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心理健康》。中等职业学校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开设《心理健康》课,此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必修的一门德育课。其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发展性

心理健康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不是治疗和矫正,而是预防和发展因此心理健康课程是面向全体正常学生而不是对个别学生的咨询和治疗。发展性——是对心理健康课程根本的定位所在。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学校适应问题、自我认识问题、学习策略问题、人际关系处理问题、异性交往问题、生涯发展与规划问题等。

(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心理健康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对学生学校适应、自我意识、学习、人际交往、生涯规划的辅导增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提高生涯规划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在课程目标设计上以整体目标为核心设计菜单式的心理健康课程各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灵活选用和改编,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三)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分享

本课程倡导活动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参与、合作、感知、体验、分享等方式促进自我觉察和自我成长。在课程中活动只是一个载体,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并能在同伴之间相互反馈和分享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四)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注重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适等能力的发展。评价要

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辅导技巧和水平。心理健康课程不以任何测验或考试作为终结性评价的手段。

三、课程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学会调适寻求发展。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建

立在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学校适应、学习策略、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和生涯规划的基础上。围绕这几个分目标,具体要达成的目标如下:

一学校适应

1、了解学校各建筑和部门知道学校心理辅导室的位置和功能。

2、认识心理健康课程,了解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和要求。

3、觉察自己目前的生涯状态,宣泄自己进入学校后的困惑,分享和了解别人的困惑。

二自我意识

1、学生能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人格特质类型,学会悦纳自己。

2、学生能认识到自己的优点,肯定自己的价值。

3 协助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生活型态作为未来职业选择的参考。

三学习策略

、学生能了解自己的学习价值观,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1.

2、协助学生分享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3、协助学生学会调节考试焦虑的方法学习考试应答技巧。

四情绪调节

1、学习如何觉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2、学习如何宣泄情绪和调节情绪。

五人际交往

1、了解人际交往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2、协助学生认识到人际交往中沟通的重要性,并学会“我讯息”的沟通表达方式。

3、了解处理人际沟通的技巧,并学习使用两个最基本的技巧倾听和共情。

4、正确认识青春期异性交往问题,学习处理异性交往中出现的典型问题。

六生涯规划

1、了解什么是正当的休闲活动,发展适合自己的休闲活动。

2、协助学生探索职业世界和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学习阅读求职广告。

3、学生能了解什么是生涯发展,对自己生涯负责的态度

4、学生能认识到生涯抉择时可以获取帮助的资源和途径,并学习使用生涯决策平衡点。

5、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涯期待,订立自己三年内学习等各方面的暂定目标。

四、各章节课程标准如下:

第二单元第五课——天生我材必有用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自我

2、树立潜能意识,增强自信心

实施建议:

1、通过小组讨论法,提出问题:自信、自卑、自大三种心理状态的区别及表现并分别请同学上来表演(表情、动作),以达到正确认识自我这一教学目标。

2、通过实验教学法(一分钟能鼓掌多少下、装满水的杯子能放多少根别针),提出问题:实验后为何会有产生如此结果引出“潜能”概念,树立同学们的潜力意识;通过相关视频案例,是学生们对比视频人物,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

活动建议:

回形针实验、拍掌小实验、情景表演

第四单元第十三课——愿友谊天长地久

教学目标:

1、掌握与同学或同伴交往的方法与技巧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实施建议:

1、通过情景教学法,请同学们表演课本67页的三种情景,让同学们在表演中培养其责任感和集体意识,增强人际交往能力,达到这一教学目标。

2、通过相关视频案例,提出问题:怎么样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呢引出“倾听、赞美、沟通、互助”的技巧,从而到达这一教学目标

活动建议:

观看视频、情景表演

第四单元第十四课——花季莫种相思树

教学目标:

、正确认识并接受青春期开始出现的对异性的爱慕情感1.

2、掌握异性交往的技巧(自信、坦诚、倾听)

实施建议:

1、通过播放FLASH动画歌曲《女人是老虎》,提出问题引发探究:为什么小和尚觉得吃人的老虎最可爱,而且还闯进他的心里让同学们明白异性交往是成长过程中合理的心理需求。从而正确认识并接受青春期开始出现的对异性爱慕情感。

2、设立情景——《借书》,请同学们结合实际表演借书的情景,研究表演的同学在借书的过程他们与异性交往中有没有不妥之处最后请各小组制作《异性交往秘籍》。从而使同学们在表演思考并探究出与异性交往的技巧,达到这教学目标。

活动建议:

情景表演

第四单元第十五课——架设师生爱心桥

教学目标:

1、认识老师的工作特点,认识教师工作的辛苦,尊重老师。

2、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学会如何与老师沟通

实施建议:

1、视频《全程高考》片段,探究问题,范老师为何会如此生气谈谈范老师的工作特点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出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及工作特点,再通过最美教师“章莉莉”的案例,使同学们从心灵上尊重老师。

2、通过第74页心灵故事提出问题,如果老师没有了解事实,张文同应该怎么办分组讨论,然后讨论出这种做法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通过学生的积极讨论回答,引出处理师生关系的方法,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活动建议:

观看视频

第五单元家庭、社会中的我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热爱生命,遵纪守法,意志坚定并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2、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感受父母的爱,探索和父母相处之道,在生活中能理解父母,热爱父母。

3、启发学生认识到应该对父母、老师、同学等怀有一颗感激之心,唤起学生对父母、老师、他人、社会的感恩之情。

实施建议:

1、通过观看《青少年犯罪》记录片,探究问题,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的原因有哪些总结引导学生抵制社会中的不良诱惑,热爱生命,遵纪守法,意志坚定并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2、学生自己收集与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和趣事,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探索和父母相处之道,在生活照理解父母、热爱父母。

3、阅读课本P94心灵故事,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应该对父母、老师、同学等怀有一颗感激之心。

作业布置:

写下与父母相处印象深刻的经历,P96-明辨是非。

第六单元学会学习

课程性质:4学时

帮助还有学习兴旨在弄清楚学生厌学的原因,本单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单元。.

趣的同学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基本理念:

本单元应采用探究式的教学,让学生真正明白学习的必要性。同时帮助他们树立目标,产生学习的动力。

课程目标:

1.弄清楚大部分学生厌学的原因。

将学习上的信心和个人的自信联系起来,树立学习的信心。2.

找到学习的动力。 3.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

实施建议:

1.了解学生最差或最不喜欢的科目是什么不喜欢的原因又是什么分析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

2.了解学生最擅长的科目是什么通过鼓励,引发学生的自信,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3.选取案例,通过一些在专业上有所专长的人士的故事,说明只要定准目标,措施得法,都是可以成功的(如本校12级的秦驰同学)。让同学门找到学习的动力。

4.这是本章节的最难点。可以用一些心理小游戏,帮助同学们发现自己的弱项在哪里,平时有什么不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改正。让学习较差的同学认识到优秀的同学之所以优秀是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而不是真的比其他人聪明。帮助较差的同学制定学习计划。

作业建议:

通过书后的自我剖析,分析自己在学习上的弱点,并制定一份符合自己特点的学习计划。

第七单元有效学习

课程性质:4课时

本单元是学习篇的第二部分内容,在上一部分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后,要让他们明白在职校的学习和在中小学的学习不同,完全可以从头学起,打消他们的畏难情绪,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基本理念:

本单元的目的,是让同学们认识到学习能力并不光是应试能力,而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能力。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学习能力,才能在今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课程目标:

1.了解学习能力的概念

了解自己擅长的能力2.

3.结合专业,了解自己的专业要求具备何种职业能力

4.应对学习和家庭带给自己的压力。

实施建议:

1.由教师在课前搜集视频,主要搜集一些有学习能力的人的成功案例,说明虽然起步时经历了困难,但任何人经过努力都能发挥自己的能力,进而取得成功。

2.通过一些心理和职业能力测试,引导同学们找到自己擅长的能力。(参考书上P118-P119的思考题)

3.通过列举专业上的一些成功人士,分析他们的成功源于具备何种能力。

4.到了这一步,有些同学已经开始意识到要提升自己的能力,但因为以前基础较差,现在开始学习会感受到学不会而带来的压力,通过书上P123到P126的心理测试,教会学生缓解压力的方法,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贵在坚持。

作业或活动建议:

书上P126的拓展训练或类似的训练,并在做完后写出心得体会。

第八单元:职业心理

课程性质:4课时

本单元是打造学生职业理想的一个关键章节。本单元的学习,关系到学生今后的职业人生。大多数学生在此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同时也没有做好准备在不久的将来面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所以本章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职业心态,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

基本理念:

本章主要通过对专业的了解,让学生明白在本专业中从事工作应当具备什么样的心态,本专业对就业者要求什么样的素质。中职生大多眼高手低,教师要通过一些案例,让他们能够对自己有更清楚地了解,进而认清现实,端正择业观念,明确职业角色,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人。

课程目标:

1.有明确的职业理想。

2.培养职业兴趣,有健康的职业心理。

3.定位自己的职业角色。

实施建议:

1.课堂作业:你是怎样选择了现在这个专业的。了解学生选择专业的原因,端正择业观,树立职业理想。

2.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其实还不了解,通过书上“心灵故事”上刘敏硕的故事,让学生明白职业的成果是要通过积累实现的,要结合自身实际来确立职业理想。

并通过心理小游戏来充分了解自己是否具有相应的职业心理素质。

.了解一下有多少同学对现在自己所学的专业毫无兴趣,这些同学当初又是怎样进3

入这个专业的通过心理问答的形势,了解他们的兴趣在哪里,帮助他们在兴趣和专业中寻找平衡点,实现职业价值。

作业或活动建议:

课堂活动“十年后的我”,设想十年后你在路上遇到了你的老同学,那时的你会是什么样子模拟一番对话。

第九单元适应职业

课程性质:4课时

临近期末,学生们在完成本学期的学习后,就离踏上职场又近了一步。是否能适应职业的要求,是很多同学担心的问题。本单元是下半学期的重点,在于帮助大家检视职业从业人员的要求,排解职业压力,夯实职业能力基础,度过职业适应期,为自己的将来开拓一个良好的职业基础。

基本理念:

本单元的主题是适应职业,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专业班,带领同学们逐步熟悉自己即将面对的职业,主要的工作会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压力,看看和同学们心中想象的是否一样,带领他们认识到社会的竞争现实,让他们对职场有一个清楚准确的认识。

课程目标:

1.排解职业压力的方法

2.夯实职业能力

3.升学与就业的选择

实施建议:

1.通过本单元中李林的故事,了解压力是如何产生的。了解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压力,有压力时的表现是怎样的再通过了解应对压力的几种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缓解压力的方法。

2.观看有关长城的视频,宏伟的建筑都是从基础开始修建的,追求理想也要从基础起步。了解职业能力的具体划分标准,认识到其中都包含有哪些能力,而自己较欠缺的是哪种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所学专业的不同,设置一些场景,来考察学生的职业能力。

3.经过能力的考察,学生就可以知道自己的专长在理论还是在动手能力上,就可以依据他们自己的理想来选择就业还是升学了。

作业或活动建议:

1.情景模拟,设置一些专业中常见的问题,通过解决的方法,考察学生的职业能力。

模拟面试,考察学生对于自身职业能力的了解程度。 2.

第十单元:创业与创新

课程性质:2课时

每个人对人生的追求都有所不同,有的人想要有一个辉煌的职业生涯,但也有的人不满足于为别人工作,想要创立自己的事业。年轻人有很多创业成功的例子。在本单元中,教师要向学生讲述一个道理:成功的道路是有千万条的,只要你做好了准备,找到你自己合适的道路,你就有成功的希望。本单元就是为同学们做最后的心理准备的。

基本理念:

本单元只有3课,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面对挫折上。现在的中职生面对困难更多地是想到放弃而不是克服。在本章中教师要向学生传达一个理念:逃避是无法躲过困难的,只有面对它才有战胜它的可能。在课程中要创设各种情景,来锻炼学生面对挫折的健康心态。

课程目标:

1.如何正确面对挫折

2.创业者应当具备的素质

实施建议:

1.分组讨论书上孙洁的故事,提出问题:当你遇到觉得丢脸的事时你会怎么办再由全班同学讨论方法是否正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2.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提出一个以前遇到的挫折,并说明当时是怎样应对的,由全班同学讨论这个同学的应对方法是否正确。

3.通过心理小测试,教授面对挫折的正确方法。

4.通过案例,讲述创业应对具备的基本素质,引导学生检视自身是否具备这些素质。

作业或活动建议:

1.将课堂上讨论的如何面对挫折的方法形成书面作业,讲讲自己以后将如何面对挫折。

2.从创业的案例中得到什么启示

课时安排

序号周次课程安排学时

21 课时1 身心健康促成长;心理健康哆来咪

课时2 2 2ABC 心理发展你我他;心理调适方法3 课时3 2天生我才必有用;放飞生命的梦想24 4 课时阳光总在风雨后;给真我一面旗帜

5 课时5 青春的秘密花园;敏感的性心理话题2

6 6 做情绪的主人;向快乐与幸福出发课时2 课时2 愿友谊地久天长;花季莫种相思树7

7

88架设师生爱心桥;冲突,让青春失课

9课筑起心灵的防火9

课期中考1010

课父爱母爱亲情进行时滴水藏海1111心感1212课学会学

1313课学习能力大盘点;积极应对学习压

课学习的新概念;在实习实训中学1414

我的职业理想;职业心理素质与课1515

我的角色我喜1616课

课1717为职业能力夯排解职业压力有妙法

基课1818升学与就业适应;职业倦怠与应

课1919创业与创

20 课时2 期末考试20

小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小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 法和手段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活动,是 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 的重要环 节。[1] 目 录 1 基本内容 1 基本内容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功能和形式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 借鉴近年来有关此类课程的论证,并依据我国的学校教育现状,笔者认为,心理 健康教育 课程可以理解为团体心理辅导与学校教育特殊情景相结合的产物,应兼具科普、 团体辅导 和活动课的特点。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命名,包括了以上三个方面的特点,同时也 明确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方法和技能与学校教育这一特殊情景相结合的性质,平衡了 辅导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功能 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充分开发 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 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 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 我教育能力。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直接而且高效率地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途径 。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全方位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人格 发展起到导向和辅助的作用。其功能可以总括为三个方面:一是针对轻度的心理障碍进行 团体干预的功能,目标是心理障碍的缓解或消除;二是预防心理问题产生、维护心理健康 的功能,目标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三是提升心理健康的水平、充分发挥潜能的功能, 目标是使每个学生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形式 1. 科普性质的讲座 科普性质的讲座主要是指面向全体学生,以系列讲座的形式普及心理学常识,从心理学的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自信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良好的自我认识、人际关系处理以及对自我生涯规划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一代新人发挥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心理健康课程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心理健康课程应该采用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辅导内容和辅导方式进行,使心理健康课程能真正为学生成长和发展服务。 一、课程性质 心理健康课程是一门以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为主要手段,以学校适应、自我意识、学习、人际交往、生涯规划辅导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生涯规划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自助性和发展性是心理健康课程的基本特点。 心理健康课程致力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心理健康课程在非智力因素发展上的多重功用决定了心理健康课程在中等学校教育中的独特地位。 二、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发展性 心理健康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不是治疗和矫正,而是预防和发展,因此心理健康课程是面向全体正常学生,而不是对个别学生的咨询和治疗。发展性——是对心理健康课程根本的定位所在。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学校适应问题、自我认识问题、学习策略问题、人际关系处理问题、异性交往问题、生涯发展与规划问题等。 (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心理健康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对学生学校适应、自我意识、学习、人际交往、生涯规划的辅导,增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提高生涯规划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在课程目标设计上,以整体目标为核心,设计菜单式的心理健康课程,各地各级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灵活选用和改编,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三)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分享 本课程倡导活动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参与、合作、感知、体验、分享等方式,促进自我觉察和自我成长。在课程中,活动只是一个载体,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并能在同伴之间相互反馈和分享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四)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注重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适等能力的发展。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辅导技巧和水平。心理健康课程不以任何测验或考试作为终结性评价的手段。 (五)开发课程资源,拓展社会支持系统 心理健康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发展水平、贴近时代的丰富课程资源;要合理利用音像、电视、报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教学途径;要积极鼓励学生建构和拓展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积极与同学、家长、老师交流和学习;鼓励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必要时也能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来。 三、设计思路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最新)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本课程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应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其最终的目的是:开发智能,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和谐的发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心理发展机制、特点及规律,掌握形成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的理论与方法,提高自身应用心理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顺利适应学校生活,提高和增强学生心理素质,努力推进学生健康成才,将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门课程通过理论授课、心理测试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现代社会人类健康新理念、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青年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以及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与防治等健康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和基本理论,了解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理解自我意识、情绪与情感状态、意志品质、人格特征、品德修养等个体心理素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掌握学生时代学习心理的促进、人际关系调试、青春期性心理与恋爱心理的维护以及挫折应对方式等适应方面的基本方

法与技能。 三、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模块一说说心理健康(4个课时) 任务一认识心理健康 任务二认识心理咨询 任务三认识心理资讯室 模块二成长的秘密 活动一青春期的困惑(2个课时) 任务一我是谁 任务二悦纳自我 任务三塑造自我完善自我 活动二认识青春期(2个课时) 任务一青春期我们的心理变化 任务二认识我们的青春期心理 活动三花开的声音(2个课时) 任务一认识我们的性心理 任务二正确面对性心理 模块三人际在线 活动一人际交往(2个课时)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这次我参加了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一、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

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三、正确区分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 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 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这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一般来说,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地经历各种不平衡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面对不平衡状态才会带来发展或者成长的契机.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不断打破

小学三年级心理健康讲课稿

《把爱说出来》说课稿 郧阳区刘洞镇江峪小学李海龙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本次说课的主题是《把爱说出来》,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学习目标、说重难点、说教学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把爱说出来》选自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健康教育》三年级第十三课,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爱的同时,唤起学生回报爱、表达爱的良知,构筑健全的人格,激发学生爱的情感。 二、说学情 爱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之一,三年级学生正处于情感价值观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的学生已具备初步感受他人关爱的能力,但心灵深处还缺少一种可贵的东西,那就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去爱他人、去表达自己的爱。本节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如何调动他们爱的情感,鼓励他们勇敢地把爱表达出来是这次的重点和难点。 三、说学习目标 在以上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我把教学目标定为:1、认知目标:通过活动交流,让学生知道爱,唤醒学生们心 中的爱,培养学生感受爱、表达爱的意识。 2、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学生在活动、自我反思、体验感悟的 学习中,认识到做人要有一颗能感受爱和表达爱的心。

3、能力发展目标: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情感得以升华,能 用充满爱的心态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四、说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爱 难点:培养学生爱的意识,在生活中学会如何表达爱 五、说教法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我注重为学生们营造一种氛围,运用创设情境,合作交流,体验 感悟等方式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以学生发展 为主的原则。 六、说学法 主要采取“自主、参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心理健康 教育课程的特点,使学生们在活动中感受、发现问题,并通过思 考解决问题。 七、说教学过程 我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游戏导入,引入新课、情境体验,感悟爱、呼唤亲情,学会表达爱、拓展延伸,情感升华四个步骤来完成。 1、游戏导入,引入新课 教学开始,我先进行一个这样的现场测试:①你每年过生日,父母都为你做了什么;②你知道父母的生日是每年的几月几日吗?③父母过生日时,你为父母做了什么?通过这样的一个小测试让学生明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探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探析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高校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切实加强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健全人格的养成。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改革 进入大学,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及学习、生活、就业等压力,大学生的心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一些学生无法适应这些新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1 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对大学生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各高校纷纷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课程的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认识不到位,机制不健全 一些高校虽热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但其没有独立的体制、机制,隶属于学校学生工作部(处),从业人员工作职责不明确,工作主动性不高;工作内容与形式比较单一,覆盖面窄、针对性不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限于

补救性层面。学校还没有建立起校级的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体系,无法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同时,大学生自身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认识模糊,对心理咨询存在着错误认知,在自身心理出现问题时不能主动寻求专业教师的帮助。 1.2 师资力量不足,教师专业化程度较低 目前,许多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兼职人员一般由心理学专业教师、专职辅导员、学工干部等组成。人员总体数量不足,专职人员较少,兼职人员相对较多,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学校对兼职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够,兼职人员普遍缺乏专业的心理学知识,面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无法以专业的角度去答疑解惑,仅凭自身的经验和理解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专业能力不强,专业化程度较低。 1.3 课程设置不科学,理论与实际脱离 学生学习心理学的目的,在于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在面对大学期间诸如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就业等问题时,能及时进行自我心理调试,理性地面对和解决。但很多高校虽然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课程的教学课时较少,教育覆盖面窄,教育对象大多为大一新生;教学内容仅限于对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的阐释,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教学的针对性差,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严重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1.4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教学对象 适用于全院各专业大一高职学生 三、课程性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院结合实施学生素质教育工程而开设的一门集理论知识教学、个体咨询、团体心理辅导以及宣传教育活动等为一体的必修和任选相结合的课程。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现实意义,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心理整体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基础。 四、教学目标 通过主体体验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心理调适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实训模块,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耐挫性,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品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养的目的,从

而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五、能力要求: 1.自我认知能力 要求:通过课堂学习、宣传活动和团体训练,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能够运用标准正确衡量自己,能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点,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特征、行为能力等客观地评价;认识自己的兴趣特长,肯定自己的价值,学会悦纳自己,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潜能,提高学习与生活质量;同时,探索适合自己的生活型态,作为未来职业选择的参考。 2.环境适应能力 要求:了解自己进入新环境后的困惑,了解心里有困惑时可以寻求帮助的资源和途径;认识人际交往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掌握人际沟通的技巧;分享和了解别人的困惑,并学习使用倾听和共情两个最基本的技巧;要能够准确表述个人想法或意愿,并能以恰当的语言进行交流沟通;增强同学间的团队合作意识,达到能够适应大学生活的目的。 3. 心理调适能力 要求:了解常见心理障碍及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学会觉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掌握简单的自我心理调适技巧,能够宣泄自己的困惑,及时调节情绪;能够辨证看待顺利与挫折、成功与失败,学会写心理日记。

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1]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功能和形式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 借鉴近年来有关此类课程的论证,并依据我国的学校教育现状,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理解为团体心理辅导与学校教育特殊情景相结合的产物,应兼具科普、团体辅导和活动课的特点。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命名,包括了以上三个方面的特点,同时也明确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方法和技能与学校教育这一特殊情景相结合的性质,平衡了辅导与教育之间的关系。(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功能 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

育能力。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直接而且高效率地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全方位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人格发展起到导向和辅助的作用。其功能可以总括为三个方面:一是针对轻度的心理障碍进行团体干预的功能,目标是心理障碍的缓解或消除;二是预防心理问题产生、维护心理健康的功能,目标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三是提升心理健康的水平、充分发挥潜能的功能,目标是使每个学生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形式 1. 科普性质的讲座 科普性质的讲座主要是指面向全体学生,以系列讲座的形式普及心理学常识,从心理学的规律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的角度讲授有关知识。例如,有关心理健康的意义和心理保健的常识、不同年龄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情绪的功能和情绪的自我调控的意义、人际交往的意义和规律、自我意识的意义、记忆的规律和方法、思维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等问题。这部分内容的讲授应淡化心理学的概念,切入学生的经验系统,注重心理学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它所发挥的功能是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和提高生活质量。

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困境及出路

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困境及出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得到迅速普及,信息化时代人才成为各国竞争的对象,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学生虽然在生理发展方面已经渐趋成熟,但心理发展仍需亟待加强。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压力和影响,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作为家国前进的顶梁柱,大学生为社会的进步提供动力和支持,他们肩负着现代化建设事业普及的重任,肩负着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所以高校必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大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面临困难学会摆正自我心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完善人生规划。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由于我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起步晚,相关的研究文献比较少,所以现有的经验并不是很成熟。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部逐步认识到心理健康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所以先后出台文件要求教育部门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但并没有给出相关的实行方案,所以在课程改革中出现诸多问题。 (一)课程重视度不够从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情况来看,有些领导和职能部门对课程开设的随意性较大,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这门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意义,虽然教育部要求以必修课程出现在高校课程体系中,但这项要求并没有落实到位。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存在误解,总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准备的,在课程教学中,根本不关心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技能,只注重教师怎样在学期中考核,所以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没有得到重视,从而也没有发挥出其作用价值。

(二)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由于国内对心理健康研究的时间短,所以在课程讲授时倾向于对基础知识的讲解,着眼于矫治性与预防性,所以设置的学生发展目标重点偏低。教育部并没有对课程的属 性做出规定,所以有些学校直接将其设置为心理学专业的基础课, 要求学生背诵心理学相关知识,没有做到完善学生人格和发展学生 健康心理的作用。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在课程学习中没 有得到提升,忽视了学生情感体验在学习中的地位。还有些学校的 德育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交织在一块,模糊了两者的概念。 (三)组织形式单一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推进,学生成为课堂 的主人,是学习中的主体,但心理健康教育授课仍然采用单一传统 的讲授制。从课程性质来划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操作性、实用 性很强的课程,但由于许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业研究不足,所以无法安排有效的实践活动,带给学生更多的心理情感体验,从 而忽视学生相关技能的培养和情感价值的塑造,无法有效挖掘出学 生的潜能。 (四)课程评价缺乏科学化、专业化从当前的评价体系来看, 考试被认为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标准。这使得学生更加注重 理论知识的背诵,无法评估出学生真实的心理健康水平,并不符合 教育部要求开设这种课程的初衷。课程评价是通过信息的采集,针 对目前开设课程的实施计划作出有效调整的一种方式,如果其评价 体系不能反映出科学化、专业化的真实现状,那么这种评价标准就 是失败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正处在没有正确指导的狭隘化评价体 系中,阻碍了课程改革的进程和评价工作的开展。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出路 (一)加强宣传,提高重视程度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基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我院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本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普及心理保健知识,帮助大学生认识健康心理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指导大学生树立心理保健意识,认识心理活动的规律与自身个性特点,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学会化解心理困扰;指导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学习成才、人际交往、恋爱情感、求职择业、人格发展、情绪调节和挫折应对等方面的困惑,化解心理问题,预防心理疾病和危机事件发生,促进健康成长;指导大学生树立自我意识,学会正确认识评价自己,悦纳自我,增强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压力管理能力、学习发展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科学规划自己的未来和人生。引导他们拥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学会学习,培养创造性思维,训练坚强意志,优化心理品质,培养健全人格,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全面成才。 (二)课程设计思路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有心理知识的传授,心理活动的体验,还有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等,是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课程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2、课程要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开展课堂互动活动,避免单向的理论灌输和知识传授。 二、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中的关键能力。具体表述如下: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基本概念,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大学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

技能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如学习发展技能、环境适应技能、压力管理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生涯规划技能等。 自我认知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 1、课程总计8学时,其中:理论2学时;活动体验6学时。建议学时分配表如下: 2、教学要求: (1)心理健康为你的大学生活保驾护航(2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能够自主地调整心理状态,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教学重点: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教学难点: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自主地调整心理状态,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 1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的安排和要求,特制定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心一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树立敬学、勤学精神,养成自觉自愿学习的态度,促进学生学业的成功。 培养学生学会创造,鼓励学生创新,发挥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 培养成学生学会生活,增强学生人格协调能力,生活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学生生存能力的发展。 二、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领导。 为了切实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安排,协调,检查,指导此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并取得实效,学校决定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王登谭任组长,郑新峰、张兰芳、李建成、王仲才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由白彦革、高文国任办公室主任,中小学全体班主任均为成员。学校要把中小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健康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心理需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新理念,切实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真正使学校成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使教师成- 1 - - 2 -

为学生信赖的良师益友,为他们的成人成才奠定基础。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培养成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各种素质全面提高,其教育内容方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 1.主动学习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会微笑面对学习和学习中遇到各种困难,树立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使他们把学习当着一种快乐和享受。 情感和意志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时期是人格塑造的重要时期,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人格、情感和意志的辅导,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感的主人,学会正确处理理智与冲动,个人和社会,挫折与磨砺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点。 3.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心理教育。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处在多维的、错宗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之中,可以说协调、处理人际关系是中小学生经常遇到,不可回避的事情,因此,要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评价和表现自己的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和技巧,养成宽宏大度,自我克制;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4.个性心理教育,把塑造个性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 2 - - 3 - 人生观、价值观。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方案为了更进一步促进我校多元化校本课程开发特色实验学校建设,充分展现特色实验学校风采,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设计思路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依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结合实学校际,针对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而开设的。根据《纲要》要求,除了应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外,重点主要是向学生传输健康的生活理念,教授科学的心理调节技能,帮助学生自己解决这个年龄段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和易发问题,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课程目标 按照《纲要》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教学成果和学生心理健康程度要达到以下目标。 (一)总体目标 1.培养高中生良好的个性情感,完善的意志品质,增强自觉性、果断性和自制力。 2.培养高中生更为成熟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去面对学习、人际交往、情感世界及自我发展等问题。 3.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的认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交往角色辅导,以正常的心态参与人际交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4.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学习和升学的压力,进行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的辅导训练,开展考试心理调试和辅导,减少学习、升学和考试的心理负担。 5.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升学或就业问题,开展择校或职业辅导,培养学生具备选择专业或职业的能力,具备克服升学就业压力的能力。 (二)分层目标 高一级:根据高一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初中,离开家庭独自一个人来到县城求学,在缺乏学习和生活指导的情况下,很难较快的投入大高中学习生活中,学校将高一级主要教学目标设置为认识高中阶段,适应高中学习,掌握高中学习方法;学会交往、学会合作,适应竞争和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认识自己、把握自己,充分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顺利走过高中过渡期。 高二级:高二是高中生活的关键,由于学生刚度过高一适应期,对高中生活失去新鲜感,我校大部分学生在校外寄宿,监管力度较弱,自控能力偏低,在这个阶段学生孤独感和焦虑感较强,心里比较浮躁,会出现早恋的苗头,容易在学习上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根据以上心理特点,将高二级主要教学目标设置为学会合理的调节自己的情绪,磨练自己的意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健全自己的人格,学会独立生活,正确的与异性交往,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为高三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020年小学心理健康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pdf

小学心理健康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从旬子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学校开展的重要性,让我感触颇深。必须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让它源于实践,用于实践。本书有以下两个特点。 突出实践操作性。为克服心理学教科书理论性太强、太抽象等弊端,采用案例教学的形式,选择小学生或者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带有典型性和普遍意义的一些难题作为案例,使得缺乏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小学教师及普通家长,都可以将书中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直接用来分析与解决自己面临的小学生心理问题。讲述小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活动特点,既可以帮助教师、家长更好地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也可以使小学生增进对自身的认识,顺利度过人生的黄金时期,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如果一个学生对自己不能正确估价,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自己不“认识”自己。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是很有道理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主要原因是心理上的片面性和表面性。片面性和表面性的心理常常使一些同学偏激,喜欢怀疑和争论,缺乏虚心请教精神,非常自信,行动上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他们中间有的看问题总是抓住一点就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要么好的不得了,要么坏的一无是处;有的则把教师、家长对他们的教育和忠告视为对其独立性的一种限制,因此往往听不进去,并在心里上产生反感。无数事实证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就好比是“盲人骑瞎马”,很难办成大事。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 因此在课程改革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谈两点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自己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尝试和体会 儿童观是对儿童的总的认识,即各种看待儿童观点的总和;教育观是在一定的儿童观指导下,对儿童的态度和所实施的教育思想。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是教师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 03231023 (二)课程英文名称: Education of Mental Health in school (三)开课对象:心理咨询选修 (四)课程性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各大学心理学专业和教育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当中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一个特定时期。本门课程就此讲述在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常见心理障碍的调适。为广大心理学专业学生以后从事心理教育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教学目的:让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掌握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的一些基本知识及方法,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六)教学内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常见的心理疾病及治疗;以及家长,教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 学时数:36学时 分数:2学分 学时数具体分配: 教学内容讲授合计第一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及其心理1010 发展 第二篇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及1626 其治疗 第三篇客观环境对中小学生心理健834 康的影响

考试236合计3636(八)教学方式:讲授法。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查科目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及其心理发展 教学要点:心理发展的实质,心理发展的阶段 教学时数: 10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心理发展的实质 一、发展的概念 二、两种发展理论 第二节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一、现代社会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征 二、人格发展的独有特点 考核要求 第一节心理发展的实质 一、发展的概念(掌握) 二、两种发展理论(掌握) 第二节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一、现代社会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征(领会) 二、人格发展的独有特点(掌握) 第二篇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 教学要点:神经症;精神症及一些身心疾病。 教学时数: 16 学时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心理健康》。中等职业学校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开设《心理健康》课,此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必修的一门德育课。其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发展性 心理健康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不是治疗和矫正,而是预防和发展因此心理健康课程是面向全体正常学生而不是对个别学生的咨询和治疗。发展性——是对心理健康课程根本的定位所在。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学校适应问题、自我认识问题、学习策略问题、人际关系处理问题、异性交往问题、生涯发展与规划问题等。 (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心理健康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对学生学校适应、自我意识、学习、人际交往、生涯规划的辅导增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提高生涯规划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在课程目标设计上以整体目标为核心设计菜单式的心理健康课程各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灵活选用和改编,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三)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分享 本课程倡导活动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参与、合作、感知、体验、分享等方式促进自我觉察和自我成长。在课程中活动只是一个载体,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并能在同伴之间相互反馈和分享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四)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注重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适等能力的发展。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辅导技巧和水平。心理健康课程不以任何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详]

本教材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试行) 课程名称:《心理健康教育--心灵导航》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 建议学时: 32学时,(理论26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 适用专业:学院各专业高职学生 一、前言 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高职生的心理健康备受社会和学校的广泛关注。学业压力、人际交往问题、升学就业问题以及青春期的烦恼等方面的困扰,无不影响着高职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成长、成才,尤其是部分心理承受力差的学生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加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有助于提高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心灵导航》课程教学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高职生提供心理健康指导为宗旨,依次从快乐体验、特别呈现、芝麻开门、领悟空间四个教学设计过程出发,在活动训练中产生体验,对案例分析进行谈论、解惑,对理论知识进行探究、分享,在领悟空间中已发思考、反馈,力图把心理学抽象的理论变为心灵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感受,在感受中领悟教学中的真知灼见,使高职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不断完善自我。 (一)课程定位 《心灵导航--心理健康教育》课是高职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本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普及心理保健知识,帮助大学生认识健康心理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指导大学生树立心理保健意识,认识心理活动的规律与自身个性特点,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学会化解心理困扰;指导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学习成才、人际交往、恋爱情感、求职择业、人格发展、情绪调节和挫折应对等方面的困惑,化解心理问题,预防心理疾病和危机事件发生,促进健康成长;指导大学生树立自我意识,学会正确认识评价自己,

论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论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发表时间:2009-12-23T14:28:53.140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9月上旬刊供稿作者:罗兰芬谢枢林漫森 [导读] 一直以来,为了与本科通识教育区别,高职院校的课程更多强调知识的易懂性、实用性 罗兰芬谢枢林漫森(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改革的深入与发展,各专业课程的改革都在朝着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形势的方向改革,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作为公共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程的改革陷入了“瓶颈”。本文分析目前该课程的现状,并对其课改作探讨性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教育课程改革 0 引言 当前,随着高院职校施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掀起新一轮专业课程改革的热潮,致力打造各级精品课程,以适应新的人才培养形势的需要。在专业课程改革中,强调课程设计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最大结合,增强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在行业实践中的操作能力。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停留在传统的理论灌输的教育教学模式,没有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与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不符,因此,该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1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面临的新问题 一直以来,为了与本科通识教育区别,高职院校的课程更多强调知识的易懂性、实用性。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实教学中,除了教材标榜是高职院校专用外,教师授课的内容、方式方法等,与本科院校没有实质性区别,并没有体现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特点,没有达到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效果。 1.1 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教师“舞台”缺失。在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多数是“双师型”两肩挑的教师,即既要担任心理健康理论的教学,又要在实践中指导学生增强学生心理素质。但是,当前在高职院校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属于公共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象其它专业课的教师,既可以给学生进行理论讲授,又可以在学生专业实践中进行技术知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依然只是从理论层面对学生进行心理知识教育。因此,其没有发挥“双师”的作用,纯理论讲授的教育教学没有体现出如其它专业知识的操作性与实用性,以增强学生未来竞争的砝码。 1.2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践创新不足。我们不可否认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也有日常实践指导,如授课之外,参与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大学生心理讲座、大学生心理沙龙活动等等,也在为培养身心健康的大学生尽一份力量。试想一下,这些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工作,与本科院校的并没有区别,还是停留在传统教育意义方式方法的框架,没有体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用理论指导学生实践的创新性。 1.3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课改研究不足。虽然有个别教师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研究,研究成果也体现了一定理论的前沿性、时代性,但多是对这门课程的一些个别现象进行研究,而对课程的改革的整体性思考不强,没有深入思考这门课程改革根本性方向的问题。在高职院校中,教师对课改的研究,主要落实在专业课方面,如精品课程研究、某某专业研究等等。 1.4 课程设置及内容与人才培养要求不符。如果参照专业课程情况来设置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体现实践在课程安排中所占的份量,这样才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要求。而日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多是讲授理论,缺少了实践的环节,没有鲜明的人才培养特征。再者,课程内容也多为心理基础知识,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是无法起到如其它专业知识能直接应用于实践,解决实践问题,或者说增强就业、创业和发展的砝码。 可以说,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中,与其它专业课程相比,没有鲜明体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 2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教育课程改革问题的关键点 综合以上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面临的问题,该课程的改革必须从思维上理清几个关键问题,即改革的重点及难点的结症所在。 2.1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出路问题。在高职院校中,专业教师既可上理论课,又可以在实践中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训,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在倡导“双肩挑”的高职院校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天地。而同为“双师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如何解决其“双肩挑”中对学生实践指导的问题,搭建一个让其跳出课堂的“舞台”,发挥其探索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作用,这是解决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出路、课程改革的根本问题。 2.2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问题。现在所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的内容,是否已经完全满足高职生对这方面知识的需求,这些内容是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否对高职生在社会生存与发展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即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必须多方论证,寻找出对高职生成才成长最有用的知识。 2.3 高职心理教师的素质问题。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综合素质是否真的胜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要求,如果进行课改,课程的内容改变了,对他们的知识结构需要哪些调整和提高? 3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针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面临的新问题以及课改的难点、重点,可从以下个方面着手课改: 3.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应转向对行业心理的研究。在高职院校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除了开展日常心理健康常识教育外,应分门别类深入研究相关专业学生毕业后潜在就业的行业或岗位的心理,围绕毕业生适应行业岗位需要的心理知识进行研究,以提高毕业生行业或岗位的适应性。如商务文秘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能到政府部门、公司企业从事文秘工作,那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研究学生在政府部门、公司企业应该要熟悉那些人员的心理,自身应该具备怎么的心理素质等等,通过授课让学生初步掌握这些行业心理知识,毕业后更好、更快适应工作,在“察已知人”的情况下更好处理工作,使自身获得生存与发展。 3.2 精心编写行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现在高职院校所用的教材,虽然结合了一些高职生特点来编写,显得更容易理解掌握,实用性也相对强些,但也多为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协及到行业心理方面的内容很少。从学生对行业心理知识需要的角度看,教材的针对性并不强。因此,学校要组织相关人员,在深入研究与各个专业相关行业心理的基础上,编写出适应不同专业授课的行业心理教材。 3.3 加强行业心理师资力量。一方面可派学校教师深入行业调查,了解掌握行业心理的相关情况,积累教师行业心理知识的厚度。二是根据校企合作的情况,派老师到企业挂职学习,深入行业第一线,掌握真实可靠行业心理相关知识。三是聘请行业中懂心理学的人士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