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放射复习题

放射复习题

放射复习题
放射复习题

辐射防护复习资料

1名词解释:人工辐射源,天然辐射源,“两源”、“三区”、放射性废物、医用放射性废物,豁免废物,豁免水平,放射治疗质量保证,随机性效应,确定性效应

天然辐射源:自然界存在的能释放出放射线的物质

人工辐射源:人工生产的能释放电离辐射的装置或经加工提炼的天然辐射源

“两源”:密封放射源:永久地密封在包壳内并(或)与某种材料紧密结合的放射性物质。

非密封源开放源:非密封的,与环境介质接触的放射源。

“三区”:是指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分区:包括控制区、监督区、非监督区

控制区:要求或可能要求采取专门防护措施或安全手段的任何区域,以便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控制正常照射或防止污染扩展和防止潜在照射或限制其程度。

监督区:未被确定为控制区、通常不需要采取专门防护措施的安全手段的、但要不断检查其职业照射条件的任何区域。

非监督区:未被列入控制区和监督区的其他放射性工作场所。

放射性废物: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被放射性核素污染,其浓度或活度大于国家审管部门规定的清洁解控水平,并且预计不再利用的物质。

医用放射性废物:指在应用放射性核素的医学实践中产生的放射性比活度或放射性浓度超过国家规定想清洁解控水平的废物。豁免废物:含有放射性物质,且其放射性浓度、放射性比活度或污染水平不超过国家审管部门规定的清洁解控水平的废物。比活度小于0.5×10-6Ci/kg

豁免水平:下列各种实践中的源经过审管部门认可以后,可以被豁免:正常运行操作条件下,在距设备的任何可达表面0.1m处引起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或定向剂量当量率不超过1μSvh-1;产生辐射的最大能量不大于5KeV。

放射治疗质量保证:是使人们确信某一产品、过程或服务质量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必需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全部活动。

随机性效应:效应的发生不存在剂量阈值,发生几率与剂量成正比,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的一类辐射效应。

确定性效应:效应的发生存在剂量阈值,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的一类辐射效应。

2重要的地球辐射系,地球辐射对人体的照射方式

重要的地球辐射系:

原生放射性核素:自地球形成以来就存在于地壳中的放射性核素(40K:238U

系:232Th系:)

氡的辐射

地球辐射对人类的照射方式:外照射、内照射(主要照射方式,最主要的贡献者是氡)

3各种类型的放射性核素(天然、人工、宇生、原生、氡等)致成人年有效剂量

天然:2.4mS v

宇生放射性核素的年有效剂量,14C是12μSv,22Na是 0.15μSv,3H是0.01μSv,7Be是0.03μSv。

原生放射性核素(即天然放射性核素):外照射:0.46mSv,

内照射(Rn除外):0.23Rn

人工辐射源人均年有效剂量:医学X射线诊断:0.4mSv

大气层核试验:0.005mSv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0.002mSv

核能发电小于0.2μSv

人工辐射源对职业人员的照射年有效剂量:0.6mSv

Rn致成人年有效剂量:1.2mSv(室内:1.0mSv;室外:0.095mSv)

4增加的天然照射有哪些?

磷酸盐加工、金属矿石加工、铀矿开采、锆砂、钛色素生产、化石燃料、石油和天然气提取、建材、钍化合物、废金属工业、含铀的矿物质存放。

5放射防护的目的?

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减少随机性效应的诱发。

6放射卫生防护的三项基本原则是什么,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实践的正当性:辐射照射的实践对受照个人或社会带来的利益足以弥补其可能引

起的辐射危害(包括健康危害和非健康危害)。利益>危害

(是最优化过程的基本前提)。

防护的最优化:在考虑了经济和社会因素之后,辐射实践过程中,保证做到将辐照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水平。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

(是最优化过程的基本要求)。

个人剂量限值:(是最优化剂量的约束)。

7剂量限值的意义和本质。

对于职业照射,它是一种源相关的个人剂量值,用于限制最优化过程考虑各种选择的范围。对于公众照射,它是公众成员从任何受控源的计划运行中接受的年剂量的上界。

对于医疗照射,剂量约束值应被视为指导水平。

8现行的辐射防护标准是什么?何时颁布,何时实施?具体职业人员、公众、慰问者的剂量限值?

现行的辐射防护标准是《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的基本准则》,于2002年10月8日发布、2003年4月1日实施。

职业照射不超过下列限值:

?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但不可作任何追溯性平均),20mSv;

?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50mSv;

?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0m Sv;

?四肢(手和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0mSv。

公众成员平均剂量不超过下述限值:

?年有效剂量,1mSv;

?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1 mSv,则某一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

可提高到5mSv;

?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mSv;

?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mSv。

慰问者及探视人员的剂量限制

?对患者的慰问者所受的照射加以约束,使他们在患者诊断或治疗期间所受的剂量不超过

5mS v。

?探视食入放射性物质的患者的儿童所受的剂量限制于1 mSv以下。

9 与辐射防护相关的几个重要的国际机构?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

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

世界卫生组织(WHO)

国际辐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ICRU)

国际劳工组织(ILO)欧共体委员会(CEC)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核能机构(NESCEAR)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SO)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国际辐射防护协会(IRPA)

10αβγ射线的特性(穿透性等),以及该用何种防护器材进行防护?

防护器的选择:αβ射,不需要很厚的屏蔽物。α常用10cm空气薄玻璃板、外科手套、衣服、纸、生物组织的表皮,重点不让α粒子进入人体造成内照射;β常用铝片、衣服、有机玻璃;而γ射线的穿透力强,要用很厚很重的材料作屏蔽物,常用水、砖、混凝土、铝、铁、铜、铅、钨、贫铀;而对于中子的屏蔽材料则选用对中子吸收能力好的石蜡、硼、水。

11人工照射分为哪三类?

职业照射、医疗照射、公众照射

13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措施和基本原则?

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措施

(1)时间防护--缩短受照时间

(2)距离防护--增大与源的距离

(3)屏蔽防护--设置防护屏蔽

基本原则:实践的正当性、防护的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14对辐射屏蔽材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防护性能--衰减能力

(2)结构性能--物理性质

(3)稳定性能--效果持久

(4)经济成本--价格便宜

15密闭源的泄漏检查方法?

放射性检验(有无放射性物质的泄漏)

⑴湿擦拭法:拭子擦拭后测活度

⑵浸泡法:50℃±5℃浸泡4h后测浸泡液放射性活度

⑶射气固体吸收法:226Ra源以棉花包绕置密室12h后取出棉花测之。

活度<185Bq者无泄漏。

非放射性检验(包装容器有无泄漏)

⑴真空鼓泡法:盛水密封容器中使负压达15-25kPa,观察数分钟。

⑵氦质谱法:置于密封容器后抽取其内气体,测氦气浓度。

<1.33╳10-6Pa·m-3·s-1者无泄漏。

16医用放射源事故原因及预防对策?

事故原因分析

⑴辐射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70%;

⑵违规操作:专业知识、操作规程等;

⑶安全连锁装置功能故障;

⑷辐照装置传输源的机械系统故障。

事故预防对策

⑴建立健全辐射安全管理制度;

⑵操作人员接受岗前培训;⑶定期检验和维护安全连锁装置的功能;

⑷调试和检查直线加速器时应注意安全防护;

⑸确保辐射警示系统功能正常可靠。

17 开放性放射性工作场所分级、分区、分类分级(依据--最大等效日操作量)

甲级:>3.7 ×109 Bq,(100mCi)

乙级:1.85 ×107~ 3.7 ×109 Bq ,(0.5mCi) 丙级:3.7×104 1.85 ×107 Bq, (0.001mCi) 分区:控制区、监督区、非监督区

分类(依据--等效年用量)

第一类:>1.85 ×1012 Bq,(50Ci)

第二类: 1.85 ×1011~ 1.85 ×1012 Bq

第三类:<1.85 ×1011 Bq ,(5Ci)

18放射性核素进入机体的方式?

呼吸道:工作场所主要方式

消化道:皮肤污染主要转移方式

皮肤:污染皮肤浸润、扩散

伤口:快速通道

药物方式:注射、口服、吸入

19 非密闭源易发事故及其防护对策?

少量放射性物质洒落的处理:液体,以吸水纸吸干;粉末,以湿抹布清除,以清水湿抹布仔细清洗,由外而内,呈螺旋形,防止污染扩散。一般清洗3次左右即可,若效果不明显,可使用去污剂。

严重污染事故时的应急处理:

立即通知在场人员

迅速标出污染范围

立即清洗污染皮肤和伤口污染衣物留在污染区

简单做好防扩散后尽早撤离污染区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应紧急促排

尽快报告主管领导和防护负责人

详细纪录事故经过和处理情况

20内照射防护原则、基本措施?

原则:切断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各种途径,减少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一切机会。

措施:围封:缩小操作范围

保洁去污:保持表面清洁,去除放射性污染

个人防护:个人防护措施与设施

废物妥善处理:分类收集、统一处理

21减少放射性内污染的三个环节?(进入途径:、进入血液和淋巴液、固定在组织器官三个环节)

1)切断放射性污染物接触人体的途径:戴防护口罩,减少放射性粉尘吸入,禁止在工作场所进食饮水,切断消化道摄入途径,穿防护服,包扎破溃皮肤伤口,阻止放射性污染物接触皮肤等。

2)减少放射性污染物吸收入血、组织液中,并降低其浓度:清洗受污染皮肤、催吐、导泻、使用络合剂、利尿等。

3)减少固定于组织器官的放射性污染物,并促进其排除:封闭靶器官(如用典饱和甲状腺等)、应用络合剂、置换剂等促进放射性污染物排出器官等。

24电离辐射的标志、及其含义

背景:黄色。正边三角形边框及电离辐射标志图均为黑色。即黄底黑色图案。

含义:使人们注意可能发生的危险。

35 工业辐照装置的安全防护原则

①纵深防护原则;②独立性防护原则;③冗余防护原则;④可编程电子控制系统维护原则;

⑤多样性防护原则;⑥安全分析原则。

36工业辐照装置的纵深防护原则及其功能?

定义:针对给定的安全目标,运用多种防护措施,使得即使其中一种防护措施失效,仍能达到该安全目标,此防护措施为纵深防护

功能:第一道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偏离正常运行工况而设

第二道安全防护措施:探测和控制偏离正常运行工况而设

第三道安全防护措施:减轻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而设

37放射性废物的特点?掌握处理医用放射性废物的注意事项。

特点:具有放射性,兼有化学毒性;净化处理要求高;某些放射性废物衰变释热或产生气体;

有些废物经后处理可浓缩回收;治理的基本途径(浓缩贮存:废物与环境隔绝,不造成环境危害;稀释排放:豁免水平,排入环境)

注意事项:必须区分临床医用放射性废物与医学研究中产生的放射性废物,不可混同处理。

必须区分放射性废物与非放射性废物,不可混同处理。应力求控制和减少放射性废物产生量。

38去污比、去污效率、减容比会计算

39辐射监测的分类?辐射监测的对象?

分类:常规监测、操作监测、特殊监测

对象:对职业照射人员个人监测、对工作场所监测、对环境质量的监测

40熟悉放射性废物的管理原则和目标。

管理原则:1、以安全为目的,以处置为核心

2、遵循“减少产生,分类收集,净化浓缩,减容固化,严格包装,安全运输,就地暂存,集中处置,控制排放,加强监测”的四十字方针。

3、辐射防护原则(正当化,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与保护后代原则(不仅考虑当代公众,还要考虑后代)

4、环境保护原则与三同时原则:

环境保护原则: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中低放废物区域处置,高放废物全国集中处置。

三同时原则:废物管理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

管理目标:采取一切合理可行的措施,使人类和环境质量在现在或者将来都能够得到足够的保护,不会受到任何不可接受的辐射危害,不会给后代增加不适当的负担。

41何种放射性废水可向城市下水道排放

豁免废水可向城市下水道排放

42放射性气体处理的方法

粉尘:除尘

气溶胶:过滤

气体:化学吸附、吸收---活性炭吸附、液体洗涤吸收、低温蒸馏、贮存衰变短寿命核素适用

放射性物质向环境排放,一定要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高烟囱排放

43固体放射性废物的隔离期

中低放射性固体废物的≥300年;高放放射性固体废物和α放射性核素≥1万年

44医用放射性废物的气体排气口、废液贮槽或容器、存放期限等的要求。

气体排气口超过周围建筑物3m以上

盛放废液贮槽或容器必须离开工作场所和居民点至少30m

中低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期不宜超过5年

45什么是放射性工作人员证。

从事放射性工作的资格凭证,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请,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后颁发持证后方可从事所限定的放射工作。46熟悉放射性工作人员证的日常管理

①复核:1次/年,换发:5年/次。2年未复核,需重新办证。

②如从事限定范围外放射工作,须办理变更手续。

③调离:30日内向发证部门注销并交回《放射性工作人员证》;

④遗失《放射性工作人员证》,在30日内持单位证明,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补发。

47个人剂量档案的保存期限

如工作调动,随本人转给调入单位;脱离放射工作后继续保存20年

48个人剂量计的测读周期

测读周期30天,但最长不得超过90天

49个人剂量分别超过多少必须展开摄入量监测和采取改进措施

对操作开放型放射源的工作人员,摄入量可能超过年限值的1/10时,应开展摄入量监测;

受照剂量高于年剂量限值的3/10时:查明原因,并采取改进措施;

50放射性工作的适应性意见

由授权的医学检查医师提出:a.可继续原放射工作;b.或暂时脱离放射工作;c.或不宜再做放射工作而调整做其他非放射工作。

51核设施环境监测的类型?什么情况下可以减少常规监测的频率?

类型:运行前的本底调查、运行中的常规监测、应急环境监测

核设施正常运行后的3~5年后,如正常运行情况下,并没有对居民、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或影响非常低,可适当减少监测项目、监测频率。

52职业性放射病诊断原则

原则:以诊断组集体诊断的原则

53熟悉个人剂量监测的适用范围

①进入控制区或大于5mSv· a-1的人员必须做。

②1mSv· a-1~5mSv· a-1的人员尽可能做。

③小于1mSv· a-1的人员可放宽监测周期。

54个人卫生防护措施有哪些?1)正确使用、妥善保存个人防护用品2)严格执行卫生通过间制度

3)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4)注意暴露皮肤破溃伤口的包扎

5)不同分区内的物品不得随意交叉串用6)注意个人卫生(头发、指甲等)

55熟悉开放源安全操作规则的基本内容

①熟悉放射性工作、放射性核素性质;②工作前检查仪器设备、通风、防护用品;③新操作、新实验先做冷实验;④操作β核素时,注意眼睛与皮肤的防护;⑤操作γ核素时,应使用防护屏或远距离操作;⑥工作台面应光滑;⑦放射性废物分类收集;

⑧集中思想,认真工作,防止放射性物质洒落。

56熟悉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健康体检

分类:就业前检查和就业后监护

①就业前健康检查检查目的:判定拟参加职业照射人员是否具备承担职业照射工作的健康条件; 为其就业后的定期健康监护或事故后的医学检查提供对照。

就业前未经全面医学检查或检查不合格者,不得从事放射工作

②就业后定期医学检查:检查目的:保证职业工作人员能适应他们所承担的工作任务。

定期医学检查不合格者,视其严重程度,暂时或永久停止放射性工作

甲种工作条件者,每年全面检查1次;乙种工作条件者,2~3年全面检查1次。

放射卫生学复习

放射卫生学 绪论 第二节几个基本概念 1.核素:原子核的质子数、中子数和原子核所处的能量状态均相同的原子属于同一种核素(nuclide)。例如1H、12C、 Au表示不同的核素。具有放射性,称为放射性核素。 198 2.同位素:凡原子核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元素互为同位素(isotope)。如1H、2H、3H均有1个质子,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故把它们互称同位素,它们是同一元素——氢元素,但它们是不同的核素。一个元素所有同位素的化学和生物性质几乎都一样,但物理性质却不同。 3.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是一类不稳定的核素,原子核能自发地不受外界影响(如温度、压力、电磁场),也不受元素所处状态的影响,只和时间有关。而转变为其他原子核或自发地发生核能态变化的核素,同时释放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这一变化的过程称为放射性核衰变(radioactive nuclear decay),或蜕变(简称核衰变)。核衰变是由原子核内部的矛盾运动决定的。每种元素的原子核,其质子数和中子数必须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才是稳定的,比例过大过小放射性核素都要发生核衰变。 第四节放射性衰变的规律和半衰期 1.有效半衰期(effective half life,T eff):由于物理衰变与生物的代谢共同作用而使体内放射性核素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有效半衰期(effective half life,Te)。 第五节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一)不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γ射线和X射线属于电磁辐射,都是中性光子流,与物质相互作用方式相同。主要产生三个效应: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 1.光电效应(photoelectric effect) γ光子和原子中内层壳层(如K、L层)电子相互作用,将全部能量交给电子,使之脱离原子成为自由的光电子

介入放射学试题及标准答案

介入放射学试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介入放射学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仅一个最佳答案) 1、应用下列哪种栓塞材料后,侧支循环难以建立?() A、不锈钢圈 B、明胶海绵 C、微球 D、血凝块 E、球囊 2、中效栓塞剂的栓塞时间通常为() A、48小时以内 B、48小时~1个月 C、1个月以上 D、2个月以上 E、3个月以上 3、PTA的全称是() A、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 B、腔内支架术 C、经皮引流术 D、血管内化疗术 E、经导管血管内灌注化疗术 4、无水乙醇特点是() A、价格昂贵 B、不溶于水 C、有抗原性 D、固体 E、破坏血管内皮细胞、持久栓塞 5、介入放射学依据其诊治途径一般分为() A、肿瘤性和非肿瘤性 B、血管性和非血管性 C、诊断性和治疗性 D、神经 性 E、非神经性 6、不属于介入导向设备的是() A、胃镜 B、超声 C、透视 D、CT E、心电图 7、介入治疗中,血管内给予尿激酶的意义是() A、扩血管 B、抗肿瘤 C、缩血管,止血 D、溶 栓 E、降低血液粘度 8、属于血管介入的是() A、PTCD术 B、脾动脉栓塞术 C、经皮腰穿刺术 D、经皮腰间盘切吸术 E、冠脉搭桥术

9、脑膜瘤术前栓塞最常用的栓塞物质为( ) A、明胶海绵颗粒 B、碘油 C、微粒 D、无水酒精 E、自身血凝块 10、下列“灌注加压素治疗动脉出血”技术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 A、超选择插管,微导管给药 B、灌注时间可维持24~48小时 C、对结肠出血,比栓塞法更安全 D、对骨盆外伤性出血疗效好 E、对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疗效好 11、动脉内穿刺插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 A、假性动脉瘤 B、暂时性动脉痉挛 C、插管器械折断 D、血管断裂 E、皮下血肿 12、属中期栓塞物的是( ) A、自体血块 B、明胶海绵 C、可脱球囊 D、螺圈 E、聚乙烯醇 13、不属于血管介入的是( ) A、血管内灌注药物治疗 B、血管腔内成形术 C、血管内导管栓塞术 D、血管内血栓抽取术 E、血管造影术 14、动脉DSA血管穿刺最常用的部位是( ) A、左腹股沟区股动脉 B、右腹股沟区股动脉 C、左肱动脉 D、右肱动脉 E、颈动脉 15、下腔静脉滤器通常置于( ) A、右肾上腺水平 B、双肾静脉下方1~2cm C、左肾下极水平 D、髂嵴水平 E、左肾上腺水平 16、颈内动脉造影主要用于诊断( ) A、小脑病变 B、颈髓病变 C、大脑半球和鞍区病变 D、脑干病 变 E、四脑室病变 17、穿刺插管,局部出现血肿,最恰当的治疗措施为( ) A、静脉内注射右旋糖酐 B、静脉内注射盐酸罂粟碱

放射科三基训练试题及答案

放射科三基训练试题及答案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点击:1276 自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影响X线对胶片感光的因素是____、____、____和焦-片距。 2.物-片距越____,产生影像的半影就越____,影响也就越清晰。 3.显影液的主要成分是____;定影液的主要成分是____。 4.X线用的感光物质是____;荧光物质是____。 5.脐上2cm相当于____椎体水平。 6.心脏后前位投照,要求焦-片距为____,中心线对准____平面垂直射入胶片。 7.心脏右前斜位投照的旋转角度是____;左前斜位为____。 8.腰椎斜位投照,主要是观察腰椎的____和____。 9.乳突轴位(Mayer位)投照,是使头部矢状面与暗盒成____角度,中心线向足端倾斜____角度,经乳突尖射入暗盒中点。 10.口服胆囊造影法,造影剂需经过____、____和____等三个主要环节,才能使胆囊显影。 11.与临床应用有关的X线特性是____、____、____和电离作用。 12.现代医学影像学除了传统放射学外,尚包含DSA、CT、____、____和____等新一代影像技术在内。 13.血管介入性放射学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和____。 14.儿童长骨骨折的特殊类型是____和____。 15.儿童后囟正常应于出生后____内闭合,前囟在____内闭合。 16.正常成人颅板以____部最厚,____最薄。 17.舟状颅是由于____早闭所引起的颅骨畸形;短颅畸形责是由于____和____早闭引起的。 18.乳突侧位片上,乙状窦前壁至外耳孔后缘间的垂直距离,如果小于____提示乙状窦前移;鼓室盖至外耳孔上缘之间的距离,如果小于____提示鼓室盖低位。 19.关节结核X线上分为两型,即____和____,后者继发于骨干或干骺端结核。 20.肺叶由叶间裂分隔。____和____将右肺分为上、中和下三个肺叶;左肺只有____,分为上、下两叶。 21.正位上、右肺门上、下部以钝角相交,称为____,左肺门由左肺动脉弯曲成弓形,称为____。 22.正常膈肌圆顶在正位上靠近____,侧位上偏____。 23.肺部基本X线病变有渗出、增殖____、____、____和____。 24.肺结核分为五型,即____、____、____、____和胸膜结核。 25.正常成人的心胸比值不应大于____,右下肺动脉干宽径不应大于____。 26.气钡双重造影上,胃表面涂有薄层钡剂,显示出粗细均匀,宽度约1mm的纤细沟纹,称之为____,并勾画出许多多边形、圆形或椭圆形稍隆凸区,其大小不超过3mm,此即为____。 27.正常肾脏的轮廓光滑,其长径大约是____,宽径为____。 28.椎管碘油造影上,髓外硬膜内肿瘤的阻塞面形态为偏侧性____,硬膜外肿瘤为____。 29.脑动-静脉畸形是由____、____和____所构成。

2019年放射科考试题(带答案)

2019年放射科考试题(带答案) 1、对高能的X射线,通常采用辐射质指数来描述射线质,用水模体内不同深度的值来表示定义为 A、TAR20/TAR10或PDD10/PDD20 B、TPR20/TPR10或PDD10/PDD20 C、TPR10/TPR20或PDD20/PDD10 D、TPR20/TPR10或PDD20/PDD10 E、TPR20/TMR10或PDD10/PDD20 正确答案:D 2、射野挡铅的主要目的是 A、将照射野围成一些标准形状 B、将照射野由规则形射野围成临床照射需要的形状 C、将照射野围成规则的几何图案 D、使照射野变成有利于摆位的形状 E、使工作人员得到更好的保护 正确答案:B 3、对放射敏感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放射敏感性是指某一肿瘤能否被彻底治愈 B、放射敏感性越高的肿瘤,治疗效果越好 C、放射敏感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细胞的固有敏感性、乏氧细胞的比例以及放射损伤的修复 D、放射敏感性低的肿瘤放射治疗无效 E、以上说法都不对

正确答案:C 放射敏感性是指放射效应,放射敏感性的主要因素包括细胞的固有敏感性、乏氧细胞的比例以及放射损伤的修复。放射治愈性是指某一肿瘤能否被彻底治愈。放射敏感性和放射治愈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4、超分割放射治疗不良反应,正确的是 A、早反应减轻 B、早反应和晚反应增加 C、晚反应减轻 D、无影响 E、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C 超分割放射治疗通过降低分次剂量,在早反应相同或轻度增加的情况下,进一步减轻晚反应而肿瘤的控制与常规相同或更好。 5、肺癌患者出现下列哪项症状时,多数已不适合根治性放射治疗,甚至姑息性放射治疗 A、肿瘤侵犯胸膜产生癌性胸腔积液 B、肿瘤侵犯心包导致心包积液 C、喉返神经受累产生同侧的声带麻痹 D、膈神经受累致膈肌麻痹 E、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E 当肺癌侵犯胸膜产生癌性胸腔积液,肿瘤侵犯心包导致心包积液,喉返神经受累

卫生部题库放射卫生多选题参考答案

1.控制医疗照射的剂量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ABD A.医疗照射实践的正当性 B.医疗照射防护的最优化 C.个人剂量限值 D.剂量约束 2.介入放射学与其他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场所应当配备下列哪些物品? BD A.剂量监测系统 B.工作人员防护用品 C.个人剂量报警仪 D.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 3.对医疗机构违反《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的行为,有下列哪些情节严重的,行政机关可对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AC A.未取得放射诊疗许可从事放射诊疗工作的 B.未按照规定对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健康检查的 C.使用不具备相应资质的人员从事放射诊疗工作的 D.未按照规定对放射诊疗设备、工作场所及防护设施进行检测和检查的 4.《放射诊疗许可证》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同时校验,申请校验时应当提交本周期内哪些相关材料ABC A.有关放射诊疗设备性能的检测报告 B.辐射工作场所的检测报告 C.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健康监护资料和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D.放射诊疗经济收入情况报告. 5.放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有ABCD A.年满18周岁 B.经职业健康检查,符合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要求 C.遵守放射防护法规和规章制度,接受职业健康监护和个人剂量监测管理 D.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并在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考核合格 6.危害严重类的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包括ACD A.医用加速器 B.DSA诊疗 C.PET影像诊断 D.放射性药物治疗 7.由原批准部门注销放射诊疗许可的情形有 BCD A.医疗机构申请变更的 B.逾期不申请校验或者擅自变更放射诊疗科目的 C.歇业或者停止诊疗科目连续1年以上的 D.被卫生行政部门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

介入放射学试题及答案

介入放射学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仅一个最佳答案) 1、应用下列哪种栓塞材料后,侧支循环难以建立?() A、不锈钢圈 B、明胶海绵 C、微球 D、血凝块 E、球囊 2、中效栓塞剂的栓塞时间通常为() A、48小时以内 B、48小时~1个月 C、1个月以上 D、2个月以上 E、3个月以上 3、PTA的全称是() A、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 B、腔内支架术 C、经皮引流术 D、血管内化疗术 E、经导管血管内灌注化疗术 4、无水乙醇特点是() A、价格昂贵 B、不溶于水 C、有抗原性 D、固体 E、破坏血管内皮细胞、持久栓塞 5、介入放射学依据其诊治途径一般分为() A、肿瘤性和非肿瘤性 B、血管性和非血管性 C、诊断性和治疗性 D、神经性 E、非神经性 6、不属于介入导向设备的是() A、胃镜 B、超声 C、透视 D、CT E、心电图 7、介入治疗中,血管内给予尿激酶的意义是() A、扩血管 B、抗肿瘤 C、缩血管,止血 D、溶栓 E、降低血液粘度 8、属于血管介入的是() A、PTCD术 B、脾动脉栓塞术 C、经皮腰穿刺术 D、经皮腰间盘切吸术 E、冠脉搭桥术

9、脑膜瘤术前栓塞最常用的栓塞物质为 ( ) A、明胶海绵颗粒 B、碘油 C、微粒 D、无水酒精 E、自身血凝块 10、下列“灌注加压素治疗动脉出血”技术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 ) A、超选择插管,微导管给药 B、灌注时间可维持24~48小时 C、对结肠出血,比栓塞法更安全 D、对骨盆外伤性出血疗效好 7 / 1 E、对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疗效好 11、动脉内穿刺插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 ) A、假性动脉瘤 B、暂时性动脉痉挛 C、插管器械折断 D、血管断裂 E、皮下血肿 12、属中期栓塞物的是 ( ) A、自体血块 B、明胶海绵 螺D、 C、可脱球囊圈 E、聚乙烯醇 13、不属于血管介入的是 ( ) A、血管内灌注药物治疗 B、血管腔内成形术 D、血管内血栓抽取术 C、血管内导管栓塞术 E、血管造影术 ) 14、动脉DSA血管穿刺最常用的部位是 ( B、右腹股沟区股动脉 A、左腹股沟区股动脉 D、右肱动脉 C、左肱动脉 、颈动脉E )( 15、下腔静脉滤器通常置于 1~2cm 、右肾上腺水平B、双肾静脉下方A 、髂嵴水平 D C、左肾下极水平 、左肾上腺水平E ) 16、颈内动脉造影主要用于诊断 ( 、颈髓病变、小脑病变A B C、大脑半球和鞍区病变 D、脑干病变 E、四脑室病变 ) 17、穿刺插管,局部出现血肿,最恰当的治疗措施为 ( 、静脉内注射盐酸罂粟碱 B A、静脉内注射右旋糖酐 D、手术C、局部热敷、静脉内注射肝素 、以上都不对E 18、短期栓塞物为 ) ( 血、B体自海A、明胶绵 块 水、 D酒无硅C、酮

放射卫生学复习题

第一章作用于人体的电离辐射 1、天然本底照射的类型: 主要有宇宙辐射、宇生放射性核素辐射、原生放射性核素辐射(陆地辐射)(源自百度百科) 2、各种类型的放射性核素致成人年有效剂量:(数据源自课件,与往年数据有异) 1)天然辐射(总计):2.4mSv 宇宙射线:0.38mSv 宇生放射性核素:0.01 mSv (14C是12μSv,22Na是0.15μSv,3H是0.01μSv,7Be是0.03μSv )原生放射性核素:外照射0.46mSv,内照射(Rn除外)0.23 mSv 氡及其子体: 1.2 mSv(室内:1.0mSv;室外:0.095mSv) 吸入照射:1.26 mSv,食入照射0.29mSv 2)人工辐射源:医学照射(X射线诊断):0.4mSv 大气层核试验:0.005mSv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0.002mSv 核能发电0.0002mSv 人工辐射源对职业人员的照射年有效剂量:0.6mSv 3、人类活动增加的辐射: 磷酸盐加工(对居民产生的剂量贡献最大)、金属矿石加工、铀矿开采、锆砂、钛色素生产、化石燃料、石油和天然气提取、建材、钍化合物、废金属工业、含铀的矿物质存放 4、被确定为职业照射的人类活动增加的辐射是:机组人员所受的宇宙辐射 5、新建房屋和已建房屋,氡及其短寿命子体的浓度限值是多少? 关注的是222Rn,年平均值为400Bq/立方米,新建住房年平均值≦100Bq/立方米,已建住房年平均值≦200Bq/立方米 6、理解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 天然辐射源:自然界存在的能释放出放射线的物质 人工辐射源:人工生产的能释放电离辐射的装置或经加工提炼的天然辐射源 7、理解地球辐射带、地磁纬度效应 地球辐射带指地球周围空间大量高能带电粒子的聚集区,又称为Vallen辐射带 地磁纬度效应:在赤道有最小的辐射强度和剂量率,而接近地磁两极处则最大 8、何为宇生放射性核素和原生放射性核素 宇生放射性核素:宇宙射线与大气层粒子相互作用产生的放射性核素,如3H、7Be、14C 及22Na等。 原生放射性核素:自地球形成以来就存在于地壳中的放射性核素。如40K、238U系、232Th 系 9、理解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 确定性效应:效应的发生存在剂量阈值,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的一类辐射效应。如放射性皮肤损伤、生育障碍。 随机性效应:效应的发生不存在剂量阈值,发生几率与剂量成正比,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的一类辐射效应。主要指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 第二章辐射防护目的与三原则 10、放射卫生防护的三项基本原则是什么,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放射科读片试题答案

放射科读片试题 评分原则:(诊断正确+简单描述得满分,诊断错误但描述正确得分50%,诊断正确描述不准确得分70%) 1,肺气肿1仁济: 描述:胸廓对称,两侧肋间隙增宽,气管居中,两肺透亮度增加,纵隔无偏移,两侧肺门不大,心影形态大小正常,两侧胸膜未见增厚,两膈面光整,两侧肋膈角尚锐利。 诊断:肺气肿 2,右侧肺门占位1仁济 描述:胸廓对称,气管居中,两肺纹理清晰,纵隔无偏移,右侧肺门影增浓,左侧肺门不大,心影形态大小正常,两侧胸膜未见增厚,两膈面光整,两侧肋膈角尚锐利。 诊断:右侧肺门占位 3,右侧液气胸1仁济 描述: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右侧肺组织可见压缩,可见压缩带,其外无肺纹理区,纵隔无偏移,两侧肺门不大,心影形态大小正常,两侧胸膜未见增厚,左侧肋膈角尚锐利,右侧肋膈角消失,可见液平面。 诊断:右侧液气胸 4,右肺脓肿1仁济 描述: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右侧中肺野可见密度不均匀团块影伴空洞形成,其内空间液平面,纵隔无偏移,两侧肺门不大,主动脉结突出,心影形态大小正常,两侧胸膜未见增厚,两膈面光整,两侧肋膈角尚锐利。 诊断:右肺脓肿;主动脉结突出 5,右上肺大叶性肺炎1仁济 描述: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右侧中上肺可见斑片状状致密影,边缘欠清晰,纵隔无偏移,两侧肺门不大,心影形态大小正常,两侧胸膜未见增厚,两膈面光整,两侧肋膈角尚锐利。 诊断:右上肺大叶性肺炎 6,右中肺感染1仁济 描述: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右侧中肺野可见斑片状状致密影,边缘欠清晰,纵隔无偏移,两侧肺门不大,心影形态大小正常,两侧胸膜未见增厚,两膈面光整,两侧肋膈角尚锐利。 诊断:右中肺感染 7,左侧气胸1仁济 描述: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左侧肺组织可见压缩,可见压缩带,其外无肺纹理区,纵隔无偏移,两侧肺门不大,心影形态大小正常,两侧胸膜未见增厚,两膈面光整,两侧肋膈角尚锐利。 诊断:左侧气胸

(完整版)放射卫生学复习题修正版

1.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的区别。 辐射:仅有能量,没有质量。 粒子辐射:既有能量,又有质量。通过消耗自己的能量传递给其他物质,主要有:α、β。既有能量又有质量。 2.重要的地球辐射系,地球辐射对人体的照射方式 一、地球辐射系:原生放射性核素:自地球形成以来就存在于地壳中的放射性核素(40K:238U系:232Th系:)氡的辐射 二、地球辐射对人类的照射方式:外照射、内照射(主要照射方式,最主要的贡献者是氡) 3.各种类型的放射性核素(天然、人工、宇生、原生、氡等)致成人年有效剂量 天然:2.4mSv 宇生放射性核素的年有效剂量,14C是12μSv,22Na是 0.15μSv,3H是0.01μSv,7Be是0.03μSv。 原生放射性核素(即天然放射性核素):外照射:0.46mSv, 内照射(Rn除外):0.23Rn 人工辐射源人均年有效剂量:医学X射线诊断:0.4mSv 大气层核试验:0.005mSv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0.002mSv 核能发电小于0.2μSv 人工辐射源对职业人员的照射年有效剂量:0.6mSv Rn致成人年有效剂量:1.2mSv(室内:1.0mSv;室外:0.095mSv) 食入:0.29吸入:1.26 4.何为天然辐射,人类活动增加的天然照射有哪些? 天然本底照射:自然界中本来就天然存在的辐射,包括宇宙辐射和陆地辐射, 人类活动增加的天然照射有磷酸盐加工、金属矿石加工、铀矿开采、锆砂、钛色素生产、化石燃料、石油和天然气提取、建材、钍化合物、废金属工业、含铀的矿物质存放。(要理解,不要去背具体有哪些!!) 5.放射防护的目的?理解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 目的是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减少随机性效应的诱发。 随机性效应:效应的发生不存在剂量阈值,发生几率与剂量成正比,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的一类辐射效应。 确定性效应:效应的发生存在剂量阈值,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的一类辐射效应。 6.放射卫生防护的三项基本原则是什么,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放射防护设计和人员工 作安排的依据是什么?个人剂量限值的意义和本质。 实践的正当性:辐射照射的实践对受照个人或社会带来的利益足以弥补其可能引起的辐射危害(包括健康危害和非健康危害)。利益>危害(是最优化过程的基本前提)。 防护的最优化:在考虑了经济和社会因素之后,辐射实践过程中,保证做到将辐照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水平。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 (是最优化过程的基本要求,是放射防护设计和人员工作安排的依据)。 个人剂量限值:(是最优化剂量的约束)。

放射科试题及答案

放射科试题及答案 1、下列各组织对X线衰减从大到小的顺序是B A、空气--脂肪--肌肉--骨 B、骨--肌肉--脂肪--空气 C、骨--脂肪--肌肉--空气 D、骨--肌肉--空气--脂肪 E、空气--肌肉--脂肪--骨 2、关于X线防护原则,错误的是D A、合理降低个人受照剂量 B、缩短受照时间 C、建立屏蔽防护 D、缩短照射距离 E、合理降低全民X线检查频率 3、与X线本质不同的是C A、无线电波 B、微波 C、超声波 D、红外线 E、r射线 4、下列组合错误的是A A、听眶线与听眦线约成20° B、听眦线与听眶线约成12° C、听鼻线与听眦线约成25° D、听口线与听眦线约成35° E、听眉线与听眦线约成10° 听眦线与听眶线约成12°-15°角。 5、气胸的X线表现表述错误的是C A、患侧胸部高度透明气腔

B、肺组织向肺门处萎缩 C、患侧肋间隙变窄 D、横膈下移 E、纵膈向健侧移位 填空题 1、食道钡餐检查有三个生理性压迹(主动脉弓压迹)、(左主支气管压迹)、(左心房压迹)。 2、X线防护原则中防护措施有(缩短受照时间)、(增加照射距离)、(采用屏蔽防护)、(优选摄影条件) 3、X线与医学成像有关的基本特性有(穿透作用)、(荧光作用)、(感光作用)、(电离作用/生物效应)。 4、肝癌CT增强扫描的特点是(快进快出)。 名词解释 1、骨质疏松: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内和有机成分和钱盐含量比例仍正常。 2、龛影:消化道型的溃烂使钡剂进入壁内,钡剂涂布的有限局性外突的影像,称为龛影。 3、充盈缺损:消化管腔内因隆起性病变而致使钡剂不能在该处充盈,该区域形成钡剂缺损表现。常见于消化道占位性病变或异物。 4、胸部X线片上的反“S”征象:发生在右上叶支气管的肺癌,其肺门部肿块与右上叶不张连在一起而成,他们的下缘呈反S状。 简答题 1、胸部X线片上的“三均匀”征象: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时(1分),胸片表现为“三均匀”,即病灶大小、密度、分布均匀(1分)。 2、5、胃癌的钡餐X线表现 答:1、充盈缺损、胃腔狭窄;2、粘膜中断、破坏;3、胃壁僵硬、蠕动消失; 4、胃腔内龛影、半月综合征。 3、胃肠道钡餐检查的X线基本病变有哪些? 答:1、轮廓的改变:①龛影;②充盈缺损;③憩室。

放射卫生学复习题答案

1.电磁辐射与粒子辐射得区别。 电磁辐射就是指就是电磁波,仅有能量,而无静止质量,通过在物质与空间得穿行将能量传递给相互作用得物质。根据电磁辐射得频率与波长得不同可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X射线与r射线 粒子辐射实际上就是一些组成物质得基本粒子,或者由这些基本粒子构成得原子核。它包括电子、质子、a粒子、中子、负π介子与带电重离子等。它们既有能量,也有静止质量,通过消耗自己得动能把能量传递给相互作用物质。 2.重要得地球辐射系,地球辐射对人体得照射方式 一、地球辐射系:原生放射性核素:自地球形成以来就存在于地壳中得放射性核素(40K:238U系:232Th系:)氡得辐射 二、地球辐射对人类得照射方式:外照射、内照射(主要照射方式,最主要得贡献者就是氡) 3.各种类型得放射性核素(天然、人工、宇生、原生、氡等)致成人年有效剂量天然:2、4mSv 宇生放射性核素得年有效剂量,14C就是12μSv,22Na就是0、15μSv,3H就是0、01μSv,7Be就是0、03μSv。 原生放射性核素(即天然放射性核素):外照射:0、46mSv, 内照射(Rn除外):0、23Rn 人工辐射源人均年有效剂量:医学X射线诊断:0、4mSv 大气层核试验:0、005mSv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0、002mSv 核能发电小于0、2μSv 人工辐射源对职业人员得照射年有效剂量:0、6mSv Rn致成人年有效剂量:1、2mSv(室内:1、0mSv;室外:0、095mSv)食入:0、29吸入:1、26 4.何为天然辐射,人类活动增加得天然照射有哪些? 天然本底照射包括宇宙辐射与陆地辐射,人类活动增加得天然照射有磷酸盐加工、金属矿石加工、铀矿开采、锆砂、钛色素生产、化石燃料、石油与天然气提取、建材、钍化合物、废金属工业、含铀得矿物质存放。 5.地球辐射带得特点。 ⑴地球辐射带:被地球磁场捕俘得宇宙辐射中质子与电子流等带电粒子流所形成得区域。 ①内辐射带:距地球赤道2、8倍地球半径范围内得辐射带。质子能量可达数百M eV。 ②外辐射带:距地球赤道2、8倍地球半径范围以外得辐射带 ③地球辐射带得电子空间分布有两个明显得峰值。第一个峰值在内辐射带,第二个峰值在外辐射带。 6.放射防护得目得?理解确定性效应与随机性效应。 ⑴目得就是防止确定性效应得发生,减少随机性效应得诱发。 ⑵确定性效应:当受照剂量超过某一特定得阈剂量以后,病理改变得严重程度 将随受照剂量得增加而加重。其发生概率与严重程度随受照剂量得增加而增大,剂量与效应得关系呈S型,存在阈剂量,表现主要就是:①皮肤损伤(非恶性损伤但有损美容)②眼晶体白内障③再生障碍性贫血④不育 ⑶随机性效应:发生癌症得概率(不就是严重程度)随着受照剂量得增加而增 大,意思就是“随机性质得,或统计性质得效应”,如果就是具有向后代传递信

《介入放射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介入放射学基础》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IVR(介入放射学)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设备的监视下,利用较小的创伤技术达到诊断或治疗为目的的手段的总称。 2、TAE(经导管血管栓塞术)指在X线电视透视下将某种物质通过导管注入血管内而使之阻塞以达预期治疗目的的技术。 3、PTA(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 是指经皮穿刺置入球囊导管等器材,对狭窄段血管进行扩张成形的一系列技术。 4、PTCD(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利用特制穿刺针经皮穿入肝内胆管,再将造影剂直接注入胆道而使肝内外胆管迅速显影,同时通过造影管行胆道引流。 5、栓塞综合征指靶器官栓塞后出现的预料中的症状和体征. 二、单选题(每题仅一个最佳答案) 1、应用下列哪种栓塞材料后,侧支循环难以建立?(C ) A、不锈钢圈 B、明胶海绵 C、微球 D、血凝块 E、球囊 2、中效栓塞剂的栓塞时间通常为( B ) A、48小时以内 B、48小时~1个月 C、1个月以上 D、2个月以上 E、3个月以上 3、PTA的全称是( A ) A、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 B、腔内支架术 C、经皮引流术 D、血管内化疗术 E、经导管血管内灌注化疗术 4、无水乙醇特点是(E ) A、价格昂贵 B、不溶于水 C、有抗原性 D、固体 E、破坏血管内皮细胞、持久栓塞 5、介入放射学依据其诊治途径一般分为( B ) A、肿瘤性和非肿瘤性 B、血管性和非血管性 C、诊断性和治疗性 D、神经性 E、非神经性 6、不属于介入导向设备的是( E ) A、胃镜 B、超声 C、透视 D、CT E、心电图 7、介入治疗中,血管内给予尿激酶的意义是( D ) A、扩血管 B、抗肿瘤 C、缩血管,止血 D、溶栓 E、降低血液粘度 8、属于血管介入的是( B ) A、PTCD术 B、脾动脉栓塞术 C、经皮腰穿刺术 D、经皮腰间盘切吸术 E、冠脉搭桥术 9、脑膜瘤术前栓塞最常用的栓塞物质为 ( A ) A、明胶海绵颗粒 B、碘油 C、微粒 D、无水酒精 E、自身血凝块 10、下列“灌注加压素治疗动脉出血”技术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 D ) A、超选择插管,微导管给药 B、灌注时间可维持24~48小时 C、对结肠出血,比栓塞法更安全 D、对骨盆外伤性出血疗效好 E、对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疗效好 11、动脉内穿刺插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 B ) A、假性动脉瘤 B、暂时性动脉痉挛 C、插管器械折断 D、血管断裂 E、皮下血肿 12、属中期栓塞物的是 ( B ) A、自体血块 B、明胶海绵 C、可脱球囊 D、螺圈 E、聚乙烯醇 13、经动脉栓塞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 A.误栓致器官梗死 B.疼痛 C.感染 D.栓塞后缺血 E.其它 14、动脉DSA血管穿刺最常用的部位是 ( B )

放射卫生学复习资料(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一:名词解释:天然放射源、人工辐射源、松散型污染,控制区、监督区、医疗照射、职业照射,封闭源,开放源(选三个) 1、人工辐射源:人工生产的能释放电离辐射的装置或经过加工提炼的天然辐射源 2、天然辐射源:自然界存在的能释放出放射线的物质 3、松散型污染:既非固定性污染,污染物与表面结合差,可轻易转移的污染 4、控制区:要求或可能要求采取专门防护措施或安全手段的任何区域,以便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控制正常照射或防止 污染扩展和防止潜在照射或限制其程度。 5、监督区:未被确定为控制区,通常不需要采取专门防护措施的安全手段的、但要不断检查其职业照射条件的任何 区域。 6、医疗照射:在医学检查和治疗过程中被检者或病人受到电离辐射的内、外照射。 7、职业照射:除了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所排除的照射以及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予以豁免的实践或辐射源所产生的照射以外,工作人员在其工作过程中所受的所有的照射。 8.、封闭源:永久地密封在包壳内并于某种材料紧密结合的放射性物质 9、开放源:非密封的,与环境介质接触的放射源 二:1、人类受到在照射包括哪些?天然辐射有哪些类型? 天然照射与人工照射。天然照射包括宇宙射线和天然放射性核素发出的射线(陆地辐射、增加了的天然照射、天然本地照射致人类有效剂量) 2、各种类型的放射性核素(天然、人工、宇生、原生、氡等)致成人年有效剂量,以及新建房屋和 已建房屋氡浓度的要求。 天然:2.4mSv 宇生放射性核素的年有效剂量,14C 是12μSv,22Na 是0.15μSv,3H 是0.01μSv,7Be 是0.03μSv。 原生放射性核素(即天然放射性核素):外照射:0.46mSv,内照射(Rn 除外):0.23Rn 人工辐射源人均年有效剂量:医学X 射线诊断:0.4mSv 大气层核试验:0.005mSv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0.002mSv 核能发电小于0.2μSv 人工辐射源对职业人员的照射年有效剂量:0.6mSv Rn 致成人年有效剂量:1.2mSv(室内:1.0mSv;室外:0.095mSv) 3、放射防护的目的?辐射防护发展几个阶段特点 目的: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减少随机性效应的诱发 ?防护发展几个阶段特点:1928 年,“国际X 射线与镭防护委员会”成立 ?1930 年,出现加速器,防护跟不上 ?1934 年,国际X 射线与镭防护委员会提出以每天0.2R 或每周1R 作为“耐受剂量” ?1942 年,美国建成反应堆,防护需要激增 ?1950 年,“国际X 射线与镭防护委员会”更名“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耐受剂 量”下降为每周0.3R,同时易名“容许剂量” ?1953 年,导出90 种放射性核素最大容许浓度 ?1958 年,ICRP 第1 号出版物,公布剂量限值5rem(50mSv) ?1977 年,26 号出版物,从放射生物学、剂量限制制度、辐射防护标准等方面提出许多 新建议 ?1990 年,60 号出版物,我国新的防护标准等效采纳其中剂量限值 ?

介入放射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介入放射学试题及答案 一、多选题: 1.关于介入放射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d a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 b无须通过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引导而进行 c通过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 d通过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对疾病进行诊断e是一种无创的治疗方法 2.下列哪些影像诊断设备可作为介入放射学的导引设备: a,b,c,d,e a X线透视 b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c超声检查 d CT e MR 3.下列关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描述错误的是:a,e a提高了空间分辨率 b消除了肌肉骨骼等造成的重叠伪影 c可进行多种后处理提供更多诊断信息 d图象数字化便于储存和传输 e难以达到实时显影 4.下列关于介入器材描述错误的是:a,b,e

a穿刺针以“G”作为单位,其前号码越大针越粗 b导管管径的规格用英寸来表示 c导丝的作用是对导管起引导和支持作用 d导管鞘的作用是为了避免由于导管反复出入组织或管壁对局部造成的损伤,另外还可减少由于血管迂曲等造成的导管操作困难 e金属支架只可用于血管系统不可用于非血管系统 5.下列关于碘对比剂描述正确的是:b,c,d a严重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也可使用碘对比剂 b对比剂肾病是指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血管内途径应用对比剂后3 d内肾功能与应用对比剂前相比明显降低 c对比剂肾病判断标准为血清肌酐升高≥44 μmol/L(5 g/L)或超过基础值25% d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高龄(年龄>70岁)为发生对比剂肾病的高危因素 e使用离子型对比剂比非离子型对比剂导致对比剂肾病发生的危险度小 6.下列关于介入栓塞物质描述正确的是:a,d,e a自家血凝块属于短期栓塞剂,栓塞时间可维持24~48小时 b碘油和明胶海绵属于永久栓塞剂 c长期栓塞剂栓塞时间可维持数周或数月 d无水乙醇属于永久栓塞剂 e螺圈属于永久栓塞剂

放射科试题

放射科出科考试试题 学号姓名班级成绩 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题1.0分,共30.0分。以下每题由一个题干和A、B、C、D四个备选答案组成,题干在前,选项在后。要求考生从四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放大扫描(靶扫描)与扫描后图像放大相比的优势是() A.密度分辨力增加 B.空间分辨力增加C.扫描时间缩短D.扫描范围增加 2. 急性颅内损伤宜选择() A.颅骨平片 B.脑室造影 C.血管造影 D.CT 扫描 3.腰椎正侧位片电脑登记时应选择( ) A.DR检查室 B.DR检查室 C.胃肠检查室 D.CT 检查室 4.冠脉CTA检查,患者心率应控制在()

A.80次/分以下 B.65次/分以下 C.70次/分以下 D.75次/分以下 5.肝胆脾CT检查前准备工作应( ) A.禁食、禁饮8小时 B.不用禁食、禁饮 C.禁食8小时 D.禁饮8小时 6. CT导引下非血管性介入治疗适用于以下哪种情况( ) A.输卵管造影 B.支气管造影 C.穿刺引流术 D.鼻泪管造影 7.子宫输卵管造影电脑登记应选择() A.DR检查室4 B.DR检查室2

C.胃肠检查室 D.CT检查室 8.胃肠钡餐检查前应() A.禁食、禁饮8小时 B.不用禁食、禁饮 C.禁食8小时 D.禁饮8小时 9.下列哪种胸部检查,病人接受的X线量最大() A.胸部透视 B.支气管造影 C.胸部CT平扫 D.胸部MRI检查 10.CT增强检查前,留置针首选穿刺部位是() A.左手背静脉 B.右手背静脉 C.左肘正中静脉 D.右肘正中静脉

11.医学影像学除传统X线检查法,尚包括() A.CT、ECT、MRI B.DSA C.B超 D.以上均是 12.用于胃肠道造影的对比剂是() A.硫化钡 B.氯化钡 C.碳酸钡 D.硫酸钡 13.根据治疗领域分类,下列手术中不属于血管系统介入放射学的是() A.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 B.肝癌化疗栓塞术 C.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D.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术 14.观察小儿发育情况,需摄取( ) A.腕关节轴位

放射卫生学复习题答案

1.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的区别。 电磁辐射是指是电磁波,仅有能量,而无静止质量,通过在物质和空间的穿行将能量传递给相互作用的物质。根据电磁辐射的频率和波长的不同可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X射线和r射线 粒子辐射实际上是一些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或者由这些基本粒子构成的原子核。它包括电子、质子、a粒子、中子、负π介子和带电重离子等。它们既有能量,也有静止质量,通过消耗自己的动能把能量传递给相互作用物质。 2.重要的地球辐射系,地球辐射对人体的照射方式 一、地球辐射系:原生放射性核素:自地球形成以来就存在于地壳中的放射性核素(40K:238U系:232Th系:)氡的辐射 二、地球辐射对人类的照射方式:外照射、内照射(主要照射方式,最主要的贡献者是氡) 3.各种类型的放射性核素(天然、人工、宇生、原生、氡等)致成人年有效剂 量 天然:2.4mSv 宇生放射性核素的年有效剂量,14C是12μSv,22Na是0.15μSv,3H是0.01μSv,7Be是0.03μSv。 原生放射性核素(即天然放射性核素):外照射:0.46mSv, 内照射(Rn除外):0.23Rn 人工辐射源人均年有效剂量:医学X射线诊断:0.4mSv 大气层核试验:0.005mSv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0.002mSv 核能发电小于0.2μSv 人工辐射源对职业人员的照射年有效剂量:0.6mSv Rn致成人年有效剂量:1.2mSv(室内:1.0mSv;室外:0.095mSv) 食入:0.29吸入:1.26 4.何为天然辐射,人类活动增加的天然照射有哪些? 天然本底照射包括宇宙辐射和陆地辐射,人类活动增加的天然照射有磷酸盐加工、金属矿石加工、铀矿开采、锆砂、钛色素生产、化石燃料、石油和天然气提取、建材、钍化合物、废金属工业、含铀的矿物质存放。 5.地球辐射带的特点。 ⑴地球辐射带:被地球磁场捕俘的宇宙辐射中质子和电子流等带电粒子流所形成的区域。 ①内辐射带:距地球赤道 2.8倍地球半径范围内的辐射带。质子能量可达数百MeV。 ②外辐射带:距地球赤道2.8倍地球半径范围以外的辐射带 ③地球辐射带的电子空间分布有两个明显的峰值。第一个峰值在内辐射带,第二个峰值在外辐射带。 6.放射防护的目的?理解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 ⑴目的是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减少随机性效应的诱发。 ⑵确定性效应:当受照剂量超过某一特定的阈剂量以后,病理改变的严重程 度将随受照剂量的增加而加重。其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随受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剂量与效应的关系呈S型,存在阈剂量,表现主要是:①皮肤损伤(非恶性损伤但有损美容)②眼晶体白内障③再生障碍性贫血④不育 ⑶随机性效应:发生癌症的概率(不是严重程度)随着受照剂量的增加而增

2006级影像本科介入放射学考试题(A)1

泸州医学院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影像系2006级《介入放射学》试卷一 试卷代码: A 卷(A或B)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30分)。 1.年Santos等完成第一例经皮血管穿刺主动脉造影。 A.1925 B.1928 C.1931 D.1940 2. Seldinger技术是1953年___国Sven—Lvar Seldinger医生创立的。 A 德国 B 英国 C 丹麦 D 瑞典 3.介入放射学依据其诊治途径一般分为: A 肿瘤性和非肿瘤性 B 血管性和非血管性 C 诊断性和治疗性 D 神经性和非神经性 4.动脉瘤常用的栓塞剂: A PVA B 明胶海绵 C 弹簧钢圈 D 脱落球囊 5.肝穿刺活检术的最主要并发症是: A 出血 B 胆汁渗漏 C 肝动静脉瘘 D 迷走神经反射 6.__是目前血管系统介入放射学首选监视方法 A 间接X线透视 B DSA C CT D 超声 7. 动脉内灌注溶栓时,术中监测凝血机制,如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至正常的___倍以上时,应停止溶栓 A.1倍 B.2倍 C.3倍 D.4倍 8.肿瘤栓塞治疗最常用的栓塞剂是: A 明胶海绵 B PVA C 碘化油 D 弹簧钢圈 9.实体肿瘤经皮穿刺固化消融术最常用的药物是 A 碘化油 B 无水乙醇 C 丝裂霉素 D 卡铂 10.TAE (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otization) 的全称: A 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 B 腔内支架术 C 经皮引流术 D 经导管血管内栓塞术 11.恶性肿瘤IAI治疗后再次化疗灌注的时间间隔以___周为宜 A 1-2 B 4-6 C 3-4 D 6-8 12. 目前临床最理想的血管扩张剂:

放射科试题

2017年三基考试试题(放射科) 科室: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5分一题共80分) 1、影响X线摄片对比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A.毫安值 B.千伏值 C.焦~片距 D.物片距E.曝光时间 2、X线摄片的灰雾度增加,与下述哪项原因无关。() A.曝光不足B.显影液陈旧 C.定影时间过长 D.暗室红灯过亮E.X线胶片过期 3、下述哪项措施,无助于提高x线摄片的清晰度。() A.小焦点投照 B.使用滤线器 C.缩短焦一物距 D.缩短物片距 E.固定投照肢体 4、CT扫描与普通体层摄影相比较,其最大优点是() 5、关于鼻窦开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密度分辨率高 B.空间分辨率高 A.额窦和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B.额窦开口于下鼻道 C.成像速度快 D.显像功能全 E.操作简单 C、筛窦和蝶窦开口于中鼻道 6、鼻咽常见良性肿瘤是。() A.纤维血管瘤 B.出血坏死性息肉 C.乳头状瘤 D.多形性腺瘤 E.神经鞘膜瘤 7、下列不是成人长骨结构的是:() A骨膜 B骨皮质 C骨髓腔 D骨端 E骨骺 8、下列不是儿童长骨结构的是。() A骨骺 B骨端 C干骺端 D骨干 E骨骺板 9、骨质软化是指:() A.骨的有机成分增加B.骨的无机成分减少 C.骨的有机成分正常,骨的无机成分减少10、观察上颌窦首选X线投照位置为:() A.头颅正位 B.头颅侧位 C.颅底位 D.华氏位 E.柯氏位 11、鉴别骨质软化与骨质疏松的X线表现是:() A.骨小梁数目减少 B.骨小梁间隙增宽 C.骨小梁变细 D.骨小梁骨皮质边缘模糊12、“骨性”与“纤维性”关节强直的X线鉴别点是:() A.关节间隙变窄 B.关节面糜烂 C.关节狭窄,硬化增生 D.骨小梁通过关节间隙13、柯雷氏(Colles)骨折是指:() A.桡骨远端2 cm以内的伸展型骨折 B.桡骨远端3 cm以内的伸展型骨折 C.尺骨上端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 D.桡骨远端2~3 cm骨折断端向掌侧成角

卫生部题库放射卫生-单选参考标准答案

单选 65.下列哪项不是《国际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安全标准》规定的责任方?A.许可证持有者 B.用人单位 C.注册者 D.放射工作人员 答案:D. 70.放射工作单位未按规定组织放射工作人员培训,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多少元罚款? A.3000元 B.1万元 C.2万元 D.3万元 答案:错 71.放射性活度10mCi表示 A.每秒10次核衰变 B.每秒3.7×108次核衰变 C.每秒3.7×109次核衰变 D.每秒3.7×1010次核衰变 答案:B 84.张某是某医院的放疗科职工,他在医院因更换钴-60治疗机的放射源而受到照射,这种照射称为 A.公众照射 B.职业照射 C.医疗照射 D.潜在照射 答案:B 86.放射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的费用由承担。 A.劳动者 B.用人单位 C.健康检查机构或政府 D.诊断为职业病者则用人单位承担,否则由劳动者承担 答案:B 87.外照射屏蔽防护中,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对于电子,用重物质防护; B.对于离子,用低Z物质防护; C.对于中子,用铅、水泥防护; D.对于X线或γ射线,用高Z物质或混凝土、砖等防护。 答案:D 106.放射人员健康监护档案保存时间为 A.10年 B.20年 C.30年 D.长期保存

115.一医疗机构欲开展γ刀放射治疗工作,它应该向哪个部门申请办理许可手续。A.卫生部 B.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C.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D.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答案:B 125.GB18871规定了职业照射的剂量限值:放射工作人员连续5年中平均每年不应超过A.5mSv B.10mSv C.20mSv D.50mSv 答案:C 126.医疗机构未按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或者未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多少元以下的罚款? A.10-50万元 B.3-5万 C.5-20万 D.3万以下 答案:A 127.世界平均每人天然照射的剂量约为 A.5mSv B.2.4mSv C.1.6mSv D.1mSv 答案:B 128.《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对特殊群体的诊断性检查作出规定,不得将核素显像检查和X 射线胸部检查列入对辐射敏感群体的常规检查项目。这里辐射敏感群体是指 A.婴幼儿及少年儿童 B.残疾人 C.育龄妇女 D.孕妇 答案:A 129.医疗机构拟购买一台摄影机,要求其机房面积不得小于 A.36平米 B.30平米 C.24平米 D.20平米 答案:C 130.GB18871规定了职业照射的剂量限值:放射工作人员连续5年中任何一年不应超过A.5mSv B.10mSv C.20mSv D.50mSv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