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乡村振兴规划内容

乡村振兴规划内容

乡村振兴规划内容
乡村振兴规划内容

***二十五站村

(一)生态文明振兴

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

度,全面禁止对环境有生态破坏的项目,推动居民现有产业结构向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型转变,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支持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村,加快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减少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耗,加快构建安全、绿色、集约、高效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建立闲置房屋盘活利用机制,鼓励发展度假民宿等新型租赁业态。

(二)风貌景观振兴

1、乡村景观环境提升

对农户庭院围栏进行改造,推进庭院美化工作,统一采用木质围栏,建设美观整齐的庭院围栏,全面美化村容村貌。同时对村旁、宅旁、水旁、路旁、院内以及零星闲置地块进行绿化、美化工作。

2、乡村建筑风貌引导

二十五站村现有新建2 个住宅小区为砖混结构多层建筑,建筑风格采用北欧风格,建筑质量较好。村庄中南部新建安置小区,建筑质量较好,为米黄色墙蓝灰顶建筑,有1层和2 层两种户型。沿县道202 两侧为一层砖瓦结构建筑,但相对破旧,质量不佳,整体村庄建筑风貌特征不协调、不

突出。规划考虑的***为口岸贸易型,未来发展潜力较大,同时考虑到新建住宅及公共建筑多为北欧风格。规划二十五站村的建筑风格采用北欧风格,建筑色彩规划本着“明快、大方、温暖、和谐”的原则,并融入城市色彩,确定总体色彩以暖色系为主基调,代表基本色为米黄色、杏黄及杏红色,点缀色为较深一点的暖色调或白色;坡屋顶以砖红色为主色、天蓝色、黄色为辅色,在此基础上,调整变化颜色的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作为辅助色和点缀色,形成色彩丰富又统一和谐的色彩。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道路设施

保持村庄现有的

肌理,形成多组团、方

格网状的路网结构。在

沿路重要出入口、节点

处设置道路标识。

到2022 年底,将

村内还未硬化的五条

共计1712 米巷道,二

十五站村南小区有11

条巷道共2330 米全面

硬化。

2、垃圾收集处理设施

规划设置1 处垃圾收集站、45 个垃圾收集点,垃圾收集站面积30m3,位于村庄东北部,垃圾收集点主要位于宅间路交叉口,便于收集与清运。村庄垃圾由专人定时进行清运,运送至镇区统一处理。创新设立村庄卫生督导员一职,以街道为单位,监督引导村民合理处理垃圾。

3、供水系统

生活用水:新挖四口深水井,基本能够满足全村村民的日常用水需求。规划到2022 年,二十五站村供水系统接入市政系统,实现自来水全覆盖。本村主要用水为村民生活用水,考虑到远期旅游业发展需要,根据《镇规划标准》,采用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为250L/人.d 的标准进行预测,远期村庄人口为988 人,其它未见用水量按15%预测,则日最高用水量约为284.05m3。生产及绿化环境用水:规划以现有自备水井为主,同时结合菜地等整理建设灵活设置水池等设施,满足生产及绿化用水需求;

消防用水:重点利用室外地表水系作为消防用水,另外发生火灾时,采用暂时停止村庄生活用水以满足消防用水的需求,沿村庄主供水管设置消防栓,便于消防用水的供给。

4、污水系统

污水排入系统前,采用化粪池、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等

方法进行预处理。污水集中收集后排入污水系统统一处理。建立完善的污水排放和污水收集系统,远期污水处理率应达到100%,保护区域内水环境质量,为生态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5、供热系统

逐步扩大集中供热覆盖面,于2022 年前逐步实现村内剩余50 栋平房市政集中供暖。电讯系统、环境卫生等工程于2022 年前逐步完善,并接入市政系统。

(四)产业发展规划

打造“边贸小镇+民俗风情”型的边境特色村庄。充分利用二十五站村为***区的区位优势,结合连崟口岸及古城岛等资源,加强村庄整治与改造,进一步完善村庄服务设施,积极发展商贸、旅游等服务产业,营造良好的宜居宜游的村庄环境,打造成为边贸特色小镇。持续加大对黑小麦、大豆等传统农产品种植的扶持力度,拓展产品类型,延长产业链,与大河西村、古城村共同打造兴安农业品牌。

(五)文化振兴

1、开展驻边戍边演习活动

根据二十五站村的特点,特别定制打造一套以驻边守边为题材的军事演习表演,为村民配备相应的服装道具,在游客多的季节既可以作为表演节目为游客提供可视性娱乐项目,平时也可以作为强身健体的健康活动事项,每年还可评

选最优队员进行表彰,鼓励乡民积极参与乡风文明建设。

2、开发青少年野外驻训生活营

特邀官兵家属代表来到驻训现场,感受军旅生活,品味文化盛宴。展现新时代驻边人的精神风貌,生活营可以设计一些特色节目和游戏互动环节,最大程度展现驻训生活的原生态面貌,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体会驻边的使命感和荣耀感。

3、加强乡村思想道德建设

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十星级文明户”、“我推荐、我身边的好人”创建评比,在村内设立道德讲堂。邀请以李春玲为代表的道德模范进行主题宣讲,通过言传身教、现身说法带动身边群众积极向上。

六、***古城村

(一)生态文明振兴

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多元化

(二)风貌景观振兴

1、乡村景观环境提升

对农户庭院围栏进行改造,推进庭院美化工作,统一采

用木质围栏,建设美观整齐的庭院围栏,全面美化村容村貌。同时对村旁、宅旁、水旁、路旁、院内以及零星闲置地块进行绿化、美化工作。保护山、水、土地、植被等自然资源,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突出农村田园风貌特色,打造碧水蓝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

2、乡村建筑风貌引导

古城村103 栋民房为八十年代建造的板夹泥房屋,因为年代久远,多数房屋房体破烂不堪,已成危房。规划重点对古城村住宅建筑进行改造,对所有住宅进行检测,对仍可居住的房屋进行粉刷外墙、更换屋顶和保暖门窗等方式进行改造。对不可居住的房屋进行修缮或重建。原则上以水泥仿木刻楞房为主要建筑样式,居住建筑屋顶以蓝色为主,公共建筑屋顶采用红色。

(三)基础设施建设

1、道路设施

到2022 年前,将古城村内部道路及通村2 公里道路全面硬化。村庄道路系统采用村庄主路、村庄支路、入户路的分级体系。其中村庄主路道路宽7 米,满足车辆双向行驶需要;村庄支路宽4 米,满足一辆车及人行需要;入户路宽3-4米,可根据村民住宅与临近道路及自身要求灵活确定。在村庄南部及西部对外交通出入口设置生态停车场,主要利用现状植被较差的地块进行场地平整,满足远期旅游观

光车辆的集中停放,减少车辆进入村庄内部,营造安全的居民出行环境。

2、垃圾收集处理设施

推行村内垃圾专人清扫清运,确保村内环境整洁卫生。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规划设置1 处垃圾收集站、13 个垃圾收集点,垃圾收集站面积30m3,位于村庄东北部,垃圾收集点主要位于宅间路交叉口,便于收集与清运。村庄垃圾由专人定时进行清运,规划纳入***垃圾处理系统进行统一处理。创新设立村庄卫生督导员一职,以街道为单位,监督引导村民合理处理垃圾。

3、供水系统

到2022 年前结束村民靠自家打井取水的供水方式,实现市政自来水供应。本村主要用水为村民生活用水,考虑到远期旅游业发展需要,根据《镇规划标准》,采用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为250L/人.d 的标准进行预测,远期村庄人口为412 人,其它未见用水量按15%预测,则日最高用水量约为118.45m3。生产及绿化环境用水:规划以现有自备水井为主,同时结合菜地等整理建设灵活设置水池等设施,满足用水需求;

消防用水:重点利用室外地表水系作为消防用水,另外

发生火灾时,采用暂时停止村庄生活用水以满足消防用水的需求,沿村庄主供水管设置消防栓,便于消防用水的供

给。

4、污水系统

污水排入系统前,采用化粪池、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等方法进行预处理。污水集中收集后排入大河西村的污水系统统一处理。

5、电力系统

古城村内现没有路灯等夜间照明设施。规划村庄主路均设置道路照明,路灯采用单侧布置,光源采用钠光源。路灯线路采用穿管直埋方式在人行道或绿化带下敷设,支路主要在路口设置路灯。照明主要采用太阳能路灯。同时与市政电网相连,实现双电源供电,保障夜间照明,又能有效节约能源。

6、能源系统

目前村庄内103 栋民房均为自行供暖,规划将***供热站进行扩建,沿道路埋设管道至古城村,村口设置换热站。村庄供热系统采用一级热水管网。由热源厂出来的热水直接到用户。

7、厕所革命

村庄住户厕所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建设,原则上各户按照统一标准建设室外卫生厕所,室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以上;鼓励原有房屋室内改厕工作,新建房屋室内厕所入户率达到100%。村庄设置3 个公共厕所,每各建筑面积20m2,以满足村民及游客等使用要求。

(四)产业发展规划

打造“传统民宿+文化体验”型的边境特色村庄。以打造龙头产业为目标,发挥产业基地优势,与二十五站村、大河西村联合,组织村内种粮大户和致富带头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鼓励村民种植无农药、无污染的绿色黑小麦和优质大豆。同时,探索种植金莲花、黄金勾、吊瓜、赤芍等特色经济作物。并以生态保护为前提,适度养殖牛羊等大型牲畜,探索实现循环农业。依托古城岛深厚的历史意义和文化背景,根据村庄历史和建筑风貌,打造具有地方传统特色风情的村落,开发民宿休闲度假产品,作为未来古城岛的旅游接待支撑。在实现农产品附加值的基础上,注重与旅游功能的对接,在包装和宣传上下功夫,在产品上设计策划乡村休闲度假、乡村酒店、休闲农庄等多元内容,在营销上注重模式创新和产品创新;利用新媒体、自媒体为自身的产品进行宣传。打造回归自然的旅游模式:利用村庄的建筑肌理、河流景观、让游客亲近大自然、感悟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结合古城岛建设水上乐园、露天烧烤营地等。

(五)文化振兴

1、文化墙引领家庭新风尚。在各村(社区)的文化墙上增加家庭文化篇,宣扬家庭美德,内容包括家庭文明公约、“最美家庭”风采、家庭美德故事等等,让一面面道德文化墙成为村里的靓丽风景。

2、评选“最美清洁户”。开展“最美清洁户”评选活动,评选活动由乡镇妇联在各村评选出5 户“最美清洁户”,进一步评比后由乡镇妇联推选3—4 户“最美清洁户”到县妇联,县妇联统一表彰,发挥榜样力量,改善村庄环境,助力乡风文明。

3、加强兴安志愿者队伍建设

鼓励和支持志愿者们深入低保户、五保户、外出务工人员家中,帮助留守儿童补习课业,为留守老人免费秋收,为外出务工人员送技术等,以实际行动帮助身边人、教育身边人、感召身边人,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

七、***大河西村

(一)生态文明振兴

在产业发展中,主张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任何对环境可能造成潜在破坏的事情都要回避掉,减少恢复生态的修复成本,为将来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打下基础;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对农药和化学用品的使用要坚决杜绝,政府可以对乡村的农业生态种植进行补贴;基于所处位置的重要性和政治意义,界江沿线的乡村生态建设工作非常重要。

(二)风貌景观振兴

1、乡村景观环境提升

对农户庭院围栏进行改造,推进庭院美化工作,统一采用木质围栏,建设美观整齐的庭院围栏,全面美化村容村貌。

同时对村旁、宅旁、水旁、路旁、院内以及零星闲置地块进行绿化、美化工作。保护山、水、土地、植被等自然资源,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突出农村田园风貌特色,打造碧水蓝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

2、乡村建筑风貌引导

大河西村现有建筑多以木结构1 层建筑为主,有少量的土木结构建筑,部分住宅外墙刷白,部分为原木及土质外墙。村庄建筑整体而言相对破旧,质量不佳,风貌特征不协调、不突出。重点对大河西村住宅建筑进行提质改造,通过粉刷外墙、更换屋顶和保暖门窗等方式进行改造,提高居住建筑的宜居型。

(三)基础设施建设

1、道路设施

在村庄北部对外交通出入口设置生态停车场,主要利用现状植被较差的地块进行场地平整,满足远期旅游观光车辆的集中停放,减少车辆进入村庄内部,营造安全的居民出行环境。

2、垃圾收集处理设施

进一步完善村庄垃圾收集处理设施,村庄内垃圾箱设置率达到100%。推行村内垃圾专人清扫清运,确保村内环境整洁卫生。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以上。按人均日产生垃圾1.0kg 计算,大河西村日均垃圾量约700kg。

规划设置1 处垃圾收集站、10 个垃圾收集点,垃圾收集站面积30m3,位于村庄北部,垃圾收集点主要位于宅间路交叉口,便于收集与清运。村庄垃圾由专人定时进行清运,规划纳入***垃圾处理系统进行统一处理。创新设立村庄卫生督导员一职,以街道为单位,监督引导村民合理处理垃圾。

3、供水系统

大河西村自来水已全部接通。生产及绿化环境用水:规划以现有自备水井为主,同时结合菜地等整理建设灵活设置水池等设施,满足用水需求;

消防用水:重点利用室外地表水系作为消防用水,另外发生火灾时,采用暂时停止村庄生活用水以满足消防用水的需求,沿村庄主供水管设置消防栓,便于消防用水的供给。

4、污水系统

污水排入系统前,采用化粪池、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等方法进行预处理。污水集中收集后排入污水系统统一处理。规划在村庄南侧设置微动力地埋污水处理设施,规划考虑到古城村、二十五站村的污水处理需求,规划污水处理设施日处理规模为500m3。

5、能源系统

积极推进节能改灶工作,推广使用电能、液化石油气、沼气等清洁能源。村庄实施集中供热、新型清洁能源供热。

大河西村122 栋老旧民房均为自供暖。规划接入市政供热系统,沿乡道013 的道路一侧埋设管道至大河西村,村口设置换热站。村庄供热系统采用一级热水管网。由热源厂出来的热水直接到用户。

8、厕所革命

村庄住户厕所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建设,原则上各户按照统一标准建设室外卫生厕所,室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以上;鼓励原有房屋室内改厕工作,新建房屋室内厕所入户率达到100%。村庄规划设置2 个公共厕所,每个建筑面积20m2,以满足村民及游客等使用要求。

(四)产业发展规划

打造“特色民宿+特色种植”驱动型的边境特色村庄。发挥土地优势,扩大黑小麦种植面积和生产规模,统一生产标准,联合二十五站村和大河西村形成品牌和规模优势。由政府主导,扩大网络销售渠道,支持网络营销,扶持创新创业,打造漠河市农村电商销售示范村。在现有的蔬菜种植及特色养殖、丰富的水资源等优势上,加大日光温室、水产养殖等设施的建设,把大河西村建设成为***乃至漠河县的“菜篮子”。在现有农家乐基础上,结合周边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舒适的服务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等。可以开展不同类型的农家乐和特色民宿,如:农业观光农家乐、民俗文化农家乐、民居型农家乐、农事参

与农家乐、食宿接待农家乐、休闲娱乐农家乐等。鼓励支持农户自发形成更多具有创新思维的民宿经营模式,鼓励良性竞争,形成特色品牌;对产品设计要求差异化发展,避免雷同。

(五)文化振兴

1、文化墙引领家庭新风尚。在各村(社区)的文化墙上增加家庭文化篇,宣扬家庭美德,内容包括家庭文明公约、“最美家庭”风采、家庭美德故事等等,让一面面道德文化墙成为村里的靓丽风景。

2、巾帼文艺志愿者服务队助力乡风文明。在全市开展“巾帼助力乡风文明”活动,建立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文化送乡、志愿服务等相关活动,助力乡风文明。

3、打造先进典型,彰显榜样力量。评选表彰8 个家庭为“最美家庭”、8 个家庭为“文明家庭”,同时每年举办年度先进事迹报告会暨表彰晚会,开展先进人物事迹宣讲,进一步弘扬家庭美德、传播良好家风。

4、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组织未成年人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科普、社会道德实践等活动。持续性、经常性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教育。将“情系大河西、温暖夏令营”活动打造成为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品牌项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