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年糖尿病胰岛素治疗中发生低血糖症的原因与对策_谭清武

老年糖尿病胰岛素治疗中发生低血糖症的原因与对策_谭清武

老年糖尿病胰岛素治疗中发生低血糖症的原因与对策_谭清武
老年糖尿病胰岛素治疗中发生低血糖症的原因与对策_谭清武

【医学论坛】

老年糖尿病胰岛素治疗中发生低血糖症的原因与对策

谭清武

作者单位: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干部病房三科,河北石家庄

050082

【主题词】 糖尿病,Ⅱ型/药物疗法;低血糖症/病因学;胰岛素/治疗应用

【中图分类号】 R 587.10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647(2006)15-3045-02 本文就老年糖尿病胰岛素治疗中低血糖症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老年糖尿病胰岛素治疗中发生低血糖症的原因

1.1 糖尿病及胰岛素知识缺乏 老年糖尿病患者自身文化程度差别较大,文化程度越低,接受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及胰岛素有关知识越慢,治疗依从性也越差。有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因害怕疼痛,不注意监测血糖,过分要求减少胰岛素皮下注射次数,容易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1.2 胰岛素治疗方案选择不合理 目前,临床上老年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很多,归纳起来大约有以下几种方案:(1)在每天口服降血糖药的基础上,晚上睡前皮下注射一次中效或长效胰岛素;(2)早、晚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如30R 或50R )或自行配比的短效和中效胰岛素;(3)早、午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晚餐前注射短效+中效(或长效)胰岛素;(4)早、午、晚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睡前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5)早、午、晚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早餐前和睡前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6)胰岛素泵治疗。上述治疗方案中,胰岛素泵价格昂贵,因而临床上使用更多的仍是分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方案。以上胰岛素治疗方案各有优缺点,方案(1)和方案(2)因注射次数较少,特别是预混胰岛素笔芯使用方便,更易为老年患者所接受,缺点是该方案不符合生理要求,容易出现低血糖,预混胰岛素短中效比例固定,剂量调节困难。方案(3)、(4)、(5)特别是方案(4)和方案(5)更接近于生理状态下的胰岛素分泌,但因注射次数相对较多,许多老年糖尿病患者特别是门诊老年糖尿病患者不愿接受。临床医生在确定胰岛素治疗方案时有时可能被老年糖尿病患者过分追求方便的思想所左右,所用胰岛素治疗方案不符合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个体化要求。特别是胰岛素用量较大的老年患者使用1~2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方案更易发生低血糖症。1.3 胰岛素剂量调整不合理 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性较差,不重视血糖的监测,胰岛素剂量一直沿用不变,不注意在进食量减少的情况下调整胰岛素用量;对于晨起空腹血糖高的情况缺乏足够的分析,盲目加大睡前胰岛素用量,对于S om og y i 效应引起的晨起空腹血糖高的患者,则更加重了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1.4 忽视患者饮食情况变化 使用胰岛素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需严格控制,每日进餐定时定量,才能维持患者血糖稳定。但许多老年患者多病共存,因病情加重或情绪变化出现食欲不振、厌食,导致进食量下降或不进食,在患者摄入不足

的情况下,没有及时随患者的饮食情况调整胰岛素的剂量,容易出现低血糖症[1]。

1.5 运动时间不当或运动量过大 运动能增加血糖消耗,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加快皮下注射胰岛素的吸收,老年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若进行运动的时间不当或运动量过大,可能导致低血糖症的发生。

1.6 片面追求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 老年糖尿病患者调节激素的能力低下且个体差异较大,若片面追求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遇到患者进食量少,恶心、呕吐或腹泻的情况下极易出现低血糖症。

1.7 患者自身生理障碍影响 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减退,激素调节功能差,当血糖降低时不能及时分泌升血糖激素而有效的调节血糖;老年糖尿病患者身体状况差别很大,有的因记忆力不佳、视力差、手法不准确等造成注射胰岛素剂量偏大;老年患者往往多病共存,当伴有严重肝肾功能不良者可影响胰岛素在体内的代谢。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低血糖症的发生。

1.8 其他药物影响 许多老年糖尿病患者除患有糖尿病外,还患有其他疾病,长期服用许多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有些药物对血糖有一定的影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许多老年患者因睡眠障碍晚上长期服用镇静安眠药物,镇静安眠药物可加重老年人脑脑垂体功能减退的症状,使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升血糖激素分泌进一步减少,导致低血糖的发生[2]。2 减少和预防老年糖尿病胰岛素治疗中低血糖症发生的对策

2.1 加强糖尿病及胰岛素知识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老年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重要内容,适时有效的健康教育是老年糖尿病胰岛素治疗顺利实施的前提,也是老年糖尿病胰岛素治疗安全的保障。老年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对象不仅是患者本人,还包括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特别是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对其家属及陪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健康教育要形式多样,更要循序渐进,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1)让患者、家属或陪护人员了解和掌握老年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正确认识胰岛素在老年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胰岛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2)让患者、家属或陪护人员正确掌握胰岛素的注射部位及皮下注射方法;(3)掌握胰岛素的保存方法;(4)学会使用快速血糖仪监测血糖;(5)掌握低血糖症的临床表现及低血糖症的处理。

2.2 合理选择胰岛素治疗方案 胰岛素的治疗方案很多,从每日一次到每日四至五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或胰岛素泵治疗。选择胰岛素治疗方案时,在考虑患者使用方便的同时更要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不要被过分追求方便的思想所左右,对于胰岛素用量较大或反复出现低血糖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以多次皮下

·

3045·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年8月第6卷第15期 Ch i n J M i sd iagn ,A ug 2006V ol 6N o .15

注射短效胰岛素或胰岛素泵治疗较好[3]。

2.3 适时调整胰岛素剂量 胰岛素剂量须结合患者饮食、消化吸收功能、运动等情况随时调整。对于进食量少或呕吐腹泻的患者须注意监测血糖,适当减少胰岛素用量。特别注意对晨起空腹血糖高的情况进行分析,警惕Som og y i 效应引起的晨起空腹血糖高,避免盲目增加睡前胰岛素用量而加重了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2.4 重视饮食情况变化 进行胰岛素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必须定时定量。对于食欲下降,进食量少的患者需适当减少胰岛素的用量。对于有认知功能障碍,不能配合按时进食的患者可改为餐后皮下注射胰岛素,以避免皮下注射胰岛素后患者延迟进食或不进食而引起低血糖症。

2.5 适当运动 具备生活自理能力、能进行运动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力确定运动量,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相对固定,切忌运动量忽高忽低,运动必须和饮食、胰岛素治疗配合。

2.6 制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不能千篇一律的强调控制在正常范围,应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特别是反复出现低血糖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其血糖控制目标应适当放宽。一般空腹血

糖控制在6.7~8.3mm o l/L,餐后2h 血糖控制在8.9~11.1mm o l /L 即可[4]。

2.7 重视其他疾病和药物对胰岛素治疗的影响 许多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多病共存,需要多种药物治疗,其他疾病的变化和治疗药物有时会影响到患者的食欲、消化吸收功能以及胰岛素的代谢,须注意根据患者进食、消化吸收功能和肝肾功能情况调整胰岛素。

2.8 加强早期低血糖反应的自救措施 胰岛素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外出或运动时,需自备糖果、饼干等甜食,随身携带急救卡,以便及时纠正早期低血糖反应。【参考文献】

[1] 张明红,张志利.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J ].山西医药杂志,

2005,34(4):303-305.

[2] 张茜,肖新华.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与2型糖尿病[J ].武警医学,

2005,16(4):290-292.

[3] 赵月萍,田浩明.新诊断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J ].四川

医学,2005,26(2):127-128.

[4] 吴新华.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

护士进修杂志,2003,18(7):655-656.

收稿日期:2006-04-28;修回日期:2006-05-28 责任编辑:郭怀勇

加强高职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意义与方法

李文忠

作者单位:襄樊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医教科,湖北襄樊441021

【主题词】 人员素质;学生,医科

【中图分类号】 R 19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647(2006)15-3046-02 高职医学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仍有许多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是实现高职医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1 高职医学教育的基本情况

高职医学院校多由中等专业学校合并升格而来,其师资队伍仍以原中专学校的师资为基础,其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总体而言仍保留着原中专教育时教与学的观念和模式,这不能满足高职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方面,以临床医学为例,其总学时为3396学时,其中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为1306学时,临床专业课为594学时;在临床专业课中,理论讲授为424学时,临床实践见习为170学时。课程设置难以突出使医学生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较强应用基础知识能力、较强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目标,忽视了对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影响到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 加强对高职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意义

高职医学教育旨在把医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1],使医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实际工作中,对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较强的独立处理能力。若忽视

了其培养目标,仍把教学重心放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方面,则可能导致高职层面所培养医学生的功能作用减弱,影响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而会损失其在人才领域的竟争力和价值,反过来对高职医学教育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将产生负面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单一型向市场经济形势下的复合型转变,如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面的、多元化的。我们依据培养目标,培养出来的医学生,仅能满足社会对其最基本的要求。我们不能忽视了社会对医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能够不断自我完善提高、自我发展进步的要求。因为一个医学生如果不具备自我完善提高、自我发展的潜能,他将不能进步,终将被市场经济所淘汰。医学生自我完善提高、自我发展进步潜能的基础是他们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是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能力的表现形成是多方面的,对今后从事临床实际工作的医学生而言,主要反映在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吸收和应用能力、对临床比较复杂疑难问题的分析能力、以及对临床相关问题的求索和初步研究能力等。高职医学教育应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具备较强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和较好创新能力并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医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实际工作中和人才竞争中才具有较突出的优势。

·

3046·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年8月第6卷第15期 Ch in J M isd i agn ,A ug 2006V ol 6N o .15

低血糖试题

低血糖学习试题考核 1、女性,26岁,妊娠30周,发现血糖高1个月,明确诊断妊娠期糖尿病,饮食控制后空 腹血糖4.6mmol/L,糖化血红蛋白3.7%。近2周体重无明显增加,考虑()。 A.继续原治疗方案 B.无需饮食控制 C.增加热量摄入,监测血糖 D.减少锻炼,减少能量消耗 E.增加热量摄入,如血糖升高再控制饮食 2、评价低血糖症时,常用的诱发试验是()。 A.C肽释放试验 B.葡萄糖耐量试验 C.胰岛素释放指数 D.C肽抑制试验 E.饥饿试验 3、保证脑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 A.抑制肝糖原分解 B.胰岛素分泌和作用过强 C.胰岛素分泌减少 D.交感神经兴奋 E.胸腺发育不全 4、男性,45岁,反复心悸、出汗5年,反应迟钝伴精神不集中1年。入院后多次血糖在1.6~2.3mmol/L。首先考虑及处理()。 A.低血糖症,查肝功能除外肝源性低血糖症 B.低血糖症,查胰岛素水平除外胰岛素瘤 C.低血糖症,查胰岛素抗体除外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 D.低血糖症,行诱发试验除外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症 E.低血糖症,行CT除外伴肿瘤的低血糖症 5、诊断胰岛素瘤的依据是()。 A.血糖2.6mmol/L B.胰岛素37ρmol/L

D.胰岛素原24ρmol/L E.以上都支持诊断 6、导致低血糖症的发生()。 A.抑制肝糖原分解 B.胰岛素分泌和作用过强 C.胰岛素分泌减少 D.交感神经兴奋 E.胸腺发育不全 7、有关低血糖症,正确的是()。 A.因高血糖伴发多器官损害,不容易发生低血糖症 B.长期住院患者对药物更加耐受,不容易发生低血糖症 C.老年患者,意识能力差,常无低血糖症状 D.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血浆胰岛素水平更高 E.低血糖频繁发作,未意识就迅速陷入昏迷,称为未察觉的低血糖症 8、不属于低血糖症状的是()。 A.便频 B.皮肤多汗 C.饥饿感 D.手颤 E.心率加快 9、Whipple三联征,包括()。 A.出汗、心悸、软弱无力 B.血糖低于3.9mmol/L C.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有效 D.嗜睡伴呕吐 E.给予呋塞米后症状缓解 10、正常入餐后血糖的范围一般在()。 A.7.0~8.3mmol/L B.4.9~7.6mmol/L

糖尿病与低血糖症(试题带详细解析答案)

281.糖尿病与低血糖症(三) 一、A4型题: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道考题。请根据答案所提供的信息,在每一道考题下面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4题共用题干) 女性,18岁,Ⅰ型糖尿病病史3年,因"肺部感染"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以下哪项临床表现对诊断有特殊意义 A.明显的口渴多饮多尿 B.皮肤干燥 C.低血压 D.昏迷 E.呼气有烂苹果味 2.抢救该患者时,胰岛素最佳使用方法是 A.大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 B.大剂量胰岛素静脉推注 C.大剂量胰岛素皮下注射 D.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 E.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推注 3.以下那项治疗措施对此患者是错误的 A.积极治疗肺部感染 B.积极补液,纠正脱水 C.积极大量补碱,尽快纠正酸中毒 D.积极使用胰岛素 E.严密观察血钾,防治低血钾 4.若患者在抢救过程中血糖进行性下降,血糖下降至何种水平时加用葡萄糖溶液 A.6.1mmo1/L B.7.1mmol/L C.10.0mmol/L D.11.1mmol/L E.13.9mmol/L 正确答案:1.E;2.D;3.C;4.E (5~7题共用题干) 女性,48岁,身高160cm,体重68kg,近半年口渴多饮,多尿,伴乏力;空腹血糖6.9mmol/L。 5.应做哪项检查以明确诊断 A.OGTT B.重复1次空腹血糖 C.测餐后2小时血糖 D.测24小时尿糖 E.糖化血红蛋白 6.若给该患者进一步检查:空腹血糖7.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8mmol/L。治疗首选 A.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监测血糖 B.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口服消渴丸 C.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口服优降糖 D.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口服降糖灵 E.控制饮食,增加运动,胰岛素治疗 7.若上述措施不能有效控制血糖,该患者应采取下列何种治疗 A.磺脲类药物

糖尿病低血糖的预防和治疗

糖尿病低血糖的预防和治疗 糖尿病低血糖是指糖尿病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低血糖现象,诊断标准为:血糖低于3.9mmol/L,有低血糖临床表现的称为症状性低血糖,也叫低血糖症。低血糖是阻碍糖尿病人维持血糖正常的一道巨大障碍,并且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一、糖尿病人低血糖的发生情况 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经常发生的急性并发症,血糖控制越严格越容易发生,且随着病程的延长低血糖发生逐渐增多。 大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不能避免低血糖发生。每周平均发作2次低血糖症,一生中可发作数千次低血糖,30%~40%的1型糖尿病患者每年发生严重低血糖事件l~2次,必须靠他人帮助救治。 2型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发生比例很低,严重低血糖在2型糖尿病早期少常,但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增加。 二、低血糖发生的诱因 1、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用量偏大,尤其像格列苯脲等降糖作用强且持久的磺脲类促泌剂用量偏大; 2、没有按时吃饭,或吃主食量过少; 3、运动量比平时突然增加; 4、饮酒,尤其是空腹饮白酒; 5、腹泻等胃肠道疾病引起食物中的糖类吸收减少。 三、低血糖的临床表现

低血糖的表现可轻可重,个体差异很大,有的在查血糖时发现、或本人感知、也可被别人发现。常见的表现类型有: 1、交感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低血糖 常发生在血糖快速下降引起大量升血糖激素分泌,特别是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及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是发生,这种低血糖的症状有:饥饿感、大量出汗、焦虑不安、感觉异常、心跳加快、震颤或哆嗦。主要的体征有:面色苍白、心动过速、脉压增宽等,有糖尿病相关知识病人和家属也能判定出来,因此病人多会自救。 2、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要表现的低血糖 见于血糖缓慢而持续下降、血糖绝对值低于2.2mmol/L的患者,主要的症状有:虚弱、乏力、头晕、头痛、意识模糊、反应迟钝、听力下降,记忆力、计算力、判断能力减退,视物模糊、复视等,主要体征有:中枢性失明、低体温、癫痫发作、偏瘫、大小便失禁、昏迷等。这种低血糖严重并且危险,病人不能自救,必须靠他人救治。 夜间0:00-4:00时时一天中最容易发生低血糖的时间,可表现为:做恶梦、梦游,早晨起来感觉头痛,或发现自己的衣服、被子、枕头都因出汗而湿了。严重时发生昏迷,必须靠家人救治。 3、儿童低血糖 儿童与成人的低血糖表现有所不同,婴幼儿低血糖全靠家长细心的观察发现。主要的表现有:面色苍白、出冷汗、软弱无力、

胰岛素使用的注意事项及低血糖的防治

胰岛素使用的注意事项及低血糖的防治 随着社会发展,饮食结构改变,营养过剩,加之体力活动减少,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增长,糖尿病治疗理念的不断更新,如今胰岛素注射已是糖尿病治疗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这就需要充分掌握胰岛素使用的注意事项。而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低血糖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但有时其后果也是极其严重的,应引起重视。 一、胰岛素使用的注意事项 (一)胰岛素的安全保存 1.未使用的胰岛素应冷藏,储存于2~8℃的冰箱内,但是千万要注意胰岛素决不可以冷冻 2.使用中的胰岛素,只要放在室内阴凉处就可以了。开瓶使用中的瓶装胰岛素可以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中,保存约3个月。使用中的胰岛素笔芯不要和胰岛素笔一起放回冷藏室中,注射后反复从冰箱中放入取出,如果针头未取下,胰岛素药液热胀冷缩就会吸入空气形成气泡,造成注射量不准。所以胰岛素笔每次注射后,只需将针头取下(防止气温的变化导致药液从针头外溢)室温保存即可。 3.如果外出旅行,可以将胰岛素装在专用的盒子里,到达目的地后再放入冷藏箱中,若没有冰箱则应放在阴凉之处。 (二)胰岛素的注射 1.注射部位 绝大多数胰岛素的吸收速度会因注射部位的不同而有差异,总的来说,腹部对胰岛素的吸收最快,其次是上臂,然后是大腿和臀部。由于身体不同部位对胰岛素的吸收速度不同,当改变注射部位时就有可能引起血糖波动 2.注射部位的轮换 (1)注射部位的左右轮换:可以采用两种方法进行:一种是按照左边一周右边一周的方法进行,或者一次左边,一次右边,部位对称轮换。 (2)同一注射部位内的区域轮换:同一注射部位内的区域轮换要求从上次的注射点移开约1手指宽度的距离进行下一次注射。应避免在一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注射点。 3.注射方法 (1)注射时胰岛素的温度接近室温,以避免过低的温度造成注射时的不适。(2)用酒精消毒注射部位后,应等到表皮上的酒精完全挥发后再进行注射,否则会引起注射部位的刺痛。 (3)将针头以90°或45°角、捏起皮肤的方式,快速地插入皮下层进行注射。4.胰岛素笔的使用 (1)每次注射前将笔排气并检查笔和针都完好。 (2)让完整剂量的胰岛素流出针头,注射完后等待5秒后再拔针。 (3)防止空气进入笔芯,不要将针套在笔上保存。 (4)正确地保养笔。 5.胰岛素注射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和处理 (1)疼痛:胰岛素注射引起的疼痛是很轻微的。注射产生的疼痛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疼痛与注射部位相关,其中腹部注射疼痛最轻,注射方便。②如果在某次

老年糖尿病患者静滴极化液致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老年糖尿病患者静滴极化液致低血糖的原因 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刘邓,马彩莉,潘小华,张孟喜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DM)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住院期间静滴极化液(GIK)导致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老年DM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46例,采用回顾性研究,逐例分析并总结其使用极化液导致低血糖的原因及特点。结果过度血糖控制治疗、肝肾功能不全、进食少或未及时进食、静滴速度过快、合用与降糖药物有协同作用的药物等都是老年DM患者使用GIK时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DM患者发生低血糖症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对低血糖耐受差,后果严重,故在治疗中应密切监测血糖,多巡视、早发现、及时治疗,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极化液;低血糖 极化液(GIK)疗法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法之一,GIK是由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组成的液体,它能促进心肌摄取和代谢葡萄糖,使钾离子进入细胞内恢复细胞膜的极化状态,以利心脏的正常收缩,减轻心律失常,并促使心电图抬高的ST段回到等位线[1,2]。虽然GIK中含有葡萄糖,且胰岛素用量较小,但是在其应用过程中,却仍有一部分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低血糖的发生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有损于心脏,同时可引起脑组织的损伤。而老年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由于胃肠功能失调、肝肾功能低下等更易发生低血糖,且症状常不典型,容易掩盖病情[3],如不能及时诊治,将造成严

重不良后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在老年科住院期间使用GIK治疗时发生低血糖的老年DM患者46例,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DM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FPG)≥7.0 mmol/L,OGTT 中2 h血浆葡萄糖(2hPG)≥11.1 mmol/L,其中男30例,女16例,平均年龄(76.42±10.31)岁,DM病程6个月~16年。46例均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其中冠心病31例(24例合并高血压,15例合并心功能不全),肺心病6例,风心病6例,心肌病3例,其中有22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异常。 1.2 研究方法 DIK的组成:10%葡萄糖液250 ml,普通胰岛素4~6 u、氯化钾0.5~0.7 g,滴速30~40滴/min。每日一次,7~14天为1个疗程。低血糖诊断标准:用快速血糖监测仪检测血糖≤3.9 mmol/L。输液开始后30 min到输液结束后1 h发生的低血糖均纳入本研究的范畴。逐例分析并总结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及特点。 2 结果 2.1 低血糖发生时间输液开始后1 h内发生低血糖18例,1~2 h内发生低血糖20例,3~4 h内发生8例。 2.2 低血糖表现血糖值在1.8~ 3.9 mmol/L之间,有35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悸、出汗、头晕、胸闷、饥饿感等症状;3例出现精神异常;2例发生抽搐;6例无低血糖表现,仅通过住院期间常规监测血糖发现。29例通过口服葡萄糖或进食后低血糖症状数分钟至1h内

糖尿病低血糖怎样预防及处理

糖尿病低血糖怎样预防及处理 来源:寻医问药时间:2011-07-07发布者:gyr收藏本文 对于每个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危险,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可有生命危险,因此,一定要慎重的预防治疗,那么糖尿病低血糖怎样预防及处理? 首先简单的介绍一下糖尿病低血糖怎样预防: 合理使用胰岛素。胰岛素根据其作用时间长短,分为长效、中效和短效。胰岛素剂量最好请医生根据病情、食量协助合理调整。除剂量外,还要注意作用时间。使用普通胰岛素,应在进食前15分钟用药,但最早不能超过食前30分钟,否则可能发生低血糖。 口服降糖药中,尤其优降糖引起低血糖机会较多,应注意预防。应从小剂量开始,每天服1次,最多两次,晚间药量宜小。 劳动量增加或活动特别多时,要减少胰岛素的用量或及时加餐。口服降血糖药物的病人,也同样要减少用量或及时加餐。 避免过度累及剧烈运动,按时一日三餐进食。糖尿病患者应确保每餐摄入足量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各类主食),严格按时进餐。 经常注意饮食,要与胰岛素的作用相呼应,特别注意观察尿糖变化,在胰岛素作用最强时刻以前,及时加餐。 所有糖尿病人都要经常随身携带一些水果糖、饼干,以便随时纠正低血糖反应。 那么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怎么处理呢? 低血糖发生后,最好尽快在医生指导下认真寻找低血糖的原因,首先考虑饮食、锻炼、情绪是否合理规律,然后考虑药物是否合理。严禁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一味减少药量。 一定要让家人和朋友了解患者低血糖反应时的前兆和症状,特别警惕无症状性低血糖、夜间睡眠时低血糖,监测血糖的方法和正确治疗低血糖的方法,目的是在患者出现低血糖时能提供及时的帮助。 糖尿病患者如何避免运动低血糖的出现 时间:2013-03-04 高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一大特点,其实低血糖也是糖尿病患者需要关注的一个病症,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做好低血糖的预防,下面专家就为大家介绍糖尿病患者如何避免运动低血糖。糖尿病专家指出,避免运动中的低血糖控制运动频率和强度很重要,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应做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以运动后微出汗、有轻度疲劳感但不气喘、心率每分钟120次左右为宜。 另外,餐后1~2小时血糖为高峰期,最适宜运动,有助于血糖迅速转化。运动方式可根据各人的体力、爱好、场地和气候条件而定。患者可将运动锻炼与日常工作、生活相结合,如徒步或骑车上班。 避免运动中出现低血糖的方法 1、尽量避免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作用最强时运动,如在短效胰岛素注射后1/2~l小时左右,应减少运动量。 2、在运动前后各测一次血糖可及时发现低血糖,并了解哪种运动、多大运动量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3、糖尿病运动尽可能在餐后1/2~1小时参加运动,此时血糖较高,不易发生低血糖。 4、尽量避免在大腿等运动时需要剧烈活动的部位注射胰岛素。可以选择腹部注射。 5、尽量不空腹运动:如果空腹血糖>120mg/dl,可以空腹适量运动。如果空腹血糖<120mg/dl,最好在运动前吃点食物,吃后10分钟再开始热身。进行中等以上运动量且持续时间较长时,

糖尿病低血糖昏迷应急演练方案

糖尿病低血糖昏迷应急演练方案 演练时间:2014年6月16日 演练地点:内三科病房 演练内容:糖尿病低血糖昏迷应急预案 演练模式:模拟演练 一、演练组织 指挥长:高伟 副指挥长:程晓玲 参加人员:医师:缪强 护士:徐涛洋鸿王琪 观摩人员:内三科全体人员 二、工作职责 1、高伟负责发布演练令,组织协调 2、程晓玲负责演练方案的实施 3、缪强负责评估患者,下达口头医嘱 4、洋鸿负责巡视报告病情、安置体位、执行医嘱、记录 5、王琪负责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用药、备急救车和急 救器材等操作 6、徐涛负责监测血糖、吸氧、心电监护。 三、演练场景 患者(小芳),女,28岁,因烦渴、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三月以Ⅰ型糖尿病入住内三科,患者皮内注射优必林24单位后半小时,洋鸿巡视病房发现患者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呼之不应,与病人家属交流了解情况后洋鸿初步考虑为低血糖引起的病人上诉症状,立即按床头铃,同时呼叫他人,通知医生和护士长,并将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 王琪迅速将抢救仪器和抢救物品推至床旁,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徐涛立即进行指尖血糖监测,血糖为1.6mmol/L,吸氧,

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医生缪强到来,洋鸿汇报病情和血糖值、生命体征,准确执行医嘱,复述一遍后同王琪核对后执行,先静脉给予50%葡萄糖20ml推注后,5%葡萄糖250ml 维持静滴。洋鸿洗手、床旁观察,作好记录。10分钟后病人意识恢复,医生根据病情调整医嘱用药,洋鸿执行医嘱,告知病人和家属糖尿病用药和饮食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预防低血糖反应发生和糖尿病相关知识。王琪清理抢救用物和徐涛核对急救车内使用后药物空瓶丢弃。洋鸿书写抢救记录。 四、演练流程

4.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处理SOP

1目的: 为规范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的处理,特制定此规范。 2适用范围: 全体研究人员 3相关资料:(无) 4内容: 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的原因有:磺脲类等口服降糖药的过量使用;胰岛素的过量使用;胰岛素瘤;长期饥饿;迷走神经紧张症;特发性低血糖症;升糖激素缺乏;肝脏疾患等,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血糖下降太快时,血糖虽然不低,但仍可以出现低血糖反应。 一)病因分类 1.血糖利用过度:磺脲类等口服降糖药的过量使用;胰岛素的过量使用;胰岛素瘤;长期 饥饿;迷走神经紧张症;特发性低血糖症等 2.血糖生成不足:升糖激素缺乏;肝脏疾患等。 3.病人机体难以调节: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血糖下降太快时,血糖虽然 不低,但仍可以出现低血糖反应。 (二)诊断依据 1.确定低血糖症:依据Whipple三联征确定:1)低血糖症状;2)发作时血糖 低于2.8mmol/L;3)供糖后低血糖症状迅速缓解。 2.低血糖反应:糖尿病病人在诊治过程中出现饥饿感明显,出冷汗,头晕、心 慌等症状时,考虑为低血糖反应。 3.病史:患有糖尿病,正在应用磺脲类降糖药或胰岛素者出现低血糖多属于药 源性低血糖症;出现于神经质的中年妇女的餐后低血糖多为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症;有严重的肝脏疾病基础者多是肝源性低血糖症;胰岛素瘤多表现为空腹低血糖,检测血胰岛素、C肽呈自主性不适当胰岛素分泌增多。

4.临床表现:表现为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如多汗、心悸、饥饿、紧张等; 神经低糖症状如精神不集中、头昏、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昏迷等。 5.实验室检查 1)血胰岛素测定:了解有无不适当的胰岛素分泌增多。 2)饥饿等诱发试验:阳性支持胰岛素瘤诊断。 3)肝功能等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 4)CT、MRI等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病变部位。 (三)治疗 1.低血糖发作时的处理: 1)住院患者: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老年患者并神智清醒者,可给予50% 葡萄糖注射液口服,病人年龄较大或并发有各种心脑血管疾病者,血糖 低于3mmol/l以下,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血糖在3mmol/L 以上的患者,可进食含有15~20g葡萄糖的食物或饮料,含服3~4片 B-D葡萄糖片或水果糖、奶糖、巧克力糖等。进食后宜休息10~15分钟,如15分钟后仍感身体不适,血糖仍低,需要静脉注射高糖,直至血糖基 本恢复,病人在症状好转。神智障碍者,静注50%葡萄糖液40~100ml。 滴注5~10%葡萄糖液,并20分钟检测血糖,直至血糖及病情保持稳定。 神智清醒后改口服进食。低血糖纠正后,超过30分钟神志仍未能恢复者,可完善头颅CT检查排外脑血管意外,必要时使用甘油果糖250ml静脉滴 注,并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2)在家的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神智清楚者,先自行进食含糖食物,如 水果糖、奶糖、巧克力糖,再测血糖,了解血糖情况。进食症状改善后 可再次复查。除了进食应该立即休息,如果症状改善不明显,可继续进 食,并加进食些水果、饼干、面包,馒头等含糖食物。若低血糖反应持续 发作,在家庭者,可考虑住院治疗。 3)避免低血糖反应,尽量做到定时定量进餐。糖尿病人应随身携带一些水 果糖、饼干等食品,若延迟吃饭,可先吃些饼干、水果等食物,再吃饭 时则应相应减少主食的摄入量。最好不饮酒,饮酒时切记不能忘了进主 食。保持每日的运动量基本稳定。如果体力活动增加,活动前应适当进 食或加餐,或减少降糖药物剂量;避免空腹运动,尽可能在餐后1小时 参加运动。尽量避免在运动时需要剧烈活动的部位(如大腿、手臂)注 射胰岛素,可以选择腹部注射。查对降糖药的用量,在医生的指导下, 根据血糖情况做适当的调整。饮食:少食多餐;低糖、高蛋白、高纤维、高脂肪饮食,减少对胰岛素分泌的刺激。

低血糖的预防措施和急救方法

低血糖的预防措施和急救方法 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李福连 心慌、手抖、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冰冷、麻木和无力,同时有头晕、烦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和精神错乱等神经症状。继续发展,则出现剧烈头痛、言语模糊不清、答非所问、反应迟钝、眼前发黑、视物不清、心里明白嘴里说不出话来,有时全身肌肉抽动、甚至抽风,最后完全失去知觉发生昏迷和各种反射消失。如仍得不到及时抢救,最终将导致死亡。 低血糖的预防和急救 低血糖是指血糖浓度低于一定水平而引起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脑功能障碍。严重者可昏迷。早期及时补充葡萄糖可使之声速缓解。时期将出现不可逆的脑损伤甚至死亡。 患者先有饥饿感,乏力、四肢麻木,情绪不安,面色苍白,头晕,呕吐,心慌,胸闷等。严重时,大淋漓,皮肤湿冷,吐之不清,注意力不集中,有时出抽搐,惊厥,不省人事,大小便失禁,昏迷等。 急救措施: 1、绝对卧床休息,声速补充葡萄糖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及时补糖将使症状完全缓解;而延误治疗则出现不可逆的脑损害。因此,应强调在低血糖发作的当时,立即给予任何含糖较高的物质,如饼干、果汁等。重症者应注意误使食物吸入肺中呛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肺不张。 2、能自己进食的低血糖患者,饮食应低糖,高蛋白,高脂肪,少食多餐,必要时午夜加饮糖料一次。 3、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ml是低血糖抢救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若病情不严重,尚水造成严重脑功能损害,则症状可迅速缓解,神志可立即清醒。 预防措施: 对于低血糖症必须做到防重于治”,并且预防低血糖发作是治疗糖尿病低血糖最佳治疗措施。在低血糖预防中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合理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药物使用过多是低血糖发生的主要原因。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尤其是并发肾病、肝病、心脏病、肾功能不全者。掌握各种胰岛素的特点及正确的注射技术。定期轮流更换注射部位,防止产生皮下硬结,影响胰岛素吸收。

胰岛素导致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表现

胰岛素导致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表现 *胰岛素导致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表现 胰岛素是降血糖的唯一激素,因此当体内胰岛素过量后,主 要的危险来自血糖过低。当血糖降到2.8毫摩/升时,患者开始出现一系列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昏迷甚至死亡。低血糖发生时,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饥饿、眩晕、心悸、手抖、脸色苍白、出冷汗、全身无力等。当血糖进一步降低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时,出现发音障碍、复视、肌肉震颤、共济失调等,随后出现神志昏迷和不同程度的惊厥, 如不及时抢救,即可致死。 胰岛素导致低血糖发作处理方法 *1、发作时的处理 (1)轻症:一旦确认出现低血糖症状,立即进食含糖食物或饮料、糖果,同时快速测血糖,不能口服者立即静注50%葡萄糖 40-60毫升。 (2)重症:立即静注葡萄糖40-60毫升,能进食的继而进食,不能进食的以5%-10%的葡萄糖静点,维持血糖于正常或略高于正常。如果是优降糖所致的低血糖,补糖至少应持续3-7天。 *2、血糖控制水平 * 对于老人孩子,血糖宁高勿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应维持在4.4以上,特别是对于高龄患者和儿童,血糖控制水平“宁高勿

低”,以预防症状性低血糖及无知觉低血糖。建议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后切忌延误进餐,控制好运动时间和运动量。 胰岛素注射过量的常见原因 1、用注射器抽吸胰岛素时剂量不准确,或用胰岛素笔时弄错胰岛素剂量。 2、误用注射器抽取专用于胰岛素笔的浓胰岛素(胰岛素有2种浓度:U-40和U-100.U-40为40单位/毫升,常用注射器抽取注射;U-100为100单位/毫升,常专用于胰岛素笔)。 3、注射胰岛素后不及时进食,或因某些原因吃饭减少、吃不下饭、恶心呕吐时仍坚持注射胰岛素。 4、弄错胰岛素剂型,常见于胰岛素强化治疗病人误将短效胰岛素当中效胰岛素注射。 5、误将胰岛素当其他药物注射。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为大家分享的有关于胰岛素导致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表现,希望有胰岛素疾病的朋友一定要重视起来,要保护好你们的身体。

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应急预案及流程

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应急预案及流程 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症应急预案及流程 [风险预案] (一)当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时或平时饮食不当时,随时有发生低血糖反应的风险。病人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必须立即查血糖一次并做好记录。 (二)当监测静脉血糖<2.8mmol/L时即为低血糖症,患者可表现为颤抖、出汗、饥饿、头疼、四肢冰冷、视力改变、心率加快、麻木/口周麻刺感、重者昏迷。 (三)低血糖的处理:应立即采取措施,医护配合,轻者给与口服甜食类食物及饮料,重症患者在通知医生的同时,迅速由当班护士立即为患者静注50%葡萄糖注射液40ml,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果复查静脉血糖仍<2.8mmol/L,再重复上述处理直至静脉血糖达5mmol/L以上为止。 (四)低血糖昏迷者处理: 1、昏迷者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心电监护。准确执行医嘱,备好各种用品及药品,如吸痰器、开口器、舌钳、抢救车等。 2、定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出入液量,并详细记录,及时报告医生。 3、患者病情好转,逐渐稳定后,向患者及家属了解发生低血糖的其他的诱因,协助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4、在抢救结束6 h内,据实、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程序] 低血糖昏迷急救流程: 监测血糖,判断低血糖→通知医生→口服含糖食物、饮料;静脉注射50%GS40ml →抽血测定静脉血糖 →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暖→吸氧→监测血糖、监护→观察生命体征→告知家属 → 记录抢救过程→继续观察 心电监护仪操作流程 一、适应症:用于各种危重病的生命体征监护,或单一使用于心电、血压的监护,以便及时了解病情。 二、用物准备:电插板一个,监护仪一台,心电、血压、血氧输出电缆线各一,电极片五个,酒精、棉签,护理记录。 三、操作方法及步骤:

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 崔莉

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崔莉 发表时间:2016-08-09T16:38:44.597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7期作者:崔莉赵小丽蒋慧姝 [导读] 最近几年的糖尿病数量在不断增多,其中2型糖尿病的数量增加尤其明显。 崔莉赵小丽蒋慧姝 (常州市中医院南院一病区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出现低血糖的原因以及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8例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对象。根据患者年龄与并发症数目将患者进行分组,动态检测患者血糖变化,分析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与低血糖之间的原因,并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分析结果发现,2型糖尿病并发症患者低血糖高于无并发症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还发现40~49岁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年纪超过70岁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且50~59,60~69岁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并无差异,数据不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胰岛素强化治疗后,低血糖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并发症等因素有一定的关联系,加强健康教育、临床护理以及血糖监测可及时发现低血糖症,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2型糖尿病,低血糖;胰岛素强化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7-0134-02 临床显示,最近几年的糖尿病数量在不断增多,其中2型糖尿病的数量增加尤其明显。治疗2型糖尿病,多采用强化治疗方法,该种治疗方法效果显著[1]。但是治疗期间,患者非常容易出现低血糖。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时时监测患者血糖的变化,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后低血糖的发生与患者个体因素有一定的联系。本文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8例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对象。研究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出现低血糖的原因以及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8例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对象。其中男48例,女40例,患者年龄为35~89岁,平均年龄为(57.9±3.9)岁。在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饥饿、出汗、心悸、交感神经兴奋以及乏力等症状。经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即在餐前皮下注射诺和灵R,睡前注射诺和灵N或早餐前皮下注射诺和灵30R。患者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剂量控制在30~60U/d。随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将患者分组。根据并发症分组,A组无并发症,B、C、D组患者并发症个数分别为1、2、3以上个。患者并发症的确定需要根据内科学进行判断。随后根据患者年龄进行分组,即40-49岁一组,50~59岁一组,60~69岁一组,70岁以上一组。动态监测患者血糖变化。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操作中所产生的数据都经过SPSS 17.0的统计学处理。并且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采用t检验原理来对资料比进行分析,而资料比中所产生的数据都统一的应用χ2来检验,检验结果的数据P<0.05,就充分说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分析结果发现,2型糖尿病并发症患者低血糖高于无并发症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还发现40~49岁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年纪超过70岁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且50~59,60~69岁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并无差异,数据不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糖尿病患者治疗的时候,为预防血糖升高,通畅采取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法。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缓解患者病情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容易引发患者低血糖。 3.1 产生低血糖的原因 在治疗的过程中,血糖变化会比较明显,多出现在肾上腺素症状,患者表现出无力、心慌、饥饿、出汗等情况,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不同形式的意识障碍[2]。同时也有部分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表现。通过研究分析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出现低血糖的原因主要有:首先,并发症数量。患者病程越长,肾功能必然会受到影响,药物的半衰期也会延长,治疗期间肝脏糖的储存量会有所减少。其次,年龄因素。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器官功能衰退会比较明显。在治疗期间,生长激素与糖素对患者的低血糖反应相对较弱。在糖异生功能下降的情况,胰岛素的消除能力会有所减退。同时患者低血糖的感知能力下降。最后,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度不够,也有可能导致强化治疗期间低血糖的发生。 3.2 护理措施 在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时候,为预防低血糖的发生,需要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首先,药物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恰当的治疗药物和药物种类。调整患者饮食、运动的时候,还应及时调整胰岛素的使用量。其次,血糖监测护理。在患者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时刻检测患者血糖含量。对于并发症数量比较多的患者,还应时刻观察血糖,且注意监测血糖反应不明显的患者。再次,健康教育护理。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展开健康教育宣传,促使患者对糖尿病有一定的了解。告知患者在出现低血糖的时候,常见的临床表现欲常规化的处理措施,促使患者在发现低血糖的时候,可展开自救[3]。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明确告知患者药物种类,使用剂量、服用时间和注意事项,增强患者药物治疗效果。最后,饮食和运动护理。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饮食计划,促使患者饮食量与药物使用量保持平衡。护理人员应提醒患者注意饮食,预防由于节食引起的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告知患者运动的最佳时间是在饭后1h,但是应注意运动量,预防产生降糖效果。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胰岛素强化治疗后,低血糖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并发症等因素有一定的关联系,加强健康教育、临床护理以及血糖监测可及时发现低血糖症,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S101_08_胰岛素致低血糖 效应

姓名:吕波杰学号:10082113 实验报告 说明:1、实验报告务必独完成,对抄袭者将按不及格处理; 2、实验报告的格式请按下面的各项要求来填写,不要改动; 3、正文字体统一用“仿宋-GB2312”、,小四号,1.5倍行距,小标题加黑; 4、下面的“替换这里”字体底纹在完成后去除; 实验名称:胰岛素致低血糖效应/肾上腺素和促黑激素对皮肤色素细胞的影响同组姓名:刘海雁实验日期:2012/5/21 室温:替换这里气压:替换这里 成绩:教师: 一、实验结果 胰岛素致低血糖效应 给两只小白鼠注射胰岛素,11分钟后两只小鼠活动性降低;17分钟时出现痉挛;22分钟出现角弓反张反应。立即给一只小鼠腹腔注射50% 葡萄糖溶液,另一只不注射。注射了葡萄糖的小鼠很快恢复了正常,而未注射的仍出现惊厥现象。 二条金鱼放入胰岛素溶液中29分钟后活动都有所减弱。将其中一条移入葡萄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活动能力比仍在胰岛素溶液中的金鱼活动能力强。二、分析与讨论 动物组织结构所需的能量来自于葡萄糖分解产生的ATP。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水平,使动物所需的葡萄糖量缺乏。当给小鼠注射胰岛素后,小鼠体内胰岛素含量增高,引起血糖下降,细胞缺乏可利用的糖,一段时间后,血糖降低到一定程度,小鼠就会发生惊厥甚至出现低血糖休克症状。此时若注射一定葡萄糖,小鼠的血糖上升,以上症状得到缓解。 当金鱼体内胰岛素含量增加时,胰岛素促进葡萄糖利用引起血糖下降,金鱼就会出现游动减少现象。放入葡萄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由于葡萄糖的摄入,金鱼血糖浓度提高,活动性增强。

三、结论 1、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 2、当血糖高于正常水平时,动物活动性增强;当血糖低于正常水平时,动物活动性降低。

胰岛素设计性实验报告doc

胰岛素设计性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设计-修订版 胰岛素所致的低血糖休克及药物 和激素对血糖的影响 第一临床医学院XX级医学检验一班 设计人:郭英刘雨霏刘妮彭超 XX年3月12日 【题目】胰岛素所致低血糖休克及药物和激素对血糖的影响 【背景】 胰岛素是重要的内分泌激素之一,主要生理作用是全面地调节糖类代谢,同时也相应地调节脂肪和蛋白代谢。正常动物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激素的相互作用,血液中胰岛素浓度是相对稳定的。若给正常动物注射胰岛素,可造成人胰岛素性低血糖症状。血糖浓度持续降低而出现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和脑功能障碍症群而导致的综合症就是低血糖休克。在实验条件下如果给动物注射过量的胰岛素,使动物体内胰岛素量骤然升高,可造成动物实验性低血糖,会使神经组织的正常代谢和功能发生障碍,以至产生痉挛昏迷,外部表现为惊厥,称之为胰岛素休克。小鼠的低血糖休克实验属于经典实验.传统的胰岛素休克实验目的是观察人工胰岛素性低血糖休克以及注射葡萄糖后的消失过程,以加深对胰岛素

生理作用的理解.但实验中一般不测定小鼠血糖的变化,只是观察胰岛素造成低血糖休克时的行为变化。 现阶段对胰岛素降低血糖的原理研究较多,其他药物和激素如甲状腺素、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对血糖的研究也以较多,但都是单量试验,并未将多种激素和药物联合起来观察对血糖影响的研究。本次试验将通过制作胰岛素低血糖休克模型来同时观察多种药物和激素对血糖的影响。 体内降低血糖的激素只有胰岛素一种,但升高血糖的激素却不止胰高血糖素一种。糖皮质激素是一种胰岛素拮抗激素,可以增强肝脏中的糖原异生,促进肝糖原分解,抑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导致血糖升高。而甲状腺素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也能够促进糖的吸收和糖异生,也可升高血糖。生长激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神经组织以外的所有其他组织生长;促进机体合成代谢和蛋白质合成;促进脂肪分解;对胰岛素有拮抗作用;抑制葡萄糖利用而使血糖升高等作用。但其剂量不同,对血糖的影响亦不同,本次试验就胰岛素等临床常见的与血糖有关的药物和激素对血糖的影响做相应的探讨。 【目的】 学习检测血糖的方法,观察胰岛素及药物和激素对血糖的影响,同时验证不同剂量的生长激素对血糖的影响不同,从而加深理解药物和激素影响血糖水平的机制。

二型糖尿病与低血糖的真正原因

Ⅱ型糖尿病与低血糖的真正原因 作者:李君玉 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为什么我们能够调理Ⅱ型糖尿病了。文章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一、身体是如何有效运用胰岛素的 身体最重要的燃料就是葡萄糖,这种单糖能提供所有细胞运作、疗愈、生长的能量。 当你吃进食物,身体就会把食物分解为葡萄糖释放进血液中。然而,细胞无法直接去用葡萄糖,它需要胰脏的帮助。 胰脏一直在监视血液,当它检测到血液的葡萄糖浓度升高,就会以分泌胰岛素来反应,胰岛素附着在细胞上,通知细胞打开才能够从血液中吸收葡萄糖。因此,胰岛素让细胞得到了能量,同时保证了血液中葡萄糖浓度的稳定。 如果血液中的葡萄糖超过了细胞所能消耗的,胰岛素就会指示将多余的葡萄糖储存到肝脏里,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低的时候,肝脏就会释放出储藏的葡萄糖供细胞使用,当然,这是在肝脏没有受损运作良好的情况下。 如果胰脏无法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或者细胞拒绝胰岛素附着并打开,出现的状况就是“胰岛 素抗性”。如果因此导致血液葡萄糖浓度特别高,就有了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 二、Ⅱ型糖尿病的症状 1、不寻常的口干、口渴、尿频。 2、视力模糊 3、不寻常的饥饿 4、疲倦、易怒 5、消化问题;胰脏不仅分泌胰岛素,还会分泌酵素,胰脏功能受损,也会导致酵素不足,

难以消化任何东西。 6、低血糖症; 三、Ⅱ型糖尿病与低血糖的真正原因 医疗专业人士并不知道Ⅱ型糖尿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这个从目前他们推荐的降糖药、注射胰岛素以及无糖饮食的方案就可以知道。因为这些医疗方案并没有治愈任何一例糖尿病患者,只是让患者终生服药或者注射胰岛素。 这是因为,整个医学界都不知道,Ⅱ型糖尿病和低血糖症,一般都是始于肾上腺。 当人面临持续的压力、困难以及无法避免的考验,肾上腺就会分泌肾上腺素充满全身,这是一种为身体注入紧急能量的方式,对于急迫的困境是有益的。但是如果持续这样,肾上腺激素就会造成严重的伤害。 胰脏正常情况下是非常光滑的,像小孩屁股一样,但是在恐惧、压力或者其他负面情绪导致的肾上腺激素长期灼烧,胰脏会被磨损而结痂,使它变得又厚又硬。长期以来,胰脏就会分泌混合了肾上腺激素的胰岛素进入血液,从而导致细胞受伤而避开。细胞也就不能得到能量。不易消化的油腻食物可能导致肾上腺激素分泌过多,尤其是心情不好或者筋疲力尽的时候吃过量的油炸、油腻食物。 另一方面,你的肾上腺激素也有可能分泌过少,这样就会导致胰脏要补充肾上腺的不足而导致过度疲劳。长期这样,就会导致胰脏发炎、肿大。导致胰脏功能受损。 因此,Ⅱ型糖尿病产生的原因是你的肾上腺疲劳。这种情况下有时会分泌太少的肾上腺激素,有时会分泌太多的肾上腺激素,这样一方面会磨损胰脏,另一方面胰脏还会受到肾上腺激素的侵蚀。 其中一个因素可能是因为你肝脏储存和释放葡萄糖的能力减弱,尤其是整天喝酒或者经常不吃正餐的人,会耗尽肝脏里葡萄糖的存量,促使身体不停地使用肾上腺激素。长期下来导致

胰岛素致低血糖效应生理实验11-2

胰岛素致低血糖效应 一:实验目的 了解胰岛素调节血糖水平的机能 二:实验原理 胰岛素是调节机体血糖的激素之一,当体内胰岛素含量增高时,便引起血糖下降,动物出现惊厥现象。 三:实验过程 ◆实验动物与器材 小白鼠(4只),1ml注射器,鼠笼,胰岛素溶液(2U/ml),50%葡萄糖溶液,酸性生理盐水 ◆实验方法与步骤 1、取4只小白鼠称重后,分实验组2只和对照组2只 2、给实验动物腹腔注射胰岛素溶液(0.1ml/10g体重) 3、将两组动物都放在室温环境下,并记录时间,注意观察并比较两组动物的神态,姿势及活动情况 4、当实验组动物出现角弓反张、乱滚等惊厥反应时,记录时间,并立即给其中两只皮下注射葡萄糖溶液(0.1ml/10g体重),另两只不予抢救 5、比较注射葡萄糖的动物以及出现惊厥并未抢救的动物的活动情况,并分析结果 6、试验结束后,试验动物全部断颈处死。 ◆数据记录如下: 第一组注射胰岛素后12分钟呼吸变急促28分钟角弓反张35分钟僵直43分钟死第二组注射胰岛素后25分钟角弓反张,马上注射葡萄糖,很快恢复平静 四:思考题 1、正常机体内胰岛素如何调节血糖水平? 答:胰岛素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肝脏和肌肉糖原的合成及贮存,抑制糖异生,促进葡萄糖转化为脂肪酸并贮存于脂肪组织中,上述作用使血糖水平降低。 2、试分析糖尿病产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胰岛素是体内惟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一旦某种原因引起胰岛素缺乏,葡萄糖的转运和利用将发生障碍,由于代偿机制,血糖浓度将升高,如超过肾糖阈,尿中将出现葡萄糖。治疗方法:只要按时注射胰岛素即可。 五:讨论 ◆注射胰岛素后,报纸上出现一滩血迹,可能为注射时刺伤内脏所致,单个只小鼠身上均无血迹。 ◆实验中被小鼠咬伤,故未完成实验,试验数据和现象均为同组实验者提供。

糖尿病低血糖急救措施

C 低血糖是指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 mmol/L即可 诊断低血糖。低血糖症是一组多种病因引起的以静脉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过低,临 床上以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氧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低血糖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严重者还可出现精神不集中、躁动、易怒甚至昏迷等。昏迷 超过6小时就会造成不可恢复的脑组织损伤,甚至死亡。 低血糖昏迷的原因及症状有: 当血糖低于3毫摩尔/升时称为低血糖,严重低血糖会发生昏迷。糖尿病低血糖昏迷 常见的原因有:胰岛素用量过大或口服降糖药用量过大而进食少;运动量增加了,但没有相 应增加食量。 低血糖昏迷的早期症状有:心慌、手抖、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冰冷、麻木和 无力,同时有头晕、烦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和精神错乱等神经症状。继续发展,则出现剧烈头痛、言语模糊不清、答非所问、反应迟钝、眼前发黑、视物不清、心里明白嘴里说不出话来,有时全身肌肉抽动、甚至抽风,最后完全失去知觉发生昏迷和各种反射消失。如仍得不到及时抢救,最终将导致死亡。 糖尿病低血糖急救措施 1、绝对卧床休息,当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时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就是快速补充高浓 度葡萄糖,迅速纠正血中的低血糖。一般静脉注射50%或25%葡萄糖液20—40毫升,视病情可反复使用,直到病人神志转清,出汗停止,心率变慢为止。需要提醒的是对于胰岛素过量或口服磺脲类药物并合用拜糖平所致低血糖时,进食淀粉及蔗糖均不及时有效,因为此时肠道α-葡萄糖苷化酶已被拜糖平竞争性抑制,而必须推注高浓度葡萄糖,以免耽搁抢救时机。在抢救低血糖的同时,要重视预防低血糖所致的继发性损害,特别是对脑组织的损伤。 2、能自己进食的低血糖患者,饮食应低糖,高蛋白,高脂肪,少食多餐,必要时午夜 加饮糖料一次。 3、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ml是低血糖抢救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若病情不严重,尚水造成严重脑功能损害,则症状可迅速缓解,神志可立即清醒。 糖尿病患者尤其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病人,应注意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1.制定适宜的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 2.进行糖尿病教育:包括对患者家属的教育,识别低血糖,了解患者所用药物的药代 动力学,自救方法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