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对导学案的认识与实践

浅谈对导学案的认识与实践

浅谈对导学案的认识与实践
浅谈对导学案的认识与实践

浅谈对导学案的认识与实践

从教二十年,曾经在传统教学方式与新型教学方式间徘徊。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引导,提问式进行设计教学,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围着教师转,以教师的问题设计展开教学。教师基本是围绕着教材,把握教学重难点把一堂课设计好以提问式呈献给学生,学生能有所获,而且是条理清晰有逻辑地收获大纲上要求掌握的相应学段相应内容。但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缺少对知识的探索和研究,学习兴趣会逐渐消失。

而新课改之后的新型教学方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课上进行交流,更多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一般情况下,教师会设计这样的问题:读完课文你明白了什么,你喜欢文中的哪些语句,你觉得某一段话哪些词用得好,等等。教师针对学生发言进行讲解与补充,对学生五花八门的发言给予回应,这种形式和问题的设计实际上更加考验了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文化底蕴,要求教师包罗万象,无所不通,并对教师更是一种大的挑战,虽然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但同时显露此种方式的弊端:学生的思维过于发散,很容易跑偏,偏离文本,偏离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生的收获更多的是来自于同学之间的交流中获得的,收获的内容可能范围更广,面更宽。但是内容之间或许缺少知识之间的联系性,不成系统。当然,有时老师也能把学生从漫无边际中拉回来,但那样似乎又陷入了提问式的漩涡中。

经历无数次对课堂的实验和反思,最终,我觉得从学生长期发展来看,以新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为好。新型教学模式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这样的课堂学生更乐于参与,能积极思考,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但要把握好度,教师要有良好的"引"的能力.否则,课堂将是漫无边际的.但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些优秀成分也不能摒弃.

怎样才能让学生既能对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系统性学习并掌握,又能充分发散思维,使有学习积极性呢?

这时候,导学案应运而生,它合理有效地中和了传统教学与新型教学模式,既能引导学生有条理、有规律的学习,又能以点发散,放射性展开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是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载体。

导学案在设计上分为四大板块:预习导学,课堂助学,课堂巩固,课后拓展。预习导学部分,根据学习目标,安排好学生自主预习,把握好学习重点、难点,进行学法指导,这环节似乎传统教学地形式更多一些;课堂助学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质疑问难,课堂进行精讲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课堂巩固是学完进行达标检测,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突破原有的思维束缚,获得新的思维发展;课后拓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能力。最后这两个板块,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无论是传统教学模式还是新型,教学模式,最终都是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导学案的使用有效地检验了学生所学内容,使教师对学生能力是否提升有所掌控。

那么,导学案如何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的学生的习惯培养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导学案的预习设计环节尽量规律些,让学生有章可循。

每一篇文章在教学时一般都需要两课时,在设计上,可以把第一课时预习导学部分程式化,可以涉及以下注重基础的内容:1认真朗读课文两遍,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2了解作者相关内容;3标出自然段,给生字注音,划出文中生词并抄写两遍;4对课文中不理解的生词,通过查工具书进行了解,写在导学案上。这是传统教学的部分,也是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所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任何时候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学生在完成此类导学案,会因轻车熟路而成习惯。久而久之,我们便可以灵活一些,不拘泥于学案这张纸,让学生在书中标注,更便于积累和复习。这样,我们利用导学案承继了传统教学的优秀部分,何乐而不为?

导学案把新型教学模式也发挥的淋漓尽致,每一篇课文的第二课时的课堂助学部分,我们可以结合导学案设计的原则,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主动性。不同课文,可区别对待。课堂助学的设计可分以下几种:

一注重基础性和指导性的课堂助学:

基础性的学案设计容易些,目的是让学生乐于学,有兴趣,不会花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另其有疲乏感。比如人教版四年级《鱼游到了纸上》可以这样设计: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青年看鱼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青年画鱼的句子。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设计这样的问题:用直线划出文中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抄写在导学案上等等,这些问题大部分学生能轻松完成,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使课外学业不会成为负担,课上交流时既节约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学生积极性。

二注重探究性和创新性的课堂助学:

我们不但要注重基础,还得求新,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关注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比如教学林海音的《冬阳童年骆驼队》的第二课时,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1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的哪些场景?

2你觉得这几件事中,最有趣的是哪一件,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或一个词写下你的感受。

3在学习第16自然段的时候,让学生想想你脑海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一两句话描述一下。

学生会对"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的哪些场景"进行探究,对最有趣的是哪一件?写出自己地感受"进行创新。鼓励学生与众不同,各有所感。

三有层次性和灵活性的课堂助学

如学习《普罗米修斯》时:

1边读边想象,说说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可以在旁边做以下批注。做批注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完成的,所以我们可以灵活一些,让有能力的同学多写一点儿,能力不足的同学可以少些一些,灵活掌握。

2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自从有了火,人类就开始用它烧熟食物,驱寒取暖,并用火来驱赶危害人类安全的猛兽

(1)"驱寒取暖"的意思是,它含有两个动词,还含有一对反义词,这样的词语我也会写、。

(2)古代野兽危害人类安全,那现在有哪些东西会危害人类的安全呢?

"驱寒取暖’的意思是,它含有两个动词。"这两个问题大部分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自己思考,都能解答。而"这样的词语我也会写"和"古代野兽危害人类安全,那现在有哪些东西会危害人类的安全呢"学生的表现会有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的结果是不同的。

以上几种形式的课堂助学都会不同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都是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学生课前准备,课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活跃的课堂气氛如约而至。坚持下去,学生能力会有所提升。

在课堂巩固环节,我们的设计尽量接近文本,作为检验学生所学的手段,它沟通了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比如在设计《鱼游到了纸上》的导学案的时候,我安排了:

两个按课文内容填空,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总结,知识点的概括,又是对学生所学内容的巩固。

课后拓展环节形式多样:可以设计为知识的积累,比如《鱼游到了纸上》这一课,体会青年高超的画技,在拓展延伸环节,直接出示一些成语,让学生积累:全神贯注、心无旁骛等;可以设计为对所学能力的检验,找类似的阅读进行拓展;可以去实践,如把你学到的讲给家人听;还可以让学生谈感想:《钓鱼的启示》导学案第2课时,课文中哪些语句对你有启示?由此想到了什么?写下来和大家交流。

其实,学案导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相当程度的会成为学生习的引导者,使学习由被动的过程变成主动的过程,积极思考,认真体验等美好的品质植入学生的灵魂,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感受成长的乐趣。给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学习个性的空间,通过差异性的学习是学生更快的走向成熟。学生在完成学案的过程中,通过阅读、思考、实验、交流等探究手段来初步解决问题,培养了学习习惯,优化了学习品质,对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教师在编写学案的过程中,要认真研究教材,充分理解和把握本课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会遇到的问题。筛选适合本课的学法,提供有效的学法指导,同时合理安排作业的层次,这都需要教师有较强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教师的付出换来的是高效课堂的实现。我们只要顺着学案的思路,就能顺利完成本课程的学习,避免了学习过程中的弯路和歧路,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了可能。

总之,学案导学作为一种综合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学案导学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也使解决高效课堂教学问题成为可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