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心病

风心病

风心病
风心病

风心病

编辑词条

编辑摘要

摘要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简称‘风心病’。是风湿性心瓣膜炎遗留的慢性瓣膜病,表现为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致心脏负荷增加,往往导致心功能不全,以至心衰等。本病在我国常见,多见于20—40岁,女多于男,约1/3病人无风湿热史,二尖瓣病最常见,出现率达95%—98%,次为主动脉瓣病,出现率为20%—35%,三尖瓣病为5%,肺动脉瓣病仅约

为1%,两个以上瓣膜同时累及者称联合性瓣膜病,约占20%—30%。

风心病的病因为风寒湿邪或风湿热邪,侵入人体,合而为痹,由经络入脏腑,痹阻心脉而为病。所以主导病因还是由于风湿热引起,但是是属于经络痹阻导致心脉痹阻后引起的全身症状,多数表现为心悸、呼吸困难、咳嗽、咯血、浮肿

病因病理

风湿性心脏病是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病态反应的一部分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病。它在心脏部位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心脏瓣膜部位。病理过程有以下三期:

1)炎症渗出期:由于链球菌的感染,使心脏的瓣膜出现炎性反应,瓣膜肿胀、变性,那么其活动就会受到

一定程度的影响。

2) 增殖期:由于瓣膜长期处于充血水肿状态,瓣膜血液循环不良,瓣膜会发生纤维样变性坏死,结缔组

织增生,这种结缔组织会成为瓣膜上的累赘。因为它并不具备正常心肌细胞的功能。此期引起瓣膜增厚变形,失去弹性。

3)瘢痕形成期:由于胶原纤维等增生,损伤处机化,形成瘢痕,从而影响心脏瓣膜功能。感染反复发作,以上病

理变化在瓣膜部位的变化,也是此起彼伏,一个部位通常发生重叠的病理变化。

注意事项

应注意与感染性心内膜炎,病毒性心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Poncet综合征,急性化脓性关节炎,链球菌感染后状态,结缔组织病等鉴别。

编辑本段分类

(1) 风湿性心内膜炎(rheumatic endocarditis):病变主要侵犯心瓣膜,其中二尖瓣最常受累,其次为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同时受累,三尖瓣和肺动脉瓣极少受累。病变初期,受累瓣膜肿胀,瓣膜内出现粘液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浆液渗出和炎细胞浸润,病变瓣膜表面,尤以瓣膜闭锁缘上形成单行排列、直径为1mm~2mm的疣状赘生物(verrucous vegetation)。这些赘生物呈灰白色半透明状,附着牢固,不易脱落。赘生物多时,可呈片状累及腱索及邻近内膜。光镜下赘生物由血小板和纤维素构成,伴小灶状的纤维素样坏死,其周围可出现少量的Aschoff细胞。病变后期,由于病变反复发作,赘生物被机化,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瓣膜增厚、变硬、卷曲、短缩、瓣膜间互相粘连、腱索增粗、短缩,最后形成慢性心瓣膜病。当炎症病变累及房、室内膜时,引起内膜灶状增厚及附壁血栓形成。由于病变所致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受血流返流冲击较重,引起左房后壁粗糙,内膜增厚,称为Mc Callum斑。

(2) 风湿性心肌炎(rheumatic myocarditis):病变主要累及心肌间质结缔组织,常表现为灶状间质性心

肌炎,间质水肿,在间质血管附近可见Aschoff小体和少量的淋巴细胞浸润。病变反复发作,Aschoff小体机化形成小瘢痕。病变常见于左心室、室间隔、左心房及左心耳等处。

风湿性心肌炎在儿童可发生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累及传导系统时,可出现传导阻滞。

(3)风湿性心外膜炎(rheumatic pericarditis):病变主要累及心外膜脏层,呈浆液性或纤维素性炎症。

在心外膜腔内有大量浆液渗出,形成心外膜积液,当渗出以纤维素为主时,覆盖于心外膜表面的纤维素可因心脏的不停搏动和牵拉而形成绒毛状,称为绒毛心(cor villosum)。渗出的大量纤维素如不能被溶解吸收,则发生机化,使心外膜脏层和壁层互相粘连,形成缩窄性心外膜炎(constrictive pericarditis)。干性心外膜炎,患者心前区疼痛,听诊可闻及心包摩擦音。湿性心外膜炎,患者可诉胸闷不适,听诊心音弱而遥远。

中医学认为风湿性心脏病多属于怔忡、”喘证”、“水肿”、“心痹”等范畴。其病机主要是“风寒湿邪”内侵,久而化热或“风湿热”邪直犯,内舍于心,乃致心脉痹阻,血脉不畅,血行失度,心失所养,心神为之不安,表现心悸、怔忡,甚而阳气衰微不布,无以温煦气化,而四肢逆冷,面色恍白,颧面暗红,唇舌青紫。水湿不化,内袭肺金,外则泛溢肌肤四肢或下走肠间,见到浮肿,咳嗽气短,“胸闷”脘腹痞胀,不能平卧等证

中医概述风心病:

中医学虽无此病名,根据心悸、气急、浮肿、咯血等主要临床表现,类似于中医“心痹”,亦可归属于“惊悸”、“怔忡”或“喘证”等范畴。病因外为风湿之邪侵袭,内为脏腑虚损

一、风心病的中医病因:

1)风湿外侵,心体受损,屡受风寒湿邪侵袭,风湿入络迁延不愈,痹阻经脉;或因风湿人脉郁而化热,心营为之病变,气血运行不畅,盖人体气血之循脉皆赖于脏腑之气,尤依仗于心气之鼓动,心脏负担过重,心体受累而致病。此常见于病变早期或急性活动期。(风湿因子或是链球菌感染导致心肌受损纤维化的发展过程)

2)心脉痹阻,气血瘀滞风湿性心脏病既成,耗气伤血,气虚不能布血,血虚难以荞心,心气过耗,以致心脏推动血液功能障碍,血循失常,瘀痹于心,心脉为之痹阻,脉络不通,故见唇绀舌紫之外象,咳血、咯血之肺脾郁血之症。(心肌供血不足,心肌营养失调)

3)心体内虚,累及他脏心病既久,势必累及肺、脾、肾诸脏。肺贯心脉而司呼吸,心血郁阻,株连肺脏,移邪于肺,而致痰瘀交阻,肺气肃降无权,故有咳嗽痰喘,甚则倚息不能平卧。心气虚影响脾气虚弱,运化失职,则气血生化无源,而致心血愈虚,呈现惊悸、眩晕,食少便溏等心脾两虚证,脾阳不振,难以运湿;水湿内停,肾阳虚衰,蒸化无权,聚水成饮;水饮泛滥,上则凌心射肺,下则腹满肢肿。由此心、肺、脾、肾互相牵累,阴阳、气血俱虚,病变愈演愈烈,最终导致心力衰竭,阴阳离决。(整体体液不均衡,慢性疾病或是其他诱发因素的相互反应也是风湿性心脏病的全身反应)

二、中医辨证分型及症状:

1)风热袭表风湿性心脏病早期,可见发热,咽红肿痛,皮肤红斑,关节红肿酸痛,伴心悸心慌,咳喘气粗,咳吐黄稠痰,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薄黄或薄腻,脉来浮数。(早期)

2)心脾两亏心慌气短,面色眺白或萎黄,头晕目眩,手足麻木,神倦乏力,面浮足肿,纳少便溏,舌质淡红,脉细无力或结代。心肺瘀痹风心日久,胸前窒闷,刺痛时作,心悸怔忡,烦躁焦虑,唇甲青紫,颈脉怒张动甚,喘咳气急,甚则咯血,面色灰暗或两颧深黯而紫。舌质暗紫有瘀斑,脉结代。(中期)

3)脾肾阳虚(水气凌心)症见心悸如脱,形寒怯冷,咳嗽喘满,气短难续,四肢逆冷,面色虚浮,全身浮肿,自汗尿少。舌质青紫,脉细弱或迟虚。甚则可见心悸如悬,呼吸微弱,大汗淋漓,脉细欲绝等阳衰至极,亡阳虚脱之危象。(晚期)

风湿性心脏病又称风湿性心瓣膜病,简称风心病,是指由风湿热引起的慢性心瓣膜损害,造成瓣膜口的狭窄或关闭不全,进而导致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发展为心功能代偿不全,形成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心悸、呼吸困难、咳嗽、咯血、浮肿等症状及特殊性体成为临床主要特征。瓣膜受累最常见者为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风湿热反复发作,导致顽固性心力衰竭者,以及罹患感染性心内膜炎者,大多数患者西医治疗后效果不良。风心病属中医的“心痹”、“咯血”、“喘证”、“心悸”、“水肿”等范畴。风湿性心脏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病因主要是由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属于自身免疫病。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气急、咯血和咳嗽。多在体力活动后出现或加重。在重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呼吸道感染等情况下可诱发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和肺水肿等症状。

体征:病人可呈现面颊部潮红的二尖瓣面容、唇、指可有轻度周围性紫绀。若有心房纤颤则心跳快慢不一,强弱不等,心跳和脉搏不一致。有右心衰竭者出现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和下肢水肿等征象,心尖区可扪到舒张期细震颤,并可听到舒张期隆隆性杂音,心尖区第一音亢进,胸骨左缘第3、4肋间隙可听到开放拍击音,是由于血液流经二尖瓣口时大瓣受到左心房的压力而骤然突向心室面所产生的尖锐短促的声音。肺动脉瓣区第2音亢进和分裂。严重二尖瓣狭窄,瓣叶硬化或钙化固定,则舒张期杂音可明显减轻,称之为安静型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狭窄可导致右心负担加重,肺动脉压升高,引起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在胸骨左缘3、4肋间隙可听到收缩期杂音。若并发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则胸骨左缘可听到舒张期杂音。

临床主要表现突出,逐渐发展加重的左右心衰症状,动则心悸气急,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甚或端坐呼吸,咳嗽咯血及浮肿等。也有患者二尖瓣狭窄者可见两颧及口唇紫绀,形成“二尖瓣面容”。心脏听诊各瓣膜区有相应的特殊性杂音,如二尖瓣区舒张期吹风样杂音,收缩期喷射样杂音等。

1.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无创方法,已经是评价各瓣膜病变的主要手段之一,不仅可以测定心腔大小,心室功能,也可以测定跨瓣膜压差、瓣膜开口面积、肺动脉压力等指标。

2.X线检查:可以了解心脏大小和肺部的改变。

3.心电图,可明确患者的心律,有无心肌缺血改变,是否合并有心房颤动等。对部分年龄大于45岁的病人,心电图提

示有心肌缺血改变者,心血管造影检查者可以明确有无合并冠状动脉病变。

4.心血管造影

5.血清抗O检

一般采用中医中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由于之独特的中医理论,重视对人体身体妥善的分析,讲究因人因时因地治疗,标本同治,辩证施治。

西医治疗西药的毒副作用又加重病情或导致新的疾病发生,对心律失常的治疗利弊各半。

少数病人可采取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需长期抗凝血治疗,风险较大,患者部分心肌被切断,从而引起心功能不全,手术瓣膜缝合可能感染,增加了手术风险,心脏瓣环缝结不牢或大小不对称会造成瓣膜周围渗漏,严重者需再次手术。

一)二尖瓣狭窄:

大咯血采取坐位,用镇静剂如安定,利尿剂如速尿等;急性肺水肿处理与急性左心衰所引起的肺水肿相似,不同之处是不宜用扩张小动脉为主的扩张血管药及强心药,当出现快速房颤时,才需用西地兰降低心室律。当急性发作伴快速室律时,首选西地兰降低心室律。右心室衰竭宜低盐饮食,利尿剂与地高辛为主治疗。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1)内科治疗:注意预防风湿热与感染性心内膜炎。适当的体力活动与休息,限制钠盐的摄入量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合并心衰时,使用洋地黄制剂,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

2)外科治疗:为恢复瓣膜关闭完整性的根本措施,应在发生不可逆的左室功能不全之前施行人工瓣膜置换术。

三)主动脉瓣狭窄:

1)内科治疗:预防风湿热与感染性心内膜炎,定期复查。中度和重度狭窄者,限制体力活动,预防心绞痛、昏厥与心力衰竭。心力衰竭限制钠盐,用洋地黄制剂,小心应用利尿剂。

2)外科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伴有心绞痛、昏厥、或心力衰竭为手术治疗的主要指征,人工瓣膜置换术为治疗成人主动脉瓣膜狭窄的主要方法。

风湿性心瓣膜病多为本虚标实、虚实挟杂证。主要为补益心气、温通心阳,活血化淤,使血脉畅通。温通心阳,健脾补肾,心肾之阳协调共济,以温煦脏腑,运行血脉,气化津液,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病在调节的基础上防预瓣膜增厚粘连,进一步巩固治疗。

不宜吃太咸的食物,主要是补充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服用华法林抗凝的患者不宜过多或长期食用含维生素K丰富的食物,如菠菜、猪肝、胡罗卜、菜花、豌豆等。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少熬夜,避免劳累。

风心病引起心衰为风心病的晚期并发症,是风湿性心脏病的主要致死原因,发生率占50—70%。主要表现为心源性恶液质,多脏器功能障碍,所以患者现在的情况虽然是有心衰了,但是各脏器的功能还是可以的,所以调节恢复的把握和可能性还是蛮大的,向患者现在的情况,及时的中药治疗还是有很大的希望可以维持正常的生活状态的。这个您不要有太多的心理压力,只要您好好配合我院治疗没有太多的问题,您也要有这个自信心。

针对于风心病的治疗,西药尚无根治的药物,到目前临床上只能用抗生素抑制风湿热,配合使用消炎、退热、止痛作用的解热镇痛药物,重症患者加入典型的激素药物,不仅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副作用,同时在药物动力学上来看的话,导致慢性心功能不全、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的几率非常大,所以从长远看来,实质上对于心脏的维护是极其不利的。所以在治疗上也需要全身调理,这不是单一的心脏问题,需要及时的从并发症入手,多脏器同时调节才可以从根源抑制病灶。所以高效的治疗措施我建议您考虑中

风心术后术后早期需要大量服用一些药物,主要是抗凝药、强心利尿药为主。置换生物瓣需要在术后半年服用阿司匹林低强度抗凝治疗,置换机械瓣或是瓣膜置换术患者则需要终生服用抗凝药物。所以给患者带来的是比较大副作用,也不利于进一步治疗。

随着心血管外科技术的发展,大多数西医都会依赖于手术置换瓣膜达到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目的,但是大量临床经验告诉我们,术后的治疗效果不尽人意,尽管在缓解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术后的大量药物维持也是很让患者的身体很难承受。依靠西药的维持和调节是很不科学的。而且手术的适应患者只是针对大部分血液动力学已经严重的瓣膜病便患者不是每个患者都适宜手术治疗。

风心可治愈:风湿性心瓣膜病多为本虚标实、虚实挟杂证。主要为补益心气、温通心阳,活血化淤,使血脉畅通。温通心阳,健脾补肾,心肾之阳协调共济,以温煦脏腑,运行血脉,气化津液,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病在调节的基础上防预瓣膜增厚粘连,进一步巩固治疗。所以风心病用中药是可以治愈的。

风湿性心脏病的护理常规

风湿性心脏病的护理常规 概念 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瓣膜病变。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临床上狭窄或关闭不全常同时存在,但常以一种为主。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下肢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心功能失代偿的表现。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寒冷、潮湿和拥挤环境下,初发年龄多在5~15岁,复发多在初发后3~5年内。 护理措施 一、执行心血管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出常规。 二、注意休息。本病病程长,早期无症状。心功能一至二级可以轻度活动,有风湿活动及并 发症者应卧床休息,并给予安慰。 三、预防感冒。 四、根据病情需要配医生做血流动力学监测。应用洋地黄时禁用钙剂,以免发生协同作用, 导致洋地黄中毒。 五、一旦有风湿活动,如发热、红肿、血沉快,应按医嘱给抗风湿治疗及休息。 六、严密观察体温、心律、心率、血压、呼吸、咳嗽及咳痰,注意有无并发症的出现。服用

洋地黄或奎尼丁时,密切观察疗效及副作用。在用利尿剂时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有无低钾或水电解质紊乱症状。 七、单纯二尖瓣狭窄需做二尖瓣球囊扩张的病人,应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 八、并发症护理 1、心力衰竭执行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2、心房纤颤给此类病人数脉搏时,按脉搏短绌数计算。服用奎尼丁治疗时,应观察心率 及心电图Q-T间期的变化,并注意休息。电除颤治疗时,要了解电除颤的全过程,密切配合医师成功转复。术后注意神志、心律、心率、血压的变化。护理病人至清醒、防止坠床。 3、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执行心内膜炎护理常规。 4、栓塞后的护理 (1)脑栓塞按偏瘫护理。勤翻身,预防压疮。 (2)协助病人肢体活动。 (3)饮食以流质为主,逐渐改半流质。 (4)用血管扩张剂时应观察疗效。 (5)两周后可行针灸治疗。 (6)观察有无腰痛、血尿和蛋白尿,突然出现的上腹剧痛和脾肿大,突然出现剧烈胸痛、气急、紫绀、咯血、休克、肢体剧痛、动脉搏动消失和局部皮肤苍白、发凉、紫绀甚至坏死等肾栓塞、脾栓塞、肺栓塞、四肢动脉栓塞的症状,绝对卧床预防栓塞大血管而突然死亡。

风湿性心脏病疑难病例讨论

2014年5月关于风湿性心脏病 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患者姓名:xxx 性别:女 年龄:57岁 住院号:13050269 时间:2014年5月30日7PM 地点:内一科护士值班室 讨论目的:提高护理质量 参加人员: 主讲人:xxx 责任护士xxx进行病情介绍: 病例特点: 1.中老年女性患者,病程急,起病长,因"反复喘累14年,双下肢水肿9年,腹胀1年,加重2天"入院。 2. 14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心累、气促,休息后稍缓解,无胸闷、胸痛,于大足县人民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间断输液治疗后缓解。9年前,患者于上诉症状基础上出现双下肢水肿,间断治疗。1年前,患者在上诉症状基础上出现腹胀,右侧肝区疼痛不适。2天前,患者上述症状较前加重,喘累、腹胀较前明显,门诊以"风心病"收治入院。 3.既往史:13年前因腹痛于永川人民医院诊断为慢性胃炎。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1年。1年前于我院住院期间诊断为2型

糖尿病、心源性肝硬化失代偿期。 4.查体:T:36.7℃,P:111次/分,R:24次/分,BP:119/92mmHg。端坐呼吸,二尖瓣面容。口唇紫绀,咽充血,桶状胸,呼吸动度减弱,语颤无增强,叩诊呈过清音,双肺呼吸音粗糙,双肺未闻及湿啰音。心率125次/分,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二尖瓣膜听诊区可闻及隆隆样杂音。腹部膨隆,右侧肝区压痛明显,腹围110cm。双下肢无水肿。 5.辅助检查:心电图:心房纤颤;轻度的ST-T异常;胸导低电压;心电轴右偏;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初步诊断:1、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功能Ⅳ级;2、腹腔积液;3、心源性肝硬化;4、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5、慢性胃炎;6、2型糖尿病。 诊断依据:1、风湿性心脏病; 1.1心房纤颤;1.2二尖瓣关闭不全;1.3前间壁梗塞?1.4心功能Ⅲ级依据:(1)老年患者,起病缓,病程长;(2)以"反复喘累"为主要表现;(3)查体:P:111分,心率125次/分,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二尖瓣膜听诊区可闻及隆隆样杂音。双下肢无水肿。(5)辅查:心电图支持,故诊断。 2、腹腔积液依据:(1)中年患者,起病缓,病程长;(2)以"腹痛、腹胀"为主要表现;(3)查体:腹部膨隆,右侧肝区压痛明显,腹围110cm。故诊断。 3、心源性肝硬化失代偿期依据:(1)中年患者,起病缓,病程长;(2)以"反复喘累、腹痛、腹胀"为主要表现;(3)查体:腹部膨隆,右侧肝区压痛明显,腹围110cm。(4)既往有风心病病史14年。(5)既往诊断已明确,故诊断。 4、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依据:(1)既往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11年,故诊断。

风湿性心脏病护理查房

风湿性心脏病 概述 风湿性心脏病是指由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变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肢体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直至心力衰竭,典型二尖瓣狭窄者可见颧面部暗红、唇紫。有的则表现为动脉栓塞以及脑梗塞而死亡。若病情加重,心脏代偿功能失调时会出现呼吸困难、咯血、咳嗽、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尿量减少、夜尿多等心力衰竭症状。 病因 风湿性心脏病发病原因与生活环境寒冷、潮湿以及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扁桃腺炎、咽炎等疾病有关。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链球菌及其代谢产物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导致心脏产生急性非化脓性的炎症变化,造成心脏损害。 分型 风湿性心脏病是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病态反映的一部分表现。它在心脏部位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心脏瓣膜部位。病理过程有以下三期: 1) 炎症渗出期:由于链球菌的感染,使心脏的瓣膜出现炎性反映,瓣膜肿胀,变性,那么其活动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 增殖期:由于瓣膜长期处于充血水肿状态,瓣膜血液循环不良,瓣膜会纤维样变性坏死,结缔组织增生,这种结缔组织会成为瓣膜上的累赘。因为它并不具备正常心肌细胞的功能。此期引起瓣膜增厚变形,失去弹性。 3) 瘢痕形成期:由于胶原纤维等增生,损伤处机化,形成瘢痕,从而影响心脏瓣膜功能。感染反复发作,以上病理变化在瓣膜部位的变化,也是此起彼伏,一个部位通常发生重叠的病 理变化。临床上常见的心脏瓣膜病变有:1: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2:主动脉狭窄或关闭不全3:三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4:联合瓣膜病变(多个瓣膜受损)等 病理生理 风湿热导致四中形式的二尖瓣结构粘连融合,可致二尖瓣狭窄: ①瓣膜交界处;②瓣叶游离缘;③腱索;④以上部位的结合。单独的交 界处增厚占30%,单独瓣叶游离缘增厚占15%,单独腱索增厚占10%,其

风湿性心脏病护理常规

十六风湿性心脏病护理常规 护理问题/关键点 1.心功能不全 2.心律失常 3.抗凝治疗 4.术后出血 5.纵隔、心包引流 6.感染 7.术后 肺不张 8.疼痛 9.教育需求 初始评估 1.基础生命体征和脉搏氧饱和度、疼痛 2.生活方式,吸烟、饮酒史 3.心理、社会、精神状况 4.家庭支持情况 5.体重、营养状况 6.过去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 7.早期症状和体征:胸闷、咳嗽、咳痰、痰量及发热、胸痛、呼吸困难、缺氧症状、浮肿、血糖水平、腹部体征、尿量 8.心功能分级 持续评估 1.基础生命体征和脉搏氧饱和度、疼痛 2.营养状况: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患者的进食情况 3.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无焦虑、恐惧 4.病情及主要症状、体征 4.1 咳嗽性状、咳痰、痰量及性状 4.2 活动后胸闷、胸痛、气急情况 4.3 呼吸困难、缺氧症状 4.4 有无浮肿、皮肤色泽 4.5 心功能分级、心脏杂音 4.6 体重、腹部体征(腹胀、腹水、肝脾肿大) 4.7 尿量 5.口腔疾患,龉齿 6.实验室检查结果:CBC、PT、抗O、ESR、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电解质、ABG 7.特殊检查结果:心电图、心脏三位片、心超、心导管检查,心脏MRI等 8.家庭支持情况 9.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术后评估 1.手术过程及ICU恢复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输血、麻醉及监护室病情等 2.生命体征和脉搏氧饱和度、疼痛 3.营养状况:患者的进食情况及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 4.患者心理状态:有无焦虑、失眠 5.患者的活动能力 6.两肺呼吸音、咳嗽咳痰及痰的性质 7.心率、心律、心功能分级 8.切口敷料及切口愈合情况

风心病护理常规

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一、风心病护理常规 (一)评估及观察要点 1.基础生命体征和脉搏氧饱和度、疼痛 2.营养状况: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患者的进食情况 3.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无焦虑、恐惧 4.病情及主要症状、体征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水肿,尿量等 5.口腔疾患,龉齿 6.实验室检查结果:CBC、PT、抗O、ESR、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电解质等7.特殊检查结果:心电图、心脏三位片、心超、心导管检查,心脏MRI等8.家庭支持情况 9.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10.风险评估评估患者有无跌倒,压疮及病情加重等危险 (二)护理要点 1、休息和活动患者取半坐卧位或端坐卧位休息,急性期限制活动,病情允许时应鼓励并协助病人翻身、活动下肢、按摩及用温水泡脚等 2、给氧根据缺氧的轻重程度调节氧流量。 3饮食与饮水加强营养,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清淡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及饮水过多,勿用力大便,必要时使用缓泻剂。 4、环境保持环境安静、舒适,整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定期消毒,限制探视 5根据病情记录患者咳嗽,咳痰,水肿及风湿活动等症状变化,并将异常情况告知医生并及时处理 6、输液的护理控制输液量和速度,以防其随意调快滴速,诱发急性肺水肿。 7、口腔与皮肤护理做好口腔护理,患者长期端坐位,骶尾部长期受压,注意预防压疮的发生,患者出汗多时应注意保持衣物、床单元清洁、干燥。 8、用药护理注意用药后反应及疗效。有无心律、心率的变化,有无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及耳鸣、眩晕或黄绿视、听力减退等中毒反应,并及时告知医生

给予处理 9心理护理与患者及家属交流,了解其心理状况保持情绪稳定,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健康教育要点 1. 避免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如感染、过度劳累、情绪激动、钠盐摄入过多等2.饮食指导:指导患者选择低脂、低盐,清淡易消化饮食,每餐不宜过饱,指导患者多补充蛋白和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如鱼肉,鸡肉,多食蔬菜、水果,防止便秘 3. 合理安排活动与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病情稍好时应尽量从事轻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以不引起疲劳或其他不适为可。戒烟,注意口腔卫生,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防止感冒,节制性生活 4. 用药指导: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增减或撤换药物,尤其是服用洋地黄类药物时,因个体差异很大,应注意有无不良反应,可家属协助或自测脉搏,当脉搏<60次/分时或节律不规则时就暂停药物或及时就诊 5. 教育家属给予病人积极的支持,保持其情绪的稳定,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解除其后顾之忧 6. 嘱病人定期门诊随访,当出现明显乏力、胸闷、心悸等症状,休息后不好转,或出现腹胀、纳差、下肢水肿时,应及时就诊,防止病情发展

风心病护理

风心病护理查房 一,时间:2013年11月22日 地点:医护办公室 二,病情介绍 20床周秀兰女67岁于2013年11月10日9:00入院,患者神清,精神差,主诉“反复胸闷,气促10余年,再发伴咳嗽、咳痰3天”,门诊拟“有"风湿性心脏病"史10年,曾行二尖瓣置换术,心脏扩大心功能Ⅲ级”收住我科, 入院时T36.4℃P66次/分R22次/分BP140/70mmHg,心电图示:房颤心律,医嘱予心内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低盐饮食,扩冠抗凝抗炎,改善心功能,营养心肌等对症处理,现神清,精神可,两便可,无胸闷,气喘不适主诉。 入院诊断:(1)风湿性心脏病房颤二尖瓣置换术后心脏扩大心功能Ⅲ级(2)冠心病 (3)肺部感染 (4)腰椎间盘突出症 (5)颈椎病 既往史:有"风湿性心脏病"史10年,曾行二尖瓣置换术,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及"颈椎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输血史,无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体格检查:T36.4℃ P66次/分 R22次/分 BP140/70mmHg;神清,精神差,唇稍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细湿性啰音,心界左下扩大,心率74次/分,律不齐;心尖区可闻及金属瓣膜音,心音强弱不等,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四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辅助检查:暂无。 三.该患者护理诊断及相关的护理措施 1、心输出量减少 2、活动无耐力 3、焦虑 4、营养失调 5、有感染的危险 6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7、潜在并发症:栓塞、急性肺水肿 (一)一般护理 1、休息和活动患者取半坐卧位或端坐卧位休息,急性期限制活动告诉病人体力和精神休息可减轻心脏负荷,利于心功能的恢复。 2、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清淡饮食,改善病人营养状况,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勿用力大便,必要时使用缓泻剂。 (二)病情观察 1.监测生命体征

风心病的护理查房

风心病的护理查房 查房内容:①病例介绍 ②护理问题 ③护理措施 ④效果评价 ⑤讨论 ⑥总结 病例介绍 女性,82岁,刘八媛,杨梅山镇香花村5组村民,小学文化,务农,丧偶。因胸闷,胸痛,心慌,气促4年余,近日来症状加重伴有上腹部疼痛3天,于2016年5月17日9:00由家人扶送入院。查T36℃。P80次/分,R40次/分,BP110/80mmHg,患者神志清楚,表情淡漠,呼吸急促,强迫端坐位。口唇稍有发绀,双下肢稍有浮肿,二尖瓣面容,心功能4级。听诊双肺呼吸音增粗,有少许湿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以外2cm处。心界向两边扩大,心率80次/分,律齐。心尖部可闻及2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余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的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区叩击痛,上腹部、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肠鸣音正常。 既往史:既往否认有糖尿病及肺结核、骨结核等疾病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输血史,无特殊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出生原籍,长期居住本地,无吸烟,嗜酒史,无疫水,疫区及毒物接触史,预防接种不祥,无重大精神创伤史,无性病治游史。 辅助检查:数字X线检查提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心电图提示:右心室高电压、T波改变。血常规检查:中性粒细胞比率增高79.8%。白细胞总数增高10.5X109/L。电解质,肝、肾功能均正常。 入院诊断: ①风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功能4级,心力衰竭。 ②肺部感染。 ③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诊疗计划: ①告病重,心电监护,吸氧 ②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电解质测定、胸片) ③抗炎、止咳化痰、强心、利尿等对症支持疗法。 护理问题 1、活动力下降:与心腧出量减少和疾病恶化有关。 2、疼痛:与心肌缺氧、胆道感染有关。 3、体液过多:与心排出量减少有关。 4、焦虑:与疾病反复发作、经济紧张又关。 5、有感染的危险:与活动减少、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

风湿性心脏病的护理要点

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简称‘风心病’。是风湿性心瓣膜炎遗留的慢性瓣膜病,表现为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致心脏负荷增加,往往导致心功能不全,以至心衰等。本病在我国常见,多见于20—40岁,女多于男,约1/3病人无风湿热史,二尖瓣病最常见,出现率达95%—98%,次为主动脉瓣病,出现率为20%—35%,三尖瓣病为5%,肺动脉瓣病仅约为1%,两个以上瓣膜同时累及者称联合性瓣膜病,约占20%—30%。 西医也称风心病,主要症状: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不能平卧。中医也称风湿性心脏病,主要病因: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一、病因病理 风湿性心脏病是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病态反应的一部分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病。它在心脏部位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心脏瓣膜部位。病理过程有以下三期: 1)炎症渗出期:由于链球菌的感染,使心脏的瓣膜出现炎性反应,瓣膜肿胀、变性,那么其活动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 增殖期:由于瓣膜长期处于充血水肿状态,瓣膜血液循环不良,瓣膜会发生纤维样变性坏死,结缔组织增生,这种结缔组织会成为瓣膜上的累赘。因为它并不具备正常心肌细胞的功能。此期引起瓣膜增厚变形,失去弹性。 3)瘢痕形成期:由于胶原纤维等增生,损伤处机化,形成瘢痕,从而影响心脏瓣膜功能。感染反复发作,以上病理变化在瓣膜部位的变化,也是此起彼伏,一个部位通常发生重叠的病理变化。 注意事项 应注意与感染性心内膜炎,病毒性心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Poncet综合征,急性化脓性关节炎,链球菌感染后状态,结缔组织病等鉴别。 二、分类 (1) 风湿性心内膜炎(rheumatic endocarditis):病变主要侵犯心瓣膜,其中二尖瓣最常受累,其次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同时受累,三尖瓣和肺动脉瓣极少受累。病变初期,受累瓣膜肿胀,瓣膜内出现粘液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浆液渗出和炎细胞浸润,病变瓣膜表面,尤以瓣膜闭锁缘上形成单行排列、直径为1mm~2mm的疣状赘生物(verrucous vegetation)。这些赘生物呈灰白色半透明状,附着牢固,不易脱落。赘生物多时,可呈片状累及腱索及邻近内膜。光镜下赘生物由血小板和纤维素构成,伴小灶状的纤维素样坏死,其周围可出现少量的Aschoff细胞。病变后期,由于病变反复发作,赘生物被机化,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瓣膜增厚、变硬、卷曲、短缩、瓣膜间互相粘连、腱索增粗、短缩,最后形成慢性心瓣膜病。当炎症病变累及房、室内膜时,引起内膜灶状增厚及附壁血栓形成。由于病变所致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受血流返流冲击较重,引起左房后壁粗糙,内膜增厚,称为Mc Callum 斑。 (2) 风湿性心肌炎(rheumatic myocarditis):病变主要累及心肌间质结缔组织,常表现为灶状间质性心肌炎,间质水肿,在间质血管附近可见Aschoff小体和少量的淋巴细胞浸润。病变反复发作,Aschoff小体机化形成小瘢痕。病变常见于左心室、室间隔、左心房及左心耳等处。风湿性心肌炎在儿童可发生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累及传导系统时,可出现传导阻滞。

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点:一、无症状期的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治疗原则主要是保持和增强心的代偿功能,一方面应避免心过度负荷,如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等,另一方面亦须注意动静结合,适应作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和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心的储备能力。适当的体力活动与休息,限制钠盐的摄入量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注意预防风湿热与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心衰时,使用洋地黄制剂,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二、风湿性心脏病并发症的治疗: 1.心功能不全的治疗; 2.急性肺水肿的抢救;急性肺水肿处理与急性左心衰所引起的肺水肿相似,不同之处是不宜用扩张小动脉为主的扩张血管药及强心药,当出现快速房颤时,才需选用西地兰降低心室律。当急性发作伴快速室律时,首选西地兰降低心室律。 3.控制和消除心房颤动。三、风湿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对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而无症状者,一般不需要手术;有症状且属手术适应症者,可选择作二尖瓣分离术或人工瓣膜替换术,人工瓣膜置换术为治疗成人主动脉瓣膜狭窄的主要方法。风心病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肢体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直至心力衰竭而死亡。有的则表现为动脉栓塞以及脑梗塞而死亡。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寒冷、潮湿和拥挤环境下,初发年龄多在5~15岁,复发多在初发后3~5年内。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气急、咯血和咳嗽。多在体力活动后出现或加重。在重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呼吸道感染等情况下可诱发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和肺水肿等症状。体征:病人可呈现面颊部潮红的二尖瓣面容、唇、指可有轻度周围性紫绀。若有心房纤颤则心跳快慢不一,强弱不等,心跳和脉搏不一致。有右心衰竭者出现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和下肢水肿等征象,心尖区可扪到舒张期细震颤,并可听到舒张期隆隆性杂音,心尖区第一音亢进,胸骨左缘第3、4肋间隙可听到开放拍击音,是由于血液流经二尖瓣口时大瓣受到左心房的压力而骤然突向心室面所产生的尖锐短促的声音。肺动脉瓣区第2音亢进和分裂。严重二尖瓣狭窄,瓣叶硬化或钙化固定,则舒张期杂音可明显减轻,称之为安静型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狭窄可导致右心负担加重,肺动脉压升高,引起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在胸骨左缘3、4肋间隙可听到收缩期杂音。若并发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则胸骨左缘可听到舒张期杂音。四,主要常见并发症有以下四种:1、心律失常,最常见为房颤,发生于30-40%风心病患者,尤其是左心房显著扩大的二尖瓣狭窄患者最多见。在房颤发生前,多先有房早,房扑或阵发性房颤,以后才转为持久性心房颤动。2、心功能不全〔心衰〕,最常见,发生于50-75%的风心病患者,并且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常由于呼吸道感染,风湿活动,重体力劳动,妊娠及分娩等诱发。3、栓塞,约占5-10%。是风心病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4、呼吸道感染,由于长期肺郁血,易引起肺部感染,并进一步诱发或加重心功能不全。专家提醒大家当你在日常生活出现下列现象时,应提高警惕,及时就医,以便早期发现风心病。1、劳累或紧张时突然出现胸骨后疼痛,伴有出汗。2、体力活动时有心慌、气短、疲劳和呼吸困难。3、饱餐、寒冷、看惊险影片时有心悸、胸痛现象。4、在公共场合或会场中、或上楼、爬山时,比自己以前特别是别人容易感到心悸、胸闷、呼吸不畅、气短。5晚间睡眠枕头低时感到憋气、需要高枕卧位,熟睡或恶梦过程中突然惊醒,感到心悸、胸闷、呼吸不畅,需要坐起后才好转。6、性生活时感到心悸、胸闷或胸痛等不适。7、反复出现脉搏不规则、过速或过缓。8、有风湿热病史的患者,要积极预防。五,不同情况的不同治疗方法(1)二尖瓣狭窄: 大咯血采取坐位,用镇静剂如安定,利尿剂如速尿等;急性肺水肿处理与急性左心衰所引起的肺水肿相似,不同之处是不宜用扩张小动脉为主的扩张血管药及强心药,当出现快速房颤时,才需用西地兰降低心室律。当急性发作伴快速室律时,首选西地兰降低心室律。右心室衰竭宜低盐饮食,利尿剂与地高辛为主治疗。(2)二尖瓣关闭不全: 1)内科治疗:注意预防风湿热与感染性心内膜炎.适当的体力活动与休息,限制钠盐的摄入量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合并心衰时,使用洋地黄制剂,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 2)外科治疗:为恢复瓣膜关闭完整性的根本措施,应在发生不可逆的左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