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读历史学成语——隋唐风韵》教学实录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11
七年级下册历史《辉煌的隋唐文化》教案人教版两篇七年级下册历史《辉煌的隋唐文化》教案人教版两篇隋朝出现万国来朝的局面。
当时周边国家如高昌、倭国、高句丽、新罗、百济与东突厥等国皆深受隋朝文化与典章制度的影响,以日本遣隋使最为著名。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历史《辉煌的隋唐文化》教案人教版两篇,欢迎大家阅读。
辉煌的隋唐文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唐朝颜真卿、柳公权、阎立本、吴道子,理解他们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知道莫高窟的艺术地位。
2、过程与方法掌握学习艺术类人物的基本方法,学会用表格的形式进行知识的归类与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艺术来源于现实这一基本道理,理解创新和继承的关系,知道艺德对艺术家的重要意义。
认识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以激发自己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难点: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教学工具电子白板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隋唐文化辉煌灿烂,成果丰富,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隋唐文化在科技以及文学方面的的成果,现在我们通过几个问题来复习一下: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都长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千金方》是谁写的?药王孙思邈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各有什么特点?李白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杜甫气魄雄浑,沉郁悲怆白居易直白如话,通俗易懂过渡除了科技和文学,隋唐文化在艺术方面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节课我们要讲的就是隋唐的书法艺术、绘画艺术、石窟艺术以及歌舞艺术的成就。
首先来看书法。
讲授新课:一、灿烂夺目的书法与绘画1、书法导入说到书法,我们就不得不提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位大书法家王羲之,他被称为书圣,代表作是《兰亭序》。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第一个高峰,隋唐的书法家继承前人的成果,再加以创新,创造出了很多新书体,把我国的书法艺术推向了又一个高峰。
那么隋唐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那几位呢?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1)欧阳询欧阳询是由隋入唐的大书法家,被称为唐朝楷书第一人。
第八课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教材教法一、背景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其正式开始于隋朝的建立,到唐朝长达300多年的时间。
隋唐文化传承了汉朝文化的基础,同时又吸收了外来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
在历史上,隋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
二、文化特点1.文学隋唐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作品之一就是《唐诗三百首》,是唐代诗歌中代表性的精华。
此外,唐代的散文和小说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代表作品有《梦溪笔谈》、《金瓶梅》等。
这些文学作品反映了唐代社会风俗、文化风貌及人们的思想感情等方面的内容。
2.绘画隋唐绘画以造型精细、笔触独到、色彩丰富为特点。
尤以唐朝逊于宗的作品最具精神内涵和艺术价值,尤其慕容公造像、长恨歌题画、洛神赋图等佳作备受推崇。
此外,宫廷画家们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如唐代的骏马奔驰图、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等。
3.音乐隋唐时期音乐文化多种多样,曲调和乐器的制造不断发展。
唐代出现了许多标志性的音乐,如《大雅乐》、《小雅乐》、《管乐》等,同时也出现了一种新的音乐形式——大曲,给音乐文化带来了更多的色彩。
三、教材教法隋唐文化对中华民族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对文化基础知识的讲解教师应该详细讲解隋唐文化的历史背景、特点、代表作品等基础知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隋唐文化的内涵和魅力,从而提高文化素养。
2.课外拓展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展开一些有针对性的拓展,比如阅读隋唐时期的文学作品、欣赏宫廷音乐、欣赏绘画作品等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隋唐文化。
3.创新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新教学形式,比如让学生进行艺术创作、舞蹈表演、组织文化课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了解隋唐文化。
4.跨学科教学隋唐文化涉及到各个方面,教师可以采用跨学科的教学方法,比如结合地理学、音乐学等进行教学,从而更好地开展隋唐文化的教学工作。
四、总结隋唐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教统编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目录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2.过程与方法识读《大运河示意简图》和相关历史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正确评价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作用;阅读相关材料,通过梳理、比较古代的选官制度,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分裂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
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较为浓厚,也初步知道大运河、科举取士的相关知识,但知识不够全面,不能够全面分析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也还有待提升。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隋朝的统一;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开创科举制度教学难点: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开创科举取士制度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大运河》音乐,配以大运河的图片,以大运河入选世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话题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一)隋朝之文帝篇—建立隋朝出示隋文帝图像,简介隋文帝,引出隋朝建立的相关知识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杨坚都城:长安(二)隋朝之文帝篇—统一全国观察隋朝与陈朝形势图,思考:作为一名有所作为的皇帝应该怎么做?究竟是谁完成统一?原因是什么?对比南北朝形势图和隋朝疆域图,思考:隋完成统一有何意义?出示东汉至隋朝历史发展简图,师总结隋完成统一的意义。
(三)隋朝之文帝篇—强盛的隋朝出示隋初和隋盛时的一系列现象对比表,思考以上变化说明了什么?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引出隋文帝的治国措施。
(四)隋朝之文帝篇—人才选拔出示王富贵和张有才的故事:(王富贵的简历)出身:高门权贵的子弟学识:文章一塌糊涂,平庸之极人品:欺善怕恶,为富不仁推荐人:当地最高长官张有才的简历)出身:一贫如洗,草根阶层学识:出口成章,真才实学人品:为人正直推荐人:无结合课本思考,这两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朝谁能入朝为官?为什么?(五)隋朝之炀帝篇—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取消了官吏任用的门第限制。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设计——《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以及对外交往。
3.引导学生认识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和对外交往。
2.教学难点: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秦汉时期的历史,那么大家知道隋唐时期吗?请大家谈谈对隋唐时期的了解。
2.学习新课(1)第一环节: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①提问:同学们,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2)第二环节: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①提问:同学们,隋唐时期的经济有哪些特点?(3)第三环节:隋唐时期的文化成就①提问:同学们,隋唐时期的文化有哪些成就?(4)第四环节: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①提问:同学们,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有哪些特点?3.巩固提高(1)提问: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隋唐时期的历史有了哪些认识?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隋唐时期的历史,了解了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和对外交往。
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智慧,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5.作业布置(1)熟记隋唐时期的历史大事。
(2)结合教材,分析隋唐时期政治制度对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影响。
(3)查阅资料,了解隋唐时期的文化成就,选取一个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四、教学反思1.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引导他们学会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3.结合现实,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4.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握教学节奏,确保教学内容充实、丰富。
重难点补充:1.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这样设计对话:教师:“同学们,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对我们国家的政治和社会有哪些影响呢?”学生A:“它让更多平民有机会通过考试成为官员,提高了社会流动性。
登陆21世纪教育助您教考全无忧
主题课程申报材料(教学反思)
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
本节课老师的设计还是很用心的,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欣赏能力,进一步感受祖国灿烂的文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要想达到这些效果,单凭老师的讲解是很抽象的,需要借助多媒体手段和学生的感知来认识,所以本节课老师的讲解多在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去感知去了解,在讲课一开始,老师通过带领学生去参观三个展览馆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介绍赵州桥时,为了让学生对我国最古老的石拱桥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我花了很多时间去让学生自己总结自己感知,但是花时太多,讲解有重复现象。
在讲第二个问题时,我设置了一个情景,让学生把自己的雕刻作品展示出来,这里又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漏洞,我只是站在这个学生的面前作了简单的展示,应该有很多学生没有看到,应该把它放在投影仪器上进行展示会更清晰一点。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雕刻印刷术的方法,我拿了学校的章让学生自己去印刷,可能会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但是如果能当堂让学生进行制作可能更好,这一点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这样做,总之,这个问题的设计比较好,师生互动较高。
在讲解第三个问题唐诗的时候,学生很活跃,因为这些知识他们在小学都有接触过,因此这部分内容没有必要多讲,我采取了唐诗大比拼这个环节,学生们很活跃,会背的唐诗很多,在这个过程中,我再一次认识了我们这些可爱的学生,原来他们有那么多的知识是我们这些做老师的不了解的,其实我们的学生很棒,关键在于我们老师要给他们发挥的空间。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完善,我相信下次再讲会更好。
21世纪教育网精品资料·第 1 页(共 1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来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7课。
隋唐时期是中国的繁盛时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促进了科技和文学艺术的高度发展,隋唐文化代表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峰,因此本课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整个单元中本课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前几课隋唐政治、经济成就的结果,也对宋元时期的学习起了铺垫、承接作用。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学生大都接触过,相关资料课前容易收集到。
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和创设问题可降低学习难度,在教师的引导下,相信学生能够对隋唐文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或掌握隋唐时期在科技和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赵州桥、雕版印刷术以及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研讨、动手、思考,提高思维和动手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关心民情,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赵州桥、雕版印刷术、唐诗2、难点:(1)赵州桥在世界桥梁史上的地位及作用。
(2)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特色教学过程一、小结回顾,导入新课:老师:在前面我们已学习了有关隋唐的内容,请哪位同学回忆一下你印象中的隋唐时代(通过课前的复习提问,检查前段的教学效果,并进行知识的梳理,使学生们对隋唐时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接着指出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还表现在文化上。
隋唐时期的文化在我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从而导入本课内容。
二、体验探究,把握要点:向学生通过大屏幕展示多媒体课件,教师介绍本课的基本内容。
准备带同学们参观三个展览馆:建筑馆----印刷馆----诗歌馆第一:建筑馆(课件投影)多媒体展示赵州桥图片。
学生们在教师引导下热烈的进行小组讨论。
七年级历史下册《辉煌的隋唐文化》教案分析教学内容隋唐文化教学目标1、掌握隋唐时期的科技(建筑、雕版印刷术)诗歌、艺术成就2、分析隋唐时期文化辉煌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李春和赵州桥、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光耀千古的诗坛隋唐时期的艺术成就(“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是重点子目)教学难点赵州桥结构的先进性;雕版印刷术的作用;对李白、杜甫、白居易诗歌的欣赏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让学生根据知识提炼进行自学,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二、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1、巡回指导学生自问和互问2、教师准备提问以下重点知识:(1)隋朝有一座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叫做什么?(赵州桥或安济桥)(2)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的雕版印刷品是什么?(唐朝印制的《金刚经》)(3)哪三位诗人的成就最突出?(李白、杜甫、白居易。
)其中被尊称为“诗仙”的是谁?(李白)被尊称为“诗圣”的是谁?(杜甫)写诗“直白如话、通俗易懂”的是谁?(白居易)(4)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是因为什么?()隋唐书法家中,最著名的是哪两位?(颜真卿和柳公权)(6)隋唐书画家中,最著名的是哪两位?(阎立本和吴道子)其中哪一位被尊称为“画圣”?(吴道子)三、质疑释疑1、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让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2、与学生一起探讨以下问题隋唐时期文化辉煌的原因四、让学生小结知识并做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一、自学: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看书,填写本节的自学提纲,填完后,小组成员共同交流。
注意要提高效率。
(自学提纲见区下发的学案中的知识提炼)二、自问:1、合上本自问自己掌握了知识提炼中的哪些知识,没记住的抓紧记住。
2、小组内同学相互问答,有选择性地提问知识提炼上的问题3、回答教师的提问三、质疑释疑1、小组内讨论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展示2、小组间讨论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展示3、与教师一起探讨教师准备的问题并展示4、随时记要点。
四、反思与巩固1、小结本节所复习的知识点。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隋唐时期的文化辉煌,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 通过分析隋唐时期的文化特点,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隋唐时期的文化成就,如诗歌、书法、绘画等。
2.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隋唐时期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隋唐时期文化的发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隋唐时期的诗歌、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了解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
2. 课程内容:(1)介绍隋唐时期的诗歌,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作品。
(2)介绍隋唐时期的书法,如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作品。
(3)介绍隋唐时期的绘画,如顾恺之、阎立本、吴道子等人的作品。
3.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隋唐时期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4. 总结:对隋唐时期的文化进行总结,让学生了解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资料,加深对隋唐时期文化的了解。
2.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隋唐时期文化的小论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 进行课堂测验,检查学生对隋唐时期文化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1. 了解隋唐时期的文化成就,如科学技术、建筑、宗教等。
2. 分析隋唐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如天文、数学、医学等。
3. 探讨隋唐时期的建筑特点,如宫殿、寺庙、长城等。
4. 了解隋唐时期的宗教文化,如佛教、道教、景教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如天文、数学、医学等。
2.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隋唐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影响。
八、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隋唐时期的天文、数学、医学等科学技术成就。
2. 采用对比分析法,比较隋唐时期的建筑与之前的建筑风格的区别。
《读历史学成语》——隋唐风韵潍坊高新区北海学校王欣香地点:潍坊富华国际会议中心时间:2013年6月13日师:同学们,我们马上上课了,做好准备了吗?好,上课—生:起立,老师您好!师:同学们好,请坐。
遥望中国历史5000年,其实我们会发现每个朝代和时期都有属于每个朝代的独特的风情,你比如说:秦时的明月、两汉的风云、乱世三国,还有前朝的旧事,这些或磅礴或灿烂的风景记录着我们脚下这片土地沧桑的变迁,见证我们民族千古兴亡的历史。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隋唐风韵——(看大屏幕)生:齐读课题。
板块一:成语韵文话隋唐师:这是关于隋唐五代的历史,前些日子我们通过成语韵文已经对隋唐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
回想一下哪些人、哪些事依然还在拨动你的心弦?可以直接站起来谈一谈。
隋帝杨坚吴带当风唐宗世民贞观之治魏征直谏开元盛世安史之乱武后建周佛教西来玄奘鉴真唐诗奇葩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暴君杨广盛唐气象丝绸之路文成公主吴带当风杨家有女南唐后主生:我想谈的是南唐后主,老师曾经带我们学过南唐后主李煜的很多诗词,现在还记忆犹新。
师:非常好,李后主的词不仅在隋唐时期首屈一指,在中国的文坛也颇负盛名。
生:我要谈的是吴带当风,我觉得吴带当风——非常生动地描写了画圣吴道子高超技艺,唐代的绘画艺术也值得我们品味。
师:吴带当风——吴道子,他的画飘逸、洒脱、代表了隋唐五代画家的杰出风采。
谁还有话要说?生:我喜欢杨家有女,杨贵妃是绝代佳人,可以用“千娇百媚、国色天香”来形容她的漂亮。
师:的确,读过《长恨歌》的同学肯定会知道白居易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妃黛无颜色”来形容她容貌。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漂亮每个人会喜欢,不是吗?生:我喜欢“贞观之治”,因为“贞观之治”展现了唐太宗李世民当年治国有方,百姓生活物富民康。
师:说得非常不错,不过纠正一下音。
贞观(四声)之治,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年间,风调雨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可以看出当年李世民治国有方。
还有没有想谈?生:我想谈丝绸之路,就是在丝绸之路上有许多非常远的国家能将我们串联在一起,让我们都变成一家人。
师:很喜欢你的表达,“串联”一词说得极是,这条路不仅仅串联了我们中土和西域的文化,而且在这条路上还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西去印度的玄奘从这里走过,出使西域的班超也从这里走过。
非常妙!一条路,一家人!还有没有同学继续来谈?生:我喜欢文成公主,因为我记得西藏有一个布达拉宫,我还记得《千句文》有一个这样的描写“文成公主,和亲入藏,近悦远来,日使遣唐。
”师:把掌声送给她吧。
“文成公主,和亲入藏,近悦远来,日使遣唐。
”文成公主的和亲,也昭显着大唐近悦远来的辉煌,隋唐五代这段历史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鼎盛繁荣的时代。
同学们,我们先交流到这儿,我们在回顾《千句文》中又重温了那段历史。
板块二:成语故事解隋唐今天我们还要继续来学习关于这个时代的一些成语和故事,在学这本书有一个小策略,学习呢,要讲求方法,好的方法往往事半工倍。
哪个同学来读一读教师提供的方法?直接起来就好!生:读准成语之音,记住成语之义,背诵成语出处。
师:那么隋唐五代的这些成语故事你准备好了吗?我给你几分钟的时间大家再复习复习,过会等待老师的检验!好,下面的时间交给你。
把声音放开,大胆一点。
可以朗读、也可以默读、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同桌读,(学生不出声)没有人会拒绝朗朗的书声(学生声音渐起)师:准备之后,有没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这些成语,与哪个人有关,它背后的故事又是什么呢?(展示成语)展示成语一衣带水生:一衣带水与隋文帝杨坚有关,杨归去建立隋朝后他说:我是全天下的父母,不能因为像一条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去拯救他们?师:你有从一衣带水中读出了什么呢生:我读出了他很顾忌老百姓,他不因自己的权高而让他们受苦受难师:非常好他不因自己的权高而让他们受苦受难,她给我们开了一个好头。
接下来请看第二个:十羊九牧生:十羊九牧也是关于隋文帝的,隋文帝取代北周政权后,恢复汉制,把国土重新划分成很小的郡县进行管辖,造成官员成倍地增加,好像十头羊用九个人放牧。
这样做的后果使得官多民少赋税剥削很重,,百姓们无所适从。
师:是呀,一衣带水是讲他爱民如子,十羊九牧则是写他在政治上的策略,下一个是济世安民,谁有话要说。
生:李渊说他的儿子有济世安民之事,于是李渊就给儿子起名李世明,比喻使国家得到治理,百姓安居乐业。
从这个故事中我也想到了李世民名如其人,也使国家得到了治理。
师:说得好!名如其人!生:“罄竹难书”是关于李密和隋炀帝的故事,李密说:隋炀帝罪大恶极,用尽南山的竹子也写不完他的罪行,用尽东海的水也洗不清他的罪恶,从这里可以看出隋炀帝的罪行太多而写不完。
师:,下一个是一见如故生:是关于房玄龄的故事,隋朝末年房玄龄看不惯官府的所作所为,毅然抛弃官制,去投奔举义旗的秦王李世民,两人一见如故,都有相见恨晚之感。
老师我见到我的同学,也有一见如故的感觉。
师:很多时候相信缘分,人与人相遇也更是一种缘分。
让我们精彩继续,再来看——饥寒交迫生:唐高宗李渊有一次审问贼人,贼说,因为无衣穿,无饭吃,只好做贼,李渊就把那人放了。
我读出了:贼的生活及其贫困师:呵呵,你读出了贼的生活及其贫苦,做贼也不容易是吧!哪位同学你读出了不一样的观点呢?生:我也读出了李渊的仁慈。
生:我还读出了李渊的爱心生:我还读出了李渊的恻隐之心。
师:是的!李渊的仁慈,作为一个皇帝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自古行仁政者得天下,尽管是一个小故事,一个小细节,但是我们也能感受到温暖。
好,接下来是,房谋杜断生:“房谋杜断“讲的是唐太宗和房玄龄的故事,唐太宗与房玄龄商量事情,房玄龄能想出几个好主意,能迅速分析房玄龄的计谋、作出决断。
我能看出他们两个人配合的十分融洽。
师:有人想招,有人决断。
那么在这里面其实更厉害的是……生:是唐太宗,因为他虽然是皇帝,但是他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师:是的,还是一个原因是唐太宗,知人善任,当然很多时间相信奉“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有没有人知道这个千古佳话呢?生:魏征跟唐太宗的故事,魏征告诉唐太宗:你要多听大家的意思。
意思是:如果只听一面之词,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才能明辨是非。
师:大宗非常喜欢这个直言不讳的魏征,魏征去世时,大宗非常难过伤心,并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所以呢,唐太宗把魏征看做一面镜子,这段佳话又让我们感慨万千。
接下来是一代楷模生:这个成语讲的是李靖的故事,李靖不留恋权势,辞官回家。
唐太宗评价李靖师一代楷模,让人们学习。
比喻这个时代李靖是人们学习的榜样。
师:在朝为官的择其长处而用之,想退隐江湖的,尊重他的决心,太太宗世民的处世主法真的让人景仰,继续垂帘听政生:“垂帘听政”写的是唐高宗李治,唐朝时期,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由于唐高宗体弱多病,在朝不能过久处理政事,就在御座后挂条帘子,然后武则天坐在后面,参与唐高宗与大臣的政事,我从这里读出唐高宗李治也需要女人帮忙。
(台下台上大笑)师:呵呵。
每一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出色的女人,好吧,掌声送给他。
看看“叱咤风云”又是怎样来描写武则天,这位历史上唯一的女皇?生:武则天登基后,改国号周。
骆宾王写《讨武檄文》:“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经”“叱咤”的意思是怒喝一声,一声怒喝能使风云翻腾起来,可见武则天的气场不凡。
师:武则天真是很了不起,还有一个“火树银花”,谁来说?生:唐睿宗每年正月元宵的夜晚一定扎起二十丈高的灯树,叠起五万多盏灯。
到处是火红的树、灿烂的花。
形容灯火通明、到处灿烂的夜景。
师:这么美丽的景色,我们一起读一下,火树银花预备起生:火树银花生:“炙手可热”唐玄宗宠信杨贵妃,任命她的哥哥为宰相,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
诗人杜甫做《丽人行》讽刺杨家兄妹的荒淫无道。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师: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啊。
我们又怎样理解“文恬武嬉”生:“文恬武嬉”写的是唐玄宗让韩愈记事,淮西之乱平息后,韩愈写道:文官追求安逸,武将只求玩乐,从而导致国家面临危险。
读了这个故事以后,我感觉到淮西之乱后唐朝越来越腐败了师:很好,同学们已经对这些成语有了大体的了解,但读历史重要的不仅是读懂故事,更重要的是读出自己的思想来。
让我们通过这几位皇帝了解一下唐朝的历史,你最佩服哪位皇帝?生:我觉得我最佩服武则天,她是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她能做到这样就已经非常不错了生:我也喜欢武则天,因为自古至今,我觉得所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英雄。
师:前古未有,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生:我欣赏李世民,他在历史上开创了一个非常繁荣的历史景象!师: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非常了不起的皇帝之一。
生:我最欣赏南唐后主李煜,因为李煜是一代才人,可是他却当了皇帝,我为他遗憾,像他这样的才人,应该当个风流倜傥的才人。
师:风流倜傥,说得好,在中国的历史上李煜并不是一个称职的皇帝,但他的文学成就却极高,前半生享尽荣华,后半生却雨恨云愁,有人说李煜的人生是人败的?也有人说李煜的人生成功?你怎么看待这个亡了国的千古词帝。
生:我认为他的一生是成功的,因为他虽然是一个亡国的君主,但是他后来又写出了很多很好的诗,而且他一直不忘自己的国家。
生:我认为他是失败的,因为他不应该光为自己着想,应该为人民着想,他在作为皇帝的时候就应该为多为他人着想,才能为国家得到更多的利益。
生:我认为他的一生是失败的,他的才华是次于他当皇帝的,他的皇帝职位关系到整个大唐的人民,而他的才华只是关系到自己,所以他应该先好好当好他的皇帝,然后再去整理他的才华。
生:我认为他的一生是失败的,虽然他在沦为阶下囚以后卧薪尝胆,但他没有作出实际行动来拯救自己的国家。
师: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作为政治家,李煜是失败的,作为文学家的他后世的景仰和同情。
下面在凄婉的词作里品味他的人生。
播放李煜的佳作《浪淘沙》、《虞美人》、《相见欢》配乐,生朗读。
生背《浪淘沙》师:故国依旧,旧梦难就,他只能在春花秋月里独自感叹——生背:《虞美人》师:西楼的明月仿佛缺憾的也故意惹动他那如丝如缕的国恨家愁——生背《相见欢》师:谈到词,自然想起诗,唐代那灿有若繁星的诗歌,是后世无法企及的高峰,一唐诗三百,几多感动心头!多情的诗人们把生命的悲欢、命运的多舜、人事的兴衰全部融入了诗行里。
在隋唐五代的相关成语里有一半以上源自诗歌文章——板块三:诗句文言品隋唐展示成语:如春风得意、青梅竹马、万里长征、人杰地灵,生朗读,师提问其出处,生回答积极生: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这个成语出自唐徐凝的《忆扬州》,是为了表示扬州的繁华。
生:“春风得意”源于唐孟郊的《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阳春花。
生:“青梅竹马”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