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理论教学大纲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理论教学大纲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理论教学大纲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理论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教学大纲

编写:杨帆审核:赵红梅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和初步的实验技能。为学习后续有关课程(如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线路及脉冲技术等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基本知识,为今后从事电类各专业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必备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1.牢固掌握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如:电压、电流、功率、参考方向)基本定律(欧姆定律 KCL 、KVL)及电阻、电感电容、独立电源和受控源器件的基本特性。

2. 熟悉掌握线形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网络定理,如:节点法、支路法、回路法、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和互易定理等,并能够灵活的运用它们来分析各种电路。

3. 重点掌握正弦稳态分析的基本概念(如:极大值、有效值、频率、相位等)及向量分析(如:向量图、复阻抗、复导纳等),熟练地运用向量法对正弦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包括三相电路和具有互感耦合电路的计算)。

4.了解非正弦周期电路的谐波分析法。

5.熟练掌握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法。对时域法,要求深刻理解时间常数、一阶的零输入响应、一阶零状态响应和阶跃响应等概念;对频域法,要求掌握拉氏变换分析电路的方法和步骤(如:运算阻抗、拉氏正变换、拉氏反变换)。

6.了解一般非线形电路的特点,熟悉非线形电路的计算方法(如:图解法、小信号分析法等)及非线形电路方程的编写。

7.掌握电路的拓扑矩阵,能熟练列写复杂电路方程的矩阵

8.了解网络函数的性质,掌握极零点在复频率平面上的分布与网络时域的特点。

9.掌握二端口的方程和参数及二端口的等效电路。

10.学会正确使用常用的电工仪表和调节设备,掌握一些基本的电工及电子测试技术。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教学要求

1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1.1电路和电路模型

1.6电流及电压的参考方向

1.5功率和能量

1.4电阻元件

1.5电压源和电流源

1.6受控源

1.7基尔霍夫定律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电功率和电能量;电阻、电压源和电流源等电路元件的特性及其电压电流关系;线性和非线性的概念;基尔霍夫定律。理解和掌握电路模型的概念;电位的概念。

2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1电阻的串联、并联和混联

2.2 电阻的Y-△等效转换

2.3 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

2.4 电源的等效变换

2.5 运用等效变换分析含受控源的电路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线性电阻元件串联、并联的规律;等效电路的概念;线性电阻性二端电路的等效电阻或入端电阻的概念及确定等效电阻或入端电阻的方法;戴维南电路和诺顿电路之间的等效变换;利用等效变换求解由线性电阻元件、独立电源作串联、并联和混联组成的简单电路;四种受控源电路的计算。理解和掌握平衡电桥电路;三端线性电阻网络的等效变换。

3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3.1 支路电流法

3.2 网孔电流法和回路电流法

3.3 节点电压法

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和掌握KCL、KVL方程的独立性;节电分析法;网孔分析法。理解和掌握支路分析法;回路分析法。

4 电路定理

4.1 叠加定理

4.2 替代定理

4.3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4.4 特勒根定理

4.5 互易原理

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和掌握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解其应用,理解并掌握诺顿定理。

5 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

5.1 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

5.2比例电路的分析

5.3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路分析

教学基本要求:运算放大器及其等效电路、具有运算放大器的分析计算。

6 储能元件

6.1 电容元件

6.2 电感元件

6.3 电容电感元件的串并联

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和掌握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的定义及伏安关系;电容元件

电压的连续性和电感元件电流的连续性;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储能的计算;理解和掌握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串并联的等效电路。

7 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

7.1 一阶电路

7.2 电路的初始条件

7.3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7.4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7.5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7.6 直流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7.7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7.8 一阶电路的冲激响应

7.9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7.10 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和阶跃响应

教学基本要求: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一阶电路方程的建立;初始状态和初始条件的确定;时间常数、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自由分量和强制分量、暂态和稳态等概念;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理解和掌握,阶跃响应;正弦电压或电流作用下一阶电路的响应。会选择合适的变量建立描述电路的微分方程及确定响应的初始条件;根据微分方程对应的特征根的性质,正确写出齐次微分方程的表达式;了解RLC串联和并联电路中在各种响应情况下所经历的物理过程。

8 相量法

8.1 复数

8.2 正弦量

8.3 相量法的基本概念

8.4 基尔霍夫定律和R、L、C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

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和掌握,正弦量的三要素、正弦电压和电流的有效值、相位差、相量图;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电路基本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

9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9.1 阻抗和导纳

9.2 阻抗的串联、并联和相量图

9.3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9.4 正弦稳态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9.5 最大平均功率的传输

9.6 正弦稳态电路的谐振

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和掌握,阻抗和导纳;用相量法分析计算正弦稳态电路;正弦稳态电路的平均功率。掌握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

10 含耦合电感的电路

10.1 互感

10.2 含耦合电感的电路计算

10.3 耦合电感的功率

10.4 空芯变压器

10.5 理想变压器

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和掌握耦合电感元件的同名端及其电压、电流关系;耦合系数;含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理想变压器的伏安关系,阻抗变换性质。

11 电路的频率响应

11.1 网络函数

11.2 RLC串联电路的谐振

11.3 RLC串联电路的频率响应

11.4 RLC并联谐振电路

11.5 波特图

11.6 滤波器简介

教学基本要求:以角频率ω为变量,掌握电路的频率特性。

12 三相电路

12.1 三相电源

12.2 负载星形联接的三相电路

12.3 负载三角形联接的三相电路

12.4 三相电路的功率

12.5 三相功率的测量

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和掌握三相电路的联接方式;对称三相正弦电路中线电压与相电压的关系,线电流与相电流的关系;对称三相正弦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掌握和理解不对称三相电路的中性点位移;电源对称结构简单的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计算。

13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13.1 非正弦周期电流

13.2 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

13.3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

13.4 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

13.5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平均功率

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和掌握非正弦周期电流和电压有效值的概念及其计算;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中平均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运用叠加定理计算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方法。

14 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

14.1 拉普拉斯变换

14.2 利用部分分式法求拉氏逆变换

14.3 运算法

14.4 网络函数

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和掌握KCL、KVL的复频域形式,电路基本元件的复频域模型,复频域阻抗和复频域导纳;用运算法分析动态电路的过渡过程;网络函数的概念及网络函数的确定,网络函数与正弦稳态响应关系。

15 电路的矩阵方程

15.1 割集

15.2 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割集矩阵

15.3 矩阵A、B

f 、Q

f

之间的关系

16 二端口网络

16.1 二端口网络

16.2 二端口网络的方程和参数 16.3 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16.4 二端口的转移函数

16.5 二端口的连接

16.6 回转器和复阻抗变换器

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和掌握双端口网络及其Z、Y、H和T四种参数方程和参数的计算。

17 非线性电阻电路

17.1 非线性电阻

17.2 非线性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17.3 分段线性化法

17.4 小信号分析法

附录磁路和交流铁芯线圈

1 磁路及铁磁材料的磁特性

2 磁路的基本定律

3 直流磁路的计算

4 交流铁芯线圈

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和掌握磁感应强度、磁通、磁链、磁场强度;基本磁化曲线、磁滞回线;磁路的基本定律;恒定磁通无分支磁路的计算;交变磁通磁路中磁通和电流的波形;感应电动势与磁通的量值关系;磁损耗。

四、课程重点与难点

1.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重点: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基尔霍夫定律。

难点:受控源,电压、电位、电动势及其参考方向。

2. 电阻电路

重点:支路分析法;电阻的星,三角形变换;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宁和诺顿定理。

难点:电阻的星、三角形变换;含受控源的简单电路。

3. 正弦交流电路

重点: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容;电阻、电感电容并联电路;阻抗的等效变换及串并联。

难点: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阻;电感元件;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感;电容元件;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容;电阻、电感电容并联电路;阻抗的等效变换及串并联。

4.耦合电感和谐振电路

重点:耦合电感元件;具有耦合电感的正弦电流电路。

难点:具有耦合电感的正弦电流电路。

5.三相电路

重点:三相电源和三相负载的连接;对称三相电路的特点和计算;三相电压和电流的对称分量。

难点: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6.二端口网络

重点:二端口网络的导纳参数和阻抗参数;二端口网络的传输参数和混合参数。

难点:二端口网络的传输参数和混合参数;互易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7.非线性电阻电路

重点:非线性电阻元件;分析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图解法。

难点:分析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图解法。

8.磁路和铁心线圈电路

重点:铁磁性物质的磁化曲线;磁路及磁路定律;恒定磁通磁路的计算:交流铁心线圈的电路模型。

难点:铁磁性物质的磁化曲线;交流铁心线圈中的波形畸变和功率损耗。

9.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时域分析

重点:换路定律和初始条件的计算: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一阶电路的全响应:R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难点:阶跃函数和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冲激函数和一阶电路的冲激响应。

10.均匀传输线的正弦稳态分析

重点:均匀传输线方程:均匀传输线方程的正弦稳态解:均匀传输线的行波。

难点:均匀传输线的行波:均匀传输线的参数。

五、课时分配表

六、教材与参考书

《电路》(第五版)邱关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电路分析基础》李翰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编写:弓亚超审核:徐安峰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工科类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

2.课程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结合一般数值计算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 C语言的基本内容及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与编程技巧,了解进行科学计算的一般思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与基本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计算机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1C语言程序设计初步

1)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

2)C语言简介

教学要求:了解C语言的特点,了解在系统上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C语言程序。

2算法描述

2.1 传统流程图

2.2 N-S流程图

2.3 伪代码描述

2.4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C语言的算法描述方法,能看懂流程图。

3 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

3.1 C语言的数据类型、常量与变量

3.2 C语言的运算符与表达式

3.3 数据类型转换

教学要求:掌握C语言数据类型,熟悉如何定义一个整型、字符型、实型变量以及对他们赋值的方法;了解以上类型数据输出时所用的格式转换符;学会使用有关的算术运算符和表达式,自加和自减运算符。

4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4.1 C语句概述

4.2 赋值语句

4.3 数据输入输出的实现

4.4 字符数据的输入输出

教学要求:掌握C语言中使用最多的赋值语句的使用;掌握数据的输入输出的方法,能正确使用各种格式转换符。

5选择型程序设计

5.1 关系运算和关系表达式

5.2 逻辑运算和逻辑表达式

5.3 if语句

5.4 switch语句

5.5 程序举例

教学要求:了解C语言表示逻辑量的方法;学会正确使用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熟练掌握if语句和switch语句。

6循环控制

6.1 概述

6.2 goto语句以及用goto语句构成循环程序

6.3 while诗句和、do-while语句、for语句、循环的嵌套及几种循环的比较

6.4 break语句和continue语句

教学要求:熟悉用while语句,do-while语句和for语句实现循环的方法;掌握在程序设计中运用循环的方法实现各种算法。

7数组

7.1 一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

7.2 二维数组与多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

7.3 字符数组与字符串的定义和引用

教学要求:掌握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的定义、赋值和输入输出的方法;掌握字符数组合字符串函数的使用;掌握与数组有关的算法。

8 函数

8.1 C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参数、函数调用及返回值

8.2 C函数的递归调用、嵌套调用、及数组作为函数参数的程序设计

8.3 变量的存储类别

8.4 内部函数外部函数

8.5 设计、调试、运行一个多文件程序

教学要求:掌握定义函数的方法;掌握函数实参与形参的对应关系,以及“值传递”的方式;掌握函数的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的方法;掌握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动态变量、静态变量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9 预处理命令

9.1 宏定义

9.2 文件包含

9.3 条件编译

教学要求:掌握宏定义的方法;掌握文件包含处理方法;掌握条件编译的方法。12位运算

12.1 位运算符和位运算

12.2 位运算符使用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按位运算的概念和方法,学会使用位运算符;学会通过位运算实现对某些位的操作。

三、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课程重点:流程图、数据类型、循环控制语句、数组、函数

课程难点:循环控制语句、循环的嵌套、数组、函数、指针、宏

四、学时分配表

五、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 C 程序设计(第三版)》谭浩强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

参考书:

《 C 程序设计题解与上机指导》谭浩强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年《新编 C 语言大全》Waite, S. Prata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4 年《 C 语言程序设计同步训练》李平编著长春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编写:赵红梅审核:徐安峰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2.课程任务:《模拟电子技术》是工科院校电类专业具有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本课程的任务是使电类专业本科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及创新思维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在某些专门领域的内容和应用打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器件

1-1 半导体基础知识

1-2 半导体二极管

1-3 双极型晶体管

1-4 场效应管

要求:要求理解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掌握其外特性。

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

2-1 放大的概念和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2-2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2-3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2-4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2-5 晶体管单管放大电路的三种基本接法

2-6 晶体管基本放大电路的派生电路

2-7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要求:熟练掌握3种组态放大电路,能熟练地画出3种组态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和微变等效电路图。掌握图解分析方法,了解Q点位置对输出波形的影响.

第三章多级放大电路

3-1 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

3-2 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3-3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要求:能识别多级放大电路的3种耦合方式;掌握n级多放的分析计算方法;掌握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及其Q点的估算和4种输入,输出方式差动放大电路。

第四章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4-1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概述

4-2 电流源电路

4-3 集成运放电路简介

4-4 集成运放的性能指标及低频等效电路

4-5 集成运放的种类及选择

4-6 集成运放的使用

要求:掌握基本电流源电路,了解集成运放的性能指标及其种类、选择和使用。

第五章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5-1频率响应概述

5-2晶体管的高频等效模型

5-3场效应管的高频等效模型

5-4单管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5-5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5-6集成运放的频率响应和频率补偿

5-7频率响应与阶跃响应

要求:正确理解高、低频区影响频响特性的因素;理解放大电路的通频带、上限频率、下限频率等概念;掌握基本共射放大电路通频带的求取.

第六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6-1 反馈的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

6-2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种基本组态

6-3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块图及一般表达式

6-4 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分析

6-5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6-6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

6-7 放大电路中其它形式的反馈

要求:理解有关反馈的概念;熟练掌握应用瞬时极性法判断交流反馈极性及分析交流负反馈组态的方法;能够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估算闭环电压增益;正确理解交流负反馈对放大电路4个方面性能的影响;熟练掌握正确引入负反馈的方法;能够分析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

第七章信号的运算和处理

7-1 概述

7-2 基本运算电路

7-3 模拟乘法器及其在运算电路中的应用

7-4 有源滤波电路

要求:理解运放闭环与开环或带正反馈应用分类;熟练掌握"虚短"“虚断”概念分析运放的应用电路.熟练掌握比例运算电路、加法、减法运算电路和积分运算电路的分析方法.掌握简单有源滤波电路。

第八章波形的发生和信号的转换

8-1 正弦波振荡电路

8-2 电压比较器

8-3 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8-4 利用集成运放实现的信号转换电路

要求:熟练掌握正弦波振荡器的分析方法、电压比较器的分析方法;了解非正弦波发生电路的电路结构和分析方法。

第九章功率放大电路

9-1 功率放大电路概述

9-2 互补功率放大电路

9-3 功率放大电路的安全运行

9-4 集成功率放大电路

要求:理解功率放大电路结构、交越失真及其减小措施等概念, 掌握OCL和OTL功放电路最大不失真交流输出功率和效率的估算.能够分析简单的实际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有关元器件的作用.

第十章直流电源

10-1 直流电源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10-2 整流电路

10-3 滤波电路

10-4 稳压二极管稳压电路

10-5 串联型稳压电路

10-6 开关型稳压电路

要求:熟练掌握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稳压管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主要技术指标的估算;掌握串联型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了解三端集成稳压器的简单应用电路。

三、课程重点与难点

课程重点:常用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放大电路中的反馈、信号的运算和处理、波形的发生和信号的转换、功率放大电路、直流电源。

课程难点:常用半导体器件、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四、学时分配表

五、教材及参考书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童诗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康华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信号与系统》教学大纲

编写:陈英审核:赵红梅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理论基

础课。

2.课程任务:主要讨论确定性信号的特性、线性非时变系统的特性,信号通过线性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以及由某些典型信号通过某些典型系统引出的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信号分析及线性系统的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应能建立简单电路与系统的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求解,对所得结果给以物理解释,赋予物理意义。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1.信号与系统分析导论

1.1信号的描述及分类

1.2系统的描述及分类

1.3信号与系统分析概述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信号的定义及分类,系统的描述、分类及特性,重点掌握确定信号及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性。

2.信号的时域分析

2.1连续时间信号的时域描述

2.2离散时间信号的时域描述

2.3连续时间信号的基本运算

2.4离散时间信号的基本运算

2.5确定信号的时域分解

2.6信号的MATLAB表示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基本信号的表示与特性,尤其是单位冲激信号和单位脉冲信号的特性。掌握信号的基本运算,特别是信号卷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掌握信号的分解,深刻理解连续信号可表达为冲激信号的线性组合、离散信号可表达为单位脉冲信号的线性组合。

3.系统的时域分析

3.1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描述及特点

3.2连续时间LTI系统的响应

3.3连续系统的冲激响应

3.4卷积积分

3.5离散时间系统的响应

3.6离散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

3.7序列卷积和

3.8冲激响应表示的系统特性

3.9利用MATLAB进行系统的时域分析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线性时不变连续时间系统与离散时间系统的数学模型,了解连续时间系统与离散时间系统响应时域分析的概念及方法,掌握连续时间系统单位冲激响应与离散时间系统单位脉冲响应的物理概念,深刻理解卷积法计算LTI系统的零状态响应的过程,以及与信号时域分解的关系。

4.周期信号的频域分析

4.1连续时间信号的Fourier级数展开

4.2连续时间信号的Fourier级数的基本性质

4.3周期信号的频谱及其特性

4.4周期信号频域分析的MATLAB实现

教学基本要求:从数学概念、物理概念及工程概念深刻理解周期信号的频谱概念及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密度概念。熟练掌握信号的频域分析方法。通过掌握基本信号的频域分析,熟练掌握连续时间信号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性质及应用,建立信号时域与频域的对应关系。深刻理解时域抽样定理的内容及其意义。 5. 非周期信号的频域分析

5.1连续非周期信号的频谱

5.2常见连续信号的频域分析

5.3连续时间信号的Fourier变换的性质

5.4非周期信号频域分析的MATLAB实现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连续非周期信号的频域表示,掌握连续时间信号的Fourier变换的性质。

6. 系统的频域分析

6.1连续非周期信号通过系统响应的频域分析

6.2连续周期信号通过系统响应的频域分析

6.3无失真传输系统与理想滤波器

6.4时域抽样与抽样定理分析

6.5利用MATLAB分析系统的频率响应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连续时间系统的频域表示,掌握连续时间系统响应的频域分析,重点掌握系统正弦稳态响应的概念。掌握无失真系统与理想低通滤波器的特性。

7. 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7.1连续时间信号的复频域分析

7.2连续时间系统响应的复频域分析

7.3连续时间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

7.4连续系统的模拟

7.5利用MATLAB进行连续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教学基本要求:熟练掌握信号单边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基本性质,信号拉普拉斯反变换的基本方法。掌握连续系统响应的复频域分析,特别是系统函数的概念,以及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频响特性、因果性、稳定性)的关系。掌握连续系统的模拟框图。

8.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

8.1离散时间信号的Z域分析

8.2离散时间系统的Z域分析

8.3离散时间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

8.4离散时间系统的模拟

8.5利用MATLAB进行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

教学基本要求:熟练掌握离散信号单边Z变换及其性质,掌握离散系统的Z 域分析方法。特别掌握离散系统的传输函数,以及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频响特性、因果性、稳定性)的关系。掌握离散系统的模拟框图。

9.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

9.1引言

9.2连续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建立

9.3连续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

9.4状态矢量的线性变换

9.5系统的可控制性和可观测性

9.6离散系统的状态方程

9.7离散系统状态方程的解

9.8MATLAB在系统状态变量分析中的应用

教学基本要求:理解系统的状态与状态空间的概念,掌握系统状态方程的建立,以及状态方程的求解时域与变换域基本分析方法,了解系统可控性及可测性的概念。

三、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课程重点:确定信号及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性,单位冲激信号和单位脉冲信号的特性,连续时间系统单位冲激响应与离散时间系统单位脉冲响应的物理概念,信号的频域分析方法,连续非周期信号的频域表示,连续系统响应的复频域分析,系统函数的概念,离散系统的传输函数,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的关系。

课程难点:确定信号及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性,连续信号可表达为冲激信号的线性组合、离散信号可表达为单位脉冲信号的线性组合,卷积法计算LTI系统的零状态响应的过程,时域抽样定理的内容及其意义,连续系统的模拟框图,离散系统的模拟框图。

四、学时分配表

五、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信号与系统》,陈后金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参考书:《信号分析与处理》,赵光宙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吴大正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信号与系统》,郑君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编写:赵红梅审核:徐安峰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础课核心课程。

2.课程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数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某些领域中的内容以及为电子技术在专业来中的应用打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1章数字逻辑概述

1.1 数字电路与数字信号

1.2 数制

1.3 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

1.4 二进制代码

1.5 二值逻辑变量与基本逻辑运算

1.6 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

重点掌握内容: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二值逻辑变量与基本逻辑运算、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

第2章逻辑代数与硬件描述语言基础

2.1 逻辑代数

2.2 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法

2.3 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 HDL 基础

重点掌握内容:逻辑代数基础、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法。

第3章逻辑代数与硬件描述语言基础

3.1 MOS逻辑门电路

3.2 TTL逻辑门电路

3.3 射极藕合逻辑门电路

3.4 砷化镓逻辑门电路

3.5 逻辑描述中的几个问题

3.6 逻辑门电路使用中的几个实际问题

3.7 用Verilog HDL描述逻辑门电路

重点掌握内容:MOS逻辑门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TTL逻辑门电路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第4章、组合逻辑电路

4.1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

4.2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4.3组合逻辑电路中的竞争冒险

4.4 若干典型的组合逻辑集成电路

4.5 组合可编程逻辑器件

4.6 用Verilog HDL描述组合逻辑电路

重点掌握内容: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若干典型的组合逻辑集成电路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第5章锁存器和触发器

5.1 双稳态存储单元电路

5.2 锁存器

5.3 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5.4 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5.5用Verilog HDL描述锁存器和触发器

重点掌握内容:锁存器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第6章时序逻辑电路

6.1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

6.2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

6.3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

6.4 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

6.5 若干典型的时序逻辑集成电路

6.6用Verilog HDL描述时序逻辑电路

6.7 时序可编程逻辑器件

重点掌握内容: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若干典型的时序逻辑集成电路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第7章存储器、复杂可编程器件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7.1 只读存储器

7.2 随机存取存储器

7.3 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

7.4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7.5 用EDA技术和可编程器件的设计问题

重点掌握内容:只读存储器结构及工作原理、随机存取存储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第8章脉冲波形的变换与发生

8.1 单稳态触发器

8.2 施密特触发器

8.3 多谐振荡器

8.4 555定时器及其应用

重点掌握内容:单稳态触发器结构及工作原理、施密特触发器结构及工作原理、555定时器及其应用。

第9章数模与模数转换器

9.1 数模转换器

9.2 模数转换器

重点掌握内容:各种数模转换器和模数转换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三、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1.课程重点:逻辑函数的代数化简法和卡诺图化简法,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

2.课程难点:逻辑函数化简法、常用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数字系统设计。

四、学时分配表

五、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主编:康华光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主编:阎石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云南大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格式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中/英文):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Public Affairs of Administration 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3、周学时/学分:3/3 4、授课对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5、使用教材: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课程简介 公共事业管理属于现代管理学的范畴,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分支学科、应用性学科。从学科的角度看,公共事业管理又是行政管理学与经济学的一个交叉学科。如同正在形成和发展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管理学一样,中国特色的公共事业管理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处于建构发展中。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基本课程且是其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课程,其内容和任务主要是从理论上阐述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范畴、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和方法等,同时,根据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念,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各个门类进行概述。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注:必须明确要达到的知识、能力要求) 通过教学,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把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和原则,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过程及发展趋势,能较好地较熟练地认识和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一般方法和技术,并对公共事业管理各个部门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此基础上,充分认识当前我国进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和建立发展中国特色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加强专业思想的教育,同时,促进学生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进度表 (以章为单位对教学内容做出学时要求安排。)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 1、考核方式:闭卷考 2、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期中、期末成绩分别为10%、20%、70%(平时成绩由作业成绩、课堂讨论成绩、小测验成绩等构成)

《实用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实用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12110460课程名称:实用写作 英文名称:Practical Writing 课程性质: 必修通识课程 总 学 时:36学 分:2 适用对象:非中文专业本科学生先修课程:中学语文,大学语文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实用写作》是我校为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通识课程,是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基础课程,是一门工具性、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实用写作》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和实际写作能力,以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要求和毕业后就业、参加工作的需要。通过系统地学习应用文写作的基础理论,学习实践类、校园文化类、求职就业类、行政公文类等应用文文体知识,使学生系统掌握实用类文体的实际用途及其写作要领,使其实际写作水平得到切实的提高,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写作需要,为其总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提供必要的知识保证。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为一个学期,分为四个部分,重点是学术论文、消息、求职信、求职简历、行政公文等实用文文体知识,难点是学习实用文写作的基础理论,掌握写作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常用文体文本写作要领。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用写作》教学以案例教学法为主,注重常用文体的写作训练。在教学中整合运用讨论式、启发式、质疑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强化写作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写作。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酽锕极額閉镇桧 猪訣锥顧荭。 (五)实践环节 无。 (六)教学时数分配表 《实用写作》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采用何种多媒体教学手段 章节 主要内容 讲授 实验 讨论 习题 课 外 其它 小 计 1 绪论 1 1 1 3 多媒体 2 校园篇:请假条、证明信、调查报告、学术论 文、消息、通讯、计划、总结、 10 1 4 1 16 多媒体 3 求职篇:求职信、个人简历、演讲词、申论 5 1 2 1 9 多媒体 4 职场篇:广告文案、合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 处理办法、通知、通告、通报、请示、报告、函、 8 1 2 1 12 多媒体

中外电影史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中外电影史》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五号黑体)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中外电影史The history of World and China movie 二、学时、学分及适用专业 总学时数:36 学分:2适用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 三、课程教学目标: 电影是一种复杂的历史现象(它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经济结构、技术体系和文化产品)。换言之,电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不仅是构成一个整体的一组成分,而且也是相互关联、互为条件的一组成分。任何一种电影史的定义都应承认,电影的发展包含了电影作为特殊技术体系的变革、电影作为视听再现系统的变革以及电影作为社会机构的变革。本课程是向同学介绍评析中国和外国电影各个历史阶段的主要艺术运动和艺术思潮、重要的电影艺术家和代表性作品,梳理出中外电影历史的发展线索和优秀的艺术传统。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从发展比较的观点分析中外电影现象之间的联系、影响,重点透视外国电影对中国电影现状和发展的借鉴价值。 四、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要求同学了解中外电影发展的历史脉络,对各个历史阶段电影的发展状况,生长的时代背景、具备的艺术特征以及重要人物和经典作品有初步理解和评析。观摩任课教师指定的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内涵的电影文本,并结合历史语境进行鉴赏分析,把握中外电影艺术发展的历史特点和文化传统。本课程学时安排为140学时,考试时间不计入内。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经典片段评析观摩。同时,由教师指定,要求学生在课余自行看完50部左右的中外电影史上的代表作品,并做好观片笔记。 五、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在教学上要求对电影发展中所涉及到的问题精讲细评,深入讨论、准确掌握。首先厘清中外电影发展中的诸多观点与争议的主要脉络,在此基础上深入讲解具体的影片创作和理论思潮,并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专题讨论和课外小论文写作,促使学生准确、明晰地掌握、分析中外电影发展的主要现象与问题,建立正确宏观的电影史识。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导论(共2学时) (一)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本课程特性、研究对象、学习方法和电影史的分期。 1.1 教学内容:视觉文化时代

浅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认识

浅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认识 在大一一学期中,我们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又分为三个方向: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声像与灯光工程。我对电子信息工程这一专业有以下一些认识。本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与能力: 1.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广泛的工作范围: 2.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 3.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4.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5.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主要课程:电路理论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息理论与编码、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理论、自动控制原理、感测技术等。学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职业方向:从事计算机硬件或IT产品的研发,计算机管理及运用的部门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以计算机作为主要工具从事艺术设计或工具研究等。通信工程专业主要为研究信号的产生、信息的传输、交换和处理,以及在计算机通信、数字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蜂窝通信、个人通信、平流层通信、多媒体技术、信息高速公路、数字程控交换等方面的理论和工程应用问题。随着19世纪美国人发明电报之日起,现代通信技术就已经产生。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技术需要,通信工程专业成为了美国大学教育中的一门学科,并随着现代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得到迅速发展。 声像与灯光专业主攻方向包括:电声技术、影视技术、建筑声学技术、舞台灯光与艺术照明技术、数字音频信号处理、DSP技术、无线通讯、发射、计算机测量、计算机音乐、录音技术等。 电子信息工程又分为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要课程:电路理论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息理论与编码、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理论、自动控制原理、感测技术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计算机上机训练、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及格式

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及格式 1.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包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学时分配,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2.课程教学大纲的格式(用word编写) 《课程名》课程教学大纲-----(用三号黑体) (内容用四号宋体字,半角) 授课专业:------(用四号黑体要写明全称) 学时数:学分: --(用四号黑体) (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用四号黑体) 写明本课程的授课对象,属于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还是专业课,在人才培养过程(培养计划)中的地位及作用,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在思想、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 (2)课程教学内容---------(用四号黑体) 包括本课程主要内容,课程的重点、难点,并分章节详细编写内容及要求(写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并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表述应达到的要求),在各章标题后注明所用学时,学时分配只供参考,教师可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这一部分是课程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应尽量详细列出。 (注:“了解”:是指学生应能辨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事物的分类、过程及变化倾向,包括必要的记忆。“理解”:是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并能把某一事实或概念分解为若干部分,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掌握”:是指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概念、定律、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能够进行分析和综合。) (3)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用四号黑体) 包括各教学环节(如:课堂讲授、实验、作业、课外自学、课程设计、考试等。)的安排、要求。其中,课堂讲授:包括教学方法、手段、外语、计算机应用等要求,教学辅助资料如:习题集(库),试题集(库),CAI课件等要求;实验环节:主要写实验的内容及要求;作业:主要写明布置习题达到的目的,并分章节写出布置的题量;考试环节:写明考试的形式和内容改革的思路,要尽量避免死记硬背的考试。 (4)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用四号黑体) 课程教学大纲中指定的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应择优选择,且与设定的教学内容能较好的吻合。要列出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年月。 3.页面格式 纸型A4:高 285MM,宽 210MM ;页边距:上 25.4MM,下25.4MM,左 20MM,右 20MM,装订线10MM;页眉:17MM;页脚:20MM;行距:固定值,28磅。

理论课程及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填写说明【模板】

理论课程及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填写说明 (公共基础课、素质必修课、素质选修课适用) A.总说明: 一、适用课程范围:该版教学大纲的填写范围仅为“公共基础课”“素质必修课”和“素质选修课”。课程类别可于《武汉工程大学本科培养方案》中查询。 二、文本格式:请勿改变大纲中标题及文本样式。标题中的课程名称为黑体小二号字体(加 粗)。除标题外,其余需填写内容中的中文及数字的样式为宋体五号字体(勿加粗),英文样式为Times New Roman五号字体(勿加粗);段落行间距设为单倍行距,段首缩进设为2。 三、表格:请勿改变页边距、表格列宽及单元格的对齐方式。因为软件类型及版本问题, 打开大纲模板文件后表格有可能出现少量错位情况,请帮忙调整至对齐,建议使用WPS打开。 四、名称:单位和课程等名称请务必填写标准化全称,如“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 五、联系人:XXX;电话:********;地址:教务处教学评价与发展中心(白宫208) B.分项说明 一、课程信息 ?“课程类别”:公用基础课、素质必修课或素质选修课 ?“课程性质”:必修或选修 ?“计划学时”:请在括号前填写总学时,并在括号内分别填写课内学时和课外学时,如果 没有课外学时,则填写“0”。 ?“选用教材”:《》,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是否自编;是否教育部规划教材 ?“课程网站”:有则填写,没有则填写“无”。 二、课程简介(中英文) ?中文在前、英文在后,中文要求200字以上、500字以下。课程简介必须包括课程定 义、课程总体内容、课程目的及意义等基本内容。此外,可以填写与相关课程的关系、课程改革情况、教学方法、课程特色等其它内容。 ?任何课程都必须有英文课程简介。 三、课程教学要求 ?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分条目进行阐述。其中的一条或者若干条应能对应《工程 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12项毕业要求中的相关条目。 ?问题1:为什么要将“课程教学要求”中的一条或者若干条对应《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2015版)12项毕业要求中的相关条目? 答:根据学校“以工程实践为主,满足复合型、创新性、国际化、工程化人才成长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作为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课程,各公共基础课、素质必修课、素质选修课的课程教学要求应该在达成“业务培养要求”中的知识、能力、素质三类要求的基础上,保证其中有一条或若干条能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中工科专业学生的12项毕业要求中的一条或若干条相关联。 ?问题2:什么是“《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中的12项毕业要求”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翻译中英文对照表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名称中英文翻译对照 (2009级培养计划)

实践环节翻译

高等数学Advanced Mathematics 大学物理College Physics 线性代数Linear Algebra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Functions of Complex Variable and Integral Transforms 概率论与随机过程Probability and Random Process 物理实验Experiments of College Physics 数理方程Equations of Mathematical Physics 电子信息工程概论Introduction to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计算机应用基础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电路原理Principles of Circuit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Fundamentals of Analog Electronics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Fundamentals of Digital Electronics C语言程序设计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信息论基础Fundamentals of Information Theory 信号与线性系统Signals and Linear Systems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icrocomputer Principles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Fundamentals of Marxism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概论 Thoughts of Mao and De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odern Chinese History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础 Moral Education & Law Basis 形势与政策Situation and Policy 英语College English 体育Physical Education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Modern Global Economy and Politics 卫生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Psychological Health Knowledge Lecture 公共艺术课程Public Arts 文献检索Literature Retrieval 军事理论Military Theory 普通话语音常识及训练Mandarin Knowledge and Training 大学生职业生涯策划 (就业指导) Career Planning (Guidance of Employment ) 专题学术讲座Optional Course Lecture 科技文献写作Sci-tech Document Writing 高频电子线路High-Frequency Electronic Circuits 通信原理Communications Theory 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计算机网络Computer Networks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Electromagnetic Field and Microwave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作者:————————————————————————————————日期: 2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航空电子设备维修)(理工类本科,学制四年,只招男生) 本专业培养适应民航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电子工程领域的应用型高级工程 技术人才。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电子线路、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脉冲与数字电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数字信号处理、信号与系统、导航原理与系统、雷达原理、自动飞行控制系统、适航管理、大气数据及惯性基准系统、飞机电气系统、飞机通信设备等课程。学生毕业时应掌握现代电子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航空电子设备的基本维修理论与技术,基本具备航空电子设备维修的能力并能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可在电子、航空、电信、交通、国防等领域,从事电子与通讯技术研究、开发、设备管理与维护,以及教学工作等。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是一类与理工科交叉的偏通讯硬件专业 培养要求 本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

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厂设备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可从事电子设备、信息系统和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工作,可达到计算机等级四级的要求。 培养内容 1、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广泛的工作范围; 2、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 3、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4、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5、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掌握计算机电子技术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原理; 8、掌握电子产品的一般生产工艺具有电子产品生产管理能力; 9、掌握电子电器类维修焊接技术具有按工艺文件完成复杂产品的全部装接焊接能力; 10、具有熟练使用和维护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和按高度文件调试设备排除故障的能力; 11、具有电子工程的现场安装与调试基本能力。 主修课程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息理论与编码、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理论、自动控制原理、感测技术等。

东北石油大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规范【模板】

XX大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规范 《》课程教学大纲(黑体,小2号) 课程编号:(见培养方案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总学时:讲课学时:实践(实验)学时: 学分: 适用对象: 先修课程: 一、编写说明 (一)制定大纲的依据 (二)课程简介 (三)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明确该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对培养目标的贡献度。) (四)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体现该课程在实现培养目标中所承担的任务。) (五)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六)对先修课的要求 二、大纲内容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体现掌握的知识结构、科学方法、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等教学目的和任务。) (二)教学基本要求 (按照“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阐述教学内容要求,提出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要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建议与说明 (五)教学内容 (按照章节或内容列出具体内容,有关目标、任务、要求中体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应在相应教学内容中明确标注并作适当说明。) 三、实践(实验)环节及要求

(主要书写实验的内容及要求。) 四、习题、课程讨论及要求 (明确对习题集、试题库等要求;明确学生讨论的内容及方式;写出作业题量,写明所布置习题应达到的目的。)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注明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授式、启发式、研讨式、混合式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演示课件和在线课程平台等手段。) 六、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设计应体现现代教学方法改革。主要包括课堂讲授、在线学习、习题课、研讨课、实验(上机)、作业、考试等。) 表格居中,表格宽度基本占满版心,行高设为0.8cm(表格中有两行文字的行高设为 1.1cm)。 七、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要体现过程考核,体现学生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学习表现和收获,明确成绩的构成及比例。)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明确适合本课程学习的教学资源。) 教材:《》,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参考书:《》,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必修课.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04023001 高等数学 Advanced Mathematics 【192—10—1、2】内容提要:高等数学是高等学校理工科专业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获得函数、极限、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积分、曲 线积分与曲面积分、微分方程和无穷级数的基本知识。一方面,它为学生学习后继课和解决实 际问题提供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的数学方法;另一方面,它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 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基本运算能力和自学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初步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修读对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 教材:《高等数学》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高等数学》,各院校的教材。 《数学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数学辅导及教材习题解析》,海洋出版社。 《高等数学附册学习辅导与习题选解》,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数学习题集》,机械工业出版社。 04023002 线性代数Linear Algebra 【36—2—3】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内容提要:本课程属于工程数学,主要学习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线性二次型等知识。 修读对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 教材:《工程数学—线性代数》第四版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高教出版社 参考书目:《线性代数附册—学习辅导与习题选解》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高教出版社 04023003 概率与数理统计Probability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42—2—4】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内容提要:本课程内容分三个部分。概率论部分作为基础部分。数理统计部分主要讲述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并介绍了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随机过程部分,主要讨论平稳随机过程。 修读对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 教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浙江大学盛骤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谢国瑞高等教育出版社 04023004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Complex Variable Function and Integral Transform 【42—2—3】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内容提要:复变函数又称复分析,是实变函数微积分的推广与发展。积分变换是通过积分运算把一个函数变成另一个函数的变换。本课程将学习复数与复变函数,解析函数,复变函数的积分,解析函 数的级数表示,付里叶变换及拉普拉斯变换等内容。 修读对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 教材:《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李仁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华中科技大学数学系高等教育出版社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格式

附件3:教学大纲格式 《填写中文课程名称》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 学分 : 4 总学时 : 64 实验学时 : 10 其它实践环节: 适用专业 :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例: 本课程是高等工业学校本科化工、材料、生物、食品等专业必修的一门学科基础课,是研究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应用学科。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电工和电子技术必要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发展的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电工与电子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例: 一、热化学 1.了解状态函数的意义 2.了解等压热效应与焓变的关系。掌握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过程中热效应的计算。 二、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1.了解化学反应中的焓变、熵变及吉布斯函数变在一般反应条件下的意义。 2.掌握化学反应△ G0的计算,会用△ G或厶G0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3.了解平衡常数的意义及其与△ G0的关系,并掌握有关计算。 三、其他教学环节内容和基本要求 例: 实验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直流电路中的基本测量 了解实验室电源,实验室实验规划和安全用电常识,学会万用表和直流稳压源的使用,掌握误 差分析和实验报告的写法。

二、电源外特性及戴维南定理 掌握万用表和直流稳压电源的使用,掌握有源二端网络和无源二端网络等效变换的理论。 四、课程学时分配 例: 五、其它 1.先修课程: 2.教学方法建议: 3.考核方式: 例: (1)平时作业10% 平时测验20% 期末考试70% (2)笔试与上机考试相结合 4.作业要求 例: 习题也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一定量的习题巩固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培养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风险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

《风险理论》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Risk Theory 课程编号:91134059 学分/总学时:3/54(其中课堂:36学时;课内实验:18学时)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 授课对象:应用统计学专业学生 一、教学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统计学专业(保险与精算方向)的专业课,是数学方法应用于金融保险所形成的一套理论体系,在金融保险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风险理论的基本概念、经典风险度量模型模,掌握构建模型常用的经验法和参数估计法,能够利用模拟技术方法来模拟模型,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处理随机风险的基本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风险理论基础(2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风险与风险理论概述 第二节随机变量 1.2.1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1.2.2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第三节条件期望 1.3.1条件分布与条件期望 1.3.2条件期望的性质 1.3.3条件方差 第四节矩母函数 1.4.1矩母函数的概念 1.4.2矩母函数的性质 1.4.3多元矩母函数及其性质 【基本要求】 1.了解风险和风险理论的含义, 2. 熟悉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条件分布与条件期望、条件期望

的性质和条件方差;熟悉矩母函数的概念、矩母函数的性质、多元矩母函数及其性质。 【重点及难点】 重点:条件期望和方差、常见分布的矩母函数 难点:矩母函数 【教学活动与教学方式】 要求学生回顾概率论中关于条件分布的性质和常见的分布函数;本章主要以讲授和自学为主。 第二章个体保单的理赔额与理赔次数模型(6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理赔额的分布 2.1.1 保单限额 2.1.2 免赔额 2.1.3 保单限额+免赔额 2.1.4 相对免赔额 2.1.5 比例分担免赔 第二节理赔次数的分布 2.2.1(a,b,0)分布族 2.2.2(a,b,1)分布族 2.2.3 理赔次数分布的混合模型 2.2.4 免赔额对理赔次数的影响 【基本要求】 1.理解损失与理赔额、免赔额、保单限额的概念; 2.掌握常见的损失额分布以及不同赔偿方式下理赔额的分布; 3.掌握单个保单理赔次数的分布以及(a,b,0)分布类和(a,b,1)分布类。 【重点及难点】 重点:常见理赔分布形式以及分布函数和数字特征、(a,b,0)分布类中各分部的特征。 难点:(a,b,1)分布类 【教学活动与教学方式】 根据本章内容的特点可采用提问式和计算机模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加深对不同保单形式的理解,利用R编程模拟出不同形式下理赔额分布的特征。

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模板(48学时)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液压与气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液压与气压Hydraulic and Pneumatic Drive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 学分:3学时:48(其中课内实验学时:10) 一、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熟练的掌握液压与气压系统的基本知识。掌握液压与气压必要的理论知识,掌握液压与气压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与性能,并能合理地选用。掌握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典型基本回路的工作原理与特点,并能合理地选用。对液压与气压系统具有初步的分析与应用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应用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打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概述(学时:2) 简介:液压传动是利用液体作为工作介质来传递力和运动的工程技术,流体力学中的帕斯卡定律是力传递的基础理论;运动传递则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进行的(动力元件密封容积所排出的液体体积与执行元件的密封容积所接受的液体体积相等)。压力和流量是液压传动最重要的两个参数,其中压力决定于负载;流量决定于执行元件的运行速度。 重点:液压传动压力及系统组成。 难点:液压传动的特点即应用。 具体内容: 1、液压传动压力及系统组成; 2、液压传动的特点即应用; 3、液压传动的工作介质. 二.液压流体力学基础(学时:4) 简介:本章主要介绍油液的基本性质、液压流体力学基础:A.流体静力学,了解油液黏性、可压缩性,帕斯卡原理;B.流体动力学,了解连续性房产、伯努利方程、动量方程的物理意义;C.孔口流动特性、液压冲击及气穴产生的原因. 重点:流体静力学基础; 难点:流体动力学基础;

具体内容: 1、流体静力学基础; 2、流体动力学基础; 3、压力损失、孔口和缝隙流动特性、压力冲击和气穴现象。(简单介绍) 三.液压泵(学时:4) 简介:本章将介绍几种典型的常用液压泵,液压泵是整个液压系统的动力源,主要有齿轮泵、叶片泵和柱塞泵。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液压泵的基本工作原理、结构和功用。 重点: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性能;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 难点: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性能; 具体内容: 1、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性能; 2、齿轮泵; 3、叶片泵; 4、柱塞泵; 5、液压泵的选择和使用 四.液压执行元件(学时:2) 简介:本章主要介绍液压执行元件:液压马达、液压缸。液压执行元件是将液压泵所输出油液的压力能转换成机械能输出的液压元件,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液压马达、液压缸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以及其分类、液压缸推力和速度的计算、马达的功率和效率计算。 重点:液压马达和液压缸的分类、工作原理、主要参数的计算。 难点:液压马达和液压缸的主要参数的计算。 具体内容: 1、液压马达。(包括液压马达的分类、工作原理、主要参数的计算)。 2、液压缸。(包括液压缸分类、结构及工作原理、主要参数的计算,如推力的计算) 五.液压控制阀及其应用(学时:6) 简介:本章介绍了液压控制阀的分类、结构以及其工作原理。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各类液压阀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其功用,为后续学习常用液压回路和典型液压系统内容做好基础工作。 重点:液压控制阀分类及主要性能;压力控制阀及其应用;流量控制阀及其应用;方向控制阀及其应用。

课程教学大纲基本格式及内容要求

《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一、课程简介 《组织行为学》主要涉及到组织行为研究的三个基本层次,即个体、群体和组织结构层面。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将对这一领域的概念和理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包括人格差异、激励、领导、团队冲突和组织沟通等内容。课堂活动包括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主题演讲、阅读、自我评估、延展性的讨论、视频观看和分析,以及从学生视角进行的个体或小组展示,因此学生也会学习到如何把这些专题内容进行整合,并有效地应用于多元化的组织情境中去。此外,今天的企业组织通常是由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构成的,这一课程的另外一个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发展必要的智力能力和行为技能,这些将有助于提高他们有效地处理各种工作环境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互动时产生的问题。 This course will cove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t three levels—the individual, group and organizational levels. In the class, students will develop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s and theories in this field, including personality differences, motivation, leadership, group conflicts and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etc. Course activities include case analyses, role plays, lectures, readings, self-assessment tools, extensive discussions, video watching and analysis, and students’ presentations (individual and group), so they will also learn how to integrate these topics and effectively apply them in pluralistic organizational contexts. In addition, business today is conducted with and through people from various cultural backgrounds. Another goal of this course is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 intellectual understanding and the behavioral skills that will increase their effectiveness in dealing with problems that arise from the interaction of people from difference cultures in a variety of work settings.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课程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课程简介 1G10125 电路分析学分:4.0 Circuit Analysis 预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内容简介: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讨论线性、集中参数、非时变电路的基本理论与一般分析方法,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提高分析电路的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以便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推荐教材:《电路分析》,胡翔骏、黄金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主要参考书:《电路》(第四版),邱关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九五”重点教材 1G10447 信号与系统学分:4.0 Signal & System 预修课程:电路分析、工程数学 内容简介:信号与系统是通信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其中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通信、自动控制、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等领域。本课程中通过信号分解、连续系统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复频域分析和离散系统时域分析、变换域分析方法的学习,培养思维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推荐教材:《信号与系统教程》,燕庆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主要参考书:《信号与系统》,郑君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1G10295模拟电子技术学分:4.0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预修课程:高等数学、电路分析 内容简介: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最主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主要讲授晶体二极管、晶体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的基本原理和工作特性,重点分析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使学生能充分理解基本放大器、多级放大器、负反馈放大器和低频功率放大器的交流和直流特性及其简单应用,并在其基础上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结构,着重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各种应用。对于直流稳压电源主要了解其组成和各部分功能及典型电路。模拟集成电路应用主要讲解常用模拟集成电路,如NE555的各种应用。 推荐教材:《模拟电子技术》,邬国扬等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主要参考书:《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康华光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1G10335数字电子技术学分:3.0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预修课程:高等数学、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 内容简介: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最主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首先讲授逻辑代数和门电路,使学生掌握基本逻辑代数的运算和基本门电路组成结构。在此基础上讲解组合电路和时序电路,使学生掌握基本组合电路和时序电路的特点和工作原理,并结合逻辑代数、状态表和状态图设计简单组合电路和时序电路。了解脉冲信号的产生以及对脉冲信号的整形、半导体存储器RAM和ROM的结构以及数/模转换器(DAC)和模/数转换器(ADC)的工作原理。 推荐教材:《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四版),康华光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教学大纲(居中,黑体,小二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倍)(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倍)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倍)(正文为宋体,小四号字,段前段后为0,单倍行距)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表(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倍) 其中实验安排内容: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倍) ? (正文为宋体,小四号字,段前段后为0,单倍行距) (此部分根据具体课程,可以按章节列出具体内容,也可以根据内容分块。同时,不同专业在内容选择上要有所删减。) 如:第一章 ×××××× [教学知识目标]: [教学能力目标]: [教学重、难点]: ……………………………… 实验内容及要求: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倍) (正文为宋体,小四号字,段前段后为0,单倍行距) ^ 六、考核方案(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倍) (考核方案可先由指定教师写出,然后由课程组成员集体研讨商定) 七、教学材料(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倍) (指课程教材或讲义、参考资料、所需仪器、设备、教学软件等) (教学材料若涉及到相关大型仪器、设备、教学软件要填写,若无可不填写。正文为宋体,小四号字,段前段后为0,单倍行距。) 1、课程教材: 格式:编者,教材名称,出生地:出版社,时间。 例: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教研室,《计算机基础》(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参考资料: 格式:编者,教材名称,出生地:出版社,时间。 》 例:[1]丁杰主编,《电工学简明教程》,北京: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3、教学所需相关条件: 如:仿真软件。

课程教学大纲基本格式

课程教学大纲基本格式 ×××××××教学大纲(三号黑体,加粗,居中) (以下均为五号宋体)(空一行) 一、教学对象(5号宋体加粗,顶格,下同) 指面向专业、学制、层次等。跨多个专业的课程可采用大类说明。例如:本课程大纲适用于财经类各专业三年制高职学生。(5号宋体不加粗,空两格,下同) 二、学分与学时 指课程在教学计划进程表中的学分、学时要求。 三、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 课程模块:公共基础课模块、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技能课模块)、素质拓展课(专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综合素质拓展课程模块) 课程属性:指必修课、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 四、课程性质、任务和目的 性质:指本课程在本专业、学科中的地位。 任务:指本课程授课要达到的目的。 目的:指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知识和能力水平。 五、主要先修与后续课程 指学生修读本门课程与专业计划中其它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即应先修的主要课程,以及本课程修完后才能继续修读的主要课程。 六、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分章节) 说明:1、某一章的内容不多时,可以以“章”为单元,提出该章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见下文中的第一章)。某一章内容较多时,可以以“节”为单元,分节次提出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见下文中的第二章第一节),单元与单元之间留一空行。 2、“目的要求”中对不同教学内容,规定要求学生掌握的深广度,应采用体现教学要求层次的关键词。例如:理论知识部分可用“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要求对教学内容能够深入透彻,牢固记忆,并能灵活运用。 熟悉:对教材内容清楚地理解,并记住其中主要内容。 了解:对教材内容一般了解,今后需要应用时会进一步查阅有关材料。 3、“主要内容”中列出该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主要内容中分讲授内容、自学内容(见下文中的第一章)。如果没有自学内容,可以不写(见下文中的第二章第一节)。 4、当整章或整节为自学内容时,则在“章(或节)”后注明“自学”,“主要内容”直接列教学内容(见下文中的第二章第二节)。 5、章节标题加粗,居中;“目的要求”、“主要内容”标题加粗,顶格;其余不加粗,空两格。(见下文) 6、“讲授内容”、“自学内容”加粗,前面加“项目符号”圆点●(操作方法:点击菜单栏下面的格式工具栏的快捷按扭“项目符号” ) 第一章××××××(加粗,居中) 【目的要求】(加粗,顶格) 1.掌握…………(不加粗,序号前空两格,下同) 2.熟悉………… 3.了解………… 【主要内容】(加粗,顶格) l 讲授内容(加粗,前面加“项目符号”圆点●(操作方法:点击菜单栏下面的格式工具栏的快捷按扭“项目符号” ) 1.………… 2.………… l 自学内容(加粗,前面加“项目符号”圆点●,操作方法同上) 1.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