,封建时代称读书人。这里指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 [弘(h?ng)毅]刚强,勇毅。[任]负担,担子。引申为责任、职责。[重]重大。[已]停止。[岁寒]寒冷的冬天。岁,指时间。 [凋(diāo)]凋谢。[行]奉行。[其]大概。[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欲] 想,希望。[勿(wù)]不要,[施]加。 (二)1.通假字:[女]同“汝”,你。[(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2.古今字:[说]“悦”的古字,愉快。 (三)成语[不亦乐乎] 原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见贤思齐]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形容谦虚好学。 二、文学常识1. 《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三、阅读探究 1. 第一则:(1)这一则告诉我们要有怎样的学习方法、学习乐趣(态度)和为人态度(个人修养)?①学习方法:学后要时常复习。②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探讨学问。③为人态度:对不了解自己的人,毫不怨恨。(2)学后复习本是一件艰苦的事,孔子怎么说是愉快呢?在复习中巩固了所学,加深了理解,收获增多,这对一个渴求知识和技能的人来说一定是愉快的。(3)“有朋自远方来”,孔子为什么会感到快乐?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投奔自己,向自己学习,且双方可以探究学问,这自然是十分快乐的事情。(4)从第三句来看,我们应学习孔子什么美德? 胸怀宽广,为人大度。 2. 第二则:从曾子“三省”来看,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种做法?重视品德修养。德乃为人之本,治学之基。一个人首先应该有德,有才无德,其人会遭人鄙视,其才也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却会引起消极的影响。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论语十则》原文翻译及注释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论语十则》原文翻译及注释 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论语十则》原文翻译及注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目前,高三的同学已经开始了高考第一轮复习,在这一阶段的复习当中,我们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会为我们今后的深入复习打下基础。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大家搜集整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论语十则》原文翻译及注释》,帮助大家进行第一轮复习。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以下《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论语十则》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原文翻译 论语十则第一则: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本段理解: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论语十则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论语十则第三则:学习方法

论语十则(整理)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第一则:为人处事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儿吗?我有才学,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并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吗?”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十则]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是否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否真诚相待了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时常复习了呢? [论语十则]第三则: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论语十则]第四则: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论语十则]第五则:学习态度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论语十则]第六则:学习态度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无才能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要有改正。” [论语十则]第七则:学习态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论语十则]第八则:修身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而实现使命的道路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奋斗,这不也是很遥远的吗?” [论语十则]第九则:修身做人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孔子说:"天气寒冷了,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 [论语十则]第十则:修身做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论语十则试题

《论语》十则过关练习 班级姓名学号 1.填空:(43分) ⑴《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 名,字,时期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⑵“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 “五经”指、、、、。 ⑶生活中用来教育人们要谦虚,不要狂妄,不懂装懂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4)《论语十则》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 是:,; (5)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来表示; 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 是:,。 (6)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8)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 话:,。 (9)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 是:,。 (10)APEC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11)如何对待他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 说:,。 (12)《论语》十则》中强调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 是:,,。 (1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一句话 “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意思。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 论.语()不愠.()三省.()罔.()殆.()3.判断下列各句有没有通假字,如果有,请写该字及其本字、读音、意义。(8分)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⑵吾日三省吾身 ⑶诲女知之乎 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6分)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 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 ⑷择其善者而从之(从:) ⑸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岁:) ⑹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于:)5.请写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四个。(2分) 6.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20分) 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⑸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请写出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6分) 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任重而道远()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十则知识点归纳复习

《〈论.语〉十则》知识点归纳复习 一、原文 ①子.曰:“学而时习 ..⑸乎.⑹”(《学..⑴之,不亦说.⑵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⑶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⑷,不亦君子 而》) ②曾子曰:“吾.⑺日.⑻三省 ..⑼吾身.⑽:为.⑾人谋.⑿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⒀乎传.⒁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⒂故.⒃而知新 ...⒄,可.⒅以.⒆为.⒇师矣.(21)。”(《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22),思而不学则殆.(23)。”(《为政》) ⑤子曰:“由,诲.(24)女.(25)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26)知.(27)也.。”(《为政》) ⑥子曰:“见贤思齐 ....(28)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29)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30),任重而道远,仁以.(31)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⑨子曰:“岁寒,然.(32)后知松柏之后凋.(33)也。”(《子罕》)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34)恕乎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二、重点词句注释 子.:先生⑴时习 ..:时常地复习。⑵说.:通“悦”,愉快。⑶亦.:也。 ⑷愠.:生气、发怒。⑸君子 ..: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⑹乎.:吗。 ⑺吾.:人称代词,我。⑻日.:每天。⑼三省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 ⑽身.:自己。⑾为.:替、给。⑿谋.:谋划,指办事。⒀信.:真诚,诚实。 ⒁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⒂温.:温习。⒃故.:旧知识。 ⒄知新 ..:新的理解与体会。⒅可.:可以。⒆以.:凭⒇为.;做,当。(21)矣.:了。 (22)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23)殆.:有害。(24)诲.:教诲。 .... (25)女.:通“汝”,人称代词,你。(26)是.:这,此。(27)知.:通“智”,聪明。 见贤思齐焉 .....: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28)齐.:看齐。(29)择.:选择。 (30)弘毅 ..:刚强、勇毅。(31)以.:把。(32)然.:这,这样。(33)凋.:凋谢。 其恕乎 ...:大概就是“恕”了。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34)其.:大概,也许 三、参考译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