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潍坊市潍城区中考语文试卷

潍坊市潍城区中考语文试卷

潍坊市潍城区中考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 (共4题;共37分)

1. (10分)(2020·杭州模拟) 【任务一】认识“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是中华传统美德,有位同学搜集与阅读相关资料,针对其精神内涵,写了下面一段文字:

(1)上课展示时,有同学对其中两个字的读音把握不准,请你告诉他正确读音。

矫揉造作________ 忧戚 ________

(2)同学发现其中有两个错别字,请你找出并改正。

__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

(3)对于语段中几个词语,大家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 . “附庸风雅”是一个褒义词,指的是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B . “盲从”,不问是非地附和别人。

C . “历练”这里指的是经历世事,锻炼,也可以指阅历多而有经验,比如“他历练老成,办事稳重”。

D . “伛偻”指弯腰曲背,“提携”指被牵扶的人,组合在一起可以用来指老人和小孩。

(4)对于“它意味着无论欢乐抑或忧戚,总要乐观地怀有面对未来奋斗终身,总要拥有持之以恒、不屈不挠的精神”这句话,同学有四种修改意见,你认为修改不妥当的一项是()。

A . 它意味着无论欢乐抑或忧戚,总要持之以恒、不屈不挠,以至奋斗终身。

B . 它意味着无论欢乐抑或忧戚,总要乐观地怀有面对未来奋斗终身的勇气,总要拥有持之以恒、不屈不挠的精神。

C . 它意味着无论欢乐抑或忧戚,只要乐观地怀有面对未来奋斗终身,就会拥有持之以恒、不屈不挠的精神。

D . 它意味着无论欢乐抑或忧戚,既要乐观地怀有面对未来奋斗终身的勇气,又要拥有持之以恒、不屈不挠的精神。

2. (8分) (2017九上·卫辉期中) 古诗文默写。

(1)池上碧苔三四点,________,日长飞絮轻。

(2) ________,北斗阑干南斗斜。

(3)《出师表》中,能体现出诸葛亮面对危机情况勇于担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用大雁来寄托深情,刻画秋天萧瑟的边塞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勾勒出英雄驭马挽弓、冲锋陷阵的场面。

3. (2分)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两个主要主张是________、________。

4. (17分)(2019·威海) 学校将五月定为“大阅读”主题月,将开展一系列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西游记》中的沙僧参加阅读社团的招聘,请你写出录取或淘汰他的理由。

(2)你应聘到阅读社团做图书室管理员。室内藏书以《论语》《孟子》《诗经》《道德经》《资治通鉴》《李太白集》《东坡集》等为代表。请用一句话概括藏书内容。

(3)为纪念建国七十周年,班级将举行“我和我的祖国”系列活动,请你根据示例将活动内容补充完整。

“读起来”,________;“讲起来”,砥砺强国志向;“________”,汇聚报国行动。

(4)学校筹备“电子阅读与传统阅读孰优孰劣”的辩论活动,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最后的总结发言。

二、阅读理解 (共3题;共60分)

5. (19分) (2017八下·江宁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石渠记

柳宗元

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②,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③鱼。又北曲行纡余,睨④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⑤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⑥焉。风摇其巅,韵⑦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注释】①渴:潭名。②泓:水深的样子。③倏:迅速,极快。④睨:斜着看。⑤诡:奇异。⑥庥:同“休”。

⑦韵:和谐悦耳的声音

(1)解释下列画线字

自渴①西南行 ________ 渠之广或咫尺________逾石而往________ 昌蒲被之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长可十许步

②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3)文中写了哪三处景观?

(4)文中所描写的水有着怎样的特点?

6. (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话说筋骨

梅万林

①所谓筋骨,包括筋肉和骨头两个部分。一个人如果没有筋骨,或者筋骨软弱,即使长再多的肌肉,也终究寸步难行,甚至连独立支撑也很勉强。如果某人被骂作没有骨头,那便是他的奇耻大辱了。

②因此,筋骨之重要,不仅关乎一个人的生存与否,而且更关乎一个人的生存要义。所以,在古人眼里,一个能担当大义的人,摆在面前的第一道关口必是劳其筋骨。这里,筋骨早已超出了身体本身的含义,而上升到了人生乃至境界的层面。

③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要创作出更多更优质的文艺作品,有筋骨必然是摆在谋篇布局之前的第一道关口。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在我看来,这里的“文”,不仅指文采,而且更主要的还是指文章能否“载道”,而欲有所承载,离了筋骨是万万不能的。可以说,载道之文,必有筋骨。而一篇不能载道、没有筋骨的文章,只怕连存世的可能也没有,更遑论穿越时光、流传千古。

④这种筋骨,绝不是认识上的似是而非,绝不是态度上的模棱两可,更不是不着边际的顾左右而言他。它所表达的必是掷地有声的启迪,必是见物见人见思想的多棱镜,传递的是一种力量,温暖的是人的心灵。

⑤这种筋骨,追求的不是表面的光鲜,不是理解的曲折和艰深,也不是毫无嚼劲的一览无余。相反,它的意蕴犹如冰山漂浮在海面,露出来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其中的大部分则深埋于水下。

⑥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文,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这里的“一代之文学”之所以能够独领时代风骚,流传后世而不朽,莫不与其本身的筋骨有关。“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的筋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干鸿毛”是司马迁的筋骨;“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是陶渊明的筋骨;“我辈岂是蓬蒿人”是李白的筋骨;“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的筋骨;“

”是苏轼的筋骨;“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筋骨;“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是关汉卿的筋骨:“铁扁担道义”是李大钊的筋骨;“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的筋骨……

⑦一代之文学因其筋骨量的多样性而多姿多彩,因作者的小我与时代的大我互为表里从而流淌不息,因其深刻的内涵与时代精神的高度契合而获得永生。没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就没有辛弃疾的筋骨;没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就没有陆游的筋骨;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没有范仲淹的筋骨。

⑧在今天,每一位艺术家都希望能够“发现世界不被注意的部分”,从而到达个人艺术的巅峰。但如果没有德艺双馨的艺术追求,企望靠小资的敷衍、靠穿越和玄幻的演绎,从而创作出传之后世、有筋骨的美妙文章,则与缘木求鱼无异。真正的写作,有筋骨远比皮肉上的光鲜更为重要。

(1)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简要分析第①~③段的论证思路。

(3)文章第⑦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请从苏轼的作品中任选一句以恰当地填在第⑥段的横线上,从而符合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7. (21分) (2017九上·泉港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人生是一场场目送

①还记得人生的第一场有记忆的目送,那年六岁,是暖意融融的春日。母亲坐在从邻居那里借来的小毛驴车上,围着家里那床大红花的被子,毛驴车驶过院外的桃花树,一阵风来,粉红的桃花瓣纷纷飘落,落在她灰白头和新穿的淡青色碎花衬衫上,她只是挥着手,脸因为瘦削而越发显得笑得夸张,可她就那样笑着离开我们视线,再也没有回来。目送者站在自家院子的土墙旁,看着母亲渐行渐远,无奈的抽泣。一个六岁的孩子无法主宰自己,更无法主宰别人的命运。

②第二次的目送,是作为被送者,十七岁,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离开,离开小镇,离开县城,到省城求学。清晨赶火车,夏末秋初的凉风,乌瓦红砖的小站在晨曦中朦胧,长长的铁轨从远方来,延伸到远方去。我拖着行李挤上车,站在过道上向窗外看去时,看见父亲寻找的目光,孤单的身影。垂下头时眼泪已滴在行李箱上,列车启动,哐当哐当声中,越来越远的是故乡和父亲,还有曾十二万分盼着离开的家,如今都因离别而蒙上了暖色调,就像渐起的朝阳,暖橘。

③人生最大意义的那次目送,发生在六年后。我要嫁到远方去,独自一人出发。行李已先行托运,只随身携带一个小包。早春二月,天还蒙蒙亮,我赶早车,父亲早起送我,他站在简陋的门楼下,黑漆的大门半掩在他身后,启明星在遥远的天际寂寞闪烁。我摇摇手,“爸爸,回去吧。”爸爸嗯了一声,我回头看不清他的表情。于是我转过头来一直走去。(A)街上空寂无人,父亲的目光在孤单中无限地拉长。心里稍稍有了酸涩,又觉无聊。多年的独立让我知道,我从来不是那个有点事儿就可以哭哭啼啼耍情绪的孩子,我的情绪给谁看呢?那天早晨,我坐上车,车在晨曦微明中驶出小城,我不知父亲站在门口目送了我多久。那是意义重大却简约的目送。

④生命里最无法忘怀的目送,发生在去年。父亲走了。幼年时目送母亲,她笑着在桃花纷落的春日。这一次目送父亲在深冷的浓秋。父亲躺在玻璃棺里,似乎在一个梦境中微皱着眉,慢慢沉落下去,只剩下无声不知所措的白色百合。(B)痛苦像铅海,又重又黑,深不见底,压制了撕心裂肺的哭喊。只有沉默,似乎才能表达一切。我目送了生我养我的两个人的离开,目送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孑然一身的到来。

⑤目送便是离别,即使有时它也意味着出发,可对另一方仍是离别。

⑥人生自古伤离别。

⑦但真正理解目送,却因为龙应台人生三书里的《目送》,关于华安和“我”的故事。小学,16岁,21岁。一个孩子在母亲的目送中长大了,每一段目送似乎也引领着各种酸甜苦辣。龙应台也在目送中永别了自己最亲爱的父亲,沉痛在理智中熨平。

⑧她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⑨人生不过是一场场目送,成长或衰败。你是目送者,或者被目送。

(1)根据选文内容将下面表格填写完整。

(2)选文以“人生是一场场目送”为题有何妙处,请谈谈你的理解。

(3)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①有人认为第③段A句中“无限地拉长”用得精妙,请说说理由。

②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第④段中的B句。

(4)请谈谈你对第⑧段龙应台这番话语的理解。

(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选文采用对比手法,将我与龙应台的目送经历对比描写,突出父母的难忘印象。

B . 文末作者认为人生会经历一场场目送,作为目送者抑或是被目送,情绪消极无奈。

C . 第⑥段化用柳永的词句“多情自古伤离别”,增添语言的趣味性,揭示文章的主旨。

D . 选文深情地叙述我的四次目送经历,我因龙应台的《目送》而真正理解目送的含义。

三、名著导读 (共2题;共15分)

8. (2分) (2019七下·来宾期末)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骆驼样子》中,样子爱着小福子却要娶虎妞为妻,所以尽管虎妞因难产而死时样子很难过,但真正让样子崩溃的是小福子上吊而死。

B . 样子在兵荒马乱中连人带车一起被宪兵抓走,后来他趁乱逃出来却冒险地牵走了部队的三匹骆驼并用它们换了三十五块钱回北平。

C . 阿龙纳斯说:“大海就是一切,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七分之一,大海纯净清新、大海充满了生命力、大海具有宽广的胸怀、大海就是永恒。”

D . 《海底两万里》一书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丛生,具有强烈的可读性,而且书中还包合了大量地理、历史、生物、物理、地质、气象等方面的知识。

9. (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鲁智深在五台山寺中,不觉搅了四五个月。时遇初冬天气,智深久静思动。当日晴明得好,智深穿了皂布直裰① ,系了鸦青绦,换了僧鞋,大踏步走出山门来,信步行到半山亭子上,坐在鹅项懒凳上,寻思道:“俺往常好酒好肉每日不离口,如今教洒家做了和尚,饿得干瘪了。赵员外这几日又不使人送些东西来与洒家吃,这早晚怎地得些酒来吃也好。”正想酒哩,只见远远地一个汉子挑着一副担桶,唱上山来。上面盖着桶盖,那汉子手里拿着一个镟子② ,唱着上来。唱道:

九里山前作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

顺风吹动乌江水,好似虞姬别霸王。

鲁智深观见那汉子挑担桶上来,坐在亭子上看。这汉子也来亭子上,歇下担桶。智深道:“兀那汉子,你那桶里甚么东西?”那汉子道:“好酒。”智深道:“多少钱一桶?”那汉子道:“和尚,你真个也是作耍?”智深道:“洒家和你耍甚么?”那汉子道:“我这酒,挑上去只卖与寺内火工道人、直厅轿夫、老郎们做生活的吃。本寺长老已有法旨,但卖与和尚们吃了,我们都被长老责罚,追了本钱,赶出屋去。我们见关着本寺的本钱,见住着本寺的屋宇,如何敢卖与你吃?”智深道:“真个不卖?”那汉子道:“杀了我也不卖!”智深道:“洒家也不杀你,只要问你买酒吃!”那汉子见不是头,挑了担桶便走。智深赶下亭子来,双手拿住扁担,只一脚,那汉子做一堆蹲在地下,半日起不得。智深把那两桶酒都提在亭子上,地下拾起微子,开了桶盖,只顾舀冷酒吃。无移时,两桶酒吃了一桶。智深道:“汉子,明日来寺里讨钱。”那汉子方才疼止,又怕寺里长老得知,坏了衣饭,忍气吞声,哪里敢讨钱。把酒分做两半桶挑了,拿了镟子,飞也似下山去了。

只说鲁智深在亭子上坐了半日,酒却上来。下得亭子松树根边又坐了半歇,酒越涌上来。智深把皂直裰褪膊下来,把两只袖子缠在腰里,露出脊背上花绣来,摘着两个膀子上山来。看看来到山门下,两个门子远远地望见,拿着竹篦③ ,来到山门下,拦住鲁智深,便喝道:“你是佛家弟子,如何噇④得烂醉了上山来!你须不瞎,也见库局里贴着晓示:‘但凡和尚破戒吃酒,决打四十竹笔,赶出寺去。如门子纵容醉的僧人入寺,也吃十下。’你快下山去,饶你几下竹篦!”

鲁智深一者初做和尚,二来旧性未改,睁起双眼,骂道:“直娘贼!你两个要打洒家,俺便和你厮打!”门子见势头不好,一个飞也似入来报监寺,一个虚拖竹篦拦他。智深用手隔过,揸开五指,去那门子脸上只一掌,打得踉踉跄跄。却待挣扎,智深复一拳,打倒在山门下,只是叫苦。鲁智深道:“洒家饶你这厮!”踉踉跄跄攧入寺里来。

监寺听得门子报说,叫起老郎、火工、直厅轿夫三二十人,各执白木棍棒,从西廊下抢出来,却好迎着智深。智深望见,大吼了一声,却似嘴边起个霹雳,大踏步抢入来。众人初时不知他是军官出身,次后见他行得凶了,慌忙都退入藏殿里去,便把亮槅关上。智深抢入阶来,一拳,一脚,打开亮槅,三二十人都赶得没路。夺条棒,从藏殿里打将出来,监寺慌忙报知长老。长老听得,急引了三五个侍者,直来廊下,喝道:“智深!不得无礼!”智深虽然酒醉,却认得是长老。撇了棒,向前来打个问讯,指着廊下,对长老道:“智深吃了两碗酒,又不曾撩拨他们,他众人又引人来打洒家。”长老道:“你看我面,快去睡了,明日却说。”鲁智深道:“俺不看长老面,洒家直打死你那几个秃驴!”长老叫侍者扶智深到禅床上,扑地便倒了,齁齁地睡了。

(节选自《水浒传》,中华书局2009年版,有删改)

【注】①直裰:僧衣。②镟子:温酒器。③竹篦:一种刑具。④噇:吃,喝。多带贬义。

(1)在横线上依序填写一个动词,概括文中鲁智深与酒的几件事。

想酒→________酒→________酒→________酒

(2)文中汉子的唱词有哪些作用?

(3)结合《水浒传》,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鲁智深为何被称作“花和尚”?

②与林冲或李逵相比,鲁智深的性格有什么特别之处?请举例具体分析。

四、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书可以让我们穿越时空,从古今中外的圣贤那里得到教诲和启迪,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请阅读例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书心得》,从本册推荐的三部名著作品中任选一部,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读书心得。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共4题;共37分)

1-1、

1-2、

1-3、

1-4、

2-1、

2-2、

2-3、

2-4、

2-5、

3-1、

4-1、

4-2、

4-3、

4-4、

二、阅读理解 (共3题;共60分)

5-1、

5-2、

5-3、

5-4、

6-1、

6-2、

6-3、

6-4、

7-1、

7-2、

7-3、

7-4、

7-5、

三、名著导读 (共2题;共15分)

8-1、

9-1、

9-2、

9-3、

四、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