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北京顺义电大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浅谈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

决策略

论文作者:杨茜

专业:学前教育

学号:1211001254951

指导老师:王新洁

目录

内容摘要······························

关键词·······························

一、幼小衔接教育的内涵 (1)

二、幼小衔接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2)

(一)突出强调学生学习成绩,幼儿教育小学化趋势明显 (2)

(二)学前班违规举办,阻碍幼小衔接 (2)

(三)师资力量薄弱,缺少幼小衔接的专业授课教师 (3)

(四)家长的教育理念不恰当,阻碍孩子幼小衔接过度 (3)

(五)三、解决幼小衔接教育问题的有效策略 (3)

(一)转变幼小衔接的教育理念,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 (3)

(二)相关部门完善学前教育法规,加强管理检查力度 (4)

(三)园校之前加强合作,培养专业方向的教师团队 (4)

(四)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5)

四、总结 (6)

参考文献 (6)

【内容摘要】: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家长和学校以及社会在注重幼小衔接教育的同时也要深刻认清其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我们在抓好智力开发的同时,应以素质教育为重点,打好基础,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关键词】:幼小衔接、存在问题、解决策略、综合能力

浅谈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进入到21 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迈进了信息化的时代,社会经济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与此相适应的教育发展呈现出普及教育、终身教育、个性教育的时代特征,科学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期待。很多家长也应时代需求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着重地培养自家孩子,有的家长甚至从孩子一出生就已经规划好了孩子十多年的教育轨迹。孩子的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是重要的。幼小衔接工作是做好学生入学工作的重要前提,是幼儿园、小学、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但是时至今日,幼小衔接仍然是一个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孩子不能很好适应小学生活学习的现象有增无减。到了小学后,出现经常生病、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握笔姿势错误率高、生活不能自理、学习成绩跟不上等现象,造成一些孩子的心理压力过大,甚至厌学的现象。幼小衔接问题处理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孩子进入小学后的学习,更加影响孩子的一生,可见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并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

随之而来的是社会上涌现了很多幼小衔接性质的学校、学前班,适龄儿童的家长们也纷纷报名参加,为的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确,现在的幼小衔接教育很有必要,大部分孩子通过此种教育也取得了进步。但,不容忽视的是现在的幼小衔接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是对目前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幼小衔接教育的内涵

从字面意义来理解就是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其核心是这年龄段幼儿的怎样有效的从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社会技能等方面适应小学生活,顺利实现幼小衔接。主要是针对5—6周岁的幼儿。

教育专家李生兰老师指出:幼小衔接教育,就是学前儿童思维方式、自控能力、行为习惯飞跃的一个过程。幼儿从以游戏为主的学校生活逐步适应以游戏、课堂学习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从以以幼儿教师为主要护理人到自觉、独立的在校生活学习模式过度的过程。幼儿通过接受幼小衔接教育,逐步摆脱对于成人过度依赖的阶段。在进入小学生活后不感到茫然和陌生。

学前教育研究院庞丽娟老师认为:从学前儿童心理学层面谈及幼小衔接,就是四个字“良好适应”。幼儿的每个人成长阶段都有适应的过程,也就是心理变化的过程,经过幼小衔接教育,幼儿在思维上逐渐接受简单的小学知识,从意识上,认识到小学阶段是相对于幼儿园阶段的高级阶段,在生活、学习、知识水平

上要求更高。学生心理上接受此种意识越早,那么“心理准备”也就越充实,到了小学适应的也就越快。也就达到了“良好适应”的目的。

总而言之,我所认识到的“幼小衔接”即幼儿介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年姐之间的过度阶段。幼儿在此阶段,会逐步适应小学的生活模式、学习模式。在心理上、生理上都是有所提高的。也就是说,幼儿为适应小学在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上的提高过程。

二、幼小衔接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和小学教育密切联系,相互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相互合作,与小学互相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研究幼小衔接问题,做好衔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现实工作中的幼小衔接工作形势一直不容乐观。主要问题体现在一下几方面内容:

(一)突出强调学生学习成绩,幼儿教育小学化趋势明显

在一些幼小衔接的私立学前班和部分公立幼儿园,在以“幼小衔接”为教学总目标的同时过度的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有个别教育机构有愈演愈烈之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输送给学生过多的知识概念,讲解则以灌输知识为主。很多教师往往会只注重教学进度、知识深度、广度,而忽略了教育理论和幼儿心理、生理的发展。很多幼小衔接学前班,不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忽略了幼儿一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在授课过程中缺少游戏性、趣味性,缺少生动形象的教具、彩色的图片课件。三四十分钟一堂课,满满当当。还有很多学幼小衔接前班在学生学习一天后还要像小学生那样回家完成家庭作业。诸如此类的小学化现象严重影响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违反了教育原理,与社会要求背道而驰。有些甚至不是“衔接”,而是“断层”,对幼儿今后接受的小学教育造成不利影响,甚至恶性循环。

(二)学前班违规举办,阻碍幼小衔接

随着家长们对孩子幼小衔接阶段的重视,近几年,社会上涌现了大量的以“幼小衔接”为名义的办学机构。这些教育机构中大多数都是私立机构。其中,有些机构缺少办学资质,租赁某些正规学校教室办学,假借他人名义招揽学生。还有一些公立幼儿园,没有得到教育审查机关允许,为了盈利创办学前班。在教育教学方面,这些所谓的“幼小衔接学前班”,往往都是以知识灌输为主,很少考虑到这个阶段的学生在过度时期特殊的心理、生理发展状况。还有很多幼小衔接的学前班,只是深度甚至已经超出了一年级的学习范畴,过度地加重了数学、语文这类主课课程的课程量,给还处在学龄前的幼儿加重了负担。这些现象,都是阻

碍幼儿顺利进行幼小衔接过度的重要因素。之中不可合理的教育形式,不见得还会取得多少效果,而一旦实施不当,便会引起幼儿厌学、自卑等不良情绪。对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都是一种摧残。

(三)师资力量薄弱,缺少幼小衔接的专业授课教师

现代幼儿的幼小衔接教育是家长的责任,更是幼儿园和小学的共同责任,需要加强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合作沟通。大多数幼儿园教师虽然熟悉幼儿园的教学生活,但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习生活了解的少之又少,不能良好的帮助孩子度过此阶段;小学低年级教师虽然了解小学教学目标和教学特点,但对于出于学前阶段的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了解还不充分。所以,在师资上不能绝对的说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教学任务应该归于谁。也就是说社会上是缺少正真了解有效衔接教育和能够有效实施的专业教师的。

(四)家长的教育理念不恰当,阻碍孩子幼小衔接过度

当代家长的不当教育理念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种家长,超前教育幼儿的家长。他们过多的注重幼儿知识的积累,而忽视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发展。无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和需要,拔苗助长。他们关注的是孩子在幼儿园学会了哪些知识,至于孩子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有学习兴趣,这些家长并不关心。第二种家长,过分的迁就幼儿。他们往往存在一种矛盾心理:既想让孩子有效过度,进步提高。又溺爱孩子,拒绝教师对孩子学习能力、生活能力方面的教导和训练,怕孩子“受委屈”。会给老师提出各种要求和条件来“照顾”自己的孩子,最后不利于孩子发展。这两者两极分化严重,都是不可取的。

三、解决幼小衔接教育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幼小衔接的教育理念,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

幼儿智力发展的确重要,但是不论是家长、教师还是社会都应该认识到除了“智”之外,“体”“德”“美”“劳”是培养幼儿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未来人生生涯的发展同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在这几项的学习中也更容易获取快乐,培养兴趣。只有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才是帮助孩子长远发展。在教育理念的转变上,家长和教师应该共同合作,加强联系,确立共同的教育目标,做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配合,不要背道而驰,长期坚持才能把幼儿的良好习惯培养起来,真正做到“幼小衔接”。如加强学生适当体能训练、互帮互助活动、传统美德教育、劳动技能大赛等;开展各种形式的亲子活动,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能力和进步,把好习惯贯穿到生活中。

例如,优帮学校幼小衔接班的老师们在设置课程表的过程中,合理安排了兴趣课,兴趣课程与只是课程穿插进行,让孩子在快乐的环境下学习知识,以下是优帮学校学前班的课程设置情况:

表1.1

从课程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学校教师们注重对幼儿全方面素质的培养。也符合幼小衔接的教育原则。另外,学校还在每学期其中和期末分别举行“劳动技能大赛”和“课外知识竞赛”等亲子活动,幼儿在感受快乐的同时,提高了更方面素质。 (二)相关部门完善学前教育法规,加强管理检查力度

对于社会上那些违规办学的教育机构,首先,作为教育检查机关应该加大对教育机构办学的审核力度,同时实行定期检查,检查项目要全面、细致,不断完善相关教育法规,规范教育市场。其次,作为家长,要选择有资质的正规办学机构,不要盲目效仿、跟从,多方查证,多听课,多询问,为孩子选择真正适合他们的幼小衔接学前班。

例如,相关的教育监督检查部门,应该每年固定时间有计划地走访各大幼儿园、小学的老师和家长,对他们设置有针对性的开设网上调查系统,公众微信平台,鼓励不同教育环境下的老师们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鼓励家长们积极地向相关教育部门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另外,教育监督检查部门应该在对教育机构,特别是私立教育机构的资格审查上加大力度。对办校资格证应有计划地审查,不合格地给予严肃处理并公布与众。当然,对那些认真办学的学校应给予奖励。这样才能规范学前教育机构的办学。

(三)园校之前加强合作,培养专业方向的教师团队

要在幼小衔接中各取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不同特点将其融合,又要考虑到适合学前儿童,还要把小学教育融入其中,需要幼儿园和小学的共同努力。两 上课时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上午 8:40~9:20

拼音读写 数学启蒙 拼音读写 数学启蒙 拼音读写 9:20~10:00

数学启蒙 拼音读写 数学启蒙 拼音读写 数学启蒙 10:00~10:50

课间操 课间操 课间操 课间操 课间操 10:50~11:30

兴趣阅读 京剧欣赏 国学常识 健康知识 话剧表演 下午 14:30~15:10

音乐欣赏 汉字识读 自然科学 少儿美工 礼仪常规 15:10~16:00

生活技能 形体舞蹈 体育活动 陶艺制作 主题班会

个不同领域的教师团体应该积极合作,定期进行相关培训和课题研究。交流彼此教育经验,组织类似“园入校”的参观学习活动。同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新型教师形象;加强教师自我反思;结合自我的工作经历与经验,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借助集体力量和个人一起备课、评课,全过程地研究、反思、改进;业研究人员专业引领;培养教师懂得教育规律,掌握教育技巧。特别要注重的是对于学前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深化学习。

例如,学校之间应积极举办类似“换位”工作的活动。请幼儿园大班老师到小学一年级去代课一个月;请一年级教师到幼儿园代课一个月。只有在工作实践中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们实践工作结束后,经过双方的讨论和交流,才能总结经验,设定出符合幼小衔接阶段幼儿适合的教育计划,更好地帮助孩子度过关键期。当然,这种计划不适一劳永逸的,是要跟着社会时代的发展、教育制度的改革、家长的教育观念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各校还可以组织小学低年级教师和幼儿园大中班教师们发表论文、做研究报告、做试听课等活动,对教师们的工作实践成果进行展示和奖励,鼓励幼儿园教师向着“幼小衔接”专业话教师方向发展。

由此,园校之间的合作加强了,教师们经过实践和思考,才能更加专业,总结出真正符合孩子的幼小衔接理论、经验,保证孩子们有效度过关键期。

(四)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作为家长,在孩子的每个学习阶段都应该首先明确此阶段的特点。当孩子处于幼小衔接阶段时,首先,家长应了解孩子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这样家长才能懂得如何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其次,家长应了解孩子生活内容的变化。幼儿园主要以“游戏活动”“快乐学习”为主,而小学中学生必须接受系统性的教育,不论是否感兴趣都需要认真听讲、完成作业。从幼儿园的以注重学生快乐、营养、健康为主转移为以知识学习、能力提高为主,家长都应该帮助孩子“接受挑战”“战胜挑战”,不要让孩子在本身就感觉到压力的情况下,还要“孤军奋战”,感到陌生与孤单。再次,家长学校及时沟通配合。了解孩子的变化,听取老师的正确意见和建议,不超前学习,给孩子造成压力。也不过分溺爱,抑制幼儿发展。尽量做到平衡掌握。在树立幼儿自信的同时给予正取引导教育。

例如,在我们的“家长教育意见”调查中,很多家长都分享了自己教育孩子的成功案例。有的家长在帮助孩子背课文的时候,和孩子一起设定“时间计划表”,和爸爸妈妈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看看谁先背下来;有的爸爸妈妈为孩子们画出一张“任务完成表”,里面包括每天的学习内容、作业情况、从别人身上学到的一件事、一天中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等,长期坚持下来,学生便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所以,只有家长们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念,才能与学校的教育观念相统一,帮助学生度过关键期。

四、结论

幼儿素质的培养,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家长和学校以及社会在注重幼小衔接教育的同时也要深刻认清其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我们在抓好智力开发的同时,应以素质教育为重点,打好基础,搞好衔接,绝不能让我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总之,老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幼儿即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9.1 【2】李生兰.学前教育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3.1

【3】黄俊官.学前教育实习概论.上海.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6.1

【4】李生兰.儿童的乐园走进21世纪的美国学前教育.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1 【5】李慰宜.一课一案幼儿园优质案例汇编.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2011.5.1

幼小衔接教育计划书

幼小衔接教育计划书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处于幼儿 园与小学阶段的学童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解决好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 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为您整理的《幼 小衔接教育计划书》,仅供大家查阅。 【篇一】 “一年之际在于春”,当春天缓缓向我们走来的时候, 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又迎来了新的学期。这是我班幼儿在园的 最后一个学期,也是入小学前最关键的一学期。本学期,我 们将一如既往地认真开展工作,针对上学期工作中出现的不 足进行调整,使每一位幼儿能够得到发展。 本学期本班幼儿36名,旧生34名,新生2名。经过大班上学期的学习,分析学期末班级幼儿检核情况,总的来看:幼儿在生活自理能力、学习习惯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特别 是在体能、语言表达、社会交往、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表现较 为突出。但是班级幼儿因为年龄相差较大,男女比率不均匀,造成了幼儿间能力相差较大、班级常规有待继续培养的局 面。鉴于以上不足,本学期,我们把幼儿入学准备工作做为 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加强幼儿前阅读、前书写的训练,将学 前的准备工作与主题探究活动、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为幼儿进入小学打好基础。 幼小衔接实施方案: 1、学前思想准备:通过参观小学、请毕业生回园与幼 儿座谈,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 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向往 上小学、又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 2、身体方面的准备: 通过体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 心健康地迈入小学; 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我 们将采取适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 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 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 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电。 3、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 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 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 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

大班幼小衔接育儿知识三篇

大班幼小衔接育儿知识三篇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所处的客观环境以及学习内容、作息时间、自理要求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地完成这一转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意义重大。下面,就让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如 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吧!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一、幼小衔接孩子要做的准备 1.生理准备 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都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因此,即将进入小学 的幼儿应该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1)具有良好文明的进餐、睡眠、排泄、盥洗等卫生习惯。 (2)能自己整理自己的仪表,注意保持仪表整洁。 (3)会动手整理好自己的物品(书包、铅笔盒等)。 (4)了解身体主要器官及自身生长的需要,掌握自我保健的有关 常识和简单方法。 (5)能沉着地处理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2.心理准备 对于即将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幼儿来说,这是他们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们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所适应的 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改变为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课后还要 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因此,幼儿入学前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心 理准备。

(1)要有强烈的求知需要;大班的各种活动都应以探索为主,教师应善于提供材料让幼儿大胆操作,将问题抛给幼儿,发展大班幼儿 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有一定的抑制控制能力,能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 持完成规定的任务。许多研究都表明儿童的心理理伦和抑制控制之 间存在关系。抑制控制能力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儿童的抑制控制能力,而且也能提高儿童对心理状态的认识能力,这说明儿童的抑制控制 能力可促进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教师应从游戏、日常生活入手, 培养幼儿的一致性、坚持性,培养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 (3)应具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想象力:大班各项 活动中应着重引导幼儿去猜测,去假设以及引导幼儿记录试验过程,幼儿思维的抽象、概括水平因此会获得发展。 (4)应具备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在大班后期,更应该加强幼儿 的社会交往和言语交流,多向幼儿使用心理状态的词语。如:想要、希望、认为、觉得、记得、忘记等。 二、幼小衔接家长要做的工作 1.激发孩子对校园的憧憬 在假期,家长不妨带孩子们到他们将要入读的小学校园转转,了解厕所、花园、教室的位置,坐在课桌前感受一下上课的气氛,和 孩子一起较长时间地同读一本书,提高他们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激 发孩子们上学的欲望。 2.侧重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要让孩子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按时入睡,按时起床,认真地吃好早餐,上学不迟到。要培养孩子主人翁意识:可以给孩子准备一 套学习用具、生活用具,一桌一椅,有一个学习小天地。让孩子自 己整理书包,自己整理学具,东西要放整齐。不仅要自己的事情自 己做,还要培养孩子学做家务。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大班案例:谈“幼小衔接”指导的新策略

大班案例:谈“幼小衔接”指导的新策略 案例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合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进入大班的最后一个学期,为了使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们顺利完成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老师通常会展开一些幼小衔接的教育活动,给予孩子在心理上、水平上、经验上的多方面准备。结合教师的了解,以及和家长交流中发现,绝绝大部分家长往往有以下几种担忧:有的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动作慢,做事拖沓,效率低缺乏时间观点没有紧迫感;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依恋性强自理水平差懒散的生活习惯无法适合相对紧张的小学生活,也有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缺乏学习的自觉性等等。针对以上几种现象,我在教学活动上尝试跳出常规教学的框架,展开了“我上小学了”这个主题活动,从培养幼儿的时间观点和自我服务水平及学习习惯出发,为孩子能平稳过渡到小学创造良好的氛围与条件,促动这个阶段孩子的整体和谐发展。 改进策略一:遵循作息时间,培养幼儿时间观点 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发现经过了一个寒假的孩子们因为假期生活的宽松,变得有些懒散和拖沓。很多孩子还没有从假期的生活作息中调整过来,变得爱睡懒觉。孩子的来园时间从7:30到9:30,参差不齐,这缭乱了幼儿的正常作息时间,也影响了孩子正常的学习,更不利于适合将来的小学生活。如何鼓励孩子早起来园,积极参加晨间活动成为教师尝试解决的问题之一。 常规的做法及存有的弊端: 很多教师会采取一些激励性的手段和措施,如通过早上按时来园的孩子给予表扬和鼓励,吸引孩子都能早起来园。但是这种靠精神激励的做法往往难以达到长久的效果。没过多久孩子们还是遵照自己的生活习惯,早到幼儿园的还是那批孩子们,而“小懒猫们”还是姗姗来迟,促使活动达不到老师预期的效果。 我们的新思路: 要改变“小懒猫们”的生活作息,仅仅凭借教师权威的发号施令,或是外界的简单激励都不够,真正能产生影响的做法是使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从内心体验到时间观点,知道要遵循幼儿园作息时间表。通过展开的教学活动《我有一个小闹钟》,让孩子学会看懂时间,并将时间与图片配对。如:早上8点入园,8点10分晨间活动,9点做操等,让孩子逐步了解了不同时段的不同活动,培养孩子的时间观点。前一阶段是让幼儿了解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表,待幼儿都能遵守作息时间表了以后,后一阶段我们与小学老师取得联系,让孩子通过调查,询问等手段,向小学老师和小学生了解小学的作息时间,让孩子预先知道小学的作息时间表。通过这个活动,不但让孩子对小学的生活环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对未来的小学生活有了充分的心里准备,还在调查、询问中增强了孩子的时间观点,养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 案例分析: 幼儿园有序而宽松的生活节奏,使幼儿对时间的意义理解和时间的长短的体验教少,“理解时钟,逐步建立时间概念”是上学之所需。我们能够在幼儿园和家中备一个小闹钟,让孩子自觉地遵守作息时间。在家时,

家长如何做到幼小衔接

读小学,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转折,随着角色、要求和家长期望值的改变,孩子产生了诸多的不适应。而家庭不正确的教养方式,更加剧了这种不适应。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孩子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成了家长、幼儿园和学校三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不能很好地衔接,是我国教育领域里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由于儿童所处的客观环境、学习内容、作息时间、自理要求、师生关系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而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作为家长应该事先认识到这些变化必然会出现,并估计这些变化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哪些的影响,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孩子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研究表明,充分的入学准备,能为孩子入学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做为家长,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笔者以一名家长和小学教师的双重身份来谈谈幼小教育衔接的问题,希望能够对各位家长有所裨益。一、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之情。一般说来,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这一阶段,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此时,作为家长应该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比如,夫妇俩一起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田田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再如,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 再如,当孩子拿着书,缠着你讲故事时,你乘机告诉他:“等你上学了,自己就能读故事了。到那时,你就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可以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了。”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干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做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呢?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第一,生活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而小学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低年级享用机会较少,必然使幼儿感到枯燥。第二,生活内容的变化。小学学习是社会义务,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第三,师生关系的变化。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气氛。而小学教

美术幼小衔接案例——(线的秘密)

美术幼小衔接案例——(线的轨迹) 【活动目标】 1、认识直线、短直线、曲线、波浪线、螺旋线、折线。 2、能在老师和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寻找到生活里的线,并能认识组合的线条。 3、感受线的特点。 【活动准备】 各种自然界及生活中线的图片各种线组合的画录音(滴水声,开门声,圆舞曲,轮船鸣笛的声音.....)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2分钟分钟)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电线) "那电线是什么样的?"(长长的,直直的) "那长长的,直直的线条像什么呢?"(铅笔,毛线,铁丝,头发,尺子,棍子,梳子的齿,衣服上的纹路,数字"1",桌子角,下雨的线条,光线,水龙头里流出的水,妈妈细长的手指,筷子,棒棒糖的棒子,吸管......)提前用课件制作,或者打印照片贴在黑板上。 二、引入主题:认识线条(5-7分钟) "刚才小朋友们真不错,想到了这么多,可是啊,刚才小朋友说的时候,长长的直线宝宝偷偷的告诉我,它说啊,小朋友都在说他,现在特别的想见见小朋友,你们欢迎它吗?"(欢迎) 1、出示直线(课件展示) (直线条和小朋友问好)"小朋友,你们真能干,说了这么多的和我一样的东西,呵呵!我好开心,你们知道我叫什么吗?"(直线......) "你们说的很对,我的名字就叫直线,我是直直的.可是我还有一个弟弟,为了区分我俩啊,我又叫长直线,你们想认识我的弟弟和其他的朋友吗?"(想) 2、出示短直线 "我的身体短短的,和哥哥一样也是直直的,你们知道我叫什么吗?"(启发幼儿思考,说出短直线) "那我像什么呢?"(男孩的头发,草,小水滴,眉毛,睫毛......) "小朋友真不错,哎呀!波浪线姐姐它想和小朋友认认识了" 3、出示波浪线 "小朋友我是柔柔的,弯弯曲曲的,你们能给我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吗?"(启发幼儿看着线条说出它的特征)我呀就叫波浪线 "那你们觉得我像谁呢?"(河流,蛇,弯曲的头发,蚯蚓,吃西瓜咬的印子......)"我固执的哥哥要出来了,你们看,它来了" 4、出示折线

幼小衔接的教材

——2018年幼小衔接教材 姓名:__________ 高密市豪迈第二小学

安全篇 游泳“六不准” 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不准在无家长的陪伴下游泳 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准到你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不准不熟悉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夏季饮食八守则 蔬菜水果尽可能浸泡、清洗后食用 有些死亡的水产品不宜食用 慎食街头卤菜 不要贪吃路边烧烤 食用冷饮要适量 管好家中的冰箱 水是最好的解渴饮料 包装食品及时食用

生活篇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曾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是的,没有人天生就拥有超人的智慧,成功的捷径恰恰在于貌似不起眼的良好习惯。生活习惯就是其中基本但重要的一项。 合理的饮食结构 健康的身体来源于合理均衡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 惯。营养均衡不挑食、不偏食;荤素搭配、粗细搭配; 定时定量、少食多餐;细嚼慢咽、规律进食。暑假里, 希望家长们严格控制孩子们吃冰凉食品,保护好孩子 们的肠胃与身体健康。 规律的作息时间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良好的作息习惯是一个人保 持身体健康的第一法则。如果孩子休息好了,有了充足 的睡眠时间,在课堂上他的注意力会更集中,对问题的 反应能力也会更敏捷。漫长的暑假,需要家长们配合学 校的作息时间,为孩子们制作一份合适的作息时间表, 时间长了,也就自然而然的变成孩子自己的规律。尤其 是早起早睡的习惯,午休睡觉的习惯等。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们一定要让孩 子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 在孩子的事情上,孩子能自己完成的, 我们就要放手让她去做,而不及计较做得 好坏。 暑假结束,我们的孩子就成为一名一 年级的小学生了,我们要学会放手,让他 们学会自己穿衣服,自己系红领巾,自己系鞋带,女生自己扎头发,除此之外,还要学会自己铺床单、叠被子,自己用勺子吃饭的习惯等。小学,是人生的起跑点。一般来说,孩子到了五、六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方面基本上都具备了接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幼小衔接的关键不是知识的衔接,而是能力的衔接,应该从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良好习惯入手。 学习篇 1.学会写自己的名字 第一步,熟悉笔顺,写给孩子看,书写要工整。 第二步,描笔顺。家长用铅笔轻轻的写出一个字, 让孩子用彩色笔去填笔顺,注意这时候尽量让孩子按照 笔顺写,刚开始的描红可以大一些,等孩子逐步熟悉了, 描红的字逐步变小。 第三步,让孩子跟写。家长写一笔,孩子在自己纸 上也写一笔,一笔一笔的教,学会几种笔画后要记得及 时复习回顾,一小段时间孩子就能教会了。 第四步,规写字格式。当孩子把名字都能独立写出 后,你可以画个格子或者是用田字格,让孩子尽量将名

幼小衔接快乐成长.doc

幼小衔接快乐成长 无锡市爱尔艺术幼儿园家长学习讲座稿 孩子们还有一年就将升入小学开始新的学习生活。相信很多家长最近的话题也一定围绕着孩子的入学问题,比如现在需要给孩子学些什么、给孩子选什么样的小学比较合适、入小学需要做哪些准备等等。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如何为孩子做好幼小衔接”,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入学准备。 什么是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是儿童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之间的衔接,是儿童结束以游戏为主的学龄前生活,走上以学习为主的正规学习生活的过渡。 走出幼小衔接的误区 1.片面性衔接 重视“智育”的衔接,忽视能力与习惯的衔接。 互动:家长最关注小学什么? 2.突击性衔接 误认为入学前半年才衔接,忽视儿童在入学前就应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良好的行为习惯上加以培养。 案例:小辉妈妈的不正确引导和强化训练导致孩子对小学生活的恐惧心理。 互动:“拔苗助长”的教育给家长什么启示? (违背了孩子身心规律,效果适得其反) 幼小如何衔接 1、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案例:杰洋上小学,课堂上老坐不住,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不理想,杰洋父母很着急,但又束手无策。 温馨建议:儿童在入学前缺乏时间概念和规则意识。家长要把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贯穿在幼儿一日生活之中,从日常生活的每件小事严格要求,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案例:文滔害怕上学,一上学,他要自己系鞋带,自己整理文具。这些活原来是奶奶和保姆“包办”。同学们笑话文滔,文滔觉得丢脸,于是不想上学。 案例:奶奶追着孙子喂饭。 分享:溺爱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爱!爱得过度就会发生质变! 温馨建议:“隔代教育”的溺爱现象是造成孩子不良心理和坏习惯的“罪魁祸首”。 溺爱就是害 (1)迁就的爱 (2)庇护的爱 (3)娇惯的爱 分享: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可科学和艺术的爱不是每个父母都会的,爱是一种情感,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智慧。 学会真正爱孩子 (1)不迁就:让孩子懂得应该和不应该。 (2)不纵容:教孩子学会辨别对与错。 (3)不代替:做一个“有心的懒妈妈”。 “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司马光

幼小衔接计划表

幼小衔接计划表 一、幼儿入学的心理准备 首先,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 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这对幼儿的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次,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分桌 区域型环境,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促动幼 儿身心的发展。组织幼儿到小学去参观小学生升旗仪式,早操活动、 课间活动,把他们带进小学生的课堂,参观小学生的学习,课间活动等,从而激发他们上学的欲望。回园后我们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实 行指导。在园创设小学一日流程表提示幼儿生活意识。 再次,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所以,培养大班幼儿 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水平十分重要。班级增强了值日生的责任意识。 最后,增强纪律教育。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心理准备方面要有强 烈的求知需要,能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班内每周评选优秀小榜样。 二、幼儿入学的知识准备。 重点做好三个衔接。 1、注意水平的衔接。 幼儿阶段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小学生上课时需要的是有意注意,即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师。针对这个变化,教师应重 视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水平,提升幼儿的注意水平。教师要慢慢减少

教学活动的游戏成分,逐渐把幼儿的无意注意发展为有意注意。可通 过教师的要求,活动的规则,幼儿间的竞争来实现。 2、思维水平的衔接。 学习活动说到底是一种思维活动,学习成绩的好坏在一定水准上 反映的是学生思维水平的高低。为幼儿入学作准备,其中很重要的方 面是思维水平的准备,即学习活动中不但有感知、记忆的过程,更要 有归纳、概括、推理活动的参与。从"拉动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精 心策划教学活动,因为大班幼儿思维异常活跃,好奇心强,教学的内 容要有适度的挑战性。 3、知识点的衔接。 在大班要不要教幼儿学习小学知识?教师应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 和愿望,把握分寸。如:语言课上和幼儿玩一些口语化的、感受四声 的语音游戏,根据每天学习的拼音实行组词游戏,拼拼读读锻炼幼儿 的发音。根据汉字、字母、数字的基本笔画实行前书写练习。幼儿上 学后如果掌握一些零星的知识,上学后容易引起认知共鸣,产生强烈 的上学愿望。 做好以上三方面的幼小衔接,教师要当作重要任务,认真对待完成。 三、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 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没有家庭教育和社会的相互配合,教育就不 成合力,教育就难以真正影响和实施。所以,为增加"衔接"工作的实 效性,做好家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3月底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从而让大班的家长 们能够初步了解并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小学前的各种准备工作,除了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各种准备,并能够让这 些家长有针对性的为自己的孩子实行各种有目的性的训练和培养。

幼小衔接教育案例《我要上小学了》

幼小衔接教育案例:我要上小学了 金寨镇中心幼儿园 刘玉 案例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合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进入大班的最后一个学期,为了使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们顺利完成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老师通常会开展一些幼小衔接的教育活动,给予孩子在心理上、能力上、经验上的多方面准备。结合教师的了解,以及和家长交流中发现,大多数家长往往有以下几种担忧:有的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动作慢,做事拖沓,效率低缺乏时间观念没有紧迫感;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依恋性强自理能力差懒散的生活习惯无法适应相对紧张的小学生活,也有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缺乏学习的自觉性等等。针对以上几种现象,我在教学活动上尝试跳出常规教学的框架,开展了“我上小学了”这一主题活动,从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自我服务能力及学习习惯出发,为孩子能平稳过渡到小学创造良好的氛围与条件,促进这一阶段孩子的整体和谐发展。 情景描述: 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发现经过了一个寒假的孩子们由于假期生活的宽松,变得有些懒散和拖沓。很多孩子还没有从假期的生活作息中调整过来,变得爱睡懒觉。孩子的来园时间从7:30到9:30,参差不齐,这缭乱了幼儿的正常作息时间,也影响了孩子正常的学习,更不利于适应将来的小学生活。如何鼓励孩子早起来园,积极参加晨间活动成为教师尝试解决的问题之一。 问题讨论: 很多教师会采取一些激励性的手段和措施,如通过早上按时来园的孩子给予表扬和鼓励,吸引孩子都能早起来园。但是这种靠精神激励的做法往往难以达到长久的效果。没过多久孩子们还是遵照自己的生活习惯,早到幼儿园的还是那批孩子们,而“小懒猫们”还是姗姗来迟,促使活动达不到老师预期的效果。 诠释与研究: 要改变“小懒猫们”的生活作息,仅仅凭借教师权威的发号施令,或是外界的简单激励都不够,真正能产生影响的做法是使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从内心体验到时间观念,知道要遵循幼儿园作息时间表。通过开展的教学活动《我有一个小闹钟》,让孩子学会看懂时间,并将时间与图片配对。如:早上8点入园,8点10分晨间活动,9点做操等,让孩子渐渐了解了不同时段的不同活动,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前一阶段是让幼儿了解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表,待幼儿都能遵守作息时间表了以后,后一阶段我们与小学老师取得联系,让孩子通过调查,询问等手段,向小学老师和小学生了解小学的作息时间,让孩子预先知道小学的作息时间表。通过这一活动, 不仅让孩子对

怎样科学合理地做好幼小衔接

翰林学校张友新 2005年9月 在孩子接受社会教育的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衔接时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便是其中之一。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才系统工程的第一个环节。学前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在环境设置、学习安排和生活制度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在我国,幼儿园的教育(包括学前班)是以游戏为主要形式,学校教育则以正规的课业学习为主要形式,并以严格的学习与作息制度来保证,这种差异在客观上形成了幼小衔接中的坡度。 一、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幼小衔接问题,虽早已引起专家,教师和广大家长的高度重视,并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 1.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而小学却无动于衷,不主动与幼儿园接触,也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身心特点,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事实证明,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2.片面性 幼小衔接工作往往出视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心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 3.突击性 有的小学在招收新生时,进行所谓的摸底测验,内容包括识字、计算等方面,并以此为依据决定是否接受新生入学或给新生编班。摸底测验的成绩也成为小学教师、幼儿家长衡量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幼儿园则不得不在大班对幼儿进行相应的突击训练。 4.表面性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如:在幼儿园大班,课桌的摆放形式有所改变,课节时间延长,游戏时间、活动数量减少,有些最多组织幼儿到小学参观一下或请小学生回园介绍一下小学生活。而儿童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 5.盲目超前性 有的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将小学部分学习内容提前教给幼儿,致使儿童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初感到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 二、幼小衔接的关键因素 到底什么对孩子入小学更为重要呢我认为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服务的能力以及初步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幼儿顺利从幼儿园转变到小学,顺利小学适应期的四大关键因素 1、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代表了孩子对学习的主动性,也就是对学习的兴趣,这取决于两点,一个就是不能给予孩子太多的压力,不能强迫性的灌输,另一点就是让孩子

幼小衔接案例

案例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合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进入大班,为了使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们顺利完成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老师通常会开展一些幼小衔接的教育活动,给予孩子在心理上、能力上、经验上的多方面准备。结合教师的了解,以及和家长交流中发现,大多数家长往往有以下几种担忧:有的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动作慢,做事拖沓,效率低缺乏时间观念没有紧迫感;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依恋性强自理能力差懒散的生活习惯无法适应相对紧张的小学生活,也有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缺乏学习的自觉性等等。针对以上几种现象,我在教学活动上尝试跳出常规教学的框架,开展了“我上小学了”这一主题活动,从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自我服务能力及学习习惯出发,为孩子能平稳过渡到小学创造良好的氛围与条件,促进这一阶段孩子的整体和谐发展。 案例分析:幼儿园有序而宽松的生活节奏,使幼儿对时间的意义理解和时间的长短的体验教少,“认识时钟,逐步建立时间概念”是上学之所需。我们可以在幼儿园和家中备一个小闹钟,让孩子自觉地遵守作息时间。在家时,家长也可以发挥小闹钟的叫醒功能,及结合小学的生活和孩子一起制定在家的作息时间表,适当调整孩子学习、休息、游玩的时间。家长要引导孩子每天晚上自己整理衣物、学习用品,每天早上独立洗漱、穿戴、吃早餐,培养孩子按时早起的习惯,让孩子从容面对每天上学的第一个困难,通过《我有一个小闹钟》这一活动,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良好习惯,增强了时间观念,还让孩子有了充分的自主权。同时,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满足幼儿需要,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如:时间观念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为了贴近生活,我们并没有采用说教的方式,如讲个《龟兔赛跑》之类的故事来教导孩子好好珍惜时间,而是将关注点深入到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细节中去,从孩子身边问题情境入手,“早上起不来,睡懒觉、吃饭拖拉”等等,这些问题的一一解决,对孩子来说才是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这样的学习内容才能引发幼儿的意义学习,促进幼儿的主动建构。 改进策略:遵循规则意识,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 在幼儿园里,家长培养儿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往往停留在自己吃饭、穿衣、叠被、洗手绢上。从小幼衔接教育的角度来看,这种自我服务能力是远远不够的。上小学,要自己上学、鞋带松了自己系,下雨要自己用、收雨具,自己削铅笔,自己收拾书包,天热了自己知道脱衣服,可见培养自我服务能力无论从深度和广度,都需要加强。 常规的做法及存在的弊端: 我们通过看图讲述等活动的方式让孩子知道自己要上小学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并在谈话中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应该学会做一些事情,如:整理书包,收拾玩具等。家长要求孩子克服依赖性,让孩子对那些自己应该关心的事有自己的想法、态度、主张,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幼儿被动的接受任务式的学习方式,促使孩子形成言行不一致的行为习惯。往往会让教学模式犹如“纸上谈兵”,没有落到孩子行为的实处。 我的新思路: 开展主题活动,让孩子和同伴思维的碰撞中自主地获取一些有关于上小学的规则,并萌发遵守规则意识,杜绝单一乏味的说教。我们的主题活动形式多样,其中辩论赛就是其中的一种形式。如:通过《小小辩论赛》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辩方,确定自己的立场。幼儿分成正方、反方两队,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各自以理服人的方式去说服对方。根据孩子的兴趣点,我们收集了孩子的很多问题,最后我们经过了筛选和梳理,确定了几个比较有价值的问题供幼儿辩论。问题一:上小学后能不能带玩具?问题二:上小学后,放学回家先做什么?问题三:上小学后能不能随意喝水、小便?

幼小衔接安全健康教案

一、幼小衔接健康活动:购买食品要注意 活动时间: 活动目标 1、了解买食品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2、通过探索,了解食品包装袋上的出厂期、保质期。 3、知道食品的保质期关系到身体健康,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活动准备 1、图片:肚子疼的男孩,膨化食品。 2、每位幼儿准备一个小包装的食品。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引出课题。 1、图片:肚子疼的男孩 提问:这个小朋友怎么了?他为什么肚子疼呀? 引导幼儿讨论,找出肚子疼的原因。 2、图片:膨化食品 提问:这是什么? 3、引导幼儿讨论: 是什么原因造成肚子痛和不舒服的?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二、了解食品的保质期和生产日期。 1、教师扮成医生:小朋友,你是食物中毒了。 医生观察膨化食品: 这袋食品已经过了保质期,你吃了过期的食品,就会生病不舒服。 2、引导幼儿观察食品包装,学习观察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1)什么叫过期啊? (已经不能吃了。) 教师:过期的意思是超过了保质期,已经变质的东西。 (2)什么是保质期呢? 教师:食品生产出来(生产日期)到最后食用的那天之间的那段时间就叫保质期。 3、引导幼儿观察食品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1)我们在商场里选购食品时,要注意什么?怎样才能知道自己买的食品是什么时候生产的? 有没有过保质期?什么地方会有这些标记? (2)请小朋友拿出自己带来的食品,看包装袋背面,右下部位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教师讲解。) (3)怎样才能知道自己选购的商品是质量好的产品呢? 教师:有防伪标记和具备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食品都属于质量好的产品。 (4)幼儿观察自己带来的小袋食品,幼儿自己观察、寻找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三、进一步了解食品的食用安全 1、组织幼儿讨论:在买食品时,除了要看清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还要注意什么?

名师与家长分享幼小衔接经典案例

名师与家长分享幼小衔接经典案例 [标签:幼小衔接经验分享]幼教精华资讯免费订阅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需要在生理、心理以及能力等各方面做好准备,如果在某一方面准备不够充分,就会出现不同类型的入学不适应。为了帮助广大学前幼儿做好科学的幼小衔接,帮助广大入学新生尽快适应小学学习和生活,从2005年9月起,在华东师大“新基础教育”研究课题组专家指导下,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展开了专题研究,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积极配合。近年来,该校一年级新生进入小学之后的适应期由原来的半个学期缩短至一个半月左右,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以下就是该研究负责人袁文娟老师选取其中典型案例与家长们分享。 学生个案 小伟个子不高,长得很结实,白净的脸上架着一副黑框远视镜,看上去文质彬彬。在大部分一年级新生还在小心谨慎地适应新环境、新老师、新伙伴的那段时间,小伟的表现则显得非常老道。语文课上,老师刚刚揭示学习内容,小伟就在下面随口背诵起来,并且很得意地告诉同桌:这本书上所有的课文我都会背了。数学课上,小伟最期盼的就是做题,因为他做得又快又好,常常能拿满分。同学们向他投来羡慕的眼光,第一名的感觉让小伟很有成就感。 在小伟看来,老师讲的东西他全都会了,所以课堂上听讲很不专注,而且还常影响同桌。随着其他小朋友入学逐渐适应和良好习惯的逐步养成,小伟“我都会了”的优越感和自豪感渐渐不再凸显,而且作业也常常会出现“卡壳”,每当这时,小伟就会觉得特别委屈,有时甚至会哭着怪奶奶之前怎么没有教过…… 原因分析 像小伟这样的孩子在每年新生入学中我们都能见到好几个,而且会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常常有备而来:有的拿一份报纸大声朗读,一旁的家长则喜滋滋地告诉老师说,我家孩子已经把小学阶段所有汉字基本都认全了;有的会主动请缨,叫老师出算术题考他,因为他已经会做进位加法、退位减法了,乘法口诀也背得很熟;还有的则拿出厚厚一大叠硬笔书法纸,展示书写的课文生字,并告诉老师,我都会默写了等等。这类孩子的出现,常常会引起很多其他家长的自责,感叹自家孩子学前教育的失败,入学准备做得不充分。但是,在小学老师看来,事实并非如此,有时我们甚至觉得这些家长是在帮孩子的倒忙。

幼小衔接的目的和意义

“幼小衔接”的目的和意义 幼儿园大班是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起下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义务 教育质量影响很大。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幼小学段的衔接教育进行研究探索,提高认识,摸清情况,掌握规律,是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后尽快适应不同阶段教育、高标准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现实要求。 “幼小衔接”的目的和意义: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因而使得幼儿园与小学在形成和坚持各自的教育教学特点与模式。大量的幼儿在缺乏过渡到小学的 经验准备或过渡经验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从幼儿园毕业进入小学。他们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中,立即感受到了从未经历过的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许多儿童的身心在适应新的生活 和学习环境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困难。使他们的认知兴趣迅速下降,自尊心、自信心不断的减弱。因此,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上的" 脱节 " 现象,我们幼儿园大班组让幼儿在大班阶段,开 展一些相适宜的活动,让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有良好的过渡,同时也让家长积极参与活动,了解活动的目的和意义,真正通过家园配合,帮助孩子完成人生中关键的过程。 1、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 ( 1)适当延长集体活动的时间。 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较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 律。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 场严峻的考验。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美丽的泡影,心里开始失望。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了适当延长,大班上学期集体活动时 间不变,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五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这种时间上的靠拢非常有效。 (2)养成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 方法:做一些手工或阅读作业,请家长辅导幼儿按时完成,帮助幼儿建立时间概念等。 (3)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方法:坚持开展阅读活动,主要形式包括自由阅读和指导下的阅读活动两种。这两种活动,使小朋友既有自由选择阅读内容的机会,又能得到相应的引导,在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 中,阅读方法、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这些能力又直接、有力地促进学习 能力的发展。识字的小朋友喜欢读书,读书又能学到更多的字。人与书产生互动,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在互动中增长。拥有这样的基础进入小学,给小学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 如开学上课时,能听老师的要求正确理解拿、取书,能看通知,喜欢识字活动,能顺利地阅 读报纸,能正确理解题意。识字兴趣、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明显比不识字的小朋友强,学习 的起点高。幼儿坚持每天都带一本图书到园和小朋友进行分享阅读,晚上带回家。 ( 4)增加识字量 方法:大班幼儿对认读文字感兴趣,喜欢在故事的文字中主动认读自己认识汉字。因此我们利用电教活动播放识字动画增加幼儿的识字量。还通过“字宝宝”等来认识汉字等。 ( 5)养成自我管理学习用具的好习惯。 方法:通过展开专门的教育活动(漂亮的文具盒、我的好朋友——书包等),让幼儿学 会使用学习用具以及怎样保护学习用具,重要的方面是让幼儿使用书包、文具盒等学习用具来管理自己的物品。让幼儿了解学具在书包里的摆放顺序,教幼儿掌握整理书包的一般技巧, 教幼儿懂得爱护书本是小学生的责任的道理。。 ( 6)看书、写字姿势正确的好习惯。

幼小衔接健康教案

幼小衔接健康活动:购买食品要注意 活动时间:2013年9月6日 活动目标 1、了解买食品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2、通过探索,了解食品包装袋上的出厂期、保质期。 3、知道食品的保质期关系到身体健康,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活动准备 1、图片:肚子疼的男孩,膨化食品。 2、每位幼儿准备一个小包装的食品。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引出课题。 1、图片:肚子疼的男孩 提问:这个小朋友怎么了?他为什么肚子疼呀? 引导幼儿讨论,找出肚子疼的原因。 2、图片:膨化食品 提问:这是什么? 3、引导幼儿讨论: 是什么原因造成肚子痛和不舒服的?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二、了解食品的保质期和生产日期。 1、教师扮成医生:小朋友,你是食物中毒了。 医生观察膨化食品: 这袋食品已经过了保质期,你吃了过期的食品,就会生病不舒服。 2、引导幼儿观察食品包装,学习观察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1)什么叫过期啊? (已经不能吃了。) 教师:过期的意思是超过了保质期,已经变质的东西。 (2)什么是保质期呢? 教师:食品生产出来(生产日期)到最后食用的那天之间的那段时间就叫保质期。 3、引导幼儿观察食品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1)我们在商场里选购食品时,要注意什么?怎样才能知道自己买的食品是什么时候生产的? 有没有过保质期?什么地方会有这些标记? (2)请小朋友拿出自己带来的食品,看包装袋背面,右下部位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教师讲解。) (3)怎样才能知道自己选购的商品是质量好的产品呢? 教师:有防伪标记和具备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食品都属于质量好的产品。 (4)幼儿观察自己带来的小袋食品,幼儿自己观察、寻找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三、进一步了解食品的食用安全 1、组织幼儿讨论:在买食品时,除了要看清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还要注意什么?

(完整版)幼小衔接课程教案

幼小衔接课程——学常规、闻令动 第一课时上课专心听发言先举手 下堡中心小学田世芬 【教学目标】 1.知道上课用眼、用耳、用脑的重要,初步学会专心听讲的方法。 2.懂得上课发言要先举手、后发言,初步养成发言声音响亮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出示模型,导入活动 1.出示眼睛模型(或板画):小朋友,这是什么?你知道眼睛有什么用处? 2.对啦!解放军叔叔*眼睛来保卫祖国,科学家*眼睛来搞科学实验,工人叔叔*眼睛来制造机器,农民伯伯用眼睛来播种、除草。我们小朋友要用眼睛来学本领。 二、激情明理导行 1.我们小朋友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有的小朋友会用眼睛来学习,有的小朋友却不会用眼睛来学习。 2.怎样才算会用眼睛呢? ①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老师讲话,眼睛看着老师;老师写字,眼睛看着黑板;同学们发言,眼睛看着同学;读书时,眼睛看着课本。 ②训练用眼“听”指挥。教师用不同内容训练学生用眼,如老师讲话、同学发言、翻书朗读等。 ③出示儿歌,请学生跟着老师念:眼睛眼睛很重要,学好本领少不了。老师讲课看老师,同学发言看同学。看图看书要仔细,边看边想边动脑。认认真真学本领,学会用眼顶要 紧。 3.怎样才算会用耳朵呢? ①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老师讲课用心听,同学回答仔细听。边听边想动脑筋,认认真真学本领。 ②训练用耳听。教师在教室的各个方位讲话,请学生听后回答讲了什么,看看学生是否听得清。(发言的学生要大声讲,讲清楚) 4.发言先举手,声音要响亮。 ①讨论:我们会用眼睛也会用耳朵,上课想发言应怎么做? 归纳:要想发言先举手,得到老师同意后,起立站正大声讲。没有请到,就放下手,认真听别人讲。这是对老师、同学尊重和有礼貌的表现。 ②示范举手。小朋友写字、翻书用右手,举手应该用左手。左手臂肘抵课桌,左手举起,五指并拢,手放下时不发出声响。 ③举手姿势训练,教师巡视,纠正动作。 ④小试验明理。 教师请坐在前排、发言比较轻的学生讲一句话,请后排同学讲讲是否听清楚。 得出结论:上课时老师请你发言,就应当迅速起立,大声回答声音一定要响亮。⑤发言训练 老师提简单的问题,请学生回答,进行评议。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上课怎样用眼睛、耳朵、嘴巴、脑子来学习,希望大家能按要求去做。我想我们一定能学好本领,成为一名爱学习的好学生。

幼小衔接教师注意事项.doc

2016幼小衔接教师注意事项 1、孩子的安全时刻放在第一位置。 2、第一周请严格孩子们的坐姿、执笔姿势,并每天保持。 3、请制定好班规及必须遵守的规矩。让老师管理有据可依,孩子们行动有规矩遵守。 并制定出卡片兑换制度。 4、孩子们除食物过敏外不允许挑食,保证每个孩子既吃饱饭又不剩饭。 5、孩子们的午休保证质量。可以倒计时帮助管理孩子,可以利用小卡片管理孩子。 6、罚站不能超过3分钟。 7、与家长沟通先适当表扬孩子优点再点出孩子的问题,杜绝老师沟通就是告状、批评 家长的现象。 8、每节课后必须统一安排孩子喝水、排队去厕所,要求慢步轻声。楼道里不允许追逐 打闹。水杯请统一位置摆放,不允许放在书桌上。 9、书包、文具盒、请统一位置摆放,教师保持整洁干净。每天午餐后收拾教室卫生。 10、保证每节课的课堂质量,主管随时推门听课。 11、每天早读收作业,当天作业当天批改。 12、保证板书的规范、整洁。下课后务必把板书擦干净。 13、每天三遍考勤,必须按时考勤。不允许第二天补考勤。 14、课堂时刻保持秩序,安排教学游戏要求有秩序,鼓励有序的教学游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但杜绝班里乱哄哄的现象。 15、下楼活动需向主管申请,每班至少两名教师参与管理。 16、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调课,请班主任及副班主任提前沟通好,可以调课,但不可以自行增减课时。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增减课时请想主管申请。 17、赏识教育、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可以批评孩子、指出孩子的问题及不足,不允

许打击辱骂孩子、不允许体罚、变相体罚孩子。 18、英语课请在电教室上课。使用电子ppt 19、无特殊情况,上班期间不允许请假,请认真执行教师职责。坚守岗位。极特殊情 况请提前一天向主管申请。 20、各班统一教学进度,请按学校安排授课,不允许授课教师擅自改变授课内容,如 有好的意见及建议,请上报主管后再统一安排。 21、要求每天穿好工服,佩戴工牌。下身衣服自行安排。不允许教师穿吊带、拖鞋、 超短裤。 22、有任何教学、管理、沟通、等问题及时向主管沟通,及时解决。避免出现负面循环影响。 23、本班级的教室卫生、教室布置、座位调整由本班级班主任及副班主任负责。要求、 晚上关闭电源、空调、窗户。第二天早上开窗通风。 24、请注意孩子们的卫生习惯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 25、在不影响教课及管理孩子的情况下,食堂需要帮助时,配合食堂师傅完成孩子们 的午餐、水果。和食堂互相帮助、和睦相处。 26、有任何教学、管理、沟通、等问题及时向主管沟通,及时解决。避免出现负面循环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