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内O-(2-~(18)F-氟代乙基)-L-酪氨酸辐射吸收剂量的估算

人体内O-(2-~(18)F-氟代乙基)-L-酪氨酸辐射吸收剂量的估算

人体内O-(2-~(18)F-氟代乙基)-L-酪氨酸辐射吸收剂量的估算
人体内O-(2-~(18)F-氟代乙基)-L-酪氨酸辐射吸收剂量的估算

收稿日期:2003202227;修回日期:2003206209

作者简介:唐刚华(1966~),男(汉族),湖南东安县人,副教授,博士后,主要从事PET 药物及其PET 临床应用研究

第17卷第2期

2004年5月

同 位 素

Jou rnal of Iso topes

V o l .17 N o .2M ay 2004

人体内O -(2-18F -氟代乙基)-L -酪氨酸

辐射吸收剂量的估算

唐刚华1,唐小兰2,王明芳1,罗 磊1,甘满权1

(1.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南方PET 中心,广东广州 510515;2.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

摘要:为评估人体内O 2(2218F 2氟代乙基)2L 2酪氨酸(FET )吸收剂量,选择小鼠作为模型。

由小鼠尾静脉注射FET 后,在10、

30、60、120和180m in 时处死动物,测定小鼠体内各脏器放射性分布,换算至标准人体内分布数据,按标准医学内照射吸收剂量(M I RD )计算法,估算人体内FET 辐射吸收剂量。结果表明:人体骨内照

射吸收剂量最高,其值为4.78pGy Bq ,脑和全身内照射吸收剂量最低,约为1.6pGy Bq ,其它脏器内照射吸收剂量为1.6~3.5pGy Bq ,有效剂量为9.0pSv Bq 。按一次静脉注射FET 注射液370M Bq 估算,有效剂量为3.3m Sv ,其值处在常规核医学研究中可接受的有效剂量范围之内。关键词:O 2(2218F 2氟代乙基)2L 2酪氨酸(FET );小鼠;生物分布;辐射吸收剂量中图分类号:R 81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512(2004)022*******

正电子核素标记氨基酸已广泛用于肿瘤学、神经精神病学及心脏病学的正电子发射断层(PET )显像研究,在鉴别诊断肿瘤时,较易区分炎症和肿瘤病灶,能够弥补2218F 222脱氧2D 2葡萄糖(18F 2FD G )的某些不足[1]。近来研制成功的

O 2(2218

F 2氟代乙基)2L 2酪氨酸(FET )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氨基酸代谢显像剂,在肿瘤PET 显像方面具有一定优势[2~4]。为进一步评估FET 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国外研究者籍小鼠模型[5]和人体全身PET 显像[6]估算了人体内FET 辐射吸收剂量,但国内尚无人体内FET 吸收剂量的研究报道。最近,本研究小组合成了FET ,并对其进行了初步放射药理活性研究[7,8]。由于小鼠价格便宜,且实验操作简便,容易获取小鼠体内动态生物分布资料,为此,本工作拟通过获取小鼠体内生物分布资料,按国际通用的由美国核医学会医学内照射吸收剂量委员会(M I RD )提出的方法[9],计算FET 在人体内辐射吸收剂量。

1 实验材料

PET trace 回旋加速器:美国GE 公司产品;

L C 210A T H PL C 分析系统:日本Sh i m adzu 公司产品;LB 508放射性流量探测器:德国EG &G

公司产品;Χ计数仪: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生产;CRC 215R 型电离室活度计:美国CA P I N T EC 公司生产。昆明种小白鼠:清洁级,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实验动物研究所提供。

2 实验方法

211 FET 的制备

按两步法合成[7,8]。第一步,1,22二对甲苯磺酸乙二酯(T s O CH 2CH 2O T s )与18F -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18FCH 2CH 2O T s ;第二步,18

FCH 2CH 2O T s 与L 2酪氨酸二钠发生烷基化反应,经H PL C 法或Sep Park 小柱纯化,得FET 注射液。测定FET 注射液的pH 、放射性核纯度、化学纯度、放化纯度、稳定性,并参照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述方法进行无菌、无热原检查及异常毒性检查。

212 小鼠体内生物分布实验

将2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每只小鼠经尾静脉注入FET 1.67~1.85M B q 后,

分别在10、30、60、120、180m in 时眼球取血,处死动物。取心、肝、肺、肾、脾、脑、结肠、肌肉、骨骼、皮肤等,用生理盐水清洗干净后(放射性损失量不超过3%)分别称重,测定其放射性计数率。取1%注射量的注射液同时在活度计和Χ计数仪上进行测定,以便将活度计测得的放射性活度和Χ计数仪测得的计数率进行换算。经时间衰减校正后,计算不同时间血及各种脏器每克组织注射剂量百分率(放射性摄取率或放射性滞留率,%I D g )。

另取小鼠4只,于注入FET 后不同时刻用活度计测定小鼠全身放射性活度,并换算为计数率(m in -1),用于估算人体全身辐射吸收剂量。参照文献[10,11],按(1)式计算不同时间小鼠每克组织全身千克质量注射剂量百分率(全身千克质量放射性摄取率,%kg ?I D g )。213 时间-活度曲线下面积的计算

(1)由动物体内分布数据计算人体组织放射性摄取活度分数(A (t ) A 0)。将小鼠体内动态分布实验获得的数据换算成70kg 标准人的体内分布数据,按(2)式计算用药后t 时刻人体组织

放射性摄取活度分数(A (t ) A 0)

[12~14]

。(2)式中:A (t )为用药后t 时刻人体某组织的放射性计数率(m in -1);A 0为用药时(0时刻)人体注射FET 的放射性计数率(m in -1)。

小鼠全身千克质量放射性摄取率(%kg ?I D g )

=放射性摄取率(%I D g )×小鼠全身质量(kg )

=小鼠脏器放射性(m in -1)×小鼠全身质量(kg )小鼠脏器质量(g )×注射剂量(m in -1)×剂量转换因子

×100%(1) A (t )A 0=

小鼠全身千克质量放射性摄取率(%kg ?I D g )×人体组织质量(g )标准人全身质量(70kg )(2)

(2)时间2活度曲线下面积的计算。人体脏器和全身质量采用M I RD 标准人数据[15],小鼠全身千克质量采用本实验用鼠测定值的平均值,用于全身测量的小鼠以注射后即刻测得的放射性(m in -1)为注射剂量,按(1)式和(2)式计算各时相人各脏器和全身放射性摄取活度分数A (t ) A 0。假定放射性在人体各脏器内均匀分布,根据人体各脏器和全身放射性摄取活度分数A (t ) A 0,绘制人体各脏器和全身活度分数(A (t ) A 0)2时间曲线。采用3P 87药代动力学计算程序[16]自动拟合曲线,自动选择判定旁室模型,确定A (t ) A 0对时间的单或二指数拟合函数:单

指数拟合函数为A (t ) A 0=Αe -Κt

,式中Α为系数,Κ为时间常数;二指数拟合函数为A (t ) A 0=Αe -Κ1t +Βe -Κ2t

,式中Α和Β为系数,Κ

1和Κ2为时间常数。然后,按(3)式对曲线下面积进行积分,得时间2活度分数曲线下面积,其值等于滞留时间Σ(h )[17]。

Σ=

∫∞

A (t )A 0

d t

(3)

214 累积活度(A ~

h )的计算

按(4)式计算注入人体内单位注射活度(1

M B q )FET 注射液后各源器官的累积活度A ~

h

(M B q ?h )。

A ~

h =1M B q ×Σ=1M B q ×

∫∞

A (t )

A

d t

(4)

人体各源器官累积活度(A ~

hi )和全身累积活度(A ~

tb )可根据(4)式进行计算,人体剩余部分累积活度(A ~

rb )[18]可按(5)式进行计算:

A ~

rb =A ~

tb -2A ~

hi

(5)

215 人体内照射吸收剂量的计算

由文献[9]和新版2001年S 因子表(内部资料),可查出各源器官(h )和全身(tb )对某靶器官(r k )的S 因子S (r k ←r h )和S (r k ←tb ),人体剩余部分(rb )对某靶器官的S 因子S (r k ←rb )[19]可按(6)式进行计算:

S (r k ←rb )=S (r k ←tb )

m tb

m rb -2h S (r k ←r h )m h

m rb

(6)

(6)式中,S 因子的单位为nGy B q ?h ,m h 为源器官(h )的质量(g ),m tb 为全身(tb )的质量(g ),m rb 为人体剩余部分(rb )的质量(g ),其值为全身质量减去各源器官总质量。

人体某靶器官平均总吸收剂量(D k )可按(7)式进行计算:

D k =2h

[A ~

h S (r k ←r h )]+A ~

rb S (r k ←rb )(7)

(7)式中D k 的单位为M B q ?h 。216 有效剂量的计算

按H E =2W t H t [15]计算有效剂量,式中:H E

为有效剂量(Sv ),W t 为器官t 的组织权重因子。

07同 位 素 第17卷 

已知,H t =W R D k ,此处H t 为靶器官t 的当量剂量(Sv ),W R 为辐射权重因子。对于放射性核素18

F ,W R =1.0,故H t 与D k 同值。

3 结果与讨论

311 FET 的合成结果

按2.1方法合成FET ,经H PL C 法纯化,总合成时间约90m in ,未校正总放化产率>20%[8]。经Sep Pak 小柱分离纯化,总合成时间约70m in ,未校正总放化产率>25%[8]。FET 注射液为浅黄色溶液,pH 约为7,在6h 内放化纯度均大于95%。异常毒性、无菌及无热原检查均符合放射性药物质量要求。

312 人体各器官放射性活度分数-时间曲线

各脏器不同时刻活度分数2时间曲线示于图1。图1结果表明:

人体全身和肌肉放射性摄取活度分数最高,放射性滞留时间最长(图中未表示出来);骨和皮肤放射性摄取活度分数较高,放射性滞留时间较长;肝、小肠、肺、脑放射性摄取活度分数也较高,但放射性清除较快;其他脏器滞留放射性较低,放射性清除也较快。

313 累积活度和内照射吸收剂量的估算

单位活度(1M q )注入人体各受照器官的累

积活度A ~

h 、FET 在人体内吸收剂量D k 的结果

列于表1。由表1可知:全身、肌肉、骨、皮肤和小肠具有较大累积活度,其余脏器累积活度较低;各脏器受到的辐射吸收剂量大致相同,最高的器官为骨,最低的器官为脑,其余脏器内照射吸收剂量为(1.6~3.5)p Gy B q ,与文献[5]报道的

图1 FET 在人体不同器官的

活度分数-时间曲线

◆——脑;□——心脏;▲——肺;×——肝;Ξ——肾;○——脾;

+——小肠;△——全骨;■——皮肤 

人体内FET 吸收剂量比较接近。利用本实验估算的器官吸收剂量,计算FET 在人体内的有效剂量,H E =9.0p Sv B q ,与文献[18]报道的人体内FET 有效剂量(11p Sv B q )很接近。

笔者曾经利用小鼠体内分布数据估算了人体内18F 2FD G 吸收剂量及用大鼠体内分布数据估算了人体内6218F 2L 2多巴吸收剂量,与文献[17,18]报道值

很接近,经估算其有效剂量分别为20p Sv B q

[12]

和20.5p Sv B q [13]

,大于FET 在人体内的有效剂量。另外,按一次静脉注射FET 注射液370M B q 计算,各器官的吸收剂量均低于50m Gy ,全身吸收剂量低于5m Gy ,有效剂量为3.3m Sv 。这些结果均在常用PET 药物可允许接受的辐射吸收剂量范围内。可见,FET 注射液应用于人体研究是安全的。

表1 注入1M Bq FET 后人体各脏器的累积活度和内照射吸收剂量估算结果

器官累积活度A ~

h

M Bq ?h

吸收剂量D k m Gy 本工作

文献[18]

脑3.98×10-21.61×10-31.1×10-3心脏1.01×10-21.82×10-33.3×10-3肺3.68×10-21.78×10-36.5×10-3肝6.72×10-22.00×10-37.4×10-3肾1.35×10-22.11×10-38.7×10-3脾7.98×10-3

2.08×10-31.1×10-2小肠0.11

3.48×10-3

4.3×10-3肌肉0.901.67×10-36.5×10-3骨0.514.78×10-37.0×10-3皮肤0.161.79×10-32.3×10-3全身

2.14

1.60×10-3

5.0×10-3

4 结 论

测定小鼠体内各脏器放射性分布,换算成标

准人体内分布数据,按3P 87药代动力学计算程序和M I RD 法可方便地计算人体内FET 辐射吸收剂量。人体骨内照射吸收剂量最高,其值为4.78p Gy B q ,脑和全身内照射吸收剂量最低,约为1.6p Gy B q ,其它脏器内照射吸收剂量为(1.6~3.5)p Gy B q ,有效剂量为9.0p Sv B q 。按一次静脉注射FET 注射液370M B q 估算,有效剂量为3.3m Sv ,其值在常规核医学研究中可接受的有效剂量范围内。本工作为FET 临床使用前评估其进入人体的安全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1

7 第2期 唐刚华等:人体内O 2(2218F 2氟代乙基)2L 2酪氨酸辐射吸收剂量的估算

参考文献:

[1] W ester HJ,H erz M,W eber W,et al.Syn thesis

andR adi opharm aco logyofO2(22[18F]fluo roeth2

yl)2L2tyro sine fo r Tomo r I m aging[J].J N ucl

M ed,1999,40(1):205~212.

[2] H eiss P,M ayer S,H erz M,et al.Investigati on

of T ran spo rt M echan is m and U p take K inetics of

O2(22[18F]fluo roethyl)2L2tyro sine in V itro and in

V ivo[J].J N ucl M ed,1999,40(8):1367~

1373.

[3] W eber W A,W ester HJ,Gro su AL,et al.O2(22

[18F]fluo roethyl)2L2tyro sine and L2[m ethyl211C]

m eth i on ine U p take in B rain T umou rs:In itial R e2

su lts of a Comparative Study[J].Eu r J N ucl

M ed,2000,27(5):542~549.

[4] 朴日阳,崔瑞雪,杜宜奎,等.O2(2218F2氟代乙

基)2L2酪氨酸的合成及初步动物实验[J].中华

核医学杂志,2000,20(6):272~273.

[5] T aylo r DM.GenericM odels fo r R adi onuclide Do2

si m etry:11C2,18F2o r75Se2labelled Am ino A cids

[J].A pp l R adiat Iso t,2000,52(3):911~922. [6] Pau leit D,F loeth F,H erzog H,et al.W ho le2

body D istribu ti on and Do si m etry of O2(22[18F]

fluo roethyl)2L2tyro sine[J].Eu r J N ucl M ed

M o l I m aging,2003,30(4):519~524.

[7] T ang Ganghua,T ang X iao lan,W ang M ingfang,

et al.A u tom ated Comm ercial Syn thesis System

fo r P reparati on of O2(22[18F]fluo roethyl)2L2tyro2

sine by D irect N ucleoph ilic D isp lacem en t on a

R esin Co lum n[J].J L abelled Compd R adi o2

pharm,2003,46(7):661~668.

[8] 唐刚华,王明芳,唐小兰,等.O2(2218F2氟代乙

基)2L2酪氨酸的合成改进及其动物实验研究[J].

亚洲核医学杂志,2002,2(2):90~92.

[9] Synder W S,Fo rd M R,W arner GG,et al.“S”

A b so rbed Do se Per U n it Cum u lated A ctivity fo r

Selected R adi onuclides and O rgan s[S].M I RD

Pamph let11.N ew Yo rk,1975.

[10] K irschner A,Ice R,Beierw alters W.R adiati on

Do si m etry of131I2192i odocho lestero l:the P itfalls

of U sing T issue Concen trati on D ata,the

A u tho r’s R ep ly[J].J N uclM ed,1975,16(1):

248~249.

[11] D eGrado TR,R ei m an R E,P rice D T,et al.Ph2

arm acok inetics and R adiati on Do si m etry of18F2

fluo rocho line[J].J N uclM ed,2002,43(1):92

~96.

[12] 唐刚华,唐小兰,王明芳,等.由动物实验估算

18F2FD G在人体内的辐射吸收剂量[J].中华放

射医学与防护医学杂志,2001,21(3):207~

209.

[13] 唐刚华,张岚,唐小兰,等.由大鼠体内分布估

算6218F2L2多巴在人体内的吸收剂量[J].同位

素,2002,15(3):164~167.

[14] D eterding TA,V o taw JR,W ang CK,et al.B i2

odistribu ti on and R adiati on Do si m etry of the

Dopam ine T ran spo rter L igand[18F]FECN T[J].

J N uclM ed,2001,42(2):376~381.

[15]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第53号出版物.放射性药

物对患者产生的辐射剂量[R].北京:原子能出

版社,1991.1~29.

[16] 唐刚华,姜国辉,郑连芳.稳定同位素结合GC2

M S法测定大鼠体内川芎哚的药物动力学参数

[J].中国药理学报,2000,21(6):660~662. [17] B row n W D,O akes TR,D eJesu s O T,et al.F lu2

o rine2182fluo ro2L2DO PA Do si m etry W ith Car2

b idopa P retreatm en t[J].J N uclM ed,1998,39

(11):1884~1891.

[18] M ejia AA,N akam u ra T,M asato sh i I,et al.E s2

ti m ati on of A b so rbed Do ses in H um an s D ue to

In travenou s A dm in istrati on of F luo rine2182fluo2

rodeoxygluco se in PET Studies[J].J N ucl

M ed,1991,32(4):699~706.

[19] Coffey JL,W atson EE.Calcu lati on Do se F rom

R em ain ing Body A ctivity:a Comparison of Tw o

M ethods[J].M ed Phys,1979,6(4):307~

308.

27同 位 素 第17卷 

Hu man D osi m etr ic Esti m a tion of O -(2-18

F -f luoroethyl )-L -tyrosi ne

Ba sed on M ice B iod istr ibution Da ta

TAN G Gang 2hua 1,TAN G X iao 2lan 2,W AN G M ing 2fang 1,LU O L ei 1,GAN M an 2quan

1

(1.N anf ang P E T Cen tre ,N anf ang H osp ita l ,F irst M ilita ry M ed ica l U n iversity ,Guang z hou 510515,Ch ina ;

2.Colleg e of S cience ,S ou th Ch ina A g ricu ltu ra l U n iversity ,Guang z hou 510642,Ch ina )

Abstract :To esti m ate the hum an radiati on ab so rbed do ses of O 2(2218

F 2fluo roethyl )2L 2tyro sine (FET ),m ice are con sidered as m odel .FET is in jected in to m ice th rough a tail vein .A t 10,30,60,

120and 180m in after in jecti on ,the m ice are k illed by cervical fractu re and the b i odistribu ti on in m ice are determ ined .H um an do si m etric esti m ati on is p erfo rm ed from the b i odistribu ti on of FET in m ice and the standard M edical In ternal R adiati on Do se (M I RD )m ethod u sing ti m e 2fracti onal ra 2di oactivity cu rves fo r hum an s

.T he bone in hum an is the o rgan receiving h ighest do se of 4.78p Gy B q ,the b rain and the w ho le body receive the low est do se of 1.6p Gy B q ,and o ther o rgan s receive do ses betw een 1.6and 3.5p Gy B q .T he effective do se is esti m ated to be 9.0p Sv B q .T he data show that a 370M B q in jecti on of FET leads to an esti m ated effective do se of 3.3m Sv ,w h ich is in the range of rou tine nuclear m edicine investigati on s

.T he po ten tial radiati on risk s associated w ith th is study are w ell w ith in accep ted li m its

.Key words :O 2(2218

F 2F luo roethyl )2L 2tyro sine (FET );m ice ;b i odistribu ti on ;radiati on ab so rbed do se

专利简讯:

一种Χ放射性安全检测装置

【公开日】2003.12.10 【分类号】G 01T 1 202 【公开号】2591645 【申请号】02289591.4 【申请日】2002.11.27 【申请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文摘】一种Χ放射性安全检测装置,属放射性监测技术领域,主要是对测量Χ放射性的N a I (T l )闪烁体采取了定向屏蔽,使得只有闪烁体一侧某一立体角范围内的Χ放射性才能被检测到;为适于公安部门对机场、车站等某公共场所的Χ放射性安全检测工作,将多个Χ探头配置在做成门框状的两侧门柱中,这样的Χ放射性安检装置具有较好的定向效果和隐蔽效果。

(摘自《核科技信息》2004年第1期)

3

7 第2期 唐刚华等:人体内O 2(2218F 2氟代乙基)2L 2酪氨酸辐射吸收剂量的估算

2019年辐射防护基础考试题及答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19年辐射防护基础考试题及答案 课程名称:辐射防护基础班级:__________ 姓名:学号_____ 一、名词解释(2×5=10分) 1.半衰期:放射性母核数目衰变掉一半所需时间,或放射性活度减弱一半所需时间。

2.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元素称为同位素。 3.松散污染:指该污染用擦拭、清洗等方法可以转移或去除的污染。 4.感生放射性:稳定的核素吸收一个中子后转变成放射性核素也就是活化产物,活化产物衰 变时产生的放射性称为感生放射性。 5.半厚度:r射线经过n个半厚度的屏蔽层后,其强度将减弱到原来强度的1/2 n。 二、填空题(1×33=33分) 1.填写下列辐射物理量对照表 辐射物理量吸收剂量剂量当量放射性活度 SI单位焦耳·千克-1(J·kg-1)焦耳·千克-1(J·kg-1)秒-1 SI单位专名戈瑞希弗贝可 定义式 D = d E /d m H=DQN A=dN/dt 2.外照射防护一般有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和_源强防护四种方法。3.根据国标GB8703-88《辐射防护规定》我国将核电厂厂区划分为非限制区、监督区和控制区三个区域。 4.放射性活度是指放射性物质原子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___核衰变的数目___。 5.放射性核素经过2个半衰期后,其量将减少至原来数目的____4_____分之一。 6.工作场所中的放射性物质可通过____食入_____、___吸入______和__伤口进入_______三种途径进入体内形成内照射。 7.辐射防护的目的在于防止______确定性效应_____的发生,并把__随机性____

电离辐射防护与安全基础的学习总结

电离辐射防护与安全基础的学习总结 姓名:杨承翰学号:0812110127 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 专业:物理学班级:物理081 班通过本学期对《电离辐射防护与安全基础》的学习,现在做该学期该课程的学习总结。在该课程的授课管老师学习指导下,我们学习了电离辐射防护与安全基础的七章内容,它们分别是第一章原子核与放射性、第二章放射性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第三章辐射剂量学基础、第四章核辐射探测方法、第五章辐射来源及其影响、第六章辐射防护、第七章辐射安全与辐射事故应急。由于考虑到该课程是院选且学分仅为2 个学分而该课程的内容有十分庞大,于是该学期该课程的考核为管老师定下的前六章内容,以开卷考试形式考核相应知识。下面对该课程的学习做具体总结及学习所得。 【1】首先要讲到的是第一章知识。第一章原子核与放射性,里面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原子、如何求原子质量、原子核的定义、原子核的结合能、质能关系、原子核的质量亏损、原子核的稳定性,学习了放射性现象极其种类、a射线、B射线、中子及丫射线,学习了a 衰变、B衰变、丫跃迁,学习了放射性衰变规律,认识了什么是半衰期、什么是平均寿命、分支衰变、放射性活度及其单位贝克勒尔居里卢瑟福,学习了什么是级联衰变、级联衰变中的暂时平衡长期平衡不成平衡,学习了核反应、什么是核反应、有哪些是核反应、核反应的有哪些类型,学习了人工放射源的生产及其应用,包括对反应堆生产 放射性同位素加速器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生长规律的学习。第一章重点学习了放射性及核反应。

【2】第二章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主要学习了a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了解电离和激发;B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主要能量损失是电离能量损失、辐射能量损失,B射线吸收及射程;丫射线和 X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有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效应;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中子的来源主要有放射性同位素中子源、反应堆中子源、加速器中子源。 【3】第三章主要讲辐射剂量学基础。首先介绍了什么是电离辐射,辐射是指某种物质发出的粒子或波,按其电离能力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又分为直接电离辐射和间接电离辐射。接着介绍辐射量和单位,了解粒子注量、粒子注量率、谱分布、能量注量、能量注量率、 能量注量与粒子注量的关系、能量注量率与粒子注量率的关系,了解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系数、总阻止本领、总质量阻止本领、线性衰减系数、质量衰减系数,线能量转移系数、质量能量转移系数,了解线能量吸收系数和质量能量吸收系数,了解混合物和化合物的质量衰减系数,了解什么是吸收剂量,吸收剂量率,知道吸收剂量是如何应用的,电离辐射剂量取决于电离辐射场的性质及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程度。了解什么是授予能,了解吸收剂量与注量的关系,了解比释动能及其应用,比释动能率,比释动能与吸收剂量的关系,了解什么叫照射量、照射量率、了解照射量与吸收剂量间的关系。了解照射量率与活度的关系。掌握辐射的生物学效应、了解辐射对人体的健康影响,了解辐射的作用过程和作用效果,作用过程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种模式,把握什么是躯体效应什么是遗传效应,学习了解影响辐射生物学效应的因素有物理、生物因素,受照条件包

2020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试卷(四)(附答案)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座位号__________ __________ …………○…………密…………○…………封…………○…………线…………○………… 绝密★启用前 2020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试卷(四)(附答案) 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审管部门或健康监护机构认定某一工作人员由于健康原因不再适于从事涉及职业照射的工作时, 用人单位应: A:让其继续从事原放射性工作 B:为该工作人员调换合适的工作岗位 C:开除该工作人员 2、国家标准对应急响应人员的剂量控制水平的要求中,一般应急行动不大于 A:20mSv B:50mSv C:100mSv D:500mSv 3、比释动能是为了描述()过程的辐射量. A: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将能量转移给次级带电粒子 B:不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将能量转移给次级带电粒子 C:次级带电粒子将从带电粒子获得的能量授予物质 D:次级带电粒子将从不带电粒子获得的能量授予物质 4、以下关于随机性效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发生机率与剂量无关 B: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 C:不存在剂量闭值 D:接受正常照射的工作人员也有可能发生随机性效应 5、吸收剂量专用名称为() A:Kev B:Gy C:Bq D:Sv 6、辐射权重因子是()而引入的. A:为了考虑不同器官或组织对发生辐射随机性效应的不同敏感性 B:为了比较放射性的能量 C:为了比较放射性的强弱 D:为了用同一尺度表示不同类型和能量的辐射对人体造成的生物效应的严 重程度或发生几率的大小

考前准备篇:辐射防护与剂量

1、参考21~23页ΑαβγΦφ 2、请阐述吸收剂量D,比释动能K和照射量X枝江有何区别。 答:吸收剂量D、比释动能K和照射量X三者之间的区别有: ①适用范围:吸收剂量D适用与任何带电粒子及不带电粒子和任何物质;比释动能K适用于不带电粒子和任何物质;照射量X仅适用于X或γ射线,并仅限于空气介质。 ②剂量学含意:吸收剂量D表征辐射在所关心的体积V内沉积的能量,这些能量可来自V内或V外;比释动能K表征不带电粒子在所关系的体积V内交给带电粒子的能量,不必注意这些能量在何处,以何种方式损失去的;照射量X表征X或γ射线在所关心的空气体积V内交给次级电子用于电离、激发的那部分能量。 3、内照射的特点是什么: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有哪些途径? 答:内照射的特点是: ①内照射是持续的; ②某些放射性核素会选择它所亲和的组织和器官沉积 ③穿透能力较弱的α、β辐射反而比穿透能力较强的X、γ辐射引起的内照射危害性相对要大些; 许多放射性核素,除放射性危害外,还有化学毒害。 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下述三条;(1)吸入;(2)食入;(3)从伤口进入。 4、何谓随机性效应和确定性效应?随机效应和确定性效应与受照剂量间有什么关系? 答:随机性效应是指效应严重程度与受照剂量大小无关,但发生的概率取决于受照剂量的那些效应;确定性效应是指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受照剂量有关的那些效应。确定性效应存在着阈值,阈值意味着只有当受照剂量超过这个值时,机体才会发生效应。 5、何谓质量减弱系数、质量能量转移系数和质量能量吸收系数?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联系:质量减弱系数、质量能量转移系数和质量能量吸收系数是三个系数,都是针对不带电粒子(X、射线和中子)穿过物质时发生的物理现象而定义的。 区别:①量度不同:质量减弱系数表示平均有多少粒子减少;质量能量转移系数表示平均有多少能量转移为带电粒子的动能;质量能量吸收系数表示平均有多少能量被物质所吸收。 ②涉及过程不同:质量减弱系数只涉及对物质中入射不带电粒子数目的减少,并不涉及进一步的物理过程;质量能量转移系数只涉及到在物质中入射不带电粒子能量的转移,而不涉及能量是否被物质吸收的问题;质量能量吸收系数涉及到物质吸收能量的过程,因而也涉及到质量能量转移。 6、依据β射线的性质和与物质相互作用性质,阐述β射线外照射屏蔽防护的基本原理。 答:放射性核数发射的β射线是连续谱,与物质相互作用时要受到电离损失和轫致辐射损失。在用物质的最大射程表达β粒子所能达到的深度;同时伴随轫致辐射的产生,物质组成有效的原子序数越大,产生的轫致辐射越强。 据此,对β射线外照射屏蔽采取双层屏蔽。内层用低Z元素屏蔽β射线自身,其厚度大于β射线在该物质中的最大射程;外层用高Z物质屏蔽产生的轫致辐射,其厚度将产生的剂量当量指数控制水平。从而达到对β射线外照射屏蔽的目的。 7、电离辐射有哪些类型?在相同条件下,试比较这些辐射对人体外照射和内照射的伤害程度,为什么? 答:电离辐射可分为直接和间接电离辐射。直接电离辐射有α和β电离辐射;间接的电离辐射有X射线、γ射线和中子引起的间接电离辐射。 在相同的条件下,这些辐射对人体进行外照射,γ和中子对人体伤害最大,其次是β射线对人体的伤害,可以不考虑放射性核素发射的α粒子外照射引起的伤害;在内照射的情况下,其伤害程度从大到小,分别是α、β和γ射线。其原因是α粒子其重量为4个原子单位拟,2个基本电荷。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射程短,在路径上产生大量的电子离子对,穿透能力弱。β粒子重量轻,仅是原子质量单位1/1840,带一个基本电荷,在物质的射程涨落大,路径径迹长,穿透能力较强。γ射线穿透能力强,在行径的路径上仅有部分光子作用。 8、辐射防护的目的是什么?进行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辐射防护的目的:在于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并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频率,使之达到认为可以被接受的水平。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辐射实践的正当性,辐射防护的最优化和限制个人剂量当量。 1、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其能量转移的主要方式是电离和激发。 2、天然辐射源按其起因可分为三类:宇宙射线、宇生核素和原生核素。 3、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就α、β、γ射线引起的辐射危害程度来说,外照射时,γ >β>α; 内照射时,α>β>γ。 5、对于随机效应,不管全身受到均匀还是非均匀照射时,要求对职业人员个人的每年有效剂量当量不得超过50mSv,要求对公众个人的每年有效剂量当量不得超过 5 mSV。 6、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有三种;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 7、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吸入、食入和从伤口进入。 9、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主要过程有: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 10、人体受到照射的辐射源有两类:天然辐射源和人工辐射源。 11、辐射对人体产生的生物效应主要有两种分类方法; 一是分为躯体效应和遗传效应; 二是分为随机性效应和确定性效应。

辐射剂量与防护重点

00 从稳定性考虑,原子核(原子)可以分为稳定和不稳定的2大类 不稳定的原子核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会自发的或在外界影响下从某种核素(元素)变化到另一种核素(元素),与此同时会释放出各种类型的粒子,同时释放出不同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上述粒子携带大量能量高速运动,形成射线; 常见的例外的情况是X 射线,医用、工业用X射线是由核外电子能态变化引起 本课的目的:采取各种方法、手段,有效地避免放射性对人体的损害 凡是存在放射性应用的地方,则必然伴随着辐射防护工作 第一阶段:早期辐射损伤认识时期(1895-1930) 第二阶段:中期辐射损伤认识时期(又称放射线诊断、治疗损伤时期)(1930~1960) 第三阶段:近期辐射损伤认识时期(又称流行病学调查所见的辐射损伤时期)(1960~现在) 01 电离辐射:由能通过初级过程或次级过程引起电离的带电粒子或不带电粒子组成的,或者由它们混合组成的辐射; 电离辐射场:电离辐射无论在空间,还是在介质内部通过、传播以至经由相互作用发生能量传递的整个空间范围,由此形成的场; 辐射量:为了表征辐射源特征,描述辐射场性质,量度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程度及受照物质内部发生的辐射效应的量; 粒子辐射:是指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或由这些粒子组成的原子核。既有能量又有静止质量。 电磁辐射:实质是电磁波,仅有能量,没有静止质量。 辐射计量学量:根据辐射场自身的固有性质来定义的物理量; 辐射剂量学量:描述辐射能量在物质中的转移、沉积的物理量; 辐射防护学量:用各类品质因数加权后的吸收剂量D引申出的用于防护计算的物理量; 粒子通量(N.):粒子数在时间间隔dt的变化量dN,s-1 能量通量(R.):辐射能在时间间隔dt内的变化量dR,J·s-1; 粒子注量(Φ):可以认为是进入单位截面积小球的粒子数;m-2 能量注量(Ψ):进入向心截面积为da的小球的辐射能dR与da的比值,J·m -2 粒子注量率(φ):表征单位时间内进入单位截面积小球的粒子数的多少,又称为粒子通量密度,m-2·s-1 能量注量率(ψ):表征单位时间内进入单位截面积小球的辐射能的多少,又称为能量通量密度,J·m -2·s-1 电离:从一个原子、分子或其它束缚状态释放一个或多个电子的过程; 电离密度:带电粒子在单位路径长度上形成的离子对数,单位为离子对/cm。 激发: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原子由基态转入高能态。 退激:激发态的原子不稳定,以发射光子的形式放出相应的能量回到低能态轨道。 散射: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与带正电的原子核发生排斥作用而改变其本身的运动方向。 电离和激发两过程构成了重带电粒子在碰撞过程中的主要能量损失。 传能线密度LET:表示带电粒子在单位长度径迹上传递的能量。单位是MeV·cm-1 射程:带电粒子从进入物质到完全被吸收沿原入射的方向穿过的最大距离,称为该粒子在物质中的射程。 如果不指明在哪种物质中,就是指粒子在标准状况下的空气中的射程。

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制度(完整版)

合肥高新心血管病医院 辐射(放射)科 安全防护管理 安全防护制度 放射岗位职责 合肥高新心血管病医院放射科 合肥高新心血管病医院医务科 二0一五年十月

目录 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1) 射线装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1) 射线装置工作人员操作规程 (1) 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 (2) 设备检修维护制度 (2) 设备使用登记制度 (2) 人员培训制度 (3) 辐射事故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预案 (3) 射线装置工作人员辐射监测方案 (4) 学习培训制度及记录 (5) 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6) 辐射(放射)设备操作规程和使用制度 (6) 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 (7) 设备检修、维护制度 (7) 辐射(放射)科组织管理制度 (8) 登记室管理制度 (8) 资料存档保管制度 (9) 借片管理制度 (9) X线摄影室管理制度 (9) 暗室管理制度 (10) CT室管理制度 (10)

DSA室管理制度 (10) 综合读片制度 (11) 疑难读片讨论制度 (11) 放射介入手术随访制度 (11) X线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11) 导管(介入)室消毒隔离制度 (12) 进修,实习医生管理制度 (12) 登记室岗位职责 (13) X线摄影室岗位职责 (13) 暗室岗位职责 (13) CT室岗位职责 (14) DSA室岗位职责 (14) 辐射(放射)科岗位职责和各级人员职责 (15) 放射科与临床科室紧急呼救与支援的机制与流程 (19)

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为认真落实国务院《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及省环保厅、市环保局相关文件精神的规定,切实加强医院辐射安全与防护的监督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辐射危害,保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结合我院辐射工作实际,决定调整医院辐射安全与防护工作领导小组: 1、领导小组组成: 组长:杨斌 副组长:周长平程福舟 成员:王延忠王蕾纪振华金星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负责日常辐射安全与防护工作。 3、辐射安全及防护管理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拟定辐射防护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2)做好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与安全培训、防护设施的供应与管理以及辐射防护档案的建立与管理等工作。 (3)组织实施本院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建立个人健康监护档案,做到一人一档。 (4)定期对辐射安全与防护工作进行督查,检查本院放射工作人员的技术操作情况,指导做好个人以及患者的辐射防护,确保不发生辐射安全事故。 射线装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1、使用射线装置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岗前体检,并经过辐射安全防护培训,持证上岗。 2、要正确使用射线装置,做到专人专管专用。 3、工作时,每一名工作人员必须佩带个人剂量笔(卡)和个人剂量报警仪。 4、从事射线装置岗位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杜绝非法操作。 5、发生放射事故,立即报告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不得拖延或者隐瞒不报。 射线装置工作人员操作规程 1、每天上岗前做好各类X线机保洁工作,保持机器良好的工作环境。 2、开机后应注意电源电压是否正常,并检查其他功能键是否选择正确。 3、操作机器时应该小心仔细,尤其注意电源电压,不得超过标识的标准电压。

医学辐射防护学复习提要

题型 单项选择题(30-40分)、填空题、名词解释、问答题各20-30分左右。 考试时间(要安排在期末考试之前)请学习委员提前告诉我,不要安排在周末与晚上。教室由我联系,学习委员落实。 以下红字部分为重点内容,但不可局限于此,万一挂万漏一,俺不负责任。 辐射防护学复习提要 第一章概论 一、基本概念 医学辐射防护学、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 二、主要内容 辐射的医学应用、放射辐射防护法规与标准体系、辐射防护相关组织 第二章核辐射的物理基础 一、基本概念 核衰变、核素、同质异能素、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活度、衰变常数、增值系数 二、主要内容 X射线发生原理、放射性衰变类型 第三章人体辐射计量学 一、基本概念 吸收剂量、当量剂量、有效剂量、待积剂量、集体剂量、功率密度 二、主要内容

电离辐射剂量、非电离辐射剂量的应用 第四章电离辐射生物学作用原理 一、基本概念 传能线密度、相对生物效能、氧效应、温度效应、辐射防护剂、辐射增强剂 二、主要内容 靶学说、靶效应模型、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类型、影响电离辐射生物学作用的因素。 电离辐射的生物学作用: 化学基础: 自由基 发展过程: 原发作用过程(直接、间接)、继发过程第五章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 一、基本概念 躯体效应、遗传效应、确定性效应、随机效应、旁效应、间期死亡、增殖死亡、染色体畸变、染色单体畸变 二、主要内容 细胞存活曲线参数的意义、生物剂量、随机效应、确定性效应 第六章电离辐射对造血和免疫系统的影响 一、基本概念 二、主要内容 电离辐射出血综合证的机制、免疫系统放射敏感性特点

第七章放射损伤的临床疾病(全章) 一、基本概念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外照射慢性放射病、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内照射放射病、关卡效应 二、主要内容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类型、典型进展;外照射慢性放射病临床表现;核素的体内分布规律;内照射放射病的临床特点、救治特点。 第八章放射性复合伤与中子损伤 一、基本概念 放射性复合伤 二、主要内容 放射性复合伤基本特点和生理学基础、中子损伤的生物学基础、中子细胞损伤特点、中子急性放射病特点。 第九章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一、基本概念 个人剂量限值、剂量约束、潜在照射、干预(P229)、预防、缓减、行动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 二、主要内容 辐射防护的目的、基本原则、辐射场所的分级、放射性废物处理的基本方式(途径)、审管机构的职责(表9-11) 第十章临床诊断中的防护 一、基本概念

辐射计量学考试重点

辐射剂量学 1.半衰期及放射性活度 半衰期 (T 1/2)定义:一定量的某种放射性原子核衰变至原来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放射性活度 定义:处于某一特定能态的放射性核在单位时间内的衰变数,记作A , 2.比释动能 T 时间内,不带电的电离辐射在 r 点处的单位质量物质中释出的所有次级带电粒子初始动能之和的平均值。或者,入射的光子束或中子束在单位质量物质中转移的平均辐射能量。比释动能分为:碰撞比释动能(Kc)和辐射比释动能(Kr) /(碰撞)(辐射)c r K d tr dm K K ε==+ 3.辐射权重因子 对辐射权重因子及组织权重因子的理解:辐射权重因子W R (辐射权重因子同辐射种类和 能量有关,但与器官或组织无关)。(1)第R 种辐射诱发生物效应的能力(2)对器官剂量D T,R 进行修正的一个因子(3)当量剂量:H T =ΣD R,T ×W R ;组织权重因子W T (与射到身体的辐射类型和能量无关):全身各器官均匀受到相同当量剂量时,个人蒙受的健康危害中T 器官所占的份额。 4.常见辐射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大小 内照射和外照射下,α、β、γ射线的危险程度排序:α射线是氦核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β射线是电子流,照射皮肤后烧伤明显。这两种射线由于穿透力小,影响距离比较近只要辐射源不进入体内,影响不会太大;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γ辐射和X 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在γ、x 射线照射下,吸收剂量和当量剂量在数值上相等。 5.常见的辐射屏蔽

6.电离辐射分类:带电粒子辐射和不带电粒子辐射(详见第二章ppt) ⑴带电粒子进入物质后,主要受到物质中原子核和电子的电磁作用,致使运动着的带电粒子改变方向、减少能量。若无能量形式的改变,则称:弹性散射或弹性碰撞否则表现为电离、激发、轫致辐射 高能电子:主要通过轫致辐射损失能量。 电子:运动速度超过同一物质中的光速时部分能量变成可见光,契伦科夫辐射。 高能重粒子:主要通过核反应。 ⑵不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主要是指γ和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7.能量损失与碰撞材料之间的关系(详见第二章ppt) 碰撞阻止本领:碰撞过程中带电粒子能量损失,主要过程是电离和激发 辐射阻止本领:带电粒子在轫致辐射过程中损失的能量 8.工作人员体内居留情况和类型 表示工作人员在工作场所停留情况的因子,分为全居留、部分居留、偶然居留三种情况。 9.人工辐射来源 医疗照射、核动力生产、核爆炸 10.内辐射防护基本措施 基本原则:(1)围封,即把放射性物质限制在一定空间不让其外泄。 (2)保持清洁和对被污染的空气、水和物体表面采取措施。 (3)制定适宜的管理规定和操作程序,并要求工作人员格遵守,尽量减少人员吸入或摄入放射性物质。 (4)采用合适的个人防护器具,要求工作人员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并讲究个人卫生。妥善

辐射剂量检测报告制度

辐射剂量检测报告制度 1、辐射工作单位应当按照本方法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安排本单位的辐射工作人员接受个人剂量检测,并遵守下列规定: (1)外照射个人剂量检测周期为90天;内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按照有关标准执行;并详细记录,上报市相应部门备案。 (2)建立并终生保存个人剂量监测档案;其保存期限至其离开辐射工作岗位后30 年。 2、个人剂量监测: (1)任何在控制区工作,或有时进入控制区工作且可能受到显著职业外照射的工作人员,在监督区工作或偶尔进入控制区工作均应进行常规监测,其监测的方法和结果记录在个人资料并备案,关交由预防保健科保存。 (2)对于短期工作和临时进入放射工作场新的人员(包括参观人员和检修人员等),应佩带直读式个人剂量计,监测所记录的剂置资斜应交预防保健科保存。 (3)对在应急或者事故中受到照射的剂量和调查报告等相关资料。将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及时记录在其《辐射工作人员证》中。 3、辐射工作人员进入辐射工作场所,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正确佩戴个人剂量计;个人剂量仪每三个月送省相关部门检测。 (2)操作结束离开并非密封辐射性物质工作场所时,按要求进行个人体表、衣物及防护用品的辐射性表面污染监测,发现污染要及时处理,做好记录并存档; (3)进入贮源室、分装室、放射治疗等强辐射工作场所时,除佩戴常规个人剂量计外,还应当携带报警式剂量计。 4、对每天进入科室的放射性药物及其标记物,均记录明细台帐,其包括日期、放射性药物种类、活度、使用情况、剩余放射性药物活度及处理等内容。 5、对可能受到放射污染的场所及物品,利用表面沾污仪进行辐射监测,并将监测数据记录。

辐射剂量学作业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1.给出N 、R 、φ、ψ和r 的微分谱分布和积分普分布的定义,并写出用βE 表示这些辐射量的表达式。 解:N 、R 、φ、ψ和r 均存在着按粒子能量分布,如果用Q 代表这些辐射量,用 E 代表粒子能量(不包括静止能),则Q(E)是Q 的积分分布,它是能量为0—E 的粒子对Q 的贡献,QE 是Q 的微分分布,它是能量在E 附近单位能量间隔内粒子对Q 的贡献,用P E 表示以上辐射量。 dE d P E E Ω=??Ω ? ψ=dE d EP E E Ω??Ω R=ααdEd dtd EP E t E Ω????Ω r=dE EP E E ? N=ααdEd dtd p E t E Ω??? ?Ω 2.判断下表所列各辐射量与时间t 、空间位置γ、辐射粒子能量E 和粒子运动方向Ω之间是否存在着函数关系,存在函数关系者在表中相应位置处划“”,不存在则划“”号。 解:如下表所示 3.一个60C 0点源的活度为3.7×107Bq ,能量为1.17Mev 和1.13Mev 的γ射线产额均为100%。求在离点源1m 和10m 处γ光子的注量率和能量注量率,以及在这些位置持续10min 照射的γ光子注量和能量注量。 解:先求在离点源1m 处γ光子注量和能量注量率 1 262 721.10892.51 14.34%100107.34%100--?=????=?=s m r A π?

2 131372 211114.34%)10010602.133.1%10010602.117.1(107.34% 100)(?????+?????= ?+= r E E A πψ 220.10108.1m w ?= 在离点源10m 处γ光子注量和能量注量率 1242 722.10892.510 4%100103074%100--?=???=?=s m r A ππ? 2 182 1372 212.10108.1104%)10010602.133.117.1(107.34% 100)(--?=????+??= ?+= m w r E E A ππψ 由于 o c 60 半衰期比较长,可以忽视为10min 内无衰减 则:在离点源1m 处持续10min 照射的γ光子注量和能量注量 286210532.560010892.5-?=??==Φm t ? 222182.1000.760010108.1-?=??==ψm J t ψ 4.平行宽电子束垂直入射到散射箔上,其注量为Φ0,设电子束无衰减的穿过散射箔后沿与入射成600角的方向射出。在散射箔前后用平行板探测器和球形探测器测定注量,用平面探测器测定平面注量,如图所示。试根据定义(1.48)、(1.5)和(1.43)计算这些探测器的响应。

辐射剂量与辐射防护中常用量及其单位

辐射剂量与辐射防护中常用量及其单位 活度 在给定时刻处于一给定能态的一定量的某种放射性核素的活度A定义为: A = dN/dt 式中:dN ——在时间间隔dt内该核素从该能态发生自发核跃迁数目的期望值。 活度的单位是秒的倒数,称为贝克(勒尔)(Bq),它与原使用单位居里的关系为: 1Ci = 3.7 ×1010Bq 照射量 照射量是描述X和γ射线辐射场的量。照射量的国际单位(SI)用每千克空气中的电荷量库仑表示,即C·kg-1。照射量的专用单位是R(伦琴)。 1R=2.58×10-4C·kg-1 或1C·kg-1=3.877×103R 伦琴单位使用历史悠久,它不是受照物质吸收的能量,应称为照射量,而不是一度被误称的剂量和照射剂量。用于描述辐射场时它只适用于空气,而且只能用于度量10 KeV-3 MeV 能量范围的X或γ射线。 吸收剂量

吸收剂量是描述辐射场内受照物体接受的能量。吸收剂量是与辐射效应有联系的辐射防护中使用的最基本的剂量学量。吸收剂量使用与比释动能相同的SI单位和专用单位,即J·kg-1和Gy(戈瑞)。吸收剂量的旧单位是rad(拉德), 1Gy=100rad。 对X射线 、γ射线,吸收剂量在0.25戈瑞以下时,人体一般不会有明显效应;但是,剂量再增加,就可能出现损伤。当达到几个戈瑞时,就可能使部分人死亡。接受同样 数量的“吸收剂量”,受照射时间越短,损伤越大;反之,则轻。吸收同样数量剂量,分几次照射,比一次照射损伤要轻。 α粒子穿透能力弱(一张纸就可以阻挡),不会引起外照射损伤。β粒子穿透能力也较弱,外照射时只能引起皮肤损伤。γ射线穿透能力强,人体局部受到它照射,吸收2~3戈瑞剂量时不会出现全身症状,即使有人出现也很轻微。但是,全身照射就可能会引起放射病。 辐射权重因数、剂量当量和当量剂量 吸收剂量表示受到辐射照射后人体组织器官的能量沉积。辐射照射后引起的生物效应及其严重程度不仅取决于能量沉积,还取决 于辐射的种类。为了使不同辐射的吸收剂量能更好的与低剂

辐射环境监测与个人剂量监测制度(正式)

辐射环境监测与个人剂量监 测制度(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为加强辐射源的安全使用,保障人体健 康,保护环境,特制定本监测计划和方案。具 体内容如下: 一、辐射环境监测 1.组织实施:辐射环境监测由辐射安全与 防护领导小组组织人员(至少两名人员)实 施。 2.监测项目:工作场所空气吸收剂量率。

3.监测频次:每月使用监测仪器对放射源工作场所进行监测。每年委托资质单位进行年度辐射安全与防护评估监测。 4.监测点位:按照国家监测标准规范要求进行监测布点。 5.监测记录分析:对照国家标准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若发现异常的,应调查原因,存在安全隐患的应报告领导小组,及时整改。 6.监测记录存档要求:自行监测结果应留存备查。年度评估监测应保存5年。 二、个人剂量监测 1.辐射工作人员必须配备个人剂量计。 2.个人剂量计按规定定期送检。 3. 建立并保存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

课程名称-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物理污染控制技术课程代码:3293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物理污染控制技术》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生物治理方向)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所介绍的的物理污染控制技术是环境学领域的重要分支,是从事环境工程领域工作人员的必修课。 本课程重点论述了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噪声、振动、放射性、电磁辐射、光、热等物理性要素的污染,对人类的影响及治理、防范技术措施;介绍了污染物在大气、水、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人们对物理性污染利用的最新科研动态,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较强的实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对上述内容有系统的认识,达到全面了解和掌握环境物理性污染的产生、控制和治理技术,为从事环境工程应用技术研究打下基础。 该大纲的制定是根据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编制要求(修订稿)进行的,立足于适应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满足环境保护工作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大纲内容尽可能突出叙述简明,便于自学的特点。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自学和辅导考试,掌握环境声学、环境振动学、环境光学、环境热学和环境电磁学等分支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物理性污染的控制技术,并了解环境物理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基本要求如下: 1、了解物理性污染的范围、特点、现状及发展动态。 2、熟悉噪声的度量、评价和控制标准,掌握噪声污染的控制技术。 3、熟悉振动的测量方法、评价和控制标准,掌握振动污染的控制技术。 4、了解辐射学的基础知识,熟悉放射性监测与评价,掌握放射性污染的防治技术。 5、了解电磁辐射的基础知识,熟悉电磁辐射的测量方法、评价和控制标准,掌握电磁 辐射污染的控制技术。 6、了解环境热污染的基础知识,熟悉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的成因和防治,掌握环境热 污染的防治方法。 7、了解光学的基础知识,熟悉照明单位及度量,熟悉光环境的评价标准,掌握光污染 的危害和防治。 8、熟悉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扩散规律。 9、了解物理性因素的利用和进展。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在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被列为专业课,是在学习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之后具有面对工程实际意义和价值的工程应用课程。起到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应用于环境工程实际的作用。此课程的先修课程是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学、电工学等。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 绪论

本科核辐射测量方法考题及参考答案

成都理工大学学年 第一学期《核辐射测量方法》考试试题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名词3分,共18分) 1. 探测效率:探测效益率是表征γ射线照射量率与探测器输出脉冲计数之间关系的重要物理参数。 2. 衰变常数:衰变常数是描述放射性核素衰变速度的物理量,指原子核在某一特定状态下,经历核自发跃迁的概率。 3. 吸收剂量:电力辐射授予某一点处单位质量物质的能量的期望值。D=dE/dm,吸收剂量单位为戈瑞(Gy)。 4. 平均电离能:在物质中产生一个离子对所需要的平均能量。 5. 放射性活度:表征放射性核素特征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处于特定能态的一定量的核素发生自发核转变数的期望值。A=dN/dt。 6.碰撞阻止本领: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在所经过的单位路程上,由于电离和激发而损失的平均能量。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9分) 1.α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是电离和激发。 2.铀系气态核素是222Rn;其半衰期是 3.825d。 3.用γ能谱测定铀、钍、钾含量,一般选择的γ辐射体是214Bi 、208Tl 和40K;其γ光子的能量分别是 1.76MeV 、 2.62MeV和 1.46MeV。 4.β+衰变的实质是母核中的一个质子转变为中子。 5.放射性活度的单位为:Bq;照射量率的单位为:C/kg*s;能注量率的单位为 W/m2。 6.β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方式主要有电离与激发、轫致辐射和弹性散射。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6分,共36分) 1.简述NaI(Tl)探测器的特征X射线逃逸以及对谱线的影响。 解答:当γ光子在晶体内发生光电效应时,原子的相应壳层上将留一空位,当外层电子补入时,会有特征X射线或俄歇电子发出(3分)。若光电效应发生在靠近晶体表面处时,则改特征X射线有可能逃逸出探测晶体,使入射光子在晶体内沉淀的能量小于光子能量,光子能量与在晶体内沉淀能量即差为特征X射线能量(2分)。因此,使用Na(Tl)晶体做探测器时,碘原子K层特征射线能量为38keV,在测量的γ谱线上将会出一个能量比入射γ射线能量小28keV的碘特征射线逃逸峰(2分)。随着入射射线能量增加和探测晶体体积的增大,NaI(Tl)探测器的特征X射线逃逸峰会逐渐消失。(2分) 2.画出γ能谱仪的基本框图,并说明各个部分的作用。 图(3分) 闪烁体和倍增管是探测器部分,用于将γ射线的能量转化为可以探测的电信号。前置放大器是将信号进行一定倍数的放大。主放大器是将信号转化微可以供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使用的信号。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将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微机对采集的信号进行软件的处理。(3分) 3.随着入射γ射线能量的变化,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效应所占比例如何变化? 解答:伽马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是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随着入射伽玛射线能量的变化,三种效应所占比例是不同的。低能光子与物质作用的主要形式是光电效应(2分);随着射线能量增大,光电效应所占比例逐渐降低,康普顿效应所占比例增加,成为射线与物质作用的主要形式(2分)。当入射光子能量大于1.02MeV,将存在形成电子对效应的几率,并随着能量的继续增大,电子对效应所占的比例会逐渐增大;而康普顿效应和光电效应所占比例逐渐降低。电子对效应是高能量光子与物质作用的主要的作用形式。(2分) 4.简述半导体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解答:半导体探测器工作时,在搬半导体P区和N区加反向电压,使空间电荷电场增强。电子和空穴分别向正负两级扩散,使得探测器灵敏区的厚度增大。(3分)当探测的射线进入

2016年复旦大学100106放射医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

2015年复旦大学100106放射医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 放射医学研究所 专业代码100106专业名称放射医学招生人数8 研究方向01放射生物学 02辐射剂量学与防护04放射毒理学 08放射肿瘤学 09辐射与健康 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西医综合 复试科目专业知识考试方式笔试 专业外语考试方式口试 综合能力考试方式口试和笔试 同等学力加试科 目专业知识考试方式笔试专业外语考试方式笔试 复试成绩占入学 考试总成绩权重 40% 备注 1.外语口语(含听力)为复试必考科目,思想政治品德、思维表达能力等也均为复试必须考核项目。 学习方法解读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了解课本基本内容,对知识体系有初步了解,建议从5月前后就要进行专业 课基础知识的复习。首先要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指定教材

和参考书大致复习一遍,对专业课的总体知识框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个全年的复习规划 2.对课本知识进行总结,准确把握复习重点,理清复习思路,后章节联系不强,因此需要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对课本题型进行分类。 3.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记录下来,并用红笔标记,着重去理解那些易考而对自己来说比较难懂的知识,尽可能把所有的有问题知识要点都能够及时记录并在之后反复进行理解。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在仔细看书的同时应开始做笔记,笔记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影响看书的速度,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发现笔记对于整理思路和理解课本的内容都很有好处。 2.做笔记的方法不是简单地把书上的内容抄到笔记本上,而是把书上的内容整理成为一个个小问题,按照题型来进行归纳总结。笔记应着重将自己不是非常明白的地方标记出来,通过多做题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对题型归类。 (三)真题的使用方法 认真分析历年试题,做好总结,对于考生明确复习方向,确定复习范围和重点,做好应试准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总结真题中高分值题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个大题可能会关乎你在初试中是安全通过还是被刷,同时也不能放弃分值较小的题型。基本原则是计算题吃透,选择简答认真总结分类,把握各类型题在各章节的分布,有重点的去复习,分值较多章节着重记忆理解。 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准备,并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既可以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待改进;又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最新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考试题库及答案

最新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考试题库及答案

课程名称: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学号_____ 一、选择题库(1×17=17分) 1.在正常本底地区,天然辐射源对成年人造成的平均年有效剂量约为 B 。 A)20mSv B)2.4mSv

C)5mSv 2.在人工辐射源中,对人类照射剂量贡献最大的是 B 。 A)核电厂 B)医疗照射 C)氡子体 3.在核电厂放射性热点设备上布置铅皮,目的是为了屏蔽 B 。 A)β射线 B)γ射线 C)n射线 4.在内照射情况下,α、β、γ放射性物质的危害程度依次为: A 。 A)α>β>γ B)γ>β>α C)γ>α>β

5.固定的表面污染对人具有 A 风险。 A)外照射 B)内照射 C)A+B 6.工作人员控制区,个人剂量计应佩戴在工作人员的B 部位。 A)右胸 B)左胸 C)头部 7.控制区内产生的湿废物应作为 B 进行收集和处理色收集袋。 A)可压缩 B)不可压缩 C)待去污物品 8.人体皮肤的β放射性表面污染限值为 B 。 A)4Bq/cm2

B)0.4Bq/cm2 C)40Bq/cm2 9.个人剂量限值限制的是 C 。 A)外照射剂量 B)内照射剂量 C)内照射剂量+外照射剂量 10.在 B 工况下进入反应堆厂房,必须办理《红区进入许可证》。 A)任何 B)反应堆运行 C)停堆 11.气衣主要用于 B 。 A)高外照射区域作业 B)严重空气污染+表面污染区域作业 C)放射性积水区域作业

12.在控制区内,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包括: B 。 A)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 B)外照射防护、内污染防护、体表污染防护 C)外照射防护、空气污染防护、表面污染防护 13.下列不宜采用直接法测量表面污染的是 A : A)环境γ本底高 B)固定表面污染 C)松散表面污染 14.下列不宜采用擦拭法测量表面污染的是 B : A)环境γ本底高 B)固定表面污染 C)松散表面污染 15-16可能为多项选择题库 15、下列哪些机体变化属于确定性效应:( a b c e )

清华大学辐射防护与保健物理期末公式总结

第一章 放射性及辐射场的量和单位 01/21ln 2t N N e T λτλ λ-=== 活度:A=λ?N [Bq]or[Ci] N=m ?N A /M 连续衰变:N1→N2→N3 1 2 1 21,021 = ()-t t N N e e λλλλλ--- 非平衡:λ1>λ2 暂时平衡:λ1<λ2,A 2/A 1=λ2/(λ2-λ1) 2211 1 ln m t λλλλ=- 长期平衡:λ1?λ2,A 2 = A 1 粒子注量 ?=dN/da (小球体截面积)=?L/?V 粒子注量率 φ=d ?/dt=d 2N/(da?dt) [m -2?s -1] 能量注量 Ψ=dE n /da [J ?m -2] 能量注量率 ψ=d Ψ/dt [J?m -2?s -1] 0d E E dE dE ∞ Φ ψ=Φ?ψ= ?? 0() ()d E d E dE E dE dE dE ∞ ∞ΦΦΦ= ψ=?? ? 第三章 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 线碰撞阻止本领: ()col dE dE dl dx = 质量碰撞阻止本领:11()col dE dE dl dx ρρ= 各类粒子的碰撞阻止本领分析:PPT-P9 电子能量转变为轫致辐射的份额 β射线厚靶:f β=3.5×10-4ZE m (Z 吸收介质的原子序数,E m 为β粒子最大能量[MeV]) 电子束厚靶:f e =1.0×10-4ZE 总质量阻止本领: 1()()()()col rad S dE S S S dl ρρρρρ==+ rad / col ≈ ZE/800 射程 (1)α~空气~E <4MeV: R=0.56E; α~空气~42.5MeV :R=530E-106 [mg/cm 2] 比电离(单位径迹长度上产生的离子对数): S p,i =(dE/dl)col /W [ip/cm]; S average =E/(WR) 传能线密度(能量的就地沉积)L ?=(dE/dl)? 2. X 、γ射线的衰减(I/I 0=e -μt ) (1) 光电效应 线衰减系数:=n ττσ [cm -1] 光电效应截面:57/2 (1)Z τσυ∝ [cm 2] 原子密度:/A A n N M ρ= [cm -3] (2) 康普顿效应 PPT-P53 (3) 电子对效应 PPT-P62 线衰减系数:μ=τ(光电)+σc (康普顿)+σcoh (相干散射)+κ(电子对) 线能量转移系数: 21 2(1)(1)tr a a a c E mc cm h h h ττσκδτσκυυυ-=++=-++- 质能吸收系数:μen /ρ=μtr (1-g)/ρ (g 为次级电子轫致辐射损失的能量份额) 混合物/化合物:()i i i μ ρμ ρω= ∑ (ωi 为元素i 的重量百分比) 3. 中子与物质相互作用 (PPT-P83) 非弹性散射阈能:E tr =E r (M N +M n )/M N (E r 靶核第一激发能,M N 、M n 反冲核靶核质量) 中子能量转移系数: , , ()()L L J n L J n L J tr n N E E E εσμρρ??=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