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研究性学习教学案例

研究性学习教学案例

研究性学习教学案例
研究性学习教学案例

《一》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一、案例举隅

以《莫高窟》一课(第二课时)为例,学习这一课,学生采用了分组学习、讨论、汇报等形式。

1、激趣导入:

我有一个朋友要去敦煌莫高窟游览,他听说我们要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想请同学们给他做个导游,行不行?

2、学习课文

(1)第二节(出示彩塑多媒体)欣赏

自轻声读第二节,想想哪些词用的好?为什么?

指导朗读

(2)第三节壁画,找一找这一节哪些地方写的美?

用“有……有……有……还有”指图说话。

(3)第四节

自学、谈一谈学会了什么?有何体会?

3、导游介绍

(1)小组交流搜集的资料

(2)选择图作介绍,互相质疑,提高导游质量。

二、评价

这一课时的教学做到了课内与课外结合,学习和活动结合,老师和学生相协作。

三、结论

通过研究,课文课堂学习形式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师生互动、平等,学生在进行语言文字的研读中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既理解体悟到语言文字蕴涵的美,又能创造性地理解。学习兴趣和能力都有提高,学习空间由课内到课外,由小课堂到大语文良性发展。

四、存在问题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激发了教师不断学习,提高科研水平的愿望。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教师的不断调整授课年级,使实验不能较连贯进行,没能取得较佳效果。

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

暨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新课程,是学校和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我校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及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讨活动。本文拟结合一些教学案例,谈一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及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社会生活为载体

“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是荷兰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切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从而体验生活,认识社会。例如,在教学“1”的思考这节课当中,从生活中每人节约一粒米引入新课,通过学生使用天平称出250粒大米有多重,然后再计算出,全国13亿人口,每人节约一粒米,可供一个人食用173年,用载重2吨的卡车运,需13辆。整个过程,用到了天平简单的使用、千克的认识、小数的计算及乘除运算。又如,“当家学理财”一课,学生运用统计知识帮家里做好生活预算,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大多数孩子还表示了改掉乱花钱的习惯,节省每一分钱,支援贫困地区的孩子好好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了勤俭节约的思想品德教育,也使学生养成关爱他人,关心社会的品格。

二、强调实践性与可操作性

实践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最突出的特点。因此,在组织活动时,要以自然界、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开发课程资源,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与体验,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例如,在教学义务教材“条形统计图”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不拘泥于教材,对教材进行了加工重组,以全球最为关注的“环保”问题为课题,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从中体会到环保问题的重要性,增加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如,教学“利息与生活”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课前指导学生,亲身经历存款与取款,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社会实践、走访及互联网上查询等,获取了大量信息,懂得了为什么要征收利息税,还计算出哪种储蓄最合适,同时还使学生了解到人文、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更加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全球。

三、突出体现开放性与个性的发展

开放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标志。综合实践活动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为传统的课程,无论在课程内容上、问题空间上还是教学过程方式上都是比较封闭的。所以,在新的教育理念下,1.注意冲破内容封闭的圈圈、框框,使教师和学生也成为数学教材的创造者,使教学过程转变为教材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的过程。例如,“走进数据聚焦九五”、“条形统计图”及“利息”等几节课都是九年义务教材的内容,几位教师在这方面都作了大胆的尝试。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切实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注意冲破问题的条条、框框,多设计一些有思考价值的的开放性课题,充分使学生展开联想,发挥丰富的想象,多角度、全方位地参与到实践活动课的学习中来。只有问题空间开放学生才能自由的进行发散的、创造性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注意克服过去那种程序化的教学分式,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计的固定的的程式要激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在整体的活动中体现,尝试发现、探究形成、联想应用。

四、注重学生参与活动过程的评价

小学生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所能获得的成果大多都比较微小,但是我们主要看学生是否参与了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在实践活动中发现了多少问题,解决了多少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重在评价学生参与活动获取知识及信息量的多少,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方式,以及研究性学习方法,注重过程的评价。对于成果的检查是一种手段,并不是目的。

总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及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托,为学生总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

体育教学案例——研究性学习跨栏跑

黄龙中心小学/练用伟

一、背景:

在一堂跨栏跑教学课上,我组织学生第一次跨栏跑。老师先示范,然后要求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跨栏。结果,大部分学生跑到栏架旁就停下来了,不能过栏。只有少数胆大的学生能过,但都是跳过栏。在体育课中,我们经常碰到这种现象,如不敢跳山羊、横箱等。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恐惧而造成的;二是不会做专门的动作。如何消除恐惧心理,更快地学会跨栏动作,我在教学中进行了探索。

二、教学片段:

我让学生在课前把各小组收集的跨栏跑优秀运动员的图片、技术动作展示在同学面前,讲讲跨栏跑动作、比赛场面,优秀跨栏运动员的事迹等(从情感上获得我要学跨栏跑渴望,从感性上认识什么是跨栏跑)。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害怕”。针对“害怕”先让学生讨论什么是“害怕”?然后师解释“害怕”即“恐惧”,恐惧是一种企图摆脱危机的逃避情绪。

恐惧心理的产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积累,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而增强。年龄越小,恐惧感越弱。因为他不知道什么叫危险,如“初生牛犊不怕虎”就是这个道理。而跨栏跑练习确有危险,不小心碰在栏上要摔跤的,所以不敢在跑动中跨栏,而采用逃避的方法,停下来跨过去。这样安全,不会受伤(老师从心理上帮助他们摆脱恐惧情绪)。接着让学生讨论如何克服恐惧心理,学习跨栏的动作,大家集思广益。他们想出了降低栏架的高度、找替代物作栏架、用体操棒放在地上进行模仿练习,用橡皮筋两人两边拉直进行跨越练习(开动脑筋,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学生选择想出的方法进行尝试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按思--练--思的程序反复练习,练完后再找出其成功和失败的原因)。特别是用橡皮筋作跨栏练习(不怕摔

跤),两人一组拉直橡皮筋作“跨栏架”,排头同学依次跨过一道道橡皮筋,跨到最后作“跨栏架”。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地提高高度,真是越跨越有劲(通过实践从理性上认识跨栏跑,体验运动乐)。

三、反思

通过跨栏跑的教与学,我认为:

1、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疑问探索“跨栏跑”。它是一种探索意识,是创造的起点。使学生学会了学习技术动作的方法(替代物法、降低难度法等),拓宽学生学习动作的思路,为学习其他技术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2、培养了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技术,毅力增强了,勇气增强了,克服了恐惧心理,信心增强了。通过互相交流、帮助,促进同学间合作,增进了友谊。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融洽师生关系,师通过示范、讲解、保护帮助,提高师生亲和力、信任感。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

3、由于上课时间有限,留给学生发展个性的时间与空间不够,教师为学生创造练习环境,所需要的器材估计不足,影响了教学效果。应该在课前让学生准备好所用器材。

4、没能充分照顾到每个学生。少数学习困难的学生没能根据自己的条件自主选择练习,教师应重点帮助他们诱发创新思维,使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

运用《“情景―体验―探究”音乐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案例

黄龙中心小学肖金凤

一、背景:

在全面推进二期课改,将音乐教育定为大众教育,而非专业音乐教育或精英音乐教育,将学生对音乐的主动体验和感受作为学习音乐的根本,强调学生的主动感知和探索的同时,根据《小学音乐学科标准》的要求,提出了“情景—体验—探究”的音乐研究性教学模式。

二、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音乐教学主要强调的是基础型课程的学习,广大学生往往只是为了学到一些音乐的知识而去被动地、极不情愿地听、或者是唱。其结果就形成了教师满课堂地灌输,学生被动地听讲,丝毫激不起对音乐的兴趣,更别提音乐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人的性情之类的话了。在中央提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弘扬民族精神、铸造爱国情怀、将德育渗透于各门学科教学的今天,音乐的教学模式改革已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刻。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当代学生的需求。要提高中华民族的全民素质,必须让学生从小学会体验音乐,在体验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联想,主动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内容,使得情感和想象力不断提高,并以音乐为载体,培养丰富而积极的情感。“情感-体验-探究”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正是在这样的需求中而产生的。音乐教学中的欣赏设置是在学生自主体验的基础上而设置的,决不是单一的只为教材中有欣赏的内容而去欣赏。同样,音乐教学中的基础知识也是在学生主动思考并积极参与,尝试在实践探索中有创造活动的需要时,老师才进行教授的。此模式的教学目标显而易见。旨在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与反思

1 、情景的创设:

(1)教学片断实录:在“音乐对影视剧的作用”一课的探究过程中,为了营造一种浓厚的影院氛围,让学生走进音乐教室,就感觉如同走进了电影院,课前,我特意拉上了教室内所有的窗帘,用超大银幕及高级音响为学生播放动画片《狮子王》开头的场景歌曲。

(2)反思:这样的场景设置,能让学生得到一种亲身的体验,仿佛真的坐在影院里,把自己融入在了影片的欣赏之中。

2、主动体验

(1)教学片断实录:学生在课前寻找了许多他们喜爱的影视剧。“狮子王”的片断刚一结束,大家就纷纷拿出了影碟。戴微这组的七个同学们模仿着《音乐之声》中do、re、mi 的样子,边演边唱了起来。一曲刚完,王雨同学怀抱吉他,学着影片中男主人翁校冯·特瑞普上校的模样,自弹自唱了一首“雪绒花”,尽管他们的表演还不完美,但却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接着,第二组同学为我们播放了电影“河东狮吼”的片断,画面中男女主人翁四目交织,脑海中不断出现对往事的回忆,画外音是由郑聪和杨雷现场配的。尽管语速和口型还不够统一,但他们的即性表演,点缀了影片的画面,进一步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最搞笑的是第三组。他们带来的是影片“泰坦尼克号”中,船即将下沉时,四位室内乐演奏者的临终演奏,整首乐曲悠扬,缥缈,听来使人感到分外悲伤。当大家还处于悲伤的情绪时,音乐突然停止,取而代之的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爵士乐,大家都惊讶地长大了嘴巴,转而就捧腹大笑起来。第四组及第五组学生也依次带来了影片“恐龙”“星球大战”等片断,课中同学们津津有味地欣赏,积极地讨论,感受音乐给我们带来的丰富的情感体验。

(2)反思:通过五组同学不同角度,不同类型的演绎,同学们对影视作品中音乐的不同表现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3、合作探究

(1)教学片断实录:

(2)反思:

四、实践的再反思

通过以上对这节课的反思可知,音乐情景的创设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景-体验-探究”这种新型的音乐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能体现音乐的“非语言性”特点。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联想,主动感受音乐描绘的内容,音乐同感和音乐想象力得以提高。凸现音乐的“情感性”,在情景-体验-探究过程中,以音乐为载体,学生得到真切的情感体验,逐渐培养丰富而积极的情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实践探索音乐的方法,在尝试中提高对音乐知识的整和,运用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发挥提供了用武之地,反过来,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综合能力。当我们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顺应时代的教育观念而树立起来,当我们把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确定下来后,就会发现,对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挖掘和培养大有文章可做,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能进行创新教育。通过这节课的案例反思,说明创设以学生主体发展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在音乐教学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这种研究性的教学方法带给每一位学生的收获,不是简单的见之于书面的"编写"内容,而是一种可贵的思想方法,即要从发展的角度看问题。教科书的内容,似乎已成定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可能又落后了,又不全面了,所以需要研究新问题,以丰富、完善、发展教材内容。我们中学生从所处的社会实际出发,是有发言权的。这样,就将学生的思维发展的要求推向了更高层次。

五、启示

在“情景―体验―探究”音乐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运用、实践中,我体会到它开创了音乐教学的新境界,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音乐教学中情景的创设,应该是更开放的,更现代化的,乃至更具创意的。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内在学习潜能,积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验环境,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在音乐教学中实现质的飞跃。

《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案例评析-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黄龙中心小学张福秀

让学生自己提出研究课题

教师出示《白杨》结尾句 :“在一株高大的白杨树身边 ,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让学生来研究一下这句话 ,然后给这句话提出几个问题。学生甲 :一株高大的白杨树和几棵小树各指谁 ?学生乙 :“风沙”在这里指什么 ?学生丙 :“‘成长’明指白杨 ,暗指什么 ?”学生丁 :“整句话说明了什么 ?”问题提出后 ,随即进行答题、整理 ,归纳出本文的写作方法———借物喻人。然后进行课外延伸 ,问学生 :“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写成的文章是何等含蓄及意义深邃。同学们想不想学习这个方法 ?”“想 !”“那好 ,老师叫你们找一找 ,你们生活中周围的事物 ,哪些事物的生长特点与人的品质、精神、思想等有相似之处 ?”学生们进入深深的思考之中 ,过了三五分钟 ,学生们开始举手发言 ,现归纳整理如下:(略)

“好了 ,同学们提出了许许多多借物喻人的事物。当然你对某一种事物虽然有了一点感性认识 ,但不够全面 ,还不够具体细致。你们想不想进一步深入研究 ?”我们全班 48个人 ,成立几个研究小组 ,你们可以凭兴趣自由组合。在这里老师建议大家确定几个研究课题组 :1.竹子 2.太阳花 3.银杏叶 4.玫瑰花 5.爬山虎 6.梧桐树 7.小草 8 .芦荟。经同学们自由组合 ,推荐组长后 ,老师又提出了几点研究建议 :1.调查它们的生长过程 2.观察、研究它们生长过程中的各种特征 3.查阅资料 ,调查了解它们为人类作出的贡献等。让学生自己探索研究课题。

研究课题及成果汇报

研究课题组成立后 ,我建议研究时间为一个月 ,现时的生长季节可以通过观察 ,写成观察日记不是目前的生长季节或生长季节之外的东西 ,可以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或凭自己的回忆来完成。下面以“竹子”研究课题组为例 ,看看学生的观察调查的记录。中心问题 :竹子的用处有哪些:笋芽儿是人们食用的蔬菜之一 ,可以鲜吃 ,制作各种菜肴可以腌制 ,

能吃上几个月可以干制 ,能吃的时间更长还可以制作罐头 ,销往世界各地 ,给种植户带来可观的收入。竹箨 ,可作燃料 ,小的竹箨过去还是纺纱用具。竹枝、竹梢可制作扫帚 ,是农村逢年过节掸灰尘的必备工具。竹竿 ,它虽不像毛竹 ,能劈篾制成用具 ,但可以用作晾衣

竿 ,特别在我们这个地方 ,种植大量的外贸丝瓜 ,竹子是搭棚的好材料 ,它为家乡的致富作出了巨大贡献。竹叶 ,是竹子自己养育自己的肥料 ,它也可做造纸的原料。当然 ,除了以上三篇记录的内容之外 ,还有许多 ,这里不能一一阐述。让学生以自己的体验写研究课题作文:基本完成研究任务以后 ,学生的头脑中已有了丰富的写作材料 ,那么如何写成以竹子为主要内容的一组作文呢 ?首先 ,我就作文形式作了概要提示 ,然后师生共同议题 ,然后让学生自由写作文。

评析 :

研究性作文教学 ,又开辟了一个新的作文天地 ,比起情境作文、实验作文、生活作文等记实性作文更具有开放性。深层的作文题材、立意、形式 ,一个课题好像一张大网 ,一个个网眼就是一篇篇作文。当然 ,我们不仅仅是为作文而作文 ,更主要的是通过研究写成作文的全过程 ,使学生对某一事物具有更完整的、全面的、深层次的了解 ,即增长了某方面的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未来的能力 ,形成良好习惯 ,给他们一个终生受益的“授之以渔”的教育。研究性作文教学是一种尝试 ,本文探索的一条研究途径是 :课文延伸——提出课题——研究课题——成果汇报 (写成作文 )。提出课题 ,重在发现研究课题 ,重在全方位认识生活 ,在认识生活中必然还有新的发现成果汇报 ,重在从不同角度 ,不同立意 ,与

多种形式相匹配 ,形成千姿百态 ,立意新颖 ,深层剖析 ,文笔自由的习作。这种习作训练 ,正符合当前的新思维习作训练 ,或叫新概念作文训练。本教例 ,学生自始至终处在研究之中 ,教师在学生学习中是首席顾问 ,只作引导、点拨。这种教学方法的改变 ,给了学生广阔、自由的空间 ,他们像一只只出笼的鸟儿自由翱翔 ,整个研究过程兴趣盎然 ,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示例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情况一览表

附件1 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情况一览表 年级 1 班填表日期:2016 年11 月 1 日 课题名称睡眠时间和学习效率备注课题组组长指导教师 研究主导课程相关课程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课题组成员:米金林贾怡楠吴晓妍钟雪 主持人: 组长:米金林组员:贾怡楠吴晓妍钟雪分工: 课题提出的背景 睡眠,是每天都必须做的事,有的人睡眠的时间长,有的人睡眠的时间短,精神自然就不一样,人每天必须有基本的睡眠时间保障,然而现在很多的中学生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如果没有充足的睡眠,那么就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听课效率也会降低,像这样恶性循环下去,会让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渐渐变成一个差生,这也是许多中学生身上都有的现象,说的深刻一些它会对我国未来的兴盛产生负面影响。 课题研究的目的 与意义目的:这个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让我们从过程中了解到睡眠时间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以科学的角度来看待学习和睡眠,学会合理的分配自己的睡眠时间来保证学习的质量。 意义:我们从这次的研究性学习中可以了解许多关于中学生时间安排的知识,而且学习了制作调查问卷的方法和要点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动手实践的能力。 课题研究内容1、了解学生睡眠基本状况 2、向我校四个年级的同学发放调查问卷 3、调查寻找高中生睡眠不足的原因 4、列举睡眠不足的危害 5、列举改善睡眠质量的建议 课题研究的步骤开题 时间 2016年11月1 日 预期 结题时间 2016年12月20日 具体 安排 确定课题 确定了我们的研究课题——《睡眠 时间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成员互相 了解。 制定方案 我们明确了研究的目标,搜集资料 的方法和工具,给小组中 每个同学的以不同分工, 主要是调查,分析,讨论。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 古代诗歌五首 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20 古代诗歌五首 课题古代诗歌五首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 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品味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2.了解五首诗歌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不惧困难、胸怀天下的优质品质,树立 热爱祖国、兴我中华的远大理想。 课 前 预 习 作者 简介 陈子昂(约659—700),字伯玉,射洪人,唐代文学家。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被株连下狱,两次从军边塞,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狱中。陈子 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 大,有诗集《感遇诗》《陈伯玉集》等传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 等,河南府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 被称为“诗史”。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 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代表作有“三吏”“三别” 等。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谥号“文”,世称王文公。其诗擅长 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 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五年级下册 研究性学习教案

五年级下册研究性学习教案

五年级下册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小学高年级段的学生处于一个转型时期,他们爱表现,好活动,对外部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另外,他们学习的劲头足,互助精神强。绝大部分学生都已经顺应了学校的学习生活,形成了接受式学习的惯性。 二、教学目标: 1、把教材内容按其原貌活化于课堂内外,围绕教材但不限于教材,形成不同层次、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师生共同投入,彼此协商、互相交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英语这个交际工具。 2、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培养独立自主、主动求索、勇于面对困难甚至挫折的精神和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践、归纳等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进行“再实践——再认识”活动。 4、巩固和扩展所学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5、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培养探索真理的习惯,培养独立的人格。 6、培养学生的现代信息文化素养:可以进行有效、高效的信息利用;可以对信息进行关键性评价;可以准确地运用各种信息,并进行创造

性的运用。;学会利用网络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研究性学习致力于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着力于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依据研究对象和内容的不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可以分为两类,即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课题研究类是以认识客观世界和人自身为主要目的。项目(活动)设计类是以研究操作问题,提出实际解决办法为目的。本学期的研究内容以认识客观世界和人自身的生活、环境为主要内容。 四、教学措施: 1、教师要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尊重学生的想法,与学生平等合作,为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活动空间。 2、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以教材内容为基点,以开放性、综合性问题为线索,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善于思考,发现问题要大胆质疑,勇于创新。 3、教师可指导学生学会多渠道地获取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概括提炼观点,形成自己的结论。 4、教师在学习的组织和指导中,应渗透启发性、激励性理念。教师对学生的研习活动应多肯定、赞赏、鼓励,消除他们的种种顾虑,使他们大胆质疑,敢于创新。要尊重学生的研习成果,不要随意否定和贬损学生的观点和结论,刺伤学生的自尊心。 5、精心设计任务型活动,布置开放性的作业。

20.古代诗歌五首 优秀教案

20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一)登幽州台歌 【教学目标】 1.体味诗的阔大苍凉的意境之美。 2.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 3.品读诗人的形象。 【教学重点】 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 【教学难点】 品读诗人的形象。 【课文导入】 千金市骨。燕昭王成为明君圣主的代表,黄金台也成了明君圣主礼遇贤才的象征。此后,有多少怀才不遇的文人,登上幽州台,凭古吊今,感怀时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一首诗《登幽州台歌》。 【课堂环节导航】 一、出示目标 1.体味诗的阔大苍凉的意境之美。 2.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 3.品读诗人的形象。 二、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先驱。他的诗思想进步而充实,语言刚健而质朴,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

现存诗一百多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感遇》和《登幽州台歌》。有《陈伯玉文集》传世。 2.背景透视:《登幽州台歌》:696年,契丹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陈子昂进言,武攸宜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等诗篇。 三、预习反馈 读一读字音,注意读准字音。 四、初读感知 (一)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听读课文。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报告

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报告 班级:初一(7) 组长:金帆 组员:李颂阳袁兰骝巫青笛 指导教师:侯迎晖 领域:人与社会 目录 摘要 研究背景 目的与意义 研究方法 任务分工 活动时间 研究过程 总结报告 体验与反思 致谢 附录

摘要 圆明园遗址公园是清朝的皇家园林,由于园林和建筑艺术之精湛,它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型。在中国众多文化遗产中,圆明园背负了国人更多的民族情感和精神。希望通过我们研究,为妥善保护历史遗产出谋划策,尽出我们微薄之力。了解圆明园的昔日辉煌,毁灭过程,希望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严格保护,积极抢救,合理利用,精心管理,使其尽早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妥善保护历史遗产,合理利用文化资源,推动圆明园保护整修与利用可持续发展。 研究背景 圆明园遗址公园是清朝鼎盛时期的大型皇家园林,由于园林和建筑艺术之精湛,它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型。近代以来,因屡造劫难而被破坏,现在只保留有部分当年建筑物的残迹和山形水系形态,关于如何发展和管理争议很大。在中国众多文化遗产中,圆明园背负了国人更多的民族情感和精神。希望通过我们研究,为妥善保护历史遗产出谋划策,尽出我们微薄之力。 目的意义 1.了解圆明园 (1)昔日辉煌,毁灭过程 (2)激发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希望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严格保护,积极抢救,合理利用,精心管理,使其尽早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妥善保护历史遗产,合理利用文化资源,推动圆明园保护整修与利用可持续发展。 研究方法 文献、调查、访谈、实地走访 任务分工 查阅资料袁兰骝、金帆 汇总筛选资料,讨论全组 请教老师李颂阳、巫青笛 圆明园实地考察、调查全组 整理数据,讨论资料,请教老师,写出论文金帆、李颂阳 活动时间 (1)2010年1月20日,首次考察圆明园; (2)2010年2月20日,第二次考察圆明园; (3)2010年4月5日,调查圆明园管理情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0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反思

《登幽州台歌》教学反思 上信中学陈道锋 学校为了使新教师尽快成长起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给我了这次与优秀教师交流学习的机会,在此表示感谢。 本节课我讲的是《登幽州台歌》这首古诗,这是一首登高怀远、吊古伤今的精神悲曲,是一曲在悲愤中用泪和恨高呼的生命悲歌,这首诗篇幅短小,仅仅二十二个字,但却具有高度抽象性与巨大概括力,备课时就感觉学生难以理解,所以准备了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以及一些教材中没有的注释,帮助学生来理解。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以不同形式来说出或是表演展示他们的感悟体会。为了能使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我特地准备了朗诵视频,感觉学生听完稍有体会;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我播放了本诗作者写诗前的坎坷经历的动画视频,感觉学生看的津津有味。 但是尽管我准备充分,上完后反思,还是觉得遗憾诸多: 1、本节课我没有让学生提前预习,是我最大的失误。本以为一节课就学这么一首短诗,课上看书就能了解的,结果发现学生还是不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课上有些迷茫。 2、学生历史知识的缺乏是学生理解本诗一道高坎,而我在相关资料介绍时,可能有点仓促,使得学生在听讲时感觉茫然,思考问题不够积极。 3、还是前面原因,导致学生不好理解,所以在讲课时我讲得时间还有些多,而留给学生体验的时间太少,没有达到让学生去感受诗文情境。 4、部分环节时间安排不好,应该再节省3分钟时间,最后让各组学生上黑板默写古诗。 以上问题,我如果改正,以后上课一定会有进步的,还请各位评委老师能提出宝贵意见,促进我们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望岳》教学反思 很诚恳地说,我是不敢这样回忆这一堂课的,这大概是自己讲过所有课中最失败的一节课,同样也是收获和思考最多的一节课。在选公开课的篇目之前,我给自己上了一堂克服心理恐惧症的课。我向来是不敢讲古诗词的,因为我总觉得自己诗词功底不深厚,不像现代文那般容易把握,也不像文言文那般容易形成套

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参考

《“漫”话历史》教学设计 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 1、理论背景: 按照教育部基础课程改革的设想,新课程计划中增加了一项必修课──研究性学习,这是为中小学课程动的第一个大手术。研究性学习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课程的实施大量地依赖教材、教师和校园以外的资源。这种学习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它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使他们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中获得一种新的学习体验。研究性学习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和选择权,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在课题研究中涌现出不少奇思妙想,用科学、创新的精神去学习、探索成了学生最大的乐趣。研究性学习课程不仅仅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是通过改变学习方式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空间。因此,研究性学习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2、学科背景: (1)历史学科的综合性特点为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极大研究价值。 历史科学是对人类已经过去的文化成就的记载与研究。它涉及古今中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这就是历史学科本身所具备的综合性特点,也正因为历史科的综合性特点,使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获得了丰富的课题内容。 此外,中学历史教学的任务,就是要把综合性的历史知识完整地教给学生,教他们会学、会用历史知识,为他们今后的深造和研究打下基础。这就决定了历史科的学习方法必须是综合性的,既要综合运用历史科本身具有的各种学习方法,也要涉及到语文、政治、地理等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研究课题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研究课题研究指南》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小组编 安徽·芜湖

一、教育基本理论 论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基本内涵 创新教育的基本特征 浅谈现代教育中责任感及培养 论校园文化建设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辨析 素质教育要突出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情感因素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实施创新教育要具有教育新观念 非智力因素在学校教育中的功能与实施创新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华 浅议创新人才的培养 对素质教育与人格培养的思考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关于“创新教育”的思考 闲暇及闲暇教育 论交往的教育过程观 对话式教育:当代教育新理念 促进创新的教育对策 谈如何搞好目前的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与社会文化的隔离与架构 教育批评的功能与回应 实施素质教育的障碍及解决方法的商讨浅议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校园文化的心理环境建设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信息时代学校教育发展趋势之我见 论教育活动中的教育公平问题 构建学科素质教育理论体系的尝试 个性教育的实质 试论非智力因素与素质教育 创新人才的培养与课题改革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模式与意义

对“三好生”称谓的质疑 论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 学校创造心理素质教育的思考 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培养元认知能力,教学生学会学习 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及其实践特征 艺术教育对培养创新精神的促进功能 中小学创新型教师特征研究 创新教育的内涵及其本质特征 主体性发展与创新精神培育 中小学创新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和教学方法 教育评价与后进生教育 对教育理论研究脱离实践的问诊及对策 学校中的体罚现象及其纠正措施 现代家庭教育中的若干误区 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灵魂的重构 素质教育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浅析教师体罚学生的原因及对策 “第十名”现象的调查与研究 从教育资源流动的角度看加入WTO对我国教育的影响试析我国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条件和策略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素养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对教学的影响 网络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点与原则 论问题意识及其培养 论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纲 中小学师生交往现状及特点调查报告 中小学师生冲突的形式、成因及对策 我国加入WTO对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教育发展与“三个代表’’的关系初探 论新世纪教育的观念的转变 创新教育呼唤教育评价多元化

20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20古代诗歌五首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3.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会赏析诗歌,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第1课时《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中来,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大家知道诗人是谁吗?下面我们就一道去诗中探秘…… 二、教学新课 登幽州台歌 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1.作者简介。 陈子昂(661—702),初唐著名诗人,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他是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 2.初读古诗。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提出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味。读完后邻座互读,互相正音。 ②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学生评议读得如何。 ③赛读(男女小组)、齐读。 明确: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交错的楚辞体,注意朗读停顿,即“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目标导学二:研读诗句,深入理解 1.学生再读,教师出示自主学习要求。 ①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②你从诗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③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 2.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 明确:时间角度(前、后)。“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前不见”“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暂,自己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 3.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 明确:空间角度(天、地)。空间无限辽远,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怆然而涕下”? 4.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寂

研究性学习应与日常课堂教学相结合

研究性学习应与日常课堂教学相结合 目前研究性学习业已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口号,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亮点,正日益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就近几年研究性学习开展情况和教学实践来看,各试点学校普遍是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或依附某个独立学科而独立设置课程)或者干脆作为一种教学活动课来上.而很少把研究性学习与我们各科日常教学相结合.由此我提出,在基础教育阶段研究性学习不应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来设置,而应把它作为一种学习的思维和方式, 一种新的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来看待.我们可以把研究性学习引入具体学科,形成所说的英语研究性学习、历史研究性学习、美术研究性学习等等,但这种引入也只能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策略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介入改进以及渗透,但不能代替我们现行的学科类别.研究性学习要取得实效就必须与我们具体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重点从英语研究性学习应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来阐释这一问题.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非独立课程教与学思维策略和方式 一研究性学习的提出及开展 研究性学习这一概念是1999年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部分专家正式提出的.自提出之后就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随着研究性学习实验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全国范围的展开, 现已成为教育界的“宠儿”,甚至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口号,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亮点,正日益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为什么研究性学习自一提出之后短时间内就发展得如此迅猛呢?我想原因不外乎几点:一是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的确代表了教育的某些方向有其自身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它的根本出发点和国家大力提倡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不谋而合;二是目前中国基础教育的确存在着较大的弊端,全国上下特别是一些教育专业人士和亲临教育一线的教师们还有广大学生渴望改变教育现状的愿望都比较强烈;三是研究性学习跟近几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相吻合的.我们前几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对整个教育现状都没有什么根本性的改变,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本身也需要朝着一个新的方向实现新的突破. 研究性学习短短几年内迅猛发展开来,从大的教育环境来看这的确是一件好事情. 但当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生事物,还存在广泛地争议(包括它的定义、特点、实施等等)时,很多年学校只是积极响应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一呼而上,独立开设了很多研究性学习过程,结果收效甚微,于是他们走向了极端,表面上搞一些研究性学习的花架子应付一下上级检查演演戏,背后教学还是采取以前应试教育的那一套,甚至因为个别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展的失败(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没有真正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精神而仓促盲目开展可能是主要原因)而更加顽固地坚持老一套教学方法而排斥一切新课程的要求和精神.我们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教育有其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所以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要循序渐进,谨慎而科学的对待,否则我们的教育就会走向浮夸的盲目之中. 教育是一种非常严肃而神圣的关系到人的未来发展的公益事业,不容许有半点浮夸和盲目.然而近几年中国教育界的确存在着一些浮夸风的现象,一讲素质教育好象自己早就在搞素质教育,从未搞过应试教育,或者干脆将素质教育作为兴校的幌子实际上却”挂羊头卖狗肉”,说到研究性学习,好象过去的教育就没有研究性,只有抛开课本另找一些课题进行,才能算事。按教材进行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就不叫研究性学习。作为新事物的研究性学习,很多学校不注意将其与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及传统教育方式方法中的一些优秀作风衔接起来,而只是把研究性学习当成一种难以实践的口号或者象

七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

七年级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 蒋棋本学期我担任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任务,这门功课对我来讲既熟悉又陌生。说它熟悉是因为我们学校开展这项活动已经有好几年的时间,也积累了不少经验;说它陌生是因为我们第一次正式接触课本,作为一门功课来授课。所以我们也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和学生。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挖掘课程资源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小去,在“做”、“实验”、“体验”、“创作”等一系列的活动小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门培养创新人才的全新课程。它是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设计,有的放矢的选择,安排自己的课程结构,让学生既掌握各科基础知识,又能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让学生在选择小学习,在生活小发展,在探索小创新。 七年级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多,接触社会的范围较广,同时他们具有好奇、好动、好胜、注意力较稳定等特点,所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一般以游戏、竞赛、操作为主。通过观察、触摸等形式,体会平面和曲面的区别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判断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易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另外应鼓励学生拼出不同图形,让学生在求异、求新中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1、使学生获得亲生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答问题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 3、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技能。 4、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以及追求真理的科学理念。

20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20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20古代诗歌五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初步把握欣赏诗歌的方法,培养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 2、了解与诗歌有关的文学常识。 3、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认真揣摩诗人的情感,学习诗人通过写景来抒情的方法。 2、能品味重要诗句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境。 教法学法:诵读法,合作交流,难点探究法,语言揣摩法,改写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学习《登幽州台歌》 一、朗读指导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朗读节奏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 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 2、悠悠:渺远的样子。 3、怆然:悲伤凄凉。 4、涕:古时指眼泪。 二、作者介绍 陈子昂 (661-702),字伯玉,射洪人。他是唐诗革新的先驱者。诗的代表作为《感遇》38首,旨在抨击时弊,抒写情怀。他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解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敢言,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所重视,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写作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三、感知诗歌 诗歌大意 前两句:(在幽州台上)我向历史长河的前端和后面望看去,也看不到像燕昭王那样的贤君。 后两句: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独寂寞,悲从中来,怅然泪下。 登幽州台歌——古诗译文 意译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课文原文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子昂【朝代】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望岳 【作者】杜甫【朝代】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飞来峰 【作者】王安石【朝代】宋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层。 游山西村 【作者】陆游【朝代】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己亥杂诗(其五)

【作者】龚自珍【朝代】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知识点 登幽州台歌 一、作者简介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先驱。他的诗思想进步而充实,语言刚健而质朴,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现存诗一百多首,其中代表性的是《感遇》和《登幽州台歌》。有《陈伯玉文集》传世。 二、故事背景 《登幽州台歌》:696年,契丹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陈子昂进言,武攸宜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等诗篇。 三、课文翻译 前:过去。 古人:古代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未来,后世。 来者:后世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然:悲伤的样子。 涕:眼泪。 译文:往前望不到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往后看不到后世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想到广阔天地的无穷无尽,我独自悲伤,热泪纵横!

质量问题分析与解决思路

质量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思路 所谓品质管理,就是过程管理中,处理异常的事情,而正常的事情不需要加以管理。管理者就是要工作现场出现问题时,能及时、有效的排除异常问题。企业工作现场的活动是很复杂的,其中可能包含了很多繁琐的流程。因此,在工作现场将会遇到很多方面的问题。 管理者在对问题的理解上会有不同的意识差别,现状与目标或预期的差别。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重点就是推进课题改善,通过有预见性地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消除日常管理中的主要障碍,推动企业业绩的提升。 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提高能力的过程,问题就是机会,是改进的机会,是教育当事人及员工的机会。有了这样的问题意识,管理人员就能利用每一次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同时提高企业经营绩效水平。 通常的解决方法往往只是解决表面问题,经过一段时间,问题又可能重复发生。 例如,发生重大事故时企业就将所有的管理人员集中在一起开会,讨论了很长时间才拿出临时改善方案,到最后却发现问题依然存在。这是好多企业都面临的的现实问题。 实际上,很多管理人员并没有仔细地分析问题,没有意识到问题产生的根源,采取的措施常常过于表面化,而不能使问题得到真正的、实质性的改善和解决。 例如,当产能不够时,往往是因为能利用率不高所造成的,直接增加作业人员并不会对产能利用率的提高有任何改善。正确的方法应是在招聘作业人员时就事先注意择优录用,优秀的作业人员的个人绩效高,企业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作业人员的技能,整体的产能自然也就可能得大大提高。所以企业管理人员必须了解问题的结构,学会系统思维的方法,运用各种分析手法和工具,熟悉解决问题的流程,方能真正有效遏制问题的发生,从根源上有效解决问题。 想必大家都知道“冰山原理”,它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创作的方法和艺术风格,他认为:一部作品好比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是1/8,而有7/8是在水面之下,写作只需表现“水面上”的部分,而让读者自己去理解“水面下”的部分。问题的结构有如冰山一般,通常工作人员或管理人员只能发现一些问题的表面现象,所以要求相关人员在面对问题和改善问题时应该具备系统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推理思维,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能力。只有运具备了系统思维的能力,才能发现问题的根源,运用行之有效的工具和手法,从治本的角度有效地改善问题,防止问题的发生和再发生。这就是在8D工作方法中为什么会存在“防止问题再发生措施”这一项了。当然逻辑思维也是在解决问题时不可缺少的一种思维方式。 利用专业标准发现问题。 例如:在IE工业工程技术中有一个专业标准,一般来说,生产线的平衡损失率在5%--15%以内是可以接受的,否则就要进行改善。我们可以通过线性平衡分析评价班组的工序能力状态,找到瓶颈进行改善。 工作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工作中遇到问题,积极的人

研究性学习文献综述

以促进学生认识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化学组杨丽群 2002年以来,化学教研组不断进行着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研究:(1)海淀区教育科研“十五”规划重点课题《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探索》(负责人:杨丽群); (2)海淀区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课题《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策略研究》(负责人:陈争); (3)海淀区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化学课堂学生有效活动的设计及评价方法研究》(负责人:陈争); (4)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2010年度重点课题《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负责人:崔峰); (5)2013.03开始加入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的《基于专家支持的高中化学新课程高端备课及教学实践研究》项目研究。 特点: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认识方式为目标,体现了教师自发的需求和愿望,是紧密联系教学实际的行动研究。 效果:在具有延续性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化学组的教师们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有目的地设计教学、评价教学、反思教学、不断创新,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师生教学相长,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促进了化学学科教学的特色发展。成果:公开课、论文集、指导手册、专著等。 近年来我们组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主要内容为:

一、运用学案导学的实践过程——由知识解析为本向认识发展为本过渡 早期:初步尝试。 特点:以重点知识填空为主要形式。 实践:2002年就开始学案导学的尝试;2005届高三总复习开始全年级全面系统地使用学案导学。 创新1:高三总复习新学案的不断创新。 特点:统一基本框架:高考要求--回顾练习--知识总结--课堂练习--课堂检测--反思总结 实践:2008、2009届高三总复习学案全面实施新思路;2010届开始因新课程高考又作了较大修改;之后每一届都进一步运用、完善。 创新2:新授课新学案的不断创新。 特点:问题驱动,引发思考;创设情境,注重理解;问题开放,关注体验; 适当留白,预设空间。 实践:2010届开始设计自主学习创新学案;2013届新高一创编了所有五个模块的《高中化学学习指导手册》,每个模块的学案部分全部以问题 导学;2014届进一步修改运用。 创新3:促进学生认识方式转变的学案导学。 特点:用问题创设情境时更注重学生认识方式的转变,通过认识模型的建构和应用,真正内化为学生自觉思考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实践:2013.03:高三化学综合实验复习——解决不同类型化学综合实验问题的一般思路于璐王昱甥; 2013.12:北京市高中化学新课程系列教学研讨活动(二十八)

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供选题参考) 一、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 (1)文言文虚词研究(2)现代汉语字词音、形、义研究 (3)苏轼生平事迹研究(4)标点符号研究 (5)如何解读赏析外国小说(6)《史记》人物列传研究 (7)追溯诗歌的源头——《诗经》艺术探究(8)我眼中的孔子(老子、庄子、孟子……) (9)交际中的语言艺术(10)宋朝豪放派词风的研讨 (11)追寻在(某地)留下足迹的文化名人(12)寓言对生活的启迪 (13)古希腊神话研读(14)《三国》人物性格探析 (15)现代流行语言的背后(16)高考满分作文研究 (17)《红楼梦》研究(18)广告语的修辞分析 (19)民俗文化研究(20)剖析赵本山小品的艺术风格 (21)关注青少年上网聊天(22)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23)我们生活中的广告(24)怎样评价林黛玉与薛宝钗 (25)广告的昨天、今天、明天(26)校园设计之我见 (27)诗词雅韵(28)大话《三国》 (29)撩开图书馆神秘面纱(30)被遗弃的角落 (31)中外科幻文学的发展(32)有关低龄出书的思考 (33)古典小说与武侠小说的历史背景及文学考究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34)民俗探究(主要是社会生活民俗中的某一种民俗的产生、发展及文化内涵的研究) (35)略论网络文学的优略(36)宋朝婉约派词风的研讨 (37)泰山为什么成为帝王封禅的选择地(38)当代校园言语文化及其影响原因 (39)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倾向(40)如何处理好课外阅读与课本知识的关系 (41)鲁迅《阿Q正传》中阿Q的现实意义(42)港台文化的含金量有几成 (43)网络文学对中学生的影响(44)广场文化 二、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1)函数主线在各章节是如何体现的(2)我市主要十字路口人行道宽度的科学设计 (3)超市中的数字问题(4)生活中的数学——贷款决策问题 (5)向量在中学中的应用问题(6)商品促销中的打折与分期付款问题 (7)三角函数的应用问题(8)存款方式与收益研究 (9)用向量方法解决数学问题(10)中国数学发展史——宋元数学 (11)函数y=ax+b/x的性质研究(12)登高望远——数学中的测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13)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14)气象学中的数学应用问题 (15)如何开发解题智慧(16)购房贷款决策问题 (17)有关房子粉刷(装修)的预算(18)日常生活中的悖论问题 (19)有关数学知识在物理上的应用探索(20)黄金数的广泛应用 (21)余弦定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2)股票(基金)投资中的数学 (23)环境规划与数学(24)数学的发展历史 (25)以“养老金”问题谈起(26)中国体育彩票中的数学问题 (27)解答应用题的思维方法(28)中国电脑福利彩票中的数学问题 (29)如何安置军事侦查卫星(30)丈量教学楼 (31)如何存款最合算(32)哪家超市最便宜 (33)数学中的黄金分割(34)通讯网络收费调查统计 (35)计算器对运算能力影响(36)数学灵感的培养 (37)二次函数图像特点应用 三、英语研究性学习课题 (1)商品名称中的英文与汉译方法探究(2)中学生英语水平提高幅度与英文歌曲听唱之间的关系调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学设计:20 古代诗歌五首

20古代诗歌五首 上课素材 主题解说 《登幽州台歌》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不重用贤才的不满以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望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登飞来峰》表达了诗人登上最高层的壮志和远大抱负,表现了一种高瞻远瞩、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游山西村》一诗中,诗人用真挚的感情,明朗的笔调,描绘了山村景物和农家习俗,生活气息十分浓郁。 《己亥杂诗(其五)》全诗抒发了自己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全诗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1

上课笔记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赏析名句,积累名句,默写诗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不同的艺术风格,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领会诗词的意境美,感受诗词的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词的意境美。 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 2

朗读音频、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一个人的性情涵养和想象力的培植主要是凭借什么?是诗歌。“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朗读诗歌,我们可以从心灵里感受诗人的所思、所感;朗读诗歌可以让我们的心灵插上翅膀;朗读诗歌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心灵吧!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人称“诗骨”。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 3

研究性学习总结与反思

研究性学习总结与反思 一、研究性学习课程设置的初衷研究性课程设置的初衷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课程改革说起。 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在谈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时期,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现行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弊端明显地突现出来,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状况仍然存在,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与选拔功能,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以及它们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和不良影响,正说明了推进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针对性。同时指出:当前我们的教育改革,就是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入手,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研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部教基字〔XX〕6 号通知中说:研究性学习是《全日制普通高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的重要内容,是全体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它对于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老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中也明确指出,设置研究性学习的

目的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别设立的教学活动作为必修课纳入《全日制普通高中学课程计划》将会逐步推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从制度上保障这一活动的深化,満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 教育部教基字〔XX〕6 号通知中还说: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 从以上引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研究性学习课程设置的初衷,是基于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质量这个最终目标的。为要能够达到这一目标,通过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来改变教师和学生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为了保障课程实施时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又具体地指出了研究性学习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当前,我们的研究性学习是否做到了这些呢。我们有必要对两年多以来的研究性学习作一个回顾和反思。 二、研究性学习实践的回顾 研究性学习是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每周3 课时,每所普通高中学校都应该按课程计划开课设节,可集中和分散使用。但是直到现在,我们许多学校在课表中没有体现,有的将全部课时安排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实际

研究性学习课题

一.研究性学习课题简介 1.课题名称:保护宝岛文化,调查海南岛文化遗产现状 2小组成员: 3.提出课题的理由:海南岛本身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的小岛,在2000多年的历史中,给世人留下许多物质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但今天许多人都将这些珍贵遗产淡忘,甚至有人对其进行破坏,我们需要对它进行一个系统的调查。 4.课题研究的目的:让更多岛内和岛外的人了解海南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提升公众保护海南岛文化遗产意识。 5. 课题研究方案:1.通过上网,图书馆等查阅海南岛文化相关资料。2.分发问卷进行调查,在网上进行调查。 3.归纳小结。4.以论文形式展出结果。 6.指导老师: 7.成果形式:论文 二.课题介绍 海南岛在其2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岛屿相比,有着自己独特之处。在这个与中国大陆土地以及南海领域相接的地域里,有着许多许多先人留下来的宝贵遗产文化,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宝岛海南主要的一些珍贵文化遗产: 海口钟楼 海口钟楼的历史悠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6年)海口设立统管本岛沿海十处的海关总口,国内沿海港口和东南亚各国来往商船日渐增多,咸丰八年(1858年)海口被清迁辟为对外口岸,来往客商明显增多,民国12年(1923年)海口运通商发达,港口繁荣,商务活动鼎盛。但当时海口市全市还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计时设施,给交通、商务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大不便。民国17年(1928年)爱国商人周成梅先生发动海外侨胞捐款集资仿照广州、上海等沿海城市,精心设计,于1929年在遥对入海口的长堤马路马头兴建海口钟楼以便统一时间。建成混合红构的大钟楼,高五层,占地16平方米,墙体用红砖砌筑,白石灰塞缝。大钟设置在五楼,四面安装7块厚2公分的大理石构成直径2米的钟面,钟时刻在理石上,并嵌上铅牌涂以黑色,钟面针长0。96米,分钟长1。6米,报时的音响由2个一大一小的生铁铸成的鸣钟组成,每 隔30分钟报时一次。当时大钟是一 个辘轳卷上10多米的钢丝绳,另一 端吊上一个大铁碗,利用垂直重量启 动行走的,吊砣从四楼垂落底层,历 时两天,因此,每隔两天必须转动辘 轳将吊砣卷上五楼,周而复始,时间 较为准确。但这落后辘轳的操作,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