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因素评估及控制计划资料讲解

环境因素评估及控制计划资料讲解

环境因素评估及控制计划资料讲解
环境因素评估及控制计划资料讲解

环境因素评估及控制

计划

中国建筑项目管理表格

环境因素评估及环保管理计划表表格编号

CSCEC-PM-工程名称及编码中建五局保利达翠堤湾二期B工程

项目基本情况

本工程包含30#-44#共计15栋楼及地下车库的总包工程,总建筑面积约为 137669平米,其中:30#-36#楼为22-24层的高层住宅,其建筑面积约为76259平米;37#-41#楼为8-11层的多层住宅,其建筑面积约为30349平米;42#-44#楼为2-3层的商业及物业建筑,其建筑面积约为5459平米;地下车库建筑面积约为25602平米。本工程范围内实际的建筑面积按施工为准。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

序号工序活

动或服

环境因素环境影响

是/

影响

程度

(大/

小)

主要

环境因素

运行

控制措施

检查人

备注

1. 土方工

施工粉尘排放

污染周围空

否轻微粉尘排放

定时清理、

洒水

蒋瑞瑰

2. 土方工

回填料的遗撒影响市容否一般固体废弃物

定时清理、洒

蒋瑞瑰

3. 土方工

电的超用能源浪费否一般

自然资源耗

加强管理定时

巡查

蒋瑞瑰

4. 土方工

洗车污水的排放污染水体否一般废水排放

出水口设沉淀

蒋瑞瑰

5. 钢筋工

钢筋切割机,弯

曲机,电焊机等

机械使用

资源浪费否轻微

自然资源耗

加强管理定时

巡查

蒋瑞瑰

6. 钢筋工

钢材的超用资源浪费否轻微

自然资源耗

加强管理定时

巡查

蒋瑞瑰

7. 钢筋工

电的超用能源浪费否一般

自然资源耗

加强管理定时

巡查

蒋瑞瑰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及控制一览表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及控制一览表

天津电力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监理技术文件 JL-CX-04-01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及控制一览表 批准:李常玉 2010年 01月14日 审核:那大璐 2010年 01月13日 编制:工程管理部 2010 年 01月12日 2010-01-16 发布 2010-01-16 实施 天津电力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发布

编制说明 1.按照环境管理体系的环境因素识别要求,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包括活动、产品、服务的全过程及“三种状态、三种时态、七种类型”。对环境因素识别虽然从实际出发,务求实效,还存在不全面、不完善的地方,随着活动、产品、服务活动中环境因素的变化、新的法律法规及要求的出台、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市场要求的变化等,尚待以后不断更新、完善、持续改进。 2.本次识别根据“监理”性质、活动、产品、服务的内容及特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公司本部和项目监理部的办公/生活区域环境因素识别,需自身解决“能够控制”的环境问题。同时也是要求相关方(施工单位)办公/生活区域环境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部分为施工现场相关方(施工单位)施工活动时的环境因素识别,提供监理在控制环境时应注意或“可望施加影响”的重要环境因素。 3.环境因素评价标准及重要环境因素确定 环境因素评价,先采用“是非判断法”进行判断,直接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如果用“是非判断法”不能直接判断的,采用“三因子评价法”进行确定,当a、b、c三个环境评价因子的乘积x大于等于50时,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目录 1、作业活动划分表 2、办公/生活区域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自身活动) 3、土建工程监理现场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相关方施工活动) 4、变电工程监理现场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相关方施工活动) 5、输电工程监理现场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相关方施工活动) 6、电缆工程监理现场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相关方施工活动) 7、发电工程监理现场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相关方施工活动) 8、热力工程监理现场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相关方施工活动)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 对公司、工程项目部能够控制或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为建立实施管理体系和控制重要环境因素提供依据。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工程项目部。 3、职责 3.1公司办公室、物业公司、公安分处按管理职能负责识别和评价公司办公区域的环境因素、重要环境因素。 3.2工程项目部识别和评价各自办公区域和生产、工作过程中的环境因素、重要环境因素。 3.3工程管理部负责工程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的指导。按照年度施工项目生产过程,依据确定的公司重要环境因素和年度环境重点监控内容,提出控制措施,并向公司各部室、工程项目部传递相关信息。 3.4安质部负责公司重要环境因素评价,确定年度环境监管重点,对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5公司各部室负责识别和评价各自管理权限范围内的环境因素。 3.6 工程项目部负责识别和评价各自管理过程中的环境因素。

4、程序 4.1环境因素识别 4.1.1识别方法 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现场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对照经验法(借助以往事例)、类比方法(对照检查表)等,识别时要按照过程方法进行,确认在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会产生环境因素。4.1.2识别范围 a)所有工作区域、生活区域的环境因素; b)所有工序和岗位的正常、异常、紧急情况下的环境因素; c)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4.1.3识别依据 a)客观地具有或可能具有的环境影响; b)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c)合同要求; d)产品特性要求; e)相关方关注或要求的。 4.1.4识别环境因素应考虑 a)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以及组织所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中,可以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包括具有或可能具有环境影响的因素。 b)三种状态: ①正常状态:指正常工作(生产)时的状态;

重要环境因素控制管理方案

东四块玉项目部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一、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经分析本工程重要环境因素如下: 1)石方钻爆作业中的钻机运行产生的噪声和粉尘的排放; 2)边坡支护作业中钻孔、喷护产生的噪声排放; 3)大型空压机运行时产生的噪音; 4)拌和楼在砼拌制完成后冲洗罐废水的排放和使用水泥造成大气污染; 5)机械修理废油处理; 6)固体废物垃圾处理; 二、控制目标 为保证施工人员职业健康安全,必须将噪声控制在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以内,同时排放的废水必须满足国家的污水排放标准,粉尘的排放也必须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 三、控制时间:本工程施工时间 四、控制方法: 1)石方钻爆作业中的钻机运行产生的噪声和排放的粉尘。钻机运行产生的噪声目前国内没有什么好的控制方法,只能从钻机和人员本身来进行防护;粉尘的排放可在钻机上设置捕尘装置将粉尘回收。具体控制方法如下: ①控制噪声:优先采用先进的钻机,如全封闭式潜孔钻造孔,或改变钻进方式,采用电动注水式钻机。采用全封闭潜孔钻机后,钻机噪声可控制在规定的限值以内,采用电动注水式钻机,噪声几乎为0,符合噪声控制要求。 ②控制粉尘:采用高级先进的全封闭式潜孔钻机,自带捕尘器,可将粉尘排放控制在限值内,但需定期更换捕尘器;采用注水电动钻机造孔,不排放粉尘,

但施工进度较慢。 ③钻机操作人员和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封闭耳塞,并配备小型耳机便于通讯联系,无关人员禁止进入施工场地。 ④利用雨天进行钻爆施工作业,可有效防止粉尘排放和噪音污染。 2)边坡支护施工中的钻孔、喷护产生的噪音污染。主要指钻机和空压机产生的噪音污染。钻机根据岩石地质情况可采用注水式电钻来降低噪音,空压机通过修建空压机房,既降低的噪音,又保护了空压机免受风吹雨淋。具体控制方法如下: ①采用注水式电钻造孔,降低噪音和粉尘污染,或采用全封闭带捕尘器的钻机。 ②修筑封闭式红砖空压机房,降低空压机运行噪音,同时保护空压机免受风吹日晒雨淋。 ③施工作业人员均配备防护全封闭式耳塞,防止噪音伤害。 3)大型空压机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处理方法同上。 4)拌和楼在砼拌制完成后冲洗罐废水的排放和使用水泥造成大气污染,废水主要通过处理后排放符合要求的清水,处理的方法主要是沉淀;使用水泥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水泥通过高压风送入水泥罐时,罐顶部的水泥过滤装置封闭不严,造成水泥粉尘泄漏,二是,水泥从螺旋机入搅拌筒时,由于落差过大飞溅造成污染。具体控制方法如下: ①对于水泥罐顶部过滤装置问题造成的水泥泄漏粉尘污染,可采用减小风压,改用先进的过滤装置,或采用双层、多层过滤装置的方法,同时在水泥罐顶部增设捕尘装置,将过滤不干净的粉尘彻底回收。 ②对于水泥从螺旋机入搅拌筒时由于落差过大飞溅造成的污染,可采用增设

环境因素控制要求措施

西南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湖南路第一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方案

重大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根据项目的特点,以及对施工现场环境因素识别,本项目主要有以下六项环境因素需要实施控制:1、扬尘;2、噪声;3、废水;4、废弃物,为了保证本项目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文明施工、科学环保”的顺利实现,特对重大环境因素制定如下控制措施: 一、扬尘 1、一般扬尘源有 土方作业、细颗粒材料堆放、裸露的地表、车辆进出现场、现场搅拌站、易飞扬材料的运输、现场垃圾站、施工作业面及外脚手架等。2、扬尘控制标准 现场目测无尘,主要运输道路硬化率达到100%。 严格执行《绿色施工管理规程》(DB11/513-2008)。 3、扬尘控制措施 (1)工地大门出入口设置机动车辆冲洗设施,可设宽度不小于出口处的车辆冲洗排水沟,对进出车辆的车轮进行冲刷,防止车辆带泥沙出场; (2)施工现场主要道路应根据用途进行硬化处理,料具场地要平整夯实,裸露的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应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措施;施工现场的办公区和生活区进行绿化和美化; (3)现场料具存放整齐,易飞扬的细颗粒材料(白灰、粉煤灰、袋装水泥等)要入库或严密封闭存放。

(4)施工现场建立封闭式垃圾站,按照规定及时清运消纳,严禁随意抛撒。建筑物内施工垃圾的清运,必须采用相应容器或管道运输,严禁凌空抛掷。 (5)本市中心城区(包括规划市区、回龙观和北苑北地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城关镇地区和其它区域所有政府投资建设工程,禁止现场搅拌砂浆(以下简称“禁现”)。 (6)现场土方应集中堆放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洒水等措施,遇有四级以上大风天气停止土方施工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7)车辆运输砂石、土方、渣土和垃圾不得超量装载,装运土方、砂石的最高点不得超过槽帮上缘50公分,两侧边缘应低于槽帮上缘10至20公分;装运建筑渣土、垃圾不得超过槽帮上缘;运输车辆应严密覆盖,并防止卸运和运输中的遗撒; (8)施工现场贯彻“工完场清”制度,施工完成后及时对施工作业面及外脚手架上的垃圾及杂物进行清理;高空施工的垃圾及废弃物采用密闭容器或其他措施清理搬运,禁止高空抛物; (9)施工现场使用预拌混凝土应按照北京市《关于本市建设工程中进一步禁止现场搅拌砂浆的通知》(京建材[2007]897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对工程浇筑剩余的预拌混凝土要进行妥善再利用,严禁随意丢弃。 (10)施工现场设专人负责洒水降尘工作; (11)热水锅炉、炊事炉灶等使用清洁燃料,烟尘降至允许排放程度;(12)施工现场不得熔化沥青、焚烧油毡、油漆及其他可产生有毒有

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控制程序 (HBQY-CX-13) 1 目的 对管理处在活动或服务中能够控制或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确保重要环境因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管理处在各项活动或服务中能够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 3 职责 3.1办公室负责组织各科室、单位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对识别出的环境因素进行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3.2各科室、单位负责识别管辖范围内的环境因素。 4 工作程序 4.1 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的流程 确认工作过程→识别环境因素(排查)→登记、汇总环境因素→评价环境因素→登记重要环境因素 4.2 环境因素的识别 4.2.1 识别范围:识别范围为所有工作活动和服务中可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具体从以下方面进行识别: a) 材料、物品等的采购、运输、储存、使用及回收和报废全过程; b) 设备、设施的采购、维修、保养、运行等一系列活动; c) 日常办公、职工生活; d) 各项服务过程:收费、养护、机电维护、路政执法等。 4.2.2 识别时应考虑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 三种状态: a) 正常:指正常运行、生产的状态; b) 异常:指生产设备的启动、停机与检修或可合理预见的状态; c) 紧急:指不可预见的、突发的或设施突然失效的状态。

三种时态 a) 过去:指以往遗留的环境影响; b) 现在:指现场的、现有的污染及环境问题; c) 将来:指计划中的活动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4.2.3 识别内容 a) 大气:废气排放; b) 水体:废水排放; c) 废物:固体废物的处理; d) 土地污染; e) 噪音污染; f) 原材料(化学品)与自然资源的利用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g) 可能对当地环境带来的问题: h) 相关方的问题等。 4.2.4 识别的方法 采用过程分析法、座谈和现场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环境因素识别。 a) 过程分析法:对工作流程的环节进行分析,从中找出环境因素; b) 现场观察法:到现场采取看、查、问等方法发现环境因素。 4.3 环境因素的评价 4.3.1评价的依据 a) 有关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 b) 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 c) 环境影响的发生频率; d) 环境影响的恢复能力; e) 环境影响的控制情况; f) 相关方的利益和要求。 4.3.2 评价方法 4.3.2.1 是非判断法 a) 对能源、资源以及原材料消耗的环境因素采用是非判断,消耗严重超标的判是。 b) 危险废物的处置、对化学危险品的管理等违反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制度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制度 1.目的 为确保项目部可控制或可施工影响的环境因素得到充分识别,并对其进行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项目部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可控制或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更新。 3. 编制依据 3.1 《管理制度汇编》 3.2 《管理手册》 3.3 国家、地方相关法律、法规 4. 职责与权限 4.1 项目经理 是本制度的主管领导,负责组织监督检查本制度的实施。 4.2 技术负责人 是本制度的主控部门,负责对本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指导,并建立项目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4.3 项目部各管理人员 负责施工现场中环境因素的辨识、评价、更新、控制。 5. 管理要求 5.1 环境因素识别内容 项目部对环境因素的识别内容应包括下列两个方面: a. 项目部可直接控制的环境因素; b. 项目部可以施工影响的,如:项目部工程分包方可能产生的环境因素、项目部的物资供方或其他相关方的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因素。 5.1.1 项目部机关环境因素由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识别; 5.1.2 项目部环境因素由项目经理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识别。 5.2 环境因素识别 5.2.1 根据项目部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环境因素识别的内容包括: a. 汗水排放; b. 废气排放; c. 噪音排放; d. 固体废弃物排放; e. 资源、能源消耗; f. 有毒有害物品和化学品; g. 土地污染以及相关方。 5.2.2 环境因素的识别范围 a. 项目部生活、办公、施工生产、产品实现过程中排放的污水、废气、噪音、固体废弃物和为产品实现而使用有毒、有害、危险化学物品、消耗资源能源给项目部活动区及周边区域范围造成的环境影响; b. 项目部产品实现所需的原材料、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的采购、运输、储存、发放,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影响; c. 正常运行条件、异常运行条件,以及可以合理预见的情况或紧急状态所伴随的潜在的重要环境影响; d. 以往遗留的环境问题和现场现有的环境问题,以及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5.2.3 识别形态

2017年重要环境因素管理方案

北沿江高速巢无段路面工程 第一合同段 环境管理目标管理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安徽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北沿江高速路面 第一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2017年5月29日

目录 1、危险废弃物管理方案2017-01 2、粉尘排放控制管理方案2017-02 3、噪声排放控制管理方案2017-03 4、火灾爆炸控制管理方案2017-04 5、污水排放控制管理方案2017-05 6、能源和资源消耗管理方案2017-06 7、光污染管理方案2017-07 8、运输遗洒管理方案2017-08 9、化学危险品、油品泄露管理方案2017-09 10、有毒有害气体管理方案2017-10 11、固体废弃物管理方案- 2017- 11

一、危险废弃物管理方案 ( 2017-01) 1、目标、指标: 垃圾实现分类处理,危险废弃物达到100%回收 2、负责部门:项目经理、办公室 负责人:沈守涛、万和国 3、主要措施: 3.1按固体废弃物管理办法中 4.1—4.10条款控制。将固体废弃物分为三类:危险、可回收、一般;分类处理。危险固体废弃物由各部门设置专门分类垃圾箱保管,由办公室定期交有资质的部门处置。处置危险废弃物的承包方必须要出示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处置废弃物的许可证或营业执照,项目部与承包方签订协议中要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以保证该承包方按规定处置废弃物。办公室定期派专人收集办公区可回收的固体废弃物交物资回收部门。一般废弃物由专人负责外运处置。 3.2尽量延长使用物的使用寿命,直至无法使用为止。 3.3节约使用各类物资,配备专用贮存设备,如垃圾分类收集回收箱。 4、启动时间:2017年5月 完成时间:持续进行 5、所需经费:由项目部办公室购置专用设备,列入项目支出。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西南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路第一合同段项目经理部环 境因素控制措施案

重大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根据项目的特点,以及对施工现场环境因素识别,本项目主要有以下六项环境因素需要实施控制:1、扬尘;2、噪声;3、废水;4、废弃物,为了保证本项目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针“安全第一、预防为

主、以人为本,文明施工、科学环保”的顺利实现,特对重大环境因素制定如下控制措施: 一、扬尘 1、一般扬尘源有 土作业、细颗粒材料堆放、裸露的地表、车辆进出现场、现场搅拌站、易飞扬材料的运输、现场垃圾站、施工作业面及外脚手架等。 2、扬尘控制标准 现场目测无尘,主要运输道路硬化率达到100%。 格执行《绿色施工管理规程》(DB11/513-2008)。 3、扬尘控制措施 (1)工地大门出入口设置机动车辆冲洗设施,可设宽度不小于出口处的车辆冲洗排水沟,对进出车辆的车轮进行冲刷,防止车辆带泥沙出场; (2)施工现场主要道路应根据用途进行硬化处理,料具场地要平整夯实,裸露的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应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措施;施工现场的办公区和生活区进行绿化和美化; (3)现场料具存放整齐,易飞扬的细颗粒材料(白灰、粉煤灰、袋装水泥等)要入库或密封闭存放。 (4)施工现场建立封闭式垃圾站,按照规定及时清运消纳,禁随意抛撒。建筑物施工垃圾的清运,必须采用相应容器或管道运输,禁凌空抛掷。 (5)本市中心城区(包括规划市区、回龙观和北苑北地区)、北京经

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城关镇地区和其它区域所有政府投资建设工程,禁止现场搅拌砂浆(以下简称“禁现”)。 (6)现场土应集中堆放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洒水等措施,遇有四级以上大风天气停止土施工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7)车辆运输砂、土、渣土和垃圾不得超量装载,装运土、砂的最高点不得超过槽帮上缘50公分,两侧边缘应低于槽帮上缘10至20公分;装运建筑渣土、垃圾不得超过槽帮上缘;运输车辆应密覆盖,并防止卸运和运输中的遗撒; (8)施工现场贯彻“工完场清”制度,施工完成后及时对施工作业面及外脚手架上的垃圾及杂物进行清理;高空施工的垃圾及废弃物采用密闭容器或其他措施清理搬运,禁止高空抛物; (9)施工现场使用预拌混凝土应按照北京市《关于本市建设工程中进一步禁止现场搅拌砂浆的通知》(京建材[2007]897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对工程浇筑剩余的预拌混凝土要进行妥善再利用,禁随意丢弃。 (10)施工现场设专人负责洒水降尘工作; (11)热水锅炉、炊事炉灶等使用清洁燃料,烟尘降至允排放程度;(12)施工现场不得熔化沥青、焚烧油毡、油漆及其他可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味的废弃物; (13)施工现场进行机械剔凿作业时,作业面局部应遮挡、掩盖或采取水淋等降尘措施。 (14)拆除旧有建筑物施工作业前,施工单位应当制定房屋拆除施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制度

精心整理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制度 1.目的 为确保项目部可控制或可施工影响的环境因素得到充分识别,并对其进行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3. 3.1 3.2 3.3 4. 4.1 4.2 4.3 5. 5.1 a.项目部可直接控制的环境因素; b.项目部可以施工影响的,如:项目部工程分包方可能产生的环境因素、项目部的物资供方或其他相关方的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因素。 5.1.1项目部机关环境因素由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识别; 5.1.2项目部环境因素由项目经理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识别。 5.2环境因素识别

5.2.1根据项目部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环境因素识别的内容包括: a.汗水排放; b.废气排放; c.噪音排放; d.固体废弃物排放; e.资源、能源消耗; f.有毒有害物品和化学品; g. a. b. c. d. a. b.工程项目开工前,项目部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填写《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并报送项目部技术质量部。 c.技术质量部每年对机关办公区及附近可施加影响的相关区域进行一次环境因素识别,填写《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 d.技术质量部每年在各项目部进行环境因素识别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一次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并填写《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 e.当项目部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环境因素识别。

5.2.5环境因素识别方法 a.一人交谈(员工、相关方); b.查看现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的运输、储存、保管、使用过程,车辆、机械、设备、库房、加工棚、电气割焊场地、办公、施工、生活区等); c.调阅资料(以往事故、事件处理的报告、记录、相关方投诉记录、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技术交底、施工记录、工艺实施、施工日志、噪声、污水排放检查记录、以往能源消耗情况等)。 5.3环境因素评价 a. b. c. d. e. f. a. b. c. a.专家直接判断法: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要直接判断为重要环境因素: 1)法规不允许的排放物的排放,如废电池、旧灯管等; 2)环境影响的规模较大,如建筑垃圾等; 3)环境影响的程度较大,如打桩噪声等; 4)社区强烈关注的排放,如夜间施工噪声等;

危险源、环境因素识别和控制制度(DOC)

危险源、环境因素识别和控制制度

1.0目的 为全面有效指导核电事业部下属各单位(以下简称各项目部)对所在施工作业场所的职业健康安全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环境因素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制定,最终达到降低HSE风险,持续改进HSE管理绩效,特制定本程序。 2.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事业部本部及各项目部在工程建造期间的危险源和环境有害因素识别、评价与控制方面的各项管理工作。 3.0参考文件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2004)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核电工程事业部《HSE管理手册》(HXNPD-GM-HSE-999,B版) 4.0责任 4.1本部安全部 ◆负责对本程序编制、修订和解释,并指导各项目部开展风险和环境因素识别、 评价及控制管理; ◆负责建立事业部重大危险源和重大环境因素辨识清单; ◆负责对各项目部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控制管理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4.2本部其他部门 ◆负责组织对本职能部门工作中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和风险控制。 4.3各项目部 ◆负责对本项目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各类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 落实控制措施;特别是针对重大风险的分项工程/活动制定高风险专项安全控 制措施,并进行监督; ◆提供必要的人员、设施和其它资源以有效执行该程序。

5.0程序 5.1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 5.1.1危险源识别 (1)危险源识别评价单元及辨识小组 ◆项目部应根据组织规模划分危险评价单元。划分危险评价单元时,如有固定工 作场所的按工作场所划分,无固定工作场所的按施工工序划分; ◆项目在施工阶段,项目部成立“三级”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小组:项目部级危险 /危害因素辨识小组、施工队级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小组以及工段级危险/危害因 素辨识小组。各级危险源辨识小组由工程、技术、安全等专业人员组成,根据 所管辖区域和施工活动进行危害辨识和危险评价; ◆对危险/危害辨识小组成员要进行系统危害辨识及风险评价原理及专业知识的 培训,使其具备危害辨识和危险评价的能力; ◆对危险性高、辨识专业性较强的特殊评价区域,要对辨识小组成员进行具有针 对性的专项培训。 (2)危险源识别的范围 项目部各级危险辨识小组在识别作业风险和危害因素时要求应全面、系统、多角度、不漏项,重点放在能量主体、危险物质及其控制和影响因素上。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如临时抢修等);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含雇员、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 ◆生产作业设施,如建筑物、设备、设施等(含单位所有或租赁使用的); ◆存在重大风险的分项工程/活动; ◆从事高风险作业活动的人员;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应符合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中的有关规定。 (3)危险源识别的方法 危险源辨识方法可采用询问与交流、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法、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事件树、故障树等方法。 5.1.2危险源评价方法 项目部各级风险辨识小组对辨识的风险进行评价,评价要联系生产实际,参照已往的经验和控制效果进行,既要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更要实事求是地分析事故发生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及控制一览表

天津电力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监理技术文件 JL-CX-04-01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及控制一览表 批准:李常玉 2010年 01月14日 审核:那大璐 2010年 01月13日 编制:工程管理部 2010 年 01月12日 2010-01-16 发布 2010-01-16 实施 1

天津电力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发布2

编制说明 1.按照环境管理体系的环境因素识别要求,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包括活动、产品、服务的全过程及“三种状态、三种时态、七种类型”。对环境因素识别虽然从实际出发,务求实效,还存在不全面、不完善的地方,随着活动、产品、服务活动中环境因素的变化、新的法律法规及要求的出台、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市场要求的变化等,尚待以后不断更新、完善、持续改进。 2.本次识别根据“监理”性质、活动、产品、服务的内容及特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公司本部和项目监理部的办公/生活区域环境因素识别,需自身解决“能够控制”的环境问题。同时也是要求相关方(施工单位)办公/生活区域环境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部分为施工现场相关方(施工单位)施工活动时的环境因素识别,提供监理在控制环境时应注意或“可望施加影响”的重要环境因素。 3.环境因素评价标准及重要环境因素确定 环境因素评价,先采用“是非判断法”进行判断,直接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如果用“是非判断法”不能直接判断的,采用“三因子评价法”进行确定,当a、b、c三个环境评价因子的乘积x大于等于50时,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3

目录 1、作业活动划分表 2、办公/生活区域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自身活动) 3、土建工程监理现场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相关方施工活动) 4、变电工程监理现场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相关方施工活动) 5、输电工程监理现场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相关方施工活动) 6、电缆工程监理现场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相关方施工活动) 7、发电工程监理现场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相关方施工活动) 8、热力工程监理现场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相关方施工活动)4

环境因素及重要环境因素管理方案

环境因素及重要环境因 素管理方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目录一、环境因素调查表

环境因素调查表

四、环境管理方案 1噪声管理方案 机械噪声控制指标 尽可能地降低机械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噪声,并结合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保证施工现场白天的机械噪声最高不超过85分贝(其中装载机、平板车不超过75分贝;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吊车、砼罐车、电锯等不超过70分贝),夜里的机械噪声最高不超过55分贝。 责任部门:材料科 责任人:陈迪义

启动时间:2010年3月 完成时间:2012年1月 机械噪声控制现状 施工机械安排上首先选用产生噪音比较小的机械,并尽量选择集中在白天进行作业。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机器部件的撞击、摩擦和振动,以减少对周围居民的噪声污染。 对进场的机械设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其进行机械噪声的检测,检测结果机械噪音小于85分贝的方可进场。对于机械噪声超过85分贝的机械杜绝其进场,经过整改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场。 教育机架人员自觉树立环保意识,平时注意机械设备的保养工作,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以保持机械设备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从而减少机械噪声。 在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首先选用无声或低声设备来代替发生噪声的设备。 机械噪声管理措施 在以前的基础上不断完善项目部的有关机械噪声控制方法,从声源、传播途径和接受者三个方面对机械噪声进行控制,尽量减少机械噪声给附近居民以及现场施工人员带来的危害。 尽量控制和消除噪声声源。在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首先选用无声或低声设备来代替发生噪声的设备。例如用液压来代替高噪声的锻压、以焊接代替铆接等。 a另外在机械设备的选用上减少高噪声机械设备的使用,能用机械噪声较小设备完成的施工作业尽量选用机械噪声较小的设备。严禁施工机械超负荷运转。 b现场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机械噪声的产生。减少挂篮、模板的加工与拼装过程中的材料相互间的撞击、摩擦和振动。模板、脚手架支设、拆除、搬运时,必须轻拿轻放,不得抛扔。 现场工作人员的保护 加强个人防护,施工中遇到暂时不能控制的噪声,施工人员可以配戴耳塞等防护用品。合理安排有噪声作业工人的休息时间,并对工人进行定期健康检查特别是听力检查。 2、粉尘排放管理方案 控制指标 环境污染的经济效益损失控制在%以下。 管理部门:材料科 责任人:陈迪义 启动时间:2010年3月 完成时间:2012年1月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xxxxxxxxxxxxxxxxx公司企业标准QB JQ/QB—CX02—2005 B版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 对企业生产、产品、服务中能够控制的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为本企业环境目标、指标、环境管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全过程。 3、职责 3.1 各部门负责调查、评价本部门的环境因素,并填写环境因素调查表。 3.2 质安部负责对调查公司的活动/服务中,所涉及的环境因素并编制成清单下发给各部门,各部门根据各部门的地理环境、活动/服务范围、能源/资源种类等,再调查各部门的环境因素,经确认汇总、登记后再进行重大环境因素的评价工作。 3.3 管理者代表负责对企业重大环境因素清单和管理方案的审核。 3.4 质安部负责发放公司环境因素清单。 4、环境因素识别 4.1 环境因素识别的要求和方法 各部门按下列要求进行部门工作范畴内的环境因素识别。 环境因素为凡对大气、水、资源、土地等产生污染的因素 4.1.1 应考虑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 4.1.2 识别环境因素时应考虑覆盖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和七个方面,既过去时态、现在时态、将来时态;正常状态、异常状态、紧急状态;排水、粉尘排放、废物管理、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消耗和浪费、对社区的影响(噪音、火灾、爆炸等)、当地其他环境和社区问题、土地污染等。 4.1.3 识别环境因素时,下列四种方法可联合使用。 ①调查法 ②现场观察法 ③排查法 ④过程分析法 ⑤物料测算法; ⑥专家咨询法; ⑦测量法;

⑧查阅文件记录法; 4.1.4 实施识别环境因素工作时,应将本部门的活动、产品和服务进行分析,各方面环境问题尽量全面的识别出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噪声:包括施工机械噪声、土方施工车辆噪声等; 2)废水:包括建筑生产废水、生活废水; 3)废气:汽车、机械、化学物品挥发有毒有害气体; 4)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生产垃圾(包括有毒有害、无毒无害、可回收和不可回收); 5)扬尘:施工扬尘、施工场地自然扬尘; 6)资源能源浪费:包括水、电、油、原材料等; 7)潜在泄漏:化学品泄漏、油泄漏、气体泄漏; 8)潜在火灾、爆炸:乙炔、炸药、油漆、木材等的; 4.1.5 各部门将环境因素调查表,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交质安部,质安部对各部门已识别出的环境因素进行分类、登记、核定和汇总,为环境因素评价提供依据。 4.2 重要环境因素评价 4.2.1 重要环境因素是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因素。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是企业实施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是企业在制定环境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实施预防和控制等方面加以考虑,以将重要环境因素转化为具体的管理对象;并指出管理要求。评价重要环境因素是在识别环境因素的基础上,明确管理重点和改进要求的过程。 4.2.2重大环境因素的评价依据考虑以下方面; ①有关标准、法律法规要求; ②发生的频率; ③环境影响的规模; ④环境影响的时间; ⑤相关方关注的程度,包括对企业及产品形象的影响程度; ⑥潜在的环境风险和存在的安全隐患 ⑦环境因素所产生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 4.2.3 重大环境因素评价方法;为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由管理者代表和质安部一起研究,拟出相关人员组成的重大环境因素评价小组,进行重大环境因素的评价工作。 ①跟踪环境影响:从发现的重大环境影响跟踪出重大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控制程序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415 环境因素控制程序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环境因素控制程序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目的 识别、评价公司能够控制的、以及可以期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并确定、评价和更新重要环境因素,以对其进行管理。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活动、过程和服务中能够控制的、以及可以期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的确定、更新与管理;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更新与管理。 3、职责 3.1总经理批准重要环境因素,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初始环境评审,审核重要环境因素。 3.2部门负责识别本部门的环境因素,确认环境影响。 3.3综合管理部负责组织协调环境因素的评审活动,汇总更新环境因素。 4、引用文件 GB/T24001-2004 idt ISO14001:2004 4.3.1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目标指标及控制措施清单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目标指标及控制措施清单单位/部门/项目部: 序号活动/产品 环境因素描述环境影响/服务 1办公区域活水的消耗资源耗损2动电的消耗资源耗损 3油的消耗资源耗损 4车辆使用 油料泄漏土地污染 5鸣喇叭噪音污染 6电子产品废弃固体废弃物污染 7废墨盒废弃固体废弃物污染 8废硒鼓废弃固体废弃物污染 9废日光灯管废弃固体废弃物污染 10办公区域活废电池(镍、锂、铅)固体废弃物污染 11动生活垃圾废 弃 固体废弃物 污染 12废药品废 弃 固体废弃物 污染 13生活废水排 放水体污染 14空气氟利昂泄露大气污染 15打印机维修废配件废 弃(含重固体废弃物 污染 金属) 16电脑维修废配件废 弃(含重固体废弃物 污染 金属) 17空调维修废配件废 弃(含重 固体废弃物 污染 金属) 19车辆使用尾气排放大气污染 20车辆维修机油泄漏土地污染 识别方法 作业流环境因素 程分析检查表 环境因素评价 目 标 L S R一般重要 指 标 3 1 3 3 1 3 4 1 4 2 1 2 2 1 2 2 1 2 3 1 3 2 1 2 1 1 1 2 2 4 3 1 3 1 1 1 4 1 4 1 1 1 2 1 2 2 1 2 2 1 2 4 1 4 2 1 2

确定控制措施完 成 增加的控制现有控制措施时间 措施 1.宣传节能意识 2.倡导全民节能行动 3.车辆执行定额油耗 4.检查监督 1.加强日常检查监督 1.在禁鸣喇叭处禁鸣 1.执行法律法规及固废 管理规定 2.设置回收箱 3.危废集中收集并移交 有资质单位 4.生活垃圾与环卫部 签约,由环卫部门清运 1.选用无毒无害无磷洗 涤用品 1.选用环保型空调 1.向维修方通报 1.向维修方通报 1.向维修方通报 1.定期保养和检测 1.向汽车维修方通报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编号:HJCXf431 版本号:B1 发布日期:2005年9月15日实施日期:2005年9月20日

修改情况记录

目录 1 目的 2 适用范围 3 术语与定义 4 职责 5 工作程序 6 相关文件 7记录

1 目的 识别公司/项目部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环境因素,有效判定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重要环境因素。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项目部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3 术语与定义 本程序采用《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中的有关术语与定义。 4 职责 4.1 质量安全保证部组织指导公司/项目部的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汇总,并对识别出的重要环境因素进行确认、登记、更新。 4.2 公司各部门负责识别、更新和评价本部门所有活动中的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将“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报公司质量安全保证部。 4.3 项目部负责本单位的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汇总,负责对本单位识别出的重要环境因素进行确认、登记及更新,将审批后的“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报公司质量安全保证部。 4.4 物业分公司负责基地管理与建设的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汇总,负责对识别出的重要环境因素进行确认、登记及更新,将审批后的“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报公司质量安全保证部。 4.5 质量安全保证部将确认的“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5 工作程序

5.1 环境因素识别 5.1.1 环境因素识别的依据和范围 1)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2)相关方的要求。 3)公司/项目部工程(产品)、活动和服务对环境的影响。 4)公司/项目部能够控制的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5.1.2 环境因素识别的原则 1)环境因素的识别要尽可能细致、全面、防止遗漏; 2)环境因素识别应具体到最小活动或过程单元; 3)不仅包括公司/项目部自身的所有活动,还应包括相关方的工程、产品、活动和服务; 4)不仅包括施工活动排放的各类废弃物,还应包括能源资源使用及生态环境影响。 5.1.3 为了全面地识别出环境因素,避免遗漏,识别环境因素时应考虑以下一些方面: 1)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 “正常”是指正常生产/施工或设备正常运转的状态; “异常”是指设备开机、关机、检修等非正常状态; “紧急”是指发生火灾、爆炸、危险品泄漏等事故的状态。 2)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过去”是指环境因素过去曾发生过,其遗留的环境影响仍然存在; “现在”是指现有的造成环境污染和影响的因素; “将来”是指将来可能会产生环境影响及造成潜在的环境问题的因

环境因素及重要环境因素管理方案

环境因素及重要环境因素管理方案

目录 一、环境因素调查表...............................................................................................- 3 - 二、环境因素清单...................................................................................................- 5 - 三、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7 - 四、环境管理方案...................................................................................................- 8 -1噪声管理方案........................................................................................................- 8 - 2、粉尘排放管理方案.............................................................................................- 9 - 3、污水排放管理方案.......................................................................................... - 10 - 4、机械设备废弃物管理方案............................................................................... - 11 - 5、火灾、爆炸发生后大气污染管理方案 ......................................................... - 12 - 6、水、电、纸张管理方案.................................................................................. - 14 - 7、物资使用管理方案.......................................................................................... - 15 -

环境因素识别与控制(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环境因素识别与控制(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环境因素识别与控制(标准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各种生产、生活活动对环境影响越来越大,同时环境的变化也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环境保护是社会以及每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之一,企业应尽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这也是每个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环境因素的识别范围 在生产、生活活动中能控制或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二)环境因素识别方法 环境因素识别常采用以下方法: 1.通过现场调查、观察、咨询等识别环境因素; 2.采用过程分析,把生产作业过程按工序进行分解,按作业活动、资源消耗等识别环境因素 (三)识别施工现场环境因素 识别施工现场环境因素应以对施工现场的环境情况进行全面、

具体、明确地识别和准确地描述为原则,具体要求如下: 1.全面识别施工生产和服务过程的环境因素,即环境因素识别时应充分考虑施工准备、施工过程、竣工验收和保修服务中能够控制及可能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2.识别环境因素时应对“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七种类型”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 三种状态是指施工生产的正常(如施工连续运行)、异常(如工程停工)和紧急状态(如潜在火灾、洪水、地震等); 三种时态是指过去(工程未开工时现场的环境情况),现在(施工过程中现场的环境情况)和将来(工程完工以后,施工现场的环境情况); 七种类型是指以上三种状态、三种时态下的大气排放、水体排放、废弃物处置、土地污染、噪声排放、放射性污染及原材料等自然资源的使用和消耗、对当地或社区周边环境的影响等情况。 3.具体识别施工现场环境因素,要求识别出的环境因素应与随后的控制和管理需要相一致,以达到为施工现场环境管理提供明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