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眼科学

眼科学

一、 名词解释
1.视路:视网膜至大脑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路径。
2.视力:指视器辨别物体形状和大小的能力,它反映黄斑中心凹的视功能, 又称中心视力或视敏度。
3.色觉:指视网膜黄斑区分辨颜色的能力,是视锥细胞的功能之一。
4.视野(visual field):双眼正视前方固定不动所看到的空间范围。
5.上睑下垂(ptosis):是指上睑的提上睑肌或Müller平滑肌功能不全或丧 失,导致上睑部分或全部下垂。
6干眼又称角结膜干燥症(keratoconjunctivitis sicca,kcs)是指各种原 因引起的泪液质和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 不适,引起眼表病变为特征的多种病症的总称。
7.葡萄膜炎:发生在葡萄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和玻璃体的炎症
8.交感性眼炎:指发生于一眼穿通伤或内眼手术后的双眼肉芽肿性葡萄膜炎, 受伤眼称为诱发眼,另一眼称为交感眼。
9.青光眼:是一组以视野缺损和视神经萎缩为共同特征与眼压增高相关的常见 眼病。
10.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 是玻璃体内及视网膜表面的细胞增殖、收缩,造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病变11.视网膜脱离: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之间的分离。按形成原因分 为孔源性、渗出性、牵拉性。
12.眼的屈光:当外界光线通过眼的光学系统后,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倒 像的生理功能。
13.近视眼:调节松弛,平行光线的焦点在视网膜之前——近视眼
14.远视眼:调节松弛,平行光线的焦点在视网膜之后——远视眼
15散光:调节松弛,平行光线的焦点各子午线的焦点不在同一平面——散光 16.屈光参差:双眼屈光状态不等,不论是屈光不正的性质不同或度数不同均称为屈光参差。
17.弱视:视觉系统在发育过程中受到某些因素干扰,使视觉细胞无法获得光线的充分刺激,视觉发育受到影响所致。
二、 填空题
1. 眼由眼球、视路、眼附属器组成
2. 眼球壁中层为葡萄膜从前到后由虹膜、睫状体、脉络膜组成。
3. 眼球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
4. 眼附属器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眼眶组成,具有保护、运动和支持眼球的组织结构。
5. 眼睑由外至内,即皮肤层、皮下组织层、肌层、睑板及睑结膜层。
6. 眼球神经:三叉神经的第一、二分支司眼球及眼睑的感受、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外展神经支配外直肌、副交感神经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交感神经支配瞳孔开大肌、睫状神经节位于视神经外侧视神经孔前1.0cm左右
7.睑缘炎包括鳞屑性睑缘炎、溃疡性睑缘炎、眦部睑缘炎。
8.角膜病病因:感染源

性、内源性、局部蔓延。治疗治疗治疗治疗:去除病因、应用抗感染药物、促进溃疡愈合、减少瘢痕形成的原则。
9.葡萄膜炎病因:感染性因素(内源性、外源性因素)、自身免疫因素、创伤和理化损伤、免疫遗传机制。
10.前葡萄膜炎体征: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房水混浊、角膜后沉着物、虹膜改变、瞳孔改变、晶状体改变、眼后节改变。
11.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分期:临床前期 、先兆期、急性发作期 、缓解期 、慢性期、绝对期。
12.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 ①眼压升高②|眼底特征性改变③视野缺损④视盘损害
13.皮质性白内障分期:初发期、膨胀期、成熟期、过熟期。
14.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类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15.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分期: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
16.视网膜母细胞瘤临床分期:眼内期、青光眼期、眼外期、转移期。
17.近视分为轴性近视与屈光性近视,临床表现:①视力 远视力减退,近视力正常②视疲劳 由调节与集合不协调所致③眼位偏斜 易引起外隐斜或外斜视④眼球改变 眼球前后径变长。
18.斜视可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非共同性斜视。
三、 简答题
1.睑外翻病因有哪些?
①眼睑皮肤的烧伤、化学伤或睑部手术等眼睑皮肤面瘢痕性收缩可引起睑外翻。常见于。 ②老年人眼轮匝肌功能减弱,眼睑皮肤较松弛,或面神经麻痹使眼轮匝肌功能丧失,加之下睑重量使之下坠也可致睑外翻。
2.急性泪囊炎的治疗。
①早期局部热敷,全身和局部应用抗生素。②炎症期切忌泪道冲洗或泪道探通。一旦脓肿形成,应切开排脓,放置引流条,炎症消退后按慢性泪囊炎处理


第二章眼科学基础
1.成年人眼球前后径约为24mm。
2.眼球壁分为3层:外层为纤维膜,中层为葡萄膜,内层为视网膜。
3.角膜组织学上从外向内分为: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其中可再生的有:上皮细胞层,后弹力层。
4.巩膜厚度各处不同,眼外肌附着处最薄,视神经周围最厚。
5.脉络膜由3层血管组成:外侧的大血管层,中间的中学管层,内侧的毛细血管层。
6.瞳孔:虹膜的中央有1个2.5-4mm的圆孔称为瞳孔。
7.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后极部有一个无血管凹陷区,解剖上称为中心凹,临床上称为黄斑,乃由于该区含有丰富的黄色素而得名。其中央有一小凹,解剖上成为中心小凹,临床上称为黄斑中心凹。
8.眼球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9.眼睑从外向内分为5层:皮肤层,皮下组织层,肌层,睑板层,结膜层。
10.结膜

分为三部分:睑结膜,球结膜,穹窿结膜。
11.每只眼有6条眼外肌,4条眼直肌和2条斜肌。
12.房水循环途径:
睫状体产生→进入后方→越过瞳孔到达前房-再从前房角的小梁网进入Schlemm管→然后通过集液管和房水静脉→汇入巩膜表面的睫状前静脉→回流到血液循环。
第四章 眼睑病
1.睑腺炎:是化脓性细菌侵入眼睑腺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
手术治疗:外睑腺炎的切口应在皮肤面,切口与睑缘平行;内睑腺炎的切口应在睑结膜面,切口与睑缘垂直。
2.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炎症,以往称为霰粒肿。
治疗:①小而无症状的睑板腺囊肿无须治疗,待其自行吸收。②大者可通过热敷,或向囊肿内注射糖皮质激素促其吸收。③如不能消退,应在局部麻醉下手术切除。
3. 溃疡性睑缘炎大多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眦部睑缘炎多数由因莫-阿双杆菌感染引起,特效药为0.25%-0.5%硫酸锌滴眼剂。
4.病毒性睑皮炎主要有两种:由单纯疱疹病毒I型感染所致的单纯疱疹病毒睑皮炎;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带状疱疹病毒性睑皮炎
5.眼睑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基底细胞癌。
6.睑内翻可分为3类:先天性睑内翻,痉挛性睑内翻,瘢痕性睑内翻。
第五章 泪器病
1.泪器在结构和功能上分为 泪液分泌部 、泪液排出部。分泌部:泪腺,副泪腺,结膜杯状细胞等;排出部:泪小点,上下泪小管,泪总管,泪囊,鼻泪管.
2.泪溢:由排出受阻引起的泪液不能流入鼻腔而溢出眼睑之外,成为泪溢。
流泪:泪液分泌过多,排除系统来不及排走而流出眼睑外成为流泪。
3.泪道阻塞或狭窄的常用检查方法:染料实验、泪道冲洗术、泪道探通术。其中泪道冲洗术采用钝园针头从泪小点注入生理盐水,根据冲洗液体流向判断有无阻塞及阻塞部位。
第六章 眼表疾病-----第七章 结膜病
泪膜从外向内可分为:脂质层,水液层,黏蛋白层。
1.超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由奈瑟菌属细菌(淋球菌或脑膜炎球菌)引起。(选)
2. 沙眼的概念和并发症: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导致盲目的主要疾病之一。
晚期的并发症有:睑内翻与倒睫,上睑下垂,睑球粘连,角膜混浊,实质性结膜干燥症,慢性泪囊炎等。可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
3.俗称的“红眼病”为哪一种结膜炎? 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结膜炎。(选)
4.结膜充血和睫状充血的区别
部位 越靠穹窿越明显 越靠角膜缘越明显
病种 结膜病 角膜、睫状体炎等
颜色 鲜红 深红
0.1%肾上腺素 充血消失 充血不消失
起源 结膜血管 角膜缘血管
并发症 粘性/脓性分泌

物 角膜混浊
血管移动 可推动 不可推动
5.睑裂斑:是睑裂区角巩膜缘连接处水平性的、三角形或椭圆形、隆起的、灰黄色的球结膜结节。
6. . 翼状胬肉鉴别诊断
①假性胬肉:由于外伤,手术及炎症引起,没有清晰的头体尾的外形特点;
②睑裂斑:很少侵入角膜,与长期户外活动有关;
③结膜肿瘤:良性一般很少侵犯角膜,恶性生长迅速且生长不规则。
第八章 角膜病
1.角膜刺激症:眼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不包括?(选)
2.单纯疱疹病毒角膜炎--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HSV是一种感染人的DNA病毒。(选)
3.角膜上皮不完整时禁用的药物有:激素类。(选)
4. 角膜软化症--由VA缺失引起,睑裂区内外侧结膜上见到典型基底朝向角膜缘的三角形泡沫状上皮角化斑,称Bitot斑。(选)
5.角膜炎症愈合期三种病理生理
①角膜云翳:浅层的瘢痕性混浊薄如云雾状,通过混浊部分仍能看清后面虹膜纹理
②角膜斑翳:混浊较厚略白色,但仍可透见虹膜者
③角膜白斑:混浊很厚呈瓷白色,不能透见虹膜者
第十章 晶状体病
1.晶状体混浊称为白内障。按晶状体混浊部位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囊膜下白内障等;按晶状体混浊程度分为未成熟期、成熟期和过熟期白内障。
2.皮质白内障按期发展过程分为4期:初发期、膨胀期、成熟期、过熟期。不包括?(选)
3.眼部挫伤时,瞳孔缘部虹膜色素上皮破裂脱落,附贴在晶状体前表面,称Vossius环。(选)
4.各种先天性白内障对视力的影响如何?
前极性白内障对视力的影响不大;
后极性白内障对视力有一定影响;
冠状白内障对视力的影响很少;
点状白内障一般不影响视力;
绕核性白内障,视力可明显减退;
核性白内障:瞳孔缩小时视力障碍明显,瞳孔散大时视力显著增加;
全白内障视力障碍明显;膜性白内障视力损害严重。
5.后发性白内障(PCO):是指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或外伤性白内障部分皮质吸收后形成的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第十一章 青光眼
1. 病例分析题例题:某病人头痛、眼痛、畏光、恶心呕吐,瞳孔散大……
① 诊断?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② 该病的临床分期?该病人处于哪一期?
共分为6期:临床前期,先兆期,急性发作期,间歇期,慢性期,绝对期。该病人属于-急性发作期
③ 治疗:
1°控制眼压:甘露醇,毛果芸香碱,碳酸酐酶抑制剂,噻吗洛尔 。
2°手术治疗:虹膜周切+小梁切除术。
4.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指标有:眼压升高 、视盘损害、视野缺损。不包括?(选)
第十二章 葡萄膜病
前葡萄膜炎的并发症: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

低眼压及眼球萎缩。
第十四章 视网膜病
1.视网膜的分为两层:神经感觉层、色素上皮层。神经感觉层有三级神经元:视网膜光感受器(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
2.血—视网膜屏障破坏表现:视网膜水肿、视网膜渗出、视网膜出血、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3.某青年男性,视力急剧下降,管周白鞘,伴视网膜浅层出血,诊断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Eales病)。(选)
4.案例分析题例题:某病人糖尿病数十年,******,问:
①诊断为何种疾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②此病的临床分期?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国内临床分型
病变严重程度 眼底表现
非增生性 Ⅰ 以后极部为中心,出现微动脉瘤和小出血点
(单纯性) Ⅱ 出现黄白色硬性渗出及出血斑
Ⅲ 出现白色棉絮和出血斑
增生性 Ⅳ 眼底有新生血管或并有玻璃体积血
Ⅴ 眼底新生血管和纤维增生
Ⅵ 眼底新生血管和纤维增生,并发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国际临床分型
分型 散瞳眼底检查所见
无明显视网膜病变 无异常
轻度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仅有微动脉瘤
中度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除微动脉瘤外,还存在轻于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改变
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出现以下任一改变,但无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体征:
在四个象限中每一象限中出现多于20处视网膜内出血
在2个或以上象限出现静脉串珠样改变
至少有一个象限出现明显的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
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出现下列一种或一种以上改变
新生血管
玻璃体出血或视网膜出血
③ 治疗:控制血糖,治疗高血压,定期眼压检查,根据DR所处阶段采取适当处理,可采用全视网膜光凝治疗,也可用玻璃体切割术。
5.视网膜脱离:指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的分离。根据发病原因分为孔源性、牵拉性和渗出性。
6. 哪种疾病可引起白瞳症? 视网膜母细胞瘤-。(选)
第十六章 屈光不正
1.调节: 为了看清近距离目标,需增加晶状体的曲率(弯曲度),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
2. 相差多少以上可以形成屈光参差?双眼屈光度数不等者,相差>2.50D
第十七章 斜视与弱视
1.Kappa角:为瞳孔中线与视轴的夹角 ; 第一眼位:双眼注视正前方时的眼位
视路病变中:双颞侧偏盲最常见
斜视角检查常用办法--角膜映光法
2.神经交互支配定律(Sherrington's law)眼外肌在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收缩的同时其拮抗肌相应抑制。
配偶肌定律(Hering's law)两眼向

相同方向注视时,相对应的配偶肌同时接受等量的神经冲动。
第十九章 眼外伤
1.前房积血处理原则
1,卧床休息,半卧位
2,点用糖皮质激素滴眼剂5天
3,扩瞳可增加再出血危险,5天后可散瞳
4,眼压升高时,应用降眼压药
5,适量应用止血药
6,必要时手术治疗--前房冲洗术
2酸性伤和碱性伤最严重? 碱性伤(选)
第二十一章 防盲治盲
基本视力损伤分类
视力损伤 最好矫正视力
类别 级别 较好眼 较差眼
低视力 1级 < 0.3 ≥ 0.1
2级 < 0.1 ≥ 0.05 (指数3m)
盲 3级 < 0.05 ≥ 0.02 (指数/1m)
4级 < 0.02 光感
5级 无光感

我国几种主要致盲眼病: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沙眼、视网膜脉络膜病、先天及遗传性眼病、视神经病、屈光不正/弱视、眼外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