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尿病

糖尿病

糖尿病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或胰岛素本身存在结构上的缺陷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慢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高血糖、糖尿。临床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即“三多一少”),可使一些组织或器官发生形态结构改变和功能障碍,并发酮症酸中毒、肢体坏疽、多发性神经炎、失明和肾功能衰竭等。糖尿病是由多种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联合作用而导致的一种慢性高血糖状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且近年来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糖尿病基本分为四类,包括:1型(胰岛素依赖型)、2型(非胰岛素依赖型)、其它型和妊娠糖尿病。1型和2型糖尿病的病因不太清楚,我们称之为原发性糖尿病;其它型糖尿病多有其特殊的病因可查,如胰腺疾病造成的胰岛素合成障碍;妊娠糖尿病是妇女在妊娠期间诊断出来的一类特有的糖尿病。

一、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良或免疫应激引发的糖尿病。又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或青少年糖尿病,易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这是因为它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占糖尿病的10%以下。1型糖尿病是依赖胰岛素治疗的,也就是说患者从发病开始就需使用胰岛素治疗,并且终身使用。

二、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又名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易出现非酮症高血糖高渗性昏迷,常见慢性微血管并发症有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周围神经及植物神经病变,大血管并发症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外周血管病变。

2型糖尿病历来被认为是一种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的内科疾病,一旦罹患该病,需要终身服药或使用胰岛素,以控制病情。

2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中的发病率近年也有升高的趋势。2型糖尿病病友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

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一般较缓和,有的患者甚至自觉十分健康,仅在体检中发现。此型患者治疗以运动和饮食控制为主或加用口服降糖药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一般不需要用

胰岛素治疗,但在必要时也以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但到后期仍有部分病人需要像1型糖尿病那样进行胰岛素治疗。

三、糖尿病的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包括:心理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

对于那些病情较重的患者,光靠运动,饮食可能无法控制病情。这时就需要配合药物治疗,常见的药物有磺脲类、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甲基甲胺苯甲酸衍生物等。

其中双胍类是口服降糖药中的元老。降糖作用肯定,不诱发低血糖,具有降糖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如调脂、抗小血板凝集等,但对于有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良的患者,不推荐使用。为减轻双胍类药物的胃肠副作用,一般建议餐后服用。

胰岛素的种类非常繁多,常见的分类方法主要有:

根据作用时间分类有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

根据来源分类有牛胰岛素、猪胰岛素、人胰岛素。

人胰岛素:人胰岛素并非从人的胰腺提取而来,而是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纯度更高,副作用更少,但价格较贵。进口的胰岛素均为人胰岛素。国内日前也渐渐开始具有生产人胰岛素的能力了。

例题

1.(16分)为探究中国楤木总皂苷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处理1:将60只健康的雄性大鼠进行适应性饲喂5d后,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50只)腹腔注射3%糖尿病诱导剂(ALX),获得糖尿病模型鼠,乙组(10只)不作处理。

处理2:过程及实验结果如下表

注: SAC为中国楤木总皂苷提取液;二甲双胍为临床使用的降糖药

(1)胰岛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通过,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ALX作为糖尿病诱导剂,它能特异性识别并作用于大鼠的细胞,使该细胞损伤、坏死,导致,血糖升高。

(2)本实验中对照组是。

(3)实验结果表明,随SAC浓度增加,。

(4)C组的实验结果与D组相比,此结果在实践上的意义是。

(5)进一步研究发现,SAC的作用机制可能是两方面:其一它能 ALX对胰岛素分泌细胞的损伤,另一它能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以减轻胰岛素分泌细胞的负担。

【答案】(除第四问第二个空、第五问第二个空,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16分)(1)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

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量减少

(2)乙组、D、E组(答不全给1分,答全给2分)

(3)其降血糖的作用越显著

(4)降血糖的效果一致(其降血糖的效果与二甲双胍无显著差异)

一定浓度的SAC可作为有效的降糖药代替二甲双胍(合理即可)(1分)

(可制成降糖药、可代替二甲双胍、可治疗糖尿病)

(5)减弱提高(1分)

2.(16分)为探究药物X对糖尿病脑病的治疗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1)糖尿病是由于___________分泌不足等原因引起的代谢紊乱综合征。长期高血糖会引起某些大脑神经元损伤,这些神经元释放的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的___________,其释

放量减少会导致大脑认知功能下降,出现糖尿病脑病。

(2)研究者将若干只生长状况相同的大鼠均分为6组,其中1组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2~6组大鼠用特定药物处理。一段时间后,分别给6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不同浓度的药物X和药物D(用于糖尿病脑病治疗的常规药物),21天后检测1-5组大鼠的血糖和体重,结果如下表。

①实验中2~6组大鼠用特定药物处理的目的是获得___________大鼠。

②第3~5组结果说明,药物X能够使大鼠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现象得到明显缓解,且随药物X浓度升高作用效果增强。

(3)研究发现,出现糖尿病脑病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乙酰胆碱酯酶是学习记忆功能调节的关键酶。为进一步研究药物X的治疗效果,研究者检测上述1-6组大鼠大脑神经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结果见下图。

①乙酰胆碱在乙酰胆碱酯酶催化下产生胆碱和乙酸,显色剂可与胆碱反应,使胆碱显色。研究者将1~6组显色结果与相比较,检测单位

时间内胆碱生成量,从而计算得到___________。

②由判断,药物X可能作为治疗糖尿病脑病的新型药物。

【答案】(16分)(1)胰岛素神经递质

(2)①糖尿病模型(或“患糖尿病的”)

②血糖浓度升高体重降低

(3)①标准溶液显色结果(或“标准曲线”)乙酰胆碱酯酶活性

②·kg-1药物X的治疗效果(或“第5组的胆碱酯酶活性”)与药物D相近3.(15分)研究人员用克隆猕猴创建糖尿病模型并探索该病的治疗方法。实验过程如下:将9只健康的克隆猕猴进行适应性饲喂2周后,随机分为甲乙两组。

(2)链脲佐菌素为一种广谱抗菌素,具有抗菌、抗肿瘤作用,其副作用为破坏动物体内的细胞导致动物患上糖尿病。

C-肽等物质的含量变化。

(4)血液中C-肽含量变化是诊断糖尿病类型的重要依据。1分子某前体蛋白在细胞的

(5)饲喂12周后,收集乙组中某只猕猴24小时的尿液,经防腐处理后,取尿样2毫升加入1

(6)实验中采用干细胞移植的方法治疗糖尿病猕猴。为追踪干细胞成活、分化等情况,研究人员设计了巧妙的方法:选用正常雄性猕猴作供体,将干细胞移植到雌性糖尿病猕

【答案】(共15分。第3 ~ 4小题每空1分,第1、2、5、 6小题每空2分。)

(1)乙(正常组)和B组

(2)胰岛B

(3)血糖胰岛素

(4)核糖体高尔基体胞吐

(5)不会产生砖红色沉淀

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使血糖升高

(6)Y染色体

4.(18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类疾病。科研人员为探索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做了如下研究。

(1)由于胰岛素可细胞摄取并利用葡萄糖,抑制,对机体的糖代谢起作用,故可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2)实验一:将肝脏细胞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中加入高浓度胰岛素,乙组不加胰岛素,适宜条件下培养24小时后,各取出等量细胞,分别用含一定浓度胰岛素的培养液继续培养,同时设置无细胞的空白对照。24小时后,测定培养液中存留的葡萄糖浓度,用于计算各组细胞的葡萄糖消耗率。

①甲组细胞的葡萄糖消耗率的计算公式为×100%.

②实验结果显示甲组葡萄糖消耗率明显低于乙组,表明经高浓度胰岛素处理后,再次施加胰岛素对细胞的作用效果。推测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一段时间后疗效

会。

(3)实验二:取实验一中经高浓度胰岛素处理过的肝脏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的FGF-21(一种可影响细胞糖代谢的细胞因子)和胰岛素处理后,得到葡萄糖消耗率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FGF-21与胰岛素均有的作用,在此作用上两者存在关系。

(4)实验三:GLUT1与GLUT4是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另取实验一中经高浓度胰岛素处理过的肝脏细胞,检测不同处理组的两种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胰岛素主要促进的表达,FGF-21主要促进的表达;当二者同时使用时,胰岛素或FGF-21均(增强/减弱)对方上调相应蛋白表达的能力。

(5)为取得持续有效的治疗效果,请你结合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一个治疗糖尿病的方案:

【答案】(18分)

(1)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调节

(2)①(空白组葡萄糖浓度?甲组葡萄糖浓度)/空白组葡萄糖浓度

②降低(1分)降低(1分)

(3)促进细胞吸收(或利用或消耗)葡萄糖协同(1分)

(4)GLUT4(1分)GLUT1(1分)增强(1分)

(5)胰岛素用量适当减少并与FGF-21联合使用(合理给分)

5.如图所示,人体胰岛素的合成、分泌与细胞内乳酸的含量有密切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初到高原,细胞内乳酸含量增多,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

B.细胞内氧气和葡萄糖浓度的比值越小时,胰岛素合成加速

C. 进食后,血糖上升使细胞内乳酸含量发生变化,从而抑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

D. 乳酸的含量变化是调控细胞内胰岛素原基因表达的信号 【答案】C

6.(16分)为治疗某种遗传性糖尿病,研究人员完成如下工作。

(1)图1中①是取自患者体细胞的 ,过程②表示 技术。 (2)图1中过程③表示 技术,需要用到的两类酶是 。

(3)重组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培养液中除了加入诱导物外,还应加入水、无机盐、维生素、

葡萄糖、氨基酸、___________等必需的营养成分,并在含5%CO 2的无菌、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 2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定向诱导使重组细胞B 发生_______,从而形成功能专一的胰岛样细胞。为检测胰岛

样细胞是否具有胰岛B 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研究人员分别控制甲、乙两组培养液中__________的浓度,将胰岛样细胞先后放在甲、乙两组培养液中,保温相同时间后检测胰岛素的分泌量。若诱导成功,则图2中甲组应为________情况下测得的胰岛素分泌量,理由是________。

图1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治疗遗传性糖尿病的流程示意图 B

胚胎干细胞A 培养 选择具有正常胰岛B 细胞功能的胰岛样细胞

胰岛样细胞检测 取出

体细胞 分离

去核卵母细胞 ①

【答案】.(16分,除标注外,2分/空)

(1)细胞核(1分) 核移植(1分) (2)转基因(或:基因工程) 限制酶和DNA 连接酶

(3)动物血清(1分) 调节细胞培养液的pH (1分)

(4)细胞分化(基因选择性表达) 葡萄糖 葡萄糖浓度较高 胰岛素有降低血糖的功能,血糖浓度高时分泌量增多

7.(16分)

为了探究神经系统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以及胰岛素含量与血糖含量变化的相互关系,选取健康、体征相同以及对饲喂信号(铃声)反应一致的空腹实验狗,分组编号后,按下表中实验措施进行实验。甲、乙两图表示

不同实验条件下的胰岛素

含量和血糖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乙组

甲组 图2 胰岛样细胞分泌结果图 0

胰岛素分泌量(ng )

(1)②组实验处理,引起的胰岛素和血糖含量变化曲线分别是________(填图中标号);

④组实验处理,引起的血糖含量变化曲线是________(填图中标号);⑤组实验处理,

引起的胰岛素含量变化曲线是________(填图中标号)。

(2)③组实验结果说明了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接受假饲

刺激的感觉器官是________。Ⅴ曲线回升,血糖来源于________。

(3)根据胰岛素和血糖含量变化曲线,上述实验可以得出胰岛素的作用是________。

【答案】

(1) d、III IV c (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

(2)神经、体液调节(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大脑皮层(中央后回)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

(3)降低血糖

8.(20分)

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机理。

请分析回答:

(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由图可知,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受到的影响。以上说明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属

于调节。

(2)据图分析,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的合成。

(3)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图中抗体1、抗体2)。图中因抗体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这种抗体的致病原因是由于此种抗体与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

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

糖尿病都属于病。

(4)为研究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实验材料和仪器: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30只、桑叶提取液、蒸馏水,血

糖测定仪等。

②实验步骤:

a.随机选取10只大鼠作为甲组,另外20只制备成实验性糖尿病的大鼠随机均分成乙组和丙组。

b.,并进行数据统计。

c.丙组大鼠灌喂桑叶提取液2mL/d,甲组和乙组大鼠灌喂,连续灌喂4周。期间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

d.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③实验结果:

请据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将“组别”栏补充完整,从上到下依次是 (用甲、

乙、丙表示)。

④实验结论:。

【答案】(20分)

(1)神经递质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含量神经-体液

(2)葡萄糖蛋白质、脂肪、糖原

(3)1 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自身免疫

(4)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等量蒸馏水

甲、丙、乙

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具有明显的降血糖效果,但不能降到正常水平

9.(20分)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人体细胞膜上分布有葡萄糖转运体家族(简称G,包括G1、G2、G3、G4等多种转运体)。

(1)G在细胞中的合成,经过加工后,分布到细胞膜上。

(2)

由上图分析可知,葡萄糖通过的方式运输进入上述两种细胞。研究表明,G1分布于大部分成体组织细胞,其中红细胞含量较丰富。G2主要分布于肝脏和胰岛B细胞。两种转运体中,G1与葡萄糖的亲和力,保障红细胞在血糖浓度时也能以较高速率从细胞外液摄入葡萄糖。当血糖浓度增加至餐后水平(10mmol/L)后,与红细胞相比,肝脏细胞增加很多,此时肝脏细胞摄入的葡萄糖作为储存起来。同时,血糖浓度的增加,也会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增多。

(3)研究表明,G3分布于脑内神经元细胞膜上,G4主要在肌肉和脂肪细胞表达。人体不同的组织细胞膜上分布的G的种类和数量不同,这种差异既保障了不同的体细胞独立调控葡萄糖的,又维持了同一时刻机体的浓度的稳定。

(4)肿瘤细胞代谢率高,与正常细胞相比,其细胞膜上G1的含量。临床医学上可用G1含量作为预后指标。

【答案】(20分)

(1)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2)协助扩散较高低摄入葡萄糖的速率(肝)糖原胰岛素(3)转运血糖

(4)高

10.(14分)

科研人员对H细胞进行定向改造,制造出两种人工胰岛β细胞:①转入与Ca2+敏感启动子结合的胰岛素基因,得到H-β细胞;②转入由葡萄糖启动表达的肠促胰素(小肠黏膜分泌的一种激素)受体基因,得到H-GR细胞。科研人员用五组小鼠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

(1)Ⅱ组小鼠血糖浓度低于Ⅰ组,因为血糖升高后,葡萄糖进入H-β细胞内,分解成_____ ___________后,进入线粒体中,在线粒体____________上生成大ATP。当细胞内ATP达到一定浓度时,通过一系列生理过程,使Ca2+内流,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

(2)Ⅳ组小鼠血糖浓度低于Ⅰ组,因为进食刺激小肠黏膜分泌肠促胰素,肠促胰素作为___

_____________分子,结合在H-GR细胞的受体上,使H-GR细胞以___________方式释放胰岛素。

(3)实验中,需要使用糖尿病模型(患糖尿病)小鼠的组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4)Ⅲ组为阳性对照组,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每空2分,共14分)

(1)丙酮酸内膜胰岛素基因

(2)信息胞吐

(3)Ⅰ、Ⅱ、Ⅲ、Ⅳ

(4)Ⅱ组和Ⅳ组细胞(或“H-β细胞和H-GR细胞”)作用效果的参照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二、服务内容 (一)筛查 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 (二)随访评估 页脚内容1

页脚内容2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 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 (2)对第一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 )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情况进行指导,必要时增加现有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糖药物,2周内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4 )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 (四)健康体检 三、服务流程

四、服务要求 (一)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由医生负责,应与门诊服务相结合,对未能按照健康管理要求接受随访的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主动与患者联系,保证管理的连续性。 (二)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 (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通过本地区社区卫生诊断和门诊服务等途径筛查和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掌握辖区内居民2型糖尿病的患病情况。 页脚内容3

五、考核指标 (一)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年内已管理糖尿病患者人数/年内辖区内糖尿病患者总人数×100%。注:辖区内糖尿病患者总人数估算:辖区常住成年人口总数×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通过当地流行病学调查、社区卫生诊断获得或是选用本省(区、市)或全国近期2型糖尿病患病率指标)。(二)糖尿病患者规范健康管理率=按照要求进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人数/年内管理糖尿病患者人数×100%。 (三)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最近一次随访空腹血糖达标人数/已管理的糖尿病患者人数×100%。 六、附件 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 姓名:编号□□□-□□□□□ 页脚内容4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五个区别

.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五个区别 1)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年龄的区别: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总之,年龄越小,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是2型糖尿病。 (2)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起病时体重的区别: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肥胖越明显,越易患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无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1型糖尿病往往有明显消瘦。 (3)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临床症状的区别:1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为数不少的2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比较突出,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 (4)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区别:1型与2型糖尿病均可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但在并发症的类型上有些差别。就急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较少发生酮症酸中毒,但年龄较大者易发生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就慢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并发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发生心、脑、肾或肢体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则不多见,而2型糖尿病除可发生与1型糖尿病相同的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外,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合并高血压也十分常见。因此2型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及脑血管意外的机会远远超过1型糖尿病人,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不同点。 (5)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的区别:1型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岛素才可控制高血糖,稳定病情,口服降糖药一般无效。2型糖尿病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便可获得一定的效果,当然当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胰岛B细胞功能趋于衰竭或出现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时,也是胰岛素的适应症。 对于那些通过临床表现很难判断是那种类型糖尿病的患者,常常需要进一步的检查。这些检查包括: 空腹及餐后2小时胰岛素或C肽检查:可以了解患者体内胰岛素是绝对缺乏还是相对缺乏。 各种免疫抗体的检查:如GAD抗体、ICA抗体等,这些抗体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糖尿病是否于免疫有关。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糖尿病试题 (2)

一、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哪些? 1.以下对待糖尿病的态度正确的是: A 得了糖尿病,不仅治不好,生活也变得一团糟 B 既来之,则安之,积极与医生配合 C 终日愁眉苦脸,担心对日后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D 四处求医,期望能治愈糖尿病 正确答案B 2.以下对待糖尿病的态度错误的是: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A 血糖高一点,如果没有症状,不用调整治疗方案 B正视事实,积极治疗 C 归咎自身,感到自己是社会和家庭的累赘 D 积极学习,主动参与 正确答案A C 3.以下哪种态度是正确的? A 血糖高一点,如果没有症状,不用紧张 B 合理饮食、运动加药物干预,勤看医生定时 C 糖尿病是“不治之症”,治不好,想吃啥就吃啥吧 D 学习糖尿病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正确答案B D 4. 以下关于胰岛素治疗错误的说法是: A 一旦打了胰岛素,用量会越来越大 B 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目的是为了血糖达标,从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C 长期使用胰岛素会产生依赖性 D接受胰岛素治疗就意味着糖尿病病情恶化了 正确答案A C D 5.以下哪项是对胰岛素治疗的误区? A 2型糖尿病接受胰岛素治疗就会依赖胰岛素而变成1型糖尿病 B一旦打了胰岛素,用量会越来越大 C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需要使用胰岛素 D 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可以使血糖尽快达标,减少并发症 正确答案A B C 6.以下关于胰岛素治疗正确的观点是: A 2型糖尿病接受胰岛素治疗会使胰岛因“休眠”而作用减弱 B一旦打了胰岛素,用量会越来越大 C 依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较高时应启动胰岛素治疗 D 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可以使血糖尽快达标,减少并发症 正确答案C D 7.以下对2型糖尿病治疗认识正确的是: A 如果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任何口服胰岛素促泌剂都无效 B 2型糖尿病口服药即可控制血糖,没必要一定要使用胰岛素

糖尿病的生理特征

糖尿病的生理特征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结构的改善,人们逐渐被一些“富贵病”困扰,糖尿病首当其冲,在中国被糖尿病困扰的人数近亿,发病率将近10%,而且这个趋势还在增长。糖尿病主要分为1性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遗传导致的,约占糖尿病总人数的5%;2型糖尿病则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一般发病缓慢,难以估计时日。两种糖尿病都有一些相同的临床症状。 糖尿病是一种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或胰岛素本身存在结构上的缺陷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慢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高血糖、糖尿。临床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即“三多一少”),可使一些组织或器官发生形态结构改变和功能障碍,并发酮症酸中毒、肢体坏疽、多发性神经炎、失明和肾功能衰竭等。本病发病率日益增高,已成为世界性的常见病、多发病。 糖尿病的生理特征: (一)无症状期 病者绝大多是中年以上Ⅱ型糖尿病者,食欲良好,体态肥胖,精神体力一如常人,往往因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或妊娠检查时偶然发现食后有少量糖尿。当测定空腹尿糖时常阴性,空腹血糖正常或稍高,但饭后两小时血糖高峰超过正常,糖耐量试验往往显示糖尿病。不少病者可先发现常见的兼有病或并发症如高血压、动脉硬化、肥胖症及心血管病、高血脂症或高脂蛋白血症,或屡发化脓性皮肤感染及尿路感染等。Ⅰ型患者有时因生长迟缓、体力虚弱、消瘦或有酮症而被发现。在Ⅱ型糖尿病无状期或仅处于IGT状态时,患者常常已有高胰岛 (二)症状期 此期患者常有轻重不等的症状,且常伴有某些并发症或伴随症状或兼有病。有时本病症状非常轻微,但兼有病或并发症症状却非常严重,且有时可先于糖尿病症状出现,或以主要症状出现而将糖尿病本身症状掩蔽。如老年病者常先有冠心病症群(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不齐、心力衰竭等),或脑血管意外症群,但

糖尿病皮疹特点

糖尿病皮疹特点 文章目录*一、糖尿病皮疹特点1. 糖尿病的皮疹特点2. 糖尿病容易患哪些皮肤病3. 糖尿病如何预防皮肤病*二、糖尿病皮疹要注意什么*三、糖尿病皮疹的食疗方 糖尿病皮疹特点 1、糖尿病的皮疹特点糖尿病的皮疹一般多发生在小腿前面。开始的时候是圆形或卵圆形暗红色的丘疹,直径只有0.3厘米左右。这种丘疹有的分散存在,有的则群集在一起,表面上有皮屑。皮疹消退以后,皮肤上会出现局部萎缩或色素沉着。 2、糖尿病容易患哪些皮肤病 2.1、皮肤感染 糖尿病发病的时候,病人的血糖升高,皮肤组织的糖原含量 也增高,这样就给霉菌,细菌的感染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有1/3的糖尿病病人,并发有皮肤感染。 2.2、血管性障碍引起的皮肤病 如糖尿病性坏疽、糖尿病性脂肪萎缩、糖尿病性皮肤潮红、紫癜、糖尿病性类脂肪渐进性坏死、糖尿病性大疱等。 2.3、皮肤瘙痒 糖尿病病人合并有皮肤瘙痒症状的,占病人的1/5。这种瘙痒是一种全身性的,而且非常顽固。在糖尿病的早期,这种瘙痒症状非常多见。当病人经过治疗,病情有明显缓解的时候,皮肤瘙痒

也可能逐步消失。 2.4、糖尿病性大疱病 糖尿病性大疱病是一种发生于患者手脚处的皮肤并发症。这种水疱突然发生,反复出现却没有任何自觉症状。水疱大小不等,疱壁薄,疱内是澄清的液体,疱的外边也没有红晕。一般经过数周可以自愈,或者消退后在皮上遗留有色素沉着。 2.5、糖尿病性黄瘤 糖尿病性黄瘤是膝,肘,背部或臀部的皮肤上,突然出现成群从米粒到黄豆粒大小的黄色丘疹或小疙瘩(医学上称为“结节”)。这种黄瘤表面有光泽,一般没有瘙痒等自觉症状,摸起来略比周 围的皮肤硬。 3、糖尿病如何预防皮肤病 3.1. 皮肤清洁 糖尿病人每天都要清洁皮肤,特别是脸部、足部、外阴。洗脸尽量选择性质温和的洗面奶、洗面皂,力度轻柔,水温不宜过高;洗澡不必每天进行,夏天每周2~3次,冬天每周1~2次即可,避免长时间的泡澡或使用刺激性的清洗剂。 3.2. 合理润肤 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皮肤容易干燥,所以每次清洁后要注 意润肤,比如使用含有凡士林、硅油等有较强保湿作用的护肤品,每日1~2次。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内容 一、服务对象:辖区内3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 二、服务内容:筛查、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健康体检。 (一)筛查:对工作中发现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 (二)随访评估: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4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至少进行4次面对面随访。 (1)测量空腹血糖和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血糖≥16.7mmol/L或血糖≤3.9mmol/L;收缩压 ≥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有意识或行为改变、呼气有烂苹果样丙酮味、心悸、出汗、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多饮、多尿、腹痛、有深大呼吸、皮肤潮红;持续性心动过速(心率超过100次/分钟);体温超过39摄氏度或有其他的突发异常情况,如视力突然骤降、妊娠期及哺乳期血糖高于正常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医院公卫科、村卫生室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查足背动脉搏动。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吸烟、饮酒、运动、主食摄入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 (1)对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 (2)对第一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空腹血糖值 ≥7.0mmol/L)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情况进行指导,必要时增加现有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糖药物,2周内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糖尿病健康宣教

糖尿病患者健康指导 心理指导: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治疗需长期进行,且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重要器官,但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合理的生活起居,良好的心理准备,配合饮食,体能锻炼及药物等综合措施可纠正代谢紊乱和消除糖尿病症状并对预防慢性病变的发生发展有一定效果。所以要保持心情愉快,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饮食指导:应以淀粉类食物(米、面、地瓜、土豆、山药等)作为主食,宜多吃些蔬菜、瓜果,限量少吃糖、油脂、动物脂肪,根据需要适量进食奶及奶制品、肉类、禽蛋类及坚果类。合理安排膳食结构,食用粗纤维含量较多的食品,如高粱米、小米等。蔬菜应选择含糖分较少的小白菜,大白菜,油菜,白萝卜,空心菜,芹菜等为主食用水果时应注意选择,香蕉、苹果、白梨、西瓜等水果含糖量较高,不宜食用,可以用西红柿、黄瓜代替水果,每日应有定量的牛奶摄入。烹调宜用植物油,食谱多样化,营养要全面均衡。三餐比例适中,提倡少食多餐制。 活动指导:运动可降低血糖,减轻体重,降低血压,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减少血栓形成,改善心、肺功能,防止骨质疏松放松紧张情绪。运动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饭后一小时血糖开始升高,此时开始运动最佳,不易发生低血糖,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决定运动强度,以不感到疲劳为宜。

用药指导:应早期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能有效地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制剂和剂量。 自我护理: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口腔粘膜卫生,勤洗脸,勤洗澡,加强皮肤及肢端的护理。预防毛囊炎及化脓性疾病的发生,糖尿病史在5年以上者,要注意血管和神经病变情况,注意足部卫生,洗脚后要擦干,检查有无外伤和破损,不要用刀削足部的鸡眼和茧子,以免造成皮肤的损伤,经常按摩足部,冬季要注意保暖避免发生冻伤,选择合适的袜子和鞋子,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自我监测 : 糖尿病人要学会对血糖水平、病情变化、治疗效果及有无并发症进行自我监测,有条件患者可以用血糖仪进行空腹、餐前、餐后、2h和睡前的血糖监测,并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预防低血糖 :低血糖多在餐前发生,可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轻者可诱发冠心病患者心绞痛,重者心肌梗塞。主要症状有饥饿感,心慌、出冷汗、手抖、烦躁、抽搐、意识模糊甚至昏迷等。糖尿病患者外出必须随身携带少量糖果,一旦出现低血糖的前兆,及时给予补充碳水化合物,或喝葡萄糖水,严重者赶快去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糖尿病患者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用正确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提高自我护理的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就一定能和正常人一样过无忧无虑的生活。

糖尿病男性患者如何恢复性功能

糖尿病男性患者如何恢复性功能 医学研究表明,糖尿病男性患者性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主要包括性欲减退、性感高潮消失、勃起功能障碍(原称阳痿)、早泄、逆向射精或者不射精等。这些异常会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和痛苦,严重影响病情的控制和生活质量。数据显示,在患糖尿病人群人中,大约有80-90%的患者伴随着程度不一的性功能下降都是糖尿病造成的。 专家表示,造成这些异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精神性、器官性及药物原因都有可能引起糖尿病人勃起障碍。糖尿病人受疾病困扰,大多情绪忧郁,会造成精神性勃起障碍。如果病情控制不好,血糖很高,容易疲倦无力,再加上精神压力,会导致性欲减低而发生勃起障碍;久患糖尿病者,因控制勃起的自律神经功能衰退或血管硬化使流向阴茎的血流不足,都有可能造成勃起障碍。 糖尿病病情严重时,性行为可能导致急性心肌梗塞、血压上升而促发脑出血,或眼压上升而出现眼出血。但对于病情不是很严重的糖尿病病人来说,只要调节好心脏功能、血压或眼压,减少性行为的激烈程度,就不必减少或杜绝正常的性生活。 针对男性糖尿病病人性功能减退的治疗措施。纵观传统的糖尿病康复由于把治疗的重点放在血糖的改变上,对此缺乏有效解决方案,无法人体进行整体康复调理,使众多患者备受折磨困扰。为了攻克糖尿病这一世界性难题,针对传统治疗方法和药物的弊端,中国林学会杜仲研究会理事长张康健,经过数十年潜心研究,率先采用荣获国家专利的生物提取技术,从纯天然植物中成功提取了天然活性成分,研制成功的杜仲桑叶黄金组合(https://www.doczj.com/doc/145728227.html,/zt/jiangtang/),使广大糖尿病患者在安全控制血糖的同时,防止和消除并发症,恢复性机能。

II型糖尿病治愈机理研究及成效

II型糖尿病治愈机理研究及成效 ---复方中药制剂《梅糖》临床效果概述-梅连武 糖尿病在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三大疑难病之一。美国糖尿病协会曾宣称“糖尿病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事实上西医已经把糖尿病列为“不治之症”。在我国糖尿病是一种古已有之的疾病,中医称之为“消渴症”或“消渴病”。但从病症和发病机理上看中西医对糖尿病认知基本是一致的,但对糖尿病治愈的理念和方法完全不同。我们课题组是一个以老、中、青结合的中医科研团队,针对治愈糖尿病的课题经历了近三十年、几代老科学家的艰辛努力,经过无数次的实验、论证和研究,终于研究成功复方中药制剂—“梅糖”。2013年此研究成果正式申报了国家生物医药技术专利(专利号201310121761.8),我本人作为次成果的研发人之一,并委托广东边防武警医院经过近几年的临床验证,最终治愈人数近390人,平均治愈时间为4个月,有效治愈率为95%以上,全过程验证了糖尿病可以治愈的事实。 一、糖尿病治愈机理分析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代 谢异常综合征,内在发病的表现形式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不足或存在缺陷。传统的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病范畴,治疗糖尿病是根据临床症状进行三消论治。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而我们人类的遗传基因还是老样子。这才是当代“现代病”“富贵病”爆发的主要原因。

随着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发展,我们必须用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的双重利刃来破解医治糖尿病的难题。为此,我们课题组在研制复方中药制剂—“梅糖”时,确定了以下两个课题: 1、复方中药制剂“梅糖”--对II型糖尿病胰岛细胞的激活和修复的机理研究。 2、复方中药制剂“梅糖”--对II型糖尿病胰岛细胞的激活和修复能力的临床验证。 我们总结研究这一机理的主要体现在三个字上:调、养、生。 首先,“调”是前提。西药治疗糖尿病关键是体现在“控”上,就是以控制住血糖值为主攻目标。我们研制的中药制剂主要把功夫用在“调”上,根据“病在脏腑,根在细胞”的理论,全面调理五脏平衡、气血平衡和阴阳平衡,作用点就是从源头上解决了体内“胰岛素抵抗”的问题。依据是我们在临床实践中经过验证的:患者在服用“梅糖”的当天可以立即停用所有降糖药和胰岛素(后文有图示分析),当“梅糖”服用到7-20天以后,血糖值开始逐步下降,并逐步向血糖值的平稳趋势行进。最终结果是同时达到“调”与“控”的双重目的。 第二,“养”是基础。西医不能治愈糖尿病主要是体现在患者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和服用降糖药物,这些办法也只是解决了胰岛素缺乏的暂时问题,却没有解决胰岛素的自给自足的根本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养”,通过养来弥补胰岛素分泌不足和作用缺陷问题。其实上一步的“调”已经为下一步的“养”创造了一个改善后的体内

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第一部分服务要求 一、开展2型糖尿病(以下简称糖尿病)中医健康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应当具备糖尿病中医健康管理所需的基本设备与条件。 二、从事糖尿病中医健康管理工作的人员应为接受过糖尿病中医保健知识与技术培训的中医类别医师或临床类别医师。 三、按照社区有关糖尿病管理规范对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在糖尿病慢病管理的基础上联合中医保健治疗,每年中医健康管理不少于1次,有中医内容的随访不少于1次。 四、要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更多的糖尿病患者愿意接受服务。 五、每次服务后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居民健康档案。 第二部分管理程序 根据各试点地区实际情况,各地区可结合糖尿病病患者健康管理的时间要求,每年至少1次中医健康指导与1次有中医内容的随访,主要内容为: 一、运用中医四诊合参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证候辨识; 二、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调养、起居活动等指导,传授四季养生、穴位按摩、足浴等适宜居民自行操作的中医技术; 三、对不同证型的糖尿病患者有针对性地提供中医干预方案或给予转诊建议;

四、记录在居民健康档案中。 以下为糖尿病患者中医服务的基本流程。糖尿病患者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流程 第三部分2型糖尿病日常中医保健方法 糖尿病就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形成了从整体认识疾病、综合防治与个体化治疗的优势,通过合理运用中成药、中药饮片,配合中医饮食调养、运动治疗、非药物防治技术,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减轻西药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有效防治并发症。 一、常见中医辨证食疗推荐方饮食养生法对防治消渴病尤为重要。糖尿病的发生与饮食有关,饮食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效果。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也总结出不少药膳验方。具体应用应该在辨体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合理选用。 (一)阴虚燥热证 证见烦渴多饮,随饮随喝,咽干舌燥,多食善饥,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黄,脉滑数或弦数。食疗应以养阴消渴饮为基础。 食疗药膳方为: 1.玉粉杞子蛋:天花粉、枸杞、玉竹煎水,沥出,打入鸡蛋,蒸。 2.杞蓣粥:山药、枸杞适量,加粳米,煮粥。 3.三豆饮:绿豆、黑豆、赤小,煎汤服用。 4.乌梅生津茶:乌梅、麦冬,泡水当茶饮。

男性糖尿病早期症状

病情分析: 如果你只检查过这一次的话不能确定你是不是糖尿病的,人的血糖是一直在变化的,如果你检查的前一天晚上吃了含糖高的食物第二天血糖是会升高的 意见建议: 你可以到医院查一个糖耐量和胰岛素释放试验,这两项检查可以更好的说明你是否是糖尿病,虽然现在得糖尿病的人很多,但是也不是某一次血糖高就是糖尿病.要确诊是糖尿病后才能制定相应的治疗方式.如果是糖尿病患者的话平时不能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如橘子苹果等 男性糖尿病早期症状 男性早期糖尿病症状,在糖尿病的侵袭对象本来是没有性别之分的,男女皆可受害。不过,由于生理特点的影响,男性在糖尿病的早期常常会出现一些特殊的症状。 糖尿病是男性常见的一种疾病,一般体形偏胖的人容易患糖尿病。但如果发现得早,病情很容易就得到控制。可有些人,特别是老年人,患了糖尿病但其临床症状却很不典型,因此很容易被忽视而延误病情。其实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

可以发现糖尿病的蛛丝马迹。对症进行自检,并及时前往医院就医,对糖尿病患者很重要。 男性糖尿病早期症状1. 阳痿:男性糖尿病患者并发阳痿率可高达40~60%。所以平常性功能正常的男性出现阳痿,有可能是患上了糖尿病。 男性糖尿病早期症状2. 排尿困难:男糖尿病患者早期常有排尿困难症状,除男性因前列腺肥大引起外,应考虑糖尿病的可能。 3. 周围神经炎:表现为肩部、手足麻木,身体有灼热感或蚁走感,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4. 间歇性跛行:走路常感下肢疼痛难忍,不能继续行走,有时有手掌挛缩现象。 5. 菱形舌炎:舌体中央的舌乳头萎缩,表现为局部无舌苔覆盖的菱形缺损区。 6. 低血糖:病人出现多汗,尤其是局部出汗多,饥饿、头昏、心慌、易激动并反复发作。 7. 呼吸异味:病人呼出烂苹果似的气味,重者连汗液、泪水都有类似气味。

糖尿病患者身上痒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患者身上痒是怎么回事? 俗话说的好“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就比如说糖尿病皮肤 瘙痒,就是让人心烦的事。 到底是为什么糖尿病患者身上会痒呢? 1、糖尿病患者因皮肤内葡萄糖含量增高,刺激皮肤发痒,或因皮肤长期处于慢性脱水状态,出汗减少,皮肤过度干燥而瘙痒。 2、如冷热变化、衣服摩擦、接触化纤皮毛织物、饮酒食辣等均可诱发皮肤瘙痒。 3、神经损伤有关,糖尿病可引起神经纤维不同程度的萎缩,从而引起神经功能的异常,使神经纤维对神经递质的释放发生紊乱,从而引发皮肤的异常反应如皮肤干燥、瘙痒、斑疹等。 4、神经性反射、尿毒症等亦可引起瘙痒。局部瘙痒多因尿糖刺激、真菌感染所致。 5、2型糖尿病病人多发病在35岁以上的人群中,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油脂的分泌会逐渐减少,皮肤的自我保护能力下降,会呈现不同程度的干裂老化状态,表现为皮肤瘙痒。 6、糖尿病人皮肤的抵抗力较普通人低,皮肤容易被各种病菌感染,早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严重时会演化为脓包、体癣、糖尿病足等感染性疾病。 糖尿病饮食原则 1、少食多餐 进食要定时定量,避免随意增减食量,才能达到血糖稳定。多餐少餐,包括早、午、 晚三餐,必要时可在正餐之间及睡前加餐,以减少因药物而导致低血糖的机会,特别是注 射胰岛素的病人。 2、减少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 减少进食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因为高血脂与高胆固醇是引致心血管疾病的病因之一,糖尿病患者尤需注意。 3、避免甜食 避免进食糖及含糖食物,因为此类食物会被身体吸收的很快,易令血糖上升。 4、适量进食高纤维食物 适量进食高纤维及淀粉食物,有助于患者糖尿病的症状。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禁忌 1、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倘若糖尿病人不限制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的摄入,是非常不利于糖尿病治疗的。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包括腰花、肝、肾等动物内脏等。 2、盐。盐的摄入需要控制,应以低盐饮食为主。原因在于凡是糖尿病人,往往都会并发高血压症状,钠盐摄入过多,会迫使血压上升,往往也会造成血糖的上升,从而加重了 糖尿病的病情。 3、淀粉高的食物。对含淀粉质高的食物大家也不可过多摄入,由于那些食物往往也会升高我们的血糖。同同时大家需注意,中西式点心均应按计划的份量食用,不可随意吃, 以免过量吸取。 4、糖。糖类食品忌口,要注意这里说的糖不是所有的糖。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糖是指日常饮食不能直接食用蔗糖和葡萄糖,果糖是可以吃的,果糖的分解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 不过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与葡萄糖,请病患慎食蜂蜜。 5、油脂高食物。糖尿病人对于油脂高食物务必要敬而远之,如炸、油煎、油酥及猪皮、鸡皮、鸭皮等含油脂高的食物应尽可能少吃或不吃。 在此提醒您,糖尿病不容忽视,一旦发现要尽早治疗,接受正确的治疗,不要去小门 诊看病。不能听信什么“降糖神药”之类的偏方。祝您早日康复。

对2型男性糖尿病病人家庭主要成员饮食治疗的知信行调查

对2型男性糖尿病病人家庭主要成员饮食治疗的知信行调查 发表时间:2011-05-18T09:51:57.54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期供稿作者:陈晓英向萍李振芹徐志华曾丽萍[导读] 目的对2型男性糖尿病人及家庭主要成员饮食治疗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陈晓英向萍李振芹徐志华曾丽萍(广东清远市中医院体检中心广东清远 511500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0064-02 【摘要】目的对2型男性糖尿病人及家庭主要成员饮食治疗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方法选取2008年至2009年期间经我院住院确诊或健康检查、社区建档发现的2型男性DM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只针对病人,实验组针对病人及其家属,教育前后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通过调查了解病人及家庭主要成员的饮食观念和行为的依从性。结果教育前,两组患者及其家属饮食治疗的观念和依从行为均较低,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教育1个月后两组饮食知信行正确率实验组为61.9%,对照组为42.9%,两组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教育3个月后两组饮食知信行正确率实验组为85.7%,对照组为47.6%,两组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1)。结论医护人员在进行糖尿病饮食指导时,应扩大糖尿病人健康教育半径,高度重视患者家庭主要成员的健康教育,使其较好的发挥督导和协助功能,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 【关键词】 2型男性糖尿病人家庭主要成员饮食治疗知信行问卷调查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第3位慢性疾病,饮食治疗作为基础治疗的手段,在有效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临床发现糖尿病病人对饮食控制的依从行为中,家庭是最值得重视的因素之一。糖尿病病人中很多男性病人和职业女性病人,在家庭中不担任或不参与购买、安排和加工烹饪食物的任务,饮食种类多由其家庭支持系统成员选择,烹饪方式也由其决定,对饮食量的把握,家庭支持系统成员则起到监督、协助控制的功能。因此家庭支持系统成员对糖尿病饮食控制的知识、信念、行为水平,直接影响糖尿病病人的饮食控制和遵医行为及治疗效果。本项目旨在通过问卷调查,系统了解糖尿病病人家庭支持系统对饮食治疗的知识、信念、行为水平,找出存在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扩大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半径,对糖尿病病人的家庭支持成员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使其较好地发挥督导、协助和控制功能,强化病人的遵医行为,科学管理饮食,达到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提高糖尿病病人生活质量的目的。现将2008.2至2009.2收集80例我院住院确诊或健康检查、社区建档发现的糖尿病病例的调查结果,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 一、对象 80例我院住院确诊或健康检查、社区建档发现的男性2型糖尿病病例,病例确诊符合1999年WHO关于糖尿病诊断的标准,年龄、性别、职业不限。此80例糖尿病患者中,其中对照组40例,仅对患者本人教育,实验组40例,对患者本人及家庭主要成员均进行教育,两组中均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重症感染、消耗性疾病、急性心肌梗塞、脑卒中等并发症,住院及随访期间均采用常规降糖药物治疗。 二、方法 1、调查工具: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表分三部分,经专家认证后,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问卷主要内容为男性2型糖尿病病人本人,治疗组尚涉及男性2型糖尿病病人家庭支持系统主要成员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病情、家庭关系、家庭功能)和对糖尿病饮食的种类选择、饮食量的计算、饮食的搭配、饮食量的分配、烹饪方法在知识水平,态度和行为方面的支持照顾情况。 2、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笔者向调查对象发放问卷,由病人及其家人填写,对于视力障碍或书写困难者,由笔者记录,当场收回。问卷首次收回后向实验组及对照组成员讲解糖尿病饮食相关知识,告知病人及其家庭支持者在调查一个月后来我科进行再次问卷调查,调查后再次向双方讲解糖尿病饮食相关知识,三个月后再次调查,比较其主要指标的差异。 3、干预形式:初次调查时留下两组的联系方式(主要是电话号码和通讯地址),主动保持联系,分别于1个月、3个月时予集中授课和现场解答等互动形式进行强化培训。 4、研究内容:了解2型男性糖尿病人及其家庭主要成员的一般情况(年龄、身高、体重、职业、文化程度),疾病分型、发病时间、劳动强度、每天膳食种类,家庭成员的文化背景、职业、婚姻、经济状况及对糖尿病饮食治疗的知识水平,态度和支持行为。 三、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果 一、一般情况 100例患者中年龄、性别、病程分布比较具有可比性。3个月后走访时无脱落病例,均参加再次问卷调查。 二、教育前、后两组成员知信行正确率比较如下: 注:经X2分析,P>0.05,具有可比性。 表2 教育前对照组、实验组糖尿病人家庭成员对糖尿病饮食的知信行调查结果比较组别回答正确题数总题数正确率(%)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容易皮肤瘙痒,原来是这6种疾病在捣鬼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容易皮肤瘙痒,原来是这6种疾病在捣鬼 转至向建平糖尿病网 经常有糖友诉说出现皮肤瘙痒,最初瘙痒是局部的,以后逐渐扩展至全身,晚间加重,常因糖尿病的加重或情绪变化而促使瘙痒发作。以为自己患上了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确实会导致皮肤瘙痒,但导致皮肤瘙痒的疾病不只有神经病变。本文为您详细解读导致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的6个常见原因及对策。 1.高血糖引起皮肤瘙痒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时,长期血糖升高,由于微血管循环差,局部细胞的功能也变差,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循环较差,对身体内的各个器官都有伤害,对皮肤的伤害也非常明显,其局部细胞的功能也会变差,糖尿病患者汗液分泌会减少,导致皮肤因过度干燥而瘙痒。 由于血糖升高,可引起血浆和组织液渗透压变化,刺激神经末梢兴奋,产生瘙痒的感觉。 糖尿病患者还会因皮肤改变对外界刺激极为敏感,如冷热变化、衣服摩擦、接触化纤皮毛织物、饮酒食辣等,均可诱发或加重皮肤瘙痒。 对策: 控制好血糖是关键,在平时在控制好血糖的基础上要多吃蔬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 局部皮肤瘙痒者可外用止痒性洗剂、霜剂等。 全身性皮肤瘙痒者可内服抗组胺类药物,补充钙剂、维生素C等。 也可补充营养神经药物,如维生素B1、B12等。 此外,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治疗方法还可以选择紫外线照射、药物熏蒸等方式,都能有效缓解瘙痒症状。

2.糖尿病皮肤感染 某些糖尿病患者,表现为身体某一局部长期顽固的瘙痒,多位于生殖器及肛门周围。 原因一:血液中糖分较高,真菌易生长入侵而感染皮肤。尤其是中老年女性,如出现顽固不愈的外阴及阴道瘙痒,可能是糖尿病的首发症状。 原因二:糖尿病患者皮肤的抵抗力较普通人低,皮肤容易被各种病菌感染,早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严重时会演化为脓疱、体癣、糖尿病足等感染性疾病。 对策: 防止皮肤感染最重要的是控制好血糖,应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 对于局部真菌感染应保持局部干燥,局部使用抗真菌洗液清洗或用抗真菌药膏涂抹。 对于口腔真菌感染或严重的全身真菌感染,除外用抗真菌药物外,应给予抗真菌药物静脉注射。 其他细菌引起的感染,除局部清洁消毒外,应避免用手搔抓,同时密切注意病情变化,一旦出现体温上升、局部皮肤红肿应及时采取血标本做细菌培养,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尽早使用抗菌素,以防止败血症的发生。 3.降血糖药物过敏 所有的降血糖药物都会出现过敏反应,其中以磺脲类口服降血糖药物产生过敏反应最常见,动物胰岛素产生过敏反应也不少,其他降血糖药物产生过敏反应相对较小。 降血糖药物过敏除了皮肤瘙痒外,还常有皮肤红色丘疹,严重时会有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甚至休克。 对策: 一旦出现降血糖药物过敏,应立即停用降血糖药物。 轻症者可用药物治疗,严重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

2型糖尿病文献综述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行为方式的变化以及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1],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另一个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3]。糖尿病及其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所引起的致残性和致死性已成为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第三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5]。由此带来的经济和医疗负担也是日益沉重,已成为全国甚至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现将糖尿病研究的近期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2.1遗传因素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尚未明了,但遗传因素已被确认[6]。目前认为,糖尿病单由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者仅占少数,95%是由遗传、环境、行为多种危险因素共同参与和/或相互作用引起的多因子病。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糖尿病存在家族聚集性[7-8],国外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糖尿病的患病率比无糖尿病家族史者高 3~10倍,如果父母一方患有糖尿病,则子女一生患糖尿病的危险性可达40%,如果父母双方均患病,其子女的发病率高达25%[8]。H Li等[9]研究发现,不具有糖尿病家族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较大并具有较好的胰岛β细胞功能;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数与空腹C肽水平较高,而且并发冠心病及高血压的危险高于具有1型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国内沈洪兵等[10]研究表明,先证者家系一级亲属糖尿病的患病率为3.94%,对照组一级亲属为1.09%,相对危险度为3.62。许多资料均显示具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或先证者的家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或患病风险明显增加[11,12]。 2.2年龄因素2型糖尿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患病率增加。目前我国2型糖尿病高发年龄为>50岁,其患病率达7%;>60岁达10%,其患病率是20~40岁人群的8~10倍,在欧美各国也类似。在美国,过去常将45岁作为评估糖尿病患病率的分割点,然而最近几年,在30~39岁和40~49岁人群中,其患病率分别增长了70%和40%[12],这可能与近年来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体重增加和缺乏体力活动有关。苏联群等[13]研究也显示,年龄是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糖尿病发病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唐晓君等[14]研究显示,年龄每增长10岁,糖尿病患病率增加1.0~2.0倍。因此,中老年人群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是糖尿病防治工作的主要对象。

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护理 张霞

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护理张霞 发表时间:2013-06-05T14:43:10.8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1期供稿作者:张霞[导读] 无症状的糖尿病病人存在侥幸、观望心理,有文献记载目前约2/3的糖尿病人无任何症状,自我感觉良好。 张霞(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江苏赣榆 222100)【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日趋紧张的生活节奏、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以及糖尿病检测手段的改进,我国已成为糖尿病大国,谈糖色变已经是到了最高点。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身心疾病,除利用饮食控制、运动、药物干预外,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举足轻重,根据糖尿病病人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自信心与自我管理水平。 【关键词】糖尿病病人心理护理不同阶段【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1-0248-02 糖尿病是血中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血糖过高,出现糖尿,进而引起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临床上可出现多尿、烦渴、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重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或血管、神经等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针对我科不同阶段糖尿病病人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通过正确的心理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论述如下: 1 糖尿病病人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1.1体检发现血糖高的病人存在焦虑、恐惧心理,这类患者常由于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对糖尿病知识缺乏认识,患者往往表现为焦虑不安,怀疑,反复询问,他们担心治疗的痛苦以及疾病给家庭事业生活带来的影响。基于以上特点,护理人员应以诚恳的态度与病人交流和沟通,根据文化层次不同用通俗易懂的医学知识耐心与之交谈,纠正患者对此病的错误认识,讲清楚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取得信任,引导患者正规就医,明确诊断,使其正视疾病,及早治疗。 1.2无症状的糖尿病病人存在侥幸、观望心理,有文献记载目前约2/3的糖尿病人无任何症状,自我感觉良好。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在偶尔的健康检查中被发现血糖偏高,大部分人则隐藏在健康人群中,在发病早期一般情况好,有的红光满面,貌似“体格健壮”,自我感觉良好,对疾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认识不到血糖控制不稳定对身体的影响,而忽视疾病给身体带来的严重损害,这部分患者是最危险的。这一阶段心理干预十分重要,帮助患者从思想上接受已患病的事实,耐心细致地介绍糖尿病有关知识、高血糖的危害及不及时治疗可能带来的并发症,帮助患者认识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加强他们对饮食、运动、科学用药的重视,使患者改变拒绝治疗和满不在乎的心态。 1.3无并发症但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病人存在紧张、急躁、麻痹大意的心理,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病程长,易反复,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部分糖尿病患者因对严格的饮食治疗难以控制,对治疗过分关心,害怕并发症,反复住院,担心治疗费用等,而出现紧张急躁的心理;有些糖尿病患者病情稳定后,自认为控制血糖很有经验,一切自作主张,忽视了血糖和并发症的监控。我院自2010年开展了绿色入院第一天,从亲切的称呼开始,对中老年患者亲切地喊一声叔叔、阿姨、爷爷、奶奶,让患者感觉遇到了邻家小孩一样温暖,拉近了护士与患者的距离,从而无顾虑的诉说心中的烦恼和担扰,护士适时的安慰,可减轻心理的负担,更好的配合治疗。对麻痹大意的患者,讲解并发症的危害、定期检查、自我监测血糖的重要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定期开展糖尿病“病友会”,让新旧患者之间相互交流沟通,正确认识糖尿病,对有意识拒绝的患者,给予关心和照顾,介绍已发生并发症的病例,帮助他们认识疾病的发展过程,使他们从心理上接受,而达到配合治疗的目的。 1.4有并发症的糖尿病病人存在悲观、绝望的心理,已经发生并发症的往往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因为病程久,长期住院而产生悲观、绝望情绪,抱着破罐破摔的心态,在日常生活中随意进食,不按时服药,起居无规律,从而使病情加重,即使治疗方法正确、及时,亦收不到很好的疗效。这时要注重与患者及家属的情感沟通及健康教育,获得家属积极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医护人员态度要热情、服务要周到,观察要细微,要有同情心,用温和的语言解释有关并发症的治疗预后及因此给身体带来的不适等问题,用熟练的操作、丰富的医疗护理知识取得患者的信赖,主动与患者谈心,多用安慰性语言,合理提供治疗信息;介绍性格开朗的糖尿病病人认识,互相交流帮助,使患者克服厌世的心理,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 体会 心理护理贯穿在内科住院患者治疗过程的始终,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护士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精心的护理、精湛的技术是基础。同时还要掌握心理学知识,强化心理护理意识。经过上述心理护理,我科糖尿病病人与医护人员相处融洽,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医患矛盾大大降低,从医行为加强,并发症降低,生活质量提高。 综上所述,糖尿病人的心理护理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对减轻或避免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只有针对性的对患者做好各种心理疏导,才能使患者在最佳心理状态下主动接受治疗,从而获得最好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祝惠民,黄泳齐.内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 83. [2]付业杰.《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4期.

糖尿病会引起男性性无能吗

糖尿病会引起男性性无能吗 文章目录*一、糖尿病会引起男性性无能吗*二、如何在饮食上控制血糖*三、糖尿病日常的护理要点 糖尿病会引起男性性无能吗1、糖尿病会引起男性性无能吗糖尿病晚期可能会导致男性性无能。中老年一定要定期检查身体,特别是那些患有高血压,高血脂以及冠心病之类的人,一定要尽早治疗,因为这些病最容易引起糖尿病的晚期病症的发生。 2、糖尿病会引起糖尿病足 糖尿病病人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供血不足及细菌感染引起足部疼痛、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统称为糖尿病足。 3、糖尿病会引起心脏病变 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的机会是非糖尿病病人的2~3倍,常 见的有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塞等。 4、糖尿病会引起尿病肾病 尿病肾病也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为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之一。 5、糖尿病会引起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发生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未经治疗、治疗中断或存在应激情况时。 6、糖尿病会引起神经病变 在高血糖状态下,神经细胞、神经纤维易产生病变。

7、糖尿病会引起眼部病变 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大部分病人合并不同程度的视网膜 病变。常见的病变有虹膜炎、青光眼、白内障等。 如何在饮食上控制血糖1、减少食盐摄入。糖尿病患者每天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内。 2、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可延缓糖的吸收,降低血糖、血脂等,糖尿病患者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以30克左右为宜。 3、合理分配饮食、安排餐次。每天早、中、晚餐能量按25%、40%、35%的比例分配。可酌情采用少食多餐、分散进食的方法,以减轻单次餐后胰腺的负担。 4、适量补充微量营养素。与糖尿病病情及治疗有关的微量营养素有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锌、铬、钒、硒、镁等。 5、控制饮食,保持健康体重。糖尿病病人每日总能量的设计量以维持健康体重为原则。可以身高(米)的平方乘18.5作为健康体重的下限,身高(米)的平方乘24作为健康体重的上限。超重或肥胖者应再加限制,消瘦者可适当放宽能量摄入。 6、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糖尿病病人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转化的能量应为总能量的55%至60%。在选择碳水化合物时,尽可能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