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2=open (source) platform for 5G (network)_Tsinghua

22=open (source) platform for 5G (network)_Tsinghua

Open (Source) 5G Network

Tsinghua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NList)

Prof. Jing Wang, Dr. Zhigang Tian

May 29, 2015

Motivation from Research Section

Commodity Cooperation ●

Unified Effort ●Diverse and frequent ‘trial and error’

New transfer mode to industry

Open Hardware——general or special purpose HW

RRU

Acc.HW

GPP

Open Interface

Open Software——open source or proprietary

Back to Industry—Operator

Telco Operating isn’t heavy capital industry ●

Telco Operating is service, need more human resource ●Revenue is growing, but investor don’t feel happy

50100

150

200250

300350-200

20

4060

80

100120

140

160

1994

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千V a l u e 百万Time Revenue Gross Profit OP income OP EXPENSE Depreciation

revenue gross profit operating expense depreciation operating income ●Manufacture obtain re-allocation from OPEX outsourcing and CAPEX

Back to Industry—Vendor

020

40

60

80

100

120

140

50

100150200

25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

2014千

revenue gross profit OP expense OP income revenue gross profit operating expense operating income ●

Manufacture change to network services provider

●Situation of gross profit show the bad negotiation ability

●Investor don’t feel happy

Motivation

●Why Open ?

●Seek for Value——Share the bonus of boosting mobile data traffic

●Transfer the cost——Leverage Moore’s Law of IT Infrastructure

●Change the ecosystem——Improve the cooperation and evolution

mode of industry

●How to Open?

●Hack the Network, find possible

open points

●NGFI (CPRI)

●create an open platform enabling

more open points

●MVNO

●NFV

●SDN

●…

Open Trending

●Outsourcing

●Passive Site Sharing

●Active RAN Sharing

●Intelligent NW Management

●MVNO

●SDN&NFV

●Open Ecosystem

●Open Architecture

5G Open Architecture

H ype C ellular

A rchitecture Coverage

Subsystem

N ot o nly Stack

Y et a nother RAN

5G Open Architecture

5G Open Architecture——open operating & traffic

Open Operating & Traffic

Telecomm.Traffic

Dominate era

Traffic Compromise era Telecom

Telecom Traffic Open era Telecom COTS IT Infrastructure

Partial IT Infrastructure Telecom Infrastructure

5G Open Architecture ——open cellular networking

HCA

H ype C ellular

A rchitecture Decouple of C/U coverage Modular coverage

Open cellular networking

5G Open Architecture ——Open FrontHaul

Coverage Subsystem

●Decouple of Coverage and Process

●Coverage Sub System

●Forming of Resource and Coverage

●Mapping of User Flow to Resource

●Support HETNET

●Process Sub System

●User Flow Oriented Process

●Eventually, Disappeared cell

5G Open Architecture——Open Infrastructure

Yet another RAN

●Not Totally C-RAN

Solution, only INF.

Virtualization

●Based on GPP with the

aid of Acc. HW

●Build Run Time

Environment for

U&C&M

●Support EDGE

Computing

R

D M A

●Infrastructure Virt.

●VNF

●INF. Orchestrator

●INF. VIRT.

●INF. BASE

YaRAN

●USRT (INF. Orchestrator)

●VNF (Requirement )

●Worker(Capability)

●Isolated Multi-Core & DPDK

5G Open Architecture——Open Network Protocol

CANopen协议讲解

根据DS301的内容进行介绍 1、CAN总线 CAN标准报文

2、CANopen应用层协议 CANopen 协议不针对某种特别的应用对象,具有较高的配置灵活性,高数据传输能力,较低的实现复杂度。同时,CANopen 完全基于CAN 标准报文格式,而无需扩展报文的支持,最多支持127个节点,并且协议开源。 一个标准的CANopen 节点(下图),在数据链路层之上,添加了应用层。该应用层一般由软件实现,和控制算法共同运行在实时处理单元内。 一个标准的CANopen 节点 CANopen 应用层协议细化了CAN 总线协议中关于标识符的定义。定义标准报文的11 比特标识符中高4 比特为功能码,后7 比特为节点号,重命名为通讯对象标识符(COB-ID)。功能码将所有的报文分为7个优先级,按照优先级从高至低依次为: 网络命令报文(NMT) 同步报文(SYNC) 紧急报文(EMERGENCY) 时间戳(TIME)

过程数据对象(PDO) 服务数据对象(SDO) 节点状态报文(NMT Err Control) 7 位的节点号则表明CANopen 网络最多可支持127个节点共存(0 号节点为主站)。 下表给出了各报文的COB-ID 范围。 NMT 命令为最高优先级报文,由CANopen 主站发出,用以更改从节点的运行状态。 SYNC 报文定期由CANopen 主站发出,所有的同步PDO 根据SYNC报文发送。 EMERGENCY报文由出现紧急状态的从节点发出,任何具备紧急事件监控与

处理能力的节点会接收并处理紧急报文。

TIME 报文由CANopen 主站发出,用于同步所有从站的内部时钟。 PDO 分为4 对发送和接收PDO,每一个节点默认拥有4对发送PDO 和接收PDO,用于过程数据的传递。 SDO 分为发送SDO 和接收SDO,用于读写对象字典。 MT Error Control报文由从节点发出,用以监测从节点的运行状态。 状态机 CANopen 的每一个节点都维护了一个状态机。该状态机的状态决定了该节点当前支持的通讯方式以及节点行为。 初始化时,节点将自动设置自身参数和CANopen 对象字典,发出节点启动报文,并不接收任何网络报文。 初始化完成后,自动进入预运行状态。在该状态,节点等待主站的网络命令,接收主站的配置请求,因此可以接收和发送除了PDO 以外的所有报文。 运行状态为节点的正常工作状态,接收并发送所有通讯报文。 停止状态为一种临时状态,只能接收主站的网络命令,以恢复运行或者重新启动。

CAN总线的浅析CANopen协议

CAN总线的浅析CANopen协议 作者:IC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88 更新时间:2005-5-23 通过采用高层协议将CAN的应用推向深化,和其他的现场总线相比,CAN只定义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规范(遵循OSI标准),这种设计和CAN规范定义时的历史条件有关,也可以使CAN能够更广泛地适应不同的应用条件,但必然给用户应用带来一些不便。用户在应用CAN协议时,必须自行定义高层协议。 如何将CAN协议的应用推向更深的层次,同时满足产品的兼容和互操作性?国际上通行的办法是发展基于CAN的高层应用协议,只用在应用层上,不同公司的产品才可能实现互操作,好的应用层协议更可以为用户带来系统性能的飞跃。 在CAN总线协议飞速发展的20年中,很多领域都制定了CAN在该领域应用时所采用的高层协议规范。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制定的车内通信规范J1939等。这些协议和规范对CAN的推广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总体来说,协议的模块化特性都不太好,一般只能应用于特定的领域。为了能够把CAN推广到更多的领域,欧洲一些公司推出了CAL(应用层CAN)协议,尽管CAL在理论上正确,并在工业上可以投入应用,但每个用户都必须设计一个新的子协议,因为CAL 是一个真正的应用层协议。CAL 可以被看作一个应用CAN 方案的必要理论步骤,但在这一领域它不会被推广。从1993 年起,由Bosch公司领导的一个欧洲机构研究出一个协议原型,由此发展成为CANopen规范。 CANopen是一个基于CAL的子协议,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设计,具有很好的模块化特性和很高的适应性,通过扩展可以适用于大量的应用领域。在CANopen规范基本完成之后,Bosch将其移交给CIA组织,由其进行维护与发展。在1995年,CIA发表了完整版的CANopen通信子协议;仅仅用了5年的时间,它已成为全欧洲最重要的嵌入式网络标准。 CANopen 不仅定义了应用层和通信子协议,而且为可编程系统、不同器件、接口、应用子协议定义了大量的行规,遵循这些行规开发出的CANopen设备将能够实现不同公司产品间的互操作。另外,CANopen 协议是免许可证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以开发支持CANopen协议的设备而不用支付版税,这也是CANopen得到迅猛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CANopen目前已在汽车工业控制系统,公共交通运输系统,医疗设备,海运电子设备和建筑自动化系统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是将CAN应用推向深化的理想选择。 采用CANopen协议 实现通信 CANopen协议中包含了标准的应用层规范和通信规范,其通信模型如图1所示。在CANopen的应用层,设备间通过相互交换通信对象进行通信。良好的分层和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将带给用户一个清晰的通信模型。 CANopen设备模型 一个CANopen设备模块可以被分为3部分,如图2所示。 通信接口和协议软件提供在总线上收发通信对象的服务。不同CANopen设备间的通信都是通过交换通信对象完成的。这一部分直接面向CAN控制器进行操作。 对象字典描述了设备使用的所有的数据类型,通信对象和应用对象。是一个CANopen设备的核心部分。对象字典位于通信程序和应用程序之间,向应用程序提供接口,应用程序对对象字典进行操作就可以实现CANopen通信。理解对象字典的概念是理解CANopen模型的关键。 应用程序由用户编写,包括功能部分和通信部分。通信部分通过对对象字典进行操作实现CANopen通信,而功能部分由用户根据应用要求实现。 CANopen网络的通信和管理都是通过不同的通信对象来完成的,为了能够实现通信,网络管理,紧急情况处理等功能,CANopen规范定义了四类标准的通信对象:

CAN总线与CANopen协议

CAN总线与CANOpen协议 一CAN总线简介 1.1 引言 在20世纪90年代的汽车研究领域,采用总线分布式控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用户要求汽车的控制系统具有优越的性能以保证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因此越来越多的具有超强计算能力的电子设备加载在汽车上。这就要求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能够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以达到信息共享协调工作的目的。德国的博世公司(Bosch)率先将CAN总线(Controller Area Network)应用于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解决了控制系统的部件之间的以及控制系统与测试设备主机的数据交换问题,替代了原有网络(用于车体控制的LIN网络、用于厂内环境控制的MOST 网络及原有车内通信的Flecray网络等)实现的功能。由于其独特的设计思想和高可靠性,在不同总线标准的竞争中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并逐渐成为汽车最基本的控制网络,广泛应用于火车、机器人、楼宇控制、机械制造、数字机床、医疗器械、自动化仪表等领域。 图1.1 早期的ECU(汽车电子控制单元)通信 CAN总线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具有较高的通信速率的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可以作为现场总线应用于电磁噪声较大的场合。由于CAN总线本身只定义ISO/OSI模型中的第一层(物理层)和第二层(数据链路层),通常情况下CAN 总线网络都是独立的网络,所以没有网络层。在实际使用中,用户还需要自己定义应用层的协议,因此在CAN总线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版本的CAN应用

层协议,现阶段最流行的CAN应用层协议主要有CANopen、DeviceNet和J1939等协议。 图1.2 基于总线(CAN)的ECU通信 1.2 CAN总线的特点 CAN总线并不采用物理地址的模式传送数据,而是每个消息有自己的标识符用来识别总线上的节点。标识符主要有2个功能:消息滤波和消息优先级确定。节点利用标识符确定是否接收总线上的传送的消息当有2个或更多节点需要传送数据时,根据标识符确定消息的优先级。总线访问采用多主原则,所有节点都可以作为主节点占用总线。CAN总线相对于Ethernet具有非破坏性避免总线冲突的特点(CSMA/CA协议,与CSMA/CD协议相似),这种方式可以保证在产生总线冲突的情况下,具有更高优先级的信息没有被延时传输。 其物理传输层详细和高效的定义,使得CAN总线具有其它总线无法达到的优势,注定其在工业现场总线中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CAN总线通信主要具有如下所示的优势和特点: (1)CAN总线上任意节点均可在任意时刻主动的向其它节点发起通信,节点没有主从之分,但在同一时刻优先级高的节点能获得总线的使用权,在高优先级的节点释放总线后,任意节点都可使用总线; (2)CAN总线传输波特率为5Kbps~1Mbps,在5Kbps的通信波特率下最远传输距离可以达到10Km,即使在1Mbps的波特率下也能传输40m的距离。在1Mbps波特率下节点发送一帧数据最多需要134μs; (3)CAN总线采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逐位仲裁的非破坏性总线仲裁技术。在节点需要发送信息时,节点先监听总线是否空闲,只有节点监听到总线空

广义表存储结构与算法设计分析

广义表存储结构与算法设计分析(论文) 薛金凤 (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 摘要:给出了存储广义表两种不同存储结构的具体类型定义及其C 语言描述,对两种不同存储结构下广义表的几种基本操作算法——求广义表的长度、深度、表长和表尾等算法进行了分析设计,并给出相应算法的C 语言描述和时间复杂度分析,为数据结构相关章节的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广义表;抽象数据类型;C 语言;时间复杂度 广义表在《数据结构》课程的实际讲授中,一般作为由线性结构向非线性结构进行过渡的部分,大多数参考文献对于该部分内容都只给出简单的介绍,而并未给出具体的算法实现;但仔细分析广义表的逻辑结构特点,发现数据结构中的绝大多数逻辑结构都可以归纳为广义表结构,广义表在数据结构中应该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如果让广义表统领大多数的数据存储结构,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对《数据结构》课程相关章节的教学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广义表所采用的两种不同存储结构,及其C 语言描述的类型定义,分析求解广义表的长度、深度、表头及表尾等操作应基于的存储结构,给出具体的操作算法及其C 语言描述,并对各个算法进行时间复杂度分析。 1 广义表的定义 广义表是线性表的推广,也称列表,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表处理LISP 语言中。广义表一般记作LS=( 12,.......n a a a ),其中n 为表长,i a 可以是单个元素,也可以是广义表。 层次性事广义表的主要特点之一。单元素结点(原子结点)没有子结点;表结点或者问空表结点,或者拥有子结点;表结点和它的子结点分布在广义表的不同层次上。 广义表划分结点层次的规则:头结点定义为第一层结点;属于第k 层次子表结点的结点定义为第k+1层次结点,k=1,2,… 定义1 广义表第一层次中元素结点的个数称为广义表的长度。1 1收稿日期:2012年6月12 作者简介:薛金凤,内蒙古包头人,即将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

CANopen协议

一、CANOpen总线结构 广播命令 二、通信类型 CANOpen有三种通信方式: 主/从通信方式 服务器/客户端通信方式 生产商/顾客通信方式 2.1主/从通信方式(NMT) 对某一特点功能而言,一个网络中只有一个主机,其他全为从机。由主机发送请求信号,从机发送相应信号(如果需要) 主机发出命令,从机作出响应,但不回送数据

主机发出命令,从机作出响应,同时回送数据确认 2.2服务器/客户端通信方式(SDO) 这种关系指发生在一个服务器和一个客户端之间,客户端发送命令,服务器执行后,回答客户端 2.3生产商/顾客通信方式(SYNC、Time Stamp、EMCY) 这种通信方式有Push和pull两种模式,网络中在这一个生产厂,0或多个顾客。 2.3.1push模式 厂商发送命令,顾客执行,不需回送数据 2.3.2 pull模式 厂商发送命令,顾客执行,回送证实数据

三PDO传送模式 PDO分为TPDO(发送PDO)与RPDO(接收PDO)两种,PDO的传送模式有两种:同步传送与异步传送。同步传送又分为周期传送与非周期传送 3.1同步传送 由某一个同步应用在网路上周期性的发送同步对象,及发送SYNC帧,该同步应用可以是主机也可以是从机

PDO通信参数中的传输类型说明传送模式与触发方式, TPDO:传送类型同时说明其传送率,以基本传送周期的倍数表示。 传送类型为0时,表示当某事件发生后,收到一个同步对象帧(SYNC)时,立刻进行数据传输。(非周期传送) 传送类型为1时,表示当每收到一次同步对象帧(SYNC)时,传送一次数据。(周期传送) 传送类型为n时,表示当每收到n次同步对象帧(SYNC)时,传送一次数据。(周期传送) RPDO:接收是在收到SYNC信号后,运行接收,独立于传输参数定义的传送率。 传输类型 252 为非周期传输,在接收到同步对象后进行采样但不发送,在接收到请求该数据的远程帧后发送。 3.2异步传送 TPDO: 异步传送与SYNC无关, 传输类型 253-255 为异步传输,定义为此三种类型的 TPDO在接收到远程帧或规定的事件发生后进行传输。 3.3触发模式: 触发方式有三种 3.3.1事件触发方式 对于周期性传送,接收到的SYNC报文达到设定数量,相当于出发事件,引起一次发送。 对于非周期性传送由设备子协议设定的事件触发发送 3.3.2定时器触发 当设定的时间达到后,触发一次发送 3.3.3远程帧触发 在收到其他设备发送的远程帧后,启动一次异步传送 3.4PDO协议 PDO的通信模式相当于厂商/顾客的通信模式,包含如下参数: PDO数量:1~512, 用户类型:厂商/顾客 数据类型:由PDO映射确定 禁止时间:n*100ns 索引20h描述PDO的通信参数,索引21描述PDO的映射参数 3.4.1写PDO 使用厂商/顾客模式的PUSH形式,厂商主动发送PDO 3.4.2读PDO 使用厂商/顾客模式的PULL形式,某一顾客发送远程帧,传送发送PDO,这是可选模式,所有的PDO都可以接收,。这种模式若PDO发送的数据量L大于PDO映射定义的数据量n,取前那个数据,若PDO发送的数据量L小于PDO映射定义的数据量n,若顾客支持Emergency报文,发送Emergency报文,错误代码为8210 四SDO传送模式 SDO以段的形式发送,首先发送的是初始化阶段的段,以加速传送方式传送,包含4个以内字节的数据,索引为22h的对象字典描述SDO通信参数。相应的对象字典的条目通过下式计算:

can总线与canopen协议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can总线与canopen协议 篇一:?canopen协议讲解 根据ds301的内容进行介绍 1、can总线 can标准报文 2、canopen应用层协议 canopen协议不针对某种特别的应用对象,具有较高的配置灵活性,高数据传输能力,较低的实现复杂度。同时,canopen完全基于can标准报文格式,而无需扩展报文的支持,最多支持127个节点,并且协议开源。 一个标准的canopen节点(下图),在数据链路层之上,添加了应用层。该应用层一般由软件实现,和控制算法共同运行在实时处理单元内。 一个标准的canopen节点 canopen应用层协议细化了can总线协议中关于标识符的定义。定义标准报文的11比特标识符中高4比特为功能码,后7比特为节点号,重命名为通讯对象标识符(cob-id)。功能码将所有的报文分为7个优先级,按照优先级从高至低

依次为: 网络命令报文(nmt) 同步报文(sync) 紧急报文(emeRgency) 时间戳(time) 过程数据对象(pdo) 服务数据对象(sdo) 节点状态报文(nmterrcontrol) 7位的节点号则表明canopen网络最多可支持127个节点共存(0号节点为主站)。 下表给出了各报文的cob-id范围。 nmt命令为最高优先级报文,由canopen主站发出,用以更改从节点的运行状态。 sync报文定期由canopen主站发出,所有的同步pdo根据sync报文发送。 emeRgency报文由出现紧急状态的从节点发出,任何具备紧急事件监控与处理能力的节点会接收并处理紧急报文。 time报文由canopen主站发出,用于同步所有从站的内部时钟。 pdo分为4对发送和接收pdo,每一个节点默认拥有4 对发送pdo和接收pdo,用于过程数据的传递。 sdo分为发送sdo和接收sdo,用于读写对象字典。

数据结构 广义表的建立与输出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广义表的建立与输出 ◎实验目的:1、掌握使用Visual C++6.0上机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 2、掌握广义表的存储结构,学会广义表的建立与输出; 3、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理解教材上的理论。 ◎实验内容:利用链式存储结构建立广义表,然后输出该广义表,在本实验中不使用递归的方法,而是用一个栈存储结点的指针,以此完成实验要求。 一、需求分析 1、输入的形式和输入值的范围:根据提示,输入广义表,按回车结束。 2、输出的形式:输出结果为上一步所输入的广义表。 3、程序所能达到的功能:输入广义表后,该程序可以建立广义表的链式存储结构,之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访问结点并输出相应的值,从而完成广义表的输出。 4、测试数据: 输入广义表:((),a,b,((c,(d,()))),((()))) 输出结果为:((),a,b,((c,(d,()))),((()))) 是否继续?(是,输入1;否,输入0):1 输入广义表: 广义表未建立 是否继续?(是,输入1;否,输入0):0 Press any key to continue 二概要设计 1、广义表是一种递归的数据结构,因此很难为每个广义表分配固定大小的存储空间,所以其存储结构采用动态链式结构。 每个结点的形式如下图所示。 tag为标记域:若tag=0,表示该结点的sublist域不为空,若tag=1,表示该结点为表结点,则sublist域中存放相应子表第一个元素对应结点的地址; data域:存放广义表中的字母; sublist域:存放相应子表第一个元素对应结点的地址; next域:存放与本元素同一层的下一个元素所在结点的地址,当本元素是所在层的最后一个元素时,next域为空。 2、广义表的建立 本程序中利用数组存储所输入的广义表,然后从头到尾扫描数组中的每一个字符根据字符的不同分别执行不同的操作,并用一个存储结点指针的栈辅助完成。在扫描前先申请一个结点作为头结点,也是当前指针所指结点,在广义表的建立的过程中,每次申请一个新结点,需对其进行初始化,即令标记域为0,data域为空。按照本程序的思路,广义表(a,(b,c),())的链式存储结构如下图所示。广义表建立的具体过程见详细设计部分。

CANOPEN协议详解.pdf

一、CAN-BUS 介绍 1.CAN 的基本概念、特点 CAN 是Controller Area Network 的缩写(以下称为 CAN ),是ISO*1国际标准化 的串行通信协议。CAN 协议如表 3 所示涵盖了ISO 规定的OSI 基本参照模型中的传输层、数据链路层及物理层。 CAN 协议中关于ISO/OSI 基本参照模型中的传输层、数据链路层及物理层,具体有哪些定义如图所示。 . ISO/OSI 基本参照模型ISO/OSI 基本参照模型 各层定义的主要项目软件 控制 7 层:应用层 由实际应用程序提供可利用的服务。6 层:表示层 进行数据表现形式的转换。如:文字设定、数据压缩、加密等的控制5 层:会话层 为建立会话式的通信,控制数据正确地接收和发送。4 层:传输层控制数据传输的顺序、传送错误的恢复等,保证通信的品质。 如:错误修正、再传输控制。 3 层:网络层进行数据传送的路由选择或中继。 如:单元间的数据交换、地址管理。 硬件 控制 2 层:数据链路层 将物理层收到的信号(位序列)组成有意义的数据,提供传输错误控 制等数据传输控制流程。如:访问的方法、数据的形式。 通信方式、连接控制方式、同步方式、检错方式。应答方式、通信方式、包(帧)的构成。位的调制方式(包括位时序条件)。 1 层:物理层 规定了通信时使用的电缆、连接器等的媒体、电气信号规格等,以实 现设备间的信号传送。 如:信号电平、收发器、电缆、连接器等的形态。【注】*1 OSI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开放式系统间互联)

CAN的特点 CAN 协议具有以下特点。 (1) 多主控制 在总线空闲时,所有的单元都可开始发送消息(多主控制)。最先访问总线的单元可获得发送权。 (2) 消息的发送 在CAN 协议中,所有的消息都以固定的格式发送。总线空闲时,所有与总线相连 的单元都可以开始发送新消息。两个以上的单元同时开始发送消息时,根据标识符(Identifier 以下称为ID)决定优先级。ID 并不是表示发送的目的地址,而是表示访问总线的消息的优先级。两个以上的单元同时开始发送消息时,对各消息ID 的每个位进行逐个仲裁比较。仲裁获胜(被判定为优先级最高)的单元可继续发送消息,仲裁失利 的单元则立刻停止发送而进行接收工作。 (3) 系统的柔软性 与总线相连的单元没有类似于“地址”的信息。因此在总线上增加单元时,连接在 总线上的其它单元的软硬件及应用层都不需要改变。 (4) 通信速度 根据整个网络的规模,可设定适合的通信速度。 在同一网络中,所有单元必须设定成统一的通信速度。即使有一个单元的通信速度 与其它的不一样,此单元也会输出错误信号,妨碍整个网络的通信。不同网络间则可以 有不同的通信速度。 (5) 远程数据请求 可通过发送“遥控帧”请求其他单元发送数据。 (6) 错误检测功能·错误通知功能·错误恢复功能 所有的单元都可以检测错误(错误检测功能)。 检测出错误的单元会立即同时通知其他所有单元(错误通知功能)。 正在发送消息的单元一旦检测出错误,会强制结束当前的发送。强制结束发送的单 元会不断反复地重新发送此消息直到成功发送为止(错误恢复功能)。 (7) 故障封闭 CAN 可以判断出错误的类型是总线上暂时的数据错误(如外部噪声等)还是持续的 数据错误(如单元内部故障、驱动器故障、断线等)。由此功能,当总线上发生持续数据错误时,可将引起此故障的单元从总线上隔离出去。 (8) 连接 CAN 总线是可同时连接多个单元的总线。可连接的单元总数理论上是没有限制的。 但实际上可连接的单元数受总线上的时间延迟及电气负载的限制。降低通信速度,可连 接的单元数增加;提高通信速度,则可连接的单元数减少。 2. CAN协议及标准规格

数据结构_广义表的运算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题目:广义表的运算 广义表是线性表的推广。线性表的元素仅限于原子项。广义表的元素或者是原子,或者是一个广义表,有其自身结构。广义表通常用圆括号括起来,用逗号分隔其中的元素。为了区分原子和广义表,书写时用大写字母表示广义表,用小写字母表示原子。LS=(a1,a2,…,an),LS是广义表的名字,n为它的长度,若ai是广义表,则称它为LS的子表。若广义表非空(n>=1),则a1是LS的表头,其余元素组成的表(a2,…,an)称为LS的表尾。一个表展开后所含括号的层数称为广义表的深度。 本设计要求实现广义表的建立、查找、输出、取表头、取表尾及求深度等运算。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表示广义表,并能实现下列运算要求: (1)用大写字母表示广义表,用小写字母表示原子,并提供设置广义表的值的功 能。 (2)取广义表L的表头和表尾的函数head(L)和tail(L)。 (3)能用这两个函数的复合形式求出广义表中的指定元素。 (4)由广义表的字符串形式到广义表的转换函数Lists Str_ToLists_(S);例如 Str_ToLists_(“ (a,(a,b),c)”)的值为一个广义表。 (5)由广义表到广义表的字符串形式的转换函数char * Lists_To_Str(L)。 (6)最好能设置多个广义表。 解:本题的解法如下: 1算法设计 1.由于广义表(a1,a2,…,an)中的数据元素可以具有不同的结构(或是原子或是列表)因此难以用顺序存储结构表示,通常采取链式存储结构,每个元素都可以用一个结点表示。一个表结点可由3个域组成:标志域,指针表头的指针域和指针表尾的指针域;而原子结点只需两个域:标志域和值域。 2.假设以字符串L=(a1,a2,…,an) 的形式定义广义表L,建立相应的存储结构。对广义表进行的操作下递归定义时,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把广义表分解成表头和表尾两部分;另一种是把广义表堪称含有n个并列子表(假设原子也视作子表)的表。在讨论建立广义表的存储结构时,这两种分析方法均可。 3.实现查找,即实现广义表的遍历。 4.取表头和表尾:广义表一般记做LS=(α 1,α 2 ,…α n )其中,LS是广义表 LS=(α 1,α 2 ,…α n )的名称,n是它的长度。在线性表的定义中,α i (1<=i<=n) 只限于单个元素,而在广义表的定义中,α i 可以是单个元素,也可以是广义表, 分别称为广义表LS的原子和子表。当广义表非空时,称第一个元素α i 为LS的表头,称其余的元素组成的表(α2,α3,…αn)为LS的表尾。 5.由广义表的字符串形式到广义表转换函数:由于S中的每个子串 i 定义L 的

CANOPEN协议详解

一、CAN-BUS介绍 1.CAN的基本概念、特点 CAN 是Controller Area Network的缩写(以下称为CAN),是ISO*1国际标准化的串行通信协议。 CAN 协议如表3 所示涵盖了ISO 规定的OSI 基本参照模型中的传输层、数据链路层及物理层。 CAN 协议中关于ISO/OSI 基本参照模型中的传输层、数据链路层及物理层,具体有哪些定义如图所示。 . ISO/OSI 基本参照模型 【注】*1 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开放式系统间互联)

CAN的特点 CAN 协议具有以下特点。 (1) 多主控制 在总线空闲时,所有的单元都可开始发送消息(多主控制)。最先访问总线的单元可获得发送权。 (2) 消息的发送 在CAN 协议中,所有的消息都以固定的格式发送。总线空闲时,所有与总线相连的单元都可以开始发送新消息。两个以上的单元同时开始发送消息时,根据标识符(Identifier 以下称为ID)决定优先级。ID 并不是表示发送的目的地址,而是表示访问总线的消息的优先级。两个以上的单元同时开始发送消息时,对各消息ID 的每个位进行逐个仲裁比较。仲裁获胜(被判定为优先级最高)的单元可继续发送消息,仲裁失利的单元则立刻停止发送而进行接收工作。 (3) 系统的柔软性 与总线相连的单元没有类似于“地址”的信息。因此在总线上增加单元时,连接在总线上的其它单元的软硬件及应用层都不需要改变。 (4) 通信速度 根据整个网络的规模,可设定适合的通信速度。 在同一网络中,所有单元必须设定成统一的通信速度。即使有一个单元的通信速度与其它的不一样,此单元也会输出错误信号,妨碍整个网络的通信。不同网络间则可以有不同的通信速度。 (5) 远程数据请求 可通过发送“遥控帧”请求其他单元发送数据。 (6) 错误检测功能·错误通知功能·错误恢复功能 所有的单元都可以检测错误(错误检测功能)。 检测出错误的单元会立即同时通知其他所有单元(错误通知功能)。 正在发送消息的单元一旦检测出错误,会强制结束当前的发送。强制结束发送的单元会不断反复地重新发送此消息直到成功发送为止(错误恢复功能)。 (7) 故障封闭 CAN 可以判断出错误的类型是总线上暂时的数据错误(如外部噪声等)还是持续的数据错误(如单元内部故障、驱动器故障、断线等)。由此功能,当总线上发生持续数据错误时,可将引起此故障的单元从总线上隔离出去。 (8) 连接 CAN 总线是可同时连接多个单元的总线。可连接的单元总数理论上是没有限制的。但实际上可连接的单元数受总线上的时间延迟及电气负载的限制。降低通信速度,可连接的单元数增加;提高通信速度,则可连接的单元数减少。 2. CAN协议及标准规格

(完整word版)广义表的应用

软件综合课程设计 广义表的应用 图书借阅管理系统 二〇一四年六月

广义表的应用 一、问题陈述 由于广义表在结构上较线性表复杂得多,因此,广义表的运算也不如线性表 简单。本设计要求实现的广义表的建立、查找、输出、取表头和取表尾以及求深度、求逆表等。 本设计用一个主控菜单程序控制,共分为6个子系统。 (1)建立广义表 (2)输出广义表 (3)结点的查找 (4)求广义表表头 (5)求广义表表尾 (6)求广义表的深度 二、需求分析 1.菜单函数 使用数字0-6来选择菜单项,超出此范围时,提示输入错误,并重新输入。 运行程序时,先输入一个广义表,回车后,调用各功能函数,则出现功能菜单, 输入的一个数字,该数字用sn存储,使用choose()接受数字输入,该函数的 返回值提供给主函数;则主函数使用while循环实现重复选择,以实现不同的广 义表菜单功能。 2.主函数 包含的功能函数有:输出广义表、广义表深度、广义表表头、广义表表尾、 广义表查找、广义表逆置6个函数。运行程序时,首先执行主函数,根据提示, 建立广义表,广义表中的元素应单独输入,每输入一个字符,回车,广义表输入 完成时,应再次输入“)”,表示输入结束,这是由于CreateGList函数递归的原因,回车,此时调用choose()函数,出现功能菜单,提示用户进行相关操作, 进入任一操作,通过switch(choose())对用户所输入的信息进行匹配,匹配 后调用相关的子函数,从而实现各项函数的功能。 3.创建广义表函数 函数中,先定义一个整型数据i=0和一个数组a[10],构建时,先输入一个 字符,如果输入字符的是‘#’,则广义表为空,否则输出第一个左括号。接下来 的元素项如果是子表,则递归调用CreateGList(),若是原子,则直接输出,并 将输入的数据保存在数组a[i]中,同时i++,然后继续输入保存用户所输入的数据,若是‘,’,则递归调用CreateGList()函数,继续执行第一步,当遇到‘)’时,结束。 4. 广义表的输出 此函数实现的是输出功能,它直接关联到后面的取表头、表尾运算。函数中,分为原子和子表,若是子表,则利用头结点指针,递归输出子表。若是原子,则直

CANopen协议介绍(讲义)

CANopen协议介绍(讲义) 2010-10-12 15:58:28| 分类:技术文档| 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人问我CANopen 总线优势到底在什么地方,我也大体的给了口头的讲述,但是比较笼统,没办法做到详细解释,加上纯技术的话语比较晦涩,遇上内行还能多聊几句,如果是刚接触的,那就是云里雾里了。这次正好要进行公司业务员培训,要讲讲CANopen,在整理过程中把我的讲义贴出来,希望能帮到大家,以下内容是我讲课的口述内容,比较白话,不能作为资料,大家见谅,鉴于我整理也比较辛苦,也算个小小的知识产权,所以PPT我 就不贴出来了。^-^ 讲义内容: 通常CANopen协议相关的一些资料相对来说比较晦涩,非专业人士看起来比较困难。我尽量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将CANopen 协议的框架和它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优缺 点展示给大家。

我按照最先接触的内容由浅入深的讲解,直接讲CANopen协议会有点跳跃的感觉,所以,我以产品作为切入点,分析一下如何使用,在这个过程中,让大家理解什么是CANopen协议。首先,我们拿到一个产品,比方说是编码器,它的用途是作为位置传感器,那我们就需要将编码器送出的数据进行采集。一般自然界中存在的信号有多种形式,大多以模拟量形式存在,类似于人感觉到温度的高低、水流的快慢、风力的大小等等。但这是很模糊的概念,今天热了还是冷了,风大风小,没有比较是很难界定的,为了规范这些量,方便描述时的统一性,温度计量标准有华氏和摄氏、水流有每秒多少立方、风力有级数。这些,就是数字量。数字量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时,可以通过嘴和耳,语言和听力,在设备之间如何来传递呢?学过数电的人知道,灯泡有两种状态,亮和暗,在最基础的电路回路里,“通”和“断”是两个最基本的状态,我们可以把他理解为“1”和“0”,这样,就有了表述的方法。但是单独使用这两种状态是无法传递信息的,如

CANopen协议里面DS301中关于PDO的介绍和应用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及理论研究所 目录 第一章PDO实例分析 (1) 一、目的: (1) 二、手段: (1) 三、分析: (1) 四、过程: (2) 4.1.对象字典的编写 (2) 4.1.1各节点ID分配表定义 (2) 4.1.2对节点1进行对象字典编写 (2) 4.1.3对节点2进行对象字典编写 (3) 4.1.4对节点3进行对象字典编写 (5) 4.2节点1发送数据至节点2、节点3 (6) 4.2.1节点1发送数据至总线 (6) 4.2.2 节点2、节点3从总线接收数据 (7) 4.3 节点2 发送数据至节点3 (8) 4.3.1 节点2 发送数据至总线 (8) 4.3.2 节点3从总线接收数据 (9) 参考文献 (10)

第一章PDO实例分析 一、目的: 实例的目的如图1-1所示,实现节点1的数据(A、B)传送到节点2、节点3,同时实现节点2传输数据(C、D)至节点3 。 图1-1 数据传输目的 二、手段: 使用PDO进行数据传送。 三、分析: 图1-2 SDO客户/服务器通讯模式[1] PDO通信是基于生产者/消费者(Producer/Consumer)模型,主要用于传输实时数据。产生数据的节点将带有自己节点号的数据放到总线上,需要该数据的节点可以配置为接收该节点发送的数据[3]。

四、过程: 4.1.对象字典的编写 对象字典的结构和条目对于所有设备是共同的,本例中采用索引定位,子索引确定对象的思想构建对象字典,方法是使用结构体定义子索引,子索引结构体的成员变量包含对象的属性(读写权限,数据类型,数据长度等)和指向对象的指针,定义索引时包含指向子索引的指针和子索引数目,对象字典各项在代码中采取如图1-3所示的方式来组织构建,这样可以方便地通过索引和子索引一找到对应的项,对象定义为指针的形式可以通过主站的SDO报文进行读写,实现对对象字典的灵活配置,同时这种方式实现通讯层与应用层共享数据变量的特点。对象字典的条目格式如图1-3所示: 图1-3 对象字典模块结构图 4.1.1各节点ID分配表定义 表1-1 各节点ID分配表 4.1.2对节点1进行对象字典编写 节点1发送数据至节点2、节点3,故需定义TPDO,我们在此处定义为TPDO1。节点1的应用数据区、TPDO1的通讯参数和映射参数在对象字典中的定义分别如表1-2、1-3和1-4所示。 表1-2 节点1的应用数据区在对象字典中的定义 表1-3 节点1的TPDO1通讯参数在对象字典中的定义

第5章 数组和广义表

第五章数组和广义表 讲课提要 【主要内容】 1.多维数组的顺序存储结构 2.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 3.广义表的定义及其与线性表的关系 4.广义表的存储结构 5.广义表运算实现中递归的应用 【教学目标】 1.掌握多维数组的顺序存储结构 2.掌握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方法 3.掌握广义表的定义及其与线性表的关系 4.掌握广义表的存储结构 5.了解广义表运算实现中递归的应用 学习指导 1.多维数组的顺序存储结构 对于多维数组,有两种存储方式: 一是以行为主序(或先行后列)的顺序存放,如BASIC、PASCAL、C等程序设计语言中用的是以行为主的顺序分配,即一行分配完了接着分配下一行。 另一种是以列为主序(先列后行)的顺序存放,如FORTRAN语言中,用的是以列为主序的分配顺序,即一列一列地分配。 以行为主序的分配规律是:最右边的下标先变化,即最右下标从小到大,循环一遍后,右边第二个下标再变,…,从右向左,最后是左下标。以列为主序分配的规律是:最左边的下标先变化,即最左下标从小到大,循环一遍后,左边第二个下标再变,…,从左向右,最后是右下标。 不论按何种方式存储,只要确定了数组的首地址以及每个数组元素所占用的单元数,就可以将数组元素的存储地址表示为其下标的线性函数。设有m×n二维数组A mn,以“以行为主序”的分配为例,按照元素的下标确定其地址的计算方法如下。 设数组的基址为LOC(a11),每个数组元素占据L个地址单元,计算a ij 的物理地址的函数为: LOC(a ij) = LOC(a11) + ( (i-1)*n + j-1 ) * L 同理,对于三维数组A mnp,即m×n×p数组,对于数组元素a ijk其物理地址为:LOC(a ijk)=LOC(a111)+( ( i-1) *n*p+ (j-1)*p +k-1) )*L 注意:在C语言中,数组中每一维的下界定义为0,则: LOC(a ij) = LOC(a00) + ( i*n + j ) * L 【例4-1】二维数组A的每一个元素是由6个字符组成的串,其行下标i=0,1,…,8,列下标j=1,2,…,10。若A以行为主序存储元素,A[8][5]的物理地址与当A按列为主序存

数组与广义表的算法的实验报告

数组与广义表的算法 实验工具:visual C++ 实验容:1、三元组表示稀疏矩阵的转置算法(一般&快速)<1-7页> 2、稀疏矩阵乘法、加法的算法(一般&十字链表)<8-21页> 3、广义表的各种算法<22-28页> 体验:通过利用visual C++实验工具,实现数组与广义表各类算法的过程中,本人对数组与广义表的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认识到数组与广义表各类操作可由形式多样的算法结构实现。算法并非统一标准的,同样的结果可有多种算法得出,算法的编写鼓励创造性思维。 1、三元组表示稀疏矩阵的转置算法(一般&快速) 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define OVERFLOW 0 #define MAXSIZE 100 #define MAXRC 100 typedef int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 int i,j; ElemType e; }Triple; typedef struct { Triple data[MAXSIZE+1]; //非零元三元组 int rpos[MAXRC+1]; //各行第一个非零元的位置表 int mu,nu,tu; //矩阵的行数、列数和非零元个数 }RLSMatrix; CreateSMatrix(RLSMatrix &M) //创建稀疏矩阵M { int i,m,n; ElemType e; int k,j; printf("输入矩阵的行数、列数、非零元的个数:"); scanf("%d%d%d",&M.mu,&M.nu,&M.tu); M.data[0].i=0; for(i=1;i<=M.tu;i++)

《数据结构》习题集:第5章 数组与广义表

第5章数组与广义表 一、选择题 1.在以下讲述中,正确的是(B )。 A、线性表的线性存储结构优于链表存储结构 B、二维数组是其数据元素为线性表的线性表 C、栈的操作方式是先进先出 D、队列的操作方式是先进后出 2.若采用三元组压缩技术存储稀疏矩阵,只要把每个元素的行下标和列下标互换,就完成了对该矩阵的转 置运算,这种观点(B )。 A、正确 B、错误 3.二维数组SA 中,每个元素的长度为3 个字节,行下标I 从0 到7,列下标J 从0 到9,从首地址SA 开始 连续存放在存储器内,该数组按列存放时,元素A[4][7]的起始地址为( B )。 A、SA+141 B、SA+180 C、SA+222 D、SA+225 4.数组SA 中,每个元素的长度为3 个字节,行下标I 从0 到7,列下标J 从0 到9,从首地址SA 开始连续 存放在存储器内,存放该数组至少需要的字节数是( C )。 A、80 B、100 C、240 D、270 5.常对数组进行的两种基本操作是(C )。 A、建立与删除 B、索引和修改 C、查找和修改 D、查找和索引 6.将一个A[15][15]的下三角矩阵(第一个元素为A[0][0]),按行优先存入一维数组B[120]中,A 中元素A[6][5] 在B 数组中的位置K 为(B )。 A、19 B、26 C、21 D、15 7.若广义表A 满足Head(A)=Tail(A),则A 为(B )。 A、() B、(()) C、((),()) D、((),(),()) 8.广义表((a),a)的表头是(C ),表尾是(C )。 A、a B、b C、(a) D、((a)) 9.广义表((a,b),c,d)的表头是(C ),表尾是(D )。 A、a B、b C、(a,b) D、(c,d) 10.广义表((a))的表头是(B ),表尾是(C )。 A、a B、(a) C、() D、((a)) 11.广义表(a,b,c,d)的表头是(A ),表尾是(D )。 A、a B、(a) C、(a,b) D、(b,c,d) 12.广义表((a,b,c,d))的表头是(C ),表尾是(B )。 A、a B、() C、(a,b,c,d) D、((a,b,c,d)) 13.下面结论正确的是(BC )。 A、一个广义表的表头肯定不是一个广义表 B、一个广义表的表尾肯定是一个广义表 C、广义表L=((),(A,B))的表头为空表 D、广义表中原子个数即为广义表的长度 14.广义表A=(A,B,(C,D),(E,(F,G))),则head(tail(head(tail(tail(A)))))=( D ) A、(G) B、(D) C、C D、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