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激发研发人员提升团队战斗1

如何激发研发人员提升团队战斗1

如何激发研发人员提升团队战斗1
如何激发研发人员提升团队战斗1

如何激发研发人员提升团队战斗力

孙子云:上下同欲者胜。激发员工是管理者面临的一个永恒课题,但在团队能力建设的实践中,不少管理者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感到困惑。本文中,笔者分享了在困难的情况下通过激发员工来提升战斗力的心得和体会,值得探讨与借鉴。

提升团队能力,是研发团队永恒的课题。提升团队能力的基础,是关注下属的成长,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对下属的激励。根据自己前一阶段的工作实践,在这方面有一些体会和教训。

去年10月份,我作为X X X产品硬件经理兼资源部门主管,正式接管了一个五十多人的硬件开发团队。当时团队的状况是:人员分散、异地开发、新员工比例高,入职不到一年的员工比例超过70%。一般在一个项目组内部,除了项目经理外,

几乎都是新员工,但与之对应的任务却很具有挑战性。由于X X X产品的特殊性,所开发和维护的单板复杂度高,要求员工技能过硬。同时,由于X X X产品刚刚转产销售,网上问题也比较多,维护工作量也很繁重。开发工作需要老员工带队,维护工作也需要有经验、有能力的员工攻关,因此,为数不多的老员工工作压力大、加班多,士气有所下降;而新员工由于辅导力度不够,成长速度缓慢。

对于我来说,焦点问题是,在困难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团队的战斗能力,使之与我们当前的工作相适应?根据我们团队的特点,我认为重点是需要让老员工发挥更大的作用。越是在老员工稀少的情况下,越是要重视对老员工的激励,只有把老员工充分调动起来,才能形成团队的骨干力量,新员工也才能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一、关注老员工,让老员工焕发出新的工作热情

对于团队中的老员工,他们的技术水平相对是比较高的,但是由于长期作战,工作热情逐步减退。同时,工作对他们来说也比较得心应手了,挑战性慢慢在消失,但这些人是团队的技术骨干,对团队绩效起到重要作用,如何激发他们的工作激情是摆在团队面前的最重要的问题。

老员工的激励,尤其是对沉淀下来的老员工的激励,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任务。谈到激励手段,一般都会想到加薪,但是根据经验,这对老员工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激励方法。

换位思考,我需要什么?如何才能激发我的工作热情和意愿?我认为是被尊重和自我实现。

团队中有一个老员工A,对C P U板比较熟悉,技能较高,但工作主动性一般,我一直在考虑如何激发他的工作热情。恰好,我们产品有一块C P U扣板出了问题,故障品数量大增,派人去生产线定位问题,也找不到故障原因,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合同发货。我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好机会,于是决定派A去处理这个问题。我找A 谈到这个任务后,他本能地借故推脱,说自己手头的工作忙,走不开。我首先认可他承担的工作任务确实比较多,是产品线目前的客观现实,所有人都很忙,作为技术专家可能就更忙一些;然后我强调了这件事情影响很大,希望他能出手力挽狂澜,危难中显英雄本色;同时,也提醒他平时多参加体育锻炼,保重身体。他听了以后,很愉快地接受了任务。果然,只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他就彻底解决了问题。随后,他还做了一件超出我期望的事情,主动写了一套胶片,把这个问题的由来、分析过程和解决方法都详细记录,形成了一个很好的案例。我把这个案例发给项目组所有

成员,要求大家学习,并且给他申请了个人荣誉奖,在部门公告牌上宣传了他的攻关事迹,树立了他C P U专家的形象。

这件事情以后,A的工作主动性显著提高,热心辅导新员工、积极参加评审活动,很好地发挥了技术骨干的作用。即便后来他调到其他部门,对我的求助申请也是积极响应。

二、欣赏个体差异,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我们似乎存在这样一个思维定式:对于技术能力强的老员工,将来的发展方向一定是要走上管理岗位,有个一官半职,否则就没有发展空间。甚至对于一些立志一辈子做技术工作的员工,这种观念也会对他们的信念形成压力,最终难以留在研发一线。普遍的情况是,研发的老员工如果没有机会升迁到管理岗位,往往会离开研发部门,转其他部门工作。当然,也不是说这种流动不好,但是,当研发所有的老员工都在这样流动的时候,就永远是新人做开发,技术和经验无法得到有效的继承和积累,难以培养真正的、资深的技术专家。

我们团队有一个老员工B,1997年入职,一直工作在研发一线,负责单板开发,善于解决疑难技术问题,是资深硬件专家。他本人对技术很专注,不愿意做管理工作。

但是,随着团队中新员工的不断增加,以及新版本的不断启动,他被任命为一个项目的硬件经理。起初,所有人都认为以他的技术能力,完全可以胜任这个岗位。但事实证明,他不适应、也不喜欢这个新的岗位,对团队的计划、监控、新员工的培养、沟通等各个方面没有感觉,还是对所有技术问题都事必躬亲。干了一段时间,虽然自己筋疲力尽,但团队绩效评价不好。

后来,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我们在团队中提拔了一个技术能力略低,资历较浅,但有管理潜质的员工接替工作。新官上任以后,大胆管理,而B也解脱了烦恼,积极配合工作,主动承担了疑难问题的技术攻关任务,项目组绩效逐渐有了起色。

三、建立共同目标

对老员工有效的激励手段,对新入职的员工不一定是适用的。新员工需要的是建立共同目标、委派有挑战性的工作、提供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另外,调薪也是很有效的激励手段。

今年入职的新员工,有工作热情,但技能不足,为了让他们能够融入团队,认可华为文化,首先要树立共同的目标和愿景。因此,新员工到部门报到的第一件事,就是集中谈话,帮助其树立工作自豪感和责任感。我们负责的产品属于高端数据通信设备,因此,根据我们产品的情况,通过例会、学习会和公告牌等形式,向新员工宣传我们产品取得的业绩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使大家意识到我们正在从事着一个有意义的事业,我们打出的每一个市话,都是我们的产品承载的。大家每次提及,都充满了骄傲和自豪。鉴于我们产品的特殊性,这种激励效果是很有效的,新员工回家以后,或者和同学朋友交流的时候,往往会提到这些事情,由此而充满了成就感。

四、调整队形,集中练兵

新员工是团队的未来和希望,需要细心加以培养,但数量庞大的新员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对团队的冲击也是明显的。培养不好,一方面可能导致高的离职率,影响团队士气;另一方面,技能不熟练的新员工一旦走上开发岗位,可能会对产品

的质量造成隐患。

根据团队的实际情况,我调整了团队的结构,把绝大部分新员工集中在维护项目组,由两个老员工带领,负责转产单板的维护,这样做,可以一举多得。第一、新开发的单板质量有保证,不会出现老员工在排雷,新员工继续埋雷的情况;第二、可以对新员工进行集中式的培训,减少了老员工的辅导时间和人力投入,节约了资源;第三、从培养过程的科学性看,有利于培养员工的实际动手能力,避免了理论与实践分离的问题,能加速其成长。

这个政策在实行中,发挥了很好的效果,因此,我将其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了下来:凡是到团队的新员工,首先分配到维护项目组工作半年,以后视情况再分流到各个开发项目组中。这样,开发项目组收到的员工都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在维修单板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设计问题有切身体会,在开发过程中基本不会旧错重犯,这不仅提高了团队的效能,也提高了新员工的成就感和归属感。

总结

团队建设和员工的激励,是研发团队主管的主要责任。激励员工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没有普适的措施,但都遵循相似的原则:要有同理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开放心态、注意倾听、不要自以为是,以平等、关注、尊重的态度与下属沟通。

老员工是团队的宝贵财富,是团队的骨干和支柱,以合适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加薪确实是激励手段,但不是万能的。

对待新员工,重点是培养,提供成长的机会。新员工自己感到能力的提升往往是最好的激励手段。

愿以此文与众多基层管理者分享团队能力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回到目录

全面创新管理中的全要素创新

内容摘要:全要素创新是t i m的核心,主要包括技术要素(产品和工艺)的创新及其协同机制、非技术要素(战略、组织、市场、文化和制度等)的创新及其协同机制以及技术与非技术的协同创新机制。

关键词:全面创新管理(t i m)全要素创新技术创新非技术创新

随着创新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创新管理的内容与方式日益复杂,并逐

渐形成以全面创新为特征的管理模式-"全面创新管理"模式。

全面创新管理(t i m)的概念是许庆瑞教授提出的,其主要观点是:以构建和提高核心能力为中心,以价值创造和增加为目标,以战略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组织的各种创新(战略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等)的有机组合与协同创新为手段,凭借有效的创新管理机制和方法,做到人

人创新,事事创新,时时创新,处处创新。其内涵可概括为"三全一协同",即全要素创新、全员创新、全时空创新和所有创新之间的协同。其中,全员创新是主体,全时空创新是手段,全要素创新是内容。

虽然众多学者已做过企业要素创新的研究,但是从t i m角度研究全要素创新问题的文献尚不多见。鉴于此,本文基于t i m的理论对企业的全要素创新进行总结和研究。

技术创新

t i m模式下的全要素创新要求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创新,并根据产品创新的要求进行工艺创新,以使两者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实施产品创新

t i m理论认为,现代企业的产品创新是建立在产品整体概念基础上的以市场为导向的系统工程,它贯穿产品的构思、设计、试制、营销全过程,实现产品某项技术经济参数质和量的突破与提高。t i m模式下的产品创新的重点在于重新配置、整合和优化创新过程的内部机制,如并行工程、多功能小组、先进工具和早期参与,使创新的产品符合未来发展的趋势。由于未来产品的特征为:多样化、个性化;国际化和全球化;智能化;高效、高参数化、高可靠性;生命周期趋短。t i m模式下的产品创新要根据未来产品的特征进行。基于t i m的产品创新要采用多种创新类型,如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合作创新等,不仅要有企业内部的创新小组、技术中心,而且要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企业建立合作创新联盟。

推进工艺创新

工艺创新是指研究和采用新的或已有改进的生产方法,主要为:对生产装备的更新;对生产过程的重组;或者以上两者都有。企业在工艺创新中必备的能力有:项目规划能力、监控能力、跨部门管理能力以及非常规工作的管理能力。

t i m下的工艺创新发展发向为:超精密、超高速;必须能跟得上产品创新的"步伐";满足产品设计和生产技术的绿色要求。其实施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全员树立工艺创新的观念;领导应该加大重视和支持力度;完善激励机制;给予一定的时间、空间和物质设备的支持;以产品生产的要求和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为导向。

产品和工艺协同创新

在竞争的压力下,企业必须同时减少成本和提高质量,这就要求企业对产品、工艺创新同时并举。p i s a n o等在考察了美国与欧洲的制药企业后,提出对新产品与新工艺的同时开发不仅可能而且必(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要,他们发现凡是那些将二者作为一体来对待的企业都获取了巨大的优势。新产品与新工艺的一致性可使新产品上市变得更加平稳,使复杂产品的商业化过程变得较为容易,也使市场的渗入更加迅速。

t i m的工艺创新与产品创新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但二者途径不同,方式也不一样。产品创新侧重于活动的结果,而工艺创新侧重于活动的过程;产品创新的成果主要体现在物质形态的产品上,而工艺创新的成果既可渗透于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之中,还可渗透在各种生产力要素的结合方式上。工艺创新与产品创新之间存在着有机的动态联系。企业只有将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相结合,才能取得技术创新的良好效果。

非技术创新

战略创新

战略一般分为扩X型、多元化、联盟和一体化、紧缩型、稳定型。t i m的战略创新要求企业根据自己的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进行战略创新,即选择适合自己的战略类型。t i m的战略创新的核心问题是确定企业的经营目标,因经营目标决定企业顾客、竞争对手、竞争实力,并最终决定企业的竞争策略。企业战略是企业的方向和核心,基于t i m的战略创新要适时、慎重地进行,从而为企业的全要素创新指明正确的方向。

组织创新

组织创新主要是指为了利于技术创新的开展而对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进行调整。落后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已成为严重制约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有效开展的瓶颈,t i m下的组织创新已成为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

t i m下的组织创新特点: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强调和谐发展;结构创新主要是建立扁平化学习组织;与企业信息化有机结合。主要从以下方面实施:构建扁平化组织,大力减少中间组织层次;构建领导和员工的伙伴关系;发展企业中心机构;重视员工的知识技能培训;加强企业的信息、知识的流动与共享;不断提升组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市场创新

在相同的市场条件下,不同的市场创新是决定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市场创新基本形式为:首创型、改创型、仿创型。目前市场的趋势为:顾客需求的个性化;全球化趋势和区域化趋势并存;价格、质量、服务、环境等多维度的竞争;企业需要提供综合的解决方案。

t i m的市场创新步骤为:第一步是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创新类型;第二步是实施即定的创新。市场创新的内容包括:目标顾客创新;产品创新(功能、质量和品牌);价格创新;渠道创新;促销创新。

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就是改变原有的企业制度,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化企业制度。t i m的制度创新特征为:社会性和集体性;动态性;两面性,即激励性与约束性并存。

t i m下的制度创新主要为:建立权利、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的企业管理运作新机制,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总经理为首的决策体系;人事制度的创新,坚持"人本管理"的思想,注重人才的合理布局,实现人才正常的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产权保护制度,保证创新带动企业发展,同时实现员工个人的价值;建立综合运用各种激励方式来激发全员的创新潜力和热情,努力实现创新目标的制度。

文化创新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人文力量,是确立以人为本,以价值观的塑造为核心的文化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的创新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也使得企业文化自身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为实现企业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t i m的创新型文化的主要特征为特别强调创新精神,强调企业战

略的长期性、动态性,强调产品结构、生产结构与组织结构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t i m的文化创新主要是:培养具有个性特色的企业精神;建立新型的企业价值观;实施科教兴企的战略;构建管理文化。

非技术要素协同创新

t i m的非技术创新的各个要素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其中战略创新是方向,组织创新是保障,市场创新是途径,制度创新是动力,文化创新是先导,协同创新是手段。因此,在实施t i m时,必须统筹考虑和周密安排各项非技术创新,使其彼此协调、相互促进,共同实现,从而为企业全要素创新的成功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技术和非技术协同创新

全要素创新关键在于协调好技术创新和非技术创新两者的关系。这种协同关系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技术创新势必要求企业对各非技术要素进行调整,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企业战略、组织、市场、制度、文化等创新中的主要功能是提高新产品或服务的创造效率;另一方面,非技术要素创新是企业对生产资源重新整合和配置,提高其利用效率的过程,是企业成功推进技术创新的保障。图1表示了技术创新要素和非技术创新要素之间的关系。技术创新和非技术创新的协同性如图2。a区表示非技术创新"滞后"于技术创新,因此,应将非技术创新作为未来一段时间的创新重点;b区表示技术创新"滞后"于非技术创新,因而,技术创新理应成为下一阶段的主攻方向;而当技术创新和非技术创新完全协同时,则两者之间的函数关系恰好可用图中的直线来表示。当然,不同企业的创新侧重点可能不尽相同,如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侧重于非技术创新,而知识密集型企业主要侧重于技术创新。

作者:梁艳彭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