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旧公园改造与更新设计的研究与实践_王水浪

城市旧公园改造与更新设计的研究与实践_王水浪

城市旧公园改造与更新设计的研究与实践_王水浪
城市旧公园改造与更新设计的研究与实践_王水浪

城市废弃采石场改造利用与生态设计——以广州番禺区六大连湖主题公园为例

城市废弃采石场改造利用与生态设计——以广州番禺区六大连湖主题公园为例

————————————————————————————————作者: ————————————————————————————————日期:

城市废弃采石场改造利用与生态设计——以广州番禺区六大连湖主题公园为例 (2012-10-01 14:22:13) 转载▼ 分类:设计心得 标签: 学术园地 1.引言 在城市化过程中,许多废弃采石场给城市带来了严重的景观生态问题,如影响城市景观、导致水土流失、危及城市防洪、存在潜伏的安全隐患、降低生物多样性等,并严重影响到城市生态、社会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人们开始重视城市废弃采石场的生态修复与改造利用。 从国内外废弃采石场的改造研究与实践情况看,主要是利用废弃采石场的土地资源以及独特的自然景观,加入休闲旅游元素,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把废弃采石场改造成为城市休闲农业公园、生态公园等旅游景区。在改造模式上,体现从传统的生态恢复单一目标到生态保护、休闲旅游开发等多目标的改造模式转变。 本文以广州市番禺区一废弃采石场的改造利用为例。该废弃采石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总规划面积约2964亩,主要由6个已经废弃多年的采石场组成。该采石场常年累月荒废,形成6个蓄水大坑,最深的深达数十米。采石场现场千疮百孔,并形成峭壁和积水状态,石头松动,极容易发生坍塌,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其中的大岗石场已作为垃圾填埋场之用,基本被填平,现场垃圾散发阵阵异味,臭水横流,生态环境极差。采石场之间有若干荒废的山丘,植被数量较少,种类单一,景观性较差。而采石场北面分布两个植被较好的小山头、大面积的水塘等岭南乡村景观,环境较有特色。(图1)

湿地公园设计方法

精心整理1.总论 1.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生态园湿地公园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内容:湿地公园 1.2 (1) (2) (3) (4) (5) (6) 1.3 1.3.1 优化处理工艺方案对其投资和运行管理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必须从整体优化的角度考虑,结合当地的客观条件、河水性质及处理水的用途及相应水质要求,进行多方案比选,提出最佳的处理方案,遵守如下原则: (1)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 (2)工程设计注重本工程实际运行的灵活性和抗冲击性,提高其对水质水量变化的适

应性; (3)作为环保工程,设计中应尽量减少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如噪音、臭气、固体废弃物等; (4)确保工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提高自动化水平,降低运行费用,选择性能优良的处理设备; (5)选择先进、成熟、节能的处理工艺; (6) (7) (8) 1.3.2 (1) (2) (3) (4) (5) 1.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下沙湿地公园的建设是生态园自身发展的需要 东莞生态园现状是东莞的涝区,遇特大暴雨防洪压力大,且园区内水系污染严重,水系的现状与生态园的开发建设存在的巨大的矛盾,可以说“水’’是制约生态园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水”必须要治,将生态园丰富的水系利用好,形成具有特

色的水系,改善园区的生态环境,使“水“成为促进生态园快速发展的因素。燕岭湿地15万吨尾水深度处理后排入南畲朗排洪区西北端,补水口流至东部,流程约8公里长,沿程难免会有一定的面源污染,同时枯水期排洪渠需补水量大,为了保证南畲朗排渠南段水体的水质及排洪渠的水位要求,需从东引河引水,但东引河水水质较差,无法满足排洪渠水体功能。下沙湿地公园的垂直流湿地主要作用是处理引入的东引河水,经集中强化处理后出水作为南畲朗渠景观用水补充,保证水系水位, (2) (3) 度城市化发展模式的示范计划(项目)。实现东莞市污水“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是建设东莞市“第三代新城”的需要,对东莞市各镇区的进一步开发建设具有示范和指导意义。通过湿地公园建设可以改善生态园及周边镇区生态环境,进而提升全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为东莞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江苏]国家级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自然之吻.宁鹭碧滩 -------一个对话自然的大课堂 Nanjing Yuzui Wetland Park Landscape Design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2013年12月

1 方案回顾 3深化要点4 分区深化设计 5 专项设计6技术经济指标 ?总体定位 ?功能分区 ? 定位的内涵植入? 湿地水域的实施论证? 交通的系统梳理? 竖向的因地制宜? 植栽的多样变化?设施的合理布局?生态专项?种植专项?入口专项?小品专项?大堤专项?建筑专项?白鹭塔专项?铺装专项?云天鹭影——广场区 ?曲水长汀——湿地区 ?柳岸芳综——自行车公园 0 目录 2理念提升 ?设计构思 ?设计定位 ?设计理念

方案回顾 PLAN REVIEW 照片?总体定位 ?功能分区

四大定位: ?湿地示范—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全国重点湿地生态典范 ?鸟类栖息—成为多种鸟类的生物栖息地,生境的多样体系 ?城市绿洲—城市和自然的交汇点,CBD的绿色客厅 ?科普基地—为人们提供亲身了解自然生态系统,水净化系统的展示体验

鱼嘴广场湿地区自行车公园 鱼嘴广场湿地区自行车公园

1、按照展现大江湿地风貌的要求,结合南京市风道设计对植物种类进行研究,形成符合植物生长和鸟类栖息的生地系统,同时加强对湿地教育和科普功能的考虑; 2、通过新技术和合理设计优化,对水体进行保护、净化,形成独具特色的湿地水环境; 3、对公园交通可达性需要在深化设计中作进一步研究,按照市滨江风光带建设的统一要求,对过街通道和绿道等做好规划布局。 4、在后期设计中对公园交通、停车、铺装等系统做深入研究测算,形成完整的公园规划设计指标体系; 5、可结合航道标志塔有关技术要求,对景观标志塔位置、高度、功能进一步优化,将航标功能整合进景观标志塔; 6、对公园内的建筑小品进行深化设计,增强可实施性。 7、结合公园游客设计容量,充分考虑服务配套设施的布局和数量。03 专家意见回顾总结:分别从功能设计、生态设计深化、交通规划以及专项设计四大方面进行具体深化。专项深化交通规划的深化生态设计的深化功能设计的深化

城市公园的设计与改造

城市公园改造设计方法研究 XXX STUDIES ON THE METHODS OF URBAN PARK RENOVATION DESIGN Mou,Moumou 20XX年 X 月XX日

摘要 城市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精神文明生活的重要载体,具有提供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功能。在中国经济与城市化飞速发展、人们对公共生活期望不断改变的背景下,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传统模式的城市公园,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景观面貌衰退、设施陈旧、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因难以满足现代城市生活及大众审美观对公园功能与景观效果提出的新要求,正面临着空前的危机。建设方在改造过程中也暴露出大量改造观念和改造方式上的问题。因此,如何通过改造,更好地维持城市公园在生态、景观、文化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以适应不同时期、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已成为时下的热点问题。研究城市公园改造设计的方法,迫在眉睫。目前我国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可借鉴的系统性理论不多。 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公园改造经典案例的分析研究,结合“有机更新”、生态恢复设计、环境行为学及可持续发展等理论在园林设计中实际运用的经验,提出了城市公园改造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城市公园;公园改造;园林设计;设计方法

ABSTRACT Urbanpark,animportantcomponentofurbanGreenlandsystemanda substantialvehicleofculturallifeoftheresidence,providesthefunctionof leisureandentertainment.Underthecircumstanceofhighspeedeconomy expansionandurbanization,thetraditionalurbanparks,builtin1950-1960,are confronted with unprecedented crisis because the new demands for urban parkgeneratedfromnewurbanlivesaregettinghigherandhigher.Many problemssuchaslandscaperecession,facilityobsolescence,eco-environmentdegradationhavebeenaccumulatedinthetraditional system. Furthermore,some problems on value and method are exposed from thegovernmentlevel.It’safocustobettermaintaintheurbanparks’sustainabilityonecology,landscapeandcultureandtomeettheneedof differentusersandindifferentperiodsaswell.Therefore,toinitiateapiece of research on how to renovate urban parks is an urgent issue. The research in thisfieldinChinaisjustinthestart-upperiodbyfarandtherearefew systematic theories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Throughtheclassiccasestudy,domesticallyandglobally,basedonthe practicalapplicationoftheoriessuchasorganicrenewal,eco-restoration design,logicalenvironmentalbehaviortheoryandsustainability,thisarticle issues a structure on how to make renovation design of urban park. Key Words:UrbanPark;RenovationDesign;Landscape Design; Design Methods

“有机更新”的城市旧公园改造小议

“有机更新”的城市旧公园改造小议 “有机更新”理论是吴良墉教授在对北京旧城和我国其他城市规划建设长期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提出的,“有机更新”理论的阐述,丰富了城市更新的理论成果,特别是它在北京的成功实践,更引起了国际的赞誉和广泛关注。“有机更新”的核心思想是主张按照城市内在的发展规律,顺应城市肌理,从而达到有机秩序。城市公园的发展同样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会出现开发建设的新型城市公园,也会产生物质老化的旧公园,其发展过程既是建设的历史,同时也是公园改造和更新的历史。在城市的有机更新与旧城改造的推动下城市公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城市旧公园改造设计在众多的城市热火朝天的进行。公园改造设计形式多样,对城市旧公园改造认识程度深浅不一。城市旧公园的改造不是简单的表层改造,不是简单物质环境的更新,基础设施的维修,也不是无序的开发与改造等。 由于大部分的城市旧公园已形成了其特定的历史文化氛围,在市民中存在一定的影响。在改造中如果重新去大范围、大规模的新建一些建筑小品或者改变公园内己形成的格局,不但不会对景观有多大改善,反而会适得其反,破坏公园已成形的效果。因此在改造中我们提出了“保护”这一理念。选择性保护公园内己形成的文化底蕴与格局;保护公园内己有的建筑、铺地;保护园中良好的植物群落;保护公园中合理的水系规划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度改造。城市旧公园的改造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原有的场地的再次改造与利用。其中一些原有的要素值得继承与发扬光大,如公园中的传统建筑形式,造景方式等。对城市旧公园的改造设计既要有历史观又要有现代观。这就要求景观规划设计者更加精确地运用环境艺术语言去发挥、去创造。既要实现适合当代公园发展的艺术景观和人文景观,又要保留和美化历史遗产和古迹。本文以安吉竹博园为设计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我国城市公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造设计的特殊性,对旧公园改造设计策略进行探讨与总结,以期改变以往简单的要素替代,构建四维一体的产业与旅游相结合的典范,从实质上改变创造出符合现代人需求的城市公园。

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4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公司于2013年开始准备该项目,在项目设计中,基于上述理论及需要注意的问题,遵循了生态性、自然性、主题性的理念和原则,对于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的景观规划制定了如下设计规划。 4.1建设条件及发展趋势分析 鹰潭市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信江中下游,因“涟漪旋其中,雄鹰舞其上”而得名,地理位置优越,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赣北经济、文化、旅游、交通中心,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鹰潭西湖湿地公园位于主城区西部,东至白露河,南至浙赣铁路线,西至西湖路东侧,北至老206国道,规划面积约100.8hmzo 本着“扬优成势、以特取胜”的发展理念,鹰潭市把新型城镇化的主攻方向放在城市扩容上,力求构建“一体两翼、一江两岸、四区合一”的大框架城市发展格局。设计时明确提出,在鹰潭西湖湿地公园规划中必须契合总体规划布局,分析周边用地性质,抓住城市大环境景观轴线,掌握游人、居住者视线范围,通过预测周边人流量以及使用率来合理设置地标性景观、集散性景观、生态教育景观以及运动休闲廊道、绿道景观等。 4.2生态理念在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体现 在公园生态景观规划中,力求以湿地保护为基础,景观以水为主题,与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交相辉映,运用最新生态建设理念,建设生态廊道,突出建筑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特色,使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游憩观览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始终秉承将“城回信江”理念融合到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中,融人滨水生态风光、江南文化风貌,成为城市生态绿肺,带动旅游发展,引领绿色环保理念,宣传健康运动生活,塑造休闲阳光环境。 4.2.1生态建设规划。城市的发展建设已经使原有的大片湿地退化萎缩, 如何确保湿地由退化到健康的转变,同时使其长足可持续发展,是保护湿地、发挥其长久生态功能的意义所在。我们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依据现状生境评价中的分级分类型评定结果和生态水网布局规划,制定天然湿地核心区的生境修复战略。确定需修复的典型生境的位置、类型(含:原水域生境、新增水域生境、间歇性生境、苇地生境)及重要的水系廊道。在具体生境的修复过程中采用动植物等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加强植被多样性恢复,大量栽植乡土树种,针叶、阔叶、落叶、常绿搭配,组合成景观高低错落、层次明显的森林景观;利用现有水系和乡土植物构建陆地生态廊道系统和水体生态廊道系统,即绿网和蓝网,从而形成水陆交融的生态网络结构,同时又与园外水体生态系统相联系。在城市湿地公园生态建设规划中,必须实行保护优先,恢复先行,建立湿地与城市之间良性、有序的发展模式,恢复场地记忆,保护原生态湿地风貌,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湿地公园。 4.2.2设计理念—“莺飞庆天,鱼跃于渊”。鹰在天空飞翔,鱼在水中腾跃。设计结合该理念,我们以“莺飞鱼跃”为主题谓万物各得其所,构成独特的结构,旨在建设集功能性、生态性、景观性于一体的湿地核心区域。 4.2.3湿地公园景观之水体设计及水生态处理。本次设计一的垂点之一是 采用水生植物组件配置多级水生植物串联池,经沉淀池预处理的水依次流过香蒲.葑草、菖蒲、芦苇净化池,形成有一定化层次的白净生态系统,有利于植物生长期和净化功能的节性交替互补。香蒲、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根系发达,

北京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依据 1.1.1《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1971年 1.1.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 1.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 1.1.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1.1.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1.1.6《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1992年 1.1.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 1.1.8《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LY/T 1755-2008》2008年 1.1.9《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LY/T 1754-2008》2008年 1.1.10《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导则》(林湿综字〔2010〕7号)2010年 1.1.11《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加强我市湿地公园建设工作的通知》(京绿保发〔2010〕2号)2010年 1.1.12《北京市级湿地公园建设规范DB11/T 768-2010》2010年 1.1.13《北京市级湿地公园评估标准DB11/T 769-2010》2010年

1.2 指导思想 为促进北京市湿地保护事业健康发展,规范北京市湿地公园设计的内容与流程,更好地指导北京市湿地公园的设计工作,制定本导则。 北京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任务是通过对湿地公园所在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综合考察,确定该湿地公园的范围、规模和性质,科学规划功能分区,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明确保护与恢复措施,设置必备的科普宣教设施,科学指导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最大限度的发挥湿地在生态和环境改善、科普教育和休闲娱乐等方面的作用,以实现湿地保护和利用的和谐统一。 1.3 基本原则 北京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科学布局,分步实施;因地制宜、体现特色”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规划设计原则 2.1保护性原则 湿地公园规划应维护湿地生态系统过程、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保护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及其栖息地,从防止湿地退化的目标出发,通过适度人工干预,保护、修复或重建湿地景观,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2科学性原则 北京湿地公园规划应尊重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综合考虑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统筹规划、合理分区和布局,体现科学性和合理性。 2.3因地制宜原则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依据 1.1.1 《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 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1.4 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 1.1.5 国务院《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 1.1.6 建设部《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 1.1.7 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1.1.8 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1.2 指导思想 根据各地区人口、资源、生态和环境的特点,以维护城市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城市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本出发点,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在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1.3 基本原则 1.3.1 遵循与湿地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与国际有关规定相一致; 1.3.2 维护城市湿地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对于人为干扰而遭到破坏的城市湿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其恢复与修复工作; 1.3.3 坚持城市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应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适度开展科研、科普及游览活动,发挥城市湿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3.4 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和湿地保护现状,坚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 1.4 规划目标 全面加强城市湿地保护,维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

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湿地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闲游乐等方面所具有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有效地遏制城市建设中对湿地的不合理利用现象,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二章基本概念 2.1 湿地的定义 本导则采用《湿地公约》关于湿地的定义,即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2.2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 2.3 城市湿地公园与其它水景公园的区别,在于湿地公园强调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的保护和展示,突出了湿地所特有的科普教育内容和自然文化属性。 2.4 城市湿地公园与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区别,在于湿地公园强调了利用湿地开展生态保护和科普活动的教育功能,以及充分利用湿地的景观价值和文化属性丰富居民休闲游乐活动的社会功能 第三章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原则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应遵循系统保护、合理利用与协调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系统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发挥环境效益的同时,合理利用城市湿地具有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在美化城市环境中的作用。 3.1 系统保护的原则 3.1.1 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为各种湿地生物的生存提供最大的生息空间;营造适宜生物多样性发展的环境空间,对生境的改变应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和范围;提高城市湿地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并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造成灾害。 3.1.2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连贯性:保持城市湿地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连续性;保证湿地生物生态廊道的畅通,确保动物的避难场所;避免人工设施的大

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

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 摘要: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营造,既要考虑到湿地的保护,又要满足城市公园功能上的要求,包括游憩、观赏和教育等。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时,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应根据原有植被现状,结合该场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发现、选择该公园内最具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作为重点来营建,营造出一个具有该地区特色的城市湿地公园。本文从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出发,结合树木学、花卉学、生态学相关理论,从植物选择、整体和局部景观几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植物景观营造的要点。 一湿地及湿地公园 (一)城市湿地公园的定义及其分类 湿地公园是以具有一定规模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在对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功能进行充分保护的基础上,对湿地进行适度开发,可供人们开展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以及适度的生态旅游的湿地区域。 根据原有的场地状况,城市湿地公园大致可以分为天然湿地公园和人工湿地公园两类。前者是指利用原有的天然湿地所开辟的城市湿地公园,如荣成桑沟湾国家湿地公园;后者是指人工开挖兴建的城市湿地公园,如北京的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人工湿地主题公园设计主要是以自然湿地为蓝本,采用人工挖填的方式创造一个湿地来进行公园建设。人工湿地公园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使得公园内的湿地景观更加接近自然,因此它的规划方式与自然湿地当然不同。人工湿地公园的面积较小,功能比较单一,主要满足的是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和净化污水的功能。 按其功能分,城市湿地公园可分为生产型湿地(养鱼塘、稻田、沟渠等)、水利型湿地(水库、水坝)、生态保护型湿地(自然保护区中野生湿地部分)、环保型湿地(污水处理区)、游憩型湿地(生态展示型、仿生型湿地)。 (二)城市湿地公园与传统意义上的公园的区别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湿地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规划(《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2005)。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城市湿地公园应纳入绿地系统规划的范畴,与其它绿地类型共同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湿地公园不是简单的湿地+公园,它包含了湿地和公园的特性。首先,城市湿地公园的选址一般是在基底条件较好的区域(即当地本来就保留有部分自然湿地)。其次,由于城市湿地公园处于城市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许多人为干扰(即其地域范围内有部分湿地已遭破坏,因而需要进行修复),此时便可参考和借鉴人工湿地营造的方法和理论。另外,在城市湿地公园范围内,虽然主要以体现湿地景观为主,水域或水陆交界地占很大比例,但仍有一部分陆上区域,该区域的植物景观营建是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建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湿地的定义及分类 湿地的中英文原意是“过度湿润的土地”。《拉姆萨湿地保护公约》1982年3月12日修正后对湿地定义的文字表述是:“湿地系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是融合自然、园林景观、历史文化等要素的绿色空间,具有生态、景观、游憩、科普教育和文化等多种功能。湿地的类别有很多,其中《湿地公约》的分类方法较为常用,它将湿地分为两大类: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论文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论文 【摘要】城市公园是公众休息、游览的园林,公园的建设、维护和改造都应着重体现“以人为本”的园林建设理念。城市公园中的空间,设施等不但要充分考虑公众休息、游览时的行为和心理需要,还要尽量满足不同群体的多种需求。怎样营造有吸引力的城市公园,使之真正成为居民的亲近休闲场所,继而论证了城市景观的综合性和应遵循的理念"人与天调,天人共荣",并结合实例印证这些理念.论文还简要地分析了生物的多样性与城市景观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主张为不同生态习性的植物创造不同的生态环境以实现植物的多样性和生物的多样性.最后论述了城市景观的特色,指出竞相模仿的时风是不能形成特色的病因,而治病的良方是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主要理法"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要因地制宜而不要因“宜”制地。已经成为设计师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景观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态系统功能提高和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生态设计是直接关系到景观设计成败以及环境质量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创造更好的环境、更高质量和更安全的景观的有效途径。但现阶段在景观设计领域内,生态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还不够成熟,尤其是在环境生态效应、生态工程技术、人的环境心理行为分析等方面都比较薄弱, 没有适用于它的生态学原理作为其生态设计的理论基础,把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融汇到景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因此,我国景观的生态建设还需要做更大的努力, 就可操作性的方法还需进一步探索。现代景观环境中要充分考虑景观环境的属性,要体现为人所用的根本目的,即人性化设计。在设计概念

上要强调整体设计观,这样的现代景观环境才不至于成为东拼西凑的杂乱无章之物。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应始终围绕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每一个细部的规划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只局限在当前的规划,服务于当代的人类,而且应是长远的、尊重自然的、维护生态的、切实为人类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空间。 1.公园景观设计理念思考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加上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人们越来越追求通过某种途径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而城市公园逐渐成为人们活动的理想场所,其可为人们提供休憩娱乐的场所,公园景观设计的逐渐得到重视,鉴于城市公园的作用,其更应该在设计上从产生意图出发考虑。笔者通过实践,分析了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当遵循以下的设计理念为基础。 1.1生态可持续性保持场地原有的肌理及原生态基础,加以保护性改造,通过河涌、河岸、公园的不同水生态设计,形成一个自我净化系统;整体规划河涌网络纵贯的本区,保持这一生态廊道的连通。同时通过设计有生态绿岛,具有家具抽象符号和长度标听环形单车径及散步跑步径,穿行于绿色生态景观空间。同时,在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必须整合地块周边生态系统,完善生态自我修复,打造自然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本公园项目地处乐从家具、钢铁商贸区西侧,且与沙?虼搴透鸢洞甯挥形幕?历史的两村紧密联系,其公园设计特点应当融合现代与历史两个方面,体现现代商贸的风采,又延续历史文化传统,充分体现商贸风采与传统记忆 1.2城市的互补作用城市公园作为日后发展居住区的一个重要辅助设施,通过设计一个全开放的公共绿地,营造山丘、树林、河流、浅滩、湿地不同要素组合而成的自然环境,与居住小区内部庭院功能起到互补作用,为都市生活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1.3超前意识公园设计中导入安全避难防灾理念,预留大片开放空间,作为紧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述 某某县位于xx中部偏xx,xx地区南部。地处xx经116.01--116.28,北纬27.03--27.43。xx接xx,xx,南接xx,xx。西毗xx,北靠xx。地理位置的气候风貌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全年气候温和湿润,非常适宜景观水景的设置和各类大中型灌木,xx,地被的种植。 “某某湿地公园”位于某某县城xx某某头两侧,南靠xx大道,xx 某某xx,规划总面积: 33万余平米;其中,陆地xx滩面积约206亩,约14万余平米;规划区域内某某xx水域面积约:19万余平米。 二、项目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 2、国家《公园设计规范》 3、《xx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 4、政府对该项目的批文批示, 5、建设方提供的水文地质和地形图等基础资料;

6、建设主管单位的指导意见 7、对现场初步踏勘后收集的资料 三、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1、人性化设计原则 湿地公园是位于某某xx内,其建设目地之一是为了提高和改善市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因此不仅需要注意物质性的硬环境,还需注意精神文化的软环境。不但应具有景观环境,而且要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和xx的感情色彩,使之成为市民放松身心,融合自然,享受生活的场所。充分利用环境的心里学,行为学和人体学等原理,从人的角度上寻求行为上的舒适,视觉上的xx和心灵上的愉悦。 2、和谐共存和持续发展的原则 把自然、人、社会紧密结合,相互渗透,让生态服务功能和历史文化信息继续随着某某xx流淌,使市民生活在一个充满生机并富有文化精神的环境中。 3、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现有的地形,地貌特点,因势利导地引导某某县湿地公园的建设,合理组织游憩空间,并根据当地的气候和资源条件合理进行绿化环境建设。

浅谈城市公园的景观改造

浅谈城市公园的景观改造 摘要:简述了作为城市综合性公园的南京市莫愁湖公园景观配置的调查研究及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综合性公园莫愁湖现在调查绿化景观改造 一、城市综合性公园改造的必要性 在我国,城市综合性公园属于现代公园的范畴,相当于现代公园中的专类公园,主要是指1949年以后营建,改造和整理的城市公园,是群众性文化、教育娱乐、休息的场所,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人们的文化生活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绿地空间逐步走向开放,与城市互相渗透,互相融合,人口的集中和密度的增大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公园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公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植物景观单调生态环境较差,因此城市公园的植被景观提升改造势在必行。 二、莫愁湖公园概况 莫愁湖公园,位于江苏省南京城西水西门外。全园面积58.36公顷,湖面约33.3公顷。2004年,南京市政府批准《莫愁湖公园总体规划》,规划时将公园定性为展示历史文化。园内有胜棋楼、郁金堂,粤军阵亡将士墓、中日友好鸢尾园、海棠专类园、湖心亭等。规划目标以“名人、名园、名花”为特色,做大、做精古典园林。规划将公园分为“南北两片、五个景区”即古典园林游览区、海棠专类园区、休憩活动区、环湖景观区和园务管理区。 (一)人文现状调查 由于周边住宅小区较多(南有南湖小区。北有莫愁新寓、东有万科金色家园、西有金基唐城)。如今的莫愁湖已成为市民旅游休闲必不可少的场所。尤其在上午的6点到9点。公园里主要为晨练的人员。由于人流量较大。公园在设计更加人性化的专门开辟晨练区域。但由于资源有限目前还不能满足晨练人员的要求。对公园绿地破坏严重。因此加强对晨练区功能性划分及改造势在必行。 (二)园景观及植物配置现状调查 公园各个景点沿湖而建,在设计风格上主要分为两类,南面为古典园林风格。主要建筑有:莫愁女故居、胜棋楼,近年来又兴建了红木家具馆、棋文馆等古代建筑。亭台楼阁体现了江南古典园林之美。 北面为现代园林风格。有中日友好鸢尾园,儿童游乐城等。近两年来由于地铁的建设北区在重新规划调整。2005年公园通过资源整合,打通了莫愁湖公园

旧公园改造规划设计

旧公园改造的规划设计 城市公园是城市发展建设的组成部分。城市公园的功能与规划模式发生了变化,如何协调城市公园与现代城市生活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已成为城市改造的一项重要内容。 城市建设 city construction 前言城市公园是城市发展建设的组成部分。城市公园的功能与规划模式发生了变化,如何协调城市公园与现代城市生活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已成为城市改造的一项重要内容。脉和文化内涵,持续利用土地资源和植被资源,运用更加精确的环境艺术语言去创造适合当代公园发展的艺术景观和人文景观,改变公园景观面貌。2.1公园重塑背景掘公园内现有自然资源,将滨海公园改建为具有良好区位服务功能、体现时代风貌的开放性生态城市公园。2.3规划设计对策针对以上所述存在的问题,我们从功能、造景两个主要方面入手,提出1城市公园重塑的意义随着城市的发展,公园与城市景旧有公园一般四面封闭,无法与日渐提升的城市地位相协调。如滨旧公园改造的规划设计◎广东省番禺城市规划设计院李丽娜观的融合使公园的服务对象由单一的游客扩展为“游人” 路人” “过客” 、“ 和,公园性质也由传统的封闭式逐渐向开放式转变。同时,城市公园还具有调节城市小环境、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维系城市生态平衡等多种生态效应。传统的城市公园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对于城市公园的重塑,在城市工业发展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海公园正是传统城市公园的典型代表。它曾是郊区农民自建的公园,公园占地面积约16.67hm左右,其中水面7.33hm,公园三面由居住区包围。2.2确立总体目标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充分考虑设计背景、城市结构、城市景观、保护生态等多方面因素,兼顾环境、社会、经济三个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提出滨海公园改造规划设计方案的总体目标是:优化自然生态,协调城市设计,“都展现解决措施。2.3.1功能2.3.1.1调整功能分区本次改建设计结合现状及功能需求,经过详细分析与严谨构思,整合并规划若干功能节点,确立了“一轴” 、“五区”的规划结构。“一轴”指的是公园中心,贯穿南北的景观轴,它串连公园内几个主要的景区,既是公园重要的景观视廊,又是园内主要的游览路线。“五区”是指公园内根据各地段不同的功能及景观特色,划分形成5个景观区。2城市公园重塑的对策城市公园重塑应根据城市地区文市盆景” 为总体思路以改建生态园林;为切入点,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性,挖10JSXX07/2008 city construction 城市建设景观效果差,并使人与水面相隔离,良好的自然条件没有充分利用。在公园改造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心理感受,对沿湖驳岸进行改造设计。一方面采用软化处理的手法,设计了沙滩驳岸、水生植物驳岸、山石跌水驳岸等生态型驳岸,创造与自然和谐的景观。另一方面,通过增加与驳岸联系的通道和南入口景区:扩建原南大门,设置内、外广场,内广场以中心水池为主景,铺装、花坛相互穿插分割,体现广场的现代感,是全园景观轴线的起景。儿童游乐区:位于公园东侧,整合原有儿童活动场地,修缮、改建儿童游乐设施,修整溪流驳岸,游戏草坪,扩大儿童活动空间,突出空间的活泼性、趣味性。文娱活动区:湖中南岛,位于全园中心,四面临水。岛上原有植被景观效果较好,适当梳理草坪,修整密林,新建游船码头,修扩建原茶室—清心阁,为游人提供品茶、观画、对弈等文化活动场所。该区为景观轴线上功能与景观并重的中心景区。游憩区:原湖中北岛,为全园最高点,保留岛上原有景观,登顶部观海楼,可俯瞰全园,岛上广植松柏,松风万壑,心旷神怡,取名为“听涛观海” 。生态湿地区:位于公园北面,为新开发景区。湖中新建湿地小岛,架设桥墩的地面高于湖水常水位20cm~30cm,大部分陆地低

城市中心综合性公园的新生_以湖南常德市滨湖公园景观改造设计为例

城市中心综合性公园的新生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审美诉求在不断提高。城市中传统的综合性公园由于存在功能布局杂乱、景观设施陈旧老化等诸多问题,已经无法使公园的景观特质和新型城市大众的审美标准之间达到平衡。如何在深入挖掘传统城市综合性公园的潜力优势的同时对其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改造更新,从而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现代的新型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已经是摆在广大景观设计师面前的一大问题。 项目背景 常德滨湖公园位于湖南省常德市区,占地28.27公顷,是常德市中心唯一大型的水景综合性公园,园内有锁龙石、三观亭、石拱桥、铁经幢和宋碑等小品景观和人文名胜,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园中湖面广阔,是城市公园中罕见的,也是滨湖公园的特色之一。公园经过了近30年的发展,和许多传统城市公园一样存积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常德城市建设的发展,滨湖公园的改造迫在眉睫,因此常德市风景园林管理局委托ARIF (香港)建筑规划设计咨询公司对滨湖公园进行整体改造设计。 其组织了城市设计、城市公共绿地规划设计、城市开发策划等方面的专业设计师,从尊重及关怀自然规律、城市演进、以人为本、历史人文地理等方面出发,对滨湖公园的改造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措施手段。 现状分析 ——以湖南常德市滨湖公园景观改造设计为例 文·图 ◎ 吴 威 许耕耘

优势 (1)成熟的社区环境滨湖公园开园近30年,其周边社区环境的发展也相对比较成熟,因此具备了稳定的体验人群和特定的活动内容。公园中晨练的市民和出售各种玩具的小贩,使公园显得生气勃勃。 (2)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 公园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标志性景观,如铁经幢、见义勇为雕像等,形成老公园特有的城市文脉环境。这些标志景观是长期以来人们对公园景观认知的独特标志,成为滨湖公园有别于其他新建公园的特质。 (3)郁郁葱葱的植被随着时间的推移,滨湖公园中的植被大多长势良好,特别是那些姿态优美,高大挺拔的乔木,是新建公园所不及的巨大优势。 劣势 (1)功能混杂,毫无特色和其他所有老公园一样,都毫无创意地开出一块地方,放置着质量参差不齐的、七八十年代特有的游乐设施;小卖部等商业门类过多过杂,缺乏特色。 (2)基础设施陈旧老化由于滨江公园历史较长,很多基础设施,如道路和广场的铺装、排水系统、卫生设施、照明设备等,由于施工质量差、维护不及时等原因都出现了诸如路面及广场铺装破裂、啃边、翻浆;排水不畅或地表漫排;垃圾厕所缺乏或卫生情况差等情况。这些也是老公园的通病。 (3)部分植被缺乏空间层次 公园中的植被由于长期缺乏 维护和管理,有的区域下层地被、草坪都出现了严重退化的现象。还有一些区域内的植被长势过旺,空间显得凌乱且封闭,缺乏层次变化。 (4)景观小品的艺术品质不高 公园中年代久远的坐凳、垃圾桶、雕塑、廊架等景观小品的艺术品质已经不能符合人们对于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审美定位了。 设计概念及定位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让人持重,水让人轻盈,山水合一,才是完美的风景。根据常德“多湖多水”的特征,我们提炼出水的四种形态“源”“涓”“澜”“泓”这四个元素,并希望通过这四个元素来诠释一个城市公园的魅力。 一个置于重要区位的、滋养温润着周边市民的绿色空间,会给整个区域的商业文化和休闲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推动力。常德市滨湖公园具有区位、景观、生态三大优势,对于提升城市品位具有强劲推动力,有条件发展为城市绿色休闲体系中的重要区域,成为市民日常休闲、周末度假的游憩地。这是一片生态、宁静、优雅的净土,人们于此可以尽情释放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所承受的压力,使人们在传统与时尚、生态与活力的环境中,得到心灵的慰藉。 LANDSCAPE DESIGN 设计时空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样本

都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根据 1.1.1 《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 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市规划法》 1.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 1.1.4 国务院《都市绿化条例》 1.1.5 国务院《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告知》 1.1.6 建设部《国家都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 1.1.7 建设部《都市绿线管理办法》 1.1.8 行业原则《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1.2 指引思想 依照各地区人口、资源、生态和环境特点,以维护都市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都市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可持续运用为基本出发点,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运用、持续发展”方针,充分发挥都市湿地在都市建设中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1.3 基本原则 1.3.1 遵循与湿地关于国家法律、法规,与国际关于规定相一致; 1.3.2 维护都市湿地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构造和功能完整性,对于人为干扰而遭到破坏都市湿地,应依照实际状况加强其恢复与修复工作; 1.3.3 坚持都市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运用相结合原则,应在全面保护基本上合理运用,适度开展科研、科普及游览活动,发挥都市湿地经济和社会效益; 1.3.4 依照各地实际状况和湿地保护现状,坚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

因地制宜、分步实行原则。 1.4 规划目的 全面加强都市湿地保护,维护都市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最大限度发挥都市湿地在改进都市生态环境、美化都市、科学研究、科普教诲和休闲游乐等方面所具备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有效地遏制都市建设中对湿地不合理运用现象,保证湿地资源可持续运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二章基本概念 2.1 湿地定义 本导则采用《湿地公约》关于湿地定义,即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期或暂时性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涉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水域。 2.2 都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公园类型,是指纳入都市绿地系统规划、具备湿地生态功能和典型特性、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重要内容公园。 2.3 都市湿地公园与其他水景公园区别,在于湿地公园强调了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保护和展示,突出了湿地所特有科普教诲内容和自然文化属性。 2.4 都市湿地公园与湿地自然保护区区别,在于湿地公园强调了运用湿地开展生态保护和科普活动教诲功能,以及充分运用湿地景观价值和文化属性丰富居民休闲游乐活动社会功能 第三章都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原则 都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应遵循系统保护、合理运用与协调建设相结合原则。在系统保护都市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发挥环境效益同步,合理运用都市湿地具备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在美化都市环境中作用。

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设计

湿地公园的生态景观设计--以苏州盛泽湖湿地公园为例 文章作者:邹锦;颜文涛;张旭奎来源:城市水景观 建设和水环境治 理国际研讨会 [字体:大中 小] 阅读权限:游客身份消耗会员点数:0添加时间:2006-3-9 3:23:16 1湿地与湿地公园 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 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重要的生 存环境之一。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防洪护岸、 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降解环境污染 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湿地还孕育了丰富 的生物种类,其中包括数以万计的鱼类、鸟类、植物和浮游生物,是物种天然的基因库,可作为科普和科研基地。 除了生态与经济价值外,湿地还具有独特的景观美学价值:苍苍茫茫的芦苇丛、郁郁葱葱的各类水生植物,创造出一种闲散、野逸的自然景观(图1);芳草萋萋,鱼翔浅底,给人带来自然而宁静的美的感受。当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呆久了的人们身处湿地中,面对着那广袤无垠、生机盎然的湿地景观时,会从感官、心理、精神上都感受到轻松与愉悦。因此,近湿地作为休闲旅游、放松身心的理想之地,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湿地景观正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进入人们的生活,湿地公园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 公园是以湿地为对象的一种园林形式,是利用现代景观设计和生态学原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重建和恢复,艺术地再现自然生态景观。湿地公园融自然景观与园林绿色空间为一体,为社会民众提供亲近、感受、体验自然的场所,具有生态、观赏、游憩、教育和传播文化等多种功能。 2生态化的景观设计

是一个运动着而非静止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中包括了水文、生物地球化学、生态系统动态及物种适应等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要建立一个具有自我组织、自我维持以及自我设计能力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就必须要尊重湿地的生态过程。因此对湿地的景观设计必须是以生态为前提的。 而景观设计是一个人为的过程,生态主义的设计不能被理解为完全顺应自然过程不加任何干涉,而是将人看做自然系统中的一个因子,使人为的过程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对环境的破坏达到最小。 具体来说,生态化的景观设计就是在景观设计中遵循生态的原则,遵循生命的规律。如反映生物的区域性;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合理利用土壤、植被和其它自然资源;依靠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日光、自然通风和降水;选用当地的材料,特别是注重乡土植物的运用;注重材料的循环使用并利用废弃的材料以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减少维护的成本;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建立;发挥自然的自身能动性,建立和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体现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减少人工的痕迹,等等。 这些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但具体到每个设计,可能只体现了其中一个或几个方面。下面,笔者将以 苏州盛泽湖湿地公园(图2)为例,谈一谈湿地公园的生态景观设计。 3湖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设计 3.1项目概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