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6课《悼念玛丽·居里》同步练习A卷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6课《悼念玛丽·居里》同步练习A卷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6课《悼念玛丽·居里》同步练习A卷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6课《悼念玛丽·居里》同步练习A卷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6课《悼念玛丽·居里》同步练习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共14题;共39分)

1. (2分)萧红,原名________,另有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人。她的成名作是________。

2. (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其中似乎去què záo________只有一些野草。

②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huā tuán jǐn cù________,美不胜收。

③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dǎo gào________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④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niān qīng pà zhóng________,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

3. (2分)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如罐子里竟装满了水。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音乐吸引着观众。

________音乐吸引着________观众。

4. (2分)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 . 可歌可泣鲜为人知至死不懈热泪满框

B . 当之无愧家喻户晓锋芒必露妇孺皆知

C . 任人宰割燕然勒功感情振荡鞠躬尽瘁

D . 风悲日噪凛若霜晨兽蜒亡群蓬断草枯

5. (2分)根据语境,下列句中加线词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心中的芥蒂是人与人相处中的顽疾,必须加以消除。

B . 同学们快速徜徉在书山题海中,希望迅速找到解题的最佳思路。

C . 许多作家在遣词造句时非常讲究,有时甚至到了锱铢必较的地步。

D . 故宫像一部卷帙浩繁的史书,凝结着历史的烟云,记载着岁月的沧桑。

6. (2分)下面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 . 管辖(xiá)与会者(yǔ)

B . 真挚(zhì)公正不阿(ē)

C . 公仆(pǔ)热忱(chén)

D . 罕见(hǎn)吝啬(lìng)

7. (2分)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 . 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B .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C . 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

D . 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容易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8. (4分)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真zhì________热chén________qīn________佩人迹罕zhì________

9. (6分)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悼念________ 真挚________ 公正不阿________

公仆________ 热忱________ 罕见________

10. (3分)解释下面的词语。

①钦佩:________

②真挚:________

③公正不阿:________

11. (4分)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①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

真挚:________

②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

公正不阿:________

③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

公仆:________

④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罕见:________

12. (2分)仿照下面画线句;再写一个句子。

生命真是一个奇迹。一枝从污泥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________,________。

13. (1分)下面一段话不符合说理顺序,请加以调整。

①一天忙到晚,做他们一向做惯的或者别人要他们做的事。②有些人只顾做事,不动脑筋。③自己一向这样做,别人要他们这样做,一般人都这样做,他们就“依葫芦画瓢”,照样做去。④他们做事的方法只是根据自己的习惯,或者别人的命令,或一般人的通例。⑤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他们从来不想一想。

________

14. (3分)将①②③句按照合理的顺序填入空缺处,使其成为语意连贯的话。(只填序号)

作为教师,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应该鼓励他们对生活作独立思考

②应该培养他们的批判精神

③应该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黑暗和邪恶现象

二、问题理解 (共9题;共34分)

15. (5分)读《黑羊》,文中的“偷窃”的含义是狭义的还是广义的?

16. (1分)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

本周末上午十点在学校举行“湖湘国学诵读大赛”初赛,学校要求学生家长参加。你要父亲参加活动时,父亲说:“复赛比初赛应该更精彩吧!看戏还是要看好戏。”

父亲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

17. (2分)读《让我们停下来,唱一支歌儿吧》,作者反对________,就是主张保护环境,就是主张 ________ 。

18. (5分)文中作者说“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作者这样的看法是否有道理,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19. (5分)读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想一想,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20. (1分)读课文《敬业与乐业》,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

21. (5分)①《日历》中“我的本职工作干得一塌糊涂,写作上也没有什么收获”是因为什么?

②“我”成了远近闻名的教学能手,成了多家报刊的特约撰稿人是因为什么?

22. (5分)霍金说爱因斯坦的一生是“踌躇于政治和方程之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3. (5分)读课文《悼念玛丽?居里》,请根据你对画线句的理解,补写一个事实加以论证(最好是有关居里夫人的)。

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三、课内阅读 (共1题;共15分)

24. (1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①有一年,一夜秋风劲,郭德纲家的柿子树叶子落尽,红红的柿子,就像院子里升起的灯笼。很快,就有喜鹊

登枝,一口一口地啄食柿子。家中小儿急了,不由分说,就去驱赶。老郭看到,急忙拦阻,道:“别这么独,让它吃!”

②接着,老郭对儿子说:“人的一生很长,不差这一个柿子吃。而这只喜鹊这辈子顶多吃这么一个柿子。看它有东西吃,也是种快乐。”

③我觉得这实在是很好的教子素材。“别那么独,让它吃!”天下的父母,若都把这个故事借过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孩子的教养一定不会差。

④前些日子坐火车,四个铺位的软卧包厢,除了我们三个人,还有一个空着。车开动不久,老人说,咱们早点儿休息吧。是啊,这几天玩累了,我们倒头便睡。车过嘉兴,上来一位女士,轻轻敲门,见包厢里黑着灯,她便借着走廊里的灯光,放妥行李,整理好床铺,然后关好门,蹑手蹑脚上了自己的上铺。直到躺下,她都没有开灯,哪怕是自己的床头灯。

⑤而那时,也就是晚上7点多,列车里还播放着音乐。

⑥ 一夜无话。早上列车员来换车票,通知她该下车了,她便窸窸窣窣地整理。起初,我认为她是在收拾自己的行囊,哪料,她是叠被子。出了无数趟门,坐了无数次车,阅了无数的人,哪里见过这个被子还需要叠的?只见她耐心地把被子舒展开,换了好几种方式,终于叠成昨晚展开之前的模样。然后,她还把两个枕头的每个角都抻平了,抻舒展了,那“唰唰”的抻枕头的声音,听着真悦耳。

⑦她下车的那一站是山东德州。不管她是不是德州人,因为她,这个地方一下子变得亲切起来。你说,还需要知道女士姓什么叫什么吗?教养就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1)本文写了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赏析文章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

(3)请谈谈你对“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的认识。在生活中你又是如何践行良好教养的?

四、拓展阅读 (共1题;共25分)

25. (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世上最温暖的花

①儿时的家乡,到处种的都是棉花,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它们开出一地的明朗,温馨着大地和农人的心。春

天,刚听到布谷鸟的鸣叫,人们就开始不停地忙碌了。记忆中,母亲好像天天泡在棉田里,双手染满了棉叶的颜色,衣裤鞋子沾满泥水,全身上下都带着棉田里特有的气息。

②在盛夏的热风中,棉花很快就长成了茂密的灌木林,等到棉花开花时,棉田里则是另一番景象。棉花的花儿美如蝶翅,颜色不一,红的,白的,娇艳柔嫩。有趣的是每一朵花的底部都包裹着一个棉桃,初如豌豆,逐日渐长,直至变成一个硕大的桃子形状,那花儿才黯然谢去。等到了秋天,棉桃绽开,白色的橘瓣一样的果肉呈现眼前时,那才是真正的开花了,是它一生丰厚的积蓄在展示。

③最喜欢那满田的棉桃吐蕊了,放眼望去,似乎是天上的云不小心走失了,一下子掉进棉花地一样。等大多数花朵全白了,母亲带着我一起去摘棉花。棉田里,母亲头裹方巾腰系棉兜,一会儿侧身,一会儿弯腰,五根手指同时伸向盛开的花瓣,一捏,就将一朵棉花收进棉兜里。母亲的神情专注,动作娴熟,腰间的布兜也越来越鼓,看上去宛若幸福的孕妇,通体洋溢着母性的光辉。

④刚摘的棉花是潮湿的,还要在灿烂的晴天暴晒两日。它们薄薄地摊开来,像天上的朵朵白云落到门前。有时候我也会帮忙翻晒,让每一点棉絮都尽情吸收阳光的味道和温暖,棉花的清香也会混合着一股湿漉漉的水汽时不时地撩着鼻翼。等忙完一阵后,母亲会瞅个时间,忙着弹棉花、套棉被、缝棉衣、做棉鞋。柔韧的棉裹起秋阳的味道,母亲的手掖了又掖,拍了又拍,看着平坦温厚的棉被和胖嘟嘟的棉衣,她的心里好像就有了着落。。

⑤母亲做的棉衣、棉鞋像是一堵厚实的墙,挡住了寒冷,留下了温暖。穿着母亲做的棉衣,哪怕是走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寒冬里,依然温暖而又幸福。等我有了女儿后,每到冬天女儿都会穿着母亲做的小碎花棉裤棉袄,不罩外衣,中式的棉袄有些溜肩,使女孩子看上去清秀而娇好,一张小脸反而生动起来。

⑥棉花,世上最温暖的花,也是世上唯一拥有阳光气质的花朵。棉不断,母爱不断,温暖不止。特别是在寒冷的冬日,只要有了棉,就有了温暖,就有了热度。

——摘自《思维与智慧》2016年第3期

【乙】

棉花!棉花!

①什么样的词,无论如何也没法大声念出来?

②是棉花。

③你只能用耳语般的嗓音低低地说出来——棉花!棉花!

……

④母亲和几位阿姨各占据被子的一边,专心致志地忙活着,银针闪烁,长线飘飘,她们看上去强壮、结实、胯骨宽大,头发和乳房却日渐干枯荒芜,这是无尽的生育和劳累所致。缝被子时,她们把身子低伏下去,像对棉花表达虔诚的敬意,又像满心满怀去拥抱棉花。她们圆润、臃肿,铅华褪尽,是另一种棉花。

⑤人们热情歌颂这世界的山川河流、名花异草,高声赞美这个世界的飞扬、伟岸和多姿多彩,可有谁会注意到它的底座——棉花?正是棉花给予这世界广大的慈悲、安宁和贴心贴肺的温暖,但没有人会常常想起它,偶尔一次在逆境的寒风中裹紧棉袄拥一拥被子想起了棉花,也没法大声赞美放歌抒情,只能用耳语般的嗓音低低说出来——棉花!棉花!

——摘自《散文》2006年第2期

(1)思考文题:①甲文文题“世上最温暖的花”有何含义?②乙文文题为什么连用了两个感叹号?

(2)理解词义: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甲文第④段划线词语“有了着落”含义的理解。

(3)赏析语句:甲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请任选一种做点赏析。

(4)分析结构:虽然乙文中间删减了几个段落,但仍能看出结构上的首尾呼应。请具体说明。

(5)探究写法:作为抒情散文,甲乙两文都采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请说说两文中的“棉花”分别象征了什么。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共14题;共39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二、问题理解 (共9题;共34分)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三、课内阅读 (共1题;共15分)

24-1、

24-2、

24-3、

四、拓展阅读 (共1题;共25分)

25-1、

25-2、

25-3、

25-4、

25-5、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期末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期末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第一部分 一、字音 岷(mín)山蓦(mò)地泥泞(nìng)猝(cù)然抽噎(yē) 愠(yùn)怒焦灼(zhuó)湿漉漉(lū)蓬(péng)勃帐篷(péng) 精粹(cuì)蔫(niān)巴 二、成语 1)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2)苛捐杂税:指繁重的捐税。 3)酣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 4)万籁俱寂:形容一点声音都没有。万籁,各种声响。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 5)千锤百炼: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也指对文章和作品进行多次精心的修改。 6苛捐杂税:繁琐的、过多的税收。 三.课文知识 1、《七律长征》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是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旧体诗,也是史无前例的伟大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2、《长征组歌两首》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合唱组歌。萧华词,由10个乐章组成。这两首歌词用高度概括的语言,

准确生动的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当年红军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巧 渡金沙、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等历史画面,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大无 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老山界》选自《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作者 陆定一,无产阶级革命家。本文采用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 点转换安排文章层次,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表 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草》选自《人民文学》,作者王愿坚,现代文学家。全文 以“草”为线索,按事情发展顺序描述了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时候, 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草而发生中毒的险情,重病在身的周副主 席知道后,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品尝毒草,并果断作出决策,引导 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表现了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品质、高尚人格。 5、《长征节选》选自电视文学剧本《长征》第二十四集,作者 王朝柱,当代作家。本文充分渲染了长征过草地途中的险恶环境和 悲壮场面,表现了红军指战员坚定的革命意志和积极向上的革命乐 观主义精神,同时也展现了红军领袖特有的以革命人道主义为核心 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6、《诗人领袖》选自《诗刊》,原题为《诗人毛泽东》,作者 任先青。 四.背诵内容 《七律·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老山界》陆定一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一、字音 岷(mín)山蓦(m?)地泥泞(nìng)猝(cù)然抽噎(yē) 愠(yùn)怒焦灼(zhu?)湿漉漉(lū)蓬(p?ng)勃帐篷(p?ng) 精粹(cuì)蔫(niān)巴 二、成语 1)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2)苛捐杂税:指繁重的捐税。 3)酣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 4)万籁俱寂:形容一点声音都没有。万籁,各种声响。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 5)千锤百炼: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也指对文章和作品进行多次精心的修改。 6苛捐杂税:繁琐的、过多的税收。 三.课文知识 1、《七律长征》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是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旧体诗,也是史无前例的伟大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2、《长征组歌两首》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合唱组歌。萧华词,由10个乐章组成。这两首歌词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准确生动的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当年红军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巧渡金沙、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等历史画面,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老山界》选自《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作者陆定一,无产阶级革命家。本文采用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换安排文章层次,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草》选自《人民文学》,作者王愿坚,现代文学家。全文以“草”为线索,按事情发展顺序描述了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时候,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草而发生中毒的险情,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知道后,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品尝毒草,并果断作出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表现了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品质、高尚人格。 5、《长征节选》选自电视文学剧本《长征》第二十四集,作者王朝柱,当代作家。本文充分渲染了长征过草地途中的险恶环境和悲壮场面,表现了红军指战员坚定的革命意志和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也展现了红军领袖特有的以革命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6、《诗人领袖》选自《诗刊》,原题为《诗人毛泽东》,作者任先青。 四.背诵内容 《七律· 长征》毛泽东 《老山界》陆定一 五、诗词理解 1)“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长征”是题目。 2)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江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3)“腾”突出了五岭的奔腾气势,“走”突出五岭的疾驰状态,衬托了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4)“暖”既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了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寒”烘托了泸定桥环境的险恶,战争的激烈,反衬红军大无畏的英雄形象。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窗》课文

窗泰格特 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这间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下两张病床。病房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界。其中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分别在每天上午和下午扶起身来坐上一个小时。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而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在病床上。当然,两位病人都需要静养治疗。使他们感到尤为痛苦的是,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借以消遣,既不能读书阅报,也不能听收音机、看电视……只有静静的躺着。而且只有他们两个人。噢,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他们谈起各自的家庭妻小,各自的工作,各自在战争中做过些什么,曾在哪些地方度假,等等。 每天上午和下午,时间一到,靠近窗的病人就被扶起身来,开始一小时的仰坐。每当这时,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起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渐渐地,每天的这两个小时,几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中的全部内容了。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在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在摆弄游艇模型。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相斗艳的牡丹花和金盏草。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有的看总比没有强。那边还有一块用于玩滚木球的草坪。公园的尽头是一排商店,在这些商店的后边闹市区隐约可见。 躺着的病人津津有味地听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描述仍在继续: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入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美丽动人。接着又是一场扣人心弦的网球赛。他听着这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一天下午,当他听到靠窗的病人说到一名板球队员正慢悠悠地把球击得四处皆是时,不靠窗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的?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可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加强烈,直至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他白昼无时不为这一想法困扰,晚上,又彻夜难眠。结果,病情一天天加重了,医生们对其病困不得而知。 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这时,他的同伴突然醒来,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腔,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立即赶来。 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痛苦的咳嗽声打破了黑夜的沉静。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至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另一位病人仍然盯着天花板。 第二天早晨,医护人员送来了漱洗水,发现那个病人早已咽气了,他们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 稍过几天,似乎这时开口已经正当得体。剩下的这位病人就立刻提出是否能让他挪到窗口的那张床上去。医护人员把他抬了过去,将他舒舒服服地安顿在那张病床上。接着他们离开了病房,剩下他一个静静地躺在那儿。 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一只胳膊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他探头朝窗口望去。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资料汇编2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资料汇编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宋神宗的年号】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脱】衣欲【想】睡,月色入户【门】,欣然【愉快地】起行。念【想】无与为乐【游乐】者【的人】,遂【于是】至【到】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也】未寝【睡觉】,相与【共同,一起】步【散步】于中庭【庭院】。‖庭下如积水空明【清澈透明】,水中藻荇【水生植物】交横【交叉错杂】,盖【表原因】竹柏影【影子】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只是】少闲人【清闲的人】如吾【我们】两人者耳【罢了】。 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看到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便高兴地起来走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庭院,清澈透明。水中藻、荇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 练习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三个方面的内容: 夜游的缘由;‖月夜景色;‖夜游的感受。 2.作者在文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或“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3.阅读理解。(用原句回答) (1)能表现文章主旨的语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文中描写月下景色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记叙的句子:元丰十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5)描写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品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的妙处。 答:“积水空明”用比喻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5.本文文字极少,但却内容丰富,读课文回答: 夜游的原因:月色入户,引发兴致。 夜游的背景:月光美好的夜晚。 夜游的心情:欣然 6.如何理解闲人? 答:“闲人”,即清闲的人。它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它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7.作者笔下的月景有何特点? 答: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 8.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这是什么写作方法。 答: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9.文中写“竹柏影”,实际上是从侧面描写什么! 答:描写月色的轻盈荡漾。 10.文中写了哪两个人?他们有什么相同点? 答:苏轼和张怀民。共同点:被贬官黄州,心情抑郁,仍思进取。 11.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作者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答:(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理由:惟张怀民可以同乐 (2)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 (3)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密切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 12.试从文中记叙的部分找出记叙的要素。 答:(1)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2)地点:承天寺 (3)人物:“我”与张怀民 (4)事件:月夜赏景 13.“欣然起行”中“欣然”一词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欣然的意思是高兴地样子。作者虽被贬官,但仍能高兴的赏月,可见其乐观豁达的性格特点。 14.“月色入户”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拟人。生动地写出月光似乎懂得作者的寂寞无聊的心情,悄悄地进门来与他做伴。 15.从“庭下如积水空明”一句可以想象庭院中到底有没有水?说明原因。 答:这是写景的句子。作者运用比喻把在月光照耀下的庭院比作一片明汪汪的积水,空明澄澈。又把竹柏印在地面上的影子比作在水中漂游的藻荇。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月色皎洁,庭院空旷的景象,一动一静,富有情趣。所以,庭院里并没有水,而是用水来打比方。 16.本文中心(作者心情)是:月夜闲游的情调和宁静脱俗的心境。点睛之笔是:闲人。 17.本文所用的表达方式有哪些?请给本文划分结构并写出层意。 [答]本文所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景物描写‖抒情。 一层:庭院漫步,交待夜游原因、时间、地点、人物。二层:描写月光清澈。三层:叹息赏月人少,暗示世人为俗务所累,表明自己的高洁。 18.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 [答]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 19.说说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闲”? [答]入夜即“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与张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很仔细。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名词作状语,向西】行【走】百二十步,隔篁【丛生的竹子】竹,闻【听】水声,如鸣佩【玉佩】环【玉环】,心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之【音节助词,无义】。伐【砍伐】竹取【开出】道,下【名词作状语,向下】见小潭,水尤【特别】清洌【清澈】。全石以【表承接,不翻译】为底,近【靠近】岸,卷【翻卷】石底以出,为坻【小石礁】、为屿【小岛屿】,为嵁【小石磊】、为岩【小石岩】。青【青葱】树翠【翠绿】蔓【茎蔓】,蒙【覆盖】络【缠绕】摇【摇动】缀【连缀】,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披拂【随风飘荡】。 潭中鱼可【大约】百许【表示约数,左右】头,皆【都】若【好像】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游【飘游】无所依【依靠的东西】。日光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彻【射透】,影布【映】石上,佁然【愣住的样子】不动;俶尔【忽然】远逝,往来翕忽【轻快敏捷】。似【好像】与游者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乐【逗乐】。 潭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方向】而【表修饰,不翻译】望,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折【曲折】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行【爬行】,明灭【或现或隐】可见。其【那】岸势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差互【相互交错】,不可知其【它】源。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文学常识

八年级(上)语文文学常识总复习 第一单元 也是史无前例的伟大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 2、《长征组歌两首》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合唱组歌。萧华词, 3、《老山界》选自《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作者陆定一,无产 索,按事情发展顺序描述了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时候,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草而发生中毒的险情,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知道后,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品尝毒草,并果断作出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表现了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 5、《长征节选》选自电视文学剧本《长征》第二十四集,作者王朝柱,当代作家。本文充分渲染了长征过草地途中的险恶环境和悲壮场面,表现了红军指战员坚定的革命意志和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也展现了红军领袖特有的以革命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6、《诗人领袖》选自《诗刊》,原题为《诗人毛泽东》,作者任先青。 第二单元

索,思恋故土,思恋祖国是全文的感情线索。 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表现 情。 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诗人夜泊秦淮,听到酒店歌女在唱陈后主所作的 9、《革命诗二首》选自《革命烈士诗抄》。《把牢底坐穿》作者何敬平。《花》作者白深富。

第三单元 1、《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江苏省扬州人。其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本文记叙了作者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感情,抒发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这是一篇叙事纪实散文。 2、《甜甜的泥土》作者黄飞,其体裁是一篇小小说。小小说的特点是:(1)立意新奇;(2)结构严谨;(3)结尾惊奇。这篇小小说通过一包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也告诉人们人间的至爱应该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3、《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作者刘义庆,彭城人,南朝宋文学家。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有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别无长物、新亭对泣等。 4、《我的母亲》选自《经历》,作者邹韬奋,名恩润,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本文深情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才具,表达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5、《父母的心》选自《川端康成作品集》,作者川端康成,日本小说家,曾任日本笔会会长,获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本文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选自高步瀛《唐宋诗举要》,作者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作品有《王子安集》。《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作者龚自珍,清末思想家、文学家。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内容 本单元所选用的课文全部围绕“长征组歌”这一主题,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多少文人墨客用不同的方式抒发过对长征的感慨和歌颂。 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就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长征组歌》用10个不同的战斗生活场面,塑造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 陆定一的《老山界》一文,以细腻、生动的笔法描述了红军翻越长征中第一座难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 《草》借一个普通战士的视角塑造了周恩来的光辉形象。 《长征》则以文学剧本的形式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征途中的种种经历,展现了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2、了解不同样式的作品表现同一题材内容的一般方法,感受红军指战员的高大形象及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3、记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句。

4、学习理清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写清楚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5、学习当节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有连缀语,有服务意识。 三、教学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课文《七律长征》(1课时) 课文《长征组歌》两首(1课时) 课文《老山界》(2课时) 课文《草》(2课时) 课文《长征》节选(2课时) 诵读欣赏(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一七律??长征 毛泽东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难点: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一时ín山难 nán 困难,难能可贵横 h éng 横竖 nàn 苦难,难兄难弟 hèng 蛮横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归纳与导引 宁夏永宁县蓝山学校王振宁 现代文基础知识积累 一、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山岚()(2)山巅()(3)骤然()(4)幢顶() (5)红桧()(6)参天()(7)傣家()(8)竹篾() (9)剁菜()(10)妩媚()(11)勐腊乡()(12)嬉戏()(13)舷窗()(14)点缀()(15)瑰丽()(16)沼泽()(17)穿梭()(18)停泊()(19)供给()(20)绿茵()2.根据拼音写汉字 (1)(kān)___称(2)(xùn)___情(3)(dì)___听 (4)(tiào)___望(5)静(mì)___(6)贿(lù)___ (7)(shuàn)___洗(8)(dǐng)___盛(9)(gē)___浅 (10)和(xié)___(11)一(hóng)___水潭(12)(huǎng)___如隔世3.在下列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字 (1)__风__尘(2)风__一时(3)人迹__至(4)__回__转 (5)__径__幽(6)__然大物(7)无可__敌(8)心__神往 (9)可见一__10)五彩____(11)__描__写(12)__次__比(13)__丽多姿(14)能__善__ 二、语言运用 1.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一个特区人增添了一份智慧,特区这个美丽的绿洲就____出一片嫩绿的叶子,而一片片的绿叶,将会把特区这个绿洲打扮得更加郁郁葱葱。 (2)只有在今天,这个小镇才真正____出前所未有的春光,它以春天特有的脚步,在改革开放的大道上奋进。 A.迸发散发B.萌发焕发 C.萌发散发D.迸发焕发 2.对联题。 (1)有人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和有异曲同工的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组成了一副绝妙的对联,你知道是怎样构成的吗?请填在下面。 上联:__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2)某学校有男女数学同事相恋多年,其间有第三者插足,几经周折,终成眷属。有同学赠联:恋爱自由无____;人生幸福有____?上下联巧妙地加入了数学名词,语意双关,甚为诙谐。你知道横线上该填上哪些字吗? 3.请仿照“这次,我终于飞到了宁夏的沙湖,在那醉人的暖风中,观西北风情,涉沙湖碧水,登连绵沙丘,拍下了一张张珍贵的图片,留下了一串串彩色的记忆……”写一段你游览名胜的经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电视台要拍摄风光片“柳宗元与小石潭”,请你为这部电视片写一个解说词的导语。(50字左右)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pdf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一、字音 岷(mín)山蓦(m?)地泥泞(nìng)猝(cù)然抽噎(yē)愠(yùn)怒焦灼(zhu?)湿漉漉(lū)蓬(p?ng)勃 帐篷(p?ng)精粹(cuì)蔫(niān)巴 二、成语 ⑴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⑵苛捐杂税:指繁重的捐税。 ⑶酣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 ⑷万籁俱寂:形容一点声音都没有。万籁,各种声响。籁,从孔穴中发出的 声音。 ⑸千锤百炼: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也指对文章和作品进行 多次精心的修改。 ⑹苛捐杂税:繁琐的、过多的税收。 三、课文知识 1、《七律长征》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是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旧体 诗,也是史无前例的伟大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 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 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 力。 2、《长征组歌两首》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合唱组歌。萧华 词,由10个乐章组成。这两首歌词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准确生动的词语,形象 地描绘了当年红军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巧渡金沙、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等历史 画面,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老山界》选自《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作者陆定一,无 产阶级革命家。本文采用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换安排文章层次,生 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 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草》选自《人民文学》,作者王愿坚,现代文学家。全文以“草”为 线索,按事情发展顺序描述了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时候,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 草而发生中毒的险情,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知道后,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品尝毒 草,并果断作出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表现了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 家的崇高品质、高尚人格。 5、《长征节选》选自电视文学剧本《长征》第二十四集,作者王朝柱,当

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期末综合测试卷

八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测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骨碌.(lu)奔丧.(sàng)风靡.(mí)潋.滟(liǎn) B. 鹈.鹕(tì)池沼.(zhāo)红桧.(guì)女红.(góng) C.抽噎.(yī)惺.忪(xǐng)谛.听(dì)踉.跄(liàng) D. 嶙.峋(lín)愚氓(máng)咀嚼.(ju?)呜咽.(ya)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 ...的一项是(2分)() A.是你去呢,还是他去,我始终拿不定主意。 B.“你看这布华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 C.多美啊!黄山的景色。 D.《枣核》选自《美国点滴》(《萧乾选集》第二卷),有改动。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B.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 ....,在山顶欣赏到了美好的景色。 C.桂林的山水真是神奇秀丽,青青的山,绿绿的水,栩栩如生 ....。 D.您的新房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你挂幅油画,一定会是居室蓬毕生辉 ....。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晏子将使.楚(出使)谓.左右曰.(对……说) 从小丘西.行(向西)犬.牙差乎(狗) B.其实.味不同(事实)日光下.彻(向下) 斗.折蛇行(像北斗七星)圣人非所与熙.也(同“嬉”,开玩笑) C.乃记之而.去(表顺承)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约数) 以.其境过清(因为)齐人固.善盗乎(本来) D.今方.来(将要)语时了.不悲(完全) 为.其来也(为了)不可知其.源(代“溪水”)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 语文是学习知识的基本手段。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要打好基础,不管学文学理,都要学好语文,因为语文天生重要。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筛选信息,了解说明内容,理清结构。 2.梳理思路,感知推理过程,明确顺序。 3.品读语言,体会表达特点,学会赏析。 4.训练思维,学习科学方法,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1.梳理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体会事理说明文的特点。 2.感受文章独特的语言魅力,领略科普小品文的魅力。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的思维方式,学习作者善于联系,由此及彼,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引出说明话题——恐龙灭绝 (展示恐龙图片)6500万年前,上一届地球霸主——恐龙统治着世界。可是,它们在生活了1.6亿年后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的谜。围绕着“恐龙灭绝”这一事实,仅科学家们公开提出的“灭绝说”就有130多种,大家各执一词。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的观点,不知能否说服你?

(直观的图片展示代入感极强,简洁的语言解说指向性明确,既迅速引出本课要探讨的话题“恐龙灭绝”,又在不经意间将思辨的种子种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观点性文章的结论。) 二、全文瘦身——速读,筛选信息理结构 研讨一:把两篇短文浓缩成一篇百字文,你会组合哪些语句? 1.文首中心句:不同学科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2.文末总结句: 《恐龙无处不有》: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被压扁的沙子》: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3.标题:恐龙无处不有、被压扁的沙子。 参考:不同学科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有,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6500万年的岩层中发现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说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这一环节,筛选信息,明确全文结构:总分总式,层次分明。先总说科学观点,再由两文证实。每篇文章由科学发现引发思考,逐步说明,篇末总结。) 三、文脉透视——跳读,梳理脉络看思路 研讨二:把说明过程提炼成一条逻辑链,你会补全哪些内容?

初二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苏教版2020

初二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苏教版2020 1 七律长征 积累与使用1.逶迤磅礴 2.(1)万水千山只等闲(2)三军过后尽开颜(3)五岭逶迤腾细浪(4)金沙水拍云崖暖 3.⑴金沙/ 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⑵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 尽开颜。4.⑴寻常,平常⑵欢悦 5.蜿蜒曲折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眼里 就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庞大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就像小小的泥 丸在流动。 理解与鉴赏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不怕” 2. 从山和水两方面写。如“腾”“走”这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形象 地突出了红军的壮举,是红军精神的外显。又如“暖”“寒”是一对 反义词,这两个形容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情感穴位,“暖”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 回味。3.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4.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豪情壮志 以及浓郁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拓展与提升1.片段描写要表现红军的豪迈和乐观。 2.要发扬长征不怕苦不怕难,英勇乐观的精神。要结合 具体的学习来谈怎样发扬长征精神。 2* 长征组歌两首 积累与使用1.qián chãng ái zhün 2.突出红军在横断山 脉行军的艰难。 3.比喻,形象地写出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 的自然环境。4.①逼:形象地体现了红军以凌厉之势对昆明造成的威 逼震慑之势。②袭:生动地表现了红军出奇不意巧渡金沙江的情景。5.《四渡赤水出奇兵》的中心句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过雪山 草地》的中心句是“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或“革命 理想高于天”)。 理解与鉴赏 1.有“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草 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主要是从气候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必背内容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诵内容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老山界》陆定一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晏子使楚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倒装句)?”对曰:“ 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背影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人琴俱亡《世说新语· 伤逝》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望岳 (唐)王勃(唐)杜甫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 毛泽东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中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难点: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疏通字词 音:逶迤岷mín山难nán困难,难能可贵横héng横竖nàn苦难,难兄难弟hèng蛮横 更gèng更加蒙méng乌蒙,蒙昧,蒙混过关 gēng更新mēng蒙骗,欺上蒙下 měng内蒙古 磅páng磅礴尽jǐn尽管 bàng磅秤jìn尽心 形:崖悬崖岷岷山逶逶迤 涯天涯泯泯灭诿推诿 睚睚眦必报萎萎缩 义:逶迤磅礴走泥丸开颜

等闲--(把困难、复杂的事物看得)平常、寻常。(悠闲:主要用 于态度从容、闲适,有悠然自得之意。两者都可表示自在的心态和 神情。) 腾细浪--像小波浪一样地翻腾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崖,山石的陡立的侧面。(悬崖:主要 形容山势陡峭。两者都有山势陡峭险峻的意思。) 颜--脸,脸上的表情。 二.明确本单元各篇课文的文体,介绍本课文体常识 (一) 1.《七律·长征》--七言律诗 3.《老山界》--回忆录(回忆性叙事散文) 4.《草》--短篇小说 5.《<长征>节选》--电视文学剧本(节选) (二) 律诗分五言和七言两种,限定一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叫排律或长律。 律诗八句,两句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律诗格律较严,偶句要压韵,颔、颈两联要对仗/对偶(即两句中的词组结构和词性要相同,相互成对),字的平仄(平[阴平、阳平]、上、去、入[仄])也有规定。 三.背景介绍 1.关于长征,你知道哪些?(让学生交流已有的资料) 四.整体感知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必背内容完整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必 背内容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诵内容《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老山界》陆定一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晏子使楚 晏子至,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倒装句)”对曰:“ 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背影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人琴俱亡《世说新语· 伤逝》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期末考试

无锡市北塘区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初二语文期终试卷 2012、1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拼音.(4分) ①风mǐ_______ ②荒dàn _______ ③毛骨sǒng______然④贿赂.______ 2、根据课文默写。(8分) ①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②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③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④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⑤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⑥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⑦______________,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⑧______________,大渡桥横铁索寒。(毛泽东《七律·长征》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4分) ①缚者曷.为者也曷:②念.无与乐者念:__________ ③其岸势犬牙 ..必得躬历山川是以:________..差互犬牙:__________④是以 __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1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夏天的华蓥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季节. B、从2011年6月1日起,我国所有动车组列车将基本上完全实行实名制购票。 C、代表们围绕如何防止大蒜、绿豆、玉米等农副产品涨价风蔓延的问题,畅所欲言,广泛地交流了意见。 D、我们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坚决杜绝以牺牲环境和后人利益为代价。 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万籁俱寂 ....的夜晚,留守儿童李明不禁想起了远在他乡打工的父母. B、当今社会,不少“伪专家"打着养生的旗号故弄玄虚 ....,忽悠公众,致使不少人上当受骗。 C、从空中俯瞰,2010年广州亚运村建筑鳞次栉比 ....,非常壮观。 D、我们这些十五六岁的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 ....,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才是。 7、下列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讲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在小说关于“筑路”这一篇章中,描写了筑路的艰苦环境,展示了筑路者和困难作斗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字词表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字词表 1、(è) 豫绥靖(suí jìng) 阻遏(è) 锐不可当(dāng) 2、2、尖利能耐悠闲寒噤(jìn) 阴惨仄歪(zè) 央告转弯抹角(mò) 月明风清张皇(huáng)失措(cuò) 3、3、拂(fú)晓瓦砾(lì ) 地窖(jiào) 鞠躬颤巍巍(chàn wēi wēi ) 4、4、赃物箱箧(qiè) 制裁荡然无存 5、5、肃穆(sù mù ) 荒谬(miù) 健忘 6、6、骇(hài) 掳(lǔ) 悚(sǒng) 惶(huáng)急疮(chuāng)疤诘(jié)问渴慕疏懒霹雳(pī lì) 孤孀(shuāng) 7、7、交卸(xiè) 奔丧(sāng ) 狼藉(jí ) 簌簌(sù sù) 典质赋闲颓(tuí)唐琐屑(xiè ) 8、8、凹凼(dàng) 尴尬烦躁微不足道大庭广众 9、9、伛(yǔ) 惶(huáng)恐荒僻(pì ) 塌败取缔(dì ) 骷髅(kū lóu ) 滞(zhì)笨愧怍(kuì zuò) 1010、克(kè)扣接济(jì) 唏嘘(xū ) 稀罕(hǎn ) 噩耗(èhào) 呵(hē )斥焦灼(zhuó) 伎俩(jì liǎng) 颠沛(pèi ) 吊唁(yàn ) 文绉绉(zhōu) 长途跋涉穷愁潦(liáo)倒风尘苦旅鸡零狗碎低眉顺眼连声诺诺生死祸福 1111、雄跨(kuà) 雄姿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xiào) 巧妙绝伦 1212、美感史诗驻(zhù)足 1313、轩榭(xiè) 败笔丘壑(hè ) 嶙峋镂(lòu)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chóng luán dié zhàng ) 1414、磬(qìng) 鳌(áo)头琉璃藻(zǎo)井蟠(pán)龙中轴线金銮(luán)殿1515、屏风纳凉帷幕缓(huǎn)冲造型伦俗雅俗之别 1616、萌发次第翩(piān)然孕(yùn)育销声匿(nì)迹衰(shuāi )草连天风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