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知识与能力的区分

知识与能力的区分

知识与能力的区分
知识与能力的区分

外语教学研究中的知识、能力与运用能力

罗少茜[1],龚亚夫[2]

1.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北京100875 2.课程教材研究所北京100009

【摘要】清晰具体的语言能力目标是语言教学和评价的基础,而界定语言知识、语言能力及其相关概念则是制定能力目标的前提。通过对Chomsky,Hymes,Canale和Swain,Widdowson,E11is,Bachman以及Skehan等数位西方语言学者关于知识、能力、运用能力和能力表现的论述,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理解这些概念的主要涵义及其演变,并从语言教学的角度认识它们之间的异同。作者综合各家对于知识、能力、运用能力以及行为表现的相关看法,提出了一个外语语言运用能力形成过程的模式,旨在帮助设计教学活动、确定教学评价的内容和选择恰当的评价学生语言能力的方式。

【关键词】外语教学;知识一能力;运用能力;能力表现

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究竟何为语言运用能力,它与语言能力、交际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国外外语教学界对此论述颇多。但是,因为英语中knowledge,competence,ability,performance等四个词都有“能力”的意思,在阅读文献时容易将这些概念混淆。究竟这些词语的确切概念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阐释?为了更明确地理解这些概念,以便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笔者提出以下两个需要研究的问题。I.国外语言教学界如何界定这些概念并论述它们之间的关

系?2.如何理解知识、能力到运用能力形成的过程?

一、国外语言教学界的讨论

从词典的定义来看,美国《韦伯斯特词典》(2003),对于competence有如下解释:competence【is】the knowledge that enables a person to speak and understand a language.《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Richards等,1998,中译本)关于competence的解释是:语言能力,(转换生成语法中)指一个

人语言语法的内化知识,指人能够理解并说出句子,包括从来没有听过的句子。在这本辞典中,关于performance的定义是:语言运用正语言行为],(转换生成语法中)指人对语言的实际使用。一个人的语言知识(语言能力competence)不同于他用这种知识来组成句子和了解句子的方式(语言运用)。从以上的解释中可以看出:knowledge与competence的概念是互释的。《牛津语言学词典》(2000)对该词的解释是:能力,Chomsky在六十年代提出的术语,(转换生成语法中)指说话人或听话人的语言知识(competence,Chomsky’s term in the 1960s for a speaker-bearer’s knowledge of his language;as represented by a generative grammar.)。

(一)Chomsky的“知识一能力”观

语言学界及应用语言学界讨论语言能力大都基于Chomsky(1965)关于“语

言能力”(1anguage competence)与“语言运用”或译为“语言行为表

现”(performance)的概念。根据Chomsky的理论,所谓语言能力或知识是指“说话人或听话人关于语言的知识”;而语言运用/语言行为表现则是“在具体情景下语言的实际使用”。但Chomsky当时提出competence与performance的概念时,是从第一语言的角度,在哲学与心理学的层面上来界定competence与performance的,并未直接涉及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正如Widdowson(1989)所说,Chomsky并不想涉及语言运用层面。对于Chomsky来说,competence就是语法知识,是在语言层次之下,深存于大脑中的一种状态,不涉及实际交际语言活动。虽然Chomsky(1980:59)后来也提出了语法能力和语用能力,以及恰当使用一种语言的能力的说法。但他最初关于knowledge/competence的论述仍然为后人广泛引用,成为经典。

(二)Hymes的“知识一能力”观

Hymes(1971a)所谈的competence,已经不局限于抽象的语言能力,他是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考虑语言的应用。我们从Cazden(1967)和Hymes(1971,引自Huxley和In—gram,1971:26)就能力和行为的讨论中可以看出,Hymes认为:在能力的概念之下,必须包含文体知识规则以及社会互动原则等等”。

[-8X93[-10~Hymes(1971:10)的一句名言是:没有运用规则,语法规则是没有用的。他(1971)同时提出应区分knowledge,competence和ability for use。在他看来,competence基于两个方面,有意识与无意识的知识和运用能力正[(tacit) knowledge and ability for use]。运用的能力包括非认知的因素,如情感因素、自我定位(self-identity)等等。也就是说,能力包含了知识与技能以及其他在特定情景下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正如Widdowson(1989)所说的,对于Chomsky来说,能力是知识,而对于Hymes来说,能力是知识与能力运用。Hymes在两个方面扩展了Chomsky关于competence的概念,一是包括了语言的其他方面,如得体性等;二是提出了语言运用的概念。

(三)Canale和Swain的“知识一能力”观Canale和Swain(1980)在Hymes 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能力的论述,补充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的内涵,并增加了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他们(1980)提出交际能力由三个方面构成:即语法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和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Canale(1983)又将社会语言能力分解为两个方面,即社会文化能力

(socio-cultural competence)和话语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他们的交际能力既包括有关语言的知识,又包括功能的知识、社会语言学方面的知识,以及策略的知识,并能在交际活动之中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在《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Richards等,1998,中译本)中对于交际能力就有如下解释:a.有关语言的语法与词汇的知识;b.说话规则的知识C.知道如何运用及对不同类型语言行为作出反应,如请求、抱歉、感谢和邀请d.知道如何得体地使用语言。他们关于交际能力构成的论述也成为交际语言教学的核心思想。

(四)其他学者的“知识一能力”观

其他学者如Bachmah(1990),Bachman与Palmer(1996),Skehan(1998),Johnson(2001)等所论述的competence,ability for use,performance都是对Hymes和Canale与Swain交际能力意义的补充与扩展。

Bachman(1990)明确说明,他或多或少将知识与能力作为同义词使用,用以指假设在语言使用者头脑中的一种存在体。同时他也说明,他使用的competence 的概念与Hymes的概念是相同的,而不局限于Chomsky所指的语法知识。实际上,他又扩展了关于能力的论述。提出了“交际语言能力”(communicative language ability)。他(1990)认为,交际语言能力包括知识或能力,以及能在有情景的交际语言使用时得体地运用能力的本事。他的交际语言能力模式有三个组成部分:语言能力、策略能力私心理厂生理的作用过程。这个模式比前人的更为复杂,每一项能力又由若干微观的能力组成,但主要是两大类:组构能力(organizational competence)和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

Johnson(2001)在论述不同层次的知识分类时指出:competence这个用法是语言学家用来指知识与技能的。E16]其他的著名学者如Ellis(1994:13)也把知识与能力作为同一概念。Ellis说,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描述学习者第二语言的潜在知识(underlying knowledge)的特点,即描述与解释他们的能力(competence)。

由此可见,在国外语言学界,competence的概念应是由Chomsky提出,并用以区分performance的。后人又不断增补、修订并将这些概念加以扩展和重新分类。但是,大多数学者仍然沿用Chomsky的概念,knowledge和competence

两个词的涵义往往相通并可以互换,两者作为概念存在着明显的互含关系。概言之:大多数西方应用语言学家使用knowledge的概念,通常涵盖了汉语中“能力”的概念,或英语中“competence”的意思,也包含了“知识”。

(五)知识与能力的区分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西方学者的knowledge或competence包含了汉语中的知识与能力,但对于知识与能力两者的特点仍然加以区分。如Anderson(1976,1980,1983,Johnson2001)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和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所谓陈述性知识,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知识”,是有意识地掌握的事实和概念等,是“知道应该如何做”;而程序性知识则相当于汉语中的“能力”,是“会做”,这种知识并不一定是有意识掌握

的。Johnson(2001)认为:语言教师都知道,有语言陈述性知识,亦即知道语法的规则,与能够说出这种语言完全是两回事。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知道大量有关英语的知识,却连说出一句话都很困难。同时,Johnson(2001:104—5)还认为,要将陈述性知识转为程序性知识,必须通过“自动化”(automization)与“重构”(restructuring)过程。“自动化”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生、“自动化”过程也是学习者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过程,也就是把“知道应该如何做”变为“会做”。

(六)能力与运用能力

一些西方学者如Hymes(1971)和Skehan(引自Cook和Seidlhofer,1995)亦主张将“能力”与“运用能力”分开。他们认为,有了各方面的知识或能力,并不一定就能在交际时达到理想的效果。语言使用者还需要有把这些能力综合起来运用于交际的能力——运用能力,即Hymes(1971)和Skehan(1995)称为的“ability for use”。Skehan(1995)认为:所谓的“运用能力”,既不是能力(competence),也不是能力表现(performance),而是能把各种能力系统地调动起来用于实际交际活动的能力。它与其他属于潜在知识系统的能力,如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等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属于实际交际过程这个层面上的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在各种内在的能力、交际情境与心智活动过程之间起协调的功能,具有核心的组织作用。Skehan对于语言运用的定义是:各种能力(知识)被调动起来,以一种系统的方式综合地运用于交际。他在1998年的著作中进一步解释道:各种能力如果不与语言运用结合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当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这些能力被集结、调动起来,才能有出色的行为表现。这些运用能力远远超越策略能力的范围。他提出,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不仅仅要评估其能力,还应该评估其实际运用这些能力的“运用能力”。

同样,Bachman(1990)也认为,ability这个术语包括知识与能力以及在使用语言时能运用能力(知识)的本领。在Bachman看来,这样的能力也被称为“交际语言能力”(communicative language ability)。他在界定交际语言能力时说:我相信我描述交际语言能力的方式可以为语言测试的设计、运用与研究提供一个广泛的基础,即认识到交际地运用语言的能力会涉及语言的知识或者说能力以及

运用这些能力的本领。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看出,Bachman也认为在competence 之后,还有一个能力的层次。因此,我们也可以认为,Bachman描述的“交际语言能力”,相当于Skehan的“运用能力”。笔者在2004年与Bachman本人当面确认此看法时,也得到他的认同。

需要说明的是,随着人们对语言能力的研究逐步深入,国外语言学者对于performance的概念已经与Chomsky最早描述的概念有了区别。Chomsky的performance相当于运用能力。而现在学者们(Skehan,1998;BrownGIHuson,1998)讨论performance时,通常涉及的是如何考查出学习者语言运用的能力,即能力表现。对这种能力表现的评价通常称为performance assessment(也可译为“行为表现评价”)。在研究能力表现评价时,往往讨论的是由于一些语言能力以外的因素,如疲劳、神经紧张、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可能不一定会准确地反映出他们的真实能力。因此,现在更多的是讨论人们如何表现出他们的知识、能力和运用能力以及如何评价这些能力。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们不在本文中对能力表现及能力表现评价作更进一步的探讨。

二、“知识一能力”的形成过程

立足于我国外语教学的实际,笔者认为应当将知识(knowledge)与能力(competence)区分开来。在这里,知识的内容包括语音、语法、词汇、句型结构、功能的知识;社会语言学方面的知识、交际策略、资源策略等知识以及各种有关世界的知识,以上知识可以称为陈述性知识。没有知识就没有能力,但有了知识不一定就有能力。知识与能力的掌握不是同步的,他们的发展也不是成正比或反比的关系。知识是可以传授并记住的,而能力则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及教师指导由学生自主掌握。即使学习者有了各方面的能力,还需要把各种能力与知识集合起来用于交际活动,这就需要运用能力或交际语言能力。最后,还需要通过适当的活动,即能力表现,使学习者展现出自己的能力。这是一个理想化的能力发展过程模式。如图:

知识(knowledge)一能力(competence)一运用能力(ability for use)一能力表现(performance)

当然,在实际语言发展与语言活动时,情况要复杂得多。下一节进一步探讨语言能力内化,也即能力发展为运用语言能力的过程。

(一)“自动化”过程

我们可以认为,学习外语的人有两种知识,一是记忆了的知识(memorized knowledge),这些知识是有意识的知识。记忆的知识通常是通过书本和教师讲解语言的知识,如语音、语法、词汇、句型结构、功能的知识获得的。另外还有非语言的知识,如交际策略、背景知识、跨文化交际的知识等。当然也可以是学习者通过反思、总结经验或自学等获得的知识。学习者可能会陈述这些知识,但并不一定会在真正交流时使用。也就是说,这类知识并没有转化成为能力。许多语言习得研究表明,知识的记忆并不能保证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不犯语言的错误,即使许多人可以背诵语言规则,而在真正交际时仍会“违反”这些规则(Nunan,1989)。只有通过一定的真实的语言使用,通过大量的互动活动,才能使这类知识转变为能力。

另一类知识可以称为内化了的(internalized)知识。这类知识可能是通过有意识的语言学习之后,又通过大量使用语言的机会,最后被(无意识地)存储在语言习得机制中(LAD)。这一类知识实际上已经变为能力。另外,正如

Johnson(200l:111)所说的,这一类知识在转变为过程性知识(即我们认为的能力)时,陈述性知识就可能失去了。比如我们掌握了某种语法的用法时,可能不一定能再陈述它了。当然,这一类知识仍然可以是陈述性的,是有意识的知识。外语学习者往往仍然需要用语言的知识来“监察”语言的使用(Krashen1985)。简单地说,我们可以从使用者是否能使用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的交流来区分知识与能力。如果可以进行交流,哪咱是最简单的交流,也可以认为他具有了一定的能力。

而能力也可能是从一开始就是无意识地获得的(Krashen,1985)。这如同我们讲母语一样,我们可以运用语言,但却不知其所以然,使用者并不一定可以用语言来陈述清楚语法的道理,或者不能完全陈述清楚。这一类知识往往是通过大量的语言运用获得的,却又是意识不到的。这些能力既可能是无意识习得的,也

可以像Skehan(1998:166)所说的,是通过有意识地根据语法规则练习,而逐步在大量实践中获得的。当然,第一类知识也可以转化为能力,但是必须经过学习者的实践,即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步转化为能力。

不过,能力并非仅仅包括语言方面的成分,实际上还包含许许多多其他方面的成分,除了以上提到的诸方面因素,还有情感与个性,如本人原有的个人交往能力,冒险精神,以及其他各方面的知识,如推断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等。换句话说,有些能力是通过学校的正式学习培养出来的,而有些则是学习者本人特有的,或在其他环境中获得的。可以说,能力不仅包括各方面的知识,也包括各方面素质以及天资。

区分知识与能力的意义在于,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1.有意识的语言知识学习并不能确保学习者具有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2.能力并不一定全部源于有意识的知识,而可能是在语言实践中无意识地获得的(虽然我们也可以像大部分西方学者一样将其称为知识);3.能力不仅仅由知识构成,还有许多其他的成分;4.如果承认语言实践在知识转变为能力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那么,研究这个过程,也即是Johnson提出的“自动化”过程,是外语教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二)“重构”过程

Johnson(2001)和McLaughlin(1987)认为,仅有自动化过程仍然是不够的,自动化过程仅仅涉及简单的能力,单项的能力,而要将这些单项的能力组合运用,完成更为复杂的任务,则需要“重构”。这个重构实际上也就是Skehan(1995,1998)所指的运用能力的形成。知识与能力平时是分散的、静态的、各自独立的。而在人们交际时,则需要调动各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去理解与表达,去处理所接受到的各种信息,这就是语言运用能力。可以说,人们在运用已有的能力去进行交际时,需要一种特殊的心智能力来处理信息,包括调动本族语的知识以及其他相关的知识。按照Skehan的观点,能力并不能直接变为运用能力而表现在交际活动中,只有当学习者能够融会各方面的知识、贯通各方面的能力,调动情感因素、素质以及天资并将其运用于创造性的语言交流活动,用于解决交际时的各种问题,完成各种任务,能力才可被称为“运用能力”。

(三)“知识一能力一运用能力”的运作过程

学习者的各种能力需要通过运用能力在实际语言交际时有机地调动组合,这种组合通过能力表现显露出来。而考查能力表现,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各种各样的任务。不过,能力表现受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疲劳、语言的复杂度、时间压力、精神状态等(Skehan,1998)。应该说,通过让学生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能力与知识,将能力转化为语言运用能力的最佳途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达到语言的准确性、流利性与复杂度的综合目标,需要运用各种功能、词汇、语法、文化的知识,也需要利用情感、态度等其他非语言的因素。

总之,外语教学的目的应该是使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并发展他们的能力,逐步学会在真实的情境中综合运用这些能力并表现出具有这样的能力。近两年来,一些中小学教师在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方法的时候,出现了一些理解的偏差,甚至以为任务型教学是反对讲授语言知识的。从本文的文献中可以看出,西方外语教学界对于知识与能力的概念实际上通常是可以互换的。在几位最具影响的西方学者有关知识与能力的文献中,并没有主张用语言做事情可以不以知识为基础。反之,发展语言运用能力,通过语言完成听、说、读、写各方面的任务,即是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以及情感的心智活动。准确地说,这些学者只是认为,假如单纯传授有关语言知识而没有提供给学生足够运用语言知识的机会,学生难以真正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听、说、读、写的实际交际活动。比如,研究语言习得的著名学者Ellis在他的《任务型语言教学》一书中就谈到:要实现语言教学的目标,需要研究三个问题:1.学习者的语言知识是如何体现出来的?2.这些知识是在怎样的运作过程中被表达出来的?3.在语言产生的过程中这种知识对于语言习得有什么作用(E11is,2003:1-03)显然,要研究这些问题,一定要研究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因此,明确知识、能力与运用能力的概念,对于我们认识外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对于我们思考外语学习的各种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略)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合集

科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基础知识 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2. 《学记》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 liè)等、藏息相辅等。 3.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问答法) . 4. 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 5.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6. 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7. 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 8.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提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提出“泛智”教育,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 9. 卢梭是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

10. 裴斯泰洛奇是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 11. 洛克是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话》,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 ! 12. 第斯多惠是德国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代表作《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13. 斯宾塞是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 14. 乌申斯基是苏联教育家,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将教育学称作艺术。 15.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提出了教育性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和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倡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 16. 美国教育家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教育无目的论,倡导“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和“在做中学”。 17.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18.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中学教师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目

中学教师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目 1.十六大报告在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明确指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问题: 试述终身教育的基本思想。 2.李华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他的最大缺点就是贪玩,学习不用功。每次考试他都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 请运用韦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 (1)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是怎样的? (3)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归因理论有何意义? 1.【答案要点】终身教育的基本思想: (1)终身性,使每个人所受的教育都不会终止于学校教育阶段,而是使其一生受到连续教育,直至生命的终结。 (2)全面性和自由性,教育和学习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人的身心所有方面的全面发展,不再是从外部强迫灌输的,而是自由的、根据个人需要和兴趣的、有机联系的、协调性的学习化社会,每个人享有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自由地取得学习、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各种手段。 2.【答案要点】(1)不正确。他将行为的原因归因为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这样他就对自己的行为不用负责,因此学习动机不高,学习成绩也不会提高,甚至会越来越差。 (2)他应该将其归因为自己的、内部的、可控制的因素,如不努力。如果他认为学习失败是不努力造成的,那他就会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3) 有助于教师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生行为及其结果推断出个体的稳定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其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此外,归因训练还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正确归因,对消极的归因进行辅导。如果一个学生长期处于消极的归因心态就有碍于人格的成长,如惯于逃避的学生,他们经常将失败归为能力不足,将成功归于运气或任务容易,长此以往,成为一种习惯,就会演变为一种习得无助感。 1.某班班主任老师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是能努力刻苦学习的好学生;而学习成绩差的就是不努力不刻苦学习的学生。因此,他经常把考试成绩差,作业出错多的学生叫到办公室进行训斥,他希望通过对差生的严加管教,使全班的学习成绩拉齐。 问题: 这位班主任老师的想法能否变成现实? 2.小丽,女,高一学生。祖父母和父母均为医生,从小在非常讲究卫生的环境下长大,平时做事谨慎、认真、仔细,严格要求自己,追求十全十美,有条理,爱整洁,但缺乏灵活性,有不安全感。入学后住宿,同室睡上床女生不讲究个人卫生,不洗手就拿食物吃,得了乙肝住院。小丽想起该女生扫床时灰尘落在自己床上,又乱碰自己的水杯和食物,担心自己被传染上乙肝,又恰逢期末考试,学习很累,怕考试不及格。自己总想该女生“不洗手”而“病从口入”,“自作自受”又“害了别人”这几句话,明知道想这些没用,就是摆脱不了,造成不能安心看书,内心十分苦恼。害怕自己也病从口入,就反复洗手、洗衣、洗床上用品,

关于某某同志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证明材料

关于同志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证明材料 ,男,汉族,现年37岁,初级中学语文教师,1998年参加工作至今,教龄18年,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2007年12月,被评为中小学一级教师,他具有较深厚的专业知识、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学科知识。从教以来,一直不停的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追求、探索。先后参加班主任培训、初中级计算机培训、继续教育、教育技术培训,国培等。不断充实自我,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经验丰富。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同志和同科同级老师一道,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大纲,探讨在语文课上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找到适合学生实际,并能有效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学法,记录编写成导学案,采用“五步三查”教学模式、变解疑为生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变学会为会学,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发挥最大的效益,打造高效课堂。他开展小组合作、小组竞争、当小老师、评选班级明星、给家长发短信祝贺、奖品奖励,真正的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喜欢上课堂,爱上语文课。他还特别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总结,每上完一节课,都会对本节课的得与失及时进行总结,写出教后反思,为以后教学提供素材和积累经验。 由于该同志积极探索教改新路,钻研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并在课堂实践中反复锤炼,多次代表学校参加优质课大赛,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

文,获得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2013年9月讲授的《地毯下的尘土》一课,在西华县教育体育局举办的第二十届中小学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2011年5月讲授的《背影》一课,在西华县教育体育局举办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2013年8月讲授的《乡愁》一课,在周口市教育局举办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总之,该同志具备语文学科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掌握所教语文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并在教学中正确运用,取得了显著成就,完全能够胜任当前的语文学科教学。 初级中学 2016年10 月10日

真题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管理岗位)

2012年江苏省省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 第一套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管理岗位)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一部分综合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在答题卡上将正确答案所对应的字母代号涂黑) 1.2012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目的是()。A.促进公益事业发展B.精简机构和人员 C.减轻国家财政负担D.创新体制和机制 2.2012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央财政已按国内生产总值的4%安排教育经费,教育经费要突出保障重点,加强薄弱环节,提高使用效益。下列关于教育经费的使用,不合理的做法是()。 A.增强中小学师资力量培训的经费投入 B.购置现代化教育设备,兴建学校标志性建筑 C.把更多教育资金投向农村和偏远落后地区 D.加强对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的投入 4.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下

列属于融资支持的是()。 A.对小微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给予培训费和社会保险补贴 B.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行专项用于小微企业贷款的金融债C.中央财政安排150亿元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主要支持初创小微企业 D.实施创办小企业计划,培育和支持3000家小企业创业基地5.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稳中求进”最可靠的途径是()。 A.减免税收B.增加出口 C.对外投资D.扩大内需 6.甲某是A省选出的全国人大代表,在2012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司法机关以其涉嫌犯罪而对其施行逮捕,该逮捕决定许可机构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B.全国人大会议主席团C.A省人大代表团D.最高人民检察院 7.下列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的“混淆行为”的是()。A.甲商场在促销中的所有奖券刮奖区内印刷都是“谢谢惠顾” B.乙企业生产的保健品在产品说明书中作药品疗效的不实说明C.“冰雪矿泉水厂”是一知名企业,丙企业擅自用“冰雪”商标生产矿泉水 D.丁酒厂将其在当地评奖会上的获奖证书印刷在所有产品包装上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每道题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教育知识与能力大纲 必背考点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一)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孟子:“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 《学记》:专谈教育,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原则) 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杨贤江: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世界上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人是克鲁普斯卡娅 赫尔巴特: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泛智教育),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杜威: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三个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布鲁纳:发现式教学,提出学科结构理论 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三大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 根舍因:范例教学模式(对数学教育影响很大) 课程现代化的三大代表:布鲁纳、赞科夫、根舍因 (二)教育 ?教育的涵义 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等素质发展的活动就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因素,是承担教的职责、施加教育影响的人。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特点: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传授的知识、思想观念等内容。特点:目的性和价值性、发展性、形态的多样性。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 ?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 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 教育的发展阶段

教育知识能力简答题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教学内容

一简答题: 1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2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3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4 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5 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 6 简述全面发展的内容 7 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8 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9 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0 简述四种不同气质类型的特征,并针对不同气质类型如何指导 11 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 12 简述新课改下教师教学观的改变 13 简述新课改结构的主要内容 14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15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6 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17 建构主义学习观 18 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9 说服教育法的含义和要求 20 简述美育的任务 21 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22 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23 小学班主任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24 先进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各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班主任应该如何进行个别教育 25 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26 简述教学课程的基本规律 27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28 教学实施的环节 29 简述上好一堂课的标准 30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历年来考察过的简答题: 【2014年下半年】: 1.简述皮亚杰7-12岁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 2.简述学校联系的基本方式 3.简述教学研究中文检索的基本要求 【2014年上半年】 1.简述我国教肓目的的基本特征 2.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3.简述建立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2013年上半年】 1.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2.简述教育报告的-般结构

3.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简述你对这三种学习方法的理解。 【2013年下半年】 1.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 2.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3.中学生在安全用电方面犯了哪些常识性错误?你认为小学教师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安全教育? 二、材料分析题 (一) 材料分析题答题结构 1. 总起:①这位老师(材料中)遵循了(违背了)、体现了、指出……,这种做法有利于、不利于、促使、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②或者直接用知识原理进行阐释。 2. 分析:结合材料分点解析(知识点+材料解析,如材料体现几个知识点则分点作答)。 3.(总结):对于整个分析进行一两句话的总结。(不做硬性要求) (二) 材料分析题知识点积累 1.新课改内容 师生: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 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独特、独立意义的人; 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尊重、赞赏,帮助、引导。 2.德育有关原理 ①德育四大规律: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的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②德育的八大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的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知行统一、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③德育六大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指导实践法、品德评价法、品德修养指导法 3 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①教学四大基本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② 教学八大原则: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量力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 4 班级突发事件处理 原则:教育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冷处理原则 方法:沉着冷静面对、机智果断应对、公平民主处理、善于总结引导 5 课堂问题行为 产生原因: ①自身原因:小学生有意注意已经发展,但是有意注意总会受到其他周围事物的干扰; ②课堂内容比较枯乏,没有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 ③学生还没有养成认真听课的好习惯;

2016年徐州市事业单位考试真题《综合知识和能力素质》试题

2016年徐州市事业单位公开招录工作人员考试 《综合知识和能力素质》试卷 第一部分常识判断 根据题目的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请开始答题: 1.张某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执行完毕后,其父急恨交加导致旧病复发而亡。张某有妻、子、女、兄、弟。张父的遗产应由()继承。 A.张某、妻、子、女、兄、弟 B.妻、子、女、兄、弟 C.子、女、兄、弟 D.妻、兄、弟 2.能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的是()。 A.物质文明建设 B.精神文明建设 C.政治文明建设 D.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3.()犯罪是属于“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 A.盲人B.醉酒的人C.未成年人犯罪D.聋子 4.能够有效地监督组织各项计划的落实与执行情况,发现计划与实际之间的差距,这一管理环节是()。A.协调B.组织C.控制D.领导 5.李某因犯杀人(未遂)罪、抢劫罪、盗窃罪而分别被判处10年、8年、5年有期徒刑,对其最后量刑应为()年。 A.10年B.23年C.10-23年D.10-20年 6.“三个和尚”的故事中,“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主要揭示()的重要性。A.计划B.人事C.协调D.激励 7.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分别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鹳雀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上述引用诗文的作者依次是()。 A.王之涣崔颢范仲淹王勃 B.陈子昂李颀王勃范仲淹 C.王之涣李颀范仲淹王勃 D.陈子昂崔颢王勃范仲淹 8.吕坤《社学要略》:“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百家姓》,以便日用;《千字文》,亦有义理。”说明蒙学教育既为识字,也兼为()。 A.见闻知识教育B.实用知识教育C.义理思想教育D.修身出世教育 9.能引起听觉的声波振动频率是()。 A.0-20Hz B.20-20000HzC.20000-40000Hz D.40000-∞Hz 10.凡是有我国国籍的自然人就是我国的公民,这属于()。 A.政治概念B.法律概念C.政治概念也是法律概念D.不是政治概念也不是法律概念11.下列关于太阳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太阳风会促进大气中臭氧的产生,影响地球的空间环境 B.由于太阳风的作用、彗星周围的尘埃和气体会形成彗尾 C.太阳风是太阳黑子活动高峰阶段射出的超音速等离子体流 D.两极的高层大气受到太阳风的轰击后会发出光芒,形成极光 12.在中国,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机关是( )。 A. 外交部 B. 国务院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教资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强化练习(五)

教资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强化练习 (五) 1.小亮3岁半,在幼儿园里,他很喜欢搭积木,每当有人问谁搭得漂亮时,他总是说自己搭得好,而事实并非如此。 请结合幼儿自我评价的有关原理加以分析。 【答案要点】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包括三种形式:掌握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社会性比较,即从与别人比较中对自己作出评价;自我检验,或狭义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大约从2~3岁左右开始出现。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和幼儿认知及情感的发展密切联系着,其特点如下:(1)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2)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3)自我评价受认识水平的限制。 材料中的小亮在进行评价时,不是从具体的事实出发,而是从情绪出发进行自我评价。他不管事实如何,总认为自己搭的积木最好,这正是一种带有主观情绪的评价,过高的评价自己的表现。 2.这一周冯心怡连续几天不肯睡,老师觉得很头疼。只见她一会儿仰着睡,一会儿卧着睡,不一会儿又侧着睡。老师叫她快睡,可就是翻来覆去睡不着。时间在悄悄流逝,声音也几乎没有了,老师以为睡着了,凑过去一看,两只眼睛睁得滴溜溜圆,正在被窝里认认真真地玩棉线。 棉线不知哪儿来的,可能从棉被上扯的吧,她的棉被拉链坏了,里面露出了几根线头。老师看到她这么喜欢玩线,就说:“冯心怡小朋友喜欢线,是吗?老师家里有很多五颜六色的线,明天拿来送给你。不过,你要现在就睡。”时间到了,别的幼儿已经醒了,而她睡得正香。 根据以上材料,作为幼儿园教师,你该怎么做? 【答案要点】 (1)提高幼儿的认识。教师应该在幼儿园经常与她单独谈话,让她明白中午睡觉有利于自己的生长。并抓住有利时机,积极鼓励她睡觉,并适时地表扬她。就像案例中提到的幼儿不睡觉,居然在聚精会神地玩棉线,而当老师叫她快点睡,明天就会给她很多漂亮的线,她竟不一会儿睡着了,这正是老师所希望的。 (2)与家长取得共识。对幼儿的教育要靠家庭、社会的支持,为了让幼儿能健康地成长,教师应该特意与她的父母、祖父母交换意见,让他们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并请他们配合老师,在家中也让幼儿中午时睡觉,养成爱睡午觉的好习惯。 3.星期一,A老师埋怨地说:“孩子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再回到幼儿园后,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退步了,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话,真不知孩子在家时,家长是怎么教育的!”站在一旁的B老师颇有同感地说:“是啊,如果家长都能按我们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A老师接着说:“可这些家长不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倒也罢了,还经常给我们提这样那样的意见,好像我们当老师的还不如他们懂得多,真拿这些家长没有办法……”

2019年江苏省宿迁市属、宿城区事业单位试题《综合知识和能力素质》真题

2019年江苏省宿迁市属、宿城区事业单位试题《综合知识和能力素质》真题 一、常识判断。本模块包含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两部分。 1、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贡献国是()。 A、加拿大 B、美国 C、中国 D、俄罗斯 2、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称为()。 A、行为能力 B、权利能力 C、权力能力 D、责任能力 3、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自然资源只能属于国家所有的是()。 A、矿藏、水流 B、山岭、戈壁 C、森林、草原 D、荒地、滩涂 4、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 A、历史方向 B、历史方位 C、未来方向 D、未来方位

5、《吕氏春秋》提到:“凡人三百六十节、九窍、五脏六腑。”下列不属于“五脏”的是()。 A、胆脏 B、心脏 C、脾脏 D、肾脏 6、下列我国古代国家行政机构不具有行政监察职能的是()。 A、御史台 B、太常寺 C、六科给事中 D、督察院 7、行政领导者的最基本职责是()。 A、调研 B、接近群众 C、行政决策 D、亲身实践 8、主要供应短期资金,解决短期内资金余缺的市场是()。 A、货币市场 B、资本市场 C、股票市场 D、债券市场 9、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打好三大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三大攻坚战包括()。

A、生态环境保护、精准脱贫、乡村振兴 B、科技创新、道德建设、党风廉政建设 C、化解社会矛盾、反腐倡廉、生态环境修复 D、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 10、张明今年15岁,为科技大学学生,其智商高于常人,自理能力强,根据《民法通则》规定,他是()。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可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C、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D、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1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从供给、生产端入手,不断解放生产力,提升效率,促进经济发展。下列属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的是()。 A、物价部门开展市场价格检查 B、商业银行上浮企业贷款利率 C、发改委取消部分行政审批事项 D、工商部门限制明星代言广告 12、关于垃圾分类处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速冻饺子的包装袋属于厨余垃圾 B、塑料制品不可采用深度填埋的处理方法 C、果皮等食品类废物可进行堆肥处理 D、红色的收集容器用于收集有害垃圾 13、药物对于健康人并没有直接的价值,对于病人则具有直接的价值,这说明()。 A、价值具有主体性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速记口诀

1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孟轲(孟子) 记忆技巧1:最近股市很孟,不断跌停,很多人赔洛,陈奕迅就站在卢子上唱福夸. 记忆技巧2:卢洛浮夸,太过苛求 2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孔子、斯宾塞、涂尔干、孔德、赫尔巴特记忆技巧:双孔特干涩 3教学原则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性、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量力性原则记忆技巧:直起弓,寻找一英(因)里外的狐狸当粮食。 4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案例)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记忆技巧1:3爱2人1终身记忆技巧2:关爱教为终5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锻炼法、陶冶法、品德评价法。 记忆技巧:淘宝在唯品会上讲段(锻)子,这给奇葩说起到了榜样作用。 6教学方法 a语言性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b直观性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c实践性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法;d研究性教学方法:讨论法、发现法 记忆技巧:动嘴(语言)、眼(直观)、手(实践)、脑(研究)。动嘴:教授在讲坛(谈)读书;动眼:眼馋(参);动手:2次实战演练;动脑:武王思考如何讨伐(发)纣 7布卢姆与布鲁纳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发现学习 布卢姆记忆技巧:母亲用手掌握着刚出生的BABY,想象着将来会叫爸爸妈妈(认知)、会对人微笑(情感)、会跑会跳(动作技能)

布鲁纳记忆技巧:纳米结构是科学家发现的。 8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简答) a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b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c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 记忆技巧1:首富王健林建筑起家,考虑王思聪是不是接班,王思聪涉猎全面但很有个性,跟名人网上对骂。(建设接班全面个性)记忆技巧2:全面建设个性接班人(技巧赞助:慧同学) 9外铄论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记忆技巧:外出寻找落花生 10内发论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塞尔、高尔顿、霍尔、董仲舒记忆技巧1:很多人不懂,格格的两个儿子(高尔顿、霍尔)为什么要微服私访。 记忆技巧2:记忆技巧2:内(内发论)服威(威尔逊)力大格(格塞尔)外爱做梦(孟子)——今夜HI不停 11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简答) a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b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c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d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e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记忆技巧:时间线索记忆学制趋势有5点,第一幼小要衔接,第二提早入龄延义年,第三普职教育要统一,第四高等教育要多样;第五终身受重视 12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a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好奇心;b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c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d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记忆技巧1:抓关键词(情境、难度、反馈、结果归因)女生追男生,结果反而男生难为情。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条

1、材料: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得对话》教学时,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教师:“我能不用书中得原话吗?”教师与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得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果拿书表演,又不太好。”学生说出了原因。“您得意见很好,就用自己得话来表演吧。”教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学生得头。果然,这个学生表演得非常出色。 问题: (1)结合材料,评析该教师得做法。 这位教师得做法保证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得积极性,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该教师得做法体现了民主型得师生关系。民主型得师生关系表现为教师热爱、关心、尊重与信任学生;教育学生就是,教师既利用权威,也利用自己得学识、才能与品德;学生理解与尊重教师。在民主型师生关系中,师生交往较多,互相支持配合,关系融洽、密切。材料中,教师耐心倾听并肯定学生得意见,师生关系与谐、融洽,体现了民主型得师生关系。 其次,该教师尊重了学生得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得主体能动性。材料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认真听取学生得想法,并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得这一做法使得学生在表演中表现得非常出色,也使得教学取得了良好得效果。 最后,该教师遵循了因材施教得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得兴趣、爱好,并创造条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得不同特长都得以发挥。材料中,教师在了解学生得实际情况后肯定了其想法,取得了良好得教学效果。 (2)结合材料,谈谈教师应如何保证课堂教学中得预设性与生成性。 教学做为有目标、有计划得活动,其过程自然具有预设性。教学过程得预设性就是指教师在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目得、有计划得设想与安排。教学方案体现了教师对教学过程得“预设”,教学方案得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教材得理解、钻研与再创造。教师理解与钻研教材时,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把握好作者编写教材得意图与教学内容得教育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再创造。预设性体现了教学过程得科学性。材料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组织角色扮演得教学活动,体现了教学过程得预设性。 教学过程得生成性就是课堂教学得生长与建构,指在师生与生生之间得合作、对话与碰撞中,现时生成得超出教师预设方案得新问题、新情况。实施教学方案就是把“预设”转化为实际得教学活动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得互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得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适时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得效果。材料中,教师在学生角色扮演得过程中出现不同得状态时,灵活机智地应对,体现了教学过程得生成性。 2、材料: 小学生小亮很想学好数学,但数学成绩一直很差。小亮虽然经过多方面得努力,但数学成绩依旧没有起色。近期,班主任发现小亮上课变得不听讲,还时不时扰乱课堂秩序,不按时完成作业,数学老师催促也不见效,之后连

关于某某同志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证明材料

关于 _____ 同志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证明材料______ ,男,汉族,现年37岁,_________ 初级中学语文教师,1998年参加工作至今,教龄18年,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2007年12月,被评为中小学一级教师,他具有较深厚的专业知识、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学科知识。从教以来,一直不停的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追求、探索。先后参加班主任培训、初中级计算机培训、继续教育、教育技术培训,国培等。不断充实自我,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经验丰富。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_____ 同志和同科同级老师一道,钻研教材, 准确把握教学大纲,探讨在语文课上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找到适合学生实际,并能有效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学法,记录编写成导学案,采用“五步三查”教学模式、变解疑为生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变学会为会学,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发挥最大的效益,打造高效课堂。他开展小组合作、小组竞争、当小老师、评选班级明星、给家长发短信祝贺、奖品奖励,真正的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喜欢上课堂,爱上语文课。他还特别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总结,每上完一节课,都会对本节课的得与失及时进行总结,写出教后反思,为以后教学提供素材和积累经验。 由于该同志积极探索教改新路,钻研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并在课堂实践中反复锤炼,多次代表学校参加优质课大赛,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

文,获得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2013年9月讲授的《地毯下的尘土》一课,在西华县教育体育局举办的第二十届中小学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2011 年 5 月讲授的《背影》一课,在西华县教育体育局举办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2013 年8 月讲授的《乡愁》一课,在周口市教育局举办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总之,该同志具备语文学科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掌握所教语文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并在教学中正确运用,取得了显著成就,完全能够胜任当前的语文学科教学。 初级中学 2016年10 月10 日 (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广东省广州市《综合知识和能力素质》事业单位考试【含答案】

广东省广州市《综合知识和能力素质》事业单位考试【含答案】(说明:本题库收集历年及近期考试真题,全方面的整理归纳备考公考之用。) 一、单选题 1. 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或基本要素是()。 A、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生产工具 B、人的劳动、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C、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生产资料 D、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参考答案】D 2. 公务员或者公务员集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奖励()。 A、爱护公共财产,节约国家资财有突出成绩的 B、忠于职守,积极工作,成绩显著 C、为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做出突出贡献的 D、同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有功绩的 【参考答案】ABCD 3. 主送机关是()。 A、有隶属关系的上级机关 B、受理公文的机关 C、收文机关 D、需要了解公文内容的机关

【参考答案】B 4. “存在就是被感知”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参考答案】D 5. 关于行政许可实施机关正确的说法是()。 A 凡是国家行政机关都可以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实施行政许可 B 行政机关具有的行政许可权应当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 C 受委托组织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可以再委托其他组织实施行政许可 D 行政机关可以将自己的行政许可权委托给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行使。 【参考答案】B 6. 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A、思想范畴 B、经济范畴 C、政治范畴 D、文化范畴 【参考答案】B

7. 未来五年,广东省将建设面向未来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覆盖全省、通达全国、连通世界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高速公路大通道,形成“十纵六横两环”高速公路骨干网,通车里程超过()万公里。 A、1 B、1.5 C、2 D、2.5 【参考答案】A 8. 从“一国两制”构想延伸开去,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了解决某些国际领土争端的新思路。下列选项中,正确的选项是()。 A、搁置主权,分而治之 B、搁置主权,共同治理 C、搁置主权,共同开发 D、搁置主权,和平共处 【参考答案】C 9. 按照《教师资格条例》,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在接到公民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后,应当在受理期限终止之日起 30 日内作出决定。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 20 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张某向北京市教育局申请颁发教师资格证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当适用《教师资格条例》,在受理期限终止之日起 30 日内作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1.广义: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2.狭义:学校教育。 二、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社会属性:1. 永恒性。(人在教育就在) 2. 历史性。(古今不同) 3. 相对独立性。 a. 历史继承性(古今相同) b. 不平衡性(可超前、可滞后) 三、教育的起源 1. 生物起源论:生物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本能生利息 2. 心理起源论:无意识模仿孟禄心理仿孟禄 3. 劳动起源论:劳动米丁斯基、凯洛夫米凯爱劳动 四、教育的发展 ?原始社会:1. 公平、无阶级性。 2. 教育和劳动生产相结合。 3. 教育内容简单,方法单一。 ?奴隶社会:1. 夏朝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教育形态。 2. 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特征:政教合一学在官府 3. 私学兴起:春秋时期,特征:自由。 ?封建社会:1. 战国:私学繁荣。 2. 隋唐:科举制兴起。 3. 清末:1905年,废除科举制。 ?近代社会:1. 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 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德国最早) 3. 教育世俗化、法制化。 ?现代教育:20世纪之后教育的新特点。(口诀:全民多献身) 1.教育的全民化。 2.教育的民主化。 3.教育的多元化。 4.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教育的终身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概念 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教育学的发展 (一)萌芽阶段 1. 《学记》:世界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性教学 二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四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7. 杜威:现代教育代表人物。 a. 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b. 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c. 学校即社会。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答题技 巧 https://www.doczj.com/doc/147802403.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 最后,为大家总结一下如何作答材料分析题。 做材料分析题要分步走: 第一步,先审题,有以下三类问法:1.回答什么——分析(是什么)、评述(为什么)、建议(怎么办);2.有几问;3.运用什么知识——职业理念/职业道德;德育、教学、教育学、心理学。 第二部,分析材料,内容包括:关键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根据材料筛选知识点 第三步,组织答案。一般采用总分总的形式去作答。 总:总体评价(亮明立场) 分:原理+分析材料(知识点) 总:总结(体现结构完整) 下面我们通过一道真题一体会一下: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有趣的试验: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两个不同的街区,一辆完好地停放在一个中产阶级集聚的街区,另一辆则摘掉车牌、打开顶棚,停放在相对杂乱的街区。结果发现停放在中产阶级集聚街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还完好无损,而打开顶棚的那一辆,不到一天就被偷走了。于是,该研究者把完好无损的那辆汽车敲碎一块玻璃。结果发现,刚过了几个小时,这辆汽车就不见了。因此,有研究者以该试验为基础,提出了著名的“破窗理论”。 (1)基于上述材料,请从教育学、心理学视角谈谈你对“破窗理论”的理解。(8分)

(2)试述“破窗理论”对班级管理的启示。(12分) 答: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两个问均采取总-分-总格式: (1)【总】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破窗理论”体现了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分】教育中,学生们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破窗理论”体现了群体心理中的从众心理,人都存在一种潜意识的模仿。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很容易相互影响,致使一些消极因素,在学生群体中形成恶性的“传染”。 (2)【总】“破窗理论”对班级日常管理有非常重要的启示。 【分】首先,班主任要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塑造良好的班级氛围,陶冶学生性情,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美德。 其次,班主任要注重用规范约束学生的行为,及时制止学生出现的个别不良行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如果不良行为出现而没有被制止,就像汽车被打破车窗,会暗示和诱导更多的人做出进一步的破坏。

教师晋级专业知识和能力证明材料

专业知识和能力证明 同志自 年 月参加工作, 年如一日,对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学习大纲,努力钻研业务,教学基本功扎实,对所教学科又牢固,并根据教育学、心理学规律,运用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的教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能刻苦学习,博览群书,虚心求教,大胆创新。 该同志具备语文学科较扎实那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理论知识,具有该学科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学科教学技能。能顺利完成教育部门和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能圆满完成学校规定的备、讲、辅、批、考、评、补等教学任务。教学基本功扎实,能正确完整地传授教学内容,教法灵活,语言准确、精炼,重点突出,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因材施教,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能够及时进行教学反思,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能够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课外实践活动。具备该学科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在教学中正确应用。 该同志在任教期间认真备课、讲课,精心编写教案,巧妙设计教法,作业全收全改,批改作业一丝不苟。她所书写的教案和批改的作业在学校的检查评比中总是优。教学内容正确恰当,语言准确、生动,教法灵活、有趣,板书合理规范。重点突出,难点、疑点分析透彻。能围绕目标精讲精炼,因材施教。课堂上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采取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周课时数 节,能圆满完成学校交给的教学任务,所教学科优秀率达 %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必备知识点(三)

71.身心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的生理发展 1.身体外形剧变。表现在:身高迅速增长,体重急剧增加,骨骼和肌肉迅速生长。 2.体内机能增强。主要表现在:心脏发育趋于成熟,脉搏跳动减慢,心脏重量、形体、恒定性及血压都接近成人;呼吸系统方面,肺活量接近成人水平;大脑机能显着增强,内抑制机能逐步发育成熟,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明显增加。 3.性的发育成熟。性的成熟表现在:生殖器官的增大,体态上出现新特征,男性、女性气质逐渐明朗化。 72.第二信号系统活动日益发展 第一信号系统:对现实的具体刺激形成的条件反射;第二信号系统:对言语刺激、抽象信号等形成的条件反射,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机制。 73.中学生性心理发展

(一)异性疏远期 这个时期大约在小学五、六年级到初中一、二年级。这时由于青春萌动,男女生理上出现的明显差别,使他们感到陌生不安,又由于他们缺乏两性的知识,因此在异性面前,就产生了一种害羞或畏惧心理,从而使男女同学暂时疏远。 (二)异性接近期 初中二年级以后,中学生进入了青年初期。此时情窦初开,男女之间又有了一种喜欢接近的需要,他们的性心理发展又开始进入了相互吸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新时期,男女同学愿意在一起学习、工作和活动。 (三)两性恋爱期 恋爱期的显着标志是爱情集中于一个异性,对其他异性的关心明显地减少,喜欢与自己选择的对象单独相处而不大愿参加集体性的活动,经常陷于结婚的幻想之中。这个阶段一般从青年初期的中后阶段开始,是青春期性意识表现

和发展的相对成熟阶段,这也是青春期性意识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从这个阶段开始,才可能逐渐产生和形成真正的爱情。 74.中学生的异性交往 中学生正处在朝气蓬勃、独立意识强烈的青春期,随着性生理的成熟,性意识也逐渐形成和发展,自然会产生一种喜欢接近异性的感情倾向。作为教师一定要理解、宽容,指导学生在把握良好尺度的前提下健康交往。 (一)教师对异性交往中的引导 1.抓好青春期教育。2.提倡异性学生的正常交往。3.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二)异性交往应遵守的准则 1.要自然适度。2.要注意交往的场所和方式。3.要留有余地。4.不能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75.心理健康的标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