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 超声检测“山形波”实战分析

5 超声检测“山形波”实战分析

5 超声检测“山形波”实战分析
5 超声检测“山形波”实战分析

超声检测“山形波”实战分析

一日晌午,我坐在工具房的试验台前,正专心地调校超声探伤仪器。此时,一位兄弟单位穿着连体服的小伙子,连体服许多部位沾上了红色的着色剂和黑黑的油渍,似乎从汽机房刚干完事回来。一手提着超声波探伤仪,另一手提着装有耦合剂的桶子,背上还背着工具包,风尘仆仆走到我跟前,向我说道:“哥们,向你请教个问题”,“请教不敢当,有什么事呢?”我回答道。

“刚才在做管道对接环焊缝的超声检测,管道厚度为60mm,扫查的时候发现在一次反射区域内存在深度为54mm的反射波,我觉得这应该是根部反射波,不是缺陷。”他继续说道:“但是在二次反射区域内也存在反射波,测量反射波深度大约在80mm,你说这是不是缺陷呢?”

我问他:“你有没有用直探头测量母材和热影响区的厚度?是不是母材厚度比热影响区和焊缝的厚度都大?”。

他说:“是的,母材厚度60mm,热影响区厚度大约52mm”

得到确切的回答后,心中有了初步的结论,然后继续回答他道:“80mm处的二次反射波很有可能不是缺陷,应该波形转换波。如果你用K1和K2的探头分别去扫查,会发现K1探头比K2探头扫查的回波更高,我暂且称它为“山形波”,因为他长得像“山”字,也像一座山。这种山形波在不等厚对接、错边、厚壁管道对接焊缝的超声检测中经常出现。”

20mm25mm

正好跟前的试验台上有一块不等厚对接模拟试块,如下图,用尺子量了薄的一侧厚度为20mm,厚的一侧为25mm。

为了让小伙子明白我的推论,并验证它是正确的。换上一个K1的探头,校准了声速、零偏和K值,节省时间未制作DAC曲线。在不等厚模拟试表面块滴上几滴机油,用食指在试块上轻轻的抹了抹,瞬间形成一道薄薄的油层。按了仪器的“波峰记忆”键后,前后推动着探头,找到最高波,此时固定探头不动,超声波探伤仪屏幕显示如下。

移动闸门框住最高波,此时深度读数为32.8mm。不等厚试块薄侧20mm,厚侧25mm,假设该反射波是缺陷波,那么缺陷应处于深度为17.2mm (25×2-32.8=17.2),但是实际模拟试块不存在缺陷。

这么高的反射波会是什么波呢?

既不是一次反射波,也不是表面的二次反射波,更不是缺陷波,而是探头某个扩散角的声束打到斜面上,入射横波发生波形转换,转换成反射纵波,纵波垂直反射到工件表面,然后按原路返回,这就是波形转换的原理,如下图,3是入射横波,2是波形转换后的纵波,1是反射横波。

最后再用K2的探头扫查了该斜面,发现也存在波形转换,但是波幅很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说起这件事,让我回想起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也遇到了和小伙子相似的问题。此时情不自禁的感叹时间由如白驹过隙,眨眼间的功夫,人将步入中年。

先停止感慨,将时钟的指针拨回到几年前,广东某电厂600MW超超临界锅

炉定期检验,对分隔屏出口集箱封头对接环焊缝(类似管道对接环焊缝)进行超声检测。集箱规格为Ф356×60mm,材质SA-335P91,下图为封头示意图。

超声检测发现一次反射中,除了根部反射波外,无异常波。而在二次反射区域内却发现异常波,深度为80mm,并且整圈断续的存在。情况和小伙子描述的非常相似。那个时参加工作没多长时间,缺乏现场经验,是不是缺陷拿捏不准。

为了验证是不是缺陷波,用直探头去扫查该“缺陷”位置,焊缝部位未发现任何反射波,哪怕将增益调到最大也无任何收获。再换个K2的探头试试,反射波同样存在,但波幅很低。当时和一位年长的同事分在一组做事,他说:“别纠结了,或许是波形转换吧,没什么问题,收拾仪器回去吧”。

这句话让我豁然开朗,突然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时间仓促,将现场测量的数据记录下来,回到住的地方,打开电脑利用CAD绘图和三角函数计算,验证该“缺陷波”为波形转换波。果真如此,该“缺陷波”的确是横波波形转换后的纵波。

产生波形转换的关键因素——综合形坡口形式和一定角度的声束,根据《DL/T8692-2012火电厂焊接技术规程》的要求,当壁厚大于60mm的汽水管道应开综合形坡口。火电厂也存在许多壁厚小于60mm的管道或集箱均采用了综合形坡口。

什么是综合形坡口?为什么要开综合形坡口?

百度搜索相关内容,除了DL/T8692-2012和ASME16.25有简单介绍,其它未发现任何关于综合形坡口的介绍。所以我也不知道开综合形坡口的优势。

什么是综合形坡口,按照我的理解,综合形坡口包括V形坡口和U形坡口。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为什么在内壁要开一道槽?这道槽也就是所谓的内壁台阶,很遗憾,没能找到相关资料。

我推测开槽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焊缝全焊透,此处等待大咖解答。

在检测内壁存在槽口、不等厚对接或错边的焊缝,即可看作为内壁台阶,当超声波入射到这个台阶,会发生波形转换,即横波转换成纵波。这样波形转换常见于厚壁管道、错边、不等厚对接超声检测,并且采用K1的探头比K2的探头更为明显,这种情况下尽量使用一次波判定缺陷。

曹智

2017-6-12

超声波检测的波形分析

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的波形分析探讨 张宏(长沙理工大学) 陈彦平(广州润索工程检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从直达波、绕射波、折射波和反射波单一波形在基桩中传播规律的分析,探讨波形畸变及频谱变化与桩身混凝土缺陷的相关关系,认为掌握波形畸变及频谱变化的规律,不但能有效提高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判定水平、而且能对透测盲区的混凝土质量进行初步评价。 关键词:基桩 声波透射法 检测 波形分析 换能器 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采用的振源,是一种轴向有限长度、单一主频的柱面波,超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规律服从弹性波的持性,由直达波、绕射波、折射波和反射波构成。波形分析的基本物理量有:1.直达波到达时(波速);2.波幅(或衰减);3.接收信号频率变化;4.接收波形畸变。我们认为波速只反映透测中线为对象的混凝土性质,而波形和频谱变化不但反映透测对象的混凝土状态,而且也反映构件边界面及透测范围以外混凝土的状态。但由于以往换能器激振信号的余振周期太长,覆盖了绕射波、折射波、反射波的时程,使波形迭加后变化复杂,不易解读。所以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判定,一般采用了声时和首波波幅两个参数,普遍对波形变化的分析不够深入。 下面从单一波形在基桩中的传播规律分析入手,探讨波形畸变及频谱变化与混凝土缺陷的关系。 一、直达波的形态和形式 1.发射换能器激振性能决定直达波的形态 不同的换能器由于采用的结构形式、材料等不同,激振机理也有所不同,所以有不同的发射主频、发射强度和余振长度,如下四种换能器在清水中透测的接收波形(直达波)就明显不同: (1).平面换能器,主频50kHz,首波比较低,余振长度20周期以上,见照片1。 (2).一种管环状径向换能器,主频60kHz,首波比较低,余振长度14周期以上,见照片2。 (3).一种增压式径向换能器,主频36kHz,余振长度7周期以上,见照片3。

简述全自动超声波无损检测方法

简述全自动超声波无损检测方法 摘要:全自动超声波检测技术(AUT)对于提高无损检测效率、保证无损检测质量,节约工程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AUT检测的特点,与传统检测手段进行了对比分析,阐述工程无损检测中AUT检测的通用做法。 关键词:全自动超声环焊缝检测 引言:AUT检测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无损检测技术,在近几年的推广使用过程中得到了工程质检方的认可,在使用过程中各公司做法不一,本文通过多年AUT 检测工程应用经验总结归纳了AUT检测通用做法。 1、AUT检测方法适用范围 本文论述了环向焊缝全自动超声检测的要求。在AUT检测所得到结论的基础上分析评定环焊缝。根据工程临界判别法(ECA)来最终确定检测验收标准。 2 AUT检测方法步骤 2.1 外观检查 工程现场所有待检环焊缝在焊接完成后都要进行三方(监理、施工、检测)外观检查并且按照AUT检测相应标准的要求进行评定。 所有坡口应在机加工后进行焊接,并且确保焊接符合焊接工艺的要求,随后AUT全自动超声波检测应结合画参考线一起进行。 2.2 超声波检测 工程现场的所有环焊缝的全自动超声检测都要在整个焊缝圆周方向上进行,并按相应的验收标准进行评定。 3 超声波检测系统 AUT检测系统应该提供足够的检测通道的数量,保证仅扫查环焊缝一周,就可对该焊缝整个厚度上的所有区域进行全面检测。所有被选通道都应能显示一个线性A型扫查显示。检测的通道应该能按照通常如图1所示的检测区域评估被检焊缝。仪器的线性应按照相应标准来确定,每6个月测定一次。仪器的误差应该不大于实际满幅高的5%。这一条件应该适用于对数放大器及线性放大器。每一个检测的通道都应可以选择脉冲反射法或者直射法。每一个检测通道的闸门位置及两个闸门之间的最小跨度和增益都是可选择的。记录电位也是可以选择的,以显示记录的波幅和传播时间位于满幅高0~100%之间的信号。对于B扫查或者图像显示的资料记录也应该为0~100%。对于每个门都有两个可记录的输出信号。无论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都包括信号的高度和渡越时间。它们都适于多通道记录仪或计算机数据采集软件的显示。 4 AUT的系统设置 4.1 AUT探头及探头灵敏度的确定 在工程现场的检测中用AUT对比试块选定该检测系统的合适当量。每个AUT 检测探头固定在扫查架相应位置上,保证中心距满足要求。分别调整扫查架上探头的位置、角度和激活晶片数,使所有探头在标准试块上的主反射体的信号都达到最大值。把所有检测探头的峰值信号都设置到仪器满屏的80%,此时显示的灵敏度数值就是该探头检测时的基准灵敏度。 4.2 闸门的设置 4.2.1 熔合区闸门的设置参照AUT对比试块上的标准反射体:闸门起点位置在坡口前大于等于3mm,闸门终点位置应大于焊缝上中心线位置1mm。闸门的起点和长度应记录在工艺文件中。

5 超声检测“山形波”实战分析

超声检测“山形波”实战分析 一日晌午,我坐在工具房的试验台前,正专心地调校超声探伤仪器。此时,一位兄弟单位穿着连体服的小伙子,连体服许多部位沾上了红色的着色剂和黑黑的油渍,似乎从汽机房刚干完事回来。一手提着超声波探伤仪,另一手提着装有耦合剂的桶子,背上还背着工具包,风尘仆仆走到我跟前,向我说道:“哥们,向你请教个问题”,“请教不敢当,有什么事呢?”我回答道。 “刚才在做管道对接环焊缝的超声检测,管道厚度为60mm,扫查的时候发现在一次反射区域内存在深度为54mm的反射波,我觉得这应该是根部反射波,不是缺陷。”他继续说道:“但是在二次反射区域内也存在反射波,测量反射波深度大约在80mm,你说这是不是缺陷呢?” 我问他:“你有没有用直探头测量母材和热影响区的厚度?是不是母材厚度比热影响区和焊缝的厚度都大?”。 他说:“是的,母材厚度60mm,热影响区厚度大约52mm” 得到确切的回答后,心中有了初步的结论,然后继续回答他道:“80mm处的二次反射波很有可能不是缺陷,应该波形转换波。如果你用K1和K2的探头分别去扫查,会发现K1探头比K2探头扫查的回波更高,我暂且称它为“山形波”,因为他长得像“山”字,也像一座山。这种山形波在不等厚对接、错边、厚壁管道对接焊缝的超声检测中经常出现。” 20mm25mm 正好跟前的试验台上有一块不等厚对接模拟试块,如下图,用尺子量了薄的一侧厚度为20mm,厚的一侧为25mm。 为了让小伙子明白我的推论,并验证它是正确的。换上一个K1的探头,校准了声速、零偏和K值,节省时间未制作DAC曲线。在不等厚模拟试表面块滴上几滴机油,用食指在试块上轻轻的抹了抹,瞬间形成一道薄薄的油层。按了仪器的“波峰记忆”键后,前后推动着探头,找到最高波,此时固定探头不动,超声波探伤仪屏幕显示如下。

超声波无损检测的发展

超声无损检测仪器的发展 超声检测仪器性能直接影响超声检测的可靠性,其发展与电子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计算机的介入,一方面提高了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另一方面利用计算机的运算功能,实现了对缺陷信号的定量、自动读数、自动识别、自动补偿和报警。20世纪80年代,新一代的超声检测仪器——数字化、智能化超声仪问世,标志着超声检测仪器进入一个新时代。 超声无损检测仪器将向数字化、智能化、图像化、小型化和多功能化发展。在第十三、十四世界无损检测会议仪器展览会、1996年中国国际质量控制技术与测试仪器展览会、1997年日本无损检测展览会等大型国际会议会展中,数字化、智能化、图像化超声仪最引人注目,显示了当今世界无损检测仪器的发展趋势。其中以德国Krauthammer公司、美国Panametrics公司、丹麦Force Institutes公司与美国PAC公司的产品最具代表性。真正的智能化超声仪应该是全面、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而且可以运用频谱分析,自适应专家网络对数据进行分析,提高可靠性。提高超声检测中对缺陷的定位、定量和定性的可靠性也是超声检测仪器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急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现代的扫查装置也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扫查装置是自动检测系统的基础部分,检测结果准确性、可靠性都依赖于扫查装置。例如采用声藕合监视或藕合不良反馈控制方式提高探头与工件表面的耦合稳定度以及检测的可靠性。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各种智能检测机器人,已经形成了机器人检测的新时代及工程检测机器人的系列与商业市场。例如日本东京煤气公司的蜘蛛型机器人,移动速度约60m/h ,重约140kg,采用16个超声探头可以对运行状态下的球罐上任意点坐标位置进行扫描。日本NKK公司研制的机器人借助管道内液体推力前进,可以测量输油管道腐蚀状况,其检测精度小于1mm。 丹麦Force研究所的爬壁机器人,重约10吨,采用磁吸附与预置磁条跟踪方式可检测各类大型储罐与船体的缺陷。 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 超声无损检测技术是国内外应用最广泛、使用频率最高且发展较快的一种无损检测技术, 体现在改进产品质量、产品设计、加工制造、成品检测以及设备服役的各个阶段和保证机器零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上。世界各国出版的无损检测书

数字超声波探伤仪焊缝探伤实例DAC曲线绘制探伤步骤

数字超声波探伤仪焊缝探伤实例/DAC曲线绘制 探伤步骤: 一、探伤前的准备工作 1. 数字式超声探伤仪 目前市面上的探伤仪大都是数字机,数字机显示的是数字化的波形,具有检测速度快、精度高、可靠性高和稳定性好等特点。1983年德国KK公司推出了世界第一台数字超 声探伤仪,采用Z80作中央处理器,但其重达10公斤,体积很大,应用时需要车载、用户爬到很高的地方来操作,不太适用于野外作业。1986年后,工业化国家的超声探伤仪得到了迅猛发展,现代数字式超声探伤仪趋向小型化和图像化方向,如国内也已 推出的掌上型探伤仪,还有具有强大图像处理功能的TOFD探伤仪。这里选用的是市 场上的一般的数字探伤仪。 2.横波斜探头: 5M13×13K2 3.标准试块:CSK-IB 、CSK-3A 4.30mm厚钢板的对接焊缝 5.DAC参数:(1)DAC点数:d=5、10、15、20(mm)的4点(2)判废线偏移量:+5dB (3)定量线偏移量:-3dB (4)评定线偏移量:-9dB 6.耦合剂(如:机油、水、凡士林等) 二.探测面的选择焊缝一侧 三.开机 1.将探头和超声探伤仪连接 2.开启面板开关,开机自检,约5秒钟进入探伤界面。 (1)按键,使屏幕下方显示“基本”、“收发”、“闸门”、“通道”、“探头”五个功能主菜单。 (2)按“F1”键,进入“基本”功能组,将“基本”功能内的“探测范围”调为“150”,将“材料声速”调为“3230”,将“脉冲移位”调为“0.0,将“探头零点”调为“0.00”。 (3)按下F2键,进入“收发”功能组,将“收发”功能内的“探头方式”调为“单晶”,将“回波抑制”调为“0%”。(4)按下F3键,进入“闸门”功能组,将“闸门报警”调为“关”,将“闸门宽度”调为“20.0”,将“闸门高度”调为“50%”。(此条内容的调整可根据使用者的习惯而定)。(5)按下F4键,进入“通道”功能组,将“探伤通道”调为所需的未存储曲线的通道,如“No.1”,此时

无损检测超声检测公式汇总

无损检测超声检测公式 汇总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超声检测公式 1.周期和频率的关系,二者互为倒数: T=1/f 2.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C=f λ 或λ=f c ∶Cs ∶C R ≈∶1∶ 4.声压: P =P 1-P 0 帕斯卡(Pa )微帕斯卡(μPa )1Pa =1N/m 2 1Pa =106μP 6.声阻抗:Z =p/u =ρcu/u =ρc 单位为克/厘米2·秒(g/cm 2·s )或千克/米2·秒(kg/m 2·s ) 7.声强;I =21Zu2=Z P 22 单位; 瓦/厘米2(W/cm 2)或 焦耳/厘米2·秒(J/cm 2·s ) 8.声强级贝尔(BeL )。△=lgI 2/I 1 (BeL ) 9.声强级即分贝(dB ) △=10lgI 2/I 1 =20lgP 2/P 1 (dB ) 10.仪器示波屏上的波高与回波声压成正比:△20lgP 2/P 1=20lgH 2/H 1 (dB ) 11.声压反射率、透射率: r=Pr / P0 t =Pt / P0 ?? ?=-=+21//)1(1Z t Z r t r r =12120Z Z Z Z P P r +-= t =122 02Z Z Z P P t += Z 1—第一种介质的声阻抗; Z 2—第二种介质的声阻抗 12.声强反射率: R= 2 12 1220???? ??+-==Z Z Z Z r I I r 声强透射率:T ()2122 14Z Z Z Z += T+R=1 t -r =1 13.声压往复透射率;T 往= 2 122 1)(4Z Z Z Z + 14.纵波斜入射: 1sin L L c α=1sin L L c α'=1n si S S c '=2sin L L c β=2sin S S c β CL1、CS1—第一介质中的纵波、横波波速; C L2、C S2—第二介质中的纵波、横波波速;αL 、α′L —纵波入射角、反射角; βL 、βS —纵波、横波折射角;α′S —横波反射角。 15.纵波入射时:第一临界角α: βL =90°时αⅠ=arcsin 21 L L c c 第二临界角α:βS =90°时αⅡ=arcsin 21S L c c 16.有机玻璃横波探头αL =°~°, 有机玻璃表面波探头αL ≥° 水钢界面 横波 αL =°~° 17.横波入射:第三临界角:当α′L=90°时αⅢ=arcsin 11 L S c c =°当αS ≥°时,钢中横波全反射。 有机玻璃横波入射角αS (等于横波探头的折射角βS )=35°~55°,即K=tg βS=~时,检测灵敏度最高。 18.衰减系数的计算 1. α=(Bn-Bm-20lg n/m)/2x(m-n) α—衰减系数,dB/m (单程); )(m n B B -—两次底波分贝值之差,dB ;δ为反射损失,每次反射损失约为(~1)dB ; X 为薄板的厚度 T :工件检测厚度,mm ;N :单直探头近场区长度,mm ;m 、n —底波反射次数

超声波桩基检测分析报告

桩基检测报告 产品名称:基桩(声波透射法) 委托单位:资质等级评审组 检测类别:委托检测 检测人:郭斌 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报告日期:2015年6月24日 工程质量检验有限公司 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SXSY2012-ZJ001-001 产品名称基桩抽样地点交院实训地 受检单位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商标/ 生产单位四川路桥产品号/ 委托单位四川宏博检测单位样品批次/ 规格型号600mm*600mm 样品等级/ 检测类别委托检测样品数量 1 检测依据JGJ106-2003 抽样基数/ 检测项目桩身完整性检测委托人/ 样品描述委托日期2015年6月22日 主要 仪器设备 非金属超声波检测 检测结论本次共对1根桩基完整性进行了检测,其中:桩身无明显缺陷,为Ⅰ类桩,合格率100%。 试验环境温度:25℃天气情况:阴转小雨 批准人李海2015年6月22日审核人孙海峰2015年6月22日 主检人2015年6月22日 备注/ 录入校对打印日期2015年6月25日1.工程及地质概况 该工程由四川路桥公司承建,位于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桩基实验基地,桩基为人工挖孔桩,设计强度C25,设计桩径600mm,共计两根。 2.检测依据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3.超声波检测仪器、检测方法及工作原理 3.1测试仪器 超声波检测采用RSM-SY7(W)型基桩多跨孔超声波自动循测仪。 3.2检测方法 超声波检测采用声波透射法。 3.3工作原理 在被测桩内预埋若干根竖向相互平行的声测管作为检测通道,将超声脉冲发射换能器与接收换能器置于声测管中,管中注满清水作为耦合剂,由仪器发射换能器发射超声脉冲,穿过待测的桩体混凝土,并经接收换能器被仪器所接收,判读出超声波穿过混凝土的声时、接收波首波的波幅以及接收波主频等参数。超声脉冲信号在混凝土的传播过程中因发生绕射、折射、多次反射及不同的吸收衰减,使接收信号在混凝土中传播的时间、振动幅度、波形及主频等发生变化,这样接收信号就携带 了有关传播介质(即被测桩身混凝土)的密实缺陷情况、完整程度等信息。由仪器的数据处理与判断分析软件对接收信号的各种声参量进行综合分析,即可对桩身混凝土的完整性、内部缺陷性质、位置以及桩混凝土总体均匀性等级等做出判断,完成检测工作。超声波检测的工作原理如下图。 Ho──桩身第一测点的相对标高(m) Lp──声测管外壁间的最小间距:即超声波测距(mm) Ln──测点间距(mm) 声波检测参数: 声时T——混凝土测距间声波传播时间(μs)

超声波探伤30mm厚板对接焊缝实例

数字超声波探伤仪焊缝探伤实操举例 (用斜探头扫查25mm厚钢板的焊缝) 一.探伤检测前的准备 1.UTD600数字超声波探伤仪 2.横波斜探头:5M13×13K2 3.标准试块:CSK-IB 、CSK-3A 4.30mm厚钢板的对接焊缝5.DAC参数:(1)DAC点数:d=5、10、15、20(mm)的4点(2)判废线偏移量:+5dB(3)定量线偏移量:-3dB(4)评定线偏移量:-9dB6.耦合剂(如:机油等)二.探测面的选择焊缝一侧三.开机1.将探头和超声探伤仪连接2.开启面板开关,开机自检,约5秒钟进入探伤界面。3.快速基本设置:1)按键,使屏幕下方显示“基本”、“收发”、“闸门”、“通道”、“探头”五个功能主菜单。2)按“F1”键,进入“基本”功能组,将“基本”功能内的“探测范围”调为“150”,将“材料声速”调为“3230”,将“脉冲移位”调为“0.0,将“探头零点”调为“0.00”。3)按下F2键,进入“收发”功能组,将“收发”功能内的“探头方式”调为“单晶”,将“回波抑制”调为“0%”。4)按下F3键,进入“闸门”功能组,将“闸门报警”调为“关”,将“闸门宽度”调为“20.0”,将“闸门高度”调为“50%”。(此条内容的调整可根据使用者的习惯而定)。5)按下F4键,进入“通道”功能组,将“探伤通道”调为所需的未存储曲线的通道,如“No.1”,此时“设置调出”、“设置保存”和“设置删除”均默认显示为“关”。6)按下F5键,进入“探头”功能组,将“探头K值”调为“0.00”,将“工件厚度”调为“50.0”,将“探头前沿”调为“0.00”,将“标度方式”调为“声程”。7)按一下键,使屏幕下方显示“增益”、“DAC1”、“DAC2”“A VG1”“A VG2”五个功能主菜单。8)按下F1键,进入“增益”功能组,将全部内容均调为“关”。9)按下F2键,进入“DAC1”功能组,将“DAC曲线”调为“开”,将“DAC标定点”调为“0”,将“显示标定”调为“开”。此时对应F3键的“DAC2”、对应F4键的“A VG1”和对应F5键的“A VG2”三个菜单均不需做任何设置;如果此时再按一下键,屏幕下方显示“B扫描”、“屏保”、“存储”、“设置”“高级”五个功能主菜单,用传统方法校准斜探头,这五个菜单也均不需做任何设置。 注:进入各项功能后利用“方向键”,将亮条移动到所需调整的项,利用“+”或“-”键调整数值。基本设置调整完毕。 四.校准1.输入材料声速:3230m/s2. 探头前沿校准(1)如图1所示,将探头放在CSK -1B标准试块的0位上(2)前后移动探头,使试块R100圆弧面的回波幅度最高,回波幅度不要超出屏幕,否则需要减小增益。(3)当回波幅度达到最高时,保持探头不动,在与试块“0”刻度对应的探头侧面作好标记,这点就是波束的入射点,从探头刻度尺上直接读出试块“0”刻度所对应的刻度值,即为探头的前沿值。(或用刻度尺测量图1所示L值,前沿x=100-L。),将探头前沿值输入“探头”功能内的“探头前沿”中,探头前沿测定完毕。(图1:CSK-IA试块校测零点和前沿示意图) 3.探头零点的校准按图1的方法放置探头,用闸门套住最高波,调整探头零点此时,保持探头位置不动,用闸门套住R100圆弧的反射波,调整基本功能组中的“探头零点”的数值,直到声程S=100为止,“探头零点”调整完毕。4.探头K值校准(折射角的校准)由于被

超声波无损检测论文无损检测论文

超声波无损检测论文无损检测论文 一种可实现高速信号处理的超声波无损检测系统的设计无损探伤技术是在不损坏工件或原材料工作状态的前提下,对被检验部件的表面和内部质量进行检查的一种测试手段。超声波探伤就是利用超声能透入金属材料的深处,并由一截面进入另,截面时,在界面边缘发生反射的特点来检查零件缺陷的一种方法。当超声波束自零件表面由探头通至金属内部,遇到缺陷与零件底面时就分別发生反射波来,在荧光屏上形成脉冲波形,根据这些脉冲波形来判断缺陷位置和大小。 随着超声波探伤技术的发展,对数字信号的处理与分析已不再仅仅是辅助技术。而是一种基本技术,由此出现了各种全数字化的超声波检测设备。但早期的数字化设备仅停留在超声波检测频率较低频段的信号处理上,主要是受到高速A/D和高速存储技术的限制,山于计算机总线技术应用的瓶颈,也不能实时多通道传送波形数据到计算机去处理,声源定位信号分析等实时显示分析的功能只能由硬件输出的参数完成。 而A/D转换器和高效率微处理器的问世克服了在高频领域应用模拟电子技术受到的各种限制。数字化全波形超声波探伤设备就是由计算机作为主机,以单片机芯片为主构成的专用板卡统一控制管理超声系统。这种设备综合应用了高速数据采集技术、A/D转换技术、大容量缓冲技术、多通道切换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和数据管理软件技术

等先进的数据信号处理技术,使得多通道声发射波形的采集和分析不再困难。因此,如何开发和研制更具先进性、创新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全数字式超声波检测设备和系统,已成为一项紧迫性的任务。 本文主要介绍一种基于高速信号处理技术的超声波无损检测系 统的典型设计方案,从系统的总体设计、单元电路设计和程序设计等方面阐述和分析了设让原理,电路和软件的结构与功能等,系统方案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实用价值。 总体设计 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如图1所示。首先,由高压脉冲发生器发射高压脉冲,其经能量转換电路形成超声波信号,遇到缺陷或杂质时产生反射波,再经能量转换电路转換为电压信号,最后经放大电路放大、A/D转换后,形成数字量,写入高速数据缓存器中;然后,由PCI接口电路将缓存器中的数据适时地通过PCI总线送到本系统的微处理 器进行处理,实现与外部计算机通信、显示、打印,存储和控制等功能。 本系统采用转换速率为60MHz的8位高速A/D转换电路以满足数据采集的要求。为对A/D芯片输出的高速数据进行缓冲,并充分利用LCI总线带宽,采用了]2KB的高速数据缓存电路;对于多通道检测的要求,设计了通道选择控制电路以实现通道之间的切換;采用高增益的高频宽带放大电路对缺陷回波信号进行整理和放大。

无损检测案例分析(1)

焊缝无损检测缺陷图片一、气孔与圆缺 图8-1-1 分散的气孔 图8-1-2 密集气孔 图8-1-3 夹钨二、条形夹渣与条形气孔 图8-1-4 条形夹渣

图8-1-5 条形气孔 三、未焊透 图8-1-6 未焊透 四、未熔合 图8-1-7 未熔合 五、裂纹 图8-1-8 裂纹(transverse cracks:横向裂纹;longitudinal root crack:纵向根部裂纹)六、咬边

图8-1-9 内咬边 图8-1-10 外咬边七、内凹 图8-1-11 内凹 八、烧穿 图8-1-12 烧穿

焊缝无损检测案例分析 【案例1】无损检测工艺规程 1、背景 某天然气分输管网工程,要求射线检测100%。 2、问题描述 查无损检测项目部工艺规程《XX公司XX工程无损检测通用射线检测规程》,其中描述“……像质计的使用参照SY/T4109-2005,……射线评级参照SY/T4109-2005……,”等指导性话语;查其曝光曲线为固定时间,电压-厚度曲线,但其现规程中明确说明项目投入三台XXG2505定向射线机,但其曝光曲线只有一个,现场人员解释为三台机器为同一厂家生产,性能差不多。 3、问题分析 (1)工艺规程是相当于公司标准一级的文件,对于项目上的工艺规程,就应当相当于项目上的标准,是所有检测人员赖以编制工艺卡的依据,应当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与设计指定标准的要求,对每一个方面的技术要求做出明文规定,而不能使用“参照XX标准”等术语。 (2)曝光曲线是反映每一台射线机在一定的透照工艺,胶片系统条件下其曝光时间、选用电压、透照厚度三者之间关系的曲线,虽然射线机厂家给定的曝光曲线是一个型号一个曲线,这不能说明这些射线机就可以共用一个曝光曲线,实际上,就是同一台机器在不同的使用时期,我们还要对其曝光曲线做出修正,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一机一曲线。 4、问题处理 (1)重新编制工艺规程,将标准中的内容,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加入到工艺规程中来,使工艺规程能切实地指导检测人员工作。 (2)要求检测单位对每一台设备做曝光曲线,并制定曝光曲线校验制度。 【案例2】无损检测工艺卡 1、背景 某5万方储油罐无损检测工程,施工规范为GB50128-2005,最底层板厚为24mm,最上层板厚为8mm。 2、问题描述 在检查工艺卡的过程中,发现以下内容:透照厚度填写为8~24,电压填写为150Kv~240kV,曝光时间填定为1~3min,查其现场操作记录,所有的工艺参数确实能包含在这些范围之内,现场人员解释说这样只是为了省事,其工艺卡没有技术上的问题。 3、问题分析 (1)工艺卡的内容必须要覆盖工程中所有检测对象,但绝不是像标准中一样用一个区间去覆盖,是一一对应的覆盖,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如:厚度为8mm,电压填写150kV,曝光时间填写1min等,必须使现场检测人员,能准确无误地根据板厚,读出各项参数,拍出合格底片。 (2)现场操作记录中的数据可以说不是来自于工艺卡,而是来自于现场工作人员的经验,也

超声波无损检测基础原理

第1章绪论 1.1超声检测的定义和作用 指使超声波与试件相互作用,就反射、透射和散射的波进行研究,对试件进行宏观缺陷检测、几何特性测量、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变化的检测和表征,并进而对其特定应用性进行评价的技术。 作用:质量控制、节约原材料、改进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 1.2超声检测的发展简史和现状 利用声响来检测物体的好坏 利用超声波来探查水中物体1910‘ 利用超声波来对固体内部进行无损检测 1929年,前苏联Sokolov 穿透法 1940年,美国的Firestone 脉冲反射法 20世纪60年代电子技术大发展 20世纪70年代,TOFD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数字、自动超声、超声成像 我国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范围 专业队伍理论及基础研究标准超声仪器 差距 1.3超声检测的基础知识 次声波、声波和超声波 声波:频率在20~20000Hz之间次声波、超声波 对钢等金属材料的检测,常用的频率为0.5~10MHz 超声波特点: 方向性好 能量高 能在界面上产生反射、折射、衍射和波型转换 穿透能力强 超声检测工作原理 主要是基于超声波在试件中的传播特性 声源产生超声波,采用一定的方式使超声波进入试件; 超声波在试件中传播并与试件材料以及其中的缺陷相互作用,使其传播方向或特征被改变; 改变后的超声波通过检测设备被接收,并可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 根据接收的超声波的特征,评估试件本身及其内部是否存在缺陷及缺陷的特性。 超声检测工作原理 脉冲反射法: 声源产生的脉冲波进入到试件中——超声波在试件中以一定方向和速度向前传播——遇到两侧声阻抗有差异的界面时部分声波被反射——检测设备接收和显示——分析声波幅度和位置等信息,评估缺陷是否存在或存在缺陷的大小、位置等。 通常用来发现和对缺陷进行评估的基本信息为: 1、是否存在来自缺陷的超声波信号及其幅度; 2、入射声波与接收声波之间的传播时间; 3、超声波通过材料以后能量的衰减。 超声检测的分类 原理:脉冲反射、衍射时差法、穿透、共振法 显示方式:A 、超声成像(B C D P) 波型:纵波、横波、表面波、板波

基桩超声波检测特殊情况的判定及处理.docx

基桩超声波检测特殊情况的判定及处理 常见特殊情况的判定和处理 检测数据异常 1.管斜:在检测过程中,难免会碰到声测管弯管的情况,管斜对我们的检 测结果有较大的影响,容易造成对缺陷的错判或漏判,下面我们来看看管 斜如何处理。 如下图所示:直接从波形上观察,感觉该剖面在42米以下存在大范围缺陷。 但通过观察PSD的变化及声速声幅曲线的变化,我们发现,PSD 并无强烈变化,且声速声幅呈趋势性渐变,应为声测管偏斜,需进行管斜修正。 在管斜起始位置按住鼠标右键,沿管斜趋势方向拖动,到结束出松开鼠标, 在声速曲线附近会标示出一条黑线。 点击顶部菜单的工具栏,点击确认管斜修正。 此时观察右边的深度声速曲线,可以发现已根据刚才的操作进行了管斜修 正处理,该剖面42米以下并未存在缺陷。 2. 同一根桩,各剖面相差很大:在检测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这种情况,举 个例子,三管的桩,测完发现,2-3面与1-2 1-3面的声速声幅差距很大。 从一般情况来看,一根桩浇注不太可能出现整桩某个面或某几个面比其它 面在波速和波幅上都差别很大的情况,出现此种情况,还是应该检查是否 检测中传感器在同一深度,从上图上可以推测, 1 号管探头与 2 号3 号管不在同一深度。

3.桩身波速较均匀,但波速偏低,波幅不均匀:在检测过程中,有时会出 现这种情况,举个例子,一根桩的波速比较均匀,但是都比正常值偏低。 声幅存在一定的不均匀离散。如下图: 后经过几番询问,才最终了解,此桩检测龄期只有 4 天,且为水下灌注桩。 由此可见,一定要按照规范要求的时间去进行检测,龄期不够或太短的检 测数据,容易造成误判或者漏判。 检测数据分析及判断 计算透射法检测数据 1、声速计算声 时测量分辨力 超声波仪器声时测量分辨力 ( 采样间隔 ) ,精密测量时仪器的声时测量采样间 隔应优于或等于 0.5 μs。 若仪器的采样间隔设定大于 1.0 μs时,声时测读精度下降;大于 2.0 μs 时,将严重影响对小缺陷的判定能力。 ? 系统测量误差 ? 它包括仪器测量系统的延迟时间t0 、声测管及耦合水层声时修正值t ′、两声测管的外壁净距测量引起的相对误差等。 ? 测量干扰因素1: ?

超声波检测中的波形识别

实践经验 超声检测中的波形识别与缺陷定性 吴德新,杨小林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航空学院,信阳 464000) IDENTIFICATION OF WAVEFORMS AN D DEFECTS IN U LTRASONIC INSPECTION WU De 2xin ,YANG Xiao 2lin (The First Aeronautical Institute of the Chinese PLA Air Force ,Xinyang 464000,China ) 中图分类号:TG 115.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26656(2002)0720312203 超声检测技术中对缺陷评定的三大关键内容是缺陷的定位、定量和定性。缺陷定位与定量方法已较 成熟,而对缺陷定性仍存在许多实际困难。目前,在原位检测中应用最广泛的是A 型超声脉冲反射式检测仪,根据其示波屏显示的缺陷回波静态波形与动态波形,再结合具体产品或材料特点和制造工艺等来评估缺陷的性质。缺陷的超声波反射特性取决于缺陷的取向和几何形状、相对超声波传播方向的长度和厚度、缺陷的表面粗糙度、缺陷内含物以及缺陷性质等,还与所用超声检测系统特性有关,因此,超声检测中获得缺陷的超声响应是一个综合响应。如何观察波形并把反映缺陷性质的有用信息从综合响应中分离出来,这对缺陷的定性评定尤为重要。 1 脉冲干扰噪声的识别与波形分析 1.1 脉冲噪声的来源 在超声波探伤中,脉冲干扰噪声的来源很广泛。首先是检测仪器,质量较差的仪器工作时性能不稳定,自身会产生脉冲干扰噪声。在超声波探伤现场,如果电源的输出不稳定将会干扰检测仪器,引起脉冲噪声。多种仪器(如探伤仪、示波屏、频谱仪和计算机等)组合或同一地点多台不同检测仪器联机运行(如超声与涡流组合探伤)时,仪器之间也会互相干扰而产生脉冲噪声。此外,强烈的机械振动与冲击也会导致脉冲干扰噪声的产生[1]。1.2 脉冲噪声的特征分析 (1)偶然性 在超声波探伤中出现的脉冲噪声 收稿日期:2001201225 无规则可循,不可重复,具有强烈的偶然性。由于脉冲噪声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因此其出现的时间间隔数量、幅度及频率等均随机变化且多种多样。 (2)满幅性 超声波探伤仪示波屏上的脉冲噪声幅度很大,常达饱和状态。图1为水浸法探伤中出现的电脉冲干扰噪声。其中S 为工件的界面回波,P 1~P 4为饱和脉冲噪声,n 1和n 2属脉冲噪声,但其来源可能与饱和脉冲噪声不同 。 图1 探伤仪示波屏上的脉冲干扰噪声 (3)单峰性 超声波探伤中的缺陷回波信号是 由多次反射波组成的。但在实践中发现,示波屏上 观察到的波形实质是这些反射波的包络,而脉冲噪声则是孤立的单峰。因此,各脉冲噪声之间不能形成缺陷波F 那样的包络(图2)。 (4)频率范围广 采用傅里叶变换方法,将超声波探伤信号进行离散化处理,可得到离散频谱 x (k )= ∑N -1 n =0 x (n )w kn N  0≤k ≤n -1 将上式用于图1所示的原始信号,可得图3所示的频谱。由此可见,脉冲噪声频率分布很广,不只 是一个中心频率,产生的机理不同,就有不同的中心 ? 213?第24卷第7期2002年7月 无损检测ND T Vol.24 No.7J uly 2002

超声波检测系统设计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摘要 钢管在生产和加工的过程中,其内部或者外部会产生分层、裂纹等各种缺陷。目前比较广泛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是超声波探伤,它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对象的内部结构的前提下进行检测。论文以超声探伤理论为基础,利用CPLD强大的逻辑处理功能结合单片机MCU作为系统的核心开发了超声检测系统。在论文设计的过程中,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方案,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在主控芯片上选择了低成本的单片机MCU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件CPLD,提高了系统开发的灵活性。 在设计中首先对超声波检测技术进行介绍,并对超声波检测的基本理论进行探讨。对设计中的数字式超声波探伤仪的总体设计及各功能模块进行探讨,之后重点研究超声检测系统的硬件设计,包括超声波的激励电路,信号处理模块,MCU模块以及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的设计。最后利用LabVIEW对超声检测系统进行软件设计,并进行总体流程的设计及下位机的设计。 关键词超声波探伤虚拟仪器CPLD单片机

Abstract In the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of iron and steel materials,its internal and external will produce a layered,cracks and other defects.The relatively wide range of a nondestructive testing method is ultrasonic flaw detection that can not damage the object to be detected in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premise of testing with the basis of the ultrasonic flaw detection theory,the CPLD and MCU are the core of system development of ultrasonic testing system.In the process,to design it use a modular design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ystem;and select low cost MCU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and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 device CPLD in the main control chip to enhance the system flexibility. In the paper, the ultrasonic detection technique is introduced,and then the basic theory of ultrasonic testing id discussed.Then the design of the digital ultrasonic flaw detector in the general design and the functional module is discussed,then focuses on the hardware design of ultrasonic detection system,including the ultrasonic transmitting circuit,receiving circuit,MCU module and 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system design.Finally using LabVIEW on ultrasonic detection system for the software design,the system software design of the overall process,ultrasonic excitation pulse signal generating,data acquisition system control logic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Ultrasonicexamination VirtualInstrument CPLD MCU

超声波无损检测概述

超声波无损检测概述

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 Y 超声波无损检测概述

2.2 国内研究情况 20 世纪50 年代,我国开始从国外引进模拟超声检测设备并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上世纪80 年代初,我国研制生产的超声波探伤设备在测量精度、放大器线性、动态范围等主要技术指标方面已有很大程度的提高[3]。80 年代末期,随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我国开始了数字化超声检测装置的研制。近年来,我国的数字化超声检测装置发展迅速,已有多家专业从事超声检测仪器研究、生产的机构和企业(如中科院武汉物理研究所、汕头超声研究所、南通精密仪器有限公司、鞍山美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等)[1]。目前,国内的超声超声检测装置正在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另外,国内许多领域(如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核电站、铁道部等)的大型企业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成套设备和检测技术(如相控阵超声检测设备与技术和TOFD 检测设备与技术),既完善了国内的超声检测设备,又促进了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5]。 2.3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发展趋势 超声检测技术的应用依赖于具体检测工件的检测工艺和方法,同时,超声检测还存在检测的可靠性,缺陷的定量、定性、定位以及缺陷检出概率、漏检率、检测结果重复率等问题,这些对超声检测仪器的研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克服传统接触式超声检测的不足,人们开始探索非接触式超声检测技术,提出了激光超声、电磁超声、空气耦合超声等。为提高检测效率,发展了相控阵超声检测。随着机械扫描超声成像技术的成熟,超声成像检测也得到飞速发展。目前,超声检测仪器已明显向检测自动化、超声信号处理数字化、诊断智能化、多种成像技术的方向发展[5-7]。 3.超声波检测的基本原理 3.1超声波无损检测基本介绍 超声检测(UT)是超声波在均匀连续弹性介质中传播时,将产生极少能量损失;但当材料中存在着晶界、缺陷等不连续阻隔时,将产生反射、折射、散射、绕射和衰减等现象,从而损失比较多的能量,使我们由接收换能器上接收的超声波信号的声时、振幅、波形或频率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测定这些变化就

基桩检测中超声波投射法与低应变法的对比-精品文档

基桩检测中超声波投射法与低应变法的对比 i=r 在桥梁的运行中,基桩是其整个结构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 分,基桩勺质量是否过关直接关系到整个桥梁勺结构安全。目前, 各工程单位即监理、设计、建设、施工等各方以及各有关部门对 桥梁基桩的质量问题给与了高度的关注。同时,桥梁桩基的施工环境复杂,各工序也有其高度的隐蔽性,因此在施工过程极易出 现影响基桩质量勺缺陷,因此总体来说,相比于上部建筑结构来说,桩基础工程的质量检测、施工等将更为复杂,其对质量产生威胁的隐患也将更多。 质量检测的主要指标便是桩身完整性检测,目前主要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和超声波透射法来进行基桩桩身的完整性检测。 1超声波投射法与低应变法的基本概念 1.1 超声波投射法 在混凝土灌注桩中预埋声测管,在声测管之间对超声波信号进行接收并发射,对桩身完整性的检测就是通过实测的声学参数 即超声波在混凝土介质中传播的波幅衰减、频率、PSD声时等。该方法适用于检测直径不小于800mm勺混凝土灌注桩。 超声波及工程检测频率范围如表 1 所示。 表1 声波及工程检测频率 1.2 低应变法

低应变法的原理是在桩顶激振即采用低能量稳态或瞬态的激振的方式,对桩顶速度时程曲线做出实测值,对该实测值使用一维波动理论进行频域分析或时域分析,来进行桩身完整性的判定。该方法主要是对桩身的缺陷位置以及影响程度进行判定,而对桩端欠固状况进行判定,因此比较适用于刚性材料桩如预制桩或混凝土灌注桩等。该方法的关键问题是桩底有明显的反射信号。 2超声波投射法与低应变法的基本理论 2.1 超声波投射法的基本理论 超声波投射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混凝土浇筑前预埋声测管, 在桩的两侧分别接收和发射超声波信号,超声波信号在电能被发 射探头转变为机械能的情况下穿透混凝土桩,被接收到的超声波 再将探头转变成电信号。根据超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时间在测 得混凝土厚度的情况下尽可以算出在整个混凝土结构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进而通过算得的声速来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评判。 显然,在检测的过程中,声速越大的越充分说明混凝土的质量越好,越密实,相反,对于松散的混凝土,或者是有离析、裂缝、孔洞等缺陷的混凝土,其声速也就会越低。因此,此方法可以科学的检测混凝土桩身的完整性和质量。不难看出,弹性波的波速与介质特性之间的关系既是超声波投射法对桩基质量进行检测的理论基础。对介质特性的变化可以从实测的波幅、声速等参数中推断出来。

超声波检测说明

声波透射法检测说明 一、检测仪器 NM-4A型非金属超声检测分析仪(半自动型测桩仪) 用途:用于混凝土强度检测、混凝土结构内部缺陷和裂缝深度检测、匀质性、损伤层厚度检测、混凝土基桩完整性检测及混凝土厚度检测等。 技术指标: 声时测读精度:士0.05 — 幅度测读范围:0 ?177dB 放大器带宽:5Hz?500kHz 接收灵敏度:<10 av 最大米样长度:詬4k 信号米集方式:连续信号、瞬态信号 扩展功能:可扩展为冲击回波混凝土厚度测试仪 通道数:双通道 正常混凝土或岩土最大穿透距离:8~10m; 声波透射法桩基检测时,手工连续提升换能器,自动记录和储存测 试数据; 测桩专用径向换能器:全不锈钢的探头,75米长电缆线,导电滑环 (集流环)接头,使电缆能随测随放(收),电 缆线缠绕在伸缩式的小车上,移动方便,电缆线 上的标记清晰耐久; 主机:专用微机系统 显示器:6"640 >480 DSTN 通用接口:串口、并口、USB 口 供电方式:1、AC:220\± 10%;DC:12V (交直流一用) 2、外置式大谷量铅酸电池,一次充电可连续工作

8-10小时; 工作温度:0 ?40C 工作湿度:< 80% 整机重量: 1.8kg 整机体积;245mr^ 300mr^ 85mm 、检测依据标准: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强度技术规程》CECS 02:88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 21:2000 《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 F81-01-2004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 21:2000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三、声波透射法检测基桩完整性的工作原理 混凝土灌注桩声波透射法检测的工作原理是:在被测桩内预埋若干根竖向相互平行的声测管作为检测通道,将超声脉冲发射换能器与接收换能器置于,声测管中,管中注满清 水作为耦合剂,由仪器的发射换能器发射超声脉冲,穿过待测的桩体混凝土,并经接收换能器被仪器所接收,判读出超声波穿过混凝土的声时、接收波首波的波幅以及接收波主频等参数。超声脉冲信号在混凝土的传播过程中因发生绕射、折射、多次反射及不同的吸收衰减,使接收信号在混凝土中传播的时间、振动幅度、波形及主频等发生变化,这样接收信号就携带了有关传播介质(即被测桩身混凝土)的密实缺陷情况、完整程度等信息。由仪器的数据处理与判断分析软件对接收信号的各种声参量进行综合分析,即可对桩身混凝土的完整性进行检测,判断桩基缺陷的程度并确定其位置。 四、检测方法及工作参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