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

《概括主要内容》教学设计

(小学总复习阅读教学)

宜都市杨守敬小学裴春燕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归纳,整理小学常见文体常用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体系。

2、学习有规律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提高复习的效率。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究、善于总结的阅读习惯,并逐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讨论、归纳、练习复习小学阶段常见文体常用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难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讨论与练习中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运用规律,力求通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

教学准备:

1、准备阅读练习文章:《生命中的伞》

2、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闯关吧!咱们的第一关是(课件出示):“谜语谜语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一起读出来!

2、学生齐读。

3、师:老师准备了4个谜语,你猜出了哪一个,就把谜面大声读出来,再说出谜底。

4、猜谜语(课件展示谜面)。

①复习(打一字。谜底是:羽)

师:希望同学们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收获的知识像“习”一样,由一成双,成百,成千,成万!

②万家乐,乐万家。(打法国名著。谜底是: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师:祝愿同学们快乐地复习,在复习中更快乐!每个人的毕业答卷都是一部《人间喜剧》!

③一校分成两院落,两个院里学生多;多的倒比少的少,少的倒比多的多。(打一学习用具。谜底是:算盘)

师:是啊,归纳概括这道谜语的谜底,我们还得仔细地盘算盘算啊。

④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打一学习活动。谜底是:读书)

5、小结入题:最后这则谜语的谜面其实是一首古诗。知道是谁

的吗?诗题是……(宋代朱熹,《观书有感》)。同学们真聪明,猜谜语的能力真强。其实,猜谜语也是一种语文阅读能力。你们知道阅读能力具体包括那些能力呢?小组内讨论讨论。

指名说,(再用课件出示)如:

理解品味文题的能力;

理解词、句的能力;

读懂一段话的能力;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归纳中心思想的能力;

另外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以及朗读、默读、复述、背诵等,也都是通常在阅读中所需具备的能力;

……

师:同学们推荐一名声音最响亮的同学大声的给我们读一遍!(生推荐)好,看来是众望所归,就是你!(指名读)师评:果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这一读,“地球人都知道了”!

其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则是我们阅读必备的一种重要能力。今天我们就来复习概括主要内容。板书:(概括主要内容)

二、复习归纳,温故知新

1、我们先概括段的主要内容。(板书:段)下面就让同学们展示展示自己的阅读风采吧!第二关开始了!(课件出示“火眼金睛比一比,说出段意和方法”)一起读出来!请同学们看白板。(课件出示段落)

逐一出示,指名说段意和概括段意的方法。

①荷叶是美的,最吸引我的是她的心灵美。所以,我爱荷叶!(句子摘录、合并法)

师:女同学,一起美美的读一遍!(生读)全班同学一起读!(齐读)谁来说段意?

指名回答。(我爱荷花;找总结句)师板书(总结句)

师评:听了你这么准确的概括,老师越发佩服一句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②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句子摘录,总起句)

方法同上

③你见过被压在石块下面的小草吗?为了要生长,它不管上面的石块怎么重,石块跟石块的中间怎么窄,总是曲曲折折地、顽强不屈地挺出地面来。它的根往土里钻,它的芽向地面透,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终于被它掀翻了。一颗种子的力量竟有这么大!(句子摘录,总结句)

方法同上,有感情朗读末句。

师:我们发现了几种特殊的句子对于概括段的主要内容作用不一般,我们给他们取个共同的名字叫“句子摘录”(板书:句子摘录)

④“啪!啪!啪!”有人在敲我家的门,在这大年傍晚会是谁到我家来?我打开大门,只见风雪中站着一个人,满身是雪,几乎成了雪人。“新年好!”他气喘吁吁地说,“你家的信。”(四要素法)

师:你觉得这位同学概括的好在哪里?

谁给这种方法取个好记的名?(取名后师板书:四要素法)

师小结:老师向善于总结的你致敬,更向十年如一日的邮递员致敬!如果同学们在阅读上十年如一日,不间断,那你们的阅读能力将会……老师拭目以待!

⑤5月26日,杨守敬小学的全体学生在宽敞舒适的塑胶操场上集合。他们着装统一,队伍整齐,精神饱满。随着悠扬的舞曲,“阳光校园”集体舞比赛正式开始啦!(要素罗列)

⑥校园里有一棵老槐树。它长得高大,树梢都要碰到三层楼的楼顶了。它长得还很粗壮,它那灰褐色的树干,两个小朋友也合抱不过来。(合并法)师:你觉得这位同学概括的好在哪里?这是什么方法?(取名后师板书:合并法)

师:当然,方法不止这三种,这是小学阶段最常见的几种。而同一段文字,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

2、师小结过渡:

同学们的阅读能力真让老师欣慰。其实啊,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和概括段意的方法有很多是一样的,都离不开我们灵活的思维、多变的智慧。(板书:文章)你们谁能说说概括文章都有哪些方法?(指名说)对,概括文章的方法大多来自于概括段意的方法,但又多于概括段意的方法,比如课题扩展法;又比如:取主舍次法,而此法一般适用于比较长的文章。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章内容的概括练习,你们想再一次展示自己阅读概括能力吗?下面请同学们回忆《八女投江》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小组内讨论讨论。

3、师:第三关马上开始!(课件出示:“我当评委评一评,概括内容准不准”。)一起读出来!这里是几位同学们在作业中用要素法归纳的主要内容。假如你是评分老师,你会给他们打满分吗?为什么?

(课件出示)

玲玲:《八女投江》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八名女战士奉命过河时,发现大部队被鬼子包围了。指导员冷云果断决定要掩护大部队撤出包围。她们主动吸引鬼子的火力,让大部队成功撤离。她们用尽了弹药,最后投江殉国。

丽丽:《八女投江》讲的是:东北抗日联军八名女战士投江殉国的故事。

小文:《八女投江》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八名女战士为掩护大部队撤离,主动吸引鬼子的火力,用尽弹药后,投江殉国的故事。

指名评议。

师:你认为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要注意什么?(根据学生概括归纳指名板书:简洁重点突出完整)

三、练习拓展,强化巩固

1、方法归纳出来了,要求也明确了,老师想检验检验同学们的独立阅读能力。想不想表现自己一下?第四关马上开始!课件出示:“课外练习显身手,众人拾柴火焰高”一起读出来!

请以小组合作形式,运用刚才我们发现并总结出的规律完成短文《竹子》的阅读,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信心吗?

请看合作要求(课件示要求):

①默读全文,各自选择方法口头概括主要内容。

②组内交流、评议,修改,选出最好的答案。

(课件展示文章)

竹子

春雨过后,竹林里,一个个像尖锥似的竹笋破土而出。一夜之间,新竹遍地。

竹子生长的速度很快。冬天,竹鞭上的芽贮足了生长所必需的各种养分,到了春天天气转暖时,就开始萌发长成春笋。可是,这个时候土壤还比较干燥,水分不够,所以春笋长得不快,有的还暂时藏在土里。下了一场春雨后,土壤里水分多了,土质也变得很松软,这时,吸足了水分的春笋便像箭一样纷纷窜出地面。有时一昼夜可以长高一两尺,有的还可以拔高一米。春竹成竹,不到一年时间,就能长成竹林。

春竹不仅成竹的速度惊人,它的用途更广泛。

竹子能做成笙、笛;能制成扁担、竹杠、脚手架,为人民盖房做梁,它都默默无言,心甘情愿;它的枝扎成扫帚能除污去尘;她的叶和大地拥抱在一起,腐烂成肥料。它从根到枝,从枝到叶,把一切都献给了人类……

2、生独立阅读,再小组讨论(认真组织,给足时间)。

3、全班交流:指小组长汇报,其他同学简单评议。

4、同学们刚刚的合作,证实了“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句俗语。刚才我们是运用集体的智慧解决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问题,然而,考场上我们只能依靠自己单打独斗。

5、师:第五关现在开始!

(课件出示:“该出手时就出手,单打独斗我第一”)

现在让我们拿出另外一篇课外文章《生命中的伞》,请提起笔,认真阅读,仔细分析,灵活运用我们所学的方法,在给文章分段并概括段意的基础上概括出它的主要内容。

生命中的伞

许多年了,我依旧常常伫立雨中回味这萦绕心头的伞的故事,思绪明晰而鲜妍,仿佛又看见了朦胧的细雨中,一个苍老的身影撑着雨伞向我走来。于是明白,一把伞是一份沉沉的情,一份浓浓的爱。每每走到飘雨的路上,望着迷蒙的远山近树便在心里说:父亲又送伞来了吗?

那是读中学时候的一天,就在临近下课时,骤然间乌云压城。我不安而惶惶地收拾好书本准备回家,雨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望着密密匝匝的细雨,我犹豫起来,到家定会浑身湿漉漉了。暮色愈来愈深,我硬来着头皮冲进了雨中。

一路小跑。隐隐约约,我看见前面有个人,打着伞向我走来。走近了,才知道竟是父亲。父亲苍瘦的脸庞露出了微笑,站在那里等我。我无言地从父亲手中接过了伞。父亲的嘴唇蠕动着似乎想说些什么但终究没说。一路上,父亲和我便一前一后地各自走着一段沉默的路。我只是望着飞舞的雨花或想着自己的心事,仿佛忘了父亲走在我前面,就这样回到家中。

再后来,每逢下雨父亲总是默默地出现在我眼前。一次,两次,三次……我始终把这看成父亲的义务,不要说亲昵,甚至连一句谢意的话都不曾说。每次父亲迈着沉重的步履将伞递给我时,我只是平淡地接过便无语地跟在父亲身后,似乎这一切都是父亲应该做的,

有一天下雨,父亲却没有来。走在雨中迟迟不见父亲,我不禁生起了父亲的气。跑回家中,却见父亲病恹恹躺在床榻上,青筋虬露的手握着一把伞,紧紧地。我呆呆地看着父亲,心底油然而生出无限的歉意。母亲走过来,告诉我:“你爸刚才还嚷着送伞给你,谁知没走几步却倒在地上,到底是人老了,身体也每况愈下。”我猛地扑在床沿上,泪水小溪般地流了下来,看着脸上满是皱纹的父亲,为自己的懵懂无知,为错怪父亲的真情而无地自容了。父亲永远都在无言地呵护着我,可我却没有领悟到这刻骨铭心爱的方式。

淡淡的,淡淡的雨丝中可是父亲打伞来了?站在异地他乡的蒙蒙细雨中,我又想起了父亲,想起了定格在我生命中的那把伞,永远地嵌在心灵深处。

(生个人练习,师巡视,挑选应用不同方法概括的多个优秀答案。)

5、指名学困生回答。(生回答不出)

师:不要紧,先坐下,老师还要感谢你呢!你无言的回答提醒了老师!要准确的概括文章内容,仅仅是正确地应用方法,还是不够的,碰到不好一下子概括出来的文章,我们怎么办呢!

指名回答。

是有针对性的总结:我们要感谢三个人:一谢《三国志》作者裴松之,他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告诉我们要多读!(板书;多读)二谢朱熹,他说“读书有三到;谓眼到,心到,口道”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把心沉到文中去,沉着冷静。(板书:冷静)三谢孔子,他在谈学习与思考的关系时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告诉我们要善于思考。(板书:善思)这是阅读品质的问题了。我们不少阅读能力好的同学,就是这样炼出来的。这一点,

希望同学们今后一定要注意!

6、生展示优秀答案,同时要追问:你是用的什么方法?用多种语言激励参与交流的学生(无论是正确的或是不足的)。

四、总结提高,学以致用

1、谁来谈谈这节课的学习收获?(指名2-3生谈感受。)

2、师总结:谈的真好!一课一收获,一步一脚印。是啊!今天,我们只是通过复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这么多的发现。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中,一定会更好地掌握这种阅读方法。而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复习与练习,我们不仅掌握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主要方法和规律,还特别知道了在读中还应注意的阅读品质与习惯。课余,还希望同学们去多读多练,相信同学们一定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获得更熟练、更广泛的阅读能力,真正成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主人。你们愿意成为这样的高手吗?(生:愿意!)信心强一些(生:愿意!!)下课。

板书设计:

概括主要内容(段,文章)

方法:四要素法句子摘录合并法课题扩展

要求:简洁重点突出完整

注意:冷静多读善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