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社会学教学大纲

城市社会学教学大纲

城市社会学教学大纲
城市社会学教学大纲

《城市社会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_2010级社工专业必修课_ 理论学时:__34_ 实践学时:___2__

一、课程说明

1、开课的意义,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1)开课的意义

运用城市社会学的视角观察和分析城市发展,不仅是把握城市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而且是深化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认识和理解的一条必经途径。因此,学习城市社会学这门课程对于学生了解城市发展、关注社会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2)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的开课对象是社工专业学生,属于社会工作专业必修课,通过学习本课程,学习者将了解如何运用城市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与范畴去分析社城市发展,从城市社会学的角度,实事求是地把握和体察当代中国的国情,运用城市社会学知识,更自觉地参与社会生活。(3)目的与任务

城市社会学是社会学与城市学的交叉学科,内容涉及城市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对城市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城市社会城市理论、城市地域结构、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社会结构、城市化、城市文化、城市社会问题、城市发展、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等城市社会的不同层面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运用到城市发展的实践中去。

2、课程的教学目标及要求

城市社会学是社会学与城市学的交叉学科,内容涉及城市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城市社会学基本概念与经典理论;了解城市起源与发展、城市生活方式、城市规划、管理等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认识城市化、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结构与城市社会问题的关系,如何应用城市社会理论与方法解决城市社会发展问题。

3、课程简表:

二、大纲本文

(一)课程内容与重点难点

第一章绪论

1、学习目标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历史发展,研究方法,以及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使他们产生对城市社会学学科的初步认识。

2、课程内容

第一节、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一、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二、城市社会学主要研究课题

三、城市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二节、城市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早期城市社会学的研究

二、城市社会学的建立

三、城市社会学理论发展

四、城市社会学在我国的发展

第三节、城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一、城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论

二、城市社会学的研究方式

三、城市社会学具体研究与技术

四、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城市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1、学习目标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城市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了解城市社会学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对分析城市社会现象的必要性。

2、课程内容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城市

二、城市化

三、城市性状态

四、城市社区

第二节、主要理论

一、欧洲传统城市学思想

二、古典人类生态学

三、新城市社会学

第三章城市的产生发展

1、学习目标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早期城市、中世纪城市、近代城市、现代城市产生与发展,以更好的推动现代城市的发展。

2、课程内容

第一节早期城市

一、城市的起源

二、早期城市的发展

三、我国早期城市的发展

四、早期城市的特征

第二节中世纪城市的发展

一、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发展状况

二、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发展的特点

三、中国封建城市的发展状况与特点

四、东西方中世纪城市发展比较

第三节近代城市的兴起

一、工业革命与城市发展

二、近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三、近代中国城市的类型与特点

第四节现代城市的发展

一、现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二、现代城市发展的规律

三、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

第四章城市生态系统

1、学习目标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对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城市生态环境有一定的认识,城市生态化和生态城市的建设是我国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2、课程内容

第一节城市生态系统概述

一、城市生态思想的演进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涵义

三、城市生态系统的要素

四、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第二节城市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一、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三、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认识

四、城市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城市生态环境

一、城市生态环境的涵义

二、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

三、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四、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方法

第四节城市生态化和生态城市的建设

第五节城市生态化

第六节城市生态化的内涵

第七节城市生态化的特点

第五章城市社会结构

1、学习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对城市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等城市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为更好认识城市社会,建设和谐的城市社会服务。

2、课程内容

第一节城市社会结构

一、社会结构

二、城市人口结构

三、城市家庭结构

四、城市经济结构

第二节城市社会组织

一、社会组织

二、城市社会组织的特点

三、我国城市社会组织的变迁

第三节城市社会分层

一、社会分层的理论

二、我国城市社会分层的特点

三、我国城市社会分层的趋势

第四节城市社会流动

一、社会流动的类型

二、城市社会流动的特点

三、城市社会流动的影响

第六章城市化

1、学习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对城市化、特点和动力有初步的认识,中国的城市化将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重要的推动作用,如何更好推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影响到中国的未来。

2、课程内容

第一节城市化概述

一、城市化

二、城市化的类型

三、城市化的指标

第二节城市化的特点

一、城市化的世界性

二、城市化的不平衡性

三、城市化的阶段性

第三节城市化的动力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

二、第三产业与城市化

三、经济发展与城市化

四、人口增长与城市化

五、科学技术与城市化

第四节中国的城市化

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二、中国的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三、中国的城市化的发展战略

第七章城市文化

1、学习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对城市文化、特点和动力有初步的认识,城市文化系统的运行和变迁,要求我们加强城市文化的建设,才能有利于我国城市社会的发展。

2、课程内容

第一节城市文化概述

一、城市文化

二、城市文化的特征

三、城市文化的结构

四、城市文化的功能

第二节城市文化系统的运行

一、城市文化的传播

二、城市文化的冲突

三、城市文化的融合

第三节城市文化的变迁

一、城市文化的变迁的原因

二、城市文化的变迁的类型

第四节城市文化建设

一、城市文化建设的内容

二、城市文化建设与城市发展

第八章城市社会问题

1、学习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对城市社会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城市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特征的认识将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城市问题。

2、课程内容

第一节城市社会问题

一、城市社会问题的含义

二、城市社会问题的类型

三、城市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四、城市社会问题的解决

第二节城市人口问题

一、城市人口规模问题

二、城市人口流动问题

三、城市人口老年化问题

第三节城市住宅问题

一、住宅问题

二、影响住宅问题的社会因素

第四节、城市就业问题

一、城市就业问题形成的原因

二、城市就业问题的类型

三、城市就业问题的解决

第四节城市贫困问题

一、城市贫困问题

二、城市贫困问题形成的原因

三、城市贫困的特征

四、城市贫困问题的解决

第九章城市社会管理

1、学习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对城市管理的必要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城市的经济、社会、安全等各方面的管理对城市人的社会生活有直接的影响。

2、课程内容

第一节城市管理

一、城市管理的对象与特点

二、城市管理的基本原则

三、城市管理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城市行政管理

一、城市行政体制

二、城市行政管理的职能

三、城市行政管理与公众参与

第三节城市经济管理

一、城市经济管理的目的

二、城市经济管理的原则

三、城市经济管理的手段

第四节城市安全管理

一、城市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二、城市安全管理的主体

三、城市安全管理的客体

第十章城市的规划与未来

1、学习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对城市规划和城市的未来之间的关系有深刻的认识。城市未来发展的水平与我国今天对城市规划的认识、实施有最直接的影响。

2、课程内容

第一节城市规划

一、城市规划的任务

二、城市规划的特征

三、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

第二节城市规划理论

一、古代城市规划理论

二、近代城市规划理论

三、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第三节未来城市的类型

一、城市规划与未来城市

二、中国城市发展的未来

(三)实验内容及教学器材设备

1、实验内容:运用城市社会学知识,设计一份城市发展规划。

2、所需教学器材设备:多媒体设备。

(四)对学生自学和作业的要求

1、自学要求: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着重掌握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同时,在自学教材时,应当把城市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和

我国社会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分析研究,对照比较,从而更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教

材内容,不断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作业要求:积极思考、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字迹工整,段落分明,言简意赅。

三、附录

(一)教材及参考书

1、使用教材:向德平主编:《城市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参考书:康少邦编著:《城市社会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蔡禾主编:《城市社会学——理论与视野》,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二)实践性教学环节及要求

1、通过案例教学、布置作业、课堂讨论等实践形式使得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对城市

发展现象进行初步分析。

2、以社会分析为重要手段,让学生分析社会现象,领会社会转型期中国的社会生活,

培养学生观察社会现象的敏锐意识,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参与意识。

执笔人:林磊审核人:陈建平制定(修订)时间:2011年3月15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