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群落的结构习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群落的结构习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群落的结构习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群落的结构习题

训练3群落的结构

基础过关

1.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2.下列表格表示一个岛上的国家公园中狼和驼鹿的种群变化情况,下列结论中最适合这两个种群变化情况的是()

年份1970 1972 1974 1976 1978 1980 狼种群数量10 12 20 25 18 18 驼鹿种群数量90 115 145 105 95 98

B.狼和驼鹿的数量变化相互没有关系

C.驼鹿数量随狼群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D.两个种群的数量同时增加或减少

3.自然界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一般理解为“互相依存,互惠互利”。下列存在共生关系的是()

A.亲鸟与其雏鸟

B.豆科植物与链球菌

C.北极熊与海豹

D.牛与其胃肠中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4.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几乎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右图

中表示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在下列4个营养关系图

中,与题干所示的种间数量关系最符合的是()

5.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

6.在同一纬度地区,引起植被分布呈“森林→草原→荒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温度B.阳光C.水分D.矿物质

7.下列关于土壤动物丰富度统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一区域内不同种类的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可能不同

B.不同地域内的同一种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可能不同

C.同一区域内不同时间段的同一种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是相同的

D.一般在林下或落叶及腐殖质较为丰富的地方土壤小动物较多

8.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研究过程是:提出问题→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

D.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能力提升

9.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a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b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10.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 cm×50 cm×30 cm) 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A.米草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裸露群落

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

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

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11.科学家在一池塘里将两种鱼分别单独和混合饲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出四类食物在它

们胃内所占比例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饲养方式植丛中的动物底栖动物浮游动物其他

鱼种a 单养0.42 0.12 0.01 0.45 混养0.05 0.35 0.05 0.55

鱼种b

单养0.43 0.23 0.01 0.33

混养0.40 0.12 0.04 0.44

没在池底④混养时鱼种a多出没在池底,鱼种b多出没在植丛中⑤混合放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

A.①④⑤B.①③⑤

C.②④⑤D.①③④

12.下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

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

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3有被排除的危险D.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种间斗争激烈程度相同

13.拟谷盗是危害粮食的一类昆虫,现将甲、乙两种拟谷盗等量混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同种面粉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以两种拟谷盗数量总和为100%),结果如下表:

环境条件甲拟谷盗乙拟谷盗

湿热100 0

干热10 90

湿温86 14

干温13 87

湿冷31 69

干冷0 100

(1)根据上表数据,在下面提供的坐标中绘制湿冷、干温条件下拟谷盗数量百分比柱形图。

(2)甲拟谷盗与乙拟谷盗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

(3)在本实验中,引起两种拟谷盗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__。

(4)从实验中可看出,在同一环境条件下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变化不同,表明物种的

________因素起重要作用。

14.在某栎林中,植物和动物的分布如下表:

上层中层下层

植物乔木灌木草本

动物林鸽长尾山雀鹪鹩、昆虫

(1)现象。

(2)某栎林中,上层、中层、下层的植物种类不同,这种分布的差异主要与哪种非生物因

子有关?________。

(3)栎林中动物的分布取决于植物的分布,这是因为植物能为动物的生存提供

__________,而且动物的这种分布有利于减轻物种之间的________。

个性拓展

15.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

请回答: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____________,身体________,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

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现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__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他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

答案

1.D 2.A 3.D 4.D 5.A 6.C7.C8.B9.C10.D

11.A12.A

13.(1)如图所示

(2)竞争(3)温度和湿度(4)遗传

14.(1)垂直结构分层(2)光照(3)食物和栖息场所竞争

15.(1)较强微小(2)B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了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D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3)竞争捕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