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

169

金融资产编辑

金融资产([1] Financial Assets) ,实物资产的对称。单位或个人所拥有的以价值形态存在的资产。是一种索取实物资产的无形的权利。是一切可以在有组织的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具有现实价格和未来估价的金融工具的总称。金融资产的最大特征是能够在市场交易中为其所有者提供即期或远期的货币收入流量。

尽管金融市场的存在并不是金融资产创造与交易的必要条件,但大多数国家经济中金融资产还是在相应的金融市场上交易的。

目录

1基本概念

2概念定义

3资产分类

?统计目的

?其他

?有关特征

?工具确认

4计量准则

1基本概念编辑

金融资产是指一切代表未来收益或资产合法要求权的凭证,亦称金融工具或证券。是指单位或个人拥有的以

金融资产

价值形态存在的资产,是一种索取实物资产的权利。

金融资产是一切可以在有组织的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具有现实价格和未来估价的金融工具的总称。金融资产的最大特征是能够在市场交易中为其所有者提供即期或远期的货币收入流量。

金融资产包括一切提供到金融市场上的金融工具。但不论是实物资产还是金融资产,只有当它们是持有者的投资对象时方能称作资产。如孤立地考察中央银行所发行的现金和企业所发行的股票、债券,就不能说它们是金融资产,因为对发行它们的中央银行和企业来说,现金和股票、债券是一种负债。因此,不能将现金、[2] 存款、凭证、股票、债券等简单地称为金融资产,而应称之为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对其持有者来说才是金融资产。例如,持有商业票据者,就表明他有索取与该商品价值相等的货币的权利;持有股票者,表示有索取与投入资本份额相应的红利的权利;持有债券者,表示有一定额度的债款索取权。金融工具分为所有权凭证和债权凭证。股票是所有权凭证,票据、债券、存款凭证均属债权凭证。但在习惯上,这些金融工具有时也称之为金融资产。

2概念定义编辑

金融资产通常指企业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如:企业的外埠存款、银行本票存款、银行汇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等)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贷款、其他应收款、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和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资产等。[3]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其初始价值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其后续计量以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初始价值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交易费用计入初始入账金额,构成成本部分。持有至到期投资与贷款和应收款项按其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权益(公允价值下降幅度较大或非暂时性计入资产减值损失)。

流动性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可分为现金与现金等价物和其他金融资产两类。前者是指个人拥有的以现金形式或高流动性资产形式存在的资产,所谓高流动性资产主要是指各类银行存款、货币市场基金和人寿保险现金收入。其他金融资产是指个人由于投资行为而形成的资产,如各类股票和债券等。

金融资产包括一切提供到金融市场上的金融工具。但不论是实物资产还是金融资产,只有当它们是持有者的投资对象时方能称作资产。如孤立地考察中央银行所发行的现金和企业所发行的股票、债券,就不能说它们是金融资产,因为对发行它们的中央银行和企业来说,现金和股票、债券是一种负债。因此,不能将现金、存款、凭证、股票、债券等简单地称为金融资产,而应称之为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对其持有者来说才是金融资产。例如,持有商业票据者,就表明他有索取与该商品价值相等的货币的权利;持有股票者,表示有索取与投入资本份额相应的红利的权利;持有债券者,表示有一定额度的债款索取权。金融工具分为所有权凭证和债权凭证。股票是所有权凭证,票据、债券、存款凭证均属债权凭证。但在习惯上,这些金融工具有时也称之为金融资产。

投资者在市场上决定购买哪一种金融工具,总会全面考虑它们可能带来的权利和义务。投资者一般考虑四个因素:

①实际期限,指债务人必须全部偿还债务之前所剩余的时间。

②流动性,指金融工具迅速变为货币而不致蒙受损失的能力。流动性与偿还期成反比,即偿还期越长,流动性越低,反之亦然;它与债务人信誉成正比,即债务人信誉越高,流动性越大,反之亦然。

③安全性,指是否遭受损失的风险。风险可有两种:一是不履行约定的按时支付利息或偿还本金的风险;二是市场的风险,即由市场利率上升而造成的金融工具市场价格下降的风险。

④收益率,指净收益对本金的比率。

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都是持有者的财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的增加,经济主体金融资产持有的比重会逐步提高。同时,为了既获得较高收益又尽量避免风险,人们对金融资产

的选择和对各种金融资产间的组合也越来越重视。[4]

3资产分类编辑

统计目的

在1993年最新公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中,从统计目的出发对金融资产作了以下分类:

金融资产

⑴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

⑵通货和存款;

⑶股票以外的证券(包括金融衍生工具);

⑷贷款;

⑸股票和其他权益;

⑹保险专门准备金;

⑺其他应收/应付帐款。

SNA中的金融资产;实际是按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资产负债表记录的这些统计对象所有金融资产和负债。对每一部门来说,资产负债表显示的是该部门为筹集资金发生的金融负债和该部门已经获得的金融资产,它提供了有关一个部门金融手段运用程度及该部门在债权、债务关系中所处地位的双重关系。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项、股权投资、债券投资和衍生金融资产等。

其他

企业应当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风险管理要求,将取得的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分为以下几类:

⑴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⑵持有至到期投资;

⑶贷款和应收款项;

金融资产

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在首次执行日,企业应当将所持有的金融资产(不含《企业会计准则第 2 号——长期股权投资》规范的投资),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

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金融资产的分类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改变。

[5]

有关特征

⒈货币性,指其可以用来做为货币或容易转换为货币,行使交易媒介或支付功能;

⒉流通性,可以迅速变现,而同时不受价值上的损失;

⒊偿还期限,在行使最终支付前的时间长度;

⒋风险性,用来购买金融资产的本金是否有受损失的危险;

⒌收益性,用收益率来表示,指金融资产所取得的收益与本金的比率。[6] [7]

工具确认

企业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时,应当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金融资产,应当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⑴取得该金融资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短期内出售。

⑵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观证据表明企业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该组合进

金融资产

行管理。

⑶属于衍生工具。主要指期权和期货。但被指定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属于财务担保合同的衍生工具、与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工具除外。

上述三个条件表明,交易性金融资产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⑴企业持有的目的是短期性的,即在初次确认时即确定其持有目的是为了短期获利。根据旧准则对长短期的划分,此处的短期也应该是不超过一年(包括一年);

⑵该金融资产具有活跃的市场,其公允价值能够通过活跃市场获取;

根据这两个特征可以看出,旧准则中的短期投资如果仅仅是为了随时通过出售获利,则应当属于交易性金融资产。

(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当金融资产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应将其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⑴该指定可以消除或明显减少由于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计量基础不同所导致的相关利得或损失在确认或计量方面不一致的情况。

⑵企业风险管理或投资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已载明,该金融资产组合、该金融负债组合、或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组合,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管理、评价并向关键管理人员报告。

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不得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持有至到期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下列非衍生金融资产不应当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⑴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⑵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⑶贷款和应收款项。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持有意图和能力进行评价。发生变化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有关规定处理。

金融资产

根据以上规定可以看出,持有至到期投资具有以特征:

⑴持有至到期投资是非权益性的投资;

⑵在初次确认时即明确确定一直持有该投资到期才收回,除非有企业不可控制的原因使得企业无法再对该项投资持有至到期,此时应将其重新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⑶该投资到期时收回的金额固定或可确定。根据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特征可知,旧准则中的长期债权投资中准则持有至债权到期的应确认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此外,对于到期时间短于1年的投资,如果满足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其他条件,也应该确认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因此,旧准则中的短期投资如果在初次确认时即确定持有至到期,也应确认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准则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除下列各类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

⑴贷款和应收款项。

⑵持有至到期投资。

⑶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指南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通常是指企业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比如,企业购入的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持有至到期投资等金融资产的,可归为此类。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与前面三类金融资产相比,可出售金融资产具有以下特征:

⑴该资产有活跃市场,公允价值易于取得;

⑵该资产持有限期不定,即企业在初次确认时并不能确定是否在短期内出售以获利,还是长期持有以获利。

金融资产

也就是其持有意图界于交易性金融资产与持有至到期投资之间。

⑶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能是短期持有,也可能长期持有,为了保持计量的一致性,因此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不同,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6] [8]

4计量准则编辑

一、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含单项金融资产或一组金融资产,下同)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

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是指金融资产初始确认后实际发生的、对该金融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有影响,且企业能够对该影响进行可靠计量的事项

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

包括下列各项:

⒈发行方、或债务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

⒉债务人违合同条款,如偿付利息或本金发生违约或逾期等;

⒊债权人出于经济或法律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对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作出让步;

⒋债务人很可能倒闭或进行其他财务重组;

⒌因发行方发生重大财务困难,该金融资产无法在活跃市场继续交易;

⒍无法辨认一组金融资产中的某项资产的现金流量是否已经减少,但根据公开的数据对其进行总体评价后发现,该组金融资产自初始确认以来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确已减少且可计量,如该组金融资产的债务人支付能力逐步恶化,或债务人所在国家或地区失业率提髙、担保物在其所在地区的价格明显下降,所处行业不景气等;

⒎债务人经营所处的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环境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使权益工具投资人可能无法收回投资成本;

⒏权益工具投资的公允价值发生严重或非暂时性下跌;

⒐其他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

二、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计量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计量

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摊余成本后续计量,其发生减值时,应当在将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应当按照该金融资产的原实际利率折现确定,并考虑相关担保物的价值(取得和出售该担保物发生的费用应当予以扣除)。

原实际利率是初始确认该金融资产时计算确定的实际利率。对于浮动利率贷款、应收款项或持有至到期投资,在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可采用合同规定的现行实际利率作为折现率。即使合同条款因债务方或金融资产发行方由于发生财务困难而重新商定或修改,在确认减值

损失时,仍用条款修改前所计算的该金融资产的原实际利率计算。

短期应收款项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与其现值相差很小的,在确定相关减值损失时,可不对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计量

⒈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即使该金融资产没有终止确认,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中的因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应当予以转出,计入当期损益。该转出的累计损失,等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取得成本扣除已收回本金和已摊余金额、当前公允价值和原已计入损益的减值损失后的余额。

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发生减值时,应当将该权益工具投资或衍生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类似金融资产当时市场收益率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确定的现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与该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也应当采用类似的方法确认减值损失。

⒉对于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公允价值已上升且客观上与确认原减值损失确认后发生的事项有关的,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

⒊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通过损益转回。另外,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或与该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资产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转回。[8] [9]

转移

金融资产转移,是指企业(转出方)将金融资产让与或交付给该金融资产发行方以外的另一方(转入方)。

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和计量

(一)金融资产整体转移和部分转移的区分

企业应当将金融资产转移区分为金融资产整体转移和部分转移,并分别按照会计准则有关规定处理。

(二)符合终止确认条件的情形

⒈符合终止确认条件的判断

企业已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转入方,应当终止确认相关金融资产。

以下情形表明企业已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转入方:

⑴企业以不附追索权方式出售金融资产;

⑵附回购协议的金融资产出售,回购价为回购时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⑶附重大价外看跌期权(或重大价外看涨期权)的金融资产出售。企业将金融资产出售,同时与购买方之间签订看跌(或看涨)期权合约,但从合约条款判断,由于该期权为重大价外期权,致使到期时或到期前行权的可能性极小,此时可以认定企业已经转移了该项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因此,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

⒉符合终止确认条件时的计量

金融资产整体转移的损益=因转移收到的对价+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利得(如为累计损失,应为减项)-所转移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

金融资产部分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应当将所转移金融资产整体的账面价值,在终止确认部分和未终止确认部分(在此种情况下,所保留的部分资产应当视同未终止确认金融资产的一部分)之间,按照各自的相对公允价值进行分摊。

(三)继续涉入的情形(做一般了解即可)

⒈继续涉入的判断

企业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

处理:

⑴放弃了对该金融资产控制的,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

⑵未放弃对该金融资产控制的,应当按照其继续涉入所转移金融资产的程度确认有关金融资产,并相应确认有关金融负债。

⒉继续涉入的计量

企业通过对所转移金融资产提供财务担保方式继续涉入的,应当在转移日按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财务担保金额两者之中的较低者,确认继续涉入形成的资产,同时按照财务担保金额和财务担保合同的公允价值(提供担保而收取的费用)之和确认继续涉入形成的负债。[10]

金融管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定位与发展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金融管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定位与发展 在中国的金融市场上,无数的资产管理公司在担负着资产管理和运作的职能,为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有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和运作有其特殊的背景,这就是1999年相继成立的政策性的金融资 AAAAAA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产管理公司。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特殊性 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来管理和处置银行的不良资产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美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直到九十年代初,曾经发生过一场影响很大的银行业危机。当时, AAAAAA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美国约有1600多家银行、1300家储蓄和贷款机构陷入了困境。为了化解危机,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联邦储蓄信贷保险公司竭尽全力进行了援助,美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设立了重组信托公司(ResolutionTrustCorporation,以下简称RTC)对储贷机构的不良资产进行处置。RTC在1989—1994年经营的五 AAAAAA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年多时间,在化解金融风险,推进金融创新等方面多有建树,被公认为是世界上处置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成功典范。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正是自RTC开始,组建资产管理公司成了各国化解金融风险,处置不良资产的通行做法。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和运作借鉴了国际上通行做法,并结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具有很强的 AAAAAA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政策性色彩。党中央、国务院明确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达到三个目的:一是收购国有商业银行的部分不良资产,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使其办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商业银行;二是运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特殊的法律地位和专业化的优势,通过资产回收责任制及其专业经营,实现不良资产回收价值的最大化;三是对符合条件的企业 AAAAAA

金融资产--金融资产的概念和分类

金融资产--金融资产的概念和分类 第一节金融资产的概念和分类 一、金融资产的概念 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贷款、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债权投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衍生金融资产等。 二、金融资产的分类 金融资产的分类与金融资产的计量密切相关。因此,企业应当在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时,将其划分为下列四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的分类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改变。 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将某金融资产或某金融负债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后,不能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其他类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也不能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三类金融资产之间,也不得随意重分类。 【例题1】关于金融资产的重分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不能重分类 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B.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以重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C.持有至到期投资不能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D.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以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E.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以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答案】AC 第二节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概述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的金融资产。例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就属于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工具不作为有效套期工具的,也应当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基于风险管理、战略投资需要等而将其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一)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 投资收益(发生的交易费用) 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各种金融资产会计处理以及会计分录(精华版)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会计分录 (一)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 投资收益(发生的交易费用) 应收股利(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含有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应收利息(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含有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贷:银行存款等 (二)持有期间的股利或利息

借:应收股利(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投资持股比例)应收利息(资产负债表日计算的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三)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 1.公允价值上升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公允价值下降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四)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银行存款(价款扣除手续费)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同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贷:投资收益 或: 借:投资收益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

会计分录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计量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贷方)应收利息(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包含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等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 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三、贷款和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 (一)贷款

(1)企业发放的贷款 借:贷款——本金(本金) 贷:吸收存款等 贷款——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2)资产负债表日 借:应收利息(按贷款的合同本金和合同利率计算确定) 贷款——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贷方) 贷:利息收入(按贷款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 合同利率与实际利率差异较小的,也可以采用合同利率计算确定利息收入。(3)收回贷款时 借:吸收存款等 贷:贷款——本金 应收利息 利息收入(差额)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及未来走向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及未来走向 国际上广义理解“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实质是指由国家出面专门设立的以处理银行不良资产为使命的金融机构,具有特定使命的特征,以及较为宽泛业务范围的功能特征。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及未来走向 一、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运营模式 1、政策性保障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营的前提由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主要来源于国有企业,设立初衷是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管理和处置因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收购范围和额度均由国务院批准,资本金由财政部统一划拨,其运营目标则是最大限度保全资产、减少损失。由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因此,不良资产的收购采取了政策性方式,在处置中,国家赋予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业务活动中享有减免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这种强有力的政策性保障措施,成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挥运营功能与资源配置机制的一种有效前提。 2、市场化运营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营的手段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具体处置不良资产的方式包括:收购并经营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债务追偿,资产置换、转让与销售;债务重组及企业重组;债权转股权及阶段性持股,资产证券化;资产管理范围内的上市推荐及债券、股票承销;资产管理范围内的担保;直接投资;发行债券,商业借款;向金融机构借款和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投资、财务及法律咨询与顾问;资产及项目评估;企业审计与破产清算;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的其他业务。 3、政策性保障与市场化运营的悖论政策性保障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营的前提,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尤其面临处置不良贷款过程中牵涉的利益相关者的利害关系时,在化解金融风险、关注社会稳定及国有资产尽可能保值增值的多重目标中,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需要协调多方的利益共同点。因此,一定程度上享有政策性保障只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运作时处理多元利益体均衡的需要,但不能也不应该以此束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实际运营中自身市场化机制的展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该充分发挥在综合协调社会资源方面起主导的独立中介机构作用,并以自身市场化的运营方式尽可能平衡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但是,政策性保障是在帮助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起步设立、过程监管与延续方向上提供目前中国市场经济尚不完善背景下应有的制度安排,目前国家对这一创新机构的组织形式与经营权限给予了相当宽松的发展空间。从这一角度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自身在实际运营中必须积极把握如何将业务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将企业的发展模式与持续经营能力共同考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形成符合自身发展的运营模式与经营风格,才能真正在市场化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自然,目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主要来自实际运作中法律制度环境的不完善,诸如相关事项的法人独立处置权力的规定、股权转让与资本合作方式、资产处置中的评估、税收优惠等方面都亟待进一步加强实施细则的制订,有关对外资开放合作的具体举措也应该有明确的细则可循。从根本上说,政策性保障的目的在于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市场化运营创造一种相对宽松的环境,并以完善的制度措施,确保企业真正置身于有效的市场竞争氛围中。显然,这两者存有一定悖论。 二、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方向 (一)加快处置:“冰棍效应”的客观要求和抛物线规律的可能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存续期暂定为十年,但由于不良资产存在“冰棍效应”,即不良资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加速贬值。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从1999年成立,目前仅有五年时间,而近期国家又明确了2006年前必须处置完毕债权资产的要求,因此,如果最大限度回收资产、减少损失,就必须在近三年内加快处置。 从资产处置规律看,现金流的回收数量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一条抛物线的形状。也就是说,在开始处置的前几年,随着业务人员经验的增加,现金流回收的数量将逐渐上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处置和处置价值较高的资产将逐渐减少,资产处置的难度将逐渐加大;当现金流回收的数量上升到最高点之后,抛物线将掉头向下,并呈现出急剧减少的特征。 (二)发展方向:金融控股公司的路径选择 从实践来看,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仅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机构设立、不良资产收购等工作,资产处

第一节-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第一节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指1999年我国先后成立的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 一、行业发展情况和机构基本功能定位(★) (一)行业发展情况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指经国务院决定设立的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管理和处置因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的国有独资非银行金融机构。 经过l5年的改革发展,资产公司逐步完成两个历史性转变:①从政策性非银行金融机构向商业化的现代金融企业转变;②从单一的银行不良资产管理和处置业务向以管理和处置不良资产业务为核心、多元化金融服务并存发展的业务格局转变。 (二)基本功能定位 资产公司最初的核心功能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扩展功能包括:①处置不良资产管理和处置市场的培育者;②各类存量资产的盘活者;③资产管理业务的探索者;④多元化金融服务的实践者。 二、核心业务(★★) 资产公司的业务主要包括不良资产业务、投资业务和中间业务等,其中,不良资产业务是核心业务。 资产公司的分类:①根据不良资产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经营模式:传统类不良资产经营模式和附重组条件类不良资产经营模式。②按收购不良资产来源分类:银行不良贷款和其他不良资产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资产(金融类不良资产)、非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非金融类不良资产)。 (一)金融类不良资产的概念1.金融类不良资产的概念不良资产是指处于不良状态的资产,所谓不良状态,就是现实条件下不能给持有者 带来预期收益的资产状况。 不良贷款主要包括贷款五级分类中划分为次级、可疑和损失粪的银行贷款,以及银行认定的包括表外项目中的直接信用替代项目在内的其他各类不良资产。 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包括非银行金融机构按照五级分类标准或行业通行的其 他风险分类标准和方法认定的不良资产。2.主要操作模式

各种金融资产会计处理以及会计分录精华版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会计分录 (一)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 投资收益(发生的交易费用) 应收股利(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含有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收利息(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含有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贷:银行存款等

(二)持有期间的股利或利息 借:应收股利(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X投资持股比例)应收利息(资产负债表日计算的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三)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 1.公允价值上升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公允价值下降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四)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银行存款(价款扣除手续费)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同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贷:投资收益 或: 借:投资收益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 会计分录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计量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贷方) 应收利息(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包含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等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 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持有至到期投资一一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三、贷款和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 (一)贷款 1 ?未发生减值 (1)企业发放的贷款

借:贷款——本金(本金) 贷:吸收存款等 贷款——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2)资产负债表日 借:应收利息(按贷款的合同本金和合同利率计算确定) 贷款——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贷方) 贷:利息收入(按贷款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 合同利率与实际利率差异较小的,也可以采用合同利率计算确定利息收入(3)收回贷款时 借:吸收存款等 贷:贷款——本金 应收利息 利息收入(差额) 2.发生减值 1)资产负债表日,确定贷款发生减值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历程与前瞻(一)讲课稿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历程与前瞻(一) 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背景 (一)金融危机:催生AMC的国际背景 1、经济和金融全球化及其引致的危机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产要素逐步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自由流动;以IT为主导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而且缩小了各国及各地区之间的距离,使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一个整体。但是,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全球生产力发展、加速世界经济增长、为少数发展中国家赶超发达国家提供难得历史机遇的同时,亦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国际风险。进入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加快,金融危机也不断爆发:先是在1992年爆发了英镑危机,然后是1994年12月爆发了墨西哥金融危机;最为严重的是1997-1998年如飓风一般席卷东南亚各国的金融危机;此后,金融危机顺势北上,在1998年波及刚刚加入OECD的韩国,这场危机的波及范围甚至延伸到了南非和俄罗斯;接着,金融危机的飓风又跨越大西洋,袭击了阿根廷。 2、危机根源:银行巨额不良资产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学界和金融学界对金融危机进行了多视角研究,研究发现,爆发金融危机的国家在危机爆发前都有共性之处,即巨额银行不良资产。发生危机的国家在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层面均比较脆弱,而基本面的脆弱性给危机国家带来内外两方面的巨

大压力,一是外部压力,巨额短期外债,尤其是用于弥补经常项目赤字时,将使本国经济难以靠短期资本的持续流入来维系,只要资本流入减缓或逆转,经济和本币都可能遭受重创;二是内部压力,薄弱的银行监管导致了银行尤其是资本金不充足的银行过度发放风险贷款,当风险损失发生时,银行缺乏资本以发放新贷款,甚至破产,当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时,银行的不良贷款(NPL)就引发了银行危机。 3、解决银行危机:AMC产生的直接原因 为了化解银行危机,各国政府、银行和国际金融组织均采取了各种措施,以解决银行体系的巨额不良资产,避免新的不良资产的产生。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储蓄贷款机构破产,为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美国政府成立了重组信托公司(RTC)以解决储蓄贷款机构的不良资产,从此专门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开始出现。进入90年代以来,全球银行业不良资产呈现加速趋势,继美国之后,北欧四国也先后设立资产管理公司对其银行不良资产进行大规模重组。随后中、东欧经济转轨国家(如波兰成立的工业发展局)和拉美国家(如墨西哥成立的FOBAPROA资产管理公司)以及法国等也相继采取银行不良资产重组的策略以稳定其金融体系。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东亚以及东南亚诸国也开始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银行业的不良资产进行重组,例如,日本的“桥”银行,韩国的资产管理局(KAMCO)、泰国的金融机构重组管理局(FRA)、印度尼西亚的银行处置机构(IBRA)和马来西亚的资产管理公司(Danaharta)。因此,资产管理公司的实质是指由国家专门

金融资产会计分录总结

金融资产会计分录总结 交易性金融资产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计量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投资收益(发生的交易费用,中介机构手续费和佣金及其他支出)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 尚未领取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等 二)收到购买价款中包含的现金股利/ 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股利/ 应收利息 三)持有期间的收益 借:应收股利(新宣告现金股利时确认收益)应收利息(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债券利息收益)贷:投资收益 四)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期末价值变动) 1.公允价值上升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公允价值下降 借: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五)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银行存款等(扣出交易费用的净额)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一成本

交易性金融资产一公允价值变动(可以得到公允价值上升后卖出得到的差额) 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同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投资收益 或: 借:投资收益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温馨提示:投资收益(已实现的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未实现的损益) 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债券)几个指标核算: 出售时的投资收益=净售价(卖价-交易费)-初始入账成本出售时的损益影响=净售价(卖价-交易费)-出售时的账面余额累计投资收益=初始时交易费+持有期收益+出售时的损益出售时营业利润影响与投资收益是一样的。 持有至到期投资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计量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一成本(面值)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一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贷方) 贷:银行存款等(价格加交易费用) (二)收到购买价款中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

金融资产基本账务处理解析Word版

金融资产基本账务处理解析 【摘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可以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四类金融资产各有特色,其具体核算方法各不相同。本文旨在对各类金融资产的基本账务处理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应用新准则。 金融资产是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而产生的一个概念。该准则实际上并未对金融资产给出明确定义,而是对其确认范围进行了规定。该准则第五十六条规定“金融资产,是指企业的下列资产:(一)现金;(二)持有的其他单位的权益工具;(三)从其他单位收取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权利……”。因此,根据准则可以认定,库存现金、存放于金融机构的款项以及代表在未来期间收取金融资产的合同权利,如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出保证金、贷款、投资等这些基本金融工具都属于金融资产。金融资产按其具体核算特点的不同,又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其中,第三类“贷款和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方法与原来的处理方法变化不大,笔者主要对另外三类金融资产的基本账务处理进行分析、总结。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股权类、债权类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法 该类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公允价值发生的增减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即记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该账户有别于“投资收益”账户,核算的是尚未实现的投资损益)。 会计处理时需要设置的账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 具体账务处理如下: (一)取得金融资产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取得时的公允价值) 投资收益(发生的交易费用)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应收股利(已宣告发放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贷:银行存款(支付的全部款项) (二)持有期间收到股利或利息时 借:应收利息(债权类) 应收股利(股权类) 贷:投资收益 (三)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发生增减变动时 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

金融资产会计分录总结

金融资产会计分录总结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金融资产会计分录总结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计量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 投资收益(发生的交易费用,中介机构手续费和佣金及其他支出) 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等 (二)收到购买价款中包含的现金股利/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三)持有期间的收益 借:应收股利(新宣告现金股利时确认收益) 应收利息(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债券利息收益) 贷:投资收益 (四)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期末价值变动) 1.公允价值上升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公允价值下降 借: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五) 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银行存款等(扣出交易费用的净额)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可以得到公允价值上升后卖出得到的差额) 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同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投资收益 或: 借:投资收益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温馨提示:投资收益(已实现的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未实现的损益) 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债券)几个指标核算: 出售时的投资收益=净售价(卖价-交易费)-初始入账成本 出售时的损益影响=净售价(卖价-交易费)-出售时的账面余额 累计投资收益=初始时交易费+持有期收益+出售时的损益 出售时营业利润影响与投资收益是一样的。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

金融资产名词解释

第九章金融资产可辨认金融1、可辨认是指能够区别于其他金融资产组合可单独辨认的。为什么要讲可辨认呢,这是为了对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的产生来源有个明确的确认,不然就不符合资产或负债的确认条件。衍生工具与非衍生工具2、非衍生工具,是金融工具中的基本工具(母类工具),也就是一般金融市场中的基本金融工具,包括货币、债券、可转换债券、股票等等。衍生工具是由基本工具派生(衍生)出来的另外一种金融交易方式,即由另一种证券(股票,债券,货币或者商品)构成或衍生而来的交易。衍生工具包括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以及具有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特征的工具。期权是一最典型的衍生工具。衍生工具和非衍生工具一般情况下容易区分。衍生工具的价值,依赖于其他金融变量或金融工具的价值而定。非衍生工具没有这个特点则依靠自身的价值,并不取决于其他金融工具的价值。举例:(1)股票是非衍生工具,它的价值不依赖于别的金融工具。而期权是衍生工具,它的价值依赖于其标的股票的价格变化。(2)期权的价值不是确定的,它的价值依赖于其标的股票。衍生工具3、衍生金融工具是一个庞大的工具体系。按交易的性质,可以将衍生金融工具划分为四种类型:远期交易、期货交易、互换交易、期权交易。(1)远期合同远期合约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一确定时间,按照事先商定的价格(如汇率、利

率或股票价格等),以预先确定的方式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标的物的合约。其中合约中规定在将来买入标的物的一方称为买方(或多头),在将来卖出标的物的一方称为卖方(或空头)。合约中规定的未来买卖标的物的价格称为交割价格。在合约签订的时刻,所选择的交割价格应该使得远期合约的价值对双方都为零,否则就存在套利机会。这意味着无需成本就可以处于远期合约的多头或空头状态。远期合约是一种非标准化的合约,它不在规范的交易所内交易,通常在两个金融机构之间或金融机构与其公司客户之间签署该合约。在签订合约之前,双方可以就交割地点、交割时间、交割价格、合约规模等细节进行谈判,以便尽量满足双方的需求,因此具有较大的灵活性(2)期货合同期货合同是指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商品的标准化合约。它是期货交易的对象,期货交易参与者正是通过在期货交易所买卖期货合约,转移价格风险,获取风险收益。期货合约是在现货合同和现货远期合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们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期货合约条款的标准化。在期货市场交易的期货合约,其标的物的数量、质量等级和交割等级及替代品升贴水标准、交割 地点、交割月份等条款都是标准化的,使期货合约具有普遍性特征。期货合约中,只有期货价格是唯一变量,在交易所以公开竞价方式产生。(3)互换互换合同又称掉期合同,是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报告

关于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方案 摘引:不良资产定义 首先要区分不良资产和呆账;前者是银行业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自身为管理贷款根据内部评级划分贷款质量的结果。《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银发[2001]416号); 后者则是财务会计的概念,是从会计准则上允许进行核销的定义。依据是财政部的《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的附件1《一般债权或股权呆账认定标准及核销所需相关材料》进行认定。 不良资产和呆账并没有实质性对应关系。但如果银行希望降低不良资产率,缓解拨备覆盖率压力,则需要通过不良贷款中的呆账进行核销或者进行不良资产转让。而不良资产转让如果是折价转让,折让的部分同样需要核销。 一、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中长期增速的下行、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以及大量传统产业产能的腾挪调整,在过去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下形成的大量的传统产业存量资产的金融风险正在逐步增大,不良贷款和关停企业呈扩大态势,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都呈现出相同的蔓延趋势,这已成为地方政府非常棘手的事情。 在这种大背景下,按照中央深化金融改革的部署,借鉴浙江等发

达省份的先进经验,结合山东(包括)不良贷款率不断扩大的实际情况,为应对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紧紧抓住体制转换的机遇,激发存量资产活力,提升经济转型的内涵和质量,促进新经济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强我市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好引领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鼓励和扶持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我们建议: (一)加大企业兼并重组 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兼并重组基金,支持资产管理公司、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机构参与兼并重组企业融资。 (二)支持企业上市挂牌 全力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规定工业企业完成股份有限公司改造的,给予一定奖励。 (三)鼓励企业债券融资 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私募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公司债、可转债等新型债务融资工具。引导中小微企业按区域、按行业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区域集优债、集合票据或参与中小企业集合信托计划等。 此背景下我们拟定由山东省浙江商会牵头,在各地级市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政府领导下的金融风险转移、切割、瘦身、控制

各种金融资产会计处理以及会计分录(精华版)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会计分录 (一)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 投资收益(发生的交易费用) 应收股利(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含有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应收利息(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含有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等 (二)持有期间的股利或利息 应收利息(资产负债表日计算的应收利息) 借:应收股利(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X投资持股比例)

贷:投资收益 (三)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 1 .公允价值上升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 .公允价值下降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四)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银行存款(价款扣除手续费)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同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贷:投资收益 或: 借:投资收益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会计分录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计量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贷方)应收利息(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包含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等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 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持有至到期投资一一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三、贷款和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 (一)贷款 1. 未发生减值 (1 )企业发放的贷款 借:贷款 本金(本金) 贷:吸收存款等 贷款一一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2)资产负债表日 借:应收利息(按贷款的合同本金和合同利率计算确定) 贷款一一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贷方) 贷:禾利息收入(按贷款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 合同利率与实际利率差异较小的,也可以采用合同利率计算确定利息收入。 (3)收回贷款时 贷款和应收款项的会计处

各种金融资产会计处理以及会计分录(精华版)

各种金融资产会计处理以及会计分录(精华版)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初始计量 按公允价值计量 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 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 未领取的利息,应当确认为应收项目 后续计量 资产负债表日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 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处置 处置时,售价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将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 入投资收益 会计分录 (一)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 投资收益(发生的交易费用) 应收股利(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含有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应收利息(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含有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等 (二)持有期间的股利或利息

借:应收股利(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投资持股比例) 应收利息(资产负债表日计算的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三)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 1.公允价值上升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公允价值下降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四)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银行存款(价款扣除手续费)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同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 贷:投资收益 或: 借:投资收益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初始计量 按公允价值和交易费用之和计量(其中,交易费用 在“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核算) 实际支付款项中包含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 应当确认为应收项目 后续计量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 持有至到期投资转换 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重分类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 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处置处置时,售价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会计分录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计量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作模式探析(一)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作模式探析(一) 摘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权力过大,易产生舞弊行为,商业银行也会借机扩大债权,应确定剥离不良资产标准并保证资产处置公正和透明。以发行债券、向金融机构借款、中央银行再贷款、商业借款等方式筹集收购资金时应注意其适用条件及额度。通过债转股、咨询、证券化、折价出售等手段提高不良资产回收率。通过制定法律、健全资产管理公司机制,提高资产处置效率。债转股应以企业产品对路、工艺先进、管理水平高、领导班子强、经营机制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为条件。要使资产证券化顺利进行,需通过财政担保、保险公司和其他银行担保、超额抵押、中央银行再贷款等方式提高资产化债券的信用等级。为支持国有企业改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中国信达、长城、华融和东方等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已先后正式成立。新成立的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国有独资金融企业,其主要业务有四部分:一是债务追偿和重组,资产置换、转让和销售,企业重组,债权转股权及阶段性持股;二是投资咨询和顾问,财务及法律事务咨询和顾问,企业审计及破产清算,资产及项目评估;三是商业借款,向金融机构借款,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贷款,发行债券;四是资产管理范围内的推荐上市和债券股票承销,直接投资、资产证券化。 各国都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来重组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银行积累的不良资产规模很大,单靠银行自身的盈利和正常的呆账核销已难以化解这些不良资产;另一方面是由于分工经营

的限制,银行盘活不良资产总是遇到种种限制和困难,资产管理公司所具有的特许的法律、政策优惠和多种业务手段,有利于提高不良资产的回收率,从而在整体上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各国资产管理公司的主要使命是收购、管理、处置商业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与国外相比,我国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除了这一使命外,还同时肩负着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使命。即运用债权转股权、资产证券化、资产置换、转让和销售等市场化债权重组手段,实现对负债企业的重组,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优化资本结构、转变经营机制,最终建立现代制度,达到脱困的目标。 一、当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作的难点 (一)道德风险问题。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为商业银行卸去了一个沉重的包袱,同时赋予资产管理公司本身处理不良资产很大权力。因此,很容易产生商业银行借机扩大不良债权和资产管理公司本身徇私舞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道德风险。避免商业银行借机扩大债权,就必须确定从银行中剥离不良资产的标准。 1.确定时间。我国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确定剥离的是1996年底前的不良资产。这是因为在《商业银行法》颁布以前,4家国有商业银行缺乏经营自主权,并承担了大量的政策性业务,相当一部分不良资产是因为承担的政策性业务过多造成的。 2.合理确定剥离的不良资产的数量和范围。剥离不良资产的目的是使4家国有商业银行在剥离不良资产后达到相当健康的标准,从而稳健运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出路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出路 【作者:信达资产管理公司陈义斌】 与一般公司不同,信达、华融、长城、东方四家资产管理公司1999年成立伊始,经国家批准的《公司章程》就标定了十年的生死大限。由资产管理公司开创的我国金融不良资产处置事业在1.3万亿元不良资产处置完毕后是否就是“矫兔亡”,而要“走狗烹”呢?在我国金融体制大改革的背景下,今后资产管理公司如何发展?值得关注。 一、从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处置看资产管理公司的出路 1.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处置业务分析。 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后,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共从四大国有银行等价收购1.3万亿元不良资产。对这些资产,资产管理公司分成债权资产和股权资产,采取了不同的管理和处置模式。 股权资产指资产管理公司购买的银行剥离资产中,按国家要求,把这部分债权转为对债务主体出资(股权)的资产,又称债转股资产。债转股资产实质上是国家赋予资产管理公司两大任务之一——促进国有企业扭贫脱困的载体。短期讲,这一任务的完成办法是对这部分资产进行停息处理,减少国有企业的财务负担;长远讲,是利用这部分资产作为资产管理公司的出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国有企业的股东多元化,对抗国有企业实际存在的内部人控制,进而消除或减弱国有产权主体缺位带来的国有资产经营风险。 债权资产指资产管理公司购买的银行剥离资产中,除去股权资产以外的部分。资产管理公司主要通过债务追偿、折让减免、债权转让、实物资产出售拍卖、破产清偿等方式进行最终处置。这部分资产占资产公司收购总额的绝大部分,具有明显的“冰棒效应”,即处置时间越长,整体资产质量越差,因此,是资产公司不断加快处置的首选。据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02年底,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处置债权类资产3014.42亿元,回收资产1013.18亿元,其中,回收现金674.82亿元,处置资产占债权资产总量的三分之一,从这个进度看,资产管理公司在十年内完成这部分资产的处置不成问题。 2.债转股资产的处置和可能归宿 按照债转股的四大条件:产品有市场、设备较先进、管理班子能力较强、转股后能实现扭亏,债转股资产并不具有债权类资产的“冰棒效应”,实质上不是处置性资产,而是可经营

金融资产会计分录

交易性金融资产 1、取得: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 投资收益(交易费用) 应收股利(已宣告但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应收利息(含有已到付息期尚未领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 2、持有期间的股利或利息: (1)股票: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2)债券:资产负债表日计算利息 借: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 3、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 1)公允价值上升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公允价值下降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4、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银行存款(实收金额)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或借方)投资收益 同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 公允价值变动) 贷:投资收益(或相反分录) (1)出售环节投资收益=出售净价-取得时成本(2)出售时处置损益(影响利润总额的金额)=出售净价-出售时账面价值 (3)累计确认的投资收益=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持有至到期投资 1、取得: (1)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债券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利息调整(差额,或在贷方)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实付金额) (2)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应计利息(价款中包含的已计提利息) —利息调整(差额,或在贷方) 贷:银行存款 2、持有期间利息收益 (1)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债券 借:应收利息(票面利息) 贷:投资收益(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可借) (2)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票面利息) 贷:投资收益(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可借)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计提的利息-本 期收回的利息和本金-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 3、发生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减值转回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4、重分类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日公允价值)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余额) 其他综合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5、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银行存款等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利息调整 -应计利息 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提示】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持有至到期投 资余额-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余额 贷款和应收款项 1、金融企业发放贷款 借:贷款——本金(本金) 贷:吸收存款等 贷款——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2、持有期间: (未减值情况) 1)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利息收入 借:应收利息(按贷款的合同本金和合同利率) 贷款——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贷方) 贷:利息收入(按贷款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 2)收回贷款时 借:吸收存款等 贷:贷款——本金 应收利息 利息收入(差额) (减值情况) 1)资产负债表日,确定发生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贷款损失准备 同时: 借:贷款——已减值 贷:贷款(本金、利息调整) 2)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利息收入 借:贷款损失准备 贷:利息收入(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3)收回贷款 借:吸收存款等 贷款损失准备(相关贷款损失准备余额) 贷:贷款——已减值 资产减值损失(差额) 3.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贷款 借:贷款损失准备 贷:贷款——已减值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取得 1)股票投资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与交易费 用之和) 应收股利(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贷:银行存款等 2)债券投资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面值)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差额,可贷) 贷:银行存款 2、持有期间股利或利息收入: 1)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股票)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2)资产负债表日利息收入(债券) 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债券按票面的利息)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到期时一次 还本付息债券按票面的利息) 贷:投资收益(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差额,可借) 3、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正常变动: 1)公允价值上升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金融资产的定义和分类

第一节金融资产的定义和分类 金融工具: 是指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 甲公司:乙公司: 发行公司债券债券投资 (金融负债)(金融资产) 发行公司普通股股权投资 (权益工具)(金融资产) 基本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 衍生(金融)工具 衍生工具运用(实例): [例1]国内某上市公司运用衍生工具 日本海协基金会交叉货币互换 国内某银行 国内上市公司

互换:公司“愿意”承担美元负债,将日元负债转为美元负债;期间以“固定—固定”利率互换,期末进行本金交换。 [例2]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货币互换 中国人民银行 国内十家商业银行 [例3]某公司收到国外进口商支付的货款1 000万美元,需要将货款结汇成人民币用于国内支出,同时该公司需要采购国外生产设备,并将于6个月后支付1 000万美元货款。为规避美元贬值风险,该公司可与银行办理一笔即期对6个月远期的人民币与美元互换业务:即期卖出1 000万美元,取得人民币; 签订6个月远期合同,按照约定汇率以人民币买入1 000万美元。 二、金融资产的内容 主要包括: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股权投资、债权投资、衍生工具形成的资产等。 三、本章不涉及的内容或业务 四、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 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2、持有至到期投资 3、贷款和应收款项 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5、金融资产重分类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2)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6、交易性金融负债 五、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计量 第二节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 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一、该类金融资产的概述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 (二)指定为该类的金融资产 二、该类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设置账户: ?1、取得: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a?a成本(公允价值倒计)?借:投资收益(交易费用) ?借:应收利息(或应收股利) ?贷:银行存款(实际支付的款项) ?3、期末公允价值变动: ?公允价值>账面余额的差额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a公允价值变动?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账面余额的差额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a公允价值变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