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6、体积单位的换算说课稿及设计

16、体积单位的换算说课稿及设计

16、体积单位的换算说课稿及设计
16、体积单位的换算说课稿及设计

16《体积单位的换算》说课稿、说教材

1、教材分析:《体积单位的换算》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节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体积、容积单位的进率。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以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为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示的操作(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结合模型演示推出i立方分米=1000 立方厘米,利用迁移的方法类推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结合立方厘米和毫升、立方分米和升的关系,推导出1升=1000毫升等。通过教学体积单位名数的变换,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2、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索新知,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找出规律。在学习本课之前,他们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大胆猜测,并利用学过的知识进行验证,掌握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并且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进率进行名数的改写。

3、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分析和学生认知特征,兼顾数学课程总目标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4、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的导向,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教学难点是:正确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5、教学准备:实物展台、体积和容积单位的模型,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依据课标理念,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以及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我主要采用:情境探究法、演示法、观察分析、讲解归纳法等多种教法的优化组合,教学中依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原则,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运用的过程,从中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给学生创造积极主动又勇于探索的学习氛围,本节课采用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迁移应用、观察讨论等多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归纳知识,在参与中培养能力,在体验中感悟情感、态度,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强调:有效地数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根据这一理念,结合以上对教

材、教法、学法的分析,本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我的教学:

(一)情境导入’p4 T9 e! W"

本环节我先创设了故事情境,通过蛋糕的分配方案引出棱长10厘米和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谁的体积大的问题,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又找准了探究新知识的起点,由

此引出课题。

(二)探索新知

探究新知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

来学习新知,突破教学难点,此环节我首先出示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模型,让学生

猜测这两个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接着让同学想办法验证,学生把1立

方分米的正方体的棱长化成10厘米,通过计算,自主探索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我及

时引导学生回顾得出这一结论的方法与过程,再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推算立方

米与立方分米的进率,结合厘米3与毫升、分米3与升之间的关系来推算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学

生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在充分认识了相邻的两个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率是“1000”以后,我引导学生完成51页“填一填”,让学生通过填一

填,比一比:充分了解长度、面积、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这几部分知识的系统理解。

(三)巩固提高

练习是理解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此环节我设计了体积单位名数改写的练习,虽然是新知,但学生已有面积单位名数的改写作基础,独立解答这类新知并不困难,我放手

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尝试了几题的基础上概括出解题的一般方法。

(四)回顾总结

此环节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进行较系统的梳理和归纳,既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可以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素质,更深刻地运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说说我的板书,板书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是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本节课我抓住教学重点内容,设计了以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推算过程为主要内容的简明、直观的板书,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一目了然,再现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接受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以上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说明了这节课“教什么”和“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评委多加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到此结

束,谢谢大家!

《体积单位换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50—51页《体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教学难点:正确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实物展台、体积和容积单位的模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听、仔细想。大象过生日啦!来了很多的朋友,可热闹啦!在众多的朋友中就数小兔最高兴,它乐什么呢?原来它知道了蛋糕的分配方案,认为自己分的蛋糕比小猴的大。蛋糕是这样分配的:分给小兔的蛋糕是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分给小猴的蛋糕是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师分别出示两块同样大小的正方体,用10厘米和1分米表示它们的棱长)

2、同学们,小兔分的蛋糕真的比小猴的大吗?怎样知道哪一块大?(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再进行比较)

二、探究新知

(一)提出猜想:(教师出示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猜测一下,这两个相

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两个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不是1000呢?下面请大家

想办法探究“ 1立方分米是不是等于1000立方厘米”

(二)探究验证

1、用计算的方法探究验证:能算出这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的体积吗?学生计算后与同桌交流,再在全班汇报交流: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的棱长也是10厘米,根据正方体的体积公式,10X10X 10=1000 (立方厘米)。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两个正方体棱长相等,体积也相等。这两块蛋糕一样大。(师板书)

2、用摆一摆的方法来验证:用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按长一排摆10个,按宽摆10排正好是一层,一层的体积是100立方厘米。按高可以摆这样的10层,这个1立方分米的大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0个100立方厘米,也就是1000立方厘米。

3、引导学生回顾用计算的方法来验证1立方分米二1000立方厘米的思维过程,再说说自己的理解。

(三)类推迁移,归纳总结

1、同桌用同样的方法讨论推算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说说你是怎样得到这个结论的?:1立方米正方体的棱长也就是10分米,10 X 10X10=1000 (立方分米)。所以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师板书)

2、归纳总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出了1立方分米二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 1000立方分米,共同验证了“两个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1000”这个猜想。你还能联想

到液体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吗?

3、引导学生结合厘米3与毫升、分米3与升之间的关系来推导升与毫升之间的关系:

1升=1分米3 1毫升=1厘米3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所以:1升=1000毫升(板书)

4、我们通过大胆地猜想、合作探究又验证了我们的猜想完全正确,请自豪的读出我们的结论。(学生齐读板书)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体积单位的换算”

5、及时应用。出示51页“填一填”,让学生通过填一填,比一比:了解长度、面积、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巩固提高

1、出示课本51页“练一练”的第一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想的,最后全班小结: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1000,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进率1000,所以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把体积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1000,所以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

2、练一练第4题,解决问题

四、回顾总结

引导学生结合板书来回顾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的换算

10 x 10X 10=1000 (立方分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0X 10X 10=1000 (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升=1分米3 1毫升=1厘米3 1 升=1000毫升

《面积单位的换算》说课稿

《面积单位的换算》说课稿 说课教师:王石宝 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面积单位的换算》。下面就将我对这节课设计思路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等五方面向大家做一粗浅的汇报,有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说教学内容 本节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第五单元第56页的《面积 单位的换算》。本课内容的安排源自生活中人们在处理一些实际问题的时候,需要对不同的面积单位进行转换,这就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因此,这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切实理解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同时知道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本节课力求让学生感知面积单位之间换算的奥妙,从而激发学 生热爱数学学习兴趣、敢于探索的学习精神。 二、说教学对象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初步掌握了面积的概念,认识并在自己的意识中建构了面积单位,并且经历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得出原理。可以说,绝大部分学生已经为进一步探究、学习、掌握本课知识做好了基础铺垫,完全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自身的教学特点,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设计了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要求学生掌握“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换算关系。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画一画、数一数或算一算”等实际验证、迁移类推、实践应用等形式,加深学生对换算关系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1] 2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宣圩小学:张亚平 教学目标: 1、了解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2、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和已有的经验,建立体积单位的实际的能力,具有解决物体体积和容积问题的正确方法和思路。 3、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进一步能够有效的建立体积的空间观念;初步感知体积单位的大小 教学准备: 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实物教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学生纷纷回答,教师对回答的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那么体积单位是什么呢?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出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教具学生观察后让学生感受1立方厘米物体的大小。

教师提问学生你有什么样的方法记住他大小,然后交流各自得想法。 说出: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厘米3,记作1cm3。让学生说出周围大约是1厘米3的物体 说出: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记作1dm3,让学生说出周围大约是1分米3的物体 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米3,记作1m3。 2、学生制作体积单位。 (1)用橡皮泥切出一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一拼,2立方厘米、5立方厘米、10立方厘米分别有多大。(2)用硬纸板做一个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3)用米尺在墙角出搭出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 3、说一说:那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把体积单位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感受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意义。 4、教学体积与容积的关系,讲明,从里面两量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盒子的容积是1dm3,可以容纳1升的溶液。 1升=1分米3 1L = 1 dm3 1毫升=1厘米31ML =1 cm3 三、课堂练习 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在进行交流,特别是读法的交流。

(完整版)体积容积单位换算

一、把下列单位间的进率背熟,你一定能做到! 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km=1000m 1m=10dm 1dm= 10cm 1cm=10mm 1m=100cm 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m2 =100 dm21dm2 =100 cm2 体积单位: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m3 =1000 dm31dm3 =1000 cm3 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 1L=1 dm3 1 m L=1 cm3 1升=1000毫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升 1L= 1000 m L 1m3 =1000 dm3 =1000L 二、把正方体与长方体的相关知识记熟! 长方体的总棱长=(长+宽+高)×4 正方体的总棱长=棱长×12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bh=Sh V=a3 知识运用练习题 一、1米=()分米1分米=()厘米 1平方米=()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8平方分米=()平方厘米5平方米=()平方分米 3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我发现了:每相邻的两个常用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 每相邻的两个常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1)5立方分米=( )立方米=( )立方厘米(2)()cm3 =0.3 m3 =()dm3(3)340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4)4800 cm3 =()m3 =( ) dm3(5)56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立方米(6)8.88 dm3 =( ) m3 =( ) cm3 (7)( )立方厘米=3.4立方分米=( )立方米(8)0.35 m3 =()cm3 =()dm3 (9)45立方分米=( )立方米=( )立方厘米(10)()cm3 =1.3 m3 =()dm3(11)()立方厘米=100立方米=()立方分米(12)12.12 dm3 =( ) m3 =( ) cm3(13)0.58立方厘米=()立方米=( )立方分米(14)30.03 dm3 =( ) m3 =( ) cm3(15)0.4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立方米(16)( )dm3 =()m3 =0.58 cm3(17)3.2立方分米=( )立方米=( )立方厘米(18)( ) cm3 =4.33L=( ) m3 (19)( )cm3=()m L=8.2 L (20)42.6 m L =()L =( ) dm3(21)( ) dm3=()L=3.8 m3 (22)( ) m L=0.777 L=( ) dm3 (23)45.7立方分米=( )升=( )立方厘米(24)( ) m3=( )L=254 dm3 (25)( )立方厘米=( )立方米=300立方分米(26)5 dm3=( ) L=( ) cm3 (27)25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升(28)()m L=0.02 dm3=()cm3

小数与单位换算的说课讲稿

小数与单位换算(例1)说课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与单位换算(例1)。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指导,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来汇报对教材的钻研情况和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的章节地位:《小数与单位换算(例1)》是小学数学新教材第四单元第11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着铺垫的作用。本节课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将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单位换算的过程,体验迁移学习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将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的方 法。 难点:掌握将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的方法。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 五、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有好朋友吗?(有)老师也有,老师的一位好朋友身高是1m63cm,你知道她是多少米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类似这样的问题。 【板书课题:小数与单位换算(例1)】 二、学习新知 出示4个小朋友的身高数据,按高矮顺序排排队。 80cm 1m45cm 1.32m 0.95m 师:1、这些数据太乱了,怎么比呢? 师:2、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进行改写,改成相同计量单位,这样再比较就很方便了。 三、探究新知 师:把上面的数据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 1、80cm=( )m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体积单位的换算》公开课教学设计

《体积单位的换算》公开课教学设计 班级五年级科目数学班级人数40 授课教师 课型《体积单位的换算》(第一课时) (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2.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操作的能力。 3、渗透转化思想,初步了解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际操作和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内容陈述性知识:认识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之间的进率。 程序性知识:1、会进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2、知道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会进行简单的体积单位换算。 元认知知识:1、数学源于生活,善于把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数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从而喜欢数学。2、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际操作和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 评价方法(○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鉴定法) 教学资源印刷材料:图片 多媒体资源:投影仪、课件。模型/实物: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观察、操作中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教学难点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关键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小学五年级数学《体积单位的换算》教案模板四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体积单位的换算》教案模板四篇《体积单位的换算》是义务教育课程北师大版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第50-51页内容。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数学《体积单位的换算》教案模板,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求表面积和体积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同伴之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 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观察、操作中进一步巩固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学准备: 每组准备6个同样大小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小盒,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一节我们对第四单元的内容进行练习。 二、复习 1.师:什么是物体的表面积? 抽生回答。 2.师: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不一定要求出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和。要结合具 体情况分析,才能正确解决问题。 (1)做一个长方体(正方体)的油桶,需要多少材料,是求这个长方体(正方体)的几个面 的面积和?

(2)求做长方体排气管道,需要多少材料,是求长方体的几个面的面积和? 3.师: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什么是物体的容积?体积和容积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求长方体菜窖挖出多少土,是求这个长方体的什么? (2)挖出的这些土能垫多长、多宽、多高的领操台,是求这个领操台的什么? 4.如果求火车的一节车厢能装多少吨煤,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5.动手实践 (1)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准备好的6个同样的小盒子,设计一个包装盒。 设计的包装盒要美观、大方、实用。 尽可能地节省材料。 列式计算出你设计的包装盒用多少纸板。 列式计算出你设计的包装盒的容积是多少。 (2)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四第1题:求图形的体积可以让学生独立计算。交流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 2.练习四第3题:让学生应用体积单位的进率、单位换算等知识来判断。 3.练习四第4题,填上适当的体积单位。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填上适当的单位,进一步感受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交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比画一下。 4.练习四第5题:通过计算可以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体会虽然结果相同,但表面积和体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并可以结合实物指一指、说一说。 5.练习四第7题:使学生理解两个图形所占的空间就是这两个图形的体积。 6.练习四第8题:注意要把4厘米化为0.04米。 答案:45×28×0.04=50.4(立方米) 50.4÷1.5 = 33.6(车) 考虑实际情况,需要34车。

面积单位的换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进 率是 10 ,这是本节教学内容的知识生长点所在。探究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之间 的换算关系,在此基础上出示例 4 。教材又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究空间——让 学生自行推算平方米和平方分米这两个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从而使学 生建立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 的概念。 最后教材安排了简单的单位换算 的练习,

以此来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间进率关系的把握, 巩固对面积单位的认识 和理解。 同时它也为学生在四年级学习的小数与复名数和面积有关的应用题及在 生活中解决与面积有关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针对本课时的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 100 ,会进行简单 的换算。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及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类推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4 、教学重点:探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合作交流、a 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新课标指出: 学生的数 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 有意义的、 富有挑战性的,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 表达方式, 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 一、说教材 教材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让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进 率是

,这是本节教学内容的知识生长点所在。探究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之间 的换算关系,在此基础上出示例 4 。教材又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究空间——让 学生自行推算平方米和平方分米这两个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从而使学 生建立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 的概念。 最后教材安排了简单的单位换算 的练习, 以此来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间进率关系的把握, 巩固对面积单位的认识 和理解。 同时它也为学生在四年级学习的小数与复名数和面积有关的应用题及在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换算

《体积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2、了解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之间的进率。 3、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重点: 是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第一段:学什么 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几个体积单位,谁知道是那几个吗? 2、很好,那我们以前还学过关于长度和面积的单位,谁来说下常用的长度单位有那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那些? 3、那么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你想怎么来学? 4、出示学习目标: 第二段:我来学 二、研究探讨 1、刚才我们知道了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也就是说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而且我们知道1米=100厘米。那么谁来说下我们是怎么知道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呢?或者他们的推导方法是什么呢?

2、对我们可以根据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来推导 1平方米=1米×1米=10分米×10分米=100平方分米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推导出1平方分米=1分米×1分米=10厘米×10厘米=100平方厘米 3、我们知道1立方米=1米×1米×1米,那么大家想一想,用刚才的推导关系怎样得出平方米和平方分米的关系或者进率? 4、好,大家想了一会了,谁来上黑板把你自己的想法用算式书写出来。 5、表扬学生,并且书写正确的推导算式:1平方米=1米×1米×1米=10分米×10分米×10分米=1000立方分米。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我书写的关系式推导出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关系。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第三段:我来用 三、巩固练习 1、20立方米= 立方分米 1.2立方米= 立方分米 200立方分米= 立方米 300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2、、我们刚才知道了相邻的2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那么不相邻的立方米和立方厘米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我们先想下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对,等于10000平方厘米,同样用推导关系可以推导出来。那么现在大家自己动手推导出立方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指导) 3、集体反馈结果。得到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 0.2立方米= 立方厘米 20000000立方厘米= 立方米 4、完成课后练习 2、3题。 5、我们还学习了容积单位,下去同学们把他们之间的关系做出来,再根据体积和容积之间的关系,求出他们之间的进率。 第四段;我来思 四、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单位换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体积单位换算练习试题

体积容积单位换算: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常见的容积单位有:升、毫升,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 体积中的立方分米和升相等,立方厘米和毫升相等。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升=1000立方厘米 一.填空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 ),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常用 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 )、( ),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常用的容积单位有()、(),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2)物体所占()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3)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叫做容器的容积。 (4)用字母表示体积单位是:()()()容积单位是( )( ) 二.换算 0.2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5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5.05立方米=()立方分米 3002立方分米=()立方米 20毫升=()升 5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2.8立方米=()立方米()立方分米4.05升=()升()毫升 3立方米20立方分米=()立方米 12立方分米5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7立方米8立方分米=()立方分米 8升50毫升=()毫升 6000毫升=()升=()立方分米 7.5升=()升()毫升=()毫升10000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升56000升=()立方分米 45000毫升=()升=()立方米 720立方分米=()立方米=()立方厘米335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升 16升=()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3立方米=()立方分米=()升 1立方分米=()立方米=()升 7.7升=()升=()毫升 550毫升=()升=()立方厘米

《小数与单位换算 》说课稿

《小数与单位换算》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数与单位换算》,下面我从说教学理念、说教材、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流程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阐述: 一、说教学理念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构建、动态形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原有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感悟中运用新知。基于上述理念,我在教学中遵循“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新课改思路,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二、说教材 《小数与单位换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四年级下册第48页至第49 页的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小数有关有所掌握,本课的学习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掌握名数的改写方法,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积累学习经验,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2.认识单名数和复名数,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 3.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会利用单位间的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 难点是理解单名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原理。 四、说教法与学法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积累了一些学习方法,善于独立思考,乐于合作交流,且对新知充满好奇心。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以“情境激趣”为关键,以“自主探究”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开展多维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经历思维碰撞、独立思考、比较分析、归纳概括,获得成功的乐趣。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引出新课。(用时大约3分钟)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首先,创设采访体育委员的情境“体育课上,咱们班是怎么排队的?”学生很容易想到“按个头高矮的顺序站队”,接着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追问:“现在你还能一眼看出谁高?谁矮?”引发学生思考,提出要研究的问题,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同时明确探索的目标和方向。】 第二个环节是合作学习,探索新知。本环节我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观察情境图中数据的特点,讨论、交流“有什么比较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得出:把它们改写成相同计量单位的数,再进行比较。 活动二:(1)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把80厘米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名数变了,数变大还是变小?(2)小组讨论“怎样把80厘米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引导学生利用米与厘米间的进率,通过分数的形式直接改写成小数,也可以用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100,联系小数点引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改写。(3)放手让学生独立改写。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的换算》教案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的换算》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体积单位的换算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进行教学的。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实际模型理解立方厘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为了更好地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两个特点: 1.重视学生的自主猜测、主动探究。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猜想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再通过验证发现常用的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转化、推算等方法。 为了让学生明确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本节课先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借以引导学生利用转化、类推的方法,让学生提出猜想,然后通过合作验证等活动得到结论,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长方体纸盒 学生准备小正方体木块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提出问题。 (1)回忆: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常用的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米、分米、厘米10) (2)回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常用的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00) (3)提问:我们认识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设疑引入。 你能猜出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和整理已有知识,并提出问题——你能猜出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自主探索,验证猜测 1.再现问题。 大胆猜测一下,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 (学生猜测进率可能是1000) 2.探究验证。

《体积单位的换算》说课稿 北师大版

《体积单位的换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体积单位的换算》义务教育课程北师大版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第50-51页内容。 2、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图示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推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再仿照这种方法自己推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利用表格将学过的长度、面积、体积单位进行对比,加深理解。 通过教学体积单位名数的变换,和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的运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大胆猜测,并利用学过的知识进行验证,掌握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并且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进率进行名数的改写。 4、教学目标的确定 (1)、过程与方法:掌握体积单位间得进率,理解并掌握低级单位和高级单位的互换,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探究能力。 5、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积的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的互换法。 教学难点:理解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过程。。 二、教法和学法的选择 教法和学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教师的“教”应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的学又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学方法应当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要符合知识的科学性,还要适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才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

本节课教学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出发,在复习中感知,在观察中大胆猜想,在课件的演示和计算活动进行验证,让学生经历了从旧知到新知,从感知到理解的过程。使学生在掌握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同时,较好的建立了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的空间观念,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1.要有充分的直观操作。 学生思维的特点一般的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然后形成表象,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上升到理性认识。本课的教学采用直观操作法,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讲练结合。 4.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上课前,教师先给大家讲一个与今天的学习内容有关的故事,希望同学们认真地听、认真地想。故事是这样的:大象过生日啦!那天来了很多的朋友,有小兔、小猴等等等等,可热闹啦!在众多的朋友中只数小兔最高兴,它乐什么呢?原来它知道了蛋糕的分配方案,认为自己分的蛋糕比小猴的大。蛋糕是这样分配的:分给小兔的蛋糕是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分给小猴的蛋糕是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 (分别出示两块同样大小的正方体,用10厘米和1分米表示它们的棱长)(目的在于利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然后问,同学们,小兔分的蛋糕真的比小猴的大吗?要知道哪一块大?应该计算它们的什么? (学生会回答计算它们的体积进行比较) (二)、实践探究、学习新知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教学例 教师课件出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可以观察分析,从而为得出1立方分米 =1000立方厘米的结论提供感官上的支持。

《体积单位换算》教学设计

《体积单位换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理解并掌握体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化和聚。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地运用单位间的化聚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体积单位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 教学难点: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教师提问: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板书:长度单位 1米=10分米 l分米=10厘米 l厘米=10毫米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板书:面积单位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l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口答填空,并说明算法和算理。 (1)4米=( )分米=( )厘米 算法:进率×高级单位的数

(2)500厘米=( )分米=( )米 算法:低级单位的数÷进率 3、谈话引入:我们复习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进率,和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之间转换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常用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单位之间的转化。(板书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认识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关系 (1)指导学生自学,出示自学提纲: A、棱长是l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B、棱长是l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C、1立方分米与1000立方厘米哪个大?为什么? (2)学生分组汇报.教师演示动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l” 因为l分米=10厘米,所以棱长是l分米的正方体也可看作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 1分米× l分米× l分米=1(立方分米) 10厘米× l0厘米×l0厘米=1000(立方厘米) (3)板书: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推导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关系.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呢?

体积单位换算

体积单位换算 基本单位 立方米 m3 立方分米 dm3 立方厘米 cm3 立方英尺ft3 立方毫米 mm3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1000000000立方毫米 与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升=1000立方分米=1000000毫升=1000000立方厘米=1000000000立方毫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000立方厘米=1000000立方毫米 立方英尺(cubic feet/CUF/CUFT)=1立方英尺=1(ft3)=0.0283立方米(m3)=28.317升(liter)=28.317立方分米(dm3)=28317立方厘米=28317000立方毫米单位换算的定义 单位换算,是指同一性质的不同单位之间的数值换算。常用的单位换算有长度单位换算、重量单位换算、压力单位换算、面积单位换算、电容单位换算等。 长度 1千米(km)= 0.621英里(mile) 1米(m)= 3.281英尺(ft)= 1.094码(yd) 1丝米=10忽米=0.1毫米=0.01厘米 1厘米(cm)= 0.394英寸(in) 1厘米(cm)=10毫米(mm) 1,000,000,000纳米= 1米(m) 1,000,000纳米= 1毫米(mm) 1,000纳米= 1微米(μm) 1纳米= 10 埃米(记为?) 1埃米=10^-10m 1埃(?)= 10米(m)

1英里(mile)= 1.609千米(km) 1英寻(fm)= 1.829(m) 1英尺(ft)= 0.3048米(m) 1英寸(in)= 2.54厘米(cm) 1海里(n mile)= 1.852千米(km) 1链= 66英尺(ft)= 20.1168米 1码(yd)= 0.9144米(m) 1密耳(mil)= 0.0254毫米(mm) 1英尺(ft)= 12英寸(in) 1码(yd)= 3英尺(ft) 1杆(rad)= 16.5英尺(ft) 1英里(mile)= 5280英尺(ft) 1海里(n mile)= 1.1516英里(mile) 面积 1平方公里(km2)= 100公顷(ha)= 247.1英亩(acre)= 0.386平方英里(mile2) 1平方米(m2)= 10.764平方英尺(ft2) 1公亩(are)= 100平方米(m2) 1公顷(ha)=15亩=1hm2=10000平方米(m)= 2.471英亩(acre)=0.01平方千米(其中h 表示百米,hm2的含义就是百米的平方) 1平方英里(mile2)= 2.590平方公里(km2) 1英亩(acre)= 0.4047公顷(ha)= 4.047×10平方公里(km2)= 4047平方米(m2) 1平方英尺(ft2)= 0.093平方米(m2) 1平方英寸(in2)= 6.452平方厘米(cm2) 1平方码(yd2)= 0.8361平方米(m2) 1亩=2000/3平方米≈666.666平方米 体积 1立方米(m3)= 1000升(liter)= 1000立方分米(dm3) 35.315立方英尺(ft)= 6.29桶(bbl) 1立方英尺(ft)= 0.0283立方米(m3)= 28.317升(liter) 1千立方英尺(mcf)= 28.317立方米(m3) 1百万立方英尺(MMcf)=2.8317万立方米(m3) 10亿立方英尺(bcf)= 2831.7万立方米(m3) 1万亿立方英尺(tcf)= 283.17亿立方米(m3)

《体积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体积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 韩建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P50-51 <<体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结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和名数的改写。 2.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计算的正确性交流和感受体积单位的大小,以及升、毫升的实际意义。 3.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换算。 难点:观察、操作中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掌握体积与容积单位换算,理解进率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1分米3的盒子(16+1个)、每位学生准备1厘米3的小正方体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引出新课 1.请你填入合适的单位: 一个讲桌的体积约为0.6(m3) 一个粉笔盒的体积约为0.6(dm3)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为6(cm3) 2.请你算一算: 一个长方体,它的长为0.5米、宽为2分米、高为8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师:我在同学中发现了3种答案:0.008m3,8dm3还有8000cm3,究竟谁做对了呢?体积单位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换算关系,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板书课题:体积单位的换算 (预设:若有学生提出3个答案都正确,或者提到相邻2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老师给予肯定,反问学生: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吗?引入新课) 二、实践活动,得出真知 1.猜想——实践操作——得出结论:1分米3=1000厘米3 (1)猜想:装满这个1分米3的盒子,需要多少个1厘米3的小正方体呢? (2)实践操作:四人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动手摆放,体会、感知,思考需要多少个1cm3的小正方体才能填满1dm3的盒子。

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说课稿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第82~83页例4 各位评委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现在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让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这是本节教学内容的知识生长点所在。探究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在此基础上出示例4。教材又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究空间——让学生自行推算平方米和平方分米这两个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从而使学生建立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的概念。最后教材安排了简单的单位换算的练习,以此来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间进率关系的把握,巩固对面积单位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它也为学生在四年级学习的小数与复名数和面积有关的应用题及在生活中解决与面积有关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针对本课时的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及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类推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探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难点是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将计算融入到具体的问题情景之中,产生计算的需要,然后再确定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依据《新课标》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 三、说学法 通过本节课学习,使使学生能够利用新旧知识迁移,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去发现新知识、新经验,充分发挥作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归纳、总结学习方法,并在自己获取的成果中享受成果、消化成果、渗透成果。使学生脑海中形成数学来源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观点,并能利用所学知识,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体积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

体积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践,使学生知道相邻的体积和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正确进行体积和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理解并掌握体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转化方法。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体积单位进率和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教师提问: (1)常用的xx 单位有哪些? 板书:xx 单位 米、分米、厘米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板书:面积单位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板书:体积单位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4)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呢? 板书:10 100 2、口答填空,并说明算法和算理.(课件出示)(1)4米=()分米= ()厘米 (算法:高级单位的数>进率) (2)500厘米=()分米=()米 (算法:低级单位的数毬率) 3、谈话引入:相邻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转换都与它们的进率有关,那么,我们要研究体积单位的换算就比须先知道什么?(相邻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探究发现 (一)猜想:相邻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为什么?(二)探究相邻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关系 ( 1 )学生思考动手操作: 棱长为 1 分米的正方体盒子中,可以放多少个体积为 1 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 (课件出示) (2)学生分组汇报.教师课件演示 2、想一想:(课件出示) 1 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 升=()毫升

3、探究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关系.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呢?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2)填空(课件演示) 体积为 1 立方米的正方体,它的棱长为米;也可以看成是棱长为分米的正方体, 它的体积是10X 10X 1立方分米 所以 1 立方米=立方分米 4、小结: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三)体积单位的换算(课件出示) 1 、口答,并说一说算法。 8 立方米=()立方分米 0.54 立方米=()立方分米 学生XX,汇报。 2、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1.35 升=()毫升 4.2 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7.03 立方米=()立方分米 3、小结:高级单位-低级单位,用进率X高级单位的数,并板书。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说课稿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说课稿 索菲雅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是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出版社的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课本第五章《人民币的认识》中的例5和例6。本节课是在认识了人民币,以及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它们的十进制关系的基础上,学习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主要是元,角之间的换算。通过学习“1元2角=()角”,使学生不但掌握换算的方法,而且能逆向思考“12角=()元()角。”使学生掌握元、角之间换算的基本方法,懂得有条理地进行思考。教材通过展示超市里商品的标价,教学生认识用两位小数表示的以元为单位的商品价格。学好本节课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实际问题,并为后面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打下基础。 本节课要达到以下三方面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购物,培养孩子在生活中会正确使用人民币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爱惜人民币,同时在教学中渗透尊老爱幼等人文教育。 教学重点:学会较简单的元、角、分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学情 学生只学了20以内数的认识,没有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数都是20以内的,把大于20的数放在了最后作为挑战题。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直观思维能力强、善于模仿、好奇心强但注意力不持久,好动,这些特点成为我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依据。因为低年级儿童注意力集中范围在20分钟左右,所以本堂课我在讲授过程中穿插老师与学生互动,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数学。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对低年级学生的要求,着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简单的数学基础知识,以及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知识范围,在本节课中,我运用自制课件、学具(人民币)等,教具利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借助直观性强的教具演示,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和学生动手操作,随时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启发他们的思维,发展学生发散思维来解决本课的教学任务,并运用观察法、对比法突破本课的难点,让学生在动中学知识,乐中长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境引入,提出问题:(先学) 通过老师与学生的对话轻松自如地过渡到复习环节,利用例题情境图提出问题,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自然带进自主探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